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风险控制论文

时间:2022-05-14 03:24:52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当今时代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体系,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核算可以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促进企业财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促进企业的健康运营。

关键词: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论文

风险控制论文:财政局融资平台风险控制论文

(一)体制创新,建立新融资模式

基层财政局要进行体制创新,有效加强风险控制,建立新融资模式,可以引入银团贷款模式,由于基层财政局融资平台所筹资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等特点,运用银团贷款模式可以有效的节约相关的成本,并满足其融资的需求,有助于对基层财政局的融资平台经营进行相关的规范。另一方面,运用银团贷款可以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有利于对信用风险的识别,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通过对银团贷款风险管理的加强,有利于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协调机制的形成,有效防范融资平台建设的风险。另外,针对担保风险,可以采用银保协作的机制进行控制,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与基层财政局融资平台合作,比一般商业性担保公司更加安全可靠,有的强大后盾,当融资平台出现违约的现象时,可以有效地将损失降到最低,也避免了大规模的信用危机的爆发。

(二)提高风险评估的意识

应提升风险意识,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定期检查考核等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教育,以进一步提升其风险意识,在融资中保持高度的警惕,对宏观经济数据及市场的新变化对其进行教育。也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定期咨询管理咨询公司、内部员工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其风险控制的专业度,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报告上交决策者与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要充分分析融资环境的变化,熟悉相关产业的新政策和新环境,防止因筹资环境的变化带来的相关的成本增高的风险。要充分了解投资环境的变化,对投资的空间、环境、预期收益率、回报率等问题展开研究,有效进行风险评估,防控风险。在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知道相关的策略的计划,建立整个风险评估工作的措施,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大小的识别以及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识别等多个方面。要针对基层财政局融资平台融资的特点,对主要的业务和重点环节进行确认,要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确认其引发的诱因并选择相应的风险指标进行确认,之后针对风险的原因和大小采取相关的措施。

(三)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信息系统

良好的信息系统是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基础。应建立一套与财务运行相关的信息系统,使之能够适应融资平台运行实际情况,重点利用信息系统做好重大交易的识别与记录,筹资的分类与记录,投资项目的跟踪,重大战略决策的记录以及市场调研信息的记录等。同时还要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人员沟通,包括管理层与员工的沟通、与对外部的客户、金融机构的沟通、针对重大决策的沟通等等。

(四)重视风险检测与控制

要针对基层财政局融资平台的特点,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准确、合理、及时反映平台风险的检测指标和体系,并根据相关的经营和科学的设计,确定预警指标的数值,充分发挥出数据处理和信息的有效性,对数据进行跟踪处理和有效地分析,并对各种信贷风险进行等级的划分,当发生风险偏高时,会以警报的形式向工作人员发出预警,提示风险过高。基层财政局融资平台在建设中应加强自身对风险的处置能力,充分利用资产置换和市场操作等方式,将土地、现金以及专项的贷款等具有较强变现能力的实务进行置换,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操作将自身的风险进行转移,有效减少相应的平台建设风险。

(五)做好各项活动的全程控制

做好风险控制工作的全程控制,首先,针对筹资活动重点做好权责分离,相互制衡,同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进行操作,首先拟定筹资规模、筹资方案,签订筹资合同和协议,之后进行筹资的使用并记录其全过程,最终进行筹资偿还。在整个过程中都要有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进行控制。对于融资平台的贷款,要有严格的评审机制。建立科学的标准细化的评级体系,在此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评估借款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还款能力、盈利能力等因素,并给以其一定的信用评级。在评级体系设立好之后要有严格的审批机制,严格按照评级的等级进行审批。同时在进行审批的过程中应秉承着严格、偏紧的原则,有效方法融资平台的建设风险。

(六)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

资产证券化是有效化解基层财政局融资平台风险的重要方法。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解决负债率过高、市场风险、违规挪用借款、担保风险以及责任主体不清晰等问题。在融资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对优质资产进行筛选,进行多项重组,有效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有效与专业的担保机构进行合作,有效防范融资平台建设风险。总之,基层财政局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十分重要。采取体制创新,建立新融资模式、提高风险评估的意识、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等措施,相信一定可以有效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促进融资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顾晓涓

风险控制论文:电费回收风险控制论文

1低压用户电费回收面临的风险

电力企业中低压电费回收现状不容乐观,因而导致低压用户电费回收面临着诸多风险,主要集中在:第一,管理风险。前文中提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低压用户规模越来越大,再加上低压用户构成复杂、流动性大,因此低压用户电费回收工作一直存在着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等缺陷。另外,大多数低压用户还习惯现金缴费,然而电费收缴银行却不提供现金业务,从而导致出现“缴费难”问题。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工作缺陷,导致企业电费回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严重威胁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服务风险。当前供电企业营销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电费收缴人员为完成工作任务,往往天天上门催缴电费,否则就对用户停止供电,这种工作方式不但无法提高电费回收工作效率,而且还会激化用户与供电企业之间的矛盾,影响企业社会形象,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由工作人员错误服务方式造成的风险也应该引起供电企业的高度重视。第三,政策风险。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电费收缴的法律法规,并且还在不断尝试采取新收费方式以解决低压用户电费回收困难的问题,但是从实际来看,这些法规方法均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例如:我国《供电营业规则》规定只有在用户拖欠电费满一个月后,企业才能够停止供电,这一规定使得企业在电费收缴工作中十分被动,导致欠费行为无法及时制止,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风险。总之,供电企业低压用户电费回收面临着诸多风险,而造成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用户构成复杂流动性大;企业自身服务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仍不健全;缺乏有关电费回收工作研究的理论基础;用户按时缴费意识不强等。对此,供电企业要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合适的措施以控制中低压用户电费回收风险。

2控制低压用户电费回收风险的措施

2.1提高相关意识观念

第一,电力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电力法》、《供电营业规则》等法律条文的宣传力度,使低压用户认识到按时缴费对自身以及对企业的重要性,逐步使用户树立依法用电的理念,引导帮助低压用户形成按时缴费的行为习惯。第二,电力企业面向低压用户加大宣传的同时,还要注意面向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必要宣传。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客户是上帝”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促使员工主动改变催缴电费时的工作态度,做到尊重客户、礼貌待人以及微笑服务,进而缓解用户与企业之间的矛盾,维护企业社会形象,避免因企业营销服务质量差而带来的风险。

2.2革新现有的电费回收工作方法

传统的抵押电费催缴工作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导致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客户不满意,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因此供电企业要努力转变自身工作方法,提高电费催缴工作效率。第一,电力企业可以采用客户信用评价机制,对抵押用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价,对信用等级不同的用户实行区别对待。例如:对经常按时缴费、信用等级高的用户,电力企业可以对其进行表扬或者通过赠送小礼物等方式对客户进行奖励,鼓励引导其他用户培养形成按时缴费的良好习惯。而对于经常拖欠电费的用户,企业在按照规定收取相应违约金的基础上,利用新闻媒体对这部分用户进行曝光,依靠舆论压力促使用户按时缴费,同时也震慑其他不按时缴费的用户。“区别对待”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按时缴费的积极性,降低低压用户电费回收的风险,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不受损失。第二,采用合适的风险识别评估方法。识别评估电费回收工作风险是控制低压用户电费回收风险的前提条件,因此电力企业要采用合适识别评估方法。企业要认清电费回收工作中存在客户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导致这些风险的原因,然后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风险控制提供必要参考。

2.3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电力企业要优化自身内部的管理制度,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对催缴员进行管理,将催缴员的任务完成量与其自身奖级挂钩,从而激发电费催缴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低压用户电费回收工作成效。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立法,增强电费收缴违约金制度的法律效力,从而对习惯拖欠电费的用户形成有效震慑,促使其主动按时缴费,避免因电费拖欠造成的企业经营风险。

3结语

低压用户电费回收工作是供电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经济效益。然而,当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对低压用户的电费回收工作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供电企业要认清我国低压电费收缴工作现状,找准造成电费回收风险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企业低压电费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维护企业经济效益。

作者:田斌胜 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横山县供电分公司

风险控制论文: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论文

1高校群体竞赛风险的种类和特点

1.1高校群体竞赛风险的种类

通过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高校群体竞赛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人员风险、场地设备风险、制度风险、环境与气候风险、交通风险等几类。

1.1.1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是指高校群体竞赛活动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工作人员不足、赛事相关人员意外伤亡、球场暴力事件等导致的人员伤害等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裁判及赛事相关工作人员不足、运动员无故退赛、观众干预赛事进行、赛事相关人员意外伤害事故等风险。人员风险是高校群体竞赛活动中发生频率最高的风险,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受到实际情况影响,可控性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际的风险控制过程中,受到较多关注和重视。

1.1.2场地设备风险

场地设备风险是指高校群体竞赛活动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场地设备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场地设备不足、场地设备被其他活动侵占、场地设备损坏或出现故障、场地设备被盗窃、场地设备被挪用等所带来的场地设备方面的风险。场地设备的保证是活动正常运行的根本,如不对赛事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设施设备使用、维护方面的培训,将容易导致场地、设施设备的破坏和故障等风险,影响赛事正常进行。

1.1.3制度风险

制度风险是指高校群体竞赛活动运营中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赛事规程不合理(参赛运动员资格,报名时间,技术以及裁判规则,比赛方式以及裁判员的委派,比赛时期,名次的确定,奖励等—运动会秩序册中)、规章制度太呆板、叛罚易出现矛盾、缺乏赛事风险调控机制等所带来的风险。可以想象,清晰明了、严格而又富有灵活性的赛事规程、制度安排是赛事成功举行的制度保障。

1.1.4环境与气候风险

环境与气候风险是指高校群体竞赛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导致赛事环境恶化、自然条件或者社会大事件不利于赛事的正常举行所带来的风险。该类风险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高温、雷电、暴风、雨雪、雾霾等异常天气导致的竞赛活动无法如期举行、高校群体竞赛活动场地缺乏或高校竞赛场地的建设和维护对赛事的干预、社会不稳定因素或社会疾病流行造成的赛事延迟举行或是取消等诸多方面的风险。

1.1.5交通风险

交通风险是指高校群体竞赛活动中由于交通不便或者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给竞赛活动所带来的风险。该类风险对于高校群体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主要包括竞赛活动交通不便或交通堵塞导致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无法顺利到达竞赛活动的比赛场地、交通事故对高校群体竞赛活动的主办单位或是承办单位所带来的压力和损失、高校所处的位置偏远导致公交或出租车比较少给竞赛活动带来不便利等。高校群体竞赛风险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类风险之外,财务风险、时间风险、信息风险等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1.2高校群体竞赛风险的特点

1.2.1客观性

高校群体竞赛涉及赛事筹办、赛事举行、以及赛后评估总结等各个环节。由于赛事工作在运行过程当中本身就相当复杂,加上赛事工作人员水平、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赛事规模、水平、经费等差距较大,赛事当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的状况,所以,高校群体竞赛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够也不可能以人的意志来转移,只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回避、转移或降低,而不可能完全消除。

1.2.2偶然性

高校群体竞赛在其运行的各个环节当中,所存在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风险是否发生,是否给高校群体竞赛组织带来损失又是不确定的。它受到实际客观情况的制约和影响,比如工作人员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天气的好坏、赛事的规模、经费的多少等,但又不完全由这些因素来决定,而是由各种因素构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是否发生具有偶然性。

1.2.3潜在性

高校群体竞赛在进行当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不可以完全消除的,但在实际的风险管理当中,很多的风险并非显而易见的,往往只有当某一风险发生时,高校竞赛风险控制的主体才能够意识的,尤其是某些新的体育赛事可能出现的某些风险更是无法预料和识别,因此,高校群体竞赛风险具有相当程度的潜在性。

1.2.4可控性

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是客观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进行转移、回避或是降低。比如某些高校群体竞赛活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且如果发生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时,此时主动放弃这些竞赛活动的举办可以回避风险;或者,当某些风险无法消除或回避时,事前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轻不良后果的严重性来降低风险。从这个层次上来讲,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调节,具有较强的可控性。

1.2.5相关性

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是否发生不是某一单一的因素所能决定的,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个因素之间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当某一高校群体竞赛的规模较大时,就意味着工作人员的数量较大,竞赛经费需求较大,需要沟通和交流的利益相关群体更加复杂,竞赛组织的规模也将更加庞大。比如,一旦竞赛活动的经费减少,那么赛事的规模、工作人员的数量、宣传的力量等都将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不难看出,高校群体竞赛风险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2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

系统的构建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系统是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控制系统。要构建这样一个系统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了解风险源,识别风险如何发生;对于已经被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对评估后的风险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应对;风险手段和措施带来的效果如何。具体来讲风险控制系统可以由四个部分组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价(如图1)。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高校群体竞赛的风险源或者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挖掘、分析和整理,为风险的评估及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撑的过程。风险识别是高校群体竞赛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任何重大风险被忽略都会给竞赛活动带来重大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整个赛事活动举办的失败。由于不同高校群体竞赛活动所处的内外部运作环境不相同,因此,应在明确赛事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的基础上,周密地了解和剖析赛事所处的外部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剖析赛事的整个管理过程和运作过程的每一环节中所涉及的技术、人员、设备、材料等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找出各种风险要素与风险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赛事的筹办可能造成的威胁。

2.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对高校群体竞赛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赛事可能遇到的每种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并根据风险对赛事目标的影响程度对赛事风险由大到小分级排序的过程。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与风险应对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只能是纸上谈兵,风险应对无法进行定量分析,更无法真正意义上来指导和服务赛事活动的运行。风险评估一般情况下从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的可控性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估。实际运用中具体的工作包括评价风险的特征、对风险进行排序等内容。

2.3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通过对高校群体竞赛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的基础之上,赛事风险管理人员或者控制主体根据赛事风险的特性及其潜在影响程度和水平,以赛事总体目标为依据,规划并选择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尽可能地减少赛事风险所带来的压力和损失,提高对赛事风险的控制能力的过程。可以这么讲,风险控制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最终目标和必然方向。是风险管理单位或风险控制主体真正意义上直接把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手段运用于竞赛活动的最重要的一步。

2.4风险控制效果评价

风险控制效果评价是指通过对高校群体竞赛活动实施相应的风险应对手段、措施之后,检查风险应对措施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同时反馈给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各阶段的过程。风险控制效果评价是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措施等进行风险控制效果评价,保障了风险控制的动态性、实效性、准确性,同时,风险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和环节也才能一步步地优化和完善,风险控制过程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3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措施

高校群体竞赛风险主要分为人员风险、场地设备风险、制度风险、环境与气候风险、交通风险等五大类。因此,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的措施可从人员风险控制、场地设备风险控制、制度风险控制、环境与气候风险控制、交通风险控制等五个方面进行。

3.1人员风险控制措施

人员风险是指高校群体竞赛活动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工作人员不足、赛事相关人员意外伤亡、球场暴力事件等导致的人员伤害等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裁判及赛事相关工作人员不足、运动员无故退出比赛、观众干预赛事进行、赛事相关人员意外伤害事故等风险。因此,在进行人员风险控制时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选择赛事工作人员时,进行仔细的挑选,把那些工作有热情、有责任心、品质高尚、工作能力强的老师和学生吸纳的赛事组织当中。2)对赛事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评估,通过奖优惩劣的方式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绩效。3)加强运动员报名审核,杜绝身体状态缺佳、特异体质、有心脏类疾病等不适于参加体育竞赛的学生参与竞赛。4)特殊情况下,学校赛事组织方可以与学生家长、学生签订三方合同或《运动员责任书》降低赛事组织风险。5)对于那些可控性较低且一旦产生后果较为严重的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人身伤亡保险的方式进行人员风险的转移。6)安排必要的赛事医务工作人员,针对即时性的赛事伤害事故进行必要护理和治疗。

3.2场地设备风险控制措施

场地设备风险是指高校群体竞赛活动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场地设备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场地设备不足、场地设备被其他活动侵占、场地设备损坏或出现故障、场地设备被盗窃、场地设备被挪用等所带来的场地设备方面的风险。可以这么说,在高校群体竞赛活动中,场地设备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可控性非常强的,只要管理到位,控制得当,一般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1)加强与学校后勤的沟通协调,确保场地设施设备要求。2)加强对场地设备的维护,尤其是可移动性场地设备的贮藏、维护、维修,防止场地设备损坏、故障、或损失。3)赛事进行时避免与其他赛事产生冲突,导致场地设备不足、被侵占或是被挪用事件的发生。4)建立专门的场地设施设备管理部门来进行设施设备的管理,确保场地设施设备的供应。5)加强赛事前后设施设备的收集、整理及清点工作,确定设施设备的安全。

3.3制度风险控制措施

制度风险是指高校群体竞赛活动运营中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赛事规程不合理(参赛运动员资格,报名时间,技术以及裁判规则,比赛方式以及裁判员的委派,比赛时期,名次的确定,奖励等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太呆板、叛罚易出现矛盾、缺乏赛事风险调控机制等所带来的风险。1)制定赛事服务手册是关键。赛事主办方或是承办方应当根据赛事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赛事规程、明确奖惩措施和竞赛要求,以院系、年级、班级等为单位通知具体赛事规程和相关制度,同时,利用赛事宣传组在校园内多做宣传。2)加强竞赛制度的监督和实施,既要保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又要能够根据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灵活变通的制度实施和调控,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3.4环境与气候风险控制措施

环境与气候风险是指高校群体竞赛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导致赛事环境恶化、自然条件或者社会大事件不利于赛事的正常举行以至于阻碍竞赛活动无法顺利进行的风险。该类风险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高温、雷电、暴风、雨雪、雾霾等异常天气导致的竞赛活动无法如期举行、高校群体竞赛活动场地缺乏或高校竞赛场地的建设和维护对赛事的干预、社会不稳定因素或社会疾病流行造成的赛事延迟举行或是取消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环境与气候风险进行控制。1)赛事的举办或者进行应该尽量避免在多雨潮湿季节或高温、雨雪、雾霾等天气,条件允许可以在室内进行,减少异常天气等赛事进行所带来影响。2)针对特殊情况下出现的赛时提前或是延迟,要建立灵活的赛事进程调整和应对机制,确保赛事顺利进行。3)加强与高校后期管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杜绝场地建设或维护对赛事造成的干预和影响。4)及时了解社会信息的变化和动向,避免社会不稳定因素利用赛事活动达成其恶劣目的,避免社会疾病或瘟疫等的进一步爆发给竞赛活动主办方或是承办方带来的压力和损失。

3.5交通风险控制措施

交通风险是指高校群体竞赛活动中由于交通不便或者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给竞赛活动所带来的风险。该类风险对于高校群体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主要包括竞赛活动交通不便或交通堵塞导致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无法及时地到达竞赛活动的比赛场地、交通事故对高校群体竞赛活动的主办单位或是承办单位所带来的压力和损失、高校所处的位置偏远导致公交或出租车比较少给竞赛活动带来不便利等。因此进行交通风险控制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竞赛活动赛前、赛中、赛后可能出现的各类交通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并为可能出现的各类交通风险和问题拟定应急处理对策。其次,制定赛事服务手册,确保赛事工作人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都能够清晰明确地了解交通状况。再者,组织交通服务志愿者团队,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新闻媒体提供交通引导服务也是预防和解决交通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

4结语

高校群体竞赛风险主要包括人员风险、场地设备风险、制度风险、环境与气候风险、交通风险等类型。高校群体竞赛风险一般情况都具有客观性、偶尔性、潜在性、可控性、相关性等基本特征。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具体措施主要涉及人员风险控制、场地设备风险控制、制度风险控制、环境与气候风险控制、交通风险控制等五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选择风险控制措施不仅是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也是进行成功的竞赛风险控制的重要保证。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系统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四个部分组成,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合力助力高校群体竞赛风险的降低和转移,确保高校群体竞赛活动顺利进行。

作者:鲁润梅

风险控制论文:文化产业项目策划风险控制论文

一、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内容包括:第一,项目范围管理,包括对文化项目涉及的所有工作及产品进行管理,进行项目范围计划、定义、核实、控制、变更等具体方面。范围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只有范围明确才能使项目管理更加有的放矢;第二,项目成本管理,指对项目形成过程中消耗的所有费用进行计划、使用、控制、协调等,在项目交付时完成费用支出并在项目结束后获得收益。另外,项目成本管理直接影响盈利情况,因此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必不可少;第三,项目风险管理。文化产业项目存在的可变性、不确定性增加了项目潜在风险和管理难度,因此风险管理对整个项目实施情况影响重大;第四,项目质量管理。具体指为确保实施效果对项目产品、服务等进行质量规划、控制及保证,通过提高项目质量增加市场份额;第五,项目时间管理。由于文化项目都有特定时间要求,通过严格控制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提升项目质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项目收益。

二、文化产业项目策划风险评估及控制策略

(一)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风险评估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实质为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意的占有及交易。文化产业项目策划风险是指在策划过程中由于各种元素导致偏差,而引发文化产业主体的实际经济、社会收益与预期不符甚至背离,其后果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损失还包括企业甚至整个产业社会认可度和信任度的下降。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方面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如人力、信用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如自然风险。其中,信誉风险指在文化产业项目策划过程中进行经济交易或履行经济义务时,合作一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违约甚至违法行为,并造成合作方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涉及的影视剧策划、展览策划、文艺演出策划、文化版权交易策划、文化产品发行策划等均存在信誉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原因等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对文化产业项目策划造成的风险。案例一:信用风险案例——四环生物斥资半亿试水文化产业或遭合作方解约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斥资5000万元试水文化产业,并就此项目与环亚天地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打造“中国山海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然而,双方合作经历了最初磨合期后并未向默契方面发展,之后又传出了四环生物遭合作方解约的消息。这一信用风险导致四环生物的股价出现持续下跌,其文化项目策划也面临终止的危险。

(二)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风险控制策略针对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方面进行风险控制,首先应提强化策划队伍的风险防范意识,在项目策划中就提前预估可能性风险并将其防范于未然。具体包括加强风险控制理念培育、注重风险文化养成、建立风险评估和跟踪机制;其次,在项目策划时应积极寻求行政支持,可提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及交流,促使其重视并支持项目策划及后期实施;再次,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对资金有着强大需求的产业;同时,其产品的非保值性、较大的需求弹性、担保机制的不完善性又使其成为一个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产业”[4]。这就需要在项目策划阶段就降低成本预算并进行必要的投资、融资、购买保险等。案例一:寻求官方支持规避风险——侨商联合国际文化传媒寻求行政力量支持策划重要项目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将北京申奥期推至高潮,也为侨商联合国际文化传媒公司创造了更多声誉。作为我国著名的演艺文化品牌,该企业多次与官方机构合作,共同策划了中央各部委专场演出、《同一首歌》歌会、《中华情》大型歌会、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个人演唱会等。该公司通过寻求行政力量支持,拥有了国内外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强大的策划团队。而在文化项目策划上与官方机构积极联手,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单独策划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另一方面增强了项目策划的专业水平,树立了项目的良好口碑。案例二:以优良策划降低项目成本及风险——低成本、好创意的798文化项目798艺术区位于原718联合厂。2001年起,北京及各地的艺术家逐渐聚集到798厂,以独特视角发现了这一废弃工厂的艺术魅力,并在原有风格上对工厂进行改造。以廉价的租金打造了举世闻名的798艺术区,策划了这一经典的艺术文化项目,并为不少文化企业带来了丰厚收益。这也提醒文化产业策划时应以优良策划降低项目成本,从而也降低了潜在的经济风险,以低成本、好策划打造多方收益的文化项目。

三、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风险评估及控制策略

(一)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风险评估

文化项目管理是对文化项目涉及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相关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的过程,此过程中因管理者素质、项目组织过程、企业管理机制等各类原因导致并可能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都属于管理风险。具体而言,文化项目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人力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和国际化管理风险等。首先是人力管理风险。具体指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工作主体心理活动及工作行为与消费者心理状态及行为不相符而导致的潜在或诱发性风险;其次是财务管理风险,是指在项目管理过程的资金循环中,因为各类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文化产业经济主体收益损失等风险。其诱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财政系统不完善、债务结构不平衡、预算不合理、盲目策划、激进式扩张等,都可能影响策划进程及实施效果,并最终影响经济主体盈利情况。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开放度的提高,文化产业国际化扩张和并购现象日益突出。然而“文化差异使得在不同文化交汇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文化摩擦、文化误解、文化冲突,最终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目标的实现”[5]。案例一:人力管理风险案例——管理团队未审时度势,偶像剧遭遇收视“滑铁卢”近年来国内偶像剧泛滥成灾,在受众产生审美疲劳的情况下,部分影视公司的工作团队未审时度势仍盲目跟风。由于与受众需求不够契合,《抹布女的春天》、新《天龙八部》等偶像剧均遭遇收视率“滑铁卢”,这也导致部分影视项目、影视公司甚至整个行业出现一系列潜在风险,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收益及受众口碑。而且收益惨淡也必然影响行业及企业在这些影视项目方面的投资,可能导致策划水准的下降,从而步入恶性循环。案例二:国际化管理风险案例——迪斯尼进军法国,文化冲突引发国际化管理风险随着迪斯尼主题公园在美国大受欢迎,迪斯尼国际化进程也于上世纪后期开始。不过,在法国迪斯尼项目管理中迪斯尼却因管理不当造成了严重经济亏损。原因在于迪斯尼乐园建设时占用了农民土地,当地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对迪斯尼文化和管理模式存在抵触心理,严重影响了企业公众形象。

(二)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策略

首先,应完善文化产业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建立文化风险管理的专门机构,对可能存在的管理风险进行针对性预估和合理性规避。可以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定期搜集并监控文化产业项目及其他相关的风险因素,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其次,针对财务管理风险可以进行风险转移。包括保险、财务型的非保险转移、控制型的非保险转移三种形式。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方面的经济风险主要为动态风险,因此后两者更为适合。控制性非保险转移指通过合同等契约形式将风险转移至其他人,而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指项目管理中运用保证书、套购等控制性技术进行风险防控;再次,针对国际化项目应以产品销售地文化为主导,合理解决文化冲突。文化项目的母国文化占主导时,应在项目管理中延续母国文化管理模式。但如果项目销售所在地文化占主导,则应该调整管理方案以适应当地消费市场,规避项目国际化过程中的文化风险。案例一:控制性非保险转移——出售衍生产品经销权,动漫公司进行风险转移近年来,《喜洋洋和灰大狼》、《熊出没》等国产动画片引发收视热潮。而以动画片原型制造的玩具、食品等衍生产品也收到动画爱好者的追捧。《喜洋洋和灰大狼》的出品公司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一部分动漫产品经销权出售给经销商,其衍生产品方面的风险也转移至经销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案例二:国际化项目风险规避——迎合法国文化进行管理改革,迪斯尼危机缓解在遭受了重大损失后,迪斯尼针对美、法两国文化冲突,根据法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调整了管理策略,迎合当地文化进行了人员管理、营销管理模式方面的改革,解除了乐园内部不许饮酒的禁令,改变了员工级别化管理机制,从而有效缓解了因项目整合和国际并购带来的管理压力和经济风险。总之,文化产业是生产、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的主要活动,而项目策划及管理方面的风险控制是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我国文化产业目前处于较为稳健的发展趋势中,但项目规模小、资本融资难、担保不足等情况仍制约着文化项目的良好实施。这就需要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形成合力,规避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和管理中的潜在风险,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作者:赵崟汐 单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风险控制论文:现金交易风险控制论文

一、大额现金交易管理现状

1.单位和法人客户大额现金管理。目前,我国现金管理的主要法规依据是1988年出台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尽管《条例》的规范对象是单位和法人客户的现金管理,并且许多规定已不适应当前经济金融环境和现金管理的要求,亟须修订和完善。但《条例》及《实施细则》在加强单位现金管理方面至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单位使用现金作出了严格的规定,除极小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转账结算,并且把结算起点规定为1000元人民币,有效限制了单位直接使用大额现金的可能。2.个人客户大额现金管理。相对于单位客户管理,个人大额现金管理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因此个人大额现金交易量相对较大,单位大额现金存取特别是支取量与个人大额现金支取量的巨大反差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只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加强管理,制订了一些大额现金内部管理制度,据调查,主要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大额现金支取预约制度,主要是针对个人客户。据了解,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制订了大额现金支付预约制度,即当日现金支取单笔或累计在一定金额以上的,取款人都需提前一个工作日预约。⑵大额现金存取收费制度。在被调查的金融机构中,各家银行总部都针对单位客户或个人客户制订了大额现金存取收费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执行或者选择性执行。⑶大额现金支付审批制度。此项制度针对法人客户,根据账户性质不同和取现金额的大小由不同管理层审批。虽然各银行制订了大额现金管理内部制度,但这些制度主要针对大额现金支取进行了规定,但对大额现金存入基本没有限制。银行为了追求利润和争取客户,更多地将顾客需求放在了第一位,弱化了大额现金存取的监管和管理,因此,银行制订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大额现金管理作用非常有限。

二、大额现金交易原因分析

在电子支付结算工具迅速普及的情况下,大量大额现金交易依然存在,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源于我国居民现金偏好以及金融机构服务存在一定缺陷等因素。⑴习惯偏好。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形成了现金交易偏好的习惯,很少使用非现金交易,这一偏好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⑵缺乏非现金交易条件。我国金融服务发展不均衡,在偏远地区和农村金融服务严重缺失,导致农村和部分城镇以及一些大型批发市场和商品集散地缺少银行卡交易和网上交易等非现金交易所需的硬件设施,买卖双方只能现金交易。⑶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存在困难。由于计算机操作和网络限制,部分居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无法使用银行转账、网上银行等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增加了现金支付比例。⑷非现金支付结算收费较高,比如银行卡刷卡支付按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收费,为了节省费用买卖双方采用大额现金交易方式进行。⑸部分非现金交易支付如跨行转账或异地转账等不能实时到账,加大了非现金交易的时间成本,为了成功交易只能被动使用现金。另一方面,为了隐蔽交易规避监督检查,一些违法行为和犯罪所得使用大额现金交易。⑴偷税漏税。由于现金结算透明度比非现金结算差,部分单位、私营业主和居民个人在市场交易中更多地使用现金结算隐藏营业收入或利润,从而偷税漏税并逃避税务部门的监督检查。⑵掩盖犯罪行为。走私贩毒、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活动,都需要大量现金才能掩盖资金的运行轨迹,以达到掩盖犯罪行为的目的。

三、国内外大额现金交易反洗钱管理

目前各国通行的反洗钱大额现金交易报告模式只要有两种,一种以英国为代表的主观报告模式,即对产生怀疑或不正常的现金交易进行报告。另一种是以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代表的客观模式,即当交易现金和相当于现金的有价证券超出一定数额时,金融机构必须记录和报告。1.英国现金交易反洗钱监测体系。英国现金交易监测主要是依托可疑交易报告体系建立,注重发挥金融情报中心的信息枢纽和核心作用,同时,以金融机构、大额现金交易商、律师及房地产经纪等中介机构、海关等主要四类主体为依托,开展涵盖多行业的现金交易监测。英国现金交易监测体系以可疑交易报告为核心内容,实施各有侧重的监测方法。其中,⑴金融机构:不需执行大额现金报备制度,重点加强零售银行、信用卡、财富管理等特定业务风险防范。⑵大额现金交易商:增加使用现金交易的成本与加强大额现金交易监测相统一。目前,英国规定的大额现金交易是15000欧元现金或者等价的其他货币支付,不管是单一交易还是分期付款。如果要接受大额现金交易,销售方应该每年向税务和海关总署登记备案,交纳一笔登记费用,并作为反洗钱义务主体,接受监督。在处理大额现金交易时,必须恰当地询问大额现金交易原因、资金来源等,应采取措施识别客户通过拆分交易来回避大额现金交易监测。⑶其他行业:关注现金交易。如房地产中介,行业指引中规定,如果客户要求将交易款项支付给与其没有明显联系的第三方,以大额现金方式支付的,应予以关注。⑷现金出入境监测:实施现金出入境申报制度。当自然人进入或离开欧盟时,携带10000欧元及以上各国货币、银行汇票、旅行支票时应按规定申报。申报的具体内容包括申报者信息、现金所有者、现金接受方、金额及现金性质、用途、行程安排等。

作者: 李艳华 李刚锋

风险控制论文:按揭贷款风险控制论文

一、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不对称性风控机制

系统性危机是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按揭贷款保险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扩大,避免贷款人因社会意外事件而失去房产,但由于现有制度设计不尽合理而未能被有力推广,由此对现有按揭贷款保险制度的改良变得十分重要。政府对按揭贷款信息不对称性的控制也是研究的焦点。湖南大学法学院黎四奇教授在《对美国救市法案之评价及其对我国之启示》一文中指出,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虽然没有通过《问题资产紧急救助计划》,但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依然使美国政府的危机处理变得处处掣肘,“大而不能倒”是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矛盾产物。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为减轻冲击投入了四万亿的政府投资,但这一投资事后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低效的,反而使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原因主要在于难以对外公开。

二、系统性风险的解决思路

笔者认为,要解决按揭贷款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核心是要解决各方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必须以市场化为出发点。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孙天琦教授及中国人民银行《西部金融》编辑部张晓东主任在《美国次贷危机:法律诱因、立法解危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指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的放松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大背景,而具体则体现为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忽视,特别是一些大的按揭贷款中介组织,凭借《社区再投资法》合法合理的获得零首付的按揭贷款。面对我国目前较高的房产价格,加快推动金融法制建设,建立相应的系统性风险防范措施与征信体系、实行新的市场自律监管制度等都继续得到完善。

美国与中国的按揭贷款市场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危机之前较高的房价泡沫是两者共同的特色,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具有较高的储蓄率,这意味着中国房市将能够比美国坚持更久的期限,而且中国政府的救市方式一般而言比美国更加直接,在这种情况下危机的作用机制是具有差别的,但最大的差异是我国目前的按揭贷款风控制度中对信息不对称性立法的缺乏致使危机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危机爆发是否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是值得怀疑的。

三、按揭贷款制度的发展方向

正如北京大学税法研究中心孙健波教授在其《美国对“次贷”的金融监管及其经济法学思考》一文中所指出的:按揭贷款风控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多部门法律的集成,单一制度的发展无法满足对市场整体风险的控制,其推进也将是一个体系性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整合这些部门制度才是抑制目前按揭贷款风险的核心,固然直接应对风险在有些情况下会更易于见效,但对于按揭贷款市场而言,长期的、稳定的市场制度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市场发挥其效率。

作者:宋怡欣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风险控制论文: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论文

一、我国企业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核算基础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企业对于合同管理的意识不强,企业财务成本的控制力度不够,企业资金的分散性较强等。首先,企业对于合同管理的意识薄弱,主要变现为:合同管理的意识不强,合同管理的制度不健全等。合同,是企业进行各种活动的一种凭证,受到法律的保护。合同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健康运营的一种现代化的纽带。合同中对于交易的相关事宜有着明确的交代,可以作为一种关系的缔约,受到法律等的保护,可以保障企业的合法权利。如果合同管理意识薄弱,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核算。其次,企业财务成本的控制力度不够,主要变现为,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落后的财务管理模式下,成本控制一般采取的是静态控制。企业是始终运行着的,这种控制形式在企业运行中并没有实际意义。另外,企业内部并没有健全的企业财务核算机构,企业资金的使用比较分散,这不利于企业资金的管理以及应用。总之,企业财务核算基础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1、加强企业财务核算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

意识对于行动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只有管理人员强化了风险控制意识,他们才能够制定有效地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加强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另外,根据我国目前推行的《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可知,企业管理人员在财务风险控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即时性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因此为了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应该不断地增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2、建立健全财务核算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

财务核算规章制度是企业财务核算部门得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凭仗,因此要想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便是制定相应的财务核算规章制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不断的完善。另外,管理人员应该带头遵守这种规章制度,不断地形成一种文化,促进财务核算规章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的切实落实,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复杂化也在不断地影响着转型中的企业,因此企业财务的核算规章制度应该在调查的基础上,强调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程序性,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财务管理的风险。

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以来,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地传入我国,我们在借鉴优秀的管理理念的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我国的国情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预警以及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主要是风险预警系统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状况,以及对于市场前景的把握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对于企业发展的财务状况的风险进行预知,从而促进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准确性,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另外,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够根据财务提供的具体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然后对于出现的财务风险制定损失最小的最佳措施,这有助于我们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4、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力度。首先,对外,我们应该确立融资的目标,这样围绕着企业融资的目标展开工作。对于企业内部的资产进行合理的估算,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进行全面的预算,然后利用政府等的企业金融扶持政策,通过自己手中的砝码不断地加强融资的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4]另外,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还应该不断的完善对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促进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明晰化、透明化,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对于企业的资金进行统筹、有效地分配,对于贷款、借款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做到财务状况的清晰,从而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良好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5、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内部监督,是会计人员对于工作进行的反省,这是保证财务核算数据有效性的根本,又有助于促进财务核算质量的提高;另一个是外部监督,主要是财务部门进行的监督,这有助于财务部门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审视会计工作,有助于发现会计工作中不合理的部分,从而促进会计部门不断地完善自身,更加的契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同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会计部门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核算,促进企业风险管理的控制。[5]

三、结束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当今时代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体系,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核算可以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促进企业财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促进企业的健康运营。

作者:高媛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风险控制论文:重机械安装风险控制论文

一、选型环节

在设备选型环节,存在的风险往往是因为人们没有将实物与现场情况对应起来判断选型是否正确。规避措施:首先应检查产品技术文件或合同,了解拟安装设备的预期用途和工作环境,对照相应法规标准判断选型是否正确,与合同和型式试验所叙述的是否一致。如果用户在技术文件或合同中未明确的,应要求使用单位出具由施工单位盖章确认的有关设备预期用途和使用环境的证明文件。除了要求使用单位提供证明文件外,还必须了解起重机实际使用的工况、起重机的结构型式等是否正确,性能参数、工作级别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工作环境是否用于防爆、防尘、防水或吊运熔融金属等。比如,1台型号表明为A3等级的起重机,实际使用十分频繁;型号为普通起重机的行吊,实际使用过程中吊运熔融金属或者使用在易燃易爆车间内,这些都易造成设备风险,不符合要求。

二、产品技术文件确认环节

1.需确认产品技术文件名称

(1)产品设计文件。

(2)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其使用维护说明。

(3)型式试验合格证明。

2.查验资料时应规避的风险

(1)型式试验合格证明所列设备名称、型号规格与产品质量合格证应相符,主要参数能覆盖拟安装设备的参数。

(2)判断制造单位是否超范围制造,应查验制造许可证的项目许可范围。

(3)拟安装的设备与型式试验证明不符,应查验设计文件与型式实验合格证明。

(4)以上资料需加盖制造单位红章。

三、起重机轨道、基础确认环节

在起重机轨道、基础确认环节风险主要在于:有些单位私自建造,设计不符合要求,给起重机的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规避措施:起重机轨道基础确认的验收证明应由使用单位提供,由施工单位盖章确认。除了轨道基础要有验收证明文件外,还应结合载荷试验严格把关,如试验过程中出现起重机运行异常、基础摇晃等,应停止试验,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

四、抗风防滑装置检查环节

在抗风防滑装置的检查环节,风险主要在于防风装置的设置不符合要求。规避措施:防风装置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配置,设计文件没有明确规定的防风装置应至少配置夹轨器,铁鞋等。此外对于风力较大的地区,除了夹轨器、铁鞋外,还必须配置锚定装置或防风拉索。在进行动作试验时,应检查钳口夹紧情况,锚定的可靠性以及电气保护装置的工作状况,其顶轨器、防爬器、自锁式防滑装置功能是否有效。

五、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验证环节

在对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的验证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部分施工单位未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调试,特别是对臂架型起重机超重力矩限制器,如果调试得过大,有可能造成起重机倾覆,易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规避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核查设计文件、起重量特性曲线表等,要求试验的载荷要准确,提供的产品必须有型式试验合格证明。对于安装调试不符合要求的,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六、集群作业起重机的检查环节

在对集群作业起重机的检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监控手段(安装安全监控装置)控制起重机的作业范围,很有可能造成起重机交叉作业而发生碰撞。规避措施:应在现场告知使用单位不允许同时作业,保证安全距离。如果在技术手段上无法满足时,应要求使用单位做出书面承诺,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保证起重机在可控范围内工作,以免起重机发生相碰事故。

七、起重机进行载荷试验环节

在对起重机进行载荷试验环节,存在的风险主要是试验的方法不科学。为确保设备安全,检验安全以及人员安全,可采取以下规避措施。

(1)载荷试验前应核查施工单位的试验方案,检查现场试验条件。试验条件应满足《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T5905-2011)的要求。

(2)试验的顺序应该是:空载试验-额定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动载荷试验。如果前一个试验不合格,不能进行下一项试验。否则,容易造成起重机试验事故。

(3)试验载荷的重量要准确,否则一旦发生主梁下挠超标或断裂情况时,容易出现质量纠纷。如果对试吊载荷重量不能确定时,应由使用单位和安装单位签字确认后方可起吊。

(4)额定载荷试验中有挠度测量项目的,应在静载试验后进行。尽量避免采用有价值的设备代替载荷,一旦摔坏,易发生赔偿纠纷。

(5)注意现场安全。现场监检人员应站在安全区域,防止重物坠落或倾覆伤及人身。应要求使用单位在现场设置警戒区域,保证现场安全。

(6)发现建筑物的设计不能满足起重机的试验载荷的承重能力时,应立即中止检验。八、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审查环节在对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审查环节,主要风险来自于施工单位不能按照质量体系进行运作,现场作业人员混乱,部分施工单位能力很低,与规则要求严重不相符,因而给监检工作带来压力和难度。规避风险措施:按规则要求,对施工单位的组织体系及作业人员进行严格审查,特别是现场施工负责人及作业人员资质的审查。对整个施工过程记录应严格把关,如有不符合情况时,应形成书面意见,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科学检验、检验工作质量和运行安全,在对起重机械安装监督检验风险控制中,应找出检验中的风险点并提出合理的规避方法。规避风险要求每个检测人员都要确保对法规标准的精准把握,对现场情况、现场设备的全面掌控,以及具有丰富的检验经验等。因此,在检验工作中,全体检测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责任心,能够正确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严格控制,以确保检验工作质量。

作者:倪奇 单位:江苏特检院泰州分院

风险控制论文:建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论文

一、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工程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环节比较薄弱

投资环节是建筑工程公司开始一个建筑工程开始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公司一般都比较重视。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公司的投资风险控制环节还是有一定的薄弱环节。首先,我们要说的问题就是合同风险问题。在建筑工程公司在与其他公司签订合同时,所签订的合同漏洞较大,合同形式不是十分的规范,例如,签字、盖章都十分随意,这就导致投资风险的存在。一旦合作双方发生歧义或是矛盾时,由于签订合同的不规范,这就会导致合同的法律效力失效。从而导致建筑工程公司投资风险大大增加。

2.建筑工程公司的市场风险较大

无论是什么行业都会受到国家的大的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国家政策、经济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一个建筑项目是否盈利一般都会受到我国社会形式的影响。虽然我国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比较严重,这都使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大大增加,对建筑企业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有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3.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由于一部分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建筑工程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同时又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在财务支出与收入的数目较大,所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一些细节不是很重视,所以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一些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账目并没有认真的处理以至于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大大增加。

二、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1.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公司在对日常财务活动要谨慎的对待,首先就要建筑工程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具有财务风险意识,为公司其他的基础员工做好示范,从而不断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例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对一个大的建筑项目进行分析时,要对项目的主要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公司的财务风险这一块。同时,我们还有注意的对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公司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不断的减少公司的风险。

2.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不断减少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建筑工程公司应该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建筑工程公司取得招标后,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正确的理解,同时随这一工程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这一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所需的人员与工期等等,认真制定合同,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意识,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风险。

3.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一个建筑工程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的成本的大小,因此,我们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风险。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应用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要有准确的采购信息;其次,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找到适合本工程的建筑材料;最后,要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不恰当的使用。对于成本购买的详细的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4.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

为了公司更好的对资金进行应用,减小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关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在预算中,要积极考虑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要考虑工程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

三、总结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十分的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中,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企业能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也是建筑工程公司财务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本文主要从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着眼,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善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通过以上对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的方法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到财务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公司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相关企业或是部门在对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时一定要考虑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能纸上谈兵,从而不断降低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公司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鸣 单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风险控制论文:银行卡风险控制论文

一、银行卡存在的业务风险分析

在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无序竞争以及发卡机构在银行卡管理中存在的疏漏,都使银行卡业务存在着各种风险,这种业务上的风险存在于发卡银行、收单银行,而且贯穿于银行卡使用的各个环节。

(一)银行卡业务风险的范围

随着银行业业务范围的扩大,持卡人数量也逐渐增多,银行卡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银行卡使用的跨地域、跨银行、多卡种等特点,也使得银行卡的风险范围日益扩大,因银行卡交易所形成的风险也越发引人关注。在银行卡业务结算过程中,包括发卡行、收单行、银行卡业务网点、特约商户等各个流程环节都面临着交易风险。

(二)银行卡业务风险种类

银行卡的业务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风险,持卡人丢失卡后往往不主动挂失,容易造成银行卡冒用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在信用卡的使用中透支现象日益严重,但透支中也有很多客户逃避授权进行恶意透支造成风险;持卡人个人经济状况恶化,对所透支款项无力偿还或者还款逾期,从而形成的资金风险。第二,银行卡操作风险,在发卡行自身管理中从发卡阶段就存在着很多不按照规定审核办卡人资料的问题,还有一些发卡行为追求利润而与客户协议透支等都会造成银行卡操作风险;特约商户在受理银行卡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形成的交易风险;在银行卡日常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例如在录入交易卡号时输入错误,在短时间内就会将资金转入错误账号,而使交易方面临资金损失风险;对已发生差错的交易进行调帐操作,因操作原因造成的资金划转错误,造成资金风险。第三,技术风险,现代银行卡业务交易过程中无处不需要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硬件及软件设备在核心技术上很多都是由国外拥有并掌握的,一旦出现问题将使银行卡业务系统受到严重的风险威胁,同时网络也是黑客、病毒容易入侵的对象。第四,法律风险,银行卡交易业务中有很多环节都是法律缺乏规范之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经常会导致银行卡使用过程中的债权、债务关系不明,在银行卡业务环节和操作管理中的依据不明,也会产生银行卡交易中的风险。

二、银行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的不充分

信息的不充分体现在银行卡交易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和业务中,包括发卡机构与持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发卡行和收单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发卡机构与内部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银行卡在办理过程中发卡机构必须将办理银行卡的条件、手续、方式等公示,申领人、受理单位都能够较容易的获得相关信息,但是发卡银行却只能通过客户、商户填写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对客户及商户信息不能完全充分的掌握。

(二)银行卡交易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银行卡业务逐渐多样化,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银行卡业务也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但是在竞争中也有银行为了占有市场不断扩大发卡量,持卡人的复杂化使得监管成为了难题,包括利用银行卡犯罪也成为了犯罪分子的首选,银行卡的风险也就加大了。

(三)个人信息的不安全

造成银行卡风险客户在办理银行卡的过程中个人资料的保管不善,有时还会委托他人办理,他人对所持有的相关资料就会通过复印等方式获得,再利用该信息办理信用卡就会存在恶意透支的可能性,不但会给真实信息人造成风险,也会造成银行卡交易过程中的许多风险。

三、银行卡业务风险防范与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一)加强信息管理上的控制

针对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问题可以从以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控制,例如作为发卡行要加强对客户和商户的信息收集和掌握能力,对于办理业务的个人和商户在进行信息统计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整理并存储,便于在后续的业务管理中进行信息核对,防止在交易对账、调账过程中产生差错,在跨行银行卡交易中,要根据银联组织规范,通过有效手段查询、确认相关交易信息。

(二)加强对账、调账差错的保障措施

在银行卡业务发生跨行交易差错后,通过系统化、制度化等手段,实施异常账务处理。系统化方面,通过制定系统匹配和识别规则,合理高效的实现纠错和反向交易,在差错核对、信息核实、账务调整等多个环节,自动匹配和处理异常账务,加强对差错账务处理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差错认定准确性,保证差错调整效率。同时要健全银行的内控制度,严格控制银行卡业务发展和交易中的各类风险,根据申请人的信用评价结果确定信用卡持卡人的信用额度,加强对商户风险的监控,对风险商户进行清理整顿。

(三)建立银行卡的风险补偿机制

在银行卡风险控制中首先要建立银行卡风险准备金制度[2],来弥补冒用、恶意透支等造成的呆坏账损失;还要建立专项风险资金,对可能发生的银行卡业务交易损失加以补偿;在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积极参加银行卡的业务保险来补偿银行卡交易差错账造成的损失。在防范和控制银行卡跨行交易风险的措施中,还要强化银联组织对成员行的约束,将银行机构进行联合来共同抵制银行卡的欺诈等犯罪活动,这对银行卡的正常交易和风险的有效控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银行卡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上也要加快步伐,对银行卡交易过程中的主体权利义务进行明晰对控制风险也是十分有益的。此外,个人也要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信息进行犯罪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张驰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风险控制论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论文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人类正式进入了电气时代。如今,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能早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是,随着电能更加广泛的应用,电力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暴露了出来。电力的安全生产对于电力的稳定供应拥有着巨大的作用,而如何减少电力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正是电力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所包含的内容种类繁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电力维护,为了保证电力生产、运行和供应过程的安全与稳定,进行电力维护是重中之重。电力维护主要包括电力设备的维护、电力运行过程中状态的维护、电力系统的维护三个方面。如果能对这三个方面做到没有漏洞,就能极大的降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

1.1电力设备的维护

作为电力维护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保证电力设备能够正常使用,才能够达到电力稳定供应的目的,同时,又能极大的降低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在实际生活中,电力设备的使用过程会出现诸多的问题,且问题种类繁多,因此,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电力设备出现问题概率。平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到时常清扫绝缘子,做好接头部分的防腐工作等一些基本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运行不会受到影响。

1.2电力运行的维护

要保证供电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电力运行的维护是不可或缺的。电力运行的维护要求对电力运行中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维护,不仅如此,还对调度命令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基于以上两点,才能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以保证电力的正常运行。在对运行设备的维护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掌握足够的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

1.3电力系统的维护

电力系统维护指的是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维护。电力系统的维护相对复杂,首先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其中包括电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通信网络信号,电流数据等等。然后,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主机中,用于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对电力系统的维护能够使使用电能的用户与系统之间形成一种联系,这样,就能够更加方便用户查询相关数据,同时,对于电力部门实现遥感和遥控功能也有积极的作用。在对电力系统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要对电力系统的功能进行更好的维护,处于一个好的维护环境下,对于电力系统更好的运行以及更好的进行电力生产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不仅如此,这样还能够使系统的操作更加的安全有效,对于电力系统所产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

2.1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作为一个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因为一些相关工作人员处于电力系统运行的最前线,其工作内容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工作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等不可挽回的结果。处于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产生失误主要是有两方面因素引起的,其一,就是技术不过关,对工作中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熟练,第二点就是在工作中疏忽大意,缺少安全意识,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意外情况没有保持必要的警惕。因此,想要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重中之重。电力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从专业知识与安全意识两个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于一些工作在一线的人员,必须要定期进行考核,并且建立起健全的奖惩条例,恩威并施,以更快速度取得效果。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和经典问题,要集中讨论,以积累经验,提高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

2.2组织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和案例反思

电力部门要经常举行相关部门的讨论会,分享每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并做好记录。因为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所以人们在工作中的方法方式也会有不同,相互之间分享工作体会,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到取长补短,不仅如此,还可以将一些棘手的问题提出来集中讨论,确定最优的处理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快速,完美的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快速的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3加强对故障设备的排查

要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加强对故障设备的排查同样非常重要。总的来说,设备的管理分为三个方面,即设备的建设期、运行期和修理维护期。在设备的建设期,要重点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排查,确保设备不存在安全隐患,从源头上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在设备的运行时期,要认真对待设备的检验,争取做到面面俱到,如果发现故障,无论大小,一定要引起重视。最后,在设备的修理维护期,必须认真排查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是否有修理的必要,如果问题严重必须及时处理。

3结语

电力系统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正视现今电力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降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这个重要的问题,进行重点处理,现今,供电企业要加快提高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制定出电力设施维护的相关措施,以降低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要制定出具体的风险控制方案,以确保我国的电力生产快速安全的发展。

作者:林喆 曹远 单位:国网山东临清市供电公司

风险控制论文:我国金融风险控制论文

一、引言

在金融业迅速取得发展的同时,金融业的风险也开始出现了。就其负面影响来看,主要就是微观主体的影响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等方面。其中前一方面主要指的是对地方的相关金融机构、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地方的一些企业与个人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发生了金融危机,就会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出现金融风险,甚至还有可能会引发恶性循环,从而使得有些金融机构开始出现破产倒闭,并会导致有些地主政府的诚信危机以及金融风险财政化,从而使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并导致一些地方企业难以正常运营,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后者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二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一是金融风险很有可能会使得经融风险和财政风险发生相互转化,进而使金融和财政的作用出现混乱的局面,引起地方财政发生恶化,并使得地方财政的风险向外扩散,对国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二是金融风险会使地方的经济秩序混乱,对地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问题

1.金融机构本身有缺陷

导致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机构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而这些缺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我国的金融机构在产权问题上不够明确,公司的法人结构在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其二,考虑到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管理的介入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金融机构的包袱有所加大;其三,部分金融机构自身的实力不足,所以导致发生挤兑风险的可能性有所增加,未能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地防范,这些缺陷都极大地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发生。

2.我国政府过多地对金融机构实行干预

我国在金融机构刚成立时开始,就有不少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进行干预的现象,而这也是造成金融风险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为了解决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以及对各地的金融资源进行整体控制,不少地方的政府往往会过多地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工作进行干预,其中就有政府会任命金融机构的主要领导人等事务,如此一来金融机构的自我管理工作就开始流于形式;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借贷事件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包括其方向和用途,这无疑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政府会利用干预金融机构的数量来全面掌控金融的控制权,造成某些金融机构的质量难以把控。

3.未能建立相应的金融监督管理体制

在我国,有大量的金融机构都会含有监督管理体制缺失的情况,这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从农业银行到人民银行,再到银监会地方分支机构,不断调整监管主体,这就导致了金融监督管理出现权力真空;其次,中央监督管理和地方监督管理部门未能明确各自的责任,所以使得不少地方的监督管理工作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最后,不少地方的监督管理部门人员存在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使得部分金融监督管理存在不公正、不权威的现象。

三、我国金融风险控制的策略

1.对机构、政府和个人等进行协调我国金融风险防范需要对涉及其中的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等多方进行协调和控制,并对其中有关的主体分清责任,如金融机构一定要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管理,地方政府要把相关政策加以完善,对金融业要做好统筹、协调以及扶持等工作,监督管理部门要不断对其中的监督管理体系加以完善,而相关企业和个人一定要强化自身的诚信建设工作,以此来真正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

2.改善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整体环境

要想对金融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良好的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环境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所以,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健全的金融安全网,构建预警、评估和控制系统,把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金融风险的化解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对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其中就包括深化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健全和完善金融机构运行的环境,确保信息数据的共享;最后就是要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补充机制进一步健全,对金融风险及时预测,改进机构的盈利能力,完善相应的退出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建设中,金融机构出现一些缺陷是在所难免的,如政府对金融机构有过多的干预,未能建立相关的金融监督管理体制,借贷事件中存在的贷款违约风险以及缺乏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这都使得我国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大。所以,政府,监督管理部门以及个人等多方都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金融风险控制的环境,以真正把金融风险控制好,并确保金融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作者:吕文全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

风险控制论文:税收执法内控机制风险控制论文

内控机制可以有效的减少一系列的税收执法风险。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在2008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是新时期总局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提高税收工作质量的新举措,对我们税务机关具有现实意义。

一、需要以良好的思想认识作为基础

从认识上进行统一,站在思想上的高度来重视每一项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大量的事实充分证明,一些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其主要的关键就在于监督内控上的不力。必须要让全体税务干部够能够认识到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是基于在现实中对干部实施保护的需要,是加强监督的需要,通过对税收执法失误、行政管理腐败行为进行有效的防止、纠正或回避,更好的起到保护、爱护干部的作用,改变少数国税干部,把接受执法监督当成一种负担,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自觉不自觉产生的抵触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欢迎姿态。[2]其次是必须要能够充分认识到税收执法内控机制是保障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能够正确贯彻执行的重要途径。然后,必须要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建立税收执法内控机制,是保证税务部门健康有序的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方法。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完善的过程,税务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建立起有效的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及时的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认真分析研究并找出行政执法行为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建立起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保证税务部门健康有序的发展和自我完善。

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税收执法风险控制防范体系

税收执法风险指的是税务机关在实施税收管理、税款征收、行政处罚等各种税收执法过程中,因其执法行为被认定是违法或犯罪而遭到追究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的可能性。如今,随着纳税人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外部监督力度的不断增强,税收执法风险也是日益凸显,这就使得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成为了必要。要想防范税收执法风险,不仅仅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完善的税收执法工作机制,对税收执法的外部环境进行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增强税收执法人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还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要建立起一个多部门参与,各部门协同一致的监督制约体制。要树立起“事前防范为主、以事中化解和事后补救为辅”的观念[2],并积极的对各种税收法律风险进行评估、控制、监控与处理。要加强对税收执法过程中的税收执法风险的高发环节实施监控,对那些可能会发生的税收执法违法行为和执法过错进行提前预警,并以此来增强对税收执法风险控制。同时还应该要以税收执法岗责体系为基础,并根据各种职能需求进行能分离和制约,明确税收执法每个环节中执法人员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他们行使执法权的具体方法、步骤、时限等,并且还必须要进一步明确税收执法权的行使界限,要尽可能的减少自由裁量权行使空间,以此来防止各种越权执法或滥用执法权的行为,并要及时的发现并修补税收执法中可能出现的漏洞。

三、建设高素质执法监督队伍,充分发挥各级监督部门纠错防偏、防微杜渐的职能

税收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的关系到税收执法的效果,关系到依法治税能否真正贯彻实施。内部监控就是在突破以往税收管理工作重点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税收监控管理这一职能,将工作重心放在对税收权力运作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管理上,将监督直接切入到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工作的税务干部上,要把工作过程监控与执法行为监控、纪检监察统一起来;把分散的、主要注重结果的监控变成集中统一的、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管理的监控;把对人的监督发展为对人所具体从事的工作的监督,转换监控主体,扩大监控范围,从而使税收管理工作过程的任何一项纰漏和违规违纪行为都会适时的在内部监控体系中显现,任何人都无法掩盖和回避,确保在保护干部、爱护干部问题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税收执法内控机制是加强税收执法风险控制的基础,它是一个独特的实践过程,需要税务工作者去抓工作中的一个个的细节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税务工作者或其他学者对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做更为深层次的分析,将对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税收执法内控机制作出更趋完善的诠释。

风险控制论文:企业预算管理风险控制论文

一、预算及预算管理风险的概念

(一)企业预算的作用

对一个企业来说,当其完成了初创时期后,阻碍其成长的最大障碍可能不是资金,而是有效的管理和正确的决策。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套稳定而有效的管理方法体系,企业就好比一列失去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的高速列车一样,一旦发生意外的情况,因来不及反应和控制,出现相撞、出轨和被颠覆的可能性就会陡然加大。现代企业实行的全面的预算管理就是企业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的一整套的“信号式“的管理方法体系。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也就是企业的全面财务计划,它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采取科学的定量分析、预计方法,以货币形式对企业财务目标进行各项具体安排和综合平衡,制定和协调各项主要计划指标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及其来源、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及其分配的详细计划。它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系统化、具体化,货币化,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策略中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手段或管理系统。

企业预算是指导企业资金筹集、运用和分配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所以,从企业资金运动的角度或从资本运做的角度看问题,科学的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科学的预算管理。按目标管理论来说,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要围绕着各项预算目标来进行的,企业若完成了各项预算指标,也就意味着达到了经营目标。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的独立性很强的内部计划管理.概括起来,其作用可包括四个方面,即:明确工作目标;协调部门关系;控制日常活动;考核部门业绩。

(二)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

既然企业预算是企业管理的详细计划,那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管理方法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认识到,预算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本身也是可能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的。现代企业之所以实行预算管理,只不过是实行预算管理相对过去的其他管理方法更科学一些、更有效一些而已。预算管理的负面作用即负效应也是存在的。因为,企业的财务预算一方面是建立在经营决策的基础上的产物,企业的经营决策是根据对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来作出的。如果在未来预算期内,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各种变化甚至是较大的变化,那么,预算方案就会相对“出错”,预算的结果就会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企业内外条件的不确定性的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超出预算范围的正效应或负效应。那么,给企业经营带来负效应的预算也就是实行预算管理的风险。所以,如果企业的内、外条件发生了不利于企业的变化,预算管理就可能遭遇风险,这时,若保持预算的执行原封不变,企业就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由此我们可以给预算管理的风险做出定义:企业预算管理的风险是来自于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超出了预算假设给企业预算管理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也可以说,风险是由于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而对企业预期效益的不利影响。

由此看来,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它标志着企业的管理达到了成熟。同时,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身也存在着风险,企业也要对预算的风险加以防范。本文研究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预算管理中也存在有风险,预算风险的种类和发生原因以及预算风险的防控措施。

二,预算管理中的风险表现形式、原因和风险控制措施

(一)预算在制定和执行中的道德风险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都是由人来做出的,具有明显的行为特征。即使是一个成功的预算,由不同的人和人群来执行,其效果也会不同。所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可忽视调动个人积极性和注意企业员工道德层面的影响。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学中的启示,企业和企业的每个员工以及企业里的各部门都可以假设为“理性的经济人”。理性经纪人都要追求自身利益的的最大化。当企业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预算目标相一致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努力,就会产生动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当个人的利益和企业的目标发生冲突时,就可能会妨碍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甚至起消极的或激烈的反作用。道德问题关系到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例如,在编制预算时要采集信息作为参考依据,大多数信息的提供者也是要受到预算约束和考核的人员。如果这些人员为了降低业绩评价标准而有意提供虚假的参考数据,预算就可能制定在不可靠的基础上。现实中,某车间主任为了使预算目标容易达到,可能会故意低估劳动生产率或高估产品成本。所以,预算编制人员必须注意到企业员工道德素质层面对预算制定和执行中影响和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道德风险对预算制定上的干扰,以便做出准确的预算。同样,在预算执行中也是存在着员工的道德风险。例如,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对车间或生产班组下达了成本降低的目标和经济责任制,车间管理人员为降低原材料成本以符合预算目标,可能会选择劣质原材科等做法。但这样做会直接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影响市场销路,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从而影响到企业销售预算目标的实现。所以,预算管理中的道德风险是存在的,有时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效益,使预算管理倒起了反作用。

主要控制措施:加强企业员工的企业道德宣教,提高职工的企业道德素质和凝聚力,把职工的企业道德约束列进职工和部门的考核范围和奖惩措施内,对已经发现的弄虚作假影响正确编制预算的行为要追究其责任,同时对缺乏道德信任的部门、班组和个人实行重点预防和加强监督,必要时,可开展现场专门调查和实验研究,测得准确的预算参考数据督促预算的严格执行。

(二)预算在制定过程中的技术风险

1、影响预算的因素分析得不够全面。预算的编制常由财务部门进行,其他业务部门的参与度较低,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由于编制预算所依据的相关信息不全面,不了解实际情况,再加上调查研究不够,就很可能致使预算目标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等相脱节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的准确率降低。

2、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程度有限。有些预算的编制者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较差,缺乏必要的经济技术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没有经过预算上的培训,导致编制的预算不够科学合理。以至于和实际要求的精度相差甚远。

3、预算编制的方法选择不当。例如有的预算内容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有的内容适合滚动预算;有的指标可以采用直接计算,有的指标则需要抽样推断或相关分析得出。如果不讲求科学的预算方法,很可能使得预算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4、预算的指标体系设计有漏洞和不科学。如果预算管理存在有漏洞,漏掉企业经营中的某一个环节,轻者会影响到经营目标一部分的实现,重者也能导致企业的经营满盘皆输。由于漏洞的存在也影响了促进绩效考评等方面的作用的发挥。还有些分项预算之间相互矛盾、重叠等,都是预算指标体系设计上不尽科学合理的表现。

5、编制预算的时间太早或太晚。编制得过早,执行起来时过境迁,可能导致预算的准确度不高;编制得较晚,忙三伙四,不能在预算期到来前及时完成,或质量不高,或存在一些缺陷,将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的及时性和预算控制作用的发挥。

主要控制措施:

第一、是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责任,使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业务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第二、是将企业经营、生产、后勤、财务、非生产活动等各项影响经营目标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形成各种分项预算和综合平衡后的综合预算体系。

第三、应选择精通企业经济技术业务的专业人员和了解企业基层情况的员工参与预算。形成预算研究小组或预算编制委员会,确保编制的预算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四、平时要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与预算相关的各项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以使预算建立在对相关事项真像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理有据。

第五、要及时编制预算。下年度的预算应在本年最后一个季度过半时进行,争取在11月底基本成型,并在年底修改完成。在修改预算时,要注意观察新情况和研究新问题,调整相应的部分内容,以确保预算的较强的前瞻性。

第六、编制预算要适当留有变通的余地。为防止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出现预算外的情况和风险,企业预算要保留适度的活口或制定出预算指标的允许区间,以保证预算具有适度的弹性和随机应变。例如,有的企业在产品产量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到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后,把产量定在预测销售量的80%-120%之间。

(二)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预算执行中的风险包括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一切风险。风险的存在,是企业预算执行中的客观现实。预算的主要执行者应怀有危机感,树立危机意识,研究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加强各种风险的防范与应付措施。

概括起来,企业预算执行中可能遭遇的风险种类有:

1、系统性风险。包括宏观经济的风险,金融环境的风险。例如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我国许多外贸企业的出口受阻。国内的经济滑坡、倒退,使得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导致企业的产品销售量锐减。还有,2010年以来,国家为了调控物价和房价,实行了严厉的紧缩性金融政策,导致银行贷款难,造成了许多中小企业的断了资金链,只好停产或花高利贷向民间借贷等等。系统性风险具体还可以分为购买力风险、价格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等等。这些风险所影响的不是个别企业,而是绝大部分的企业都身受其害。

2、行业风险、产业风险和产品风险。当某一行业、产业或产品已经到了夕阳阶段或出现大的不利事件影响时,就会演变成企业的市场风险,出现产品滞销现象。例如,1997年前后,我国的山西省出现了造假酒致人死亡的事件,导致山西酒全面滞销,甚至连名酒“杏花春”酒的销量也大受影响。又如,家电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更新产品就很快被市场所淘汰,风险就会随之而来。

3.企业内部风险。如经营决策不当和内部管理不善,导致企业亏损;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出现,致使企业市场占有率滑坡;对应收账款或资金管理不到位,出现资金短缺,生产中断等。这些内部风险的产生有许多也同时是受企业外部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如果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控制力很差,风险就更大。

风险控制主要措施:

第一、对于系统性风险,企业应该经常怀有防范之心,在做全面预算时,要尽可能地估计到。“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些系统性风险是可以预先加以分析预测的。例如,2011年国家出台了严厉的金融调控政策,这在2010年的一些国家正式文件中是已经表明了的。2010年,在中央政府的一些重要会议报道和一些重要文件中已经表明了这种态度。政府一定要把房价和物价打压下来,坚决控制通货膨胀。作为企业,就应该通过捕捉这些先行信号估计到银行贷款可能趋于紧张、企业融资可能出现较大困难的后果。在分析和掌握了这些依据后,企业的在做2011年预算的时候就应该采取保守的立场来而不是扩张的办法来做预算。

第二、对于本行业和本企业的产品风险,企业要做好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有些突发事件的影响是难以预测的,重要的是对企业的产品要做产品市场寿命的阶段分析和定位,如果企业的产品处于“朝阳”阶段,企业可做出积极的预算;如果企业的产品已成为市场上“夕阳”产品,则在生产计划和预算上应做保守的预算,并要根据企业的实力做出适当的产品结构方面调整,及时增加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作好新产品的研发方面的预算。

第三、对来自于企业内部的风险,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和预算控制。要大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注意市场调研,搞好预测分析,善于抓住各种机遇和避开各种风险。努力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对竞争对手和来往客户要了解透彻,以便做出相应的竞争对策和和正确的业务往来对策。特别是要注意在物质和精神上要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使广大员工能理解预算,认同预算,用实际行动积极配合预算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努力把预算风险控制到最小的程度。

风险控制论文:现代农业信贷风险控制论文

一、信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需求性

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创新、农户和农业外部环境的快速发展、建设是不可分割的,而在现代农业的建设过程中,各参与主体都需要持续性的、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他们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或缺问题,这时,就需要国家为其提供金融政策上的支持,加大对农业信贷的投入力度。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需要完善其所依附的外部宏观环境,即流通性、生产性和服务性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首先,以生态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基地以及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可以使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改变,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促进现代农业的进一步深化。其次,以农产品专业市场、农产品综合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物流配送系统为主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创新农产品的流通机制,增强营销能力,提高流通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提高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最后,包括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监测检测体系及病虫害防治体系在内的服务性基础设施,能使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使农村经济得到振兴。

二、现代农业面临的的主要信贷风险及其解决对策

(一)政策风险控制

在现代农业信贷的风险控制领域中,最大的和首要的风险控制是政策风险控制,它主要是指由于政策变化和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不完善而导致的风险控制,还包括因政府的行政行为而对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控制。第一,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由于政府农业的宏观调控经济、金融政策不连续,导致金融机构无法持续、健康的经营。第二,是政府的“看得见的手”进行行政干预。由于当地金融机构受到地方政府的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十分随意的强力干预,以及一些地方官员时常的以权谋私行为和进行不道德的权力干预,导致农业金融信贷资产的非科学营运和安排。第三,农业企业自身不守信用和破产、倒闭的现象,也导致经济金融生态环境非常恶劣。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减小、规避这类政策型风险控制呢?首先,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应当完善,致力于保持其连续性。作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下的xx市分行客户服务部工作人员之一,在工作中我时常遇到一些信贷客户由于政策的变化、不连续而找到我行进行理论,给我行的信贷带来更大的风险控制。其次,政府不应该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无规律的干预,给农业金融信贷造成不科学营运。最后,农业企业自身要加强信用,努力经营,不能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就随意逃避其信贷责任。

(二)环境风险控制

对现代农业所需面临的信贷风险控制来说,由于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而给借款人造成直接的财产损失就是环境风险控制,从而导致其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进而给地方金融机构带来间接的信贷资产损失。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技术装备落后、基础薄弱、过于依赖自然资源、制约于季节和农业生产周期以及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和侵蚀等却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农业资金的季节性运动、缓慢性周转、分散性占用,造成信贷资金发生不能按时、足值收回的可能性更大。同时,由于我国农村金融环境和农村的生产、生活经济条件普遍较为落后,因此,环境风险控制就成了现代农业信贷中的第二大风险控制,仅次于政策风险控制。

对这一风险控制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关键,就必须要想办法改进农村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基础条件设施、加强国家与社会的补贴、构建抵御意外事故与自然灾害的保险机制等,多措并举,通过多种途径和办法来达成。

(三)信用风险控制

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是指因交易一方到期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易责任而造成债权人发生经济损失的风险控制。在农业生产中,部分低收入客户分化层次较低,素质不高,法律观念淡薄,信用意识不强。在现代农业信贷业务的实际操作上,由于低收入客户(主要是农民)由借款的法律保证——信用凭证就可以取得贷款,许多客户并没有意识到其应当担负的法律责任,于是出现了转借、冒名顶替的问题。此外,农业信贷业务覆范围非常广,办理不需要资金、房产等财产保证,在操作上稍有失误,就会发生冒名等情况,给资产带来信用风险控制。农业是高风险控制产业,受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地质地震灾还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加上分散的小的农户一般都没有投买保险,让银行承担了较大的市场信用风险。此外,由于农户自身的资金实力较弱,一旦发生风险控制,容易出现大量信贷资金不能及时归还甚至出现呆滞的局面,而资金不能回收,又会挫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在发放贷款前,要使借款的农村企业和个人明确其贷款应负有的法律责任,指导其谨慎贷款。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加强完善对不守信用者的惩罚措施,时常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农业信贷客户的法律观念和信用意识。

三、小结

现在,不管是在理论界的探讨中,还是在实践过程的做法中,对现代农业信贷的关注都得到了体现。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现代农业信贷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对促进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改进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增加农民的收入等都会起到强烈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