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集锦9篇

时间:2022-07-05 00:11:21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突发事件 应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19-01

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必要的演练,保证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应付自如。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安定学生情绪,尽快恢复学院的正常秩序。针对院校的基本特点,特提出以下五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如有学生要求游行、集会、静坐、请愿等时,要求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申请,待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按照要求进行。学院要全程跟踪,发生情况及时处理。

2.如未被批准进行游行、集会、静坐、请愿的,学院要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其活动,不得蔓延到社会,防止事态发展,并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尽力劝其解散。

3.一旦学生走出校门上街集会、游行,要立即劝阻,如劝阻无效,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维持秩序的工作,防止社会闲杂人员和别有用心的人进入游行队伍寻衅滋事,并及时请公安部门到现场协助做好工作,防止学生出现过激的违法行为。同时加强校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出入。

4.加强学校巡查和监控,发现不稳定因素苗头时,及时报告,并进行紧急处理。学管干部和辅导员应立即赶到现场,负责组织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和取证;及时解决,消除引发突发事件的苗头和问题。

5.做好善后与恢复工作。后期处置工作中的重点是尽快查清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妥善解决引发的实质问题,安抚和平静学生情绪,恢复正常学习生活秩序。

6.事件平息后,学院应急领导小组要汇报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巩固稳定局面,防止反弹。

二、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火灾事故处理方法

(1)突发火灾事故后,发现的个人和部门根据火灾情形拨打119、120救援电话,并向辅导员报告,辅导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副书记报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人员疏散、自救和力所能及的灭火工作。(2)辅导员到现场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解救受困人员、抢救伤员工作。(3)迅速切断失火处及毗连区电源,并密切关注建筑物的安全状况,防止继发性危害的发生。

2.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处理方法

(1)各年级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日常管理,注意发现拥挤踩踏事故隐患,避免拥挤踩踏事故发生。(2)发生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后,学管干部和辅导员必须及时赶赴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3)副书记和辅导员应组织人员控制局势、制止拥挤,做好人员疏导疏散工作;对受伤者要M行必要的应急抢救处置,尽快将伤病员送往医院抢救,妥善安置伤病员。(4)迅速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及时向学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学生和亲属情绪稳定。

3.校园恶通事故处理办法

(1)如校内发生恶通安全事故,应立即报告122、120请求援助,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学院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学校保卫处。(2)保护好事故现场,有效控制肇事人,寻找目击证人,初步了解情况。(3)学管干部和辅导员立即开展工作,并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指挥,并协助公安交警部门查明事故情况。(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4.大型群体活动的公共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1)大型群体活动实行审批制度,经同意后才能举行。并且必须按有关规定落实安全保卫措施,加强管理,保证活动正常开展。(2)活动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活动组织及负责人应立即拨打110、120请求援助,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及学校相关部门。(3)领导小组立即召集有关负责人开展抢救受伤学生工作,稳定现场秩序,组织学生有序疏散逃生,尽力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5.组织外出学习、游玩等活动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1)严格执行外出逐级审批制度,落实安全预估和预防工作。(2)保障通讯联络畅通,定时、定期进行通讯联络和清点人员工作。(3)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学院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开展必要的救助和自救工作。(4)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并对事件做出准确判断,权衡事件的轻重,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积极开展救助。努力争取事故发生地有关部门的支援和帮助。

6.校园周边突发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1)事故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学院领导小组。(2)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3)在学校范围内通报事故有关情况,保障校内秩序正常,稳定学生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事件发生。

三、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传染性疾病处理办法

(1)学生出现结核、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请假就医并向学生处报告,不得带病上学。(2)在校内发现传染病学生,领导小组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开辟隔离室并进行隔离观察,马上打电话联系医院,并根据医院指示进行处理。(3)组织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宿舍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4)如传染病烈性感染,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实行全院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食物中毒处理办法

(1)发现学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送医院诊治。(2)迅速向学生处报告。(3)做好所食用食物取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如是食用校外食物所致,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取样。(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学生名单,安排医生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5)做好家长、家属的工作。(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四、关于安全突发事件后续工作处理

1.在突发事件调查处理阶段,相关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不得传播或散布各种尚未形成定论的言论信息。

2.第一时间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3.如有个别家长来校探视,由应急小组成员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4.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做好其他学生的安抚工作,防止事态扩散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范文2

____收费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针对我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建成,道口车流辆、往来客流量明显增加,突发性刑事、治安案件及火灾易发,为把国家财产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底程度,切实保障广大当班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过往车辆在收费道口的顺利通行,经所务会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一、防火预案:若突发火情时,按下列程序处理:1、当班人员一旦发现火情,应沉着冷静,收费员携票、款、卡撤离火灾区域,值班长和收费班长应立即就近取用消防灭火器材紧急扑救,同时通知值班领导.2、火灾较严重时值班领导要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并报告处监控中心。3、组织全体在所人员,全力救助、控制火情,若有伤员要急呼“120”请求救护。4、在确保人员、票款安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配合消防部门做好救助工作。5、当班监控员对整个过程进行人工录像,当班值班长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并将处理结果报管理处。二、防盗、防抢预案:1、当收费亭遇到歹徒抢劫时,收费员应尽快将票款洒开,以延长歹徒的作案时间。2、保持冷静,尽可能的设法报警或向其他同志示警。3、任何同志,一旦发现警情,要及时向监控中心及公安机关报案,监控室同时做好事件的手工录像工作。4、全体住所人员闻警后立即赶赴现场,控制事态,视情况,合理使用警械,竭力制止犯罪。5、若歹徒持有较强伤害性抢械,或人多势众,则应以保护人身安全为主,留意罪犯特征,组织报案,为公安机关尽可能的多提供破案线索。6、做好案情记录,并将处理结果报告管理处。三、突发交通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当道口发生交通事故时,按下列程序处理;1、关闭事故道口,在事故车辆后设置安全标志,并打开另一预备道口,保证其他车辆通行,防止二次事故发生。2、监控员要及时将事故情况通知路政科、中控室,并通知所辖路段交警部门。3、若有人员受伤,应及时通知“120”,并组织所内人员协助救护。四、恶劣天气车辆分流预案:当遇到恶劣天气,接管理处通知要求对车辆进行分流时,按下列程序处理:1、监控员接通知后,要立即通知所值班领导和收费道口。2、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所内等岗人员赶赴道口,协助当班人员搞好疏导、收费工作。3、值班长要根据收费道口车流量的多少,适当增开收费道口,确保道口畅通。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范文3

关键词 校园公共卫生 应急处理 学校 健康教育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表现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表现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严重性和群体性等特点外,其某些特点比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加严重,导致事件的处理更加困难。

(1)更加难以提前防范。校园内学生聚居生活,人员密度大,尤其是一些大中专院校,几乎学生的全部活动时间都在学校,但学生多缺乏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据调查显示,只有38%的学生能够较准确的认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约10%的学生认为它是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严重损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2)事件原因或源头更难查找。校园内学生的活动多是交叉进行的,比如多个班级轮流在一个教室上课,很多学生同时在操场进行身体锻炼,学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会相互影响,这种交叉性大大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救护人员和安保部门对事件原因或源头的查找难度,同时增加了事件发生后的控制难度。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现状及效果

(一)应急处理现状

学校是比较特殊的公共场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和出于对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各级学校普遍都建立起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以便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应对。目前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情应对现状如下:

(1)消极预防。目前我国校园管理层普遍还没有正确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意识,缺乏专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员,对于事件的预防普遍不够重视,即使有专人负责,也存在责任分配不到位现象,反应迟缓。这种消极预防的思想,大大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也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埋下了消极因素。

(2)信息不畅。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多关注事件直接受害人的情况,对于事件的进展和所采取应对措施的公布严重滞后,这种信息不畅容易使周围人产生易信谣言和恐慌情绪,这种情绪如不能很好的控制,将产生不良后果。重视信息的公开、公布,让周围人能够尽早了解实情,有利于减少对事态的控制,也便于采取正确、高效的应对措施。

(3)管理组织流于形式。大部分学校均建立有相关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但在细节工作方面不够明确,流于形式,虽制定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细则,但因为没有明确到人,在具体落实上容易现在互相推诿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的应急队伍中只有学院领导,而没有专业救护人员,直接导致救护人员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事件而失去了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展的最佳时机。

(4)缺乏卫生安全知识教育。由于学校很少开展卫生安全教育,学生缺乏卫生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注重卫生安全习惯的培养和保持,也是学校卫生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处理效果

由于我国学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在应急处理时往往出现隐瞒事情真像、迟报事件,使得事件处理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基本上都是在事件发生后疲于应付,应急处理机制无法起到相应的快速反应和积极处理事件的作用。

三、进一步提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

(1)明确工作目标。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2)细化工作内容。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定期出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知识,加强学习、演练各种防治技能,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储备物力、财力,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3)落实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因此,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影响极大,各级部门应当完善应对机制的具体细则,使之发挥应有效果。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有章可循、应对有序,充分利用相关专业知识,以有效预防、解决和控制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周思玲.构建高等学校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2(6):268-269.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范文4

一、 组织领导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各股室中队长

二、 应急处置

1、春运期间,发生严重交通堵塞、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道路上发生易燃易爆危化品等突发事件的处置。

(1) 总指挥:大队当日值班领导

(2) 组织协调:秩序股

(3) 警力部署

指 挥:xx副大队长

县西片(包括xx国道):以巡警一队、测速一队、xx中队、xx中队、xx中队为主。

指 挥:杜英杰纪检组长

县东片(包括xx一级路):以巡警二队、xx中队、测速二队为主。

指 挥:xx副大队长(机动警力)

城 区:以城区中队及队机关业务科室(包括办公室、业务股、宣教股)为主。

(4) 现场处置:

a、组织民警上路;

b、疏散群众,现场疏堵或警戒;

c、事态严重的,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d、控制嫌疑人及时移交派出所、刑侦或治安部门。发生放射性或危化品泄漏的,应配制必要防护用品,并及时报告消防、安检等专业管理部门。

1、重特大或群死群伤恶通事故的处置。

(1)总指挥:xx

(2)组织协调:事故股

(3)警力部署:

a、县西片(包括xx国道):以巡警一队、xx中队、xx中队、xx中队为主;

b、县东片(包括xx一级路):以xx中队、巡警二队为主。

c、 城区:以城区中队及队机关业务科室(包括办公室、业务股、宣教股)为主。

(4) 现场处置:

a、 抢救伤员,保护财产;

b、保护现场,疏导交通,控制肇事人;

c、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交通管制,必要时采取临时封路措施。

d、 情况紧急、事态严重的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领导报告,并立即通告相关部门。

三、 要求:

在春运期间做到:

1、各股室中队及全体民警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投入紧急状态,要提前配备警用设备或防护设备,接到命令随时出警。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范文5

关键词:思想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

1.1树立诚信形象,体现政府意志

政府及时向社会疫情信息及各种政策措施,既是现代社会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又是政府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民群众不仅要知道事件本身的有关信息,而且十分关注政府的看法和立场,关注政府处理事件的意志和举措。那种缓报、虚报、漏报、瞒报事件情况,设卡子,捂盖子的做法,既影响了及时妥善地处理事件,容易导致事态恶性发展,也严重损害了我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事关重大,刻不容缓,政府要敢于面对客观现实,善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应对严重挑战。要通过一系列的情况及其他手段,做好最实际、最直接的宣传思想工作,表明政府对待突发事件的务实精神和负责态度,宣示砥柱中流的胆略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体现正确使用公共权力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强化社会公信力,树立起诚实守信形象,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奠定政府、社会和公民共同经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峻考验的政治思想基础。

1.2通报事件真相,消除不良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预测,事发突然,矛盾交错,情况紧急,有关应急处理工作很难快速展开,有关人员很难及时介入,短期内可造成信息真空地带。此时期内,不明真相的疑惑迷惘,自以为是的主观臆测,不胫而走的流言蜚语,别有用心的造谣生事,都容易掩盖事件真相,误导公众视听,在社会上和群众中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在信息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欲封锁突发事件信息实属不易,也无必要,但任由这种掩盖事实真相的信息自由散播亦绝非正常。实际上,任何信息对社会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政府应该有责任而且完全是有能力控制的。我们必须及时搞好宣传思想工作,利用权威机构和正规渠道,如实通报事件真相,客观评价相关情况,适时进行跟踪报道,有效确立信息的权威性,大力提高信息的可信度,积极扩大信息的覆盖面,让政府控制的信息成为主流和主导,改变政府和群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状态,坚决消除非正常信息的渠道和市场,避免或减轻各种非正常信息对人们的消极影响,使广大群众不听、不信、不传各种传言和小道消息。

1.3把握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的同时也具有新闻性,可迅即成为新闻媒介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在此过程中,如果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不到位,没有确立社会舆论的主导地位,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一方面,社会公众可能因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使错误信息进一步大范围传播,一些新闻媒介与舆论工具追求轰动效应的新闻炒作、迎合世俗的随声附和又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社会舆论陷于混乱;另一方面,舆论混乱将失去强大的谴责、监督、警示和引导功能,减弱人们的明辨是非、道德自律和行为约束能力,导致寻衅滋事、封建迷信、哄抬物价、假冒伪劣、囤积奇居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给事件的应急处理带来很大变数和难度。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仗,紧紧抓住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全面占领舆论阵地,大造舆论声势,让社会舆论成为一种无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为达成社会共识、消除有害杂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2大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宣传思想工作

2.1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确立宣传思想工作重要地位

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具体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我们的第一目标,竭尽全力迅速妥善处理好事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正确把握这个基点,自觉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才能凸显强烈的时代特色,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而扎实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又能充分发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作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在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正是我们发扬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传统和优势,才有力地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个重大的胜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要克服把宣传思想工作虚无化、物质化的倾向,又要防止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把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及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作为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问题的重要手段,从指导思想、方案制订、工作落实等方面都有机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2.2加强领导,强化职能,搞好宣传思想工作组织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容易给人们造成错觉,加剧社会的不安心理,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应急措施让公众保持稳定、安心。我们必须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坚决防止和纠正宣传思想工作各行其是、政出多门、混乱无序的状态,严密组织,严格管理,确保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健康、规范地进行。

2.3坚持原则,明确目标,把握宣传思想工作正确方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宣传思想工作,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不为错误思潮所惑,不为不良世俗所扰,不为消极舆论所导,始终把握大方向,唱响主旋律,一切都要紧紧围绕和有利于事件处理及团结稳定的大局。

2.4运用科学知识和专家威信,指导群众预防疾病

充分发挥医学专家的专业知识优势和现代传媒的信息优势,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方式积极向社会宣传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帮助群众科学认识疾病,坚定“疾病可防可治”的信心和决心。

2.5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疫病初期,医院党组织要将抗疫病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支持、配合医疗救治工作,号召在一线工作的党员冲锋在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全院党、团员中发出倡议,动员党、团员积极投身到救治工作第一线,及时组织第二、三批医务人员,以备替换一线工作的人员。

2.6公开信息,取信于民

政府信息最大程度的透明化,是民主国家和开放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只要处理得当,就有利于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开展抢救工作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吸取“非典”时期(从2月初至4月中旬,整整二个月的时间)因疫情不公开、患病人数统计严重失实,造成疫病蔓延至全国24个省、市和地区的惨痛教训。在突发事件爆发初期,各级政府要抛开私心杂念,严格贯彻规定,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情况下,把初步掌握的灾情情况,包括起因、经过、危害程度等,在第一时间向广大群众公开,并提出相应的防范要求,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打一场人民战争。

参 考 文 献:

[1] 傅华,叶细标,梁友信. 公共卫生及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3(06)

[2] 吕志平,王凝岚. 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检疫应急处理[J]. 旅行医学科学. 2007(02)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范文6

是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蛋白性感染因子、寄生虫和其他生物体引起的群体性疫病暴发。特点是:可有也可无共同的传染源。潜伏期长短由病原体特性决定。潜伏期短者,第一代病例经常与第二代、第三代病例混合存在。暴发疫情病例成簇状出现,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暴发疫情临床表现不同,但绝大多数病人临床均有发热。

接种不良反应

是指接种生物制品后个体出现的一般性反应和异常反应,也包括群体性精神反应和异常接种事故。在保证疫苗质量和严格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的情况下,一般性反应不会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引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接种不良反应常由精神反应和异常接种反应引起。群体性精神性反应多发生在群体接种后,即某个被接种者出现晕针、异常反应而引起被接种群体的心因性反应。而异常接种事故则是由于接种者选择的接种部位、方法、剂量不当,或消毒不严,或超敏体质等造成。

生物性中毒事件

生物性中毒事件多由细菌、生物毒素引起,一般通过饮用水、食物发生。其特点是:一般情况下,所有病例都具有同一食物或饮水的摄入史,潜伏期较短,一致性高,病例出现时间集中。不同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化学性中毒事件

化学性中毒事件暴发一般通过食入、空气吸入和皮肤接触吸收有毒化学物质后发生。其特点是:一般情况下,所有病例都具有相同饮食接触源、毒气吸入源或皮肤接触源。潜伏期短,一致性很高,病例集中出现。如果一直暴露或反复暴露,病例会延绵不断出现。不同化学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一般临床表现较重。食入中毒者多有口干或口吐白沫表现,吸入中毒者都会出现呼吸道症状,皮肤接触中毒者有明显的皮肤接触史。大多数化学中毒暴发病例体温不升高,但棉酚等个别化学中毒有轻度体温升高。

重大污染事件

重大污染事件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发生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辐射泄漏比较隐匿),污染空气、饮水、环境和食品,进而对人群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其特点是:事件清楚,污染物确定,如不尽快控制、消除污染物将会对污染区内的人和动植物造成危害。人和动物接触剧毒、强刺激性污染物后,一般很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但大部分污染物对人、畜的危害可能是一个慢性过程,甚至要通过食物链才能最终反映出来。

灾 害

灾害性突发事件可以分为天灾和人祸。天灾主要包括水灾、旱灾、雪灾、风灾、热浪袭击和地震等。人祸包括大型坠机、翻船、撞车、倒塌、火灾、爆炸等。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灾害不但破坏生产、生活设施,而且损毁包括生活饮用水、食品、医疗预防等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在内的卫生、安全基础,恶化工作、生活环境,威胁人群健康。不同的灾害对损毁卫生基础、恶化环境、威胁人群健康的方式不同。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范文7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267-02

近年来,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重大疫情、人为破坏、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害,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对国家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管理水平和处置能力带来了较大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改革应对突发事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突发事件应对方式,提高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

突发事件通常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危及公众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乃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和全球稳定,需要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1]。突发事件这一概念,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欧洲人权法院做出的,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者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2]。在国内,关于“突发事件”比较权威的解释是2007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特征

1.发生的瞬间性和不可预测性。所谓“突发事件”最主要的特征是集中在“突发”二字上,从发生时间来看,突发事件具有瞬间性。突发事件从发展速度来说,进程极快,从预兆、萌芽、发生、发展、高潮到最后结束,周期非常短暂,有时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爆发的,而且事件的蔓延程度难以预料,具有不可预测性。如地震、海啸等。

2.后果的严重性和威胁性。一般来讲,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才被称作是突发事件。比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突然发生自然灾害,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一定数量的财产损坏,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突发事件有可能对社会的正常运转构成威胁,这种威胁既可能是局部的破坏,也可能是根本性的毁坏。或者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或者给国家造成巨大灾难,或者给社会组织带来崩溃的威胁,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3]。

3.处理的紧迫性和时机性。突发事件由于是突然发生的,人们对其的到来完全没有准备,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后果肯定是非常严重的。但是,突发事件是事物内在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爆发式飞跃过程,是通过一定的时空契机诱发的,而这个契机又是偶然的。也就是说,某个事件的产生总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有其必然性。因此,应对突发事件要把握好时机,提前有针对性地制订各种应急预案,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财物的损失,最大程度降低其破坏的严重性。

4.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和艰难性。现实中处理突发事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很复杂的一项工程。例如,一个城市发生了自然灾害,政府要启动应急预案,由于参与应急救援的单位来自不同部门,在沟通、协调、职责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首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否在第一时间调度相关部门紧急出发赶赴现场。事实上,处理突发事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要快速反应,又要及时处理。而大多数灾害事件的影响因素、演变过程和后果估计都十分困难,如火灾、爆炸时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伴随着建筑倒塌、交通堵塞等情况,将增大环境的复杂程度。有毒有害物质不仅浓度高,数量大,扩散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被污染的对象包括空气、水域、地面、植物、食物等,而且污染的形态、程度不一,增加了处置的艰难性。

二、对突发事件实行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上发生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复杂,除了传统的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灾难之外,还有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公共设施瘫痪、全球性传染病蔓延等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和社会的正常秩序。从某种程度上说,突发事件造成的公共危机已超越军事危机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社会危机的破坏性不仅体现在财产损失、生命伤亡或社会秩序的动荡,也破坏了政府的合法性,以至于影响着政府公共管理的水平能力,甚至直接影响公众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急管理”、“危机管理”在国外尤其在发达国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内是在2003年爆发“SARS”之后才意识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近10年来,国家开始建立和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加强相关机构组建和制度建设,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由事件发生后的被动应对转向从事前预防到事中控制到事后提高水平的全面危机管理的过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逐渐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具体来说,为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控制过程,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针对突发事件采取预防、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应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预警紧急事件,应急救援,控制灾害发生与扩大;减少损失和迅速恢复正常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由于应对突发事件需要政府采取与常态管理不同的紧急措施和程序,超出了常态管理的范畴,所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又是一种特殊的政府管理形态,即非常态管理。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政府因其责任、地位和能力之所在,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不仅要组织动员各种力量和资源共同应对危机,而且要统一指挥、协调、处置各项应急事务,依此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应对突发事件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应急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把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损失及其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程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和社会秩序正常运行。这是政府进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其中,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一项重要的制度。2013年,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国家颁布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共9章34条。该法规定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订的工作方案。适用于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4]。作为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和要求,修改和完善本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如2012年8月,镇江市出台《镇江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办法(试行)》,对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提出了总的要求和处置方法。地方政府制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应符合科学性、及时性、规范性的原则和要求,要制订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有针对性地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办法。

(二)借鉴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

20世纪末期,全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明显增加,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国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发展态势是:由单项应急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单纯应急向危机全过程管理转变;由应急处置向加强预防转变。同时,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和个人在危机全过程管理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是最高层政府机构作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决策核心。西方国家都把应急管理作为政府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均由行政首长担任最高指挥官和最终决策者,以及一个高层政府机构作为应急管理的决策核心。如美国危机管理体制是以总统为核心,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决策中枢,国会负责监督的综合性、动态组织体系。二是建立统一指挥、协同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发达国家应急管理的关键是在一个核心枢纽机构的指挥协调下,各机构和部门纵向能对接,横向能联动。注重地方应急管理系统与中央应急管理系统的对接以及本地、本部门应急管理系统与其他部门应急管理系统的联动。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各级政府要建立政府应急办和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及联席会议制度,从横向、纵向行政管理系统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框架和制度,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管理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三)改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现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国家和地方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有效发挥。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需要国家自上而下的变革,又要地方紧密配合。一方面,国家要从体制方面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理顺关系,畅通信息;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就是说,要在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下,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社会动员机制、社会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等,在全社会形成“预警―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系统机制和整体联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四)创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式

创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式的关键在于将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职责应对活动统一赋予综合应急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中,从而真正实现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和恢复的综合性、全方位的应急管理[5]。一是对突发事件进行早期发现和预警,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避免突发事件的扩大化。二是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快启动应急预案并付诸于实施,以最快的速度、从最大的范围集中所需的各种资源,保证有序、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小各种损失[6]。三是强化综合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确保其应急协调的权威性。目前,结合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部分,理顺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以强化综合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确保其应急协调的权威性,规范其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7]。四是建立综合重大事件情报信息和应急指挥平台,有效实施应急管理。建立集情报收集、传输和分析为一体的应急管理情报体系,将现有的分散于地震、民防、气象、防汛、疾控中心、应急联动中心等突发事件应急情报信息整合成统一的情报信息,并转变成有效的应急指挥、决策情报信息,以减少专业管理环节,为政府及时有效实施综合应急管理提供基础和保障,提高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明强,岳晓.透视混沌理论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3,(1).

[2] 李岳德,张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的若干问题[EB/OL].中国民商法律网.

[3] 韩大元,莫于川.应急法制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2.

[4] 国务院办公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2013〕101号文件,2013年10月25日.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应急管理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思路[J].中国发展研究,2008,(3).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范文8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措施

一、适用范围和事件分级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所称粮食仅指原粮,适用于全县境内的粮食在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因霉变、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等因素,导致粮食卫生安全指标不合格,发生或可能发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群体性人体健康损害,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二)事件分级根据粮食质量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Ⅰ)、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Ⅱ)、较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Ⅲ)和一般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Ⅳ)。

1.特别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Ⅰ)。是指因食用质量不合格粮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以上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2.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Ⅱ)。是指因食用质量不合格粮食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3.较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Ⅲ)。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4.一般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Ⅳ)。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县局成立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指挥长,局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局办公室、人事股、纪审股、会统股、业务股、储备粮管理中心、监督检查股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局机关各科室和直属各单位均为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一室四组,即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公室)和现场处置组、技术支持组、监督检查组、综合保障组。

(二)主要职责

1.应急指挥部。启动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解除应急处置状态;指挥、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对参与处置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奖惩意见。

2.应急办公室。按照应急指挥部的决策,组织、协调、监督落实本预案;收集和分析突发事件发展态势,提出启动、处置、解除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和建议。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3.现场处置组。对突发事件发生场所进行调查和检查,封存可能存在问题的粮食并抽样送检,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使用可能存在问题的粮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人员救治,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现场处置组由局人事股、地储粮管理中心组成,地储粮管理中心牵头。

4.技术支持组。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参与事件调查;根据应急指挥部要求,对抽取可能存在问题的粮食样品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对确定存在问题的粮食提出处理意见。技术支持组由局业务股、会统股组成,业务股牵头。

5.监督检查组。负责调查已经过具备法定资质的质检机构鉴定存在问题的粮食来源、流向和数量,依法责令有关企业限期召回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储存、运输、加工等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监督检查组由局监督检查股、纪审股组成,监督检查股牵头。

6.综合保障组。做好应急车辆调度、通信、物资供应等保障工作;汇总有关信息,并通过应急指挥部统一对外信息;协调新闻媒体配合事件处置,引导舆论导向,消除群众疑虑,综合保障组由局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当全力配合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应急预案启动期间,如有必要,应急指挥部有权征用各成员单位的人员、车辆、物资等。

三、应急程序

(一)事件报告及前期处置县局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接粮食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后,应急办公室要立即组织人员赴现场检查,并封存可能存在问题的粮食,控制好现场,了解和初步评估事件状态,同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二)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依据现场评估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三)下达处置指令根据应急指挥部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决定,应急办公室组织协调各工作组赶赴现场,并按照分工职责开展工作。

(四)实施应急处置各工作组到达现场后,依据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若遇有新情况,要及时报告应急办公室,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方案。

(五)终止应急处置各工作组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向应急办公室报告。经应急办公室确认应急处置完成、事件危害消除或基本消除后,由应急指挥部下达应急处置结束指令。

(六)调查和恢复重建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和处置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处置措施

(一)一般事件和较大事件

1.立即进行现场检查,封存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粮食,并抽样送检。

2.追查问题粮食的来源、去向和数量,及时将情况通报市粮食局及所在地政府食安办、工商、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

3.责令有关企业召回存在问题的粮食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4.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人员救治。

(二)重大事故

1.实施一般事件和较大事件的处置措施。

2.应急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协调处置有关问题。

3.联系新闻媒体,通过应急指挥部有关信息,告知公众事件情况,消除恐慌情绪。

4.开展粮食质量问题专项检查,对质量问题涉及地区的粮食经营、加工企业进行检查,第一时间封存问题粮食。

5.配合公安,监察等部门对责任单位、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事件处理情况。

(三)特别重大事件

1.实施重大事件的处置措施。

2.责令存在问题的粮食经营企业立即停业,全力追回售出的问题粮食。

3.安排抽验人员随时检验或送检样品。

4.报告并经县政府同意,适时召开新闻会,向全社会通报事件有关情况,消费警示,防止问题粮食扩散。

5.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粮食质量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清查可能存在问题的粮食。

五、附则

(一)责任追究和奖励对不按照本预案要求,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不执行或违背应急指挥部指令、玩忽职守、渎职失职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对直接负责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予以通报;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在应对和处置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中完成任务出色、为有效制止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扩大蔓延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预案管理和更新本预案由县粮食局制定,并负责解释和组织实施。本预案原则上每2年修订一次,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结合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修改和补充。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措施

为全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 组织机构

(一)成立xx村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村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成员:

(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乡应急委员会的决定,负责全村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组织实施等工作;负责对突发事件所涉及的全村性重大工作事项提出建议,并报乡应急指挥部。

2、负责全村重大应急救援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全村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的措施和规划。

3、负责本预案的修订和评估工作。

4、负责全村紧急救援、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常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5、承办xx乡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运行机制

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一) 预测与预警

不断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监督网络:建立突发事件信息联络员制度,完善信息监测网络,拓宽信息渠道,扩大监测能力。

2、监测内容:负责本村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的普查、登记和管理工作;掌握本村重大危险源数量、重大隐患分布和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序以及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风险分析工作。

(二)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

(1)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如实报告,村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突发事件重要信息报告后,研究判断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及时提出紧急处置建议,向白竺乡应急办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将乡应急办指示传达给村民小组,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2)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村委会、各村民小组要及时掌握突发事件信息,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要高度重视,严密监视事态发展,及时上报白竺乡应急办公室。

2、先期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要立即做出响应,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及时向白竺乡应急指挥部报告。

3、应急结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解除应急状态,及时补充应急物资,重新回到应急准备状态。

4、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迅速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和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并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消毒、疫病防治、清理污染物。及时归还紧急调集征用的物资或者占用的房屋、土地。

(2)恢复重建。积极组织村民做好恢复重建工作,需要上级给予援助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三、应急保障

根据事件危害程序,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的急需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人力保障。村义务巡防队等志愿者队伍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要切实加强其应急能力建设,使其掌握一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

2、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明确储备地点、储存方式、储存物资种类、储藏数量和调拨程序等,由村委会统一协调应急储备物资调用。

3、基本生活保障。积极配合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4、治安维护。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治安联防,协助公安部门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

四、监督管理

1、宣传教育。

(1)通过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常识,公布报警电话。

(2)在学校普遍开展紧急避险、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知识进村入户活动,增强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2、应急演练。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技能。

五、附则

本预案由村委会制定并负责解释与实施,自之起日正式实施。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措施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学校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校园内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火灾、台风、地震、洪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校长任组长。

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班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班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人员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膳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临时停课、放学、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四、应急预防监控措施

(一)火灾

学校全体师生发现校园火灾均应及时报警,迅速向学校领导汇报。发生在教育场所的火灾,教育活动必须立即停止,并对人员进行安全转移或疏散。如果有伤员,及时抢救。涉火人员必须提交火灾原因的书面报告。补充如下:

1、火势比较大,靠学校自己的力量难以扑灭,应立即拨“119”报警。

2、重点部位或其邻近发生火灾,靠学校自己力量无把握短时扑灭,可能危及重点部位,应立即直接拨“119”报警。同时采取自救措施,转移物品,打开消防通道,疏散人员,隔离电源。

3、一般火灾情况(火势较小、火势发展慢、损失小、靠学校自己力量可以扑灭)应立即组织自行扑火,事后将火灾发生时间、地点、情况、扑火经过、采取的灭火方式和起火原因与后果等以书面形式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恶性伤亡事故

当学校内发生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时,应立即保护现场,并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学校领导。对未死亡人员,学校应采取现场急救,无法或无能力救治、或者无法判断伤亡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公安部门、医疗救治中心等)报警。

对恶性伤害事故的原因要进行及时调查,实事求是,配合各部门提供相应证据证件。事故的处理根据调查结果以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处理。

(三)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

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等待医疗部门治疗。加强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1、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2、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3、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各种集体性人员聚集活动推迟或取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4、一旦发生疫情,严控外来人员进入,教育学生自我保护,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经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才能复学。

5、学校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台风、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

发生自然灾害,必须以生命第一,学校可以采取必要的停学。对影响师生安全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及时作出安排,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上下学路上可能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或在路上护送,也可以报警。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在未发生灾害前,作出安全部署,对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龙卷风等,应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事后应及时施救,并向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五)环境污染

1、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源,如化工厂、液化气厂等,如果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物,因及时向环保部门联系。并备案这些污染源可能产生的污染性质和处理办法。

2、产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配合环保部门紧急疏散全校师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疏散过程维护好师生的秩序。

3、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环境污染自护自救教育。

(六)人为破坏

1、加强校园保卫和巡逻,阻止不法人员进入校内。

2、发生爆炸、投毒等恶性事故,及时报警。学校应保护生者,进行人员安全疏散,对伤员进行救治。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范文9

建立健全我乡大规模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推进应急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预防和减少群众性事件的发生,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乡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1.1编制依据

本预案根据《*州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

1.2分级分类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需要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妥善处理的紧急事件。根据其性质,演变进程和发生机理并结合实际情况,我乡突发事件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灾害、暴雨、冰雹、雷电等灾害,破坏性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森林灾害和生物灾害等。

2.事故灾害。主要包括过境公路、水运等交通事故,工矿安全生产事故,学校安全事故,电力、通讯和场镇供水、供电等场镇公用设施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群众事件等。

按照发生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CA级)、较大CB级)、重大CC级)、特别重大co级)突发事件。

1.3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群防群控。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建立建全群防群控机制,鼓励灾民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隐患,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2.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经常性地做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应急状态下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

的应急体制。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各村(社区),单位负责人是基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第一责任人。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严格依法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依法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切实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规范化、制度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互动协调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1.4预案体系

全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总体预案。由乡人民政府制定,上报县人民政府备案。2.专项预案。专项预案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如抢险救灾、地质灾害、重大疫病、防洪抗旱、森林火灾等应急预案等。

3.乡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根据政府总体预案,根据各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定,如:交通应急预案、卫生应急预案、学校应急预案等,由部门制定报乡人民政府备案。

4.公共活动应急预案。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

以上各类预案根据实际情况,由制定单位及时修定,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构成不同种类,不断补充和完善。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乡行政区域内各类特别重大或者需要乡政府处理的跨乡级行政区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本预案指导全乡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领导机构

乡人民政府是全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在党委的领导下,研究决定,布置和推动全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副乡长、党委副书记与业务分工相对应,在突发事件各类非常设的领导小组,委员会、指挥部等机构中兼任职务,负责相应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乡政府综合办主任、安办主任协助乡长、副乡长和副书记处理突发事件的有关工作。

乡政府综合办公室,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负责接受和办理向乡人民政府报送的紧急事项,发挥运转枢纽作用,承办乡政府应急管理的专题会议,贯彻落实有关决定的事项,协调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理,信息工作,负责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

2.2指挥机构

乡人民政府已经成立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领导小组、委员会、指挥部等机构为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机构,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相应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总指挥一般由该机构负责人担任,该机构有关成员及其办公室成员为指挥机构成员和工作人员。情况紧急,乡人民政府可直接指定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或者直接派出工作指导组,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2.3工作机构

乡政府有关部门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部门,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以及部门职责确定一个应急主管部门和若干参与部门构成相应应急指挥机构。应急主管部门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负主要责任,承担主要任务,主要职责是:承担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的工作;负责相关类别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做好本领域突发事件的信息监测,预测和预防工作,及时向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建立相关专业应急队伍,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相关方面的保障。

2.4各村(社区)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做好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

3、应急处置

乡政府及有关部门和行政村(社区)要完善应急处置的各项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1信息报告

凡发生较大(B级)以上突发事件,事发地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同时立即如实向乡政府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较大以上的一般(A级)突发事件也要按上述要求向乡人民政府报告。其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采取的措施等。乡综合办公室接到信息后,向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分析研究、组织相关部门赶赴现场指导事发地开展相应的处置工作,并视其情况、调动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

3.2应急响应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不同等级启动相应预案,做出应急响应。一旦预案启动后,有关领导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到位,专业应急队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结到位并赶赴现场。

3.3指挥与协调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由乡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或派出工作组现场指导。主要任务是: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引发再生、衍生事件,协调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保障;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事发地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按照乡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实施现场处置工作。其任务是:组织营救、救治转移、疏散人员;按照有关程序规定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调集和配置本区域资源和其他援助资源;组织抢修损毁的基础设施;为公众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须品;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等。事发地乡级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在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实行应急联动,共同实施应急处置。

3.4扩大应急

发生特别重大(0级)突发事件,依靠一般应急处置队伍和社会力量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需要扩大应急行动,乡政府将按相关程序和规定向县、市级政府请求应急增援。

3.5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完成,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处置队伍撤离现场,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撤销。

4、应急保障

4.1应急队伍

派出所、中心卫生院、安监、水管、林业、国土、畜牧等应急任务重的部门和高危行业、企业(矿山、危险化学品、林场等)应组建相应预备应急队伍,强化应急配合功能。水、电等工程抢险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民兵是处理突发事件的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完善加强应急处置工作,积极调动机关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建立社会化、群众性应急队伍。

4.2经费保障

乡人民政府将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资金保障,财政所要设立专户,确保专款专用。

4.3物质保障

乡人民政府负责应急救援的基本物质保障。

4.4基本生活

乡政府民政部门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受灾的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4.5医疗卫生

*乡卫生院负责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等卫生应急工作。并及时调集急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

4.6交通运输

有关部门,为应急救援人员及物资运输提供方便,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并对事故现场进行道路交通的管制,必要时开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确保救灾物资、器材、人员能及时安全到*。

4.7治安保障

安监所、乡安治办负责制订实施应急状态下维持社会治安秩序的各种工作方案,加强对重点地区、场所、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防护,控制事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4.8人员防护

乡政府相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同时提供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有序转移或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4.9通信保障

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必须保持正常通信状态,全天24小时开机确保通信畅通。

4.10社会动员

处置突发事件时需要大规模疏散或转移人员、物资或者现场应急指挥部提出需要增援人力、物力时,由政府按程序报批后社会动员令,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和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处置。

5、监督管理

5.1宣传和培训

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预案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责任感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