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集锦9篇

时间:2022-04-28 18:31:00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范文1

(一)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底,全区外出农民就业返乡人员209人。从返乡人群的文化结构来看,初中以下155人,占总人数的74%;就相关技能培训方面看,从未参加过相关技能培训的有163人,占返乡总人数的78%;从务工地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共有155人,占返乡总人数的74%;就从事的行业看,依赖出口的电子加工、服装加工和玩具加工等行业居多,共有161人,占返乡总人数的77%。总体上,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文化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工成为企业停产裁员的重点对象,此类人群大约占了这次沙坪坝区返乡农民工总数的68%。

(二)沙坪坝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及特点

1、首选服务业进行创业。这类农民工创业投资少,技术含量低,对文化程度和技术要求不高,是比较低级的一种创业,比如早餐店、烧烤店、服装店等,这种创业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首选。

2、承包经营中小型企业。这一类型的创业者通常是文化程度比较高、有沿海企业工作经验的农民工。这是指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承包一些濒临破产倒闭的中小型企业,有文化、有经验、有资金的农民独资或合资把企业承包下来,进行资源重组,整改企业管理,拓展业务,使企业起死回生。

3、发展大规模的养殖种植业。一些返乡创业农民工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以“一村一品”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利用农村土地广阔,资源丰富,创办种植养殖业。这种模式具有风险大、投资大、回报时期长的特点,因此所占的比重不高。

4、创办为大企业生产配套配件的加工型企业。部分返乡创业农民工利用在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工作过的经验和技术,抓住规模企业产业链条向前和向后延伸的机遇,主动接受大中型企业的辐射带动,积极发展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配件配套企业,这类创业需要较高的资金和技术水平,选择这种模式的农民工相对较少。

总的来说,随着沙坪坝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创业模式仍然集中在投资规模小、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的小工商业上,劳动强度大、产品科技含量低,带动辐射能力还不够强。

二、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

通过作者对有一定文化、有创业进取心和有一定打工积累的创业以及想要创业的农民工进行座谈访问,总结出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存在以下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资金不足制约创业。受访的创业者和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都一致反映最缺乏的是资金。一方面是企业创建之初缺少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是企业创办后难以得到贷款,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2、政策因素制约创业。部分创业者或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对目前政府所提供的政策环境存在疑虑。一是顾虑政府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的诚信度。二是担心现行的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给自己辛苦创办的企业带来负面效应和经济损失。

3、创业环境和服务质量制约创业。部分人对政府权力部门目前所提供的创业软环境,如选址、征用土地、部门审批以及办理各种证照和税费征缴等持怀疑或不很满意的态度。此外,大多数创业或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盼望有关部门能为他们提供投资项目选择、论证上的专业服务。

4、法律维权制约创业。鉴于自身文化和法律法规知识的欠缺,创业或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深感企业在诸如合同、订单、契约、协议的拟写和签订上的困难,十分渴望政府有关部门能给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和维权方面的保障。

(二)主观因素:

1、创业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民工常年在外务工,通过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赚取劳务收入,部分经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劳务收入,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工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农民工形成了一种“打工经济”的思维定式,缺乏自办企业、自主创业的创新意识。

2、本身素质不高。农民工本身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财务、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经营企业存在一定风险,创业成功率较低。

3、传统观念束缚创业。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挣钱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和供孩子读书,有了积蓄后,第一考虑的是重新修建住房或是到城里买房,把家搬到城里居住,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多数人对于拿出打工积蓄返乡投资创办企业不敢想或想得很少。

三、沙坪坝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创新

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这篇大文章,应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社会系统工程来实施,着眼于整合农村内在、现实的自主创业力量,着力于“三农”难题的破解,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铺路搭桥”和“保驾护航”。目前,沙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机制还很不完善,必须通过加强机制建设,为返乡创业经济提供制度支撑。针对沙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制约性因素分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一)创新政府服务机制,改善返乡创业环境

这是用“筑巢引凤”的模式吸引返乡创业。通过加快沙区西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鼓励以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定特色农业园区规划,切实搞好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投资硬环境,增强返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在软环境上,应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出台相应的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加快制定并完善鼓励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返乡创业人士保障机制,把返乡创业人士纳入城市社保体系;让所有返乡创业人士享受外来投资者同等待遇,让他们能安心、称心、舒心地在自己家乡创业,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创业政策

1、放宽对微型和中小企业创业和经营的政府限制。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允许非正规个体户和微型及中小企业发展,以降低他们与政府规制和行为有关的成本。

2、减轻税费,废除抑制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让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有一个公平和良好的体制环境。

3、形成促进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体制。可在沙坪坝区首推民间借贷合法化、规范化的试验。也可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农村合作银行,切实增加地方民营经济的金融供给。

(三)创新创业融资机制,解决返乡创业资金难题

1、拓宽农民工创业的融资渠道。(1)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来源,对符合要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改善对农民工创业的融资服务。(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各种抵押制度,并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试行农民承包土地抵押,可以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基金,以企业会员制为基础的农村信贷担保资金等。(3)开放融资渠道。逐步放宽政策,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竞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

2、财税扶持,解决资金问题。进一步改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量身定做”特色金融产品,满足农民返乡创业的多样化需求。试行林权抵押、合同抵押、存库等形式,将返乡创业农民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适当提高贷款度,给予财政贴息。

(四)创新创业培训机制,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素质

1、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利用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和科技人员,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本地区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校企结合,开展招标培训,将农民创办的乡镇企业员工培训纳入“蓝色证书”工程范围。

2、发现培养创业农民,提高农民工创业人员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着力打造农民经纪人队伍。一要充分发挥农村能人、致富大户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二要加快培育各类农民经纪人队伍,要对经纪人队伍进行扶持和引导,提高素质,提升档次,使经纪人队伍成为促进农民创业的生力军。要充分认识打工者在外出就业中的转变成长,尊重他们返乡创业的自,为更多的农民工创业创造好的政策环境。

3、建立农民工创业的培训机制。一是制定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与创业培训统筹政策,制定并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指南》。二是加强培训机构的整合力量,重视教师队伍和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着力打造我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工创业品牌,着力提高农民工创业培训质量。三是改变创业培训形式,开办小班次、互动式、一对一创业培训、项目提供、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一体化的创业培训模式。

(五)创新维权服务机制,降低返乡创业风险

一是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服务机制,在区外农民工集中地设立“沙区驻外办事处”,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在区级成立“返乡创业农民工权益保障机构”。在各社区社保所设立返乡创业农民工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站,依法及时维护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返乡创业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着力解决返乡创业农民工突出问题,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解决好返乡创业农民工融资贷款、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切实解决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及时研究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四是切实保障返乡创业农民工民主政治权利。借鉴奉节的做法,奉节目前在做好北京、江苏宜兴、四川成都、山西临汾四个己建支部工作的同时,今年在广东惠州、湖北荆州新建两个外出创业群体党支部。在农民工党员相对集中的永安镇等地建立“农民工党员管理服务示范区”。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外出创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五是做好返乡创业农民工公共卫生、文化生活、进城安居、子女教育及出行方面的公共服务工作,确保农民工安心创业、放心创业、尽心创业。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范文2

春节过后,很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又准备外出打工了。对于劳动力净流出地区来说,开发建设农民工创业园是留住这些富余劳动力以及县域经济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成功探索。近年来,安徽、重庆、湖北等地,通过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有序引导返乡农民工进入园区创业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经验值得借鉴。

安徽:“凤还巢”吸纳4.5万农民就业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有3100多万农村劳动力,其中840万外出务工。随着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皖北地区发展步伐加快,省内企业对产业工人需求量增大。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安徽省启动了“凤还巢”工程,开始分期分批兴办农民工创业园,鼓励和支持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2008年,安徽省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省产业聚集、返乡农民工集中的乡镇建立300个农民工创业园,并将农民工创业园列入全省农民工工作重点考核目标。2009年2月,原省委书记王金山曾就农民工返乡潮进行调研,强调要把农民工创业园建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同年3月,安徽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12个调研督查组,重点督查农民工创业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情况。省政府也曾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业园建设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安徽原计划2010年底建成300个农民工创业园。

为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安徽省2009年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并于2010年8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意见》,明确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这份《意见》为返乡农民工量身制定了23条政策措施,在准入、补助等政策上有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如统一农民工创业园的扶持政策,对各类创业实体自进园之日起3年内,按规定实行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支持政策。另外,为增强创业者的能力,安徽开展了创业培训。同时,加快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创业服务体系,突出加强县级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和创业辅导队伍建设,为创业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专家服务、小额贷款、跟踪服务等一整套创业服务。截至2010年8月底,全省已建成农民工创业园227个,占地7877亩,入园企业811个,吸纳就业4.5万人。

重庆:对36个创业园“保姆式”服务

为克服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2009年7月,重庆市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先后在江津、开县等20个区县建立市级农民工创业园区。重庆市劳务部门专门给予每个园区一次性50万元的开办经费补助,并指导园区建立信息台账、招商引资等服务体系,实行“点对点、保姆式”的直通服务。同时,园区返乡创业企业也被纳入“小额信贷、重点企业贴息、政策培训项目、创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重点优先落实范畴。此外,相关部门还在园区内组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专家组,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指导。

2010年,是重庆市确定的“返乡创业促进年”,县(区、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支持力度,8月11日,重庆市公布了该市第二批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名单,新增了16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只要农民工返乡创业入驻园区,都可享受企业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培训补贴、“阳光工程”培训补贴和农民工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比如农民工返乡从事个体一般可小额贷款5万至8万,创办中小企业最高可贷款100万,并享受贴息政策。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范文3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SWOT分析

在金融危机浪潮的冲击下,大量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在返乡的同时,许多农民工也开始从创业中寻找出路。但是,创业维艰,农民工返乡创业也面临着自身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这一现象的利与弊,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来说,有利于他们认清形势,知己知彼;对各级政府部门决策者来说,有利于他们抓住机遇合理引导返乡农民工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从而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意义

1.农民工返乡对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有利于弥合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可以真正实现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效应”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效应”转变。而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完善,城乡之间的差距将不断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将会逐渐得到改观。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开辟农民就业的新空间。农民工返乡创业将创造一批新的就业载体,以创业促就业,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

2.农民工返乡对城乡二元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推动新农村建设。返乡农民工回到农村,他们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与家乡的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农村各项生产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农村文明程度提升。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经受了城市生活和市场经济的洗礼,法制观念、市场观念和民主意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返乡创业,也必将影响周围的人们在上述观念上逐渐提高。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SWOT分析

1.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势(S)。返乡农民工经历了市场经济和城市文化的洗礼,视野得到开阔,观念得到转变,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创业能力,在返乡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对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市场敏感性,对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有一定的感知,从而触发创业动机;其次,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农民工在务工时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信息;再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农民工在务工的过程中,可能经历多次工种、岗位的转换,也有的成为一线的管理人员,这些历练使他们对企业的运作过程和工作流程较为熟悉;最后,拥有了一定的创业意识。农民工在外务工的过程中见证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种种社会差异,迫切希望改变自身的现状,期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财富。

2.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劣势(W)。尽管相对于未曾外出的人员来说,返乡创业农民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自身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局限。首先,文化水平有限,整体素质偏低。返乡的农民工经历了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洗礼,能力、阅历虽然有所提高,但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还是受到限制,农民工还存在着企业经营理念、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其次,存在创业冲动,忽视长远战略。很容易作出一些不切合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决策与判断,而且缺乏坚定的创业意识,短期行为比较严重,无法应对创业后期的考验。

3.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O)。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任何危机都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体,此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来说,外部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创业氛围良好。近年来,三农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种资源和机遇向农村倾斜,农户小额信贷限制得以放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逐步确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健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了良好氛围。金融危机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又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次,劳动力资源丰富。广大农村原本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上返乡的大量农民工,而且由于就近务工成本相对较低,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创业的有力支持。第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日渐繁荣。返乡农民工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以及特色农业等优势项目,增强所创办企业的经营优势和竞争优势。

4.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威胁(T)。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也会受到各种威胁。首先,创业资金缺乏。大多数农民工在返乡时都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金,但往往都在创业的前期投资阶段,无法适时的衔接上后期创办企业中的资金运作。其次,盲目创业导致失败。返乡农民工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而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创办企业时缺乏相关的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致使在办企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第三,市场竞争力差。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是微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多是缺少竞争力的低附加值产品,而且产品同质性较高,无法与市场上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企业进行竞争。

三、建立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长效机制

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了农民工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格局,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创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秩序。各级政府既要看到挑战,又要看到机遇,审时度势,积极研究制定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

1.营造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广泛宣传鼓励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积极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好典型、好经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做好返乡创业的评先表彰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对作出贡献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可以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经营环境。继续清理面向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各种检查、评比活动,保护返乡创业农民工及其创办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侵犯创业农民工或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同时,加强社会治安整治力度,确保返乡农民工安全创业。

2.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落到实处。首先,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把鼓励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督查考核。要设置相关岗位,调配得力人手,充分发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组织推动作用。其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依据国家和相关部门的规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工商登记、商标注册、税务报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坚持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第三,提供优惠的金融服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登记注册后给予适当的扶持期,扶持期内实行税费和小额担保贷款优惠,同时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加大对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第四,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要加强信息服务建设,及时出台各项政策,各类市场信息。要依托当地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积极发展创业服务中介机构,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技术支持、市场开发、财务评估、信贷咨询等服务。

3.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引导和培训。一方面,鼓励返乡农民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业。鼓励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或从事个体经营等。各地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指导和帮助回乡农民工选准选好创业项目。鼓励、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入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现代服务型、民俗文化型等产业或行业。另一方面,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要创新培训机制,协调、整合现在分散在农业、扶贫、劳动就业等部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和经费,统筹管理,集中实施,校企联合,明确高、中等职业院校(包括技工学校)为承担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或职业教育任务的基地,让农民工真正学到本事和技能。同时,有针对性地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依托地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免费为创业农民工提供项目信息、贷款政策咨询等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拓展创业思路。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劳务输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有利于推动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借助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在金融、财税、土地等领域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合理有序的返乡创业,就能够加快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契机和出路,从另一个方面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俊,崔传义.中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 ,(11):3-8.

[2]刘文烈,王建.论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J].滨州学院学报,2010,(2):35-40.

[3]马丽岩,张玲.金融危机形势下河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6):187-189.

[4]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N].人民日报,2009-02-05.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范文4

一、带回了先进生产力

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理念,都是农村难以自发产生的,既需要外力注入,又需要内力吸纳。返乡创业人员经过长期的“摸爬滚打”,铸就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磨练了意志和耐力,素质相对较高;而且这些农民工通过“打工大学”接受了了先进的科技文化,有了创业的冲动和信念。

因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把外力与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打工时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而且这些农民工对自己家乡的资源情况、人事关系和投资环境比较熟悉,也掌握了家乡内外的市场信息。这些农民工知道返乡创业具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可以保证其较高的成功率和预期的回报;返乡农民工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就像鱼儿回到了大海,这片广阔的天地就是他们的舞台,返乡农民工可以在这里挥毫泼墨、尽显风采。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投资办企业的约占34%,搞种植、养殖的约占42%,成为经纪人的约占6%,担任村干部的约占1%。他们都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实施“返乡创业工程”成为从更高层次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思路与做法。

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20%。尽管目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的人数还不算多,但这些人能量大、创新精神强,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正日益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开拓就业门路 延长产业价值链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高,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而这些摆脱了土地束缚的农民如果全部涌向城市,就会造成极大的容纳压力和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为广大农村地区就地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近解决数量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很多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岗位,而且创业的农民工还带回来了很多大城市的新思想,这也影响了很多农民。

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农民工在外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资本,学到了从商和经营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渠道,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农民工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认为返乡创业成功的机会较多。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据调查,农民工有5万元就可以做生意,有10万元就可以办企业,而且70%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这样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建立,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改变了农业以农为主的传统局面,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开拓了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

另外,返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他们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带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这无疑会以很低的成本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

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行业与他们务工的行业基本相同,比较集中于食品、农产品加工、餐饮、运输等行业,他们在城里打工积累的经验和资本对返乡创业具有重要作用,将小农户与大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起来,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高,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必须要有效地分流和安置,必须有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他们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而大中城市不可能完成上亿的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工作,必须就地转移安置,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城镇化是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都集中在集镇和县城,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扩大了税源。这是一条低成本的小城镇扩张之路,也是一条解决农业过剩人口的一条新路。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适时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工创业的财政和金融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利用自己在打工时掌握的一技之长和熟悉的行业市场开展创业,通过创业把发达地区的产业“嫁接”、引进过来,形成本地经济优势;以当地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为核心,提供参与机会,有意识地引导返乡农民工创办与当地主导产业相关的企业,扶持其中的优秀者最终成为重点企业。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范文5

据统计,2008年以来,河南返乡创业农民工60.69万人,到2020年,河南计划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100万人。为了迎接农民工返乡创业,河南时刻做着精心的准备,采取多种举措,千方百计为返乡农民工的成功创业保驾护航。

唐河,全民创业热潮正在涌动;社旗,正搭建巢穴迎来归雁;孟津,8名返乡农民工的成功创业,为家乡带来了发展的春天……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返乡创业农民工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家,是幸福的港湾,也是致富的源泉。眼下,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正逐渐形成潮流。

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河南农民工已累计返乡559.31万人,其中返乡创业60.69万人,创办企业30.97万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05.37亿元。

这些积累了技术、资金和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化了农民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创新了农业经营、促进了产业融合、加大了农村投入、提高了生产能力,成为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孔雀不再东南飞”

今年秋天,信阳市平桥区五里镇怡丰园农场喜获丰收。“今年的葡萄长势喜人,又是一个好收成!”园主杨国晏一边熟练地剪下一串串晶莹泛紫的葡萄,一边开心地说。杨国晏曾在外打工多年,6年前返乡创办家庭农场,立足打造生态农业采摘观光园,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300多人,每年使农民户均增收6000多元。

“以前外出打工也是没办法,现在家乡就业形势好了,一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不比出去挣的少!”近日,信阳市平桥区世纪广场举行的大型就业招聘会上,家住平桥区长台关乡的刘玉岚被一家服饰企业相中了。谈起能回家乡工作,刘玉岚一脸高兴:“父母为我们操劳大半辈子了,不容易,以后就可以多陪在他们身边尽尽孝啦!”

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机遇。“与科技人员和大学生主要开展创新创业不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区域主要在乡村,领域主要集中在农村规模化种植、畜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等。”河南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吕志华说。

孟州市莫沟村原是交通闭塞的小村子,青壮年村民常年外出打工,村中留下了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两年,回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有的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开办家庭宾馆、农家乐餐馆,有的经营村淘店销售农副产品。目前,该村已有50多个村民返乡创业,带动100多人就地就业,村里人气、生机在集聚,改变了以往“空心村”的模样,老人满意、孩子高兴、夫妻和谐、社会稳定。

调研显示,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兴业,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在为当地农民提供容量较大、门槛较低的就业渠道的同时,也带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并真正实现“返乡一人,致富一方”。

“农民工返乡创业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就地就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从源头上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问题。”河南省副省长王艳玲介绍。

“筑巢引凤”,鼓励返乡

今年,洛阳天下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硕果累累。该公司由孟津县会盟镇小集村8名返乡农民工发起创办,下设养殖、种植、农机3个合作社。“公司流转了村里的土地,从事小麦良种繁育和优质牧草种植。目前,公司已经出售肉牛1800头,今年预计盈利1000万元。公司的成立,把年轻人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带动了村民就业……”村主任兰应水开心地说。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从省委、省政府到乡镇,包括行政村都非常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都能结合地域经济特色,因地制宜地出台支持当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实际举措。例如,汝州市结合外出务工人员多在江浙从事机绣工作的实际,创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提供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吸引了大批带着资金、技术和设备的返乡创业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河南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8亿元,带动民间投资3000多亿元,中央财政给予40亿元贴息补助,其中帮助30多万名返乡创业农民工零成本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为了增强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各地采取商户联保、园区担保、公司加农户等方式,不断降低反担保门槛。郑州市对符合规定的农民工自主创业,给予20万元政府全额贴息创业担保贷款。

强化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目前,河南累计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20万人。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新业态、新经济,各地积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内黄县已建成17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示范村,焦作市去年开展电商培训300多期,引进专业电商人才300多人,增添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活力。

此外,依托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社会服务平台,各地集聚各类资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孟津县创办“创业指导师志愿团”,采取结对帮扶、上门指导等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开展指导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双创”时代新动能

“双创”时代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大众创业的新时代在召唤着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当前全国正在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农民工是广大创业、创新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与科技人员和大学生主要开展创新、创业不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区域主要在乡、村,领域主要集中在农村规模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等。人们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此外,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近年来,河南聚焦实施四大国家战略规划,着力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地位更加巩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很好进展,河南多年来打造了180个产业集聚区和一大批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好的发展环境。河南有大量的人口和庞大的消费市场需求,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支撑。

大众创业的新时代在召唤着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据统计,目前河南农民工规模达到2867万人,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一大批农民工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经验,有创业的愿望,有回家乡的情结,这些都为他们返乡创业提供了可能。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消费结构都在不断地调整和升级,城乡生产生活的需求层次在变化和提升,催生着新的需求。人们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体验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多,这些需求侧的新变化,为供给侧的创业提供了机遇。”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说。

接下来,河南将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加强创业保障,全面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使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能创业、创成业,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为“创”时代加快集聚发展新动能。

用“情”打造创业大军

“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最关键的是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河南省省长陈润儿要求,要进一步在深化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中的很多人是挣了票子、换了脑子、摸了路子的“能人”。他们既了解外面的世界,又了解农村的需求;既有返乡创业的意愿,又有返乡创业的能力。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不仅可以实现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促进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益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创业效益转变,还可以使更多的孩子有父母疼爱,更多的老人有儿女照顾,更多的夫妻能合家团圆。

陈润儿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要营造创业环境。好的环境是吸引力、向心力、竞争力。要给予平等待遇,“把老乡当老外,把民资当外资”,做到招来的企业享受什么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享受什么政策;予以依法保护,严禁吃拿卡要,绝不允许把返乡创业农民工当作“唐僧肉”;强化舆论支持,广泛凝聚“创业还是家乡好”的共识,吸引更多农民工回乡创业。

二要用好创业政策。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既要保证他们享受普惠型政策,又要根据其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完善差别化政策扶持措施。河南将筹备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工解决融资难题。

三要建好创业载体。要通过开辟创业园区、提供创业指南、搭建创业平台,使更多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到公共的孵化服务和政策优惠,并为那些担心项目选不准、投资没回报的农民工提供好信息指导和项目支持。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范文6

12316是农业部在全国启用的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代码。是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便广大农民群众投诉举报和技术咨询,方便农业部门提供“三农”信息服务而专门设立的。根据农业部的部署要求,山东省农业厅建成开通了山东省12316三农热线、12316短信平台和12316视频连线服务。

山东省12316热线电话目前主要设置了两项服务内容:一是农业技术咨询;二是肥料、种子、农药等农资打假投诉举报,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农民负担举报。工作日的9:00~11:30,13:30~16:30均可拨打,市话标准收费,不收咨询费。

农民返乡后国家鼓励开发哪些创业项目

手机尾号为4512的用户问:农民返乡后国家鼓励开发哪些创业项目?

专家解答:根据农业等部门下发的《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民政部、 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实施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件,国家鼓励开发的创业项目有:①打造区域特色经济带动返乡创业。结合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农业项目。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等可开发一批适合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项目。②拓展农业功能带动返乡创业。返乡创业人员可依托农业公园、森林公园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中创业兴业。③壮大民族地区产业带动返乡创业。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为载体,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业和特色种养业,带动民族地区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增收致富。④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返乡创业。返乡人员可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等领域创业兴业。⑤发展林下经济带动返乡创业。结合当地森林资源情况,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林下经济品种,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促进循环发展和综合利用。⑥支持农村社区服务业带动返乡创业。健全农村社区服务网络,扩大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引导返乡人员到农村社区工作。完善农村社区商业网点和物流布局,发展农村社区生产服务,拓展返乡人员就业创业空间。

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手机尾号为4102的用户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意思?

专家解答:“供给侧”,是指相对于投资、消费、出口等“需求侧”而言的生产要素供给和有效利用,农业本身就是供应侧。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能快速增强,农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在全球需求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源动力受到了影响。打破这种困局,必须调整动力结构,在继续拓展需求的同时,在供给侧发力,从生产端寻求突破重围的新路径,提高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能力。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厚植农业发展优势、以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升农业竞争力、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创造市场新需求、以协调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以加快改革强化支持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申请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体试验有哪些条件

手机尾号为5648的用户问:申请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体试验有哪些条件?

专家解答:申请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体试验的条件:①联合体成员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开展相应试验的能力与条件。②每个联合体成员单位应当不少于5个,自愿组成并确定1个牵头单位和1名试验主持人。③联合体试验的品种应当是联合体成员单位的自有品种,组建联合体时每个成员单位均应有品种参加试验。④参加联合体试验品种应当符合《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的有关条件。⑤在同一作物的同一生态试验区组,一个法人单位只能参加一个联合体。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范文7

各个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大体而言,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成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做好返乡农民工调查统计工作,并建立农民工个人档案,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其二,规划返乡农民工养殖创业园和种植创业园,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提供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其三,启用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工商人员上门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当事人准备注册登记材料,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其四,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对返乡农民工初次创业给予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补助和创业补贴;其五,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被纳入政策优惠范畴,可享受全额贴息;其六,将吸纳返乡创业农民工就业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数百万元;其七,采取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典型等办法,鼓励有资金懂技术的返乡人员实现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应该说,地方政府重视农民工就业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这些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措施如果能落实到位的话,对返乡农民工就业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根据目前各地的情况来看,虽然出台了各种措施,但真正能落实到位的并不多。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现在许多地方领导并没有真正下决心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只不过是上级这样要求,媒体天天这样讲,搞些花架子来取悦上级领导和媒体,最多搞出几个典型以获得一些政绩;其次,地方领导也深知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要返乡农民工去创业绝非易事,不值得花太多的资源去真正落实这些措施。

 

笔者主张在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上一定要量力而行。返乡农民工在有创业意识的同时,要认识到创业的不易。这不仅仅有本身的素质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给的政策环境问题,更需要有一定的市场。比如以各地大力发展的养殖创业园和种植创业园来说,我们假设,创业的农民工有创业的热情,政府也给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还需要有某种养殖技术,特别还需要市场这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市场经济最大的特性,就是以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获胜,在公平交易的时代,购买者并不因为你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对你的产品有特别的关爱。到时,如果养殖出来的产品没有地方要或价格低而成本高,这样的创业就会失败,就会不仅得不到效益,反而会背负一屁股债务,会劳民伤财。而且,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并不那么好拿,它会要求一定的资金和人员规模,甚至要求雇多少返乡农民工等等。如果为了得到这些优惠,而不量力而行,或搞花架子弄虚作假,或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扩张,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都会自食恶果。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范文8

一、巴中市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基本状况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态

巴中市作为山区传统农业大市,劳务产业是支撑全市经济增长“不冒烟”的“工厂”,“打工经济”是保障农民增收、“造血”农村发展的“银行”。全市辖1区3县,有乡镇188个、行政村2330个,总人口380万,农业人口占319万,年输出农村劳动力110万人,2008年实现劳务收入51.8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623元,劳务收入对农民的增收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9月至2009年春节前夕,全市失业返乡农民工多达15.8万人,属历年之最。根据全市工商系统统计分析,滞留在乡的返乡农民工有自主创业愿望的占35%,具有自主创业条件的占10-15%。截至2009年3月12日,根据巴中市工商系统走访的29673名返乡农民工的情况看,已在本地投资创业的5392人。占走访总数的18.2%:欲在本地投资创业从事个私经济的15845人,占53.4%:其他打算的占28.4%。这充分说明返乡农民工投资创业的愿望强烈,比重较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实际上是农民群众经历进城务工的锻炼后,思想观念、资本积累、信息技术、管理经验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水平时的一种理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类型

从巴中地处山区的实际出发,返乡农民工创业大致分为五类:一是立足资源、地缘等自然条件,兴办本土特色、传统特点的种植业、养殖业、林竹业。二是抓住国家惠农政策,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场。部分头脑灵活、信息灵通的返乡农民工。大胆、敏锐地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契机,采取“小钱换大钱,产业换项目”的办法,园区式、集群化发展特色养殖业。三是利用在外学到的一技之长,兴办维修加工业。许多返乡农民工利用在外向型、大中型企业掌握的技术,在家乡兴办汽车、家电、农机维修和机械加工等作坊式企业。四是采取合伙、合资、合股方式,拿出在外务工的资金积累,与亲朋联办合营,既当股东又当员工。五是由于子女成长需要,抱着“远出门不如近爬坡”的想法,利用自有资金,依靠亲朋帮助,兴办小超市、小商店、小吃店等,亦农亦商,维持温饱,成为农村兴起个体私营企业的内生力量。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作用

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缓解全市重大项目、灾后重建的用工紧缺,可以释放和发挥农民工群体中宝贵的“人才库”、“资金库”的效能及作用。一是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据统计,一名返乡创业人员每兴办一个企业可以带动10人以上就业,每人每年增收5000元左右。二是成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许多乡镇干部认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是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办乡镇企业后出现的乡村企业第二次崛起浪潮,开发了农村的人力资源,培育了新型农民企业家,塑造了新型农民,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动了农村产业化发展。三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返乡创业者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伙、独资经营等形式,创办、领办企业。促使资金、技术、资源向农村聚集。尤为重要的是,经过市场这所“大学”培育出的农民创业者,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农村提供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资源,个别人可成长为精明能干的企业家。以这些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为载体,吸引了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就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县域的资源整合和集聚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返乡农民工创业障碍

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着就业无门路、创业无能力等诸多障碍:一是创业资金短缺。融资难。从走访中收集的返乡农民工1328条意见和建议来看,期望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解决融资难有714条,占53.8%。二是创业定位迷茫,择业难。农民工反映“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在外面打工”,也想投资创业。就是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怕风险。怕几年挣来的辛苦钱打了“水漂”,不晓得做啥子生意才赚钱。三是创业技术匮乏,投资难。部分返乡农民工凭借经验和感觉判断,知道有些利润空间比较大的行业或产业在家乡的市场潜力大,但缺乏相关技术,不敢贸然投资,限制了投资取向,希望政府加大培训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四是创业信息不畅,发展难。“各级政府和部门就返乡民工创业出台了哪些优惠政策?”“搞特殊养殖需要办哪些证照?”返乡创业者对相关政策不很了解,对行业信息不很知晓。他们希望政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给他们送法律、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满足返乡农民工所求,解决返乡农民工所难。五是创业场所难找,落户难。当前,巴中市委市政府正在着力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解决区位劣势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基础建设历史欠账大,水电、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现代企业落户的需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发展滞后,现有的交通建设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加之土地资源供应紧张。征地成本高。创业者很难就近找到理想的创业场所。六是发展环境不宽松。生存难。普遍反映在办理国土、环保、安监等许可手续时中介机构收费“漫天要价”,生产经营中税赋较重,难以承受。

二、巴中市工商系统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举措

面对始于2008年初冬的农民工“返乡潮”,巴中市工商局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农民工谋福,于12月5日及时制订下发《关于发挥工商职能支持返乡民工创业的意见》,出台17条具体措施。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开展优质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强化行政指导等新举措,全力支持返乡农民工留乡创业。2009年2月初又做出决定,集中2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走访、大帮扶活动,助燃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星星之火。

(一)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门槛

对返乡农民工留乡创业做到“六个放宽”:即,放宽经营范围限制,实行“非禁即入”政策,凡法律法规未明

令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均允许进入;放宽登记条件限制,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对属于国家、省鼓励和允许的民间投资项目一律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各类前置许可一律取消;放宽名称(字号)限制,支持核准带有新行业特点的企业名称:放宽注册资本限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申办一般性企业时注册资本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申办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内的可以零首付注册;放宽出资方式限制,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可放宽到注册资本的70%:放宽经营场所限制,允许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家庭住所、租借房屋、临时商业用房等各类场所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二)开展优质服务,激发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

为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全市工商系统开展了“五项服务”:一是开展优惠服务。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申办个体工商户的一律免收开业登记费,申办非法人企业的减收开业登记费100元,申办法人企业的一律按注册资本0.8‰的最低标准收取开业登记费。二是开展阳光服务。全面公开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服务规范、监督方式等相关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开展上门服务。抽调工商干部416名,组建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走访帮扶工作分队70个,对185个乡镇逐一走访。召开座谈会461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份,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档案5392份,送营业执照上门3218户。四是开展职能服务。充分发挥登记注册、商标保护、广告监管等职能,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返乡农民工的登记申请,向其提供商品购销、加工承揽等合同示范文本,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使用策略提示书和广告使用策略提示书等资料,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排忧解难。五是开展廉洁服务,优化返乡民工的创业环境。

(三)加强市场监管,扫清返乡农民工创业障碍

一是从严整治妨碍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经济违法行为。重点查处行业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让返乡农民工真正能够进入法律法规允许进入的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是从严整治阻碍返乡农民工创业致富的经济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合同欺诈、传销等行为,给返乡农民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保护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强化行政指导,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

建立了登记事务助导、维权兴企引导、规范经营劝导、查处违法疏导等“四类指导”为重点的行政指导工作机制。依据“工商所能、企业所愿、政府所想、法律所依”原则,引导返乡创业人员树立维权意识、品牌意识和发展意识,走科学发展之路,创立和培育自主品牌、知名品牌,健全现代经营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三、巴中市工商系统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思考

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际,工商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可做,今后的深化对策和着力点是:

(一)政策铺路

目前农民工创业政策不配套、不完善、不具体,加之宣传缺位滞后,政策效应不够明显。各级工商机关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针对农民工创业中存在的融资难、择业难、投资难、发展难、落户难、生存难等障碍,因地制宜,因市制宜,因情施策。及时出台一些更具针对性、扶持性、鼓励性和激励性的政策,给予最大程度的优惠、支持和倾斜。同时。各级工商机关可以将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打包”。印制成册,继续深化“走访帮扶”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使广大返乡农民工对相关政策家喻户晓、入脑入心,让不想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想创业,让想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敢创业、能创业。

(二)培训开路

目前返乡农民工创业大都是个人行为,属于家庭式创业模式,抗风险能力差。今后,各级工商机关要与政府相关部门、职业培训机构联系,争取资金支持和资源支持,采取“借台唱戏”、“同台唱戏”等办法。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短、平、快为要求,共同实施“创业培训工程”,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强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等培训,举办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农村经纪人从业资格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题培训班,让农民工掌握创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业本领、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创业竞争能力。

(三)试点探路

通江县探索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和平昌县培育“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户”,不失为一个可行的举措。应该继续深化、不断完善,在试点的基础上把创业园区建成“生态型创业园区”、“科技型创业园区”。各县区工商局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力争每个县建设2个以上“返乡民工创业园区”,搭建创业平台,只要不是违法违规项目,又不影响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工商部门一律降低准入门槛,大开“绿灯”,不开“黄灯”,谢绝“红灯”,畅通“绿色通道”,办理“绿卡”。在贷款发放、证照办理、税费减免、信息咨询、科技服务、法律保护等方面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优惠和便利,近距离为其发展支招,集中解决创业者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困难,逐步建立健全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长效机制。

(四)典型引路

要加大先进典型的挖掘培育力度,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创业标兵”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发现或培育出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指导其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营造创业光荣、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要总结先进典型的创业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创业有为、创业致富的人和事,激发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引领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加入创业大军:要充分鼓励农村能人、经营大户、民营企业主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做到亲帮亲、邻帮邻,带领失业返乡农民工参与创业,逐步推动农民工由“体力型”劳务输出向“智力型”创业致富转变,形成千帆竞发的创业势态。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范文9

[关键词] 黑龙江;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Migrant Workers to Start Businesses in their Hometow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E Zunfeng, TIAN Zhiwei

Abstract: Among other unfavorable factors, declin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 weak enterprise investment willingness, and export obstacles have brought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t is an effectiv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support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home for starting businesses and to develop the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Constraint factors include backward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of migrant workers, shortage of startup capital, poo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adequate government support. To attract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home for business,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enhance guidance and support, create a friendly atmosphere of entrepreneurship, improve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service system, and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of venture enterpris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create new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for coordin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sperity in Heilongjiang.

Key words: Heilongjiang, migrant workers, start a business after returning home, development strategy

根据中国创业活动指数CPEA的分析,黑龙江的CPEA指数低于2.5,属于创业沉寂地区。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在把握当前研究动态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实际,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和探索适合省情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对策,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给黑龙江省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而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创业型经济是一个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一种人口流动现象,是创业主体受到内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影响而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

(一)推力

1.城市二元体制的存在。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体制下形成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中国特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在城市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阶层,他们与城市居民共同构成了“城市二元体制”。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不仅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而且在其他方面存在更深层次的差别,享受公平的就业政策、社会权利、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尤其是医疗卫生和子女教育等问题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停产、倒闭和产业的中西部转移,增加了农民工的就业难度,加之日益增长的城市生活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促成农民工进行返乡创业的选择。

2.进城农民的认同危机。从城市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与身份变化过程,依然步履维艰。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中,农民从整体上说在各方面都处在弱势地位,城市社会中市民与农民虽然处于同一空间,但二者之间却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这种心理层面的分化对进城农民的负面影响显著。当农民工通过自己的方式向城市靠拢,积极融入城市中市民生活,各种原因又造成城市的包容能力还不足以接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形成进城农民的认同危机。这种不平衡感促使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来降低疏离感和提高社会地位。

(二)拉力

1.主体资源禀赋的积累。创业者所具有的资源禀赋是创业决策和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创业者资源禀赋差异性的外在表现是创业者的差异化,创业者所具有的资源是贯穿整个创业过程的核心要素,对新创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资源属性起到决定性作用。[1]返乡农民工在城市中积累打工经验,加之一定的个人积蓄、家人朋友支持及贷款等方式筹集到的资金以及社会为创业者提供的创业信息,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平均高于一代农民,更有利于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消化吸收知识和有意识地扩大信息渠道,更容易发现商业机会。研究表明,36.9%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接受过职业培训,但上一代农民工接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仅为24.2%。[2]这为返乡创业提供了一定的智力保障。

2.创业意愿的增强。如果说资金、技术和经验是返乡农民创业的保障性条件,农民工自身意愿的强烈程度则是其创业的内在动力。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城市中增长见识并得到历练,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但他们在城市中依然处于很难被接纳的状态,进而萌生创业的意愿。农民工从发达沿海地区大批返乡创业,其实是对自我价值从新认识的一个过程。同时,长期外出打工无法与亲人相聚和强烈的恋土情节,使农民工倾向于回乡创业,以求得经济效益和家庭稳定的双重诉求。尤其是在在不利的经济周期中,农民工更倾向于以自身努力寻找发展机会,实现创业梦想,并抵抗下滑经济周期带来的冲击。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制约因素

(一)创业文化落后

家乡文化模式的原始烙印会深深地内化到社会成员身上。在社会整体文化上,黑龙江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价值观上倾向侧重比较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意识。特别是其中的安分求稳、因循守旧、安贫乐道、封闭自恋等文化心理严重阻断了人们开拓新市场和创新创业的勇气与动力。虽然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资源,但这些并没有帮助黑龙江省像江浙地区形成良好的商品经济环境,反而是求生存温饱相对容易,使人们更倾向于打工守业,等靠思想严重,缺乏以创业为荣、自信的创业精神。

(二)创业资金缺乏

资金是创业活动的血液,创业初期的特点是投入大,收益小,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初始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外出打工的积蓄和家庭自筹,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创业的首要困难时资金问题。只有不到25%的农民工创立企业得到扶持贷款,但是贷款数量十分有限。[3]这些问题造成自筹资金有限、融资渠道不畅和创业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矛盾的困境,限制了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发展。

(三)创业者综合素质有限

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综合素质较低。“先天”不足严重影响着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农民工创业存在着经营管理、产品研究、技术革新、开拓市场和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应对创业所遇到的考验。[4]这些素质的欠缺会导致返乡创业者在前期没有系统的创业规划,在运营中缺乏清晰的经营理念和有效的市场营销方式,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低,创业者很难应对突发危机。

(四)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在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和行动的因素中,还存在创业政策不够完善,外部体制环境不顺畅,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办公程序繁琐,创业信息滞后,返乡农民创业者难以与之对接。即使国家和地方政府给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税费减免和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但是还会存在行政监管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收费不透明的现象,会给小企业发展带来负担,严重影响农民工创业者的积极性。

三、黑龙江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对策

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追赶发达地区经济,盘活黑龙江农村经济和较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必须加大对返乡创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系统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对策。

(一)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优良的创业氛围可以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黑龙江农村地区有着比较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意识,缺乏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创业文化,认为小富即安,不愿承担风险,不能宽容的看待创业失败。为了鼓励创业,提升农民工创业意愿,就要营造一个支持、助推农民工创业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创业文化,尤其宣传那些成功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典型事迹,打消农民工对创业的畏惧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创业活动中。

(二)完善创业培训服务体系

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是培养创业者持续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政府-学校-社区的三点联动创业培训服务体系。政府应该发挥黑龙江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促成大学和职业学校的优势互补,大学帮助提供和设计适合农民工学习和理解的专业系统的创业知识,如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的市场营销等知识。职业学校发挥其技能培训的优势,为农民工创业者和所在企业的员工提供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创业企业所在的村委或社区应该定期聘请专家和创业典型进行讲座,使返乡创业者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交流学习。通过完善创业培训体系,有效解决黑龙江省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普遍创新力不足的问题。

(三)拓宽创业企业融资渠道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难问题的有利保障,从贷款、担保和信用评价的角度拓宽融资渠道是帮助创业企业健康成长的途径。首先,乡镇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最好能够设立专项农民工创业“种子基金”,为农民工创业者量身定制开发特色小额信贷产品。其次,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农民工可以以企业设备和房屋产权作为抵押,鼓励各级政府搭建担保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引导社会投资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最后,建立适用农民工创业特点的评级授信制度。尽快完善农村个人征信系统,将农民工个人信用管理,作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依据,积极为其提供金融支持。

总之,解析农民工返乡创业发生机制,分析黑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困境,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体系,改善和提升创业环境,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繁荣。

[参 考 文 献]

[1]Morris M. Entrepreneurial intensity: sustainable advantages for individu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ies [M]. Praeger,1998

[2]刘光明,宋宏远.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特征、动因及其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2(3):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