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25 09:09:47

摘要:毕业设计展是毕业生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份答卷,是设计作品面向市场、走向社会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展览模式,拓展毕业设计展示渠道和合作方式,构建开放性、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展,从而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 毕业论文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毕业创作与科研结合教学探讨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视觉传达等艺术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模式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对视觉传达艺术专业所面临实际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企业和科研院所实际科研课题与视觉传达等艺术专业毕业设计主相结合,并对其实际意义进行阐述。最后得出合理选择和分配适合课题,因材施教,营造艺术创作氛围,极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程督促、严格要求,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责任感;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工作时效和设计的责任感。从而。促使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创作的设计并能为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视觉传达;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实践性综合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又是知识从积累过程的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阶段。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的一次尝试,也是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它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缩短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使他们尽早适应工作角色。

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学生在指导老师引导下了解和认识所选创作课题的概况和创作研究的基本思路,掌握艺术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和特殊性以及写作的基本方法。对于艺术类的专业而言,本科毕业设计注重艺术作品的创作,要掌握创作和论文之间的轻重关系,毕业作品的优劣可能会直接影响毕业答辩的成绩,进而影响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以及求职等方面的问题。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国内各高校近年来对艺术专业本科学生都有扩招情况,艺术专业学生毕业人数相对增多,就业压力加大。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来看更加强调对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毕业答辩成绩的好坏又会在很多问题上受到直接利益影响。对于艺术类专业开办高校,在基础硬件设施配备上也会影响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创作设计的进度和质量等等。这些都是决定艺术类专业学生能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创作设计的因素。另外,视觉传达等艺术专业学生,对论文文献检索能力普遍较差,外语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找老师和同学探讨问题,其余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指导教师的节奏完成毕业创作。再加上近年来社会对视觉传达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又在不断地提高,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要求标准越来越讲究时效性和业绩为酬金多少的量化评判标准。尤其以视觉传达等为代表的艺术类专业就显得更为突出,这就更加表明了抓好视觉传达设计本科生毕业创作设计的重要意义所在。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创作设计与实际科研院所等项目课题相结合培养模式的优势及意义

为提高教学的质量和艺术类学生毕业就业的压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多能高素质的人才,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以科研院所或高校实际项目课题与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直接结合为培养目标的教学实践。

以这种结合的方式指导视觉传达等艺术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创作设计,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在实践课题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能提高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性的毕业创作,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益处。艺术类专业学生应将实战性、企业性和科研性课题与毕业创作相结合,也可以以指导教师目前所参与或负责的科研课题直接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实际训练。从而提高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将知识变为能力的培养。针对视觉艺术专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特点,通过毕业创作这一综合性环节的训练和应用,使之达到一个综合质的飞跃。可以将它当作艺术类专业学生从学校向社会或进一步深造的中间过渡环节。由于课题直接面向社会或科研实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深入课题实际,分析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方法。这些环节的学习和培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对课题创作的要求、质量、时间等的严格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对工作的效率和时间概念和质量等的重视程度,增加了求知的动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学科活跃地创新思维和严谨地执学态度相结合的基本素养。另外,实际课题与毕业设计结合,相对指导教师责任心也会加强,无形中会增强对创作环节的跟踪力度。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与科研院所等实际项目课题结合的实践模式教学

实际课题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有许多方面好处,同时也有一些相对不利的因素存在。比如:科研性课题由于周期长,难度大等等因素可能会给学生造成毕业创作设计的难度增加等问题。

(一)因材施教,合理选择和分配适合课题

在该专业毕业创作全过程中,选题是第一步,它会直接决定毕业创作设计的方向、范围和深度,也是能否较好地完成毕业创作设计的前提和条件。每个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对大学期间专业课程掌握的程度差异都很大,他们对自己步入社会的定位目标不同,在选题时个性化较强。而选题必须符合艺术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为原则;其次还要考虑能否使理论与实践以及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很好地提高这一重要因素。科研课题很多情况下所涉猎的内容比较宽泛,需要综合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甚至基础理论学科知识和一些课堂教学外的常识。而社会企业性的课题除了对专业要求之外,还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目的性很强的进行创作或创新设计,应用性更强。所以,针对视觉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和分配适合的课题以及正确的引导对于高质量的完成毕业创作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2011年以正在研究的“纳西族象形文字图形化设计”国家课题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课题。广告设计的郑晓雄同学刚开始觉得课题难度太大,有点迷惘,根据平时对他专业的掌握情况,考虑到他的造型能力比较强,就引导鼓励他在提炼纳西族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做一套以形态造型为主题的创作作品,他觉得很兴奋也很投入,最终的作品和毕业答辩的效果都很满意。其他两名女同学中有一个色彩感觉非常好,就极力鼓励他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来表现民俗文化,通过多次的反复思考和资料的查找,最后,她尽管对自己的作品还不是十分满意,但对于一个本科生能够巧妙的将色彩与设计巧妙结合把纳西族人民心理变化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已是非常难得。当然,该课题的完成除了要学生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加工变形的艺术手段和形式美的法则以及大众审美的要求等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求学生对纳西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和文化背景等有一定的认知。只能将课题分成几块来供学生选。须注意,这种将整个课题所分的几个部分并不能直接的独立开来,课题的每块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各部分之间有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艺术设计创作的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具体,适当降低完成的难度,既能很好地让学生达到训练的目的,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学会了配合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不会感觉所选课题深不可探从而产生心里屏障。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同时,被定为毕业设计的课题,也充分考虑到了是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培养目标。

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出发,由学院公布指导教师毕业设计研究方向,提倡和推广视觉传达等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使指导老师和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双向选择的办法,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就业的需要;导师结合自己参与或负责的课题对学生实行多方位的具体指导、培养和管理。

对于学生而言,平时专业综合能力比较强的,感觉实战性、新颖性的课题具有较强的挑战欲和自己强烈表现欲。而相对专业成绩偏低的同学更倾向于模仿性和大众化的一些课题。为此,在课题的安排和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力争做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欲和对自己毕业设计作品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能够在完成毕业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和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实际水平。除此之外,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进行的创作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艺术作品创作和创新的质量。

(二)营造艺术创作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重营造艺术创作的氛围,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第七学期就提前进行与毕业创作有关资料的搜集和知识的储备,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比如:把学生定期集中起来,把某同学找的资料、构思等在集中时让其他同学一起来分享,这样既可以资源共享,又能使每个同学都即早找准自己的创新点。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充分发展。

做与企业相关的课题创作设计的学生,指导方面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学校与企业签订实训基地以及教育管理协议,将学生在企业的毕业设计工作期间作为该企业的员工进行管理,校方导师要严格按教学要求把关,导师双方通过合理定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创作过程中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促进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将自己的灵感很好地表现出来。使教学与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

以科研项目为课题的学生,导师要尽量创造能调动学生主动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探究的环境。如:在根据上一阶段学生对课题的了解和创作的进展情况,给学生对下一环节的内容略做引导,要先让他们了解图形的设计原则,加工变形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等,再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将收集的资料讨论和评析,找到可借鉴的有价值的资料师生共同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彼此交流和交换意见。使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大胆地将自己哪怕是自认为很幼稚的想法都讲出来。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和艺术创作的灵感。比如,设计班的马海青同学结合科研课题突然萌发出一个创意想法,想用木刻的方法表现少数民族热烈的节日气氛,通过交流之后觉得创意有可行性,就鼓励、支持、引导她积极去尝试,后来引导她借鉴雕刻类艺术表现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最终创作出较为满意的毕业设计作品。实践表明,视觉传达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如果合理引导,很多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从而产生创新精神和思维以及对专业浓厚的兴趣和激情。

(三)全程督促,严格要求

很多艺术专业毕业设计都是在大四第二学期正式开始,虽说这学期在大学期间属课堂教学任务比较少,但学生面临就业,毕业实习,办理学校很多的相关手续等等,真正用于毕业创作的时间集中起来非常有限,在确定选题之后,指导老师就要随时与所指导的学生联系,督促其进展状况,对创作过程当中出现在种种问题给予及时解决。集中交流时最好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共同讨论,并将前一阶段内完成的工作讲述或展示出来,与其他同学共勉。比如:指导08届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创作设计时,原本要求每周集中一次,一位同学因科研需要在外实习不能每次集中,根据他的特殊情况,就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交流和指导,对实践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全程给予及时的指导并严格要求,最终使他既顺利完成了科研课题,又创作出一套很漂亮的设计作品。另外,按进展情况和效果也可以在老师引导下随时调整创作计划和重心。最后,还要严格把好答辩关。毕业设计的评审要严格,时常提醒不太认真或者前一阶段耽搁了时间的学生抓紧时间和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对于太糟糕或未完成的毕业设计,坚决不允许参加答辩。答辩小组成员要求由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组成,要求教师对作品的创新性、艺术性、可行性等能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合理的评分量化。

结论

通过对视觉传达等艺术专业毕业设计创作过程实际情况的分析,做出如下结论:各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大部分视觉传达艺术类学生文化成绩不好,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一般,个性化太强;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是将效率和业绩直接挂钩。为此,毕业设计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实际课题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同时,也可以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增强对创作环节的跟踪力度。但二者如何结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根据视觉艺术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因材施教,合理划分和选择适合有效的课题;极力营造学生创作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程督促、严格要求,促使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创作设计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毕业设计展览改革实施的必要性,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并论述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的改革策略,包括:调整展览时间,完善评价机制;专业统一指导与多样化展示相结合;开发毕业设计展示渠道以及拓展毕业设计展示地域与方式等。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设计展;改革;发展

毕业设计展是学生整个毕业设计成果和精华的浓缩体现,它集中展示了艺术类学生大学四年的知识功底和艺术积累,也是各大艺术院校自身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展示交流的良好平台。然而,现今我国一些高校的毕业设计展已渐渐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其蕴含的重要作用,自身价值并没有得以体现。

1毕业设计展的现状与问题

1.1学生对毕业设计展重视不足

每年各大高校的毕业设计展都是在五到七月份之间举办,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毕业生们忙于就业,外出找工作面试的紧张时期,对于毕业设计展往往力不从心。许多院校的毕业设计展览是放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答辩成绩确定之后的,而且毕业设计展的作品打印制作费和布展费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己承担。考虑到时间、费用等因素,许多学生抱着“事不关己”,“反正都能毕业”的态度,对毕业设计展严重缺乏重视。

1.2毕业设计展缺乏专业指导且形式单一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表现性、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其毕业设计展示形式也呈现出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展示效果。然而由于许多高校院系在布展期间,缺少对展览的整体规划和统一的专业指导,只是任由学生们在自己的划分空间中各自为政;再加上学生在布展过程中对展示设计知识的欠缺,以至于毕业设计的成果在展览方式和展示空间上都没有专业的统筹规划,展厅凌乱而形式单一。

1.3毕业设计展时空受限

由于受到资源和场地的限制,许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展览时间极为有限,通常也就两三天。若展览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毕业展的举办连校内师生都不清楚,有的闻声前去观展却发现已经结束。此外,大部分院校毕业展仅仅设立在校园内部,仅仅面向本专业师生或校内师生,导致对外开放交流受阻,观展受众人群单一。1.4毕业设计展脱离市场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展只是封闭式进行,没有与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没有与设计市场进行及时的信息互换。导致了企业不清楚高校的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而师生不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和设计导向。优秀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广告公司招不到满意的人员。事实上,毕业设计展一个是学生与企业、学校与市场进行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平台,而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发现其价值或进行合理地利用。

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的改革策略

2.1调整展览时间,完善评价机制

为了提高毕业生对毕业设计展的重视度,学校应实行毕业设计“先展示,再答辩”——即毕业设计展作为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提前至毕业答辩之前。同时,每一位毕业生的作品展览效果也应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客观评价,展览成绩最终汇总到答辩成绩之中,成为答辩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院校毕业设计成绩共分为三部分,即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毕业答辩,却没有衡量毕业设计展。将毕业设计展纳入到毕业考核势在必行。此外,还应适当延长毕业设计展览的时间,避免“刚布展,就撤展”的情形出现。通常合理的展览时间是5到7天左右。

2.2专业统一指导与多样化展示相结合

毕业设计布展之前,首先需要对作品的陈列形式、色彩搭配、空间布局、展示风格等进行合理的规划,这就需要专业的设计团队对展览进行统一的指导。指导教师既充分了解毕业设计创作,又掌握专业展示设计技能,他们的统一指导是毕业设计展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同时,还应在布展之前对学生开展展示设计的培训。在专业性的统一指导下,毕业设计展应尝试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展示方式可通过展板设计、实物模型、多媒体放映等多种手段来综合呈现。展示形式除了常用的立方体造型展台、展板和几何体展台组合等之外,还可以尝试展板二维空间的三维、多维拓展,即造成“平面不平”的设计感。此外,创意灯光、音响、水幕等声光电科技的运用,也可为多样化的毕业设计展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3开发毕业设计展示渠道

尽管毕业设计实体展示直观生动,但它毕竟是一个短期行为,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得观展受众数量有限。因而应积极拓展毕业设计作品展示的渠道,帮助毕业设计作品展进行辅助性延伸与宣传。网络毕业设计展就是行之有效的展示渠道之一。将毕业设计展的相关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发表在网络平台之上,建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作品展。此外,还可以每年制作毕业设计作品集,将毕业设计展的内容融入其中,如现场效果展示、观展者的采访与感受、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简介与联系方式等。学校可以合理的利用作品集,将其邮寄到优秀的设计企业中。

2.4拓展毕业设计展示地域与方式

毕业设计展示地域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园内部,而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变化的。学校可选择面向社会大众的更为开放性的美术馆、艺术馆等地作为毕业设计作品展厅。这种开放式展厅选择可以吸引更多受众,从而扩大影响力,激发师生创作热情和积极性。此外,通过拓展不同的合作方式可以帮助学校解决经费和技术上的不足。高校间区域联展合作方式就很实用。这种方式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的高校联合起来共同举办毕业设计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宣传力度、资源共享,还可以促进各个高校师生间良性的竞争和学习交流。毕业展还可与社会机构合作、与企业合作,让毕业设计展成为通向市场的平台,从而提高专业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

3结束语

毕业设计展是毕业生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份答卷,是设计作品面向市场、走向社会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展览模式,拓展毕业设计展示渠道和合作方式,构建开放性、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展,从而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

作者:黄婷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以广东地区为限,除美术专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之外,共40多所综合性艺术院校。在传统的毕业设计展览中,专业美术院校因人数、专业众多,多以统一时间在专业性展厅,各系科分楼层同时进行,展览时间较长。综合性艺术院校因资源和场地有限,多在校内展出,系科展览分布繁杂,场次多,各系科展览时限短。从以上的现状分析可了解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展览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首先,院校对毕业设计展览存在管理、策划缺失,调研了解多数院校毕业设计与展览,一般在毕业生最后学年第一个学期安排毕业教学任务,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或系科负责人安排教学任务,导师负责设计方向、进度和作品质量;第二个学期院校统一安排各系科展览场次与时间。因缺少前期院校展览意向整体规划和后期效果考量、系科体现各自专业特征,加之教师的差异性指导,使得各系科毕业作品整体感差,展览呈现“摆地摊”的凌乱效果。其次,综合性艺术院校展览模式存在局限之二是展览资源缺乏。

综合性大学一般以学校重点学科为培养对象,艺术类专业常为综合性院校补充性学科,艺术院系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提供给学生的展览场地有限、布展资源不足、展览环境局限,无法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大空间发挥,这种局限使得设计成果得不到最大的社会释放,导致他们对毕业设计的热忱不高。再次,展览形式的单一性是艺术院校毕业设计展的最大诟病,以视传专业毕业作品展为例,以海报招贴、包装设计等为主导的传统形式依然存在各艺术院校。但随着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趋向多元化,引入了信息设计、交互设计、导向设计、网络媒体设计、实验性海报和动态广告等。新的形式促使展示形式多元化。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首先要考虑展览形式的展现。但由于前期进行的策划不足,大部分的同学对创新缺乏勇气尝试,最终又回到传统单一的展览形式中。最后,综合性艺术院校展览形式的单一还存在于毕业设计与展览没有利用好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优势,更多是模仿专业性艺术学院的展览形式,缺乏自身特色。如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点的综合性大学,该大学艺术学院的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展可以发扬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特点,使学生的设计服务于农业与生命科学等特色学科,做出自己专业的特色,从而使设计作品真正达到产、学、研结合。除此之外,设计与展览还缺乏学院、系科、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视觉传达专业本身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跨界性较强的学科。合作性设计可以有更多形式的尝试,优势互补,发挥各自长处,包括跨界型的设计,多学科语言设计,用不同载体来体现作品的延伸性。上述提及的艺术院校专业特色与展览合作方式都需在毕业设计方向及展览策划的最初拟定。

二、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特征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艺术展览越来越多,交流越频繁,艺术院校的毕业展览存在的问题愈发显现,有些艺术院校已开始重视毕业设计展览及毕业设计展览模式的探讨与完善,力求显示出现代展览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创新性优势,同时对展览主题、展地安排、有效资源整合进行更周全的考虑。有的院校甚至将毕业设计展览作为自身鲜明的品牌效应。而这些与传统毕业设计展览相比,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源整合显示优势。院校的资源有限,毕业设计费用基本由学生自筹,由于经费的局限,学生较保守地使用传统设计方法,对耗费资金较高的创新性、研究性的实验性设计望而却步,因此与社会机构合作,或是社会力量主办、院校协办,高校间相互合作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学生资金与技术上的不足。其次是展览场地的多元变化。不同的合作方式使得院校在展览场地的选择也做了规划与调整,艺术院校和系科更多地选择开放性更大的美术馆、艺术馆等可以面向公众的场所。

三、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探讨与实践

进一步探讨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发展方向,本人于2013年开始毕业设计与策展模式的实践教学,2013年联合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动画专业和服装专业的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跨专业整合,以“广府传统视觉元素再造”的设计方向、“又及”为毕业展览主题,申请广州公益展览场馆展览的教学探索。由于经费短缺、展览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回到传统的毕业展中,但其中部分跨专业的毕业作品更显优势,如反映广府特殊群体的“自梳女”作品是视觉传达专业和动画专业整合后的优秀毕业作品,资源更丰富,表达形式更多元化,展览效果更完整。该作品在2013年获得了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的优秀奖。通过2013年毕业设计展览模式的探索,确定了毕业设计从策展开始的教学模式的深入。2014年毕业设计开题以“设计行者”作为策展主题,展览的主旨为“设计路上,行者不息”,寄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未来的期许,通过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示自己的专业态度和专业追求,学生也可借助此平台向社会推广自己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展览模式不断探索,“设计行者”展览尝试与社会媒体力量合作机制,即与城市画报和IMARK创意市集合力逐渐形成展览的集资、推广与策办的“设计行者”邀请展。“设计行者”邀请展有别于以往的展览形式。社会资源的引入,展览形成系列化宣传与相关主题活动的推广。首先,展览宣传前期通过追梦网资金筹集,豆瓣网平台展览活动的推介;展览期间更借助羊城晚报、羊城地铁报等纸媒与新浪网、腾讯网、21cn手机网等网络媒体的传播,展览信息量的扩容和传播速度的提升,展览受到更多社会群体的关注。其次,展览活动不再是单一学生毕业作品展览,更多是扩展性的展览周边活动的增加,“设计行者”邀请展包括了学生作品的主题展览、歌莉娅225服装毕业设计专场、设计夜行者夜跑活动、设计行者采访、24H-Onlin系列展览。

展览周期延长,展览活动范围扩大,展览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强。最后,“设计行者”展览在展览空间变得更多元,设计行者的展览场地由原来的院校展厅转为商业展览空间,将展览和创意市集的模式结合。展览前期为观赏交流阶段,视觉展览结束后,展地转变成创意市集,以展览吸引专业群体,以市集回归大众,进行设计分享的同时将设计商业化。设计者可以在自己的展位推销设计、每一个展位成为毕业生优秀设计作品独立展示推广的舞台。除了实体空间的设计作品展示之外,展览形式还涵盖了网络虚拟空间形式,通过“设计行者”邀请展的主题网站邀请广州其他艺术院校的院校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发表与大众评选,优秀作品可参加实体空间的展示。两种不同形式的展览空间因其联动效应,打破艺术院校毕业生学术交流的壁垒。设计行者邀请展的改革模式相对以往展览,以设计毕业生为服务人群,学生可在此平台获得更多机会,通过展览分享设计理念,提高作品关注度;可与其他院校优秀设计者交流学习;可将设计作品商业化,虚拟作品获可持续经营机会。而展览本身构建了应届毕业设计师与社会接触的交流平台;给予原创设计及新生群体发挥的空间,提高优秀毕设作品关注度,同时也给往后的毕业设计展览提供新的模式。一年一度的毕业展既是设计作品走向社会的关键,也记录这个时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它是毕业设计师展示的最初舞台,也反映了设计师创作、大众审美等内在的艺术设计发展水平。展览形式的创新都需要足够优秀的学生作品来支撑,开放的毕业设计展最直接地面对公众对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检阅。展览模式要创新、设计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更需要创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找到需要改变的关键。

作者:唐铄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习型团队,确定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变革,强化了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的重要性与方法学习。符号语言研究、视觉传达设计感受理论、设计心理学远离以及视觉传播过程中的学生团队的培养,完善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视觉传达;创新

近年来,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研究受到艺术设计教育理论界的较大关注,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强调通过视觉符号、传达媒介达到促进销售、展示和认知等目的,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人才培养能为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新形态、新领域的拓展,预示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动能和需求。以传统视觉表现艺术为主导的设计学科内涵与特征已经改变,学科交叉与融合态势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专业人才培养涉及众多学科知识与领域。面对如此大量的学习内容,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指导,以及单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更需要进一步将任何个人的学习尽量扩散提升到团队学习层次,提高学习的效用。本课题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适合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构建“学习型团队”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保持学生强盛的学习能力,使其不断突破极限。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对象都要参与和解决学习问题,使组织进行不断的尝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的能力,其基本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共享能力以及面对问题的能力都要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教学目标,从学生自身出发,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设计思维,在课堂互动中完成设计理念的教与学。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法、教学调配,用以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施过程中,要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目标的明确,将教学进行统筹和分化。在教学中要对教学时间、教学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有效的确立。教学时间是在特定课程中进行的理论实践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对其高效高质的利用,是时效性的体现。教学实践是在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实践成绩。设定目标才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去完成,有效地在课堂中引领学生学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完成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有效性的表现。教学成果不仅仅要体现在每一次的习作中,更是要真正的掌握创意思维的过程和设计变化的学习方法,理解设计的精髓并表现在自身的设计案例中。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安排课上课下的学习指导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了解和尊重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目的性的训练。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个体不同,思维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比如思维差异,学习能力差异要客观分析,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对自己进行定位,找到目标任务和自身能力的最佳契合点,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设计之路。比如,在课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基础给予目标的设定,作业的数量,参考素材等问题,有效地进行课堂的教学活动,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和意愿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设计,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了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有方法有目的的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安排,进行人才培养的方案优化,贯穿学生大学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实效性、灵活性、整合性的特征。实效性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训练实践性,通过参与具体项目的策划和设计案例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学校期间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灵活性不仅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也体现在学生共同学习的进程中。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专业教学上的灵活性,可以灵活地设置课程任务,贴近实际操作,结合实际应用,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整合性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模式是横向贯穿的,而不是简单的课程叠加,教与学的过程都是统一完整的互动过程。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实践过程,核心问题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实训项目的设计达到“以学为本,学中实践”。教师作为辅助引导力量,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共同完成课业要求:设计理论设计课题设计草图与方案设计问题讨论作品验证分析市场反馈分析。通过这样的一系列过程,建立分阶段的学习方法,以此作为设计信息传递的方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真正的进行交流和探讨,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这种交流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利用协调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协作,使每个学生都有知识的积累转换过程,真正让学习型组织理论贯穿进教学体系中,成为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艺术理论基础,提升审美意识。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培养,设计理论是设计创意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强设计理论的学习。比如美学、艺术概率、设计史论课程,对于提升文化素养,改善审美能力,培养鉴赏力都有重要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积累艺术设计的创作素材。比如脸谱、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可以引入到教学中进行讨论研究,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后期课程提供设计素材,扩大加深学生的设计知识,也弘扬了传统的艺术设计。

创意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教与学的思维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局限固化。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可以结合专业的创造性特点,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发,逐步解放思想,突破限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活跃思维的训练,加强创意练习。比如,在传统的写生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写生的基本教学前提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针对写生内容进行创造性绘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表现,创造出不同的设计素材,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针对学习型理论,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提升自身的学习活动,定期进行设计理论知识的交流和学习,探讨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教学成果的展览与评价,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萧冰 单位:沈阳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中通感现象的分析

摘要:

设计服务的主体是人,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要让人们在视觉层面获得审美享受,还要让人们在更深层次的心理领域产生不同的体验。通感是在艺术设计中经常被用到的一种手法,其具有认知、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将通感完美地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能够产生更好、更高的艺术审美境界。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通感现象;解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领域受数字化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开始向情感化、艺术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设计者不能仅仅关注设计工具、手段等具象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人们心理层面的感受。因此,设计者为了更好地实现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就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充分运用通感现象,促进设计的发展。

一、视觉形式的感觉、知觉与通感

1.形式影响视觉感知

人的感觉与知觉是认识产生的基础,更是通感产生的基础。人的感觉是人们了解事物特征的重要能力,通过感觉能很好地产生通感。通常来讲,人们的感觉大致分为三种:其一,通过外界事物的刺激,达到对事物特征的良好认知,如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其二,通过身体内部感觉器官的刺激,达到身体自行感知的目的,如人们身体中存在的饥饿感、疼痛感等;其三,通过人体的本体感觉,实现对运动部位位置的感知。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具有较强的主观依赖性,由视觉与其他感官协同作用而产生。以上这些形式是通感产生的重要基础。

2.通感是形式的一种功能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形式的创造是引导人们视觉变化的基础,并决定着主体对感知对象的视觉感受与知觉的强弱。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充分运用人的感觉与感知特征进行有创意的形式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主观感受,增强通感的艺术表达,实现相关信息与情感的传播与表达。通感是艺术形式自身所具备的一种功能,视觉传达设计中各种形式设计元素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通感功能,将这些元素协调、合理地融合,可以很好地将人们的感觉神经调动起来,最终反映人们的情感。

二、视觉形式的联想、想象与通感

1.视觉联想

对于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不是仅仅通过人们感知与知觉中产生的视觉印象便可实现认知的,还需要通感中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将其艺术情感与形式传递给其他感官去认知,从而使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看”。联想是人们通过一件事物的表象自发想象另一事物表象中相似性的心理过程。联想是通感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视觉传达设计中通感现象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如,肢体语言能够代表一定的含义,那么在设计中融入某种肢体语言便能自然地让人们对相关的事物或含义产生联想,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魅力。在视觉通感中,联想的关键性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它能够将设计中的文字、图片、色彩等视觉设计元素最大限度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受众对作品的信息与情感表达进行全面的认识。如,通过对图1进行观察,人们能够对手的指向进行联想,从而明白设计者的创作意图。

2.构建视觉语言的通感意象

想象是在人们联想感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切心理机能的综合运动现象。但是,在实际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联想与想象是不同的。联想是由某一事物表象想到另一事物表象的过程,想象则是由事物的表象开始加工创造形成新的感知形象的过程,更加突出创新性。同时,想象又依托联想展开,依据联想提供的基础表象结合创造契机形成想象。通感的基本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艺术的想象,因此联想是通感形成的基础,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个创造新事物、新感觉的过程,即创造具体形式的“象”和抽象形式的“意”,并将二者完美融合形成通感感知的基本过程。通过对图2的观察,人们可以根据树的形状判定其表达的是音乐,进而对树上的嫩叶进行想象,可认为其代表的是新生代的音乐家。

3.视觉形式要素的通感

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形式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图形要素、文字要素、色彩要素和材质要素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视觉要素中的通感就是在这些形式要素的基础上,与其他各种感觉的联想或想象等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然后设计者运用特定的手法将其以可视的形式传达出来。运用这些元素可以实现创意构思中意象的形成,丰富人们的感觉与认知,使人们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形成通感艺术,实现相关信息与情感的有效传播。构成视觉语言的通感意象,不但存在于设计作品的可视形象中,而且已经突破视觉感知的范围与人们的情感相融,帮助人们实现对艺术设计的完美解读。

三、通感思维与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设计思维,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讲,创新思维建立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想象而发展。而通感就是基于联想与想象这两种思维形式形成的一种设计性的创新思维,并且具备一定的艺术性。通过不同的生活审美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有时会忽视丰富的形式,而对简洁的形式展开思考。如,在广告设计领域,面对过于复杂、绚丽的画面,人们往往无法产生了解的欲望,而对于简单留白的设计可能会深入思考。所以,尽管形式能够快速吸引人们的视线,但若是只有繁杂的形式而没有内容,也会失去设计的本质意义,就如同绘画若是只追求线条、色彩而忽视意境的营造,则会平淡无奇。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具有生命形式的艺术语言传达创作情感,从而有效地触动欣赏者的内心。

结语

通感并不是一种感知向另一种感知的简单挪移,而是通过人们的感觉、认知与联想、想象达到感知的升华的过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只有将这种通感作用合理应用于设计,才能有效实现艺术境界的提升。

作者:黄洁滢 单位:广州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的功能性在品牌建设中的应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品牌已逐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关键所在。然而现行大多企业在品牌建设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品牌价值较低或品牌形象传播中影响力不高等,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品牌设计中忽视将视觉传达功能融入其中,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对此,本文将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概述、视觉传达功能性在品牌建设中的体现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路径进行探析。

前言

作为体现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品牌视觉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将决定品牌信息的传达效果。从品牌视觉设计的本质看,其更侧重于将沟通作为目标,使消费者能够与品牌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若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中过于盲目,未做好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会导致品牌建设失败,且耗费企业过多人力与物力资源。因此,正确认识视觉传达功能性,对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概述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其实质为依托于广告形式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若以视觉传达设计的属性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从设计内容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包括文化广告、商业广告、社会广告以及政府广告等;而从设计表现形式角度,又可细化为文字广告、图片广告、表演广告等;从传播媒介上看,主要体现在电子类、印刷类以及造型类等视觉传达设计方面。事实上,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促进、教育引导以及文化传播等功能,充分发挥这些功能作用,将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视觉传达功能性在品牌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1.品牌识别中的视觉传达功能

视觉传达的功能首先体现在品牌识别方面,不仅包括品牌的外部特征,且内部特征也可向消费者传达。其中在品牌外部特征识别方面,主要包括品牌的的标志、形象、名称以及包装等视觉特征。以产品包装为例,若可保证包装形象能够符合消费者审美要求,便可为消费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如Phiends在包装设计方面,其能够通过几个人物形象将产品的形象描绘出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主动探索产品的价值。而在产品内部特征方面,大多企业在品牌打造中多将产品的内涵如情感、信仰与文化融入其中,其作用在于使消费者通过对品牌的观察产生一定的心理感受。但一般这种内部特征很难为消费者发现,此时便需考虑到在视觉传达中通过公关、广告等形式进行品牌的宣传,使产品更易被消费者接受。综合来看,视觉传达在功能上能够的引导消费者主动认识品牌,一旦企业品牌系统得以形成便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2.品牌建设中的视觉传达功能

品牌建设在内容上主要体现在定位、规划、形象塑造以及品牌扩张等方面。以往在这些内容建设中,对视觉传达设计往往通过Logo等形式,其体现的“形象形式主义”极为明显,而且大多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完全得以照搬照抄形式为主,导致品牌建设中视觉传达设计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创造更多的价值。从品牌建设内容看,将视觉传达功能引入其中,首先体现在品牌规划方面,规划中可根据企业以往品牌建设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在此基础上便进行全面建设,该阶段中视觉传达设计便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仅可使产品外部特征符合品牌建设需要,还能够将品牌价值观的融入到品牌内涵中。最后,在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过程中,要求充分发挥视觉传达功能,使消费者认可企业的品牌,达到品牌价值提升的目标。

3.品牌形象塑造中的视觉传达功能

品牌形象塑造中,其基本要素体现在图像方面,如品牌标志图像以及其他辅助图形等,当消费者在回忆该品牌中便能够直接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视觉图形。例如,关于苹果电脑,在品牌形象塑造中直接以一个不完善的苹果图形呈现出来,只要提及苹果产品,苹果形象自然在大脑中出现。由此看来,品牌形象塑造中,视觉图形所体现的功能是大多文字内容难以取代的。企业在品牌形象塑造中,应注意充分利用视觉传达功能,使品牌形象更具形象化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路径

视觉传达的功能能够保证品牌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使这种功能能够在品牌建设中得以发挥,还需采取相应的设计管理措施。首先,在品牌形象标志设计方面,需满足定位准确、形象塑造以及符合时代等要求。其中的定位准确主要指视觉传达设计中应判断形象标志是否符合消费群体需求;而形象塑造则表现在视觉要素是否合理方面,要求相应的标志符号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深刻印象,这样才可使品牌的声誉得以扩展;而时代性要求方面,视觉传达设计中应注重所选取的标志符号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特征,避免完全局限在原有陈旧的形式上,确保为消费者带来朝气蓬勃之感。其次,在产品包装设计方面,要求设计人员结合产品特征与消费者审美的心理,使消费者在欣赏产品中能够享受包装上的美感,如当前市场中月饼品牌的打造,其以“花雨夜”为主,能够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最后,在宣传广告设计方面,主要考虑做好广告设计与企业品牌形象的融合,利用更多媒介载体得使品牌形象以广告的形式进行宣传,如可口可乐产品,其直接通过包装设计比赛,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结论

视觉传达功能是现代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实际进行品牌建设中,应正确认识视觉传达功能的主要内涵与形式,分析品牌形象中视觉传达的具体功能,在此基础上做好品牌视觉传达设计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博 单位:沈阳工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的问题及变革

摘要:

伴随中国普通高校设计专业的有序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体系逐渐成熟。但随着一些社会、市场及学校教学中残存的不良观念产生的影响,使视觉传达的教育工作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怎样消除这些阻碍设计教学与市场并轨的不良影响,将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做成真正实用的设计学科,这是目前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思考并完善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实践;变革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科技、工业与市场等社会形态高度发展的新时代,设计类学科因其与市场经济、个体审美发展的紧密性,已成为现代社会市场中一个热门的行业。目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已渐完善,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较为合理,学生进入大学就可以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但是理论知识再丰富,不与实际的市场运作相联系,对未来的设计应用来说就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要联系,如何联系?学校与市场的需求切入点在哪里?如何建立起具有社会实用价值的设计教育模式?设计市场的需要就是设计教育的需要,设计教育的发展要符合设计实践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种与社会、市场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中国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促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直处在极速成长的过程中,视觉传达教育体系在全国各类高校中已逐步被建立起来。最初的视觉传达专业对于许多学校来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办学方法,只是因为生源多、学费贵的一些好处就盲目地上了这个专业。虽然不了解这个专业,但只是大致地考察了同类的几个学校后,无视自己学校的特点就随意地制定出了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全然不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前期需要的大量教学设施投入。有的学校在只有桌椅板凳与屋子的前提下就开始招生授课了,再加上由于师生比例过大而疲于应付庞大教学任务的一些教师,和一群只会死读书也只能无奈死读书的学生,这一切就构成了最初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教出来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设计型能力型人才!于是,当时的市场中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设计行业急需大量有用的人员投入,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新近毕业的设计类学生却“滞销”。一些设计单位不得不将这些设计类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再培训后才允许其上岗。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市场就是这样的混乱无序。当然,这种混乱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设计类的教育形式也不可能一直这样任性肆意地发展。面对设计教育的众多问题,中国的教育界一直有人在不断地寻找改善问题的方法,竭力调整、完善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探索的成果是显著的。近年来中国的一些艺术专业类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逐渐地向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着,被完善了的设计教学模式不但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在与设计实践的同步方面也多有加强。但在完善设计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改革者们因为多借鉴的是欧美设计教育体系中的方法与步骤,这些方法与步骤本身对应的是欧美设计在当地的社会效应与市场效应,它们的教学模式与这些国家地区的大学整体模式相一致,与当地生源模式相一致,而这些内容无论在形式还是功能上都与中国的社会、市场、大学、生源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再者,艺术类专业院校因其专业的单一性,在学校办学方针、办学方法等方面的决策上都可以直接使用欧美设计体系中现成的因素,但对于那些综合类普通高校来说,设计类的一些具有专业特殊性的要求,会与学校中的其它专业不一致甚至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设计教学形式在中国普通高校的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产生出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和漏洞。例如,从生源上讲,欧美地区的设计类大学生源与教师基本上均保持在25∶1的比例上,按照这种比例,在设计类的课堂教学及课下辅导形式上,灵活性较强,辅导的侧重点明确而深入,对于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的把握较容易。而中国的设计类大学生源与教师的比例大约是50∶1,这个比例在很多综合类普通高校的设计专业都是存在的。对于设计专业必须1对1辅导的这个特点来说,面对这么多学生的一个班级一堂课下来,教师就是一刻不停地讲,也有可能连半数的学生都辅导不到,更不要谈教学质量了。所以,按照欧美地区或中国艺术专业院校的设计教育模式,进行1对1的深入分析探讨设计主题与设计形式,在中国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环节中是无法实现的。这也造成了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一部分学生学似未学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学生毕业时,本专业的设计能力与技巧还十分薄弱的现象。那么,什么样的教育体系才适合中国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呢?

二、出现的问题与尝试解决的方法

(一)普通高校学生学习的要求与侧重点

对于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许多人在入校时是不知所措的,这种不知所措是这些学生对未来毕业的方向茫然的真实反映。毕竟普通高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无论在师资的配备上,还是教学硬件的支持上,或是接触新信息新资源的频率和层次上,又或是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上,都没有艺术专业院校强。也就是说,将来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毕业后,如果与那些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在设计能力的角逐中是相当吃亏的。怎么办?是死路一条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作为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是不需要与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相比的。因为,两者在学校中学习的侧重点是可以不同的,将来就业的侧重点也是可以不同的。也许有人会问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因为在中国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类市场中,所需要岗位的分工已经明确化、精细化了,其种类多种多样,且每种岗位对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有偏重设计策划的、有偏重设计表现的、有偏重设计材料的,还有偏重于手工或技巧的、偏重于设计后期加工的,甚至还有偏重于设计市场联络与处理的。这么多的岗位对于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无法全部满足的。更何况,就目前中国艺术专业院校的办学侧重点来看,他们的学生主要培养的是在设计思维与设计表现这两大方面的能力,而对于沟通策划、材料应用、工艺制作、市场营销等设计的辅助方面涉及相对较少。因此,作为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如能在这些设计辅助领域加强学习的话,对于将来的就业是不需要有太多担忧的。几年前,在与一些中小型设计及印刷企业的负责人沟通时,他们就很无奈地提到企业急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但接收专业院校的学生根本就是奢望,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业务方面又不够深入。所以,对于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我认为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上、课程讲授的重点上、实践环节的安排上,都应该在设计的沟通策划、材料应用、工艺制作、市场营销等设计类的辅助方面加以侧重,突出强调应用环节的比重,使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不止可以搞设计,在设计前期或后期的各个应用、工艺、技术等方面更为精通。这样的教学改革,既可以调节各个设计类高校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时的残酷竞争,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类设计单位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设计人才的需求,还避免了不同类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反复开设的资源浪费,进而促使中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办学体系朝向良性循环发展。

(二)普通高校教学的理想主义与实际应用

相较于艺术类专业院校更方便接触到许多高端的、甚至是国际性的设计项目而言,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日常的设计作业,多数还处在理想化与商业化的两极分化中。这些综合类院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学校里,通常都隐藏在系部规模较小的教学单位中,学校对于这个专业的支持、倾斜力度一般都不大。什么国内外的最新专业展览、知名专家的专题讲座、专业兄弟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等,但凡需要投入大量经费的都不可能有,如果再加上所处城市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话,那么专业信息的滞后就是一定的了。这个问题所带来的一方面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师获取专业的最前沿信息滞后,通常国际设计界已经推陈出新两三年了,国内设计界也已经完全掌握了新信息、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了,这些专业教师才如获至宝地开始去研究这些新了解到的信息。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信息传播如此快捷,你出不去也可以上网查资料呀!可是网络上有关视觉传达专业新动向、新发展的一小部分的只言片语,怎么能使这些教师完全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的全部呢?另一方面,教师的信息滞后带来的就是在专业授课中对学生讲解、指导内容的滞后,是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知识掌握与应用的滞后。这在一些大型的国内专业竞赛中反映得尤为明显。对于国内一线的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平时看得多、听得多,其作品的整体设计水平普遍偏高;而内地较偏远地区的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作品,从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手法、设计风格、设计表现、设计材料应用等多方面与之相比都有不少的差距,不是说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不努力或是本身就比较笨,而是和他们日常所接触到的专业信息的滞后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学校、系部重视起来,加大专业硬件、软件的投入,投入相当量的资金支持专业信息的畅通途径,这些问题才能得以解决。除了专业知识的信息滞后外,在设计实践的应用中,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受到了地域与市场的限制。比如说,在北京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平时做作业时,与导师接触到的大多是高技术含量的大项目,其中甚至有一些是与国际前沿接轨的,设计思维的拓展且不必说,只从设计规格、设计深度上讲,就可以使这些专业学生受益匪浅。另外,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设计材料可以寻觅到最理想的,制作工艺可以选择最先进的……诸如此类的市场便捷化,使得设计变得轻松而有趣;反观那些身处内地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当地的市场经济对视觉传达专业的要求本身就比较低,技术含量也只是拼图修图的优劣,只要电脑软件玩儿得纯熟,就可以满足市场的纯商业需求。再或者,有教师要求的作业标准比较高,于是学生们就只能意想其主题,过于理想化的表现许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许其中有个别较优秀的设计形式出现,老师与学生都很得意地看着设计稿新鲜出炉,制作材料与工艺的市场限制又摆在眼前,跑市场,没有;网上搜,无果,作业最终无改动、无差别地做出来。因此,在这类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教师们对他们专业水平的评判标准是否可以改变一下。当然,高标准、严要求也还是可以有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要考虑到其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和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为此,我们能否降低一下对他们的专业要求,结合当地现有的可用资源,走具有地方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之路。不需要去和那些艺术专业院校比较,不需要去和资源丰富地区的院校比较,视觉传达专业的覆盖面那么的宽阔,设计应用元素那么的广泛,取其部分发展成为特色,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三、结语

有人说:作为鸡肋般的普通高校中的视觉传达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由于不适应学校与市场的要求,会渐渐地消亡。我个人认为,这种言论是无稽之谈。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目前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难,但如果我们找到困难的所在,深挖问题的根本,从源头进行改革,从小处着眼,摆正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正确位置,这些问题与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期待着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严冬,迎来春天的那一刻!

作者:张强 单位: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分析

【摘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样,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即使在当前现代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仍然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商品视觉传达设计中,赋有更加浓厚的美学思想,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但在当前国际潮流日益进步的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符号需要与时俱进,吸纳更多前沿的文化特色来完善自身,为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增添亮色,从而发扬光大。由此,本文主要就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研究,结合时代特色,提出合理的建议,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符号的价值,以求更好地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范围的传播。

【关键词】

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文化符号;审美思想;创新

就设计本身而言,是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同时代的设计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对人们的审美理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从中不难看出,任何设计的发展,都是需要同时代紧密结合,只有能够突显时代特色的作品才能称作优秀的设计作品[1]。通过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客观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对信息借助视觉语言进行传达。可以说,设计师既是信息的发送者,也是接受者,只有两者具备相同的文化背景,才能促使文化符号产生共鸣,实现视觉传达设计。

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概述

从广义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主要是指能够反映一个地区或者民族的文化特征,能够区分于其他民族或地区的特色符号,这些符号传承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思想,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对传统文化符号研究中,首先需要明晰文化符号的底蕴和内涵,将符号当作交际中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将符号当作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就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符号而言,可以划分为两大体系:其一,在人和天地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然符号;其二,借助人类社会经验,在自然符号的基础上形成的人造符号。其中自然符号主要是指天地自然景象,而人造符号是指人类经过长时间的生存和积累,借鉴自然符号的底蕴,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所显现出来的文化符号。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主要是包含孔孟文化、政治伦理文化等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文化特色,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核心思想主要集中在伦理方面以及民族文化等[2]。由于任何文化的发展均需要服务于相应的政治需求,究其本质,同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主体。

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一)自然符号视觉传达

自然符号主要是指宇宙成型时原本的视觉秩序世界,诸如大地、山川以及河流,各种飞禽走兽,均是遵循它们自身的演化规律进行生长,而人们在这大自然的美景中获得灵感,通过创造一系列事物并呈现出文化符号特征。视觉设计中,视觉符号经过演变和创新,为人类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集合成独立的文化符号系统。由此看来,人们在生活创造中的一切事物,都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文化符号活动。这种自然符号是天地万物现象的具现化,按照中国传统金木水火土来勾勒出自然符号,这些自然符号未掺杂任何人为因素,在历史的演变中,人们以符号来描述山体、河流、人体以及自然事物等[3]。诸如在我国古代王朝普遍采用龙形符号代表君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主要来源于东方七个星宿,以此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让人民百姓更加尊崇帝王。无论是帝王所穿的龙袍,还是帝王所使用的玉玺,此类传统文化符号均是采用龙形符号,是中国古代自然符号最为典型的应用。再比如,《红楼梦》中贾府的假山异石,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对于山水符号的广泛运用,后来的苏州园林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山水等自然符号的运用,是大自然独具匠心的直接表现,赋予了这些自然符号特殊的意义。

(二)人造符号的视觉传达

人造符号,主要是指中国传统古代人们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大自然,在感悟中创造出各种各样寓意深刻的文化符号。这种传统文化符号同自然符号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是在其基础上衍化而成的,如果对其进一步划分,可以分为实体符号和气体符号,实体符号包括各种工艺、服饰、书画以及纹样,气体符号包括太极图、吉祥符号、民间传统文化符号等,在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中,当数传统吉祥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传统吉祥符号主要是表达人们内心期盼的吉祥观念,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社会生活中发展到一定阶段衍生出来的精神产物[4]。它不仅仅是人造符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视觉美学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文化符号,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元素,将传统吉祥符号融入其中,能够更为突出地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社会发展现状。诸如联想公司为2008年奥运会所设计的“火炬祥云图纹”,同样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为基础,创新设计而成的,在保持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同时,更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增加了一抹亮色。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而言,“云纹”存在历史较为久远,在远古祭祀中就已经产生,“云纹”便寄托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生活美好向往和祝愿,期盼着人们丰衣足食。由此,设计师对其内在含义进行了深入挖掘,以求在保留“云纹”原有的符号特色的同时,能够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做出更大的贡献。可以说,奥运会所设计的图纹,融合了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特色,以其美好的寓意巧妙地运用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是我国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同样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

社会在进步和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通过一系列传播媒介来表达,主要有视觉传达和语言传达。就视觉传达设计而言,其覆盖面积较广,辐射人群范围更为理想,得到大众普遍认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首先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符号重构形式的研究,这种构成形式非常重要,单调、简单的符号合成能够呈现意义更为深远的视觉传达艺术。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深入理解文化符号的构成以及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起到更好的视觉效应。

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在当前时代,人们对于信息需求逐渐提升,以往单一的视觉传达媒介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兴起,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丰富多样的视觉表达形式不断涌现,带给观众独特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对视觉符号的创新显得更为重要[5]。由此,为了进一步了解视觉符号的创新价值,就农夫山泉公司旗下一款名为东方树叶的产品,广告宣传语为:“公元1267年,蒸青绿茶远渡日本……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这是农夫山泉公司在为东方树叶产品设计宣传所做的广告语,其中“东方树叶”一词明显让人浮想联翩,在广告的宣传中,相较于传统广告通俗的宣传模式,东方树叶的宣传广告语带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从中不难感受到中国传统皮影文化的气息,同时能够感受到剪纸的特色,在视觉传达设计上带给观众别样的视觉体验,并从心灵上带给人一种温暖的归属感。就广告中中国传统颜色的运用而言,这些色彩符号不再采用传统的中国红,而是运用黑、白、黄、红、青五种颜色,能够带给人强烈的色彩感染力,一股民间美术气息扑面而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6]。从传统视觉符号形象角度来看,在广告宣传中,画面中首先呈现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矾头的景象,使山水形象更加生动,整体看起来更为空灵,从而营造出一种以虚映实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广告中所呈现的画面层次更加丰富,并将水元素符号贯穿广告始末。这种广告视觉传达设计,相较于以往单一的视觉传达设计,能够为观众呈现更多层次的美感,吸引人的眼球,画面内容也不会显得单调,在实际传播中带来的效果更为突出。

四、结论

在当前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们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单一的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需要更为生动的形象设计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新时期的平面设计中,人们开始将更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加强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广泛应用。此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除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特色,同时应注重国外优秀文化的长处,吸收借鉴,同时代融合,创造出更具有时代创新感的作品。

作者:杨春晓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研究

摘要:

在设计领域其最终的目标几乎都是为了满足与迎合人们的需求,目标可以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可以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的文明进行做出贡献,视觉传达设计也是如此,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对自身的设计因素进行选择,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信息时代获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视觉传达;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

在人性化设计的产生发展中逐渐地获得了设计领域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设计行业的一股新的趋势,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主要包含色彩以及编排、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人性化设计内容,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应该根据人们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进行分析创作,体现其中的人文关怀,也能够突出对人的一种尊重,这种人性化与艺术设计的结合可以使其更加充满活力。

一、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呈现形式

人性化的设计的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首先来自其直观性,因为在视觉方面属于人的感官中比较强烈的一种器官,它包含的信息量会比其他的感官更加多[1]。所以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应该对这一特点进行充分的利用,将其与设计材料的不同类型以及文字形式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突出设计空间的直观性,让人们在直接的观看中接收到更加强烈的视觉刺激,使得设计作品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优良,在这种视觉的感受下可以对其中传达的现代信息进行感知。在信息时代图像成为了更加受人们喜爱的信息载体,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应该将人性化设计与直观的图像表现形式进行统一,对其中含有的信息进行呈现,使得人们在设计的欣赏中可以更加全面地感受到其中的信息,有助于设计文化内涵的增加。另一个特点就是大众性,也就是在设计中对大众传媒的利用来对民众提供服务,更好的呈现作品的本质内涵,使其成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态。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应用

1、视觉传达设计中增强娱乐性与趣味性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该结合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状态,突出呈现人们感兴趣的或者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设计内容,因为当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逐渐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设计作品还是延续以前的刻板、单一的风格,就不再会引起人们的好奇,而且对于日常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加大的人群来说,再去接受这种让人感觉单调的东西就很困难了,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忽略。因此,在设计领域的发展中逐渐走出了原来的那种机械、单调的设计风格,更多的与现实生活与自然相连接,这种设计风格类型通常会使用比较绚丽的色彩以及多样的造型来进行作品的展示,比如通过各种卡通形象来引起人们的回忆与共鸣,视觉传达设计也会因为内容上的娱乐性与趣味性的增强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比如在巴塞罗那一家企业设计的茶叶广告,在消费市场基本成熟的基础上需要制作出更加具有创意的广告,将茶叶包装设计为白色的枕头形状,产品为红色设置在右侧位置,这样是为了呈现茶叶跟人带来的舒适感,这种设计中的小惊喜、巧思自然会赢得人们更多的喜爱。

2、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人性关怀

以人为本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也就是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需要以人本身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2]。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彩以及包装等方面的创新来增加产品的自身功能,以便能够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以及生理、心理上的喜好,最大程度地体现出设计的人文关怀,制作出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优秀设计作品。比如宜家家居的产品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因为在其设计中一直都遵循着人性化的理念,例如办公椅系列产品,在设计的材质以及形状等方面都经过了严谨、精确的测量分析,使得不同身体条件的人都可以感觉到舒适性,这对于现代办公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环节压力的设计,符合人们日常办公的不同需求,也可以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很好的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使用的人可以感受到来自设计的关怀,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也是人性化设计一直追求的本质精神。

3、视觉传达设计中应注重观察和感悟生活

生活是设计的发源地,而设计则是人们对生活的发言和感悟,设计者要注意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让设计能创造性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3]。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就是需要深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工作中去进行观察体验,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真正想法,而不是闭门造车。比如在日本进行的一场日常用品设计展中,有一位设计者将火柴设计成了小树枝的形状,非常具有创新性,这也是设计者从生活中得到的灵感,这款火柴可以有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并且引起好奇,而且依靠这种树枝的形状也可以传递环保的理念,由此可见,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生活中的灵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只有从实际生活取得灵感才能创造出人性化的设计,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

结束语: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可以从提高设计的趣味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活体验等几个方面来着重处理体现,这样可以很好地满足受众在视觉上的需求,在进行作品欣赏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而且将作品中想要呈现的信息进行更加明确、有效地传达,人性化设计使人们产生亲切感,凭借视觉传达设计本身来吸引更多的关注。

作者:林健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元素分析

【摘要】

在进行平面设计工作的时候,设计者需要充分利用视觉传达的作用向观众表达设计的重点和设计者自身的智慧,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元素,让两者的结合变得更加完美。本文将会简单分析当前我国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关键词】

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元素;结合

一、前言

平面设计和影视、语音类的设计作品不一样,人们只能够通过眼睛的观察来感知设计者的智慧和性情,以及了解作品本身的重点,所以对于平面设计来说,视觉传达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也最容易被设计者所忽视的与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尽管平面设计的传递信息渠道比较狭窄,但是其传达信息的范围却十分广泛,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甚至不同语言的人们,都能够从同一个平面设计作品中感悟到作品的中心思想所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简单的平面设计都可以传遍全世界,让全球的人们都能够观看这一作品,所以,视觉传达在平面设计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发展大环境下,必须要深入分析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才能够充分体验平面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工作之间的关系

视觉传达设计,是源于十九世纪中叶欧美印刷美术设计,一直发展至今,才开始成为了设计的其中一种。视觉传达,顾名思义就是从人类视觉上把中心思想传达给人们的一种设计方式。当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视觉传达和平面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已经变得密不可分。从技术方面来说,视觉传达和平面设计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这两者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和平面设计工作相比,视觉传达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更加感性。其次,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这两种设计方式都需要用到最基本的设计知识。

三、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元素的简单分析

(一)视觉语言

在视觉传达和平面设计中,“视觉”是最为重要的。看似简单的视觉感官,实际上也具有其独特的语言。和文字语言、舞蹈语言、音乐语言相同,平面工作中的视觉语言是可以向观众传达设计者的意念,从而完成观众与设计者之间的对话和沟通。进行平面设计工作时,在平面设计最基础的特性上,加以开发,并把视觉语言作为一种设计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以视觉语言作为设计工作的基点,才能够完美地设计出优秀的设计作品,良好结合设计者的智慧与感性,让设计者设计意念的表达过程更加顺畅。

(二)图形设计

和文字语言不同,图形是没有国家、种族、文化的区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够看懂同一个图案,但同时不同的是,“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个图案,不同的人也能够感悟到不同的意思。图形所传达的意识是更加形象、更加具体,甚至可以更加直接的,点、线、面三个简单的图形元素能够令最简洁的平面设计表现出最准确的意思,而且其生动性比文字语言更加高,内容也能够更加丰富。但是图形的设计,只是平面工作中最形象的设计元素,最重要的是,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什么形式的图形设计才能够让观众引发最深入的思考和感悟,同时还需要融入自己最真切的情感,这样用心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是最有效唤起观众情感,激发心灵共鸣的优秀作品。

(三)色彩设计

色彩对于人们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和图形相比,色彩往往是整个平面设计作品的核心,最能够首先吸引人的目光。色彩的设计包括了色相、明度以及纯度这三个尺度,而色彩还可以分成冷色调和暖色调之分。所以简单来说,一个好的平面设计需要有以下三种作用的色彩:

1.主体色彩。

顾名思义,主体色彩是平面设计中占主导位置的色彩元素。主体色彩大多用于平面设计作品的底色、大色块图形等等,是平面设计作品的关键。2.陪衬色彩。陪衬色彩的选择是以主体色彩为主要依据的,同时也要和大体积色块图形的颜色做平衡,因为色块和作品的底色也是作品的主体,所以两者的颜色之间是否和谐也会影响平面设计作品色彩设计的关键所在。

3.点缀色彩。

一般来说,点缀色彩所占的面积是最少的,但也是最醒目的色彩元素。点缀色彩不同于主体色彩和陪衬色彩,点缀色彩可以是作品中最醒目的颜色,让人们一看就看到点缀色彩。以上就是平面设计设计色彩元素的主要组成及其作用。在进行平面色彩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作品内色彩的平衡和和谐,既不能过分统一,又不能利用过多的色彩对比。而有时候,主体色彩和陪衬色彩可以简约,而充分利用点缀色彩令整个作品变得更加符合主题,观众也更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内涵。

结言

视觉传达和平面设计工作之间的三大元素,视觉语言、图形以及设计,永远都是设计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只需要充分运用着三个元素,并融入自己最真切的情感,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让观众和设计者能够以平面设计为媒体,传达自身的设计理念,进行深入的沟通,唤起观众情感,寻求心灵的共鸣。

作者:和一星 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校企合作”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分析

摘要:

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校企合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校校企合作存在“订单式”“嵌入式”“前校后厂”等七种主要模式。但当前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亟待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深化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深度合作开发相关课程,共同建设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协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关键词: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发展模式;视觉传达设计

一、高校“校企合作”的由来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我国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革新。目前,高校在模式选择上也做出了改变。通常,高校在确定模式时,往往会考虑到社会生产力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科技、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呈现点到面的扩散过程。如今,社会经济水平较高,该模式的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纵观整个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校企合作并未有明显的进展,军工研制单位提出这一模式后,一直也仅仅在军工科技领域有所应用。进入到九十年代后,校企合作也正式开启,此时我国较为关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建设,在市场、科技的共同作用下,该模式有所发展,并且促进了企业科技水准的上升。具体操作时,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高校实现科技成果的转换,并服务于企业,帮助企业应对严峻的竞争局面。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出现,加上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校企合作的力度更大,过去的合作可能还仅仅停留在表层,如今却真正进入到了更深的层面,二者形成了共同体,分担风险和利益,在政府的沟通下完成合作,依赖于市场这个前提,形成了产业联盟,实现了研发、生产的融合。

从根本上,该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通。高校涵盖丰富的知识资源,企业在运营上经验较多,二者相互融合,符合当前市场、社会提出的条件。在该模式的推动下,高校得以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好地认识行业的最新动态,并以此为指导更正教学内容等;同时,高校得以获取更多的经费,投入到科研、教学工作上;此外,企业得以取得人力、科技上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利益,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更大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不难发现,该模式能够实现双赢,为校、企带来益处,因此高校也乐于采取这样的培养模式。1

二、当前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保障缺乏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目前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还不健全2,且政府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作用缺位。换言之,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尚处于“民间”状态,多源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情关系,相关人一旦走就易茶凉,甚至难以为继。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尚未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给予政策上支持和资金上保障的力度也不够。因而,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驱动力,合作意识淡薄,以致被动甚至不动,更谈不上乐意共享人力、技术、设备等核心资源。学校与企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协调不好则合力不能形成,校企合作就无法深入开展。

(二)合作层次普遍偏低地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处于对口部门、个人之间的联系,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处于自发活动状态,多数是短期、不规范、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较低层次合作,广泛存在效率低、资源浪费、各行其是、协调不好、群体优势弱等问题,尚未形成统一协调、自愿的整体行动。

(三)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不到位地方高校尚存在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强、模拟实训条件落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尤其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问题,专业特色和群体优势不明显,与地方主导产业联系不够紧密。有些地方高校仍然追求的是人才培养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相应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深化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对策思考

目前,地方高校办学硬件设施不够先进,不少学生专业素质不强,毕业生就业层次不高,在此条件之下来深化校企合作尤为必要。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建设摆脱困境。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深化地方高校校企合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机制为了使校企合作工作有效落实,应该采取如下组织措施:第一,地方高校可以授权教学院系成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形成各教学系牵头,全校各部门参与,共同配合与企业共建的工作局面。第二,加强校企合作与联系,便于信息沟通与行动协调。第三,共同商定重大问题,如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可在双方共同研讨之后制定方案。另外,在合作协调机制下应该允许先行先试.

(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通过校企合作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以此提升地方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建设依据是: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指导规范(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市场的人才需求、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的内容主要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在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构成;二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性教学时间分配、实践性教学(包括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实施方式、教学计划安排等内容进行联合规划;三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大纲、实践大纲和考核大纲。

(三)深度合作开发相关课程根据校企合作共建的原则,企业和院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相关教程。根据视觉传达专业的专业要求,笔者认为合作开发的相关课程可以进行项目化教学,比如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开展各类广告制作的项目教学,在《包装设计》课程中探索各类包装制作的项目教学,《CIS与导视系统设计》课程中进行各类CIS制作的项目教学。

(四)共同建设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和高校共同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分为校外基地和校内基地两大类。校外基地主要有企业负责提供必备场地并根据要求配备技术指导人员,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应该在企业的指导下,高校建立建立视觉传达设计新技术教学展示厅;建立开放性设计实验室,提供可供学生自主进行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店内外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所需的必要设备。企业方面对展示厅和实验室的建设提供设计建议,并在具体实施中予以大力协助,让学生设计的作品与社会、企业需求接轨,能够较好地体现其时代性、内涵性,充分展现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作者:詹朋伟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课程建设

摘要:

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发展建设上,应紧密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力争做到文理渗透,走文理结合、综合创新的专业建设道路。专业的特色最终是要靠课程体系的特色来体现,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学科优势,在课程体系中合理安排艺术、技术与管理三大类课程的比例关系,以艺术设计贯穿始终,使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实现知识体系、素质体系、能力体系的综合培养。

关键词:

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特色;课程体系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壮大和社会需求增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高校扩招的大趋势下,各校全面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由于工科院校开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思想体系,大部分院校是将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套用,在办学经验和专业影响力方面无法和美术类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相比,使得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因此,套用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不适合工科院校的特点,不能充分体现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不能合理利用工科院校的教育资源,不利于工科院校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

面对办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带动专业的快速发展,是工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紧密结合工科院校的情况和特点,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挖掘自己的办学特色,而不能沿袭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老路。一方面,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与艺术类院校同类学科相比,无论是办学经验,还是教师队伍建设都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在设计管理和技术手段的引入、在设计材料与工艺的应用等方面,工科院校又具备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劣势是工科院校,优势也是工科院校,必须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创办特色鲜明的专业,力争做到文理渗透,走文理结合、综合创新的专业建设道路。在办学过程中,影响和制约专业特色形成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包括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制度、管理体制、教育评估办法,以及学校所在地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区位优势等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包括学校办学思路、学校发展建设基础、学科专业结构和优势、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学校教学设施、学校学风教风等等。

按教育部主管部门的说法,特色专业“应该是在专业建设的观念上有独特性,人才培养的手段上有新颖性,课程设置、知识和技能的结构上有科学性,产教结合架构上有适用性”。我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建设之初,便从专业的边缘性与交叉性着手挖掘专业特色,以使其具有前瞻性、具有生命力强、前景广阔的良好发展空间。围绕这个思路,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我院本科人才的培养思路和办学优势,最终明确了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定位是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具有较强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技术应用能力和设计项目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创意设计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为:立足工科院校培养具有设计与管理能力的复合人才;面向服务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培养设计人才;面向电子商务用户培养技能型人才。

专业的特色最终是要靠课程体系的特色来体现,所以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专业特色的形成。课程体系制订要以国家规定的大纲、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岗位任职需求为主要依据,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用人需求,同时要体现人才素质和专业技能综合培养的特点。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学科优势,有别于传统艺术类院校,在课程体系中合理安排艺术、技术与管理三大类课程的比例关系。以艺术设计贯穿始终,使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实现知识体系、素质体系、能力体系的综合培养。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除公共通识教育外,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中主要包括三个模块的知识群。一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群,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二是计算机技术知识群,以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表现的能力。三是工程结构及功能技术知识群,以培养学生对设计材料、设计工艺的熟练应用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综合以上三个知识群结构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我们制定了具有工科院校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一、立足工科院校培养具有设计与管理能力的复合人才

在培养定位中依托工科院校工程、科学和管理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在艺术表现、技术实践与设计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围绕这个目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的相应支撑课程有:广告学原理、广告营销策划、广告制作与、印刷工艺实践、广告公司顶岗实习、市场营销、品牌分析策划、品牌管理与实践、品牌设计与推广、品牌公司顶岗实习等。

二、面向服务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培养设计人才

随着我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艺术设计产生出巨大的社会需求,我们确立了艺术设计要服务小城镇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特色和目标。围绕面向小城镇、面向基层培养设计人才,加强设计软件课程的教学,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课程体系中相应的支撑课程有同时,加强技术管理等方向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走向基层,自主创业的能力。相应的课程有:广告营销策划、广告制作与、品牌管理与实践、品牌设计与推广、顶岗实习等。另外,为了使艺术设计更好地服务基层,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设计,我们把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广泛群众基础的山东民间艺术,融入课程建设,形成具有人文性、地域性的特色课程。开设的相关课程:装饰与传统图案、工艺美术发展史、书法、中国画、木板年画、民间泥塑、民间版画、民间剪纸、民间陶艺、民间艺术采风等。

三、面向电子商务用户培养技能型人才

随着信息互联网媒体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站设计人才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几乎所有企事业单位和电子商务用户都需要网站的设计和维护。因此,既精通传统的平面媒体设计,又熟练掌握网站设计的技能型复合人才,就业范围非常宽泛。围绕面向电子商务用户,培养具有网站设计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我们设置的相应课程有:Photoshop、Illustrated、Audition、Premiere、Dreamweaver、界面设计、交互媒体设计、网页设计实践等。

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单一,是目前各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彰显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至关重要。教学中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课堂教学、忽视现场实践的观念,在实践过程中把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应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开拓学生视野,运用现代材料和工艺形式,不断深化和拓展课程的领域,发掘新的课题进行探讨研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采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扩大实践教学的内容与领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能直接从企业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工科院校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开展教学改革,创建办学特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改革发展问题上,无论是对学科课程的构建,还是对跨学科培养方向,或对交叉学科的专业拓展研究,我们应该以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将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方法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作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加以设计和建设。

总之,工科院校要大胆打破艺术院校的惯性体制,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中结合工科背景的特色,依托其科学、工程和管理的思维,注重结合市场,把握新趋势,培养学生在设计与整体项目的管理方面的能力,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工程类院校的发展找到新的方向,以更好地促进和推动我国艺术设计教学。

作者:韩璐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

摘要:

数字媒体不仅改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使视觉传达从根本上转变了设计思想。视觉传达受到数字媒体传播改变了人们的视觉心理与阅读方式带来的影响,设计和创作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与此同时,视觉传达也因为数字媒体的飞速进步而有了无限的可能,不断地向更加人性化与高互动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的应用无处不在,大到路边的高楼大厦,小到一个生活用品,都跟视觉传达设计有关。虽然视觉传达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从人们的喜好习惯出发,但是人们也会受到视觉传达出来的信息所影响,改变一些想法或者视觉心理。数字媒体化时代的到来无疑也加速了这种互相影响,其交互式的性质让视觉传达产品渗透入每个人的生活。基于数字媒体语境,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现在不仅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未来,其传播方式也会跟随数字媒体的发展而创新。下文将着重于数字媒体对视觉传达的影响进行讨论。

一、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视觉传达其实就是把设计师想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视觉符号展示给观众,比如说电影、造型、建筑物或者纹章。这种社会活动由来已久,古时候就有部落图腾来表示团队精神之说,骑士这就是视觉传达的应用。传统视觉传达的媒介一般为纸张或者物质的媒体,例如报纸或者各式各样的社会商品本身。他们的传播范围不大,视觉传达的力度也很小,而且也只是单方面进行视觉的影响。在数字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后,视觉传达有了新的媒介,那就是数字多媒体。它使得视觉传达有了新的特性,不仅把原来的引导特性、人性化特征发扬光大,还具有了互动性和时效性。还让视觉传达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在广告、平面媒体中使用,还涉及到教育以及计算机游戏中。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视觉传达的引导性更加强大。设计师为了表达出一个事物的特征,可以尽可能多展示与这个事物有关的信息,而观众在接受这个消息传播时会自动无意识的寻找这些信息之间的各种联系。在利用了观众的习惯时更为明显,比如在宣传一款香水时,可能不会突出香水本身怎么样,而是表现出一位常使用香水的丽人的生活细节,让有对这种生活向往的观众对这款香水有了购买的欲望。若视觉传达引发了观众的生活习惯且超出了原计划的活动,那么说明这个视觉传达的引导性是成功的。互动性是视觉传达方面因数字媒体的存在而特有的产物,它让设计与媒体的关系更加复杂。传统的视觉传达是单向的,但数字媒体时代,观众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所要接受的信息,也可以成为这个信息的传递者并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其实这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表达出事物的特性,还要迎合观众的心理。如果一个事物的视觉传达设计不被观众接受,那么它就是不成功的。数字化生活带来了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信息每天都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有视觉传达的信息产生、接受、消化然后被丢弃。时效性高意味着信息有效性的降低,大部分的视觉传达设计只是昙花一现,就被新的信息覆盖了。

二、数字媒体语境概论

语境是语言学范围中的术语,指多类词交织在一起,实际概念非常复杂,简单的解释起来就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全程会受到具体语境的制约。数字媒体的出现与活跃让视觉传达的媒介增加,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物质化媒介成为了最重要的社会传播信息的方式。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之上,既有着传统媒介的作用,还有自有的独特功能。数字媒体语境的存在是客观的,它本身也有很多特点:1.它让人民对要接受的视觉传达有了选择自主权。因为对传统管辖的冲击话语权被松绑,民主权利增强;2.信息爆炸。虽然计算机与互联网有着自己的监管制度,但是传播中的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与扩散速度也非常快,所以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3.真假并存。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信息的真实度很难确定,也会使用户非常迷茫。

三、数字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视觉传达设计有了新的发展趋势:1.视觉传达脱离了传统的二维平面图文的制约,不仅可以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展现,还可以在时间上进行延续,即在四维空间中传播。这样使表达更加深入,也让人们的印象更深刻;2.动态的视觉传达比静态的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而且使视觉空间的利用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动态的视觉信息传播有效性要远远高于静态的信息;3.传统视觉传达着重于表达一个物质性的事物,但是数字媒体让非物质性信息的视觉传达设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毕竟计算机也是虚拟工具,随着互联网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设计也逐渐成为传播的主体;4.上文中也提到过,数字媒体改变了视觉传达的单向传播性,它使信息传播有了交互性;5.视觉传达的主要目的就是刺激人类的感官,使之产生相应的反应。数字媒体的出现使传统视觉传达不仅限于刺激人类的视觉,还可以超越视觉来刺激人类的更多感官。在信息传递越来越快的未来,单纯的视觉刺激恐怕就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数字媒体也让“设计师”成为了全民工作。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亲民与软件的发展使所有人都可以进行信息包装然后传播,标新立异的视觉传达屡见不鲜。这也是互联网的信息真假难辨,视觉传达设计的层次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抄袭现象比比皆是,模仿的作品也让本来极好的创新作品失去了原来的价值。数字媒体高速的发展也要求设计师不断的学习与提高,这就难免会成为阻挡他们释放自己创作力的绊脚石。所以数字媒体语境既给视觉传达设计未来发展的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也给设计师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它是一个“双刃剑”。

四、结束语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这些年,我们不得不感叹互联网的力量。视觉传达设计由原来的单一形式转变为现在的多元化综合性的专业,全都归功于数字媒体的成长。信息流动性的增加也带来了无限机遇,人们可以更快的吸收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也可以快速传播出自己的声音。当然,在未来视觉传达设计也许还会有更多的表现形式,数字媒体的未来之路还很漫长,与此同时也使视觉传达的发展与创新有了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金.数字媒体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12.

[2]索理,李营伟.数字媒体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12):281.

[3]孙波.浅析数字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界,2013,(9):104-104.

[4]梁麟.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进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9):45-47.

作者:邓雅君 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造与发展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快速扩张,设计教育也呈爆炸式增长。各地高校纷纷开设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较大的应用性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也不例外,不仅那些地处发达地区和信息前沿地区如北上广等大城市的高校、专业学院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办学条件较为艰苦的内陆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地方高校也开设了视觉传达专业。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师资力量不强、教学模式陈旧等原因,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对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水平和社会美誉度较高的品牌专业,则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发展现状

尽管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师资队伍不强、生源质量较差、信息获取滞后、教学模式陈旧、设计氛围不够、专业实践弱化等。这些就是当下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专业所面临的十分突出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强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设计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这些地方高校大多处于经济相对落后或欠发达的偏远城市,其办学实力、生活条件和环境氛围相对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的高校。因而,很多知名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地方高校任教,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上也有很大困难。普遍存在的现状是骨干专业中年教师偏少,老年教师和刚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居多,形成了“头大脚大,中间小”的师资年龄构成。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会等方面的问题,其专业教师流失情况十分突出。一些好不容易成长起来,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骨干老师,要么遭遇其它高校“挖角”,要么主动“出逃”,使得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人才极度欠缺。特别是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严重制约了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提升。

(二)生源质量较差受制于办学实力和区域弱势,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普遍较差。进校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成绩上还是在文化水平上都存在一定欠缺。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加之办学水平的束缚,使得该专业在地方高校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很难被社会认可。仅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排名处于倒数十名之内。如何积极拓宽招生渠道,积极提高生源质量,也是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谋求专业教学水平提升所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信息获取滞后尽管说随着当下信息化建设的高速推进以及交通网络的全方位构建,使地方高校在同外界的联系上不再像从前那么困难重重。地方高校同外界的沟通交流也变得方便快捷。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视觉传达专业“关门办学”的传统格局。但是,受地域和距离的限制,在对信息的获取和对外交流方面,地方高校仍然受到很多限制。距离成为地方高校快速获取前沿资讯以及同其它高校联系的重要障碍。然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对前沿资讯、最新流行趋势和潮流反应十分敏感的一个专业。如果不对最新前沿资讯有充分的把握,对最新流行风格、潮流有高度的接受和分析能力,视觉传达专业就很难紧随市场步伐,制定相应教学方案,进行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适合市场所需要的设计人才。

(四)教学模式陈旧地方高校由于信息获取滞后,对于最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吸收及办学走向把握较弱,教学模式陈旧。一方面,大多数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往往简单移植传统美术教育或设计院校的相关课程设置,缺乏对其进行变革创新,往往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由于受到视野局限,往往不符合视觉传达专业最新发展要求,甚至不符合视觉传达专业自身发展规律,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比如,一些高校弱化设计理论和文化创意类课程教学,单纯注重学生软件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创意能力严重不足,成为专门的“技术操作员”或“美编人员”,而不是真正的视觉传达设计师。

(五)设计氛围不浓厚地方高校设计类专业设计氛围不浓厚。由于地方高校身处三四线城市,要么为综合性大学,要么为传统专科性高校,大多数视觉传达专业都不是各个高校的主要专业和强势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在地方高校中往往被视作“偏门”或者“冷门”,是比较弱势和边缘的专业。而地方高校所处的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也导致社会和企业对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氛围不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设计氛围不强,往往导致对专业发展前景悲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至难以形成专业特色。

(六)专业实践弱化专业实践弱化也是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视觉传达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从第一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专业设计院校包豪斯开始,设计教育都非常重视专业实践教学。这对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快速提升设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地方高校,学生专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则相应缺乏。一方面,由于处于边缘地位,该专业很难建立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另一方面,学校也很难联系到专业性强、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空间的知名设计公司和广告传媒企业。此外,由于地域的限制,学生也缺少学习、参与大型设计展览和学术论坛以及受教于杰出国内外设计大师的机会。总之,方方面面的原因都导致了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甚至在有些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由于生源减少,办学水平不高,学生就业率低下等现象,面临取消或停办的局面。如何改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地方高校中的地位,提高办学质量已成为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创新思路

当下,我们已进入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各种视觉传媒以视觉性、多样性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传媒业、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重要行业,而且前景较好。由此出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大有可为。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应当积极把握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高等教育未来走势,顺势而为,积极进行专业改造,促进专业发展。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乃是视觉传达专业改造与发展的首要工作。没有好的师资,包括杰出的大师甚至领军人物的存在,视觉传达专业很难上层次,出水平。为此,要求贤若渴,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提供良好教学工作环境以及快速晋升的发展机会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甚至可以创造条件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或知名设计人士作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地处湖北荆门的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为了积极推动该校设计专业发展,从设计教育走在前列的武汉理工大学引进了朱明健团队,并聘其为该校艺术学院院长。此举极大地促进了该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团队引进。将国内外著名高校的领军人物及其研究成员以团队形式整体引进。

第二,拓宽招生渠道,积极提高生源质量。招生问题也是制约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发展的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地方高校要积极思考在现行招生体制和政策前提下如何拓宽招生渠道,争取更多优质生源,从而为教学层次提升打下较好的基础。比如,可考虑争取特招政策抑或自主招生等形式,破格招录一些具有一定创意天赋和艺术才华特长的好学生。生源质量提高从某种程度上会成为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好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会更强,也有利于优良学风教风的形成。

第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拓宽外联渠道。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地方高校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快本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因为,信息建设是地方高校改变封闭落后环境,积极与沿海发达高校、企业和市场联系的重要引擎。通过快速的网络交建设,使本专业与其他发达地区高校的互通变得便利快捷。虽然身处三四线城市,但是本专业学生仍然能够与发达地区该专业学生进行联系互动交流学习。专业教师也可以克服地域的限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了解最新设计发展动向。学院也要给专业教师提供对外交流的学习机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经费,推动教师走出去,通过访问学者、参加学术会议、观摩作品展览等形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第四,改进教学模式,促成教学特色形成。教学模式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骨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特色的形成。凡是视觉传达专业办得较好,具有知名度的院校都十分注重在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一般都具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地方高校要花大力气搞好教学模式研究。一方面,充分调查研究,把先进教学模式吃精吃透,同时积极分析自身的不足和特殊性,探索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又要反对盲目改革,对于经过深入研究制定并经实践检验的教学模式,一旦实行就要避免大尺度的随意更改,否则不利于课程特色与专业特色的形成,也很难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注重软实力,加强设计氛围营造。软实力的提升和设计氛围的形成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难题。因为,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办学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以及设计欠缺发达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精心培育设计软实力。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力争获得话语权进而改善专业办学环境。同时,在专业内部也可以通过设计空间塑造、设计沙龙、作品展览以及学术讲座等形式,积极营造爱专业、爱设计的氛围,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第六,强化实践教学,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为解决实践教学偏弱的问题,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以探索与知名院校或设计公司联合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把学生送出去,与其他高校本专业学生“同台争艳”,快速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立专业性强、操作性强的实验中心。甚至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成立自己的设计公司或者研究所,不仅参与教学,同时参与社会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作者:邹凤波 孙小娜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女书图形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女书图形语言是体现瑶族民族形态认知,审美意象的视觉化载体,体现着本民族的生活状态与情形、民族心理特质、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图形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与变化中可视、可感知的形象化的形态展现,也是本民族自我认同与民族审美模式的存在样式体现。女书图形语言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现代视觉设计应该如何将其应用于设计过程之中是极具研究意义的课题,笔者在下文中将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女书;图形语言;视觉化载体;视觉传达设计

图形语言是具有二维属性的重要视觉信息传播符号,在特定的意识领域里,运用不同的视觉元素可表达具有现实感和意味感的视觉形象,它不仅具有美学特征,还包含一定的寓意。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表意与表形是文字图形化符号设计创意的起点[1]。本研究重点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女书图形应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其表意性和图形的再造,以期能为广大平面设计师们利用女书图形语言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提供参考。

一、女书图形语言概述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南民族大学的多名学者[2]首次将女书这种仅存的女性文字进行了系统的说明与介绍。如今30多年过去了,女书文化不但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文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众多中国文化研究者的追捧对象[3]。女书作为一种承载着特殊文化的文字,既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专家学者们通过对女书原始资料的梳理与整合,出版了多本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并多次召开了以女书文化为主题的高端学术研讨会[4]。现有的研究大多围绕着女书文字的结构、渊源、特点、性质以及女书的抢救与保护等展开的,而关于女书图形语言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的却很少。

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实际上是一个合成词,其组成单元为“视觉”与“传达”,是一门研究“看”及其运用的综合学科,是通过视觉的形式进行意念的表达、信息的传播,从而达到促进销售、展示与认知的目的。这里所说的“视觉”,指的是人类五感之一的视觉感受,造型和形式是视觉表现的两个基本要素,通过造型说话,借助形式把话说好;而“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通过各种媒介利用视觉符号本身,向接收者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互动、文化的交流[5]。改革开放之后,很多西方国家先进的设计理念逐渐进入到我国,因此,总体而言,我国的视觉设计具有一定的西方设计理念特征。当然,作为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明古国,我国如何在视觉设计的过程中既融汇西方的设计理念,又体现本国的文化就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真正的“中国设计”才能够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女书图形语言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过程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符号元素:第一,文字符号图形;第二,符号之间的组合。不同的符号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不同的符号组合方式传达出的设计理念与内涵也有很大差异。实际上,通过设计不同的字体,我们就可以实现文字的图形化,令原本被标签了的文字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而这种“形”正是符号化的具体体现。女书图形语言已经成为了现代艺术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其广泛的被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之中,主要原因在于这种语言拥有着超强的交流性与信息传递性。作为传统民族文字,其是当之无愧的视觉与文化美的综合体,特别是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将文字与设计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基于此,作者在下文中会探讨这种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以其更加突出其对设计效果的彰显作用。

1、装饰图形创意设计在处理设计项目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分析文字使用情境与造型等多面因素来对其进行形象优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而言,文字绝对是最关键的方向指示标,其能够最大化平面设计所传递的信息量。女书的形式与一般文字符号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凸显其所承载的传统性,将她丰富的瑶族文化内涵发扬出来。首先,应该以图形化分析为切入点,对女书的造型进行解读,之后再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将其加工为艺术作品,展现出多元的瑶族民族艺术。设计好的女书文字能够传达出设计者想要传递给观众的各种信息,这不但会令其升华为信息传递的新媒介,还有助于将瑶族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2、在设计领域中的创意表现1)广告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随处可见,其通过一定的形式将想要传达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广告设计可以说是一种视觉设计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将标的物的功能信息传递出去。当前,广告设计形式愈发多元,先进的设计技术与传播媒介层出不穷,但所有的广告设计实际上都离不开以下两个关键要素:第一,文字;第二,图形。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广告,其都对信息的传递性与准确性有很高要求。女书以其独特的造型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符号图形化选择,符合传统审美观对广告美感的要求。女书造型独特,作为艺术作品,女书在进行创意图形化设计时,从而达到视觉传达设计效果。在设计过程中,既要保留女书天然的新鲜感,也要突出其承载的民族传统与文化理念。2)时尚产品顾名思义,时尚产品是以特定时代为背景,为满足人们需求而设计的各类产品,具体包括服装、首饰等。现代社会对时尚产品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色彩明亮;第二,造型独特;第三,实用性强。随着人们时尚理念的不断增强,女书逐渐走入了时尚产品设计者的视野。实际上,受到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瑶族文化在文化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微乎其微了,女书在广告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恰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瑶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此同时,其还能够保护这种特殊的文字长久流传下去。

四、结语

以女书文字为对象,将其引入平面设计领域,既能够体现这种文字特有的文化魅力,也能将瑶族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为人们带来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审美享受。结合女书文字创意设计出来的作品具有传统与现代思想的共融性,赋予女书文字更加鲜明的时代感,随着时代变化,使女书文字能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有价值的传统文字,并以一种新的视觉形态来展现。

作者:唐夕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中手工元素的应用

摘要:

视觉传达设计是服务于现代商业的艺术,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店环境设计等,因为上述设计是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将信息向外界传达的,为此这类设计方式就称为“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为图片、文字、色彩等,设计师通过上述基本要素进行艺术创作,并以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产生影响,进而达到企业与消费者之问互相沟通的目的。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拼贴;手绘插图;剪裁;折纸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创作,视觉传达设计首先必须展现形象美。由于视觉形象是视觉对艺术形体的直接感受,为此视觉传达设计所展现的形象美尤其富有生动性与直观性。手工元素来源于生活,是生活最为直观的表现,其主要目的就是将生动直观的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将手工元素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不但可有助于展现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同时还可以承载设计者丰富浪漫的艺术情感。其次,视觉传达设计还要展现趣象美。在手工元素中,裁剪、手绘、刺绣、拼贴等表现形式是打造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形象趣象美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别的手工元素具有不同的特点,将这些具有不同特点的手工元素按照一定的韵律与节奏,恰当构建协调、对比等关系,便可创造出具有趣象美的艺术作品。例如手绘具有不可重复以及自由的特点,粘贴与裁剪具有不对称对比与残缺的特点,刺绣具有节奏与材料相互协调的特征,将这些具有不同特点的手工元素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之中,自然便可创造出具有趣象美的艺术作品。第三,视觉传达设计还要展现作品的意象美。与艺术作品中的直接形象相比较,意象的内涵更为深远。作为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手工元素是历代艺术家共同的选择,其中所蕴含的意象极为丰富,将手工元素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之中,自然会增加视觉传达设计的意象美。

一、拼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拼贴是在绘画构图中将多种平面元素进行组合,从而使平面化图像更具层次感的创作技法。拼贴是美术表现技法的发展与演化,最初的拼贴只是向画面中添加现成或印刷的平面素材,如植物、标签、剪纸等,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将拼贴这一手工元素应用于照片的合成促进了拼贴的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艺术创作技法。在计算机时代,拼贴依然是排版、插图中最为常见的方法,通过拼贴,版面的内容更加丰富,艺术气息更为浓郁。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过直觉安排作品的空问布局,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安排不同的拼贴对象,并且将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拼贴对象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拼贴所呈现的已不再是单个拼贴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拼贴含义叠加的基础上产生全新的艺术表现,从而使整幅作品产生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例如:几米《向左走,向右走》(如图一)的封面装帧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将手掌、汉字、字母信封、风车、方向箭头等纷繁复杂的符号拼贴组合在一起,并且方向箭头在封面上指向右,在封底上指向左,预示人们即使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同一栋建筑物之中,如果方向选择不同,则可能永不相遇,永不碰头,而众多纷繁复杂的拼贴互相对称,则表现了人们即便前进的方向不同,但遇到的事物却完全相同。

二、手绘插图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者会选择使用照片,这种设计从表面上看尽管反映了真实的生活,但实际上却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限制了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这样的作品只是自然事物的简单呈现,根本不具有任何艺术价值。而充满艺术思维的设计师常常使用手工绘制的插图,按照艺术思维添加使用现实中不存在,但确实存在在艺术世界的细节,通过变形、夸张、光线、机理等多种方式突出作品的主题。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但完全摆脱了客观事物的束缚,细节上更加丰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作品中融入了设计师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设计师的艺术之思。例如:图二为某中式茶艺餐厅的海报,在海报中,设计师并没有使用光鲜亮丽的照片,而是以手绘插图对中式茶艺餐厅进行了简单的描绘,自由摆放的桌椅,随意点缀的鲜花翠竹,展现了餐厅的休闲自在。一尘不染的桌面、地面、墙壁,展现了餐厅的洁净。传统的中式过道门,以及过道门上悬挂的大红灯笼使整个餐厅具有了典雅喜庆的气息。

三、剪裁、折纸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剪裁、折纸是将布、纸等材料通过剪、折使之形状发生各种变化的艺术创造活动,在创作过程中,设计者按照所要表达的事物,融入自己的艺术思维,从而创作出各种形状的裁剪与折纸。裁剪与折纸是传统的民问文化,通过裁剪与折纸进行创作,不但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启发人们的逻辑思维及创造力。将裁剪、折纸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既能增加作品的趣味性与立体感,还能增加欣赏者的亲切感。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发展,剪裁、折纸的标志设计逐渐突破了传统创作技术上的限制,其图形创作语言在其表现上也焕发了青春。将空问立体概念融入平面设计之中,把明暗渐变以及色彩应用于图形结构中关键的转折部位,便可使呆板木呐的图形语言灵动鲜活。目前,将剪裁、折纸应用于科技企业的标志设计不但丰富了企业的宣传形象,同时还获得了优异的商业效果。

例如:天地视频网的形象标志(如图三),图中以TD表示天地,翩翩飞舞的蝴蝶暗喻天地视频充满活力。画面中通过明暗色彩的微妙转变和色相形成对比,字母进行缠绕折叠设计,使图片具有了3D立体形态,整幅画面对比清晰,充满了时代气息。这样,将字母折纸与各种元素综合使用,小但大大丰富了天地视频网形象标志的延伸功能,同时还赋予了形象标志以装饰性、趣味性以及极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现代技术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并进行大批量生产已经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具有更多的受众,必须认真分析受众的心理特征,融入传统手工元素,在给人亲切、清新感觉的同时,融入设计师的想象与情感,从而创作出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实现作品的商业价值。

作者:卢奎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政治波普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许多设计者被时尚流行文化包围在网络时代,逐渐脱离了历史、政治和现实的生活。其艺术创作也极力在流行文化中寻找喜好图式,出现了大量的流于对形式表面的模仿和仿制,而对于表现手法来源却置若罔闻的现象。本文旨在通过一个反映当下具体事件和具体人物的设计课题,来探寻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本源,探究其发展历程。着重对政治波普的风格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希望能通过这个设计课题,来反映社会变化给个人带来的些许感触。

关键词:

波普艺术;政治;视觉传达

1波普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

波普艺术(Popart)是英文“大众艺术”(PopularArt)的简称,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最典型的利用视觉符号的艺术形式。最早的波普艺术起源于50年代的英国,后逐渐成为流行整个世界的艺术流派[1]。英国和美国两个现代工业大国为波普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而在波普艺术发展的后期,其在美国社会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以及风格上的演变。波普艺术认为:“艺术不应是高雅的,艺术应等同于生活。”艺术家需重新感悟真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民众生活,把真实的生活和社会主流审美意识再次重现于各自的艺术作品之中,虽然波普艺术基本否定自身被划为“大众文化”或是“大众艺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进行了日新月异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中国的艺术家也开始向西方艺术流派学习和借鉴。中国艺术家在自身生活的环境下,借鉴波普艺术的方式,创作了一些能反映和揭示社会的现实问题的作品。于是,波普艺术在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下,本土化地派生出政治波普艺术。政治波普能在世界上被迅速认同和欢迎,从形式上看,它采用了国际化的语言,由商业广告、消费文化、影视图像构成共同的视觉经验,在艺术上的反映就是大众文化的图像方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国际环境缓和,那种滋生政治波普的条件已不存在。但一种形态固定下来后,就会按自身的逻辑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政治波普及其各种变异的形态[2]。伴随着波普艺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从中吸取了很多元素。二者有诸多相通之处:首先,在表现对象上,两者的对象均为现实生活,取材均为寻常生活中的人、事、物;其次,在创作初衷上,两者都是为表达某种意境或情感,具有代表性;第三,在表现手法上,手法均灵活多变,依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法。波普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主要用于包装设计和插画创作。依据波普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共同点的基础,作者认为政治波普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也有相通之处,也可相互借鉴和运用。

2《闹腾》的设计概念与设计思路

2.1设计概念来源每个历史时代,都有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觉醒,社会主义革命风起云涌,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运动如火如荼。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3]。当今世界,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发展离不开和平,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和平的时代主题得来不易,但国际社会上有少数闹腾因素为私己之利挑起争端煽动战争,破坏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主题“闹腾”由此得来,旨在通过艺术化这些威胁和平的闹腾元素,以表达对这些行为的批判和对世界和平的希望。

2.2设计思路解析

2.2.1设计的基本思路任何一种艺术都没有绝对的稳定性,它们会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解构、重构[4]。文化现象的融合产生了许多前卫新鲜的面孔,当代许多年轻设计者脱离了历史、政治和现实的生活,生活在被时尚流行文化包围的网络时代,其艺术创作也极力在流行文化中寻找个人图式[1]。本文不可避免地在流行文化中寻找独特图式,选择熟悉和喜爱的漫画语言成为本课题设计的视觉本体。漫画语言是最具符号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我看来,漫画语言的符号化与波普的符号化有着相同的本质。基于此,我决定通过对创作元素进行解构、重构、符号化后,再用典型事件将它们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作品,使之能有清晰的主题语言。

2.2.2元素的选取解析通过对当下时代背景的分析,选取国际社会上“闹腾”的典型人物。初步选取了四个主要人物,分别为、奥巴马、安倍晋三、卡扎菲。首先需要通过客观渠道了解与人物有关的信息,继而进行深入的思考,以“点、线、面”的逻辑关系为基础,对选定元素的“闹腾”行为进行深入的发掘。四国的士兵形象也各有特点,如的士兵,大高帽,军绿色军装;奥巴马的士兵,贝雷帽,海绿色军装;安倍晋三的士兵,带帽垂的帽子,草绿色军装;卡扎菲的女保镖,红色贝雷帽,灰绿色军装。所有的“闹腾”都是由“结”而生,“结”多了,就自然产生了“面”;经过演化,“面”多了,就由“面”产生“体”;再演化,“体”多了,就由“体”变为“城”。由“结”到“城”,其实就是欲望越来越大的一个过程,也是欲望越来越具体化的一个过程。“城”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所追寻的东西,一个国家要达到的状态。为“城”而“闹腾”的理念贯穿整个作品的设计,在后期的元素转换到符号的过程中有充分的使用。继续挖掘“城”与“闹腾”之间的关系后,可以看到,所有闹腾的人,有地位的、没地位的、地位高的、地位低的,都是为了自己心中那块“城”闹腾,每天来来往往,从世界这头闹腾到世界那头,又从世界那头闹腾到世界这头;每天争斗,乐此不疲。可是,闹腾来去,都是徒劳,最后还只是在世界这么个围城里面。像被装进电视里的人物,闹腾着只是博得大众的片刻欢愉。这是元素转变符号时,对符号把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3波普艺术在《闹腾》设计中的运用

3.1波普艺术态度的运用英国波普艺术家汉密尔顿曾精妙地对波普艺术的十一点特质进行了归纳:通俗与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费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性感的、诡秘的、有魅力的、大生意的[5]。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艺术创作开始与图式符号文化发生联系,结合中国社会的文化土壤产生了政治波普。政治波普的艺术形式符合并演变了波普艺术的“原初性”特质,政治波普艺术家采用波普艺术表现手法,诠释他们对生存环境、社会文化、人性等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判断,进而通过作品传达他们对现世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在《闹腾》的设计中,运用了政治波普的态度。作者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对选定的元素进行了波普艺术处理。在《闹腾》的设计中,政治波普的态度还体现在:将这些带有符号趣味的设计元素与商业结合,设计成玩偶,将严肃的话题用诙谐、轻松、调侃的方式表现,甚至通过实现大批量生产带来经济效益。

3.2波普艺术语言的运用随着科技不断地高速发展,电脑、网络、移动通讯等等高科技的产品涌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媒每天给人们传达着无数事物的诞生和衰亡,五颜六色的事物每天挑逗着我们的视觉神经,它像无数的语言符号传达给人们,人们乐于接受这种形式主义的设计潮流。这时符合人们审美的、风格独特的设计也就成为潮流前线,而这种设计中就运用了波普艺术的语言特色。采用政治波普的语言,使用最能表现官僚主义作风的大字报,红条幅,大合影等元素进行创作。如图2用直白的文字直接述说画面要传达的意思,让观众一看就懂。但我们在观看一幅艺术作品时,色彩往往是第一时间吸引我们注意力的要素,因为我们的视觉系统非常敏感,能快速地引导由视觉到知觉心理的变化[6]。据了解,政治波普艺术的色彩特征为使用明快的颜色、较高的饱和度和强烈的对比,这些特征符合生活在消费时代人们的审美感受。

4结语

本文通过对《闹腾》的设计解析,明确“政治波普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这个课题提出的原因、目的和方法。然后找出政治波普具体的运用之道,通过分析总结得出运用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政治波普的态度运用,另一方面是在设计中政治波普语言的运用。将政治波普系统地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能让设计师回归本源,拓展思路,做出有深沉思考的设计。

作者:刘鹭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每天都能够接触到海量的、各种各样的视觉设计信息。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设计领域中最为直观、快捷、高效的设计形式,愈来愈受到广大设计者与受众的青睐。色彩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先声夺人”的功能与价值。本文拟从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应用的必要性出发,对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基本原则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色彩运用;视觉效果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视觉方式进行信息传达,具有很强的沟通性,受众通过这一视觉媒介形式接受信息,实现产品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从一定程度上讲,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为现代商业所服务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包括色彩、图形以及文字等基本的构成要素,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形象将信息内容传递给消费者,起到企业、消费者与产品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在信息传达过程中,视觉形象以及由视觉形象所传达的视觉语言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而色彩在信息传达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功能,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应用的必要性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运用视觉符号进行各种信息传递的一种设计。设计师是信息传达的主体,消费者则是信息传递的对象或者接受者。视觉传达设计所包括的领域有标志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主要途径,具有明显的沟通性与交流性。其主要凭借视觉媒介对观众进行信息传达,而且最终目的是促进消费者的接受与认可。视觉传达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现代商业,通过色彩、文字与图形等诸多要素进行艺术创作,然后由视觉形象将所蕴涵的产品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其承担着企业、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纽带作用。[1]色彩因其独特的功能与艺术价值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设计功效更是广受设计者的关注与重视,成功的色彩应用能够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为人类服务的最大化。色彩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其对现代人的感情与心理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与拓展,以及人们审美标准的日益提升,色彩设计也日益多样化与丰富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审美性与艺术性,强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色彩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对象属性。由于长期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与对象属性间构成了一种显著的内在联系,不同类别或者属性的产品在消费者的脑海中都有着标志性的惯用色或者形象色,人们主要是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对商品的属性进行判断。这种独特的视觉传达特点是通过人们长时间的感情积累,从感性逐渐升华为理性的特定性概念,其已经成为了现代人评价产品性质的重要视觉符号之一。所以,从这一角度去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对于整个产品设计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如果把产品固有的形象色彩应用于包装上,则会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明晰产品的信息,激发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欲望。

(二)统筹布局。产品的整体色彩设计能够对消费者产生重要的视觉冲击与深刻的印象,因而更为科学的色彩搭配方式会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与感情影响。而色彩应用的醒目感与调和感,需要借助于空间面积的比例对比,促使色彩产生流动感,增加色彩的视觉冲击力与产品设计的吸引力。然而,对于色彩应用的整体布局也应掌握合理的度,既不能出现过大的色彩反差,也不能过于强调色彩的整体一致性,影响设计的特色化与生命感染力。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对色彩的应用进行统筹布局,合理调整色彩面积间的组合比,通过小面积的色彩衬托,突出产品主体色的画面效果,强化产品的设计核心内容与主题思想。[2]

(三)地域特色。由于各个区域的地理差异,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也有很大的不同,对色彩的理解、感情与审美等也不尽相同。比如,位居西北广阔草原地区的蒙古族十分热衷于白色,对这一地区的人们而言,白色就是天空中白云的象征,它是纯洁的、光明与圣洁的颜色等。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对色彩的应用必须要坚持地域特色的基本原则,特备是在设计有关少数民族地域的相关产品时,则更要结合当地的色彩心理与审美特征,避免选用当地畏忌的颜色,尽量选用这一地域人们所乐于接受的色彩,增强产品的市场占有力。[3]所以,有效坚持色彩应用的地域特色,能够促使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应用的功能发挥。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应用的具体路径

(一)标志设计。标志主要是特定图形的象征,通常是某一产品、公司、团体或者国家等的代表性符号,其属于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传递企业多方面信息的重要媒介形式。标志作为企业形象设计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在企业的形象传递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也是最为关键的组成元素之一。所以,设计标志通常以直观、简明、易识别为主要特征,色彩的应用也以醒目、强烈、单纯等为核心。

(二)招贴设计。招贴设计作为户外广告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色彩元素是其设计的灵魂。招贴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应该十分注重主题形象的醒目性与夺目性,其中,设计者可以通过对色彩对比色调的运用,让消费者以最迅速、最快捷的方式接受信息,并构成深刻的印象。色彩设计还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能够激发人的丰富想象与联想,比如,红色能够使人联想到喜庆、热情,蓝色可以让人想到安宁与和平等。所以,努力发挥色彩在招贴设计中的象征性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与艺术意义。[4]

(三)包装设计。当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们目不暇接,而产品要想在数不胜数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独特的、醒目的包装设计。色彩作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设计元素,对于促进包装设计的特色化与吸引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5]具体而言,设计者在选用包装设计的色彩过程中,必须与产品的自身属性相一致,既能够迅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与吸引力,还要让读者对产品的属性一目了然,诸如,白色透明的矿泉水包装、绿色的蔬菜包装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色彩可以为受众带来最为直接的视觉感,通过色彩传达出的视觉反应是受众感情、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的表达。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如果科学合理,不但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消费者的生理与心理压力等,并迎合其审美需求,进而为消费者或者受众增加一定程度的美感。所以,充分认识到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与作用,使得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进行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视觉传达的效果,而且可以使得设计更具人性化与时代感。

作者:王珺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