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评估方法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9-15 01:24:23

评估方法论文

评估方法论文范文1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规定行动的内容,要用战略管理改进和创新政府绩效评估方法,首先必须树立战略管理理念,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1.1树立全局理念,做到全局与局部相结合。要树立全局、整体的理念,做到全局与局部相结合。首先,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对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使用和改进都要从整体上予以全盘考虑;其次,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全局与局部是辩正统一的,局部是全局的局部,而全局是局部的有机整合,做到全局与局部和谐统一。

1.2树立长远理念,做到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战略管理非常注重组织的战略规划,从长远的角度为组织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使规划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绩效评估及其方法也应树立长远规划的理念,使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使用、改进都要有长远的规划和考虑,从而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

1.3树立竞合理念,做到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政府绩效评估也可以借鉴企业战略运作中的竞合理念,在评估主体上充分调动人大、党委组织、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在选择和使用评估方法时,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确保绩效评估的科学、合理、有效。

2.运用平衡计分卡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平衡计分卡是哈佛商学院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S.Kaplan)等人于1992年发明的一种绩效评估和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问世以来,在企业界和西方国家政府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那如何运用平衡计分卡来构建科学化的绩效评估指标呢?

2.1明确政府指标体系分层。规范的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四个领域,即政府业绩、政府成本、政府内部管理流程、政府学习和发展;第二层次即上述每个领域所包含的内容;第三层次即每一领域内的每一内容上的具体的、可量化的测评指标。

2.2找出第一层次所包含的内容。政府业绩领域主要包括政府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公共管理业绩等;政府成本领域包括办公成本、报酬成本、管理成本、公共项目投资等;政府内部管理流程包括内部运行效率、运行秩序程度、行为依法规范程度等;政府学习和发展领域则主要包括个体学习与发展情况、组织自身的学习、变革与发展情况等。

2.3设制第三层次的指标。第三层次的指标才是具体运用的评估指标,是用来衡量绩效的最终标准。前两个层次做得再好,而第三层次指标设制不科学、不合理,最终指标体系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第三层次指标设制有三个具体步骤:第一步,把第二层次的内容具体、细化,尽量全面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步,调查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选用具体的指标;第三步,检查指标的科学性,看是否与第一、第二层次相偏离,看指标外延清晰,易于界定,内涵明确,易于理解。

3.运用系统思维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信息系统

3.1扩展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绩效评估的质量取决于绩效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而绩效信息的数量则有赖于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必须扩展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要做到政府收集和民间收集相结合、传统收集方法和现代收集方法相结合。

3.2建设和运用电子网络技术。绩效评估应该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信息的电子系统,便于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存储,从而解决绩效评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扭曲和失真问题。具体说来,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取得领导人的大力支持。领导人的大力支持,是电子网络技术建设和推广的关键。二是树立电子化理念。理念是先导,要推行电子网络技术也必须树立电子化理念,在电子化理念下,建设和运用电子网络技术。三是建设一支专业技术队伍。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建设电子网络技术的根本。四是要加大投入。资金和物质是建设和运用电子网络技术的保障。

3.3提高筛选过滤质量。政府绩效评估机构收集到信息后,就要面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评估机构必须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过滤排出优先次序,并对信息的重要性和真伪进行筛选。信息的筛选过滤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估机构必须要弄清哪些信息是在评估时所必需的,如与评估指标密切相关的信息。对于这些信息,评估机构必须要给予更多关注,并进行具体的划分和对照,以便直接用于绩效评估中。另一方面是评估机构要弄清楚哪些是无用的信息,甚至是虚假的信息。

4.借助SWOT分析合理选用绩效评估工具

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使用最广的工具。绩效评估也需要SWOT分析,对绩效评估对象进行优势与劣势,以及机会与威胁的SWOT分析,进而选用合适的绩效评估工具。如何借助SWOT分析合理选用评估工具呢?主要有四个步骤:

4.1对绩效评估对象进行SWOT分析。对绩效评估对象进行SWOT分析,弄清楚该部门的具体情况,熟悉外部的各种环境。主要分为四步:一是列出评估部门的关键内部优势;二是列出评估部门的关键内部劣势;三是列出评估部门的关键外部机会;四是列出评估部门的关键外部威胁;五是对列出的情况进行匹配。

4.2正确选择评估工具。做好两点:一是要了解各种评估工具。通过对各种评估工具的运用背景、价值标准、优缺点和适应范畴进行了解,熟悉评估工具。二是根据第一步进行的SWOT分析所了本文由/整理解的情况,选择合理的评估工具。

4.3综合选用评估工具。选择了正确、适宜的评估工具,但是不能正确运用也是毫无意义的。绩效评估不仅要正确地运用每一种评估工具,而且要正确地综合运用各种评估工具。在实际工作中,要端正观念,要知道没有绝对适用于一切组织的评估工具,不同的评估工具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根据SWOT分析,认清组织的现状和管理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接着,优化组合选择的评估工具进行。最后,把优化组合的评估工具与组织相结合。

4.4注意评估工具在评估过程中的权变。组织内部的情况与外部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而评估工具也应根据变化的内外环境进行权变。评估工具与组织的绩效评估是一个“适应——不适应——权变——适应”的动态循环过程。而评估方法及工具的权变也是一个“稳定不变——稳步适应——摇摆阶段——变革阶段”的动态循环过程。

评估方法论文范文2

关键词:科技评估:问题;对策

科技评估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提出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发展领域、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和要素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科技评估是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对促进国家或区域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因为科技评估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自20世纪初美国开展科技评估以来,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科技评估已成为许多国家科技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1 我国科技评估的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评估活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科技部和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推动下,从20世纪90代初开始,各层次的科技评估工作得以逐步开展。总体上看,科技评估的发展具有两个典型特点。

1.1 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世界范围内,美国是最早开展科技评估工作的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成立了国会服务部(CRS),直接针对各委员会及议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估,其中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估即可认为是科技评估的雏形。20世纪40至60年代,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丹麦等国家开始进行科技评估,随后,瑞士、瑞典、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西班牙等国也都相继引入了科技评估工作。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93年原国家科委(现国家科技部)开始将科技评估手段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作为国家科委宏观管理工作的突破口。1997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组建了部级科技评估的专业化机构――国家科技评估中心。1998年科技部开始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立项进行评估试点,这标志着我国科技评估工作走向实质化阶段。3年的评估实践工作展开后,2001年6月正式出版了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第一个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科技评估规范》,紧接着12月又颁发了《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科技评估的类型、范围、组织管理、评估机构和人员、评估程序、法律责任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对我国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发展,我国科技评估体系初步建立。

1.2 自上而下、政府主导

从我国科技评估工作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是在国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主导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的。1997年,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科技评估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受其鼓舞,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开展了科技评估工作,并成立了相应的评估机构。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7个中央部委、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科技评估机构,从业人员超过1 000人。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设立了评估机构(如中国科学院科技评估中心,各高校的科技处开始设立专门的科技评估室或安排专人负责科技评估工作,黑龙江大学等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科技评估研究所),并开始进行评估人才培养的尝试,在“科技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下招收科技评估或科技评价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或博士生,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评估理论研究和人才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 我国科技评估的问题及障碍

2.1 评估机构独立性不强,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科技评估机构基本上是由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组建和管理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经费也主要来源于政府,因此,大多数科技评估机构都与政府管理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和社会化,在开展科技评估工作时往往受到一定的行政干扰以致偏离评估方向和目的,难以做到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与科学性。而且,因为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各种或明或暗的关系,大多数评估机构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规模小、能力弱,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评估需求。

2.2 评估理论研究滞后。评估实践缺乏理论指导

在科技评估实践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理论研究却还停留在全盘引进和照抄的原始阶段。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输入“科技评估”或“科技评价”的关键词对1980-2007年间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426篇,文章数量之多令人兴奋,说明我国的评估事业受到了学术界、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这么多的文章里面,绝大多数是工作总结或是对国外科技评估的介绍,真正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寥寥无几。评估理论研究的滞后,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科技评估实践的健康发展,例如,目前我国科技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对科技评估的内涵还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和理解,常常把科技评估与其他类型的评估如无形资产评估等混为一谈。

2.3 人才队伍不精、建设不力。难以满足评估需求

第一,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根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专门从事科技评估的人员已超过1 000人,但这些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都有待加强。第二,科技评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健全起来,目前,虽有部分高校和研究院所开始招收和培养科技评估或科技评价方向的研究生,但却未见设置专门的“科技评估”或“科技评价”专业,大学本(专)科教育中也没有“科技管理”之类的专业,科技评估人才教育陷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境地。第三,科技评估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科技评估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工作繁琐劳累、收入不高,并且常常因为评估涉及到被评对象的切身利益而受到被评对象的阻扰和非议,因此,许多评估人才一有机会就会转行,高校或研究院所培养出来的评估人才大多数也不愿意从事科技评估工作。

2.4 评估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评估环境急需优化

一是法律法规环境,虽然科技部及各地科技管理部门出台了不少关于科技评估规范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但这些文件大多比较粗糙,不同文件之间难以衔接甚至存在互相矛盾的地方。二是政策环境,多数地方和管理部门尚未认识到科技评估的重要性,存在“重投入轻绩效,重过程轻结果”等不良现象,也没有制定促进科技评估的相关政策,即使出台了政策也不会或难以执行。三是评估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力等因素,许多人对评估不能真正理解,对评估工作往往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评

估的风气也急需净化,为评估而评估、“频繁评估”、借评估的名义打击报复、在评估中弄虚作假等现象时有发生。

2.5 评估结果的开发利用不足,评估的功能作用难以发挥

评估是为了加强监督和管理,要实现和发挥评估的这些功能和作用,首要的一条是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开发利用,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一方面,多数评估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有头无尾,为评估而评估,最后结果怎么样,大家都漠然视之,不闻不问。另一方面,评估结果出来后,从来没有或很少加以分析和利用,而是束之高阁,即使利用了,也往往存在使用不当的现象。

3 推进我国科技评估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科技评估理论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指导和支撑。加强科技评估理论研究,是促进我国科技评估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

一要加快对国外先进评估理论、方法的吸收和消化,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化的科技评估理论体系。

二要加大对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支持和投入,一方要面引导科技评估相关人员、机构重视理论研究,在开展评估业务的同时,鼓励评估人员及时总结提炼相关理论成果;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提高评估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员的待遇。评估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虽然能对整个评估事业起到支撑和奠基作用,但其短期效益特别是短期的经济效益不太明显,许多评估研究人员因此都热衷于从事各种实际的业务活动,而没有时间或因担心收入不高而不愿意从事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因而;提高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员的收入,对发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果给予重大奖励,非常有利于调动相关科研人员和机构开展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

3.2加快科技评估人才培养

人才是评估工作的核心,是评估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主体,加快人才培养,事关科技评估事业的全局和长远发展。

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科技评估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可在高校设立专门的“科技评估”或“科技管理”专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科技评估机构共同培养科技评估或科技评价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科技评估机构可定期选派业务骨干赴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生提供实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参与到科技评估的相关实践业务中来。 二是稳定现有科技评估人才队伍,科技评估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留住优秀人才,如适当提高评估人员的福利待遇,为评估人员提供舒适、宽松的工作环境,鼓励他们自由成长。

三是最广泛地吸收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参与科技评估工作。科技评估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事业,既需要缜密细致的思维能力,也需要高超的宏观决策和管理能力,还需要精细的运算和数理统计能力,因此,评估人员的配备和选拔,不能局限于某些领域和部门,特别要注意吸收科技管理、财务、统计、软科学研究、经济学等领域的人才。

3.3 加快科技评估机构建设

评估机构是科技评估活动的执行组织,加快评估机构建设,最根本的是培育评估机构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打造若干品牌机构。

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机构体系,引导不同层次、不同属性、不同领域的机构相互交流合作、错位竞争。从国外的实践和经验来看,就评估机构的内涵和属性而言,一般可分为政府的、非政府的两种属性和部级、地方级以及科研院所级3个层次。目前我国虽已基本形成了这种“两大系列、三级层次”的评估机构体系架构,但还须进一步完善。

二要加快评估机构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引导评估机构树立市场意识和竞争意思,鼓励它们实施品牌战略,从根本上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通过转变政府特别是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结束评估机构与科技管理部门之间种种不正当的关系,把评估机构置于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通过市场寻找业务,通过竞争锻炼能力。

三要鼓励民营、私营评估机构的发展,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社会团体设立市场化的科技评估机构。在业务委托等方面要给予民营、私营评估机构与官方、半官方评估机构同等的待遇和机会。

四要大胆引进、合理引导外商投资评估机构的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发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由于我国知识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一些跨国咨询公司、科技公司开始在我国特别是上海、北京等知识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设立科技类的评估咨询公司,对这些外国投资的评估咨询公司,要大胆引进,同时加以合理引导,鼓励本国评估机构与之合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科技创新和评估事业的发展。

评估方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资产评估 框架体系 基本理论

资产评估起源于商品经济。我国的资产评估业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评估国有资产的价值,防止国有资产的低价转让。到了市场经济以后,形成了多元化、交叉化的资产评估格局。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深化了对资产的认识。虽然资产评估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需要实现对资产评估业的系统规范。

一、资产评估的概念

资产评估指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照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资产价值进行分析评定、估算。其主体是进行资产评估的一方,客体是指接受资产评估的商品或对象。资产评估具有预测性、市场性、咨询性、公正性、现实性的特点。资产评估需要遵循的工作原则主要有专业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二、我国基本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

我国的资产评估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评估目的、估价标准、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这种基本的理论体系。评估目的决定估价标准,评估目的与估价标准影响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价结果则是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的最后部分。

三、资产评价理论框架体系研究

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一般与理论要素和该学科的基本理念相融合,这些理论与概念指导着实践过程中制度的规范与建立。由于逻辑起点能够决定整个理论框架的层次结构,影响整个逻辑理论框架的发展方向,所以,资产评估理论首先应具备逻辑起点,然后再进行理论框架体系的建立。根据系统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可以将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1.资产评估的本质

资产评估的本质是将价值发现作为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符合资产评估工作的属性。从概念上,资产评估是指专门的评估人员或评估机构在遵循法定或者公允标准与程序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货币作为统一尺度,在一定时点上对资产进行评定估算的行为。资产评估的本质能够体现资产评估的固有属性,符合资产评估的定义。

2.资产评估的内在因素

资产评估的内在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九个部分:假设前提、评估目的、价值类型、评估原则、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时点、评估程序、评估结果。其中,假设前提指的是对市场条件以及资产评估客体的具体使用情况和作用作出假设,让资产评估的主体充分认识到资产价值评估的前提以及在资产价值评估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评估目的主要是提供市场交易的指导性参考标准,给税收部门等提供工作建议;价值类型是指资产评估结论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本质上属于一种限制条件,为资产评估的价值提供一个具体的条件,即资产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具备的什么样的价值;评估原则是指资产评估需要遵循的规则,是资产评估行为的依据;评估对象则是指资产评估的客体,也就是进行价值评估的有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指的是资产评估所采取的的方式或手段;评估时点是指资产评估所处的具体时间点;评估程序指资产评估活动的具体环节,关系到评价结果是否合理;评价结果即指资产评估活动所得出的结论。这些因素在资产评估过程中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资产的价值评估活动。

3.资产评估的外在因素

资产评估的外在因素指的是影响资产评估过程的间接因素,包含多个层面,如法律、行业准则等,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资产评估结论的合理与公正提供保障。其中,法律可以硬性规定资产评估的规则与秩序,对违法的资产评估活动提供界定,这是保证资产评估活动依法进行的基础;行业准则则是在资产评估过程中由行业内部自觉形成的并且得到整个行业的认可的内部规范,其不同于法律,不具备硬性约束作用,但可以在行业舆论的影响下由行业内部人士互相监督,具备一定的约束效力。

4.外界环境因素

主要是指影响资产评估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等。其中经济环境通过社会经济条件、国家经济政策等制约着资产评估活动;文化环境可以对资产评估活动起到一种间接性的影响;制度环境则可以增强资产评估行业的行为规范。

四、结语:

资产评估活动可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济活动的规范,为其进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作出明确理智的投资行为,合理利用、科学分配企业资源。企业经营者理解、掌握资产评估理论的基本框架体系,有助于掌握评估活动的基本规律,制定合理的行业规范;能够使资产评估活动发挥更好的作用,增强资产评估活动对企业行为的指导;有助于资产评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余炳文.经济学风险理论对资产评估监管的影响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4)

评估方法论文范文4

关键词: 电能质量; 评估模型;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回归机

中图分类号: TN915.853?34; TM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23?0148?04

Electric power qua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WU Zhengling1, ZHANG Nannan2

(1.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ilin 132022, China;

2. The Forty?seventh Division of the Army Reserve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Jilin 132013,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neural network method have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aspect of electric power quality evaluation, a new electric power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is proposed. The electric power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electric power quality standard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The grade interval of the electric power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 is given.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and electric power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 the electric power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was establish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examples show that 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model has strong generalization ability, and the obtained evaluation result is more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than that of other evaluation methods.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电力工业和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用户采用了大量时变控制的非线性设备,电网中接入了大量的冲击、非线性负载及不平衡负荷,引起了日益严峻的电能质量问题。同时,智能电网建设及新能源的发展又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能质量进行科学地评估是提升电能使用效率、电能商品按质计价和电能质量治理等的重要保障,已成为电能质量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电能质量评估属于多指标非线性评估问题,在评估过程中指标权重确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文献[1?7]分别采用改进雷达图法、模糊集对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相结合的方法、区间数理论、云物元分析理论和可拓云理论对电能质量评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上述研究方法分别采用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或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值,由于不同的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出的指标权重差异较大,仅从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很难推断出各种权重确定方法的有效性。为了避免权重计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文献[8?9]分别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智能评估方法研究电能质量评估问题,克服了传统评估方法在权重确定方面的不足,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虽然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和较强的泛化能力,但神经网络方法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学习效率不高、样本需求量大、收敛速度慢和网络结构难确定等问题。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是支持向量机在回归领域的具体应用,具有泛化能力强、训练时间短、全局优化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其出色的预测效果,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预测问题[10]。文献[11]采用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方法对110 kV高压电网的电能质量评估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评估结果。鉴于此,本文尝试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对380 kV高压电网的电能质量评估问题进行研究。

4 应用实例

这里以文献[4?7]中的评估数据为例,对构建的电能质量评估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其中5个观测点的实测数据如表2所示。

首先利用计算机在1,2,3,4四个电能质量等级区间随机各选取3个训练样本,按照评估模型的规范化方法规范化后的样本数据如表3所示。在计算机上利用Matlab 7.0软件编写基于SVR的电能质量评估模型算法,通过对规范化训练样本的训练,将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参数设置为:[C=1 000,][ε]=0.001,[σ=]10。以后5个训练样本为例,评估模型预测的电能质量等级分别为3.000 1,3.000 1,4.000 1,3.999 9和3.999 9,从中可以看出,评估模型预测的等级误差极小,训练效果较好。

为了检验所建立评估模型的推广能力,对表2中的5个观测点的电能质量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基于SVR的电能质量评估模型进行预测,得到的电能质量评估结果和文献[4?7]的评估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本文的评估结果与其他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相一致,这里以观测点1为例进行说明。按照电能质量的等级区间,观测点1的电压闪变、谐波畸变率、三项不平衡度、频率偏差和需求侧服务5个评估指标为2级,电压偏差、电压波动、暂态压降和供电可靠性4个评估指标为3级,但电压偏差和暂态压降2个评估指标值均处于3级的下界即向2级的上界靠近,所以总体上评估为2.32级较为合理。

5 结 论

针对传统电能质量评估方法在指标权重确定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电能质量评估方法存在的网络结构不好确定、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和处理小样本推广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电能质量评估方法。最后给出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SVR的电能质量评估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得出的评估结果更加合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该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乔鹏程,吴正国,李辉.基于改进雷达图法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6):88?93.

[2] 刘俊华,罗隆福,张志文,等.基于模糊集对分析法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J].电网技术,2012,36(7):81?85.

[3] 翟兴丽,文福拴,林振智,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与灵敏度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40(5):48?53.

[4] 李正明,施诗,潘天红,等.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6):14?19.

[5] 王宗耀,范莉,苏浩益.基于区间数理论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0(3):41?46.

[6] 夏非,范莉,苏浩益,等.基于云物元分析理论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0(11):6?10.

[7] 李如琦,苏浩益.基于可拓云理论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66?70.

[8] 周林,栗秋华,刘华勇,等.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评估电能质量[J].高电压技术,2007,33(9):66?69.

[9] 付学谦,陈皓勇,蔡润庆.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6):7?11.

[10] 方瑞明.支持向量机理论及其应用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评估方法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生物资产 资产评估 评估方法

一、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背景

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食物、纤维、木材、药物、工业原料和服务。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对生物资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且,由于生物资产本身的一些特性,其在人的劳动与自然力的共同作用下生长的,受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另外每种生物资产的生长、发育、成熟、结果都不同,因此,对生物资产的研究不管是从会计角度还是评估角度都是比较重要的。从会计角度看,全球范围内不管是组织、协会还是个人已经认识到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在这方面研究最早的是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ustralian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AASB)于1998年颁布的1037号(AAS35)会计准则,即自生和再生资产(self-Generating and Regener-atingAssets简称SGARAs)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以下简称IAS41)对生物资产的研究从概念的界定、初始确认到后续计量作了详细具体的介绍。我国在借鉴国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但从资产评估的行业讲,对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的研究很少。目前具体的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准则,这给从事生物资产的企业的经济活动带来了不便,制约了其快速发展。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向信息使用者传递一些有用可靠的信息,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为了保证会计与评估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进一步体现评估对会计的补充和完善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大潮中,生物资产的租赁、重组、典当、保险、交换等经济行为的不断增多,不能仅依据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来反映,还要借助于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资产评估结果重新确定其价值。

二、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及生物资产的企业与日俱增,探讨生物资产价值的评估问题,对评估行业和企业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首先,为生物资产价值评估做出理论贡献。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对其他行业,尤其是农业资产评估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价值评估理论,可以得出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目的、依据和方法。在评估范围越来越细、越来越广的情况下,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和评估方法、模型提供参考,对于推动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其次,可以推动会计学相关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从实践上讲,有利于建立全行业统一的评估准则,使评估机构能够很好的按照规范行事,使生物资产的评估更加明朗化;有利于持有生物资产的企业更好地掌握本企业的资产价值情况,促进企业加快生产,提高企业资产价值;有利于不同地区企业持有的生物资产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比性;有利于生物资产的信息使用者获得全面、详实、可靠的评估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和完善评估准则,加快我国评估领域的发展;有利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发展;有利于协调有关评估各方的经济利益。

三、西方国家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现状分析

英国《评估指南》(红皮书)1996版指南12――森林与林地资源评估,提到了关于资源类植物价值评估的一些方法。《欧洲资产评估准则》(EVS)2000版指南5

贷款为目的的农业资产评估中将农业资产划分三个大部分来说明:第一部分介绍农业资产包含的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评估方法以及市场价值的确定;第二部分介绍了多年生植物的存在形式――正在生长着的、培育中的、收获的和其他形式的,还介绍了一些牲畜;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在评价这些动植物时影响因素和多年生植物的评估方法。《IVS指南10――业资产评估》2005版该指南中指出了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评估中将其划分为附着地的生物资产和非附着地的生物资产,将其区别于农业资产和个人财产进行评估,要求根据农业生物资产的类型和周期性按照市场法对农业资产进行评估。《澳大利亚评估准则与实践》对乡村资产评估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对生物资产相关不动产的阐述,如果园的建设投资、养殖设备、设施等评估。国外学者进行很多有关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从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类型、评估方法和案例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国外比较流行的是条件价值法。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福利经济学对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非市场化商品与环境等公共产品价值的思考,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评估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将评估方法分为三类,即实际市场价格法(市场分析)、模拟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

从上述国外研究现状来看,虽然国际评估准则和发达国家的评估准则中对农业资产评估的研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相对于其他资产评估研究来讲,起步较晚,而且也不成熟。各评估准则中只是粗略介绍影响生物资产的自然因素,都没有详细说明生物资产具体的评估依据、评估原则和不同生长阶段下的评估方法及一些参数的选取,未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及评估的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有的国外的理论与方法不能满足生物资产发展的需要。

四、我国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是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属于新兴行业。1989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国有资产产权变动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若干规定》,这是我国首次提及资产评估问题的政府文件。1993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涉及行业越来越广,技术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1996年颁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试行)》,2001年又颁布《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具体准则。但目前关于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文献很少,而且部分都是从森林资源或者森林生物多样性角度进行的,尚未对生物资产有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本文从生物资产概念、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和果园资产评估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2006年以前,一些专家学者们借鉴IAS、《澳大利亚自生和再生资产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给出了生物资产的定义:生物资产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并将其划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为了研究方便可将生物资产划分不同种类:按其生物学特性分为动物和植物;按其生长周期长短分为一年生生物和多年生生物;按价值转移方式的小同,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

性生物资产;还可划分为成熟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物资产(何梦圆、马慧,2006)。

另外,我国学者在会计核算基础上总结出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相比,具有下列基本特性:一是生物资产形成的特殊性。一般资产完全是依靠人们的生产劳动取得的,而生物资产是通过人的劳动和生物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资产的价值形成除凝结有人类劳动以外,自然力作用的生长、发育会形成其增值;生物资产的经营受自然规律的制约,遵循自然规律,生物资产就会顺利地生长、发育,不断再生,反之则会消亡,失去其价值。二是生物资产的多样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繁多,这使其各自的生长、发育特点差异很大,增加了计价难度。三是生物资产经营周期的既定性。生物资产的投人、生产、经营、回收的周期完全决定于生物的生命周期,不同于工业生产周期以及资产价值转化的周期可人为控制。生物资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二)资源类价值评估资源类的价值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我国资产评估协会尚未制定有关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关规定,1996由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林业部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以适应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事业的发展,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保护森林资源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林业部、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局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制定的,具体规定了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程序和基本方法,对林木资产评估、林地资产评估、森林景观资产评估及整体林业企事业资产评估作了详细规定,规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按照大范围森林资源包含的经济林也属于生物资产的范畴,此《规范》中指出了森林资源中林木、林地、森林景观及整体林业企事业的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侯元兆等(2005)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评估了中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出了生态服务价值,即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和净化大气的经济价值三项生态服务价值,首次得出了森林的这三项环境价值远大于立木价值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王强(2006)按照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以及影响森林资源资产价值因素的复杂性,详尽的介绍了各类森林资源资产的具体评估方法,包括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市场价倒算法、年净收益现值法、年金资本化法、收获现值法、重置成本法、序列工数法、历史成本调整法,重点介绍了运用收益现值法时应考虑的折现率问题和质量调整系数。该项研究中还按照不同种类介绍了各评估方法的应用,其中林木资产评估中从用材林、经济林、竹林、防护林和特护林方面,详细介绍了评估方法的应用及评估时涉及的影响因素。何梦圆、马慧(2006)研究指出,按照生物资产的特征,消耗性生物资产采用重置成本法和市场倒摊法进行评估,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生长阶段确定评估方法。邹继昌(2006)采用收益现值法对用材林林木资产进行评估,给出了评估参数及评估公式,说明了采用收益现值法的理论依据。谢德新(2006)提出了经济林按照生长阶段产前期、始产期、盛产期和衰产期进行评估,指出成本法主要适合于产前期,市场法理论上适合于任何长阶段,但现阶段因前提条件不具备限制了这一方法在经济林资产评估实践中的实际应用。经济林的收益年限在整个经济林寿命中所占比重最大,故经济林的资产评估主要以收益法为主。

(2)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北京大学教授张颖开创性地利用市场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支付意愿法,对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核算,得出了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成果。吴火和(2006)研究认为,针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不同价值需要采用不同的计量评估方法,主要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法(假想市场法)。为提高评估的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在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进展的基础上,尝试设计了基于专家知识的智能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专家辅助系统(ESEFBA)。而且文献还列举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生物资产类价值评估,从木材生产价值评估和林副产品生产价值评估角度对直接实物资源资产进行评估,其中林副产品采用的是市场价值法。李银霞(2002)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从直接使用价值评估方法和间接使用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两方面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进行论述。

(3)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彩梅(2006)在对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概念、价值属性、价值特点、价值分类、价值内涵以及价值评估方法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构成分类及其评价方法,提出了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的原则和依据。其中涉及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市场法的应用。

(4)果园资产评估。应容枢(1998)在对果园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果园的特征、经营果园面临的行业风险和涉及到的果园时间价值补偿因素,得出果园应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法。

从以上对国内的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生物资产的概念界定问题从会计上已基本达成共识。由于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对生物资产的分类还是还存在争论。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农业资产评估准则,就生物资产的角度,对植物经济价值的评估的文献还是较多的,具体有经济林及林副产品,但没有涉及到其它植物,如蔬菜、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且对动物的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较少。

评估方法论文范文6

关键词:装备,保障能力,评估

 

1 模糊综合评估法概述

模糊综合评估是借助模糊数学的一些概念,对实际的综合评估问题提供一些评估的方法。具体地说,模糊综合评估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估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估的一种方法。免费论文,保障能力。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模糊综合评估作为模糊数学的一种具体应用方法。它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先按每个因素单独评估;第二步再按所有因素综合评估。免费论文,保障能力。其优点是:数学模型简单,容易掌握,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评估效果比较好,是别的数学分支和模型难以代替的方法。免费论文,保障能力。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的特点在于,评估逐对进行,对被评对象有唯一的评估值,不受被评估对象所处对象集合的影响。免费论文,保障能力。这种模型应用广泛,在系统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简单的评估问题模糊综合评估法主要步骤如下。

(1)建立指标集,即评估指标体系的最底层指标。

(2)确定指标相对于目标的权重。

(3)建立评语级。

(4)进行单指标评估

(5)模糊综合评估数学模型

在得到指标权重向量和单指标模糊评估结果后,就可以得到如下的模糊综合评估:

式中:表示权重向量;表示指标隶属度值矩阵;表示综合评估结果。

2 装备保障能力模糊综合评估

2.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2.2 确定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权重

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的权重见表1。

表1 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权重

评估方法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现金流折现;期权定价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241-01

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它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阶段性明显等特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于传统价值评估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现金流量折现法、新兴实物期权法以及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将现金流量折现法与实物期权法相结合的研究。

一、传统现金流量折现法

企业估价理论的思想源于20世纪初耶鲁教授Fishery的资本价值论。Fishery在《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一书中完整论述了资本与收入的关系以及价值的源泉问题,提出了资本的价值实质上就是未来收入的折现值,即未来收入的资本化,为现代企业估价理论奠定了基石[1]。

20世纪50年代,Miller和Modigliani第一次系统地把不确定性引入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中,创立了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他们推导出在完全资本市场下,人们的行为完全理性时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即现金流量折现法。该模型的建立使企业价值评估进入了科学的定量化阶段。到目前为止,该方法仍然广泛应用于价值评估领域。

Dev Strichek通过实证分析,指出现金流折现模型适合一般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但无法对随机不确定性做出一定的衡量,针对现金流量评估法的不足,Myers(1977)首先提出了衡量企业价值的调整现值方法(APV)并得到许多人的推崇,被称为DCF的替代方法。该方法隐含了可加性原则,运用这一方法可以通过对企业资产的分解来理解各部分资产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但此方法过于琐碎复杂,实际运用效果远不如预期的那么乐观,也无法对随机不确定性做出准确的衡量。

传统的现金流折现法采用现金流量而非利润指标,排除了会计利润易受会计方法、会计政策等人为因素干扰的不利影响,最符合经济学原理,但是DCF模型没有考虑企业隐含于资本项目中的潜在期权价值和企业的成长性,难以全面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因此主要适用于具有稳定现金流资产的价值评估。

二、实物期权定价法

自NASDAQ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新技术企业,也开始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特别是在B―S模型提出之后人们开始把当前的热点理论―实物期权理论应用到企业价值评估中去,为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性和潜在获利能力评估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Myers和Turnbull(l977)认为公司的投资机会本质上等同于增长期权,公司的市场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公司所有有形资产的现值;二是公司所拥有增长期权的价值之和。Myers认为企业价值更需要考虑未来增长机会的贴现值,将金融期权运用于实物投资决策中,从而开创了实物期权(Real Option)定价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先河。

从Myers将金融期权定价理论引入实物投资领域开始,实物期权的研究得到蓬勃发展。由于企业研发(R&D)及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在于创造一个未来可能获得巨大现金流的机会,即高成长机会价值,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实物期权方法的研究主要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R&D)及技术创新活动中。

在R&D决策上,Perlitz(1999)以评价R&D投资方案为例,认为当投资期间较长时,期权定价模式能因经济情况的改变而修正其投资决策,但传统折现现金流模式则无法衡量其管理弹性;Kester(1984)认为,R&D计划如同买权的成长,其潜在价值会受到不确定性、投资递延时间与利率的影响,Kester进而认为,实物期权评价法比现金流折现法更适用于评价R&D计划。

三、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实物期权法结合

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一种创新思维就是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运用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实物期权法相结合的方法。

王小荣、张俊瑞(2003)在综述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基本方法之后,提出要针对我国企业具体情况,建立一套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体系,要重点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及其类型、形成机理、定量识别方法等。文中还建议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要分持续经营条件下高新技术企业的三个不同阶段与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高新技术企业展开研究。

四、总结

在我国,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实物期权法刚引入国门不久,但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传统方法与实物期权法结合评估方法已成为国内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对评估方法也进行了不同的修正和改进,对高新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价值形成因素及应采用的评估方法有了较为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为企业的科学合理估值提供了帮助。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评估方法论文范文8

关键词:科研绩效 科技管理 二次评估方法 指标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对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评估与发展越来越重要,针对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不同特点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尤其要改革科研绩效评估方法,建立适合科技创新的科技管理体制。

1 我国既有科研绩效评估方法综述

1.1 科研绩效评估的程序

①提出评估目的和要求。②明确评估主体。③评估主体进行评估设计。④评估信息的采集。⑤综合分析与反馈。⑥编写评估报告。

1.2 科研绩效定量评估基本模式

科研绩效评估是一次有目的的活动,为了到达目标,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科研绩效评估有自己的评估程序。从评估程序上分析,科研绩效定量评估必然经过这么几个环节:建立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综合。本文把他们提出来定义为科研绩效定量评估的基本模式。

1.3 科研绩效评估的指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三大类,在我国一般把试验发展称为技术开发研究。基础研究成果其绩效表现形式主要为科学论文和学术专著,因此对基础研究成果绩效的评估实质是对其产生的科学论文和学术专著进行评估。应用研究成果其绩效表现形式以技术论文、技术专著和专利为主,但一般情况下,应用研究专利形式比论文形式更能体现其技术特征。技术开发研究成果主要以商业价值为评估标准,即强调其实用性。

由于学科特点的不同,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有些研究很难明确地区分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开发研究,因此其科研绩效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定量时应综合考虑。科研绩效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承担项目、、科技著作、获奖成果、获得专利、创造价值、培养人才等。

1.4 指标权集构造的常用方法

专家评定法,是将指标体系提供给专家,请专家对所有的指标给出权重值。收回专家意见表后,经统计取平均值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德尔斐法,这种方法使用反复分发专家咨询表的形式,将专家的意见集中、返回、再集中,最后取得确定的权集系数的较为一致的意见。层次分析法,又称为多层次权重解析法、解析递阶过程(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它是采用一种多目标、多标准的两两比较方法对一评估指标系统列出其各项指标的优先顺序和权重系数。

1.5 评估数据的预处理

阀值法。阀值也称临界值,是衡量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些特殊指标值,比如极大值、极小值、满意值、不允许值等。阀值法使用指标实际值与阀值相比以得到指标评估值的无量纲方法。标准化法。统计学理论告诉我们,要对多组不同无量纲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先将它们分别标准化,转化成无量纲的标准化数据。而综合评估就是要将多组不同的数据进行综合,因而可以借助于标准化方法来消除数据量纲的影响。比重法。是将指标实际值转化为它在指标值总和中所占的比重。

1.6 评估数据的综合

在科研绩效定量评估中,选择的指标都是数量性的,经过数据预处理之后,下一步将预处理过的评估指标数据进行综合。数据综合方法很多,其中两种常见的综合方法:加权算术平均值,加权几何平均值。

2 新的科研绩效定量评估方法构建

2.1 二次相对评估方法

为了消除客观基础条件优劣的影响,获得真实的反应各被评科技机构的主观努力情况的指标,我们应从被评科技机构的综合实力的动态变化中进行挖掘。在建立综合实力评估指标后,我们选择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方法,对当前的状况进行测算,得到的指标我们称之为当前指数。当然,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指标体系以及同样的方法对科技机构以往的状况进行测算,得到的指数反映了被评对象的客观基础条件的状况,我们称之为参考指数。设xj是第j个被评科技机构的参考指数,yj是该被评科技机构的当前指数,其中xj∈E1,yj∈E1,我们称数组(xj,yj)为第j个被评科技机构的指数状态。

将参考指数作为横坐标X,把当前指数作为纵坐标Y。假设有三个被评对象参加评估,他们的指数状态分别是A(X1,Y1),B(X2,Y2),C(X3,Y3),他们在平面坐标的位置如图1所示。评估对象B的参考指数介于评估对象A、C之间,即X1

我们可以在平面坐标上标出所有被评对象的指数状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可以得到指数状态可能集的前沿面。任何一个被评对象(X,Y)均介于某两个处于前沿面的被评对象之间(见图1),将该被评对象的当前指数Y在前沿面上的对应值记为Y′,Y与Y′的比值η可作为有效努力程度的一种度量。

2.2 引入二次相对评估方法的科研绩效定量评估新模式

在科研绩效定量评估原模式里,第一是建立指标体系。为了能测评到科学的、公正的科研绩效,许多学者往往在建立指标体系上作研究,他们深入分析科技活动的规律及特点,各自提出自己建立的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这样做工作,仍然是沿用原评估模式的思路,仅仅是修整原模式,难以解决原模式存在的根本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二次相对评估方法的原理,把它引入到科研绩效评估中来,提出新的科研绩效定量评估方法。基本想法是通过被评单位的综合实力的变化,运用二次相对评估方法测出科研绩效。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测出被评单位的科技综合实力,具体有四个步骤;第二阶段,二次相对评估。新模式如图2所示。

3 结论

本文提出的科研绩效定量评估的新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基于科研产出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和基于行为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这两种体系各有偏重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理性评估与非理性评估的统一。另外本文所提出的科研绩效定量评估的新模式,用它对科研单位进行科研绩效评估不但包含了科技活动的结果即科技产出,而且考虑了科研人员的行为因素产生的相对的科研效果,为科研绩效评估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运华,郭海娜.基于DEA的高校科研绩效交叉评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3).

[2]姜彤彤.基于DEA方法的高校科研效率评估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11).

评估方法论文范文9

[关键词]知识产权;专利资产;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63-01

0 引言

知识产权交易过程中,专利资产评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技术性、理论性、政策性以及时间性相对较强,其学术研究范围涵盖了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其应用领域涵盖了工农业与服务业等众多产业。因此,通过对知识产权交易时专利资产评估研究的现状进行把握,并根据实践过程中的组织与计划、协调、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评估方法的选择和鉴别、评估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评估制度的激励与控制等等评估功能间的相互组合、实现,如此可完成专利资产的交易、完善专利资产的评估理论、加强专利资产配置效率等。

1 专利资产评估方法

1.1 收益现值法

专利资产评估过程中,收益现值法的本质其实是折现,就是计算专利资产带给组织的全部预期收益的现值,并据此对专利资产的价值进行初步确定,用过如下评估公式进行:P=∑[Ri/(1+r)i](n=1,…,i)。其中,P代表专利权的重置成本,Ri代表每年新增的净收益,r 代表折现率,n代表专利权的有效年限,i 代表年度序号。

1.2 市场价值法

部分资产评估专家认为,在知识产权评估方面可以采用2种以市场为依据的措施,包括:可比使用费率法以及可比市场价值法。对于市场价值法来说,若想运用,所交易资产的市场一定要较为活跃,具备一定的可比较的对象。部分专家认为,市场法在专利资产评估中的应用,首先要保证资产交易市场充分活跃、公平,可以收集到参照物的所有资料,但是由于专利自身具备的特性,还有专利管理制度所形成的约束,仅就目前形势来看,专利资产交易市场还不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因此,需要结合市场价值法以及其他方法。但随专利资产交易日趋活跃,还有交易的手段、交易方式等等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可比较问题。

1.3 成本法

基于替代经济原则,形成了成本法。即对于成本法的处理方式包括两种:重置成本以及历史成本。重置成本指在现实条件下,对某项专利进行重新购置或者是申请相同的专利所耗费的成本;历史成本法的核心之处是找出开发某项专利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选择历史成本法相对比较简单,只需查阅专利创造时的财务数据及其相关资料便可达成目的;但是选择重置成本法,便要对购置、创造两种不同的情形进行考虑。(1)对完全购置情形进行考虑,P=C+a∑Ri/(1+r)i(1+r)i](n=1,…,i)。其中,P 代表专利权重置成本,C 代表专利的外购成本,a 代表专利资产的贡献率,Ri为代表每年新增加净收益,r 代表折现率,n代表专利权的有效年限,i 代表年度序号;(2)对完全创造情形进行考虑,P=(C+B1)(1-B3)/(1-B2)+ a∑Ri/(1+r)i。其中,P 代表专利权重置成本,C代表研发专利所耗费的物化劳动,a代表研发专利耗费的活劳动,B1代表研究专利人员创造性劳动的倍加系数,B2代表研发专利的平均风险系数,B3代表专利权价值损失率,Ri代表专利权每年的新增净收益,n 代表专利权的有效年限,i代表年度序号。由于发明专利具有明显的“唯一性”,自行创造的难度较大,可购置的参照对象也无法找到。所以,在专利资产的重置成本分析过程中,完全购置以及完全创造在一定程度上还属于理论假设,需要有机结合完全购置与完全创造的评估思路。

1.4 比例法

比例法是将有形资产作为参照,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估算的一种方式。大部分专利权交易时,并不仅仅是专利权的交易,还有其他方面比如专利权的载体以及相关配套设备、配套设施等交易。所以,交易双方可以在明确总资产的价值时,依据当中专利资产的比例对专利资产的价值进行确定。若不明确总资产价值时,需预先评估有形资产,再进行专利资产价值的推算。

2 专利资产评估方法的未来研究趋势

依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不难看出,知识产权交易过程中关于专利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方面,包括了不同传统专利资产评估方法的适用性研究、新专利资产评估方法的开发性研究、专利资产交易特点与内在机理等的研究等不同方面,研究深度与研究广度均有较大提高,但是需要改进的问题还有很多,主要涵盖如下几方面:

2.1 专利资产交易评估方法的内在机理研究

首先,目前的研究多数是以静态角度,从成本与收益的观点出发,静止评估专利资产,并没有涉及到动态指标,也没有给出明确的选择标准以及选择方法,从而降低已开发评估方法对于实践的动态指导意义;其次,与知识产权交易特点相关,评估方法内在机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专利资产存在差异、专利资产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以及专利产品市场有差异时,依据目前来看,很少有研究提到上述的情形,也很难看到上述条件下研究专利资产评估方法的内在机理相关文章,因为缺少对内在原理的讨论,所以,评估者只能知道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可能连自己也不知道,如此是无法有效选择专利资产评估的方法。

2.2 传统专利资产评估方法的适用性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嫁接技术”。就是直接将成熟的有形资产评估方法嫁接至专利资产评估实践当中,没有对专利资产本身的特殊性进行充分考虑;与此同时,嫁接过程中,没有深入研究各个有形资产评估方法在专利资产评估中的应用条件与范围、设置关键变量等内容;还有,因为没有深入研究适用性等问题,尤其是对“嫁接“过程中的利弊分析等的比较分析较为浅薄,因此,评估者在优化选择多数专利资产评估方法过程中,没有统一的选择标准。

2.3 新专利资产评估方法的开发性研究

因为没有深入研究专利资产和有形资产间的区别,从而导致多数的研究均采用了“嫁接技术”,在专利资产评估的理论以及实践过程中直接使用有形资产评估方法,而基于专利资产特征进行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的评估方法研究迟迟没有结果,几乎停滞。例如:基于专利资产生命周期内的价值评估方法的创新研究,专利资产的交易主体与交易环境的评估理论及评估技术的研究等方面。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产评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加强经济核算,达到资产保值及增值,确保资产所有者、使用者以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等。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资产产权的当事人、评估依据、评估主体、评估目的、评估程序、评估原则、评估方式以及评估目标等关键的因素都要考虑到,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相关评估方法过程中,要保持较为务实、弹性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范晓波: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J].理论探索,2006(5)

[2] 林圣哲,薛求知. Black-Scholes模型应用于知识产权评价的研究[J].科技导报,2005,(11):43-47.

[3] 贺武,刘平.基于实物期权的专利权估值方法[J].财会月刊,2005,(20):14-15.

[4] 周英男,李昕杨,王雪冬.专利初始静态价值的实物期权评估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技管理,2007,(6):9-1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