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核安全工程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1-18 20:18:33

核安全工程论文

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1

主流操作系统可以隔离用户程序操作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也可以分成内核与用户之分,对应的系统级与用户级有两种处理机的运行层级。操作系统内核代码运行于系统共享地址内。在内核中增加第三方代码,就可能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构成威胁。本文按照计算机的权限结构理论,基于三层特权级的系统安全体系进行研究,防止第三方代码在内核空间通过与修改,防止了用户进程中被恶意访问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仅供参考。

【关键词】三层特权级 系统安全 计算机系统

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计算机系统如果受到攻击与破坏,就会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的运行和工作,对用户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

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

早期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现,受到计算机理论与硬件的水平限制,只是作为工控软件存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在机器上的运行也只是处于资源管理与任务分配的作用,可以说,与应用程序同等地位。而这种扁平结构也影响了操作系统通用和稳定,随着计算机系统硬件与应用的不断升级,一定要为操作系统重新做好设计工作。这种工作方式也会影响计算机系统发展。

低级计算机属性对高层程序员来说属于透明化的,这就加强了计算机系统在开发上的工程性,也确定了用户使用操作系统时对计算机访问的权限,隔离了应用程序在计算计上的稳定与安全方面的影响。计算机层次结构为基于三层特权级的系统安全体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2 基于三层特权级的系统安全体系研究

2.1 安全隔离的保护目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核心是为了提高安全访问的控制模块,实现主体对客体访问的权限检测与决策。能有效缓解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传统的安全方案并没有改变两层特权级的结构体系,对操作系统的核心结构来说,具有极大的安全风险。

2.2 保证核心安全运行

要实现操作系统安全,就不能规避操作系统中两层特权级的体系结构问题,不能解决第三方的恶意代码违规操作,导致违规提升特权安全等情况的发生。所以,需要设计出超越两层特权级,能够有效分离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核心、第三方内核代码,才能保证操作系统的结构安全。

2.3 实现访问控制

按照操作系统管理的特性,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管理结构,可以按照角色的访问进行控制,通过对不同空间的访问进行权限,实现对应的访问控制,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将空间访问的权限进一步细化。对操作系统的安全结构将内核拆分后,通过组织管理内核,为用户的进程可以提供两部分,将内核模块由核心的特权级剥离,将内核空间限定为核心的内核空间与内核的模块空间。这就是基于三层特权级的系统安全体系。

2.4 特权级空间数据代码

本文对操作系统的安全结构拆分为系统资源组织管理核心和用户进程的服务内核模块,内核的模块在核心的特权级空间进行剥离,将内核空间划分为核心内核空间与内核模块空间。同时提出了基于三层特权级操作系统安全体系的数据和代码分布,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所示。

表1中的核心内核对于操作系统来说,既是组织者,又是管理者,有着极高系统权限。而核心内核以内核完成系统管理和控制,由系统管理内核代码与全局数据。在核心内核的空间内,要通过操作系统对防问进行控制和隔离,进行进程切换和消息传递,做好基本中断的处理工作和全局数据的保护工作。

3 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用户进程与关键功能在同一空间运行,存在不稳定和不安全的特性,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系统稳定与安全的运行。本文以三层隔离的操作系统作为安全架构,确定计算机系统内核功能在控制与管理上的层次,可以通过权限进行分层细化与隔离。既保护了内核不被层部分篡改,也使用户进程不影响内核正常的运行。能有效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风险防范,使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昌祥.信息安全工程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02).

[2]陈洪波.如何实现动态网络安全[J].信息网络安全,2011,1(2):15-20.

[3]杨波编.网络安全理论与应用[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5(14).

[4]胡炎,谢小荣,辛耀中.电力信息系统安全:建模和定量评估[C].全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桂林,2012.

[5]陈思勤.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实时系统安全分析及防护对策[J].电网技术,2012,28(11):72-75.

[6]周亮,刘开培,李俊娥.一种安全的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构建方案[J].电网技术,2011.28(23):71-75.

作者简介

刁振军,男,现为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工。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分布式实时系统。

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核电;安全;许可证;核准

一、引言

安全问题可以说是困扰核电发展最大的命脉,一旦发生重大核电事故,对于一个国家的核电战略将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从历史上来看,欧洲和美国的核电战略都曾由于核电事故造成长期停滞。美国更是因为三里岛事件,在30年时间内没有建过一座核电站,日本也为福岛核事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二、核电厂的审批流程

一个核电厂建设主要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项目前期工作,要完成项目选址、初步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等;第二阶段为项目准备阶段,要完成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招标、主要设备订货及采购等;第三阶段为项目实施阶段,包括施工图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生产准备等;第四阶段为竣工验收阶段。

三、关于核设施安全许可制度

由国家核安全局依法颁发核设施安全许可证件就是核设施安全许可制度的具体实施。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制定和批准颁发核设施安全许可证件,许可证件包括:(1)核设施建造许可证;(2)核设施运行许可证;(3)核设施操纵员执照;(4)其他需要批准的文件。

四、核电厂建设五个阶段的安全许可

由国家核安全局归口对核电厂从选厂、建造直至商业 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核安全监督管理,使核设施的运营者遵守核安全法规、履行许可证要求的审批程序。为了发展核电和防止核污染,中国设立了国家核安全局,制订和颁布了《民用核设施管理条例》和一系列核安全法规。其中,HAF001/01《核安全许可证件的 申请和颁发》是实行核安全监怪管理和许可证的审查、评定、批准、颁发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程序文件。该文件规定了核电工程在厂址选择、建造、调试、运行、退役五个主要阶段中,都由国家核安全局归口施行核安全的监督管理和核安全许可证的审批颁发。具体的审批流程如下:

1.核电厂选址阶段。厂址审批程序和要求核电厂建造申请者必须在6个月前向国家核安全局提交《核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厂址安全内容的文件和环境影响的申请报告。《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中有要求,其要旨是评价核电厂在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下和在该厂址的综合影响下,不致构成对职工和居民不可接受的后果。核安全局在接到申请报告后1个月内应答复是否接受申请,组织有关专家审 查该厂址并提出《厂址选择审查意见书》。申请如获通过,申请者应将此意见书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报有关部委审批。

2.核电厂的建造阶段。建造许可证审批程序和要求核电厂建造申请者必须在核岛基础混凝土浇注前12个月向国家核安全局提交《核电厂建造申请书》、《核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书、《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批准书、《核电厂初步安全分析报告》及《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设计与建设阶段),以供审评。只有在国家核安全局颁发《核电厂建造许可证》以后,才允许营运单位开始核岛垂础混凝土浇注。

3.首次装料调试阶段。首次装料调试许可证审批程序和要求为了确定核电厂是否按认可的设计建成,是否符合核安全法规要求.是否已达到要求的质量并有完整合格的质量保证记录,申请者必须在核电厂首次向堆芯装人核燃料前12个月向国家核安全局提交《核电厂首次装料申请书》及《核电厂最终安全分析报告》、《核电厂调试大纲》、《核电厂在役检查大纲》,并在规定时间前提交下列文件:《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批准书》(首次装料前1个月)、核电厂操作人员合格证明(首次装料前1个月)、《核电厂营运单位事故应急计划》(首次装料前6个月)、《核电厂建造进展报告》(首次装料前6个月)、投前检查结果(首次装料前1个月)、《核电厂装料前调 试报告》(首次装料前1个月)、核电厂拥有核材料许可 证的证明(首次装料前1个月)、核电厂运行规程清单(首次装料前1个月)、《核电厂维修大纲》(首次装料前6个月)及《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调试阶段)。在国家核安全局颁发《核电厂首次装料批准书》以后,营运单位才可以向堆芯装载首炉核燃料,进行带核反应的调试和按批准的计划提升功率进行试运行。

4.核电厂的运行阶段。运行许可证审批程序和要求为了确定核电厂试运行结果是否与设计一致、审定调试后的运行限值和条件是否符合核安全要求、检查进人运行阶段的必要条件是否具备,申请者应从核电厂首次达到满功率运行之日起,经过12个月的试运行后,向国家核安全局提交《核电厂运行许可证申请书》,并同时提交三份文件:《核电厂修订的最终安全分析报告》、《核电厂装料后调试报告和试运行报告》和《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运行阶段)。在国家核安全局颁发《核电厂运行许可证》后,核电厂才能进人商业运行。

5.核电厂的退役阶段。退役审批程序和要求核电厂退役有三个因素:①核电厂已被确认不能满足国家核安全现行规定的要求;②核电厂已经达到设计寿命并经验证没有延长运行寿命的意义;③核电厂在经济上失去存在价值。申请者必须在核电厂开始退役活动前2年向国家核安全局 提交《核电厂开始退役申请书》。经批准后才能进行退役施工。在最终退役前,申请者必须向国家核安全局提交《核电厂最终退役申请书》及下列三个文件:《核电 厂退役报告》、《核电厂退役环境影响报告批准书》、《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退役阶段)。经审定后核安全局下 达《核电厂退役批准书》。

五、结论

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法令颁布后,国内核电项目也随之从项目审批制进入到了项目核准制阶段。核准制的核电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项目的申报、核准过程中对核电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在原项目审批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更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

核安全局在核电厂项目的审评和监管既有相当稳定的法规强制性,也有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善的与时俱进性,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在安全总体要求思路中处理好个别的特殊问题。为核电安全稳定的发展,做出了可靠的保障。

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特种作业 资格考试 考试内容 培训形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25-02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如:电工、焊工、热切割工、架子工、冷库操作工、中央空调工等。《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这类作业实行安全资格准入,其考核发证部门是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 考试内容

和考取驾驶证的过程相类似,特种作业人员需要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的考核。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特种作业《培训大纲》和《考试标准》的相关要求,在考核中着重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基本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

这部分的考核内容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从事某项特种作业的基本知识。体现在理论考试当中,如法律法规知识,特种作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等。而在实际操作中主要考核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用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佩戴和使用等技能。如高处作业者是否会正确使用安全带等防坠落用具,电工是否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兆欧表等工作必需的仪器、仪表,有限空间作业者是否会对受限空间内的氧气含量、易燃易爆气体进行测量等。

1.2 专业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所有的特种作业操作过程在前人经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都形成了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技术规范,这部分内容无论在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大约在40%左右。专业知识包含系统的理论知识,能够把这些知识正确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就是技术能力,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应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比方说电工理论考试当中有关供电系统三相四线制(TN-C)和三相五线制(TN-S)的大量相关题目,死记硬背这些题目的答案虽能让考生得到理论考试的分数,但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能把供电方式的构成,供电线路的来龙去脉,这两种供电方式的区别,线路的侧量,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的措施,漏电保护器的正确使用等多方面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那么考生通过考试就会容易许多。

1.3 危险因素的辨识和隐患排除能力

隐患这个概念对于安全生产来说非常重要,特种作业人员大部分都是企业一线员工,他们是否具备隐患排查能力和危险辨识能力对于企业安全生产来说至关重要。这部分内容在理论考试中体现为一些判断题,即回答能不能这样操作。而在实操考试中则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操作失误和管理上的缺陷三方面考察,即操作设备是否安全,人的操作是否正确,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等内容。

1.4 应急安全知识和避险能力

事后应急处置也是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之一,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作业条件,不同操作过程,能够发生的事故种类也是不同的。如高处作业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所以高处作业人员应具备创伤止血、包扎、搬运和急救方面的知识。电工作业人员则要掌握触电急救相关的知识,如:心肺复苏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焊接与热切割人员要重点了解火灾爆炸应急方面的内容等。

2 培训形式

特种作业人员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的培训获得国家安监总局《考试标准》所要求的安全知识和能力。

2.1 以企业安全培训为基础

企业内部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是特种作业人员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基本手段,因为只有企业最清楚特种作业人员将面临的工作条件、工作要求、工作风险等。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对同种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机械加工企业中的电工和装饰装修企业中的电工,从作业上就有本质的区别。对于这种不同需要企业针对该企业的特点进行培训,其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另外安监局相关文件中有特种作业人员要具备中级以上的技术水平方能参加特种作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在考核过程中遇到过进厂刚刚几天的员工来参加考试的情况,显然这样的考生连自己单位的工作情况都不了解,没有具备特种作业相关的安全知识、技术能力、安全意识,怎能通过考试。特种作业操作是国家认可的独立上岗资格,对于企业来讲新入厂员工在三个月试用期内可安排其跟随老师傅做辅工作,安排相关安全培训,技术培训,定期考试来作为促进其快速了解工作现场安全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手段。

2.2 以特种作业培训为提高

不可否认,特种作业人员理论、实操考核有其自身的特点,知识面广并以安全角度为出发点。所以安监局认可的培训机构以《培训大纲》为基础从事特种作业通用性培训,这类培训以特种作业通用的安全规程和规范要求出发,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使考生把零散的知识点进一步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安全操作规范,要考生了解怎样操作才是安全的,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不这样操作会有什么危险,一旦发生了危险要怎样做等相关安全问题,以提高考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

2.3 以专业技术知识为补充

在安全领域,有一句话叫“安全技术不分家”。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企业中管工程质量的部门也要在安全文件上签字,一个项目的安全措施也要通过技术部门的审核。在特种作业考核当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安全与技术永远不能被完全的一分为二,安全管理手段需要技术的支撑,技术标准需要符合安全的需要。特种作业人员在本质上说是一种面临操作风险较大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只有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了解“所以然”的问题。

随着国家安监总局对特种作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考试流程,考试内容的要求越来越具体,近一段时间以来,考生反映考试难度加大,不容易通过考试。但是,只要企业、培训机构、考生个人都能担负起自己的培训职责和学习义务,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应该不是难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人事司(宣教办).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试行)汇编[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

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公安院校 大学生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078-03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重任。公安院校大学生是公安机关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公安事业的希望和未来。公安院校要顺应时展的要求,结合公安院校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习惯,积极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这对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反映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特点,对广大公安民警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意志、价值行为具有引领作用。公安院校大学生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培育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工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安系统的生动实践。公安院校是宣传、建设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面对人民警察价值观建设的挑战和考验,公安院校应从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关键环节抓起,大力弘扬、培育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突出人民警察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显示公安文化的灵魂,抓住公安机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只有创新载体形式,体现公安特色,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民警察的使命责任与公安院校的实际结合和培养目标起来,使之具体化方能取得成效。因此,公安机关应明确提炼和提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和培育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现实目标、鲜明特征和行业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题和主线,为公安院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和目标。公安院校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是切实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培育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公安院校大学生的铸魂工程,而且也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公安院校以培育大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既是新世纪新阶段公安工作对公安专门人才素质的理性诉求,也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公安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忠诚教育、宗旨教育、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着力培养大学生政权意识、法治意识、警察意识、群众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标准,引领他们从警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价值追求,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三)培养高素质公安人才的需要。公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坚持忠诚的政治本色、能否贡献,很大程度要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因为核心价值观就是他们总的行为导向、准则和动力。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从当代人民警察的职业要求出发,提出了公安民警应该具有的精神境界、道德规范、行为规范,表明了当代人民警察的敬业意识、献身精神、责任心、使命感。公安院校应大力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奉献”的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合作、果敢、机智、顽强”的优良品格,使他们养成积极、向上、健康、负责的行为方式,塑造雷厉风行的精神作风和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夯实公安队伍建设的主体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院校应大力培育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抓住公安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以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四)提升公安院校软实力的需要。公安院校软实力是公安院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实现知识传播与生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时,通过教育理念、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大学精神、发展战略、学术声誉、精神风貌、文化氛围、社会形象等要素综合表现出来的精神性力量,是一种特殊的大学文化,并以占地建设面积、教学实验楼、体育馆、图书馆、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后勤保障、财政收入等要素为主的硬实力共同构成大学综合实力。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人民警察在长期的警务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警察职业特色的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是警察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也是警察文化的核心。公安院校大力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其办学特色、增强队伍凝聚力、形象传播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安院校可持续发展。

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公安院校大学生应培育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具体如下:

(一)忠诚。忠诚是指道德主体在对道德客体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归属对象稳定的情感态度和持久的责任行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基本伦理规范。这种忠诚是以认同作为理性基础,以服从作为实现条件,以奉献为价值取向的道德规范。公安机关的政治使命和人民警察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忠诚是人民警察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标准,也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灵魂。根据忠诚对象来说,人民警察忠诚的更高价值主体是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忠诚。忠诚于党是人民警察最重要的政治要求,忠诚于祖国是人民警察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忠诚于人民是人民警察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忠诚于法律是人民警察最根本的履职要求。忠诚作为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不仅仅是行为上对所在组织和上级领导的服从和尽责,更是精神上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一种尊重、崇敬乃至信念。

(二)为民。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要时刻牢记并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是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必须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公共安全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把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维护社会稳定与服务人民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挥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优势,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强化自身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自觉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做到各项工作便民利民惠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公安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了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

(三)公正。公正是指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在处理社会公务、判断人间是非、决定功过赏罚、分配权利义务等活动中,忠实履行公务、严格按照有关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办事、不偏不倚、不徇私情。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执法力量,公安民警是执法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公安民警最基本的履职要求和价值所在。因此,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不仅要追求警察制度本身的正义,更要追求警察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的正义。这要求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执法时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把警察制度的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结合起来,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有机结合起来,把强制管理与柔性关怀结合起来,把毫不手软地打击严重违法犯罪与更新思想观念、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与新期待有机统一起来,主动听取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到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的相对一方当事人,使执法过程和结果遵循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地执法,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四)廉洁。廉洁是指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各项公务活动中,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秉公尽职,艰苦奋斗,不,不贪污受贿,不损害公共利益。廉洁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是公安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公安民警的立身之本和职业道德底线,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深切关注和殷切期待。公安民警要始终牢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誓言,牢固树立反腐倡廉思想, 做到“慎独”、“慎行”、“慎初”,执法工作中不越线、不越位、不越权,本着对组织和自己负责的态度,克己奉公,清白做人,廉洁从警,坚守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拒腐防变,铸就警魂,自觉抵制不良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公安院校应紧扣时展,结合公安职业的特点,针对大学生接受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理论灌输、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制度管理、实践养成“六位一体”的具有公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一)注重理论灌输。理论灌输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进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逐步树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培训和理论研讨等具体形式。理论灌输是公安院校培育大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公安院校要把培育大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纳入公安院校教学目标体系和素质评价体系,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基本教育固定下来,作为每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区分层次、逐级深化,形成2到3学期为一个教育周期,保证所有学生在校间至少接受一次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基本教育固定下来,作为每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并分层次、逐级深化,形成教育周期。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有效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自觉加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政治觉悟。

(二)注重舆论引导。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公安院校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公安院校要把大学生在认知核心价值观方面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出来,作出正面的回答,既保持教育的引导力,又做到在包容、碰撞、吸纳中达成共识,实现用警察核心价值观引领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价值观。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的需要、构成、心理、行为等特点,考虑受众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创新传播体制、传播手段,整合校园传媒资源,搭建舆论引导立体平台,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科学运用各种手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特别以手机短信、BBS论坛、网络视频、电子公告、个人博客、微博、网上投票、网上辩论、网上座谈、网上对话等形式激活大学生的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模式,注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做到理论宣传形象化、理论话语生活化,理论旨趣现实化,切实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使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广大大学生所感知、认同、接受。

(三)注重文化熏陶。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培育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全面促进公安大学生的素质提高,既是公安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是公安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公安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公安院校要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内容,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以塑造提校园文化为关键,以特色创新和比较优势为借鉴,以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组织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发展熔铸忠诚的政治文化、无私奉献的廉政文化、从严治校的管理文化、形式规范的礼仪文化、崇尚先进的荣誉文化、贴近实战的实践文化,在学习科学文化、弘扬公安文化、引导网络文化、构建廉政文化、营造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公安特色、职业特性的公安校园文化,营造适合公安人才素质养成的浓郁警营文化氛围和警察育人环境,以系统的文化知识培养人,以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以先进的文化产品引导人,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注重典型示范。选树先进典型,是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公安院校要完善发现典型、确定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的工作机制,以先进典型的可亲性感召大学生增进价值认同,以先进典型的可敬性激励他们增进价值认同,以先进典型的可信性吸引他们增进价值认同,以先进典型的可学性带动他们增进价值认同,并通过多种方式、采用多种手段,体现时代要求、反映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全面展示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风采,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在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中的教育激励和示范引导作用,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形成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五)注重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其工作任务和管理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而形成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规章制度既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又是公安院校的价值导向。它对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实现培养目标起着保障作用。公安院校要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根据《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认真执行内务管理制度、落实一日生活制度、警容风纪制度、警务训练制度、教学管理制度、食堂就餐制度、荣誉制度等,做到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要在警容风纪、举止礼仪、值班执勤、内务卫生、训练演练、请假销假等方面强化养成教育,使学生做到警容严整、举止端庄、动作标准、行为规范、纪律严明。在日常管理中,要根据警察职业特点,始终把培养政治意识、忠诚意识、警察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等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员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价值观和英勇顽强、勇于献身的精神,塑造与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警察精神风貌。

(六)注重实践养成。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社会实践是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公安院校促进大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中介和关键。社会实践是公安院校培育大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他们了解国情,体察民情,认识社情,熟悉警情,增长才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围绕培养目标,把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警察意识、提升职业能力形成具体目标,分解到每位学生、每个年度、每门课程,丰富价值实现的体验形式。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红色旅游、社会调查、专业实习、顶岗锻炼、安全保卫、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载体,让他们在践行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体验美感、在获得成绩中享受荣誉,从而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道德观念,促进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认同、内化、追求、践行。

【参考文献】

[1]尹彦.浅谈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机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2]张兆端.警察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3]龚正荣.构建当代中国警察核心价值观论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尹彦.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4)

[5]刘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2

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土木工程;核电站建设;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TU-4;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033-03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碳排放量的限制,核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点。而中国核电发电比重不足2%,与世界平均值15%相比,中国在核电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在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中国对国内核设施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并暂停核电项目的审批。在完成新安全规范和《原子能法》的制定工作后,中国将恢复对核电项目的审批。从长远来看,中国核电发展规划和目标不会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影响,核电站安全要求程度将越来越高。

核电站建设是保证核电安全的关键环节。要提高核电站安全,一方面依靠技术,一方面依靠管理,其核心环节是人。目前,核电站经营公司、工程公司、建设公司,甚至国家监管部门都面临核电站建设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中国土木工程教育没有核电站建设方向,缺少满足核电站需求的土建人才是核电站建设的关键问题[2]。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学校在核能应用教育领域始终坚持“宽视野、厚基础、能力强、素质优”的要求,努力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知识”的核工业创新人才。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土木工程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机场工程概论,道路、机场工程施工与管理等特色选修课程,形成了土木工程机场建设研究方向。受此启发

,学校提出以土木工程学科为基础,将土木工程学科与核电站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土木工程学科核电站建设研究方向。文章试图从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具有行业优势背景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核电站建设需要土木工程学科发展

现代土木工程起始于19世纪中叶,以钢材及混凝土应用为标志,使人类建造能力出现了飞跃。在建造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矿井建设、水利大坝等不同结构过程中,形成了土木工程(含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矿井建设等)、水利工程等学科方向[3-4]。由于核电站建设属于特殊行业,且建设量较少,在土木工程学科没有设置核电站建设方向。

世界高校学科设置和评比主要依据13个独立的性能指标,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教学(即学习环境,占总分数的30%)、科研(即总量和知名度,占总分数的30%)、贡献度(科研及学术影响引用,占总分数的32.5%)、工业收入(即创新,占总分数的2.5%)和国际化(即教工和学生,占总分数的5%)[5],其核心在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对社会的贡献度。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指明了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体现在人才培养。显然,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重要衡量标准。

文献[6]从中国核电发展的必要性,即从资源的利用、电力的短缺、能源资源不足、能源电力产业结构与地区布局调整、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明核电发展的必要性。目前,中国核电站建设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仅2010年,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同时承建广东岭澳、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广东阳江、广西防城港等16座核岛土建工程,人才缺口明显。由于没有核电站建设土木工程本科生,核电站建设所需的土木工程专业专门人才只能从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方向招收,在核电建设过程中逐步学习核电建造知识、掌握技术、获得核电建设的专门知识和核电安全文化[7]。与其它对口专业相比,错过了本科教育的黄金时段,土木工程教育质量不能完全满足核电站建设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二、核电站建设特有的安全文化和素质教育

核电站要求具有较高安全度,即使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作用下,也不允许出现核泄漏。李干杰指出,核安全是核电建设的生命线,保证核安全才能保证核电建设和发展有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求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到确保核安全监管“万无一失”的要求上来[6]。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核电站特别强调核安全文化。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查会议总结报告》(INSAG-1)中首次提出了“核安全文化”概念。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应得到重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三大支柱的实现程度,核安全文化可以分为要我安全(被动约束)、我要安全(主动管理)和我会安全(自律完善)三个发展阶段。显然,核安全文化掌握和应用需要一定时间积累。

核电站要求有良好的核电管理文化。在岭澳核电工程项目中,其管理文化凝练为“蓝色、透明、共赢”。其中,蓝色代表安全、环保;透明是指所有的安全、质量相关问题必须保持高度的透明,透明是实现安全、环保的保障;共赢是项目参与各方的团队精神[7]。

核电站建设本科教育,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对核电项目的特点、核安全要求、核电质量保证体系有深入的认识。要求本科生具有“技术是基础、安全是保障、质量是根本、进度是关键、效益是目的”的基本素质,具有“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工作作风。

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培训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古人云:“凡为治之大本,莫善于抑莫而务本”。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治本之举就在于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如何“抑末务本”,紧紧抓住安全教育培训这个重要环节,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培训的特征和管理现状

结合建筑施工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组成,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具有以下特征:

1、专业性:安全生产既有管理性又有知识性的要求,不同工种,不同施工内容所要求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有很大差异,使得安全教育培训具有专业性的要求。

2、普遍性: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无论是特种作业人员还是一般作业人员都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3、时效性: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一个过程管理,一方面不同时间和阶段的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有差别;另一方面其贯穿于施工工作、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的安全工作始终。

目前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培训文化理念建设不到位,部分企业及相关人员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培训缺乏安全文化支撑,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形成长效循环的工作机制。

2、教育培训制度建立、执行不到位,项目在开展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时,往往缺乏责任落实,投入实施,考核奖罚和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者因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3、教育培训基础建设不到位,教育资源缺乏、教学设施不齐备,教育培训师资力量缺乏、教育培训内容空洞陈旧、使得施工作业人员不能得到很好的组织。

4、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到位,组织开展形式枯燥,内容单一,对施工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没有针对性和及时性,不能满足各类作业人员多样化的要求。

5、教育培训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各级人员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流于形式,在对目标考核,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

6、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不到位,对各类安全教育培训的组织开展和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明确没有形成标化的管理流程,使得其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管理。

二、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措施与对策

1、树立安全教育培训文化理念,助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教育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管理理念,要强调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员参与”和“一票否决”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在管理人员意识当中树立这种理念,使每个人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是在施工作业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序,从而推进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文化落地的重要手段,是安全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和保障。所以,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理念,是在思想上和根源上解决安全教育培训所面临的难题。

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严肃教育培训的执行落实。

这里所强调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明确项目部如何组织开展各项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是严肃安全教育培训执行的制度。例如我们如何保障入场三级安全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如何将班前安全的责任层层下沉并有效开展?分包单位不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我们应当怎么办?安全工作不仅仅是安监部门的内部工作,更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建设中必须要对责任人和组织形式加以明确,要严格制度执行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是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执行的基本保证。

3、强化教育培训基础,育培训标准。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就是加大安全投入,在教学设施、人员组织,教材编制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的物质基础、人员基础和管理基础。作为生产场所不固定、生产设施具有临时性的建筑施工企业,教育培训基础建设更是我们管理的薄弱环节。强化教育培训基础,需要我们按照标准化和同质化的要求,制作研发出一批标准统一的、周转适用的,内容科学详实的培训设施和教学教材,需要我们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水平突出的师资力量,需要我们实践出一套规范适用、便于操作的教育培训方法,从而降低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难度,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

4、丰富安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延伸安全教育培训内涵。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丰富的载体和多样的形式,相较于传统的教条式的教育培训,潜移默化的氛围宣传、互动性强的操作实践和科技含量高的视频影像等都是较好的教育培训方式,不一而足。这里所要指出的是延伸安全教育培训的内涵,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策划,全过程覆盖,借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达到施工作业人员接受教育培训的目的,日本的KYT训练法和韩国的体验式培训都是很好的借鉴经验。针对接受教育培训人员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总结和创新适用的方法和手段,是我们更好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途径。

5、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应建立完善考核机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一方面可规范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可对教育培训工作的参与者的责任进行明确,从而保障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切实开展。建立考核机制就是要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和计划考核,逐级对拟定目标计划进行分解和监督;建立考核机制就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过程的考核,对其采取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进行细化和量化;建立考核机制就是要强调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考核,以确保达到实时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

6、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梳理教育培训流程。

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是将各种安全教育方法和内容和培训实体结合起来实现其预定效果的一种架构,从系统工程的角度,PDCA循环能有效的提升系统运行的质量。我们要在培训对象的分类、培训内容的填充、培训时间的要求、培训经费的保障、培训师资和教材的准备和培训方式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对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进行完善和流程梳理,通过检查评价形成以一个良好的循环体系来改进保障安全教育培新的效果。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教育培训是建筑施工人员本质安全的保证,是夯实建筑施工安全基础的一道根本安全防线,也是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有效的扭转当前的严峻安全生产形势,守住企业的生命红线,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7

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制定较为完善的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规格,达到满足现代化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和驾驭社会公共安全的基本能力,强化学生的安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安全发展理念,掌握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灾害防治、英语应用和交流、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等方面较为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并能适应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通过实验教学、企业现场实践、研讨以及安全生产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和专业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安全事业和掌握更多安全知识的求知欲,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安全工程技术发展。同时通过文献检索与应用、大量基础科学知识、核心工程基础知识的学习,造就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2、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知识结构及课程体系

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力争体现安全工程专业“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强化学生的安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按照“拓宽基础、注重技能、开拓交叉”的原则设置了安全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3]。改革课程体系。通过设置数学和自然科学类、人文和社会科学类、通用工程基础类、高级工程基础类、企业实践学习类五个课程体系模块,并将设计、实验、现场测试等各类实践环节融入课堂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化、力学等基础理论能力、建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广泛的人文科学素养、宽广的交叉学科知识结构、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及对企业和社会的综合适应能力。全面建立工程能力素质培养知识体系。通过加强各类设计、实习、企业实测实践、研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和专业课程设计等中引入企业导师和社会名家讲坛,并实行在企业现场授课、现场教学的新型模式,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设置了跨学科选修课程,确保学生具有多行业的灾害防控能力,例如化工、消防、建筑、电气、机械、非煤矿山、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形成以主要培养学生“基础工程能力”、“安全工程基础能力”、“矿山灾害防治能力”和“其它行业灾害防控能力”的培养目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3、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模式

根据CDIO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设计工程教育的教学过程[4],在不同教学学年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级项目、二级项目和三级项目,结合整合过后的课程,完成以项目驱动的探究式工程教育过程。教学模式积极试点采用高等院校和现代化企业双重导师负责制,由高等院校委派一名知识渊博和工程素养较好的骨干教师和现代化企业委派一名实践经验丰富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专家双重负责指导同一个一级项目、二级项目和三级项目的具体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全过程;企业专家进校教学和指导学生操作项目设计与实施,学校骨干教师进企业实践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均采用双重导师负责制,不管在高等院校理论教学还是在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均两名教师全程负责指导,同时给予学生开设《安全工程导论》、《逻辑思维》和《手机知识》等涉及安全科学特色教学课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专门行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能掌握安全科学的前沿知识和信息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教学模式设计采用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工程实践为背景,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原则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教育模式,积极引入慕课、翻转课堂等等先进的混合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实体项目进课堂,仿真项目进教室,学生进企业的工程教育模式,重点建立教师与企业专家互派交流学习的管理制度,同时尝试学生实行双重考核机制,即企业考核占期末考核成绩的一定比例,学校考核占期末考核成绩的一定比例,两种考核成绩汇总即为学生期末考核总成绩。只有这样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和长足发展,力争强化双重领导机制,双重领导学生教学和管理,应是国内今后教育的发展方向。

4、结语

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8

特色鲜明的企业价值理念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7年,负责建设、运营世界上第一座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第四代核电技术主要特征的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远景规划为建设容量约800万千瓦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核电基地。成立伊始,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主要领导亲自组织,身体力行,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群策群力,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锤炼,形成了秉承“三色文化”,借鉴核电行业特色,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以核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倡导人类和平利用核能,核能与人、自然和谐的理念。

公司以核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主要由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核安全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组成。其中理念系统共包含理念14条,核心理念6条,行为理念8条;行为系统包含10个段落100句员工行为规范三字经;核安全文化包含卓越核安全文化和人因工具两部分;视觉系统包含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形象两部分。整个企业文化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特色鲜明,是公司重要的思想理论文化成果。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价值理念体系,由公司使命、发展目标、发展定位、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核安全承诺、管理理念、安全理念、行动理念、工作理念、经营理念、廉洁理念、企业作风、道德守则组成。如:

公司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

发展目标:建设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管理一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电基地。

发展定位:以示范工程为依托,统筹开发建设石岛湾核电基地,培养高素质的核电人才队伍,形成科学规范的核电管理体系,构建以核安全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为华能核电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管理、文化支撑。

核心价值观:坚持诚信,注重合作;不断创新,积极进取;创造业绩,服务国家。

企业精神: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敬业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自找差距、自我加压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创新精神。

核安全承诺:确保所有与核电站有关重要活动达到规定标准,并将安全置于最高的优先位置,这一地位不会受到进度和效益的制约和影响;建立和维持核电站有效的纵深防御体系,确保电站员工、公众和环境免受放射性危害。

管理理念:分工负责、分级授权、横向监督、互相协作;安全理念:责任高于一切、机制保证一切、行动重于一切;行动理念:安全、规范、创新、卓越;工作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质疑的工作态度、沟通的工作习惯;经营理念: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廉洁理念:廉以修身、洁以养德;企业作风:善开拓、讲效率、重信誉、勤俭办事;道德守则:诚实守信、忠诚敬业。

公司以核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既传承和融合了华能“三色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核电行业特色和自身特点,与华能“三色文化”一脉相承,显示出石岛湾核电作为华能核电事业排头兵和先锋队,在积极落实国家低碳发展产业政策,华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的过程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积极奉献的良好企业形象。

企业价值理念的转化实践

企业价值理念转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只有促进价值理念落地生根,内化于质、外化于形,实现企业价值理念的软着陆,使企业文化由理念转化为行为,才能促进企业文化由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实现企业与员工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在企业价值理念的转化实践中,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进行了良好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建设华能核电基地,促进华能核电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以精神文化凝聚人。企业价值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支柱和灵魂,是一种凝聚力极强的团队精神,植根于基层,富有强烈的群众意识。为在员工中大力宣传推广企业的价值理念,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在建立了内外部网站、各类简报、展示中心的基础上,创办了《安全文化》专刊、《石岛湾核电》报、党建专刊《先锋》《生产准备月刊》等,开发了视频栏目视频在线,形成了模型展示、网站、报纸杂志、视频节目多方位、多角度的企业文化建设宣传网络。将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核安全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结集编印成《企业文化手册》,下发到员工,利用报刊、网站、大屏幕开辟专栏广泛宣贯企业价值理念,先后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征文、理念诠释、企业文化类散文、歌曲、诗歌、小品、相声、书法、绘画等一系列宣传贯彻活动,并将企业文化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做到了全员、全覆盖。在企业文化的学习中,公司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撰写了50多篇管理论文、100多篇心得体会、40多篇理念诠释文章,对以“公司使命、发展目标、发展定位、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增强了全体员工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企业行为规范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准则,企业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凝聚了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活力。

以制度文化约束人。公司注重把企业价值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具体管理制度中,努力促进企业价值理念与管理制度的深度融合。在充分研究分析国内外核电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法规导则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管理部门审查、流程优化、信息平台建设等,形成了追求卓越、持续改进的常态机制。在质量、进度、投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综合管理等领域,形成了6份大纲及涵盖22个管理领域的220多份程序文件,建立了层次分明、规范完备的核电制度文化体系。坚持常态化开展管理部门审查、管理体系对标、同行良好实践对标等活动,认真查找管理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先后查找出需进一步加强的管理问题20多项,制定纠正措施70多项。不定期对施工管理、设计采购、投资控制、安质环领域各项主要业务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审查,绘制各主要业务领域流程图120幅,实现了公司各领域工作的全面流程化。建立了以OA办公、工程管理、文档管理、行动跟踪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门户信息平台,提升了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通过硬性制度对员工行为进行的理性约束,价值理念对员工心理上的人性化的教育,企业的道德和风气对员工行为的自觉的软约束,促进了制度刚性管理与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管理创值最大化。

以安全文化引导人。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由于核电的技术特殊性和复杂性,核安全摆在优先的重要位置,体现安全第一。核安全文化是核电业界较为成熟的核电管理实践成果,公司引入卓越核安全文化和安全人因工具,倡导安全第一、领导表率、人人有责、高度信任的原则,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面就确保核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员工把确保核安全作为工作过程中的最高的目标和准则。

为提高全体员工学习践行核安全文化的积极性,公司对卓越核安全文化八原则和安全人因六工具进行了探源,利用成语典故小故事对安全文化进行案例新解,编制了对策攻略,使员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逐步加强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认识。

例如:居安思危之安全第一。建立知识和经验丰富的员工队伍支持各类运行和技术决策,必要时聘请外部专家,保证决策与时俱进,将安全置于最高位置;指定专人负责连续跟踪和反馈重要安全事项的决策;加强核安全文化的学习,强化安全风险意识,鼓励公开对话和讨论安全问题,保证保守决策时的辨识能力;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促进企业本质安全。

为加强核安全文化宣贯落实,公司先后开展了福岛核电事故论坛、安全文化征文、心得体会征集、卓越核安全文化讲座等系列活动,公司主要领导和中层干部结合工作实际,谈体会,讲心得,话安全,全体员工在学习贯彻中努力培养卓越核安全理念,形成了自觉践行卓越核安全文化,自找差距、自我加压,努力做卓越核安全文化的模范践行者的生动氛围。

以行为文化规范人。石岛湾公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员工行为规范作为企业理念在实践中转化的重要环节和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表现形式。建立了包含公共行为、语言行为、环境行为、工作行为的员工行为规范,就员工工作行为、仪容仪表、职场礼仪、公共环境、安全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按照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易于执行的原则,将与工作、职场相关行为要求编写成10个段落100句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员工理解掌握。

员工行为规范是企业理念在实践中转化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表现形式。员工行为规范成为员工日常工作行为准则,对员工日常行为起到了积极的规范作用,员工在遵守行为规范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公司理念,促进了价值理念在实践中的转化。

以形象文化感召人。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面对公众、社会重要展示载体,是展示企业形象最直观、最有效的元素。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公司形象和企业文化形象两部分。公司形象: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标识统一应用华能集团公司标识。

企业文化形象:为直观形象地诠释人类和平利用核能,核能与人、自然和谐的理念。公司创意设计了企业文化形象,形象地展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发展、主题思想、建设理念等。整体形象取法汉印,体现中国元素,富有文化底蕴。图形含有“石核、和、人”,整个图形和谐统一,体现三色文化理念,即红色先进文化、蓝色创新文化、绿色科技文化。完美诠释了人类和平利用核能,核能与人、自然和谐的理念。体现天地人和、天人合一,核能和谐发展的寓意。显示出人类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中,核能的广阔前景和发展壮大的显著优势。通过充分利用形象文化大力宣传企业的文化理念、安全生产、经营业绩、社会责任等,提升了企业的公信度、知名度、美誉度,增强了员工的荣誉感、归属感、自豪感,激发了员工的干事创业激情和工作活力,促进了全员共同为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努力奋斗。

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9

一、落实责任,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为进一步强化新闻宣传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考核,公司下发了《新闻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和《党建绩效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强化了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完善了新闻宣传报道制度和宣传纪律,进一步明确了新闻稿件审核外发流程,规范了稿件审核流程。同时,加强基层稿件的考核力度,明确了各党支部书记作为本单位新闻宣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规定了各党支部新闻宣传稿件任务。按照《新闻宣传工作要点》的要求和规定,每月对各支部新闻宣传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在党支部书记例会上通报投稿、上稿、外发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支部评优的重要标准,把新闻宣传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加强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宣传载体作用。

公司充分利用报纸、广播和微信等媒体平台,及时编印和播发新闻动态、先模人物和相关文件精神,实现了把成果宣传和经验宣传的有机结合。围绕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制作了《“双危”辨识8+6管理程序》、《安全就是效益》等7部安全宣传视频,成为员工了解公司安全管理的“桥梁”和公司宣传的“靓丽”名片。同时,公司把锻炼通讯员队伍作为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年初及时调整通讯员队伍,把一批热爱新闻工作、采写能力强的人员吸收到通讯员队伍之中,规范了队伍建设。通过开展通讯员培训、兴趣小组、举办座谈交流会、组织专题采访等活动,有效提升了通讯员的写作能力。

三、加强舆论引导,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公司始终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加大宣传力度,在稿件的深度和质量上下功夫,在宣传报道新举措、新成果、新动向、新发展、新亮点上下功夫,不断推出“好作品”、“好声音”,并体现了“三个亮点”。

1、突出文化亮点抓特色。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公司着力宣传“心?Xin”文化品牌、“五精”管理样板矿和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撰写了《过程精细控制深化提升、调整产品结构做强做优》、《心本管理推动安全文化落地》等稿件,系统介绍了公司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和“挽手贴心”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先后在《中国煤炭报》、《中国能源报》等刊发。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