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设计学论文

时间:2022-04-25 10:13:13

摘要:艺术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艺术设计作品之中,在使用仿生学设计手法的同时,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自然要素和人本美学元素也因此凸现出来,可以说,仿生学的应用时目前艺术设计中的热门话题。随着人本理念的进一步推进,仿生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人本”的创意理念也会在仿生学应用中得到极大发展。

关键词: 设计学

设计学论文

设计学论文:产品语义学趣味产品设计论文

1产品语义学

产品语义学是符号学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是符号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语义学中的“语义”实质上就是研究在产品设计中,设计符号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用于交流的语言、表情、神情和动作都被定义为符号。在语言交流中,声音作为语义符号传递信息;在视觉交流中,神情作为语义符号传递信息;操作机械产品时,部件、颜色、形状、质感作为语义符号传递信息。在产品设计中,关于产品的形态、色彩、质感、功能等都属于设计符号的范畴。

2趣味产品设计解析

现代社会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仅限于基本使用功能,还包括了产品心理、精神层次的需求。趣味性的产品能打破产品带给人的单调、平淡、沉重、压抑的感觉,可给人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人保持愉悦的心情,产生美好记忆的。一件好的产品会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感受舒适、愉悦,给紧张的现代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正如美国西北大学的计算机和心理学教授唐纳德-诺曼所说:“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

3产品趣味性语义分析

3.1产品语义的含义

产品语义强调的是人与物之间的一种交流,即通过产品的材料、形态、结构、色彩质感等视觉语言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产品的内部结构,使产品功能明确化,使人机界面单纯、易于理解。产品语义分为外延性语意和内涵性语意。外延性语意是更直接的语意表达,通过形态、构造特征等元素来表达使用目的、操作、功能等内容,使人能够通过产品的外形设计直观地明白产品的功能、用途和使用方法。内涵性语意是一种感性的认知,通常是指产品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和个人联想(如意识形态、情感等)。通过产品的造型形态喻示出使用者和使用环境,进而指示出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文化品位、价值观等象征价值。内涵语义以外延语义为前提,产生于特定的场合和环境中,依据用户的主观因素而随时变动。内涵语义比外延语义更多维,更开放、更深刻。产品设计基于用户的记忆和个人经验的联想,很容易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趣味性语义属于内涵性语义的范畴,是产品语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2产品趣味语义表达的分类

作为人的创造活动,趣味性设计在更深层面上体现出对人性的关爱和体贴,产品的趣味性语义即是通过产品的设计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趣,使产品富有某种情感色彩。产品的趣味性语义有多种层次,各自有侧重点,都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趣味性造型符号和元素融入设计形体中,基于人的情感经验,做意象化的细节处理,给人带来惊喜。具体可分为生趣、机趣、谐趣等多种语义特征。生趣,从生动、灵活等方面来表达趣。大家都有捏泡泡的经历,气泡日历,将气泡纸覆盖到日历上,这样每天都可以捏响一个泡泡。创意小人灯,将插和拔的感觉结合在一起,不知道是要拔还是要插。机趣,从机智、灵巧方面表达趣,体现于结构设计的巧妙之处,借此反映设计者的睿智。“鲨鱼”迷你型老虎钳,不同以往的结构设计,符合人机原理,看着还很嚣张的样子。此类趣味产品多从产品结构、功能方面进行创新。谐趣,从诙谐、滑稽方面表达趣。该类产品具有幽默轻松的设计内涵,往往使人忍俊不禁。这类产品内涵语义丰富,让人觉得轻松幽默,身心放松,表情咖啡杯设计,杯子与杯垫组成各种喜,怒,哀,乐的表情。HumanCDHolder设计,动作和造型结合仿佛CD架真是重若千金,用不寻常的方式让人发笑,这类产品必将会给生活带来不少乐趣。雅趣,从雅致、意境方面表达趣,从产品的形体和质感中体现产品的典雅和格调,反映了设计人的艺术修养,表现出一种生活的精致、高雅和态度。时尚便携烟灰缸,外观看来精致无比和烟灰缸形状相去甚远,旨在说服人们不要乱扔烟头烟灰等。情趣,从人的情感出发,在情致方面表达趣。产品体现如爱情、亲情等情感,使人感觉到温暖、亲切。如图6荣获IF设计大奖的章鱼情人碟,将U盘视为可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小饰品,将消费者使用情境与外观设计结合,让U盘不只是U盘,而是个人风格及生活方式的一种延伸,体现多样化贴心设计与人文创意。

合家欢故事椅是一种亲情的体现。天趣,从自然天性方面表达趣。产品设计回归自然、天然,体现人与环境和自然的和谐。这类设计多从自然界中获得灵感,保持自然生物的灵动美感,让人在钢铁世界中感受自然的乐趣。“LeafLamp”灯,其主要的灵感来自大自然母亲对于人类的馈赠,根据树叶而设计,它可以被用作台灯,落地灯,以及学习用灯等,自然清新且功能完善。玻璃块冰淇淋设计,去除了各种色彩和形状,还原到原始的冰破碎的样子。理趣,从理智、聪颖方面表达趣,与情趣的感性相对,在理智和趣味表达中达到一个和谐,单纯的强调理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过多的趣会杂乱无章,理趣是在规范的设计中体现情趣,窗帘设计,巧妙得利用磁石原理来收帘,通过规矩的磁石分布随机塑造多变的窗帘造型。童趣,从儿童的视角表达趣,反映了儿童的稚嫩天然的神态,造型多以形似为主,色彩以儿童喜爱明亮活泼色彩为主,功能要求简单易学。摇摇兔设计,这款可爱的兔子造型,兼具摆设及玩具功能,生动的表情,皮革材质的长耳朵,艳丽的红色,为童年回忆中的“玩具木马”做了新的诠释。“乌贼”香肠花型切割刀,憨态造型和艳丽色彩不禁让人跃跃欲试。拙趣,从憨态可拘方面表达趣。可从动物和孩童的动作及瞬间神态获得灵感,故意模仿往往缺乏传神的感觉,这类产品看似拙,其实反映了设计的深远意境,在使用中让人觉得亲切。笑脸盘,添加食物后表情生动,使人愉快进餐。奇趣,从奇、反常规方面表达趣。奇趣和谐趣都会有一种幽默滑稽的效果。但奇趣往往产生于逆向思维设计,打破常规,给人反其道而行之的感觉,让人感叹设计的巧妙和趣味。会走的闹钟,专为懒人设计的一款闹钟,响时会随意走动,如果你还在睡梦里,那就不知道它会在哪里了,直到没电为止。弯边盘子设计,翘起的弯边可以方便用勺子舀起食物,以节约每一粒粮食。通过各种富于趣味性的造型符号来传达丰富趣味语义,在满足产品功能使用的前提下,将各种幽默、活泼的元素融入产品造型设计中,使产品在某种层面上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情感互动,无形之中趣味性加强并放大。经过设计师对情感细节造型等的夸张设计组合,使产品具有某种情感,传达某种情感,与消费者达到心理上的共鸣,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4产品的趣味化设计方法

设计师应在了解使用者的使用心理、情感需求的前提下,在心理层面上尽量满足人的情感需求,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产品的功能,还成为使用者情感交流的媒介。好的趣味产品具有恰当的表达方法,从人的感知来分,分为视觉趣味设计,听觉趣味设计和触觉趣味设计三大类。

4.1视觉趣味设计

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据统计,人类有80%的信息来自视觉,并且主要的信息来自于生活的环境和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

a)造型趣味设计德国著名设计大师路易吉•科拉尼曾经说:“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在众多趣味产品的设计中,形态设计是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多反映在稚趣类产品的设计中,按照造型的外观形状可以分为具象形态的仿生和抽象形态的仿生两大类。具象形态的仿生指模仿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形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由于选择的具象形态生动、优雅、美妙的情趣性,是设计造型的基本途径,根据具象形态设计的产品消费者易于接受,这种设计手法多用在玩具、生活用品、工艺品中较多。水母灯,该有机形状有利于光线的软化和散射,并可以任意的摆放。水母吊灯,LED的灯源节能环保,飘逸的形态给家居装饰带来几分趣味。抽象形态的仿生是以自然规律或运动规律为基础,将具象的形态进行抽象提炼为基本的形态要素,进而表达生命的感悟。抽象后的形态多概括为点、线、面的形态组合,简洁、大方,和工业产品通过外观的现代感来表达产品语义的设计方法一致,被广泛应用在产品设计领域中。的拖鞋摇椅,简洁的曲线线条和舒适的人机曲线,是家庭生活必需。因为每个设计师的设计表现手法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就一种具象形态的抽象表达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抽象形态,另外消费者的生活经验不同,所产生的心理联想也会有千差万别,造成了丰富多彩的形态生命力。

b)卡通化趣味设计卡通化设计手法是一种混合卡通风格、漫画曲线来宣扬生活乐趣的一种特殊设计手法,把卡通形象或夸张变形的风格溶于产品设计中,通过造型来体现。市场上利用卡通形象的手法设计的产品多见于日用小产品和小饰品设计,现在逐渐地扩展到电子产品设计中,影响也逐渐扩大。兔子卡通开瓶器,小兔子张开大嘴巴,帮你解决开瓶的困扰。

c)色彩仿生趣味色彩具有直接表达的特性,一种色彩可以获得其具象联想和抽象联想,传达色彩的语义和情感,通过色彩的联想将色彩蕴含的含义附着于产品中,通过产品传达给消费者产品的暗示语义,这种设计手法为设计师所喜爱,将各种色彩运用在产品设计中,尤其在家庭日常用品,办公用品领域中,使生活的环境变得温馨,在紧张的办公节奏中感觉到清新自然,心情舒畅无形中提高了工作效率。烟灰缸设计,黄色和浅绿色的搭配在办公桌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难想象它是一个烟灰缸。

4.2听觉仿生趣味设计

听觉一般指人听到的各种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它不仅为人们交流知识、沟通感情所必需,而且使人们感知环境,产生安全感,回归自然音箱,采用石头质量来调节音量等设置。

4.3触觉仿生趣味设计

触觉仿生是模拟生物表面材质肌理的一种表现方法,传达不同物体表面的质地、纹理和形态等的视觉、触觉和情感体验。设计师在设计中借鉴表面纹理和组织结构等内部特征。众多的肌理材质向人们传递着丰富的语义,将之应用于设计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蛇皮、蜂窝结构等。螺旋盘子的设计,很好地将鹦鹉螺曲线应用到了盘子的设计中去,从而达到一种奇趣的效果。

5结语

对于趣味产品设计来说,语义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具体的设计中又提供了多种设计方法,随着产品语义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的情趣化设计也会扩展到更多的设计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乐趣,更好的满足人们在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

作者:齐秀芝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机电工程系

设计学论文:学习环境设计下地理教学论文

一、地理教学设计概述

随着新课程不断推行,地理教学设计越来越重视与新课程接轨,通过查阅三大杂志地理教学类文章可总结以下趋势:第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两用地理”理念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地理课程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等理念。这些理念在地理教学设计研究中不断得到探究和体现,许多教师着眼于探索不同的方法实现新课程理念。第二,地理教学设计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在观察三大杂志地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后发现,在按例说理类文章里,许多教师探索着基于各种不同理论的教学设计方式。第三,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三大杂志57篇按例说理类文章中有17篇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数字星球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三维地球仪软件等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今后的教学设计将不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自身发展。

二、地理学习环境设计概述

“学习环境”是指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面对面交流的一种学习状态或学习境况。地理学习环境是在地理学特征基础上运用所有教学资源创设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学习,形成空间思维能力的环境。学习环境设计是新时期教育思想和理论变革的产物,是建立在二十世纪以来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基础上的新学习理论。它是能较好体现信息社会教育特征的一种现代教学设计,旨在创立一种有效学习、积极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提高。

1.地理学习环境研究现状

关于学习环境研究,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许多努力。Hannafin&Land在1997年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要素即心理学基础、教学论基础、文化基础和实用基础。当今很多关于学习环境的研究都建立在这四个基础之上,钟志贤在2005年也提出任何学习环境设计都离不开五大理论视角,即心理学的、教育学的、技术的、文化的和实用主义的视角。情境化思维与真实境脉在学习环境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Brown等认为知识、思维和学习的境脉相互联系。一些建构主义环境提供了宏情境,将相关信息置于或者镶嵌其中,而不是提供孤立的信息。学习环境也重视多种观点的协商和解释,许多建构主义学者强调学习的社会中介,通过探索、协商和解释,理解得以深化。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另一个潜在价值观是个人信念和经验为新的理解提供独特的个人框架。地理学习环境设计研究属于学科学习环境设计研究,目前大部分关于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都着眼于通识教育的角度,国内关于学科学习环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地理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也较少。

2.地理学习环境研究趋势

学习环境的创建主要有两种关于情境的理论,森杰的实习场理论和莱夫和温格的实践共同体理论。Senge将这种设计看作创设实习场。所谓实习场即一种与真实场地分开的情境脉络,所有努力都是为将真实的活动安置在这个境脉中,学习者遇到的问题将和真实环境下相一致,即一种模拟真实环境的境脉。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和认知学徒制就是实习场的典型案例。莱夫和温格(Lave&Wenger,1991)提出实践共同体的概念来体现活动将个体与共同体加以联系的重要性和共同体使个体事件合法化的重要性。罗斯(Rose,1998)认为实践共同体就是具有共同成员介入共同的任务,具有相关的实践和资源,具有没有异议的背景假设,共同人可以写常识和实际理由。笔者认为创建一种符合学生认知方式、符合地理学特征、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环境是地理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重点,应具有以下趋势:丰富地理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体现学科特性;紧随时代潮流,善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环境;切合新课程理念,促进地理课程发展;不断创新方法和技术,拓展地理学习环境的深广度。

三、地理教学设计和学习环境设计差异分析

地理教学设计与学习环境设计作为两种预设型地理教学模式,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设计无论起源还是具体趋势都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建构的基础、设计的目标、关注的对象、操作的方法等方面。

四、从地理教学设计到学习环境设计变化动因

1.更切合新课程理念

如果说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地理学习环境的设计将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的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互动的、鼓励性的活动,能满足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在不同复杂程度下加深理解。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识论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这些理论就包括诸如基于问题的学习、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制、交互式教学、基于目标的情境、基于项目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和开放学习环境等。尽管在应用范围、技术和方法上这些方式都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体现了如何加深学生理解的本质和最适于促进学习的方法的相似假设。另外,地理学习环境是在与实际极其相似的境脉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解决的这些问题也都与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相类似。因此,学习环境设计所创设的是一种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相契合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取知识与技能不再是学习惟一目标,培养个人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与获取地理知识一起成为地理学习环境所追求的结果。

2.理论基础更合理

教学系统设计建立在客观认识论基础上,受到行为主义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由于行为主义力求用外显的行为来解释学习,而信息加工理论依赖于符号认知,集中于有意识的推理和思维,忽视文化和物理的情境脉络,因此教学系统设计是从系统的角度关注系统要素,偏重微观知识的呈现、传递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注重学习结果和学生外在行为变化的分析。虽然不同学习环境有不同的理论支持,如情境理论、分布式认知、活动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但它们大多建立在主观认识论或主客观互动的认识论上。学习环境的设计是从宏观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认知工具和资源的设计以及学习共同体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动态的,没有固定的步骤和策略,以一种框架的、非线性的形式提供一些设计的思想和原则,从理论上来说也更加合理,地理学习环境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3.现代技术不断发展

伴随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扩展,地位日渐突出。首先,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从技术角度分析基于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等多媒体。其次,从信息传播角度来看,这些媒体内容的表征是单一的、播放式的、线性的,人们通常把这些媒体只当作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要素,设计者通过比较不同媒体的教学特性、教学作用并结合所讲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为当前教育信息技术的主要基础,这类信息技术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硬件、软件等为手段。从信息传播角度分析,这类信息技术内容的表征是综合的、交互的、非线性的,人们不再把信息技术只看作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在这种环境中,教室的实体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学习活动可以不分时间与地点在一个虚拟的“电子教室”中进行,数据库中存储有许多与课程相关的辅助教材与练习题,学习者可透过网络更快速与便捷地获得参考资料,与同学交流沟通更趋便利。通过各种网络通讯工具,学生之间可以匿名方式讨论交流,这里的学生不再限制于一个班级一个学校,而有可能来自不同省区,甚至不同国家。学习环境设计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互动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以及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等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也是学习环境的优势。

五、思考与总结

地理教学系统设计与地理学习环境的对比研究是今后地理教育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点,二者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清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下教学设计发展的总体概况。地理教学系统设计作为传统的教学设计目前依然占据着教学设计的主体地位,其影响根深蒂固,而学习环境设计作为后起之秀也在快速发展并向传统发起挑战。新课程推行以来,系统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很大改进,逐渐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环境设计是系统设计的发展和延伸,虽然两者有很大区别,但决不能简单地从对比或对立的角度提倡一种而反对另一种。在运用时,应首先从实际条件和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适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需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发展中,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作为新兴的教学设计理论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优势和特点也将在未来推动其更为广泛地运用于地理教育中。

作者:代晨阳 张雪松 侯婉晴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设计学论文:核工程与核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一、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卓越计划”启动已经有一段时间,各高校对各专业本科阶段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课程设计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全国各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课时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模式与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别,因此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由于核类专业的特殊性,普通高校利用大型核设施进行实践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目前该专业主要选用一些具有工程应用的软件开展课程设计,比如mc-np软件、flunt软件、matlab/simulink软件、pctran软件、fortran软件、labview软件等。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开展的主要课程设计有反应堆物理课程设计、屏蔽计算课程设计、核电仿真课程设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等。从社会需求以及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专业人才的目标来看,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如下:(1)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跟工程实践联系不够密切,缺乏新颖性和挑战性,学生没有兴趣完成课程设计,亟待更新。(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灵活性。以往课程设计都是教师先讲解基本原理与方法,然后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讨论、互动、引导、激发和案例驱动,学生在面对具体实际问题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有的学生无法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3)考核方式单一。以往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由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决定,不可避免地存在照搬、照抄他人的现象,成绩评价缺乏标准和透明度,使得课程设计效果不理想。因此,围绕“卓越计划”的要求,合理构建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课程设计的内容,改进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加强课程设计过程监控和改变考核方式都极为必要。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针对目前课程设计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精心选取课程设计题目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必须及时更新课程设计题目。根据以下几个原则选取课程设计题目:(1)按照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要求;(2)根据学院教学条件选题,需要具备合适的设计工具完成课程设计;(3)题目内容与专业课程相关,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4)选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能在以后的毕业设计或是以后的工作中用到。根据选题原则以及结合学生所学知识我们选用了一些多样化、实用性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比如,对于反应堆物理的课程设计,我们精心设计了采用MCNP程序进行栅元、组件的临界计算并设计了一个小堆芯的题目;对于核辐射探测方向,设计了采用MCNP程序计算不同探测器探测效率的题目;对于核电厂运行仿真,设计了采用MATLAB程序或者FORTRAN程序来实现核电仿真等。这些多样化和实用性的课程设计题目,加强了核专业特色,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转变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抓好课程设计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以前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指导教师先讲解课程设计的原理和过程,然后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教师不能把握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指导教师采用了图书指导法、讲授法、问题驱动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采用启发性教学,要求学生亲自参与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对于不同题目,教师介绍基本原理、设计要求、设计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后,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去完成一个类似的题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程设计过程,同时也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个题目。指导教师注重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指出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误的地方,以便学生吸取经验,尽量减少设计错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注重在大思路上进行引导,不干预具体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细节,把关和解决疑难问题。例如:反应堆物理课程设计采用MCNP程序对组件进行临界计算,指导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典型的组件类型、不同类型组件结构上的差别和组件组成等基本知识;然后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怎样利用MCNP程序实现核电站15×15燃料组件临界计算的例题。课堂中教师重点讲解MCNP程序输入inp文件每一个部分的作用,然后让同学们当场运行MCNP程序,掌握作图及其生成输出out文件等基本运行操作。同学们运行完后,指导教师再讲解out文件的每一个部分,告诉同学们怎样看输出结果。讲解完例题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当场实现大亚湾核电站17×17燃料组件的临界计算,同时设计不同可燃毒物的布置方式,掌握不同可燃毒物布置方式下结果的变化趋势。每个做课程设计的同学都拥有一台电脑,可以单独完成作业,如果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可以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指导教师全场监控每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作为课程设计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做得好的同学,老师当场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到问题能够自己想办法及时解决的同学也会获得表扬,同样会获得较好的成绩。指导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比如设计一个小堆芯可能有多种方案,输入文件的代码量不同,同学们可以分成小团队讨论后确定一个方案,团队每一个人完成方案的一个部分,最终实现小堆芯的临界计算。总结几年的课程设计教学经验,采用图书指导法、课堂讲授法、问题驱动和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三)转变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以前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由课程设计报告和平时成绩决定,课程设计报告占了大部分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设计报告可能存在抄袭的情况,指导教师无法判断,成绩评定很有可能不公平,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只注重课程设计报告内容,不注重课程设计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程设计成绩评价的公平性,课程设计成绩改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实践操作40%和课程设计报告30%。(1)平时成绩30%,包括考勤成绩、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考勤采取签到的形式,上课前签到一次和下课前签到一次,保证学生在上课时间能全程到课学习;学习态度主要包括上课回答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情况;课堂纪律是指指导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严禁玩游戏和玩手机等,只能做与课程相关的事情,保证学生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2)实践操作40%,指导教师注重对课程设计每一个环节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查找资料的能力、编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设计报告30%,成绩包括书写格式、完成情况和创新性等。课程设计最后一般会有附加题,因此设计报告成绩也包括附加题完成情况。成绩评定的方法在课程设计上课前就告知学生。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认真开展课程设计工作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三、结语

课程设计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本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详细分析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现状,针对目前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课程设计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题目选择上,结合学生选用了一些多样化、实用性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加强了核专业特色,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典型例题的讲解以及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激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明显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对整个过程的监控,提高成绩评价的公平性。课程设计改革实践强化培训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何丽华 屈国普 李小华 谢金森 刘紫静 单位:南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系

设计学论文: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一、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1.设计题目陈旧,设计内容格式化

多年教学延用同样的题目,分组进行设计,设计题目内容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网络或往届同学存档赠送的资料中都有较完整的设计模版。因此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只要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基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于题目陈旧和设计内容格式化导致设计效果变成纸上谈兵,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重视,设计质量差,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2.设计手段单一

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计算能力及相关设备选型等综合能力,所以要求学生手工绘图、手工计算。但通过多年设计经验发现,学生对基本的制图规范如尺寸标注、比例选定、局部刨面图及俯视图相关规范性方面仍不能较好掌握。同时手工计算存在计算量大,计算结果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比如,塔板层数计算无论采用逐板计算法还是制图法,其它如经验公式、经验参数选取和试差法的应用等都可能出现以上问题,其计算结果必将影响后续设计内容,严重者导致负荷性能图检验不合格。这时按正常设计处理方法应该从尾到头逆向再检查一遍,从出现问题处再重新计算设计。但这时学生一般都身心疲惫,失去信心和毅力;另一方面设计时间也难以保证,结果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掩盖问题、私自篡改数据,而不能面对问题静心思考,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不知小小数据的改动可能会给实际生产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3.考核方式单一

以往教学中一般采取出勤、说明书和图纸三部分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但在执行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比如,图纸方面,由于上交的是“无声”的书面成果形式,致使懒惰或制图技能差的同学有机可乘,私自找别的同学替画,指导老师却无法核实;说明书若是电子版,则可以套用本组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数据、文字修改,这一点从部分说明书中出现错误的相同性得到验证,这时问题虽然发现了,但指导教师仍很难判定是谁套用谁的,是谁替谁画的,另外还可能是同组同学“分工合作”的结果,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必将对最终成绩的评定带来困难,也易导致该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公正、公平地对学生做出考核的问题,也难以检验设计的质量,同时助长了不良的学习风气。

二、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校及目前大环境下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实际经验针对性地试将一些实践教学手段引入到本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设计题目创新化、设计内容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课程特点及学生知识水平储备的差异,以“提优、促中、转差”为原则,设计新颖题目及多样化的设计内容,重在从多角度、多方面鼓励学生正确处理独立完成和团队合作的关系,提高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具体采取两种措施进行:常规设计和参加设计大赛设计,同时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采取不同的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进行教学。

(1)选题和内容来源于生产实际。对于参加常规设计的同学,为了克服以往教学中选题的不足进行了慎重科学地选题,题目主要来源于生产实际,比如甲醇工段、甲醛工段、乙炔工段等单元操作,按组制定题目,同组同学分别承担进料组成、进料状态、进料量或生产任务不同的设计内容。

(2)选题和内容来源于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学会在企业的赞助下举办的全国性竞赛,参赛高校遍及全国各省市地区,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化工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赛题目每年均不同,并且与生产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同时,采取积极宣传和鼓励的方式来引导同学自愿加入这一部分的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依据当年的竞赛下达任务条件而定。五人一组为一队,设队长一名。小组成员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兴趣来分工合作,执行中采取“传、帮、带”的形式进行。由于设计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为了使学生较快“入戏”,请教有参赛经验的上届学生“传”授经验,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的要点、软件的学习、方案的确定等方面;同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及各组同学互相“帮”助解决共性难点问题。小组内自学能力、自主能力强的同学“带”动稍弱的同学,整体相对较强的队“带”动较弱的队进行设计。采用不同的设计题目和内容,符合了不同学生的“口味”,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设计抄袭、代做的现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良好设计氛围。

2.采用灵活丰富的设计教学手段

由于常规的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若设计全部采用手工计算、手工制图进行,很难高质量的完成设计任务。因此,构建灵活丰富的设计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1)提前下达任务让学生做好早入手准备,比如提前学习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和化工制图等课程的部分内容,能达到理解和会识图的目的。并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解决问题,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增强自信心。

(2)在理论课教学中,注意结合课程设计相关知识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教学,适当训练计算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对现场设备仪表及工艺流程的观察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在理性和感性认识上有一定提高,使学生感到题目来源的真实性,增加设计的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为课程设计做好铺垫。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关于AutoCAD、Aspenplus等相关计算机软件的自主学习。布置辅导学生学习AutoCAD,网上下载教学视频,提供几个与课程设计有关的网站等。

(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身边地现象,树立工程意识。比如,教室里供热的换热器类型、结构、适用条件、规格、安装位置等是如何确定的;要保证教学主楼十楼在高峰期正常供水应如何选泵等等。通过引入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小例子,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及实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在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削弱学生对设计的恐惧和依赖心理,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提供保障条件。但要注意,要防止学生对软件产生依赖心理,而忽视了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计算基本能力的练习。

3.考核方式多元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针对以往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依据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以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工程”观念的设计能力培养为主,采用切实可行的多元化考核方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1)针对同一题目不同设计任务的同学,实行多方位、立体化综合评价体系,设计期间定时及不定时地检查设计进度和内容,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目的。一方面督促了设计进程,另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同时,通过当面问答的形式避免了抄袭或替代设计的过程,对答辩成绩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评价,以“段段清”的方式进行答辩考核成绩评定,即将答辩环节渗透在设计的整个过程。最终结合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图纸、说明书情况给出总成绩。

(2)针对参加化工竞赛的同学,考核方式采用“总分”结合的形式。“总”为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总得分情况,主要从设计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创新性和最终团队答辩情况而定。“分”为小组中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情况、参与积极性和个人答辩情况。答辩过程按照参赛标准进行,小组“总”成绩占每个学生总成绩的40%,学生独立设计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40%。个人创新占学生总成绩的20%,主要包括设计方案的确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相关软件应用、节能环保及经济性评估等方面有创新或突破。针对不同设计任务,采用的考核方式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均较合理、公平、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综合成绩,同时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通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参加大赛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校、院领导的肯定,学生整体设计水平明显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化工PID识图、制图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生产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应用化学等专业学生进行学习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通过对设计题目、内容、设计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养成尊重实际向实践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经济观点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孔小红 白云起 白青子 王劲草 张宏森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设计学论文: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仓储管理论文

1教学对象分析

学员为士官大专学员,经过基础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先行课学习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具备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基础。但是学员对于部队仓储管理方面的认识缺乏深度,理论层次不高,知识不够全面系统。

1.1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

虽然大专学员整体的学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由于士官大专学员多为部队考学,有的是已经转为士官,有的是士兵,有的具备大专学历,有的只有高中学历,在学历层次上和文化素质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知识掌握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此外,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部队装备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这些都对士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士官对高科技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对新装备原理了解不够,不能更好地发挥其战斗性能,影响了新装备的训练。

1.2从事岗位和专业技能存在差距。

士官大专学员一般的为部队士兵考学进入军校学习,入学前从事不同的岗位,部分学员与所学专业相同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仍存在着部分学员对所学的岗位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一些学员自身军事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弱,缺乏应有的业务知识,对新知识了解不多,对新装备操作使用不熟练,自身技能不过硬。

1.3管理水平相和组训能力存在不足。

部分学员入学前为士兵,缺少相应的管理经历和管理实践,加上对军事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对部队管理和军事业务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组训能力存在不足。即便有过士官经历的学员,由于资历浅,缺少组训实践,存在训练的方法单一、不灵活,讲问题现象的多,指出问题根源的少,致使组训能力在低层次循环,效率低下。

2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对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既使学员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又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仓储规划管理、仓储业务管理和仓储专项管理三大模块。侧重仓储基础理论教学。仓储规划计划管理部分主要讲授仓储规划、计划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基本模型,属于仓储的上层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对于开拓学员视野,提高管理水平有所帮助,对具体的规划方法、原则和要求要精讲。强调仓储业务管理内容。仓库业务管理部分包括入库、保管、搬卸装运、包装、出库、温湿度等业务活动,是本课程的重点,需要重点掌握,应结合部队管理实际,增加案例分析内容,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一些管理的理念、原则、方法、策略和业务流程,是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必须讲深、讲透。突出仓储重点管理内容。仓库专项管理,包括信息管理、安全管理、战备管理、现代仓储管理等内容,内容针对性、实践性较强,应结合学员在部队工作过的实际,结合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和管理理念的培养,着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要使学员通过学习后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精讲,伴以自学、讨论、实操和作业,针对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3.1层次分析法提高逻辑能力。

针对仓储规划的不同层次,从顶层的仓库分布和组合、库区的布局、库房的布置、设备设施的规划、仓储计划等几个层面,逐层层展开具体内容,提高学员管理能力。

3.2案例分析法深化管理理念。

一方面,增加部队实际管理的图片、影像资料的内容,使学员真实感受到军事仓储管理的具体工作,增加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针对部队仓储管理中的规章制度、规范和要求,展开分析和讨论,引导学员自主思考,结合自己特点和军械仓库管理的规定,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启发学员思考不同的仓库、不同器材的管理方法的不同,专项管理的重点等。

3.3个性激励法激发学习兴趣。

由“千人一法”向因材施教转变,讲求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根据个体或群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使每个学员在交流互动中,固强补弱,提高全面素质能力。结合学员在部队的不同工作经历和个人特点,结合仓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引导和安排学员进行专题和具体问题的讲解,发掘不同学员的潜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3.4启发引导法培养思维能力。

对库存控制模型、储备预测模型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自主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人数较少,适合小班授课,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由“一言堂”向“多言堂”转变。对于仓储出入库业务管理的内容,由教员讲解为主,改为增加教学互动环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锻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仓储管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5试验实作法提高动手能力。

通过库区网络布线综合实验、库区防盗报警信息处理实验、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实验,以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作,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3.6案例大作业提高综合素质。

根据向实战聚焦和向部队靠拢的教学要求和学员实际情况,结合学员知识和能力水平,利用学员具有岗位任职经历的情况,布置课程案例作业,收集整理设计仓储管理案例,安排学员进行案例作业答辩,提高学员综合能力素质。

作者:韩庆田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设计学论文:案例库建设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建设流程

针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得体(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不适时(最新前沿知识内容偏少,缺乏案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不科学(轻视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的考核)、教学定位不明确(专业划分不清晰,所有专业讲授同一知识)等问题,高校有必要开展案例教学。案例库创建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完善的系统功能是创建计量教学案例库的两大要点。

(一)案例库的建设计划

首先,从案例库建设原则、团队成员分工、案例覆盖的课程范围、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计量案例库建设的总体规划。其次,根据教学内容,优先选择与时间序列、面板数据、联动方程、二元离散、虚拟变量等主要计量经济模型相关的、有能力和条件编写的案例选题。再次,拟定编写每个案例的提纲,确定以下问题:案例是否难度适中、篇幅适当,能否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讨论;与教学进度是否匹配;案例类型是属于分章节专业型案例还是综合型案例。

(二)教学案例的撰写

首先,根据建设团队中各教师的专长及其所带教学班的专业进行分工,通过撰写、改编或购买已有经典案例等方式,收集、筛选相应类别的案例素材。要以案例标题作为唯一标识,尽可能涵盖案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其次,确定案例的逻辑结构,撰写案例初稿。应根据学生专业的背景设计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每个案例应配备相应的备注,指出注意事项或建议采用的计量方法、变量等。再次,初稿完成由编写者进行修改之后,交由案例库建设团队其他一线教师和管理实践者进行评阅,以考察问题设计是否恰当,用语是否准确。听取他人建议后,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案例。

(三)案例库的维护

应根据不同的选题或相应的计量教学内容,将案例进行分类,从每一类别中选取典型案例入库。要保证单个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目的性、可分析性、深刻性,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入库案例进行编号,编号要反映案例的开发时间、类别等。入库案例要定期进行鉴定和管理,案例库要更新及时。案例要反映最新的经济热点问题,案例库要及时添加相应的案例,提出新的问题和方法,更新原有案例的数据,改编陈旧的案例或淘汰与当前教学内容、经济现实不相符的案例,保持案例库的新鲜度和时效性。总之,要保证案例库数量丰富、门类齐全、更新及时、符合国情。

(四)案例库的课堂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理论讲解导入新课内容和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可选定某一典型案例,以此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学案例、掌握实践操作事项及实验中要达到的目标等。其次,学生分组就选定的某一案例选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组长负责分工,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函数形式、估计方法,准确判别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自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等问题以及软件操作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案例中心任务与新知识间的密切关系。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将讨论结果按照规范格式整理成大作业或实践报告,选拔优秀学生在课堂上报告案例的实现过程,并对报告进行讲评。好的实践报告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课堂案例,供学生模仿和参考。

(五)案例库的网上教学实践

要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内容丰富的计量经济学案例学习网站,包括案例教学设计模块、网上案例管理模块和网上案例学习模块等。案例教学设计模块主要包括案例结构和教学评价。案例结构是描述案例内容、案例类型,提供案例辅助资料、设置案例分析报告的提交要求等,并设计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表,提高实践报告、网上综合测试成绩所占的权重。网站应该提供门类齐全的案例库,网上案例管理模块主要提供检索、添加、编辑、删除等基本功能。管理员可以为教师、学生分配不同的权限,引导其进行相应的操作。网上案例学习模块是提供相关教学视频、软件、课件、实验指导手册等资料,实现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协作交流工具。学生可以在线编辑案例实践报告,查看和点评案例实践报告,教师可以审定、展示优秀案例实践报告。

(六)教学案例的完善

通过总结和分析综合性案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建模思路。应鼓励学生将某案例的分析报告或大作业拓展后公开发表,参与校级、院级课题的申请,并考虑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案例教学结果,统计案例的选择情况及与学生专业背景的相关性,总结学生案例实践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并于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会上进行讨论评议。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反馈,对所负责的案例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并修正案例库建设计划。

二、案例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课外作业、课堂测验、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大作业成果阶段提交等环节,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并针对学生作业、测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或点评,协助学生完成相关教学单元“吸收内化”“、理论加实践”的过程。根据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可设置5~6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进行检测,完成5个实验报告(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自相关性的检验与修正、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共包括10个小实验)、2次课堂测验、5次课堂讨论、3次大作业成果提交、2次团队合作、2次团队合作心得。成绩评定可以采取平时考评与期末大作业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成绩占40分,由教师根据课堂讨论、上机操作、课外作业和两次课程测验成绩,按10分、10分、10分、10分的权重评定。大作业成绩占60%(实验报告25分,大作业报告30分,团队合作心得5分)。其中,大作业报告与实验报告要面向团队进行评分,再以各成员在小组中的表现作为系数评定个人的得分;团队合作心得(最后一次的合作心得必须对每个成员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优缺点进行评价,并给出评分)直接面向个人进行评分。大作业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计分。能够较好完成选题、数据处理、参数估计、模型检验、违反基本假设的修正、结果分析等过程的大作业,其得分为优秀。通过计量经济学案例库的建设和案例教学,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和教学效果:(1)形成满足不同教学层次需求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激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以适应数学基础专业与非数学基础专业、本科层次与非本科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与教学要求;(2)推动“问题导向型”、“双向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实施,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案例分析掌握建模的思路、步骤与要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计量经济学“经济政策实验室”的功能;(3)提供案例资料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丰富和发展教学内容,促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协调配合,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语

本文系统阐述了案例教学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了案例教学模式下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性,即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教学层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大作业制度、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构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协调发展的教学体系,即以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为导向,分专业、分层次建设案例库。教师要根据案例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案例库,保证教学体系能够“顶天立地”,既能促进最新理论知识的传播,又能以案例教学服务于实践。

作者:齐亚伟 安锦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内蒙古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设计学论文:高校实践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一、高校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艺术采风、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作为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大部分课程都设置了实践环节,且占据较大比重。如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大部分高校把实践环节设置为80%的比重,施工图纸设计课程也是如此,施工工艺课程几乎全部设置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采风是专业实践环节,其教学目的是拓展学生对各地建筑风格、装饰美学的了解,增强学生户外写生、速写、摄影的技术和能力,让学生在其后的学习中能理论联系实践。专业实习主要是利用学期教学空余阶段进行本专业的各类实习,以参观考察的形式进行,如赴家居市场、材料市场、家具市场等与专业相关的场所进行调研。而毕业实习就是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所需知识进行联系对接,完成就业前的磨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由所在院系按教学计划进行安排,往往依据教材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方式陈旧及与社会脱节等问题。

二、改革实践

为了达到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应用无缝连接,教师应进行各种教学改革尝试,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1.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应用型教学,一方面把企业引入课程教学,另一方面把课堂放置于企业当中。具体实施方法为:在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中,聘请手绘公司的资深专家、设计师作为课程教师负责课程教学,系统讲授制图、透视知识、手绘训练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课程教学结合项目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作业直接采用手绘公司的实际项目进行训练,学生作品达到企业要求即直接采用并发放薪酬。这种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及创作激情,学生经常通宵达旦进行创作,经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手绘表现技法和能力大大提升,部分学生的能力达到了企业的岗位要求。而在施工工艺课程教学中,可将实践教学环节放置于企业中,让学生分组跟赴企业技师了解各个环节的工艺:进行地砖和木地板铺设、防水防漏的地面工程施工时,由技师讲解铺设流程、注意事项、铺设层次及现场实践铺设,通过师傅带学徒的形式,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工艺技法,能现场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木工工程及现场家具设计制作中,让学生首先对制作材料进行了解,然后进行设备的操作,接着进行木工工程制作,由于该工程工艺涉及若干施工设备,在学校进行此类实验室的建设不太现实,且没有那么多熟练的教师进行操作讲解。通过校企合作,将该实践教学环节置于企业中,在企业中学习设备的应用及操作技法是必需的渠道。在电路灯具施工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先进行电路知识的讲授,由于艺术类学生的物理知识相对缺乏,水电知识仅仅停留在初步的理论层面,在此背景下需要进行知识的重新学习,然后进行电路的初步铺设实践学习,知识完备后学习电路图的绘制,之后还要进行灯具的了解、感受、体验,对灯光的亮度、协调色、环境色及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要通过实践掌握相关知识。在施工工艺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应该贯穿课程主线,通过在企业、施工现场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有效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精神。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可以采用调研的方法让学生先期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让学生了解公共空间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设计原则、设计思路、设计风格,公共空间的结构设计、装饰设计、材料运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联等,这些理论知识需要学生亲自调研,收集相关知识点,最终写出调研报告并进行调研分析讲解等。通过这种亲自调研的方式使学生改变学习状态及方式,由从前的教师传授变为主动学习,且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佳。在进行调研之后,课程的实践设计环节就由企业进行指导,让学生融入企业的设计团队,由团队负责人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分工,包含策划组、文案组、标书组、手绘组、电脑绘图组、施工图绘制组、模型组等,直接进行企业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之间设计理念的碰撞、协作精神、团队精神都能得以体现,真正做到了专业知识与前沿设计紧密结合。经过长期的课程改革,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不断交流,最终创新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校内教师的设计能力得以提升,也经常参与企业的项目,最终达到校企融合的状态。

2.艺术采风

艺术采风教学环节主要是针对专业要求进行户外速写、写生、摄影,通过该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园林设计、建筑设计、装饰设计都能有直观的了解,并为后续课程积累设计灵感及素材。如,通过赴西南地区进行艺术采风,其实就是有针对性地了解西南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装饰风格、装饰纹样,这些知识点在后续课程家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中都有相互联系。西南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颇具特色,学生在采风过程中对吊脚楼的特色设计有极深的印象,在后续家居空间设计课程中对于复式楼中楼的设计就大量运用吊脚楼的设计理念,创作出西南民族韵味极强的装饰设计。学生在室内挂画中大量运用西南民族地区的装饰画,在设计中也具有很强的亮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教师应该增加艺术采风教学环节的课时并认真组织,全程进行讲解,把前导后续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观察、多思索。在采风路线的选择上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即有特色的办学定位的针对性。要培养服务地方及周边地区的人才,就应该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采风。总而言之,艺术采风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在这一环节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计划进行周全的考虑并将其融入艺术采风课程。

3.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环节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期末进行,专业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对专业加深了解及兴趣,使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专业实习内容宽泛,包括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手绘知识、项目的策划、模型设计制作等。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将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在毕业前根据今后就业的岗位要求进行整体、系统的总结和实践,经过这一环节最终上岗。毕业实习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何实施好这一环节,使学生与社会达到无缝对接是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以来,高校安排的毕业实习要么是强制性的订单式实习,要么与本专业不符,要么与学生实际择业的兴趣不符,要么干脆不重视、让学生自由分散实习,其结果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怨声载道,达不到教学目的。毕业实习应该有充裕的实习时间、合适的地点、优秀的指导教师,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从业喜好等。为有效实施毕业实习环节,在制订培养方案时,我们将所有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都安排在前三个教学学年,第四年整年只安排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两个教学环节,且把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可以把实习成果设定为毕业设计成果。在此精神引导下,我们大量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签订相关的毕业实习协议: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学生根据从业喜好),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三方协议。具体内容一般为:实习期限为期8个月,前期为学习期,中期为实习期,后期为定岗实习期。在前期,企业按照岗位需要,按照企业制订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培训学习结束后进行岗位实践,在培训学习与岗位实践过程中,企业挑选合格的人才,签订定岗实习协议直接进行定岗实习,发放薪酬,学生正式毕业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企业方还要按照实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成绩的评定。学生方严格按照企业要求,与企业正式员工一样按时上班,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若不按三方协议执行,将受到学校、企业方的批评,影响毕业实习成绩。校方则进行毕业实习效果监管的工作,校方应落实专门人员进行某个实习点的追踪工作,定期进行实习检查,查看实习效果是否与协议相符,定期对学生开展专业发展、安全管理、职业导向的实习会议。实习协议中还明确了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消化率,即提供多少个工作岗位及向行业内企业推荐若干学生就业等。经过三年的实践,通过应用这种新的“3+1”的教学模式,使学校系部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强,就业率不断提升,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赞誉。

三、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建设在于课程改革的实施,而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从业者应更多地思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定、新模式的应用、校企合作的应用。高校应完善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题体系,开展更多形式的教学改革,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作者:覃林毅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设计学论文:仿生学艺术设计论文

一、艺术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

(一)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

仿生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园林设计多是室外设计,有着广阔的环境背景和天然的自然环境气氛,在园林设计中使用仿生学理念,不仅能够体现出园林设计的匠心所在,还能使园林的自然感显得更加活泼和生动。很多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都极具代表性,例如,长春和吉林、哈尔滨等地的小区园林设计中,经常放置仿生的小区景观小品,如假山、仙鹤、小鹿等仿生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使小区的园林景观更显东北物产丰富的状态,也使得小区景观的审美价值有所提升。

(二)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

仿生学应用于家居设计,是家居设计进入后现代设计阶段以后盛极一时的设计理念。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被应用到许多方面,大到房屋的室内设计整体构思,小到杯盘器皿,都有仿生学的痕迹。与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有所不同的是,室内设计的仿生学应用经常表现在材料和生物理念上,因此大多数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作品,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作品的美感在于体现出生命力,审美的价值在于传达生命的意义。例如,现代设计家居设计中的沙发座位是有意凹陷下去的,靠背也是不规则的内陷型,还有些阳台椅是明显的蛋形,这些家居用品都给人一种舒适、安全、被保护的感觉,无论是从外形还是从使用感受上,都更像一颗“蛋”,这就是仿生学要表达的生命、安全的意义。

(三)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

服装设计是设计艺术中的重头戏,随着人们对服饰审美标准的提升,服装设计已经从简单的满足人们穿衣需要发展成为展示人们生活艺术的重要领域。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仿生学也成为人们直接表达穿衣理念以及对自然的态度的方式。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之中重要的一点在于服装材料的变革,科技的进步以及环保主义的盛行使得那些直接使用动物皮毛的服装材料发生改变,仿生学理念促使动物皮毛演变成皮毛的仿制品;另外,在服装设计中,许多裙装的轮廓与花朵的形状类似,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女性如花朵般的美丽,还有些服装设计直接将仿生动物安置在衣服上,如蔡康永在主持“康熙来了”的节目时,服装上经常停着一只仿生的鸟儿,以此体现他主持风格的活泼和睿智,这也是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

二、仿生学在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一)展示艺术设计的自然魅力

大自然的魅力在仿生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界万物为设计师提供了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灵感与素材,并为设计思想的表现提供物的载体。师法自然,进而激发出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与思想火花,汲取自然界中生物形态优化!合理的一面,再运用科技成果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的环境,达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师借仿生设计固有的意义,将其出神入化地融合在载体意义上,创造出更符合人们心中理想的意境。仿生设计因其自然美妙的魅力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受到广泛的青睐。

(二)体现人类生存的基础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蕴含着造物者赋予的自然美感。例如对称美、自然重复、无序排列、有序无序的构成等等。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身体蕴含着比例的美感,有“黄金分割点”的呈现等。人类诞生之初就受到自然物象的熏陶,也形成了人类对于生物外表一定的审美取向。仿生学应用在艺术设计中,能够对人类生存的基础进行完美的展示,使人类的生活环境美感提高。

(三)使艺术设计的思想得以发展

仿生设计的运用丰富了社会的物质文明,得到了人们一直的喜爱。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仿生设计运用在陈设设计里,完全是现代工业社会心灵的解药,艺术家们正逐渐把眼光由繁复奢华的创意,转向大自然赋予心灵平静的力量。仿生设计把大自然的力量附属在了人们日常最贴近的环境,让人与自然时刻都亲近,把自然的平静带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让人感受和触摸到了大自然的质朴,宁静与温馨,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三、艺术设计中的仿生学未来发展

(一)仿生学应用范围扩大

仿生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会随着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仿生学理念的理解而扩大范围。目前的仿生学主要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那些艺术作品中,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仿生学理念可能被应用在高精尖艺术设计领域中。

(二)用仿生学表达“人本”的创意理念

仿生学理念表达了人类对“自然性”的追求,因此,未来的仿生学将把“人本”理念的展示作为创意的基础,通过艺术设计去展示、追求人类需要中最基本的东西,使人们与艺术设计作品之间的共鸣不仅在于应用性,更在于精神方面的满足和交流。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艺术设计作品之中,在使用仿生学设计手法的同时,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自然要素和人本美学元素也因此凸现出来,可以说,仿生学的应用时目前艺术设计中的热门话题。随着人本理念的进一步推进,仿生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人本”的创意理念也会在仿生学应用中得到极大发展。

作者:周通 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学论文:网络背景下美学传播色彩设计论文

一、现代色彩设计的特点

在网络背景下,现代色彩设计愈发体现其自身的种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现代色彩设计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文字信息、图像、视频的处理和采集,利用网络技术设计并制作完成的一种新的设计形式。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最新的信息载体。网络为现代色彩设计提供了新的价值理念,以往人们只关注现代色彩设计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在网络背景下,受众审美要求的提高,使现代色彩设计的审美价值走入受众的视野,精神价值和心理价值也得到了重视。可以说,网络推进了人们对现代色彩设计理念的转变。受众关注人性需求、情感的因素也促进了现代色彩设计的审美价值发生变革,以网络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现代色彩设计审美价值的体现带来了新的方向,也促使了现代色彩设计的美学传播。现代色彩设计的美学传播主要指色彩设计产品的信息借助各类传媒语境在各领域内的互动。这里所指的互动不是简单的交换行为,它是对色彩设计产品的信息传递,扩张与收缩的一种动态传播行为,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非同时在场性。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是面对面的双方交流,主体间是平等的,同时在场的信息流动呈现出了双向互动的对话性特征。然而主体间的非同时在场性使得双方的地位并不平等,在某一个传播节点上,美学传播信息是单向流动的。美学传播信息是为那些不在生产与传播现场的人们所生产的,接受者参与或介入传播过程的能力有限,也就很难影响到传播的内容。美学信息传播不具备日常交流的即时性和现场感。例如,受众对一件色彩设计产品的评价,可以是受众和创造者之间的交流,但这种交流发生在受众观赏完色彩设计作品以后。不过,美学传播主体的非同时在场性在网络背景下有所改变,在受众和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上也呈现出“日常交流”的态势。非确定性和流向性。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是对不确定性的减小或消除。但是,美学信息是“不可靠”和“非真实”的。它是美学传播有关信息的总和,是色彩设计主体带有一定情感的接受行为,并通过色彩表现的方式传递出信息。美学传播不承诺人们要寻找到历史事实与色彩设计作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但作为“刻意编造”的信息,美学传播以生动感人而不是确有其事为其成立指标。因此,美学传播的信息具有明确的产品欲望。例如,政治宣传促使人们支持某个团体或反对另一种团体,美学传播也常常介入到这种传播中,广告就是靠着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及色彩设计和语言,传递美学信息增强宣传和诱导效果的。混合性和娱乐性。美学传播内容的混合性指它不是单一的某一类的知识,而是多种知识的混合。人类传播促使人们交换信息、借鉴经验和传递文明,从而获得各种知识和生活技能。美学传播通常不是以严谨的理性形式出现的,而是存在于生活形态中。美学传播内容包括人类多样的世俗状态,心理、情感和审美感知,所以美学传播必然具有混合性和娱乐性。

二、美学传播的新境界

日益网络化、审美化的现实生活使人们重新反思审美与传播的关系。从美学角度看,交往不仅是先验的语言符号,也是和身体有直接关联的,在这基础上理解网络背景下的美学传播,能发现更深的美学意义:空间维度上的普遍互联、时间维度上的直接互动、体验维度上的直观界面,使理想中的先验美学共同感被经验达成,这种情感、趣味与美学风格的共同建构,成为充分意义上的美学交往。网络背景下,美学传播对当代美学关系的重组,可以总结为三个层面的表达:首先,审美对象是借助于网络复制和数字技术,构建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审美的虚拟世界,艺术的虚幻与日常现实发生了颠倒。其次,审美主体作为网络系统的延伸,使受众在人的感知、表达方式上发生了改变,网络作为一种“虚拟无意识”,改写了审美主体的组成,也逐渐地改写了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审美沟通作为网络主体间沟通媒介,比其他传播形式更能直接地表达受众的感性认知。例如,受众使用社交工具实时互助,突破了语言符号的范畴进而渗透到审美领域。网络传播的美学传播证明,走出空洞的人文义愤和肤浅的技术迷信,重新架构审美与交往的基本关系是可行的。一旦确认了“审美”与“交往”的关系,美学便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范畴。网络作为一种互动性的交流媒介,为当代美学传播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格局,也给美学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反思。在历史上,马克思曾提出了“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这一思想,以此可以将美学的传播当做是解读过去旧的传播形式的方法,反思交往中的感性基础——审美共同感。在架构上,将网络美学传播活动作为解读当代审美方式的切入点,反思审美经验的传播学基础——主体间的交往。通过恢复审美与交往的语义关联,网络美学传播现象为现代色彩设计敞开了一个交往的视野,网络美学传播活动也为传播学提示了一个审美的维度。

三、广告传播过程中的美学表现原则

在网络背景下,美学传播的形式有了新变化和新发展趋势,如现代色彩设计在网络广告创作上的运用。广告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拘泥于简单的图片和文字,他们要求广告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广告在展示时,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首要因素就是取决于它的色彩作用,色彩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又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与变化,因此,对色彩设计的应用也是广告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真实性原则。美学在广告传播中的最基本原则就是真实性。无论是从美学还是从传播的角度,广告的表现形式不能出现歧义,其表现产品品质,功能用途和企业形象都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吹嘘和夸大产品效果,对受众造成误导和欺骗,尤其不能弄虚作假。美学在广告中的表现应当对文化把握精准,广告的承诺要可体现出可兑换性,对具有生活化倾向的广告不得以文案的方式再度渲染,对一些特殊商品的广告一般而言不宜采用渲染描绘的方法。人文关怀原则。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文关怀。人的需求是逐渐由表层转变为深层的过程。随着消费观念日渐成熟,美学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也逐渐从物质功利诉求上升为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诉求,所以广告美学应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要贴近受众的内心,并与之产生共鸣。例如,在广告中需要倡导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宣传助残和希望工程,要传播健康的道德观和审美观,这也是网络背景下,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体现。功利性原则。美学在广告传播的实质是功利性,应该将功利性和美学传播的表现结合起来理解,广告传播中的美学体现是广告传播实现功利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功利性要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接受;竞争性是美学在广告传播中的一般性规律,各种类型的商业广告都具有竞争性,所以更要客观地评价商品,挖掘企业和商品的优势和特点,增强美学表现在广告传播中竞争性。其实,广告不仅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与商业有关的美学艺术的欣赏品。

四、结语

现代色彩设计新的发展贯穿于美学传播活动的各个阶段,只有美学传播的效果在现代色彩设计的运用经得起历练,才能实现其传播的美学价值和传播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唯有通过客观分析和科学评价,积极探索可实现的解决方式,才有可能使现代色彩设计突破框架限制,得到发展和升华。

作者:文闻 单位: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设计学论文:项目教学平面设计论文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方案设计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对即将要做的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在方案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项目教学法并不是脱离教材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一样要围绕着教学的知识点开展,将项目设计最大程度的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项目实践当中更好的把握知识点。另外在项目的选择上还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完成项目的能力,实事求是的进行项目的选择和分配,应该采用逐层深入的方式,由易到难的层次,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项目必须具备的一项要求就是要有实用性,项目本身就是应用于实际的一项操作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项目的设计一定要有实际应用的作用,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和未来的实践生产有直接的联系,教师在设计项目的时候要做好对市场的调查工作,根据各行业的市场需求最大限度的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提前做好项目设计的准备工作,保证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项目准备工作

在进行项目设计之前首先还要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学生在开始项目设计之前首先要对项目涉及到的信息进行基本的了解,教师应该为了方面学生的学习,将相关的资料搜集起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同时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列举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为学生进行设计理念,技术创意等方面的分析,将这些优秀的案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借鉴其中优秀的成分,制定出符合需求的设计方案,教师帮助学生在项目设计之前将具体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具体的分析,让学生从心理上对面对的项目有所了解。另外,在项目准备工作中项目分组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从项目设计的质量考虑,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将学生按照能力水平的不同相应的分成几个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也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将能力稍强和稍差的学生搭配进行分组,避免出现组与组之间能力差异过大的现象,分组设计的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位置,发挥长处,同时还能够从其他人的身上借鉴一些优秀的、值得学习的因素,小组内可以选出小组长,起到监督的作用,明确的分工,和谐的团队氛围更加有助于整个项目设计的完成,教师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只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其他的都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创意发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项目的实施可以说是项目教学法的最主要的步骤,这是学生将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设计的准备工作之后就要准备项目的实施,对于平面设计的背景素材要做好准备,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用的照片或是一些人物图片等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置,接着要对设计的颜色布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研究,从专业的角度对设计的整体颜色以及一些图案背景进行分配,在版面的设计方面也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让整个课堂的气氛保持在一种开放的状态,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下不受束缚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学生提出的创意方案的问题上教师不应该过多的参与,适当的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是可行的,但是在想法方面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解答,教师不能害怕学生出现问题,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知识的欠缺造成的,这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漏洞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中存在不足的体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际的项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漏洞的整理和分析,根据学生出现的共同的或者是典型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在设计的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创意和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将彼此的创意方案进行互相的交流,根据对方提出的方案,另一个小组可以进行点评,指出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能够借鉴一些好的创意方案,这样的交流方式有利于达到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在高职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逐渐引入到教学当中,通过特定的项目设计和有针对性的项目内容的准备工作,能够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演练,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展现自身的能力,锻炼下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将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落实到实际当中,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完善,更好的提升教学的质量。

作者:沈乐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设计学论文:工作室教学方法中广告设计论文

一、工作室教学方法的分析探讨

1.注重培养自我超越精神

我们的主导教师应该在开展整个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坚持自我超越的理念,使学生在这种精神理念的带动下,树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联系的操作意识,摆脱安于现状、被动式的接受知识的狭隘思想,在执行任务时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能深切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

2.注重培养表述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人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完成自我形象的定位,通过外在语言的表达来完成内在性格的确立。语言扮演的不仅仅只是交流工具,更是对某种动机、某种秩序、某种选择、某种观念的导向和维护。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的表述在当代教育体制中不应该单纯的被认为是个人独我观念的陈述,还应该被认为具有协调各层级、各立场不同思想意见的作用,使不同层级、立场相通并随缘自适。工作室教学方法向来提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行业与专业相结合。对于一名专业的教师来说,真正最困难的并不是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分配,而是与学生间互动式的答疑解惑。所以,在推行工作室教学的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述的真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的魅力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加强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地进行互动式的鼓励,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自我表达,明确自我价值,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广告设计课程的分析探讨

广告设计是一门集心理学、市场营销、传播以及美学等多种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一在市场经济、网络媒体等高速发展下出现的新型学科具有应用学科、边缘学科等多重特质。伴随着市场经济、网络媒体的持续发展,社会各业对广告设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广告设计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对此,我国的很多高等院校陆续将广告设计专业加入院校专业之列,计划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广告设计人才。但是,实现这种输送人才的伟大目标,各个院校在广告设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培养方法等方面还有很多亟需完善的地方。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建立最适合的教学体系,成为了各个院校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工作室教学方法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1.培养学生树立实践的意识,激发其实践创新能力

以教学过程为载体,将教室、教学内容、实践工作等有机融合是工作室教学最大的教学特色。它完全的打开封闭的教室大门,将课堂扩宽到网络、图书室、资料室、甚至是广告市场,拉近了课堂与真实社会的距离,使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式的接受前人定下来的结论,而是自由的进入到网络、图书室、资料室、甚至是广告市场,主动的去探索、归纳、汲取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这种将实际合作项目纳入教学重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自身的实践意识,而且使老师在教学形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通过一些独特的教学形式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拉近与学生的教学关系。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可以让老师实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而探索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实践创新能力。

2.加强学生的专业课知识的学习能力

项目式教学是工作室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它主要将“培养学生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作为教学导向,将相关单位的设计项目搬进课堂,结合相关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来设定教学系统中的教学目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单一课程内容教学的形式,扩张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开放式的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各类学科的交叉和渗透,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离校进入社会就职以后的适应能力

工作室教学还致力于通过组织素材、市场调研、企业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直接参与到广告设计的设计实践活动中。这样一种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直面企业和市场,通过理论知识技能与实践的相互摩擦,来完成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在这样一种学习过程中,总结和归纳广告设计市场的真实需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进一步完善自我,完成自我的改造与建构,在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同时,磨练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4.培养出极具现代特色,满足时展的优秀教师团队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工作室教学最大的不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工作室教学中的授课老师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更为突出、更为优秀的实践教学能力。为了引进一批优秀的教育人才,很多高校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方式,让广告设计的社会需求以一种顺理成章的形式进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企业与学校为了实现培养高等艺术设计人才的共同目标,会自觉的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企业设计师与院校老师之间会积极的进行交流与学习,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教学氛围中建立一个极具现代特色、满足教育需求和时展的优秀教师团队。

四、结语

将工作室教学方法引进广告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已经为广告设计市场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等艺术设计人才,短期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满足了广告设计教学的需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美的感知将会越来越挑剔,相应的对各类艺术设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工作室教学的完善之路、工作室教学方法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的改进之路仍然很漫长。

作者:曾青 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设计学论文:学生课程改革机械设计论文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内容及目标

1.1具体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设置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程教学初期提出目标,如以往届“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为主题,并明确目标完成质量,将纳入期末考核并给定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一般不应大于50%;学生自行提出任务,3人一组自由组队,寻找方法,教师在目标提出约两周后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答辩,对任务进行客观、准确评价,指出下一步学习的重点;在学期中组织“机构创意搭接”活动,在学期末组织“机构设计及动力学仿真”活动,激发学生热情。课程教学模式不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可以是学生任务汇报、教师指导答疑、活动演示等多种形式并存。教师引导:提出目标、不规定任务;不规定方法;督促实施、解答疑问。学生主动参与: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寻找方法;边学边干,完成实践。

(2)改革课程教学方法,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取材以教材为线索,又不局限于教材,在学生自行寻找的任务中,找到具有共性的问题,引入课堂;在各章节围绕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不拘泥于程式方法的符合度,看重对方法(路径)的找寻过程,看重结果的创新度。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重点以考核学生能力为主,多种考核形式并存,客观准确评价学生成绩。打破传统的以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限时书面考试方式,传统考试方式会使学生临时抱佛脚,放松平时的学习。加强对平时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对组织活动参与情况考核、对实验室开放参与程度考核,加大平时考核在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循序渐进的过程,防止学生考前的突击应付,提高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考试题目增加一定量的设计型题目,强调工程背景,克服传统考试中题目的限时性、定向性、唯一性、单纯性的弊端,着意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改革课程对应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将任务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多数作品可作为课程设计继续研究,丰富课程设计内容;部分作品可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深入分析;优秀作品可参加辽宁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1.2改革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实践,培养学生具有:

(1)根据目标范围找寻社会需求提炼课题的能力;

(2)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

(3)独立创新设计机械系统与零部件的能力;

(4)在团队中工作、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学生的学习分别通过若干个学习任务来完成,每个任务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动手实践直接掌握实践知识。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又使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变成内在需要。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之时,又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从而使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中心,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每个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个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的过程。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成效

3.1组织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

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的尝试,涉及三个班级。在课程前半部分常用机构理论内容讲解完,组织学生开展“首届机构创意搭接竞赛”活动。

3.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取得成果

共收集作品32件,分别是:颚式破碎机、飞机起落架、活塞泵、压盖机、蛋糕切片机、汽车雨刷器、印花机、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带式输送机、鹤式起重机、摄影升降台、机器人腿部机构、车载起重机、多连杆式独立悬挂机构、机械手手指机构、精压机机构、缝纫机踏板机构、机械手手臂机构、筛料机机构、内燃机、活塞泵、插床插削机构、带传动传送机构、飞剪机构、后备箱开启闭合机构、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牛头刨床机构、门式起重机、振动筛料机、挖掘机、洗瓶器、浴室搓澡器。每件作品包括:设计任务书、答辩PPT、机构搭接视频、活动总结。评选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其中,单缸四冲程内燃机获特等奖;颚式破碎机、后备箱开启闭合机构、牛头刨床机构获一等奖;飞机起落架、汽车雨刷器、摄影升降台、精压机机构、插床插削机构、飞剪机构获二等奖;活塞泵、压盖机、门式起重机、振动筛料机、挖掘机、洗瓶器获三等奖。

4结语

从改革实施效果看,师生交流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有所提高;设计独立完成,无法抄袭;全体学生参与小组共同设计,加强了与人合作意识,获得了团队工作经验;部分作品可作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题目继续深入研究,课内成果延伸到课外。该研究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能力本位、任务驱动的理念进行组织教学,构建以实践为主、以知识为辅、以任务为载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结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通过小组个体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答辩、评价等多个环节,通过对任务实施过程中具体环节的训练,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具备对任务综合的分析能力、知识选择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对问题的判断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质量及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等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求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

作者:郭维城 王琳 刘小琨 张陈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设计学论文:应用技术型大学机械设计论文

一、课程特点

课程对学生机械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该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课程许多内容可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设计与应用。故此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同时理解从工程实践中得来的知识经验,还要具备将所学应用到行业工程实践中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技术工作打下基础。若有学生前期知识基础不牢或自学能力不够,会使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难学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鉴于以上情况,认为根据应用技术型大学以“学生为中心、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为基本教学思路的特点,对《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进行改善十分重要。

二、教学内容特点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如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常见机构的结构及设计,如凸轮机构、齿轮传动和蜗轮传动、联接与螺纹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机构的装配与设计,如轮系和减速器;轴和轴承等。在课程初期或教学进入到某一个大部分时,可向学生介绍将要学习内容的总体框架,使学生可以初步从机械系统的总体去认识机构。使学生对各机构间的关系有初步了解后,可进入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具体了解各种机构的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功能,可使学生不再孤立地了解和设计某一种机构,而是以机械系统为主线,依次掌握各种机构分析、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清各种机构间的关系及异同点。教学内容要以技能和应用作为准绳,故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向是以项目为导向、以工程问题为驱动。教学内容的重点应突出技能的掌握和工程实际的应用,故在教学过程中先以实际工程例子作为引导引入新的课程内容,可提高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举一反三,将教学内容进行引申到工程问题,使学生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同学,也加深或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行业实际情况提出一个或多个项目任务,教师进行问题的引导与学生一起讨论,最后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设计方案并实施方案。课程中齿轮设计、传动设计、轴设计、轴承及联轴器等零件的设计都可作为项目计划内容。学生完成项目计划后可体验到产品设计的真实过程,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感。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课程设计题目应该尽可能接近实际生产且题目形式应多样化。为了使学生不至于对课程设计有突兀感,可在课程之初将课程设计题目列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选择相应的题目。这种方式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使课程设计过程更具开拓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题目,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习水平进行调整。两方面内容均要体现专业的特点,也要与社会应用和工程创新相结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地开展学习和思考,才能提高教学成效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手段

1.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对初学者较难理解的动态过程,如齿轮的传动过程、齿轮的范成加工过程、带传动的打滑现象等。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将静态的二维图像转变为动态的三维模型,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和生动,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机构的运行原理及过程,也可弥补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或教师表达不充分的传统教学不足之处。再者,教材所体现的是课程的经典知识,可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教材上没有体现而又能呈现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点或科技信息,可拓宽学生的眼界,并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兴趣的提高。

2.实例教学。

应用型技术大学的教学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可让学生进入机械加工中心,对典型实例机械设备进行拆卸,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机构和零件在机械装备中的工况,甚至可让学生亲自动手运转机械,使学生将理论教学课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机械的构造进行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式教学。

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如某一机构的设计思路或某一工程问题,由教师进行问题的引入,而教学过程以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为主体,各组分别由一人论述本组的解决思路或方案,其他组同学对提出的方案进行评述其优点或缺点以及改进思路。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各组方案的可行性及改进思路。讨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解决问题或提出设计思路方案的教学主体,教师充当裁判员角色,这可提早历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

4.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与讨论类教学类似,不同点是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针对某一有典型特点的机械设计实例,由教师进行循序渐进地提出引导性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并随时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评述。某一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即刻提出下一引导问题,直至此机械设计的过程蓝图完全呈现。案例式教学也是历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发散性思维,但教学过程要以工程上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思路为轴线,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思路。

5.对比法教学。

本课程中涉及多种齿轮,如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多种间歇运动机构,如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机构等;多种传动形式,如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等。这些机构在结构形式、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可针对此种情况,为学生建立学习对比学习卡片,将类似机构的结构分析、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等进行比较,并列出各自的不同点。学生利于此学习卡片,可清晰地对比相似机构的异同点,从而有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考核手段

本课程一般采用闭卷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此考核方式下,学生通常要记忆大量复杂公式而倍感厌烦,故闭卷考试并非最佳的考核方式。在闭卷考试不能完全改革的情况下,可增加其他考核方式的权重,以“应用”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

1.口头考核: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提炼出多个理论知识点与工程应用细节相结合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此考核方式是针对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检验。

2.课程设计式考核: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数个机械设计题目,将学生分为多组,每组学生自主讨论、确定设计思路和方案。学生需提交考核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设计内容的讨论整理稿、思路的确定过程、最终的设计方案和组员的分工。根据每组的总评和组员分工的完成情况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此两种考核方式应该先后进行,口头考核考察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水平,即是否掌握了技能;课程设计式考核考察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水平,即是否会应用技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

作者:张尧成 杨莉 戴军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设计学论文:农村中学课程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发现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凸显在五个方面:

1.在教学理念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质理解不透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些教师存在着“学科化”的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小科、副科来进行教学,以掌握知识为目的,按照心理学学科知识体系来设计课程;有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强调灌输和说教;还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让学生高兴,因此,追求课堂的娱乐而导致形式化现象,缺乏应有的教育。我们多次进行的“农村中学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定位”调查中,大部分教师对其课程性质的理解都存在偏颇、误解、肤浅等问题。

2.在教学目标方面,注重为“升学教育”服务并能关注学生的兴趣,但因缺乏整体考虑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时,能够提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发展”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在具体操作时就变成了一种单一的口号,更注重为“升学教育”服务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在中学阶段综合能力的积极培养。这种目标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围绕着“应试”,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设定的,与绝大多数中学生的主观需求不一致,尽管也能考虑学生的兴趣,但是远远脱离学生的心理实际,也明显忽视了中学生其他心理方面的发展。

3.在教学内容方面,选取与“升学教育”有关的内容,忽视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完成

有些农村中学教师的发展观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仍然选取与“升学教育”有关的内容,明显体现出“不浪费学生的时间做与升学无关的事情”。特别关注学生中存在的升学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忽视学生“发展性目标”的达成,因此,选择的内容存在着和目标达成不一致的现象。由于存在着“学科化”倾向,很多农村中学的心理教师都是采取单一的课程方面的知识传授。例如,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体现在课程上的内容往往是教师去讲解什么是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具体方法是什么?这种以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为主的方式并不适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在教学方法方面,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追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形式上的多样化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过分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形式化。比如,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的生动形象性,大段的教学时间都让学生观赏,事后只是非常简单地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想,很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充分交流;有些教师还“为了活动而活动”,有些课形式上很热闹,但是效果不好,并未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还有的教师为了公开课展示成果的需要,精心排练,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了学生在教师编导下的表演课等等。这些看似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活动”,除了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还明显带有强迫学生接受的成分,由于缺少内在的积极思维、探究活动的支撑而显得空洞和肤浅,没有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5.在教学效果方面,重视内容的完成,忽视过程和学生的体验与生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着“学科化”倾向的教师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他们关注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获得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增长了哪些方面的见识等。因此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总是把内容安排得满满的,课堂容量很大,然后按照课堂时间把设计的内容一一落实,只注重自身教学进度的完成,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深刻体验。因此,课堂虽热闹,但往往是昙花一现。由于缺乏深刻的体验,学生除了接受,很难有深入的思考和体验后的生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重视相对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学习与研究的动力

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大家普遍认为它没有应试学科重要,有些学校领导至今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导致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紧,配备的教师能力不足,甚至仅仅为了应付各级工作检查,临时安排教师做些应付性的工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学习和研究的动力明显不足。缺乏真正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一定会成为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也必然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存在问题。

2.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人员少,专职人员少,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支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在对长春地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专业人员少,专业构成较为复杂;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而且不稳定。这样就导致了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大部分现职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养和专业训练。为了开展工作,有些教师参加一些短期培训或者通过自学获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但是,这种学习往往很不系统,难以达到专业训练的要求。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他们自己认为都很低,有六成以上教师认为自己理论知识匮乏,有七成以上教师认为自己实践技能较差。多数教师由于自己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工作中常常按照以往的思路教育学生,过去学科教学的思维定势还起着很大作用。因此,一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学科课,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还有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做。

3.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彼此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在课程设计方面相互切磋、学习、研究的氛围不浓,导致课程设计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通过对教学研讨氛围的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各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太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往往在身边找不到能够交流和研讨的伙伴;加之校际之间的交流活动不多,使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缺少同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和学习,彼此经验交流的机会太少,有“孤军奋战、摸着石头过河”的感受,从而使工作和学习陷入盲目,专业发展进程变得缓慢。由于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县区级督导不到位,在工作中遇到困惑的时候找不到上一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体现出盲目性较大、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这支队伍兼职人员较多,兼职心理工作的教师往往也没有时间去思考心理学领域的学术问题等,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缓慢,在课程设计方面相互切磋、学习、研究的氛围不浓,导致课程设计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三、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质的、鲜明的学科特点,解决教师教学理念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它有自己本质的、鲜明的学科特点: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这类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体验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取决于主体是否产生真切的体验以及体验的程度。第三,学生本位性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始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学生高度自主的前提下进行的,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中心。课程实施必须从学生自己的经验出发,通过建立一定的情景来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他们的原有经验发生转化和新的理解的生成。第四,生成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看作是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结构的主动建构过程,主体的发展就体现在建构过程之中,体现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第五,心理健康教育以互助、自助为机制。心理辅导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第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在生活世界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典型活动为主题,在具有生活化的活动情境中通过学生活动、体验、反省来提升心理品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发端于生活世界又依附于生活世界的一种新型课程,其课程内容并不求文本的知识性、学术性和结构性,而是注重心理生活场景的设计和情境的渲染,旨在呈现具有生活气息的心理空间。

(二)设计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得到学生认可、具体明确的教育目标,解决目标设计方面的问题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和核心,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必须有明确和清晰的目标,而且目标要适应时代需要,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目标要具体和有层次,切口要小,并贯穿整节课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在短短的45分钟内得以贯彻和达成。目标设计切忌笼统抽象,如果目标过大过空,就会导致一节课无中心、无主题。如“调适不良情绪”,这句话太含糊,如果改为“认识不良情绪对自己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危害,寻找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几种方法,增强对情绪的调控能力”,这样目标就很具体,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在行动上实践。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性,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他们希望从集体活动中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达到的目标,大家探讨出来的目标,更容易被学生看作是“自己的”目标,也就更容易主动去达成该目标。

(三)设计有针对性、即时性、有效性的系列教学内容以达成目标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而教学内容是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选择的。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适应性、针对性、即时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说,适应性是指选材要紧扣主题,要有明显的时代特点,适合时展的要求;针对性是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并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把握;即时性是指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现象,选择学生当前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有效性是指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亲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有兴趣参与,并且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有密切关系的或能引起学生普遍关注的内容,这样就会活跃思维,讨论热烈,提高实效。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包括: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防止学科化倾向和课程化倾向;组合系列内容(围绕着主要问题、主要矛盾设计系列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内容的适切性。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求教学过程更有实效

教学方法应服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并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和真情表露,但又不能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只追求设计的形式、步骤和具体环节的丰富多彩,使之越热闹越好、越离奇越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究竟选用哪些方法为佳,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活动专题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和班级的条件、时间场所的许可等;初中生对辩论、竞赛、角色扮演等较感兴趣;高中生对自我测试、理性分析、讨论等较感兴趣。在选择方法时,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吻合学生的需求和喜好。强调全员性参与和体验性学习,体现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让学生在轻松活跃、欢声笑语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得到互助、自助和提高。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要有一定的变化,注意动静相宜和应用灵活,以免学生因单调而感到乏味,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而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把握好节奏和手段的变化;教学媒体的制作和选择要恰当,并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此应做到: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超越学生现有水平;面向全体学生,不忽略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不“喧宾夺主”;完善教学环节,突出实效性。

(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进取心,注重学生的体验与生成——解决评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一般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科课程不同,其教学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互动来进行的,而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投入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最大。不能以活动形式的丰富程度、新奇程度和学生表现的活跃程度、兴奋程度来评价一节课或一次活动的优劣和成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危险的,它会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向形式主义的歧途,使之变成一场矫揉造作、浅薄的闹剧。对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评价,首先,要看学生的关心度,即学生对本课讨论话题的关注程度和责任感;其次,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即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是否达到全员,是否摆脱了事不关己的旁观者角色,带着责任感或兴趣投入活动,并成为积极的行动者。若大多数学生是观众或听众,哪怕这节课教师的活动设计得再多、再新颖、再有趣,也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再次,看学生的进取度,即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热情、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浓厚、气氛的融洽、真情的流露、交流的坦诚等都是评价当堂效果是否明显的指标。除此之外,还可评价一下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与沟通能力、协调与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当然,整堂课是否有安全、接纳、温暖、尊重的团体气氛,是否建立了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是否有广泛的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教学效果显现的重要内容。

作者:张仁芳 李涛 单位:长春教育学院教育系

设计学论文: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论文

一、当前化学作业设计特点

1.作业的设计应体现主观性

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在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业设计必须体现学生的主观性态度.当前教育模式需要突破原有应试教育的限制,改变仅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的方式,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业设计因人而异,以学生主观性为设计基础,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重视各个方面素质培养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

2.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实践性

在化学教学中,涉及到众多类型的实验,为了增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能力,作业实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知识体系和生产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作业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系生产实际,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生活中的原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3.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合作性

在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实验教学,在学习知识之余,布置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类的作业,与同伴进行合作,彼此间交流,交换意见.让学生彼此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在学习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交流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设计具有探究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体系有大致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转变学习理念,从接受知识转化为探究知识,进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二、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究

针对当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需要重视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在实践中保证作业的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而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下将对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

1.开发教材中的个性化作业

初中化学教材是学习的理论基础,教材内容广泛,涵盖的知识面广,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魅力,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以教材为基础,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学到很多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内容,部分内容由于过于生活化,因此对考试成绩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很多教师认为做此类作业是消耗时间,因此忽视该部分作业.其实这些作业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多关注身边的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布置相关习题.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十二单元中学到《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探究该课知识.人体必备的六大营养物质分别为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让学生自主探究六大营养物质的特征,并根据自己的实践调调查,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该物质的食物及人体中有哪些重要的蛋白质,有什么作用?此类实践类作业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2.开发生活中的个性化作业

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将生活中体现化学知识的案例作为作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增加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能仅教给学生基础化学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在作业设计中结合课程要求、教材内容及具体情境有针对性的开发个性化作业.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七单元中学到《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在作业布置中需要让学生自主整理燃料对身体的危害,对土壤的危害及对动植物的危害.同时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周围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论述.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了解化学知识,更能对周围环境有更好的认识,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升自身保护环境的意识.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表现不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大化学”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在化学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化学作业设计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将教材知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结合在一起,保证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例如在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材下册第11单元中学到《常见的盐》,为了探究碳酸盐和酸的反应,需要结合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家庭自主实验.让学生取少量的纯碱放入玻璃杯中,取少量的食醋倒入玻璃杯中,观察两者间的反应.利用家里的存在化学现象解决问题,例如家里烧水的水壶里、洗澡的喷头上及饮水机的出水口等存在白色固体,用食醋浸泡一段时间,观察其变化,并做好记录.实践类作业能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进行自主实验,考验了学生独立学习和设计的能力,进而开发更多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实现在“做中学”,这使以纸笔作业为主体的作业系统中多了另一种形式,此类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作业,考验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其次学生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创造了探究性思维教学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4.个性化复习整理作业

由于化学学科本身涵盖很多知识体系,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需要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通过复习完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在作业布置过程中,需要突破常规方法,例如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让学生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自主进行总结和概括,自主梳理框架结构,填充重要的知识点.其次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作用,让学生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自主论述,作为口头作业.很多化学实验涉及到很多步骤,需要学生掌握每个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能自主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作业步骤中,可以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知识结构,自主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提升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学习能力.初中化学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点,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作业设计阶段需要渗透新的教育理论和基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在作业布置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作业进行整合,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点有更透彻的理解.在个性化作业的设置、需要建立适当的反馈和评价系统,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作者:李增蓉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