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14 16:48:53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能力;糖品分析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98-01

制糖工业分析是我校食品工艺(制糖方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糖品分析实验是与其配套的一门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糖品分析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硬件建设,也需要软件建设,更需要学校政策和财力的支持。如何搞好糖品分析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是实验教学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验教学工作经验和我校的教学实际,谈一谈糖品分析实验室建设的几点体会。

1.糖品分析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建设

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建设是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们根据实验教学要求和实验室功能设置的不同将糖品分析实验室建设为仪器分析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电子天平室、加热室、玻璃仪器室及药品室等。这些功能室的建设,是紧紧围绕实验项目开设的实训内容和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而建立的,各功能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技能的需要,对实验教学和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糖品分析实验室的软件建设

为了保障糖品分析各功能实验室能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在教材体系建设、实验室考核体系建设和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等软件环境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2.1糖品分析实验教材体系建设。基于新形势下制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糖品分析教材体系也应该由传统的教材体系转向由基本操作与技能训练、基本技能与化学理论的应用组成。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巩固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原理的应用是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设计实验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糖品分析实验考核体系建设。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已经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和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强化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建立糖品分析实验的独立考核和方法是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需要。根据糖分析实验课程教学的特点,采用阶段性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考核,定量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考核和学生平时考核等多种方法于一体,建立一种既能提前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指导纠正,同时,又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和技能水平的综合考核体系。

2.3糖品分析实验室的管理。

2.3.1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一方面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而且也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既有利于督促实验人员管理好实验室的财产,又对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服务于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2.3.2加强分析实验室的教师队伍建设。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素质良好、专业理论水平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的实验教学队伍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已成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逐步形成,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优秀,实践技能高超的实验教师队伍,即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具备通过一定方式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同时将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能分析再现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双师型"教师还要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并教会学生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及独立操作使用设备;具备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示范动作影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一切从教学着想,一切从学生出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

2.3.3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等重要问题,在很多国家行业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室环境建设包括实验室面积、房间安排、照明、用电、温度、湿度、洁净度、通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处理等诸多方面问题,要使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需要不断改善实验条件,使之与教学改革相适应。实验室内有很多易燃、易爆、有毒的试剂、药品,作为实验室管理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好危险品和有毒、有害试剂、药品的存放、使用和保管。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对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防盗等安全设施的检查和保证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技术投资力度,加强对进入实验室进行教学与实训的师生的安全教育,落实责任,排查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顺利完成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3.4加强仪器设备等实验用品的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糖品分析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从数百元的磁力搅拌器、电导仪、PH计等,到数千元的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甚至上万元的阿贝折光仪、旋光仪、水分快速检测仪等。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各不相同,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对所管理的仪器设备要熟悉其基本构造和性能及用途。课前认真做好仪器的调试、测定工作,课后完整记录和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请示报修,同时做好对仪器的定期维修和保养。

中职学校是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而中职学校实验室是学校教学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中职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科学管理创新。要不断地学习和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中职学校及发达国家中职学校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把中职学校实验室建成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教学场所,充分发挥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范文2

(一)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理念存在偏差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依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偏差,认为实践教学不过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可有可无,是否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对于安全工程教学而言,不存在较大影响。还有部分高校将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看作一项“浪费资金”的工程,认为没有建设的必要,从根本上否认了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对提升教学效率与课堂质量的积极意义,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安全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缺乏系统性

部分高校在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实践的实际需要,仅仅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使得实验室在建设完工后不能与相应的实验体系相适应,既浪费了资金,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教学活动的帮助不明显。设计人员在构思设计方案时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仅仅考虑到了实验室的建设需求,没有考虑到相关课程的教学需求,使得实验室与教学活动脱节,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三)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缺乏必要的特色

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缺乏必要的特色,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建设环节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部分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学校自身的特色及优势突显程度不够,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实际需求,不能真正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便利,也不利于学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四)安全工程实验室运行机制不完备

当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安全工业实验室运行机制过于老旧,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不受到高校的重视,被视为教学辅助者,没有将其上升到教师的行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了引进高级专业人才的可能性,使得实验室师资力量流失严重,对其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五)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建设体制缺乏创新

实验室时常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走上健康长远发展之路的必然需求。现阶段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定期进行管理建设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得实验室的教学配套设施过于陈旧、管理模式与教学脱离,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

二、加强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安全工程实验室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安全工程教学活动,各高校必须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构建起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兼具管理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教师团队,为提升安全工程实验室利用率、加大科研成果研发力度、从根本上确保教学质量创造条件。对此,校方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清在校内建设起安全工程实验室既是教学课程的需求,也是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将实验室的管理技术人员当成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平等对待,充分肯定其对提升课堂效果做出的努力,充分调动起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更多兼理论基础与实战经验的实用型专业人才主动投身于此,为师资力量的构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安全检验与评价的特色

安全检测检验主要是以审核工程施工中是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使用的建材设备是否符合国家与行业的相关标准、施工细节之处有没有可能引起较大的安全事故等内容为中心,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达到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稳定、优质、高效的目的。安全检测检验工作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学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围绕其展开。因此,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必须要突显出安全检测检验的特色,将其与其它课程的实践实验室区别开来,体现安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条件。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要始终以培养学生安全检测检验技能、提升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促进学生未来就业为目标,切实提升安全工程教学效果,是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增加其就业竞争砝码,使其尽快投入到安全工程领域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除了安全检测检验之外,安全评价也同样是安全工作专业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安全评价能帮助各施工企业有效规避风险,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我国相关法律明文规定,施工企业必须要落实安全评价工作,对施工工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部分及环节,要及时查明及时解决,不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条件。因此,各高校在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时,应当将安全评价内容作为严抓重点,务必要突显出安全评价的特色,使高校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学优势,为安全工程教学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学生对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做好铺垫,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扫清障碍。使高校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兼具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高水平、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让安全工程领域获得更多的后备军,为其走上健康长远的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创新工场;精细化管理;实践教学

商学院创新工场为丽水学院首批校内创新实践基地,致力于培养商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课堂理论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通过学科竞赛、科学研究、项目实践、专业论文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不同学科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形成了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商学院特色的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基地人员结构

实践基地人员组成:实践基地项目建设负责人、实验员、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专任教师)。指导大学生创业、创新、创意实践活动。实践基地项目建设主要负责人负责实践基地工作的整体安排,实践基地预算的控制、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实验员负责实践基地水、电、门、窗日常的安全工作、基地实验器材的保管工作、教学实践基地对学生清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和实验器材的清点与破损登记、补充。负责其日常的保养维护,保持清洁、整齐。负责实践基地的消防安全工作,落实电源符合仪器设备的电压和功率要求,经常检查其完好性,发现故障,要及时检修。室内准备适量灭火用沙袋和适合于不同性质火灾的灭火器。协助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在学生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辅导和答疑;负责教学实验室的规划、设置、功能分布;负责实践基地规章制度的落实;协助实践基地负责人及指导教师及时总结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主动、积极参与实践基地的创新改革。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编制新开实验的大纲、实验指导书、课题、教材编写及科研论文的撰写。

商学院创新工场指导教师团队是一个高职称、高学历的科学研究队伍,具备很强的学术科学研究能力,多位教师荣获全国电子商务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有丰富的执教经验和理论知识水平,具有丰富的竞赛指导经验和创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业务能力较强。其中50%为年轻教师,专业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实践基地指导老师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基地负责人分配的实践基地建设任务;指导学生过程中有责任保证实践基地设备的完好使用,设备使用有问题可以请实验人员进行协助。

二、精细化日常管理

实践基地时刻保持文明整洁和良好的工作秩序。各开放实验室制订的学生实验守则、主要操作规程等与实验室工作秩序直接相关的规章制度上墙。为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探究、学习需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实训中心通过申请不定期向专业内的师生开放。开放申请及管理细则如下:

申请细则:为了满足指导学生创新实验、参加学科竞赛、毕业论文以及教师科研需要,实践基地就实验室开放时间、开放场所基地建设负责安排实验人员负责管理。在节假日或休息时段开放时,由实践基地安排人员负责管理或由指导老师自行负责管理。

管理细则:(1)实践基地建设负责人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开放工作,妥善安排实验人员负责实验室、设备和物品的管理;负责开放实验项目审查、学生的管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2)实践基地的开放着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满足教师科研改革创新的需求。(3)实践基地开放期间指导老师有责任保证学生及实验室的安全。(4)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5)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师生要严格登记进入时间、所用设备名称和编号、设备使用状况、离开实验室时间,对设备使用有疑问可以请实验人员协助。(6)开放实验室内保持安静、整洁。特别注意安全,做到:防火、防爆、防毒、防电。(7)实践结束后,整理好设备,关好水电及门窗,方可离开开放实验室。(8)在未安排实验人员参与开放管理的特殊时段,开放期间由指导老师直接负责。

三、商学院创新工场实践基地创业创新氛围营造

商学院创新工场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有其相对独立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价值追求,基地建设也应体现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实践基地企业文化氛围营造,深入推进理论与实践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立法”,大体有六类现象,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习惯氛围、工作作风、人际关系。建设实践基地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育人环境,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营造职业环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职业氛围。在精神方面,指导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实践基地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关键场所,拓展性地吸纳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对今后工作价值的认同感。实践基地可以将学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融合,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如进入开放实验室,实行登记,严格实践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督促学生遵规守纪、按章操作、令行禁止、训练有素。强化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在实践基地内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具有企业化的校@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四、结语

商学院创新工场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课堂理论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通过学科竞赛、科学研究、项目实践、发明创造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不同学科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依托大学生创新基地,加强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对合作关系,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建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的有效结合,构建商科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精细化管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拓展、开发其创新活动功能,在场地、设施、师资等方面满足了学生开展创新活动需要。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范文4

关键词:媒介融合 地方高校 新闻与传播 实验室

一、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管理现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蔡雯2009年1月撰文指出,“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技术的推动下,媒体格局正在发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化。媒体融合,已经成为这场变革的主旋律。”[1]正值媒介融合时代,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普通地方本科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学逐步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第一阵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尤为重要。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趋于成熟的重点本科院校相比,普通地方本科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开办时间晚,实验室的建设均起步较晚,在建设资金与专业人才方面短缺。虽然,实践教学的模式已经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创新多样化的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跟上媒介融合时展的脚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同时有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1.实验室的现状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的大部分开设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创建之初一般都将新闻专业下挂在中文系,通过不断发展,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培养队伍越来越壮大,培养方向从原来主要向报刊输送文字采编人员,课程设置则偏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强调新闻写作能力的课堂教学阶段到注重学生在作品进行创意、构思、搜集素材、形成稿本后,对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对摄像机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实验设备、技术的操控能力,独立完成电视新闻制作能力培养方向转变,这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近些年生源萎缩,但新闻传播专业部分方向学生的招生人数却突飞猛进。如笔者所在是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传统的中文专业学生人数逐年下降,2000-2015年学生人数从100多人降至40人左右,而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人数却有飞跃发展,由于新闻传播专业的播音主持方向的学生为艺术类学生,入学门槛低,尽管学费高于其他专业,但招生人数由原来的30人上升到120多人。招生人数的增多,建设时间不长的实验室场地不足、设备设施不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再加上实验室建设经费紧张有限,难以抵挡学生人数猛增的形式,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而地方本科高校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实验室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办好新闻与传播专业,怎样搞好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就成为横在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问题。

2.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2.1实验室使用安全问题

实验室是教学实践第一线,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与理科实验室的安全问题相对比,对于文科的新闻与播音专业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用电安全、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环境保护等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如果不当,将对人的健康和安全、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在实验室使用安全管理过程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师生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安全认识。有些老师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认为文科类的实验室没有什么安全隐患,而对于新闻与播音专业的实验室来说,出现摄像机和三脚架等高频率使用设备的损坏、录音室和演播厅的线路损坏、非线性视频编辑室和电脑编辑排版实验室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都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安全认识造成的,为实验室安全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第二,实验室的环境安全问题。比如广播录音室空间狭小,拥挤造成录音室的隔音板经常被撞坏;学生缺乏责任感,在实验室内或走道上过早、抽烟造成实验室室内或周围环境污染等。第三,师生缺乏安全教育。有些老师认为教学和实践是最重要的事情,忽视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认为实验室使用的安全应该是实验室管理员的事情。而有些老师在实践课堂上反复强调安全问题和重要性,比如说设备的保护与赔偿、非线编和电脑编辑排版室的网络安全和实验室禁止抽烟等,但学生不认真听也不执行,造成问题之后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

2.2实验室建设问题

大多数院校地方高校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开办时间不长,实验室的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第一,功能设计规划不合理。对于专业的开办和实验室建设方面经验不足,大部分院校在最初缺乏整体性规划,没有从综合功能、后期维护与升级等系统性问题上作充分考虑,而只单纯的购入大量贵重仪器,保证有实验室用,有老师上课,有管理员看管就可以。第二,实验用房和设备紧张。基本上新闻与播音专业的实验室都是由教室改建而成,实验用房面积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实践人数的要求。如广播录音室,普遍情况是一间面积为15-20平方的录音室内一套设备,条件好的学校最多有2-3间,容量50人左右的班级开展实践教学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设备,并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有的老师基本上把实践课改成理论课,在普通教室中进行;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摄影、摄像器材及场地数量有限,在几个班同时进行实践课作业的时候,实验器材的数量显得捉襟见肘。第三,实验室及设备使用率不高。实验室建设资金紧缺而压低成本,有些实验室在建立之初并非按照标准建立,设施不健全,或使用淘汰设备,并且设备的维修与更新跟不上,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造成在实践教学中老师们干脆放弃使用。

2.3实验室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实验室队伍中专业对口的人员较少,年龄和知识结构严重老化,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人数结构不合理使得实验室管理的整体力量偏弱,不能为当前实践教学顺利进行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而且对实验室建设与维护的长远发展不利。

2.4实验室开放程度有待提高

新闻与传播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由于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数量、场地和管理人员水平的局限性,仅仅只能满足基本的实践教学需求,实施开放程度较高的实验室管理难度很大。目前,基本上一般地方本科高校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实验室及设备仅用于上课使用。

二、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定位

1.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第一阵地

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突出。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那么,实验室必然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第一阵地,要加强实验室在这一方面的认识,加强实验室这一功能的体现。

2.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作为切入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广泛应用,学生可以组成协作团队,在实验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实验室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为这类教学改革提供了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支持。

3.学术交流,促进教师发展的新动力

适应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教师能力的发展也应该跟上时代需求。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的交流活动,逐渐建立起与外界合作的运营机制,教师们在各类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中,获得大量先进的科技前沿信息和学术思想。实验室在发展建设中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仪器,提供更加前沿的实验平台,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的发展必然得到促进和提高,实验室的学术领域也得到拓宽发展。

4.开放,服务地方的基地

开放性是实验室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重要特征。实验室不仅仅是学校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场所,作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验室,要提供开放,突显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体现地方高校特色服务。媒介融合时代的实验室提供开放性的服务,才能得以实现。实验室服务地方,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还能赢得社会影响力,赢得地方支持,促进专业发展。

三、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验室管理模式优化的新思路

1.确立发展目标,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重视长期、合理的整体规划实验室建设与规划。在现有条件下,明确专业长远发展目标,进行资源整合与升级改造、调整实验用房的布局,整体性规划,分期分批、避免重复建设的情况下使其在功能上进一步完善,方便管理与维护。第二,完善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改善实验设备管理及开放资源共享。这一方面可以借鉴高校文科重点实验室的成熟经验。第三,建立健全实验室使用安全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科学规范的安全制度是实验室安全、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根据每个实验室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细则。师生的安全教育应该同时进行,共同建立安全认识,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营造实验室使用安全的氛围。

2.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

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根本。而媒介融合时代带来的最大的挑战却是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挑战。根据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考核机制,引进实验室的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组织并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培训或专项技术进修,多联系兄弟院校中实验室建设的比较成功的高校,与他们交流经验、访问学习、共享资源。只有建设一只知识过硬、技术精干、业务素质好、热爱新闻传播事业和教学事业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3.构建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

第一,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构设置,开设一些跨媒体学习的课程。让学生系统性的掌握传统媒体、网络、电视电台等媒体的特性和技能要求。第二,开创基础实验课与创新实验课组合。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习新闻传播实践前沿的相关知识,适应时展需要。第三,打破实验室内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些实践平台。与突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和实验设备场地不足的局限性,先走出院系与校园媒体相结合,再走出校园与地方媒体结合,联合合作办学的重点高校实验室相结合,最后走向市场与地方传媒产业链相结合,通过不同结合的途径,创建开放的、广阔的教学实践平台,探索出一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四、结束

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看到了发展的契机。媒介融合时代给我们的专业发展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对应挑战,抓住机遇,取得发展,媒介融合时代的需求是当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验室建设管理的风向标。

参考文献

[1]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3):21-24.

[2]匡尔娜.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实验室的现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3]邓建国.管窥美国新闻传播院校媒介融合课程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南加州大学新闻系的试错为例[J].新闻大学,2009 (1).

[4]孙宜君.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传播,2010(10).

[5]邢丽梅.媒体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新闻教育,2012(4):72-74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范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上海致盛”为你整理了这篇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2020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支持配合下,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包括连续三年蝉联科技部、财政部大仪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优秀,并排名全国高校第一名等,具体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工作

1. 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

(1)如期完成进口科教用品管理新系统、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综合业务平台、设备系统(三期)等信息化建设任务,均已投入使用,运行状况良好。

(2)升级设备管理系统与大仪共享系统,通过实施资产分类代码升级、更新财务及国资系统接口、对全校设备资产数据体检与清洗、新增资产计划及大仪论证等功能模块,原有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

(3)联合采购中心、财务处、网信办等相关部门,稳步推进实验室材料管理、采购中心多平台对接、学校“资产一张图”工程对接和大仪物联网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2. 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开展

(1)借助信息化技术,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管理效率获提升

利用教学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2020年实验技术研究项目验收和2021年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评审。信息化管理手段贯穿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验收全流程管理,规范项目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项目质量。

(2)以需求为导向,稳妥推进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

改变教学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先上马再探路、边建边试、需求滚雪球式的建设方式,向先摸准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的软件工程模式转变。2020年内部组织多轮次研讨,摸准学校的管理需求和院系的共性需求,在此基础上谋划推进二期建设和一期完善工作。目前二期建设项目已获网信办立项支持,并已根据需求分析编制了招标文件,即将启动。

3. 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9月,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系统完成升级,新增师生数据对接和手机版功能,同时细化了院系安全管理员授权范围;新增安全检查手机APP,助力秋季开学实验室安全检查;11月,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申购系统在19个院系全面推开,组织开展了3次系统操作培训,实现师生办理相关业务“不跑腿”;开展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的调研工作,制定了系统框架和建设方案,以风险受控为核心的实验室HSE管家系统完成招标,启动实验室安全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进程。

针对系统中的培训准入模块,建设了辐射安全、气体安全、压力容器安全、生物安全共4个专业子题库共200道题。

二、设备管理工作

1. 设备资产管理履职尽责

(1)截至11月底,完成设备验收建账共计13885台件,总值31072.55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396台件,总值14205.15万元);完成431份大仪开放共享测试服务合同审批及登记。

(2)编印《设备管理工作简报》,梳理进口免税、大仪绩效、设备建账、清查盘点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便于全校各单位相关人员对照自查、引以为鉴,管好用好设备。

(3)依规做好设备报废工作。采取集中报废审批、清单竞价、建立责任回溯登记制度、增加上门服务频次等措施,提高报废设备处置时效,全年处置报废设备11068台(套),原值1.38亿元。

(4)完成2021年全校新增设备类资产计划(含车辆)汇总及报送工作,包括通用设备330台套、专用设备126台套、车辆12辆,实现“不漏报、不错报、不迟报”。

(5)组织开展全校在账设备建账数据专项清洗工作,对历史原因导致分类有误的2600余台(套)设备予以规范,保证了建账数据和报废折旧年限数据准确可靠。

(6)严格实施校内质量体系设备设施管理。按要求对学校7个院系11个实验室进行质量体系内设备设施管理,对台账内科研设施、科研生产设备和计量检测设备实现全覆盖监管,积极开展检查督导和业务培训,顺利通过有关部门对我校的年度现场审查。

2. 大仪共享管理再创佳绩

(1)严格执行大仪预算源头管控,采取“院系先内部论证、学校后集中论证”的论证模式,克服疫情不利影响,顺利完成2020年学校大仪申购集中论证工作。2020年,共35个单位集中申购1231台套大仪,经学校集中论证通过1018台套,驳回213台套,核减数量占比17.3%(核减预算占比13.5%),在严控非必要设备增量上取得实效。

(2)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注重“抓两头、促中间”,完成学校2019年度大型设备管理(效益)考核工作(包括26个单位、826台大仪),评出6个优秀单位和39个优秀机组、11个不合格机组。

(3)积极组织并完成2020年度学校大仪开放服务收费标准申报工作,共有17家单位的177项共享服务收费标准经学校审批通过。其中:134项为新增收费标准,涉及仪器设备155台套,原值总计10505.24万元;43项为调整收费标准,涉及仪器设备44台套,原值总计7721.00万元。目前,我校实施有偿使用的仪器设备达1356台套,原值合计13.27亿元。相关收费标准已汇编成册。

(4)根据大仪开放共享工作要求,通过对全校各单位的设备体量、共享现状、历年考核成绩及短板弱项全面深入的梳理分析,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按“一院一策”形成《学校大仪共享工作汇编》并发放各单位,助力各单位做好大仪共享工作。

(5)大仪共享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的思路,通过抓住预算与队伍两条主线、优化资源集约化管理机制、强化校院实体化共享平台建设等多种举措,在科技部、财政部2020年度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学校连续第三年获评优秀、荣获高校第一并实现“三连冠”。

3. 进口管理服务持续提升

(1)确保学校进口设备跟踪不受疫情影响。疫情期间,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及时制定有效应对举措,对设备进口业务全程跟踪与督导,截至11月底,已签订外贸合同306份,合同总额约17296.96万元,向海关申请减免税约3113.5多万元;办理进口设备到货手续380台套、商务部进口许可批件4笔、生化物品申报9笔;配合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学校进口设备货物开箱查验12次;对引力中心、强磁场中心、药学院及附属医院等单位的监管期内进口设备进行了督促自查。

(2)加强进口设备管理培训。多次组织全校进口工作线上培训和相关院系现场培训;修订完善了《华中科技大学免税进口科教用品办理工作指南》《华中科技大学免税科教用品验收报告》等相关制度文件;规范了《华中科技大学进口科教用品申请表》《使用承诺书》《科教用品用途说明》《供货合同》等业务文件,编印了《进口设备管理培训手册》;结合实际调整外贸费用,优化外贸竞价模式。

三、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

1. 共克时坚,教学实验室年度基本工作平稳有序

(1)有序推进教学实验室建设,持续改善基本实验教学条件

一是全程跟进推动当年项目实施。2020年学校新立项教学实验室条件建设项目31项,预算合计4340万元。首次实施成本分担机制,学校支持3240万元,院系配套1100万元。受疫情影响,实际执行经费压减,合计3447.6万元,学校2527万元,院系配套920.6万元。目前执行情况较好,预计全部项目可以在年底执行完。

二是及时组织往年项目验收。7月组织对2019年及以前立项的30个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组织了现场验收。通过验收项目28项,暂缓通过项目2项。通过验收的28个项目,共计添置教学仪器设备1786台套,原值3421.3万元,新开实验项目210余项,较好解决了目前因仪器设备老旧导致实验教学难以开展以及因仪器设备缺乏导致实验项目更新缓慢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理清思路完成2021年项目立项。11月组织开展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受理申报项目31项,申报经费近7千万元,院系承诺配套24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全部项目的预审、现场考察和集中评审,待学校新一年预算正式下达后,进一步确定支持的项目和经费额度。

为保证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2021年项目评审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和原则:

优先支持的项目有:①学院内的“实验教学中心”实体化运作的;②多院系联合共享实验申报的;③服务多院系学生的;④最近2年教学实验室考核均前50%的;⑤自制特色实验教学设备且在教学中效果较好的;⑥单院系受益项目院系配套经费不低于申请学校支持经费的;⑦多院系受益项目院系给予配套经费不少于校批经费10%的;⑧新建院系或新建专业的。

不予支持或从严把握的项目包括:①建设单位最近3年教学实验室考核有2次位于后10%的;②建设单位有在建项目未完成的;③上年项目经费使用率进展差的;④场地明显不足,队伍明显薄弱的;⑤服务面窄--服务学生主要是本学院的;⑥可通过教学实验室共享满足需求的。

(2)引培并举,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一是会同人事处对2020年未完成招聘的17个实验技术人员补充指标进行补招。共有502人报名,经过严格的筛选、笔试和面试,成功招聘到14人,其中硕士11名,博士3名,年龄都在37岁以下,学历和年龄结构优良。

二是组织2021年实验技术人员补充计划评审工作。共有34个单位提交2021年实验技术人员补充申请,共计申请补充104人。经专家评审并与申报单位沟通,建议2021年全校补充实验技术人员52人(含2020年未完成招聘的4个指标),其中教学岗31人、公共技术服务岗19人、专职安全员2人。

三是修订完善新入职实验技术人员的《第一合同期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书》,针对实验教学、公共设施维护和大仪开放共享等不同岗位实施分类管理,制定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聘期任务目标。当年与28名新入职实验技术人员签订了新版任务书,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四是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培训交流。6月份组织召开了全校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包括全校43个院系分管领导、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代表在内的248人齐聚线上,就开展分享经验、问题研讨。另外,组织动员全校实验技术队伍参加湖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主办的7场线上或线下业务研讨会。系列交流活动,对于全校实验教学中心找准当前存在的问题、困难与瓶颈,探索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坚持创新,教学实验室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1)摸准需求科学谋划,完成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大楼可研阶段规划草案

5~6月份,完成全校各院系教学实验室地点、面积、仪器设备配置、实验教学工作量、人员信息等详细信息的精细化调研,摸清各学院对实验室用房面积的需求和对环境的要求,拟定大楼建成后“基础教学实验室及学科大类教学实验室优先入驻”、“现有空间条件差的单一学院教学实验室优先补缺入驻”、“开放需求高的教学实验室补缺入驻”等5项原则,初步完成“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大楼的功能用房及面积需求方案”,大楼拟划分生化类教学实验区、物理教学实验区、机大类教学实验区、电大类教学实验区、融媒体类教学实验区、大数据类教学实验区、自主创新类实验区、公共服务区八个区域,总使用面积5万4千平方米。

(2)梳理虚拟仿真实验,为疫情期间实验教学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期间线下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到限制,实设处迅速对全校虚拟仿真实验进行梳理汇总,共整理出196项虚仿项目,提供统一访问入口,方便师生在疫情管控期间开展线上实验教学,小小创新举措大大提升了服务口碑。

(3)注重关键绩效指标,简化优化“教学实验室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针对往年实验室考核指标体系过于复杂、部分考核指标客观性不强、不同学科适应性不足等问题,2020年运用矩阵分析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对教学实验室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重点识别教学实验室关键绩效指标,新指标体系更加注重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对教学实验室工作的促进作用。

四、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2019年10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规定》(校设[2019]3号)正式实施。2020年,根据新版“管理规定”,按照提高认识、强化源头管控,理清职责、落实各级责任,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投入,提供人财物保障的总要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管控的条件下,采取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进一步推进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1.安全管理工作再部署

召开全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会议,校领导、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负责人、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督查组、院系安全管理员及部分院系师生代表共计380余人参加会议。

2.安全管理制度再落实

《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规定》(校设[2019]3号)新增了“党政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等安全管理原则,明确了学校11个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明晰了学校各级各层安全管理组织,且学院设应急首席专家。8月,在开展教育部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自查自纠工作中,实设处汇总了11个职能部门就各自职责提交的工作资料,并装订成册;10月,24个实验室安全重点单位梳理了1460余间实验室的各种风险清单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提交了书面汇总表,其中识别的安全风险点4500余个,梳理的各类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3670余项;截止11月底,23个单位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提交了单位应急首席专家清单,共计67人。

3.安全管理队伍再扩大

2020年6月,实设处到岗安全管理正式编制1名,7月增加并到岗副处职数1名;截止11月底,光电学院、环境学院、能源学院和光电中心各有1名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到岗,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专职队伍持续扩大。

4.安全设施建设再推进

组织实施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修购专项建设,完成化学楼通风系统工程、化学楼给排水系统维修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总经费1600余万元;组织开展2021年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复评、结果公示等工作,完成生命、基础、电信三个学院的建设立项,总预算870余万元。

组织开展2021年实验室技术安全保障条件建设项目立项评审工作,支持光电中心、光电学院等16个单位的项目建设,用于建设危废暂存间、化学品暂存间、通风及尾气外排处理系统、集中供气系统等,总经费近400万元。完成2020年立项的12个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

5.安全检查定量化

开展“样板间式”检查,以教育部《检查表》为蓝本,结合检查实践,精炼9个检查项目、37个检查条目、100个检查要点,制成三级检查清单,按检查要点的风险高低、管理难易程度、隐患出现频次等进行量化赋值,实行检查结果可量化。让实验室和院系单位能看到自己的量化排名,让落后者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继续开展实验室技术安全检查评估工作,对21个实验室安全重点管理的理工医院系开展综合评估。学院分管领导及安全员作为评估成员,交叉评议,进一步帮助院系找标杆、找不足、找短板,促进院系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开展学期初与学期末的实验室安全检查、不定期的抽查,包括新冠疫情缓和后实验室开工的安全抽查、按教育部要求组织开展的自查自纠等。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45次,出动检查人员131人次,查出隐患1083条,全年下达整改通知33份,整改条目数381条。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督查组开展日常巡查并督促督查院系按期完成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

为配合生物安全法的出台,邀请校外实验动物安全管理和病原微生物专家来校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项检查,并集中给生物安全相关重点院系和实验室反馈检查结果及建议。

6.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多样

开展安全文化月活动,组织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同时,应对新冠疫情及常态化防控要求,组织开展了多次线上培训活动,包括面向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团队全体成员参与的安全管理主题报告研讨会。

(1)举办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活动面向文理工医专业的院系实验室安全管理员、普通教师和研究生,活动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专题讲座、安全员沙龙、应急演练、视频拍摄、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知识展板巡展,共1000多人次参加活动。

(2)开展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作业资质培训。生命、基础、药学、材料等10个院系,180余名从事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的师生参加培训并获得了操作资质证。

(3)开展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收集、标记、管理等安全培训。基础、药学、公卫等6个院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和部分师生约200余人参加。

(4)编印3期《实验室技术安全简报》,反映实验室安全检查、督查与隐患整改工作动态。编印近五年实验室安全事故事件案例集,用于实验室安全警示教育。收集整理各类实验室安全相关培训的文本素材35MB,事故案例、应急演练视频素材时长约9h。

7.化学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与特种设备准入管理

(1)化学安全准入管理。管制类化学品准入:办理了402份共计5467.34升/公斤易制毒化学品、174份共计1004.435升/公斤易制爆化学品的申购备案、1份麻醉精神药品购买证明。

组织收集与处置全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废弃物24批次,94吨。

(2)生物安全准入管理。制定《华中科技大学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指南》,完成了23个科研申报项目的实验活动风险和实验场所资质审核。

邀请武汉市计量测试检定研究所对生物安全实验室14台生物安全柜开展了年度检测。

组织收集与处置全校实验室生物医疗废弃物43批次,25吨。

(3)辐射安全准入管理。向生态环境部重新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完成辐射安全许可证正本的变更工作;办理3批次环境影响登记备案,涉及新增7台射线装置以及3台射线装置使用场所变更;协助完成生命学院加速器J1实验室改建PET科学仪器研发实验室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评估,协助电气学院办理一台新增射线装置定级和办理环评手续。

完成70台射线装置、11枚放射源、2个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年度监测工作;组织开展辐射工作场所安全检查工作。

人员准入方面,4名师生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且职业健康体检合格,取得辐射工作人员上岗资格。组织41名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更换个人剂量牌408人次。

(4)特种设备安全准入管理。一是人员准入,组织开展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与取证考试,共180名师生通过考试,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R1证)。二是物品准入,为压力容器19台,叉车1台办理注册登记;办理7台压力容器停用,压力容器1台注销的备案手续;组织集中开展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定期校验工作和废旧气瓶处置工作,现场拆装校验安全阀230个;收集处置废旧气瓶119个。邀请武汉市锅检所和特检所对实验室特种设备开展定期检验,现场检验压力容器48台、起重机械9台、叉车1台。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范文6

关键词:食品科学;实验教学;建设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70-02

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引进、培养和稳定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配置先进完备的实验教学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区域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作为实验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心以食品类专业本科生为主体,面向我校相关专业本科生进行实验教学,对我省食品科学类专业开放,满足食品科学以及生物、作物、园艺、动物、动植物检验检疫等专业开设食品加工类和微生物类课程的教学需求,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食品科学类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优化的实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本科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建由“专业实验、生产训练、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1.构建了“五模块五层次”专业实验。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学研产紧密结合特色,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素质高和特色鲜明的食品科学类专业特色的优秀人才,对原有的24门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按照专业技能培养要求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构成5个独立的专业实验模块。每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实验(自学)、基本技能实验部分、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网上拓展组成的“五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由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独立设课,独立教学,独立考核。 

2.生产训练。校内外教学基地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生产训练有以下四原则:“专业对口原则”——实习教学的地点能满足实习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专业技能基本训练的要求;“就地、就近的原则”——校内有教学实习基地的优先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校内无实习基地的应就近选择实习教学地点;“先进性原则”——选择设备工艺较先进、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对学生实习较重视且有一定指导学生实习能力和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为实习单位;“稳定性原则”——为了保障实习教学的正常进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实习地点应相对稳定。 

3.科技创新。以毕业论文设计、参与教师科研、申报各级各类创新项目、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主要设备的配置及更新情况、利用率 

1.主要设备的配置及更新情况。中心现在拥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1650.08万元,现有仪器设备2047台(套),购置和更新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54台(套),万元以上设备246台(套),中心建成的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室、数码互动实验室、食品分析检测实验室和多功能饮料生产线实训实验室等达到国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能够满足目前教学需要。 

2.利用率。中心实验室面向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开放使用,实验室的仪器专人管理、预约使用,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设备完好率100%,仪器使用率达到100%。 

3.自制仪器设备。坚持将科学研究融入实验教学,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设备,中心教师自制和改造仪器设备20台(套)。 

4.维护维修。仪器设备维护和维修经费充足。维护维修经费保障分为日常维护维修经费和设备大修经费,日常维护维修经费由学校按定额拨付,由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安排使用,中心每年列仪器设备总资产的5‰作为专项维修经费,设备大修经费由实验教学中心向学校申请,专款专用于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及时维修,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仪器完好率达100%以上。 

三、环境与安全(实验室用房、环境、安全、环保情况等) 

1.实验室用房。实验教学中心使用面积5242.0平方米。为了便于统筹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的不同特点,中心下设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应用技术、食品工程原理与食品机械实验、食品工艺实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创新实验平台等功能实验室。 

2.实验室环境。中心配有计算机设备的实验室,全部使用专用地线和防雷电装置。所有计算机组成的局域网络均可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相关实验室的地面和所有实验台、凳、架均耐酸碱腐蚀,符合技术要求。精密仪器室安装有空调、除湿等设备,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人性化的环境条件。 

3.实验室的安全、环保。实验中心安全责任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和中心建立了安全检查和督察制度,专门指派安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登记。对有毒、易燃、易爆等物品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①走廊设有实验知识展板、安全通道指示牌和防火警示等各种标识。②实验中心配有由防强酸、防强碱、阻燃等功能材料制作的实验台,实验台与实验台、实验台与墙之间间隔达1.5m。③建立了药品室,集中管理药品,避免药品的流失。④仪器设备高度集中的实验室(如大型精密仪器室)均设置防火防盗设施,并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条例,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⑤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养成科学而良好的实验习惯。⑥实验室设置了专门的安全管理员。

四、主要教学成果 

近年来,获得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省级三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教改项目20项;发表教改论文37篇,出版教材与专著20部,自编实验教材8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门,食品科学与工程为部级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校级精品课程15门。拥有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学校教学名师1人、学校优秀教师1人、农业部高级专家2人、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3个,建设了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4个。 

学生省级、校级科技创新项目154项,近3年指导学生118篇;12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其中2人获得省级优秀论文;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9项,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5项,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项,“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学生创新大赛1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人,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1人,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1人。良好的实验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较高的就业率和考研率,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考研率达30%。 

中心人员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科基金等部级科研项目24项,省级科研项目29项,到账经费3864万元。发明专利授权5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技术发明三等奖2项。 

本中心长期注重在“产学研”结合中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为湖南省食品工业发展及湖南省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产学研”密切结合良性互动是湖南农业大学的重大办学特色,得到教育部2001年、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 

中心在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校园艺园林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农学院、理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等学院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次来本中心交流经验。中心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邵阳学院、长沙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校培养了大批师资,提供了食品类实验室建设资料和经验。 

积极与国内外大学开展交流,如先后有英国萨里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菲律宾新比斯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几十所大学的教师来到本中心进行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易有金,邓放明.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6):1-2.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易有金,陈雪,李宗军,王远亮.农业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20(6):62-63.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范文7

关键词: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目前,国内开设信息安全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针对各自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专业特色建设。近年来,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围绕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其专业教学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建设,以期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目标

2.1专业建设目标

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着眼于国家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为主,建立起合理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制订出优化的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市级特色建设专业,并成为享有良好行业声誉的品牌专业。

2.2专业建设思路

按照教育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建设方针,结合本校的本科专业培养的基本定位,围绕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突出专业特色的专业建设方案。

在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宽阔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快速的知识更新能力。因此,在专业建设中,不仅要重视具有合理完备的理论课程体系,而且还要强调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把握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技能,并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善于理论联系实践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

2.3专业建设方案

面向应用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方案,具体包括:

(1) 完善课程体系。明确了本专业学科核心课程3门,专业主干课程5门。课程体系建设中,围绕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增设大量的实践类课程。

(2) 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3) 积极建设科研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合作,采取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方式,积极建立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依托科研平台开展学术研究,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优秀专业教学队伍,鼓励教师出国交流与在职深造。加大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优秀师资的力度,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开展工程项目合作,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在职培训与出国研修。

3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社会需求,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通过构建课程教学体系,明确课程内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3.1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

在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我校信息安全系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等三个课程群构成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构成专业课程体系的三个课程群为:(1) 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包括:信息系统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组成。突出对专业的认知,从基础开始,分层次按学期循序渐进的开展程序设计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2)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包括: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安全概论、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电磁防护与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等课程组成。突出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3)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包括:入侵检测技术分析、防火墙与VPN技术分析、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应用、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信息隐藏技术分析等课程组成。突出专业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安全方案设计和信息安全技术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

针对三个课程群,每个课程群提出并建设一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同时开展专业教材建设。目前,已有3门课程通过共建等方式获得了“校级精品建设课程”,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有3部教材获得学校优秀教材奖。

3.2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突出以课程群建设为核心,实践能力培养为支撑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在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由三个课程群支撑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分别由三个责任组负责。这样,逐步形成由三个课程群责任组组成的本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如图1所示。提出并建设形成的课程群责任组具体包括:(1)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责任组;(2)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责任组;(3)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责任组。责任组的组长由具有丰富专业教学经验和良好学术造诣的教师担任。

2009年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获得了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3.3课程教学质量保障

在教学安排上,坚持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不断线和专业素质培养不断线。在培养方案中,每个学年均设计一定学时的程序设计及其实验课程。在教学形式上,针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鼓励教师在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开展教学,使得学生与教师进行直接的互动,边学习边实践,突破常规的理论与实践隔离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引入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在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加强与国内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同一些办学特色明确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的四个层次不断深入的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的课时设计上,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通过“精讲多练”,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逐步建立了技术先进,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同时,还建设了3个专业教学实习基地。

4.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性教学围绕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个环节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群两个方面构建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个环节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

课内实验包括:(1)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的信息系统基础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和Java程序设计实验等;(2)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密码学实验、编译原理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实验、操作系统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和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实验等;(3)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应用实验。

课程设计包括:(1)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和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等;(2)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的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等;(3)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的入侵检测技术分析课程设计、防火墙与VPN技术分析课程设计、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课程设计。

专业实习包括:专业教育与认知实习、信息安全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本专业的独立实践教学环节达到了42周,通过大量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实验室建设

实验环境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专业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境,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验室的三期项目库建设,不断构建与完善专业实验室功能,包括:信息安全综合实验仿真平台、信息安全攻防实验平台、网络协议分析与网络安全开放实验平台等实验平台建设。在设计满足日常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积极建设专业科研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学研究的实验环境。

目前,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配备了良好的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已初步建成先进的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平台,正在构建优良的实训平台。目前,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已经能够支撑密码学、网络安全、防火墙与VPN技术、入侵检测、病毒分析与防范、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应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等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以及网络攻防实验、统一威胁管理实验等实验项目。

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逐步完成,大大加强了我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备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及开发技能,善于理论联系实践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可以大力加快我校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能有效支持我校为首都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安全专门人才培养。

5专业教学队伍建设

信息安全作为一个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领域,技术发展与更新较快,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的结构正是符合了这个专业的特点,由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团队,来自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系统、数学等不同专业领域,组成了跨学科专业的充满活力和创新素质的组合体系。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队伍,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知识结构合理,专业与实践并重,且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成为了团队坚实的工作基础。

通过近年来的专业建设,在自我发展与培养的基础上,引进优秀人才加入教学团队,做到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的合理配置,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并重。团队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队伍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

团队师资队伍通过近年来的建设,逐步达到了“四高一强”(学历高、职称高、学术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创新性应用型”标准要求,是一支结构合理、群体优化、质量优良、创新精神强、专兼结合的“创新性应用型”队伍。特别是,通过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增强了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团队的协作趋于成熟。

团队中的成员均具有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和学校的教育背景,具备了良好的与外界和同行交流的交互平台,能够有效的获得专业领域研究的前沿信息与资源,同时团队具有开放的与外界交流的机制,鼓励成员关注政府、企业和同行的相关技术发展,与企业开展工程项目合作,加强与国外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在职培训与出国研修,不断提高团队自身的建设水平。

特别是,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于2009年获得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期望通过不断的建设与提高,达到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的队伍建设目标。

6结束语

本文依据我校的定位和办学特色,确立了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建立了专业认知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课程群、计算机网络与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群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三个环节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验室建设、专业教学队伍建设,提出并构建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优化和逐步完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海晖,谭云松,伍庆华,等. 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06(5):143-145.

[2] 赵泽茂,刘顺兰,王小军. 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63-66.

[3] 杜瑞颖,张焕国,彭国军,等. 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9):22-26.

[4] 贾春福,张文新,陈吉荣. 信息安全与法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7(7):38-40.

[5] 王清贤,朱俊虎,陈岩. 信息安全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07(19):12-14.

[6] 马建峰,李凤华. 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 计算机教育,2005(1):11-14.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范文8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室管理;实验技术人员

引言

基础化学实验中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通过具体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物资的计划、采购、管理和化学试剂的配制工作繁琐,玻璃仪器和分析仪器数量和品种众多,管理的复杂度较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物理化学及其延伸的相关学科知识广泛运用于当代社会的各个层面。物理化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化工、化学、生物、医学、环境、食品等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为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物理化学实验是大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抽象物理化学知识,加深认识层次的必经之路。通过物理化学实验的实操训练,理工科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大大增强,也为学生在专业学习结束毕业进入科研单位、工厂生产、升学深造之前打下良好的基础[1]。本文章结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着重在“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定位”“实验室制度和安全管理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实验室虚拟仿真建设”“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实验室管理的可行性措施”6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我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管理的质量,以期更好地服务本科教学和科学研究。

1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定位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1年通过教育部基础教学实验室评估,2012年成为部级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中心。物理化学实验室属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学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学院26个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实验教学、开放创新的教学平台之一。物理化学课程是传统的四大化学,其内容和理论已很成熟,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把当代科技研究的热点及生活中的实例与物理化学原理和理论相结合,既可拓展和更新原有的课本教学内容、又可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2]。

2实验室制度和安全管理建设

完善、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展各项实验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根本要求。物理化学实验室制定了极具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如《物理化学实验室信息统计制度》《物理化学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物理化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物理化学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科学合理,为物理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提供了行动依据,有利保障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科研的有序进行。

3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设

实验室安全是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最能体现物理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特别是近期频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为实验室管理工作敲响警钟,稍有麻痹疏忽或者制度建设缺陷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结合我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坚持“制度优先、不走捷径”的基本原则,从实验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3个方面做好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学生方面:学生必须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通过安全教育知识的考核,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之后,学生方可进入物理化学实验室做实验。实验教师方面:实验教师是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第一负责人,除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仪器的资产安全也是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方面:实验室管理人员定位是教学辅助,除了需要准备好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仪器和试剂,也需要承担平时对实验仪器的管理任务,尽力排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通过这3个方面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可以保证物理化学实验的有序进行,杜绝一切形式的安全危害。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限度[3]。实验室需要配备并定期检查灭火毯、灭火器、沙箱等灭火器材,在实验结束后检查水电门窗,从思想认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针对易制爆、易制毒等化学试剂,要严格按照学校、学院的规定,做好流程化管理,利用好二维码和入库平台软件,不让危险试剂落入别有用心的人手里。对于常规使用的药品试剂,结合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采用分类存放、进出有帐的方法进行管理,采用电子和纸质双系统管理。在保有一定库存量的基础上,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合理的采购,降低环保压力、减少采购成本。实验装置的安全使用也是物理化学实验室管理的重要部分[4]。对于精密设备,如高精度分析天平、表面张力测定装置、燃烧热测试仪、隔膜泵等价值不菲的仪器,既要保证使用者的人生安全,也要保证装置本身的安全。

4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虚拟仿真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虚拟实验逐渐成为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实验室虚拟仿真科技蓬勃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的发展引擎,大力推动教育变革和思维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5-6]。2020年初,新冠疫情令人们的生活、学习措手不及。而物理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实验课程强调线下授课、集中教学,这与保护同学的身体健康需要相冲突。因此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受到空前的重视,仿真虚拟实验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课程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意义。开学季来临,实验室虚拟仿真项目的呼声越来越高。仿真虚拟实验具有很多的优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软件往往需要独立操作,独立完成,独立处理数据,杜绝了以往分组实验中部分学生“蹭数据”的现象,每一位上课学生必须真正地参与其中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可以开拓学生想象空间,软件的操作不存在限制,新时代的学生较早的接触网络、安卓平台,使用介面友好的仿真软件得心应手。而Windows平台、安卓平台较小的进入门槛可以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设计,从而迅速地通过仿真看到结果,这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计算机仿真教学,可以避免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实验安全事故,从而以较小的成本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仿真软件搭建的平台还可以海量的引入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能够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不拘泥于学习场所。一言以蔽之,仿真教学是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手段和教学手段,开展结合专业技能训练的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为本科生以及年轻的专业教师提供了本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平台,必将在未来的智能化教育领域中取得重大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

5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我院物理化学实验室,实验管理人员普遍具有高学历(硕士及以上),经受过较为扎实、系统的科研训练。对于物理化学实验除了能做到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理论数据基本熟悉以外,还能够创造性的提出更加科学、实验效果更好的实验装置改造。比如“凝固点降低法测试溶液摩尔质量”的实验中,传统的实验方案是将环己烷-萘作为实验研究体系。这样的研究体系对于开展实验轮次较多的学校来说显得特别不合适,因为采用有机体系的前提是需要实验室配备功能强大的抽风系统。通过与仪器厂商合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将实验体系换成水-尿素的研究体系,大大降低了物理化学实验室的环保压力。此外,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自身发展和业务水平,定期组织管理队伍到兄弟院校单位观摩学习和大型仪器展会了解学习,可以提高对教学、科研仪器的认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7]。

6实验室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进一步细化实验中心管理细节,对实验安全隐患逐项排查,发动实验中心各位老师联防联控,对安全隐患零容忍。进一步优化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让重要的制度、规定出现在显眼的地方,牢记在师生的心中。建立化学实验室试剂和玻璃仪器的管理存放规范,对库房进行有序整理,避免大量的试剂重复订购引起的浪费和无序囤积引起的安全隐患。引入师生共同管理实验室机制,细化实验室管理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实验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验室管理上。积极与应化系、化学系合作,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网站建设,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来组织和策划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加强网络资源库建设,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资源整合、共享。

7结语

物理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非常考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需要细致地观察和全面的视角,是一项“粗中有细、细中带粗”的工作。要取得不俗的管理成绩,需要大力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实验老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责任感和扎实的业务能力。结合学校、学院和学科、专业的发展需要,需要不断实践创新、与时俱进,探索更加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更好地为本科教育、科学研究和学校、学院的跨越式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委育秀,蔡吉清,祝海娟,等.无机及物理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实践和探索[J].大学化学,2016(6):49-52.

[2]黄素芳.无机化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4(7):10-11.

[3]谭大志,于景成,李童洲,等.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J].实验室科学,2020(5):226-229.

[4]张雁冰.关于高校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的讨论[J].广州化工,2016(7):216-217.

[5]薛艳,丰丽,郑蒙.多媒体仿真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10(5):90-92.

[6]李玉杰.仿真教学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12(21):37-38.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范文9

关键词:多功能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796-03

网络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验室是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场所,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科学摇篮。做好网络实验室建设对于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打造专业品牌、扩大专业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要搞好网络实验室建设工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里面有千头万绪的繁杂工作。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建设方案。它是整个网络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影响到学校网络实验教学需求是否真正满足的标志。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1网络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地方的学校实验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实验设备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验教学设备更新周期很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讲授的是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和新的方法,而学生到实验室所接触到的往往是一些过时、陈旧和落后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即实验条件落后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矛盾。

2)目前实验室网络架设满足不了教学要求。例如网络带宽问题、工位问题等,而且机房还停留在只有PC机这种状态。

3)专业化机房严重不足。甚至一些学校都没有可用的专业机房,有的话也是在普通机房上面添加几台网络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4)整个实验室都普遍存在环境相对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落后等问题。目前实验设备的管理很多还是依靠管理员去完成,而没有采用相关的设备管理系统,管理效率不高。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对员工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高职、技师院校,需要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使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或管理能力,能熟练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中的技术问题,这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网络实验室。

2网络实验室设计原则

2.1从技术角度考虑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网络实验室,必须拥有当今互联网中使用到的主流的、核心的网络技术,其具体表现为:整个网络实验室设备的采购尽量以企业中使用较多的品牌为主(CISCO、HUAWEI、H3C)、网络实验室的布局要科学合理、整个网络必须高效畅通(光纤通道)、稳定可靠(冗余备份);可以提供全面的安全解决系统、简单方便的网络管理系统(基于SNMP)、灵活丰富的网络认证系统(AAA认证系统)等。

2.2从教学角度考虑

建设多功能网络实验室,能够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实验室给网络课程提供了实训的平台。计算机网络课程跟其它专业的课程有所不同,它需要系统掌握一套理论后,再进行实践验证,进而做深入的探究思考。通常理论比较简单,但在操作中存在很多难题。如果只讲理论,没有配套的实验课程用于消化理论,教学效果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第二、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当代社会电子产品淘汰非常快,包括计算机网络试验设备,但理论基础却长期不变。如果没有实验室,教师也只能一再重复教学理论,不了解最新设备特点,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教师成长速度慢。也使学生 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产生怀疑,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三、有利于提升学校科研能力。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研究很多都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试验验证,没有实验室就无法验证,理论创新就无说服力,科研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2.3从系统选型角度考虑

设计时应考虑把投资重点放在网络实验室的网络硬件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

网络安全系统上,通过网络和主机系统的强大功能为NC(网络计算机)提供更多性能,这样的系统更接近现实中的互联网信息管理环境,作为终端的NC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档次的配置,借此还可以提高整个网络实验室的等级。

3网络实验室功能分析

本实验室是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网络实验室,能满足日常教学中的各种网络实验,具体功能实现如下面所述:

3.1综合布线

在实验室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网络实验室的综合布线情况,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布线方案的讲解,分析各种综合布线方案在实际使用中的利弊。另外还可以从网络实验室中学习网络传输中使用的线缆类型、接口分类、综合布线工程中标签的规划与制作,综合布线图纸的绘制及相关规范的制定等。

3.2网络交换技术与实验

在实验室中可以完成与交换机相关的所有网络实验,例如:端口配置、VLAN划分、STP、链路汇聚、交换机堆叠、SNMP等。

3.3网络路由技术与实验

在实验室同样可以满足我们教学中涉及到的路由配置实验,例如:广域网路由协议配置、RIP、OSPF、BGP、ACL、NAT、PPPOE、VOIP、HSRP、VPN等实验。

3.4网络无线技术与实验

实验室配置无线网络VLAN,可以完成于无线网络相关的实验,例如:VLAN配置方法、无线设备安全功能配置与实现、WLAN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等。

3.5网络服务配置

实验室配置有服务器区,可以在此进行DNS、DHCP、WEB、FTP、VPN、SMTP、远程访问、冗余设置、访问权限设置等实验。

3.6综合性拓展实验

网络技术专业(预备技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培养目标:具备大中型网络的接入技能,能规划、设计和构建企业级网络及网站,能安装、配置企业网络服务器,具有系统集成、网络故障排除和维护等专业能力,并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技能型高级网络技术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中的多功能网络实验室还需要能够实现系统集成、音频视频系统运用、企业级网络设备管理等功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另外,本实验室是多功能网络实验室,可以与信息安全实验室进行互联,结合信息安全方面的设备,进行更贴近实际的综合性的网络实验。

4设计方案举例

4.1网络实施拓扑图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除了实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网络实验环境教学,使在校学生达到网络安装、调试、维护工程师技能水平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的职业需求。为使学校投资建立的网络实验室发挥最大效能,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IT资源,使学生不但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网络安装调试维护工程师,同时还能独立承担诸如网络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管理、服务器系统配置、应用系统构建等工作所需要的项目管理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就业范围更广,能力更强。实验室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4.2网络设计特点

A:经济而实用:依据本文思路建成后的网络实验室,所提供的网络平台可以适合多种网络应用实验需要,同时在所建成的多个片区中,每个片区都可以独立成为实验小组,实现同一时段多人实验,做到了整体的经济性。

B:拓展性强:建成的实验室结构可以进行灵活组合,可以进行多区域分布实验,也可以合并在一起组成大实验环境,如果需要增加新的工作组,只需要把新增工作组连接到三层交换机就可以实现。C:接入方式灵活:增加无线网络区域,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实现相关网络实验的学习。D:远程实验实现:通过Internet接入方式,教师在教室就可以操作网络实验室设备,进行远程实验演示,远程对服务器进行相关服务的配置。

E:培训和考试基地:建成的网络实验室除了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能力的环境,也有能力为社会提供培训环境,申请专业的考试点。同时由于网络实验室涵盖目前主流网络设备及技术,可以让老师系统的研究当前网络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并通过该实验室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师技能,一举多得。

图1网络拓扑结构图

5总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猛增。作为职业院校,如何给教师提供良好的网络实验和开发平台,如何给学生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网络设备和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校教学服务质量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是关系重大的建设项目,在设计建设方案时要立足实际,兼顾长远,不搞短线建设,不搞重复建设。要真正地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让学生受到最贴近社会需要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这样上述的探讨就更有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吴群英.实验室网络化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

[2]何晓阳.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