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古诗教学思考集锦9篇

时间:2023-06-22 09:32:47

古诗教学思考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古诗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语言的魅力。特别是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诵读,为学生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 教学 思考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重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欣赏。古诗作为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重点与难点,需要教师对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好古诗进行探讨。

一、注重诵读,体会语言之美

诵读是语文课堂经常会用到的手段,在进行小学古诗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的利用诵读,让学生体会到古诗中蕴含的语言之美,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自行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思想感情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首先进行范读,之后再进行领读,在学生熟读之后进行讲解。教师在进行范读时,主要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学会给古诗断句,并根据教师范读的情感体会古诗的感情基调。教师在进行领读时,需要学生关注古诗词句的韵律美,体会古代文人在写作时语言运用的娴熟。经过多次诵读,学生就能在整体上对古诗有一定的感知,在之后教师进行讲解时能够更为迅速的理解古诗的含义。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朗读、个人朗读,根据古诗难易程度的不同选择更适合的诵读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语言之美,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例如,在进行《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的教学时,由于这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且古诗用语、含义较简单,教师可以选择在进行一至两次的范读之后,有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和个人朗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这首诗的特点,并体会作者利用数字写诗的特色,体会古诗语言的魅力。让小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古诗的时候就体会到古寺中所蕴含的美感与趣味,让学生更乐意学习。

二、创设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古诗由于是古代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与现代人的写作方式和交流方式都存在较大的不同,小学生在接受起来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就应当注意在进行古诗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古诗之中,体会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以及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首先对古诗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深层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对与这首古诗相关的内容进行查阅,特别是与其创作背景相关的内容。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可以将自己查阅到的各种资料,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首先理解所学古诗的创作背景,从而在大体上理解作者在进行古诗创作时的情感。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也需要教师描述给学生,但仅仅依靠语言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教师可以根据古诗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个与之相关的环境,并引领着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去欣赏古诗,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古诗的精髓。

例如,在教授《春雨》和《春晓》两首古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与春天有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或者公园里参观,边欣赏春景边学习古诗。这样学生就能够将古诗与实际的春景相联系,并真正体会到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内心的感受,并与作者达到共鸣,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与作者对春天的歌颂交融在一起,更为准确地理解古诗的含义。这样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学生就能够更为顺利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并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将自己想象成古诗创作之时其中的一员,真正的做到与作者达到共鸣,提升古诗教学效果。

三、形式多样,提高文学素养

小学古诗教学还应该将形式丰富多样化,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特别是对古诗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古诗进行拓展,为学生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古诗,留给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与讨论,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拓展。还可以利用古诗,将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丰富,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扩写、故事新编、续写、改编课本剧等,不仅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形式多样的作业的同时自主的去搜寻与之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在进行与古诗相关的拓展时,不需要局限在学习更多的古诗上,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与作者相关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对古代文人有更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古诗的主题,向学生讲解与之相关的各类奇闻异事,让学生感受到古诗并不是古板的,学习古诗的过程是十分有趣的。

例如,在学习《出塞》一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龙城飞将”的故事,并给学生播放有关古时候边塞将士守卫边关,并与外族抗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边关将士的英勇豪迈。还可以将整首诗的格调与现代社会相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就能够拉近故事与小学生的距离,并提升其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古诗教学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好诵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之美,给学生创设情境,更为深入的理解古诗的含义,还需要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其文学素养。这样能够提升古诗教学的课堂效果,也帮助小学生学好古诗,提升其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勇奇. 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2011(26)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2

关键词:问题;朗读;品味;悟境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也是一座山,很难逾越,更难爬上峰顶。在小组课题展开研究的同时,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面发现了诸多问题。我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问题之我见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而在这充斥大部分语文课堂中的五步教学法中,读通诗句无疑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也是问题最多的。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是趋于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总会让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形式多样的朗读齐上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3.朗读指导单一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

4.朗读只求形式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二、名师引路见阳光

正当茫然困惑之际,援疆教师推荐翻阅《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词课堂实录》,发现里面收录着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深入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们以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

古诗词言简意赅,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

2.在对比欣赏中品味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此外,还可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3.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

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因此,学习古诗不能浮光掠影。而需要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4.联系生活,模仿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激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名师们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设计,使我们每个对古诗词教学懵懵懂懂的年轻教师像是开了一扇窗,犹如春风拂面,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3

【关键词】: 古诗 魅力 困境 方法

一、古诗的魅力所在

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短短几句,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在古诗的世界里,忽而气势磅礴、雄浑激荡;忽而柔和细腻、委婉缠绵;忽而萧瑟苍凉、孤独寂寞;忽而忘情阡陌,韵味悠长。严肃与诙谐,生动与质朴,含蓄与明了,委婉与豪爽,直让人几经磐涅,荡气回肠。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

二、造成小学生学习古诗困境的原因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学生古诗掌握量寥寥,主要是课本中要求的几首;内容较单一,五绝为主;学生对古诗普遍缺乏兴趣。导致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何在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平日观察,归结一下,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教师和学校、社会因素:

1.一些教师和家长自身就没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爱好,对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缺乏引导小学生从小学习古诗词的意识,平时对学习古诗词所作的宣传力度不大,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学校没有专门的古诗词课程设置,学生所学习的古诗词散见于各册教材之中,学时分散,教学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迅速提高他们的古诗词修养

3.当今社会少影视作品种类甚多,如动画片、漫画书,以及各类电视剧,尤其是武打、枪战片的冲蚀孩子的心灵,却鲜见有自发诵读古诗词的现象,整个社会环境弥漫着一种浮躁而低俗的气息。

其次,学生自身的原因:

1.古诗词的内容比较深奥,字、词、句的意思不容易读懂。

2.有一些字不认识,句子的结构也比较复杂,诵读的困难较大。

3. 由于缺乏文学和历史知识,不了解诗人的生活简历及写作背景,很难真正理解诗意,只会死记硬背,缺乏感情。

4. 由于不会运用,背过以后,当时能记住,时间一长就淡忘了。

三、开展古诗教学的方法

1.运用故事强烈的感染力,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深刻的意境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发现许多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听故事却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惟恐自己少听一句。足可见故事对学生影响之大、感染力之强。在教学古诗前,可以把诗人的心态、所处的时代背景、古诗中的科学知识、古诗意境编成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叩响学生求知的心灵大门,以故事导入式来学古诗。如教学古诗《鹅》时,利用作者生平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之中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起了一箭双雕的作效果。

2、结合古诗意境,丰富学生想象力,体会古诗情感。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去想象、丰富相关情节等等。

3、融合诗人情感,声情并茂,放声朗读

古诗具有独特的音韵美,通过朗读才能彰显这种音韵的美,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在教学古诗时,就采取了多种形式地读,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赛读、教师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声情并茂地读,并指导学生对情感明快的诗,读的时候应当语调高昂、轻松,语速轻快。对感情抑郁、悲愤的诗,读的时候应当语调低沉、钝重,语速较慢如《示儿》。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放声朗读,让他们反复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这样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注重学以致用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叙事、写景或状物的诗,也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是诗文思想感情升华的结局。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对古诗的教学,启发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歌,开展佳词绝句欣赏会与读书笔记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把所学的古诗真正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上,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然,诵读古诗,既能培养学生的情操,又能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等。总之,小学古诗课,必不可少,上好小学古诗课,更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4

1教师教育理念有偏差

教师对于成绩过于重视,经常出现为学习而学习的情况,将古诗词的学习放在了一个十分功利性的位置。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2学生压力过大

由于现在的应试教育太过高压,导致学生一味为了考试而学习古诗词,忽略了古诗词的深刻意义,不能体会其精髓。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加强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进程中,诵读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诵读也是我国古诗词教学一直拥有的良好传统,对古诗词进行有感情的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古代诗词中优美的意境。学生可以利用诵读的方法来深化对于古诗词的记忆,并在脑海中进行古诗词场景的再创造,使得单纯的文字在脑海中变成了丰富的场景,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诵读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阅读的空间,通过对阅读方式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进行一首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可先进行范读,对于古诗词中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订正,随后让学生进行齐读或分组读,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阅读中提高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兴趣。此外,诗歌是强调节奏性的。所以,老师应当给学生讲解一些节奏的知识,可指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使之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最后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一唱三叹”之妙。总之,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声情并茂,从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2介绍作者,了解诗情

了解古诗词的作者,也是了解其诗歌的一种方法。了解诗人的生平传记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得学生对诗歌以及诗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理解诗歌做好铺垫。

3理解诗词的题目

在理解一首诗的时候,应先理解其题目。有些诗歌通过题目就可以猜测出它所要描写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因此,老师在讲解一首诗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解题,通过解题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4进行合理的联想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是古诗词的美妙所在。很多古诗词都是用精练的语言,再配合各种意象,营造出各种妙不可言的意境。对此,可以让学生结合诗中意境进行无限的遐想,以此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诗词的真正意义。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瞑》,可以让学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细雨微凉的空山雨后,皎洁的明月稀稀疏疏的照应在松林间,清洌的泉水沿着石头涓涓而流,水中的鱼儿自由穿梭游玩,竹林中不时传来浣衣女的笑声。通过良好的联想,学生可以感受到丰富场景,并在阅读和想象之间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5实地感受,加强理解

教师应注意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重视实地感受。在教学中,利用家乡的地理优势,带领学生走向户外,通过领略风景的方式来感受古代诗词描绘的美丽场景,以此与诗人对话,体验“诗歌生命”的美。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勃发、灵感的闪现,也是诗人生命价值的最高诠释。如果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情感,必能达到学生、诗人之间情感的传达与体验。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

与其他的文学作品相比,诗歌拥有更强的表现能力,在字句之间往往能够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所处的场景等等。也正是由于诗歌这种表现能力及其字句的凝练,教师才更应注重在鉴赏诗歌过程中要求学生重视品味诗歌的语言,通过感受诗歌凝练的语言,更好地感受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对此,教师可以用语言拼读法。首先,学生可以进行自由诵读,了解诗歌的大体意思。然后,可以进行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最后,再来有感情的朗读。我们都知道,诵读是理解诗词的基础,也是诗词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点拨感悟法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感悟其中蕴涵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做一次“老师”,让其上台讲解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感情,另一方面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提升其对于表达的自信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3讨论赏析法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赏析。中国古诗词的语言、修辞都是极为精练的,这种精练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大胆的分享。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交流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4联想想象法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古诗词的丰富场景进行想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加以辅助,如在教授的过程中配以音乐或者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对古诗词进行创作性的描写,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配图,或者进行扩写。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体会。

5迁移拓展法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5

关键词:小学 古诗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10-01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感受语言的优美,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经典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一文谈到:“稍稍翻一翻历史书籍,我们就会发现:大师们无一例外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无一例外在他们的少年儿童时期诵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打下了宽厚的文化基础;他们大多在青年时期远渡重洋,到当时的发达国家接受了西方先进文明的熏陶,广读博览了大量的西方名著。由此可见,一个传统文化的根基,一个西方先进的文明,二者的嫁接,才造就了这样一批大思想家、大学者、大作家、大教育家。”

1 重视从朗读中体验情感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首先,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其次,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再次,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通过导语的铺陈也是引领学生诵读诗文的一种好办法。有位老师是这样指导《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诗的朗读的,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他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清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门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2 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3 营造读诗的氛围

由于古诗词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比较浅薄,学生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所以营造情感氛围,入境悟情,是师生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试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做到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而且幽默风趣,学生则一定会为这妙趣横生的课堂所陶醉,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和“感知、理解、记忆”也就会在这种氛围下悄然完成。如教学《咏柳》时,为体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好景致,则可以色彩明丽的春景图为背景,配以行云流水的古筝乐,将学生带入生机勃勃的春境。值得一提的是,对不同的古诗,选用不同字体,能够有助于表现不同的意境美:如黑体的方正沉稳,隶书的凝重端庄,草书的狂放不羁,行楷的活泼灵动,魏碑的古朴淳厚,营造出或悠远绵长的意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4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古诗产生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古诗中出现的生活片段很难让现在的孩子接触和体会。所以单靠教师的只字片语很难解释清楚,孩子们也无法体会出相关的诗意。这时就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声像、视频去了解历史、了解过去,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诗意,也帮助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例如:箬笠、蓑衣这两件物品现在已找寻不到,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再现这些物品,让学生直接感官认识。多媒体不仅可以展示历史,还可以带学生领略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帮助他们理解诗意。例如:在学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许多学生都没有去过庐山,单靠一些呆板的图片是无法体会庐山三叠泉的雄伟和壮观。这时笔者在教学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庐山三叠泉的视频,学生仿佛到了实地,感受到了三叠泉壮观的气势。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诗句――遥看瀑布挂前川。在一课三研中,平行班运用图片介绍进行教学的对比中,运用多媒体的班级课堂效果好于运用图片的班级。同时,教师也体会到运用多媒体上古诗文课自己也轻松很多,学生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直观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参考文献: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6

古诗词以“情、境、意”见长,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诗词情境中。在农村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中,既有可以作为优势的环境氛围,但却并未得到足够的开发;也有一些不适应之处,需要教师作出进一步的调整。这些都导致初中阶段农村古诗词教学出现一种微妙的境地,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尤其是加强对农村地区可用作乡土资源的环境进行开发。

一、农村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特点所在

由于农村地区教学受到教学资源建设的限制,在情境创设中既有着一些不足之处,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所在。一方面,在农村诗词教学中,缺乏多媒体设备下的情景创设。尽管大部分农村学校已经有了自己的多媒体设备甚至专业的多媒体教室,但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资源的数量远不及城市学校。对于情境教学这一辅助设备的缺乏,使得情境创设中的一些表达效果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运用,如图片、声音、光影、以及视频资源等。而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乡土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W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切实地听一听蛙鸣,使学生在大自然中感悟诗词的魅力,当学生发现诗人能够将生活表达的如此精妙美好,自然能对诗词产生别样的理解,这又恰好是城里教学所缺乏的。

因此,在农村诗词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以及对一些资源的探索与开发,而不单纯地依赖于口头的语言表达,这样即使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技术做辅助,教师也能有效地展开教学,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

二、农村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思考

1. 教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

在诗词的描绘下,其实许多内容都是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些内容又恰好能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联系。例如在讲解“春江水暖鸭先知”时,教师可以带领或邀请学生去观察春天最先出现在水中的是不是鸭子等;在讲解“浅草才能没马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看看才能没住马蹄的草应当是多长的。总之,教师要将生活情境全面的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进而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当诗词的内容与生活情境相联系的时候,学生就能对诗中的内容有了独特的感悟,进而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感共鸣,实现情感情境的构建,这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2. 增强教师语言的感染力

在教学中,还要逐渐增强教师语言的感染力。诗词本身就是一种凝练、精确的文体,在表达中往往存在着理解与翻译的问题,而这两者是有区别的。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传统诗词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去对所学知识进行翻译,但是学生往往很难做到。之所以提这个问题,就是想阐释“以文害义”的道理,学生对诗词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诗词的意境与美感全无,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这样的误区,对于诗词要意境构建多于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修饰自己的语言,以唯美的语言,使学生进入到一种唯美的境界,感受到诗词中的魅力,进而实现学习的突破。用语言为学生构建意境,需要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3. 多方面对资源的开发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7

古诗文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当前其教学测评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测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默写型的。单一的形式无法多维、立体地检测出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更难以促进师生教与学的改进,同时,也导致了古诗文教学目标的随意性。怎么才能多元和立体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测试?本文就如何丰富古诗文的测评形式作一些阐述。

一、诵读型

古诗文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有明确的要求,比如,第一学段“阅读”第5条: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三学段“阅读”第7条: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可见,诵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它本身是一种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诵读可以促进对诗意的理解、诗情的感悟,进一步感受语言的优美。但实际上,我们教师对学生诵读的测评是忽略的,甚至可以说诵读是古诗文测评的盲区。所以,到了高年段,部分学生拿到一首诗后依然读不出停顿和节奏,更不用说能大大方方、字正腔圆地诵读出来。那么,每个学段测评的点在哪里?

1. 第一学段,能大声地、有节奏地诵读,读出古诗文的停顿。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测评要求?第一,应该给予低年级学生诵读的信心,所以要把“大声”作为测评要求认真落实下去,这样能大大减少学生诵读时不敢出声的现象,还能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音韵之美。第二,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实际上已经会读一些浅显的诗文,但是很多学生诵读时有拖调的习惯,不注意停顿和节奏,所以把“读出停顿”作为第一学段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这个要求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充分把握古诗文停顿的特点。

2. 第二学段,能自然地、有感情地诵读,做到音断气连,读出古诗文的味道。为什么要做到自然地、有感情地诵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中年段学生的阅读目标之一,但是部分学生在诵读时喜欢拿腔拿调,不那么自然,而真正的诵读应该是比较自然的。为什么要做到音断气连?这个要求是在低年级能读出停顿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更是对读出古诗文独特味道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

3. 第三学段,能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字正腔圆地读出语调、韵律、节奏,表情自然、动作大方。第一,这样的要求,符合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阅读”第7条的阐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二,表情和动作是诵读的一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诵读的时候做到表情自然、动作大方,这个要求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如果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能把诵读作为古诗文的一种测评形式,那么就会让学生浸润在古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中,促进学生把握古诗文诵读的语感,在提高诵读水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

二、“语用”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以,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这也是古诗文测评需要达到的一个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去测评。

1. 书面运用。

这一种测评,可以创设情境或相关场景,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古诗文。比如,“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说:‘?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孩子,你可要珍惜啊!’”这里学生可以填写学过的《锄禾》中的千古名句。又如,“当我们独自在外地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和亲人,或许还会吟出唐代诗人王维在《?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中的‘?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摇。’”再如,“看,那火红的枫叶好像一团团火焰,富有生机,怪不得杜牧会吟出这样的诗句:‘?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运用,才是真正的学会。运用这种方式测评,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领会诗句的意思,促进学生活学活用古诗文,还能让学生知道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年,是因为它说了一个最普遍的道理,传递了一份亘古不变的真情。

2. 口头表达。

口头表达就是给学生提供诗句,让学生来创设情境,并用上诗句说一说。这种测评形式用在中高年级比较合适。比如,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有的学生说:外面礼花绽放,爆竹噼里啪啦乱响,这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开始了!有的学生说: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让人不由得低声吟诵起王安石的那句名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还有的学生说:爆竹一声大地春,家家户户喜洋洋。人们满面笑容,喝着小酒,在春风中沉醉了,这不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吗?

这样测评,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他们要根据诗意创设合适的情境,并把诗文放入句子中,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 想象交流。

古诗文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所以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段情,非常适合用来想象描述画面和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想象画面,并且用语言描述出来。有学生这样描述:看,荷叶一眼望不到边,挨挨挤挤、层层叠叠,微风拂过,像绿色的波浪一样起起伏伏。再看那荷花,分外娇美,特别是那红色的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变得更加红艳,让人看了舍不得离开。有学生这样描述:荷叶密密的,绿绿的,一层又一层地伸向远方,和天空连接在一起。荷花呢,亭亭玉立。在太阳的照耀下,红色的荷花就分外娇艳,像害羞的少女的脸庞。

这样的测评,难道不比单纯地翻译要有意义得多吗?在想象与交流中,诗文的意思明了,意境凸显,极具审美价值,还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三、积累型

背诵、默写、比赛等积累性测评形式,平时教师或多或少也用过,但大多没有在班级中形成氛围,或者说让学生养成习惯。就像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一样,古诗文的积累性测评也应该是定期的,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的仪式感,大大增强古诗文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然具体应由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来定。

1. 不拘一格来背诵。

背诵是很多教师一直都用的形式。一般的背诵都是学生到组长那里去背,然后在墙上的背诵一栏中加个五角星之类的标记,表示已经背过了。但是,这样的背诵测评大多是短时性的、应付性的,过后学生未必就能真正记住。怎样打破学生这种背诵过后就一劳永逸的任务观念?可以不断丰富背诵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致,最终养成功在平时的积累习惯。比如,小组捆绑式背诵,让学生先在组长那里背诵,人人过关以后的那个小组才有资格获得“背诵优胜组”的称号,然后参加全班优胜小组之间的随机性背诵展示。背诵展示可以利用晨会、课前三分钟等时间来进行。这样的背诵测评,温故而知新,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诗文的内涵,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2. 打破常规来默写。

除了平时常用的全班默写以外,我们可以打破常规,采用如下几种形式:一是每周一次学生自己默写并校对,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第二是同桌互相默写并批阅,实现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学;第三是期中和期末的全班统一默写测试,教师批阅后作为平时测评成绩记载入册。这几种形式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自主学习意识。

3. 独辟蹊径来比赛。

比赛是学生很喜欢的形式,可以作为测评的一种辅助形式。比如书写比赛,把每个学生写的诗文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从书写正确、行款整齐等几方面去衡量,赛出优秀作品。再如,小组专题手抄古诗文小报比赛,吟诵春天的《春之诗》,思乡念家的《乡音与亲情》,爱国情怀的《丹心一片》等。还有诗句对对碰比赛、关键词解释比赛等等。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8

一、意象教学

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意蕴含蓄、意境深远,其中包含多类物象和作者的丰富情感,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无限魅力,能给人传递可观可感、可触可叹的意象。什么是意象呢?简单地说,是指诗词中的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个性化的情感活动而创造的一种艺术性形象。它是创作者“情”和“志”的充分结合,也是作品精华灵魂之所在。抓住“意象”开展教学,犹如抓住“牛鼻子”,能够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以欧阳修的《踏莎行》为例:侯馆和溪桥点明了征途,对事件地点做出了描述;还用梅残和柳细说明了时令;同时创设“行人”想象妻子在凭栏远望和盈盈流泪,是写“行人”抛家别妻的愁苦之象。作品中的具体时令与地点是实象所在,行人离愁之情寓于其中则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尤其末尾一句“行人更在春山外”,是情景一体和主客观世界的充分显现,既是“景”的升华,更是“情”的升华。就是说,从“实景讲解”到“情志分析”到“妙语升华”,不仅有利于对古诗词层层递进式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古诗词的文学素养。

二、新意教学

在古诗词作品中,意象有些明显,有些则比较模糊。对于意象模糊的诗词作品,可采用“古文新意”教学法。什么是“古文新意”教学法?就是激励并引导学生对意象模糊的古诗词,在尊重作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解读与品析,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诗词探究能力。

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由于诗的内涵意象比较模糊,所以,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强势取代学生的认知观点,而应当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他们凭借自身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去阅读并“观赏”其中所展现的多彩画面,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诗词理解。无论观点是否正确合理,只要能顺理成章和自圆其说,就值得赞赏与肯定。

三、比较异同

比较异同是古诗词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就是把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或者不同作者在背景、风格、手法上相同的诗词放在一起做比较,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李清照的《声声慢》和《一剪梅》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就两首词所表达的愁思开展比较阅读:《一剪梅》描绘的是作者早期生活中的相思之情――新婚未久的丈夫离家外出,词人因独居寂寞急切思念而流露出来的离别心情;《声声慢》则是表达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怀愁思――丈夫已逝、国破家亡,旧爱难寻、颠沛流离。再如,同样以项羽为对象,同样以乌江亭为题:王安石从民心向背入手,认为项羽因失去民心而失败;杜牧从用兵角度,批评项羽未能正确地面对失败而乌江自刎;李清照则是从做人气节出发,认为无论生死都要轰轰烈烈,赞扬项羽“生是人杰、死亦鬼雄”。通过比较,能够有效地开启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思维。

四、古今联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和宝贵精神财富,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一直发挥着陶冶心灵、凝炼人心和熔铸精神的正强化作用。“粗布大褂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类的名言俗语,都在强调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诗词文对于丰厚学识、人格修养等具有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影响。尤其在民族文化不断遭受冲击的今天,重视和开展古诗词教学与改革,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成为血肉丰满、情义十足、志气蓬勃的现代公民。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用黑色的字表达灿烂无比的内心”,犹如涅之凤凰在苦难之后变得更加豁达、潇洒和自如,给人传递“逆境重生、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还有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立志和向往“抗金复国、为国尽忠”的满腔热忱。古今联系教学,能在潜移默化中把一些优秀精神元素植入学生的内心。这对于普遍具有“90后”“00后”代际特征的青少年来说,难道不是别样的涵养和滋补吗?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9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在长期的不断发展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应高考考纲要求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为了高考成绩而服务,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盲目的去背诵。虽然在此模式的教学下学生在高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些能看到的分数上的效果不能掩饰了学生即使花了大量时间去背诵古诗词,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也不懂学习古诗词的意义,教学的真正效果没有实现,对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存在着相当的缺陷。因此,改变古诗词教学的误区现象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误区

(一)忽视了古诗词的熟读成诵

诵读是我国从古至今最为传统、最为有效地读书的基础方法。宋代朱熹曾在《读书之要》之中说过“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处于吾之心,然后有得尔。”可见诵读古代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因此,学生要想学好古诗词,首先就要会诵读。

现今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只看重学生能否将古诗文背下来,在学习方法和过程上有所忽视,学生只需要可以背诵某些重要语句就可以了,导致了古诗词学习在基础上就存在了很大的误区。而在对高中的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学生们大声诵读,体会作者在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的灌输自己对古诗词的基本感受,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产生了很大的误区。

(二)忽视了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古诗词学习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可以背诵,并且在背诵的过程中能理解古诗词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和意境。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分数,让学生去背诵那些易考的重点诗词句,还让学生不厌其烦的做历年的高考古诗词题目,这样不仅太浪费时间,而且没有让学生们从整体的角度上把握全文,学生们虽然背得了几个诗词句子,可是却没有在整体上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当时作者写作的心情,不能理解古诗词中表达出来的意境,这已经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三)忽视学生对意境的理解

意境是指古诗文中蕴含作者当时写作的感情和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说是对作者意境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意境才能算是真正懂得了古诗词的真正含义。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忽视了意境的重要性,在对学生的讲解中也只是单纯的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误解了古诗词真正的意思,失去了古诗词真正的涵义,而且让学生们没有实际的感受,无法想象作者寄予在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

(四)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应试教育环境严重影响了高中很多科目的教学本质,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对高考过度重视了,认为高考的成败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发展。高中语文的学习受应试教育很严重,老师为了学生的分数选择牺牲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就是因为这样,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就喜欢采用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导。教师只是根据历年语文考试的重点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对古诗词含义的真正理解,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本质时产生了偏离,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使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走入了一个“背多分”的误区。

二、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一)熟读成诵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中就可以看出诵读的重要性。在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经常进行感情的诵读,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们对古诗词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们在进行有情感的诵读中,体会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

(二)加强对古诗词全文的背诵

学生在对古诗词全文背诵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从而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具体含义,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过程,可以理解为对作者蕴含在古诗词中意境的学习。因时代背景和情感环境的差别,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将自己代入到古诗词的意境当中,真正的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意境,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与情感的升华。

(四)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

前文已经说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习古诗词真正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一个辅助和引导作用,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强行要求学生们去死记硬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古诗词的学习,走出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杨彩云.新课改下如何搞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考试周刊,2013,(55):28-29.

[2]莫兰花.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阅读(中旬),2011,(5):254-255.

[3]郑建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研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7):6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