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水利经济论文

时间:2022-03-16 09:50:20

摘要:我国在实现社会经济水平稳步提升与良性发展的进程中,水利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一个组成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水利经济管理机制改革将有助于我国水利经济监管体制,方能提升我国水利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完善我国水利经济建设为我国社会谋取更多的福利和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水利 经济 水利论文 经济论文

水利经济论文

水利经济论文:土地资源价值核算下水利工程经济论文

一、土地资源价值理论

针对土地资源价值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争论,这是由于土地资源价值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具体内容,不仅有效用价值,还有工程价值,同时还有哲学价值以及劳动价值。但是总体来讲,土地资源的本身的效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资源的整体价值,在此基础上,还受到资源量的影响,如果资源处于稀缺状态,将会使得土地资源价值急剧攀升。针对土地资源价值的具体构成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核算方式来进行明确[2]。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资源无价的传统观念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以及开发过程中处于无序的状态,不仅存在强征强占的侵略性开发,同时还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面对这种情况,就必须通过量化的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价值核对,这样才能够使得土地资源价值理论能够更加系统并完善起来。根据我国相关专家学者的论述,土地资源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够在人类的利用下产生多大的经济价值,使得人类能够进行有效利用。从整体上来讲,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占据了主动性地位,土地资源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受到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影响,同时还有社会供求关系以及是否能够进行资源替代的影响。

二、土地价值核算对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影响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主导单位都是国家或者政府,并且针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能够通过水利工程相关的补偿性措施来进行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过渡或转让,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对于土地拥有绝对的主宰权,所以并不会对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评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在我国水利工程中,多元开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这样一来项目产权就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针对水电行业我国已经在政策上进行了全面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对相关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具体收购,就逐渐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我国现有的国民经济体制下,通常都是通过影子价格来对土地价值进行量化衡量,在这一过程中,使用价值是针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的唯一衡量标准,但是却忽视了土地本身价值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土地核算将会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如果针对土地本身的资源价值进行具体全面的考虑,将会得出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的经济评价结论。所以在针对土地资源进行经济价值核对的过程中,要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经济评价结果更加符合真实情况,并且更加全面系统。否则如果进行片面的土地价值核对,将会对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造成强烈的结果冲击,从而不能够对项目进行客观分析。

三、结语

针对土地资源进行具体的价值核对,将会产生不同的具体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进行单纯的价值核对,将会影响到客观的项目经济评价。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针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考虑,将其自身价值列为经济分析的必要元素之一,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这样一来将会使得经济评价结果产生很大不同,甚至会与原有结论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关注到这一问题,并且将针对水利工程项母进行经济评价的方式或者系统优化。

作者:庞斌 刘俊秀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水利经济论文:堤防部门发展水利经济论文

1、基层堤防水利管理部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为降低基层水利堤防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转型过程中的损失,有效的企业重组与整合对于自身资源利用能够发挥更为充分,水利人应积极主动利用自身创新来促进转型过渡,非常关键。为了能够快速且成果实现企业的就地转型与过渡,要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取长补短,基于水利行业资深拥有的水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地发挥开发利用率,依靠这些优势成果对企业内部进行改组升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以具体操作:第一,实现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积极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突破重重困难,保证水利行业稳步发展;第二,改革生产经营模式,采用多样性的生产经营模式共图收获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极力发展果、农、林等产业,驱动地方经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第三,大力宣传水文化,建设良好的水利经济品牌,基于地方自然景观资源吸引外部资金,因地制宜地促进地方生态旅游事业及其他服务行业,通过文化经济驱动水利产业经济发展,可谓“双赢”。

2、提升基层堤防水利管理部门资源发展与经营水平的途径

过去10年中,中国的水利行业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改善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全国市场成熟的过渡期,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需要水单位决定一个接一个冷静应对。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系列措施,具体从六个方面实施:首先,关于水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做法律;其次,加强对水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的人们的法律意识;第三,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第四,有效改变政府管理职能,确保执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第五,增加工作责任感,对损害水利经济的人要严重打击;第六,成立专门的水利协会,增加水利经济运行管理与监管的强度。

3、促进校企联合与技术交流

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应该因时应用于基层堤防水利管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将科学力量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力才能高效运营与管理。水利经济管理方面需要科技人才资源,需要这些精英能作为创新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源”和“智囊团”。相关企业应该积极与当地高校进行联合交流,规划每一学年人才的走向,为企业乃至社会创造更多的效能。另一方面,与当地旅游公司联合开发地区自然景区,提高工程效益的同时,也可大力宣传宝水、爱水和节约用水等思想话题。联系相关专家、学者共同谋划自身资源利于,开源节流和水利发电等可实施性较强的建设项目进行专门规划。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实现社会经济水平稳步提升与良性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转型,水利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一个组成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水利经济和谐健康发展体系的建构将以科学发展观为基准,在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前提下,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水利经济管理机制改革将有助于我国水利经济监管体制,仅此前提下,方能提升我国水利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完善我国水利经济建设为我国社会谋取更多的福利和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刘争真 周文娟 单位: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

水利经济论文:良性循环发展水利经济论文

一、水利经济良性发展循环发展机制的构建措施

针对上述水利经济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水利事业应该“对症下药”地进行改革和完善。根据长期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我认为,水利经济要想实现良性循环和长久可持续发展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改进。

1.构建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机制的前提是建设良好有序的水利市场

因为营造水利市场对实现水利事业长久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改革的现实社会要求。此外,建立水利市场是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经济实力提升。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下

国家应当加大政府在水利事业中的宏观调控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水利事业的支持。由于水利事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民生关注热点,因此要发挥政府的财政作用和资源配置作用,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3.完善水利事业的投资制度

提高水利事业的回报效益,增强水利事业对企业家的吸引力。此外,还要完善水利经济的收费制度,制定标准合理的收费体系,使居民和农民自愿缴纳水费,从而保障水利事业长足发展。

4.培养一定的管理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从今往后,在水利事业中要像以往一样重视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和使用。从经营管理中增加效益:一方面要在思想观念上做文章,尤其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和觉悟,从而在领导的带领下使全体职工重视水利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倡导尊重知识、培养人才,使具有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在水利事业中发挥能力和价值。中国是大河文明的发源地,以农耕文明享誉世界,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发展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农业灌溉更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历代统治者特别重视农业灌溉问题,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当今社会发展中,农业依然是立国之本,是关系国家民生的首要问题。水利经济不仅关系农业,而且关系中国这片大陆上生存的每一位中华儿女。

二、结语

水利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构建不仅要结合当前水利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对水利经济进行改善,而且要从水利经济长远发展规划水利经济发展机制。水利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机制还应从强化人们节水意识方面进行宣传,提倡水资源重复利用、保护水源,避免水资源污染。

作者:程国强 单位:赤峰市松山区发改局

水利经济论文:水利投资工程经济论文

1水利工程投资效益特点

1.1效益具有外部性

水利工程效益的外部性指的是水利工程运行所产生的效益不全是反映在水利工程行业内部,在其他部门也有反映,而且,大部分的产业效益由产业循环转嫁给其他行业和其他部门。水利工程投资效益的外部性是由水利工程的属性决定的。

1.2产出具有滞后性

基础设施和产业具有产出滞后的特点,而水利工程作为基础型产业的一种也不例外。第一,水利工程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从初始的投资到工程施工再到最后的工程产生效益,需要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因此水利工程的产出具有滞后性;第二,水利工程能否发挥效益与工程设计年型和水文气象有关,也就是说,水利工程并不一定在竣工时就产生效益而是要遇到合适的水文气象以及符合设计年型时才能发挥效益。

1.3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水利工程的收益不确定性是由于在对水利工程投资进行收益预计和工程分析时,对外来的发展变化预测的不全面性。一方面,水利工程的投资活动开始阶段就具备了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不确定因素出现的比重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周期的增长而增长。事实证明,水利工程投资活动中的不可预测因素会对其投资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1.5经营具有自然垄断性

无论是基础产业还是基础设施,其投资开发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都具有十分明显的自然垄断性,水利工程也不例外。这种垄断性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的服务范围和对象是由工程建设地点决定的而不是以市场竞争情况为转移。而且,水利工程的经营具有自然垄断性的特点直接决定了其投资效益鲜明的计算特征。

2水利工程投资存在的问题

2.1不合理的水利投资结构

水力资源产业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二是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产业,三是水资源的防治产业。我国水力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性在于大部分的水利投资用于防洪建设等基础设施,其中,仅2002—2006年四年间,我国水利投资规模达5600多亿,而用于防洪建设的投资占80%以上。虽然,大规模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小,但是,每年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800亿,而生态损失比经济损失更大。

2.2不健全的水利回收补偿机制

第一,用来防洪和改善生态的公益性项目因维护运行资金不足造成排涝泵站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丧失其主要作用;第二,较多的中小型水库亟需加固;第三,年久失修的大坝很难承担防洪的重任。为此,国家对一些用来灌溉和供水且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经营性水利工程进行了有偿使用的收费制度,但水价按国务院1985年制定的标准执行,价格偏低,形成机构不合理。这种规定虽然对农业、生活用水采用微利水价,工业水价利润较小,但在实际中很难执行。收费价格未能全面、统一导致在税费征收过程中遇到不少阻碍,因此,项目简单的水利产业不用扩大生产甚至连再生产都无法维持。水利投资收益较少,水利工程得不到良好运行,导致水利产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渐弱化,甚至缺少了对资金市场的吸引能力。

2.3尚未形成真正的水利投资市场

一直以来,我国水利投资的模式一直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管理单位负责实施基本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对建成后的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和维护。虽然这种模式为我国兴建了一大批中小型水利工程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水利工程体系,并为我国抗洪抗涝、农业灌溉和居民供水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这种模式未能遵循市场规律和市场的考验、致使一些错误发生并造成了相应损失。我国现在的水利工程主要是由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负责,政府对其水利工程管理进行投资,因单位本身不需要对水利投资经营效益负责任,故水利工程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因此,我国的水利投资效益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尽量避免投资失误,国家应将水利工程由自负盈亏的建设单位作主体,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勘察、研究和论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

3有关提高水利工程效益的办法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对自然面貌改变而造成的损失,解决相关后续问题。还要正确利用水利工程优势,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如水利养殖业和旅游业。在水利工程竣工的同时,要健全相关配套设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制,保证招标全程公平透明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基础。

3.1规划合理、设计科学

一般而言,水利工程为尽可能地降低负面影响,会对自然面貌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这就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损失,就要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水利工程负责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工程竣工后不断加强对后续工作问题处理。

3.2正确利用水利工程优势

一个基础产业和基础工程的竣工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而水利工程并不只是水利大坝,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此区域的经济整体进步发展。所以,搞活水利工程的重要途径为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发展综合产业,因地制宜,提高水利工程收益。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大力进行水利养殖业发展,比如就一个水库而言,一般具有辽阔的水面积,稳定的水资源,具备良好的养殖环境,适宜发展养殖业;第二,可以大力进行旅游业发展,大的壮观的水利工程加上工程所处的区域环境能够构成风景独特的景观群,比如:我国的三峡工程;第三,充分利用水利工程所在区域周边闲置的经济林木,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收入,还可以调节当地的生态平衡,美化环境。

3.3配套设施的建立健全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相关配套设施,并充分配合水利工程特点,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为降低因配套设施不足带来的严重问题,尽可能满足主体工程对设施的需求,争取在工程竣工的同时,辅助设施也相应完成,而不是首先在主体工程竣工结束后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导致配套设施建设拖延或根本不建。只有在水利工程竣工同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设施,才能够使两者同时投入使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管理

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不只是体现在水利工程建造过程中,在工程投入使用过程中也要加强管理,争取降低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问题。第一,在工程招标阶段,要公开透明,避免不法分子的暗箱操作和行贿受贿现象的发生,选择有能力、有责任的企业承接工程;第二,工程设计过程要进行严密的研究,根据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来确定设计方案,事关农民生产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水利工程,在设计前要进行民意调查,征得区域内居民意见;第三,坚决杜绝对工程承包的层层转包行为,毕竟每一次的工程转包都会造成利润的产生和成本的提高,可能会造成工程质量下降;第四,对于工程施工过程,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制度,确保监理人发挥其工程监理作用,各环节相互监督,建立健全工程的整体质量监督体系。

4结语

水利工程效益的多少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提升我国水利投资效益的途径是国家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利投资回收补偿机制以及水利产业政策。根据水利工程投资具有的长效性、外部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以及自然垄断性。为提高水利工程效益需要建立合理的水利投资结构,建立健全水利回收补偿机制,形成真正的水利效益市场。

作者:赵建兰 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水利经济论文:科学发展下水利经济论文

1水利经济科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水利经济可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水利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归结了一下四点:

(1)在我国,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水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对其加以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发展从防洪防涝、发电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现实中,很多企业在选择开发水利经营项目过程中倾向于依托业主,因此无法从长远角度科学的选择经营项目,目光短浅,过分的注重当前利益,这种情况,限制了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水利工程虽然发展较快,但现存大多数水利企业规模较小、数量多,因此导致主营业务中从复交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之间竞争无序,这些现象导致了各企业收益较低,因此总体上水利经管部门在财政上出现的严重的入不敷出现象,水利工程的后续维护资金紧张,导致水利经济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利经济持续发展,造成了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

(3)一直以来,我国水利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各部门的财政收益状况也不尽相同,主要是由受益部门职责和对象的不同造成的,有些部门收益相对较多,如负责水力发电、城市工业供水的部门;与之相反的是而负责灌溉工程、防洪工程、治涝电排的部门财政收益则较少甚至很难取得财政收益,但是国家并没有针对部门收益的差距做出合理的扶持政策,因此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难以发挥作用,阻碍了水利经济的良好循环。

(4)我国许多水利企业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原有事业单位,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导致管理松散,缺乏创新,在治理结构、用人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改革完善难度较大,在进行决策和制度变革上需要多方协调,耗时费力,导致贻误商机,丧失良好的机遇,加上绝大部分企业出现了出资人不到位、产权模糊的现象,因此水利企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彻底的从制度上加以改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断的完善。

2促进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策略

(1)从思想上重视水利经济发展,水利经济的发展要摆脱长期的固有思想的束缚,水利经济作为资源经济的同时也具有市场经济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同时水利相关部门要重视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水利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命脉,水利的发展关系到防汛抗旱,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因此虽水利经济的建设势在必行,不仅要建设而且要建设好。

(2)采取合理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水利企业的监管力度,杜绝恶性竞争现象,使水利行业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中发展,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的对水利企业进行整改,避免主营业务的交叉和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整改后国家要对各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将效益进行评估,确定不同的扶持政策,全面考虑各部门、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受益对象的不同,采取政策补贴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法,这也是目前全世界普遍运用的政策,有序的、分批次的将政策落实下去,对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制定倾斜性的投资扶持政策,给予优惠政策,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政补贴,对于经济困难,水利工程较少的地区,要加大财政补贴,吸引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增加各企业的收益,增加个经管部门的财政收入,促进水利经济发展。

(3)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水利经济发展,在水利经济中,由于各部门的职责不同,财务收入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政策,给予各部门不同的扶持政策,在水利建设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有意识的加强财务收入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于不同的水利工程管理部门时行不同的扶持政策,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倾斜,有意识的使财务收益较多的部门和较少的部门进行一定的配合,统筹兼顾,共同建设,完善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融资机制等。这样即可以使水利经济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又可以使各部门财务收益合理化,在给国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也促进了水利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对于水利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加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是水利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大水利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平,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的综合素质,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组建一支科研攻关团队,给出合理的建议,改善水利工程的管理;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引入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引入,同时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水利企业的整体工资水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共同致力于水利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水利经济在我国才可以健康有序发展。我国水利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社会的重视,人们的热议,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我国水利经济的科学长远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增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从多方面分析,综合比较,逐步完善水利经济制度,在水利工程增加社会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其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利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与国际社会接轨。

作者:李艳 杨东亚 单位:驻马店市练江河管理处

水利经济论文:农业水利农村经济论文

1农业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1中央财政对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足

农业水利设施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保持一定的公益性,因此,具有公益性工程的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享受政府供给的时公共产品少之又少。中央财政部门主要将资金和工作的力量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只是少量的。虽然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财政对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真正用于农业建设的财政资金缺少少得可怜,这种不良情况的存在势必会导致农业水流工程建设力度不足,将会给当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1.2基层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在我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之后,基层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获取上级部门提供的财政资金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而上级部门实现了对财政的绝对控制,使得基层财政工作开展情况面临严重的阻碍,在基层政府部门,其每年的财政收入大概只能满足自身的日常开销等,要想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更是显示出了力不从心。再加上分税制改革之后,省级以下的财政部门的财权和人事权存在严重的不协调的情况,因此本地区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猫腻现象。而即便是有上级部门的支持,同样也很难有效解决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样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缺口势必也会越来越大,再加上乡镇地区筹集资金的能力不足,因而导致水利设施投入不足的现象在很多地区普遍存在。

2解决对策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的解决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首先,应该从政府角度出发,必须从行动和思想认知方面提高农村地区群众对水利设施的保护和重视程度,并能够保证农民群众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工作中去,将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要工作去抓。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建设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其能够有效的低于各种极端的自然灾害的袭击,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率。因此,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放在农作工作首要位置上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农业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还应该有效的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下去。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将管理工作更好的落实到位,需要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3结语

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要通过不断拓展投资渠道,解决好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资金问题,同时还应该做好管理工作,增强农村当地村民的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保护好农田环境,以便更好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作者:王秀英 董建军 单位:达拉特旗水土保持监督站 兴和县水政监察大队

水利经济论文:地方水利经济论文

一、地方水利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从总体上来看,虽然一些地方水利建设在不断进步之中,但与水利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主要体现为:一是对水利经济建设信心不足,水利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明确,劲头也不足。二是对水利经济谈的比较多,落实的却很少。三是一直将水利经济看成是“副业”,都是小打小闹,没有整体规划。四是市场意识淡薄,服务意识差。

(二)没有稳定的投入

水利经济发展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政策不清晰,对水利经济发展没有明确的投入规划。二是在项目上只考虑如何扩大建设,不考虑建成后如何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如何使项目进入良性循环中,在设计阶段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三是项目立项时,责任人为了争取更多资金,故意虚报自有资金,结果导致项目资金严重不足,只能依靠贷款来支撑,对工程项目建设初期极为不利。

(三)经济结构不合理

在传统经济体制背景下,水利企业缺乏对市场的适应性,大多是在市场上搞拾遗补缺发展起来的,数量多、规模小,缺乏拳头产品,品牌优势不明显。目前,水利经济传统项目不少受到经济市场的挤压,发展道路越来越艰难。而具有水利经济优势、受国家政策支持的水利项目刚刚起步,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较低,不足以承托整个经济走向。

(四)职工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规模小、工作艰苦、地域偏僻的特点使许多人才望而却步,再加上没有有效的用人机制,所以水利系统的人才问题也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水利企业又是国家的事业单位,靠关系进来的家属子女不在少数,这部分人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文化程度低,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而经营者大多是搞水利出身,搞专业非常优秀,但不一定适合管理,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多。

二、对促进地方水利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放下思想包袱,快速更新观念

在新形势下,水利经济发展要依靠“三种观念”、“五个意识”。“三种观念”指资本观念、资源促进发展观念和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市场的观念。应积极倡导这三种观念,形成科学发展观,为水利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五个意识”是指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和管理意识。机遇意识是指水利企业要有独到的眼光和判断力,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市场经济发展动态,主动寻找和把握机遇。竞争意识是指水利企业善于运用政策和周围环境增强自身竞争力。效益意识是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前提,项目建设投资要作科学性论证。管理意识是向管理要效益,建立和完善责任制,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依托行业优势做活水电大文章

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通过与市场经济的接触,逐渐意识到依托行业优势来发展水利经济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发展的日趋国际化,水利部门要不断变换思路,强调发展自己熟悉的项目,在不断缩小的利润空间中,以降本增效来获得效益。从行业上讲,要充分发挥水利人员、资金、技术、场地的作用,大力开发水资源,如兴建水库、建设泵站、发展小水电等。小水电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项目,应依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招商办电”的新思路,改变政府一家独占的传统做法,依靠民间投入,加大小水电开发力度,从而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三)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任何领域都不可能保持纯粹的一种成分或一种形式,水利企业要加强体制创新,吸引其他市场主体参与进来。水利企业要有忧患意识,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依靠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水利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资源的优势,实现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水利人才

要在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思想,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特别是管理者人才的培养,一定要通过各方面的考查,不仅要懂水利专业技术,还要有丰富的现代管理经验,应建立一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懂经营、善管理的水利经济干部队伍。四、结语总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我们应依托水利基础,发挥行业优势,将水利经济搞上去。

作者:李荣瑞 单位:鹤庆县金墩乡水利管理站

水利经济论文:科学发展下水利经济论文

1.促进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

1.1不断做好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进行水利经济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整合上,需要做好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的培训,促使其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素质,在一些较为重要的时间点上,则应该组成一个科研小组。此外,在进行水利经济科学管理上,人才在经济发展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应该选择一些具有合适的管理人才,对其进行多角度以及多方面培训管理。

1.2采用统筹兼顾法

因为就水利工程勘察来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时,要求使用一些较为合适的方法,比如说使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其不仅仅可以直接推动我国经济的高效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财务收入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建设工作。而在另外一个方面,应该依靠水利经济而获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财务收入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建设工作,与此同时,较为合理的财务分配,可以促进水利经济较好的发展。

1.3采取合理政策

在水利经济的管理上,每一个部门之间其财务收入之间有所不同,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定,使用相关措施进行分析,同时解决每一个部门的问题,此外,对于每一个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重新评估,之后对不同的经济情况进行政策扶持。与此同时,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具体经济情况有所不同,而每一个地方的具体的经济情况和获益方其承受能力之间有所不同,使用分批的方式而进行实施,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之下,需要慢慢减少政府对其补贴,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需要在贴补上进行一定增加。

1.4政府加强政策支持

水利经济发展属于国家重点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政府理应加强对其支持。首先,政府要增加对水利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任何经济的发展都是以雄厚的经济支持为基础,没有足够的资金,水利经济的发展将无从展开,增加财政支持,能够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政府还要积极扶持水利企业的发展。对于那些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水利企业,政府要对其进行扶持帮助其发展;对于那些小型的水利企业,政府要引导其进行合并,促进大企业的更强发展。

1.5加强对水利经济专门人才的培养

面对水利经济人才匮乏的现状,提高水利经济人才的水平主要包括两个途径。其一,引进专业水利人才。我国的水利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外来资源,引进国外先进人才和技术,为我所用。其二,要加强对本企业水利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定期组织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1.6加强水利企业自身的管理

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与水利企业自身的管理也是分不开的。因此水利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制定出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对水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1.7完善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

在我国国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之下,尤其是投资体制的改革,我国国家财政进行无偿投资的比重在慢慢减少,而有偿投资的比重逐步增加,国家投资的比重也在慢慢减少,社会筹资比例则会不但提升,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之下,因为水利经济具有收益慢的特性,导致其社会资金在水利经济上的投入比较少,那么就会给水利财务管理体制造成一定的问题。与此同时,应该构建一个多元的融资体制,在该体制之中,应该从客观实际同当前国际先进经验进行结合。则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应该构建水利企业直接融资机制,利用好我国资本市场的扩容,将水利企业的直接融资功能发挥出来,进而不断开拓出资本市场筹资的渠道。也需要不断构建金融证券机制,需要对金融资本对于水利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8大力加强前沿科学和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的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为了不断促进我国水利经济的发展,需要推进和做好同国家实验室以及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不断促进我国水利科技资源的高效使用。使用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集成、推广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分析,不断推进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其在现代水利行业之中的应用。

2.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对水利经济科学发展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探讨,注重不断提升我国水利经济科学发展,不断改善当前我国水利经济发展的现状。

作者:方绍清 单位:荆州市长江勘察设计院

水利经济论文:堤防水利经济论文

一、推动堤防水利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洪湖东荆河堤防在2005年机构改革时,管理单位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撤销了经济管理办公室,把其职能简单地归并到财务科室,使推动堤防经济发展的意愿更加脆弱。与此同时,集体性经济的主要项目林业生产经营仍属于简单再生产,少有资金积累,更谈不上对现有的水土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在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下,不可能有多余资金用于水利经济项目开发,也不可能用预算资金来支撑经济发展。

二、发展堤防水利经济的建议与对策

1.要树立大力发展水利经济的思想

堤防水利经济是伴随着堤防的发展而发展的,发展水利经济对堤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基于对堤防发展史的认识,更是当前社会的经济形势、堤防管理的硬性规定所带来的需求所决定的。

2.要咬住堤防林业不放松,统筹兼顾抓发展

堤防经济发展的历程反复证明,堤防林业以“防洪、生态、经济”三位一体,适应堤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需要,是堤防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现阶段要把林业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和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开发作为为重点,开拓堤防林业经济发展思路,创新堤林发展新模式,打造有特色的堤防林业经济。有目标还需有具体的措施。具体来讲,首先要有营造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的良好氛围,堤防管理单位“一把手”要把发展堤防林业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召开林业发展专题会、现场会的形式,来推动林业经济工作的发展;其次是必须摸清堤防林业资源家底,不一样的环境编制不一样的发展规划,不一样的土壤气候洪水生态适应不一样的树种选择与栽植,这些都是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有价值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实施景观林、生态林、能源林、效益林改造工程,逐步建立堤防生态林业发展模式,布局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3.推进林业生产管理模式创新,明确责权加强管理

一是鼓励林业经营多元化,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合作经营,利益共享”的原则,在明确堤防土地国有权属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土地所有权与林地经营权分离,采取与社会专业户或管理段职工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的方式,进行联营造林,实行林业经营多元化。二是发挥流域林业科研的优势,组建林科所开展林业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引种试验和混交林培育。在优质苗圃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隔离带树种选择、观赏性树种推广上形成特色,尽快解决防护林品种单一、病虫害严重、采伐年限长、林地生产力低的问题,形成良好林业生态体系,满足市场对林木品种多样化的需求。三是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方式,因地制宜组建成一批林粮、林菜、林药、林畜等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推动堤防“五小经济”上规模、上档次,形成林业经济与林下经济良性循环。

4.鼓励经济管理机制创新,激发堤防经济活力增加效益

一是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将林业日常管理与责任堤段管理等工作全部纳入岗位与绩效工资考核范畴,实行月考季评,考核结果与职工岗位和绩效工资挂钩,调动了员工管好林业、发展好林下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效益与福利增长挂钩机制,奖勤罚懒,让职工勤劳致富。三是建立政策扶持机制,抓住全省开展“绿满荆楚”行动有利时机,争取林业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堤防林业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层次提升。

作者:谢俊凤 黄春华 殷琼 单位:洪湖东荆河管理分局

水利经济论文:科学发展水利经济论文

1实现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合理政策

水利经济的效益有一个很重要的难题,就是在水利工作的不同部门,收到的财政效益也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国家要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维持社会稳定。让各部门加强联系,相互合作,共同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部门不同带来的经济效益、质量结果都不同,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因地制宜,相对应的制定不同的经济政策,扶持水利产业,从而使得水利经济达到良性发展。要制定适宜的能扩大水利社会效益的经济政策,首先我们要对各个部门所能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估价,然后考虑到各个业主的家庭经济情况和享受到的服务大小不同,采取不一样的经济扶持政策,以达到逐步减少财政政策,扩大受益者应缴纳的费用。在经济条件不错的地方,政府就要回笼资金,因为投入资金也会增加,所以受益者承担的责任也增大;反之,若当地为经济较为困难的地区,政府就会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宣传,扩大水利事业,尽量减小受益者应缴纳的费用。

(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水利建设的资金来自于人民,应造福于百姓。近年来,中央水利投入的大部分为国债资金,这是人民借国家的钱,政府部门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利用好这笔钱,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建设期间,政府要做好监督监测机制,防止贪污腐败的出现。一旦发现,立即上报组织和媒体。组织好施工队伍,并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福利工作。并且做好移民工作的相关事项,书面和口头说服程序都要做好,真正的把水利经济的事情落到实处,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并且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实现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有效方法

在水利工程的财务收益中,存在着各部门收益不均平衡的现象。针对此特点,政府就需要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多面思考,既要满足中国农业的发展所需,又要有意识地使各部门能够相互配合工作互相帮忙解决问题,共同促进水利水电科学发展。这样就使得水利的社会效益和财政效益共同体现,达到双赢的目的。统筹兼顾的作用不仅是使得水利经济能够科学地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人民对水资源的认识水平,从而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高国民素质,目前我国对水利和水电不是统一管理,因此就需要加大科技力度投资,提高技术水平,让水利水电共同发展,使得水利部门的财务收益再上一个台阶。

(3)依法治水

政府要全面推行建设监督监察机制,规范工程项目建设,依法治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按要求清理河道维护水利工程和做好移民工作等,全面推进水利局各部门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工作。做好《水法》的公布和宣传作用。深入普及水法知识,提高村民教育程度,各部门做好水利执法工作,做好因水利工程项目带来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科学治水

注重水利创新,加快水利研究体制改革,加大水利科技管理,培养水利型人才、大力奖励水利科研技术开发,不断提高水利科技水平,把水利工作做到扎实,保证质量问题,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伤害。大力推进水利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实行网民网上评价、网上监督,真正的把水利工程这件事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全社会都重视这件事。继续实行南水北调这一重大战略,做好沿途设施设备的安全维护,时时去检测和观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促进水利经济科学发展。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水利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党风廉政政策,做好党员分子带头领导作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爱护百姓,促进水利水电科学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有好的口碑才有好的未来。而不仅仅在意部门的财务效益。各部门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把发展放在首位。要坚持科学防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根治水利出现的问题,把水利工作做到实处。致力于解决因水利工程带来的一连串社会矛盾。加大对水利重点部门的监测力度,防止贪污事情发生和工作漏洞出现。严肃处理安逸无劳者,为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加强学生在学校的节约和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在农村宣传水利水电的好处,提高百姓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向河道乱扔垃圾、污染物不乱排乱放,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政府更应该带领全体人民奔小康,促进和谐社会。

2结语

总之,要实现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就必须要依靠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水利工程建设,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我国国情和借鉴外国有益经验,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促进水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杨东亚 张慧青 单位:驻马店市练江河管理处 驻马店市河道管理局

水利经济论文:水利企业水利经济论文

一、发展中的问题

在我国做出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之后,水利经济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年中,水利经济建设取得一系列明显的成果,不管是在水利建设的规模上还是在水利设备的研发和使用方面,均有所成就,这些成就是被广大社会群众和相关部门所认可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水利经济建设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其中主要的问题如下所示:

(一)水利企业数量较多,企业实力不强

很多人知道,国内水利经济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水利企业在最近的几年中,其数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其发展规模上,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小的,鉴于此,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以及项目的建设上,不能够有效的针对水利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很多水利企业在发展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别,发展局面呈现混乱的状态,尤其是无序竞争屡禁不止,促使各种社会资源在利用上不合理,这些问题均阻滞了水利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二)水利经济发展资金不足

从本质上分析,水利经济发展属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内容。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在政策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促使树立经济发展制度上也存在着缺陷,尤其是国家在水利经济发展上,没有给出有效可行的财政政策支持。除此之外,因为国家在水利经济发展上的政策编制以及相关发展资金下发方面上,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此促使水利经济发展与当下实施的政策不相符合,再加上政府部门给予的发展资金迟迟得不到落实,因此给树立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困难。

(三)水利经济管理水平较低且人才缺乏

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水利经济属于一项庞杂的工程,该工程在施工流程上,必然存在很多问题,其管理上也困难重重,需要具备一定管理知识的人员来进行监管,保证水利经济项目在建设上得到顺利开展。但是纵观当下某些企业内部,可以发现,水利企业人员在岗位职责上存在明显的混乱,每个部门中的责任和权利得不到落实,在问题上,每个部门无法积极承担责任,促使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进一步扩展。除此之外,当下水利企业部门中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得不到更新,其管理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与当下的经济发展状态相适应,并且其掌握的管理知识落后,其整体素质比较低下,这成为阻滞水利建设事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措施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水利建设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能够为水利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空间,需要针对当下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建议,本文所给出的建议主要如下所示:

(一)政府加强政策支持

因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其中水利经济发展属于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在水利经济的发展上,给出政策支持。第一,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水利经济建设的投资力度,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经济,只要想实现有效的发展,均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假如发展上得不到有效的资金保障,其水利经济的发展便的不到开展,鉴于此,需要政府在财政方面给予有效的支持,才能够为水利基础建设提供有效空间。第二,政府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扶持水利企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针对那些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水利企业或者有着一定发展潜力的树立企业,提供政策性支持,比如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等,对于发展规模较小的企业,政府可以通过合并的措施来壮大企业的发展规模。

(二)加强对水利经济专门人才的培养

要想解决水利经济人才方面匮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水利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可以通过两个方式。第一个方式是引进国外优秀管理人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下的水利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鉴于此需要我们积极引入国外人力资源和其它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来为我国的水利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第二个方式是加大对国内水利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的力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来对当下管理人员的知识进行更新,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改变其管理理念等。

(三)加强水利企业自身的管理与发展

水利经济的有效发展,从微观层面上分析,离不开企业自身的管理。鉴于此,水利企业需要站在自身的发展角度上,编制出与当下时期相适应的发展战略目标,来指导水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使用。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提高在水利管理方面的技术层次,进一步对每个部门中责任和权利予以落实,将责任和权利具体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构建起企业当代管理制度。

(四)强化水利经济财务管理制度

在灌区管理上,需要建立起更加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灌区的财务管理质量。当下,灌区水利经济财务管理制度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核算盈亏,统一对外"的理念来实施。以目标管理方式来管理水利单位,定额上交,超收分成。从短期来看,能够有利十统一调度、平衡收支,但是从长远的生产发展大局来看,还有待通过改革来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所以,要对(局)处各单位留成的收入部分,让他们自己来规范财务行为,对各单位的有效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规范资金的各种使用行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对水利建设提出的总体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解决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加强措施,创新思路和力一法,竭力推动水利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作者:李艳 杨东亚 单位:驻马店市练江河管理处

水利经济论文:发展山东水利经济论文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又快友好的发展

又快又好直接的体现科学发展观念,具有深刻的含义。“快”是要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好”则是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利经济要做到有可为,必须要严格遵循“又快又好”的原则。水利经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要突出质量和效益的地位。这样过程的体现了对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的认识,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的认识。

2山东水利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下的必要要求是又快友好的发展

整个山东经济的水利发展,从开始到现在,经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无体系到有体系的一个过程。其中可以大致的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山东水利经济刚刚起步的阶段,那时候由于是建国初期,对水利经济多种经营的认识不够健全。但是在这个阶段中,山东水利经济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逐渐建设了一批水利基础设施,建立像水库、堤防、河道等设施,并且相应的成了一些部门进行管理。这些部门具备一定的优势,体现在人才上、机电设备上、水土资源上。部分水利管理部门,参照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的经验,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还开创了一系列种植产业、加工业、养殖业,促进水利工程队的建设,逐步开办水利企业,目的是为单位给与经费上的支持。也在这一阶段,水利部提出了新的改革方针“一把钥匙、两个支柱”,将改革作为动力即钥匙,通过设立税费征收和多种经营为支柱,水利部门促进水利经营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第二阶段:山东水利经济在“八五”末到“十五初”是发展的阶段。1994年,在山东省水利厅召开的全省水利经济工作会议,则把是这个时期水利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实践。通过这次会议,明确了深化水利改革的突破口就是就将水利经济的发展,制定出了“一头两翼,两带一区”的先进的水利经济发展总思路。水利行业逐渐认识到不对水利进行改革就没有活路,就没有发展和进步,深刻的认识到水利经济的发展一定是水利行业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各个水利相关部门开始重视这一项工作,落实工作到细节、提升领导能力,将一手抓水利建设和管理,一手抓发展水利经济的理念作为出发点,如青岛市提出的“两水并进,三强带动,五抓五上”的方针政策。注重规模经营的发展,重点开发高科学、高收益的项目;还可以打破疆界,与其他行业相结合的发展,能发展什么就努力发展什么。这个阶段,水利经济总量在稳步增长,对经济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相对于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三阶段:山东水利经济在“十五”初到“十一五”初是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到来是经营水利理念的确立时期。2002年初召开的全省水利局会议上,山东声水利厅率先提出了新的理念“经营水利”,这时标准着山东水利经济面临了一个新的机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山东水利系统紧紧围绕“既不怕旱,又不怕涝”的治水战略目标,以资源节约型为建设目标,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建设出有先进社会主义思想新新农村的建设,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促进山东水网大框架的形成,实施了六大水利工程,整个山东水利事业处于大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时期。形成了健康的发展环境,水利经济的发展符合时展的要求,符合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体现出水利事业旺盛的生命力,整个山东涌现了一批成功的例子,主要可总结以城乡供水主导的“龙头带动型”,贯彻以水聚财、以地生金的先进理念。通过对全省水利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促进传统产业的稳定发展,供水和水利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水利经济的两大亮点。

山东水利经济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在经济布局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善,行业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部分经营项目没有重视顾客这方面的客观条件,与水利行业发生脱离现象,由于脱离了水资源这个基础,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就会形成不良的资产。部分经营项目由于过度的开发,无序使用,最终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所以,搞好水利经济必须要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优势,将水利行业作为基础,合理的开发及利用水土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开拓产业链是水利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过长期的发展,水权、水市场都日益成熟,供水作业作为朝阳产业,竞争逐渐进入了白热化的现状。“市场化运行、多样化投资、股份制经营”的供水方式逐渐形成。山东是沿海身份,经济发展的速度快,发展水平也高,将水利改革措施逐步深化,山东水市场的培育及发展将面临一个重大的基于。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水务一体化的实施速度增快,明确了水务发展的方向,水具备了再生性的特点,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些特征,开拓供水产业链条是水利经济增长新的亮点。顺应新形式、满足新需求,水利经济的工作重要是要引导供水产业由原来单一的供水源逐渐向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和中水会用综合供水的转变。

水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整个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水生态环境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才能加强人水和谐。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工作要以维护工程安全、维护生态、改善环境为出发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发展水利旅游,一定要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放在水利旅游山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考虑,充分发挥作用,稳步推进。将提高规划起点、建设标准、运营效益,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从而开拓水利旅游的产业链,对水利旅游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培养出一批专业的水利旅游的人才,形成经典的水利品牌示范单位,将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自然与人的和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平台。

水利的传统产业是包含了水利勘察、设计、施工,要紧紧抓住有机的实际,推进技术革新,机制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力求突破。根据边缘效应得知生态系统的边缘,或多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区域内的发展远远大于单一生态系统内的发展,交界区域是发展和生存的绝佳环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物质、信息、能量的基础。所以水利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利用这个效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突破界限,努力开拓与水利有关的市场,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扩大盈利的空间。

通过又快又好的发展途径,山东水利经济抓住了良好的机遇,做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从水利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水利经济大有可为,呈现水利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水利经济论文:可持续发展水利经济论文

1落实各项法规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规制的建立是各项水利经济工作得以落实的前提,用足用好现有经济政策,是保障水利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相关政策有水利国有资产监管、水利投融资、水利风景区等,这些方面的政策倾向十分大,只要我们有效把握和真切落实,就会对水利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力,当然也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拓宽可持续水利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渠道

水利经济投融资范围不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利经济的发展,对此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改革。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对水利经济的投入,如国家对水电、渔业、水土保持等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水利主管部门要增加水利贷款贴息额度,争取每年增加水利经济项目的投资。水利厅要不断增加水利补足费、岁修费等水利事业费。市、县水利主管部门要尽量争取本级财政安排的水利项目费用,列支适当比例用以扶持水利经济项目。三是水利行政部门在收取的水资源费和水利建设基金中,要提取一部分用作项目建设,滚动开发。四是建设融资平台,大力吸纳外来企业、个人的资金。

3加强水利国有资产管理

目前,我国水利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为此应建立和明确水利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水利监管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对水利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以前,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实物和数字,对国有资产的运营情况关心较少,所以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集资产运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形成“权责明确、监管有力、有效配置”的责、权、利统一局面。在内部实行全成本核算,将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奖罚有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

水利旅游业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产业。资料显示,我国水利旅游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巨大作用。目前,我国水利旅游在整个水利经济中的比重仅1%左右,这说明水利旅游的发展空间还是十分大的。首先,水利部景区办要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对景区做好规划建设,并对规划要求、建设进度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工作的切实落实。其次,依据部级、省级水利景区建设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分别建设部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不断提高水利风景区的档次,建立适合不同社会群体的水利旅游品牌。再次,建立水利风景区项目审批制度,同时加强管理。依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要对各级水利旅游项目进行认真清理,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凡是利用水利系统风景资源开展旅游观光、娱乐、文化、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内容的,必须经县级以上的水利主管部门批准,同时持有批准的相关文件或凭证。要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积极与旅游部门、其他企业合作,争取把水利系统风景资源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经济支柱性产业。最后,还要建设诸如水库游、山色游为特色的观光旅游线路,联合水利系统风景区周围的特色资源,如电站、山色、民俗风情、人文历史、城郊休闲、湿地、水库、自然保护区等,将这些资源贯穿起来,形成特色旅游线路,不仅符合绿色生态的旅游概念,也能使水利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水利旅游要与社会大旅游统筹规划、同步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水利旅游知名度,同时丰富水文化内涵,形成水利旅游品牌。

5形成广纳贤才的用人机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是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关于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实行继续教育、培训轮训等方式,在为人员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他们的观念和学习意识;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新培养模式,把水利经济方面的人才请进来,将员工送出去培养,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水利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培养和造就信息化人才势在必行;四是培养一批专业素质扎实、有理想、有道德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管理层和领导层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6加强企业与高校及研究所之间的技术交流

高校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水利单位应与高校联合,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越强,水利行业的发展就越快。各个水利单位应该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使之充当好水利行业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科技源”和“智囊团”。应联系农林方面的专家对水上资源进行统筹科学规划,从而提高产出效能。以水利风景区为依托,大力开发水资源生态工程,既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又可以宣传爱护水、保护水、节约水的绿色环保理念;利用专家对开源节流进行评估,争取实现项目效果的最大化。8结论总之,水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为依托,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作者:李荣瑞 单位:鹤庆县金墩乡水利管理站

水利经济论文:水利建设中工程经济论文

一、水利建设项目利用的经济特点

提到经济分析就不得不提到项目资金的投入。水利项目的资金投入主要是指能够为经济部门进行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及能够为综合利用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帮助的共用项目资金投入。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水利项目中,有大约80%左右的资金投入为共用项目的投入。大坝、通航建筑及电站等水利项目的资金投入通常需在水库进行正式蓄水前完成。而机电类的水利项目投入则在进行发电项目后逐步进行投入。各项水利工程的资金报酬及利率存在差异。防洪类的工程其资金的回报率为范围为6%~7%;而发电、供水类工程的回报率范围为8%~10%,水利项目的贷款率为2.4%。在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应对水利项目自身存在的经济类特征进行充分的考量分析,将其作为依据,进行科学经济分析方式的制定。

二、经济分析对于水利建设的重要所在

(一)设计阶段经济分析的重要所在

1.对经济及技术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

在水利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经济分析,能够促使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进一步提升,对经济与技术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单从经济角度进行考量,水利项目的造价应尽可能地降低。但如果只考虑到经济因素,整个项目的使用功能极易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项目实用性较低,无法对相关的需求进行充分满足。而如果从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对各个项目的设计要求都较多,技术水准也较高,则会造成建设项目造价过高,经济效益偏低的情况发生。因此,为了对设计阶段经济与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科学的处理,需着重关注工程经济分析,在对项目使用需求进行充分满足的同时,对资金投入实行科学控制,尽可能地减少投入。如果建设资金较为固定化,则应积极利用有限的资金去获得最佳的使用功能。

2.对近期及远期的使用需求进行充分满足

在水利项目的设计阶段还需对近期及远期的使用目标进行充分满足。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其作用及效益的发挥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如果在设计中,仅对近期目标的达成进行考量,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的使用功能会逐步减弱无法满足运用需求,不得不进行重新施工,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而如果在设计中将重点放置在远期目标之上,那么水利项目在建成后极易出现因功能水平较高而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因此,在对项目进行设计时,应对其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将近期及远期目标兼顾,获取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二)规划阶段经济分析的重要所在

水利项目在其规划阶段需着重关注可行性研究的相关问题。所谓可行性研究主要是指运用整体全面化的方式对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各部分项目建设的科学可行性进行考量明确。与此同时,制定出一个科学优良的方案,为之后的资金投入提供最大化的帮助,避免出现资金及资源浪费的状况,获取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则需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了解,并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对水利项目进行科学评价。而工程经济分析则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经济效益评价方式。

(三)施工阶段经济分析的重要所在

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极为重要且关键,而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便是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整个工程施工而言,组织设计会对其产生巨大的直接性影响。而组织设计的成功率则会对工程经济管理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可谓是牵涉众多。工程经济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多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可行科学性进行科学分析,并在此过程中寻求到最佳的施工方案,对各资源进行科学节约。

三、增强水利项目经济效益的科学经济分析策略

(一)健全完善水利建设的管理制度

首先应做的是,对国家相关法律规范进行严格遵循并将其落实于项目建设的各项环节中去。从而进一步增强水利项目的管理科学性。如对水利项目的造价、资源所需费用及水产类费用实行科学正确的管理,促使其能够对经济效益的获取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第二,对水利项目配套设施的建设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在项目的建设中,所关注的重点不应仅仅放在主要项目之上,还需对相关的配套设施进一步的完善。对配套设施的建设计划进行科学的制定,促使其将辅助性作用进行最大化的发挥。将主要项目与相关配套项目进行结合化管理则能够将水利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进行最大化的发挥。最后,对项目投入后的管理工作也应着重关注。在水利项目的建设实施中,应依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对招标实行管理,确保其具有极强的公开性,以此有效避免出现大打人情牌的违规情况,为项目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另外,在对管理方式进行设计时,还需对所处地域的经济及环境状况进行充分考量,再进行科学正确的设计,从而使得项目在完工过后能够对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在水利项目建设之前的承包工作,应对其严谨对待,严禁出现转包情况,从而在对工程造价实行科学有效的控制的同时避免出现不合法的行为,为整个工程的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支持。最后还应注意的便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督,从而实现对工程经济的科学分析,确保项目工程集技术性与经济性于一身。

(二)将项目自身的负面效应进行科学控制

通常在水利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应。水利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所处地域的环境及经济均会带来直接性的影响,而此影响既包括有利的一面又包括不利的一面。为了将项目施工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科学控制,进一步降低,应在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对整个项目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达成将负面效应进一步减少的目的。

(三)运用项目便利,发展相关产业

水利项目在其建设中,会对所处地域的经济带来直接性的影响,促进其良好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针对此种状况,工程项目所处地域的人民及相关政府部门就应抓住良好的发展机会,为地域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与推动力。如在当地适宜的区域进行养殖产业的发展,对水力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靠水吃水。另外还可进行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利项目其实也是一种建筑类的景观。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充分利用完成各个旅游景点的设置工作,能够推动项目所处地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然还可对项目工程周边存在的大部分空置地域加以利用,从而实现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及发展。如此一来,项目工程所处地域的经济状况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发展,而环境的发展也未受到阻碍及不利影响,真正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四、结语

科学的经济分析对于水利项目的实施而言,其意义及作为极为重要且关键。在项目建设各环节的落实实施过程中,均离不来经济分析。科学的经济分析方式能够帮助工程项目获取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水利事业的良好发展。

作者:罗义华 朱卫华 段伟 单位: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钟祥汉江管理分局

水利经济论文:水利市场水利经济论文

1水利经济与市场的现状概述

1.1以社会服务为前提

逐步建立水利工程社会效益补偿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水利工程的社会补偿问题:第一,更加扎实的推进基础工作的完善,进行调查研究,对水利工程事业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制定出水利工程的资产折耗补偿办法。第二,将水利工程的资产耗损不补偿办法,进行积极的立法和出台相应的制度性文件,争取得到相应部门的大力支持。把水管单位经营性资产与公益性资产分别进行管理和核算,公益性资产折耗补偿应由财政拨款补助解决。当然,也可以通过政府批准后出台某一有针对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予以补偿。这样,公益性资产折耗有偿补,经营性资产有效益,水管单位的经济运行机制才能是健全的、健康的,也一定能够达到良性循环。

1.2以实施人才战略为突破口

建立优生劣汏机制自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按照“集中资金保重点,突出续建和急需”的原则,农业国债投资积极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重点安排了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体系、渔政渔港设施、旱作农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良种工程的建设使“九五”期间全国农作物商品种子的生产能力提高25%,种子质量检验能力提高49%,种子储藏能力提高22%,畜禽水产良种覆盖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国家在国债投资中重点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先后启动实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和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加大重点防护体系建设和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种苗基地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在建工程的投资力度。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在国债投资的支持下,全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土方工程约36亿m2,石方工程近3亿m2,混凝土工程5000多万m2。提防加固完成1.6万km,崩岸防护完成1000多km,控制性枢纽工程竣工2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75座,蓄滞洪区改善和增加撤退道路2000多km。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实施的长江中下游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

2加强水利产业的创新发展

2.1水利水电工程与市场产业研究

作为我国的基础性建设产业之一,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决定了工程从投资决策阶段直至竣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决需纳入建设成本控制的环节。从招投标标价及相关的评标方法、工程造价预算、原材料价格和实际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的优化管理等方面指出了现行水利工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相应提出了我国目前宜采用单位估价法和实物量法的转换,以期达到尽快与国际接轨。通过实例对单独使用单位估价法的不合理及低价中标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简要介绍。投资管理对工程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因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渗透的体系,同时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独特性的影响,投资管理实际应用中面临很多困难。虽然我国水利工程投资管理已经慢慢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模式转变,并且也颁发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投资管理办法在执行过程中仍然需要一次质的飞跃。招投标法是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制定的法律。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它不但能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汏的市场机制。水利工程招标内容包括设计、监理、施工和材料等,其中施工招标是竞争最激烈的。

2.2加强水利工程市场监督机制研究

水利部实施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中,评标方法包括综合评分法、综合最低评标法、合理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议法和两阶段评标法。综合评分法和合理最低投标价法是使用较多的,其他方法使用较少。百分制评分法是事先在招标文件或评标定标办法中将评标的内容进行分类,形成若干评价因素,评标因素的设置应充分体现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准确反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标法则。因此评标因素主要从胜任程度与信誉评价、对招标文件的响应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投标标价等方面进行设置。确定各项评价因素所占的比例和评分标准,由评标组织中的每位成员按照评分规则,采用无记名方式打分,最后统计投标人的得分,得分最高为中标人。该方法能够综合反映各投标单位的综合实力,但是主观因素较多,容易产生纠纷和不公正,因此对专家要求很高。

作者:朱浩 单位: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水利经济论文:水利移民建设经济论文

进行水利项目建设,一般都会工程巨大,工期繁长,也必然引起了数量众多的移民。但是,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将是巨大的。水利项目建设工程都是在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导致了环境等问题日益显著。当前,随着已经建成的水利项目建设工程潜在隐患和问题的日益明显,人们就水利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移民等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对水利项目建设的经济评价中,也开始考虑把项目建设对移民的影响进行分析。

1水利项目建设移民经济评价的必要性

1.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后,这一理论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推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也开始研究制定了目标极为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只是在宏观上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比较笼统和粗放。而在操作层次上,区域性和地方性的发展战略并没有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可持续战略进一步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纳入到政府的各种研究开发活动中,从全局的发展中去通盘考虑,并认真在项目投资、区域开发等中制定政策措施,积极开展水利项目建设移民经济评价与分析,以此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评价,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1.2提高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当前,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国都比较重视环境建设问题。早在1969年,美国就开始把环境影响评价上升为一项法律制度明确下来,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项目建设和分析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一般水利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的有效性却并不高。这是因为,在水利项目建设评价分析过程中,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对环境、移民等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而不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到水利项目建设设计和决策的。因此,把一些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与知识融入到水利项目建设的影响评价中,把影响评价进一步货币化,并与移民经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直接影响到水利项目建设的投资决策,也会进一步提高移民经济评价的有效性。

1.3水利移民项目的特殊性

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的对象都是“人”和“社会”,这决定了其必将是一项十分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之一,政策性、专业性以及群众性都比较强。相对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来说,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的实施难度就更大,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制约更为直接,可变因素就更多,不可预测的问题更为复杂。这就必然会导致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特别是移民生产安置的效果要达到规划设计的要求,难度相当大。而且一些水利移民项目建设工程,特别是生产开发性的建设项目,在实施以后不能立刻发挥规划的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等等。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移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很多具体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的实施情况来看,因为移民工程的特殊性,都不可能完全依靠强化实施管理来解决。

2评价方法与步骤

2.1评价方法

依据现代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与知识,环境、移民都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也比较清楚,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移民的生产安置等也是必须付出和投资的。而在传统的建设项目评价过程中,对费用投资效益的分析没有把项目对环境、移民所造成的损失纳入其中。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成本和效益分析模式认真加以修正,也即就是把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环境效益、损失价值、移民生产安置等纳入项目建设成本和效益分析模式。在分析模式中,效益应当包括项目建设实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移民效益等,而成本也应当包括建设成本、经济成本、环境成本以及移民成本等。

2.2评价步骤

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经济评价的步骤一般包括:审查所有建设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在项目寿命期内追加年度评价成本与效益,确定成本与效益;运用规范的投资标准,比较成本与效益;对关键的环境、移民以及财务项目进行理性分析,对于那些对投资标准产生重大影响的变量进行概率分析;风险和理性分析要扩展范围,包括不能评估的环境、移民成本与效益。

3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移民的经济评价

3.1水文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利项目建设工程建成以后,不仅改变了原来天然河道水体以及水文条件,而且还都会导致水文环境发生变化。这样,就会使原有的生物受到威胁,甚至有的鱼类可能会濒临灭绝。而且也会影响到微生物和鱼类的生长与繁殖,藻类的数量与种类,进而逐步影响到周围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最终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对人类的饮用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落实。一般情况下,对于水文水质的影响,我们要采取的不同措施和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与评价。诸如可以采取修建污水处理厂或清淤等技术措施解决落实,并根据产生的影响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效益分析与评价。

3.2土地资源的影响分析

水利项目工程的建设,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比如工程建设用地、蓄水区、滞洪区、临时住房等。一般情况下,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用地分永久性占用和临时性占用两种。而土地资源一旦被占用,就必然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与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用地的价值进行核算与评价。因为土地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如耕地、工业、商业、住宅等。因而在核算和评价土地资源价值时,应当根据各种用途所产生的效益分别进行核算与评价。水利项目建设工程一般都是建在农村或者比较偏远的地区,所占用的耕地面积比较大。所以,我们必须把水利项目建设工程占用耕地面积的价值核算与评价作为重点来分析。而所占用耕地的价值都是由其生产的农作物价值决定的。

3.3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分析和评价,水利建设征地移民对地区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收入等都有影响,对国家、淹没区和安置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由此产生的负作用。从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条件改善和功能恢复,以及移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配套,移民住房结构、住房条件以及居住环境的改善,安置地区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配套和服务水平等。此外,移民对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技术的变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3.4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在移民搬迁过程中,破坏植被引起的水土流失,使得地表植被以及资源遭到破坏,可能加剧局部水土流失。此外,通过现场监测和调查,侧重对移民安置区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运行与管理状况、各项污染物治理及达标排放情况,以及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

4结束语

总之,对水利项目建设工程进行经济评价,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通过改变过去传统的经济评价方法,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促进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移民经济评价更为全面和公平。

水利经济论文:政治思想工作作用下水利经济论文

㈠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从管理制度创新入手创新思政工作模式,优化制度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个高效有序的管理制度,要将规范、激励和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基于管理制度来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在工作进行过程中,要保持和巩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果,使先进的思想为广大职工所接受,并逐步成为自身稳定的内在思想,进而达到思政工作的最终目的。

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要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往的思政工作固然存在诸多不足,但是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所以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中,既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创新思政工作开展形式,做到结合实际,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实际,那其开展就毫无意义了。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实际出发,结合广大职工的需求,以职工的实际利益为出发点来开展思政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思政工作做到职工内心,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㈢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形式、方法上创新如今的思政工作都将以人为本作为基础思想,将人本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协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思政工作的进行应该采用创新的形式,改变以往单一进行的模式,把传统灌输式教导变为引导和职工自我教育。在创新的同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从实际出发,与客观事实为依据,加强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在职工思想上的渗透力,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切实融入到广大干部职工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㈣坚持正确方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凝聚力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是思政工作的灵魂。所以思政工作的进行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信念式教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使员工的思想工作与教育工作相融合,用友善、生动、有说服的实例来引导教育,消除其排斥心理和互相之间的隔阂,进而增进交流与合作,提高凝聚力,达到思政工作的最终目的。

㈤坚持以发展水利经济为中心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水利经济建设进行,做到服务于水利经济,以发展水利经济为中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改革在不断地深入,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正面临着重要的转变时期。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政工作者,任务是艰巨的。随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的重大变化,如功利意识、效益意识、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心态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颇和失衡。为此,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人们在改革中、在转型时期失去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会产生对经济发展前途的困惑与迷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针对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始终立足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工作这一中心,紧贴经济工作,渗透到水利经济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而不是游离在水利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之外。

综上所述,水利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水利经济的优化改革,使其向更长远的目标发展。作为一名政治思想工作者,应该具有先进的思想,在继承中扬长弃短,在创新中结合实际,在新的形势下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做到适应时展需要,从而促进我国水利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王玮民单位:甘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五工程处

水利经济论文:水利工程工程经济论文

一、水利工程经济投资三超问题

1、工程建设的施工时期,很多的承包商只是在不断的追逐所谓的最大化利润,对相关的工程款额进行虚报或是多报。并且,对应的监理方对于工程的最终质量以及工期非常关注,不过还是有较少部分的监理方对于经济投资管理监控方面很缺乏,这也是重要的三超因素。

2、还有就是对应的工程技术与经济投资没有合理有效的结合,很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的经济投资方面的了解非常不足,更是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在事后的复核时期,只是简单的关注该工程建设的经济、概算以及对应的规则等方面进行管理控制,各个环节与部门分离性很大,最终的效果非常的不尽人意。

二、水利工程经济投资管理控制策略

1、工程施工招投标。施工团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者,诸多的实践表明工程的质量、投资、工期最重要的就是该项目工程的施工团队选择。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务必要转变之前传统的直接性任务下达型做法,展开项目建设施工招投标,择优选取资质好、信誉高的施工团队。以便于确保项目工程建设施工的最终质量,这样可以将施工团队自身的各类管理性水平激发并提升,对工程项目施工的经济投资管理控制非常有利,挖掘出相关企业的技术潜能,利用最先进的施工策略来缩减工程的经济投资。

2、强化合同管理。要不断的强调项目工程的相关合同管理,特别是在合同的履行期间。项目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期限应该是从该合同的起始谈判日开始,到工程的结束。工程项目的承包合同签订,除去必要的国家性法律规定,并遵循平等、互利、统一的原则,对某些单项的工程进行较为明确的说明,便于缩减合同履行期间出现互相的扯皮。并且,在合同履行的期间因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影响因素,会导致工程在进行的过程在会偏离了经济投资的最终目的。所以,一定要基于原理性的指导进行动态控制,经由相关的合同管理人员对该项目工程建设展开跟踪式的检查,技术的发现问题并即刻进行调整处理。

3、工程完工验收及后评估。在这个时期要对相关的竣工决算表进行编制,比如实际的项目工程建设目标性造价,并对各个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积累有效的资料,已持续的提升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投资管理控制水平。项目的后评估时期是在项目施工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1至2年的运行之后施行的一次系统化项目后评估。关键就是影响性评价,也就是水利工程项目在投入运行之后对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经济成效评价是对于相关的项目施工建设经济投资以及国民的经济效益,还有必要的财务效益与技术进展及规模效益、可行性探究程度进行一定的评价,并且还要对该工程项目竣工投入运行之后的总体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以便于将各类经验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为之后类似的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找出更有效的技术与经济投资组织方案,持续提升项目的决策水平以及最终经济投资效果目的。

4、强调项目工程信息管理。对应的经济投资控制及信息管理有着直接性的关联,信息才是投资控制的关键基础及依据。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信息管理过程中,务必要重视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以及储存与传送,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或是便捷的信息检索。经济投资规划设计,比如项目工程的总体投资以及各个部分的投资;投资消耗状况信息,也就是已经使用支出的各类实用性费用;项目任务总量和已经完毕任务量信息,比如各个部分工程计划的任务总量以及实际上完工的任务量,并未完工的任务量;环境信息,其包含了其余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各类经验性数据。这诸多的信息收集重要的是全方面、精确并且及时,对信息管理来讲以往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该类工作是较为薄弱的,所以在以后的建设施工中要较为关注,并利用对应的计算机辅助性方式对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信息进行一体化的综合性处理,这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经济投资是极为有利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经济投资的因素有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较长,且对应的投资量很大、资金的流向非常复杂,如果没有一定严谨的管理控制体系,最终的经济投资目标就很难呈现,或者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水利工程经济投资管理控制是一项一体化系统性的工程,对应的建设企业对项目工程的经济投资控制管理务必要渗透于整个项目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各个时期,都要时刻的关注经济投资控制,保持经济投资的意识,利用并认真的分析相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信息,以便于合理有效的缩减或者说是尽量的避免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浪费流失,尽可能的提升水利工程经济投资效益。

作者:王志强单位: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

水利经济论文:良性循环机制的水利经济论文

1建立水利经济良性循环

1.1建立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前提建立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前提是营造水利市场,营造水利市场是整个改革开放形式的需要,也是使水利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市场也是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我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和扩大,社会形势也是逐步的法制化、规范化。在这种形式下营造水利市场就成了必然的发展方向。且要促进水利事业的持续快速的发展,就必须改正水利工程中的不正之风,营造水利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电产品需求的增加,倘若在此时进行机制的改革,必将会扩大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长久以来水利产品的免费使用,导致水利市场的发展较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缓慢,因此现在必须营造水利市场以促进水利经济良性机制的发展和建立。

1.2建立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就是实现水利工程商品化实现水利工程的商品化可以确保水利设施和水利产品的有偿使用,由于我国多年来对于水利产品的无偿提供,致使我国每年在岁水利设施进行大幅度投资的同时,水利工程设施并没有对自身获得过效益,使得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且效率低下,水利工程设施在亏本运作的同时无法维持自身的良性发展。而要改变这种现状最为直接也是可以促进水利产业发展的方法就是实现水利工程商品化,这样不仅可以在保证水利产业维护自身设施,还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3推进五大体系以实现水利经济良心循环机制的建立建立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就是推进五大体系,而这五大体系包括:投资体系、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价格收费体系、法制体系、服务体系。通过推进这五大体系的建立,可以确保整个水利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朝着商品经济的方向发展。也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国家的要求,且大力推进上述五大体系的建立也是实现水利产业化的关键步骤。

1.4加强政府对水利产业的宏观调控水利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且水利经济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要求把水利经济中的各种经济纳入法制轨道的经济中去。政府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水利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控,同时还需要健全水利产业的法规,同时还需给予水利产业与其他产业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得水利产业在竞争中健康发展。

2加快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切入点和重点

2.1切入点是小农水改革要加快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切入点是进行小农水改革,可以采用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对小型的水利工程交由个人进行自主管理,而对于回收的资金可以放入水利工程的修建中去,通过这样的小农水改革就可以逐步建立起水利产业的一种良性的运行机制。

2.2重点是推进小农水改革工作推进小农水改革工作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大水改革的宣传力度、改变人们对与水利产业的固有观念、做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建立水利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实施兴水战略。通过上述的几项工作大力推进小农的水改革工作,逐步促进水利产业建立出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机制,且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水利产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同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3讨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立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究如何建立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机制以及加快建立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机制的切入点以及重点的工作,希望可以促进水利产业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建立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机制的关键就是推进五大体系的建立和促进政府对水利产业的宏观调控。希望本文的探讨的内容可以帮助更快的建立出水利经济良性循环体系,使得水利产业尽早的实现商品化。也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水利产业的发展也必将越来越好。

作者:沈筱庆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水利经济论文:水利投资下农业经济论文

1投入要素

农业产出的统计指标通常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包括了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副渔业5个方面。吴玉鸣和吴丽萍等在对中国农业经济的相关研究中均采用大农业口径的农、林、牧、副、渔总产值表示农业总产出。陕西省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004年之前渔业产值很小,副业没有,水利建设投资除了防洪、发电、水保及生态建设等公共服务外,其余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因此,本研究借鉴Lin经典的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研究,用农业总产值表示农业产出水平。对于农业劳动投入的衡量,应采用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实际的工作时间,但是,农业劳动力的实际劳动时间没有准确数据,只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也没有详细的统计。为便于计算,本研究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数乘以农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之后得到的劳动力人数代替农业劳动投入。对于土地要素投入通常采用播种面积和耕地面积2个指标衡量,常用耕地指经常进行耕种并能正常收获的土地,不包括坡度在25°以上的陡坡地和临时开发的零星土地;而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仅包括种植在耕地上的,还包括种植在非耕地上的播种面积。张元红和石慧等在其有关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研究中使用农作物播种面积衡量土地要素投入。然而,农业上的水利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常用耕地灌溉,选用年末常用耕地面积衡量土地要素投入更为合适。农业固定资本用农用机械总动力衡量。另外,由于客观上数据缺失问题,本研究没有加入畜力和农用化肥使用量等固定资本。水利建设投资数据完整且易得,并且在水利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用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来替代水利投资。

2水利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检验

陕西省农业总产值与水利建设投资大体上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对于时间序列样本数据,直接使用OLS进行估计容易产生虚假回归现象,因此,“伪回归”问题不得不考虑。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水利建设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经济增长,但具体影响程度和水利投资的实际作用还需要运用实证模型进一步量化研究。

3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含有劳动、土地、固定资本和水利资本及其滞后期变量的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陕西省1982—2011年连续2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陕西省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人数、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水利建设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2)水利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在资金投入后第3年体现出来,第5年达到最大,第6年开始下降。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见效慢,大型水利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工期长,所占总投资的比重大,用于见效快的配套和小型水利设施项目投资所占比重较小,以及资金审批程序复杂等原因,使得水利投资表现出较强的滞后效应。

3)水利投资1亿元,在6年后可累计促进农业经济增长1.256亿元,表明水利投资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米浩铭陆迁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