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集锦9篇

时间:2024-01-06 16:31:53

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1

关键词:互补设计方法;互补思维;视觉传达;应用

1 视觉传达领域中的互补设计方法

1.1 互补设计方法简介

从互补的角度来分析,互相排斥的两个思想之间也可能一定程度地存在互补性,q证思考这两者的关系,更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和宽泛地看待问题,“互补设计方法”的思维模式是试着建立一个关系,这种关系互相之间可以互补也可以互相对立。在视觉设计传达领域中运用到互补设计方法,就是利用这种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让相互排斥和对立的设计现象或者概念通过某种特殊的思维方法来使之互相协调、相容,这种新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方法最终可以快速达到视觉创造的神奇效果。

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互补方法就是从互补理解的方向出发,让人们认识到运用其他的思维模式和框架无法体验到的视觉效果。老子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这种说法很好地体现了宇宙中一切生物的哲学形态阳和阴本来是不能共生的但是又是互相一村的,没有阳的存在哪来阴的说法,从辩证关系来看阴阳二中现象正是这里所说的互补方法的直接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这种互补方法也就是互为关系就像刚刚介绍的“阴”和“阳”一样,设计者不能用单一的视角去对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用互补的视角,看到问题的“阴”的一面的同时,也要注意到问题的“阳”的一面。

1.2 互补设计方法结构分析

设计问题是否能够被设计者认识和了解从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设计认知结构,一个合格的设计者,他的工具体系中必然包含创新的设计思维方法,一个别出心裁的创意能否成功地运用于设计者的思维中,最终体现在设计的目的和本质问题上。简而言之,在互补设计方法结构中,设计认知和结构模式互为关系,设计思维和设计的方法模式依托于认知和工具得到补充,最终完成的设计价值和结构模式体现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念。

2 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2.1 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过程

上面介绍到互补设计方法为建立互为关系的设计思维模式。在视觉传达领域中互补设计方法的应用重点在于怎么设计出创新的问题,问题的认知和形象转译在设计过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互补方法是这样应用的:首先用互补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设计,互补的视角即为自我和其他、求同和存异、过去和现在、正向和反向、有序和随机等,从这些相互矛盾又相互依托的对立视角来分析和思考,才能宽泛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再使用互补方法实现视觉形象转译和生成模式,也就是说从单向和交互看视觉信息的传达、从具体与虚无分析视觉形象的成立、从简单与复杂分析设计主题的解释、从静止和运动来分析视觉形态的表现、从准确与大概分析视觉形象的表达。视觉传达设计中互补设计方法的应用如下图1所示:

分析图1可知,先提出问题,在思维创意的过程中各个方面去观察,尤其是在互补视角下(即为上图中的正向视角与反向视角、求同视角与求异视角、自我视角与非我视角、有序视角与无序视角、传统视角与未来视角)中全面的观察和理性地分析,下一步进入了互补设计的认知结构,在收集了很多的材料和信息以后根据归纳出问题症结,理性分析出问题的本质,在直觉归纳部分用简洁的思路提出相应的设计概念;其次是通过对应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来发展成设计概念的转译,从而建立一个视觉形象,在联想和创造的进程中,互不方法能够让视觉信息更加全面、多元、系统和综合,互补中寻找协作和相融。具体的方法正如上段所说的从单向和交互看视觉信息的传达、从具体与虚无分析视觉形象的成立、从简单与复杂分析设计主题的解释、从静止和运动来分析视觉形态的表现、从准确与大概分析视觉形象的表达。综合整个设计思维,一定要明确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设计者与设计对象是什么、设计背景是怎样的、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最终达到了什么样的设计效果,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最终对整个设计进行系统的评价。

2.2 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特点

首先,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相反相成的特点,即在相互对立的关系中找到相互依存的共生点。在视觉传达的设计过程中,设计问题不可能一直协调和谐,在遇到相互对立和矛盾的关系时,设计者就要运用辩证的方法思考对立和矛盾点,在二者中找到平衡;其次,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叩其两端的特点,即为遇到对立关系时以互补视角为指导方针。一种思维模式不能宽泛全面地解决问题,互补的设计方法能够很好地扣其两端,在创新阶段就运用到互补的视角来研究和观察问题,才不会被单一思想而禁锢;再次,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反经行权的特点,即在思路上着重于从矛盾面突破思想的禁锢,在思路上从矛盾的一个方面进行分析,能够让大脑从一个没有认知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这样就容易消去创新思维中的顾虑,理清思路;最后,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和实生物的特点,即各种思路相结合。在视觉设计传达的设计过程中,每一个设计作品都不可能只是依靠一种思想模式做指导而产生的,在整个设计的创新性活动中,不难发现有很多种设计思想互相融合协作、互相矛盾统一,最终在综合的作用下达到了完美呈现,互补的设计方法主要的思想是在于视角多元相互矛盾统一,在这种互为关系的思想支撑下,通过各种思想、科学技术以及其他领域的思想方法协同合作的条件下,最终呈现出较好的视觉设计作品。

3 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的思想也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和感知的表现,很多时候,设计者既可以是大自然的征服者,也可以是大自然的矛盾冲突者,如果设计者以人们为重点,只从人的角度来进行创新设计而忽略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大自然可能也会以它的方式职位自己考虑,这种后果将不堪设想。只有在互为关系的设计理念下,用互补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之间互相排斥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在二者的矛盾中找寻到和谐共存的平衡点,从对立面进行分析,把人们和自然联系起来,设计者们需要人工自然、自然自然以及人造物等方面实现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席春滨.返璞归真――视觉传达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2

【关键词】图像 公共图像 视觉沟通 时尚 策略

公共图像可以看作是人为制造的视觉产品,其共同点是公众共享性。因此,公共图像也是一种沟通交流的视觉语言,更是一种复制人在历时性经验中积淀的记忆,它是对生存环境实施反思的美容文化。现如今的很多图像作品不仅是宣传一种生活方式,更是诠释一种思想状况。

公共性与艺术性原本是有矛盾的,伴随科技的进步,传统艺术的基本功能已被科技发明所替代,美化功能加入到信息传播和调解社会心理的工程中来。公共图像不仅能够传播信息、调解社会心理,它还存在着对审美体验的需求和对艺术性的追求,它是艺术审美概念的体验对象和艺术概念的表现对象。60年代至80年代,英国的书装、杂志开展了刻意创新的设计面貌,不断向读者提供文化信息;英国报业的版面不断进行演变设计,同时也把美观作为首要任务。90年代,英国人已普遍地认为公共出版的图像都有必要进行设计,而书籍设计一定要经常性的作为一种美的事物被创造和消费。公共图像在很大程度上感召和愉悦消费群体,它为商品提供了可观的文化附加值,也为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美学产品。

此外,公共图像与时尚结合的产物也屡见不鲜。时尚是人求新求变的精神活动,时尚的载体可以是一种物品、一种环境,时尚可以是一种设计观念或一种生活方式。设计师通过图像设计的造型组合,挖掘消费者的潜意识来预支消费者的想象力和敏感度。其中,公共图像的时尚设计关注更多的是公众的精神走向,以及公众心理反应和视觉认知的形式,从而将设计的风格、形式和法则囊括进以公众审美体验为主体的社会信息传播体系中,使公共图像与艺术沟通相契合。

在艺术的形式法则中,图像符号的象征性是艺术家最为重视的,而在设计的形式法则中,图像符号的差异性则是设计师最为重视的。设计从图像符号的视觉出发,形式的组合就如同意义的领地。图像对功能的阐明并不等于对价值的创造,特别是对于具有真正视觉感染力的公共图像设计作品而言,它永远不会像一件产品的样式那样简单地被人们理解。公共图像的视觉设计只有与公众的经验和感知达成共识,提供有关审美趣味和价值的判断,图像才有可能被公众接受。这种互相关联性,需要把设计作为一种视觉沟通的策略来认识和理解。

沟通意为交流。视觉沟通的过程,是将设计与公众的视觉习惯、认知心理及想象力,作为一种可视性语言的相互交流、相互协调的过程。设计的处理能使图像亲切、生动而诱人,最终达到使公众对现代化所产生的物质幸福感有所感受。想要产生视觉沟通,则必须具有能够识别的视觉语言,必须建立在对视觉形式概念的辨别和认知基础上,还需要以少胜多的简洁图像和一目了然的符号意义。以完成诉求、达成共识为目标。例如虎皮纹啤酒瓶的包装设计中,图像既没有标志,也没有任何信息。设计体现的是与虎皮纹有关的视觉概念,能自由地联想与视觉刺激相关的系列含义。没有文字,没有冗繁地推理,只有图形传递的思维。此外,还要注意沟通设计注重视觉形式概念的关注,沟通的认知来自视觉元素的对比逻辑,沟通的目的性是以旧换新,本末不可倒置,沟通的共识则是以情托物来把握艺术程度。

由此可见,图像的视觉沟通十分重要。影响图像视觉沟通的因素有消极性、认读性、共识性、和谐性和活力性,在思考和判断图像视觉沟通的设计取向时,大致可认为消极性是不具有沟通性的,只有认读性的视觉图像才能进行沟通,进而才可能达成可信任的共识;而且,只有和谐性才可能产生审美的体验,中国人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应该是这个道理;也只有和谐才可能产生具有活力的艺术作品;同时,活力性也呈现多元化艺术的视觉传播形式,这是公共图像进行视觉沟通的艺术行为。

视觉沟通设计不仅要构建图像中视觉元素的次序,以此提高识别率。还需要使图像的形式意义能够诱发受众的审美体验,以此赢得公众的好感度。公共图像应是信息传达和艺术表达之间的结合体,信息传达要求很高的内容认知度,而艺术的写意表达给予公众更多是联想和感受的意义。沟通的视觉识别率主要来源于受众对视觉认知的写实性传达,好感度主要来源于艺术写意对受众心理的作用。写实直接影响内容识别率的提高,好感度水平则相对较低。写意能够导致好感度的提升,使得内容识别率提高。如果采取图文认读的方式,要提高图像构成的视觉结构和美感,寻求理性诉求与感味的平衡。只有认读性才能进行沟通,只有和谐性才可能产生审美,只有活力性才可能呈现多元化的视觉艺术的传播。

公共图像只有通过视觉设计,提供审美趣味和价值、意义的判断,才能完成与公众之间的视觉沟通。在设计过程中,要掌握影响图像视觉沟通的因素和沟通程序,才能更好地完成沟通目的,以更美、更艺术的形式有效地传递信息。

参考文献:

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3

关 键 词:视觉信息传达 图像 文字

在一切都倾向于视觉化的今天,人们对视觉信息进行传达设计时,似乎总是偏爱图像而冷落文字。其实, 图像和文字是视觉信息传达的两种基本手段,我们对视觉作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二者所形成的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

一、图像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是摄影照片、绘画作品、数码影像,还是抽象的造型、记号等,均被看作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部分,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如下:

1.图像是最简洁、最迅速的视觉信息传达语言

对于视觉信息的传达,图像的信息容量往往是文字信息的数百倍。例如:一条长篇大论的文字信息,往往只需要借助一张图片就能够完成。另外在阅读速度上,图像的理解是一目了然,而文字的理解则需要逐字逐行进行。

2.图像是最容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

视觉信息如果没有形成对受众的记忆,其传达就等于失效,而记忆的基础首先是识别。图像是由形状、色彩、风格、形式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其独立的视觉特征使它成为最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

3.图像是超越国度障碍的世界语言

有时图像的识别可以不受国籍、民族和语言差别的影响,其传播范围要比文字更加广泛。例如:一些公共指示标志和广告图形,能够让不同语言和国家的人迅速识别。

4.图像是最具情绪感染力的视觉语言

图像的形象性、生动性以及特有的心理刺激作用,综合起来可以传达许多能意会但不可言传的信息内容,如诱人的食欲、喜庆的气氛等,它们能产生强大的诱导作用,有效地调动受众的视觉经验。

5.图像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视觉语言

图像丰富的表现性、层出不穷的创造性和美的视觉感受使其成为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设计语言。好的设计作品大都善于运用图像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视觉信息传达中文字的意义和价值

文字的基本功能是传达信息,文字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合图像,增强设计作品的整体诉求力

设计主题的多样化和表现对象的不同需求,决定了设计中文字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坚挺粗壮的黑体字、清雅俊秀的宋体字、天真童趣的卡通字,传达出的是不同的意趣。它们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图像所能负载的内容,强化了设计作品整体的视觉诉求力。另外,设计作品中的文字还有利于受众对信息主次的区分,使观看活动主次分明有序地进行。

2.作为设计画面的主体,从“表述”走向“表现”

在今天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中,文字很大程度上都具有图像的意味,文字从单一的“表述”走向“表现”。设计者通过优秀的文字设计,丰富了文字单纯的阅读传达功能,使其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突出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了视觉信息传达与个性风格、识别印象、审美意味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例如,有些广告作品甚至不用图形,仅以文字设计作为广告画面视觉信息传达的载体。

3.引导观众解读图像,并起到一种“优先解读”的作用

图像的内涵和文字比起来,是相对模糊、多义和不准确的。所以,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字对图像常常具有命名和统摄作用,它指称了图像是什么,使受众在第一时间内就能明白图像所代表的意义。文字引导受众去解读图像,并起到了一种“优先解读”的作用,即使受众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去解读,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受众对图像的误读及解码的不准确。

三、图像与文字对视觉信息传达的优劣比较

笔者想借用麦克卢汉关于冷热媒介的划分,对图像与文字对视觉信息传达的优劣作一比较。麦氏认为,冷媒介的特征是:低清晰度、参与程度高、包容性强、与真实相似。热媒介的特征是:高清晰度、低参与度、有排斥性。

据此,笔者将图像归入热媒介,文字归入冷媒介。图像在使视觉信息形象化、直观化的同时,其高清晰度和大量信息如潮水般涌向受众眼前,从而排斥了受众的思考,抑制其想象力。与图像相比,文字给人的直接刺激要小得多。文字符号的非直接性为受众的联想和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正因为如此,以前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现在,一旦通过图像将其形象固定化,“一千个读者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

总的来说,文字对视觉信息的传达是间接性的。文字特有的意境美和韵味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即使在一切都倾向于图像化的今天,文字在视觉信息设计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文字不同,图像将一切对象视觉化、直观化。它长于再现,拙于表现;长于展示,拙于叙事。因此,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追求的是一种感官刺激(感官审美),文字体现的是一种距离鉴赏。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图像消除了观者与对象之间的距离,使受众不再受自身文字水平及文化知识的限制。的确,有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不需要任何文字的说明,单凭图像就能够达到其信息传达的目的。但在更多时候,图像的指向性并不是唯一的,需要用文字引导受众对设计作品进行解读。事实上,这种图像与文字同时并存,来共同说明和传达主题的情况非常普遍,不仅体现在图像与文字所构成的设计作品外在的结构顺序方面,也表现在作品内在意义的关联方面。

因此,图像和文字都是视觉信息传达的有效工具,它们既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设计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充分认识图像与文字在视觉信息传达中各自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二者如何形成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取长补短,作到“1+1>2”,以达到对视觉信息更完美地传达。

参考文献:

[1]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陈琏年等编著.广告艺术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

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4

关键词:视觉传达;传播功能;情感性;文化性;有效性

“视觉传达”一词与“信息”、“传播”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它是将信息以视觉化处理,利用视觉化的信号进行传达和沟通,是大众传播中最具感染力和渗透力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一、传播的情感性

视觉传达中的传播并非是将信息从一个实体或个人分派给另一个实体或是分人,而是通过启动信息相互交换来得以信息的传递,可以说,这种传播形式的核心就在于其包容多种解读,可以从视觉到理念、从实物到精神等等,观众也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艺术,说实质上,就是要诉诸人的情感,传播的效果并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性,还应当可以起到情感共鸣或是满足的效果,让情感的力量发挥极致。这对于生活节奏很快的当今社会来说,情感交流尤为重要。情感交流可以促使人们得以情绪性体验,感知外界事物对于自身感官刺激,以真实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来形成共鸣感。通过视觉语言的“情感设计”,设计者们可以将丰富的感彩和人情味儿赋予设计产品之中,以情动人,唤起人们对于这些产品内涵的理解和认同。例如,著名的IT企业———苹果公司的传播设计就会让人们印象深刻,它对于用户的情感情感传达和交流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让用户们产生了极强的产品信赖度和忠诚度,这是产品技术之外远远大于技术本身的情感力量,激发并培养出来用户强大的心理认同感。

二、传播的文化性

在当今的视觉传播中,它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较强的经济驱动力,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资源,通过对其合理的设计和不断改进可以大大实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于企业的传播有效性。一般来说,传播信息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到之后很多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成功与否,甚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都具有直接性影响关系。视觉设计的文化特征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为不同文化所承载的内涵和意义不同,所以,设计的本质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化的传播,商业竞争到一定阶段就是文化的较量。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很多文化都交织在一起,具有相关影响性,不同文化的融合令人激动不已。在这样一个大熔炉中,任何一个人所经历的文化的交织都是丰富的、复杂的、深刻的。

当人们在人网络上、书籍中、活动场所中同他人分享着各种文化的时候,不同的文化元素就在彼此叠加,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奇的状态。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了视觉传播的文化特征,而反过来,视觉传播的文化特征又是自然条件最深刻生动的表达。例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传递出当地的气候信息,而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则是对于人与神交流的渴望的真实体现。可以说,在不同地域聚居的人们虽然在诸如生活模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极为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视觉设计作品是民族的代表,是浓缩的民族或区域文化,也可以说是设计者的个人名片。地域文化的符号运用实际上体现了风俗文化、生活状况、社会风尚等各种理念,是一个民族或是国家的代表,特色设计者的特征代表。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国际化,很多文化在视觉设计传播中正在日益融合,突破了某一区域或是国家的局限,在融合和调整的过程只能怪对自身也是新的发展契机,这就是保持视觉设计新鲜力的源泉所在。

三、传播的有效性

视觉传达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艺术性,它通过视觉语言媒介去表达可视和不可视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传播之效果。

第一,有效传达信息是核心。视觉语言必须要基于信息的准确传播,这是传达信息的本质和最终目的。信息内容对于视觉语言的创意与风格具有决定性作用,决定了最终视觉语言所采用的媒介形式和表达方式。在传播过程中,视觉信号所产生的传播意义必须要能被准确无误地进行理解和解读。设计师借助视觉语言符号向受众传达作品的信息要能引起受众群体的认同和共鸣,对其所设计的寓意要能够准确予以解读和理解。因此,基于设计方和受众方的双方都应熟悉和理解,这是进行视觉设计的原则和依据,然而,在实际解读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因素去印象双方的共鸣和认同。

第二,要符合视觉感受性和视觉语言传达规律。视觉符号的和谐在于信息的承载,这就要求其所传达的信息内容必须要与受众的认知能力相一致。依据人眼的视觉容量规律,每一秒钟人眼的正常视觉容量约是25比特,也就是差不多4个字母,所以,人眼的接受程度就要=要求视觉设计要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人的视觉信息感知能力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为视觉感受性,是对寻找、发现、选择、判断这四个步骤的不断循环。视觉的信息符号,能够通过一定的视觉反应和视觉经验来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传递,但是,这些所表达或是传递的信息往往具有孤立性和非完整性。如果破坏了这些规律性,在视觉设计中所应用的造型、色彩、肌理等都是各自行事,那么,将会出现不同的视觉信息混在一起而无法被视知觉进行识别和接受的局面。因此,在具体的视觉设计作品中的符号构成需要是有组织性和有规律性的,并且要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这样才可以使得视觉符号得以识别和理解。

第三,视觉语言须具有美感性。人类对于美感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这并不受到民族或是国家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对色彩暖与冷的感受,或者对空间和造型的简与繁的区别,又或者是对整齐有序和变化有规律的偏爱,等等,这在人类美感中都具有共同性。这就使得视觉设计作品中对造型、颜色、结构等都可以寻求一定的规律性和共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又有着统一变化性。那么,在具体环节句需要以继承式发展和应用,发挥视觉传播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孟村。视觉传达设计图形语言表现研究[J]。包装工程,2013(22)

[2]王小元。视觉传达的传播功能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5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 欣赏 评述 教学策略

七年级与八年级美术教材中都分布有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与评述单元,这一领域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种类包括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界面设计、VI视觉识别系统等。在设计和应用领域,学生已尝试动手设计创作这类作品,设计和应用过程强调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当把视觉传达设计列入欣赏·评述领域,其任务则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评述设计作品活动,掌握基本的欣赏方法,不断提高欣赏和评述能力,理解设计作品、涵养人文精神。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施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与评述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1 设计源于生活,创意源于文化

视觉传达设计要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从文化艺术中寻找创意元素。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广泛,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将现实生活场景拍摄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感受、回忆生活,从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商场里的广告招贴、企业的VI到同学们所用的书都需要设计师精心的构思与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观看视频,教师让同学们总结出视觉传达设计的种类,通过赏析优秀作品寻找各类别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以及共性特征,感受设计师的创意从而理解作品的内涵。

标志设计是由图像或文字构成的视觉符号,传递特定的信息和含义。标志设计作品赏析可以结合时代的主题,比如2012年是奥运年,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办,教师可列举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把它同伦敦奥运会会徽做比较,从中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充分体现出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会徽巧妙运用了书法篆刻艺术,会徽由印章样式构成,主色调是中国红,图案既像是北京的京字(体现北京奥运),又像是一位张开双臂奔向胜利终点的运动员,生动地表达出北京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出奥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毛笔书写的Beijing2008也极富有中国文化的特征。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伦敦历史上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会徽设计充分体现出伦敦崭新的、现代的、极富活力的面貌,体现了英国的多样文化,会徽主体由2012数字构成,左上角有london的英文拼写,右上角是奥运五环标志,直观地传递2012年伦敦奥运的信息,根据不同的场合会徽色彩运用了粉橙蓝绿四种色调,而且此次奥运会与残奥会会徽外形相同,只是色彩上进行调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招贴分布在大街小巷、车站、机场、广场,甚至电梯里,人们通过它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招贴极大程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师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招贴设计作品,理解招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文化招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画面中分别代表中西方的两条腿缠绕在一块儿向前迈进,传达中西文化交融的信息;公益招贴——《人口与生存空间》中的“人字”拖鞋图形上,三个“人”字叠加形成“众”字,比喻我们的生存空间已十分有限;商业招贴——《品客薯片》,为了宣传品客薯片公司出品的比萨饼口味新产品,设计师将品客薯片的桶状包装与比萨斜塔做了个置换,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加深了消费者对新产品特性的认识。

赏析书籍装帧设计和包装设计作品时,教师可更侧重于设计的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的原则。构思巧妙、设计精美的书籍会使读者感到心旷神怡、爱不释手,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加深对其思想性、文化性的认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应考虑到装帧的方式、规格尺寸,色彩的搭配,以及根据书本内容设计装帧的风格。

在赏析包装设计作品时,可以用茅台酒包装的典故让学生认识包装设计的重要性,了解包装设计的要求。中国国酒茅台,在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第一次参展,因为包装简陋而得不到顾客的青睐,茅台酒厂的随行工作人员急中生智,砸破了酒瓶,顿时茅台酒香四溢,吸引来了评委和顾客,经过鉴定获得了金奖。于是“怒掷酒瓶,扬国威”的典故就流传到今天。这说明产品包装除了要能够起到密封、安全、保鲜等基本作用外,包装的美观性也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购买欲,紧接着赏析融合功能性、美观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现代包装设计,以此开阔同学们的眼界。

2 探究促进学习,评述提高认识

在欣赏·评述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教师讲得多,学生被动接受的境况,新课标要求教师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分组开展探究学习,从生活中收集不同类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对同学们喜爱、熟悉的设计可以有所侧重,如麦当劳、肯德基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同学们还可以收集前阶段在设计应用领域完成的标志设计、招贴设计等作业,或将学校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中同学设计的海报、校运会会徽等作品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与交流。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VI设计,它是一个企业或机构为了让自己的精神、理念、质量和特色得到公众的认可,对内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对外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它们会采用统一、标准系统化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作为对外传播的手段。VI最基础的内容就是标志设计和字体设计,并采用了标准颜色进行统一。VI包含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几乎所有内容,甚至延伸拓展到其它设计领域(如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学生通过收集与整理VI设计作品,对视觉传达设计有了较系统的认识。

收集与整理过程需要学生走上街头,走进商场、图书馆,借助网络平台查询资料,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经过研究探讨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相互评价小组作业,说说作品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最后教师加以点评,提升他们对设计作品的审美认知水平。

3 IT技术整合课程,课堂知识改变生活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在传统的手绘制作方式基础上,已更多地使用计算机完成设计工作。因此,教师除了把了解设计知识作为本单元的重点外,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应做适当的介绍。设计师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常用的软件有:Photoshop(侧重于位图制作),Illustrator、Coreldraw(侧重于矢量图制作)。教师在课上可以以一两件设计作品为例,演示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比如,如何用Photoshop进行招贴画的设计,如何用Illustrator或Coreldraw进行标志设计等,通过美术课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电脑美术的魅力,为今后的电脑美术课程奠定基础。

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的展示交流环节,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知名的设计网站有:视觉中国(http:///)、中国设计网(http:// /)、中国设计在线(http://cpcool. com/)、设计在线(http:///),这些优秀的设计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领略欣赏到国内外设计大师的优秀作品,开拓眼界,提高审美情趣。在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同学们借助powerpoint,将图、文、声音、视频等素材汇总到汇报课件中,课堂上的展示、交流增强了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可以建立教学博客,或通过班级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延伸课堂,真正让学习融入生活。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校活动中加以实践,为学校的文体活动设计招贴、标志,甚至为学校设计VI。

综上所述,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评述单元,通过体验、赏析、评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学生对作品的赏析能力,能够对以往的设计作业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与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

[2]尹少淳. 初中美术教学策略[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6

关键词:城市形象 特征 文化符号视觉导识

导识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导识了,只不过那时的导识较原始,仅仅是记录事件或满足心灵寄托而已。“导”按现代汉语解释其意为引导、疏通。“识”知道,认识,通“志”,记住。《论语述而》:“默而识之。”有标志、记号之意。“导识”,即引导、认识、指示、标识,是一个既有方向定位又有节点定位的概念,既是动态体的引导系统又是静态体的识别体系。

导识不仅是一个流动的引导体,同时也是一个区域和方位的坐标体,它存在于现代城市的各个主要节点之上,广布于道路及街市,其触觉深入到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可以说,“导识”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概念,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引导过程,是城市最为鲜明的信息传递形式,是二维平面设计信息展示和三维空间表现的高度符号化的产物。

一、视觉导识设计概念

“导识”是由“导”和“识”两动词组合而成的一个名词,它的含义是“指导”、“引导”,是作为认识系统中的行为主体,“识”是“认识”、“识别”的作用,它被作为被施动的对象。行为主体通过“指导”、“引导”下对对象物加以“认识”、“识别”的行为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标识,而是与环境、建筑、图像等信息融为一体的系统化的设计。

视觉导识系统属公共信息符号内,长久以来,人们只是认为它是标志文字说明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已。现在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套标志,而且包括了存在的环境,它即需要和环境和谐,又要具有清晰辨识的功能。它即需要具有个性化的设计,又不能和国家颁布的公共信息符号系统有冲突。公共场所进行的系统设计,用文字、图像、图形等信息与载体构建一个人工环境,具有视觉识别、导向、指示和象征等方面的功能,从而满足城市人的出行与生活需要。城市导识系统是一个多维立体的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的信息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着重关注各部分的联系,它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结合信息设计和系统设计的优势,将人的认知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拓展了城市公共环境与人的思维之间互动的新可能。

二、现代城市环境下的视觉导识设计要素分析

现代的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信息传递迅速、提倡人文关怀、推崇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在此环境下城市视觉导识设计的核心要素要从社会学与人类学角度来分析城市环境对人群心理状态的作用,来剖析历史和民族的文化特征,并结合现代科技成果来服务人的城市生活。

作为“城市视觉导识设计”就是运用文字、图形、形象符号、语言形态、色彩灯光等手段来实现公共视觉服务设计,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方向、地标识别、区域位置识别、人文关怀提示、社会普示、社会公共信息传递、行为帮助等内容。它是艺术设计与城市技术服务的综合体,是在充分了解人的生活与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从事的城市建设活动,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社会、对人在城市中的一切活动提供服务。

导识系统似乎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然而对于导识系统来讲最终是要作用于空间环境,又与特定的空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受众而言,导识系统首先要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其次导识系统从制作的方法到实施过程涉及到诸多材料与工艺技术而非平面的印刷品,这些都使导识系统与一般的平面设计有所区别。从以人为本的设计角度出发才能最终达到人本、建筑、景观的相互融合。城市视觉导识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城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城市环境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内容的多重性和传达信息准确性。

三、城市视觉导识设计的功能

城市视觉导识设计是建立在和谐社会物质保证,是社会服务与城市生活和谐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科技成果向社会生活的转化。其运用范围可以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其运用范围和功能不仅停留在导向和识别的内涵上,更应成为一个城市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城市视觉导识设计应建立在城市社会学的体系之中,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也是美观与实用的统一体,它的终级目的是在人们接受到视觉图形享受后获得功能上的服务,让人们在看到一个导识点就如同欣赏一件艺术性级强的雕塑或壁画同时,又得到现代城市综合信息服务。

一座城市形象反映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在这样历朝历代遗留下的特色文化的特殊的城市中,视觉导识系统的介入是不可缺少的。不论从长期生活并熟悉这座城市的人或初次抵达的旅行者来讲合理、悦目的视觉导识系统会使我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为我们这种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打造了有力保障。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一个校园,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存在,有着自己标志性建筑及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北京的长城、武汉的黄鹤楼。良好的导识系统能体现出其精神面貌及文化底蕴,因此,城市视觉导识系统设计在城市建设系统中显得尤其重要。

四、城市导识视觉设计符号的特征

符号是某种商定俗成的事物的指代记号如字母、数字等,或作为某种笼统概念的意味载体,如绿色作为代表战争与希望的颜色符号。城市的视觉辨认符号系统,就是经过符号化的文字、图形、颜色等视觉元素将复杂的城市信息简约的、理性的、条理的、有序的传达出来,以处理人们的方向迷失问题、标准人们的行为。20世纪巨大的心理学家琼戈说:“意味符号是表达思想和对事物了解的词汇的一个内在组成局部,它可以表现出人类最深沉的情感。”城市符号作为城市独有的文化标志,奠定了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建立的根底,这种符号文化在现代城市开展进程中起到不可无视的作用。

1.构成性

符号最主要的功能是将经验形式化,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如摩天大楼、超级商场指标等,可以赋予人们无形的情感、经验、精神感受等,从而给人们以良好的感性认识和参照。

2.抽象性

由于设计是一种艺术的抽象,不同于逻辑学中的抽象,它的抽象与理性是和具体的感性对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在艺术形象中,形象之所以理解,是由于摆脱了其日常的功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获得新的功能,即充当媒介以表达人类感情。

3.相似性

符号与其象征事物之间必须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这种逻辑形式指的是二者之间的类似性。设计符号的形象特征与人类的内在情感、精神风貌上有类似的因素,比如楼宇,层层递高的形象给人向上攀升的理念。

4.易懂性

设计符号是一种被人为重新提炼过的符号,也是人类普遍情感的外在表现。这类符号表示的内容要比语言文字更容易被人感觉和把握,如通过机场符号,观者可以更容易地把握机场内部的组织关系。

城市导识设计是视觉空间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较准确的传达媒体。它是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导识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标识设计的表现和思维的表达。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导识视觉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

五、导入城市视觉导识系统设计

城市的系统即城市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原意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如今的内涵与外延远远超越其概念的本身,每一座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经济地位、产业特征、居民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运用这些背景元素建立能够代表现代化城市的视觉导识识别系统,创建特有公共形象,可以优化城市的生存空间环境,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1.整体性要求

城市的历史地段、区域通常与周边城市其他功能区域毗邻,但其环境封闭、独立,且历史环境形成时并不具备完善的视觉导识系统,视觉导识系统的设计往往需要采用注入式的手段添加到已有的环境系统中。因此导识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环境要素,形成与环境的内在统一,成为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差异性设计

公共环境导识系统差异性是保持设计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不同城市历史文化悠久不同,要结合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历史地段、历史区域众多并且类型、起源、文化和宗教等的区别来制定适应环境整体性要求即是要求不同环境系统的设计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具有公众性集市特点的街道在与整体环境要求相融合的前提下,导识系统设计中的适当添加关中商业性民俗符号如剪纸、皮影等风格要素。

3.人性化设计

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人性和人文关怀,人类个体差异巨大,不同族群具有不同的需求。导识系统需要为不同族群的不同个体尽可能多的提供提示和帮助信息。例如对残障人士提供特殊提示,并且在标示本身增加声音、触摸等多种感觉信息传递方式。为不同语言文化的人士提供图形化的理解信息等。

4.国际化风格

在追求民族特点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发展全球趋同的重要特点。国际化趋式同是人类社会生产标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约定俗成的共同抽象要素越来越多,合理利用这些国际化要素可以增加导识标志的理解性。例如,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英文语言己经称为世界性适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在导识系统必须结合英文语言的应用进行设计,并且这种应用应该是国际规范的不是某英语国家独有的或理语化的。

因而,在城市中导人视觉导识系统设计,以整体的、规范的、合理的、科学的设计理念来启用不同环境下的视觉导识系统设计,用于承载复杂庞大的城市环境中的内容。视觉导识系统应用在现代城市环境之中,视觉导向、视觉识别以及视觉形象标识已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神经中枢系统,成为为城市中的公共环境的整体形象评价的重要标准。

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7

关键词: 设计素描 创新意识 设计思维 延展性

在现代设计教学中,设计素描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设计表现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维性、多观性、多觉性、多象性的训练,启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设计素描的语言形式进行设计表达,从而在多元的、多维的、多层次的设计领域都能得到应用和发展。

一、设计素描教学构想

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现了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统一。它是现代设计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是设计师收集素材、表现设计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设计素描也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现代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认识、感受、思考和领悟客观对象,在造型表现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去认识素描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运用素描的各种手段进行设计构思和创意,运用素描的表现语言与方法来提高设计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设计思维的训练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把对自然的感受、发现、思考和构想通过设计的创造理念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从而设计出新的造型。

设计素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视觉的感受能力、造型的表现能力和设计的创造能力。通过设计素描系统的教学,拓宽学生的创造思维领域,丰富学生的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使学生的造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增强,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设计素描要求训练学生眼、脑、心、手等各方面的能力,首先,要培养视觉的敏锐反应,增强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即敏锐的感受能力。其次,要培养分析、理解的心智思维,形成对事物特征的深刻把握,即富于心智的认识能力。再次,要培养应用和开发想象的能动性,形成对未知领域的自觉探求,即创造意识。最后,要培养技能的熟练掌握,达到对于视觉信息的有效表达,即富于技能的适应能力。因此,设计素描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使学生从基础的素描训练走向专业的设计领域。

二、设计素描教学的延展性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进行培养,而且要通过结构分析、明暗表现、平面意象、有机构成、纹理组织、意象构成、形体与空间的虚构等方法进行系统的训练。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还发现设计素描对各个领域的专业设计有广泛的延展性。

1.结构分析

形态的结构是指形态本身的结构、形态所占空间的结构,以及构成形态的物质形式。三个结构关系紧密相连构成形态的基本结构。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对自然物象的内在规律和形态结构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对其进行由表及里的理解,从而达到对物象结构性质的完整认识和整体把握。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和表现,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构分析给人们提供了整体关系的审视,在此基础上,明确各部分组织的几何构造及其特征,通过物象构造的起伏关系来达到形体的表现。结构分析还引导我们对整体对象的复杂关系进行剖析,对形体转换进行充分的观察和全面的认识。因此,这种方法提供了对于造型本质的深入了解,从而开发我们创造的潜能。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我们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对自然物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这种方法以设计草图的形式进行表现,在产品造型、建筑、环境等设计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一个产品的设计,需要对其构造和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其功能和结构达到高度的统一,我们可以用设计草图和设计效果图进行表达,进而转化为设计产品。

2.明暗表现

在设计领域中,明暗表现往往会聚焦在实体本身的描绘上,强化物体的质感。不同的物质表面具有不同的纹理组织,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出丰富的明暗变化,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因此,光影空间里的质感表现是设计领域中不容忽视的视觉传达语言。

作为设计基础的素描,其明暗的训练,应着重强调物体各种质感效果的描绘,培养学生掌握光影明暗的变化规律及利用光影表现三维空间的技能,锻炼对于明暗变化的敏锐感受,以获得明暗塑造和质感表现的能力。

明暗表现在造型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摆脱客观因素的束缚,提高空间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在设计理念的表达上达到自由的境界。在思维发展的同时,引发对自然持以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在环境、建筑、服装、工业产品等设计领域中,明暗表现作为重要的视觉语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平面意象

视觉形象本身蕴含着潜在的图形动机,当我们对自然物象给予特别的关注时,便会产生新颖的视觉形象。改变常理的观察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契机,它能散发出更多新颖、独特和富有想象的成分,并引起新的理解和发现。

我们在设计素描中会发现潜在的图形因素,随着素描创作过程的深入,这种图形因素不断地传递、展开,直到完全产生新颖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呈现出不同的形变阶段,每一阶段的视觉形象都给予我们新的图形提示,每一阶段呈现的形体结构,都相对完整独立而同时蕴含着变形的可能。我们可以用这种形式作为基础,不断扩展、变化、演绎出不同的形体状态,从而让清新的创意为我们的设计服务。这种方法在平面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广告创意、海报设计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4.有机构成

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具有仿生倾向的建筑,还是蕴含着自然界结构律动的建筑,都充满了追求自然生命的有机性质的设计倾向,而这种倾向正是现代科学和现代审美思潮的产物,它赋予建筑物以充满想象和自然活力的造型,造成与环境的天然和谐。

从设计角度来看,设计物的实用功能要求将形态设计确定在一种规范的限制之中,受着与设计物有关的种种条件的限定。例如:椅子的设计,从古至今,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椅子,尽管都体现了各个时代的观念,各个阶层的崇尚,各个实用场所的需求,各个设计家的追求,但都受着某种规范的支配。因此,当我们的结构观念能适应某种规范并贯穿于整个设计思考过程,那么我们所创造的形体既体现了时代观念和个人理念,又不失于客观事物的规定性和思维的规定性。

有机构成的练习有助于我们进行仿生的观察和思考,引导我们在自然的有机性质的层次上开发创造思维,获得对生命体的深层理解,从而影响我们的审美感受。因此,此种形式可以应用在各种产品、家具、建筑、装饰等设计领域中,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与自然融为一体。

5.纹理组织

材料的物理表象的重要性质在于它的表面纹理组织,纹理组织能够反映物质的表面状态,通过明暗的对比关系,可以表达一定的空间状态。同时,纹理组织也具有传达情感的作用。运用纹理进行定向的有意味的组织,传达某一特定情绪或意境的表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纹理组织依附建筑传情达意形成建筑的表面形象,影响人们的情绪表现。

纹理能够传情达意,有助于形体和空间的意象表现。收集纹理制成不同纹理组织的画面,通过物体的表面,形成视觉和触觉的同步效应,完成生理和心理的体验。获得纹理画面的方法很多,有拓印、拼贴、烧灼、编织、塑造、复印等,通过一定的形式,认识纹理的点、线、面、色调的构成要素,以及规则、紊乱、粗糙、细腻的组织规律,掌握明暗的对比关系,培养领悟画面层次的能力,构成纹理的空间形式。

在艺术设计中,人们通过视觉感受触觉的印象,视觉和触觉的互相对换使人们内心形成一种反应。纹理组织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并以一定的语言形式,传达出设计者的意象表现。研究各类物体形状的不同纹理,使设计者认识纹理,培养对自然形体的情感,广泛地收集和体验各种纹理组织的直观效果,引导设计者产生意象。这种方法在平面、环境、建筑等各个专业设计领域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6.意象构成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通过对物体的形态内在结构与外部构造、材料及空间等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引发学生在形态造型上的创新探索。通过分解、变形、夸张等手法打破时间、空间概念,再将打破的事物作为基本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全新的视觉形态,使学生从中收到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从而提高其设计创新能力。

通过对自然物象的观察,构想出新的视觉图形,发现潜在的审美形式,并展开一系列联想和想象,转变为富于图形意义的形态。例如:毕加索的《小提琴与葡萄》,作品向观众同时展示了乐器的正面和侧面,以及其它物体的面。把形体进行分解,重新构成超越物象的外在形式,对物象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创造出新的形态。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平面、建筑、环境、产品、服装等设计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7.形体和空间的虚构

在设计素描练习中,以虚拟的情节进行表现,对客观物象进行新的调整,使物象脱离原有的形象概念、比例特征和空间秩序的常态,达到真切的质变、形变的演化,从而获得新颖的视觉效果。我们可以通过质感的转换、形体的演变、虚构的空间等方法进行训练。

通过质感转换的练习,建立新的质感概念,使新的材料质感有机地和物体协调统一起来,训练学生自由表现物体质感的能力。通过形体演变的练习,在造型的延展性和异创性上进行有趣的训练,打破思维的纵向性,把横向间的物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完成造型上的创造性设计与表现。通过虚构空间的练习,使学生解决了设计构想的表象问题,获得表现意想空间的能力,在设计表现中把思想和手段发挥到极限。因此,我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建筑的构造设计、产品的造型设计及平面的空间设计等领域。

结语

总之,设计素描作为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以设计观念为指导的思想,与时代同步,进行大胆的创新,明确设计素描训练的目的,加强设计素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延展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通过设计素描的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个人潜能,使其成为创新型的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素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单德林,徐卫,孔六庆,张新权.设计素描.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4]宫六朝.设计素描.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8

文章从识别、传播、表现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视觉传达的传播功能的达成。从人们对物质功能的需要、品牌的内涵和商业价值、设计的个性与风格等角度探讨视觉信息的识别效力;从文化性和情感性分析信息传播的达成;从有效传达信息、视觉流程设计等内容阐明了视觉表现与信息传播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视觉传达;传播功能;识别效力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3)04016105

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是最普遍的传达方法。人有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它们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探测器,其中视觉获取的信息约占全部信息的70%。视觉是全球不同文明所共有的、接收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它奠定了视觉文化在国际间传播的可能性。现代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要摆脱文化、语言、种族、地域、民族的障碍,通过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是最便捷有效的方式。

“视觉传达”一词,与“信息”、“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一个将信息视觉化处理,利用视觉符号传达信息、进行沟通的设计;它利用视觉符号投射信息,阐释某个概念、传达某种内容;通过对视觉符号的有序组织,使形与图的组织关系形成语序,构成可以明晰表达信息内容的完整的“视觉语句”;它也是大众传播中最具情绪感染力和精神渗透力的信息传播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视觉传达经由graphic design(平面设计)发展至visual communication(视觉传播)再到今天的 communication design(传播设计)。依托的媒介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发展到现代以屏幕为基础的多媒体、影视等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今天的传播设计是一项综合知识与技术的创造性活动,是以现代传媒为介质的大批量生产的现代文化形态,并在这一基础上构建出新的信息产业和传媒工业。在工业生产、服务及文化传播活动中,它不再仅局限于运用各种传统和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综合表达,同时也在制定品牌和产品设计、服务与传播战略的时候,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视觉设计是一种经济的驱动力,它可以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效资源,合理的设计甚至可以大规模改进制造技术以及产品竞争力和企业传播的有效性。传播已经成为视觉传达的核心,而传播的成功与否常常直接关系到许多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成败,甚至可以说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一、视觉信息的识别

视觉信息的识别,是视觉传达的保证。为了使发射的信息不被纷乱芜杂的信息海洋淹没,使信息快速、准确地传达,识别显示了巨大的效力。

识别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是外观信息的识别。外观信息的识别指图形、文字、色彩、构图等形式层面,受众在接收这一信息层次时,仅仅停留在感觉上,并没有进入思考层次。视觉最有效的感知部位,在视网膜上只占有很小的比例,此外,视觉还处在一个不断运动的状态之中,这种生理上的特点,决定了视知觉对具有十分明显的新鲜感、整体感和特征感的事物比较关注。从视知觉得到视觉印象,所需要的时间约为0.3秒。视觉所得到的第一印象的记忆时间很短,传播的信息也有限,只能吸引人们一时的注意,但它却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以视觉经验的形式左右着后来的印象。就视觉心理来说,视觉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要想建立特别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牢固的记忆,除了让外观信息能经受得住视觉反复注视的考验、获得良性的视觉印象外,还要让受众能进入到第二层次的语意识别。

语义信息的识别指视觉传达信息的基本内容,它包括固定在外观信息中的象征、寓意等内容,还包括基本的情感信息。语义信息识别将受众的记忆领向短时存储区甚至长时存储区,在这里信息经过思考,也就是经过大脑一定程度的加工,会给受众留下一个较短或较长时间的记忆度,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语义信息利用的合理度。比如,信息识别直接关系到人们在使用产品时的效率。阿恩海姆曾经指出:“一种符号必须能为某一类事物或某一类力的作用方式赋予具体的‘形状’。”[1]现代符号学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内在变化与规律都能以可视的外观表象来体现、记忆、联想、理解与交流,产品外部的形态构成与排列组合也是反映各种事物不同属性的一种视觉符号。这些视觉符号实际上体现了一定的指示性特征,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方式,告诉人们,哪里可以按压、可以抓握,引导人们以直观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操作。此时的视觉符号是一种识别标签,通过符号可以使人联想到它所暗示的东西[2]。

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中仍然有大量符号识别困难的产品,设计师更关注产品的形式美,生产商在乎成本的多少,没有经过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以一己之见确定产品的操作方法,没有从符号与人的行为方式的联系入手;也没有确立从整体形象到结构秩序再到细节表现的层次关系。特别是面对功能复杂的高科技产品,当各类信息交错在一起时,如果不能用准确、简洁、有序的视觉符号提示消费者,快速完成信息识别,就会让人感到十分迷惑,出现信息识别错误。通过产品造型因素来设计适宜的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就凸显出现实意义[3]。

阿恩海姆说“符号就是为一种较为抽象的观念赋予可见的形式”[1]。视觉符号是受众最容易接触到的传播内容,这些表象上简单的符号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内在价值。合理的语意信息设计可以赋予产品不同的品牌内涵。对于品牌而言,具有商业价值的视觉符号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是品牌识别的视觉核心。视觉符号传达出的产品属性、名称、历史、文化、声誉、品质、风格等信息经过大量复制、广泛传播渗透进消费者的大脑,产生共鸣,转化为记忆,发展成偏好,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品牌印象总和[4]。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独特的品牌个性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识别作用,制造差异以区隔市场,还可以规避竞争风险。任何企业都无法为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提供全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同类产品仍然可以存在差异,通过形象化的视觉概括,可以将产品特征、品牌价值、企业理念等信息生动、具体、感性、形象地转化为视觉符号,来进行细分市场的品牌识别。

第三层是文化信息的识别,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情感信息,是设计师在表达上述内容时所传达的审美观念、情感趣味、设计特色乃至个人风格。设计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层是将受众的记忆带向长时间记忆区的有利工具,设计作品包含的这类信息往往能引起受众的共鸣,体验到深层次的愉悦感,因而也就能给受众留下一个较长时间的记忆度。

二、视觉信息的传播

(一)传播的情感性

传播并非将信息从一个实体或个人分派给另一个,而是启动信息的相互交换,其核心在于包容多种解读,从视觉到理念,从实物到精神,观众能够自由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放入其中,传播才有效。艺术心理学认为,艺术是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的,传播绝非板着面孔说教,在信息传递的同时它还要给人以情感上的感染与满足,情感的力量往往最能打动人。尤其是在今天,快速的生活节奏、巨大的生存压力、冷漠的人际关系,人们的情感空间在不知不觉中被挤压得越来越小[5]。

情感是感情的升华,它是在生理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指同感觉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人的情感变化与外界事物对感官刺激的强度、性质、次数有关;同时也与人的生活经验、对事物的立场和观点、个性与修养有关。人们在与客观世界的接触中有感而生情,人的情感变化是复杂而微妙的。例如,人们依靠感官经验可以对色彩和肌理产生喜爱或厌恶的心理情感,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的高层次反映,与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紧密联系。崇高、荣誉等情感是基于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产生的。传播的情感性原则是视觉语言精神功能的体现,传播的情感性可以激发人们更多的联想,大大提高信息传达的感染力。

情感的视觉语言主要依靠象征性的手法来传达,视觉传播的情感性,就是利用视觉符号传达良好的信息,调动情感,亲切自然地表现主题。通过视觉语言的“情感设计”,赋予产品丰富的感彩和浓郁的人情味,从而以情动人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著名的IT企业――苹果公司的传播设计让我们叹服。品牌、设计、体验,多年来一直是苹果公司传播设计的主题。Iphone被《时代》杂志评为2007年最佳发明,这款时尚多媒体手机,至今已推出五代,尽管还存在很多技术缺陷,但是全球众多粉丝却对这些缺陷视而不见,足见他们对苹果的忠诚度。苹果的商业成功证明了合理利用用户的情感所能达到的传播深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技术之外的力量远胜于技术本身。苹果散发出来的浓重的品牌气息,把果粉们联系到一起,创造出一个社会群落,滋生出强大的心理认同感[6]。

(二)传播的文化性

今天的视觉传播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的驱动力,它可以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效资源,合理的设计甚至可以大规模改进制造技术以及产品竞争力和企业传播的有效性。而传播信息的成功与否常常直接关系到许多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成败,甚至可以说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了视觉设计的文化特征,在《文化肌肤》一书中,德克霍克认为,由于设计是文化意义上的人造物的可看、可听和有肌理质感的外在形式,所以设计是文化的肌肤,因此设计的本质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化的传播,商业竞争到一定阶段就是文化的较量。

“文化”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狭义指人类的行为模式和精神成果,包括经济生活模式及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今天,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脱离其他文化而独立存在。我们全天24小时都沐浴在各种各样的文化之中,或真实或虚拟。多元文化是全球的大范围多角度的变革,不同文化的融合令人激动不已。在这样一个大熔炉中,任何一个人所经历的文化的交织都是丰富的、复杂的。人们在网络上、街上、礼堂里、体育馆里和他人分享着各种文化,不同的文化元素彼此叠加,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奇的状态。

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了视觉传播的文化特征,视觉传播的文化特征反过来又是自然条件最生动的表达。黄土高原的窑洞传递出当地的气候信息,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传递出与神交流的渴望[7]。在不同地域聚居的人们的不同生活模式和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视觉传播最深层的因素,也是其他地域受众乐于接受的原因。民族文化的地域特征往往通过文化符号形式,展现到社会应用的空间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作品是国家的面孔,是浓缩时代的精华,可以看作民族、国家、地区,甚至设计师个人的名片。地域文化的符号运用,在某种程度上,集中体现文化风俗、生活水平、社会风尚等具体的观念、追求、品味和倾向,成为一个民族、国家和设计师的表征。现代社会生活的国际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改变了区域的局限。区域性的民族文化,是对国际化的有效补充;而传统文化在国际化的刺激中,也为自身更新带来了契机。

与地理因素相辅相成的另一因素――历史文化传统,是又一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风格体现在文化传统上,“品牌的一般是文化”,历史的文脉总是通过视觉符号得以体现,它是视觉符号形成的源泉,是其形成的内在文化语境。其间的细微差别归根到底是由民俗风情、生活习惯、消费方式等文化民族传统的不同以及随之而来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的,并且不断在信息反馈中调整定型,从而与一定范围的受众建立起相对应的关系。例如,丹麦现代设计师主要出身于两个行业:建筑业和手工行业。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丹麦现代设计民族化与国际化并重的风格。日本继承了传统手工艺的精华,重视材料的质地、肌理、装饰性和细节处理,形成精致、小巧、高雅、实用的民族设计风格。

文化的竞争往往都是从商业层面开始逐步渗透到其他方面。以本土文化或市场为基础创造出的产品或创意也不断地启发着其他市场,这种来源于文化的竞争不会使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相形见绌,反而会令世界更加丰富。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全球视角,每一个人可以面对这个世界,骄傲地展现文化的本土性,不需要为了全球化而丧失其本来的个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差异就是价值。只要我们了解世界并保持原来的自我,我们就可以以我们自己的文化影响别人,而不需要迎合市场[8]。

设计风格的传播与互动,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比较文化现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传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才具有真正的世界竞争力。在融会历史传统、经济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不同设计追求和随之而来的设计风格,既是设计这门探索现代生活意境的美的哲学具有无线丰富内涵的必需,也是人类求新求异求美心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随着中国风的劲吹,全球大量设计师参与到中国风的设计中来。需要强调的是,遵循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守旧,能够利用新科技和新材料将传统文化精髓贯穿其中设计出新的作品才会富有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中的优势能在设计中显示出不同时代的创造所保留的美学联系,而并非表象符号的使用。中国设计在考虑产品发展的同时,也应将中国文化传播给全球。我们可以整合全球的创意和想法来思考中国文化,收集世界各种文化中诞生出的接受度,从中提出普遍性,以全球视角创造出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产品,产生最有穿透力的中国设计。

三、表现

视觉传达是一门信息处理的艺术,其核心是通过视觉语言媒介来表达可视和不可视的信息,实现信息快速准确传播。信息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依据,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符号。它既包括世界所有千姿百态的事物与现象,也包括人类已知和未知的所有知识。

(一)有效传达信息是核心

既然传达信息是其本质与目的,视觉语言的表现就必须围绕准确传递信息而进行。信息内容决定了视觉语言的创意与风格,决定了视觉语言的媒介形式和表达方式。面对不同的信息,需要选择不同的角度,来传达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意念。从不同角度萌生出的创意在形式、意境、审美价值上均有所不同[9]。

视觉符号建构的最终目的就是传播,所以传播的过程要顺畅,不能产生误解和歧义。设计师借助符号向受众传达作品的信息特征,同时受众也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历、经验加以验证,最终理解设计的语意。符号运用得是否合理,信息能否被正确解读,这就要求编码和译码的“代码本”(符号系统)必须为双方所熟悉和理解,编码和译码必须遵循社会公认的语法、逻辑规则。即便如此,传播者传送出去的符号信息,也很难在接受者那里得到原原本本的再现,影响编码与译码的因素实在是太多[10]。

(二)表现须遵循视觉感受性和视觉语言传达规律

视觉符号本质在于承载信息,因此传达的信息内容必须符合人们的认知能力。人眼的视觉容量一般用比特作为计量单位,每一秒钟人眼的正常视觉容量约是25比特,若以文字符号为例,差不多是4个字母。人眼的接受程度,使得简洁明了的符号形式在识别上最直观便捷。过多的视觉信息量、不明确的信息符号、过小的信息符号以及缺乏秩序、造型模糊的信息符号都会造成视知觉的劣性刺激,影响信息的识别[11]。

人的视觉信息感知能力,心理学上称为视觉感受性,往往重复寻找、发现、选择、判断四个过程。视觉的信息符号,能够通过一定的视觉反应和视觉经验表达和传递信息,但这些信息常常是孤立的,缺乏综合信息传达的功能。如果把信息符号比喻为文章中的单词,那么视觉语言就相当于有主语、谓语、定语、补语的完整句子。各种信息符号在视觉语言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它们依靠统一与对比、正与负、实与虚、大与小等形式手法,造成视觉信息的强弱和主次,产生规律性和逻辑性,使其符合视觉感知的逻辑过程。如果破坏了规律性,造型、色彩、肌理各自为政,不同的视觉信息混为一谈,视知觉就无法识别和接受。

视觉运动是一个积极的信息感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视线总是注视某一个点,但这个注视点又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们视觉注意点的连续确定,取决于合理的视觉诱导。视觉流程是视知觉对信息的感知过程,视觉语言逻辑性的建立必须通过正确合理的视觉流程得以实现。各种视觉信息不断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器官,引起视线的移动和变化。而具有逻辑性的视觉流程,通过信息强弱的方向性诱导,形态、色彩的心理暗示,使视觉运动遵循着一定的方向和程序有规律地进行,引导视线以最合理的顺序、最快捷的途径、最有效的感知方式,获取视觉信息,协助视觉语言顺利完成信息的传达。

此外,信息的内涵意义性,在视觉流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被认为有意义的信息,视觉才会去感知。比如,文字表达的信息,对于文盲来说是不会被接受和理解的,因此也就没有意义。信息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人类需求的价值上。不同的对象和内容,其信息意义的大小也不同,所引起的视觉注意值和视觉运动也不同。只有意义强大的、形式醒目的信息,才最先引人注目,并被选择[11]。

在考虑视觉流程逻辑性的同时,视觉符号构成的整体性同样非常重要。设计作品中的符号构成是有组织、有规律的,每一个符号个体都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视觉符号的识别必须从整体性的组合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ure)就曾经指出这种整体关系的重要性:“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符号本身没有特别固定的意思,只有排列成某种顺序的物质单位才能够创造出这种价值。”[12]

(三)视觉语言的美感

视觉美感属于美感当中以视觉生理为基础的一种美感,它一般不受民族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是人类生理所共有的具有广泛性的心理感受。比如,对色彩暖与冷的感受,对空间和造型的简与繁的区别,对整齐有序和变化有规律的偏爱,对灰暗和杂乱的反感等。作为符合视觉生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它表现在造型的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对比与调和、重点与从属、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方面。它们都以统一变化规律为前提,其中每一种关系又是统一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实有虚,有统一有对比,有规律有变化,有对称有均衡,既熟悉又有新奇的艺术表现,让视知觉感到愉快,不平直乏味。

现代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内在变化与规律都能以可视的外观表象来体现、记忆、延伸、联想、理解与交流。所以,作为信息外观表象的视觉元素,自然也是反映各种事物不同属性的视觉信息符号。视觉元素构成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可视的造型和色彩。人的感官存在联觉现象,事物的同一属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同时刺激几种感官。人得到的外部信息和所积累的视觉经验,大多也是由多种感官综合的体验而得到的。在人的大脑里,这些信息印象相互联系,相互依托,一种感官的刺激会引起另一种感觉神经的兴奋,出现信息的转移。比如,“望梅止渴”揭示了的视觉与味觉的联系;又如,听觉是由声波作用于人的耳膜而引起的感觉系统,而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往往可以同时感知,语言和文字就是利用这两种不同的感官表达同一信息,并且可以利用不同的媒介符号进行信息转换。再如,超现实主义手法中将千差万别的事物放在一起,就是要把不可视的信息,借助联觉现象表现出来。视觉元素的选择和使用,即是对视觉信息符号的选择和使用,必须建立在对信息深刻理解、对众多媒介形式和表达方式合理过滤和筛选的基础之上。只有正确适合的媒介、恰当的表达形式,才能吻合视觉的生理特点,达到扩大记忆深度的目的。

虽然视觉传达必须以信息内容为前提,但是视觉语言依然是视觉传达的精髓。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视觉语言的媒介形式和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播在其视觉表现方面,日益寻求着与社会结合的最佳方式。过于直接的视觉语言虽然能直接表达意念,但简单图解或者看图说话,让人感觉乏味无趣,视觉图形应该无言自语,简明有力。视觉语言需要独创性、艺术性、趣味性,是“有意味的形式”,只有独立的美感才能产生强大的视觉感染作用。

只注重信息传播,缺乏形式美感的视觉设计不免空洞,而只讲究艺术表现,脱离信息传播的设计也不可取。将艺术表现与信息传播合二为一,找到既符合信息传播,又给人以视觉美感的语言符号,才能实现视觉传达的社会和艺术价值,达到深度传播目的。

参考文献:

[1]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2] 陈文龙, 李俊明.浩汉设计与陈文龙的美学人生[M].台北:高宝,2008:9.

[3] 原研哉.引人兴趣的媒介[M].张朵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4] 刘小康.艺术设计[M]//刘小康作品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5] 胡家宁.现代传播中的视觉符号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66-69.

[6] 杭间.设计道[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0.

[7]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纪江红,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8] 霍夫曼.全球化设计――未来或者幻想[M].李梁军,编.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8.

[9] 迈克尔・别拉特.设计随笔79[M].李慧娟,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10]赵津晶,徐凤.论广告的编码与解码[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6):47-49.

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9

关键词:企业 视觉传达设计 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 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

引言

随着我国企业的战略性发展,企业对其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发展有了明确的计划,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现实。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为适应企业文化和经济建设快速蓬勃的发展,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的需要,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据统计,全国各类艺术设计教育院校有一千多所,在校学生成百倍的增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在学科发展建设和教育体系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成熟化,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教学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联合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并且亟待改进和完善。如何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如何与企业用人接轨,如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视觉传达教学中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实践能力的联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型的专业,当前就业前景还不错,其实践性是非常强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在企事业单位担任设计师、美术编辑、美术指导等。所以在课程设计都是以实践为主。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听课和实践为辅的教学方式,由于办学条件和课程的设计情况的不同,其结果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以及在实际操作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手段的调整和设计上下工夫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理论最终是要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论得到验证和不断地发展完善。

由此可知,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更是如此,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通过优秀案例的分析,包括其设计背景、设计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展示,让学生亲身体会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

企业是检验学生的第一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进入服务项目。市场调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鉴别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市场调研,对所要设计的项目背景和功能等资料信息的搜集,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市场调研做的不够深入,资料信息搜集得不全,分析也就不能深入,设计项目定位也会偏离市场,否则再完美的设计进了市场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深入细致的调研为方案设计提供准确的市场定位,在确立设计课题时,不能流于形式,要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起来,实题实做,让学生走上社会,联系和争取设计项目,或者是参与设计项目。也可以根据网络设计征稿或者各项设计大赛为课题,进行实际设计。

充分调研后,在设计初期,引导学生运用高超的电脑制作技巧,并赋予作品以主题,同时要启发学生发现设计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材料、成本、效果、工艺等问题,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作品充满生命力。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养成多动手、多画草图、多做模型的习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自我完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模拟现实设计工作的过程,激发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刺激个体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教学互动性。在实践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设计能力,还需要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建筑、历史、文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从多方位立体研究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否则学生的基础课甚至专业课都学完了,他们的作品单一化严重,得不到行业的认可。教育创新对于民族振兴、国家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关键是联系实践的创新应用。许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反映,学校教育滞后,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实用,在公司能学到学校里没学过的东西。学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实践技能,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如到校办企业,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等合作单位去实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加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艺术学院和企业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国家可持续繁荣发展的后备力量。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也不例外,企业和市场是视觉传达设计服务的对象,也可以说视觉传达设计与企业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首先,校企合作,改善教师结构,构建“多元型”教师队伍。学校基础型教师与企业实践型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成为通才教师,使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同步化,教学走在市场的前面。

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针对本地与中、小企业密集的现状,发展和开拓与企业的对接,进一步合作。教学中联合授课,使企业成功人士走进课堂,使课堂走进企业。同时完善教师工作的考核制度和提升机制,鼓励教师外派深造,深入企业交流学习,打造与时俱进的教师团队。

针对一些企业,尤其是本地区的企业,存在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品牌推广不到位,或者设计部门力量薄弱等实际情况,与高校联合,发挥高校人才与创意的优势,成立校企研发机构,以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为主导,以学生设计为主力。学生分批分组进入各企业,以主人翁的姿态帮助企业对产品深度开发,从企业形象到产品包装设计再到品牌推广,以及产品后续服务与回访等。在合作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的传、帮、带工作,让学生最终实现独立设计,成为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实用人才。

企业和学校要拿出一些资金支付学生的劳务费,对成绩突出的要予以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工作热情。企业在能为自己创造了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同学成长起来。高校的人才与创意设计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企业知名度,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并逐渐把企业做大做强,走向国际,成为中国创造的知名品牌。同时学校也受益,首先是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在实践中验证更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及时了解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及时调整,改变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求错位的状况。校企合作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实用性又有创造性,既有高素质又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其次学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启发,并为自己创造了一定的收入,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与经济头脑,经济与艺术设计相结合。

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磨练意志,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目标,理性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实践中学会先做人后做事,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与地方企业联合,尤其是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势在必行。使有限的资源(资金、人才)实现最有效的结合,为社会创造无限价值,达到双赢互惠,共同发展。

视觉传达教学中合理计划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至今,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产业需要大量高标准的艺术设计人才的情况下所培养的人才,与中国企业需求错位的状况日益严重。如传统培养的设计人才既缺乏实际应用型,也缺乏高素质创造型人才,难以适应多元化企业市场的需求。学科体系设置重复单一缺乏特色,视传、环艺、工业产品、服装、陶瓷等学科遍布各院校,但很难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求,学科专业划分过窄,专业界限过清,缺乏交叉综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对教学内容、所学课程、办学特点都非常关注。所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和自身专业特点,以及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性与实用性来改进和丰富教学模式,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走在市场需求的前面,这就要求教育要正确把握未来市场需求的动向。如设立各种教学特色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选择,在选择的时候,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与评估,教师要结合当前与未来的发展形势,有针对性进行教学。例如:心理学、哲学、文学和潜能开发技术的学习,通过具体设计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意潜能和激情,为学生走向企业打下富有竞争力的基础。

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要以中国元素为主线,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如书法、国画、陶艺、剪纸等,使学生加深了解本土文化的同时,把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艺术文化,转换成时代的形式语言。融合西方先进的设计教学理念,办成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目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虽然门类齐全、数量可观,但在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上还不尽人意。多数学校在学时分配上注重理论的讲授,轻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课堂学习时间长,学生自学时间短,造成填鸭式的教育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应并重,合理分配学时,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全面素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负起责任,以免实践流于形式,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倡导开放式教学方法,给学生留出自由学习时间和充分发挥的空间。

视觉传达设计是引领时尚的风向标,这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前沿性、前瞻性和交叉性。要建设复合型多学科背景的课程研究与教学体系,适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及时调整课程设置,避免课程重复现象,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期间掌握新知识,使教学不脱离社会。充分合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资源,开发体现新观念、新技术发展的新课程,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使师生及时掌握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前沿信息,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加强教学改革的不断研究,支持原创,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其主动的创造能力。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