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煤矿安全工作思路集锦9篇

时间:2022-11-19 23:57:08

煤矿安全工作思路

煤矿安全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隐患;培训体系;监督管理

一、引言

供电系统安全管理是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供电系统的安全问题也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的背景下,探讨分析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存在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隐患分析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对煤矿的安全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总的来说,这些安全隐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地面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直接向井下供电。尽管,为了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在《煤矿安全管理规程》中,明确规定禁止由地面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直接向井下供电。但是,这一规定在实践中没有得到贯彻落实。调查显示,大多数的煤矿没有遵守这一规定,在向井下供电的时候,没有将接入井下的电源安装,或者改造成中性点非直接接地变压器。而采用的是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向井下直接供电。这样给井下供电系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保障井下的安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没有采用两回路供电系统。为了加强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管理,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对煤矿井下供电进行具体的规定。比如,《煤矿安全管理规程》规定: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但是,在煤矿井下供电中,没有对此进行落实。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矿井并没有采用两回路供电系统,运用的是单回路供电系统。事实上,运用两回路供电系统具有显著的优点,当矿井停电的时候,处在同一回路的关键设备能够照常运行。在作业区有照明,工人也能够安全撤离,可以避免透水事故的发生,能够保障矿井的安全。

3、由地面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没有按规定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根据相关的规定,当从地面向井下引入供电线路的时候,在入井处的地方,必须安装相应的防雷防电装置。对于矿井下的电气,也必须装有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但是,在煤矿井下的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这些相关的规定进行。大部分的矿井在入口处没有安装防雷装置。这样一来,如果发生雷击的话,雷电将有可能侵入矿井下,引起工作人员触电或者是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因此,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和矿井的安全,对于地面接入井下的供电线路必须安装相应的保护装置。

4、一些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按照相关的规定,对于从事煤矿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否则将不能从事煤矿特种作业。然而,调查显示,在煤矿开采中,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没有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也在从事特种煤矿作业。他们缺乏相应的电工常识、安全意识、应急处理能力等,造成煤矿井下管理系统变得混乱。特种作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一旦发生事故,将难以很好的进行处理,往往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三、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对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很多的损失。为了应对这些安全隐患,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端正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问题。首先就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不能有任何的放松。

2、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对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使得对员工的培训能够有序的进行,以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定期组织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学习,尤其是加强对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使他们熟悉相关的规定,加深对相关规定的认识和了解,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人为因素方面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拆除和整改相应的电源供电系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规划和装置。对于在一些煤矿中,存在的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直接向井下供电的装置,要进行拆除,并积极对其进行整改。比如,拆除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装置,购买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变压器装置;整改单回路电源,购置备用电源;在电源的接入点和入口处安装防雷装置,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规划三级漏电保护、接地、过流等装置。在改造设备和装置的时候,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以达到相关标准的规定。对于新购买的装置,要保证相关装置的合格,并按照规定安装。

4、监督管理部门需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对供电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除了以上几项措施之外,为了保证煤矿井下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必须加强安全检查工作。各监督管理部门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定期对煤矿井下的供电系统进行检查。在检查的时候,还有必要对煤矿井下的供电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技术、管理、安全等多个方面,保证各个指标都达到评估的要求,切实保障井下的安全。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与相关法律法规不符合的情况,监督管理部门要责令进行整改,使其符合相关的规定。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法律、经济、行政措施,加强整顿,保证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煤矿生产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只有保证安全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为了排除这些隐患,保证安全生产,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端正思想认识、完善培训体系、做好相应的供电规划,并加强对供电安全系统的安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徐铮,沈俊.煤矿井下127V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8)

[2]杨清枝.煤矿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J].科教创新,2009(4)

[3]赵凯.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隐患及处理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1(32)

煤矿安全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机电传输;控制技术;管理方式;用工模式

0.引言

传统煤矿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其中包括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特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差、机电设备型号种类复杂繁多、人员流动性强,这些弊端因素加大了施工安全的风险性。而现代工艺流程中,采用多模式的管理方式,改善了原有的施工进程,降低了施工人员存在的风险性。

1.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1.1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

导致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在煤矿机电投入方面便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煤矿企业没有重视机电设备的长期效益,没有定期进行排查检修,造成机电运输设备线路的老化,在正常工作运行环境中,难以达到额定功率的使用。例如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中,发电机组在正常工作运行条件下的额定功率在30000W,机电转子的转速为2500rad/min,皮带的传送速度为4m/s,静负荷载重为1.2t。在等效运行环境中,煤矿机电运输设备能够满足实际现状的需求,但是由于长期处于高额定功率的工作运行环境,部分线路出现老化,随着传输距离的延长,造成部分传输功率的损耗(表1)。

表1传输距离与功率损耗的等值关系

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还与企业员工的工作调度不合理有关,由于煤矿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参与的人工数较少,在轮班换岗调整方式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一部分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在国家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每天的工作量保证在8个小时,由于煤矿企业在人员调度没有进行合理性的安排,导致大部分员工都进行加班,造成了员工过度的疲劳。煤矿企业的员工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参加技术培训,给企业在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力度上加大了操作难度,从而导致在技术安全层面上存在隐患。

1.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对于煤矿机电传输任务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存有的安全意识薄弱,这种现象在施工人员施工时较为突出。例如在机电传输作业任务中,一些特种工作人员为了简化操作流程,在切断电源的操作工艺流程中,没有进行自身的防护,直接用手关闭电源开关装置。煤矿机电传输设备额定功率较大,在正常施工时,一般都设有隔离线,防止施工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触电事故;机电传输人员对设备的安装位置也没有进行安全的设定,高压逆变器悬挂在高空作业环境中,这种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遇到阴雨天气时,便有遭受雷击的可能,甚至可能出现施工人员触电身亡;在接地布放工艺中,特种施工人员也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一般在机电传输设备附近安装避雷针或者引入一些导电装置,将地线中存有的电流引入大地,但由于煤矿运输环境较为复杂,煤矿传输机电设备在接地方式上没有进行严格的处理。有些机电传输设备在接地处理上没有与大地进行有效的连接,甚至有些设备在接地过程中,无法与大地连接,若电路发生短路故障,电流将直接引入附近的导体部分,给施工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1.3机电运输设备种类繁多,导致事故多样化

随着煤矿机电设备的不断更新,机电传输设备种类越来越复杂繁多,致使出现事故的频率也大大增加。机电传输设备种类的多样化表现在多方面,其中在额定功率上便存有较大的差异性,传统煤矿机电设备采用统一的额定功率,这样便于统一管理控制维护。但现在随着施工环境和传输工艺的多样化,传输装置在配置功率型号上也发生了改变。例如在距离中心变电站较近的地点采用功率较小的配电装置,随着距离的增大,机电传输装置的功率也逐渐增大,这种排布方式会导致事故频繁出现。

1.4岗位作业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

煤矿企业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并且人员流动性大,这种弊端因素也加大了安全隐患的存在。多数煤矿员工受教育水平程度不高,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人员容易忽略安全因素,一味地注重实际效益;人员流动性较强,由于煤矿传输多分布于偏远地区,雇佣的人员不能进行长期施工,所以企业每间隔一段时间便会流失一部分员工,在招收员工时,大多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加大施工操作中的风险。

2.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控制途径思考

2.1加强人员思想教育

加强人员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典型的具体案例进行强化员工的思想,例如在接地处理方式上,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好接地防护装置,便会造成电路的短路现象,可能对造成人员的意外事故。利用实际的案例对员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采用说教的方式强化员工思想教育,查看日常工作环境中,施工人员的操作,对存有典型错误的员工要明确指出,并指明错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员工切身体会到因疏忽可能造成的危害。

2.2加强特殊工种用工制度管理

不断完善特殊工种的用工管理制度,制定属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煤矿企业在机电传输管理制度上也要进行定期强化管理,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不能安排上岗;在用工时间分配关系上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规定用工工作时间为8小时,减小因长时间工作而出现疲劳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2.3做好运输设备日常检查与维护

定期对机电传输设备做好日常检查与维护,例如定期检查机电设备线路老化的现象,若出现老化现象要及时更换。线路的老化极易出现触电事故,每年由于机电设施线路老化造成的伤亡事故就有上千起,表2为近几年我国由于设备线路老化造成的伤亡人数,说明在机电运输设备日常检查和维护中,一定要做好定期的检查,以保证机电运输设备时的安全性。

表2线路老化伤亡人数统计表

2.4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加快自动化发展步伐

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是改善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的根本途径。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装置,一方面可以简化设备操作流程,减少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能检测其他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机电一体化控制装置采用的是计算机远程控制方式,对机电设备运行参数的调整设定,可在终端控制系统完成,这样在发生故障时,便会采取报警装置,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做出故障排查工作。

3.结语

通过对煤矿机电运输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控制方式的探讨,在煤矿企业在机电运输管理方式上有了重新的了解,能够改善原有煤矿企业在机电运输管理方式的弊端,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煤矿企业,在其他企业机电设施管理上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科]

【参考文献】

[1]杨波,惠磊磊.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2(6):17-18.

[2]刘慧宏.浅析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19):3-4.

煤矿安全工作思路范文3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局领导班子带领机关干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促进了全省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一)煤炭产量和经济总量大幅提升。近年来,我省煤炭产量平均每年增长2000万吨以上,20*年达到1.83亿吨,在全国的排位由2000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3位;20*年煤炭工业总产值700多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上缴税费170多亿元。今年1-11月生产煤炭17084.04万吨,同比增产1316.90万吨,预计全年实际产量将达2亿吨以上。

(二)煤矿安全状况明显好转。近年来,针对我省煤矿灾害严重、小煤矿安全基础薄弱的实际,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是突出瓦斯治理。出台了《加强煤矿瓦斯先抽后采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和政策,明确和落实了各级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企业、企业法人和总工程师在瓦斯管理工作上承担的责任;针对各矿区瓦斯赋存的不同特点,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方式加强了瓦斯治理。20*年全省煤矿抽采瓦斯10340万立方米,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675处瓦斯矿井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二是强化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制定了《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实施意见》,从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和现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45条规定;针对小煤矿发生事故的次数和死亡人数,采取了严厉的经济处罚和整顿关闭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单纯采用行政手段对小煤矿安全监管难以到位的问题。三是强化和完善了煤矿安全监管措施。2005年以来,抽调10余名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3个瓦斯治理督导组,常驻瓦斯灾害严重的铜川、韩城、彬长矿区,长期开展瓦斯治理督导工作;去年又在全省推广了旬邑县政府向煤矿派驻安全监督员的经验,目前全省已向地方和乡镇煤矿派驻安全监督员611名,使政府的安全监管工作直接延伸到了煤矿一线。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小煤矿的安全生产。2005-20*年,全省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平均每年比上年减少62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平均每年比上年下降34%。

(三)煤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生产布局调整步伐加快。近年来,按照稳定渭北、建设彬长、重点开发陕北的思路,加快了三大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矿项目建设,相继开工建设了大佛寺、黄陵二号、柠条塔、红柳林等一批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彬长矿区在建大型矿井3处,投产后新增产能1100万吨/年;榆神矿区在建大型矿井15处,投产后新增产能9250万吨/年。二是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取得初步成效。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近几年我省通过关闭和整合减少小煤矿166处,单井平均产能由2000年1.3万吨/年提高到目前的40万吨/年。三是煤炭转化起步良好。目前全省火电、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焦炭年转化煤炭6396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32%。在建的火力发电装机容量400万千瓦、甲醇550万吨、焦炭560万吨等项目,投产后可转化煤炭2352万吨。另外在建半焦(兰炭)3000万吨。

(四)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进一步规范了煤炭开发秩序。依据《煤炭法》和新的煤炭产业政策,在借鉴外省做法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6次修改,制定出台了我省《开办煤矿企业审批办法》,对开办煤矿的基本条件、审批程序等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二是加强了生产和经营监管。在煤炭生产和经营证照管理中,严格条件和程序,采取逐级审查和现场抽查的方式,对不符合条件的生产及经营企业坚决吊销其证照。三是严格行政审批程序。煤矿新建、技改等行政审批事项,都必须填写《局长办公会议题单》,由承办处室提出研究事项的缘由、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和拟办意见,再由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有效地避免了行政决策的随意性,同时成立了煤炭技术委员会,所有技术审查项目必须由专家组审查把关,为行政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生产矿井储量管理工作全面开展。一是加强了矿井储量管理力量。组建了省煤炭地质测量技术中心,专门负责生产矿井日常储量监管工作,同时组织对全省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二是制定了《煤炭生产矿井储量和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和《生产矿井动用储量和回采率考核办法》,下达了各类生产矿井的储量和回采率考核指标,从今年开始组织对全省生产矿井动用储量计划进行审查考核;三是对榆林、铜川、咸阳、渭南不同开采条件的15个国有重点、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的储量、回采率进行了实地检测,为下一步制定储量管理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认真检查分析,我局领导班子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一是思路不够开阔。近年来把大量精力投入在煤矿安全生产上,对煤炭工业的长远规划及体制、机制建设投入精力较少。二是还没有完全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老习惯想问题、做工作。满足已有的工作成绩,缺乏寻找差距,比较不足的意识,缺乏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

(二)保障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是煤炭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省煤炭行业管理涉及近10个部门,加之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相互牵制,没有形成煤炭勘查、规划、建设、生产、运输、销售和安全统一管理的协调机制,造成了谁都管谁都不负责、推诿扯皮、责任难以落实的局面,严重影响行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二是煤炭科学研究相对滞后。我省煤炭科研实力雄厚,但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煤炭生产技术研究统一协调管理和投入保障机制,致使一些影响煤矿安全及生产的技术难题尚未突破。

(三)影响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问题仍较突出。一是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全省大型矿井只有21处,小型煤矿仍占全省煤矿总数的91.4%。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绝大多数煤矿企业仍以销售原煤为主要经营方式,靠原煤产量的增加提升经济总量,煤炭加工和转化率低。三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我省煤矿安全条件普遍有较大改善,但是安全保障能力仍然不强,特别是影响煤矿安全的三软煤层瓦斯的抽采、澄合矿区奥灰水防治以及榆林地区顶板大面积垮落防治等技术难题尚未解决。四是资源浪费严重。大中型煤矿平均回采率仅为50%左右,小煤矿的回采率约为25%到30%,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五是煤炭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加大。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山体崩塌、地表塌陷、水源枯竭、河流干涸等地质灾害,使矿区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六是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截至20*年底,全省煤矿从业人员约20万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0.8万人,仅占4%。

(四)队伍建设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缺乏系统性,结合实际不够紧密;二是对煤炭工业全局性、深层次的问题研究不够,决策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机关党建工作制度还不够健全;四是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技术审查和文件办理上把关不严、办理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有客观的。但主要原因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够强,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等方面仍然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

三、形成的新认识新思路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班子成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

(一)要始终把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以煤为主的能源化工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煤炭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加快煤炭生产开发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大全省煤炭经济总量,变煤炭资源大省为煤炭经济强省。

(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煤炭生产是高危行业,煤矿安全事关经济发展、政治大局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把矿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断强化安全措施,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三)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结构的关系,统筹煤炭开发与资源节约、煤炭生产与环境保护、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坚持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

(四)要始终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建设好领导班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因此,必须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确定今后我省煤炭工业发展和我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建设煤炭经济强省为目标,加快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煤炭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以瓦斯防治为重点,不断强化安全工作措施,确保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以科技进步为依托,高起点建设现代化新型煤矿和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以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我省煤炭工业跨越式发展。

四、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

今后几年是我省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煤炭经济强省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方式,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推动煤炭经济强省建设。

(一)加快产能建设

以神东、陕北、黄陇三大基地建设为龙头,紧紧抓住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不断增长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煤炭基地建设步伐。到2010年43处在建煤矿投产,新增产能10106万吨/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3亿吨;到2015年开工建设投产34处煤矿,新增产能14690万吨/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4.5亿吨。

(二)加快结构调整

一是加快生产结构调整。在“十一五”后三年再关闭煤矿139处,届时全省煤矿单井平均产能达到46万吨/年。同时积极推进煤炭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兼并重组小煤矿,鼓励中小煤炭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进行联合重组。到2015年,力争形成两个煤炭年产量1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两至三个煤炭年产量3000-5000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现代化矿井的比例由目前的3%提高到10%,千万吨超大型现代化矿井数量达到10处以上,大型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煤炭产量的80%以上。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煤炭转化项目和洗煤厂建设,积极推进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延伸煤炭产业链。规划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转化煤炭分别达到14080万吨、27890万吨和39024万吨,全省煤炭及转化产品总产值分别达到2022亿元、3549亿元和5137亿元。

(三)强化煤矿安全监管

一是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和煤矿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二是积极探索和改进煤矿安全监管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瓦斯灾害严重的国有重点煤矿和低瓦斯矿井的瓦斯督导,同时坚持向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派驻安全监督员制度,以强化对煤矿安全生产全过程的监管。三是强化以瓦斯治理为重点的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以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为目标,加强煤矿“一通三防”管理特别是瓦斯治理工作,督促煤矿建设“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防治体系。四是加大煤矿安全投入。采取强制性措施,督促煤矿企业按上限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做到专款用于煤炭生产、安全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五是强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建设。到2010年,全省大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要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达到85%以上,小型煤矿达到50%以上,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通过以上工作,到2010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2015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45以下,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状况的进一步好转。

(四)强力推进煤炭科技创新

一是全面推行采煤机械化和先进技术。新建大中型煤矿全部采用机械化采煤技术。到2010年现有大中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小型煤矿基本实现正规化开采。二是加强煤炭生产和安全技术研究。逐步建立统一管理的煤炭生产安全技术研究和投入保障机制。组织煤炭科研院所及高校,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技术难题,集中技术力量进行专题攻关研究,力争2-3年内在煤炭生产和安全技术研究上取得突破。三是加快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以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鼓励煤炭院校恢复煤矿相关专业,扩大煤矿专业招生量;开办两年制煤矿专业,采取定单式培养、企校联合、对口单招等形式,招收和选送优秀青年进入高校深造,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的省内承认文凭,以解决煤矿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燃眉之急。

煤矿安全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一通三防;煤矿;安全生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其中对安全事故的重视度尤为突出。煤矿企业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一般使用“一通三防”技术,从根本上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对其管理力度,保证技术的可靠性,促进企煤矿企业稳定发展。

1“一通三防”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

根据一些煤矿生产资料来看,目前我国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仍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如何有效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不仅是煤矿企业所关注的问题,也是开采煤矿工作人员的家属所注重的问题。为了使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保障,煤矿企业应当加强“一通三防”技术的使用,该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杜绝一些煤矿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所谓的“一通三防”技术就是指保持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治矿井火灾。该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瓦斯在采空区积累、煤尘较多等问题,而这时候矿井通风就很重要,矿井通风能够有效地将煤矿生产中所产生的瓦斯、煤尘等排出去,从而使得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保障;第二,总所周知,当瓦斯浓度较高的时候,碰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这时候矿井通风就不能发挥到真正作用了,当检测出矿井中的瓦斯浓度较高时,应当采取相关的措施对井下瓦斯进行抽取,确保瓦斯浓度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而保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了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第三,为了进一步安全生产的目的,这时要求煤矿企业在煤矿开采方面的监控技术进行了解,并对其进行引进,将先进的监控技术与煤矿实际生产相结合,在设计图纸上设计出相应的系统管路机制,从而达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目的。

2“一通三防”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1提高思想认识

矿井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与其他方面的安全事故相比,其波及的范围广,当发生矿井安全事故的时候,范围最小的是对一个工作面产生影响,最大的是对整个矿井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造成众多工作人员出现伤亡情况,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随着国内一些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也愈加重视,并对煤矿安全生产制定相关的规划,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煤矿企业应当对国内发生过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反思,并从得到相应的经验,从而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注意相关的细节,对“一通三防”技术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掌握矿井中瓦斯、煤尘及火所造成的危害,提高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将“一通三防”技术落实在实际煤矿生产过程中。

2.2做好通风系统

随着对煤矿开采的不断深入,矿井的深度也逐渐加深,瓦斯、煤尘等都会在采空区形成积累。为了使工作人员在矿井中安全生产,井内的通风系统就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通风系统一般分为两个部分:通风设备及风路。通风设备为矿井中的风流提供动能,使矿井内形成稳定的风流,这样便于将踩空区所堆积的瓦斯、煤尘等进行排放,将其排放出井外,进而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风路的作用就是对风流进行引导,确保风流将瓦斯等顺利排出井外,风路连接整个矿井的各个部分。为了使通风系统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影响到井下运输及通行,因此应当将通风设备安置在相对方便地方,同时也方便操控人员控制通风系统的风力。通风系统在安置以后还应当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通风系统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正常使用。

2.3加强瓦斯与火的治理

在对煤矿工作面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对其采用合理布置方案,比如排瓦斯石门等,从而对矿井内瓦斯与火进行有效的治理。然而在实际煤矿生产过程中矿井瓦斯涌出的地方不能对其进行准确预测,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工作经验多的工作人员对瓦斯涌出地方进行总结,并从中发现其规律,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特别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应当对瓦斯异常区进行检测,并鉴定该区域的瓦斯含量,避免瓦斯爆炸事件的发生。当工作人员测得某个工作面的瓦斯浓度较高的时候,应当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降低瓦斯浓度,比如在矿井上安置抽排风机等,从而降低了瓦斯爆炸的风险。矿井内的低浓度的瓦斯及煤尘遇到明火的时候就会发生火灾,然而火灾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的排放,再加上通风系统在矿井运转,使得有毒气体在矿井中大范围扩散,当工作人员长时间呼吸有毒气体,就会对其身体造成生命威胁。矿井发生的火灾一般分为外因火灾与内因火灾,煤矿企业应当根据火灾类型来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确保矿井内发生火灾的概率降低。

3总结

通过近几年煤矿安全生产资料显示,“一通三防”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着有效作用,不仅保证了整个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还对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保障。从而促进煤矿行业稳定的发展。

作者:张凯 于海洋 单位: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煤矿通防防冲二区 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煤矿采煤三区

参考文献:

[1]王廷国.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69.

煤矿安全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煤矿党建工作;安全生产;策略

煤矿党建工作是煤矿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煤矿日常工作的重要事务。一直以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这要求我们党务工作者,在创建“和谐矿区”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

一、在煤矿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1.煤矿党建工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政治保证

煤矿企业中的任何工作,都需要煤矿职工的行为来完成 ,而煤矿职工的行为是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想要将企业制度在职工头脑中形成自觉的意识,这与煤矿党建工作密不可分。在煤矿企业中开展和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开展一系列党建工作的有效活动,可以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效途径。例如针对煤矿工作实践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煤矿企业可以采取“领导干部入井跟班带班制度”的措施,这样可以有效遏制“三违”现象。在煤矿工作中,也可要求党员干部做好安全生产的表率,带动群众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通过这些党建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地推动安全生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思想潜能,带动广大职工自觉履行职责和遵守制度,自觉规范行为和习惯,促进煤矿安全平稳发展,促进安全管理程序顺畅、和谐,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政治保证。

2. 煤矿党建工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煤矿党建工作对煤矿企业能否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当前,在煤矿企业中,用文化管理企业成为煤矿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和追求。但是,怎样在煤矿企业中发挥出企业安全文化的魅力,还需依靠党建工作的正确引导。党员队伍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力量。而党员作为一种先进的标志,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有效带动煤矿职工积极向上,努力工作。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指导,才能在持久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

二、当前煤矿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煤矿企业中,党组织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很好地促进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为企业和谐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然而,在个别煤矿企业中,党建工作做得不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煤矿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行情日益看涨,导致部分煤矿企业领导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生产经营上,不重视党建工作。在工作安排上只停留在一般的日常工作上。而且有些煤矿企业在干部任用上,忽视干部的政治表现,不注重思想品德方面的考察,只注重干部的业务能力。

2. 党组织工作缺乏凝聚力。煤矿企业经过大规模的改制重组后,在党组织的设置上没有跟上变化,存在党委工作与实际情况脱节、党组织工作随意性大、对党员教育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工作的实施。

3.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不能满足党建工作的需要。 目前,煤矿企业经过改制后,煤矿机关人员大量精减,甚至有些煤矿企业缺乏健全的党建组织体系。很多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身兼数职。这对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非常不利,缺乏必要的人员保障。并且有的煤矿政工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和经验,不能适应党建工作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开展的效果。

三、加强和改进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策略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第一要务。而煤矿党建工作主要是通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健康稳定。因此,只有针对煤矿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提高工作效果,从而为矿井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1.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党建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执行,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各级班子建设,提升执行力。煤矿党建工作能否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党组织能否参与和指导安全生产实践,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因此,在煤矿企业重大事务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通过开展一系全教育活动,把安全生产作为日常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来抓,建立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的安全教育新机制,真正使安全思想教育深入人心,建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及时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明确责任,为矿井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同时,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习理论知识,煤矿企业也可利用开展培训班的形式,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2. 创新工作理念,灵活工作方法,拓宽党建工作思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党建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新思路,坚持“党建工作促安全生产”的理念。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层次之中。用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效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果。同时,煤矿企业也可把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融合在一起,这样,通过创新机制,落实制度,为实现安全生产和促进年度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煤矿企业应结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也需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确保党员认真履行义务。通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带班作业、以点带面,把党建工作覆盖至矿井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辐射到职工工作的每个岗位场所,不断提高和谐矿区创建水平。在平时的煤矿工作中,要维护矿区治安稳定,加强民主管理,实施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温情工程等,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让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去。

3.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突出党建工作重点内容

党建工作能够有效影响人们的思想认识。在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来建立一种职工普遍认同的安全文化。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职工”的理念,认真研究现实条件下企业安全工作的新特点和发展规律,及时研究员工的行为规律及各类事故中的人为因素等,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工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舆论工具,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本质安全自主管理理念,安全价值观的宣传造势,做到寓教于乐,取得实效。同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党委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安全目标、安全主旨、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理论引导,使安全文化在物态、制度、精神三个层次上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机制。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与煤矿党建工作都是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二者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只有把人的工作做好了,二者才能体现出最佳效果。所以,只有坚持创新思维,不断总结和创新工作理念,与时俱进,扎实工作,才能使党建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重大作用,才能使党建工作与煤矿安全工作互动互补,共同提高和推进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普卫东.寺河煤矿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煤炭经济研究,2003,(9).

2.韩露,刘玉芝.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2).

煤矿安全工作思路范文6

论文关键词:煤矿 安全文化 安全发展 建设方案

论文摘要:本文概括的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煤矿企业安全的现状,指出构建具有煤矿企业特色的优秀安全文化是我国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并综合性的给出了我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方案。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安全问题不仅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给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矿区的安全文化,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渗透于矿区生产和生活的一切活动之中,涵容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各个方面,是国企煤矿的灵魂。构建具有煤矿企业特色的优秀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举措。其最核心的内容,是充分地、最大限度地体现好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价值观。也就是说,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构建全新的矿区和谐安全文化氛围,求真务实,打造矿区高尚的价值观,用共同的理念凝聚力量,把全体员工的思想意志引导到安全就是切身利益的崇高境界,产生出高昂的激情和工作干劲,才能保证煤矿企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又快又好、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因此,培育煤矿特色安全文化,塑造出具有科学知识和正确思维方法的高素质的煤矿人,显得尤其必要和迫切。

1.国内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现状

煤矿安全,一直以来是我们党和国家关注和倡导的重要工作,也是煤矿企业的天字号工程。长期以来,我国煤矿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投入不足、装备水平差、产业技术人才匮乏、劳动效率低、管理粗放,煤炭开采的特殊环境对人自由度的限制,较之其他行业要大得多。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大自然灾害时时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煤炭员工相对较低的文化素养,简单的劳动技能和闭塞的社会视野又制约着安全开采、科学开采。试想一下,将大量的人员相对密集的煤矿开采队伍放在高度危险的工作环境中,一旦发生灾情,特别容易造成重大煤矿安全事故。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煤矿实现了高度机械化,井下工作人员少,工作效率高,具有健全完善的安全法制,具有独立严格的监察机制,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教育,拥有先进适用的技术支撑。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整个中国矿井安全形势的严峻是国人都有目共睹的。

据报载,仅仅在2005年,就有大约6000名矿工丧命,这一数字是同年美国煤矿矿工死亡人数的150倍。由此向前追溯,2004年中国共有5286名煤矿工人死于事故。从2001到2004年,中国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起,平均每4到7天一起。2001到2006年中,最突出的纪录是2003年。这一年全世界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是8000人,中国内地就占将近80%,死亡6434人。考虑到地方官员经常谎报事故伤亡人数,真正的死亡人数极有可能比见报的更多。

最近几年,中国矿井安全生产状况已开始有所好转。尤其是2008年,在煤炭产量增加约2亿吨情况下,死亡人数下降1192人,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7年的1.485下降到1.182,同比下降20.4%。

即便如此,与全球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领先的国家如美国比,依然不容乐观。作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采煤大国,2002年—2004年,美国产煤分别为9.94亿吨、9.73亿吨、10.1亿吨,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27人、30人、28人。近年来每百万吨煤死亡率一直在0.03%以下。由此看来,我国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同其他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要高得多。

这些煤炭安全事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给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安全关系企业发展的根基,也是关系职工家庭幸福的保证,而要取得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只依靠加强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本身来不够,除了坚持我国煤矿“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安全生产方针,还必须从创建煤矿安全文化入手,关键是管理人、教化人、激励人、塑造人,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方法,改变人的认识结构,塑造新的安全理念。

2.我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方案

目前,好多煤矿企业都在建设安全文化,但存在的误区较多,将安全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政治思想工作宣传、制度建设等形式,没有深刻理解文化的涵义,说白了,只是在搞一种形式主义。要建设煤矿安全文化,首先要在思想上端正对它的认识,而后结合自身现状作出合理的建设方案。就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原则

2.1.1以人为本原则

人的安全理念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文化就在人们的“心”里,离开了人、人的思想和意识,谈文化建设就是空洞的。人又是安全开采的主导因素,当今中国煤矿事故频发,究其祸根在于低素质的人。只有用安全文化启迪和教化,塑造具有科学知识和正确思维方法的高素质的人,才能掌握安全开采的主动权。所以说人在文化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和归宿。

2.1.2知行统一原则

知与行是一对哲学范畴。只“知”不行是“妄想”;只“行”不知是“冥行”。所以在打造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中,应高度重视“知行”合一的原则,解决好先“知”而后“行”,先抓好“知”,再抓好“行”,达到“知行”合一。切记不能“知”而不“行”或“行”而不“知”,“知行”不一流于形式。

2.2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化“我要安全”为“我会安全”

一个煤矿企业,上至管理层下至员工无一不想“我要安全”,那么管理层应该建设成一支具有铁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充满温馨和谐气氛的团结友爱的集体,从而实现安全管理干部队伍所特有的职业文化、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塑造、培育、创建并形成一种为员工所接受、符合时代潮流的全新的安全文化模式。建立“安全文化”的设想,是对安全文化内涵的最具体诠释,也无疑是对安全管理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最好协调,从而提高安全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坚持良好的行为准则。而基层员工则应该认真学习安全文化知识,熟悉精练相关业务,须知“严是爱,松是害,发生事故坑三代”。 更要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成自主管理的“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必须安全”思想。

总之,针对国内外煤矿安全现状的差距,构建具有煤矿企业特色的优秀安全文化刻不容缓,早一日实现,便可早一日使减少我国煤矿的安全问题,早一日使企业扬起安全文化之帆,走上安全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孙孟杰,王清悦,闫玉平.对煤矿安全文化的初步探讨[J].煤矿安全,2002,11.

[2]王翠娟.煤矿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

煤矿安全工作思路范文7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以人为核心,兼顾各种社会关系和因素,统筹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目的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以人的生命和生存为前提,以满足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物质和文化需求,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谐协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应有的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生命生存的保障和生命健康的保障应是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的基础,人类社会一切活动都应该建立在生命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上,二是安全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主要矛盾,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探索并建立安全发展的长效机制。

社会公共场所安全、生产安全、生存环境的安全、食品药品的安全、交通运输的安全、通讯信息安全等等都是安全生产广泛包含的内容,涉及和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三、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建国近五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不懈探索,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无论是在体制机制、立法、安全标准、安全基本条件、安全队伍建设、安全文化和安全效果上都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域差异大,经济实会发展起步较晚,煤矿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煤炭生产规模和建设存在阶段性发展过快,地方保保护护主义在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等众多原因,存在制约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问题仍然很多。

一是煤炭资源分布和煤种的结构性分布不合理,煤炭资源的纵深开发利用集成度和技术含量不高,货物运输能力不足,受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需求的影响,造成资源条件差、开采条件差、自然灾害严重不能达到国家安全生产条件和标准的一些地区的矿区仍然在组织生产,安全生产很难保障。

二是保障煤炭行业安全发展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的近几年,我国煤炭生产一方面是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基本告停,造成人才培养接续不上,缺口严重。同时对在煤矿从业的工人也没有建立培训和准入机制,文化程度不高,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低的人员大量进入这一高危行业,造成一群瞎子走路,既没有引路的,也没有自己看见走路的。科学办矿、科学管矿、引导煤矿科学发展很难谈起。

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在煤矿的发展规模上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全国一盘棋。受地方经济发展,财税来源,短期政绩等错误思想和观念影响,有些方一哄而上,超规模、超能力办矿。受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和制约,这些地方又迫不得已把正在建或刚投产不久的煤矿又强行关闭或进行整合,造成百姓受损,资源破坏,隐患增多,污染严重,与科学发展观严重背离。

四是分割式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科学发展。我国现行对煤矿准入体制是发展委立项,国土资源部门管资源和矿权设置,行业管理部门管设计审批,安全监察部门管安全设施和条件的审查验收。这种管理体制从表面上看是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实质是各自为政、相互分离,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资源管理和采矿权的设置上。资源不经勘探随意估算,矿界范围划定不符合安全开采要求,矿点设置严重不合理等等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年国家所采取大规模关闭小煤矿、整合、兼并、扩能行动从本质上讲都是为过去这些行为在埋单。

五是因上述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造成部分地区、部分矿井规模小、开采条件差、效益差、自然灾害严重、装备水平和办矿标准低,确保煤矿安全有序科学发展的难度大。

四、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着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力解决四个层面问题:一是要认真学习,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本质,着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二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与本部门的工作紧密联系,力着解决本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的不利于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等突出问题;三是要着力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解决影响党群关系的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四是重要落实、实践、要把科学发展观根植在思想上,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

按照中办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要求,站在国家监察的高度,认真在工作中履行好以下职责。

一是坚决维护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放在第一位,增强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压力,善始善终把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抓好,通过监察提高煤矿办矿水平和标准;通过监察减少煤矿隐患和违法行为,通过监察打击和制裁非法违法生产施工,通过监察带动和促进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要始终站在国家监察高度,代表国家的意志把煤矿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在存在的各种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问题调整好,反映好,协调好,解决好。在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时,即要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又要有敢为人先,敢于碰硬,甘愿吃苦的奉献精神。

三是坚持四个“严”字,一是要严建班子,严带队伍,把班子和队伍都建成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和带头人;二是严格执法,把不利于安全发展的各种问题通过监察执法发现出来、解决好;三是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实现科学发展,实现煤矿安全发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有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才能把各项工作作好,四是严于律已,清廉为民。

煤矿安全工作思路范文8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全省煤矿安全监察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坚持用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按照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10.15”视频会议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松劲、不懈怠、防事故、防反弹,深入一线、扎实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全面打好“三项行动”第三战役。要结合当前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现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重点对非法违法技改、基建、生产的矿井,开展集中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继续深化治理行动,重点抓好对兼并整合矿井和节后恢复生产、建设矿井的隐患排查,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对重大隐患实行专人督办、明确责任;不失时机地开展安全生产宣教行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煤矿资源整合相关政策措施,在全社会营造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总结前一段时期开展“三项行动”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巩固扩大成果,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大力推进全省煤矿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工作。当前全省煤矿兼并重组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各整合主体正陆续进驻被兼并企业,安全生产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各单位、各监察分局、站要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局党组“8.23”、“9.17”会议的具体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全省资源整合工作顺利推进,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要加强对过度期间生产矿井的日常监督监察,确保矿井依法依规组织生产;要严格基本建设矿井“三同时”审查和验收,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基础;要坚持“优化程序、提高效率、依法许可”的原则,严格煤矿安全许可工作,严把煤矿安全准入门槛。

四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继续深化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紧紧抓住采掘布局、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监测监控、现场管理五个环节,建立健全瓦斯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大力推进瓦斯治理“双百”示范矿井建设,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监察队伍建设,注重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干部,加大对领导班子、监察人员考核考评力度,形成风清气正、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六个办法”,推进监察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

煤矿安全工作思路范文9

关键词:煤矿 思想政治 本质安全 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一)本质安全型矿井要义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是全面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治本之策。本质安全这一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它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核心;二是物―装备、设施、原材料等的本质安全;三是系统工作环境的本质安全;四是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即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狭义上的本质安全型矿井是通过追求人、机和环境的安全和谐统一,最终实现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人员无“三违”、安全无事故的恒久性安全目标。它是人员、装备、环境、管理、技术等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胶合体”。在各种要素中,其中人员的本质安全占有突出的地位。

(二)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煤矿特别是一些南方煤矿技术投入不足、装备水平差、产业技术人才匮乏、劳动效率低、管理粗放,一旦出现灾变,容易造成重大事故。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一直较高,2007年,在我国煤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的情况下,百万吨死亡率是1.485,而2000年,美国0.027,南非0.13,印度0.42,波兰0.26,与国外相比,我国煤矿安全状况还很差。美国、澳大利亚等先进国家,煤矿实现了高度机械化,井下工作人员少、工效高,而我国,大多数煤矿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差。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煤矿技术装备大大提高,有了显著的改观,但落后的管理、技术、装备不可能一步到位,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现实而突出的困惑。

(1)劳动力缺乏。由于煤矿特别是南方的小煤矿采掘装备差,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不高,加上五大自然灾害,导致采掘人员出勤不稳,流失严重,人员难招,招后难留,一线劳动力紧缺。

(2)存量劳动力素质差。由于近年来人口社会结构变化,煤矿一线采掘员工大都来自边远贫穷地区,文化水平不高,且大都属于其他社会行业落聘的劳动力。

(3)安全管理处置上遇到尴尬。基于以上原因,造成煤矿安全管理上的被动。习惯于以罚代管的煤矿,面对着员工“三违”,不服从安全管理的时候,处置处罚上轻了达不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处罚重了职工撂挑子走人。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交集

从长远来看,要取得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走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是必由之路。除了坚持我国煤矿“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安全生产方针,关键是管理好人、教化人、激励人、塑造人,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思维方法,改变人的知识结构,塑造全新的安全理念。不断提升煤炭企业在矿业领域的影响和地位,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不仅要从管理上、制度上和科技上下功夫,更应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中的保证作用

(一)保证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在煤矿的贯彻落实,解决办矿的方向问题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政府一贯的安全生产总方针。安全第一,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党和政府一贯的要求,也是煤矿党组织最大的政治责任。安全生产是煤矿最大的政治、领导最大的责任、职工最大的福利。作为煤矿的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保证安全生产上,特别是要保证煤矿各级管理层严肃安全生产的政治意识,正确处理安全和生产、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自觉主动接受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对一些中小煤矿,多种经济成份的煤矿犹其要加强这一工作。

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到超前思考,科学论证,精心组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通过对煤矿各种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中九成以上的违章都是由于管理人员或职工安全思想不牢靠、认识不到位、自主保安意识差、不能按章操作造成的。这说明,我们的思想认识和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煤矿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认清形势与责任,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整改,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深入到采掘一线和工作的全过程中去做,要根据职工的思想动态、工作行为表现选择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做。要真正了解职工在想什么,想干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和克服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工作安全系数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有了着力点。为此,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增强预见性,掌握主动性;要经常分析职工的思想,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准确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趋势,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把不利于安全生产的现象解决在问题发生之前。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安全管理之中

煤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严格安全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从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来看,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内部管理混乱,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结合的不紧密,或者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者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造成的。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安全生产效果,就必须从强化安全管理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管理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要实施科学、规范化的管理,采取先进的、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建立“职责明确、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中处处渗透着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时时蕴含在严格的安全管理之中;其次,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理顺内外部、上下级关系,确保本单位、本部门有一个良好工作秩序,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政令畅通,为开展好思想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效果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和充实的内容;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切实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观念,紧紧围绕安全管理实际,着力做好在严格的安全管理中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二者结合并形成合力,安全管理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也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四)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优势营造安全氛围

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形成安全氛围。如果一个单位安全氛围好,就能够感染、鼓舞、约束并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和职工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在宣传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工作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在抓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渲染安全氛围,把思想政治工作中宣传、教育、鼓动等优势手段应用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一是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阵地,如宣传窗、煤矿电视、井口广播、安全文化走廊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二是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三是借助党员的带头作用,拉动安全生产。四是借助工团组织活动,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风气。

(五)努力做好违章及事故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安全生产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对事故的及时处理和认真总结,这是抓好安全生产环节的一个重点,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通过安全事故的分析总结,还可以从中发现内在的规律性,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指导今后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在安全生产的事先发挥保证作用,而且要做好事后的教育工作,对受到批评、处罚的职工,要主动关心他们,一起总结教训。同时还要对违章职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勉励鼓起勇气,勇敢面对现实,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汲取教训,更好地完成各项安全生产任务。

三、找准切入点,努力实践和创新

长期以来,煤矿的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结合煤矿工作特点,在为煤矿安全生产中心工作服务,特别是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中,努力探索和实践,创造了行之有效的一套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

(一)党组织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无三违)”活动切入安全管理

煤矿以基层支部为单位划分党员安全生产责任区,在党员中开展本人无“三违”、责任区反“三违”、排查安全隐患、与职工结对帮扶、提安全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强化支部和党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彰显党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建设。

(二)安全帮教过“五关”

煤矿充分发挥政工、工会、女工家属的作用,邀请职工家属来矿与采掘职工签订“安全互保”合同,让家属关注丈夫安全,吹响“枕边风”。对违章人员和安全思想淡薄职工实行安全科长、女工主任、职工家属、工会主席、支部书记“五关”谈心教育法。

(三)安全劝导“六步”工作法

安全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通过引导、建议、规劝、提倡、教育等手段,真诚以劝导方式纠正和制止员工的违章操作行为,消除不安全的状态,总结出必遵的“六个步骤”:第一步,友好打招呼;第二步,表扬肯定员工的工作和规范操作行为;第三步,指出职工不规范操作行为或存在的隐患及后果;第四步,倾听员工反馈,互动交流;第五步,得到员工认可和改进的承诺;第六步,感谢员工的辛勤劳动和配合。

(四)严重“三违”互动式警示教育

对严重“三违”员工采取模拟法庭式警示教育,既认真剖析违章个案,又能使其他职工受教育,使传统的安全处罚手段更具人性化,使违章人员接受处理做到心悦诚服。警示教育一般由支部书记或工会负责人主持,由现场安全监管人员陈述违章事实、违章人员申辩、安全监管部门提出处罚意见、违章人员辩护(可以自辩或请工友辩护)、旁听评议、群安员工会女工家属协管员提出建议、违章人员谈思想认识、安监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等程序。警示教育全程组织职工旁听。

以上探索和实践,围绕人的本质安全这一命题,无疑是煤矿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中的创新,为煤矿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这些做法有以下共同特点:1.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管理并重的基本规律。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中,教育与管理互相渗透,互相促进。2.彰显了党组织在煤矿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和领导作用,这是企业政治核心的重要体现。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安全生产中也有了具体实在的体现。3.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遵循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4.充分运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滞后法和超前法,贯彻疏导和引导的方针,表扬与批评、改进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