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演讲材料集锦9篇

时间:2022-06-24 15:41:40

初中演讲材料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1

关键词:元学习;主动性;引导;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73-02

所谓元学习,就是对学习的学习,即个人对他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概括说来,元学习能力应包括以下几种能力: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会确立学习目标;善于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恰当的学习方法;善于检验达到目标的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按照元学习理论,我们确立了这样的模式:教师总结知识点――学生准备材料――教师指导筛选材料――学生依据材料及知识点进行设问――教师点拨――学生自行修改及补救――学生设定答案――总结反馈得出经验。我们进行了积极的课堂探索,其中一项就是初一的课前五分钟的演讲。“课前五分钟演讲”是一项参与性非常强的活动,它为每一个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风采的机会,能够充分调动起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节的新课,我们事前将主要知识点发一份给学生,根据知识点学生来准备发言材料,将小组的材料收上来简单检阅,将比较优秀的作品给学生按照小组再行更改完善,点拨后总结出一份正式稿件,由小组派代表进行演讲。五分钟不长,但是准备工作和修改的工作比较繁重,因为是学生自己参与了这个过程,兴致很高。在实施这个试验之前,教师先讲清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初一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最终对学生在本科目的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要求学生按照小组抽签,每天抽中的小组派一位同学上讲台演讲。并给予当场打分,分数由学生根据演讲学生的表达、声音和内容来制订标准,教师给予辅导。历史与社会学科材料的选择在上半学期是要求关于地理知识及时政热点,下学期是国外、国内所发生的热点或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还可以是本地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并能够结合书本上的内容作一定的分析,不要求面面俱到。在考试中,为了鼓励同学的参与,材料题适当引用学生的材料作为命题的来源。并注明引用学生的姓名,让学生把这项工作当成一种荣誉。

这个学期初一年级一直坚持用讲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演讲,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里,学生用自己所学的道理,用独特的视角评点天下事:或激情高昂,或饱含忧患,或愤世嫉俗,或真诚渴望,在这里,有思维的火花,有激情的碰撞,还有会心的微笑与共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表象在这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台上五分钟,台下许多功。每一次精彩、漂亮的演讲,学生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需要捕捉到自己认为有价值、有兴趣的热点,然后进行加工整理,用所学的地理或相关学科的知识,做出自己的评价和认知,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这无疑对学生观察生活、搜集信息、提炼概括、加工整理的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磨炼,当然对逻辑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极有裨益的。小演讲的内容大都是同学们所普遍关注或感兴趣的话题,在上课一开始就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烈吸引学生。如:“冰川融化会不会影响深圳?”“地球会爆炸吗?“频频地震,地球告诉我们什么?”“‘两会’中的议案是怎样来的?”等演讲都让师生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学习地理有无尽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探索宇宙的极大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实际、感悟生活。所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不应该只埋头专研课本,满足于学会课本知识。而学习历史与社会课,更应该突破这一传统教学的误区。让学生通过演讲这种形式,观察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让他们走近社会,用自己的心感悟、描述、注解、读解社会,而不是锁定课堂一隅。

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自信心。有几个平时特别不爱学习的孩子,因为在五分钟演讲中选了大家感兴趣又有趣的题材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得到了高分,非常开心,以至于在上课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很认真。

这项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七班有个叫赖润菲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选材连续要求重新演讲了四次。不善言辞的同学学会勇敢地面对众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善执笔的同学学会用朴实地语言写下自己的感受。在每一天从座位走上讲台的过程中,同学们既战胜了自己又赢得了他人,从而避免了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增进了同学感情。通过每天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同学们在活动中释放了自己,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他人。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口语表达等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在演讲过程中提高对外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使同学参与,我们将制订更好的策略来促使大家的参与度,避免台上同学在演讲,台下开小差的个别现象。要求每人准备一本记录本,每周写一次演讲稿作为周末作业,让班上负有责任心的孩子来记录检查,老师负责督促;每周可评选一下演讲之星,除了演讲当场由学生评点外,每两周一次给表现最为突出的同学发奖状,发挥科代表的作用,让他作好人员的安排,至少提前两天通知到演讲人;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用家校通的方式鼓励家长在家督促孩子完成,有条件的先行点评。

课前五分钟的训练要发挥实效远不止这些策略,只要我们认真探索,不断创新,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一定会发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1)不可过多地占用课堂阵地,活动准备要充分有序;(2)不可放任自流,要有的放矢,适时点拨;(3)不可越俎代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要经常检查督促、鼓励、总结、改进、坚持不懈。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给我们不断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元认识学习策略[J].学科教育,1997,(7).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2

一、主备教师要发挥好“主角”的作用

在一部电影中,几乎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主角而展开地。离开主角,这部电影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007”系列电影中,主角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换了一代又一代,可“他”依然英勇神武、青春永驻。同样,在教学过程中,主备教师如同一部电影的主角,整个的备课活动都是围绕主备所提供的材料而进行的。这就给主备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广泛涉猎与主备章节有关的很多资料,精心选材;需要结合章节训练重点、实际学情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需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深入了解不同班级学生,集思广益,增强讲学稿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笔者在主备《孙权劝学》一课时,除了深挖教材,把握本课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利用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的教学重点之外,还翻阅了《三国演义》《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相关文史资料,全面了解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那礼贤下士的君王风范;出生士族,博学儒雅的鲁肃那敬才爱才的大家风姿;英勇善战、孔武有力的吕蒙那智勇双全、运筹帷幄的大将本色。由于对本文涉及的三个人物形象深刻了解,这使我在备讲学稿时游刃有余,能在定稿会上自如应对同科教师的质疑。课堂导学、课后讲学稿的批阅中发现,95%的学生已经当堂完全掌握本文知识点,只有5%的学生对个别字词没有完全理解。这一过程虽然很累,但看到顺利的“集体研讨”、同科教师的赞誉、良好的教学效果,内心还是很欣慰的。但是部分主备教师却不能正确角色定位,认为既然有“集体研讨”这一环节,到定稿时会有其他老师集思广益、有备课组长把关审核,所以不提前精心准备,不深挖教材,不了解实际学情,或“临时抱佛脚”,或闭门造车,或抄袭现成教案来应付,这样的“主角”淡化处理导致定稿会效率降低,同科教师情绪大,给课改教研造成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主备教师要做好备课环节的“主角”,只有主备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才能够激发同科其他教师参与研讨的“表演欲”,才能让“集体研讨”掀起新高潮,让讲学稿真正体现集体合力的优势。所以,主备教师要珍惜这样展示个人驾驭教材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机会,发挥好“主角”作用。

二、同科教师要彰显“配角”的魅力

众所周知,一部出彩的电影除了主角的精彩演艺外,不能缺少配角“众星捧月”式的默契配合和衬托。比如,香港演艺界的大哥大级人物洪金宝一直在影视作品中担任配角,可他同样赢得观众的尊重和认可。笔者认为,集体备课的看点就是集思广益,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资源。那么,同科非主备教师不能产生“有主备忙着挖教材、查学情,有备课组长审核完善,我等着用现成讲学稿就行了”的消极等待思想。但是主备教师的学科素质、驾驭教材能力、课堂导学能力等个体因素都会影响其对课程的把握程度,讲学稿的初稿或多或少都会有点瑕疵。这都需要同科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初稿进行“把脉”“会诊”,才能使讲学稿的设计日臻完善,使教学稿更符合实际学情,更便于课堂操作。比如,笔者在主备自读课《秋天》时,由于本人对现代诗不太感兴趣,相关专业欠缺,涉猎资料不全,因而在讲学稿设计中障碍重重,尤其对诗歌营造的第三个画面“少女思恋图”无法理解。在集体定稿会上,同科老师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配角”而敷衍,大家均进行了中肯的点拨和建议,这才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这首诗第三节中,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由景及情,将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将浓浓的秋意敛在牧羊女那清澈的眸子里。正是同科教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配角”作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才促使我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讲学稿。

三、审核教师要凸现“导演”的才能

一个好的导演可以成就一大批的演艺明星、摄影师、剪辑师……正因为有张艺谋、陈可辛、冯小刚等这些可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观众审美需要,善于发现人才,有独特审美视角的大牌导演,才有一部部国产大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有一个个“谋女郎”“冯女郎”引领影视娱乐新潮流。放到讲学稿模式下,笔者认为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充当的就是“导演”这个角色。首先要对全册教材有全面的、正确的、提纲挈领式的把握,对同科、同组教师的实力、能力、特长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分配主备章节、课目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位科任教师钻研教材、涉猎资料、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的积极性,才能让讲学稿初稿更贴近实际教学需要。比如,上学期,由于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是刚从初三级组调进的教师,对七年级同组教师不太了解,导致个别课在分配主备教师时不合理,这给一些主备教师,尤其新教师的备课带来一些挑战和难度,也影响了备课的速度和质量。我主备的《秋天》就因这样的因素而三易其稿。虽然这对科任教师个人来说是件好事,提供了一次新的锻炼和尝试机会,可是对整个学科组来说,无形中延误了备课进度。或部分课要开展教学活动了却不见讲学稿,或讲学稿粗制滥造就出炉,这都使讲学稿和教学活动不能和拍。为此,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是否有能力充当、是否扮演好“导演”这个角色,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讲学稿质量的优劣,教学活动是否可以顺利开展,课改教研是否落到实处。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3

2、一定的思想深度。这是指即兴演讲者对事物纵向的分析认识能力。演讲者对内容应能宏观地把握,通过表层迅速深入到事物本质上去认识,形成一条有深度的主线,围绕着它丰富资料,连贯成文,以免事例繁杂、游离主题。

3、较强的综合材料的能力。即兴演讲要求演讲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把符合主题的材料组合、凝炼在一起,这就使演讲者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发挥出其知识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4、较高的现场表达技巧。即兴演讲没有事先精心写就的演讲辞,临场发挥是特别重要的。演讲者在构思初具轮廊后,应注意观察场所和听众,摄取那些与演讲主题有关的人物或景物,因地设喻即景生情。

5、较强的应变能力。即兴演讲由于演讲前无充分准备,在临场时就容易出现意外,如怯场、忘词等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沉着冷静,巧妙应变,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反败为胜。

6、保持警觉,选准话题。无论参加什么会议,都要始终保持全神贯注。要掌握会议的主题,讨论的具体题目,争论的焦点,有很强的警觉和思想准备。一旦即兴演讲,也决不会心慌意乱。

有了思想准备,还必须寻找一个好的话题,而准确的话题,来源于对会议有关情况的熟悉与掌握。要注意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谁讲话。如1924年5月8日,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举行了祝寿仪式。梁启超登台即兴演讲。因泰戈尔想让梁为他起一个中国名字,所以,梁启超便从印度称中国为震旦,讲到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并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泰戈尔一个新名叫竺震旦。由于话题选择得好,故整篇演讲辞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寓意深刻。

7、抓住话题,组合材料。确立了话题,就要抓住不放;进而紧扣话题精心组织材料进行论证。即兴演讲无法在事先做充分准备,完全依靠即兴抓取材料,其来源,一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又应以后者为主。如过多的引用间接材料,往往失掉即兴演讲的现实感和针对性,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只有多联系现场中的人和事,才能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8、情感充沛,以情夺人。要使听众激动,演讲者自己首先要有激情。演讲者动了真情,才能喜怒哀乐分明,语言绘声绘色,从而感染听众,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4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种类丰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材国别化特点不够鲜明,教材内容不够真实自然,练习形式呆板等。而针对汉语视听教材的研究则略显薄弱,设计出一套可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或是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自学的汉语视听教材,不但可以解决现有纸质教材内容不够立体不够真实自然的问题,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虽有学者涉足这一领域,但研究还尚未形成体系。孟国(2008)总结了其进行实况汉语教学20年的实践经验,并指出实况汉语教学具有真实、自然、新颖的特点,它的语言材料具有真实性,可以让学生学习真实的语言。另外,实况汉语教学展示给学生的是当今的中国社会,在文化方面的侧重,既不是知识文化,也不是交际文化,而是一种中国的当代国情文化,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大部分教材和教学活动所缺乏的。朱晓佳(2006)则从多媒体教材包设计的角度,以影视片断为教学内容,探讨了该教材包的设计模型、特点及意义等相关问题。从孟国的实况汉语教学到目前的影视片段教学,体现着我们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深入认识。只有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教学材料,并在这些语言材料中体现着中国的国情与文化,才能让学习者学习到最地道貌岸然的语言并尽快地融入到中国的社会生活之中。实况汉语教学虽然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并且可为学习者展现中国社会的国情文化,但与影视片段相比,其在艺术性与观赏方面却差强人意。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汉语视听教材设计的一些问题,以期抛砖引玉,引起界内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1 理论背景

视听法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它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即运用现代化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结合起来,建立起外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结合,视听法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功能,有利于培养语感,以及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习者在情景中整体感知语言的声音和结构。但是视听法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即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因此,我们在设计多媒体影视教材时要时刻注意这一点,要为学习者设计充分的多种形式的练习,并在多媒体教材中加入详细的语言项目的讲解与注释等。另外,邱东林、李红叶(2010)的研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视频都有助于内容的理解,与语言输入无关的画面会干扰工作记忆,造成注意力的分裂和信息遗露,画面与输入相关度越高越好,这样的画面会和输入的词汇形成联系,加强听力理解和长期记忆;有人像时身体语言越丰富越好,最好有面部特写、唇型特写,避免单调的会议式画面。因此,在设计我们的汉语视听教材时要注意充分吸引已有的研究成果,扬长避短,力求制作出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情景并有助于其语言学习的汉语视听教材。

2 实验设计: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要想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好的视听教材,那我们一定不能忽略作为消费主体――学生的需求与喜好。因此,针对调查分析学生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一年级五个班的留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问卷187份。

该问卷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个人信息:国籍、母语、性别、年龄、年级、学习汉语的时间;(2)具体内容:包括喜欢的电影类型、中国演员和导演等。

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该研究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方法展开调查。根据调查问卷与访谈的结果可得知,留学生对采用影视片段进行汉语教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中国电影和中国演员,并乐于通过观看影视片段学习真实的中国语言和交际知识。

3 影视教材具体设计原则及样例

3.1等级:初级影视教材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影视教材大多以中高级为主,而且都是传播中华文化的知识性教材,少有的几套以影视片段为素材的教材也均是从艺术赏析的角度出发制作的。无论是以传播中华文化知识为主还是以电影赏析为主,这些视频教材无一例外均是针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设计制作的,初级影视教材仍是一片空白。我们认为,设计制作出针对初级汉语水平或零基础汉语水平的影视教材至关重要。初级汉语学习者由于刚刚接触汉语,还未掌握汉语交际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这必然阻碍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影响他们继续学习汉语的兴趣与热情,而保护初级或零基础的汉语学习者的这种热情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对汉语学习的态度。另外,只有顺利地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学习,在掌握了汉语日常交际与能用到的基本语法点和词汇之后,学习者才可以在与外界的顺利交流中体会到学习汉语的成就感,并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为继续深入的学习中高级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认为,设计出一套适合初级或零基础汉语学习者使用的影视教材势在必行,可以说既有重要性,也有急迫性。

3.2 选取影视片段的标准依据

3.2.1 语法及词汇

在设计初级影视教材时,我们要依据初级汉语语法和词汇大纲,选取包含有初级词汇和语法的影视片段,并要严格控制所截取的片段中含有的超纲语法和生词的比例。对于那些超纲词语和语法点,要给出适当的讲解。我们应尽量将生词及语法点控制在初级语法和词汇大纲所规定的范围里面,这样才可以使语言的学习循序渐近,避免使学习者产生畏难情绪。

3.2.2 语音

有人认为,选取电影片段应该要选择那些普通话标准的影视片段,这样可以展示给学习者最标准的语音。朱晓佳(2006)指出我们选择的音像资料需是标准的普通话。而孟国(2008)却认为应适当选取方言普通话作为实况汉语资料,因为留学生出去与人交际,不可能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讲标准的普通话,而更多的是方言普通话,这才是最真实的交际环境,而且在经过了方言普通话训练的学生,其听音辨音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认为,选取标准普通话的影视片段必不可少,但我们也不能弃方言普通话于不顾,而是要适当地选取一些讲方言普通话的影视片段,展示给学生最真实的语音面貌。

3.2.3 话题

我们认为,交际话题的选取可以参照现行纸质教材的话题进行设置。依据每一个话题发生的不同场景,以及不同场景中不同人物讲话方式的不同,选取可以体现这些语言交际知识的影视片段。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体验式学习 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39-0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体验式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其中,使其产生强烈共鸣,并深入理解和掌握语言应用方法,增强语文应用技能,获得更加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和意义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体验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通过对语言活动的亲身体验获得值得回忆的感受以及知识、技能,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的外在感受,体验式学习是内在的,是由个人在知识、情绪、形体上的参与获得的。

体验式学习要求学习者发挥积极参与的精神,真正成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掌握;使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和实践,真正进入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活动中,增强语言的应用技能;让学生在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和言语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其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运用方法

(一)课堂讲解

教师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体验式学习方法应用中,教师应当在课前对相关材料做好充分准备,深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知识要点、写作手法以及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资料,在做备课工作的同时,教师也应当进入情境体验的状态中。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用生动、丰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对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语言知识、写作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对情境的创造,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使其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创作意图,体验写作语言和写作手法的生动、优美,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深刻的文学体验和情感体验。例如在对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元代散曲《天净沙?秋思》进行讲解时,教师可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夕阳”等意象的描述,向学生展现这篇散曲所描绘的夕阳独立、寂寞无言的萧瑟秋景,使学生充分体会简练语言表现出的情景交融、意境幽远的特点,深刻了解天涯浪子的悲凉心境。

(二)课堂朗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关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导向,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积极地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师可在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讲解之前或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朗诵,并对发音、语调、断句等朗诵要点予以纠正、指导,使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直观、具体地了解并感知阅读材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帮助学生在全情投入中深刻体验阅读材料的语言特征、写作特征和人物形象,通过对情境的想象、构思进入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实现提高语言水平和文学修养、陶冶情操的最终目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全诗极富韵律美和力量感。教师在对这篇组诗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可指导学生朗诵全诗,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领会文意、培养语感,使其充分领会汉语言所独具的丰富表现力和本诗所表达的对祖国江山、儿女的热爱之情。

(三)课外表演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机会。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自由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对材料的故事梗概、基本人物、文章内容、语言风格做具体了解后,让学生将已知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进行有机融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阅读材料改编为剧本,并将剧本表演出来,使表演参与者和表演欣赏者一同进入强烈的情感体验中,通过共情、移情等体验深刻体会艺术作品的文学特征和美学特征。在表演的组织、安排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框架范围之内,领悟和把握艺术作品的主要脉络,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合理的扩充。《骆驼祥子》是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推荐书之一,教师可组织学生自行选取当中的一个场景,将其改编为剧本,在改编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结合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保留经典对话内容,使其深刻体会在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下,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经历的苦难和抗争,获得较高的文学体验和情感升华。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广大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和方法,将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引入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艺术体验中获取深刻的移情和共情感受,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明全.关于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9):234-235.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6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演讲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而且强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所以,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演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借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85%是靠他的人际沟通和演说能力,只有15%跟他的专业技能相关。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人们需要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良好的演讲能力与口才,能够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生活与事业。

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设置了不同级别的演讲练习课;而在中国,从小学到初高中几乎没有设置演讲课。虽然课本中设置了演讲单元,新课标对演讲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仅仅一个单元的课程很难将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落到实处。为了提高学生演讲水平,老师们大多采取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模式。但多年以来,这种寄予了语文老师莫大希望的教学模式收效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课前演讲表面热闹,却流于哗众取宠;有的上面的同学面无表情,下面的同学昏昏欲睡;有的演讲时间过长,影响了主要课程的进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时间的安排随意无定。演讲的设置往往成为某个老师的个人行为,如果中途换了老师,原来的内容很难进行下去,会让学生难以适从。

二是内容的安排没有层进性。不同老师内容差别很大,或是内容相同但前后缺乏一个由浅入深的层进性,不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

三是演讲的要求不够明确。既缺乏对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也没有演讲技巧的点拨,没有必要的检验环节。这样结果就是演讲的同学难以操作,应付了事,最终没有提高,做听众的同学则事不关己,索然无味。

四是目标的设定孤立单一。“课前演讲”没有很好地与作文、阅读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高中语文演讲的研究成果不多,见诸期刊杂志上的论文不过十几篇,主要集中在对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开展原则、活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如:房玉清《课前演讲的整体效应》,葛成石《课前演讲DD奏响在语文课堂上的一段序曲》,王进《课前演讲DD听说训练的有效途径》,周宝玲、沈道成《课前演讲:作文教学与口语训练的双赢模式》等文讨论的都是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张洪的《课前演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安光祥的《语文课前演讲中的循序渐进原则》重点阐述了课前演讲要遵循的原则;彭伟的《课前演讲DD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式》,桂启升的《雕虫也要有好技DD课前演讲谈片》,王作云、刘淑萍的《课前演讲的“分级训练”法》讨论了课前演讲活动的形式。 由此可见,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语文课前演讲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都提及了语文课前演讲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加强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找到一套切实可行、循序渐进、要求明确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的研究任务。针对演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落实难以到位的现状,本课题主要想通过行动研究法,分层训练,对每步教学提出具体要求,注重检测结果,阶段性巩固升华,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演讲能力。

三、研究目标

(1)使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2)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组织材料能力,阅读写作能力。

(3)提高评价、分析能力,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

(4)锻炼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培养完善的人格。

(5)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调查学生演讲存在的问题,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中学生心理表现及演讲的现状及成因。

(2)文献研究法: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

(3)行动研究法:研究培养高中生演讲教学的有效模式。

(4)个案研究法: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8月-9月):申报准备阶段。

一方面,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学习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相关理论。

另一方面,通过开学初年级组织的演讲比赛,笔者发现学生中除了少数班干部,其他同学很少有当众演讲经历。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演讲充满期待,但却因为没有经验和技巧而感到难以操作。

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实施阶段。

第一步:(2015年10月―2016年1月,高一第一学期)初步掌握,大胆表达。

学习内容:语文必修二演讲单元,看中外名家演讲视频。

演讲主题:“我喜欢的一本书”或“我崇拜的一个人”。

技巧要求:准备时间定为一周;演讲时间固定三分钟;大声表达,保证在场每个人清楚地听到演讲者的声音;身体站直,目视前方,衣着得体;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点评主体:以老师点评为主,老师点评以鼓励为主。

巩固提升: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要当……”的竞选演讲比赛。

第一步效果:让每个学生拥有一到两次当众演讲的经历,能够清楚自信地表达自己;同时锻炼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积累素材的能力。

第二步:(2016年3月―2016年7月,高一第二学期)熟练掌握,生动表达。

学习内容:给学生放《超级演说家》等视频,激发学生对演讲的热爱。

演讲主题:“时事评论”。

技巧要求:除了第一步的基本要求,还要在某些方面提高学生演讲的标准。准备时间改为三天;生动表达,讲究声音的抑扬顿挫,通过声音增强演讲的感染力;眼睛注视观众,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热情,必要时通过得体的身势语帮助自己表达;表达观点有一定深度。

点评主体:老师点评,增加学生打分,评出周冠军、月冠军、班级冠军,代表本班参加学期末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举行一次全年级大型演讲比赛,同高一入学时的演讲水平进行比较。

第二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基本掌握常见演讲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命运的热情。

第三步:(2016年9月―2016年11月,高二第一学期)熟练掌握,个性表达。

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演讲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开场,如何幽默表达,如何在特定的场景下展现自己。

演讲主题:抽取素材库材料,素材可以是高考作文材料,可以是高校面试演讲,也可以是求职竞聘演讲。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演讲的基本技能,本环节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技巧要求:除了第二步要求,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个性化表达,以便发挥自身的优势。

点评主体:老师学生共同打分,评出周冠军,参加学期末即兴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各班举行即兴演讲比赛,选手提前二十分钟抽取比赛题目。

第三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使学生都能成为演讲达人。

第三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月):总结阶段。

参考文献:

[1]高正保.语文教学中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胡冬玲.精彩五分钟――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实践与收获[J].陕西教育,2014,(21).

[3]王远征.语文课前演讲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2011,(8).

[4]陈丽娟.高中语文老师怎样利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J].吉林画报,2013,(9).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7

宁安市第三中学麻东红

一般项目:

1、主讲教师:麻东红。

2、教学材料:自编。

3、课程类型:学科类。

4、授课时间:周五第七节。

5、授课对象:初三学生。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让初中生对演讲稿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为适应社会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1、演讲稿写作的意义和作用。

2、演讲稿写作的原则和题材的选择。

3、演讲的五种风格及形成。

4、升华演讲主题的技巧。

5、选好演讲的最佳“切入点”。

6、几种有效的演讲语言练法。

7、演讲中的六种照应技巧。

8、如何展现演讲者的个性魅力。

(三)、课程实施建议:

1、教师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训练。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参阅“演讲”方面书籍,尽快提高对本教程的认识。

3、学校每学期应定时举办演讲比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班级可利用宣传栏定期张贴优秀演讲稿件。

(四)、课程要求:

1、学生有基本的写作素质,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2、认识演讲稿的写作意义和作用。

3、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五)课程评价:

1、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积极态度。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8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教学 自主学习

初中政治课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课,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2、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事事例丰富生动和教材有一定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以例说法,同时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相应事例,通过讨论、质疑等方法,做到事理综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行统一是政治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不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并进而转化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本人认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议一议”等栏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报告,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电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对国家、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科任老师,必须从加强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做起,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1.自主学习的理论探索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探究意识强,多思、好问、敢于尝试是他们这一阶段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在于教师能否完全放开手脚,尤其是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途径和方法是为效果服务的,要起到良好的效果,必然要有好的途径和方法。我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性,采用调查访问、模拟法庭、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活用知识。

(1)进行调查访问,拓宽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2)开设模拟法庭,进行角色体验。既活用书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法律创新能力。

(3)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素质。开展课堂讨论,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组织演讲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热点展开。一是课前演讲。二是结合社会热点组织专题演讲。三是结合校、市“做一个社会主义好公民”演讲活动进行演讲。演讲完毕,师生共同点评,允许发表不同的见解。虽然学生的演讲水平参差不齐,但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学有所获。使学生学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法。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9

[关键词]演示实验;初中生物;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9401

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演示实验能够将课本中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和直观化,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亲自探索,进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演示实验的教学不重视及所采取的方法不恰当,导致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不佳。下面笔者就如何提升初中生物演示实验的效果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

演示实验一般是由教师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实验。教师的实验操作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因此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一定要过硬,动作要规范,过程要熟练,要秉持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教师在准备演示实验时,要先自行做一遍实验,检查实验是否有失误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在演示实验开始之前,首先向学生讲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需要的器材和材料及实验步骤,然后再进行实验演示,最后向学生讲解引起实验现象的原因。只有在教师拥有过硬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和生物知识。

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时,有三个实验需要进行演示,分别是“种子萌发时散热”“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和“种子萌发时需要氧气”。这三个实验分别说明了植物在呼吸作用时释放能量、释放二氧化碳和需要氧气。教师在课前需要先进行一遍实验,检查实验材料(种子)是否存活,实验器材是否完好,实验效果是否明显。只有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才能够在课堂中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的实验技能是保障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第一要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进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二、增加演示实验

虽然目前的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演示实验,但仍然存在部分内容没有相对应的演示实验。这些内容中,有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仅仅通过口头的讲授,学生很难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而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知识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实验进行探讨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增加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让重难点的内容直接呈现在实验当中,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时自然就能够理解重难点知识了。

例如,在教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章时,课本中并没有设计相关的演示实验,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梳理知识,

难以分辨

“动脉血管流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人体血液循环电流模拟装置”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静脉血和动脉血是怎样在体内流动和变换的,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然对知识有了更深

层次

的了解,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会更加简单。

三、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在初中生物演示实验中,有一些较为简单,且效果比较明显的实验,这一类实验可以让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对实验的内容进行研究,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和知识的本质。实验操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遇到较为困难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这样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时,可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在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在家中进行“植物体内能否散发水分”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在实验成功的情况下,实验者能够在实验装置的内壁上看到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说明了植物可以散发大量的水分。这种简单鲜明的实验对学生理解知识有明显的帮助。

综上可知,演示实验能将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演示实验的效果,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孙艳梅,白凌云.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演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