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实验室设备管理论文3篇

时间:2023-01-30 09:54:16

摘要:无论是以实验室为中心的设备共享模式,还是以专业实验室分散建设模式,均需要合理调动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创造出更大价值。

关键词: 实验室 设备管理论文

实验室设备管理论文3篇

实验室设备管理论文篇1

实验室是艺术类高等院校开展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和平台,集中了本单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和科研仪器设备。高等院校“育人为本”的性质决定了其既注重学术研究,又需要不断提升本科教学的质量与管理。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实验室中开设的实验基础课程均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与实践创造力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其他院校的经验和本校管理实践的总结,着眼于为跨学科教学提供平台,本着“安全第一,专管公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验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为保障全体师生的人身健康安全,实验课教学模式改为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形式。本文以影棚摄影基础实验为例,重点讨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实验设备管理。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管理方案的制订

1.1改编实验内容开设创新实验实验教学是本科基础专业课程的重要实操环节,影棚摄影基础实验是平面设计、影像媒体、摄影、影视创作等艺术类专业的本科基础必修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人员密集度最大的场所。为保障全体师生的人身健康安全,故将实验教学模式改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常规实验内容进行改编设计。常规的实验室影棚摄影实践一般对三个基础实验操作进行案例分析,在熟悉实验设备操作流程后开展学生分组实验。线下实验课程在不改变实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实验原理改编验证性实验,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在日常环境中易操作的小实验。学生可就地取材,在开放空间里完成同一原理下的不同实验。此方法模拟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不仅保障了师生的人身健康安全,达到了实验教学的要求,而且其开放性实验内容设计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1.2调整空间布局提升实验效率常规实验基础课在数字影像实验室的三个不同专业技术功能分区中开展,摄影棚实验区域、图形输出区、后期编辑区均为人群密集的场所。摄影棚实验操作中多人频繁使用同一移动设备的情况较多,由于其专业技术功能需要相对密封的空间,通风性较差,造成实验空间内空气质量差。摄影棚实验往年以系部年级为单位开展实验教学,实验内容涵盖学习、操作、实践、创作,实验指导以巡回指导、集体讨论、集体点评为主要方式。单位时间内参加实验总人数为60~130人,涉及多个专业、多个实验人员,实验室空间与设备不足且实验内容较为复杂,单位时间内课程人流量大、人员密集,不满足实验安全要求。为了保证有序、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实行了实验室预约开放管理制度。线下实验课程在不改变实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线下实验教学的常规大班集体实验拆分为3~5人一组,错峰分时段开展实践活动。由于使用人员不固定,需对仪器设备、消毒杀菌物品摆放位置是否方便拿取等问题进行具体考量,按需求对实验室的空间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将设备分区域固定位置放置,分类清晰明确,保证设备查找、取用方便,并预留充足的器材搬运通道,充分利用实验室空间。目前采用的实验设备管理模式是博物馆式封闭管理,此方式有利于参观访问,设备情况一目了然,但对于实验设备存放空间要求较高且出入库效率低,出入库时需师生手动填写登记表格。由于参与实验教学单位时间内人流量大、实验设备种类繁多,导致实验准备时间较长。经年累月的出入库纸质登记表格也存在保存、查找、数据统计的不便。改进模式时可参考超市仓储式二维码出入库登记模式,将小型精密仪器和各种易损件与耗材整体集中放置在影棚内电子防潮柜中。电子防潮柜一方面提供影棚内设备临时存放空间,避免在实验室消毒杀菌过程中出现设备发霉、进水等意外情况;另一方面避免设备拆散存放导致的遗失或损耗问题,有利于减少实验准备时间。仓储柜中设备统一使用二维码标签进行出入库登记。二维码尺幅小,相较于条形码更适用于影棚内外形大小不一的设备,方便粘贴。实验设备粘贴二维码可实现学生自助借还实验室内小型精密仪器,落实专人借用负责制度。借用实验设备时抵押实验室准入卡,将其放于对应设备的电子防潮柜中,归还设备时自助领取实验室准入卡,可实现自助借出与归还,有效减少设备出入库耗时,提升实验效率。二维码涵盖信息量大,方便实验教学中心了解实验室具体设备使用情况,便于实验室数据统计,保证实验室数据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完善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这一举措为实验教学中心深度挖掘信息数据提供决策依据,为后期实验室设备及耗材采购提供精准数据,提升实验室数据的利用率,提升实验室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管理模式

2.1线上线下实验的信息化管理线上实验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实验课教材,完成对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知识的预习报告。通过线上虚拟仿真实验,体验影棚内摄影布光、测光、数据记录及相关调试过程,明确操作内容和步骤、调整设备和维护技能以及可能出现的应急状况(如设备故障、突然断电等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处于可控的状态。练习模式中需要用到的测光表、引闪器等设备将于线下实验中分组操作,真实体验实验过程。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在实际实验中以5人为一组实行小组化管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要求每位小组成员亲自操作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并近距离观测和体验实验全过程。前期的验证性实验结束后,再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设计性艺术创作作品,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实验的随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小组化管理保证了每一位学生参与,环环相扣的实验过程加深了对教材基本原理的理解,打破了对实验设备的神秘感,增强了学生实验的成就感。学生亲自操作并体会高精尖仪器的强大功能,激发对实验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实验设备的最大效益。

2.2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与精密仪器管理高校仪器设备有一些处于闲置状态,贵重仪器的使用率较低。大型仪器设备只用于校内共享,对外共享程度低。随着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投入实验室的专项经费呈现逐步增长态势,各实验室、院系应增强共享意识,将大型仪器设备与精密仪器资源整合起来,面向全校开放服务,创建资源优势互补的共享实验平台。实验室硬件设备是实验教学的基础,数字影像实验室里部分精密仪器更新速度快、购价昂贵,对操作要求极为严格,所以需要实行专人管理,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范,降低人为操作发生故障的概率。精密仪器的管理对实验效率和维护成本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数字影像实验室普遍存在硬件设备资源老化的问题,因此更需要保证良好的存放环境。实验设备放置在相对通风、干燥的环境里,实验室内采取全时通风模式,门窗与大门敞开直至实验课结束,保持空气的流通。每一单组实验结束后使用84消毒液或过氧乙酸进行消毒。除此之外,在实验室内静物台面和引闪器为接触面较多的区域,需配备免洗消毒洗手液、医用浓度75%酒精棉片,要求学生使用实验设备前后自行擦拭引闪器和静物台面。所有实验用品不得在未经消毒灭菌情况下带离实验室;含氯消毒液每周使用一次,稀释后擦拭桌面等高频触摸面。学生按预约时间准时进入实验区域,其他外来人员原则上不可进入实验区域,实验过程中需与他人保持一米间隔,保证单位时间、空间内人流的疏散性。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管理的思考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掌握摄影布光实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实验内容改编过程中发现并非所有的摄影布光实验都能改编成生活中的小实验,部分实验只能由虚拟仿真实验替代。因此,在虚拟仿真实验中需特别明确每个实验的目标,反复练习以加深对实验流程的理解。二是实验具体环节中遇到困难时,学生之间交流讨论较少。学生虽可进行实时线上交流分享实验数据,但线上课堂氛围相对较弱。因此可拓展实验课程,如举办线上实验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是研究性实验难度较大势必造成实验时间的延长,导致在预约时间内无法顺利完成实验,因此需注意基础实验与研究性实验的比例。本科期间的研究性实验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重在体验实验过程与实验分析。通过研究性实验对艺术创造有更多的启发,对实验创作不应要求过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可在实验室里增加醒目标识、警示及指导性标识,对实验室规范操作氛围的营造起到积极作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验设备管理模式仍需特别关注设备安全方面的问题。此模式下因实验室开放时间较长,对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的要求更高,实验设备正常运转是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实验室内开设防潮柜自助借还的功能,容易出现设备归还后未校准、故障未检验维护、设备附件或耗材需更新等情况。严格执行实验室里仪器设备的每日监测维护是有效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安全无小事,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重视实验室设备的安全维护工作。本文提出的实验设备管理模式能够满足新时代背景下顺利开展实验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实验教学课程的开展,同时也为实验设备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模式。

作者:李白玉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实验室设备管理论文篇2

1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仪器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部分高校实验室都缺少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造成管理松散,不能有效地约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虽然有的学院制定了配套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依旧存在设备使用记录、设备和器材档案等缺失的问题,最终导致管理混乱,不仅影响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还直接影响了教学与科研实验的顺利开展。

1.2仪器购置流程混乱大型仪器购置一般是在学院各部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出于高校发展的需要,学院会从不同层面获取科研经费用于购置仪器,不同专业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也会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购置相应仪器。而这些购置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同时由于院系或课题组内部封闭管理使用的要求,设备不对外开放,导致仪器重复购置,造成仪器使用效率低、仪器配置低档化。同时,受到资金限制,各实验室只能购买低配仪器,没有足够的经费提升配置或购买附件开发新的仪器,加之各专业、课题组购买仪器都放在大仪平台上,只使用不管理,而负责管理平台的工作人员对仪器的购置、安装、使用环节不了解,以至于无法管理好仪器。

1.3管理队伍配备不合理大型仪器设备是集物理、化学、光学和计算机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设计精密,操作复杂,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然而,实验中心的实验员工作范围广,工作烦琐,欠缺专业知识,加上管理员数量有限,若大批量购入高精尖仪器,容易出现一人监管多台大型仪器设备的情况。同时,大部分实验员没有使用大型仪器的实际需求,对仪器操作不够熟练,甚至不会操作,更不能对其进行维护和基本的维修。而购买、使用的专任教师也身兼教学、科研数职,无精力管理这些仪器,而是将仪器交给课题组研究生使用、管理,很容易出现管理断层,且专任教师在课题结束后,不再需要使用此仪器,导致仪器闲置。

1.4仪器维护和维修存在困难大型仪器保修期短,配件价格高,维修费用巨大,很多品牌仪器维修工程师上门费用高达数千元,后期产生的配件更换费用更是高昂。同时大部分高校“重购置、轻管理”,学院经费可以用于购买仪器,却无法保证仪器的日常维护和维修,这就导致仪器出现故障而无钱维修,久而久之,可能导致仪器被长期闲置,甚至面临报废的处境。

1.5考核和激励机制缺失实验室大型仪器一般由实验技术人员兼职管理,因实验员个人精力有限,且学院对实验员考核标准单一,缺乏必要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出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情况,严重打击了实验技术人员的仪器管理积极性。

2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完善大型仪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保证大型仪器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关键,高校必须依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仪器管理制度,包括维护、预约、使用以及责任等方面。同时,在制定相应制度后,高校不仅要加强宣传和落实,做到应知尽知,还要监督制度的执行和维系,确保制度的落地。

2.2建立“闭环式”仪器购置流程经过近些年实验室建设,大部分高校采取大型仪器集中管理的模式,即各系部采购的仪器都放在学院大仪平台上,由实验中心统一进行管理,这就出现了购买者不管理、管理者不了解仪器的问题。高校要想从源头上解决此问题,应当建立“闭环式”仪器购置流程,从仪器的可行性论证、购置开始,让后期管理者参与进来,将所有与仪器有关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文字、图片、音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和随机文件材料均归于仪器设备档案留存共享。一台大型仪器一般可以使用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最初购买者也许在课题结束后就不再使用此仪器,此时,高校可以将仪器交付给需要的人管理。最初的仪器设备档案尤为重要,可以为仪器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为仪器维护、维修提供依据,实验中心管理人员也会作为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闭环式”仪器购置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仪器的物尽其用,保证仪器的传承与使用,减少仪器的重复购买。

2.3创新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仪器设备管理要想做好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必须组建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队伍,改变传统孤立的管理模式,构建一个立体网络式管理体系,确保仪器有序运行。

2.3.1由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组成立体管理体系目前,高校的仪器测试维护需要由其他岗位教师兼任,然而具有足够专业能力的专任教师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实验技术人员也要负责实验中心各方面工作、准备大量的学生实验,并且他们的工作不涉及太多大型精密仪器,仪器测试管理水平有所欠缺。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合理、更加牢固的管理体系,由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组成立体管理体系。在引进某一大型仪器时,由学院专家组严密论证,再由有管理意愿的专任教师申请,专家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管理水平、工作态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专任教师,被选中的专任教师负责调研、可行性论证、招标购买等一系列工作,并做好一切相关电子、纸质材料建档工作。仪器到位后,被选中的专任教师要负责仪器日常测试运行、简单的维护维修、仪器年终考核填报等工作。在此过程中,仪器相关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要负责协调接货,安装场地准备,随时备份相关材料。在仪器安装到位后,担负起保障仪器平台的安全、组织学生培训、发放准入权限等职责,同时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选择1~2名有兴趣参与仪器管理的学生参与进来,负责分担仪器日常测样、简单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各司其职,以保证大型仪器的正常有序运行。

2.3.2建立递进式培训制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仪器越来越趋于高精尖,对操作者要求越来越高。即便是接受过海内外高端教育的专任教师,在实际操作上也很难跟上仪器发展的步伐,必须接受各种培训,才能胜任管理工作。根据仪器开放程度和仪器使用权限的不同,接受培训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合理的递进式培训制度,以满足不同的管理需求。一方面,负责管理仪器的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助理必须全程参与仪器的安装、安装现场培训,录制保存有用的影像资料,以备后期学习。当前,很多大型仪器厂商都会随机赠送一次基础培训课程。因此,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助理可以通过这次培训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维护技能。随着仪器测试的开展,负责管理仪器的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助理还要参加更深层次的培训和交流,带着问题去学习,以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另一方面,针对不参与管理的教师和学生,如果仪器属于送样测试,不对外开放使用,则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仪器基本知识、检测项目普及培训,鼓励大家使用最新高科技仪器;如果仪器属于可以自主上机使用的,高校需要进行定期操作培训、考核,通过考核后发放操作证书,凭证书申请准入权限和预约测试时段。这样既能保证操作者会操作仪器,也便于仪器的管理,防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仪器平台实验室。

2.3.3“不断代式”仪器承继体系通过每年大型仪器考核和仪器的平时使用情况,对仪器管理者进行度量,当专任教师不适合或不愿意再继续管理某一大型仪器时,应及时提出,并启动仪器转接程序,由学院层面重新筛选合适的管理者,与前任管理者做好交接工作。这中间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这种“不断代式”承继体系可以保证仪器不会停留在某处,避免出现其他有需求的教师无仪器可用的情况。

2.4储备大型仪器维修经费仪器使用会消耗必要的耗材,不免会出现损坏,在购买仪器时,应该将大型仪器维护维修费用考虑进去。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大型仪器管理基金,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定期参加仪器厂商的基本维护、维修培训,确保仪器出现一些常见易解决问题时,仪器管理人员可以自行解决,以减少供应商工程师维修费用。高校还可以购买一些常用的配件备用,一旦仪器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更换,不影响仪器的后续使用。当仪器出现管理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高校可以及时向分管领导请示,启动基金,邀请工程师上门维修,而不用逐级上报、等待维修费用落实。

2.5完善相关考核与激励机制大型仪器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以形成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考核的目的在于激励,激励的核心在于利益驱动。因此,高校要完善相关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一方面,对于直接管理仪器的专任教师,可以实行设备管理者优先使用、测试费用减免等政策;对于大仪年终考核利用率、完好率较高的管理者进行奖励,可以体现在工作量、津贴、奖励评定等方面。另一方面,对于负责中间衔接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可以从仪器安装、实验室准入、仪器培训组织、仪器教学拓展等方面考量予以奖励;对于实际操作的研究生,可以从奖学金评定、学生党员关系发展等方面进行鼓励,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

3结束语

大型仪器是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基本保证。大型仪器管理是实验室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只有不断改进管理理念,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型仪器管理机制,推动大仪有序、良好运行,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才能更好地反哺教学和科研。

作者:任筱芳 朱孝霖 李亮 单位:常州大学药学院生物医药实验中心

实验室设备管理论文篇3

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3.0时代,医学科学从单纯的疾病诊断转向维护与促进身体健康,医疗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智能化离不开科研创新的原动力,科研创新能力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医学领域较为代表性的体现在医学实验室日常科学研究项目方面。目前,至少1/2以上的省级医院、医科类大学附属医院均大力发展医学实验室建设,无论是以实验室为中心的设备共享模式,还是专业实验室分散建设模式,医学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医学实验室是指医疗机构用于临床、教学、科研的实验室总称,通常分为公立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也称临床实验室,目前占比约77%)、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目前占比约7%)、科研教学实验室(目前占比约16%)。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凭借着规模化、市场化运作,其主动上门的无缝链接服务及完善的咨询答疑服务,深受客户的青睐。于是医院纷纷与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展开合作,将医学诊断业务外包给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更高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而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专注于提高自身的临床治疗水平,致使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医学实验室如何能高效运行,确保临床、科研、教学三者充分衔接,其中基础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选取医学实验室内医疗设备使用数量相对较多的恒温水浴箱、移液器、医用离心机等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进行研究,旨在降低其故障率,充分发挥最大效率。

1故障维修案例

1.1医用离心机常见故障的分析与解决医用离心机自问世以来,历经低速、调整、超速的变迁,作为医学实验室常用设备,电气系统由显示控制模块、变频驱动模块、驱动电机、电子锁等组成(图1),配套离心管和套管等使用。利用离心力实现对混合液体进行快速分离、提纯和浓缩等,常见的有过滤式离心机和沉降式离心机。因使用环境、操作规范、维护保养等影响,对其离心转速、时间、温度以及噪声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且测量结果需要具有溯源性、可比性和互认性。医用离心机常见故障主要有离心机盖板无法打开、启动后无法正常运转、温度控制报警等问题。针对离心机盖板无法正常打开,可能是前控制面板失灵或继电器故障,按照先易后难的排查顺序,彻底断电后进行逐步排查;针对启动后无法正常运转,需要逐步检查供电模块、驱动电机、变频驱动主板;针对温度控制报警,首先需要排除温度传感器故障,其次测量稳压二极管是否被击穿,多数情况是因为长时间工作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内部灰尘未及时清理所致。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前确保其摆放平稳,腔体内无任何异物且门盖处于锁闭状态。若运行过程中转速出现不稳定,需要排除是否因实验室市电电压降低所致。

1.2移液器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移液器也叫移液枪,作为测量微量液体体积的仪器设备,常用于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一般由显示窗部件、容量调节部件、活塞套件以及吸引管套件等部分组成,通过内部弹簧部件的伸缩来带动活塞上下运动,用以排出或吸取液体,有手动、电动、电子滴定、外置活塞等类型。因对容量误差有着严格要求,需要定期检定与维护。移液器常见故障主要有内部弹簧故障、套筒匹配问题以及密封圈失效问题。内部弹簧故障多数为弹簧伸展的长力与弹力不成正比,因使用较长时间导致其老化断裂,一般定期检查更换即可;套筒匹配问题,需要检查匹配情况、端口是否有划痕、连接处是否有松动;密封圈失效问题,直接影响到吸定液体体积,更换密封圈需要额外注意其材质,需要富有弹性和回弹力,且在其表面用棉签涂上一层薄薄的起润滑作用的硅树脂。移液器根据使用频率需进行定期维护,但至少每3个月维护一次,检查移液器是否有灰尘和污物,尤其注意其嘴锥部位。长期维护时需要清洁移液器内部,必须经由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拆卸。

1.3恒温水浴箱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恒温水浴箱因其易操作性常用于众多行业水浴加热,对其箱体内部水浴温度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波动性均有着较高要求,一般由水位控制装置、温度控制模块、加热元件、进出水位调节器组成(图2)。通过温度控制模块对加热元件平均功率进行有效控制,维持恒温水浴箱恒温状态,是生物、遗传、病毒、医药、卫生、生化等医学实验室的必备工具。恒温水浴箱常见故障主要出现在加热管和温控显示器模块。加热管故障多数是因为长时间工作造成加热管内壁附着大量水垢,影响其热传导效率;有的因操作人员失误,水浴箱水位低于加热管造成加热管干烧,导致短路现象。温控显示模块故障多数因变压器、继电器或温度传感器故障所致,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逐一排查。需要注意的是,恒温水浴箱使用过程中需要水平放置,使用后需要及时清理水垢,保持内部表面无水珠。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定期维护,但至少每6个月维护一次,检查加热管是否有水垢,尤其注意其热传导效率是否发生明显变化。

2医学实验室设备的科学管理

医学实验室因设备数量大、涉及面广等特点,使得不同实验室之间协同管理相对复杂,日常管理中甚至出现了“谁管谁用”的现象,加大了医学实验室实验设备科学管理的难度。随着实验室设备的软硬件设施逐步升级,其配套率和更新率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在设备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人员队伍等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

2.1规范设备档案管理建章立制,完善医学实验室使用、操作和管理等相应制度,从实验室申购实验设备的前期调研、招标、采购、供货、使用等环节,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修订补充完善实验室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合理进行实验室设备效益分析,按照“统一建立、分级管理”原则逐步完善设备档案管理。

2.2推进设备信息化管理如何实现实验室设备的快速定位,需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等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对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幅度提升设备的使用率和共享率,实现线上动态管理,有效降低设备使用率低、闲置时间长等问题。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健全医学实验室门禁、监控、申领、维护系统,加强实验室安保。

2.3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医学实验室内专业人员由设备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维修人员等组成,需要定期提高其维修维护、实验技能等操作水平,防止重理论轻实践;合理定编岗位竞争上岗,将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紧密结合。针对医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需要采取“专管共用”的管理方式,配备符合要求的专职管理人员。

3结语

现代医学发展越来越多的借助于医疗设备的应用,医学实验室因其涉及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对日常管理与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管理不仅取决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思维判断,还需要建章立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日常工作中,除了做好“三定三防”(定人、定位、定规、防振、防潮和防尘)外,还需进一步思考医学实验室的合理高效运行模式。无论是以实验室为中心的设备共享模式,还是以专业实验室分散建设模式,均需要合理调动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创造出更大价值。

作者:李磊 单位:滁州市定远县总医院医学工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