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餐饮业食品卫生集锦9篇

时间:2022-10-24 18:36:40

餐饮业食品卫生

餐饮业食品卫生范文1

为做好我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市卫生局将这项工作列为卫生工作重点,制定了《通化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以卫生局主管局长为组长的我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卫生监督所也成立了由所长、副所长等组成的我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验收小组,并根据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不同特点,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具体部署和统筹安排,将具体的工作任务、实施办法和时间进程、操作步骤等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集体食堂和100m2以上的餐饮业、宾馆、饭店、招待所。在工作开展中,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量化分级管理的先进单位现场考察,学习。我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做到了目的明确、任务清楚、分工详细、环节紧密、程序严谨。

宣传法规是依据

为做好我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市卫生监督所专门编印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宣传材料,并下发到了各管理相对人员手中,还利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以新闻、字幕等形式向社会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广泛进行宣传、动员,使群众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在餐饮单位实行的A、B、C、D四个信誉等级的评定、实行信誉等级挂牌经营等有了感性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了解。在倡导消费者知情选择的同时,调动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争创食品卫生A级单位的积极性,促使企业主动改进自身卫生管理和提高诚信水平,营造了我市积极开展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强化培训是前提

对监督员的培训:卫生监督员统一接受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全员培训,并参加了有关内容的考试,使监督员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开展餐饮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对监管单位的培训:多期召开量化分级管理培训班,让监管单位明确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工作方法、开展形式、申报程序、评定标准、时间安排等以及我市目前的食品卫生现状等。由于宣传到位、指导具体,广大餐饮业户对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都十分清楚,积极配合。

指导到位是基础

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是在总结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科学管理体系,它不同于以往的争先创优活动,而有着严格的评判标准。在严格强调硬件设施配置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和落实良好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的原则,我们先后选择不同条件的宾馆,大中型餐饮业,单位食堂和中、小学校、托幼园所食堂作为试点,各有侧重,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大多数餐饮单位、学校、托幼机构成立了量化分级管理专项工作小组,责任落实到人。根据量化分级管理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分,找出不足并立即进行整改,建立健全各项适合自身特点的卫生制度和自查制度,并具体落实每一项工作。

我们加大指导力度,对于硬件设施已经基本到位的,主要是指导企业制定“工位文件”,落实从采购进货到食品加工,从食品售卖到剩余饭菜的处理,从餐具消毒到库房管理,从灭鼠灭蟑到餐后垃圾处理等管理工作。对于硬件设施不到位或限于布局难以调整的,主要是指导企业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添置必备的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可能地做到流程由生到熟的合理布局。在同一单位,监督员和企业负责人反复现场勘查,提出修订方案,直到项目落实,监督机构和被监管单位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上所形成的共识,以及积极努力是前所未有的。

餐饮业食品卫生范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龙政办发〔20__〕133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全省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浙卫明电〔20__〕18号)以及县政府年初提出的“五放心”工程建设要求,并针对当前我县餐饮消费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决定自20__年8月下旬至12月底在全县开展4个月的“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餐饮食品整治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措施和指标

(一)工作目标:通过餐饮食品整治行动,到今年年底,彻底解决县城的餐饮经营单位、食品摊点无证照经营的问题,乡镇小型餐馆卫生条件基本得到规范;食堂和县城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有毒有害食品原料、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行为。

(二)工作重点:

1、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引导大、中型餐饮单位和餐饮连锁单位保持卫生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推行标准化服务;加大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小型餐馆等三类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管,提高监督频次;2、督促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建立健全食品原料进货登记台帐,严格推行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禁采购假冒伪劣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及原料,严禁使用存放过期或腐败变质的食品及原料;3、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三)工作指标:

1、城区餐饮经营单位:(1)对无卫生许可证经营单位的查处率达100%;(2)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达95%以上;(3)建立实施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单位达100;(4)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以及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

2、其他地区:(1)餐饮单位、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单位的经营行为得到基本规范;(2)大型食物中毒事故有所减少;(3)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报告管理和救治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4)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以及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三类餐饮单位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内容如下:

1、卫生许可整治

在无证经营的整治过程中,按照《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和《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等有关规定,对被整治的单位进行逐一核审,凡能达到发证要求的及时发证。对“无证”且无法达到《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和《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的餐饮单位,依法予以取缔;对通过整改可以达到要求的餐饮单位,督促其限期整改,由业主签订限期整改承诺书,并将承诺书置于就餐场所的显要位置,限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发证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

对已领取卫生许可证的小型餐馆,按《浙江省小型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评分达不到C级的,由业主签订限期整改承诺书,并将承诺书置于就餐场所的显要位置,限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C级的,予以吊销卫生许可证。

对无证经营的餐饮经营单位,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卫生部门会同工商、公安、建设城管等部门,坚决予以取缔。

2、使用违法食品原料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整治

在检查中严厉查处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滥用食品添加剂及非食品原料等违法行为,防止不合格食品原料和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餐饮业。

(1)使用原料卫生质量的检查,主要检查食用油、猪肉、酱油、酒、食盐等食品原料的索证资料、标签标识及感观质量,检查是否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及其他有毒有害的违法食品等。对200m2以上的餐饮单位还应检查放心肉配送的实施情况。

(2)加工食品使用添加剂情况的监督检查,按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检查其加工过程中是否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级的化学物质,是否有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重点检查肉类食品中滥加亚硝酸盐、人工合成色素及其他违禁物品。

(3)结合现场检查情况,对来路不明、感官异常的食品及原料应进行抽样检测。

3.废弃食用油脂的检查

重点检查食品加工过程中废弃的食用油脂是否按照卫生部等四部委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卫法监发〔20__〕99号)进行管理,严防废弃食用油脂的非法再利用。

(二)建立三项制度

1.建立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在大、中型餐饮经营单位及学校食堂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对城区及溪口镇所在地的餐饮经营单位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对小型餐饮经营单位按《浙江省小型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实行拉网式检查,评定其等级。

2.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

在餐饮经营单位全面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规范餐饮原料索证管理。城区餐饮经营单位必须建立食品原料进货台帐,建立台帐的主要食品原料品种应包括:肉类、禽蛋、蔬菜、豆制品、食品添加剂、食用油等。建帐内容包括:日期、品名、供货单位、数量、卫生质量和来源证明资料(合格证明、发票或收据等有关能证明来源的凭证)。

3.建立餐

饮业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在专项整治期间,县卫生监督所要加大监督频次,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卫生监督信息。在城区中小餐饮业推行食品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并根据需要在电视、报纸上餐饮业卫生监督信息。

三、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一)组织准备阶段(8月下旬)

组织全体卫生监督员认真学习国务院、卫生部、省政府、省卫生厅和县政府有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本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我县实际,制订《龙游县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在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召开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经营单位负责人座谈会;50平方米以下的中式餐供应经营单位负责人动员会和干式、湿式点心供应经营单位负责人动员会,宣传本次整治的目的意义、工作安排与具体要求。

(二)集中整治阶段(20__年9月上旬——12月上旬)

1、开展龙游城区范围内的餐饮单位整治,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20__年9月上旬——9月下旬):

对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对照《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逐户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针对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逐项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指导整改。凡无单独厨房,或虽已设置单独厨房,但仍在厨房外进行食品加工操作的单位,必须限期整改(一般以30天为限)。已有单独厨房,且基本在厨房内进行食品加工操作的单位,可要求其承诺于07年12月底前完成整改。

对未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通过整改能达到《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以书面形式提出限期整改(期限一般以30天为限)。

对“无证”且无法达到《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或不愿整改的单位,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立案查处。

对各单位采购和使用食品原料、添加剂及处理废弃油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责令未按要求索证、建立台帐单位限期整改。对违法采购、贮存、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添加剂及不按规定处理废弃油脂的单位进行立案查处,并书面通报相关职能部门倒查溯源。

在这一阶段,适时开展全县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和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单位的整治。学校食堂整治于8月底开展,9月底前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和农家乐餐饮单位整治于9月底开展,10月底前完成。

第二步(20__年10月上旬——12月上旬):

对照《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对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已按有关要求进行整改,并基本到位的,进行餐饮业量化分级评审。

对“无证”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已按有关要求进行整改,并基本到位的,办理卫生许可证。在审批卫生许可证的同时,进行量化分级评审。

未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餐饮单位,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立案查处,情节严重,拒不整改的单位按《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吊销卫生许可证。

对已立案查处的“无证”或“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在处罚决定书送达15日之后,每月组织1—2次集中取缔。集中取缔工作由公安、工商、建设城管、创建办等有关部门予以协助。

2、启动对其他地区餐饮单位的整治工作(20__年10月至12月)。整治要求参照城区方案进行。

(三)总结阶段(12月16日至12月31日)。对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组织回头看,并迎接上级部门工作验收。20__年12月15日前,作出专项整治总结并上报。

四、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处于整个食品监管过程的未端,既是检验食品卫生质量的关口,也是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环节,因此,开展餐饮食品整治行动意义重大。为确保本次餐饮食品整治行动顺利进行,打好这场整治行动的特殊战役,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成立以县卫生局、县农业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经贸局、县教育局、县药监局、县公安局、县建设局、县创建办、县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龙游县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由县卫生局局长吕美姿任组长,县卫生局副局长吴健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县卫生监督所所长任工作协调组成员。餐饮食品整治工作协调组联络科室设在县卫生局法制科,联系电话:7024971,负责日常联系、协调及工作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县卫生局全面负责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协调、日常联络,制定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具体抓好三类餐饮单位卫生许可整治工作,对城区及溪口镇所在地的餐饮经营单位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督促餐饮经营单位全面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规范餐饮原料索证管理;严厉查处餐饮单位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滥用食品添加剂及非食品原料等违法行为。

县教育局负责督导学校开展食堂、校内食品小卖部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卫生部门实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县公安局协助县卫生局开展大案要案调查、取证及查处,严厉打击暴力抗法、阻碍执法等行为。

县建设局负责对学校周边、沿街流动餐饮摊点的监督管理;协助县卫生局对不符合卫生条件且占道经营的小型餐馆的取缔工作。

县卫生监督所作为县卫生局具体行使卫生行政执法任务的执行机构,全面负责本次餐饮食品整治行动任务的执行,对专项整治

的各项措施,都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做到划片包干,责任到组、到人,同时,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坚决杜绝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的地方保护和办人情案等不正之风。其他各成员部门要严格按照《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确定的各自工作职责和原有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抓好工作落实,确保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国家禁止的食品添加剂及非食品原料、废弃食用油脂不进入餐饮消费环节。

整治行动过程中,县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将适时派出督导组,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三)严格执法,加大力度。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掌握和运用好法律武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认真落实“四个不放过,四个一律”。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特别是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滥用食品添加剂及非食品原料、废弃食用油脂非法再利用等违法行为,将从重从严从速处理。对涉嫌触犯刑律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要重视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

(四)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县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将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专项整治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重大、复杂的问题,县卫生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强与农业、质监、工商、经贸、药监、教育、公安、建设、创建办等有关部门的协作,形成监管合力。要调动和发挥有关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餐饮经营活动的行业自律。

餐饮业食品卫生范文3

近年来,时有报道由餐、饮具不卫生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现对餐、饮具消毒效果的影响原因和保证措施研讨如下:

1 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原因

笔者在多年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中,对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总结、调查、分析发现,影响餐、饮具消毒效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原有的饮食业户基础设施较差,餐、饮具消毒设施不健全,使用不合理,影响消毒效果。

1.2 消毒药品使用不合理,药品浓度未达到消毒标准或浸泡时间不够就冲洗,也是造成餐、饮具卫生不合格的原因。

1.3 还有部分饮食业户的从业人员不能经常保持个人卫生,上岗前及大、小便后不洗手,造成再次污染,使监测结果阳性率增高。

1.4 夏季(三季度)监测结果合格率比春、秋、冬三个季节偏低,原因是三季度气温较高,洗消完的餐、饮具存放过程中保洁不当,防蝇、防尘设施不健全,保洁柜没行定期清洗、消毒造成了污染。

1.5 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证明,大型餐饮单位监测合格率为92.7%,企、事业单位食堂监测合格率为84.7%,小型个体餐饮店监测合格率为73.2%,从监测结果看较大型的餐饮单位,餐、饮具的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小型的个体餐饮业户,原因是大型餐饮单位领导对厨房卫生、餐、饮具卫生安全、消毒工作都比较重视。而部分个体业户根本不重视此项工作,只用洗涤用品洗刷餐、饮具,造成再次污染。由于消费者缺乏健康的消费观念,也助长了餐、饮业的不卫生之风。

2 控制消毒效果的主要措施

通过多年的餐、饮具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总结调查与分析,我们采取了如下控制措施:

2.1 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法》和餐、饮具卫生安全对人体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及监督、监测检查工作的力度,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社会监督意识,强化经营守法经营意识,坚决打击违法经营等不法行为,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卫生安全。

2.2 对原有的饮食企业实行基础设施逐步改造,使其达到卫生要求标准,对新申请营业的网点严格卫生学审查,建立健全餐、饮具消毒设施,严格执行餐、饮具消毒制度。

2.3 对餐、饮具消毒用化学药品,统一购入符合卫生要求和具备生产卫生许可证的合格产品,统一发放,并定期测定有效成分含量,以确保消毒效果。

2.4 积极组织饮食企业及个体业户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及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指导工作,提高从业人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2.5 要求各饮食企业及个体业户必须设专人定岗、定位,负责餐、饮具的消毒管理工作,并进行专项培训指导。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后,进行预防性疫苗注射,凡患有痢疾、伤寒、传染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带菌者)和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者,不得从事此项工作。

2.6 对饮食业及个体业户必须逐户设立餐、饮具消毒登记簿制度,做到一餐一消一登记制度(消毒药品名称、比例、浸泡时间、消毒时间、消毒员姓名等),并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检查,对监测结果以筛报的形式予以公布,对监测结果一次不合格的经营业户给予警告,二次不合格的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并对企业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进行现场指导、培训。

2.7 要求各饮食业户必须有符合卫生要求的保洁柜,以确保消毒后的餐、饮具不受污染,保洁柜定期清洗、消毒。

2.8 加强一次性餐、饮具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对一次性餐、饮具用后必须废弃,不得回收再用。

2.9 消毒用水必须符合国家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10 对由于餐、饮具消毒不严格,造成食源性疾病传播与流行的依据《食品卫生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取缔。

2.11 饮食行业必须严格执行一冲、二洗、三清、四冲洗、五保洁,一餐一消毒制度,以确保每餐所用的餐、饮具卫生安全。通过对饮食业餐、饮具消毒工作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及加大《食品卫生法》和消毒药品的合理使用等卫生知识的宣传、培训,指导工作力度,使我市的饮食业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逐年上升。

餐饮业食品卫生范文4

【关键词】餐饮业 餐具消毒 调查

中图分类号:R155.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46-02

餐饮单位是供数量不等的流动人群汇集的场所,众多的病原体可通过餐(饮)具等传播,从而造成食源性疾病,所以认真做好餐具消毒工作,及时杀灭餐具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而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对预防食物中毒,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餐饮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深入贯彻实施,餐饮业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但是,作为餐饮业卫生管理重要环节的餐饮具消毒工作却得不到餐饮业经管理者应有的重视,餐具消毒合格率低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全面了解我市餐饮行业餐具的卫生状况及消毒效果,进一步提高我市餐饮业餐具消毒的工作水平,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卫生安全,现对呼和浩特市随即抽取的120家餐饮企业餐具消毒情况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与专项调查,其结果和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呼和浩特市管辖区内的餐饮企业中随即抽取120家餐饮企业,其中大、小型餐饮企业各60家。

1.2 采样方法

对调查的120家餐饮企业,根据其规模大小现场随即抽取6~20份各类餐(饮)具样品。

1.3 方法

采用卫生部规定的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法,采样时无菌操作。随机抽取消毒后备用的各类食、饮具碗、盘、杯等,取样量可根据大、中、小不同规模饮食行业,每次采样6~10件。检测餐具时,打开包装袋,取出装有纸片的塑料袋,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润纸片后,立即贴于食、饮具内侧壁(勿有气泡),30秒钟取下,置于原塑料袋内,使纸片展开。筷子:以每5支为一份,将筷子进口端摸拭于湿润的纸片上,置于原塑料袋内。将接种好的纸片放入37℃恒温箱内培养16~18 h后观察结果。若纸片保持蓝紫色为大肠菌群阴性;蓝紫色背景下有红色菌落但红色菌落周围无黄晕为阴性。蓝紫色背景下有红色菌落其周围有黄晕者为大肠菌群阳性;纸片变黄,在黄色背景下有红色菌落或片状红晕为阳性。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为保定市康达医学用品研究所研制(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监制)。

1.4 评价标准

监测结果依据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在一份纸片(50cm2)内,不得有大肠菌群阳性检出。

2 结果

本次共抽取120家餐饮企业的1153份餐具,总合格份数1014,总合格率87.94%。其中60家大型餐饮企业636份检测样品中,总合格份数582,总合格率为91.50%;60家小型餐饮企业517份检测样品中,总合格份数432,总合格率为83.56%。经过统计学分析,大、小型餐饮企业餐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7.00,P

2011年呼和浩特市餐饮业餐具监测结果

X2=17,P

3 讨论

呼和浩特市120家餐饮企业1153份餐(饮)具的卫生监测结果表明:我市餐饮行业餐具大肠菌群总合格率为87.94%。大型餐饮企业的餐(饮)具卫生状况较好,检验合格率为91.50%,规模越小的餐饮企业,其餐(饮)具卫生状况越差,小型餐饮企业的餐(饮)具检验合格率为83.56%。说明大多数大型餐饮企业的经营者对食品卫生和消毒管理工作比较重视,有较齐全的消毒设施和相应消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各项卫生管理奖惩制度,加大了对卫生设施的投入以及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餐(饮)具派专人定期消毒,消毒方法较为得当,能够有效的达到消毒的效果,使餐(饮)具的洗消工作有了一定的保障。而一部分小型餐饮企业的负责人只注重经济利益,没有严格按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洗消制度执行,消毒意识淡薄,卫生消毒设施不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餐(饮)具消毒不规范,大大影响了餐(饮)具的洗消质量,导致餐具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大型餐饮企业。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餐饮企业的规模越大,设备越完善,消毒柜使用率越高,餐具消毒管理越好,餐具消毒合格率也越高;而小型餐饮企业消毒设施不完善,使用消毒柜较少,消毒管理较差,因而餐(饮)具合格率较低。小型餐饮企业由于规模小,操作间面积小,没有单独的洗消间(区域),餐饮具保洁设施不完善,易造成二次污染,且餐饮具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正常客流量的需要,尤其在用餐高峰常不消毒使用。其次,小型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餐具卫生知识不了解,不重视餐(饮)具消毒工作,法制观念薄弱,没有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第三,一部分小型餐饮企业的消毒人员的责任心差,素质低,对消毒工作敷衍了事,不能按要求做到严格的餐具消毒。以上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小型餐饮企业的餐(饮)具消毒合格率低于大型餐饮企业的原因。

本次调查提示我们各级卫生监督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好卫生许可审批关。餐饮业在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而餐具消毒又是餐饮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因而加强餐饮业的餐具消毒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小型餐饮企业餐具消毒工作较为落后,餐具消毒合格率偏低,本次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各个基层卫生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餐饮企业特别是小型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定期、不定期抽查餐具的消毒效果。严格消毒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餐(饮)具洗消的操作规程,完善餐(饮)具洗消设施,设置单独的洗消间(区域),有专用水池,按照餐厅规模大小,配备不同消毒设施,大型餐饮企业配备电气两用消毒车,电子消毒柜等大型消毒设施;小型餐饮企业配备相应数量的电子消毒柜。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储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其干燥、洁净。对洗消设施投入不足,从业人员卫生知识不掌握,餐具检测严重超标的餐饮企业进行卫生行政处罚,并定期把餐具消毒结果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加强舆论监督。同时还要定期对餐饮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普及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消毒方法和技术。只有从业人员自身重视了消毒工作,并熟悉掌握餐具的各种消毒方法,才能主动、认真的作好餐饮具的消毒工作,从根本上保证餐饮具使用前的清洁、消毒。开展多种形式的消毒知识宣传活动,使人们认识到餐(饮)具消毒工作的重要性,以全面提高餐(饮)具的消毒效果和合格率,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GBl4934―94,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S].

餐饮业食品卫生范文5

【关键词】餐饮服务员;卫生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虽然得到不断改善,但实际问题依然突出,其中餐饮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餐饮服务员的卫生管理工作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重要一环。有许多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等,往往通过不健康的服务员污染食品而引起。因此,餐饮服务员卫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进餐者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餐饮服务员的卫生。

一、餐饮服务员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一)餐饮服务员的个人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为了赶时髦,留长发或其他“标新立异”的怪发型,甚至将头发染色,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头发的此类投诉,很可能是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将脱落的头发掉入食品中,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护肤,在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着长长的指甲,其实手指甲内有许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长很脏,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见手指涂有指甲油会产生联想,认为菜中也会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让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没有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及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在进行服务时,也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条件的服务员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应该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要求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留怪发型,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亦不能留怪发型,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晨、晚上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美丽洁白的牙齿,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允许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要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对工作服要经常清洗和熨烫,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的长度要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要勤洗勤换,保证领子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长度适当,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脚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应大方得体,工作服的上衣应大小合身,裙子应长短适宜,清洁平整,宜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体现了对客人的礼貌,也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用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进餐前,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给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做好的菜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顾客首先是用眼来品尝”。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则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托盘是服务员的工具,要养成随时清洁托盘的好习惯。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动作要轻,不但表现在上菜等服务上,而且走路、讲话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和自己的亲属。经定期检查合格后,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近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只有通过卫生培训,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应针对本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起来。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以及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三、结语

餐饮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以及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还必须是无毒无害,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卫生质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饮业卫生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管理。为了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及服务质量,服务员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餐饮业卫生现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如果服务员出现卫生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食品的卫生质量。当前,我国的餐饮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必须加强对餐饮服务员的食品营养卫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营养且卫生的食品。

【参考文献】

[1]曾翔云.食品营养与卫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餐饮业食品卫生范文6

我国每年食物中毒的人数约为20万~40万人,其中有70%来自餐饮行业。近几年,毒米、毒面、毒油、毒酒事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和质量问题,如食品变质、食品达不到应有质量指标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质量监管进行控制,另一类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天然、纯洁性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正是这两类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我国,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早在1995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在此基础上,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食品安全法是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而制定的。此外,还颁布了《餐饮业、集体供餐企业卫生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法律的执行力度、传统的经验习惯等因素,现实生活中餐饮企业在细节方面所存在的具体卫生问题仍然没有显著改善,新闻媒体及专业人士对我国餐饮界的饮食安全卫生问题仍旧存在诸多担忧,例如曝光的有苏丹红、地沟油、植物奶油、假冒香米等事件就是影响严重的案例。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够明显地发现无论是跨国餐饮企业还是个体经营的小型餐饮店都存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安全卫生问题。无论是质量控制的疏忽还是暴利诱惑下的明知故为,或行业准则下暖流能动的“潜规则”,都是我国法律和人们所不能容忍的餐饮安全卫生痼疾。

二、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1 餐饮企业加工原料存在问题

食品原材料的采购是食品进入餐饮企业的第一道关口,采购的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菜品质量和安全。然而,许多餐饮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时贪图短期利益,不从规范渠道采购原材料,不了解供货单位资质与设施是否健全、加工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卫生标准执行,而从非正规渠道采购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劣质原材料,甚至采购一些过期的原材料,或者是采购原材料过量造成了原材料的变质。

2 餐饮企业加工环境存在问题

加工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是餐饮行业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来源。有的餐饮企业为了扩大用餐面积,厨房面积狭窄,并未达到所规定的比例,甚至只用简单隔断来分离厨房和餐厅。食品加工操作场所的环境卫生也令人担扰,有的厨房没有安装排气或换气设备,也没有防止蚊虫鼠蚁进入的设施,缺乏消毒设备。另外,由于存储条件不善也易引起烹饪原料、调味品及半成品腐败变质。

3 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食品安全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针对工业食品生产领域的食品安全控制,专门面向餐饮服务业的食品安全人才非常缺乏。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据统计平均每3个月跳槽一次),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食品卫生法制观念不强,卫生安全意识淡薄,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同时,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意识较弱,培训成效差,使得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知识的总体水平难以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4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隐患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很多,但责任不清,任务不明,分工不明确,同时法律规范不太完善,造成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十分突出。例如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分别由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卫生部及相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进行法律规范。过程监管的关键在于沟通协作、信息共享,而我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全国范围内食品全流程监管信息数据库,导致了食品流通过渡交叉区域存在极大的监管真空区域,极易滋生“病菌”。

三、应对策略

(一)严格原材料质量把关

1 制定采购标准

餐饮单位每日所需食品原料数量大、品种多、季节性强,而且食品原料卫生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把握,加之食品原料讲究新鲜,大多保质期较短,因而采购的质量和价格对食品成本有直接的影响。餐饮企业必须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保证采购的原材料没有变质情况。餐饮企业可以根据烹制各种菜肴的实际要求,制定各类原料的采购标准,并坚持使用。采购的关键是建立、健全采购制度,明确采购标准,以标准规定采购的要求。

2 推广进货溯源制度

全面推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即索取卫生检验报告、卫生许可证及购货凭据等,严格监督,并建立台账,这是一个很有力的约束,有利于建立责任追溯体系。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和使用劣质食用油,违法使用添加剂和使用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

(二)改善生产加工环境

严格执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宜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并应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成品通道、出口与原料通道、入口,成品通道、出口与使用后的餐饮具回收通道、入口均宜分开设置,食品处理区的面积应与就餐场所面积、可容纳的最大就餐人数相适应,各类餐饮业食品处理区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切配烹饪场所面积应符合相关规定,粗加工操作场所内应至少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宜独立设置,水池数量或容量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定期对室内及餐用具进行消毒,以紫外线灯作为空气消毒装置的,紫外线灯(波长200-275mm)应按功率不小于1.5W/m3设置,完善通风排烟设施及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以防鼠类侵入:加工经营场所必要时可以设置灭蝇灯。

(三)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1 强化食品安全观念

作为餐饮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思想必须充分认识到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严肃卫生观念,强化卫生意识,实施严谨,科学的餐饮卫生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充分保证餐饮食品的质量,而且有利于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以过硬的食品安全卫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 提高员工素质

除了增强对违反食品安全相关法律事件的执行力度外,还要对餐饮行业经营者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增加其违法成本,提高道德素质。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从业人员不仅应具有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卫生习惯。逐步建立餐饮行业从业规范及流程,执行员工持证上岗制度,对初试的健康体检合格者给予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培训、餐饮卫生

要求的试用资格培训,合格后再给予岗位试用资格,在试用期间,进一步对其加强进行良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培训、食品安全体系规范基础理论培训和考核,经培训符合要求者才能正式进入餐饮企业,同时还要定期复查和培训。

(四)健全相关职能机构,明确其职责划分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除肉类、禽类等食品安全由农业部,饮用水、环境中化学物质残留等由环保总局负责管理外,其余所有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全部集中到一个行政部门,明确赋予其执法主体的资格、职责、权限和责任;在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社会事物管理责权的基础上,凡属于中央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建立全国垂直管理体制,根据监管任务量的不同建立派出机构,以确保全国政令畅通和市场统一;成立由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领导,协调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措施,共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以及食品安全技术的联合攻关,实行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以便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综合监管和组织协调工作落到实处。

(五)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食品安全法》把食品安全监测和评估放在了重要位置,规定了食品的监测和评估制度,便于发现食品中的潜在风险,做到预防在先。

餐饮业食品卫生范文7

[关键词] 食(饮)具;消毒;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b)-123-02

食(饮)具消毒质量监测是食品卫生监督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公共食(饮)具的消毒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经公众聚餐途径传播、降低食源性疾患、保障餐饮消费环节卫生安全和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我市食(饮)具消毒质量效果,便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现将2006~2007年度食(饮)具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乐陵市市区90多家餐饮单位的各类食(饮)具随机无菌抽取样品。

1.2 采样方法

采取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随机抽取待用食(饮)具,每份贴纸片2张,每张纸片面积为5 cm×5 cm,用无菌生理盐水润纸片后,立即贴于食具内侧面,30 s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

1.3 检验方法

将采集的纸片置于37℃培养12~16 h,若纸片呈均匀紫蓝色,为阴性;若纸片在深蓝色背景上出现红色斑点,周围有黄晕或纸片变黄色,并在黄色背景出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则为阳性。国家标准为50 cm2大肠菌群检验纸片不得检出大肠菌群。

1.4 评价

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1994)[1]评价,检出大肠菌群阳性为不合格,1家餐饮单位有1份食(饮)具检出阳性即判断为该单位食(饮)具消毒不合格。

2 结果

2006~2007年共监测各种食(饮)具638份,大肠菌群检测指标合格的有469份,平均合格率为73.51%。两年的食(饮)具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0,P<0.05),说明2007年的食(饮)具消毒质量明显好于2006年。见表1。

各种食(饮)具检测结果显示,杯类合格率最高,为77.91%;碗类次之,为72.13%;盘类最低,为71.70%;各类别食(饮)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P>0.05)。见表2。

3 讨论

2006~2007年我市食(饮)具大肠菌群指标检测结果看,2007年的合格率比2006年上升1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07年由于国家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卫生监督监测执法管理力度大幅提升,餐饮业户主要负责人作为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其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较之以前大幅提高,餐饮消费环节的卫生安全问题正在逐步为人们所重视,餐饮消费环节卫生安全逐步正规化、规范化。

4 措施

4.1 严格消毒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

各餐饮单位严格按照餐饮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完善食(饮)具洗消设施,设置单独的洗消间,有专用水池,清洗时严格参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要求,严禁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按照经营规模大小,配备不同消毒设施,大、中型餐饮单位配备电子消毒柜等大型消毒设施;小型餐饮单位配备相应的消毒柜。消毒后的食(饮)具必须储存在专用保洁橱内,并对保洁橱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其干燥、洁净[1,2]。

4.2 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增加监测频次,按照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每次取样6~10样。对消毒质量不达标的餐饮单位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

4.3 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

加大卫生知识培训力度,强化“餐饮业负责人为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餐饮业消毒管理制度和企业自身管理,只有经营人员自身重视消毒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饮)具使用前的清洗、消毒、保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总之,为全面贯彻落实2007年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确保餐饮消费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证食(饮)具消毒质量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督监测,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餐饮消费环节卫生监管,完善卫生设施,落实食(饮)具消毒工作,提高食(饮)具消毒质量,把住病从口入,严防重大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食品卫生检验所.食品卫生标准使用手册・食品卫生标准分册(一)[S].1996.540-542.

餐饮业食品卫生范文8

1.1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96名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9.14%,其中对餐饮服务人员定期健康检查和培训的知晓率最高达97.27%,对食品的基本卫生要求知晓率最低为47.29%,知晓率在60%以上的内容占78.95%,见表1。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从业年限、餐饮工作岗位和餐饮单位类型5个因素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性别间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2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相关态度与行为

97.37%的餐饮从业人员愿意定期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愿意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法和知识的占85.53%、认为遵守各项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确保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环节达92.11%,94.73%的被调查者认同保证餐具和食品工用具容器清洁、消毒、可有效地预防疾病传播;在从事餐饮服务活动时按规定穿戴工作衣帽的达89.47%,在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能做到洗手82.89%,在工作中若出现发热、腹泻等身体不适能主动请假休息和去医院检查的达93.42%。

1.3获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途径

餐饮从业人员获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途径以卫生监督机构培训和单位培训为主。

1.4希望获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途径

在296名调查对象中,选择专业人员讲解和组织食品知识有奖答卷及餐饮场所张贴相关知识挂图与餐饮单位组织培训等为主要途径的占63.82%,说明大多数餐饮从业人员还是期望通过上述途径来获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1.5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需求情况

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需求,前3位依次为食品卫生知识(81.76%)、食品原料卫生质量鉴别(81.42%)、食品安全法规(79.73%)、食品污染因素(79.05%)、如何预防食物中毒(76.69%)、而餐饮加工过程卫生与要求(75.34%%)、引发食物中毒主要原因71.96%,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70.61%)和从业人员卫生行为(65.88%)及洗刷消毒方法(61.15%)分列后3位。说明随着食品安全法规与知识的的宣传普及,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相关知识需求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2讨论

餐饮业食品卫生范文9

大家好!

能够受**企业邀请参加这场主题为“本土、文化、健康、和谐”的十周年战略发展研讨会,我感到万分荣幸。在此,我谨代表**单位,对**企业的盛情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明代医学巨匠李时珍对饮食重要性的高度概括。民以食为天,人之所以能够维持生命、工作、思维,都要依靠食物的供养,足可见饮食关乎健康。良好的饮食卫生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精神,充满信心地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其实注重饮食卫生,关注身体健康,一直都是我国的良好传统。自古以来,我国人们就将饮食卫生视为养生防病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代人都追求健康长寿,饮食卫生就更受大众瞩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任何到酒店、餐厅就餐的客人,首要的目的是为了食用各种各样的菜品、饮品,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延续生命的存在,保证身体的健康。这就要求食物中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因素都不应存在,否则,人们如果因为进食而造成对身体健康的伤害甚至是对生命的威胁,那么饮食也就失去了延续生命活动的意义。因此,餐饮业加工销售的菜品、饮料等食物,首先必须是干净卫生、安全无害的,在保证饮食卫生的同时兼顾健康,这不仅是餐饮生产经营的基础,更是餐饮企业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