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城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融合

时间:2022-11-25 16:17:21

摘要:海岛城市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海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过度的资源消耗容易造成海岛城市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海岛城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建设

城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融合

我国海岛资源丰富,海岛作为沿海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已形成由南到北、由广度到深度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海岛开发与建设体系,[1]海岛旅游产业作为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维护国家海洋利益的前沿哨卡,是推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门户,是海上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2]。海岛本身海陆环境的特殊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资源及空间的约束性等问题都是海岛旅游产业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3]。海岛生态系统兼具海洋和陆地两大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自然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水产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可再生资源以及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港口资源;二是经济基础薄弱,四面环水,交通运输不便,容易遭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经济发展相对薄弱;三是资源利用低,海岛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相对封闭。陆地面积小、土地贫瘠、环境条件差、开发难度大,交通限制明显;四是生态环境脆弱,受大环境影响,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发、淡水资源缺乏、物种多样性等严重挑战,加剧对海岛生态安全的威胁[4]。

进入新时代,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想、新理念。李想姣等认为,海岛经济是指以海岛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岛—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的地域经济类型[5]。在长期的海岛经济发展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物流开发模式、特色产业链延伸、分散立法统筹管理等诸多发展经验,创造出开曼群岛的离岸金融政策、马尔代夫特有旅游政策、日本离岛港航物流模式、新加坡港航物流模式、坎昆会展产业链模式、日韩人工“海洋牧场”经验等成功案例,对我国海岛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6]。受海岛区位环境的特殊性,生态环境脆弱性以及环境的海洋性、不稳定性和综合性的影响,在海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海岛城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等环境问题,面临淡水资源过度消耗、土壤植被严重破坏、生物物种锐减等新的问题[7]。综上所述,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海岛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和驱动力研究以及海岛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海岛城市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融合开展综合评价的文献较少,因此,通过文献梳理等方法,探讨了海岛城市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耦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以海岛城市为载体,开展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海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加快打造海岛城市未来发展新增长极。

1海岛城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的重要意义

1.1生态建设是海岛城市发展的生命力

海岛是重要鱼类资源的生存区域,是鸟类栖息繁衍的绝佳场所,是珍稀动植物种质资源的庇护之地,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工业、渔业、旅游业等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为推进海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加大了海岛城市立法和管理进程。201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海岛环境保护进入法制轨道,对海洋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开创了我国海岛保护和管理的新格局[8]。同时,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保护区,构建国家、省、市、县(区)四级海岛保护规划体系。在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逐渐发展保护修复型、生态利用型、绿色开发型等诸多环境友好模式,不断增强海岛城市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9]。

1.2经济发展是海岛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向海则兴,海岛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主战场、国家战略的支撑点、“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区域一体化未来合作的重点、落实双碳发展的新空间和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随着海岛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海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部分海岛城市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海洋新兴科技产业不断壮大,风力发电、海水淡化、港口物流等诸多产业成功入驻海岛城市,为海岛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对海岛经济发展、演化以及转型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依托海岛城市经济数据分析、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政策环境因素等方面[10]。同时,我国学者也将研究聚焦于海岛旅游发展模式及区域合作分工、人岛关系协调和优化发展、环境资源效应等海岛经济发展的影响诸多领域。大量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是海岛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海岛经济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应当立足海岛自然优势资源和发展实际选择适合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海岛城市繁荣发展[11]。如舟山群岛聚焦海洋生物、石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科技发展,根据能耗、环境容量、碳总量强度等指标,坚持“一岛一策”“一岛一风貌”,打造了综合开发岛、海洋旅游岛、海洋渔业岛、港口物流岛、临港工业岛以及海洋科教岛等类型岛屿。

1.3耦合评价在海岛城市发展的初步应用

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主要方面,两者协同发展关乎海岛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海岛城市的加快发展,人类活动增加,区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本的消耗呈现上升趋势。如何科学评价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关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人员通过能值分析、货币核算、生态足迹等方法有效核算自然资本的消耗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用来测算自然资本利用情况,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工业化、城镇化等视角,从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等方面,采用EDA数据包络分析、LMDI分解模型、PLS偏最小二乘等方法探索其驱动机制。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耦合分析方法常常应用于部分城市发展模式分析,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海岛城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的主要问题

2.1没有充分认识海岛城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的重要性

从总体上来讲,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认识相对独立,没有耦合评价的意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发展实践过程中都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同考虑;二是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的认识不足,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然而大多数海岛城市的保护缺乏科学依据,在遇到环境破坏或者启动生态追责程序后才盲目开展保护,没有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统筹谋划布局,存在“先破坏后保护”的问题,造成环境破坏严重,保护压力剧增,严重影响了海岛城市的经济发展;三是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耦合评价指导海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只是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简单地当作对当下海岛城市发展状况评价的简单依据,例如,单独研究经济发展对海岛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承载力对海岛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和预测模型,制订适合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缺乏对海岛城市未来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和预判。

2.2缺乏海岛城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

海岛城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体系尚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科间融合不充分,理论体系不完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属于不同的学科,两者的耦合评价属于交叉学科研究范畴,需要详细的评价标准和指导,学科融合难度大,单方面的评价的研究内容多,耦合评价理论少;二是开展耦合评价体系研究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受学科背景要求和社会关注程度不高等影响,耦合评价体系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研究背景,研究的难度和广度增加,社会极度缺乏从事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的专业人才;三是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研究基础薄弱,不足以支撑科学的耦合评价体系,耦合评价涉及范围广、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融合评价的科学体系的基础还很薄弱。

2.3缺少基于耦合评价体系指导海岛城市创新协调发展的实践基础

海岛城市发展潜力巨大,但受限于自然条件限制,正处于发展模式创新和发展经验总结的关键时期。针对海岛城市建设的成功模式为耦合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但基于耦合评价体系指导海岛城市创新协调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点:其一,现有的评价体系相对单一,融合性不强,不具备指导海岛城市创新协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其二,耦合评价体系指标设定涉及多个学科,模型建立更加注重数据的长期性和丰富性,而海岛城市的融合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积累的有效数据相对较少,缺乏广泛性和科学性;其三,对于海岛城市的融合发展模式的数据挖掘不够充分,缺乏大数据思维,没有充分挖掘经验数据,构建评价模型、建立评价体系,更好地指导海岛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发展实践。

3海岛城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的对策建议

3.1加快方式方法创新,着力构建耦合评价的科学体系

海岛城市的发展个性突出,每个城市的建设都具有其特殊性,没有完全成功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海岛城市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耦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更需要方式方法的创新,不能循规蹈矩。一是要加快推进学科融合发展,找到学科间的结合点,探索研究的切入点,主动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耦合评价体系中,构建满足于新时代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符合海岛城市发展实际的理想模型,指导海岛城市发展实践,提高对海岛城市发展的判断力;二是要注重新方式新方法的应用,海岛城市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耦合评价体系涉及数据量大、数据面广、时效性强,应当在建立耦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大数据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耦合评价的科学性、可视性和时效性。

3.2加快基础成果应用,着力实现耦合评价的指导价值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体系成果的应用要做好为当前海岛城市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准确发现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利用建模等手段,基于大数据对海岛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一是要基于海岛城市现有数据,对海岛城市的经济发展指数、生态环境保护指数进行科学测评,通过建模等技术手段,科学分析海岛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量化发展过程中的参数指标,对比发现存在问题;二是要基于现有模型和数据,通过模型和数据预测指导海岛城市发展政策和保护政策的制定,切实发挥耦合评价体系的指导价值,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海岛城市的自然资本,实现创新转型发展。

4结论

海岛城市的发展在新时代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推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是海岛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海岛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耦合评价体系要不断推动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充分利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现有成果,吸收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构建以人为本、生态先行、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和方法,努力实现融合评价体系的指导价值,为海岛城市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高维全.海岛旅游绩效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2]王明舜.我国海岛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与选择策略[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3-48.

[3]戴靖怡.旅游型海岛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4):24-31.

[4]潘艺.海岛城市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陆岛联动的响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5]李想姣.国内外海岛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9(6):50-53.

作者:邓捷单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