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集锦9篇

时间:2022-08-22 20:33:45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1

关键词:中职历史;微课;翻转课堂

一、微课的概念及描述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的教学视频(课例片段),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微课能够通过网络中各种通信工具进行有效的传播,比较方便快捷,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教学模式。微课可以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呈现出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和应该注意到的重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课程中的各类概念,使中职历史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

二、翻转课堂的概念与特点

翻转课堂是由美国人创造的,主要是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课堂模式转变为先学后教的模式,翻转课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将知识的消化与知识的传授进行颠倒。上课前,学生先通过视频课程的预习,完成对知识的了解,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有不懂的问题时,再由教师进行讲解,最后进行拓展练习。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翻转课堂在国外的发展较为全面,常见的模型有:林地公园高中模型、可汗学院模型、河畔联合学区模型、哈佛大学模型以及斯坦福大学模型。

三、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联系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而微课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翻转课堂中需要的教学资源的服务由微课提供,微课的发展空间则需要翻转课堂来进行维持,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进行不同类型微课的中职历史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在中职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历史的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对历史的发展进行差异对比,探究整个历史进程发展的原因与结果。在专题知识类微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分析,了解课堂内容,再借助微课学习,将课堂上没弄懂的地方再进行及时查阅交流,建立专题知识网络。在探究活动类微课中,首先确定探究的主题,教师选取与之相关的资料、图片,在微课视频播放以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深入理解。在交流讨论类微课中,教师收集资料制作微课视频,并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找出自己的疑问所在,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交流与讨论。微课的产生与发展,延伸扩展了中职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微课进行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查漏补缺,有效解决问题。

(2)制作出科学合理的微课材料,及时与学生共享。在进行中职历史课之前,通过教师共享有关课堂内容的视频,学生们进行课前预习,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与网络相结合,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前要明确教学目的,从网络中寻找合适优异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了解中职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态度,从而制作出难易适中、内容新颖丰富的微课材料。

(3)基于实践,综合应用。学习历史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谨记历史,还能够学习历史进程,教师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历史进行对比分析,鼓励学生将生活与历史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基于综合活动实践类的微课为基础,让学生在学习微课的同时,熟悉掌握微课中的知识、方法以及思路。例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阅读书籍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本文对微课和翻转课堂进行了介绍,并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能够促使中职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中,合理地安排时间,有效地进行学习。在以后的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特点,将两者的优点相互结合,引导中职学生历史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历史、熟悉历史,取得更加优异的历史成绩。

参考文献:

[1]杨荣娟.“翻转课堂”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尝试[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3):38-39.

[2]夏 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5(12):46-48.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2

近年来,多数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都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黑龙江东方学院作为国家首批应用型技术大学,以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为己任,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也倾向选择注重应用英语能力培养的教材。目前我校使用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在4年多的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该教材听力音频较多,视频部分较少;单元与单元之间难易程度不统一,这套教材第四册的学习对于我校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因此,学校一直鼓励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另一方面,除教材外,我校自2015年9月起引进了外研社itest考试系统,截止2017年1月,我校已经全面实行了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因此,本文从开发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和题库角度,讨论如何将教材更好的与itest考试系统结合起来,为接下来编写应用型技术大学英语教材提供一些建议。

一、基于itest考试系统,校本视听说教材拟提供更多视频资料,教师根据视频资料开发校本题库;

“语言教材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大量重要的语言输入资源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加强、构建了学生的世界观影响着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因此,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傅怡,2014)《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全套四册,涉及40个主题内容,虽然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三段小视频,真实再现生活中不同主题的英语对话,笔者却认为,文化内容相关的视频仍然过少,且内容较为陈旧,画质不够清晰,不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每个单元内的大部分内容仍然是以听为主,多数仅仅是辅助一张图片或者几幅漫画,缺乏积极的视觉效果。因此,引进itest考试系统以后,我校大学英语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如何使用itest平台尽可能多的视频资料和英语新闻资讯,例如CNN的视频新闻;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结合时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尽快的熟悉在视频的引导下学习英语。特别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试行以来,出现了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口语及写作任务的题目。这也说明了未来英语测试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对英语语言本身的测试也会越来越综合化,考查学生听说读写技巧的应用,全面的呈现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那么,如何将itest考试系统与教材题库的开发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出版社目前都有在线平台提供教材相应的课件和音频,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考虑增加单元内主题相关的视频,或者与多所院校合作,制教师讲解的微视频,比如讲解一个语言点或者一个文化现象,将教材的隐性内容呈现出来;教师在面授教材内容后,可以布置网络作业,学生自主登录itest考试系统在线观看微视频,然后由教师将根据视频内容编写的题目在itest考试系统上,以班级作业的形式给学生,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对于课下英语的学习更加主动,也使学生更熟悉上机考试流程,培养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微视频最主要的特征是它具备播放时间短、播放内容精悍、可以随意使用等教学特征。大学老师是微视频功能使用的主导者,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来播放微视频中的内容,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微视频的作用融为一体,提升教学效果。”(张莉,2014)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如果由自己单独准备课程相关视频,不仅浪费大量时间,也常常受到网络和版权的限制,很难拿到契合的资料,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人员可以考虑提供视频资源,配合教材使用;并且在提供视频资料时,考虑将不同难度的视频分开,联合同类院校的大学英语老师,共同编写校本题库,课程内容中和课程内容结束后,学生都可以在itest测试平台上进行测试,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更能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听说读写一体。

目前使用中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教材没有对其他英语变体的呈现,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在实际交流中仅以美语作为唯一正确的英语变体。因此,校本教材的编写上会辅以更丰富的不同英语变体的视频资料,比如从多途径,多国家搜集视频资料来弥补这一问题;并且,笔者建议,教材中应该增加主观题部分,比如配音和复述,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参与到听说中,会更好的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多的体现出新时代英语教学的特点,真正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itest测试系统,校本视听说教材拟提供更多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的文章,不拘泥于篇幅长短和教材字数的限制,联合同类院校教师编写题目,登录itest测试系统进行测试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语言中不仅蕴藏着民族多年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同时也存在着对现实世界的镜像反映。

我们说,某种特定语言表达必然是形成于某一个特点的文化背景之中,因此,唯有深刻把握并理解某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才可以深入的理解该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所以说,学习者唯有了解到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才可能在此基础上熟练而准确地使用英语语言。(陶 超,2014)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大部分的单元都涉及全球文化,如友谊、环保、信息技术等,但是在教材中,因为受到篇幅的限制,文化背景方面的资料显得过于松散,学生缺乏规范细致的文本资料,对主题的理解常常不够充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校本题库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配以文本资料,然后,联合同类院校教师,仍然从难度分级的角度,设置不同的题目,利用itest考试系统进行测试。这样,既补充了教材当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弥补了篇幅有限带来的问题,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主动、深入的学习相关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这是将来教材编写的一个趋势。

因此,从以上两个角度,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题库,增加视频资料和文化知识介绍的文本资料,并利用itest测试系统进行无纸化测试, 这符合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也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更应该考虑时代的需要,语言测试的发展不能墨守成规,需要不断的创新;高校教师也应该迎合“互联网+”时代,开发出更好的校本教材和题库,真正调动同类院校教师的积极性,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校本教材与题库建设势必会保持其先进性,成为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资料编写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傅怡.国际英语视域下《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的教材评价.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2014.4.

[2]张莉.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研究.电子测试[J],2014.7.

[3]陶超.结合实例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重要性.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2014.12.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基于iTEST系统的大学英语无纸化测试实效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0215037;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3

一、山区学校开展地理“微博教学”面临的困境与突破

对于山区学校来说,学校教学设施还比较落后,尤其是电子设备等多媒体设施;而且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如发达地区,手机和电脑仍属于“奢侈品”。“微博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天方夜谭。那是否山区学生接触的教学模式就一定落后于发达地区?

虽然山区学校硬件设施有限,但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将“电子微博”教学方式稍加转变,变为班级“学习园地”这种形式的“地理微博园”,同样可以起到“微博教学”的效果,也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山区学校开展地理“微博教学”的具体操作

不同于“电子微博”依靠手机和电脑,“地理微博园”主要发挥学生创意和动手能力,依靠纸质材料如“便利贴”,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地理微博园”构建。首先在班级墙报“学习园地”中布置“地理微博园”,材料可以用彩纸或卡纸,可以安排学生用剪好的纸围成一个四方形的地理微博园地,并在园地的上方贴上“地理微博园”的标题字样。

(2)发帖材料。发帖材料可以用“便利贴”,操作方便,利于更新。学生根据“博主”设置的主题,在便利贴上写好自己的意见与想法,然后贴到“地理微博园”中,进行跟帖或回复。

(3)地理微博园分区。一般可以分为教师发帖区、学生跟帖区以及学生自由谈论区三大板块。在教师发帖区中,每节新课之前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提前发帖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然后跟帖。上课伊始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帖子摘下,放在投影机上进行点评分析。在学生跟帖区和谈论区,学生可以就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发帖,师生广泛交流。

(4)发帖或跟帖所提问题及表述形式。教师发帖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自我查阅课本材料解决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就教材内容分小组谈论,然后在课堂交流和展示谈论结果;在表达形式上,学生除了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用漫画、图形、数字表格以及实物模型图辅助等形式展示他们的想法。

(5)“地理微博园”教学模式试验。验证教学效果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同课异构”活动,通过活动可以将“地理微博园”教学模式与其它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得出其优劣点。二是每次考试成绩的跟踪与对比。从我校开展“地理微博园”教学模式班级的教学效果来看,无论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考试成绩都比同等级别的其它班级表现好。

三、山区学校开展地理“微博教学”的成效

发达地区学校所应用的“电子微博”,与班级“学习园地”中的“地理微博园”非常相似,但是“地理微博园”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山区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其性价比更高。“地理微博园”除了有“电子微博”的教学效果外,它还可以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成效。

(1)利用时髦微博变相形式,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在“地理微博园”的教师发帖区中,每节课上课之前,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前通过发帖的方式进行提问,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然后跟帖,这个过程实际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要求。

(2)提升与学生互动程度,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点评学生跟帖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热情,上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跟帖从地理微博园上摘下来放在投影机上进行点评,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都会注意教师点评的帖子是否自己的跟帖。在点评过程中,将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暴露,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能使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3)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在教师发帖区,教师课前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书本中相应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意见。而在学生谈论区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发帖的方式用便利贴贴放到特定的区域中,然后其他同学跟帖讨论与解答,这两个过程实际是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可见,地理微博园较好地实现了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一过程目标。

(4)“地理微博园”是让学生了解身边地理现象的好平台。如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孔明为什么能借到东风……都是身边的地理现象,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动笔动脑的习惯。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不肯动脑和动笔的习惯,导致上课时教师讲的内容学生好像都明白了,实际上到了考试他们就不会写、不会表达,这与学生平时没有养成动笔动脑习惯有关。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4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7-0063-03

近年来,一种新的视频教学模式“微课”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热点。一些致力于研究翻转课堂的学者也意识到了微课对于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目前,翻转课堂已经引起我国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开始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关系

1. 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

翻转课堂是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进行颠倒安排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外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进行自学。而大多数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并不多,而且要完成多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因此短小精悍的微课是非常适合课外自学的一种教学内容呈现形式。

微课内容精炼,学生能够轻松地抓住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微课时间较短,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会疲劳,注意力分散的几率较低;微课观看方便,学生可以使用任何移动设备,如手机、电脑,随时随地观看;微课内容丰富,包含文字、图片甚至电影片段,学生可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新知识,减轻学习压力。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课堂前知识传递效果,影响课堂内教学活动设计,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

2. 翻转课堂为微课发展提供载体

目前微课还处于建设阶段,推广的范围和力度都还不够,主要应用于不同教师或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借鉴、观摩和学习,对学生的启迪和帮助不是很大,利用效率不够理想。而翻转课堂的推广和应用必然会推动微课的快速发展。在此情况下,植根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也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被教师和学生接受并使用。

微课的教学效果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来验证。实施翻转课堂后,学生会将课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通过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评价,教师将会发现微课制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修正,推动微课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1.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主要目的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中职校学生基础一般比较差,自制力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更是他们的弱项,他们学习英语知识迫于英语是必修课或为了参加高考。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学科素养。

教师应避免教学视频成为变相的灌输式授课。视频内容除了包括知识点的精讲外,还应设置提问、思考和练习环节,使学生在课外学习过程中不只是倾听、记录,而要通过积极思考、积极行动去解决问题、消化新知识。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导者,不再长篇大论地授课,而是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所有的学习任务都要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或是小组协作来完成,教师只在学习活动进展不顺利或是学生求助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同一班级的学生水平必定会参差不齐,如何让不同基础的学习者都能够跟上学习进度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翻转课堂令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自由,把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放在课堂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要在翻转课堂上实现个性化教学,首先,教师除了提供基础教学资源外,还应补充扩展资源。扩展资源主要是为了让基础差的学生加强训练。其次,教师应开设网络在线交流平台,学生在课外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向同学或教师请教。再次,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优等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学困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调整学习进度,不必为了迁就他人而被迫忽视甚至放弃某些知识的学习。

(3)注重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对整个教学活动状态做出分析与判断,以及必要的修正和调整。学生根据从教师那里获得的有关自己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形成反思总结,并及时修正与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及方式。

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比传统课堂上要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教学反馈。一是通过网络在线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并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二是通过课堂面对面交流。课堂上学生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可随时向教师求助,教师为学生解答难题,同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进度。三是通过批改作业获得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写上评语,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改正自己的不足。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

下面以“基于现在完成时的视听说练习”这一教学内容为例,阐述如何在中职校英语教学中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W。

1. 课程开发

(1)导学设计

导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本节课选用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太空旅行,并以此话题为背景加入听力材料和电影视频片段,引导他们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表达。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用法,在复习、输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使用现在完成时进一步谈论空间旅行。

(2)录制微课

如果想要长期借助微课进行教学,最好学习使用专业的视频制作软件,这样可以提升制作效果。本节课在听力文本和视频材料的基础上,使用Mark这样一位人物,将听力和视频以及课后的任务表述串了起来,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大部分。听前部分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听中部分引导学生从Mark 的日记,即听力材料和视频材料中使用不同的听力技巧加深对文本和视频的理解,同时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加大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听后部分鼓励学生在一系列的语言学习、体验后,能够结合自己的想法,准确使用现在完成时的各种句型,以记者的身份用现在完成时句型在新闻会上对Mark进行采访,自由的表述空间旅行的相关内容。

本节课以学生的听说练习为主,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讲授不宜过多,只以画外音的形式进行解说,录制一段 8分钟左右的微课。录制微课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语言还是微课中的文字都应尽量使用英语,生僻的单词可以配上汉语解释。为了强调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可以将重点词汇进行标红处理。

(3)上传学习资料

通常情况下,需要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的内容包括多媒体资源和文字材料。多媒体资源包括教师自制的微课和课件,以及从其他学习资源网站上下载的微课、课件、视频短片、音频资料等。

2. 知识传授

(1)教师远程监督

虽然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放到课外,教师无法亲眼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但他们可以通过现代通讯设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定时给每位同学发消息提醒他们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进行网络在线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教师应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提出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解答,而对于少数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在线交流进行个别指导即可。

(2)学生自主学习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传授环节放到了课外,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学习进度,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观看微课。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师上传的微课,甚至在互联网上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微课。

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可能只需要看一遍微课就能完成相关练习,再结合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就能够独立用现在完成时写出对Mark提问的内容。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能需要多次暂停或是回放微课,虽然花费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最终仍能够按照要求完成Mark新闻会的提问。

完成练习后,如果时间允许,学生可以与同学或教师进行网络在线交流,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是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由于不必和教师面对面说话,学生会更愿意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得到的反馈也会更加全面。

3. 知识内化

(1)教师组织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解答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才能够保证其他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教师集中授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只需要用 10~15 分钟进行简明扼要地讲解即可。本节课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对现在完成时及其用法进行复习。讲授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布置学习任务了。如前所述,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教学内容特点,教师在课前已经设计好了课堂活动,在课堂上只需要按照步骤宣布任务内容及要求就可以了。本节课课堂任务依次为:解决课前?W习过程中的难题、复习现在完成时及其用法、听说练习、完成任务以及小组互评。

(2)学生协作学习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任务主要通过协作学习完成。因为只有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丰富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率。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互助完成任务的行为。协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交际能力,注重学习过程的交流与互助,通过“生生互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 评价反思

(1)教师总结

教师的课后总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批阅作业的方式。二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总结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学生的反馈,二是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和教学效果的评定。如果在总结过程中发现有任何不足,教师应及时更正,以保证今后的教学过程更加完善,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2)学生复习

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果听力材料难度较大,可以多听几遍。如果觉得词汇量不够,可以给自己布置任务,每天至少背几十个英语单词。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向老师或是同学请教。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5

关键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课程建设 实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68-01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培养材料类专业人才必须开设的,也是本科学生从事材料研究、工程应用等领域的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和相关的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对《材料分析方法》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成分,并通过对材料结构和成分等的测试来分析解释材料的宏观性能。我校要建设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其中《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培养创新型、研究型材料专业学生的有力工具,材料研究离不开现代分析方法,高水平的创新型研究更是如此。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的材料分析基础知识,又能熟练掌握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起人们的重视[1~2]。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讨。

1 教学内容的建设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等内容,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知识面广、内容概念复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知识面的拓宽和各种分析方法间的相互关系,注重繁琐和不必要的数学推导的缩减,对定性分析、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方面的介绍进行强化,在保持课程系统性和重点的前提下,对一些次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另外,也兼顾对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方法和测试手段的介绍。

2 教学方法的建设与改革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涉及到晶体结构、倒易点阵、衍射原理等理论方面的内容,作为工科的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有难度。为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我们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了调整,需要加强注意的方面如下所述。

2.1 强化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化繁琐的数学推导,强调重点内容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意义,加强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方面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材料研究的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重视教学的实用性,如在讲解物相分析时,除了介绍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外,将常用的XRD数据分析软件介绍给学生,并将已经做好了某个样品的粉末衍射数据调入分析软件,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实际的物相分析过程。

2.2 教学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涉及大量仪器原理及材料结构和表面形貌方面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感官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我们能更好地实现了启发式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如在讲解透射电子显微镜试样的特点和制备方法时,播放试样制备过程的短片,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直观认识。

2.3 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当中我们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引导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一些问题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查询相关信息和资料,寻找答案。同时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显著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4 专题讲座

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和更新,带给现代分析仪器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材料研究方法不断涌现,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为了能让学生了解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的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科技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安排若干次专题讲座。如结合纳米材料的研究特点,作了扫描力显微镜专题讲座。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们参观与材料研究和生产相关的展览会,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材料研究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们了解当前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加深了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显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认识事物、探索知识的能力。

3 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实践能力培养是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材料现代分析技术的测试方法,能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材料研究的基本工具,课程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常用材料分析手段。因此,在本门实验课的安排上我们注重实用性的培养,例如,依据实验室所具备的材料分析测试设备情况,让学生对实验设备的原理和测试方法有充分了解,并给定学生不同测试样品,由教师提出分析测试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则根据所学知识,先自行拟定实验方案,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组内相互交流讨论,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选择最合理的测试方法和步骤,在实验人员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普遍感觉到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以及材料分析实用性的理解,掌握了材料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对专业的认知度和实验成功的成就感。

4 结语

通过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工作,我们注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尝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然而,要真正跟上当今材料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还需要不断的开拓和进取。

参考文献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微情境;主题班会;创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26-03

情境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主题班会课中,营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主题活动中,体验情境,引发思考。然而,当下长时间“表演式”的主题班会,情境冗长而拖拉,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既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也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故而,微情境在主题班会中的创设与应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一、微情境类型

创设微情境,就要了解主题班会的微情境类型。根据情境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主题班会微情境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案例展示型,即教师通过视频或音频、图片或文字等呈现生动感人的故事,鲜活典型的案例,热点的新闻事件等微情境,学生借助微情境开展学习,运用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分析和解读微情境,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例如,在主题班会《我与责任同行》中,教师通过展示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徐砺寒剐坏宝马车后留给车主的致歉字条而引出班会主题。

二是问题论证型,即教师设置问题,依托课堂小组讨论、分组辩论、个人演讲等活动形式,将学生引入微情境中,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科学方法、已具备的评判能力等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此类微情境在主题班会中较为常见,但目前很多的问题情境还不能称之为微情境。大多数教师所给出的文字信息量过大,问题情境不精准,讨论面广,问题的切口粗放等,只能称之为情境,而不能称为微情境。

三是角色扮演型,即教师以学生的生活或社会生活事件、现象等为背景,进行情境的创设,编制主题班会微情境剧本,通过特定角色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学生根据角色进行自我的定位,模仿、演绎生活中的场景,提升对事物或事件的认识能力,领悟微情境的寓意,提升情感。在主题班会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情境表演,其形式多样,如小品、情景剧、舞台剧等,但很少看见很精炼的表演,一般时间都比较长,学生的表演过程都是在“演”,没有真正的进入角色,没有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角色,影响效果。微情境的角色扮演类型,更注重内容的严谨、主题思想的突出、情境微小但令人深思。

四是游戏活动型,即教师在主题班会中设计“小游戏”,采用全体学生或部分参与活动,达到参与、体验、感悟的效果。“小游戏”微情境有别于游戏,它不在于热闹的场景,更注重于通过游戏所要传递的思想,以及游戏给学生带来的情感体验,它小而精准。例如,在主题班会《我自信》中,教师创设了游戏类型的微情境: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将回形针放进去水会溢出来吗?如果水没有溢出来杯子最多能放多少个回形针呢?微小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发了大批学生体验的场面,通过体验学生感悟到要自信,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自己想不到的潜能。

二、微情境创设

(一)微情境素材来源

创设微情境,首先要有相关的素材。根据素材搜集来源可将素材分为三种。

一是历史文献素材。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思想深邃,是我们精神的富矿。传统文化中许多的文字、诗句、典故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等。教师要善于积累这些历史文献素材,包括寓言故事、古典诗词、名人典故、经典书籍等,要多读书,才能搜集、积累到更多的历史文献资料。

二是现代网络素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查找更加方便快捷,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及时。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网络音乐等已然成为德育素材的材料文库。在花样纷繁的网络资料中,教师要根据德育的实际需求,选取适合学生、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并根据主题班会的需要,对素材进行筛选和编排,创设优质的微情境。

三是师生自制素材。历史经典与现代网络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很多的素材学生已经了解,并进行了相关学习。运用这样的素材进行情境创设,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在班级生活中,教师要注重对班级学生学习、生活等资料的积累,包括班级活动、运动会、学校的各种比赛等相关视频、图片搜集整理,以及学生生活中的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如信件、贺卡、日志等。同时,可以根据主题班会的需要进行案例展示、作为表演素材、制作视频素材等。

(二)微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是为教学、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怎样的情境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育激发学生情感、触动心灵,拨动心弦?

1.情境呈现,短小精悍

微情境的创设,首先要体现“微”。要根据主题班会的目标与形式需要搜集整理和编创微情境。如果以文字展示情境,最好在150~200个字符之间;如果以视频、音频等展示情境,最好控制在1~2分钟,不宜过长。文字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将影响学生对情境信息的接纳与思考而使情境的即时效应延迟,难于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其次,要对情境信息进行精简与锤炼,做到短小精悍。

2.情境选择,贴近生活

情境创设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内容应尽可能生活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出现过于专业化、难于理解的微情境。例如,在主题班会《我与责任同行》中,教师根据时政热点事件“最美的司机吴斌”创编了微情境,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创设了1分50秒微情境,并设置情境问题。引用“最美的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创设微情境,运用了新闻事件的及时性,素材来自于现实生活,来自我们身边,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通过微情境被吴斌的事迹而感动,引发了学生对责任的思考。

3.情境设置,利于交流

微情境设置要有利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微情境创设是教师在对所搜集材料进行品读和感悟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师作为微情境的创编者第一时间与情境材料进行对话与交流,要思考该向学生传达哪些信息,预期达到哪些目的,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哪些思考。只有想清楚这些重要问题,才能编好微情境。学生对陌生、新鲜的情境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分析和判断。由于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在认知和价值观判断上产生冲突。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主题班会的微情境设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利于交流。例如,游戏类型的微情境: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将回形针放进去水会溢出来吗?如果水没有溢出来,最多能放多少个回形针呢?此情境就让学生有话可说,因为每个人在实验游戏的过程中得到结论是不一样的,通过交流彼此的经验,体验其中蕴含的睿智方法和人生哲理。

三、微情境运用

(一)利用微情境,激发兴趣

主题班会是根据学校的德育计划,或班级重要活动决策及解决存在的问题等而安排的教育活动。往往带有群体指导的性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触动学生的情感?如何引发学生的思考?微情境运用可以起到很有效的作用。例如,在主题班会《规划精彩人生,放飞人生梦想》上,教师运用微情境《人生85年浓缩为41秒》的视频。时间虽然只有41秒,但却展现了85年人的变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

(二)巧用微情境,突破难点

指导性的主题班会往往是比较枯燥的。在学生眼里,这样的主题班会就是说教,无非是让我们好好学习,遵守纪律,热爱祖国等。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接受着这样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如何突破德育难点、创新主体班会呢?在主题班会《规划精彩人生,放飞人生梦想》中,为了让学生认识时间管理重要性这一难点,创设了微情境:宋伟,班长、校学生会干部、社团骨干。一天早上,他碰到隔壁班好友,约好中午去学校新华书店。可是,一踏进教室,同学告诉他,刚才团委老师找他,让他通知各班班长原定12:40的班长例会取消,并且班主任找他,请他准备下周的班会;紧接着校园广播通知“中午12:30开始进行校园十佳歌手选拔活动”,宋伟是参赛选手;宋伟一听,头都晕了,这么多事情撞在一起,真让人分身乏术,该怎么办?此情境展现的文字量188个字,通过引导学生对情境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来完成微情境提出的任务,最后的结论是:要合理的分配时间,做好时间的管理。突破了教育难点。运用微情境突破教育难点,比教师直接讲述更为直接、更为有效。

(三)妙用微情境,自我内化

主题班会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群体性指导,改变班风、班貌,更要触动每个学生的心灵,改变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微情境,在对话与交流中感悟道理,达到自我内化。在主题班会《生命的价值》中,教师用了这样的微情境,以画面展现一位船长携妻子驾游艇出海游玩,不幸妻子被章鱼缠住窒息昏迷,正当他迅速驾船返岸欲救妻子性命之际,突然发现海底有红光闪过――这是海啸即将发生的征兆。而恰好他知道20分钟后有一艘大型游轮即将驶过这片海域。在茫茫的海洋上,船长面临着痛苦的抉择:是迅速返回港口救治生命垂危的妻子,还是停留在原处,向即将到来的游船报告海啸险情?学生通过对情境激烈的讨论,有的说船长停在原处,向游船报告海啸;有的说救助妻子,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各种回答进行着激烈的思想碰撞,阐释着对生命的认识,结果当然是没有对错,只能通过生活去感悟。道德两难的微情景,妙在它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结论,它需要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感悟,去理解去判断生命的价值,达到自我内化。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7

微课相对于传统授课方式所具有的优势与传统的以黑板板书、单一教学课件和教学计划为主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以其新颖的教学方式,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明确的教学主题等特点,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长较短

学生思想易于集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节课为45分钟,老师在一堂课上会讲解很多的内容,而学生一般难以在整节课的时间内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往往因走神而漏听关键知识点。微课时间则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学生则可以在短暂的几分钟内专注精神,抓住课堂重点。因此,微课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以较短的时间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主题明确

学习重点易于掌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课堂主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教师需要完成大量的、复杂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在大量的知识点中常常会迷失,因为找不到重点,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微课因其时长较短,一般一个微课只会解决某一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大多数是学科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仅如此,微课的教学目标也比较单一,主题更加明确,师生都可以用全部的精力来完成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3.形式新颖

学生不易产生厌倦感教育教学以黑板板书、单一教学课件和教学计划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在长达45分钟的时间中,很容易使人产生厌倦感。而以相关视频为主,各种移动通信设备为辅的微课教学方法,形式新颖,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微课主要以微视频为载体,能够在课堂上事物构建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在这种具体的、案例化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还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反馈及时

易于解答学生困惑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堂由老师主宰,学生大部分情况下只是被动和忠实的听众,因为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得不到及时解决,使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越来越重。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微课能够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微课是针对单个知识点,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多,从而能够进行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解答学疑惑。

二、微课设计

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更符合时代的特点,更有利于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成长。因此,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微课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输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利用PPT展示文字、图片和表格。在微课教学法下,多媒体教学法不仅应包括PPT,还要包括影像和视听,例如在企业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对专家进行访谈摄制的录像等。把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手段运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现在的学生对电视、网络有很强的亲和力,习惯养成了他们对感性形式的依赖和对理性形式的陌生与抗拒。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企业生产流程,产品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生产过程,成本、费用如何归集、成本会计人员如何进行成本核算、编制报表等,本文选取成本会计课程中的“材料费用的分配”这一知识点作为一个微课设计案例,进行微课教学,能够利用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课前任务

“材料费用的分配”与“产品成本的形成”有着密贴的关系,因此在课前要求学生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微信等平成如下任务:如何将材料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并将解析本任务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参考、学习与交流,即学生课前已经掌握本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微课视频设计

视频是微课的核心部分,是微课的主要载体,要求时间短,内容精简,因此精心设计微视频是微课获得成功的关键。“材料费用分配”微课视频按微课结构、教学步骤、设计思路如下:第一、片头(5-10秒)呈现微课信息,展示微课主题;主讲老师个人相关信息,并配以舒缓好听的背景音乐。第二、导入(50秒)以课前任务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微视频或资源链接方式向学生再次呈现课前布置的任务,并展示正确答案。在企业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对专家进行访谈摄制的录像等(案例1: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黑板板书设计:产品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生产过程设问:,材料费用如何归集到产品成本中?第三、新课讲解(8分钟)围绕目标,案例教学、启发教学;对比分析,引发思考;概括提升提问:材料投入生产之后转移到哪里去了呢?讲授:材料费用构成产品成本。思考:PPT展示相关思考题与答案。讲授:材料费用的分配。案例2:以案例1基础,分析共同消耗材料费用的分配。PPT设计要点:充分利用PPT的动作设置,忌整版出现。案例3:启发式教学,参照案例2编制材料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讲授:材料帐户结转基本生产成本。(并登记材料费用和基本生产成本T形账)案例4:承接案例1~案例3,。PPT设计要点:将案例2~案例3的费用的分配和会计分录置于同一张幻灯片,更直观和利于理解。思考:材料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关系?第四、小结(1分钟)教学小结,引发新思考。教学小结:一个案例,贯穿始终。思考: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有规律可循吗?第五、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微课除了核心内容微视频,还包括教学反思、教学方案、教学PPT等辅助教学资源。教师应形成必要的教学反思,并以文字性形式或制作成微视频形式到网络平台,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同时将本次课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PPT、巩固练习(附答案)等辅助资源一同,由学生自由选择是否查阅、用什么方式查阅、什么时候查阅,充分体现“自由学习”、“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

三、结束语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8

关键词:微课;特点;作用

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进行针对性教学,以帮助学习一种教学方式。

1 微课的特点

第一,教学时间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 5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

第二,针对性强:微课设计围绕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知识点,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环节,也更适合学生自学。

第三,易让学生接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内容具体、直观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第四,传播迅速:由于微课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教学内容易表达、教学成果易转化;也由于其操作简单、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易于通过网上视频、手机、微博等传播。

2 微信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微课”的核心是制作相关教学视频,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点拓展、制作技能、基础造型训练等。用课程内容的环节做到知识点细化讲解、主题分类讲解达到灵活多变串联式“小课堂”的应用。

第一,微课提高教学质量。微课的制作简单方便,一般有手机就可以制作,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创造了依据。“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本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所进行的教与学活动。因教学时间较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记录下教学分解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反复练习。比如在陶瓷设计教学中,如果光是在课堂上学生看教师制作,可能由于时间过短学生记不住整个制作过程和细节,而利用微课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其制作的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从而学会制作。在学生反馈课程中学生也可以用手机视频记录下自己在创作的全过程,供教师评分和与同学们分享创新成果。

第二,微课可以促使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使用微课,可以更好地实现互动,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

微课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如学生对知识拓展部分感兴趣可通过微课形式深入了解各个知识点,当学生对于陶瓷设计技能有特别研究的可通过微课拓展和延伸。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利用教学视频根据需要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还可以达到查缺补漏、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监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中一般是先给学生传达的是知识普及的基本要点,容易形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束缚,而微课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理论观点。同时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拓展延伸练习,以巩固教学成果。陶瓷设计的材料与技术运用是让学生理解各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制作技能,在教学中教师给学习讲解各类材料的制作特点和设计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制作出各类材质的效果。学生能收集的材料比较有限,可尝试的实践方法也会受限制,而通过微课教学,学生可以从了解各材料的优劣从而避免在制作时走弯路,这样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制作作品的效率。

第三,能促使教学水平的提高。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有效进行知识管理、提高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将微课引入教学中,既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创新了教学模式。同时可将教材中的难点分解解答。在课程微化的同时,我们还要把微化的课程进行整合,使微化的内容系统化、整体化。必须说明的是,微课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但其具有局限性,不能代替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西玲,常多贵.浅谈“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

[2] 李红霞.微课“七步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9

一、学习对象分析

制作微课前,教师需分析学习对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认知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这些情况来制作难易适中、长短适中的微课视频。作为《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部分学习对象,职校学生大都偏爱动手操作,喜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时,笔者注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避免单纯理论讲解。

二、提炼微课程知识点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是否有效,教师对知识点的选择和处理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首先要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地分析,使它们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涉及原料、工艺、组成、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储存等诸多方面,课程知识点很多,在选择微课知识点时笔者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①侧重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②知识点的选择要小,对于大的知识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分割成小知识点来讲,每个知识点最好在10分钟内能够讲解清楚。③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笔者选用的教材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董亚军主编的《建筑材料与检测》一书,经筛选后选择以下知识点制作了微课视频。第一,课程绪论部分,笔者制作了“课程介绍”微课视频,向学生整体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衔接的工作岗位。第二,材料的物理性质部分,笔者制作了“材料的三个密度”微课视频,主要讲解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含义。第三,对于常用建筑材料之一的水泥部分,可供选择的知识点较多,笔者制作了“水泥材料介绍”“水泥取样方法”“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水泥胶砂试件成型过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强度检测与计算”和“水泥的细度”7个视频,简单介绍了水泥的生产、分类和使用情况,散装和整装水泥的取样方法及技术标准规定,水泥体积安定性的定义、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的规定,水泥胶砂试件成型的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意义、测定方法、国家标准规定,水泥胶砂强度的检测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水泥合格性判断方法,水泥细度的含义、测定方法、国标规定等内容,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四,混凝土原材料部分,笔者选择的知识点有“砂的取样”“砂的粗细”“砂的含泥量检测与评定”“砂的表观密度检测”“砂的堆积密度检测”“石子压碎指标”“石子表观密度检测”“石子堆积密度检测”“石子针片状含量检测”“压碎指标的含义及检测过程”10个视频,主要介绍了国家标准规定及现场取样方法,砂的粗细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的检测与判断方法,砂的含泥量含义及检测方法、合格性判断,砂的表观密度检测过程、堆积密度检测过程,用压碎指标判断石子强度合格性,石子表观密度的检测过程与合格性判断,石子堆积密度的检测过程,石子针片状的含义、检测方法、合格性判断等内容。第五,混凝土部分,笔者选择的知识点有“混凝土概述”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和易性”,主要介绍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的分类,混凝土和易性的含义、检测方法等内容。第六,钢材部分,笔者选择的知识点有“钢材概述”和“钢材冷弯”,主要介绍了钢材的分类,钢材冷弯的检测过程和合格性判断等内容。

三、编写微课设计方案

微课视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主题要明确,形式要短小,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组织好、讲清楚。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内容要生动、有趣,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要想在短短的5~10分钟之内把各个教学要素安排有序,并将教学重点讲解清楚,最终达到每节微课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提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编写教学方案时,教师需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独立的教学设计,并对学习者的特征、教学任务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和方法确定微课类型和组成要素,认真设计教学视频的情景、教学过程、案例,合理制订符合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教学策略。

四、制作微课视频

教师可通过工程现场、检测中心、实验室、网络等途径收集制作微课时需要的资料、图片、试验视频,并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微课。

(一)使用软件

根据微课知识点特点和教学设计要求,合理选用软件进行视频制作。除了Office2010,可选用下列工具。

1.录屏软件

制作微课时,除了可以利用Camtasia.Studio8.0的录制屏幕和录制PPT的功能外,还可以使用CamtasiaStudio的剧场和视频编辑功能。每个微课的后期视频编辑、声音合成,都可使用该软件完成。

2.优芽网

优芽网是一个分享、交流教学资源的综合性在线教育服务平台,该平台集趣味动画、智能语音和互动答题等功能于一体,教师可利用平台上的资源快速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动画,让课件动起来。笔者微课中的部分动画制作就用到了优芽网上的自动软件。3.格式工厂:FormatFactory该软件用来进行视频格式转换,支持几乎所有类型多媒体格式转换到常用的几种视频格式,微课中所用视频的格式转换、字幕的添加,都可以用它解决。另外,思维导图iMindMap7.0、图形处理软件PDF、视频编辑软件AdobePremiere可充当辅助补充的角色。

(二)制作方式选择

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和可供使用软件很多,笔者就选择了较为常用和容易掌握的录像式微课、录屏式微课和混合式微课这三种方式进行视频制作。

1.录像式微课

这种微课制作方法,可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在实验室内准备好实验仪器后,教师开始开展教学过程,并利用录像机拍摄整个过程,再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和处理,形成录像式微课。《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部分具体的试验过程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展示,比如砂子、石子的表观密度检测,砂子、石子的堆积密度检测等。

2.录屏式微课

主要通过视频录制软件———CamtasiaStudio8.0,将教师PPT课件的内容录制成视频,再进行编辑。主要的过程如下: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制作课件—录制或拍摄—视频后期编辑。比如“水泥介绍”“混凝土概述”“水泥取样”等微课视频即可采用这样的方式。

3.混合式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