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化学与生活论文

时间:2022-04-08 10:26:25

摘要: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化学实验的魅力,使实验成为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化学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生长点,成为学生自主实验活动的一个支点,这样才是真正发挥了化学教学应有的“生活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生活化”教学功能。

关键词: 化学 生活 化学论文

化学与生活论文

化学与生活论文:浅谈化学与生活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可见。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的踪影,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1世纪人们越来越多地享受和依赖化学带给我们生活的方便和高质量。

关键词: 化学与生活;食盐;醋;味精;烟花炮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性科学。可以说现代生活离不开化学,现代科学发展离不开化学,就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能够接触到化学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处处都是化学的影子。从最早的制陶、炼铁、炼钢到现在的制药、合成高分子等,无数新产品的创造,无一不是化学科学发展的成果。现代化学的发展更加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使我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受益匪浅。

首先从“衣”看,每一种衣料的制成都有化学物质参与其中。麻、纱、人造丝、涤纶、尼龙、甚至纯棉、纯毛的衣物也需在原料上进行化学加工才得以制成。还有布的染印技术,颜料的制成都与化学有关。在饮食方面,各种粮食、蔬菜、水果的生长离不开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工色香味俱旱氖称芬残枰各种添加剂和调味剂,这也离不开化学工业的支持。再看住的方面,现代建筑用的水泥、石灰、玻璃、陶瓷等也都是化工产品。最后在行方面,各种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需要汽油、柴油作为燃料,并且用来制造这些交通工具的材料也与化工生产直接相关。除了衣食住行以外,人们生病需要打针吃药,美容需要化妆品,清洁需要洗涤剂.......这一切都是化工产品。今天的高度物质文明时时刻刻离不开化学,也就是说化学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下面我举一些实例来。

1 食盐的存在

食盐化学名称叫氯化钠(化学品化学式:Na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活中的调味品。食盐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海水中含盐约2.7%,如果把海水中所有的盐都取出来铺在地上,整个陆地会有120米厚的食盐,我国食盐储量丰富,产地分布广,盛产各种盐,如:海盐、池盐、井盐、岩盐。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之一,储盐量可供我国使用8000多年,食盐易潮解事因为其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镁。图1为氯化钠的晶体结构。

图1.晶体类型:离子晶体

1.1食盐来源:

由海水(平均含2.4%氯化钠)引入盐田,经日晒干燥,浓缩结晶,制得粗品,粗盐中因含有杂质(MgCl2和CaCl2),在空气中较易潮解。亦可将海水,经蒸汽加温,砂滤器过滤,用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进行浓缩,得到盐水(含氯化钠160~180g/L)经蒸发析出盐卤石膏,离心分离,制得的氯化钠95%以上(水分2%)再经干燥可

1.2食盐的妙用

食盐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 g,其中 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和HPO42-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Na+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l-与HCO3-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CO3-从血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强酸性,pH约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胃体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壁细胞把HCO3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输入胃液。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这样强的盐酸在胃里为什么能够不侵蚀胃壁呢?因为胃体腺里有一种粘液细胞,分泌出来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l mm~1.5 mm厚的粘液层,这粘液层常被称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但饮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 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 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3 g~5 g。由于生活习惯和口味不同,实际食盐的摄入量因人因地有较大差别,我国一般人每天约进食食盐10 g~15 g。

2 醋的制取传说:

醋在古代称作醯酢或苦酒,民间流传杜康造酒儿造醋的传说,杜康之子黑塔开设一家糟坊,引江水泡酒糟,时值暑伏,渐入梦境,醒来,依梦中所记,过21天后揭盖后清香扑鼻,酸中带甜,黑塔就用二十一日加了一个酉字,称这种酸水为醋,这就是醋的来历。

2.1醋的用途

酸甜苦辣麻,唯有酸味最长久,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2.2醋的药用价值:

名医华佗用醋和蒜泥治病

用醋酸防治流行性感冒

合成香料-香兰素

合成药物-阿司匹林

2.3醋酸的工业用途:醋酸纤维酯-照相底片,电影胶片

2.4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它约含3%――5%的乙酸,除了调味品外,醋还有许多用途:

1.煮排骨时、炖骨头或烧鱼时加点醋,不但能将骨头里的钙、磷、铁等溶解在汤里从而被人体吸收,而且还能保护食物中的维生素免被破坏。

2.烧马铃薯或牛肉时,加点醋,易烧酥。

3.老母鸡的肉不易煮烂,如灌点醋再杀,肉就容易煮烂。

4.喝点醋,能预防痢疾和流行性感冒。

5.喝点醋,能醒酒。

6.鱼骨梗喉,吞几口醋,可使骨刺酥软,顺利咽下。

7.发面时,如多加了碱,可加些醋把碱中和,这样蒸出的馒头就不会变黄变苦。

8.切过生鱼、生肉的菜刀,再加醋抹一下,可除腥味。

9.理发吹风前,在头发上喷一点醋,吹烫的发式能长久保持。

10.洗头发时,在水中加一点醋,可以防止脱发,并使头发乌黑发亮。

11.洗涤有色布料时,在水中加一点醋,不易掉色。

12.醋对治疗脚气病很有效:

配方:食醋1000克明矾50克

方法:每天用次药水泡脚一次,每次20-25分钟,连续四天,每次泡完后,不要用毛巾擦干而让起自然干燥。每隔5-6天,再泡两天,方法同前。

3 味精[1]

味精的化学名字叫谷氨酸钠。谷氨酸是动植物体内所必需的一种氨基酸,谷氨酸钠进入胃以后,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它还有保护大脑机能的作用,很有营养价值。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当然味精的食入量也不易过多,每人每天摄入量每公斤体重不应超过120毫克。味精极易溶解入水,在汤、菜中放入少许就会尝到鲜味,在酸性菜汤中味道更加鲜美。但是,味精遇到碱或者加热太久,就容易变性而失去鲜味。但是谷氨酸钠加热过久(100℃,十分种以上)会转变为焦氨酸钠,焦氨酸钠则有致癌作用,所以,味精应该在菜起锅前才加入,以免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4 烟花炮竹[2]

中国人有个传统,过年过节时都要燃放鞭炮,一方面显得喜庆,另一方面中国人认为可以驱邪,这个传统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市面上的鞭炮各式各样,很受欢迎。可是,在你享受那噼里啪啦的声音给你带来乐趣的时候,你是否认识到燃放鞭炮给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危害呢?

燃放鞭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危害,例如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在放鞭炮的时候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1、 空气污染

燃放鞭炮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 等。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SO4),在云中形成酸雨(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能强烈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酸雨可导致树木、森林死亡,湖泊中鱼虾绝迹,土壤营养遭到破坏,使作物减产或死亡。而二氧化氮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另外还形成城市烟雾,影响可见度;并且会形成硝酸小液滴,也产生酸雨。当然,在燃放鞭炮的过程中不止产生这两种有害的气体,像没有燃尽的火药以及剩下的灰尘都是一种污染。由此可见,在燃放鞭炮时所释放的有害物质给空气造成污染。

2、 噪音污染

燃放鞭炮时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会产生噪音污染。燃放鞭炮所发出的噪音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会损害我们的听力,还会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它不但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还会影响睡眠、造成疲倦等 。

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2008年02月16日消息[1]: 2月14日凌晨3时25分,广东省佛山市三水粤通仓储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通公司)烟花爆竹仓库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0栋仓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导致1公里外村庄部分民宅的玻璃破碎。

化学与生活论文:浅谈品德与生活课上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活动化学习的能力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更适合以活动化的形式达到品德的升华。而活动化的形式是指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既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学习观和学习形式。品德与生活课活动化教学:是指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通过儿童的实践活动获得经验、形成体验,并养成良好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活动化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在现今的品德与生活,课上学生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需要在活动中来展现。

首先,实施活动化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开展活动化教学,就是要变学科中心为儿童生活经验中心,变学术性教学为经验性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次,实施活动化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需要。活动总是与人的能动性、积极性相联系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最后,实施活动化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品德与生活课是“新课改”后实施的一门新课程,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去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化教学?如何切实地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活动化学习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触动活动化学习

作为教师而言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是达成活动化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可以从以下情境中探索品德与生活课活动化教学的策略。

一是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小而具体、新而有趣的矛盾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营造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融入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主动寻求解决方法,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合。

二是创设模拟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再现某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切的活动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也可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用小品、角色游戏等形式再现于课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增强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的判断力。

三是提供现实情境。教师可以直接从生活中截取情境,就学生中所发生的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进行情境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

二、寻求方法,夯实活动化学习策略

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的活动化学习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策略一:目的性指导活动化

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要想做到活动有效率必须有目标。因此教师在设定活动之初,精心设计活动目标,或者让学生参与设计目标。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有计划有目的的良好习惯。

策略二:活动化与生活化相结合

农村小学学习品德与生活课应该与学生真实的农村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品德与生活就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任何活动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在“种子的探索”中学生通过在生活中搜集种子,认识种子,在课堂上的展示活动才会更生动。

策略三: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

如欢度国庆,可以把这一课当成一次欢度会,让学生提点子,想如何庆祝。分小组准备,分小组展示。情境在班级出现,学生在情境中体会。

策略四:注重活动的连续性

课前准备,课中展示,课后实践,及下次课堂中的反馈是每次活动的主要流程。我们的活动化注重课堂上的展示,但是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实践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的活动中收获的习惯和能力才能真正的得到锻炼和发挥。如在讲授《我是家里的小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讨论研究学生明确了生活中的正确做法,让学生把这些付诸于实践。让品德与生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反馈家庭表现信息进行评比。

策略五:小组合作配合,关注个性发展

在活动中小组组员间的密切配合能产生更大的效率,每个成员的个性发展也可以得到更大的延伸,每个小组在成员的分配上可以取长补短,合理分配任务。在合作间也做到了交流和配合让学生在其中体会各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长处。

策略六:公平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不断成长

评比,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永远是促进发展的良方。口头表扬,评比红星,家长反馈评价,成长资料袋,优秀搭配小组等等,都是我们对孩子的有效评价。但在评价的过程中讲究多样化,有针对的评价弹性化,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收获成功的快感。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上,用活动牵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目标有策略地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品德与生活的活动化学习中,主动地去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课程目标,并且在活动中获得愉悦地感受!

化学与生活论文:浅谈九年级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摘 要 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学过化学的学生都知道:化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往往在学习时他们只是把它当成知识点来学习,只是记住化学与生活的这种关系,而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认识,这种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并且使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只是为了分数或家长等因素而学习,导致了学不能用。为了改变这样的学习状态,就要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本文将从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巩固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 课前准备 课堂学习 课后巩固

我们不难发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生活中常见的酸”“生活中常见的碱”等。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要好好地利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能真正地体会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能认识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能正确地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中能达到上述目标呢?我认为可从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巩固这三个方面来完成。

一、课前准备

学生每天都坐在教室里上课,回想我们曾和他们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时,当时我们最盼望的也是下课铃声,课堂上也会有意无意地看看表,看看窗外。学生在如此疲惫的状态下,看到了老师带来的一幅画、一个实物、一段视频,而这些实物或是视频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例如:在《生活中常见的酸》中,老师给大家带来些有酸味的物品,苹果、橘子、酸奶等,并以奖励的方式发给学生等。那这堂课将被引入到另一种状态,学生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的气氛被调动了,回答问题的声音变大了,头脑活起来了。我想这样的学习状态是每个老师都希望看到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找出每堂课中能联系生活的知识点,并准备相关的素材。

例如:《溶解度》中可以准备一瓶没有打开过的可乐。课堂中,摇晃可乐瓶可以看到瓶内产生大量的泡沫,打开瓶盖后,可以看到可乐喷出,但要注意安全。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气体溶解度随压强、温度的变化。这样通过实物的演示观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有机合成材料》中可准备各种塑料,让学生分析它的利与弊,从而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塑料,并能找到正确使用塑料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看待问题的唯物主义辩证观。

二、课堂学习

这个环节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生活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化学,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正确地利用化学知识来指导生活。

例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堂中,通过观察分析四个演示实验后,可以得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区别;然后教师可以出示生活中的某些变化,让学生判断它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例如:粉笔折断、纸张撕碎等;最后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列举出生活中的变化,并分析它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分子和原子》课堂中,通过演示实验后,可以从中得到分子的性质;然后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并用分子性质的知识点进行解释;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能用分子性质解释的现象。

三、课后巩固

这是个很重要的环节,当学生在课堂中受了老师的启发后,必定会产生某些想法,如果这些想法没有被及时地记录下来或是实施的话,那这些想法就只会在头脑里停留一刻,课堂上老师的努力也会白费。因此,在课后需要学生通过生活进行巩固。为了学生能切实地完成生活实验,可根据就近原则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的同学共同来完成任务,并要求学生写下记录。之后,在课堂上来交流本组的结论。

例如:《保护金属资源》中,课堂上通过学习已得出了防锈的方法,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生活小实验:请你利用你学学过的方法来防止你家中铁制品的锈蚀,要求有记录,有家长的监督批语。

《水的净化》中,课堂上学习了净化水的方法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制家庭净水器,并将其带到课堂上来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比较讨论后,评出相关奖项,可以设“净化效果最好奖”“材料最廉价奖”“操作最方便奖”等,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化学与生活论文: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课程内容主要是涉及学生生活实际方面,体现学科基础性的同时又具有时代气息,在教会学生基本科学常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化学课程标准》对本选修课程的描述为:本课程模块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切学生、贴切生活。本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人教版选修1的特点

1.人教版教材中的各章栏目设置数目(见表1)

2.教材的编写特点

第一,知识内容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新教材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将化学知识情景化,以利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也是本课程的开设目标所在。本教材的内容很多是旧教材所没有的,过去的旧教材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这些知识很多都是与生活脱节的,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性。但《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很好地与时代相连,前两章的知识内容涉及人体营养和合理生活方式,内容新,与现代生活联系紧,可以说在合理生活方式的的探讨中插人原有的学习内容,不显枯燥乏味;后两章也是从新的视野探究知识内容,让学生再次切身体会到了化学的魅力和实用。教材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了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

第二,在课本知识的讲述中注重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知识的容量比原来教材大,大量的“资料卡片”给学生很多课本以外的趣味知识,“学与问”“思考与交流”提出了很多贴近生活的也是便于学生讨论的开放性话题。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学方式要求更加灵活多变,教师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针对书本的内容,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以课本为依托,进行课堂知识的二次开发,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趣味和创造力的,才具有生机。

第三,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思维又是我们的学生将来从事任何职业必不可少的,因此教材采取了简化、实用和探究的原则,即涉及到的实验是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较为简单的实验,而且主要以探究实验为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是对于这门课程的一个很好的诠释。这些依据课本内容开设的相应实验,基础性较强,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和转化所学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1.教学课时与教学“量”的矛盾

《化学与生活》是针对文科班学生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标准开设的课时数较少,如果让学生充分探究的话,教学的时间肯定不够。

2.学生层次差异与教学“度”的矛盾

就笔者所在校的学生情况,整个文科班学生的层次差异较大,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教学的度上要有所考虑。

3.学生能力培养与教学时间的矛盾

任何教学的出发点始终都应该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但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课时作保障。

三、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力求让学生在现实的化学情景中去获取知识,教师只是为学生去创设情景。而《化学与生活》所讲授的很多知识都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直接从学生的身边去发现素材并加以运用,大大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讲述《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专题时,笔者花了较多的时间进行课外备课,主要是为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并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此,笔者在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等地方拍了很多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相关的照片通过照片的观察,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些金属会生锈,从而找出金属腐蚀的原因。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要探讨的主题。同时,笔者还事先做了一组铁钉和铜片的生锈条件的比较实验,每天定时拍照记录实验进展情况,在学生初步分析完引起金属腐蚀的原因后,通过这组对比实验进一步探讨。接着提出设问:如何进行金属的防护的呢?也是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学生去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又如在讲解改善大气质量这一节中,也是查找了很多大气资料,直接给出佛山市和其他城市近段日期的空气质量报告数据,让学生去分析。并利用中国气象日来临,邀请佛山市气象局高工到校给学生做了一场“大气环境与生活”的科普报告;在讲到《爱护水资源》这节内容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当地水厂进行了参观。等等这些做法在丰富学生学校生活的同时,也大大地激励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好。

2.充分运用网络和多媒体,适当拓宽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各有特色,但绝对不能照着教材讲教材,对教材的知识要进行整合和适当的加工,要将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知识告诉学生。网络是当今社会信息量最大的传播媒介,多媒体又可以最佳的方式呈现,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更好的科学精神。如在学习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的时候,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给学生以《健康生活方式怎么样》为题做了专题讲座,学生通过这个讲座,对照自己,知道了生活习惯的好与坏,学到了很多知识。“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等谚语顺口易记,意味深长。在学习《正确使用药品》这一节中,我们也通过网络查找了大量的药物分类及使用知识,使课堂更加充实,学生更爱听。这节结束后,我们抓住社会“看病难”这个热点话题,布置学生通过互联网来查找知识,对比中国和美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异同,很多学生都参与并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文科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大提升。针对所教班级学生层次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链接功能,许多基本知识都设有拓展加深部分,根据课堂学生层次和课程进度的不同,选择是否拓展,收放自如,很好地把握了课堂节奏。

3.多途径开展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中学生这个群体,化学的魅力很大部分来自实验。《化学与生活》内容决定了它所涉及的实验都是基础性和操作性强的生活实验;同时《化学与生活》中也有很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化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采取了分割处理的办法:随堂教师演示讲解一部分;课堂学生参与一部分;课后师生探究一部分。

如:在讲到《正确使用药物》这一节时,就花了较多时间给学生介绍的知识,并让学生分组讨论的危害和如何杜绝。还针对当代中学生中存在的抽烟、染发的问题,让学生以“吸烟有害健康”“染发知多少”为主题自己动手做海报、手抄报,在校园内进行展出,产生较大影响。

笔者结合《化学与生活》这门课的特点,开设了《生活知识奥秘探源》选修课,让学生动手做肥皂、牙膏、豆腐等,还让学生测定香烟中的有害成分,雨水酸度的测定等等,这些都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是《化学与生活》课程很好的课外延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努力,文科班同学对化学教学的反馈普遍反应良好,绝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津津有味地听,同时课堂容量较大,讲授的内容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内容新,学生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化学与生活论文:浅析高中化学与生活的对应教学

摘 要:素质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科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紧跟时代教学的步伐,不断提高学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本文主要是就分析探讨对高中化学与生活的对应教学,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对应教学

所谓化学与生活的对应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增加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继而根据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进行生活验证或化学理论的生活指导。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化学专业知识与生活应用的衔接性;另一方面还应该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请教或讨论,从而提高化学与生活衔接的范围和实效反应。高中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从化学元素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的过程来进行观察和深入探究,继而提高化学学习的能力。而化学教师针对高中生开展的化学与生活的对应教学,往往需要结合教师的专业解读和学生的课堂课下互动,继而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理论与应用的相互转换。笔者认为,根据课本教材内容章节的划分,化学与生活的对应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关注营养平衡的对应教学

化学与生活的衔接点,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以专业的化学原理知识进行日常生活营养平衡的指导,可以说是化学学科对健康生活的有利引导。所以,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尽量以贴近生活实践的专业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们将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行与生活实践的对应。

首先,化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教材的安排,指导学生们学习和认识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以及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对上述生命的内在重要能源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才能为今后的生活应用打下良好的理论指导基础。另外,高中生在明确了解上述营养的重要组成因素,才能进一步根据所学的专业化学知识进行生活知识的传播和实践影响,进而扩大对应教学的影响力。

其次,化学教师在介绍相关的化学营养物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与学生的课堂和课下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对营养平衡知识的掌握熟悉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拔高教学。鼓励学生们对生活中不明白的与营养平衡相关的知识进行大胆提问和讨论,从而加深对营养平衡知识的理解和更深更广知识的拓展学习。学生们在此类教学内容的问答和讨论中,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化学与生活衔接的认识,从而丰富他们的化学视野,提升对基本化学生活知识的掌握。

二、促进身心健康的对应教学

化学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促进身心健康的对应学习,因此,对应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首先,化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们根据上述营养平衡的知识,学会合理选择饮食,侧重日常生活饮食的营养均衡,保证日常生活的质量。根据化学教师课堂上对糖类、油脂以及蛋白质最佳的含量比重原理知识,提出合理的饮食比重,进而根据教师的专业建议,进行改善和优化,这样学生们也会在今后的饮食中有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次,化学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正确使用药物的指导,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专业知识,正确辨别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高中生由于对化学元素有一定性质的了解,在选择和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根据专业的化学知识,进行正确辨析和安全使用,从而提高药物使用的效率。

三、探索生活材料的对应教学

上述主要探讨的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生活化学对应的教学,除此以外,化学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材料知识,进而扩充他们对基础生活材料的认识。

首先,根据生活材料构造和特性的不同,化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包括合金、金属、玻璃、陶瓷、水泥、塑料、纤维以及橡胶的组织成分和化学特性。学生们只有在教师专业的化学成分分析过程中,才能加深和强化对这些生活材料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安全合理地运用它们。

其次,化学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生活应用的指导,鼓励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和比较每个生活材料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为今后更广范围的生活运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化学教师对学生生活材料的教学,是锻炼和提高他们综合生活能力的重要课程。

四、保护生存环境的对应教学

随着我国化学工厂和化学品的日益发展,环境保护也不断受到各界人士的提倡和支持,作为一名化学学习者,学生们很有必要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建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教授学生发现各类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集中商讨出最合适的环境保护的方法。同时,化学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气体和水等专业知识,思考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专业治理和从小做起,加速环保的速度,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

其次,化学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们在所学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实现专业知识之间的串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效率。例如,学生们就可以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知识和物理知识集中商讨出最佳的贴近生活的垃圾的处理方法,这是利用专业科学知识,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直接例证,体现化学与生活对应的应用意义。

本文主要是从生活应用的教学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相关理论生活的应用,继而实现化学教学的实践意义。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密切同学生的教学联系,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化学能力。另外,学生们也需要在教师的专业教学指导下,进一步深入对化学领域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化学成绩。

化学与生活论文: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

摘 要:学生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实际

学生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就会出现小黑点这个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由这些例子说明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大量化学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效学习。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学生不仅对未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有所了解,而且对以后将要学习的“氯气”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

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本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整体来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化学知识学习,二是化学实验。前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后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所以,后者在化学学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充分学习和体验化学现象,并得到相关化学知识。例如在进行碱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会变红的实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白纸变红字的魔术表演,通过用酚酞液在白纸写字,晾干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字,鼓励学生进行类似操作。

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初中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化学与生活论文: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途径

一、给学生选择不同探究主题的机会

在进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或课上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设计一些探究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其中的探究主题。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的好处有几方面: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探究主题的机会,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探究,适应了学生在兴趣、学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学生拥有了选择权、自主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多项探究主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探究,要比教师硬性规定学生探究多项内容负担轻。虽然,学生探究的是某一方面的内容,但是,通过课上交流,可以达到共享、互补。

3.体现顺学而教。

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活动后,需安排交流汇报活动,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活动,体现顺学而教。

二、给学生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机会

学生选择探究主题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习惯,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可以选择个体独立学习方式,也可选择与同伴合作学习方式。

学生选择探究主题后,可以根据探究主题的特点、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比如,观察、调查、采访、利用书本、利用电脑等。

三、给学生选择不同汇报方式的机会

学生围绕自己选择的探究主题,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后,在课上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采用多样的呈现方式,口头汇报、利用照片或视频汇报、利用计算机做成幻灯片汇报、表演汇报等。

四、给学生表达不同感受的机会

1.利用体验学习个性化的特点,尊重学生不同的内在感受。

教师要了解体验学习所具有的个性化特点,在进行体验学习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不同的内心感受,不能以教师的感受来代替学生的感受或追求学生内心感受的一致性。当然,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并不是一味地肯定,当教师发现个别学生的价值观有问题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

2.利用体验学习默会性的特点,尊重学生不同的外在表现。

体验学习具有默会性。教师要了解体验学习所具有的默会性特点,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处理方法:有些活动后可以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些活动后不见得非要学生用语言表述,有些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感受,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但不能追求学生外在行为表现的一致性。

五、给学生实践不同课后活动的机会

为了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后要设计实践活动。适应学生能力的差异、行为习惯的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原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针对不同学情设计开放性较强的作业、分层次的作业,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要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促进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化学与生活论文:在高中“化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实践探索

摘要:综观国内外文献,梳理了科学素养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化学素养的内涵。从三个角度分析鲁科版“化学与生活”中存在大量可供挖掘的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素材。最后提出在“化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两点策略。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化学素养;实践探索

一、化学素养的内涵

《辞海》中关于素养一词的定义是:经常修习涵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等。可见素养并不能一蹴而就,素养的养成是一种获得过程。综观国内外文献,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概念的提出始于1957年的全美科学调查,之后众多机构和学者就此开展研究。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认识阶段性的差异,各国学者们对于科学素养的内涵认识各异,但也不乏一些共同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本质和价值”。据此,我国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科学素养指的是非专业人员长期积淀的科学思考的习惯,重点在于其对科学的理解过程,对科学的观念和态度,具有科学批判的精神。化学素养(chemical literacy)概念是在科学素养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学素养不同于化学专业素养,化学素养面向全体公民,着重于化学观念的培养。因此中学化学教育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化学知识,而在于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的整体认识,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这样即便他们日后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全部遗忘,还能够凭借脑中的化学观念,通过有效的途径查询资料获取化学知识。通过四年中学化学教育,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四种能力:(1)能建立起化学核心观念之间的联系。(2)能从化学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并能就生活中出现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3)具有化学科学的思维习惯,知道如何研究一种新的物质。(4)能辩证看待化学的价值和局限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鲁科版“化学与生活”――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载体

1.从化学的角度看世界。必修的教学已经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核心观念之间的联系,之后就应该促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来看待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鼓励学生利用化学原理分析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鲁科版“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问题中获得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并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生存发展问题。如主题2从学生所熟悉的食物中的营养素出发,从化学的角度看待这些营养素在人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再提出该如何平衡膳食,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在主题2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必要的化学观念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加健康。又如主题4带领学生走进衣料、宝石、家居装饰中的精彩化学世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体验到“化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在本模块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并能真切感受到化学科学的发展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化学的正确认识能让我们选择更科学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2.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培养化学科学的思维习惯。从STS教育理念中,我们认识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使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努力为学生创设与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紧密相关的探索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探索,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养成化学科学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自觉应用到实践中去。“化学与生活”中几个与生活关系紧密的探究实验都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如“探究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测定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检测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等等。

3.辩证看待化学的“功与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化学与生活”模块在介绍化学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之外还介绍了由于不正当使用化学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引导他们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化学确实在人类的衣食住行方面发挥着广泛作用。若没有化学方法生产的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我们的服装就没有那么光鲜亮丽;若没有化肥和农药,全球不知还有多少人挣扎在饥饿边缘;若没有人工合成的那么多装饰材料,我们的家居布置估计要单调很多。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当然,现在全球污染问题、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如何安全使用化学品,如何改善空气质量等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人们未能正确应用化学知识,而化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寻找合适的催化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寻找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从正面了解化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价值之外,还要深化他们对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实践探索

“化学与生活”模块所选取的素材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和社会中的化学入手,科普性强,学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太多的障碍,如果我们只是泛泛地介绍这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学生只会觉得索然无味,而其实“化学与生活”模块更重要的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依据不同内容采用各种开放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渗透化学素养教育。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做以下两种尝试。

1.课前热身――十分钟的演讲。每节课上前十分钟安排一位同学演讲,内容自选,只要是与化学相关的内容即可,鼓励学生关注热点时事,并试着从化学原理的角度来解释生活、社会中的化学现象。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真实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学生唱主角的舞台上,他们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表现力,将他们所了解的现代化学科技的新成果、新问题,所感受到的科学工作者的优良品质传递给同学们。而台下的同学在同伴的倾情演绎中,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也都得到了发展。这样一种活泼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化学素养。

2.开辟化学第二课堂――研究性学习。化学素养目标必须亲历科学探究的实践,通过感受、领悟和理解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达到。学生在体验感悟化学科学的过程中,个人建构与之相关的知识、经验、观念等等,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基于此,新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而列入教学计划中。相对于学科教育,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实践,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会学习和获得信息的能力。在不断完善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展收集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社会调查中培养关心社会、自然环境的人文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可以说,这种活动帮助学生搭起了信息内化与外化的桥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不仅学到了明确表征的知识,还得到大量非结构的经验和观念。

综观本校的研究性学习实施状况,很多学生在缺乏有效的指导下不知该如何选题,一般就是在师兄师姐的选题上稍加改动,他们中的大多数就是编制一份简单的问卷进行某项社会调查,再罗列出一堆简单处理的数据,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收效甚微。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我们应该利用化学科自身优势,指导学生选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鲁科版的“化学与生活”模块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跟进社会发展的优秀素材,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从5个主题中任意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联系厦门本地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如探索厦门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的原因;追踪厦门垃圾动向;废旧电池回收的调查研究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实验研究,如不同水果中Vc含量的比较;加碘盐中碘元素存在形式的研究等等。这项研究性学习工作需要在高一学年完成,到了高二开设《化学与生活》选修课的时候,请这些小组的同学依次进行汇报。对于实验研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实验方案的优劣性进行讨论并提出更完善的实验方案。对于调查研究,可以从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角度进行评价。总之,要引导学生修改完善方案,使每个学生在化学问题解决中都能不同程度获得成功体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对化学问题的强烈兴趣中锻炼思维。在民主宽松的答辩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继续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体会科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在课堂内和课堂外有效整合的活动中,“化学与生活”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更大水平的发挥。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在同伴的互助学习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锻炼意志品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化学素养。

总之,要扎实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化学教师首先要转化教育观念,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化学与生活论文:关于化学与生活的探讨

摘 要:化学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随着化学的不断进步,生活中一些奥秘也慢慢被解开。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化学的身影,化学教材也是紧扣生活的。

关键词:化学;生活;食物;太空棉;添加剂

化学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随着化学的不断进步,生活中一些奥秘也慢慢被解开。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化学的身影,化学教材也是紧扣生活的。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时候,对于化学这个名词,学生感到很陌生,仿佛离我们自己好远好远,觉得只有像生化武器等才能和化学联系上。其实不然,当你开始学这门学科的时候,你会发现化学很有意思,一点都不枯燥,而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小的说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离不开化学,往大了说,我们治病所用的药品、针剂等更是化学的好朋友。下面,先从吃的方面探讨和化学是如何联系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吃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颜色变得五花八门,赤橙红绿青蓝紫,色彩斑斓,味道是酸甜苦辣麻,无一不有,这些不但使我们的眼球大饱眼福,而且连味觉也得到满足。我们能体会到这么多的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化学是一大功臣。举几个例子咱来看看吧,冬天的时候我们都爱吃热乎的火锅,这当然少不了丸子,肉丸子、虾丸子、蟹丸子、鱼丸子等,只要你想到的都有。你不会天真地以为,所有丸子真是由猪肉、牛肉、虾肉、鱼肉、螃蟹肉做的吧,那你也许就大错特错啦。有的其实是由化学添加剂勾兑合成而来的,味道跟真的一样,这就是化学的魔力。当然营养方面咱就先忽略了,“美味”不可多得嘛。

接下来,我们再从我们穿的来看看化学离我们有多近。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会发现现在衣服的面料越来越丰富,有棉线的、有莫代尔的、有太空棉的、有竹炭纤维的,应有尽有,实际上这些面料都是化学合成的,都属于合成纤维。如今年最流行的面料太空棉,各大国际品牌如香奈儿、迪奥等专卖店今年的新款都是太空棉的服饰。它的优点在于轻便,而且有形、有轮廓,这种面料也是化学材料的一大突破。

凡事都是对立的,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化学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样它也危害到我们的生活。比如添加剂,添加剂是一种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化学合成物质,合理的利用添加剂可以事倍功半,但是偏偏有的人唯利是图,利用它来赚黑心钱,从而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比如前几年报道的苏丹红,它只不过是一种染色剂,但是食用过多就会危害我们的肾脏,以至于致癌。还有前几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丧尽天良的黑心商人竟然在婴儿奶粉当中添加这种添加剂,连祖国未来的花朵都不放过,伤害了多少脆弱的生命。最近我爱上了烘培,在淘宝店上买烘培原料,有一种做面包必备的材料叫黄油,实际就是从牛油中提取出来的。同时,我还看到很多商家在卖人工合成的一种油,跟黄油作用一样,而且还好用,叫玛奇琳。尤其在做蛋挞皮时应该用黄油,一些黑心的面包店却都用玛奇琳。因为这样不但制作简单,而且成本也大大减少。但玛奇琳含有反式脂肪酸,对身体是不好的,尤其对心脑血管有很大的伤害。还有做蛋糕上面涂的奶油,正规的是动物性奶油,而淘宝上也有卖植物性奶油,是通过氢化得来的,这种奶油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做的蛋糕挺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人工氢化奶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害。我在家做面包要耗费至少4个小时,而且做出来的面包跟面包店卖的不大一样,没有卖的那么松软、香甜。搜一搜淘宝就会发现,是因为我没有放一种叫作面包改良剂的东西。一大包面包改良剂才几块钱,却可以做很多面包,而且做出来的口感非常好,但面包改良剂里面所含的化学添加剂多达几十种,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很大危害的。综上所述,外面有的面包店的蛋糕、面包还是少吃为好,如果有条件,还是自己做、自己吃,自给自足,还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在小的时候,老人经常说,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炖着吃,会中毒,其实是因为菠菜中的草酸会和豆腐中的钙结合生成草酸钙,而草酸钙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不会中毒,只不过是不能消化,而且还影响了钙的吸收。再如人们常说的吃完螃蟹之后不能立即吃橙子,说这样吃类似于吃砒霜一样。确实螃蟹中的某些成分会和橙子中的维生素C结合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是我们所吃的那点量是不足以中毒的,是微乎其微的。其实这些都是食物的相克,有些食物单独吃很有营养,但是和有的食物混合着吃就会适得其反,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查一查哪些食物不能在一起吃。

以上,从几个方面探讨了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你会发现原来化学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只要大家有心,多观察、多发现,化学的用途是非常广的。因此,我们要开发它好的一面,避开它坏的一面,让它来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而不是来危害我们的身体。

化学与生活论文:《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策略

摘 要:《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兴趣。苏教版《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在《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接触新信息,新科技,掌握好教学的深广度,为学生构建新知识结构,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质疑;教学方式;自主探究

《化学与生活》模块,是高二文科生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课程,因此,许多学生对于这一课程不够重视,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尽量缩短授课时间,课程讲解主要是为了应付学分考试。不少教师在《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照本宣科,没有新意,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模块的教学缺乏化学学科的味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怎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态度和认识,实现《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目标,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与生活》模块感觉是很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这一课程,导致这一课程一直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教师对《化学与生活》有关知识和问题缺乏了解,对生活中化学问题关注不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深入浅出的启发式讲解。二是《化学与生活》部分内容涉及的面过宽,描述性的常识过多,教学方式也显得单调、乏味,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整体认识等因素,导致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缺乏学习兴趣。三是很多教师表示《化学与生活》太科普,没有化学味,素材太多,不知道怎么组织,教起来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感觉讲得东西很空,没有生活特色。不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之所以产生这一认识,主要因为其他模块的教学可以清楚的把握中知识线索,而《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素材线和活动线太杂乱,知识线往往变成了暗线,不好把握。据调查显示,一些学生觉得《化学与生活》教科书的内容“化学味”不足,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归纳生活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因此对《化学与生活》不喜欢,不感兴趣。

二、《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求真、创新

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是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化学与生活》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准确掌握科学基础理论、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社会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发掘生活本质,研究生活中所涉及的一些科学现象。《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具体内容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综合、小制作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探索中获取知识,获得自信,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同时,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树立科学的生活态度,形成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进而乐于探究,喜欢尝试生活化的实验,用化学知识更新生活观念,产生发现身边事物奥秘的欲望,在探究学习中能注重事实,愿意参与和化学有关的生活实验,产生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在平时的交流与讨论中,教师应该告诉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化学与生活的问题上,学生应严谨分析,主动仔细观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结论,要设计自己创新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求真、创新,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可以主动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在生活中发现日常所见一些化学现象化学,通过学习,使自己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2.选择适当教学方式,搭建自主探究平台

《化学与生活》模块主要着眼于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改变错误生活习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站在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教学中以化学知识为依据,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从化学角度分析生活知识,丰富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用化学指导未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有效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创新整合教材资源,课程设计凸显工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掘生活素材,发挥好教材中知识类栏目和生活类栏目的功能,同时补充和丰富教学资源。另外,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搭建自主探究平台,以实验为主,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对生活的影响。

《化学与生活》模块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展开,所以,《化学与生活》的教学要充分围绕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的价值,提高化学素养,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改变错误生活习惯的能力。

化学与生活论文:初步探讨“化学与生活”的教学

摘 要:通过对新课程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分析,初步探讨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教学;探讨

“化学与生活”模块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之上六个选修模块之一,该模块是以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和学习素材作为学习的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程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该模块围绕“环境”“健康”“材料”三大生活热点问题展开内容,侧重体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融入化学知识并以此解释更多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能源、健康等社会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公民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

“化学和生活”这一课程的开设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生活走进化学,然后再走向社会,从自然走向化学实验室,然后再走到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渗透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以弥补旧教材与生活需求的差距,满足学生希望化学学习更有实用性的愿望。同时,本模块融合了科学素养所包含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以贴近学生的环境、饮食、日常生活用品、材料、能源等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学习背景,高度重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课程的特色

1.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模块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其重要特点就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化学,因为化学物质构成了现在的五彩世界,能量充斥社会各个角落。新课改下的化学,正是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去发现化学问题,感悟化学的无处不在,感悟化学造物的伟大,认识到化学的作用,而且从现在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体现来看,很多都是从社会生活生产引入的,真正开始强调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改的化学中,很深刻地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对与化学有关的所谓“杂事”知道很多,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兴趣,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大家懂得可以以正确的态度去学习化学,热爱化学。本模块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采取主题式的呈现方式,各主题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便于学生选择学习。教学时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用问题驱动,以丰富的活动引导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深刻地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真正地面对并学习科学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不停留在让学生知道,而且通过让学生亲自去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探究的意识、提高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

1.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

“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还应努力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融合统一起来,倡导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积极并富有责任心的生活态度。

学化学,可以扩大知识面,获知自然的奥秘,从而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应用化学原理,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复习不要死做题,应该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想着化学,生活的记忆要比书本所给予的强。

2.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化学与生活”模块中就有很多很好的素材。如,在讲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蛋白质时,书本上有新闻链接:婴儿由于长期食用劣质奶粉而引起的“大头娃娃”事件,于是教师就可以和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他们对此事件的看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得特别义愤填膺。

四、教学措施和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能喜欢“化学与生活”这个模块,对这个模块产生兴趣,教师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备课,充分搜集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空气质量报告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看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报告包含的内容,了解我们浙江省各个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以及首要污染物是什么,从而认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充分利用“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化学与生活”模块在内容的选择和构建中非常重视以问题探究为线索,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来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及现象。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探究教学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技能。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认识科学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对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知识更易接受,而“化学与生活”模块正是重点以“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等方面的内容为载体,阐述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化学与生活论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找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在实际生活中进行题材的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在生活中对化学案例进行时时刻刻的观察,让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化学学习的知识源泉。让学生真正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动力。现就初中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浅谈以下几点:

一、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很多学习知识,而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能够进行仔细地观察,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进行解释的。比如,我们在学习气体溶解度的时候,就要对生活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否用到这个知识点。其实学生很多时候是回忆不起来的,他们感觉化学是一门很难的课程,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进行适度的提醒,比如,我们在进行重要文档编写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用碳素笔呢?学生可就这个问题来进行思考,就会不断地来回忆他们用碳素笔来进行记录的笔记在几年以后也不会褪色,这是什么原因?当学生了解到他们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就会对化学的学习感兴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下为什么我们把啤酒瓶和易拉罐瓶打开的时候会不断地涌出很多泡沫,这些例子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以及鲜明。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进行了进一步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了对化学的观察习惯,通过不断地观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将实际生活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

在平时,我们多寻找与教学内容相贴近的生活实例,将实际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看到化学的学习和实际生活的重要联系。如,在进行酸碱度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更多的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分组来进行实验,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感觉化学的学习很无趣,只是按照课本知识来进行知识的讲解以及进行实际的应用。如果我们换一种教学方法,比如说我们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液体,如,工厂的废水、果汁、牛奶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因为这些都是很实在的东西,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这些教学内容在课本上也没有较多的提及,学生的学习新鲜感会很强,当他们对学习液体进行检测的时候会发现测出来的结果都是他们自己辛苦劳动得到的,他们在心理上就会有非常大的成就感。又如,在学习酸碱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碱可以用来去除油污,可以用来清理炉具;还有就是一些油污不是很多的碗,我们在清理的时候最好也用碱,第一是比较环保,还有就是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很重要的帮助;我们在教学氢氧化钠这种物质的时候,可以讲解一下食盐的使用方法,食盐除了食用还有什么功能?我们用盐对头发进行清理可以防止头发掉落,而且还能够让头发更加的干净。当我们不小心把皮肤划破的时候,可以用盐来进行伤口处理,能够进一步防止伤口发炎以及感染,同时也可以用盐水来漱口,我们给学生讲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生就会有自己的看法,引发学生对自己身边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使其能够主动进行探究。

三、指导学生自己做化学实验,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化学现象,且印象深刻;而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更能加深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来进行实验,还有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是对知识进一步的理解以及延伸。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一直进行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是很不科学的,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够明白其中所学知识的价值。例如,在进行氢氧化钙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雪饼中的干燥剂小包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但认识到氧化钙的性质,还了解到氢氧化钙也是离自己非常近的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到化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在生活中就能找到实验材料,充分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增强其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进行生活调查,增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应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开展化学实验,解释社会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我们看生活中用燃烧法来鉴别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还有可以运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来对花卉以及土壤进行酸碱检测,还有就是怎么样对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进行分析,了解到它们对自然界的污染情况,以及怎么样来进行进一步的防治。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进行生活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生活的应用,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制造冰箱去味剂,学生可以在制造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还有就是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自己制造出来的化学物品,会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不同种类的铁制品怎样来进行防锈以及防腐蚀处理,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可以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理解。

化学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是一门具有较强生活性的学科,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化学为生活服务。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让化学和生活进行密切的联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和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注意把化学的学习内容和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化学是无处不在的,使学生真正热爱化学,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化学与生活论文:浅谈“化学与生活”的教学

摘 要 化学是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因其广泛的应用,让生活拥有了更多的精彩。本文通过一些生活现象,阐述了“化学与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关于“化学与生活”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科学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 生活与化学 学以致用 科学生活 教学方式

为什么充满氢气的气球能在天上飘,而换成嘴吹的就下沉呢?为什么小孩成长阶段要多喝牛奶?为什么葡萄密封会变成葡萄酒?为什么大多数易拉罐要用铝而不是铁和铜制作……这一切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在衣、食、住、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广泛的作用。但是“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塑化剂……”又让人谈“化”色变。化学是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又可危害社会。因此,“化学与生活”作为教学内容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且其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一、“化学与生活”对学生的影响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大多学生接触化学课后,觉得化学反应式、化学品的特性和原理使人感到十分抽象,难以理解。通过“化学与生活”知识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化学。我们的生活用品、陶瓷、塑料、化纤、纸张、金属、酒醋、衣物等等,都是化学研究的成果,这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应用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生活中。同时它也是一门神奇的科学,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废物为宝物,如从流星陨落的陨石中提取金属铁;利用粪便产生的沼气做饭、照明……化学之美,不仅在于它本身比如化学反应的精彩,而更在于它对生活的改变,就像糖让生活更甜蜜、盐让菜肴更可口一样。正是化学的广泛应用,让生活拥有了更多的精彩。“化学与生活”的奥妙,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了他们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化学与生活”主要是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它既体现了生活化,又从化学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分析问题,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事实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通过“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学生面对生活中各种现象,采用化学手段加以解释,这本身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过程,如水壶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水垢,就得分析水垢是什么,其形成原因及有效去除方法;金属制品容易生锈,就得分析生锈原理及防锈措施等等,通过这个过程给学生灌输了一种科学处理问题的思想,培养了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

通过“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可以获得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如酒精易燃烧,食品干燥剂(生石灰)易放热,小苏打易分解等。同时可以获得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如根据衣物纤维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和洗涤方法,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等等。了解生活中化学知识与一些生活常识,有利于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并转变生活态度和观念,提出科学的生活建议。

二、“化学与生活”的教学方式

1.课内渗透“化学与生活”的知识

新课改后,中学化学教材中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相对增加,但比例还是偏少。教师在“化学与生活”的教学中应根据生活现象,充分挖掘其中的化学原理,避免泛泛地讲解,尤其要发挥案例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习新知识时从生活事例引入新课,多注重生活化设计。如:①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时,分析煤气如何中毒;②学习化学元素时,从补铁、锌、钙等广告引入,导出元素概念,这样学生更易接受。课内渗透“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将生活问题作为教学的核心思路,让学生接受化学新知识的同时增加生活常识。

2.开展“化学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它与生活紧密相联。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开展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并锻炼动手能力。如:肥皂的制取、雨水pH值测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等等,一系列的实验,加深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开展“化学与生活”的活动

在学校举办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活动,如化学魔术(“棉线烧不断”“白纸突现血印”等)、化学小品(“铜锌合金冒充黄金”“捉鬼”现形记等)、化学知识抢答(食盐主要成分、胃液中的酸、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和人体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等)……这一系列活泼、生动的文艺娱乐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此外,针对“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开展大讨论活动,如怎样选择装饰材料,怎样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废弃物是否应该回收利用等等。面对一些生活问题,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化学与生活”的教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其教学方式应该活泼、生动、多样化。

化学与生活论文: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初中化学教育方式探讨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已经从过去遥远的专业名词变成了现今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生活小常识,化学学科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常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生活之中也是处处存在着化学,因此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与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与生活结合起来的方式来进行化学教学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字:生活;初中化学;教学方式

【分类号】G633.8

生活中处处都在发生着变化。化学与实际的生产、生活都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科技性要求比较高的医药、材料以及环保、能源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将生活知识应用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互动与实际知识的掌握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从过去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转而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大纲中曾经明确的指出“初中化学的教学要更加注重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联系,进而实现让学生在通过化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不断联系来更好的分析社会现象。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应该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化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1、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初中化学教育方式的探讨

1.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挖掘来提高教学效率

现今的生活环境中化学现象随处可见,但是却是需要逐渐的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生活中需要培养学生观察的爱好和习惯,通过细心的观察来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敏感性。诸如,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切过酸性的刀更容易生锈呢?等诸如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讲课堂教学的范围逐渐扩大,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的体验来了解化学生活中的奥秘,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进行课堂内容的导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上课注意力,例如通过为什么要留档的文件需要用碳素笔写而不用铅笔?这种大家生活中都十分熟悉的内容来导入,进而引进碳的化学知识内容,这样就把枯燥乏味的化学定义变得更加的生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理论学习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2通过课堂的引导来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缩短生活与化学之间的距离

化学作为初中学习的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主要研究的灵感主要就是来自于生活,但是由于之前错误的教学观念和认识观念使得人们认为化学与生活之间没有存在联系,进而将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割裂了。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堂设置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进行更加生动的讲解,并且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化学知识之后在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关的例子,并且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进行解释。例如,生活中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离?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离开现场?这里面就有很多化学小常识,因为火灾中会出现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由于温度高而上升,因此需要弯腰逃离,而毛巾蘸水之后捂住口鼻就能够缓解和减少烟尘的吸入等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进行解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来选择更加适合的背景素材,久而久之能够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意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1.3通过化学小知识来解决生活常见问题,进而让学生产生自豪感

化学具有十分大的实用性,因此其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紧密相连。因此通过化学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小难题,进而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困难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化学知识的好处和自豪感,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为学习提供动力。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辨别真金等实用性相对较强的知识能够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1.4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际,利用化学知识解读日常生活

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之中,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一种升华和扩展。如果只是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体现在练习本和考试卷上是行为是不正确的,只有在学习之中让学生结合实践活动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学习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化学成为氢氧化钙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拿着瓜子或者雪饼中带的干燥剂来进行实验,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进行科学的解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沟通来为学生提供亲切之感,减少与化学知识在精神上的距离,在课堂中注重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寓教于乐,并且能够让学生自觉的运用在课堂之中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面对的问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还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5通过生活性的化学实验的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化学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化学实验也是化学学科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中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产品来代替专业仪器,进而使之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例如,在化学仪器的选择上可以用废弃的注射器来代替滴管,用废弃的输液管来代替导管等等的方式来将生活种常见的废品变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器材;同时还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代替实验药品,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实验中可以太难过大理石块和食醋来进行反应实验。这种通过家庭小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仍是到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并不远,进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2、结语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只有学会了生活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而学习的媒介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关联大,就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习热情。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时刻牢记自身的重要职责,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化学课堂的新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刻板的文字变为生动的片段,进而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豪感,进而促进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化学与生活论文:浅谈化学与生活

【摘要】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关键词】樟脑丸;食盐;吸烟

化学就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

1.生活是化学之源

1.1 名不符实的“樟脑丸” 衣服与书放在橱里,过一段时间,好好的衣服与书本上面竟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谁捣的鬼?

这是专靠吃衣服与书本为主的蠹鱼干的,为了赶走这些坏家伙,人们总在橱或箱里放进一些“樟脑丸”。樟脑很容易挥发,有股浓烈的气味,蠹鱼闻得了只得退避三舍,逃之夭夭。 但樟脑价格较贵,并且在医药上(用以配强心药)、化学工业上(制赛璐珞塑料)有着更为重要的用途。所以日常买来的“樟脑丸”并不是用樟脑作的,而是用萘制的。

萘的分子组成是C10H8,纯萘是无色片状结晶,与樟脑一样,可直接蒸发成气体--升华。萘的气味同样能使蠹鱼受到刺激,因此是一种良好驱虫防蛀剂。 

1.2 水垢如何除掉它?

烧水的锅子,装水的热水瓶,里面常常积聚起一层土黄色的水垢。它是怎样生成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如何除掉它?

自来水看上去是澄清透明的,没有尘土与泥沙。可是将自来水煮沸时,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与碳酸镁沉淀

日积月累,在锅底与瓶底就形成了一层水垢。积聚在锅底的水垢会影响热量的传递,造成燃料的浪费。特别是含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较多的井水及河水更易形成水垢。碳酸钙与碳酸镁的沉淀由小颗粒聚集成大颗粒时,还会把水中的其它金属离子共同沉淀下来。据研究,水垢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铝、铂、铬等含量都比水中提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以上。如果将有水垢的热水瓶又去装酒或其它酸性食物,水垢中的有害杂质就会被溶解而进入食物中。因此必须及时洗掉水垢。

洗水垢的办法很方便,可利用醋酸的酸性化碳酸的酸性强的原理,将少量热的醋酸放到热水瓶中摇一会儿,这时发生化学反应,沉淀就会被消除。

1.3 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草酸钙是人体内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上述物质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等物质。从医学的观点看:菠菜、洋葱、竹笋等不要和豆腐同时混合食用,会生成草酸钙的沉淀,是产生结石的诱因 ;从营养学的观点看,混合食用会破坏他们的营养成分。

1.4 “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

“闻着臭,吃着香”臭豆腐是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食品。“闻着臭,吃着香”是臭豆腐的特有风味。

臭豆腐是用含水量较少的豆腐,然后接人毛霉菌种发酵。蛋白质分解后的含硫氨基酸还进一步分解,产生了少量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有刺鼻的臭味,因而臭豆腐闻起来有服浓烈的臭味。又由于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得比较多,比较彻底,臭豆腐中就含有了大量的氨基酸。许多氨基酸都具有鲜美的味道,例如味精的成分就是一种氨基酸,叫麸氨酸。因此臭豆腐吃起来就无比的鲜美可口,芳香异常了。

2.化学是生命之“力”

食盐——日日相伴的化学品,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 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它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而且还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Na+和Cl-在体内的作用是与K+等元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错综复杂。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Na+与K+,Ca2+,Mg2+还有助于保持神经和肌肉的适当应激水平;NaCl和KCl对调节血液的适当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里开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胆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也是由血液里的钠盐和钾盐形成的。此外,适当浓度的Na+,K+和Cl-对于视网膜对光反应的生理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常用淡盐水漱口,不仅对咽喉疼痛,牙龈肿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吸烟——恶之源从化学角度介绍一下吸烟过程中产生有害成分的结构,性质及危害: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致分为六大类:(1) 醛类,氮化物,烯烃类,这些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2) 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3) 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这些均属毒性物质。(4) 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均有致癌作用。(5) 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这些物质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6) 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它们会引发和恶化各种疾病,例如,癌症、肺炎、气管炎、高血压、骨质增生、各种心、脑血管病、哮喘以及不育等病症。

上面所讲的一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这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那就到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感受吧。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如何把化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真正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师者,正是化学教师今后同共探索的方向。

化学与生活论文:浅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摘 要: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的踪影,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学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其他学科,服务于人类自身。具体到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实践,即生活问题化学化和化学问题生活化,这样才能使化学教学活动真正走进生活。

关键词:新课程;生活;化学;问题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利用各种实际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根据教学实践体会,我觉得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实施,即生活问题化学化和化学问题生活化,这样才能使化学教学活动真正走进生活。

一、生活问题化学化

化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化学的大课堂。

案例1.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上的一些变化现象往往令人匪夷所思。其实,有很多的变化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分析,从而得到答案。

探究实验1:苹果汁变色实验

[实验用品]青苹果、维生素C药片、榨汁机、无色玻璃杯等。

[实验过程]用榨汁机把青苹果榨成汁,果汁短时间显浅绿色,放置几分钟后,苹果汁很快变成黄色,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搅拌溶解,苹果汁很快由黄色变浅或变为原状。

[教学用途]该实验内含的化学知识包含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即苹果汁中的Fe2+被氧化剂(氧气)氧化为Fe3+,Fe3+被还原剂(维生素C)还原成Fe2+。该实验既适用于铁内容的教学,也适用于氧化还原知识的教学。

[实验设计的意义]这一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生活问题”看待化学的视角,而且是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种“生活的化学化”处理手段,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饮食营养价值相关知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化学问题生活化

化学教学应该努力让学生体会化学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了解化学价值,增进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化学的信心。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这是化学学习的归宿。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化学的本领。逐步养成运用化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化学、创造性运用化学知识的积极性。

案例2.在二氧化硫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多媒体展示“酸雨”污染的图片,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看的图片总结酸雨的危害:使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文物等腐蚀速度加快;使湖泊酸化,致鱼类死亡;使土壤酸化,绿色植物变枯黄、致死;影响人体健康等等。然后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危害,在探究中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探究实验2:虫子为什么会死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两个无色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一只活蹦乱跳的虫子,然后在其中的一个集气瓶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毒性)

探究实验3: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探究实验4:花儿为什么会变白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把新鲜红花放进充有二氧化硫的锥形瓶

中,然后观察实验现象,看到鲜花颜色逐渐变浅,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同时提出一个探究问题:这个现象我们在哪里也看到过?学生回答说在氯气的性质实验中。继续引入探究问题,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的漂白原理一样吗?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使化学教学体现出科学性、创造性、灵活性特征。

总之,化学教学是一种能提供学生生活化视野的载体,生活的多层面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活化实验的素材,它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开发,教学实验的生活化需要我们去设计和加工。只要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关注实验,有意识地多创造一些让实验在教学中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化学实验的魅力,使实验成为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化学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生长点,成为学生自主实验活动(如研究性学习、实验探究、家庭小实验等)的一个支点,这样才是真正发挥了化学教学应有的“生活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生活化”教学功能。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安溪十一中)

化学与生活论文: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化学的相互渗透

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往往将化学基本知识及其解题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对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关注程度不够,而且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化学存在一定的疑惑或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正确处理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中的化学的关系,显得尢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将生活中的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相渗透的实施策略,即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生活与化学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式,提高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加强专业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