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5 08:48:41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前进,各类经济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宏观调控是政府在面对突发事情时所采取的手段,能积极解决实际问题,帮助经济平稳过度。政府要想使经济管理达到预期效果,要通过经济、政治、法律三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并要保证目标的总体性、手段的有效性和行为的间接性。在经济管理体系中,合理优化资源是宏观调控的意义所在。要想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巩固我国的国家地位,宏观调控的应用不容小觑。结合宏观

关键词: 经济管理

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市场经济的繁荣,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地位逐渐凸显。但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管理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未来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正是在现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宏观调控也迎来更高的挑战。它既要能够预测发展,又要能够调节控制,还要做到开发增值。如果我们能够将其高效应用起来,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指日可待。当然,经济的管理不单单是政府一方的努力,也需要全国人民的配合,国家在实施宏观调控的时候,要重视人民的力量,调动人民的热情,唯有做到这些,才能促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1]。

一、宏观调控的内涵分析

(一)概念界定

当下社会,国内外各阶层对宏观调控的概念理解有很大的出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它是中国政府发明创造出来的符合中国特色的词语,紧密的连接着政府和市场经济管理;2.它是政府拥有的全部经济职能,只要用做解决干预经济问题,就是宏观调控;3.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衍生物,来源于需求理论,而不是经济学理论。其实无论哪一种观点,它都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段起到把控经济的作用,是保障国家经济管理稳健发展的必要方式。其本质是政府经济管理下微观控制和宏观控制的有效结合[2]。

(二)特殊属性

1.目标的总体性。俗话说,有目标才有方向。其具有的这一特性对政府经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要求,政府要做到从全局出发,大方向把控,以构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推进经济管理蓬勃向上发展。2.手段的有效性。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保证宏观调控对经济管理起到相应的作用。当然,有效性并不是说政府采用了宏观调控手段后,国家经济一定会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向前进,其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只要做到保证考核数据的真实性,不虚假、不夸大,积极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就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3.行为的间接性。它的间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其直接作用对象是各种经济量;第二,对经济主体和经济变量起不到直接影响。只有保证直接对象是宏观经济变量,而非直接作用于经济主体,才可以称之为宏观调控;第三,对经济目标起到作用的并不是宏观调控手段,而需要借助宏观调控手段结合经济杠杆,共同作用调节供需平衡[3]。

(三)常见手段

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市场经济下凡是与经济有关的行为活动均由政府自发统一调控。针对不同的突发性经济问题,国家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比如:依据实际需要调整居民收入和物价,通过税收或信贷等方式使我国的经济时刻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解决临时性或突发性经济问题。2.政治手段。如果说经济手段是持续的、温和的,政治手段则是短期的、强制的。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强制命令来对经济管理进行调控。面对这种命令,其他下属机关单位只能选择全权接受并执行。也正是由于政治手段自带的强制属性,使它时常受限,有时会影响经济发展,要谨慎应用。3.法律手段。法律手段顾名思义就是依法、用法。市场经济下的所有经济活动都要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得无视法律,对所有的和经济有关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严厉惩罚。有效利用此手段,可以保护公民和国家的财产不受侵害,为我国的经济管理保驾护航。

二、对宏观调控手段的认识误区及重大转变

经济管理是国家政府对国内供需、CPI、GDP等指标的统一把控。但宏观调控手段的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认知偏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修正,使其与国家实际情况相匹配,充分发挥它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宏观调控手段的认识误区

1.夸大其经济属性。一提到宏观调控,人们脑海里自动浮现出它的经济作用,并仅仅觉得它有且只有经济作用,这样显然是不对的。事实上,它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政策。若想避免宏观调控出现较多乱象,此点不容忽视。2.混淆其真实意义。人们常常认为政府采取的宏观工作都是宏观调控,其实不然。多种多样的中长期规划和宏观调控都是政府宏观工作的组成部分。宏观调控的意义在于处理经济管理中的临时突发性异常,而中长期规划更有助于经济的长时间平稳。3.争论其可诉性。可诉性始终是宏观调控的一大争议,一部分人觉得其属于国家政治行为,并且只有制定决策的权利,没有实际行使的权利,另一部分人则反之。其实无论哪种,我们都不能否认其对经济管理的干预、调节功能。4.忽视其目标的宏观性。宏观性作为调手段的一大特性,其地位不容忽视。国家使用宏观调控改善国民经济时,通常是多元化的,从大局出发,着眼于整体,调节经济,平衡供需,拉动内需,改善人民生存生活现状,营造健康经济环境[4]。

(二)宏观调控手段的重大转变

1.调控方向的转变。俗话说:国富民强,民强国盛,国盛民安。改革开放到2008年以来,我国不断刺激经济,国民CPI逐年飞速上涨,经济过热,使我国一度出现通货膨胀的高峰。2008年至今,国民CPI的增长略显缓慢,PPI也在加大降幅的呈现负增长。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转变我国的宏观调控方向刻不容缓。2.经济结构的转变。注重市场经济结构的均衡,不单单拉动沿海经济,同时也要兼顾内陆经济。服务、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同样重要。只有平衡经济结构,协调经济发展,才能够优化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3.调控意识的转变。通过宏观调控,刺激老百姓自主投资,权利下放,深化改革,不限制投资主体,支持老百姓创业,给老百姓投资提供便利[5]。同时也要注重建立健全我国的国有经济制度,由靠关系办事变为依法办事。搞活消费者市场,鼓励老百姓消费。

三、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在经济管理体系中,合理优化资源是宏观调控的意义所在。要想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巩固我国的国家地位,宏观调控的应用不容小觑。政府需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的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均衡产业结构,摒弃不健康行为,协调人民、企业、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宏观调控成为我们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启明星。

(一)控制粮食通货膨胀

作为闻名全球的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吃饭是国民生活的基础,因此粮食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有这种地位作依托,农民应该更乐于种植粮食,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原因在于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把我国现有的粮食价格远远抛在了后面,农民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如果不保障农民的效益,将会严重阻碍经济的进步。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来管控粮食价格,保证粮食的正常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国家在管控价格的同时还可以运用政治手段强制干预,出台相关政策,为广大农民谋福利,以此来调动农民积极性,恢复农民自信心。宏观调控不光能提高农民的收入,还能够带动农业发展,拉动内需,让我国的经济管理更上一层楼[6]。

(二)促进国民收入和就业

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民,而维持人民基本生活最重要的就是金钱。金钱的直接来源是人民收入,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民的整体经济水平和幸福水平。当物价高于收入时,人民购买力普遍下降,金钱和物品的交换逐渐失衡,长时间处于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经济的衰退。因此,需要国家有效运用宏观调控,合理调整人民收入。当人民的生理需求被满足后,就会转向安全层面需求,这一层面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解决人民就业[7]。国家要积极帮助因各种原因被动失业的人民再就业,成为自己、家庭、国家的骄傲。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不仅仅依靠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缓解国家低保压力,给国家经济管理提供最大的支持。

(三)保护企业生存和发展

企业是连接国民生存和国家经济的纽带,是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柱。因此,要正视企业在我国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从我国的经济现状出发,为了保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对企业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民自发成立的小民营企业。这类企业更容易受不同阶段国家经济的影响,生存和发展令人担忧。所以,宏观调控要注重保护此类企业,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给企业营造更适合生存的土壤,促使企业为国家经济贡献更大的能量,体现更高的价值,给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家经济的腾飞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秀敏.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4(2).[2]徐绍史.宏观调控在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EB/OL].新华网,2015-03-05.

[3]张晓晶.主流经济学的危机与中国国经济学的话语权[J].经济学动态,2013(12).

[4]陈明媛.论市场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J].知识产权,2015(1).

[5]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J].2014(7).

[6]张晓晶,董昀.重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探索与争论[J].比较,2013(3).

[7]宋书娟.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现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4(20).

作者:刘浩言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