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3篇

时间:2023-02-15 10:56:32

摘要: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读书过程,建立一种高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3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篇1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及特点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可视化的方法来对思维过程进行相应展示的工具。思维导图又被称作心智地图,能够对人脑的思维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表达与映射,把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融合为一体。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首先,思维导图一般是以一个或者几个观点为中心而发散开来的,这样就会导致思维导图大都为放射状,能够协助人们快速地定位其中心要素。其次,思维导图会产生很多的支线,并且在每个分支之间,又会有不同功能的线条相连接,从思维导图上,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利用思维导图可以重点展现人们思考的过程,从整体的视觉角度来看,相对更加简洁和方便。最后,制作相关的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活跃人们的大脑,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很大程度地提高认识水平。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存在的问题

有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对它的特点仍不清晰,绘制思维导图的效果不明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相关的知识体系并不熟悉,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过于模式化,不能深入地理解阅读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不完整,会对阅读活动的开展造成一些影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类似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过于注重思维导图的色彩和视觉效果,忽视了它的系统完整、条理清晰的特点,思维导图没有逻辑性、系统性,也就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笔者还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是抱有热情的,能够独立完成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教学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对绘制思维导图热情不高,又不想花时间去思考如何绘制;也有部分学生有“反正老师只会看那些做得好看的思维导图,自己画不画不重要”的想法,缺乏绘制思维导图的动力。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提高注意力,培养主动性思维导图并不局限于一种特定的传播方式,还可以运用一些文字和颜色、图形来激发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充分融入信息技术来使教学更加生动,在有图像又有文字的思维导图教学中,更容易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有助于开发他们的语文思维。除此之外,我们在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时可以运用树状导图的方式来理解这些知识要点,提前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相关材料并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阅读。

(二)促进实践性,培养独创性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并不是单纯地将所学知识点进行堆积,思维导图是具有发散性特点的,能够以其中的一个关键词作为中心向外辐射开来,并且以想象为纽带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语文知识体系,进而将所学的知识点以一个大体系的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语文教学方法能够运用于引导学生开展联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思维独创性。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到,教师并不能将这个思维导图的构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是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导图的构建,并给予他们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种让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路径。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前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并具体展示出自己所绘制的导图,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学生就可以找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没有思考准确。这种思维导图的实践性构建方式能够有效展示出文章的重难点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印象和关联程度。

(三)回顾知识点,绘制框架图由于语文知识内容是具有一定分散性特点的,并且有一部分阅读知识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不容易感受到,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有一定特殊意义或者相对复杂的语文知识进行处理,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对这些语文知识进行关键性的掌握。比如,在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复杂知识绘制成一个知识框架图,并且要求他们互相讨论后绘制出最终的导图版本,进而有效带领学生将大部分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记忆。

(四)群文阅读,培养合作力在语文群文阅读思维模式构建过程中,现代化教育模式要求语文教师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把握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还要带领学生迅速掌握阅读文章中的中心内容,并且根据课堂了解的情况来发现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促使每名学生都能够重视语文阅读过程中思维的建构,将群文阅读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整体系统的了解。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各篇文章整理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而帮助每个小组的学生整理文章的核心阅读思路,这样能够引导每个小组在正确的思路下探究群文阅读,并通过彼此间的激烈讨论来设计对应的思维导图,以便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时,可以带领学生找出有关孙中山的生平经历等背景知识,并且运用互联网找到相关背景的散文整合到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对这些相关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通过小组间的积极讨论来总结与孙中山有关的一些经典事例,在此过程中他们也会对孙中山这一人物了解得更为透彻。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身上的优良品质,如他非常喜欢思考问题并且有着勇于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学生可将小组所了解到的知识整理成一个思维导图,在构建过程中允许学生补充或改正。在阅读本篇文章时学生都会为之感慨,我们应当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对本篇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依次表达自己对孙中山的崇敬之情。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们收获更高效的阅读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阅读面,能够学习近代作家的写作形式及近代人物身上所具有的良好品质。

四、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在课前预习阶段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针对关键词及文章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提高课前预习的质量。教师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提问,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绘制思维导图,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不仅应要求学生进行生词预习,还应要求学生做好对应的课前预习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根据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尾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部编版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而且也要学习很多知识点,这样就会导致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难题。因此,教师可以在自己对课文了然于胸之后,在电脑上画出对应的思维导图,并在图中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标注,好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依据思维导图,快速找到重点内容和联系点,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加深记忆。

(三)单元复习巩固部编版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对应的主题及学习要求,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一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的能力相对不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为了更加有利于课后的复习总结,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回忆,然后画出对应的思维导图。在复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将画得最好的思维导图挑选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思维导图,再次巩固复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获得经验后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掌握得更扎实。

五、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对教师开展培训教师只有掌握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将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好。在组织教师培训的时候,要以思维导图为培训重点,开展丰富的培训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够紧密教师之间的配合。教师应当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二)对学生开展技巧训练在小学阶段,学生刚接触思维导图,对它的使用还不太熟练。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真正地将学生引入教学活动中,达到训练技巧的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相关的绘图技巧进行指导,让学生意识到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循序渐进,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将学生引入阅读情境中,加深他们的印象。

(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教师应建立思维导图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不应一味地关注最终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阅读时是否能静下心并投入其中,是否能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地解决问题,是否能够主动地与同学进行讨论等。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该更多关注与学生一起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总体感悟,不能只是单一地注重答题分数,要进行多元化评价,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采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宏观地对课本进行把握,厘清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重点内容上发力,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能准确无误。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培养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控能力,还能有效减轻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学习负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

作者:徐裴 单位: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篇2

一、前言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在教学活动当中,阅读是十分关键的手段,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有效扩大视野,提高自我知识储备,也能够增强阅读意识,提高思维质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与作用已日益显示出来,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整本书的课堂教学效率,对相应的教学策略的探讨意义重大。

二、关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的现实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研究,可以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前的小学语文课教材是以单篇课文为主,内容框架单一,不利于开阔小学生的阅读眼界,无法感受整篇阅读产生的快感;同时也缺乏对文章的深度理解,不利于掌握更加复杂的阅读方式,影响了他们想象力的发挥。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给学生展示了各种结构复杂、信息丰富的阅读资料,既有利于深度思考水平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从而缩短了对电子媒体等信息碎片的阅读时间,也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还探讨了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指导方法,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选择合适的书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进行整本书读课堂活动是非常关键的事情,但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关注学生读了哪些图书的情况,但是要想找出最适合他们的阅读方式却并非易事,所以在图书选用过程当中,教师们需要充分思考。选用一些经典,对经典作品们来说,往往是些经过了时间的磨练,但却又在历史长河当中被我们所普遍接受的图书,需要充分根据其教材内容合理选用,而一般来说,从教材当中所选取的书籍,往往都是些名家力作,而且这些著作往往都具有独创性的优点。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活动当中,可利用此类图书来帮助学生阅读意识的不断培养,让其阅读时间也逐渐的充实了起来。对于学生的阅读爱好应该持续的加以培育,使他们在阅读活动当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素养。充分考虑学生掌握的知识文本,对整本书阅读加以选择,由文本扩展到图片,激发他们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四、组织整本书阅读

(一)组织阅读推荐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环节当中,阅读推荐课是十分关键的部分,它起到的效果也非常重要,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充分激发他们对阅读方面形成浓厚的兴趣,并带动他们对整本书自主性的进行研读,培养他们的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该采取不同手段来达到这一目标,比如运用叙事教学法进行课堂,选取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利用叙事引导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性。喜爱读童话故事,这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能够把他们的这一特点准确抓住,利用故事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整本书的形成强烈的阅读欲望。图书本身具有大量的故事情节,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把其中最有魅力的部分挑选起来作为童话故事,放在教学环境之中,向学生介绍,同时在童话故事中出彩的地方也可以给他们设定一些悬念,启发他们主动的进行阅读。

(二)开展阅读推进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流程当中,阅读推进课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对学生整本书阅读实际状况予以足够关注,并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深入探讨整本书阅读的主题,同时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帮助,调动学生比较广泛地进行阅读,让其了解其中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当他们进入整本书共读阶段时,也会统一的一对一阅读书籍,此时就会引导他们熟读书本当中的一些细节,并通过课堂互动,使他们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价值。如学生通过以课堂问答形式开展活动,则因为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阅读重心,所以有些细节可以完全掌握,可是对其他人则不一定了解。此外,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特别注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阅读教学之前,让他们一起探讨整本书内容,这一过程是十分愉快的,而且许多学生也乐于加入其中,大家可以共同讨论这本书,并且他们在讨论过程当中也可以迸发出自己的一点想法,释放自己的压力,同时也对自身的阅读体会加以探讨,每个学生在读整本书方面思考视角都是不同的,为了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重视他们的主体地位,并且启发学生自由的进行讨论。

(三)总结阅读技巧,完成有效交流阅读方法是从长期阅读中归纳出来的阅读原理、合理的阅读方法和对策,合理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的阅读目标事半功倍,提高阅读质量。在日常阅读中,同一类文本有可能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但一定按照相应的框架进行,即便是由于读者、描写的对象产生文字表述上的不同,其文本内涵是无法变化的。所以,在整本书的教学中,老师应进一步总结、探讨文体的阅读方法,与学生共享自身的阅读体会,并指导他们主动和同行、老师交流,从中得到真正的阅读感受,推动他们阅读水平的有效提高。在这一活动中,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增强,阅读步伐加大,单位时段内阅读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占有十分关键的位置,它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阅读形式,所以对于提升学生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能力,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使他们作为整本书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培养学生的视野与能力,从而让学生的阅读水平与整体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陈秀琴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章江路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篇3

一、整理内容,促进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动态、有趣的阅读活动时,群文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在群文阅读内容选材中,选择文本的质量高低极为重要,而且还要满足核心素养方向的阅读需要。因此,群文阅读内容的选择要充分体现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还要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能力和语言阅读能力[1]。例如,在课堂的群文阅读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教育性很强的内容,如我们在学习“看问题、想问题”主题的课文《坐井观天》时,可以先讲述文章内容:青蛙以为它头顶的天空就是整个世界,它不相信这个星球上还会有海洋这样辽阔远大的存在。它从来没有跳脱井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好像有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原来的生活,然后用一种狭窄的眼光去看待从未经历过的东西。而大自然是伟大的,无穷无尽的,与之相比,个人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大自然中有许多我们未知的事物,而人要了解大自然,就必须要深入到大自然中,把不知道变成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打破桎梏,大胆地向外奔去,因为唯有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才能充实人生,提升个性。接下来,教师可以结合其他“看问题、想问题”主题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丑小鸭》等等,这些民间故事、寓言和童话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捷径,万物皆有其发展规律,要遵循规律办事,不能好高骛远,要稳扎稳打,才能获得成功;《守株待兔》告诉我们别抱着一种不劳而获的心态,要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发横财上,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的生活是用自己的双手慢慢地创造出来的,如果总是不努力想着天上掉馅饼,那么人生就会像这位宋国人的土地一般被糟蹋。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上的问题比较突出,他们对成长的内容所知甚少,兴趣也不高。所以,通过群文阅读解读“看问题、想问题”主题的文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故事中的情节,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内容中的情感,在这样的阅读下,学生也更明白成长的意义,并能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做好自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起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2]。

二、巧借手段,推动开展

在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课中,群文阅读的教学既要有趣易懂,又要简洁大方,要注重学习的关键和难点,同时要让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学习空间[3]。举例来说,在进行“爱国教育”主题的群文阅读时,群文阅读内容的选取来自教材中一些关于小学生爱国教育的内容,教师给学生确定的议题是——体会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要从中得到自己的感悟,这一组文章篇章都体现了爱国深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很容易就读出作者的思想,并且能够在其中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无愧自己、无愧祖国的人,例如《欢庆》,寥寥几句就展示了欢庆国庆的气氛,体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热情;再如《北京》,在了解北京的变化中热爱首都,热爱祖国;还有《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也体现了民族节日风俗。这些爱国主义内容势必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三、促进互动,稳固效率

要紧抓互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课堂阅读互动,充分引发思考,增强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默契[4]。例如,在“诗词”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通读教材中的诗词,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诗词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在玩飞花令游戏的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新的诗词,通过诗词,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比拼哪个小组飞花令接得更快,促进群文阅读课堂上的互动性能够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让学生在诗词活动中了解新的诗词,产生自己的思考,得到新的认识,促进学生群文阅读效果的有效提升,真正思想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群文阅读,需要教师及时改变教学观念,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读书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5]。因此,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读书过程,建立一种高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作者:温良伟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虎山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