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3-01-10 11:22:18

摘要:将群文阅读的方法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为传统的教学手段注入了新鲜血液,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改善学生阅读匮乏,积累少,整合能力差的问题。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不失为中学古诗词教学的一种良策。

关键词: 古诗词 阅读教学

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3篇

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篇1

古诗词贯穿中小学语文的始终,它不仅传承着优秀文化,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学习古典诗词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群文阅读是近年来中小学兴起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法不仅是对以往精读文本教学的创新,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储备。

一.群文阅读的概述

群文阅读的概念最早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他概述了“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究性教学。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发展,群文阅读的理论不断完善。2013年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在《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一文中,对群文阅读的概念做了界定:“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1]

二.群诗阅读的可行性分析

(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情况据统计,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共选取各类文体共236篇,课内外古诗词85篇,占选文总数的36%。从七到九年级,教材选编的古诗词占每册总数的比例高达41%,最低比例也占32%。因此实施群诗阅读是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的。

(二)群诗阅读的意义群诗阅读教学,既落实新课标要求,有效解决了目前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创新了古诗词教学方法,同时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在综合学习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1.落实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细化了学习任务群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从不同的切入点对语文课程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积累阅读经验,扩展阅读视野,在大量的阅读过程和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主动积极的积累、梳理、整合语言经验,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鉴赏能力,热爱和传承优秀文化的能力。2.有效解决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古诗词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与学习的重难点。学生过度依赖参考书、诗词知识积累匮乏、感情共鸣程度低等问题突出。教师教学内容偏向应试、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使得教师的预期学习结果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群诗阅读中,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操作路线,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文本中,寻找共通之处与矛盾点。这不仅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感知力,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古诗词教学开辟了新路径。3.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新课标对语文学科能力的界定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3]。群诗阅读教学紧扣语文学科特点,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训练。群诗阅读以学生为主体,依托诗歌文本,以议题为核心,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梳理诗歌脉络、鉴赏人物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通过交流,围绕议题达到共识。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与群诗阅读相契合,在群诗阅读中师生立足于文本,深度发掘语文教材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群文阅读的价值,这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途径。

三.群诗阅读的实践

探索群诗阅读模式,重要的是要明确议题。议题是群诗阅读中的灵魂,具有统领作用。议题能够聚合学生的思维,加强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为后期的教学做好铺垫[4]。初中语文古诗词群诗阅读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到教材选编古诗词的情况,又要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程度。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入选的古诗词进行整合后,笔者设置了以下几大议题开展群诗阅读实践。

(一)以作者为议题“知人论世”是语文学习的常见方法,把同一个作者的多首诗词放在一起学习,我们不仅可以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诗人,而且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以杜甫和李清照为例。设计杜甫的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杜甫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是他诗歌的主旋律。其次,杜甫是一个命运多舛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与他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因此以时间为线索,从读书漫游、困顿长安、为官陷贼和漂泊西南四个时期来展开。以《望岳》《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月夜忆舍弟》为文本进行杜甫诗歌的群诗阅读,体会杜甫诗歌的特点。所以,关于杜甫的群诗阅读,在深入全面了解杜甫生平的同时,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放在了理解杜甫的爱国情怀上。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共选入李清照的两首词,在高中会学习到她的其他诗歌。纵观李清照的作品,她的作品在前期和后期风格迥异。前期的诗词大多真实地描写自然风光,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词风清新活泼,自然和谐,展现出了少女的无忧无虑,坦率俏皮。以“靖康之变”为分界点,李清照南渡以后,后期的词风发生了重大变化。靖康之变以后,李清照开始漂泊生活,国破家亡、丈夫逝世、颠沛流离,种种打击使得她早年清新、明快的风格被浓重的哀愁、孤独、凄惨所替代。在学习她的诗词时,分辨清楚是前期还是后期,无论是感情还是语言风格,都能更容易的把握。通过这种群诗阅读的方法,能更好地做到“知人论世”,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心境,这比单篇诗歌讲单篇背景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以类别为议题古诗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而在中学最常见的就是就是送别诗、边塞诗和怀古诗。笔者就以送别诗为例,对以类别为议题的群诗阅读做一个简单举例。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共选编7首送别诗,以唐代李白的送别诗为主。通过送别诗的群文阅读,我们应该明确几个送别诗的关键。一是感情:古代交通不便,通信不易,因此古人特别重注离别,送别诗中蕴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依依惜别之情,也有对送别对象的美好祝愿和劝勉之情。二是送别对象:我们最常见的送别诗是送友,也有亲人之别、夫妻之别等等。送别对象不同,所表达的情感就有差异,因此送别诗一定要认清送别的对象。三是意象:古人比较含蓄,往往表达感情不是直接流露,而是借助某一个意象表达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流水、小舟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学生明确了送别的几个关键点,学习起来就没有太大的困难。以古诗类别为议题作群诗阅读,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通过不同的类别的古诗阅读,学生就可以掌握这一类古诗的特点,而不是停留在某一首古诗的理解上,这对学生阅读的整体素养是大有益处的。

(三)以品“字”为议题古诗是高度凝练的文章,我们品诗首先可以从品字开始,只有在字上下功夫,才能真正解透诗歌的诗意。以品“字”为议题进行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对古诗的理解从整体回到具体,从解人回到解文本。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为千古名句,苏轼云:“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但历来对“见”的读法也存在着争议,想要透彻的理解这首诗,对“见”的解读是关键。读“jiàn”时,表示看到,遇到,是偶然发现,是一种主观获得。读“xiàn”时,同“现”,指出现,显露,是一种客观意识。诗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之间抬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作者看见南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的无意之举,诗人闲适淡薄、热爱自然、超凡脱俗,因此“见”将作者的闲情逸致表现的淋漓尽致。此处应该读“jiàn”。好的议题是群文阅读成功的一半,群文阅读的议题是基于对文本的深度挖掘,既要符合语文学习的语文情景,又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还要尊重语文学科的性质。以上三种议题类型,最常见,可操作性强,希望对中学语文的群诗阅读有启示作用。现阶段线上教学模式为群文阅读的实践提供了契机,群文阅读需要整合文本,收集大量背景材料,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学习资源,同时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完成学习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将群文阅读的方法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为传统的教学手段注入了新鲜血液,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改善学生阅读匮乏,积累少,整合能力差的问题。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不失为中学古诗词教学的一种良策。

作者:王敏

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篇2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小学阶段,古诗文的阅读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词的学习重点来分析,阅读古诗词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认读能力,例如在小学低阶的《江南》和《静夜思》中,课后要求多以诵读和背诵为主;而到了小学的高阶,古诗词的阅读重点进行了转移,变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和领悟能力,比如《望天门山》和《清明》等,其课后要求通常围绕根据注释描绘诗中的意境、景象或者画面来展开。当前,在进行古诗词的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老师们一般都能根据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来调整教学进度,使其能够掌握古诗词中的核心知识点[2]。然而,从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当前我国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认读能力培养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小学阶段,认读古诗词应该是所有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认读包括齐读、自由读以及赛读等多种形式,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只重视齐读,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区别,从而降低了教学的灵活性[3]。另一方面,在认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更重视检查学生对诗词的背写程度,而忽略了背写相关技巧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进一步降低了古诗词认读教学的效果。

(二)对于小学古诗词理解能力的培养意识不足。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试图通过视、听、说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与新课改相适应,但就学生的接收功能而言,它更应该起到辅助性而不是主体性的功能。这种情况也表明了老师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并没有重视课下注释以及课本插图的应用,因此无法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能力,无法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水平。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策略思考

(一)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背诵能力学生能够熟练认读古诗词是以朗读和背诵为基本前提的。在小学,阅读和背诵古诗词的能力离不开良好的习惯到形成和培养[4]。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适当地增加课堂朗读的数量,并使其形式更加丰富。在背诵古诗词方面,老师讲授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联想、组块、媒介等来加强对古诗词中关键词的记忆。例如,在背诵《江南》的时候,重点在于要记住诗歌中的方位次序,因此可以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由于“东南西北”、“东西南北”都包含了四个方向,因此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先确定“鱼戏莲叶东”,然后再根据“东西南北”的顺序,将四个方向串联起来,从而提高背诵效率。

(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提升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提高小学生古诗词的阅读水平,与老师的课堂教学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在古诗词的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古诗词进行赏析,那么如果教师只单纯运用一种教学方法,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的。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本中的插图进行教学,比如在《寻隐者不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对教材的插图进行观察,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再进行局部的细节观察。如果发现学生的观察有疏漏,老师要及时指出,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又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诗词中的感情。同时,要善于把古诗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江雪》的学习中,就可以将渔夫在冰天雪地里垂钓的情景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学生体会凌寒垂钓的不同心态。另外,联想教学、比较教学法等在高年级的教学中也应充分的应用,例如《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都是李白所作,让学生们在比较中体会到其中的不同情感。

(三)感官的合理应用,强化学生古诗词理解能力加强看图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古诗词的领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进行感官技巧的传授。比如在《小儿垂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动作去模拟或表演;而在《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笔画出草原上的风景和草的形象,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感官意识,其能够自主探究,并活跃课堂气氛。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从认读、理解、欣赏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胡丽

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篇3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难点分析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令教师伤神、学生头痛,主要原因就是古诗词语言高度精炼、内涵丰富,学生难以理解[1]。有调查研究表明,对于高中语文的各个板块而言,古诗词是最令教师和学生头痛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感到乏术,学生感到乏味。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古诗词年代久远,与学生的日常语言逻辑不符,学生接触较少,所以,在阅读理解上存在困难。古诗词所选用的语言晦涩,学生需要按照释义来深入理解文章,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较长,效率也难以提高。其次,古诗词所蕴含的内涵比较丰富,学生无法轻松快速地理解,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古诗词是我国5000多年文化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当今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阅读比较困难,理解更不容易,所以许多学生会厌烦古诗词学习,甚至有不少学生直接放弃古诗词。最后,古诗词占据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各个板块,几乎每本教材内都有3-5篇或以上的古诗词,学习量比较大,学生在这一板块投入的时间精力比较多,但往往出力不讨好,所以不少学生宁愿放弃古诗词的学习,而将节余的时间用于钻研其他板块。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当老师讲到古诗词内容时,学生表现得兴致缺乏,学习热情不高,自然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因此,在教育体系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把握正确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使整体课堂环节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使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古诗词,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是实现弘扬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应用群文阅读法的优势

(一)优化学习环节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能够优化学习环节。教师在教学某一篇古诗词时,可以以此为主题进行文章的延伸,让学生不再只阅读、分析某一首诗词,而是求同存异,比较阅读某一类有联系的诗词,会增加课堂学习的可能性,也可使课堂内容更加充盈、丰富。在阅读古诗文时,学生要快速理清阅读思路,并掌握阅读技巧,以分析和鉴赏为主,深入理解文本。但由于一些诗词具有较强的主题性,如果教师不选择群文阅读法,会使得整体课堂环节单一、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应用群文阅读法,优化学习环节,强化教学效能,逐渐培养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拓宽阅读思路相较于初中阶段,高中古诗词数量明显增多,且理解难度加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要求更高。这时,教师就要创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案,以阅读对比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古诗词的阅读学习技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群文阅读法是最直接有效的。它的主要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固定时间内拓展阅读范围,通过相同主题或相同类型文章的对比,掌握阅读技巧,拓宽阅读思路[2]。许多学生认为高中阶段的古诗词分布杂乱,找不到学习规律,甚至在记忆某一知识点时也不够清晰,经常会出现内容混淆的情况。同时,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还易出现局限性,无法深入理解文章内的文化价值。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高中生的情感理解出现偏差。而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法,教师可以选择相似内容的阅读材料,强化学生的记忆和对比分析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某一主题筛选合适的群文文章,并调整古诗词教学顺序,使学生在整体学习过程中实现文章对比,这就能够帮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跳出限制,保证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客观性。

(三)强化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传统的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由于缺乏交流,导致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逻辑混乱,也无法深入感知文章内涵。群文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强化课堂交流,更有益于师生的探讨、沟通。学生学习一篇古诗词,除了要能够熟练阅读外,还要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并提出具有个性化的鉴赏意见。但是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本身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不够,所以在课堂上也更侧重于自己的讲解,导致学生“有口不能言、有话不能说”,这种课堂环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养成机械学习的习惯,并不利于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群文阅读法,除了能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外,还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互动交流,从而完善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诗文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实现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内化,以此提升高中生的语言逻辑能力。群文教学法还有一大优势就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收集与之相关的诗文素材和资料,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

三、高中语文古诗词应用群文阅读法的路径

(一)角色导入,实现思维启发高中生学习古诗词除可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之外,还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角色导入,利用群文阅读的模式,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高中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和职责,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带领学生走入古诗词世界。如在教授杜甫作品时,教师可以将《泊岳阳楼下》《蜀相》《登高》三首诗整合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杜甫诗词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这三首诗表达了作者漂泊困顿、忧国伤时情感,所以将这三首诗进行集中教学开展群文阅读,也能够深化高中生对杜甫忧国文风的理解和认知。也就是说,教师既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明确自身与学生的角色,并以此导入课堂,启发高中生的语言逻辑思维,使其对古诗词能够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二)合理教学,改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的功利性导致好多教师在教学时会更侧重于任务,无论是自己的教学任务,还是学生的学习任务,都是在沉闷的课堂气氛中完成的,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良好的课堂氛围除了能够保证教学效率外,还能改善学生学习时的心情,更有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青少年[3]。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可合理应用群文阅读法,改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比如,在学习某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每个学生自行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群文,文章数量为3-5篇,可以以主题为主要依据,也可以以文章内容或作者为主要依据。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所收集到的内容开展教学,先将所有学生收集到的文章进行整合,然后合理筛选合适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这种课堂会让学生更有参与感,而学生在学习自己收集到的内容时,也会有更强烈的热忱,这样的课堂环境如何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三)合作学习,突出课堂地位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也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主,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语文教师认为在高中阶段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合作学习,认为自己和学生应当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重要的知识点中,这种理念从根本上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自身学习积极性提升的基础上,对教学重点的吸收内化效果也会更佳[4]。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将合作学习与群文阅读模式有机结合,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在有限时间内对不同的文章予以不同的介绍。以《采薇》《从军行》等行军主题诗歌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自行讨论,组内成员要根据自己对诗歌、字词、意思的简单理解进行讨论,然后再由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整体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朗读诗歌,体会诗韵;思考问题,发表见解;课堂交流,捕捉内涵。也就是说,教师既要结合自身与学生的交流,又要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善课堂环节,改变传统语文古诗词课堂枯燥、乏味的缺陷。

(四)精选主题,筛选素材质量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重难点在于对文字、词、句的理解,教师有必要借助群文阅读模式,收集相似诗文,并为学生提供对比内容,帮助学生在对照中深度掌握诗文字、词、句的应用方式含义,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夯实基础[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群文阅读模式的优势,精选主题,并严格筛选群文素材,保证文章质量。在教学李清照的诗词时,就可以围绕以“愁”为主题的群文进行阅读。比如《菩萨蛮》《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这四首词中对“愁”的表现形式不同,证明作者在作词时的心态也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李清照的生平来感受这四首词的内涵。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读过她的作品,我们会知道,前期,她的作品多以浪漫悠闲为主,而后期则更多的悲叹身世,词调也逐渐伤感。所以学生在群文阅读时,也要根据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感悟其思想内涵。《如梦令》《醉花阴》这两首词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前期惬意、快乐的生活。而《菩萨蛮》和《声声慢》则更具凄苦之意,尤其《声声慢》中的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充分表达了作者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类似主题相同作者的诗词来开展群文阅读,更能强化群文阅读教学法的效能,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新的理解。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上,教师要明确群文阅读法的优势,并合理利用。教师要精选群文主题,筛选素材,也要合理开展教学,改善课堂氛围,还要组织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明确自身与学生的职责和角色,启发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实现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

作者:冉晟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