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22 05:21:34

摘要:钢琴学习包括认知性的学习和训练两个部分。而少儿学习钢琴又有着其特殊性。钢琴学习的特殊性和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使得钢琴学习是一种区别于学校其他科目的学习。因而对少儿钢琴教学的研究也应从钢琴学习的特殊性和少儿心理发展特征入手。

关键词: 少儿 钢琴教学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关于少儿初级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少儿钢琴初学者的学琴道路不能坚持走下去而不得不终止这一怪现象进行阐述分析,根据笔者多年来的钢琴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何解决这一怪现象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少儿钢琴初学者 钢琴基础 手指训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全方面素质的培养,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成为家长首选的乐器。但是在孩子学习钢琴的道路上总是出现一种怪现象,有很多少儿钢琴初学者往往学习钢琴不超过三年,钢琴水平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厌恶、反感、抵触的情绪,最终学习钢琴的道路不得不终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平时的钢琴教学中不断的观察、思考、实践,做出如下总结:

一、少儿钢琴初学者钢琴道路终止的原因

(一)教师忽视对少儿初学者钢琴基础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钢琴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音准,另一个是节奏。少儿初学者刚开始所学的曲子篇幅比较小、音域跨度不大、旋律比较简单等等,孩子往往弹几遍之后就能很轻松的熟背下来,表面上看孩子弹的很不错,其实却隐藏了很大的隐患,因为孩子只是把曲子背了下来,至于谱面上的音符和节奏,孩子能不能真正的认识和明白,这个问题如果教师不仔细观察考验的话,是很难看出来的。而恰恰有很多教师在少儿学习钢琴的这个阶段被孩子流畅的演奏假象所迷惑,为以后的孩子学琴过程埋下了深深的隐患。随着学琴时间的推进,谱子的容量越来越大,音符越来越多,节奏越来越复杂,这个时候孩子会很难应付,曲子弹的不熟练、不流畅、甚至不对就会得到老师的批评,长期的批评必然会导致孩子对钢琴失去兴趣,最终钢琴的学习道路不得不终止。

(二)教师忽视对少儿初学者手指训练的重视

少儿初学者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手指,能让手指有力、灵活、自如地在琴键上演奏。教师对少儿初学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没有指出手指如何正确的演奏,问题是教师能不能对手指的训练达到非常的重视,有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重孩子演奏曲子是否流畅,对于手指出现的问题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修改训练,而且少儿初学者的年龄非常小,自控能力是比较弱的,如果长时间教师不对手指进行纠正,孩子一旦养成不良的触键习惯就会很难改得过来。随着曲子难度的增加,孩子的手指无法完成谱面上的要求,这时教师再开始纠正为时已晚。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不光要注意手指,还有上述所说的音准、节奏等等的问题,这么多问题需要面对,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完全顾忌到的,孩子总是练却练不好,自然会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讨厌弹琴,最终走上了对钢琴失去兴趣而终止的结局。

二、如何让少儿钢琴初学者的钢琴道路持续下去

(一)教师重视对少儿初学者钢琴基础的培养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钢琴基础指的是两方面,即音准和节奏。其实钢琴基础中包括很多方面,但笔者认为音准和节奏是基础中的基础,一首曲子如果音准和节奏都是错的,其他的如乐曲的结构逻辑、乐曲的声音、乐曲的情感就无从谈起,正如一个人,血液是生命的根本,没有了血液就没有了生命。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音准和节奏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音准的训练

首先,拿来一首曲子时,笔者会让学生进行读谱训练,对读错的音符进行强化记忆。在演奏时,一定要求学生边弹边唱。其次,选择一些稍微简单的试唱曲子进行音准的强化训练,教师每堂课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抽检,及时纠正认错的音符并强化记忆。最后,笔者在音准方面用两个方法进行训练:第一种是教师弹出音符,学生在五线谱本上写上对应的位置。第二种是教师在五线谱本上写出音符,学生在琴键上弹出相应的音符。其实这些方法很简单,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用过,但缺少的是坚持,只有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将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学生才能真正熟记每一个音符,毕竟少儿初学者年龄还小,对于知识只有反复的磨练才能记得扎实,教师如果把孩子当成成人,学会了就能记住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2.节奏的训练

首先,拿来一首曲子时,笔者会要求学生在读准音符之后,进行打节奏式的读谱,也就是咱们平时所说的手打节拍,嘴读节奏,同时将音符准确地插入进去,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耐心,对打错的节奏进行反复的纠正巩固训练。其次,仍然选择试唱教材,只不过针对每一个节奏型,试唱教材中的曲目要进行筛检,不能按顺序依次训练,要具有针对性。最后,笔者在每堂课中都创编六小节共四组的节奏训练,刚开始训练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打节拍来辅助,逐渐要求学生将手去掉,让学生学会在心中体会节拍感,因为当演奏钢琴时,没有第三只手来打节拍,很多学生用手打节拍很准,一旦弹奏时没有手打节拍仍然会弹错。

(二)教师坚持对少儿初学者手指训练的重视

笔者这里强调的是坚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会强调手指的训练方法,但缺少的就是坚持,甚至是耐心,当学生触键方法不对时,教师会马上指出并纠正,可强调完之后就没有后续了。少儿初学者年龄还小,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非常差,单单只靠强调是不够的,学生回家很少会主动按老师要求进行纠正训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在课堂中按谱面上音符的顺序耐心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触键,学生只有感官上的认识后,经过反复的磨练,大脑才能形成对手指触键的惯性思维,同时笔者还认为这种惯性思维也是短暂的,还需要教师在每堂课中提醒学生。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欧洲古典音乐与少儿钢琴教学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钢琴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内涌现出一些出色的小演奏家;但这些优秀的小演奏家与庞大的琴童基数相比,仍属凤毛麟角。国内许多琴童通过勤奋的练习克服了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却在情感表达上难以获得大众的认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这个传自于欧洲的西洋乐器、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准确传达作品所反映的真实情感,成为思考的重点。作为欧洲古典音乐表现形式之一的钢琴演奏,其本身蕴含的欧洲古典艺术文化如何才能在少儿钢琴教学过程中被广大琴童所认知并产生共鸣,是需要我们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欧洲古典音乐;认知与共鸣;情感欣赏;宣泄情感

如何引导琴童用情感去支配音乐的表现力,为作品演奏赋予灵魂;而这种情感的驱动,恰恰来源于对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过程的认知和感悟。

成功的演绎一首作品,需要演奏者通过娴熟的演奏技巧将作品的思想内涵用更具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因此,无论作品的难易程度如何,扎实的基本功都是演奏的前提。国内的少儿钢琴教学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随着琴童钢琴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攻克演奏技巧上的难题对国内的琴童而言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这完全得益于从小对基本功练习的重视。但是,单纯靠技巧支撑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琴童在面对作品技术层面的难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往往需要在演奏过程中倾入更多的情感,从而使整个作品演奏更具说服力、更加充实饱满。而这种情感,是需要通过了解并认知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感悟作曲家创作之初的思想动机而获得的。现代钢琴教学体系中,我们接触到的作品绝大多数属于欧洲古典音乐作品,受年龄因素制约以及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这些孩子很难与这些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达成共鸣;即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作曲家的生平及作品本身的背景进行解读,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缺少对这种情感的认同感,孩子还是很难单纯的从老师营造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作品的情感,从而完美的呈现作品。

在从教的二十余年中,笔者接触过的既有刚刚选择学习钢琴的4~5周岁的学龄前儿童,也有已经结束启蒙课程转入正规学习的小琴童;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直白的对单一作品或作曲家的背景进行解读或是试图通过乐曲曲式、强弱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等使学生感受作品所要呈现的情感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演奏,最终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在少儿钢琴教学过程中让这些年龄较小的琴童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感受这些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了在少儿钢琴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新课题。通过不断地尝试,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以及情感培养过程中应该着重的方向,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培养孩子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国内的琴童从小接受的便是传统的中式教育,而钢琴这种传自于欧洲的乐器,其演奏的精髓是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完美阐释。欧洲古典音乐作为欧洲文化的结晶,其本身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既是作曲家个人情感的宣泄,同时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的缩影;而作为学龄前的小琴童,是不具备把握这种情感的能力的。所以,我们最初要做的,只是引导孩子们可以本能地、真实的反映出自己听到作品时产生的情感。

许多从事少儿启蒙钢琴教学的同事都喜欢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引导小学员学习演奏,拟声词和意境营造是老师们常用的两种方法;这种以语言形式诱导学生的方法在教学初期还是可以达到一些效果的,但却仍有一些弊端。

学生接受的往往是成人思维下的情感认知而并非自身对接触音乐作品时的第一感受。即便是第一次接触音乐作品的孩子也会对作品本身产生自己的情感,最直接的回答便是“好听”或是“不好听”。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并非是让孩子真正懂得作品所表达意境或是主题,只需要让他们学会在欣赏作品后用语言表达自己最直观的感受。

笔者曾与同事分享过自己赴欧洲比赛时在国外一家少儿钢琴培训中心的所见,偌大的教室中放着五颜六色的颜料,老师在演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用色彩在地上涂鸦,孩子们用不同的色彩表现自己在听到音乐时的第一感受,这种更直接的传达感受的方式,让他们感觉耳目一新。我们相信,孩子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能力,正是在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中树立并不断得到提升的;而涂鸦的过程正是一种对自身情感的宣泄,学员们已经在这种看似玩闹的过程中学会与音乐作品同步展示情感。

第二,学会欣赏、注重量的积累。在经历了最初的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为目的的官能欣赏过程后,我们需要的便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会情感欣赏。情感欣赏是古典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作品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对作曲家的深入了解,是情感欣赏的前提;在学员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后,他们便已经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再对作品呈现出的调式、曲式、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加以系统分析,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到每一种演奏形式。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欧洲音乐史的贯穿学习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怀疑小学员能否真正了解历史,因为他们要做的只是了解,而并非感同身受。任何情感的产生都需要一个时间的沉淀,当我们像讲故事般将欧洲音乐的发展史娓娓道来时,这些他们听到的故事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一同沉淀,最终形成他们对欧洲音乐文化独有的认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钢琴中情感培养至关重要的一环。

此外,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同样需要量的积累。现如今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很难接触到与自己当下技术难度不相匹配的音乐作品,但是我们不妨想想,欣赏,并非要求他们掌握。就像我们从小给孩子们讲睡前童话一般,所有的童话故事又与孩子当下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呢?所以不要让“听不懂”成为他们欣赏古典音乐的绊脚石,因为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对音乐本身是否会产生情感而并非情感的正确与否。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个对音乐作品饱含深情地演奏者,并非预先编排好程序的机器人。

第三,情感的宣泄不是无理由的肆意发挥。通过培养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认知情感的最终目的是在演奏过程中宣泄情感,从而呈现更好的作品,但这种情感的宣泄是需要严格尊重作品本身的。钢琴演奏作为一门表演艺术,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准确呈现不同作曲家的不同风格,而把握这种风格,也正建立在我们对作曲家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不假思索的宣泄情感将会使整个音乐作品黯然失色。当演奏者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无时无刻不闪现肖邦的影子、抑或是在舒曼的作品中呈现出巴赫的气息,这便是严重的歪曲了作曲家的风格。

以巴赫为例,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在当时政治分裂、经济萧条、文化衰落的社会背景下,宗教势力占据统治地位,其大多数作品均为宗教音乐。其作品深沉、悲壮的格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因其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又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的突破了传统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了解其作品创作中包含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掌握其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对复调形式的全面总结和创新,是我们演奏巴赫作品时对学生提出的两项重点要求。在尊重作品创作背景的前提下,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将会帮助我们完美的呈现一首音乐作品。

结束语:欧洲古典音乐是带有历史厚重感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在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欧洲古典音乐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用更饱满的情感呈现这些音乐作品。而学习欧洲古典音乐,是一个漫长且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少儿钢琴教学时期便开始引导学生学习,只有经历了时间的沉淀,这种传自于异国他乡的文化艺术才能真正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而只有真正认知并与之产生共鸣,才能实现为作品演奏赋予灵魂。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少儿钢琴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作为专业文艺团体的钢琴演奏员,本人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公休日、节假日的时间,在自己的家里也带少儿的钢琴学生,每年有十多个学生参加新疆音乐家协会的钢琴考级,成绩较好,还有学生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和新疆的艺术院校。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感到在钢琴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少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使孩子在愉悦的心态中学习钢琴演奏。兴趣是人学习的动力,这样将会对少儿的智力启蒙、身心健康、性格发展产生相当大的效益。本人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钢琴,激发兴趣

如何正确诱导孩子们喜欢上音乐,并对钢琴演奏产生兴趣是我多年来所追求的目标。

钢琴对于小朋友来说俨然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幼儿在看见钢琴的时候大脑里肯定有很多疑问,针对幼儿的好奇心,我就巧妙童趣的介绍钢琴这个庞大的玩具。通常我会当着孩子们的面把钢琴的顶盖轻轻掀开,让孩子们亲眼目睹“钢琴的内脏”,然后用他们的小手弹响钢琴,接着我即兴弹奏孩子熟悉的几首儿歌,这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原来钢琴是这样的,一些小疑问就自然解决了,孩子的兴趣也慢慢激发起来了。在幼儿对钢琴具有一定感性认识以后,我就抓住机会进行启蒙的钢琴教学了。

孩子们绝大多数都喜欢音乐,对各种乐器也充满了好奇心,聪明好动,富有想象力。可是想让他们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钢琴这一件事情上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果从一开始就直接教钢琴演奏难度较大、较难掌握的手指技巧,以及识谱方面的知识,只会给这些年幼的孩子带来困扰,增大学习难度。所以,对于幼儿钢琴入门教育,教学中所必须体现的趣味性教学方式至关重要。

二、形象的比喻激发幼儿想学的兴趣

由于现在学琴的孩子年龄偏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音符没有高低的概念,更不要说这些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了。这时形象的比喻对幼儿来说是最适合不过了,我的做法是把五线谱上的线作为一幢高楼房,每个音符就是一个小主人,它们都有自己的家,按照这些音宝宝住的位置分为楼上和楼下。通过这些形象的描述再结合这些音在钢琴上的位置,使幼儿既容易接受又能帮助他们进行记忆。

良好的手型是正确弹奏的前提,在请幼儿保持正确的手型时也可以请幼儿观察老师的手型像什么,很多幼儿会说像一个小山洞,这时我就顺着幼儿的思维进行想象,告诉他们这个小山洞里要有小火车开过,我们怎么样保持好让小火车安全的通过,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很快就会知道小山洞撑好了就可以让小火车开了。这样远比告诉幼儿哪个关节站好要让他们容易接受的多。

在幼儿刚开始弹琴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手腕僵硬的毛病,导致了弹出的声音虚而无力。在帮助幼儿解决这一问题时,我把这一股力量在手指中的转移比作一个球在五个小朋友中间传递,告诉幼儿这个球传给了哪个小朋友,那么这个小朋友应该接好不能掉了,而其他的小朋友就应该在旁边休息。这样使幼儿很形象的感受到了力量在五个手指间的运用,也帮助幼儿克服了手腕僵硬的毛病。

三、在开心的游戏中激发幼儿乐学的兴趣

当学生第一次走进课堂,,我们不要马上就开始教授他们识谱、指法和手型这些相对枯燥的知识,这会让他们马上变得紧张、拘束,因为越是年龄偏小的孩子越没有耐心。教师应该和他们在琴上做一些“游戏”,让他们在玩耍中了解这门乐器的特性。

幼儿的生活中最喜爱做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可以体验到快乐。我在钢琴教学中尝试了让幼儿玩接龙的游戏来帮助他们提高识谱能力。老师、家长、幼儿根据乐曲中的乐句来划分,我先唱一个乐句,接下来家长和幼儿依次接唱后面的乐句。这个游戏要求幼儿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时刻要听好前面唱的乐句,看好乐谱,这对帮助幼儿提高识谱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使幼儿在活动中既学到了本领,而且也学得轻松、开心,没有任何的压力。

在幼儿钢琴的教学中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也是他们学习的一部分,但在教学中如果只让幼儿坐在位置上听老师讲往往会使他们缺少耐心。在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的调号的时候,为了使幼儿记住不同调号升降的不同音时,我们开展了找找在哪里的游戏。让幼儿在找找、圈圈中把不同调号上升降的音找出来,并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在玩玩、讲讲、比比中幼儿很快就掌握了不同调号的乐曲在弹奏时应该升降的音。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有了参与游戏的机会,在游戏中又使他们与音乐更紧密地走在一起,感受到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这样的钢琴教学活动让幼儿从想学进一步上升到了喜欢学,做到了学而不累。

四、师生共同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少儿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时刻注意到少儿在每个阶段的进步和不足,多用鼓励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让他们更多的体验学琴给他们带来的欢乐,音乐带来的快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我的教学中,特别重视听觉能力的培养,,使儿童通过聆听、感受自然界及生活中的各种音响,锻炼和培养其对各种表现要素精细而敏锐的感受力和反应能力,从而建立起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速度等表现要素与客观现实依据的联系,为钢琴读谱积累直接的感觉经验、为准确表现音乐打下良好的感性基础。

本人的钢琴教学力图改变枯燥无味的授课和让学生反复无趣的机械练习,这样会使得少儿学习的热情大大降低,导致最后讨厌弹琴,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学琴也应该是愉快的,作为少儿音乐教育者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学习钢琴时感到有趣而充满愉快。特别是对那些初学钢琴的幼儿,更要采用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求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下,,逐渐喜欢上钢琴演奏,进而逐步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让我们用钢琴这一美妙的乐器来架起少儿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快乐的翱翔!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少儿艺术学校钢琴教学方法研究

一、在儿童钢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儿童刚开始学琴的时候都是充满着对音乐的喜爱和幻想来的,即便不是如此,由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也会对钢琴充满兴趣。但是学习一段时间后一些孩子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烦感,有人会把这种现象归咎于现在的孩子怕吃苦,不专心。殊不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家长当初选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或不正确。部分家长为孩子选择钢琴学习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是为他们步入音乐殿堂打开一条通道,孩子将来是否成为专业人才则要看每一个人的具体音乐素质以及后天的环境和培养。但是,更多的家长让孩子选择钢琴的目的与动机是从其就业、升学、考级出发,甚至有的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希望把孩子培养成钢琴演奏家等等。那些目的性强的家长,表现出来的心态往往是急于求成,不注意基本功的训练,甚至要求老师把考级作品当作唯一的教学内容。

一是家长的观念要转变。不要对孩子学习钢琴有过高的要求,要从考级、成为钢琴演奏家等的目的性强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把孩子学习钢琴作为培养其音乐素养,陶冶情操的一种措施来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孩子自觉爱上钢琴演奏。

二是帮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练琴环境。家长们应该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优雅的练习环境,充足的光线,高低合适的琴凳,使孩子不管在外玩得多疯狂,一到这,就能静下心来练琴。比如说,摆在书房或孩子自己的卧室会好些。如果担心空间太小影响音色,可以把琴盖打开。

三是陪孩子听好每一堂课。学弹钢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最好在初期,坚持陪孩子学习钢琴,这样辅导起来会得心应手。家长虽无动手实践能力,但理解力强,辅导过程中孩子也服气。因此家长陪孩子听好课,弄明白要领尤为重要。

二、加强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是儿童学好钢琴的关键

琴童因对钢琴的兴趣而学习钢琴,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逐渐把其对钢琴的兴趣升华为对钢琴的热爱。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说,培养儿童的兴趣,是学好钢琴的关键。如何培养其学习钢琴的兴趣,针对孩子在成长时期的特性,可以从3个方面培养其兴趣。

(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直接兴趣

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判断能力。它可以丰富学习对音乐的了解,提高孩子对音乐的鉴别能力,增加其对演奏曲目的理解,大部分初学钢琴的孩子年龄较小,好动,注意力不够稳定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孩子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音乐。

(二)选择适合孩子接受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琴的稳定兴趣

在钢琴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事求是,由易到难,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内容来教学。违反这一原则,一味追求进度、难度,或一直弹考级曲目,这种负重感只会削弱学生的习琴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注意难度的迂回递升,经常让学生体验成功,把练习曲和乐曲结合着进行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琴兴趣的稳定。如在教学拜厄、车尔尼的练习曲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乐曲来弹奏,这样,学生不觉得困难,而且优美的旋律能唤起学生的美感,熟悉的音调能调动学生的习琴兴趣。另外,对内容较长的曲目可以指导学生分阶段练习,逐步消化,由部分到整体,由慢到快。与此同时,以学生能轻松完成为目的,逐步进取,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琴,保持其稳定的学琴兴趣。

三、善于进行情感的培养,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极富音乐表现力,因而,钢琴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既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又是钢琴教学中应有之义。在重视学生弹奏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从教学上讲,无论是美国的汤普森,还是德国的奥尔夫或者日本的铃木都强调情感的培养应从音乐本身着手。首先让自己置身于音乐中去感觉音乐,把音乐同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更好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并会发现原来音乐和我们这么贴近,它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由于儿童的注意力尚处在一个不稳定的时期,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在听一首愉快的小曲时,作为教师要引导儿童把他生活中遇到的开心的事联系起来,体会旋律和节奏所带来的轻松和愉悦。其次是感受音乐,抓住音乐的形象。

四、善于进行意志的培养,提高孩子专注能力

任何一门乐器都不容易掌握,都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而对儿童来说,意志薄弱,怕苦怕累,贪玩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都是普遍的现象,通过乐器的练习可以磨练儿童的意志,使他们逐渐养成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针对孩子的特点,在培养孩子的意志方面,本人体会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在端正孩子学习态度方面下工夫

要常给儿童讲一些著名钢琴家练琴成长的故事,如亨德尔6岁时夜里偷着学琴,小巴赫月夜抄谱,贝多芬用凉水冰手练琴,舒伯特借钢琴练习等故事,让儿童逐渐认识到学习钢琴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无任何捷径可走,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苦练,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同时,通过讲述钢琴家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和成就,让孩子知道学习钢琴又是一件愉快、开心的事情,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使孩子们能端正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在合理的教学方法方面下工夫

作为教师,要科学地设置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逐步延长集中注意力练琴的时间,锻炼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要掌握儿童的注意力无规则游移的特点,用极大的耐心采取重点强调法来牵制儿童的注意力,即一时照顾不到所有的方面,就先把注意力只放在一个方面,逐步解决学习中的注意力分散的问题。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民族少年宫)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少儿钢琴初级教学浅谈

摘要: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唱歌、舞蹈、游戏等活动,一般都能产生浓烈的兴趣。这是少儿受到环境气氛和伙伴们的情绪影响,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然而,钢琴学习是孩子在家独自坐在钢琴前识谱、弹奏以及熟记乐谱和掌握各种技术要求的个体学习和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少儿需要有很大的毅力去完成。本文从如何培养少儿对钢琴的兴趣入手,分析少儿钢琴教学的各个关键细节。

关键词:练琴;训练;兴趣;审美愉悦

无论是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还是从一名音乐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以音乐等艺术形式为载体来激发幼儿去学习、训练弹钢琴(包括对节奏的训练、识谱的训练、唱歌的训练),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兴趣”二字。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少儿学习钢琴的动力。

一、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

少儿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刚开始是很浓烈的。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原本高涨的兴趣与情绪“温度”就会陡然而下。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呢?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氛围,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家长可以经常播放一些节奏感很强且旋律优美的音乐及一些钢琴曲,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有条件的家庭父母可以经常弹钢琴,或边弹边唱,让孩子感到这个大的“玩具”发出的声音那么美,从而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对将要学习的钢琴产生好奇心,使其想学习钢琴的欲望更高。每个孩子学习钢琴一段时间后兴趣会慢慢降低,但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能过于着急,更不能打骂孩子,而应慢慢引导。只有把钢琴当成一个大玩具来和孩子一起玩,这样才能让他们将“玩”钢琴的兴趣延续下去。

所谓兴趣,就是将给我们终身的追求激起无悔无恨的永恒动力。要培养这样伟大的精神力量,需要做很多努力。最根本的就是应当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本身,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种用音响符号组合变化以表现自己情绪的语言。现在,许多父母往往迫不及待地教学龄前的幼儿能读会写,可他们未必把认真听取别人说话的态度和正确说话的方法教给孩子。正因为如此,从一开始,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正确的态度。端正的态度会使学习进行得更顺利。教师最好每一首乐曲,甚至包括近期内学生未必会弹的乐曲,都作有趣的示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美,并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如果见到孩子摇头晃脑唱歌的模样,你就立刻明白,唱歌在启发少儿无拘束地表达内心情绪方面有着何等奇妙的功效。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有兴趣地玩一条旋律,让他们在琴上做各种变化,在各个音区弹奏让他们从直觉上细腻地体验一个特定的音响符号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中所产生的奇妙效果,从而领悟作为抽象艺术的音乐最基本的思维法则。

如果有可能,甚至还可启发他们发明一些不同节奏音形,让他们出主意制定变化组合的程序等。切勿让孩子漫无目标地一次又一次反复练习,这种方式对于一个注意力最多持续二十分钟的少儿是非常残酷的折磨,就算是成人也不会愿意让人逼着重复几十遍去做一件他既不明白有什么意义,也不明白有什么要求的动作。

二、引导少儿练琴需讲技巧

练琴是练技巧、练脑子、而不是磨时间。有些家长每天硬逼着孩子练一、两个小时,但效果并不显著。根据儿童注意力时间较短的特点,在练琴时,应先练他不喜欢的,或是难度较大的,最后再练容易的或他乐于练习的曲子。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时应尽量用孩子们觉得生动有趣的语言,比如,抬手时,手腕像蝴蝶的翅膀一样飞起来,上下扑动;弹琴时掌关节要抬起来,像个小锤子,抬起来再垂下去,手臂放松的练习就像大象甩鼻子;手臂用力的练习,就像小猴子荡秋千一样越摆越大,越甩越高……这样的比喻更有助于少儿的理解。

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谱面色彩辅助方法,用丰富鲜艳的美术形象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进而增加孩子弹琴的兴趣。此外,要减少识谱、认键、用指三者相互配合的难度,使其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与创造上。还可以把弹琴和少儿喜爱的歌唱活动结合起来,先教他们唱会歌曲,然后教他们把歌曲弹出来,这样能增加他们的兴趣,还可以把弹琴和适合少儿特点的节奏和律动绘画、朗读等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少儿是在快乐和游戏中学习的教育理念,标题音乐类少儿钢琴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儿童钢琴初步教程》等。由于里面每首曲子都有图画,很容易激发少儿的想象力,加上其颜色鲜艳,音符比较大,使得阅读起来较容易,少儿对这一类的教材都很喜欢。而少儿对所弹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学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三、对少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歌唱能力的培养。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歌唱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感情的音乐形式。热爱歌唱是儿童的天性,歌唱是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共同的活动,发出歌声的不是喉咙,嗓子,而是歌唱的孩子本人,是他们的整个身心。只要少儿“有表情的歌唱”,就能用声音表现音乐的能力。比如,《我们的田野》中可以感受到歌曲是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完美结合而形成的具有感染力的整体,从而能够引导少儿从整体中探讨歌词的题材,意境和意义、旋律的魅力、歌曲的高潮、力度,速度的变化、特定的节奏、独特有趣的地方以及困难之处等。

四、节奏能力的培养

节奏感的培养是少儿音乐教育的主要领域。节奏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表现意义,也是最容易引发少儿兴趣和感受音乐的音乐要素。少儿时期节奏感的培养应紧密结合歌唱语言和动作进行,如培养少儿的稳定拍感、理解节拍与节奏、二拍子、三拍子、有声和无声(休止符)、锻炼节奏记忆、尝试最初始的两个声部的配合、教师和学生在钢琴上的配合等。以上这些方面都涉及知识概念和符号的认识与书写,重在儿童的体验,即通过游戏活动在歌唱和弹钢琴中配合动作,加强儿童对节奏运动的感觉。

初学阶段不进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全音符”等名称概念的讲述,而是通过音节的声音让儿童首先从感性上体验和识别,可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儿童不但不会觉得节奏练习枯燥乏味,反而会极有兴趣,进而在愉快的情绪中加深了对节奏的感觉和理解。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口读、拍手和在钢琴上弹奏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四分音符读作“ta”,八分音符读作“ti ti”,二分音符读作“ta―a”。用手拍击时,常常采用双手合拢,从左侧移动向右侧,延长示音保持时值的方法。还可以根据我国的语言特点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和选择,如“走,跑跑”或“咚咚,锵”等。还可以让孩子念“苹果、梨、西红柿”来区分和念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及三连音。也可用游戏的方法等。

五、识谱能力的培养

少儿不必事先学好五线谱再学弹琴,我们靠的是条件反射,即使是认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也是先从认识高音谱表开始。教师可通过练习八度齐奏的哈农或什密特之类的手指练习,让学生慢慢地把高音谱表熟悉起来。因为两手的运动是一样的,不同谱表上的音符运动也会是一样的,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谱面上高低谱表的距离与双手运动之间的关系,也可通过已经会弹的左手,反过来去教眼睛怎样熟悉低音谱表,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日后转入低音谱表时,不至于有陌生感。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看到音符往上或往下运动,手就往右或往左移动。音符在五线谱上的距离,也应当立即换成钢琴上各键之间的距离。例如,谱上印着“多”和“米”,它们之间空了一间,他们在琴上的距离就是空了一键。无论“间”或“线”。都会表示琴上的一个键。连奏、断奏、手臂的呼吸、手指的触键要求、踏板的正确运用等记号在识谱视奏中不能忽视,否则在基本熟悉了再去做纠正就很难了。另外,教学中还应向学生传递读谱的“超前”意识。要有手弹上一个小节时眼睛提前看下一小节的意识。从音型形状,旋律走向选择弹奏动作的意识,使弹奏尽力流畅和精确。采用动感的教学方式不但符合音响节奏的运动特点,使孩子的体验先于符号,而且适应了少儿好动的天性,使少儿有兴趣主动去感知、发现、创造节奏、理解音乐的精髓并对提高识谱能力、激发音乐兴趣有很好的诱导作用。

六、总结

钢琴的教学中,歌唱、节奏的教学,应“顺带进行”识谱教学,这种“顺带进行”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蜻蜓点水似的顺带学习。无论是歌唱能力的培养和节奏能力的培养,还是识谱能力的培养,就如何培养他们对钢琴学习有“乐趣”的兴趣心理形成,并非可依赖平时的某个一招一式,也不可能三两天就可以达到。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计一些符合少儿心理需要的“有趣”的教学方法以及较科学的“对策”内容,并要将其贯穿在少儿的钢琴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少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到东西,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少儿钢琴教学浅谈

钢琴学习包括认知性的学习和训练两个部分。而少儿学习钢琴又有着其特殊性。钢琴学习的特殊性和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使得钢琴学习是一种区别于学校其他科目的学习。因而对少儿钢琴教学的研究也应从钢琴学习的特殊性和少儿心理发展特征入手。

引导儿童进入钢琴的学习

钢琴教学,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现在却有许多孩子认为学琴是一件十分枯燥和辛苦的事情。对此,不少“琴童”及其家长都有很深的体会。甚而,有些孩子因为忍受不了这种枯燥和辛苦而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永远与音乐绝缘。

孩子们的世界是和成人不同的,他们对一件事情有兴趣,他们就会很乐意去做,并且一定要做的很好,来向大人们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且他们看待这个世界是按照他们的思维去想象,并不希望大人们干预太多,因此他们的想法是矛盾的同时又是纯真的。比如有一天,孩子突然听到隔壁有钢琴的声音,而他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于是他会询问父母,是什么东西发出的这种声音,它的声音很好听,跟幼儿园里的磁带放的音乐不一样等等。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开始,如果父母这时能够稍微跟孩子解释这些问题,并用一种很能使孩子产生更大兴趣的方式去解说的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主动进入钢琴大门的儿童是少数。 许许多多孩子们走向学习钢琴的道路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但是很多都不是在儿童自身愿意的情况去进行的。并不是说这些孩子不能去学习钢琴,而是父母没有用比较适当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们对钢琴学习产生兴趣。父母在孩子们的人生中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带领孩子们进入钢琴学习最好的引导者。父母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做这件事情。

儿童钢琴学习中的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当孩子们进入了钢琴的学习,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相信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身体机能等、心理因素、对问题的反映灵敏与否的因素等,都需要很重视的去帮助孩子克服难题。

一、教师的创意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

比如学生弹的曲子很简单,他们所表现的音乐范围在一个八度到两个八度之内,听起来很单调。这时老师就要动脑怎样使学生重新认识这首曲子,通过想象,并且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可以给这首曲子配一条伴奏与学生四手联弹,不仅使曲子的音域更加丰满,也大大提高的学生兴趣。同时老师还可以想出其他更多的内容来帮助学生提高兴趣如可以变化节奏,变化调式、调性,加打击乐伴奏等等,使乐曲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例:《小星星》 加入打击乐器:沙捶,木琴。老师先用木琴来敲一遍主题,接着学生开始在钢琴上弹奏乐曲,老师在每小节的第一拍附上沙捶伴奏,弹完一遍,老师在钢琴的低音区再给学生加上低音伴奏,老师要注意低音线条的配奏。

二、耐心对待学生的生理问题

有很多初学钢琴的小朋友,手指不是十分有力,所以特别容易在弹奏时把第一关节直立起来,不用指尖去接触琴键。这时老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把第一关节弯曲起来,用指尖来弹。老师也要告诉父母,在家里练琴的时候,父母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练习。在练习的时候,父母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小孩的第一关节前面的手指,然后进行练习。还有其他的问题,老师和父母也要努力帮孩子们找出纠正的方法。当然在普及钢琴教育中不能一味强调手指的规范,适当的让步也可以减轻学生练琴的负担。

三、分时段练琴可以提高练琴效率

(注意的稳定性就是注意的集中性在时间上的持续情况,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儿童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如果教材新颖、教法得当,高年级学生保持40分钟的注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许多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天练习好多时间的钢琴,但对大多数的孩子而言这是不太现实的要求,他们这个年龄的注意力还没有大到足以能对一件事情的关注超过一刻钟以上,最多只能在钢琴面前练习一刻钟的时间,这时家长不要强迫孩子们去继续练习,可以让他们在一个练习的时间段内分开好几个时间来练习,当中再加如一些其他活动,让他们不会觉得练习钢琴是一件苦差事。

在钢琴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问题,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精心设计,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学琴环境。

多听有助于学习钢琴

曾经学习的钢琴教学法课程中,老师举过一个例子:说得是一位钢琴教师,他自身的演奏水平并不是十分高,却教导出许多有名望的学生。后来访问这位教师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的回答并不特别,只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他给学生学习一首乐曲时,他会找出各种不同版本的音响资料给学生们反复的听,让学生们分辨有什么不同,每个版本所演奏的有什么特别之处。他的方法不单单是让学生们不断的练习,而是要听别人怎么弹,更甚是不同的人弹,让学生们找到音乐的感觉,对音乐产生自己的理解。

因此让学生们学会欣赏,不管是名家的演奏,或是同学的演奏,还是自己的演奏,都会对他们的钢琴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我们讨论了怎样引导学生进入钢琴教学,并在钢琴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并做了初浅的论述,作为对钢琴教育事业爱好的一个小报告。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浅谈少儿钢琴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光只应重视技能的培养,应多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钢琴的教学成果以及孩子学琴的目的和意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其中兴趣、情感、意志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就成了教师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视,人们对艺术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大人们对小孩艺术方面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钢琴的学习在近几年掀起了一股热潮。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本身所具有的素质的一部分内容,它包括一个人的兴趣、理想、信念、气质、意志、性格、情感等,从目前来看,作为意识活动范畴的非智力因素,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少儿钢琴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看起来非常抽象,但却始终伴随着所有的学习过程,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下面就从非智力因素的几个方面,来谈谈少儿钢琴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注重教学与练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

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特别对于儿童来说兴趣特别重要。在少儿钢琴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显而易见,因而教师应担负起激发学生习琴兴趣的责任,以便让学生的兴趣始终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与练习过程,也更有利于儿童学琴的进度,提高儿童对钢琴艺术的喜爱。

(一)教学语言简洁形象。儿童最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比如语气上词汇上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多用一些比喻方法。经常利用童话故事将乐曲的内容、情境讲给学生听。幼儿多具爱表现、喜欢得到赞扬的特点。家长、教师平日可采用打分、贴小红旗的方式鼓励他们练琴。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也要充分肯定。

(二)教学与欣赏相结合。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判断能力。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是有生命的。呼吸、语气始终贯穿其中。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去表现出来。而且还会有自己对于乐器的理解。教师也可以放映一些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曲子或片段,让学生欣赏体验不同风格的曲子,感受音乐的千姿百态.通过欣赏的多种手段,让学生在欣赏的起始阶段就能受到感染,间接的对弹琴产生兴趣。

(三)表演与练习相结合。钢琴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练琴、需要展现自我,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经常给学生经常创造一些表演的舞台,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体会到舞台的魅力、表演的乐趣,以次增强学生学琴兴趣。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钢琴交流,经常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观摩、互相找差距,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又能产生竞争意识。通过参与同龄人的表演,不仅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及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还能感受到演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推动他们更勤奋更刻苦地练琴,来增强学琴的兴趣。

二、注重教学与练习过程中情感的培养

情感在人的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它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同时又对认识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音乐是抽象艺术,只能用耳朵听,用心来感受,但它能表现出人类最为细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钢琴教学以音乐为审美对象来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使儿童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情感的表现。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自身要富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使孩子从教师的情感上获得感染,逐渐学会从音乐中发现美的存在。教师可以描述一种意境,不断的使用想象、比喻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动。这样学生就会溶入乐曲的表现中去,溶入到音乐的美感中去。

(二)培养弹奏中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的音乐形象。有的教师只注意了学生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创造力的挖掘,忽视了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只有充分启发创造性思维,才能通过丰富想象充分理解音乐内涵,才能提高音乐感、节律感等音乐素质。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习钢琴,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注重练习过程中意志的培养

钢琴的学习是通过持之以恒地练习才会有一定的成绩,而对儿童来说,枯燥的练习是最不喜欢的,所以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诱导其身上的意志力。那么要培养学生的意志,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讲述音乐家或者其他名人的小故事。要常给儿童讲一些大钢琴家练琴的故事,也可以以身边比较优秀的学生为例经常让学生感受只有努力才有进步。。

(二)设置适合儿童心理的教学课程。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困难是:儿童的注意力会不断游移,以致不按照教师的意图学习。每当此时,教师应用极大的耐心来牵制儿童的注意力,即一时照顾不到所有的方面,就先把注意力只放在一个方面,逐步解决弹奏中的问题。

(三)与家长联动坚持奖罚机制。在教学中,钢琴老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因素,但家长却是天天与孩子在一起的最亲密的人。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学琴前期家长应陪同学琴,以保证准确、全面地理解老师的各种要求。在家里,家长要经常督促孩子严格保证练琴时间,使他们形成一种规律、养成一种习惯。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作为教师应该多思考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尤其是不同少儿在不同年龄阶段会体现的不同特性,应在教学过程中多做一些对兴趣、情感、意志的培养,这不仅对学生学琴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培养个性的和谐、心灵的充实、人格的健全、人性的完美发展都起到独特的陶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使学琴少儿得到更多的艺术熏陶和琴艺的精进。

作者简介:许燕青,浙江省绍兴市文化馆,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民中路61号,312000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少儿艺术院校钢琴教学探究

儿童初学钢琴尽管浅易,但却是万丈高楼的根基,因此,当一个孩子初次坐在钢琴前提起一只手弹奏一个乐句或两个乐句的小曲时,就已经接触到钢琴艺术的大部分原则与原理。在这个意义上,初学并不构成降低教师水平的理由。那么,应该注意哪些方法技巧才能把儿童学琴的道路引向正确的方向?这是本文将要论述的重点问题。

一、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少儿的学习兴趣

钢琴练习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较枯燥的练习。所以在教学当中兴趣是关键。那么,在音乐教育范畴,尤其是儿童学音乐弹钢琴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诱导和提高?我总结出几点经验:(1)教音乐要放在教学指导思想的首位。(2)常规教材中穿插“可爱的小曲作诱饵”,提高学生学音乐的兴趣。(3)只有学好音乐基础才谈得上享受音乐兴趣。(4)通过音乐会的熏陶和参加表演刺激扩大直接兴趣。一个学生一开始对学习钢琴很有兴趣,可教师让他反复地练断奏,家长也不管其是否有兴趣,一味逼他练,于是他便会由喜欢到不喜欢再到厌烦乃至厌恶,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在学琴的漫长过程中,家长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家长对学琴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孩子学好钢琴的重要心理基础,做到收放自如,控制好孩子练琴的松紧度,使儿童在良好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保持学琴的兴趣。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造起美丽的钢琴艺术大厦,就必须打造好牢固的基础工程。

二、在教学中注重对少儿音乐感的培养

所谓音乐感,简单地说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的想象力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着眼的重要课题,在学习各种基本技术的同时仍要启发孩子主动表现音乐。 儿童钢琴音乐作品既有标题音乐,又有非标题音乐。由于标题音乐具有明确的曲名,给儿童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具体范围,只要稍加讲解和启发,儿童就比较容易理解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情绪和意境。如《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布格缪勒钢琴进阶二十五首》和其他常见的钢琴初级教材中,很多都采用了具体的标题,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明确、生动的音乐联想。非标题音乐,对于儿童来说,联想和想象起来困难要大一些。联想和想象非标题音乐,首先依赖于学生对音乐语言已有的感受和反应,同时也要从乐曲本身所标明的音乐表情记号、速度力度标记,以及乐曲采用的节拍、织体、和声等方面去理解。 在初级钢琴教材中常见的非标题音乐作品有《小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曲名只说明了乐曲的形式、类别,力度、速度标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就会让少儿接近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以《小奏鸣曲》为例,教师在教授曲目之前就应告诉学生奏鸣曲式的基本含义:一般是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一般是快板或小快板,主题往往比较欢快、热烈,也可以是优美、流畅而明快的,而副题和主题在性格上应该有所不同。第二乐章一般是慢板或行板,旋律优美歌唱或宁静沉思。第三乐章则是比第一乐章更快的快板。学生弄清了这些一般规律,再结合乐曲中其他演奏标记,就容易产生正确的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加深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

三、构建和谐的师互动环境,让少儿在轻松愉悦中感受钢琴魅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应该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孩子们问什么就能马上回答什么,这样孩子们就会崇拜教师,并确立自己的志愿。另外,教师给孩子们的感觉应该是平易近人、态度亲切。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们,要多多注意他,主动地亲近他、了解他、开导他、鼓励他,让他也能融入到其他的孩子们当中。教师还要主动地和孩子们聊天,快乐和他们一起分享,当他们不开心的时候要安慰他们。还要做到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教学态度,对于他们不懂的知识需耐心地讲解。合格的钢琴教师应该是教师、朋友、父母三者的化身,这三者要同时体现在教师身上,不但要像父母一样疼爱他们,而且要像小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融洽相处。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和教师之间就会建立一种很深刻的友谊,孩子会爱戴教师、喜欢教师、尊敬教师,听教师的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敢于问教师,学习的效果自然明显。教师这样全面地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性格、爱好、智力条件、身体情况等有计划、有目的、有布置地上课,教学成果才显著。因此,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

四、让家长配合老师,学会正确引导,让学生产生乐学好进之心

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也极为重要。因为孩子习琴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家里,所以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中一定要有一种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安下心来练琴。作为家长,除了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外,还要注意环境对习琴少儿的影响与熏陶。如果习琴少儿对学琴产生了厌倦心理,切忌以强制手段逼迫孩子继续学琴,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时可以试试用环境熏陶的方法。比如经常在家里播放一些美妙的钢琴音乐,创造一种温馨的音乐文化环境与氛围;或者带孩子去听听好的音乐会以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美好,使他真正地被音乐所打动。渐渐的,孩子就会有了继续学钢琴的要求。

总之,钢琴不同于流行歌曲,更不是卡拉OK。钢琴不仅需要漫长的练习基本功的过程,更需要逐渐加深的音乐素养,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习钢琴,大部分人可以将其当作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对于儿童钢琴的教学而言,教师的着眼点必须站在高处,要为长期的钢琴学习培养好的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学琴观念,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儿童钢琴教学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民族少年宫)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少儿钢琴教学的几点反思

[摘要]文章通过对钢琴学习热潮的现状进行反思,如何让琴童学习之路不再艰难困苦,而是轻快愉悦。本文从学习钢琴的三个阶段分别阐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儿童 钢琴教学 兴趣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日益增长,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希望逐步提高精神生活上的满足感,因此,音乐这门高雅艺术得到了大家的青睐,其中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成为了首选,“钢琴热”已经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虽然“钢琴热”体现着国民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琴童与钢琴教师的数量不成正比(尤其在一些偏远地方)、钢琴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教学方法的不规范、不科学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本人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在多年的钢琴教学过程中,针对少儿钢琴教学总结除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习钢琴的初衷明确

教育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少儿学习钢琴要以兴趣为主,兼顾智力开发。为什么给孩子选择学习钢琴,家长和教师的目的和心态应明确。同时对孩子条件、天赋的客观评价也至关重要。为了判断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首先,在学琴之初先给孩子预设一个考察期,通过2~3个月来观察和考验孩子在音乐方面是否有足够的兴趣和天赋,考察期间,需要观察孩子对学习钢琴这个新鲜事物有没有足够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家长和老师强加上去的;其次,客观评价少儿是否具备学习钢琴的硬件条件(手的大小、节奏感、乐感等),这样效果才能事倍功半。有几种情况对于学琴时间的选择需要暂缓,比如孩子太小,一些基本、浅显的语言还听不懂不能理解的,性格非常活泼好动的,还有一些孩子对于学习钢琴非常厌烦的,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还是硬要孩子学习钢琴的话,只会让孩子讨厌钢琴,失去对钢琴的兴趣,最终在学习钢琴的道路上以失败告终,强加的兴趣和逼迫的喜欢,终将换不来真正的热爱,它与我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二、教学过程中的几点要求

(一)教师对少儿心理学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少儿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迥然不同,应了解其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其艺术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师应具有亲和力

少儿钢琴教学,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钢琴教学。由于其年龄较小,认知过程较慢,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教师通过自身的亲和力和魅力来熏陶和感染,让孩子在认知和感知的过程不断接近认可教师。亲和力如何做到呢?教师可以从语言、肢体语言,将知识深入浅出的展现出来,让孩子听起来容易,学起来简单,同时要用孩子的语言,尽量避免说一些专业术语,让教师和学生的沟通零距离。

(三)教材的选择要倾向趣味化,减少专业化,枯燥化

在现有的车尔尼、约翰汤姆森系列教材的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些《幼儿钢琴启蒙教程》《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钢琴美妙旋律100首》等,教材的选择注重儿童的兴趣发展,避免过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巧将孩子的兴趣过早地扼杀在摇篮中。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家长的配合

学琴的过程是艰辛、漫长的,过程有时也成为一种煎熬。学琴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十年八年,因此学琴需要孩子的毅力,更需要教师科学的方法以及家长的全力配合。教师负责孩子兴趣的引导、知识传播,家长负责后勤工作,做好课后知识的巩固、练琴时间的保障,等等,这些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属不易,通过教师和家长的配合让儿童学琴之路走得顺畅,轻松。

(五)过程重于结果

学习没有终点,只有暂时性的停歇点,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钢琴也是如此。家长培养孩子学琴,是有一定的期望值的,不能劳而无获,所以在学习钢琴漫长的过程中,最初的目的就逐渐变味了,由培养素质、兴趣、开发智力、锻炼全身的协调性变为局限在钢琴考级、参加比赛获奖成为明星、为将来报考音乐专业做铺垫、高考加分的选项等,在种种利益的驱使下,学习钢琴变得不再轻松,艺术真正的美逐渐远去,剩下的就是学琴路上的“苦”和“痛”了。有的孩子坚持下来,身心却受到很大伤害,有的没有坚持下来,成为终身的遗憾。目的和结果背道而驰,这是我们都不想见到的。因此,学习钢琴之初,家长心态就应该平和些,不要加入一些世俗的观念。钢琴这门高雅的艺术,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呵护的,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智力、协调性、注意力、对事物的认知和感知的能力的提高与进步应该是欣喜和雀跃的。

综上所述,学习钢琴不要掺杂过多的世俗观念,既要重视,也是轻松面对,简简单单,投入热情和努力,享受过程带来的快乐。总的来说,学习中寻找快乐,快乐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充足和满足感,这就足够了。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少儿钢琴教学呼唤“五心教师”

摘 要:教师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训练学生、注重培养少儿的音乐感,并根据其心理变化指导他们学会合理的练琴方法。对教师而言,耐心、热心、童心、爱心、恒心,这“五心”缺一不可。

关键词:少儿钢琴;“五心教师”;心灵通道

少儿钢琴教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它既包含着音乐知识的学习,要进行大量的技术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耐心、热心、童心、爱心、恒心,“五心教师”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耐心:少儿钢琴教师的基本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愚笨的孩子,只有愚笨的教师。研究与经验均表明,儿童学琴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教师没有掌握器乐学习的规律造成的,而不是孩子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比如许多孩子在演奏程度较高时还不识五线谱,就是因为教师对五线谱教学规律不甚了了;孩子反复出现同一错误往往并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是注意力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少儿的年龄、心理等特点,让孩子弹一段时间琴,就让他们玩一下玩具或者唱唱歌、跳跳舞,或陪他们打打羽毛球,之后再弹琴,这样对于刚接触琴的孩子来说,就感觉不到乏味,而且学得比较快。“看看、玩玩、听听、试试”是对少儿钢琴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拔苗助长、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有害少儿的身心发展。

二、热心:少儿钢琴教师的不竭动力

少儿多有“爱出风头”、喜欢被夸奖的内心期待。当孩子出现错误时,责骂并不是有效防止错误的手段,教师善意的夸奖、适时的表扬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教师要热心的采用打分、贴小红花、发小奖品等方式,调动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使人对所爱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且具有时刻向往的心情。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足以吸引孩子们对它产生浓厚兴趣。不妨把孩子学钢琴当作是“一种游戏”,一旦他们认为学钢琴是一种“好玩有趣的游戏”,学习的热情便会高涨。

萌发兴趣。在学琴初期,我们就让动听优美的声音刺激其听觉,让他们萌动对美好声音的向往,并意识到如此美妙的声音就是从眼前这架钢琴中流传出来的,他们就会跃跃欲试,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这时,根据儿童爱模仿这一特有的心理现象作出引导:“你听,我这样弹奏的声音多美啊!”于是孩子便会积极模仿老师的动作练起来。如果此时教师单纯追求孩子手指立起来,只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成就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孩子实现自我价值、得到教师认可的一种心理需求。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调这种感受,并会产生继续追求满足感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动机,周而复始,也就不知不觉掌握了更难的钢琴演奏技巧。在成就感的培养上,老师的配合也非常有益于孩子练琴,如果孩子练习的是单手弹奏,可给孩子配上和弦,和孩子一起弹奏,这样,也容易让孩子注意练习曲的节奏,初步感受和弦;有的练习曲配有歌词,老师给孩子伴唱,他们的积极性肯定很高。学习到一定程度,给他们编排一个简单的“四手联弹”,成就感将会充分彰显。

在长期的实践中,笔者发现枯燥的指法练习对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来说,确实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对此,可以教一些简单的钢琴练习曲,一旦学会了这首练习曲目,会从心理上有一种满足感。当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马上采取表扬的方法,给孩子写一些评语,让他们感到心里乐滋滋的,并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久而久之,孩子的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童心:少儿钢琴教师的心灵通道

“以审美为核心”是《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首条要求。在具体教学中,要围绕“审美”这个中心进行师生互动。

弹奏互动。教学时,不只是让少儿弹奏,教师自己也可以为他们演奏一段名曲或进行生动的乐曲示范,力求做到音乐生动、奏法正确、速度合理。或者经常性地与少儿合作四手联弹。

故事互动。如汤普森教材中的《排钟》、《春之声》、《仙女》都可以编出美丽的童话故事。上课时可以先给孩子讲一段童话故事,然后提问问题,加深孩子们对乐曲的了解,使他们更喜欢弹奏。

媒介互动。如在教《四小天鹅舞曲》前,先给学生看一段舞剧《天鹅湖》中《四小天鹅舞曲》选段,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明快的节奏。然后和孩子们一起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打出节奏,让其先掌握基本节奏再学习弹奏乐曲。

弹唱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弹一些少儿歌曲,并和孩子们一起演唱歌曲,形式可以是生弹师唱、师弹生唱或学生自弹自唱。

四、爱心:少儿钢琴教师的指路明灯

少儿是一个脆弱的群体,需要呵护和关怀。孩子初上钢琴课时好奇心很大,情绪也很紧张,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让孩子喜欢的教师,容易让儿童进入学习状态。故此,教师的爱心、童心、耐心非常重要。有爱心,才能像父母一样爱孩子;有童心,才能有孩子一样的心灵,和儿童说得来、玩得来;有耐心,才能严格指导孩子学琴。有爱心、童心、耐心的教师更容易走近孩子,使孩子从内心里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特殊的心理和性格,主要表现在娇气任性,不能吃苦,毅力较差,惟我独尊等方面。作为教师,应做到因人施教。对自尊心强的孩子,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切忌说“笨蛋”、“没有用”这类否定性语言,伤孩子的自尊。

五、恒心:通向少儿学琴之路成功的捷径

学琴是比较枯燥和烦闷的事,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时,要鼓励孩子们坚持下来,一旦中断,技巧就能不到提高,水平就会停滞不前。此外,要与家长积极衔接,一起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傅聪先生在一次访谈中就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问题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从一而终”。固守、执着、信念是其核心内涵。钢琴教学需要恒长性,这也是通向少儿学琴之路的捷径。

耐心、热心、童心、爱心、恒心,这“五心”缺一不可,希望涌现出更多的“五心教师”!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浅谈少儿钢琴教学中情趣的培养

摘 要: 本文结合少儿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少儿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少儿对学习钢琴的兴趣。

关键词:钢琴教学 儿童 兴趣

音乐不仅是情感艺术,对青少年智力开发和道德情操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艺术教育蓬勃发展,钢琴教育是其主力军。但是由于学钢琴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练琴,比较枯燥,因此坚持学习尤关重要,特别是小学员自律能力差,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

一、把握儿童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以激发兴趣为首要任务

儿童学习钢琴既用脑又用手,既学艺术又学技术。所以对学员,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阿尔托波列夫斯卡雅说:“激发感染孩子们掌握音乐语言的愿望,这是教师最初任务中的最重要的任务。”优秀的钢琴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儿童教学的特殊性,引导孩子喜欢音乐、弹琴,激发学习热情。

注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提高学员的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可用钢琴不同音色去吸引学员注意力,通过聆听不同的音响效果,使学员对音色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关键。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好每节课要达到的目的,一定要用生动的语言去启发他们,使孩子对钢琴课感兴趣。

1、形象的比喻是开启儿童脑海的钥匙。

恰当的比喻不仅能生动地说明问题,而且能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并留下深刻印象。正确的手型是弹琴的必要条件。教初学孩子学手型时,可以把手比作美丽的彩虹桥,如果掌关节塌下去,彩虹桥就没有了弧度,加深学员理解。

2、丰富的想象力是儿童在音乐的天空翱翔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引导,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比如在教授识谱认音时可以把非连音想象成“大象走路”,把跳音的弹奏想象成“蹦床”,把连音想象成珍珠“项链”。只要这样学员才能将机械的学习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生动的语言和活跃的气氛是音乐课堂的小精灵。

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善的情绪可以拉近与学员的距离。在上课时,不仅要教孩子弹奏钢琴的技巧,还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运用恰当的比喻和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熏陶。

三、丰富多样的教材,是钢琴教学的基石。

儿童钢琴教材种类繁多, 钢琴教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孩子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教师应该开阔视野,使所选教材既能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孩子通过钢琴的学习,了解我国乃至世界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员的音乐素养。

1.趣味性强的教材

教师可以选择趣味性强的钢琴教材,引导孩子去想象、去表现音乐,提高学习积极性。

2.儿歌改编而成的教材

熟悉的旋律让儿童在钢琴上弹奏出来,会使小学员感到亲切感。让孩子弹奏熟悉的儿歌,边唱边弹,增加情趣性。

3.连奏,合奏教材

喜闻乐见的联弹教材对小学员的学习也有帮助。儿童学琴以单独上课为主,而选择联弹的曲目不仅仅可以加强他们的节奏观念,丰富他们的音乐听觉,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集体配合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注重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员音乐审美情趣。

1、根据儿童的特点,培养学童对作品的感知力。

在课堂上要提供听各种曲子的机会,不仅局限于教材,培养儿童对不同作品情绪的感知能力。如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感受大地回春,春意盎然的景象;欣赏贺绿汀《牧童短笛》,对小牧童活泼可爱形象产生联想等等。

2、音乐知识和背景的分析有助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钢琴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曲目背景和作曲家生平的讲解,加深学员对作品的理解,在道德情操方面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如学生在弹奏贝多芬作品时,教师应让他们感受贝多芬在不幸中与命运抗争的坚韧不拔的毅力,激励他们与困难斗争的勇气。

3、多参加音乐活动,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水平

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一样,要通过阅读、欣赏等各种渠道来提高艺术修养。一个人一生所要学习的作品是有限的,欣赏却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有指导地去引导孩子欣赏音乐会,让孩子经常接触与音乐相关的艺术,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坚强的意志磨练,是战胜惰性的勇气。

优美的琴声给儿童带来快乐,一开始都能激起学琴的欲望,碰到大量枯燥的基本功练习的时候,会造成疲倦,练琴的兴趣逐渐冷却。在钢琴学习中,培养孩子兴趣与磨练孩子意志必须同时并举。

霍姆休斯基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是希望。教师只有遵循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的培养,选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 使学员很自然的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音乐和钢琴艺术,才能使钢琴教学顺利进行,从而为日后的音乐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浅谈少儿钢琴入门教学中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摘要:钢琴在时下已经越来越普及了,学习的队伍在不断的扩大。许多学生特别是幼龄学童,刚开始接触时都兴趣十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很多都半途而废,甚至看到琴会产生恐惧和厌恶心里。如何正确的引导,教学期间采用何种方法方式,还是件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钢琴;少儿;入门教学

一、培养兴趣,快乐教学

孩子的天性好玩,如何保持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寓教于乐,我们可以从教材的选取和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入手。教材的选择可以从特定的少儿教程开始。把谱面拉大,配以卡通插画,使得五线谱看起来不难么枯燥和难懂。期间编入了各个国家的民歌和带歌词的儿歌,学生在练习中赏心悦目的阅读谱子,还可以动静结合,自弹自唱,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课堂上的语言和氛围也非常重要。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象空间,所以教学语言要尽量做到儿童化,生活化。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你说十遍还不如打个比喻一遍就让孩子记住了。

其次课堂的氛围也要靠教师调节,针对不同情况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学琴的出发点不同,有些是想增加点美育及艺术修养,有些是想走专业道路的,有些纯粹是启蒙看看有没兴趣爱好等,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少用指责和否定的语气教学,要随时给予学生鼓励,对于一点点的进步或者闪光点,都得给予赞扬和肯定,拉进师生间的距离感,给学生一个平和且能激发创造力的空间,让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一半,双方之间融洽的氛围,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动力。

二、根据个体的不同,制定合理的练习时间和方法

艺术门类学习的特殊性在于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以外,业余时间的练习在学习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练习环境、程度深浅等多个因素出发,合理的留好课后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课余的练习时间要合理安排,尽量做到每天接触键盘以及阅读乐谱。练习时间长短可以根据个体性格和年纪来决定。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要采用少食多餐的练习方法,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慢慢调整时间长度。切勿逼着孩子坐上琴凳一练就是多个小时,学习效率低下,浪费了时间不说,还破坏了学习的乐趣。

在练习中,首先要加强音阶的练习。音阶作为旋律的构成原素,历来为器乐演奏者每日必需练习的内容,所以每天的练习可以从音阶基础训练开始。拿到新的曲目,开始时慢练是一条金科玉律,其目的是为了正确的掌握旋律,以及完整性,只有在正确完整的基础上,慢慢加快到曲目要求的节奏,这样获得的技术训练是有效的。分段,分局,将难点重点单独提出来慢练,往往比整首曲子的通篇练习效率要来的高,曲子上手的时间更快。正确的练习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不少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放慢练,难变易。

三、注重听觉训练和音乐赏析

听觉训练是器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在的听觉和乐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每个人对音乐听觉的敏感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琴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个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法来适当加强听觉和音准的训练。一开始可用“啦啦啦”的象声词模仿单个音的高度,在一段时间的练习后,逐步加入二个音,甚至三个音的音程模唱。其次,音乐赏析也是学习钢琴的一个很好的辅助课程。赏析对于我们学琴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学习一门新课程,大多是从临摹开始的,如何获得临摹的范本,特别是音乐范本,就得通过聆听来感受。通过曲式结构和乐理结果的分析,由浅到难的聆听各类音乐作品,做到听熟听懂,对于学生的练习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学琴过程里,技巧训练只不过是一种机械运动,比技巧更上一层的是意境和境界。曲子的二度创作源于演奏者对乐曲理解的程度而异,对于初学者来说,音乐形象的捕捉特别的难,因此教师在琴课上,要特别加强对乐曲的分析,从基础的乐理知识,作曲家的背景,以及乐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等,在学生掌握了这些细节后,我们再来演奏乐曲,更好的把握风格和音乐形象。除了课上加强乐理知识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观摩各类演出,乐器现场的声音还原,演奏者二度创作的音乐风格,多少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四、激励学生进行展示和舞台实践

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是对自己学习的一个展示和肯定。才艺展示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锻炼,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检阅。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习中很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在众人面前演奏容易紧张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如何克服和得到锻炼,这就得借助于一些平台来解决。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的实际演奏作品的完整程度肯定比台下的练习要有所缺少,所以注重平时的练习尤为重要,这也无形中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所谓的因果也由此产生,你在台下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与你在台上的成功与否是成正比的,把这种压力转换成学习动力后,对于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或者家长要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在课堂和业余时间得采取鼓励和诱导的手法,培养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现实社会中,关心身体的健康很多,但是心灵的健康与否,很容易得到忽略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极少有学生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学生有主动想要做练习的。很多都是三分钟热度,热度过后,就得靠成人的引导和鼓励了。过激和否定的语气都会抹杀学习的兴趣,多鼓励多发现闪光点才是我们要做的。

五、结语

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良好的教育导向,是我们坚持学习音乐或者其他科目的手段之一。看着孩子身心愉悦的走在艺术大道上,音乐和钢琴成为儿时美好的玩伴,那是一桩何等曼妙的善事啊!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少儿钢琴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随着一年又一年的乐器考级热,琴童的数量越来越多。钢琴教师面对学生稚嫩的小手和家长殷切的目光,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觉得压力很大。如何科学地把这些孩子领入音乐的殿堂,让钢琴真正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呢?这是钢琴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钢琴启蒙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盲目追求快。

浮躁的社会心态造成家长对孩子的学琴求成心切,盲目追求考级。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一年就考三级,学两年考五级甚至更高。琴童家长常相互询问“考几级了”,相互攀比,似乎从考的级数就能判断谁的演奏水平高,哪位老师的教育水平高。在这样的心理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练琴习惯,如:有的学生在刚开始学琴没多久,手指都没站稳时就开始双手摸谱弹奏,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打不好基本功,只是认为把音弹出来了就算是练出乐曲了,弹错了音也毫无知觉。有的学生随意更改指法,不仔细看谱,不能做到慢弹精弹,毛毛糙糙,弹琴不认真。有的学生弹琴的时间不能保证,一周中“两天没练,三天少练,两天狂练”的情形时有发生。还有的学生不注意乐曲的风格,表情、速度、力度等的要求,死记硬背,破坏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二)家长缺乏对孩子学琴的正确认识。

现今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学琴的正确认识,所以正确认识孩子学琴的意义很重要。我认为小孩子学琴,更多的是为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对美的追求和一种艺术上的熏陶,以后能否成才主要在于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所以家长切不可盲目地追求考级,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所学不能所用。而且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如有些孩子因为专门应付考级而缺乏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使音乐变成没有情感、没有感觉的弹奏,后果可想而知。

(三)教师过度强调技术,忽略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有些教师在教学生学琴时,一味地注意学生弹对了没有,乐曲弹出来了没有,往往忽略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表现。现在有些年龄很小的孩子学琴,他们能够弹一些小曲,却对乐曲无动于衷,不知道自己所弹的乐曲是什么风格的曲子;有的孩子只是弹出一些干巴巴的音符,当弹错了旋律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弹错;还有的孩子在弹琴时眼睛四处张望,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这样的学习对于儿童来讲是极为不利和危险的。一个学琴的孩子如果连他在弹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音乐还能称为音乐吗?只是一堆音符罢了。

二、对策与思考

(一)教会学生规范识谱。

教师要对初学者强调三个号,即谱号、调号和拍号。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教师可以要求他们用铅笔自己圈画出来。根据学习程度,教师要合理地渗透一些乐理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并适当地进行曲式分析、和声分析等,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乐曲的特征,理解乐曲。还要讲解一般的指法规律,让学生明白指法的重要性,养成规范的读谱习惯。

(二)教会学生练习技巧。

在刚开始练习一首新曲时需先慢练,再慢慢提高速度,最后根据乐曲要求的速度弹奏。慢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准确地弹奏乐谱上的音符,减少因识谱错误而产生的弹奏错误,逐步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和听辨能力,把基本功打好,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对待学生,特别是初学的学生,我要求他们一定要先慢练,左右手配合好后才适当提高速度,而且要弹出对乐曲的感觉,包括强弱起伏、乐曲的呼吸、换气等都要求学生在一开始学琴时就要做到。然后,让学生慢慢地对他所弹奏的乐曲进行分析,然后以贴近学生自己感受的东西和乐曲结合起来。当然,技术训练也很重要,正确的方法要反复练习,并力求使学生能更快掌握。一些纯技术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同时,不能忽略更重要的音乐方面。

另外,第一堂课很重要。当儿童初次学习钢琴时,教师就要使他们处于生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教师应给他听一些熟悉而短小的旋律,让他们体会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并使他们听出钢琴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音色来,教师可以让他们用手指按出不同音区的音色,在老师的帮助下试着弹一首简短的歌,并告诉他们通过学习也可以很快就能在钢琴上弹出自己喜爱的旋律。这样就能让孩子感觉到弹琴的目的就是把乐曲弹得生动、得意,使听的人受到感染。只有在美好的音乐熏陶下,孩子才能懂得:要想发出好听的声音就得手指站起来,就得支撑住手的重量,手指头不能软。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弹奏时手腕要放松,示范弹出正确声音的方法。这样他们通过倾听和模仿,在练习时就会有追求的目标,避免一味的枯燥练习。

(三)教会学生掌握乐曲知识。

教师在开始时就应要求学生对乐曲有音乐表现,明晰乐曲风格、乐句、音乐起伏、声音变化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优美、如诗如歌的乐曲,都要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有的声音坚定有力,有的轻捷跳跃,等等。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表现出来,会主动把弹得有内容、有表情、有走向,句尾有自然结束感,而绝不会弹成单个声音或把句尾弹成重音。他会懂得几个小乐句合成一个乐段后,就会与音乐向前展的要求,从而产生整体感觉,把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都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如弹一首进行曲,可以联想到队伍前进,就要弹得有精神,节奏鲜明,而不会慢吞吞,软弱无力。又如弹一首摇篮曲,可以联想到静静的夜和母亲轻柔的歌声,就要追求温柔、恬静的声音,而不是干涩、生硬、敲击的声音。再如弹一首圆舞曲,可以联想三拍子的舞曲,能在所弹的乐声中起舞。如果学生在弹琴时脑中有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曲调,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充满音乐。即使是练习音阶也应该有具体要求。如声音饱满、均匀、连贯,而不是生硬、刺耳、忽轻忽重等。总之,要避免机械练习,没有生气的弹奏。

由于初学,有些技巧学生一时还掌握不好,达不到要求,因此教师要开导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就一定能学到技能,取得成果。

以上是我对少儿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分析。许多孩子都具有很好的乐感,对钢琴充满兴趣和向往,这种学习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教师一定要尽心培养和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不是扼杀他们的天性。我们要用音乐来浇灌这些幼小的嫩芽,让美妙的音符真正在他们心中跳跃,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翱翔和成长,力争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少儿钢琴教学探微

摘要: 教师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训练学生,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乐感,并根据儿童的心理变化指导他们学会合理的练琴方法。

关键词: 儿童钢琴教学学习兴趣音乐感师生环境家长配合

儿童初学钢琴尽管浅易,但却是万丈高楼的根基,因此,当一个孩子初次坐在钢琴前提起一只手弹奏一个乐句或两个乐句的小曲时,就已经接触到钢琴艺术的大部分原则与原理。在这个意义上,初学并不构成降低教师水平的理由。那么,应该注意哪些方法技巧才能把儿童学琴的道路引向正确的方向?这是本文将要论述的重点问题。

一、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少儿的学习兴趣

钢琴练习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较枯燥的练习。所以在教学当中兴趣是关键。那么,在音乐教育范畴,尤其是儿童学音乐弹钢琴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诱导和提高?我总结出几点经验:(1)教音乐要放在教学指导思想的首位。(2)常规教材中穿插“可爱的小曲作诱饵”,提高学生学音乐的兴趣。(3)只有学好音乐基础才谈得上享受音乐兴趣。(4)通过音乐会的熏陶和参加表演刺激扩大直接兴趣。一个学生一开始对学习钢琴很有兴趣,可教师让他反复地练断奏,家长也不管其是否有兴趣,一味逼他练,于是他便会由喜欢到不喜欢再到厌烦乃至厌恶,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在学琴的漫长过程中,家长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家长对学琴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孩子学好钢琴的重要心理基础,做到收放自如,控制好孩子练琴的松紧度,使儿童在良好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保持学琴的兴趣。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造起美丽的钢琴艺术大厦,就必须打造好牢固的基础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只是钢琴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掌握了钢琴演奏技术之后,必须向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很多少儿虽然掌握了一些弹奏的方法,但是他们不懂音乐,更不知如何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他们弹奏的只是没有生命的音符,而不是音乐。为此我们应明确教学方向,在重视少儿弹奏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少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儿童喜欢幻想,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他们架起幻想的天梯。

二、在教学中注重对少儿音乐感的培养

所谓音乐感,简单地说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的想象力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着眼的重要课题,在学习各种基本技术的同时仍要启发孩子主动表现音乐。 儿童钢琴音乐作品既有标题音乐,又有非标题音乐。由于标题音乐具有明确的曲名,给儿童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具体范围,只要稍加讲解和启发,儿童就比较容易理解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情绪和意境。如《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布格缪勒钢琴进阶二十五首》和其他常见的钢琴初级教材中,很多都采用了具体的标题,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明确、生动的音乐联想。非标题音乐,对于儿童来说,联想和想象起来困难要大一些。联想和想象非标题音乐,首先依赖于学生对音乐语言已有的感受和反应,同时也要从乐曲本身所标明的音乐表情记号、速度力度标记,以及乐曲采用的节拍、织体、和声等方面去理解。 在初级钢琴教材中常见的非标题音乐作品有《小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曲名只说明了乐曲的形式、类别,力度、速度标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就会让少儿接近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以《小奏鸣曲》为例,教师在教授曲目之前就应告诉学生奏鸣曲式的基本含义:一般是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一般是快板或小快板,主题往往比较欢快、热烈,也可以是优美、流畅而明快的,而副题和主题在性格上应该有所不同。第二乐章一般是慢板或行板,旋律优美歌唱或宁静沉思。第三乐章则是比第一乐章更快的快板。学生弄清了这些一般规律,再结合乐曲中其他演奏标记,就容易产生正确的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加深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

三、构建和谐的师互动环境,让少儿在轻松愉悦中感受钢琴魅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应该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孩子们问什么就能马上回答什么,这样孩子们就会崇拜教师,并确立自己的志愿。另外,教师给孩子们的感觉应该是平易近人、态度亲切。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们,要多多注意他,主动地亲近他、了解他、开导他、鼓励他,让他也能融入到其他的孩子们当中。教师还要主动地和孩子们聊天,快乐和他们一起分享,当他们不开心的时候要安慰他们。还要做到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教学态度,对于他们不懂的知识需耐心地讲解。合格的钢琴教师应该是教师、朋友、父母三者的化身,这三者要同时体现在教师身上,不但要像父母一样疼爱他们,而且要像小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融洽相处。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和教师之间就会建立一种很深刻的友谊,孩子会爱戴教师、喜欢教师、尊敬教师,听教师的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敢于问教师,学习的效果自然明显。教师这样全面地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性格、爱好、智力条件、身体情况等有计划、有目的、有布置地上课,教学成果才显著。因此,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

四,让家长配合老师,学会正确引导,让学生产生乐学好进之心

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也极为重要。因为孩子习琴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家里,所以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中一定要有一种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安下心来练琴。作为家长,除了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外,还要注意环境对习琴少儿的影响与熏陶。如果习琴少儿对学琴产生了厌倦心理,切忌以强制手段逼迫孩子继续学琴,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时可以试试用环境熏陶的方法。比如经常在家里播放一些美妙的钢琴音乐,创造一种温馨的音乐文化环境与氛围;或者带孩子去听听好的音乐会以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美好,使他真正地被音乐所打动。渐渐的,孩子就会有了继续学钢琴的要求。除此之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表演,并为其创造表演机会。有的孩子会在琴上弹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在琴上乱弹一会,家长不要对这些行为加以指责。因为这些都是孩子性格感情的自然流露,应加以保护和引导。如果其他学琴的孩子或者伙伴来家里时,更应该让孩子“表演”一番。孩子经常当“演员”或者“观众”,对学习很有帮助。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更愿意听表扬,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总之,钢琴不同于流行歌曲,更不是卡拉OK。钢琴不仅需要漫长的练习基本功的过程,更需要逐渐加深的音乐素养,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习钢琴,大部分人可以将其当作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对于儿童钢琴的教学而言,教师的着眼点必须站在高处,要为长期的钢琴学习培养好的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学琴观念,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儿童钢琴教学的关键所在。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浅谈少儿钢琴教学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和精力投向儿童的音乐早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和精力投向儿童的音乐早期开发。怎样引导孩子们去正确理解、正确弹奏钢琴及欣赏钢琴作品,是儿童钢琴急需解决的问题。儿童初学钢琴尽管浅易,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造起美丽的钢琴艺术大厦,就必须打造好牢固的基础工程。

关键词:钢琴教学;少儿钢琴;音乐欣赏

一、在儿童钢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整个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三个重要的环节,即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是相辅不可分割的。对于初学钢琴的来说,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一些。而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纽带”,就是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一门乐器学习前,家长都会提出一些问题:“喜欢什么乐器?对什么有兴趣?能坚持下来吗?”一些孩子确实是因为知道钢琴喜欢钢琴而选择。而更多的家长或是因为自己喜欢音乐,或是看别人的孩子学弹钢琴,或是为了弥合自己的遗憾而让孩子来实现,或为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认为,是家长最先将孩子带入钢琴艺术的殿堂,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长期陪伴,家长是孩子学琴的促进要素。

儿童刚开始学琴的时候都是充满着对音乐的喜爱和幻想来的,即便不是如此,由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也会对钢琴充满兴趣。但是学习一段时间后一些孩子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烦感,有人会把这种现象归咎于现在的孩子怕吃苦,不专心。殊不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家长当初选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或不正确。部分家长为孩子选择钢琴学习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是为他们步入音乐殿堂打开一条通道,孩子将来是否成为专业人才则要看每一个人的具体音乐素质以及后天的环境和培养。但是,更多的家长让孩子选择钢琴的目的与动机是从其就业、升学、考级出发,甚至有的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希望把孩子培养成钢琴演奏家等等。那些目的性强的家长,表现出来的心态往往是急于求成,不注意基本功的训练,甚至要求老师把考级作品当作唯一的教学内容。而有极少数老师也一味迎合家长的这种要求,更为表现自己教学水平之“高”,甚至打出一年包多少级之类的招牌。这种浮躁的心态最终必然会在琴童身上表现出来,从而使孩子对基本功的训练表现出厌烦情绪。作为家长,与其过早地给孩子断定专业方向,还不如当一名忠实的花匠,经常浇水施肥呵护,让它茁壮成长,让其自然开花结果。这样一来,你在孩子初学钢琴时就能给予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强迫,你和孩子在一起练琴就将得到孩子的欢迎,孩子也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去练。另外,孩子年龄小,生活、学习自理能力不强,很难自觉独立地学习钢琴,因此孩子学琴之前,家长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如对钢琴这门乐器的了解,对孩子学习钢琴的艰苦性、长期性的认识,如何陪孩子听课、如何辅导孩子练琴等。总的来说,家长作为桥梁纽带,必须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家长的观念要转变。不要对孩子学习钢琴有过高的要求,要从考级、成为钢琴演奏家等的目的性强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把孩子学习钢琴作为培养其音乐素养,陶冶情操的一种措施来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孩子自觉爱上钢琴演奏。

二是帮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练琴环境。家长们应该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优雅的练习环境,充足的光线,高低合适的琴凳,使孩子不管在外玩得多疯狂,一到这,就能静下心来练琴。比如说,摆在书房或孩子自己的卧室会好些。如果担心空间太小影响音色,可以把琴盖打开。

三是陪孩子听好每一堂课。学弹钢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最好在初期,坚持陪孩子学习钢琴,这样辅导起来会得心应手。家长虽无动手实践能力,但理解力强,辅导过程中孩子也服气。因此家长陪孩子听好课,弄明白要领尤为重要。

四是培养孩子“练习”习惯。上课与练琴是钢琴学习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弹奏钢琴属于技能技巧的知识范畴,上课是老师传授钢琴技巧和钢琴音乐知识的途径,关键要靠练来解决。培养孩子养成天天练琴的习惯,确定什么时间练,练多久。并根据身体心理状态,从10分钟起,逐步增加,每天分两次练习,最好固定,形成练习规律,用各种方法鼓励孩子多练,哪怕是很忙,10分钟也要坚持,不是为了练琴而练琴,而是让孩子形成一种天天练琴的好习惯。到一定阶段,不用家长督促,孩子们已经很自然地把练琴当作吃饭一样,时间一到,就要进行。

二、加强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是儿童学好钢琴的关键

琴童因对钢琴的兴趣而学习钢琴,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逐渐把其对钢琴的兴趣升华为对钢琴的热爱。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说,培养儿童的兴趣,是学好钢琴的关键。如何培养其学习钢琴的兴趣,针对孩子在成长时期的特性,可以从3个方面培养其兴趣。

(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直接兴趣

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判断能力。它可以丰富学习对音乐的了解,提高孩子对音乐的鉴别能力,增加其对演奏曲目的理解,大部分初学钢琴的孩子年龄较小,好动,注意力不够稳定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孩子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音乐。如《青蛙合唱》,让学生听并做出反应,用站起来表示小青蛙的叫声(高音),蹲下去表示青蛙的叫声(低音)。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让孩子亲身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教师也可以弹奏或放映一些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曲子或片段,让孩子欣赏体验不同风格的曲子,感受音乐的千姿百态。通过欣赏的多种手段,让孩子在欣赏的起始阶段就能受到感染,陶冶情操,从而让学生直觉地对学琴产生直接兴趣。

(二)选择适合孩子接受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琴的稳定兴趣

在钢琴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事求是,由易到难,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内容来教学。违反这一原则,一味追求进度、难度,或一直弹考级曲目,这种负重感只会削弱学生的习琴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注意难度的迂回递升,经常让学生体验成功,把练习曲和乐曲结合着进行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琴兴趣的稳定。如在教学拜厄、车尔尼的练习曲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乐曲来弹奏,这样,学生不觉得困难,而且优美的旋律能唤起学生的美感,熟悉的音调能调动学生的习琴兴趣。另外,对内容较长的曲目可以指导学生分阶段练习,逐步消化,由部分到整体,由慢到快。与此同时,以学生能轻松完成为目的,逐步进取,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琴,保持其稳定的学琴兴趣。

(三)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琴兴趣

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孩子练琴的目的就是要能表现音乐,展现自我,愉悦身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孩子经常参加表演,不仅能锻炼提高孩子的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琴兴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创设表演舞台,让孩子展现自我才能,如教师可组织孩子进行钢琴交流,通过参与同龄人的表演,不仅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及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还能感受到演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推动他们更勤奋更刻苦地练琴,从而增强学琴的信心,并能持之以恒。

三、善于进行情感的培养,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极富音乐表现力,因而,钢琴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既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又是钢琴教学中应有之义。在重视学生弹奏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从教学上讲,无论是美国的汤普森,还是德国的奥尔夫或者日本的铃木都强调情感的培养应从音乐本身着手。首先让自己置身于音乐中去感觉音乐,把音乐同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更好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并会发现原来音乐和我们这么贴近,它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由于儿童的注意力尚处在一个不稳定的时期,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在听一首愉快的小曲时,作为教师要引导儿童把他生活中遇到的开心的事联系起来,体会旋律和节奏所带来的轻松和愉悦。其次是感受音乐,抓住音乐的形象。比如汤普森的《印第安小鼓手》,左手是五度双音为基础的伴奏音型技巧上主要训练儿童弹出整齐的双音和牢固的手掌关节支撑,解决好手指技巧问题后,教师就可以帮助儿童抓住音乐的特性感受粗犷热烈的印第安土著人的音乐风貌。

另外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钢琴曲,让孩子自由想象、感受他们所听到的乐曲,并用语言表达其含义;也可以让儿童观看一些影片,让他们用音乐表达出图像作品。当然,儿童的表现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表达极可能是幼稚的,但是不管儿童的表现如何,教师都要给予极大的鼓励,以保护儿童的创造力。儿童喜欢幻想,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净化孩子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启迪他们美好的理想,为孩子们筑起走向艺术天堂的天梯。

四、善于进行意志的培养,提高孩子专注能力

任何一门乐器都不容易掌握,都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而对儿童来说,意志薄弱,怕苦怕累,贪玩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都是普遍的现象,通过乐器的练习可以磨练儿童的意志,使他们逐渐养成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针对孩子的特点,在培养孩子的意志方面,本人体会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在端正孩子学习态度方面下工夫

要常给儿童讲一些著名钢琴家练琴成长的故事,如亨德尔6岁时夜里偷着学琴,小巴赫月夜抄谱,贝多芬用凉水冰手练琴,舒伯特借钢琴练习等故事,让儿童逐渐认识到学习钢琴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无任何捷径可走,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苦练,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同时,通过讲述钢琴家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和成就,让孩子知道学习钢琴又是一件愉快、开心的事情,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使孩子们能端正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在合理的教学方法方面下工夫

作为教师,要科学地设置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逐步延长集中注意力练琴的时间,锻炼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要掌握儿童的注意力无规则游移的特点,用极大的耐心采取重点强调法来牵制儿童的注意力,即一时照顾不到所有的方面,就先把注意力只放在一个方面,逐步解决学习中的注意力分散的问题。

(三)在家长配合方面下工夫

在教学中,钢琴老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因素,但家长却是天天与孩子在一起的最亲密的人。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应陪同学琴,以保证准确、全面地理解老师的各种要求。在家里,家长要经常督促孩子严格保证练琴时间,使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会克制自己、管理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

钢琴的学习,经历着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欣赏美几个审美心理过程,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儿童审美心理学、钢琴教学法,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孩子通过技能促进修养,通过学习知识重视感受,着重强调学习过程,获得好的结果,让孩子的钢琴学习,真正成为他们的翅膀,飞向美的天空。

作者简介:杨运玲(1981- ),女,供职于云浮市文化馆,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浅谈少儿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摘要】在现阶段,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也不断丰富,家长们对儿童的素质教育和兴趣方面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由于“钢琴热”潮流袭来,学习钢琴的儿童也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有些家长只是盲目跟风从众,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以获得钢琴考级证书为目的让孩子学琴。导致儿童在钢琴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造成儿童在音乐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本文从家长、教师、儿童钢琴教材和教师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钢琴教育提出问题、做出客观分析,并对问题给出应对方法。

【关键词】少儿钢琴教学;问题;应对方法

一、少儿钢琴教育存在问题

1、家长方面

(1)一方面,家长出于跟风从众心理,没有从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让孩子盲目学习钢琴,导致大多数孩子半途而费。

根据目前国内状况来看,全国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琴童,是因为有绝大多数的家长看到很多艺术类专业尤其是钢琴专业的人才在学校和社会中占有优势,就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天赋,就盲目地给孩子买钢琴,报班进行学习。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进行一些物质投入和时间投入,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但是,家长们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天赋方面的问题所在。作为孩子,有些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被迫学习钢琴,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带着兴趣去学琴。这样既浪费了家长们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最后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更会对儿童的学习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由于家长之前没有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充分考虑,而是出于盲从心理,导致最后不得不选择中途放弃学习钢琴,造成半途而废的结果,这类问题并不少见。

(2)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攀比心理和急于求成,没有让孩子从基本功和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学习钢琴,而只是为了考级和获取证书,导致孩子钢琴基本功不扎实,钢琴基础知识匮乏。

当下的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音美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所以家长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包括钢琴。在充斥着各种学习班的社会环境中,家长们无意间就会对孩子们进行比较,不是从注重孩子钢琴基本功的练习和提高出发,而是不断强迫孩子参加各种钢琴比赛和钢琴考级,用名次和证书来满足家长们自己的攀比和虚荣心理。这让孩子们也形成一种学琴就是为了考级和获得证书的错误认识,而没有从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出发,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钢琴,从而违背了从儿童时期开始学习钢琴的真正意义,同时也与少儿钢琴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2、教学方面

(1)钢琴教师专业水平的良莠不齐,不能保证少儿时期钢琴教育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导致孩子学习钢琴从初期就会错漏百出。

随着国内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对钢琴教师的需求也日趋增加。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经历长期正规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积累的过程和对钢琴教育这个行业的热爱。如果钢琴教师的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或者专业性不高的话,就不会对学生进行正规的、专业的和系统的教育,孩子就会养成很多今后难以纠正的毛病。

少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钢琴教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些教师只想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练习层级一味拔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力不从心而引起厌烦和抵触情绪,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受挫,大大降低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进而影响到整个的学习过程,甚至终止学习。

3、教材方面

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国内大多都是选用国外编写的钢琴传统教材,中国自己编写的教材较少,即便有适合中国儿童钢琴学习的教材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没有紧跟时展的新教育理念。外国的钢琴教材也主要是针对外国的钢琴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习惯进行编写,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多元性。而中国在选用教材时,会一味的模仿国外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结合中国钢琴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因材施教,从而影响到我国钢琴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针对问题的应对方法

1、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在少儿的学琴成长阶段,兴趣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也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学习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一直坚持学习自己喜欢的事物而不会半途而废,最终达到学习的效果和目的。

兴趣是孩子钢琴教育发展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兴趣的培养包括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钢琴教师在教师方法上面就要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和心理状态来制定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其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就会产生一种益循环,从而达到钢琴教育的最好效果。

2、完善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既要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基准,同时也要根据教育时代的不断更新来完善和创新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

钢琴教育要打破以往以传统应试考级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和提高儿童音乐专业素养,打好专业基础,更好地挖掘少儿艺术天分的潜能为钢琴教育的最终目的,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钢琴教学特点来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营造活泼的教学氛围,改善以往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在课堂上老师主动和学生一起唱乐谱或者弹奏,做一些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肢体动作来更好的给学生传达知识,用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去进行教学,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钢琴,也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的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更加轻松有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锻炼孩子学习的毅力和耐力

少儿在钢琴学习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段枯燥厌烦期,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就是在这个关键时期,有些家长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孩子的学琴之路就要终止了,就会中途放弃。

其实孩子需要的是家长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给予孩子及时的安慰和情感支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练琴时间上制定一个计划,规定每天定时定量的练琴时间,根据每次课程的难易程度来适当调整时间,保证每天练琴的质量,达到练琴效果,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在练琴过程中,规定时间,中途少去或者不去做其他的事,来保证孩子练琴的稳定性。如果孩子在练琴中感觉曲子很难,有厌烦情绪家长就要及时的鼓励和语言支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毅力去克服困难,让孩子经历这样的过程也会对他以后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指导教师:段轶轲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少儿钢琴教学浅谈

钢琴学习包括认知性的学习和训练两个部分。而少儿学习钢琴又有着其特殊性。钢琴学习的特殊性和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使得钢琴学习是一种区别于学校其他科目的学习。因而对少儿钢琴教学的研究也应从钢琴学习的特殊性和少儿心理发展特征入手。

引导儿童进入钢琴的学习

钢琴教学,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现在却有许多孩子认为学琴是一件十分枯燥和辛苦的事情。对此,不少“琴童”及其家长都有很深的体会。甚而,有些孩子因为忍受不了这种枯燥和辛苦而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永远与音乐绝缘。

孩子们的世界是和成人不同的,他们对一件事情有兴趣,他们就会很乐意去做,并且一定要做的很好,来向大人们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且他们看待这个世界是按照他们的思维去想象,并不希望大人们干预太多,因此他们的想法是矛盾的同时又是纯真的。比如有一天,孩子突然听到隔壁有钢琴的声音,而他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于是他会询问父母,是什么东西发出的这种声音,它的声音很好听,跟幼儿园里的磁带放的音乐不一样等等。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开始,如果父母这时能够稍微跟孩子解释这些问题,并用一种很能使孩子产生更大兴趣的方式去解说的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主动进入钢琴大门的儿童是少数。 许许多多孩子们走向学习钢琴的道路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但是很多都不是在儿童自身愿意的情况去进行的。并不是说这些孩子不能去学习钢琴,而是父母没有用比较适当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们对钢琴学习产生兴趣。父母在孩子们的人生中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带领孩子们进入钢琴学习最好的引导者。父母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做这件事情。

儿童钢琴学习中的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当孩子们进入了钢琴的学习,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相信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身体机能等、心理因素、对问题的反映灵敏与否的因素等,都需要很重视的去帮助孩子克服难题。

一、教师的创意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

比如学生弹的曲子很简单,他们所表现的音乐范围在一个八度到两个八度之内,听起来很单调。这时老师就要动脑怎样使学生重新认识这首曲子,通过想象,并且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可以给这首曲子配一条伴奏与学生四手联弹,不仅使曲子的音域更加丰满,也大大提高的学生兴趣。同时老师还可以想出其他更多的内容来帮助学生提高兴趣如可以变化节奏,变化调式、调性,加打击乐伴奏等等,使乐曲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例:《小星星》 加入打击乐器:沙捶,木琴。老师先用木琴来敲一遍主题,接着学生开始在钢琴上弹奏乐曲,老师在每小节的第一拍附上沙捶伴奏,弹完一遍,老师在钢琴的低音区再给学生加上低音伴奏,老师要注意低音线条的配奏。

二、耐心对待学生的生理问题

有很多初学钢琴的小朋友,手指不是十分有力,所以特别容易在弹奏时把第一关节直立起来,不用指尖去接触琴键。这时老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把第一关节弯曲起来,用指尖来弹。老师也要告诉父母,在家里练琴的时候,父母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练习。在练习的时候,父母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小孩的第一关节前面的手指,然后进行练习。还有其他的问题,老师和父母也要努力帮孩子们找出纠正的方法。当然在普及钢琴教育中不能一味强调手指的规范,适当的让步也可以减轻学生练琴的负担。

三、分时段练琴可以提高练琴效率

(注意的稳定性就是注意的集中性在时间上的持续情况,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儿童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如果教材新颖、教法得当,高年级学生保持40分钟的注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许多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天练习好多时间的钢琴,但对大多数的孩子而言这是不太现实的要求,他们这个年龄的注意力还没有大到足以能对一件事情的关注超过一刻钟以上,最多只能在钢琴面前练习一刻钟的时间,这时家长不要强迫孩子们去继续练习,可以让他们在一个练习的时间段内分开好几个时间来练习,当中再加如一些其他活动,让他们不会觉得练习钢琴是一件苦差事。

在钢琴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问题,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精心设计,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学琴环境。

多听有助于学习钢琴

曾经学习的钢琴教学法课程中,老师举过一个例子:说得是一位钢琴教师,他自身的演奏水平并不是十分高,却教导出许多有名望的学生。后来访问这位教师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的回答并不特别,只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他给学生学习一首乐曲时,他会找出各种不同版本的音响资料给学生们反复的听,让学生们分辨有什么不同,每个版本所演奏的有什么特别之处。他的方法不单单是让学生们不断的练习,而是要听别人怎么弹,更甚是不同的人弹,让学生们找到音乐的感觉,对音乐产生自己的理解。

因此让学生们学会欣赏,不管是名家的演奏,或是同学的演奏,还是自己的演奏,都会对他们的钢琴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我们讨论了怎样引导学生进入钢琴教学,并在钢琴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并做了初浅的论述,作为对钢琴教育事业爱好的一个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