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4-04-22 15:23:15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1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

一、大专网络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的必要性

从时代必要性来说,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肩负着社会主义使命,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极大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源是现代生活方式对个人思想意识的冲击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因此,我国在改革之初的一段时间,思想政治工作非常薄弱。为此,中央高度重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以稳定和坚定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列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通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以及多渠道,增添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来弘扬和传承中国特色的思想价值体系。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在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为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基础。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从学科技术发展方向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相互沟通与联系的绝佳手段,网络作为这一技术的载体,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同时通过高效的传播与吸收功能加速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思想、意识的融合与碰撞,从而扩大到国与国之间、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较量。因此,对于我国而言,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革与思想意识的扩展,也对我国学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但是,由于网络监管还存在法治上的不规范性、不合法性,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会对网络环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甚至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3.大专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大专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机遇与变革期,加之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网络时代的普及化,他们面对着更为多样和新鲜的事物,对于塑造自我,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从我国政治现实出发,正确引导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意识的正确发展成为大专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其中,辅导员肩负着极为重要的教育作用,这是因为辅导员是学生与学校的中介者,是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管理者。因此,大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任主要是放在了辅导员的肩上,而辅导员自身也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所以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二、大专网络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

1.完善大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

思想政治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理论知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极大丰富与实践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时俱进、全面发展。首先,要从理论上对该学科进行完善,以适应大专院校的学习教育,主要在于对知识的系统化、现代化和可接受化的革新。其次,要建立符合该学科学习过程阶段化的体系,不同的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是不同的,要循序渐进、系统学习。最后,要将思想政治的教育覆盖面扩大,既延伸又覆盖,对广大大专院校学生和辅导员进行全面的学习教育。

2.建立大专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学科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兴学科,是我国在新时代新境遇下的必然发展结果,只有通过将其赋予新的功能和技术,才能更好地使之发展和成长。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主动权,主动出击,结合时代所需进行正确引导。其次,丰富学科体系的教育方式,进行网络授课,网络培训等新型教育方式。最后,完善和净化教育平台,用新鲜而绿色的方式给予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

3.建设大专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

首先,要对辅导员进行整体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使之具有传授和教化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引领学生职业规划的专业素养。其次,丰富和完善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自身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最后,形成合理而高效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教育团队,使之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学科之一,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至关重要。在未来,只有更好地进行该学科体系的整体建设才能使我国政治生态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2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辅导;网络

近几年来,中职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我校近几届中职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停地更换工作,出现了“先就业后择业”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问题到底出在哪?通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前期的规划,甚至连什么叫“职业生涯规划”都不知道,毕业后只看工资待遇,盲目地就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从而造成了就业的不稳定性。为此,作为中职学校,必须对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合适的职业道路,在校就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的优势,以网络为载体,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使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间搭建起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辅导网络平台的现状

目前,各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辅导网络平台建设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校没有充分重视起来,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着手建设,只对毕业班学生做一些问卷调查,开设一些讲座,学生只把我校工作作为学校要求他们完成的一个任务;有的学校虽然已经着手建设,但只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作业放在学校就业网站的一个子栏目,没有一些实质的内容,缺乏特色,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有部分职业学校虽然已经建设了职业生涯辅导的网站,但网站表现形式单一,不少网站由于没有专业网络技术人员的维护,制作不完善,内容的针对性、创新性和思想性较差,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出现照抄照搬的现象,而制作比较完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专题职业生涯辅导网站较少。因此,作为职业学校应重视并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职业生涯辅导平台。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辅导网络平台应实现的功能

1.实现网络课程的构建

学校要对中职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方式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寻找新的教学途径和方式。学校应建设全新的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网络平台,整合学校职业生涯辅导资源,开设职业生涯认知课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开设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创业课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设公共礼仪、就业技巧、职业素质与能力、职前适应等课程,让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并实现网络化教学。另外,开发相应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根据学员个人的兴趣爱好制订学习计划、选择课程、学习进程管理和学习成果总结等。

2.构建职业生涯辅导的第二课堂,开展网络辅导与咨询

网络辅导与咨询是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咨询。通过这种咨询方式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心理辅导的目的是指导就业,增强中职毕业生就业时面对挫折的能力。心理咨询辅导员通过网络调研,结合学生家庭等相关的情况,全面客观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掌握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和兴趣,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他们科学选择自己的职业。

网上职业咨询主要有三种方式:(1)系列专题讲座、网络视频、报刊栏等形式,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读;(2)利用电子邮件、QQ等通讯手段;(3)利用BBS论坛,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

3.通过网络调研、测评与信息反馈,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网站,利用网络平台上可对学生进行网络调研、专业测评,让学生充分地认识与了解自己,包括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与价值,在今后的择业与就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也可以对个别案例进行测评、辅导、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为学生自我了解、自我调整提供了参与。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信息,有助于后期的跟踪服务,不断地提升职业生涯辅导的效果和水平。

三、构建中职生职业生涯辅导网络平台的实践

笔者参与了2013-2014年度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课题《中职生生涯辅导网络平台构建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初步构建了中职生生涯辅导网,明确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教育网络平台的作用和功能,确定应具备的功能模块,明确系统开发的分工,初步完成职业生涯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主要有职业文化、职业教育、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塑造、创业教育、职场感悟几个模块。通过这些模块希望能够使中职生系统地了解职业和专业,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能够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与问题。

作为职业学校,应充分重视网络环境下的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建设,积极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今后的择业与就业提供帮助,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利用网络搭建更高、更大的生涯规划平台。

参考文献:

[1]陶蓉.浅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网络体系[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2]孙思.浅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模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3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辅导员 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紧迫性和突发性,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另外,大部分学校思政主管单位还不够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无法给辅导员提供相应的培训,且网络思政管理工作都是由普通辅导员兼任,没有专门针对网络和思政结合的网络辅导员,导致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弱小,非专业性突出,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辅导员对思想政治的高度觉悟。

以辽宁大学为例,辽宁大学现有在校学生22000人,网络辅导员只有6名,与学生数量的比为1:3666,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和浩瀚如海的网络信息,单单只靠6名网络辅导员来开展网上思想教育工作,解答学生多样复杂的问题以及心理咨询,很明显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①

2 目前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网络辅导员队伍组建机制亟需完善。虽然,当前已经有高校意识到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其建设进度与形势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专职网络辅导员数量有限、日常辅导员及思政教师的角色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网络辅导员整体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不合理等。而网络环境的复杂和上网大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多,无疑给高校网络辅导员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2)网络辅导员队伍沟通机制有待增效。专家、家长、教师及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健全的沟通机制有待建立。在网络平台下,学生可能只与团队中的某一个人沟通。而学校是一个集体性的大家庭、大环境,其性质决定了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因此网络辅导员不但要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在辅导员团队成员之间也要形成一种有效沟通机制。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从而及时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3)网络辅导员队伍培训内容有待专业化。培训是提高网络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高校网络辅导员缺乏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了解,缺乏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缺乏对有关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的了解,这必然出现网络辅导员工作效率低、效果差的现象。而当前高校对网络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和理论知识的教育仍然大部分等同于校内普通辅导员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更谈不上是专业化。

3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3.1 建设网络辅导员队伍组织机构

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是以专职网络辅导员为核心,日常辅导员及思政教师为辅。同时根据网络思政教育的特点,网络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及学生骨干也纳入到高校网络员辅导员队伍中。高校还可以设置网络辅导员办公室,自上而下建立相关组织机构,从而明确大学生网络辅导员队伍内部与外部的组织层级关系和责任范围。

3.2 提高网络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1)提高网络洞察力和网络思想政治水平。网络时代信息复杂,一些不良信息经过加工,其真面目不易被识别,极具欺骗性。这就要求网络辅导员要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较高的思想觉悟。网络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增强自身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水平,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网络上的信息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发挥思想教育的引导作用。

(2)增强网络知识及技术。信息时代,要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网络辅导员就要掌握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有发言权,才能在网络上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准确的评论。同时辅导员也要有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和思想观念。合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培训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强化网络道德与网络法规素质。网络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其发展趋势。通过开设网络道德和法规课程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法律意识培养。提倡文明上网,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其在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意志和情感责任。

3.3 完善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

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辅导员队伍的选聘方法和标准,考核制度是否民主合理,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因此,建立健全网络辅导员队伍选聘、考核制度及激励机制是完善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的重中之重。

(1)建立严格的选聘制度。建设网络辅导员队伍的就要把握好选聘这一关键环节。只有严格落实选聘环节,才能真正将专业素质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人才吸引到网络辅导员队伍中。只有网络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才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高校要优化选拔机制,切实提高网络辅导员的业务水平。

(2)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利于对网络辅导员团队的科学管理。多种考核机制相结合,坚持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考核机制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对辅导员素质及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及学生对其工作的认可度等进行全面考核。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五个层面。这表明人的需求是多次层、多元化,而且需求层次也因人而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辅导员进行激励,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可以给予网络辅导员物质激励,比如提高岗位津贴、优化工作环境等;其次给予精神激励,比如职务聘任、晋级奖励等。最后也可以通过培训进修及考评职责等方式对网络辅导员进行信息激励。尤其要注意的是各种激励机制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高校要采取多种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网络辅导员的有效激励。

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正处于初始发展期,因此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长期的工程,需要社会多方合力支持。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4

1 网络辅助教学的特点

1.1 学习环境的协同性 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性

远程网络课程的教学系统可以实现更深层、更广泛的交互性,互联网络不仅能实现学习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查询 (即人机交互),同时,还可以使分布于不同地方的学习者和教师同时学习、讨论。远程网络课程的分布式结构,使它不仅可以为远程学习者展示本身所蕴涵的内容,还可以将链接扩展到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上,实现全球性网络资源的共享。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能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辅助教学正好可以为学生培养这种素质营造出最为理想的学习环境。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在课间休息、放学后、周末等任何时候上网学习,获取最及时的新闻信息、搜索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1.3 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培养

探索式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超文本结构特别适合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索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习者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1.4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率

网络辅助教学采用图形操作界面,具有人机交互性。通过多媒体网络使用辅助教学课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单向传递的情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库、信息库、数据库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学习的路径和学习的内容,确定习题的数量,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难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 网络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技术限制等因素使得目前的网络辅助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网络辅助教学的利用率较低

目前,有些任课教师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对计算机网络这种“可有可无”的教学媒体置之不理,导致一些教师不努力探索。另外,网络辅助教学的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相对繁琐,导致一部分教师心存反感,最终导致网络辅助教学的利用率不高。

2.2 研制及使用网络辅助教学课件缺乏针对性

某些网络课件的研制和应用忽视了教学的特点,网络辅助课件是对课程内容、讲课方法进行深加工和升华的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系统的分析和筹划,然而有些网络课件盲目追随理论教学模式,不考虑使用对象应以学生为主;不注重课件的交互性,信息飞逝即过,学生根本无暇记忆和理解;追求过度的渲染,采用对比度很低的底色和文字,学生容易视觉疲劳,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3 网络教育教学仍然缺少情感交流

相对于文字印刷媒体,网上教学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信息量都是占有优势的;相对于广播电视媒体的单向传播、点到面的传播模式来说,网络媒体确实做到了双向传播,但是,师生之间、传授之间仍然缺少面对面教育时的那种情感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那种语音语调、神情变化、体态语言的细微表示还是难以传递。

2.4 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网络辅助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学”,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结果往往导致教学活动无序化发展。而网络辅助教学缺乏教师针对性的授课,学生有些问题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解决,同时由于缺少面对面的沟通,造成“教”与“学”的相互孤立。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5601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早在2004年10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加强高校网络宣传教育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2强化思想认识,切实重视网络教育工作

2.1网络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新手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以老师和学生的身份进行谈话,很难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网络教育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新手段。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和开阔视野、抒发对人生的理解、寻求心理寄托,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大学生除去了现实生活中的顾忌和伪装,发表着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给了辅导员提供了一个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绝佳机会,辅导员应该顺应时代新的特点,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筑起一堵思想上的“防火墙”。

2.2网络上精华与糟粕并存

网络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利的一面,又有弊的一面。网络可以让大学生拓宽知识面、缓解学历压力,丰富业余生活。同时,网络上也充斥着一些色情暴力、封建迷信、以及敌对势力的渗透。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被网上的不良信息所吸引和欺骗,对身心造成一定的毒害。如果任其发展,这些不健康的、负面的信息就会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在大学生中蔓延开来,达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效果。此外,网络上的各类游戏也极易让大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从而荒废学业。

2.3网络世界也有行为准则

网络是虚拟的,在网络世界中有一句名言,“在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形象而生动的诠释了网络的虚拟性。人们在网络中利用网名进行交流,不知道相互的姓名、年龄、职业等信息。网络的虚拟性容易让大学生忘乎所以,殊不知,网络又是确实存在的。网络世界也存在行为准则。在网络上虚假的、不健康的言论。也会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付出代价。网络社会同样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不能以网络的隐蔽性为掩饰而为所欲为。

3强化综合素质,全面掌握网络教育技能

3.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网络思想教育的载体所说是网络,可是载体背后真正的推手是广大的辅导员。辅导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教育水平的高低。网络辅导员应该首先强化自己的理论学习,坚定正确的立场,与时俱进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报告为大学生解释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帮助其明辨是非、分清对错,帮其疏散在求学过程中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2拓宽自身知识面

大学生属于高知群体,单纯的、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达到让其做到心服口服的目的,而宽广的知识面有利于在和他们交流中更容易沟通,使他们从心里愿意接受辅导员所要表达的思想。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身的知识外,辅导员还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系、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文艺知识、理工科知识等,这样,才能让当代大学生举得辅导员也属于他们生活中的一分子。有利于把握不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展状况,有利于提高和大学生的网络沟通能力。

3.3掌握网络知识

为了出色的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如熟练掌握各种网络平台申请账户、登录系统、消息、查看留言、回复评论等。同时,要深入学生当中,全面了解当前学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社交工具,不断补充网络技能,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占领网络前沿阵地。良好的网络知识是辅导员的工作手段,也是和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

4强化网络交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4.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以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为平台的各类活动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是大学生展示自己的良好平台,辅导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让大学生参与、学习、互相交流,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是大学生得到理论武装、风采展示的平台,是学生工作者学习先进经验、提升素质能力的助手,高等学校展示工作成果、实现工作交流的窗口。密切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围绕大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通过在网上信息、提供资料、开展活动、进行咨询等方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学生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原则是共建、共管、共享,即参与建设的高等学校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享有。

4.2充分发挥辅导员QQ群、微信、微博等载体的作用

信息,保持网络账户的活跃度,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好友或粉丝。的信息一方面要涉及生活趣事、分享美食、时事新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到辅导员与他们一样,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另一方面,要涉及法律知识、心理健康、思想政治等,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走正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通过这些载体,辅导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各方面状态:通过学生QQ签名,可以学生了解上课学习状态,及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学生在微信里与学长恋爱的照片,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学生的家庭条件有时也可通过微博做出初步了解,随后辅导员可与学生谈话,告诉学生国家、省、学院对困难学生有许多照顾的相关政策,放下包袱,专心学习,认真学习、对同学有爱互助,并且结合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帮助。

4.3关注百度贴吧,了解学生动态信息

辅导员应该经常仔细阅读学生在本院百度贴吧中的留言,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存在的负面思想及苗头,予以及时开导,学生当面谈心,必要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同时,也能获知学生各方面的疑惑与需求,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学生。

可见,网络的利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网络辅导员也切实及时掌握并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各种问题。今后,辅导员应更好的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6

关键词 网络时代;高职生;角色心理;心理调适;团体辅导;个体咨询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5-0085-05

一、问题的提出

调查显示,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中的活跃群体[1]。常州某高职学校一项关于3000多名大二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显示,55%的学生每周上网2~5次。在虚拟、现实两个不同社会环境中,部分高职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现实与网络角色间的冲突,不当延伸现实、网络角色,形成角色心理障碍,角色行为失范[2]。沉迷虚拟社会,造成学业受挫、现实人际交往不良,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基于此,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在编制、发放有关网络心理问卷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高职学生网络心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网络时代高职学生角色心理调适的对策并积极实施。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层随机抽取该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发放问卷1560份,回收1512份,回收率96.92%,其中有效问卷1479份,有效率94.81%。样本中一、二年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1.7%和48.3%。调查对象中,男生1197人,占80.9%;女生282人,占19.1%。

(二)调查方法

首先,按网络喜好程度、网络依恋、网络动机、网络人际交往、父母态度等五个维度编制《高职学生网络心理问卷》,共设18个题;以班级为单位,采取现场发卷、填答、回收方式;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网络喜好程度及不同年级学生上网频数情况

互联网以其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交互性和快捷高效性等特点吸引着学生。调查显示,43.6%的学生比较喜欢和很喜欢上网,一般喜欢的占48.9%,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只占7.6%;几乎每天上网的占8.7%,经常上网的占23.3%,有时上网的占50.6%,很少上网的占15.7%,从不上网的只占1.8%。在“上网在生活中的地位”这一项选择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占7.4%,“重要”的占29.3%,“一般”的占53.3%,“不太重要”和“无所谓”的分别占7.2%和2.8%。选择“几乎每天上网”的一、二年级学生比例分别为5.2%、12.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网络已成为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上网的频数因年级不同而表现出差异,这是因为一年级新生对自我有比较强烈的期待,希望通过努力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同时可能因为新生还不熟悉学校的上网环境,所以上网时间相对较少。二年级学生已经没有上述条件的限制,便主动去寻求上网。这说明高职生的角色心理合适定位需从入学教育抓起。

(二)高职学生网络依赖情况

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网络十分迷恋,“总是”和“经常上网到深夜不归”的分别占2.7%和4.4%,“有时会深夜不归者”占22.96%;“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占4.67%,3~4小时的占7.71%,如图1所示。从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来看,男生对网络的依赖比女生强烈,上网深夜不归的女生总体比例少于男生。

(三)高职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情况

由于网络具有即时互动性,一些学生已将其作为交往的重要工具。调查显示,“网上几乎没有结交新朋友”的只占16.4%,“总是、经常在网上结交新朋友”的约占17.5%,66.2%的学生“会在网上结交新朋友”,且有11.3%的学生“信赖网络人际交往”。应该看到,当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交往时,无需担心人际交往中所面对的各种压力,网上的人际交往显得更加简单,因而他们青睐网上交往这种匿名、隐匿性别和身份的形式,常常上网向网友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排解忧虑,从网友那里得到一定的心理支持。但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生如果沉迷于互联网,减少与外界口语交谈的人际接触机会,他们会变得与现实社会、真实的人际关系相隔离[3]。因此,过分信赖网络交往的高职学生,由于现实交往窄化,降低现实人际交往能力,易于导致社会孤立、社会焦虑和社交自卑方面的人格异化和扭曲。

(四)高职学生上网动机

高职学生兴趣广泛,其上网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他们上网的目的主要是:聊天(占58.9%),打发时光(占50.8%),玩游戏(占49.5%),调整心情(占47.6%),学习需要(占44.0%),交友(占35.8%),周围朋友喜欢上网(占10.1%),寻求自信(占9.7%)。但不同年级间存在一定差异,一年级以休闲娱乐为主,二年级以交友、学习和工作需要为主。

(五)父母对孩子上网的态度

调查显示,父母对孩子上网持支持和比较支持态度的分别为3.9%和18.9%,不大过问的占59.5%,比较反对的占15.8%,很反对的占2.0%。这既可以理解为大部分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态度比较开明,充分相信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也不能否认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学校“鞭长莫及”,“教育是学校的事”、“我不是老师,我不懂什么教育”[4],理应是学校承担全部管理和教育职能,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自控力,在上网时间及上网动机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也需要家长配合学校给予引导和监督,对其网络心理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四、网络情景下高职学生角色心理调适的探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紧扣如何使高职生在大学生活中“正确定位自己、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现实生活的归属感、促进社会适应和身心和谐”这一主题,分别对特殊群体和全体新生进行了“网络情景下高职生角色心理调适”的实践探索。

(一)从微观角度进行高职学生角色心理调适的定量探索

从微观的角度,以学校2010级中沉迷于网络的特殊群体为干预对象,分别利用团体辅导和个体深度咨询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克服网络依赖、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回归现实生活能力的定量探索,并比较其结果。

1.干预对象及方法

首先,在学校2010级学生中,对《Young网络依赖量表》测试超过40分并符合网络依赖的临床界定标准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结合面谈甄选出72人作为干预对象,并将其分为三组(每组男生16人,女生8人),分别给予“团体辅导”、“个体咨询”以及“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三种不同的干预方式。

团体辅导组,每周两天集中封闭的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组,每周两次的个体辅导;两者结合组,每周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各一次。其中,团体辅导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原因、提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如支持系统形成、自我认识、引导放松、感恩父母、感悟生命、人际交往技能、生涯规划等,旨在通过团体动力,帮助成瘾学生学习放松技巧,学会调节情绪,纠正认知偏差,学习问题解决方法,评估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改善人际适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5];而个体辅导注重和学生进行心理的深度沟通,结合学生具体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分析网络依赖的具体成因,并设计具体的干预方案。

2.干预结果

两个月后采用《Young网络依赖问卷》进行评估。三组咨询前后网络依赖诊断问卷评分比较。团体辅导组、个体咨询组以及两者结合组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干预后分数与网络依赖程度常模对比,团体辅导组、两者结合组均低于轻度网络依赖分数,表明这两组大部分学生已经脱离了网络依赖。

3.思考

鉴于以上的实践结果以及分析,建议在实际的干预过程中,采用改进的两者结合方式。首先,利用Young模型对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进行鉴定;然后,对所有的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可每周一次或者两周三次,且尽量安排在周末等课余时间;最后,根据最初的依赖程度鉴定结果以及之后的定期检测结果,对于依赖程度严重的学生,以及团体辅导效果不明显的学生,辅以个体咨询。

(二)从宏观角度进行高职学生角色心理调适的定性探索

从宏观的角度,以全体学生尤其是2011级新生为对象,以社会心理学中的“环境、教育及人自身的主观努力是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其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定向作用),人自身的主观努力是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的理论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及抗挫能力、正确扮演现实社会角色、促进自我完善和心灵成长”为目标,通过他助、互助、自助“三助联动”,帮助高职生进行角色心理调适。

1.高职学生角色心理调适的“他助”途径

(1)加强入学教育,树立角色意识

高职生的角色心理调适、角色意识确立需从源头抓起,从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切入。根据调查,大多数新生入学前往往对心理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缺少求助意识和能力。因此,学校首先通过心理报纸、网站、板报、横幅等宣传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输“适时求助是心理能量强的标志之一”的理念,公布求助途径,营造关注自我、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其次通过各系部、各班级组织的系列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学校在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后对2011级新生进行了抽样效果评估。有89.80%的新生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90.40%的新生对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表示满意。这既是对学校通过“他助”模式进行高职生角色心理调适做法的肯定,同时也表明了高职生对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有迫切的需求。

(2)通过课程化教育调适虚实角色

调查显示,有91.25%的学生建议学校采取“课程教育”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定位自己、提高自信和责任意识,减少因现实角色受阻而沉迷于网络的现象。因此,学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认识自我、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情绪管理、感恩教育等为专题,将高职生角色心理调适教育课程化,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为新生的必修课,同时针对全体学生分别开设《爱情方程式》、《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等选修课。通过“课程教育”进行角色心理调适这一“他助”式途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完整地学习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从而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角色。

2.高职学生角色心理调适的“互助”途径

(1)团体形成,你我互助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咨询员根据当事人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咨询团体,通过团体内的人际关系交互作用,运用团体动力和适当的心理咨询技术,协助个体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方式,从而促进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设计《新生班集体形成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在新生入学后即对其开展班集体形成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以“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主题、以班为单元的系列活动,学生消除了陌生感,初步形成让学生有归属感的班集体。在这个集体内的互动和互助,使新生快速摆脱了初次离家的消极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同时也提高了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避免了因人际交往受阻而转向网络、沉迷于网络。调查显示,有98.90%的新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新生班集体形成团体心理辅导,92.13%的新生对开展的新生班集体形成团体心理辅导表示满意。

(2)专题活动,相携而行

各类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是高职生进行角色心理调适的重要途径。自2005年起,每年的上半年,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针对全体在校生进行成长性教育;下半年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周活动,针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学校独创的“梅林倾诉空间”、“梅林校园行”、“梅林讲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依托学校三级心理保健网络,实现了角色心理调适教育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营造了良好的互助氛围。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互助活动,学生学习并实践了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了自我心理调适。

3.高职学生角色心理调适的“自助”途径

(1)学生社团,朋辈自助

在高职院校里,社团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其重要功能体现在自助助人。利用学生社团的自发组织性和积极参与性,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学校、系两级均成立了心理社团,给学生的自助成长提供了组织保证。如校级心理社团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期间,策划并开展了如迎新生“心语心愿”许愿、感恩教育、主题签名、趣味心理运动会等社团自助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学会处理自身角色。调查显示,有66.24%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质量很好,很有意义,丰富了校园生活。

(2)主题班会,自助成长

主题班会是以班级为团体、学生为主体,围绕一定主题精心策划,进行团体成员间自助教育和管理的综合课程。其形式有讲座式、报告式、讨论式、表演式、参观或实践后的交流总结式等[6]。

为了让高职学生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相扶相携的氛围,自去年起,主题班会课已经成为学校开展班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引领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平台。为提高主题班会的效果,在呈现方式上,摈弃传统的说教、灌输式教育,以贴近学生思想与生活的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分享、讨论、思辩,深入浅出,达到对班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目标。目前学校主题班会活动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2012-01-16.

[2]贾仕林,陈卫平.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与对策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44-48.

[3]魏双锋.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2):144-145.

[4]崔景贵.关注和引导“90后”一代的心理成长[J].思想理论教育,2009(14):4-8.

[5]张文海,卢家楣.对网络成瘾大学生注入情感因素的团体辅导研究[J].心理科学,2009(3):525-527.

[6]李艳.高校主题班会的功能定位与功能实现[J].理论观察,2011(2):126-128.

Thinking and Practice on the Rol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Network Era

JI Mei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探究

大学校园又如一个“小社会”,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干扰。“心理扭曲、网络成瘾、考试挂科”等都是现前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教育需要改革的对象。以辅导员为主的管理队伍的能力素质的提升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其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是极为显著的[1]。但面对新时期的高职教育,辅导员还需对相关方面加以注意。

一、职业素养——辅导必备能力

作为辅导员,其在辅导学生之前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才。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辅导员应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积极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让辅导工作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其职业素养包括:

1、思想政治。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且全国高校都在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辅导员需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伟大理论,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辅导学生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提高爱国爱民的社会意识。

2、创新意识。“创新”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重点倡导的理念,国家唯有创新才能持续发展,而辅导员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管理好、辅导好、教育好”学生。理念上,辅导员需坚持创新体制改革;行为上,辅导员需开拓新的学生管理模式,从多个方面创新已保证辅导工作顺利开展[2]。

二、心理疏导——解除学生烦恼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学生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很多生活、学习上的琐事常会给学生带来各种烦恼。若长期受到烦恼的困惑,学生的心理必将受到影响,许多心理问题随之而来。辅导员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则是当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中之重。辅导员需遵循以下原则:

1、个体差异原则。受到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物质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彼此间形成的差异性也更加明显,学生在学习爱好、生活品位、人文素质等都存在了很大的差异[3]。这就提醒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必须遵守“个体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的辅导策略。

2、理论运用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根本。”理论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辅导员在对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如: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在面对形形的学生时才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辅导。

三、网络辅导——消除社会公害

当前,“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了社会“公害”之一,其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巨大。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高校因“网瘾”而荒废学业的大学生占到20.7%。很多学生迷恋于网络游戏,不仅耽误了学习时间,也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精力。因而,网络行为的辅导成为了辅导员需要积极关注的话题。

1、邀请专家指导。为消除“网瘾公害”,辅导员除了自身的努力工作外,需和其它高校专家们共同合作,提高网络辅导的工作成效。如:辅导员可诚心邀请社会学、政治学等专业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互动,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不正常网络行为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树立“健康网络”习惯。

2、抵制不良信息。“资源共享”是网络化的最大优点,但也是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根源。许多反派言论、不良思想等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给大学生思想造成严重的腐蚀[4]。如:色情、血腥、迷信等信息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行为活动,辅导员应坚决抵制这类现象,重点教育学生。

结论

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过程中,辅导员的作用受到了诸多高校的重视,其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辅导员,应深刻认识到本身工作的教育意义,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开展辅导工作,让自己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周学云.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j].考试周刊,2009,12(7):31-32.

[2]高家良.浅析辅导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j].陕西教育?行政,2008,20(10):16-18.

[3]张立岗.高校辅导员需要注意的问题初

探[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3(5):19-21.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在网络的快速发展下,一些立足于网络之上的新兴技术迅速崛起,例如自媒体,一经上线,好评如潮,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但是这其中,因为人人都变成了舆论的传播者和分享者,大学生作为一直走在时尚前沿的群体,每天都会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不同人群不同方面的信息,其中一些不乏与主流观念相悖的,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便可能被误导,以为其理论并非错误的,而是小众的。针对这一现状,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不可放任自流。可是纵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所以高校辅导员要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从网络入手,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化能力,开辟全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力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思政立场和思想观念,使其可以成为贴合社会需求发展下的综合型人才。

一、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目的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政治立场。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飞速发展,缔造了诸多中国式奇迹,俨然从备受欺凌中彻底成长起来,成为国际上让人无法忽视和轻视的存在。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从未中断。在网络环境中,无国界之分,很多敌对势力妄图从思想上动摇我中华少年的政治立场,在价值观上挑拨国家和学生之间的共同信念,以此动摇其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1]。对于高校辅导员要对该问题给予一定重视,首先明晰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以此从出现思想政治立场根源问题入手,发挥网络思想政治育人的作用。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调整,始终秉持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导,纠正学生思想政治立场中的问题,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化能力。(二)牵引网络舆论发展。在网络环境中,很多热点话题一经出现便会被推上制高点,所有人都可以各抒己见,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进行点评或者批判,这种现象对于舆论中心人物成为一种网络暴力。而大学生是一直走在社会前沿的人群,关于热点话题也经常发表自身的看法,甚至引领舆论的导向。在长此以往中,部分学生自身已然成为“网络暴力”中的一员。这本身在思想政治层面上就为错误的,任何社会热点的发生,都会有其必然的原因,或者网络上出现的消息也是片面的,抑或者立场和所处环境不同,都是造就不一样的结果[2]。而大学生私自引导舆论很有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辅导员要针对这一现象,提升自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使其可以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待一切事情未明之前,不要任意发表自身的观点,因为这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也为引导舆论的正确发展作出贡献。(三)延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传统思想政治课堂,大多以说教为主,这种教学形式过于陈旧、固化,让本就无趣的思想政治课程氛围变得更加低迷。学生对于该课程兴趣缺缺,但是为了完成课时任务和应对考试,只能保障出勤和及格,从根本上来说,传统思想政治的教育质量已经严重下滑。并且立足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已经发生变化,其更加崇尚个性化的教育和平等的教学方式[3]。所以高校辅导员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经常性以朋友的口吻和学生增加互动,尽可能地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另外网络思想政治类型问题较多,辅导员可以借助其资源的丰富性,并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将传统教条说教的思想政治教育演变成为日常交流,进行渗透,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能力建设现状

虽然传统思想政治课堂可以带给学生一定思想政治方面的督促作用,但是也因为其他方面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教学质量上无法达到预设标准和效果。而高校辅导员开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立足于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之上弥补其短板,但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高校辅导员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下就重点问题详细罗列。(一)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淡薄。高校辅导员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性较低,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职责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而是将眼光放置于工作任务量的增加上。并且诸多高校辅导员虽然响应该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改革,但是并没有从实际上领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而是依旧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方式,与线下的思想政治课堂别无二致,只是教育环境变成了网络。这种淡薄的只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意识,根本无法发挥网络思想政治的优势,相反可能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让学生从对思想政治课程没有兴趣到厌烦的程度,和网络思政教育初心背道而驰,没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二)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有待提升。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多极化、信息化等诸多特点,而部分高校辅导员虽然接受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但是在网络中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信息素养较低,使用的方式过于生硬,无法达到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们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提升上来。所以关于高校部分辅导员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升,杜绝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无效性。(三)高校辅导员信息技能普遍偏低。现代教育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不但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操作能力。而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一些高校辅导员年龄为中年,所以其对于网络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较差,并且没有经过专业和系统的培训,对一些大学生喜欢的网络平台使用相对陌生,使得在针对思想政治敏感问题的案例选择上,受到极大限制,无法针对普遍、重点的问题进行纠正,使得很多严重的思想政治问题被忽视或者略过,限制了网络思想政治优势的发挥。

三、强化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路径

(一)纠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关于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必须进行纠正,因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作用,如果高校辅导员意识不正确,将带给学生更多负面影响。首先,高校高职院校要认识到高校辅导员产生这种心理的诱因,因为高校辅导员也需要面对家庭、工作等所有问题,工作压力的一再增加,对于辅导员来说,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4]。所以,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情况的辅导员进行详细调查,根据因人而异的情况进行解决。例如,部分高校辅导员家庭负担较大,对于增加的工作量较为苦恼,所以高校便可以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薪酬问题的增加,帮助高校辅导员解决后顾之忧,才能让高校辅导员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运用网络思想政治进行教育问题,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摆脱各种心理问题的影响,重新拥抱美好的大学生活。(二)提升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首先,要让高校辅导员自身认识到网络信息在当今社会中使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使其可以自身主动地去探寻如何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高职院校可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探讨大会,让一些信息素养有待提高的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案例记录下来,在会议上共同讨论,并且让一些信息素养较高的辅导员发表其自身的看法,带给这部分辅导员一些思路,使其可以一点一点积累方式,学习如何与学生形成无界限的沟通,并将思想政治问题转化成幽默有趣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还能拉近师生关系,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除却这一点,信息素养有待提升的教师可以借鉴一些其他网络思想政治成功的案例,另外需要高校辅导员注意的是在借鉴过程中学习的是如何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话语套路[6]。因为有些思想政治问题可能相当类似,可面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所有学生的性格、兴趣、成长环境等均不尽相同。这些都是高校辅导员在解决学生问题时需要考虑到的。(三)强化高校辅导员信息技术能力。关于高校部分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受制于信息技术能力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让这部分辅导员定期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从最为基础的技能开始,一点一点提升信息技术能力。而这里边提到的一些信息技术能力并非只是单单指代一些如何打开、使用方面的技能,还有一些专门的流行词汇,目前大学生经常会用到的网络词汇具体代表的意思,例如“YYDS、Bat-tle”等,实际指代的意思或者在不同事件和语境中代表的意思,这些都属于信息技术能力范畴之内的,对于一些不太运用网络的辅导员来说,这些是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消化的[7]。或者高职院校可以适当邀请一些这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流,不但可以学到一些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能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或者针对个别较为棘手的思想政治问题学生,也可以向专家请教或者一起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为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夯实稳固基础,形成多向性的教育合力。

四、结语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9

[关键词] 网络思政教育 实效性 高校辅导员

1994年我国成功实现与互联网全功能网络连接,由此诞生了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成为全球第一大网,拥有最多的网民人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网民的主力军是学生群体,尤其是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在这一人群中,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P11-18网络不仅影响,改变着大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生活的方式,而且对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辅导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作为“数字生活”的最先体验者,大学生已将网络作为实现人际交往、表达个人意志、吸收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其他个体和社会因素的干扰比现实要减少很多,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因此,网络成了大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发泄情绪的理想选择。网络上有大量的教育资源,通过交互式自主学习,大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探索未知世界,自主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行为习惯。同时,网络为大学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彰显个性的平台,它以无限的自由度、不可计量的信息和丰富多样的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了无数可选择的机会,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参与信息的制造和传播,从而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然而,科技产物往往具有双面性。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容易使大学生摆脱现实社会诸多道德约束,容易放纵自身行为,忘却社会责任,呈现出道德弱化现象;过分依赖网络的新型人际交友模式使得大学生无法适应现实的人际交往,造成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并有可能导致逃离现实的心理倾向;[2]数量庞大的信息资源容易让学生产生“拿来主义”的惰性心理,不尊重知识产权,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受经验、思维认识的局限,对网络上呈现的虚实参半的信息和纷繁复杂的思想观念鉴别力不足,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诱骗和消极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今不少高校辅导员把网络思政工作当做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仅局限于简单常见的网络交流平台,无法跟上学生的网络流行趋势;有些高校辅导员不能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将思政教育工作由“一对一”的当面教育模式变成“一对多”的网络群体交流模式,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时效性不高,缺乏吸引力;还有些高校辅导员在网络上仍保持着“说教者”的姿态,无法做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这使得他们与学生间的距离进一步扩大。[2]现在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还无法有效利用网络做到了解学生动态、干预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抵制不良信息侵蚀,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

二、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对策

(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正视网络时代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改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决定者,而学生是客体,被动学习教育者选取的教育内容,从而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而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已经转向追求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和双边互动教学模式,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学生虽然仍处在受动地位,但已经具有明显的能动性。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则加快了师生关系朝真正的民主平等迈进。[3]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模糊了中心和权威,凸显着自由和平等。在网络社会中,只要登录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和信息资源,都可以参与网上讨论,畅谈个人见解。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权威日渐丧失了主导性,平等对话成为网络时代的主基调。其次,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信息源。有调查显示,71.58%的大学生表示网络是他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和课堂,而是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和创新的学习空间。[4]大学生已经逐步从教育的客体演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高校辅导员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建立起富有伦理道德精神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教育观;必须把大学生视作教育的主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大学生进行双边互动,将自己从一个严肃的说教者转变成真诚的引路人,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二)读懂思政教育主体,选择恰当的网络思政教育策略

当今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有着不同于“70后”“80后”的群体特征。为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这一群体的特征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

1.选择渗透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开明的早期家庭教育,以及大力开展的素质教育,使“90后”的学生思想更为开放,他们崇尚创新和探索,喜欢自由、多元化的学习氛围,而对“形式”和“口号”较为抵触。此外,宽松的成长氛围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他们对传统的教条式的理论灌输不屑一顾。[5]所以,辅导员要寻求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来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渗透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是国外很多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是我国近年来不断倡导和尝试的教育新路径。体验式教育方式,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场景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知层次”[6]。渗透式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生发出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7]。渗透式和体验式教育方式都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和主体,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模式,通过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引导受教育者自主学习有关知识,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将这两种教育方式应用到网络思政教育,则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服务这一载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定期创造一定场景或开创一个话题,激发学生互相交流的积极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地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继而欣然接受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

2.注重对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90”后大学生不论在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师生情谊等情感方面,普遍都有相当丰富的经历,但丰富的情感经历意味着他们遭到的情感挫折也较多,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大学生往往陷入情感纠结所带来的迷惘和痛苦中,出现了方方面面的心理问题。此外,信息时代带来的丰富的交往手段,没有进一步密切学生之间的关系,反而让他们产生无人倾诉的空虚和无助感。社会上所认为的标新立异的“90后”,其实渴望有人能了解他们,能够倾听他们的心声,能够在他们遇到情感和人际交往问题时给予他们情感认同和中肯建议。当今大学生主要通过撰写网络日志和发微博的方式抒感和发泄情绪,[8]P123-124所以辅导员也应主要从这两个网络平台来了解学生情感动态,及时给予关怀,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困境,达到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提高思政教育时效性的目的。

3.重视网络舆论引导。网络拥有海量的信息,也充斥着各类的意识形态。由于互联网缺失把关信息的功能,缺少限制部分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大学生每天都会在上网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以及一些消极、颓废思想和虚假信息的冲击,头脑中既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动摇。因此,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在网上开展舆论引导工作。要分析大学生对焦点问题、敏感问题的关注规律,灵敏捕捉网络舆情的风向,在尊重大学生言论自主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多元的舆论中剔除消极因素,找到积极因素,实现价值认同。对于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则需及时满足学生的知情权,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有力的证据,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避免误解和谣传,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要培养理论水平高的学生干部成为网上意见领袖,以主动参与的方法,激发和引导更多的理性声音。

(三)把握网络媒体流行规律,选定合适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

网络改变了当今人类,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目前,大学生接触的网络媒体主要有六类:即时通讯工具、SNS社区、网络视频、博客、微博、论坛。

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主要用于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CMI校园营销研究院所作的一次调查显示,QQ和人人网使用率最高,分别占受访大学生比例的97.6%和80.2%。除了与父母亲朋即时沟通,QQ和人人网也是信息的和传播,以及彼此分享心情、交流情感的平台。

当今大学生拥有博客和微博的比例相对较高,但以新浪博客为代表的一些博客网站已经渐渐失去了吸引力,大学生博客的更新频率不高。由于平台优势,QQ空间和人人网成为大学生撰写网络日志的两大主要场所。相对于长篇的网络日志而言,微博因其内容的微型化和简明性,操作客户端的多样化与操作方式的便捷性,人际交流的时效性与临场感等特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特别是随着千元智能机在高校的普及,以及微博手机客户端的推出,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登录刷新微博,微博的大学生用户人数增长迅猛。微博已经连续两年成为手机应用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一个应用。微博的注册网站主要集中在新浪和腾讯。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日志的主要功能是记录生活点滴、与人分享以及释放自己情感,微博则是及时随性地分享个人经历、发泄情绪以及阅读、转发感兴趣的资讯。

CMI高校营销研究院在调查中发现,“90后”大学生经常登录的三大论坛为天涯社区、百度贴吧和高校BBS,登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类新信息(如时政新闻、社会热点问题和娱乐资讯)和看他人评论,有时也会主动参与话题讨论。天涯社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网络社区,其论坛的用户数量多,范围广,涉及各行各业,因此也充斥着多元的思想观念。高校百度贴吧以及高校BBS则最贴近大学生生活,话题内容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与本校学生的相关度较高。[8]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QQ和人人网由于社交、通讯的便捷性和功能的多样化,有着最广大的大学生用户群体,是理想的贴近学生的网络平台。微博是网络媒体的新生力量,发展极为迅速,在信息的传播上有着其他网络服务无法比拟的速度。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常常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也成为观念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所以微博是关注学生动态,掌握舆论方向,引导舆论走向的最具前景的战场。天涯社区能够帮助高校辅导员了解社会的各种思潮,让他们辨析和筛选可能会对大学生造成影响的言论,从而提前做好引导和干预的准备。高校贴吧和高校BBS的合理管理和建设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优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四)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话语权,增强其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威信

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话语权决定着思政工作的方向和效果。要发展话语权,高校辅导员首先要提升魅力,增强教育者的角色威信。高校辅导员要了解网络信息来源,掌握比学生更多的网络资源,从而提升魅力,树立角色威信。其次是语言转向,提高教育者的感染力。[2]高校辅导员在网络中要以平等民主的言语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教育对象喜欢的、关注的话题为切入口,提高感染力。这样,学生在与辅导员进行网络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重构自己已有的认知、情感和观念,在与辅导员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

[2]祁承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架构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3]张富良,王丽霞.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整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10).

[4]许益锋.网络舆情:高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

[5]杨亚萍,李坡.“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剖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0(1).

[6]吴玉林.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J].沧桑,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