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育教学集锦9篇

时间:2022-05-17 15:04:42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范文1

英文名称:Time Education

主管单位:成都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成都日报报业集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8181

国内刊号:51-1677/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教育教学范文2

1从观学校教育的管理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过程管理往往被忽视

许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要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时间节点的把控,忽视教育各个方面的监管。一般情况教师教育问题研究申报成功,拿到项目研究工作就会停止不前,会将申报的研究工作放在一边,学校的领导层在这种问题上没有做到更好的梳理。在后期的阶段,申报者会到处的寻找资料拼凑信息,完成一组材料,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或证书将告一段落。因此,中学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者不能单单的重视科研课题的研究上。

2教师的理论指导的缺乏存在于教育过程数据支持

中学教师的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很多的教学经验。恰恰是这样,往往中学的老师没有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一方面,教育理论相对的浅显,这是很难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研究工作;在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理论和教育方法,大多数中学教师不能使用它们来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论基础相对的不完善。

二、加强中学教育的基本思路

1.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研究已成为时代赋予教师要求的新形势。所谓科研型老师是教日常以实践和中学教师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并创新,促进专业化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中学教师“研究型的改变”离不开教育。在一方面,中学教师的教育科学和教育专家的教育研究指的不是同一个方面。中学教育应该是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以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创新。因此这样的研究不会过于的形式化,刻板化。教育研究不会和和原有基础教育相互分离。而另一方面,中学教师要发展自己,弥补学校教育的发展的基础,放弃研究是晋升的的思想,克服形式主义和处理态度的问题。广大中学教师认识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重要性,以提高他们本身教学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建立,要从评估,项目开始,鉴定和奖励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需要继续提高和不断完善。一些教师在动课题研究时,,学校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但无所谓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本身就很松弛,使得整个研究过程中极度消极,研究变空想。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必须处理整个研究跟踪检查,并及时完成研究任务,无法积极完成研究课题的取消其研究教师资格,撤销科研的课题。

3.加强教育和科学理论的培训

高级中等教育理论来指导研究工作主旨是,高中教师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而不是遇到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方向的,没有计划,理论实践创新盲目的实践。具体而言,学校可以聘请专家教育理论到学校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教育和培训,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基本教育的方法,基本步骤用理论本身武装。在教育理论和研究工作在教育系统的指导,提高科学素养,和教师教育的质量。

4.教育成果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范文3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方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育 计算机教学 教学理论

1 体育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机教学定位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不断的运用和创新,计算机在体育教学、科研、运动选材、器材管理、运动训练与竞赛等方面广泛应用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育专业是各大体育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除了教授各项体育专业知识外,还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够承担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

2 体育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及学生特点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计算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1)教与学的目标不明确;(2)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更新较慢;(3)教学手段落后,难以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4)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虽然这些情况已经引起了学校的重视,也做出了初步的调整改革,但现今计算机教学状况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除此之外,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1)缺乏自觉学习和自我控制的能力;(2)缺乏自信,对计算机课程有畏惧心理;(3)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也不愿在课余时间主动去实践;(4)在进高校学习前,由于各地计算机普及程度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选择适当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十分重要。

3 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1 采用多媒体机辅助计算机课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CAI课件为主,以实物展示、问答、课堂练习等方法为辅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组成”这一内容时,首先用CAI课件展示计算机的组成框图,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利用视频展示台展示各组成部分的实物并简要说明其作用,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各组成部件的认识,然后教师概括性地作些补充和小结。这样,同学们既掌握了计算机的组成,也了解了相关的硬件配置常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3.2 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结合体育可以设置的学习任务非常丰富,例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制定运动会规程、秩序册,进行日常的文档管理、训练管理等;利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统计运动会成绩、统计学生体育课成绩、对运动数据进行分析等;利用软件PowerPoint,结合体育课的教学实践,确定有关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并从中选择出学生难以理解、示范难以展示的教学内容,制作演示文稿,辅助体育课的教学。

3.3 开发网络化教学环境

网络化教学可以整合各种资源,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打破单一知识表现的传递方式限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可以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共享。网络化教学就是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学生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在理论上是层次更高、灵活性更强的教学环境,可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汇集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上机操作题库、综合应用样例等教学资料和兴趣讨论小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的学习资源。

4 结束语

重视体育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是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加强体育科学化、实现体育腾飞的需要,也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并提出可行性意见,能够帮助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通过他们架设起体育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桥梁,解决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和应用问题,引导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体育现代化的进程助力。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教育研究,2000,(10).

[2]刘秀功.“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新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3]何锡江.有别传统教学思想的建构主义[J].澳门教育,2002,(3).

[4]白洁.体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

教育教学范文5

据统计,大部分高等师范专科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从而这些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技能都无法得到发挥。高校人才流失严重,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不对口,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体育院校濒临危机。再加上体育教师职位逐步达到饱和,造成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相互矛盾。此外,高等院校以及城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日益饱和,但是农村及其偏远地区仍处于“待补”或者“空缺”的状态。

2提高高等师范专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对策

2.1夯实体育教育专业基础,做好体育学科的发展

一般而言,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想更好地发展体育学科,解决好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和体育科研是根本。即将课程建设作为重点,通过教学来促进科研的发展,并通过科研的发展来强化学科的建设,以便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就要求体育教学专业将专业课程改革作为有利出发点,组建起科研团队,逐步提高学科的竞争力,通过组建课程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此外,组建体育科研团队也是很有必要的,实现对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科研水平,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科的竞争力以及学校的影响力。

2.2以学生为本,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2.1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就要求高等师范专科院校要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制定出严格的实习计划,并分阶段开展。高校与周边中小学建立合作教学实习基地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实习以及见习的需求。除此以外,积极聘请本校教师以及外校优秀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也是很有必要的,为学生安排职业教育培训,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保障。2.2.2强化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从而就要求根据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就业需求,开展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与此同时,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就业提供平台,这样通过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渠道。2.2.3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就要求学校安排的教学要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职业资格考试、学科竞赛、科研论文创作以及创业实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完成了相应的学分后才能够毕业。

2.3拓展专业方向,创新招生模式

要想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及创新人才,提高体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的能力,在专业下设置“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来讲,在原有“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的基础之上,开设“社会体育”和“体育理论研究”等。“体育理论研究”专业采用6a制,直接培养体育研究生,培养方向是为体育理论研究机构、大学输送体育理论教师、研究型体育教师:“社会体育”专业采用4a制,培养方向有体育指导、计划管理、体育行政、体育经营、休闲体育、体育旅游、体育新闻、运动医学、体育与计算机等。为了使“体育理论研究”和“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起点,同时拓展体育生源,这两个专业均在普通高考中录取,适当参考档案上的体育达标成绩和身高等因素。

2.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系统

教育教学范文6

首先,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在高校开设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基本都是以团队形式出现的,很多的项目的完成都必须要依靠团队的合作和互助来完成。所以,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就可以让大学生都能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明白在一个集体团队中任何人都是不能太自私自利,也是不能只看重自我利益的得失的,要意识到只有集体中任何成员都相互合作和配合之后才能获得胜利和荣誉。如此以来,就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合作意识。其次,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竞争理念。因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很强的竞争性的运动,在体育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时刻都是伴随着各种富有对抗性的训练和比赛的。有部分学生因为太在意结果往往会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冲突和矛盾,为了能有效化解这种问题就很有必要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从而使得大学生都能明白体育训练或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重要的是对体育精神的尊重,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大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竞争理念。最后,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缓解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可以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代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都比较差,当前的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压力,比如竞争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及就业的压力等,经常导致很多的大学生因为压力太大而发生很多的不该发生的事件。而通过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和实施德育教育就可以帮助大学生减轻压力,使得自己的心理得到有效调节和缓解,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使得自己的焦虑心态得以改变。另外,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可以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渗透和实施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改变对体育训练不耐烦的态度,可以使学生明白很多的枯燥的动作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一种熟练,这样学生就能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动作规范,形成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能使这种习惯在其学习、工作及生活中表现出来。

2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路径

2.1通过开展集体的体育活动来实施德育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基本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集体活动来实现的,这些集体的活动项目都有具体的比赛规则,所以通过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不断进取和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当然,在通过开展集体的体育活动来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必须要所有的学生都尽可能参加,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集体的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他们为集体努力做出贡献后获得收获的荣誉感。

2.2从体育学科中各个项目的特点出发来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要根据开展的每个体育项目的特点来进行。比如在学习体操项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结合项目特点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在进行球类项目的学习和实践中就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合作意识。在进行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公正、公平办事的意识。在进行长跑类教学时就可以培养大学生敢于挑战困难、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

2.3结合高校体育教材中理论部分的内容及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不管高校选用的是何种体育教材,教材中都是有一些内容是可以用来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通常来说,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选用的教材都是分为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尤其是其中的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思想非常鲜明。比如对体育运动的目的和意义的陈述非常清晰,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就可以提高自己对体育的正确认识,认识到体育锻炼和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再就是理论部分中还会对如何科学锻炼身体进行讲解,这些内容可以给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方法和原则上的参考,可以告诉他们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或者锻炼,以便能有效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并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当然,通过这些理论知识来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好,尤其是教师要结合体育教材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实际下的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否则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4体育教师本身要利用自已的人格魅力来实施德育教育

体育教师是实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当然也是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角,对于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及精神风貌的影响甚大。另外,因为体育教育教学的面对的通常都是全校的所有大学生,所以和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最多,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面非常大。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就要认真做到各种示范动作务必规范,要在专业技能上给学生树立起榜样作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思想品德方面也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我思想素质,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必须要严格要求,争取从仪表衣着到语言行为都具有一定的魅力,从而使得自己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最终使得德育教育效果不断强化和提升。

2.5通过妥善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来实施德育教育

因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对教学的场地要求及对某些技术性动作传授的时候的安全防范要求等。这些特殊性就导致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突发的事件,比如活动场地或活动器材缺少导致冲突,或者因为天气原因导致课堂不能正常进行,比如部分小团体之间因为对抗赛出现摩擦等。虽然这些突发事件都具有短暂性,危害性也不会太大,但是教师还是必须要妥善处理,要有着非常强的应变能力来迅速处理不利于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突发偶然事件,这样可以让学生以旁观者的心态去体会到好事及坏事之间的转换,更可以让学生明白在人生道路上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一定要用冷静的态度来处理任何问题的道理。

教育教学范文7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教学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探究化学物质的性质以外,还要兼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社会意识,增强他们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化学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主要从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两方面进行德育渗透。首先,化学理论教育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化学史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中,有许许多多的化学史知识,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渗透。

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造纸、火药、陶瓷和酿造术,商代青铜的制造,春秋晚期的冶铁和炼钢、煤和石油的开发利用,等等,都是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无法相比的。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制碱工业的垄断,潜心研究制碱技术,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并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他成功地改进了索维尔制碱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对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在讲述原子、分子、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各物质之间的关系等设计,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对立统一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进而阐释事物发展“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和共性与个性的研究方法,揭示哲学原理对自然科学的指导意义,体现自然科学变化规律对哲学原理的有力证明。在讲述元素周期律,以及物质的性质等问题时,引导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化学是一门是实践性很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直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事实,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得到原理,同时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化学实验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课堂,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效果更好。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去发现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可培养学生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激发探索科学知识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调动的满足,并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总之,要让学生“愉快”,教师必须首先“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趣味是调节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提高学习情绪的内动力,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为构建课堂良好的心理环境铺设基石。四、激励是活跃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

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予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予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五、机敏是形成良好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措施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在课堂上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学必须贯彻教学原则,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家庭、人际等都随时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都可能成为外来的心理应激源,因而需要有相应的应变能力,从而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心理失常与行为失态。面对课堂发生的意外事件,教师要保持镇定、冷静、理智、大度、豁达和宽容,泰然处之。教师要用热爱教学事业、广博的知识、严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灵活机敏地处理意外事件。

教育教学范文8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显然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谁也不会认为“交白卷”是素质高的表现。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考试得高分,其余不沾边”的高分低能的公民。事实上,随着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高分低能现象也在逐渐减少至最低程度。从这个意义讲,考试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化学教师如何在突出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学中驾驭考试呢?一方面,考试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自学、思维等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能力(图片观察除外)、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及德行、体质等难以通过考试检测,但学校及教师是不是只要抓住了“对付考试”就抓住了一切呢?显然是行不通的,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不再单纯看升学率,同样,学校评价教师也不再以升学率为唯一尺度。第二,经验表明:化学教师除了上好课外,也应与学生沟通情感,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等诸方面的进步。即素质教育抓好了,考试成绩也一定会上去的。相反,倘若对大纲所规定的“掌握、理解、了解、常识性介绍”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视为多考与少考、重点考与非重点考、考与不考来组织教学是有害的,即那种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做法应理智地予以摒弃。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性格、品德、情操、情感和意志等等。它在人的行为的或心理的活动中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而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智力因素迅速发展,非智力因素逐渐形成、发展和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

对待这个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而非智力因素则认其自然地发展,认为后者是学校和教师所管不了的,是社会和家长的事情。另一种态度则认为非智力因素也要像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样,使之与智力因素得到同步的发展。有位心理学家说得好:人的心理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任何一方出现“病症”,都会抑制另一方面的健康发展。非智力因素应如何培养呢?它与智力因素一样,同样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

如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的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又如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形成也有一个知、情、意、行的谐调统一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存在着一个开发和引导、稳定和巩固、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特点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反复性,此外,也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让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其心理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发展。

三、化学教学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

前面讲过,“双基”教学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实验教学

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呢?通过“打开试剂瓶盖要倒放”的动作技能的训练是否可以让学生养成“揭开茶杯(或电饭煲锅盖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习惯呢?至于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就不再赘述了。

(二)重视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采的。如组织和指导学生办化学小报、化学墙报、化学魔术表演、自制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验、举办化学讲座、化学竞赛、搞社会调查、组织参观化工厂、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实验等活动。就拿这次全区义务教育化学样本班研讨会期间组织教师们参观遂川火柴厂来说,与会者亲眼看到小小的一根火柴,制造出来竟要这么多的设备和工序!不仅验证了课本上写的:火柴盒侧面所涂物质是红磷、三硫化二锑等混合物,火柴头上的物质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磺等,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而且还体验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时,同样还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也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智慧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伟大创业精神。这必将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取得课堂上难以取得的效果。

(三)重视练习与学法指导

现在谁都知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重要,应如何来培养呢?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值得重视,一是指导阅读,二是指导练习。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

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特别建议: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初中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思考性、可读性强。且正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兴趣。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字说明、图象图画、数据等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指导练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题,使学生免入题海之苦。这里若将习题分为两类的话,一类则是为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新学知识,使新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同化后,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即所谓“形成性练习题”。另一类则是提高题,即对某一知识点从各个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进行揭示,使解题时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需要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使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创造性等各种思维品质得到有效的锻炼。

教育教学范文9

革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教育要坚持教育公平理念,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合理进行教育资源配置,办好每一座学校,保证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有享受教育资源、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其次,各级高中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手段,改变过去那种封闭式的教学管理方式,构建互动、开放的课堂,加强师生交流和沟通。教师是教学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和参与者,教师教学理念革新是高中教学管理创新的关键.因此,学校还要以完善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为基点,开展教师教学理论教育与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其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以构建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在此基础上,高中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摈弃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以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情绪,以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2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以教学秩序的维护者自居,学生自主性被严重压制,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也非常被动。新课改要求高中教学管理要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提供有利条件。具体来说,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和管理主体,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来说,高中教师要结合高中生心理特点、发展需求、教学目标,合理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评价,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科学进行教学内容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高中教师要积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有利因素,打造教育合力,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情景教学、课外教学实践突破传统的校园教学的界限,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惰性,培养其学习主体意识。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级式、扁平式教学管理结构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