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网络教学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1-13 21:22:20

网络教学总结

网络教学总结范文1

在全市网络教研试点工作启动会召开后的第X天,全市X所学校申报的X个课程社区初步完成社区栏目设置、功能熟悉和栏目使用之际,第X学的领导率先申请开展的片区联片网络教研活动,给处在艰难徘徊之中的全市网络教研试点带来了一丝光明。

从X年X月X日至X月X日,教研室的领导和学科教研员主动与X的领导和课程社区的组长进行沟通、探讨,X片区的各个学校适时调整和完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好课程社区的各项功能的作用,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和观课议课集于一身,从而为大家呈现了一次品尝网络教研魅力的校本研训活动,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取得的成效。

X.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期待——让网络教研试点具有吸引力。活动的着力点来自于一线教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近年来网上培训活动日趋丰富,但存在着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参与网上培训时间的冲突,参与网上培训的质量有下滑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X片区就选择了教师们认同的课例研究作为本次活动的主线,为了尽可能的减少难度,主题定为了“我的特色我的课”,以突出一个小特色拉近了与一线教师的距离,并且为了做好对观课议课的示范作用,教研室在活动安排中的活动内容中又增加了主评人参与,引导教师针对课例如何进行研究,以此培养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习惯和能力。

X.来自于一线教师的热情——给网络教研试点注入活力。通过下面的三组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全市网络教研试点工作离不开参与教师的支持和关注。

我市各个课程社区的申报有别于全区网络名师工作室和兴庆区学科课程社区,它们基本是通过名师效应和学科教研员为主体进行构建的,这样做一个优势就是成员吸纳会是庞大的。而我市是基于学校学科教研组进行建设的,这样进行建设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听到基层教师的所思所想所做,存在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成员的吸纳相对窄小,只能限于本校的学科教师。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验证了我市学科课程社区建设的决策是科学正确的,将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总结交给基层学校的学科教研组,他们及时从学科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实现网络教研试点终极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作为本次活动的协调部门教研室,最担心的一个环节就是学校的组织环节会不会出现流于形式、疲于应付,为此对三个课程社区观课议课、教研活动的时长进行了限制,接近于学校学科教研组常态下活动的时间,考虑到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活动的时间定为一周,这些都是紧紧围绕网络教研的优点进行设计的,一周时间基本实现了全市小学三科近千名教师参加活动的全覆盖,离开了网络实现的难度可想而知。

全市X所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教部,在这一周的时间内,灵活地安排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将此次活动当做一次高质量的学科教研活动来对待,在保证教师全员参与方面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统一组织,分散进行,活动开始前担心的环节被学校高度重视、主动参与的热情给化解了。往常被边缘化的村小教师也通过网络参与的本次活动,打开了它们与外界联系、沟通的大门。

X.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期盼——给网络教研试点树立了信心。作为负责全市网络教研试点工作的教研部门,如何将网络教研试点工作持续进行下去,最大的疑惑就是如何处理好“平台功能使用全覆盖——课程社区建设有特色——活动设计开展有实效——教师主动参与能持久”四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次活动是市级层面的第一次,上述的一些数据显示参与本次活动的小学教师,对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效果持认同的态度,网络教研的这扇窗户早已被打开,部级、自治区级公共资源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和活动平台被教师们所熟悉,通过本次网络教研活动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基于问题,基于学科,基于学校,才是我们今后开展网络教研的立足点。

通过常规教研向网络教研的延伸,解决学校学科教研组活动开展能力较弱、针对性不强的突出问题,解决一些常识类学科校本研训活动被边缘化、几乎空白的突出问题。通过网络教研这一形式,将我市一些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好的做法,一些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同时通过这一形式,将教育发达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以我市学校和教师亲自实践的方式进行借鉴和吸收。多管齐下,保证我市网络教研试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存在的问题。

X.学校有效组织有待继续完善。网络教研的优势毋庸置疑,高质量的活动设计与开展相信我们的学校和课程社区有这方面的能力,当活动实施后学校的组织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时间的保证、教师的组织、效果的评估等等,需要学校进行思考与对接,但要牢记网络教研是学校常规教研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的学科教研组常规教研才是网络教研进行延伸的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X.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升。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观课评课,平台在这一环节的功能设计有其科学性,设置有暂停、回放的功能,评课时包括发表适时点评和关键点评两个部分,需要通过文字录入进行完成,通过对参与教师文字录入的字数来看,文字录入速度较慢成为制约教师参与的最大障碍,无形之中延长了教师参与活动的时间和质量。要想适应网络教研的需要,这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教师进行提高。

网络教学总结范文2

一、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研会各项制度

为了使研会的工作有章可依,我们重点加强了研会的组织建设,以校研会章程为参考,结合自由特色,制订了网络教育学院研究生分会章程。从此之后,研会的工作就在章程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发展,自由拓展。在尊重各种组织规范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发挥研会成员的积极性。

此次研会章程的修改制定涉及内容有研会的活动宗旨,组织活动顺序,物品存放制度,财务申报制度,研会组织架构,各部职责,研会活动主责制度等。这些制度在以文档的方式奠定下来之前,研会的各类事务处理比较混乱,每个部,甚至每个人都可能在活动中出现纰漏,但是研会制度的章程制定出来后,组织网院全体成员共同学习(其实章程的制定也是征求过学院领导,老师和各位研会成员的基础上制定的),共同讨论和理解新制定的章程,用具体的活动来实践这些章程。组织活动时按照章程既定的必要流程来做,同时又可以根据具体的活动要求来增加相应的丰富而有效的活动细节,从而更加精彩的完成研会活动。

同时在每次活动后都用文档,影音,图片记录下来,记载在案,并且在活动后进行总结。活动的负责部和负责人在研会的全体会议上进行总结,会后成员们都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研会章程的确立让网院研究生会的组织架构,活动次序等都有章程可依赖。

二、加强人才建设,积极培养研会组织人才

为了使研会的各项工作具有更好的延续性,我们还重点培养了研会内的各方面人才,他们将在研会今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外联部,宣传部,体育部,文艺部等部门在各自部门的活动中,注意培养新生力量,逐渐把活动的权力下放到副部长和具体活动的参与成员手里,让新成员在活动的进行中锻炼和成长能力,扩展视野。在活动进行之前,和新成员共同讨论活动细节,这样既让新成员熟悉了活动的各项流程和具体细节,又避免了研会因循旧历而失去活力,使新鲜的,符合新时期,新同学要求活动能最终确定下来。在活动进行的时候,也努力让新成员尽量多参与活动的流程细节,在具体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在活动结束后,要求参与的研会成员在研会的总结会议上说出自己对活动的看法和自己的收获。我们用“以老带新”的方式、以新人直接主责具体活动为内容,培养研分会接班人。并借此,在上学期招新的基础上,研分会将探索出一条人才选拔、储备、培养的机制,以完善研分会组织建设机制,为研分会的长远、有序、蓬勃发展做好人才保障。

同时还不定期的按照学校和团委的要求进行相关的培训,使研会成员们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把上级交代的任务更快更好的完成。

三、加强活动建设,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为了使广大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积极开展了各项文体活动,并配合校研会完成校内各种活动的举办。每个年度具体举办的活动有:

1.迎新活动

这是每年研究生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活动中,研会的同学会给每位新同学详细介绍入学流程,协助新同学办理好相关入学手续,认真解答新生提出的问题,并尽量帮助同学将行李安排到相应宿舍,使新生的报到顺利完成。同时对接待活动进行了一些创新,比如在迎接中增加一些游戏等,取得良好的效果。

2.爱立信杯足球赛

每年的十月至十一月份,参加了校研会组织的爱立信杯研究生足球赛,每次又有进步,尤其是10年历史性地打入四强,最后获得第四名。这次比赛首先打破了网院足球队从未小组出线的枷锁,而后更进一步,历史性的冲入了四强,尽管未能再进一步,但两场均为惜败,且都有很大获胜希望。网院足球队的表现为学院赢得荣誉的同时,也引来了本部兄弟学院的频频关注,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

研会由此争取院里可以在赛前的一段时间内,给院足球队安排一个每周固定的训练时间,使队员间更好的进行磨合。同时在研一新生中发掘新人。赛事期间,基本上遵从学校安排,力求取得突破,同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发动其他同学到现场做啦啦队,鼓舞士气。

3. 篮球赛

每年的四月份,参加了校研会组织的布莱德杯研究生篮球赛,小组未出线。比赛共三场,网院篮球队由于实力上的差距三场皆败,但场面并不难看,还是达到了锻炼队伍的目的,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十一月份,组织了网络教育学院首届研究生三对三篮球赛。比赛的目的是促进研一研二同学间的交流,更好的融洽新老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使大家可以尽快的相互熟悉并在新生中发现好的篮球苗子以为明年的篮球赛做准备。主要的宗旨就是“活跃气氛,融洽关系”。活动实际情况看来,基本达到了目的,活动气氛总体很友好,也充分了解了研一新生的整体实力。

网络教学总结范文3

为了增强师生及家长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近日,苏门学校组织召开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通过校门口的黑板报防骗标语宣传、印发《关于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告家长书》与防骗知识手册、召开教职工防骗专题培训讲座、开展防骗主题班会等形式,营造防骗知识学习氛围,班会上,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利用安全教育平台的相关教育资源,对新型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作案形式和手段(一是电话诈骗;二是网络诈骗;三是短信诈骗。)进行了宣传教育,对每个种类的“警方防范提示”进行了讲解和分析,并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进行宣传。

此次活动通过要求学生向家长宣传防范知识,发挥了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群人的宣传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大众的防范意识。

网络教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网络道德;计量分析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开放的、毫无约束的空间,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到了网络中就显得无能为力,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道德失范问题,引起广大学者专家的关注,网络道德也就应运而生。“网络社会”具有自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这些特点也让大家不得不对之进行一番限制与规范,否则网络世界将变得毫无章法。了解我国对网络道德的研究现状对于更好地设定网络道德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来分析网络道德的研究现状。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包含共35个数据库,主要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以及人文与社会科学文献两大块,覆盖从1915年到2012年的文献,包含10种检索方式,其中常用的有简单检索、标准检索、高级检索等。因此,通过此数据库可以较全面、快捷地了解到整个网络道德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检索的结果显示为从1997年到2012年8月的研究成果,通过标准检索方式,以“题名=网络道德”进行文献检索,对关于网络道德的文献总量及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共检索到1318篇文献,去除重复记录共得到1294篇有效文献。

一、主题分析

笔者利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 CM,对这1294篇文章的主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通过“词频分析”,我们得出使用率最高的几组词汇,结果如下(除开“网络道德”一词):

表格显示,“教育”词汇出现了高达538次,接近50%。通过文献摘要分析,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分析、研究现状以及网络的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是主要领域。王熹在硕士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思考》中,提出了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相关概念的研究,描述了网络道德教育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到后来的“网络道德教育”,并对这些概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吴满意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一书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和七大机遇,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单一灌输变双向交流,侧重理论变贴近现实,集体教育变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他还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这些转变的重要途径。薛君华在硕士论文《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中,指出了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包括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

词频中排在第2位的是“大学生”,可以同排在最后的“高校”划等号,所以关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文章一共达到605篇,高于排在第1位的“教育”。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但是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社会经验少的特点使得他们在网络中容易迷失自己。

第3位的是“建设”一词226次。网络道德建设相关文章主要涉及网络道德建设的内涵以及必要性,制定网络道德建设的应遵循的相关原则以及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与途径,可见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总体,在处理相关问题上不能将二者区分开来。范虹在05年的硕士论文《论网络道德建设》中提出,网络道德建设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议题,它涉及面广、与技术结合深、国际化、空白点多等特点,网络道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林林总总。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道德建设问题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排在第4位的“对策”一般同“教育”“问题”或“建设”联系在一起,“研究”“加强”“思考”三词没有特殊的研究含义,其中“加强”一词一般和“建设”相连。“失范”出现了128次。连良在《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一文中对网络道德失范进行了概念界定,认为网络道德失范是指网络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或者失灵,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失序。其中作者又对各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了很好的分类归纳,主要有:极端言论、谩骂攻击、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权益以及隐私、网络沉迷、传播网络色情以及一些极端的失范行为,例如传播网络病毒、网络欺骗、网络黑客等等。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产生失范问题的原因为:网络道德自律的缺乏、网络缺乏“他律道德”的监管。简而言之就是“自律”与“他律”的缺乏。针对一系列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处理对策,总体而言都是从“自律”与“他律”入手。加强我国的网络道德教育,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丰富德育内涵,使得人们产生强烈的自律意识;政府要加强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管理的技术支持,国家和社会要一同努力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道德研究的主体对象是青少年和大学生。但是如今网络几乎普及到各家各户,网民的年龄日趋年轻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网民,这些年龄在12岁以下的儿童却很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这些人群却是最需要帮助的对象。所以笔者在此呼吁,年轻化的网民更加需要正确网络道德规范的引导,使得这些未来祖国的栋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去汲取知识,了解世界。

二、总结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道德规范越来越重要,对网络道德规范的研究也逐渐被学者们重视,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笔者希望我国的网络道德研究能够继续顺利地开展,参考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取长补短,毕竟国外的网络较我国发展悠久,针对这些网络道德问题的研究也会有不一样的认识与看法。网络道德研究不仅仅只是伦理道德的问题,还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因此,我们也要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将网络道德设置为一门学科,更能够深入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并将研究的视角与研究的内容、领域以及研究方法逐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思考》[D],西南大学,2011

2.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网络教学总结范文5

[关键字]多媒体;校园网;WEB;虚拟教室;课件点播

Design of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Learning System in Campus Network

Cai chuanzhong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Industry,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Learning System is a virtu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over the campus network. In this environment, teachers can prepare lessons and make courseware, students can play courseware , learn by themselves , take their examination over network. This paper will put emphasis on introducing design of the general architecture of the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learning system of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and function of every sub-System.

[Key words] multimedia;campus network;WEB;virtual classroom;courseware on demand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INTERNET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客观现实要求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传输的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教学需要。我们可以利用高校校园网这一现有的基础设施,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的交互虚拟学习社区环境[1]。本文主要讨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总体结构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应用Web的开放式技术,以最经济的投入,面向教学的全过程,为教学的各个环节服务,包括教师备课、授课、师生交流、学生自学和考试,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交互、开放、易用的全新环境,为开发应用网上教学资源提供丰富高效的技术手段及其软件工具[2]。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应用平台的开发设计必须突出坚持教学内容与技术手段相结合以内容为主的主体性要求。

根据以上要求,我院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可在校园网上建立WEB教学站点,教学内容以Web页面的课件形式出现在站点中。用户通过访问站点中的课件页面来实现网上教学。在总体结构上是趋于采用3层C/S结构[3],这种Web数据库应用系统具体应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可分成3部分:教学信息表示层、教学应用功能层和教学资源数据层。

第1层是表示层-Web浏览器,是用户的输入/输出交互界面;第2层是具有CGI或ODBC接口的应用层-Web服务器;第3层是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器。

各类教学资源课件、试题、习题在数据库服务器一端,采取中心数据库MS SQL Server统一存放和组织,学生只须使用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出请求,服务通过中间件ASP、CGI等与数据库链接,把请求服务的教学内容以Web页面形式通过浏览器显示给学生。

这样的网络教学系统必须由一系列子系统协同工作完成。这些子系统包括:网络教学管理子系统、课件点播子系统、多媒体课件开发子系统、实时多媒体网络教学子系统、网络考试子系统、网络辅助教学子系统等,各个子系统基于校园网实现“教”与“学”的不同环节在一个通用网络应用平台上进行与统一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4-5]。下面图1是拟设计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机制。

图1: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总体结构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

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个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信息设施,是面向全校师生的一个校园网络应用系统。在该网络教学环境中可以开展网上的各项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管理、课件点播、课件制作、实时多媒体网络教学、网上答疑交流、学生自学与网络考试等。我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各个子系统协同完成的功能如下:

网络教学管理子系统:主要是为网络教学提供智能化管理维护。包括用户管理:进行用户申请、用户登陆等管理;课程管理:提供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推荐课程学习进度表和指导性建议;教师管理:提供教师介绍,包括本院校各学科优秀教员情况介绍;各学科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职称学历、学术科研水平及教学能力等;网络课程考务、教务管理:提供各种网上课程的考试及教学方面的信息,统计考试成绩等管理。

课件点播子系统:主要是为广大师生在网络上方便使用课件进行网络自学与教学提供支持。使用者通过WEB网站建立的导航查询快速访问大容量的课件数据库服务器,实现一致访问多种类型(包括WEB页面、音视频流和Windows应用程序等)课件。

多媒体课件开发子系统: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关键。它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备课提供先进的开发环境。它通过建设教学素材库及其应用管理系统,为开发高质量课件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方便的使用环境。目前在校园网上主要是开发两类多媒体课件:一类是用于教师网上授课的点播式课件,一类是用于学员网上自主学习的交互式课件。该子系统可以完成以下功能:课件总体设计、多媒体素材组合、基本页面制作、课件数据库开发、课件合成等。

实时网络教学子系统:主要是建立一个实时交互的虚拟教室环境。解决一些优秀教师上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播放教师的上课图象及讲义。这样即可实时播放教师的上课现场供其他教室使用,也可实时进行课件存档,以备后用。并且该系统使教师还可与其他教室的学生通过音频交流,也可使用电子白板与学生进行交互讨论。

网络考试子系统:提供基于WEB的学生模拟自测考试和学生课程结业考试。利用服务器提供的题库资源进行自动组题、网上答题、自动评分,最后把成绩传递给网络教学管理子系统。这样能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解决传统考试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问题。

网络辅助教学子系统:提供作业处理、辅导答疑、网上讨论等功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作业处理:提供网上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及学员获取作业题目、提交作业、取回批改后作业的界面;辅导答疑:通过电子白板,学生可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员在网上公布解答,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网上讨论:通过电子邮件、BBS等,学生和教师建立多向异步在线交流,对课程的某些主题可以在网上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见解等,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中受到更多的启发。

四、结束语

伴随着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改革,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是各高等院校势在必行的任务,它将极大地促进和配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将是完整、开放、先进、经济的的综合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黄荣怀.信息网络与教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3] 宋云娴. 网络教学的现状和未来. 多媒体世界. 1997,(2)

[4] 宋立娴.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 梁志敏,.蔡建 译.数据库驱动的Web站点开发(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网络教学总结范文6

1.1生物化学内容多,学时少

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内容不仅限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和遗传信息及传递等基础性内容,还包括该学科的研究进展以及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因此,生物化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教材的厚度也异常突出。如教育部推荐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由王镜岩等主编的《生物化学》共1307页。该书的精简版,即《生物化学教程》(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也有718页。因此,要在有限的80学时学完,绝非易事。

1.2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

生物化学主要讨论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生物分子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其中涉及的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复杂,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不仅难以理解和记忆,而且感觉枯燥和乏味。

1.3生物化学发展迅速,新内容不断出现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不断突飞猛进,使得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加。如新发现的一类天然无结构的蛋白,这些蛋白在天然状态下没有明确的三维结构,但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这冲击了蛋白质的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的传统理论。这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已在生物化学教材中体现,增加了生物化学的“教”和“学”的难度。

2生物化学4a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网络教学平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共同研发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已成为全国各高校重要的网络教学平台之一。课程管理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系统,包括课程信息和课程内容两大板块。为便于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我们在课程信息板块中提供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以及教学活动安排等。而在课程内容板块中,我们不仅制作精美、可视性强的教学课件,更注重提供各章节的学习重点、内容小结以及相应内容的知识拓展,还提供在线作业练习及试题自测等。交互式学习是网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交互学习系统是生物化学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该系统中我们设置了答疑解惑、讨论交流和网络学习活动等板块。在网络拓展资源系统中,我们设置了经典教材、参考文献、趣味阅读材料和科学家逸闻趣事等板块,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生物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将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有机的整合,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网上协同教学空间,不仅创建一种利用网上资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还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网络拓展资源提高学习兴趣、扩大学习视野

尽管生物化学存在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繁杂等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特点,但生物化学也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都把相应的知识点与生活实践,尤其是当前发生的与生物化学内容相关的热点现象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短跑运动员为了提高比赛成绩,坚持吃低糖、高蛋白的食物是否有效等。这些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本身,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实践中的现象。此外,还充分利用名人事迹、逸闻趣事等网络资源,如Mullis和PCR的故事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3.2利用网络平台强化自主学习、加强归纳总结

课前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这需学生能正确掌握预习要点。预习不仅要求学生阅读某一章节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按照教师授课的思路进行预习,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及难点进行仔细研读。因此,我们将课堂授课的PPT课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板块,让每位学生下载并打印,对照平台中的“重点和难点”板块进行预习。此外,因生物化学的内容繁杂,因此,要学好生物化学就必须对繁多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善于学习的学生,也应该是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必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课程结束后均要求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学习活动”板块,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有效的促进和督促了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而且通过这一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3.3利用教学平台进行交互式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络中进行自由的交流和自主学习。如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交流”板块中尽情地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在“答疑解惑”板块对尚未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甚至分享自己学习生物化学的心得体会等。教师随时关注网络交互情况,及时回答学生提问,并及时对交互进行引导、启发、反馈与评价,形成真正的切磋交流氛围,促进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在蛋白质一章学习了CO的中毒机制后,有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提出“为什么CO中毒死亡的小鼠的内脏器官呈现鲜红色,而亚硝酸盐中毒和窒息死亡的小鼠的内脏器官是暗红色的?”这一疑问。教师通过网络在线回复,使得包括提出问题的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获益。

网络教学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是指依托军事训练综合信息网等军队网络系统,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一种高等学历教育形式,是国家和军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干部和士官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当前,开展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研究,是认真贯彻落實《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的重要举措,对建设学习型军队、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我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官兵整体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设原则

(一)精心统筹谋划

精心统筹谋划,是指由总参谋部统一谋划、统一标准、统一口径,针对各院校實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實施。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涉及方方面面,既涉及基础条件建设,又涉及教学组织管理;既涉及各级部队,又涉及全军各院校;既涉及师资力量,又涉及生源等等。这些都需要总参谋部精心统筹谋划,充分发挥部队和院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需要全军上下齐心、部队和院校协同出力。實践证明,任何院校单一行为,都难以奏效;任何大单位单一行为,都难以取得较好效果。只有军委总部牵头,精心统筹谋划,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才有开设成功的希望。

(二)整合优质资源

近十年来,随着全军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军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军队网络教育奠定了基础。总部要聚全军优质资源,科学合理地整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投入、少走弯路,快捷有效地开设军队网络高等教育。

(三)科学合理布局

科学合理布局,是指军队网络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全军各院校优势,教有特色、学有用途、注重實效、按需布局、科学合理确定各院校学科专业和部队学习站点。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是网络化、开放式、自主学习的现代化平台;是强化我军“五支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各级部队和各院校必然拥有极高的积极性,为确保教育质量,防止一轰而上,必须科学合理布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才能實现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目的。

二、开设方式

(一)总部统领

总参军训部要发挥其特殊地位和职能作用,归口管理全军网络高等教育工作。拟订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政策和规章制度;拟订网络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开办专业计划;参与网络高等教育学员招生计划的制定和招生;负责网络高等教育学籍、学历和学位管理;负责协调全军军事训练综合信息网络建设,组织研制、配发网络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为网络高等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网络平台;检查指导网络高等教育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等。

(二)大单位依托

军区级大单位要按照总参军训部关于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的统一部署,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所属院校网络高等教育;领导、组织和协调所属部队网络高等教育学习站点建设和维护;及时反馈教育信息。

(三)院校主体

军队院校负责组织實施网络高等教育的具体工作。主要是:认真贯彻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方针、政策,执行军队网络高等教育规章制度,落實网络高等教育任务;制定网络高等教育實施细则,并组织贯彻落實;拟定网络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编审网络高等教育教材和课件;组织實施网络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改革,开展网络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负责网络高等教育学员招生和学籍、学历、学位管理等等。

(四)部队配合

部队要按照总参军训部和受直接领导的军区级大单位的指示、要求,负责网络高等教育学习站点建设和维护;尽可能为学员创造学习条件和氛围;协助各院校组织招生、入学、考试等;及时反馈教育信息。

三、专业设置

(一)开办网络高等教育院校的基本资质

开办网络高等教育的军队院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健全的教育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承担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员队伍;适应部队需要并适合以网络高等教育方式實施教学的学科专业;与培训专业、培训层次要求相一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符合《军队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要求,能够满足网络高等教育各环节需要的教学设施、设备。

(二)军队网络高等教育专业申报

凡具有开办网络高等教育资格的军队院校,必须严格遵守军队网络高等教育审批制度。在开办、增设网络高等教育专业、提高网络高等教育培训层次时,应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可行性论证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办专业申请,在规定的时期内,经上级院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总参谋部军训部审批。

(三)军队网络高等教育专业审核

军队院校网络高等教育开设专业必须报总参军训部审核,要严格执行三个主要标准:一是开设的专业必须与本院校担负的教育训练任务相一致,符合军队院校专业目录及规范的要求。二是开设的专业应是本院校优势学科专业、有一定规模的生源,满足部队建设和官兵发展需要。三是同一专业只在一所院校开设,类同和相近专业尽量归并;同一所院校可开设多个优势专业;同一专业多所院校可开设的,应择优审定某一所院校开设。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的核心。院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相关规定,结合学员在岗学习等實际情况,发挥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点,分层次科学设置相关课程。

(一)大专生课程

以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为主,宜开设實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学生了解是什么、知道怎么干和怎么用,以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为目的。课程总数应因专业而定,通常为12~15门。其中:通识教育课4~5门,专业基础课6~7门,专业课2~3门。

(二)本科生课程

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主,宜开设有一定理论知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学生了解是什么、知道为什么、怎么干(用)和怎么巧干(用),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为今后发展奠定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总数应因专业而定,通常为15~19门(含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其中:通识教育课4~6门,专业基础课8~9门,专业课3~4门。

(三)研究生课程

以专业知识和理论教育为主,宜开设理论性、前瞻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学生了解怎么干(用),知晓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前沿理论和发展方向,以着重夯實理论功底和培养专业创新能力为目的。课程总数应因专业而定,通常为10~13门。其中:通识教育课1~2门,专业基础课7~8门,专业课2~3门。

五、报名招生

(一)招生对象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招生对象,从人员类别上看,包括军队在职干部、士官、在编职工、非现役文职人员、非现役公勤人员。从文化水平上看,参加大专学习的应具有高中和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参加本科学习的应具有大专和相当于大专文化程度;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应具有本科生学历和相应学位。参加博士研究生学习的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相应学位。

(二)院校招生

院校根据总参谋部军训部批准开办的网络高等教育专业及班次、院校的网络教学能力和部队生源情况,申请招生计划,不得无计划招生、不得私自调整计划招生、不得超计划招生;应按总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在招生日期开始前三个月,通过网络等方式招生信息;认真审核招生报名申请表,核发录取通知书,在招生结束后通过网络等方式公布录取名单,通过保密方式告诉学员网络学习个人专用密钥。

(三)学员报名

学员根据院校招生计划,认真填写招生报名申请表,经本人所在单位批准后,通过网络等方式报送至相关院校。

六、教学實施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应当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實施教学,确保教学质量,以学员网上自学为主、教员网上授课和辅导为辅。主要环节包括:网上学习、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答疑、网上作业、网上考核、网上提交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

学员网上学习和网上作业,原则上在本单位学习站点,特殊情况可就近开展。各院校应至少在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答疑之前一周公布计划,认真组织。教员应及时批改学员作业的检查指导,作业成绩应占课终评定成绩的一定比例。

七、课程考核

(一)考核大纲和试题库建设

各院校负责考核大纲和试题库建设工作,考核大纲应根据网络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重在检验教育目的达成情况。试题库建设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采取集中封闭的工作形式组织专家命题,或在本校内以征集试题的方式进行。命题工作应严密组织、规范管理,實现命题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试题库的命题和审定工作参与人员均为人员。人员必须遵守保密规定和有关纪律,各院校要与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参加命题工作的人员不得公开其命题人员身份,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与命题相关的内容和工作情况。

(二)考核组织与實施

各院校应定期公布考试计划,学员根据学院公布的考试计划,向学院提出报考申请。学院审定学员提出的课程考试申请表,核发准考证,并将考生名单及时通知相关的网络高等教育站。学员在填制课程考试申请表时,根据学习情况,既可跨学年选考课程,又可选择已考而成绩不合格的课程。多次选考已考而成绩不合格的课程,不作补考记录,视为学员重修。

考核时,学员应根据院校应定期公布考试计划规定的考试日期内,持有效的准考证和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到指定学习站点参加考核。考核原则上在室内网上考试,特殊课程可室外进行。网上考试原则上采用单机运行、学员独立作业的方式。

学员在网络高等教育站考务人员指定的考试用机上,根据考试管理系统界面的操作提示,进行独立考试,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考试结束时,学员应根据考试管理系统界面的操作提示提交答卷,在考试机中自动生成加密数据库,由各网络高等教育站汇总提交相关院校。监考人员应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担任,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维护考场纪律。

(三)考核成绩评定

各院校及时组织评定考核成绩,在课终考试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网上公布学员考试成绩。课程考核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成绩由授课教员评定;考试过程中的客观题评计算机自动确定,主观题成绩由阅卷小组评定。阅卷小组不少于教员组成,按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评定。

八、教学管理

(一)学制与学籍管理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一般情况下,大专科学制均为2年半~4年,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学员被院校招生录取后即取得相应学籍,课程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准予毕业。在规定的学制内,不能按期毕业的网络高等教育学员,所学课程考核成绩达到“合格”以上的课程,学院应发网络高等教育单科结业证书。单科结业证书颁发时间按该课程最后一次通过时间填写。本科和研究生,符合学位授予标准,应授予相应学位。取得学历和学位的学员,由有关院校按规定报送总参军训部注册。

学员已经学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的,或者已经取得相应学历单科结业证书的,且时间没有超过相应学历学制最长年限的,可提出申请,经院校审核批准,准予免修,但免修课程不得超过考试课程的二分之一。未毕业学员,需要继续学习的,按新生对待。凡减免学习课程的学员学籍从免修课程最早通过时间所在的学年开始计算。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学员,学院应取消学籍。

网络教学总结范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87-01

随着当前飞速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课程已作为高等院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面广、内容抽象,对学生先修课程有一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学生感觉内容抽象、空洞,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及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借鉴国内外高校同类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问题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大都源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积累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果,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内容定位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群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内容上主要以介绍理论、概念、定义及技术为主,内容多,范围广,虽与具体应用紧密联系,但不是以具体技术应用介绍为教学目标,而是以介绍具体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为重点。因此,教学定位应有所侧重和选择,把理论有针对性的与具体应用及最新技术相结合。

2.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课程教学过程大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由于近年的生源扩招使得专业人数暴涨,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大多老师讲,学生听,教学目标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很少也很难得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本就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技术,如果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落后,更谈不上创新与实践了。

3.教学过程监控与考评指标不够完善

教学过程评价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理应全过程地、多角度地完成使命。现行的课程教学评价大多以期末考试、平时表现等为主,教学过程监控不足。同时,现行教学过程考核体系对教学目标的考查并没有充分明确和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效果无法直接体现,也无从明确教学改进方向。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改革。通过几年来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教学改革一些建议和方案,总体思路为:根据专业定位,结合社会需求,精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寻找和获得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打破现有课程考核模式,借鉴国外同类课程模式,增加阶段考核、单项考核、综合考核等多种考核指标。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是指对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需资源从无到有、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构建和改造过程,包括硬件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等;而教学改革是指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不同,改变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以适应新的教学培养目标。具体实施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多维立体化教学目标,高效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

(1)完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实践、批评性思维和创新等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因此,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结构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每一维度目标中,按照难易、单一与综合、基础与应用等进行层次细化。在此基础上,组织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安排。网络工程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其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网络结构及分层协议、寻址与路由、资源分配、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及网络应用等。内容繁多,如不经筛选,一个学期很难讲完全部内容,因此,理应根据专业定位和教学目标,精选课程内容:1)网络编程。介绍lnix和unix网络编程。2)网络结构及主要协议。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介绍,及相应的传输编程。3)网络定义、路由与寻址。包括网络中的命名问题,使数据能够传送到达远端计算机的寻址与路由问题。4)网络资源分配与管理。介绍网络如果公平、高效地把网络资源分配给网络用户,包括拥塞控制、队列管理、路由、防火墙、多播等。5)因特网介绍。介绍因特网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内容分发、P2P、数据中心、RPC等。

以上内容的选择,借鉴了国外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经验,第一部分安排网络编程内容,为后续课程内容学习和安排项目服务。从应用角度理解网络结构,为学会实现网络管理打基础;因特网介绍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内容总结,因为因特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学生接触最多的网络,把前面介绍的理论直接映射到因特网的应用上面,可以最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课程内容中没有安排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内容,这些课程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来说,依次会开设相应的后续专门课程来介绍。

(3)教学方式改革。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改革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目标。1)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打破按课本章节安排教学内容的方式,把教学内容按照知识递进关系,设计了五大专题:编程语言应用环境比较;网络结构分析与改进;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分析;网络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探讨;因特网将何去何从。围绕这五大专题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2)课堂与课后相结合。根据五大专题内容及教学目标要求,配套安排课后作业和实验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做实验等寻找讨论专题的答案,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合作精神,提出创新观点。3)布置作业。改变以往作业以复习知识为主的形式,对不同教学内容,以实现应用为主设计相应的编程作业,如设计服务器方案、设计路由器方案、实现TCP协议、流量测试等,这些作业一般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编写成绩并调试,或通过实验取得数据等过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及实践动手能力。

2.实行全程立体化的课程考核办法,保障教学进程顺利实施

考评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开展的各项教学内容,由各项目的考评成绩最后构成学生期末总成绩,力求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努力程度、能力水平、综合表现等。

(1)作业考核。作业考核方式以完成的编程或设计方案运行与实现结果为主要依据,完成时间、采用手段、团队合作分工情况等均是考核内容,作业考核成绩占比设计为总成绩的20%左右。

(2)平时表现考核。以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效果、提出问题的质量等均计入平时学习过程表现成绩,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左右。

(3)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设置期中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督促学生跟上学习进度,避免期末突击或作弊情况的发生。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的形式和题型相同,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为期中占20%,期末占50%。

经过这样的课程考核办法改革,使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监控,并把教学内容向实际应用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课程学习方向和不良学习习惯,避免了平时投入不足,期末突击复习的情况。

四、结束语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精选和设计了课程内容,配合相应的教学方式,并在全程考核办法的执行过程中不断督促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投入到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了保障,学习效果不可谓不好,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检验,凡是认真完成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内容的学生,在本门课程应用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光霞,唐惠林.教育转型形势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12):26-28.

网络教学总结范文9

关键词: 软件学院 大学生 网络成瘾倾向 相关研究

1.问题提出

网络成瘾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危害不亚于酗酒和成瘾的心理障碍。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近年来高校中也不断出现一些大学生由于沉溺于网络而无法正常学习导致留降级甚至退学的现象。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学者积极参与对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成瘾状况,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干预措施等方面。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研究方面,国内以往研究发现有4―16%的大学生有网络成瘾问题,如北京大学心理系的钱铭怡教授曾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大学生中的比例为6.4%;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联合对重庆市北碚区的五所高校400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了较高的成瘾比例,为10―15%。不同的学者对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各有所异,这是由于研究者所采取的量表不同造成的,还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比例存在差异呢?

关于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方面,总体上,个性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也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人格特征进行了研究,周涛的研究发现: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有极高的相关,社交焦虑越严重的同学,网络成瘾的倾向越高。此外,客观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事件等。那么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情况如何呢?软件学院对网络和计算机的使用频率通常比较频繁,尤其有些学校实施信息系统化管理和网络选课的话,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依赖程度必然比较高,那么这一因素是否会促使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比例增高呢?

关于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方面,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对策和措施。如绿化源头、净化途径和深化认识。主要是指建设优质的校园网络,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管理,加强网络使用教育,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从根本上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此外还提出时间控制法、自我警示法和群体支持法等帮助已经成瘾的大学生克服和摆脱网瘾。也有学者借鉴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常用的一些方法,针对已经成瘾的学生提出了几条干预措施,主要有强化干预法、厌恶干预法、转移注意法和替代、延迟满足法等。

网络与计算机在软件学院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软件学院大学生对网络和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如何?软件学院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的比例如何?软件学院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在最大限度发挥网络与计算机的作用的同时把网络与计算机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点?……对软件学院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及成瘾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可以集中地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因素及影响机制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而且对软件学院在高频使用计算机网络中获取最大的受益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有利于学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随机抽取软件学院大学生45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30份,其中男生249人,女生181,男女比例相对均匀。本科生84人,专科生346人。

2.2研究工具

2.2.1孤独感量表

采用Russell等编制的UCLA孤独问卷(第三版),该量表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这种孤独在此被定义为一维的。量表信度a系数大于0.89,重测信度大于0.62。量表共20个条目,其中正向条目11个,反向条目9个。采用4级评分,量表总分越高表示孤独程度越强。

2.2.2交往焦虑量表

此量表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含有15条自陈条目,这些条目按5级分制予以回答。量表总分最低为15分,最高为75分,分数越高,社交焦虑程度越高。此量表在美国大学生中测试时,均值及标准差相当稳定,量表所有条目与其他条目的总数相关系数至少为0.45,Cronbacha系数超过0.87,与其他测量社交焦虑及羞怯量表高度相关(r>0.6)。

2.2.3人际信任量表

采用美国心理学者Rotter(1976)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该量表是用来测查受试者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口头和书面)陈述之可靠性的估计。共有25个项目,其内容涉及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不同社会角色。量表采用5分对称评分法,1分为完全同意、5分为完全不同意。总分从25―125分,中间值为75分,被试得分越高则信任度越高。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2.4网络成瘾量表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此量表系台湾大学陈淑惠教授编制。全量表共有26题,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总分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高。此量表含五个因素。根据陈淑惠教授两次在台湾大学的实测结果表明:各因素之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0―0.82之间,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鉴于台湾与大陆在文化历史背景、教育观念及体制上的一致性,我们觉得采用本量表比较适合。

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专业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3.结果分析

3.1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状况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9人属于正常级别,占11.40%,有366人处于预警级别,占到85.12%,另外达到危险级别的也有15人,占3.49%。由图1可以看出,尽管达到危险级别的人数比例不是很高,但是达到预警级别的人数比例却高达85.12%,这表明了软件学院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都是比较高的。

3.2不同性别、年级和本专科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

表1 不同性别、年级和本专科的网络成瘾倾向状况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网络成瘾倾向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网络成瘾平均得分为56.75,女生的为54.22,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高于女生。而不同年级和本专科在网络成瘾倾向方面的差异不显著。

3.3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人际信任、交往焦虑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表2 网络成瘾倾向与人际信任、交往焦虑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由表2可以看出,网络成瘾倾向跟大学生孤独感、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交往焦虑存在的相关不显著。

4.结果与讨论

4.1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题

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软件学院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达到预警水平的占85.12%,而达到危险级别的占3.49%。徐勇等人对山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得到的结果是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而大陆学者桑标、贡晔对162名国内大学生样本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完全没有网络依赖的占69.37%,轻度网络依赖的占25.3%,严重网瘾的占5.0%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中达到危险级别的比例虽然不比其它研究的比例要高,但是在预警级别或者称轻度网络依赖者的比例高达85.12%,远远高于桑标等学者研究结果中的轻度网络依赖者的比例。对于这个差距的产生,我们认为这可能跟软件学院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有一定的关系,软件学院在学生当中有着“国内最大网吧”的称号。学生除了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外,还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选课,接受学校通知,查看课表、考勤、考试安排,等等。学校的教学安排也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的。这势必会造成软件学院大学生“被迫”产生网络依赖。当然,这个比例同时告诉我们软件学院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问题特别需要引导,尤其需要做好网络使用与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关系,避免长时间面对电脑,对身心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2不同性质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差异问题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倾向存在显著的差异,男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男女生的网络依赖倾向的差异提示我们在网络使用的引导方面应该侧重于男生,重点加强男生在使用网络上的引导和教育。在本研究中,不同年级和本专科的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依赖方面并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是,一个方面选取的样本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年级的选取方面,侧重了大三的学生,占到79.3%,大二和大四的学生占少数,分别占13.7%和7.0%。而大一的没有在调查范围内,这可能是本研究存在不足的地方。另一方面,本专科的选取方面也存在不足,本科生所占的比例较低,仅占19.5%。

4.3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人际信任、交往焦虑和孤独感的关系问题

在本研究的结果中,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社会交往焦虑之间的相关不显著。也就是说,人际信任程度越高的人越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孤独感越强烈的人越容易形成网络成瘾。本研究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是,人际信任程度越高的人,他们对网络上的人际交往的戒备心就越低,这就导致他们越容易沉迷于网络交往中,形成网络交往型成瘾。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目前还无法用实际数据加以证明,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加入网络成瘾类型因素,了解一下不同网络成瘾类型与人际信任的相关是否显著。至于孤独感越强烈的人,往往更多地通过网络途径进行缓解,这可能是孤独感越强烈的人越容易形成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软件学院大学生总体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偏高。

5.1.2软件学院大学生在网络使用方面特别需要引导,尤其是男生在网络使用上的引导。

5.1.3孤独感水平高的人,网络依赖程度越高;人际信任水平高的人,网络依赖程度越高。

5.2建议

5.2.1加强软件学院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引导和教育,明确计算机网络的各项功能。

5.2.2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效率,避免盲目使用网络或整天沉浸网络游戏。

5.2.3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尤其是男生在网络使用上的引导需要加强。

5.2.4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以防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身心异常现象。

参考文献:

[1]周涛.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5,VOL2,(3):85-87.

[2]吴慧燕.浅析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症.现代计算机(总第一三九期),2002.5,66-67.

[3]昝玲玲,刘炳伦,刘兆玺.网络成瘾研究现状概述.精神医学杂志,2008,VOL21,(1),76-77.

[4]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VOL11,(2):94-95.

[5]杨晓峰,郑雪.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量表编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8,(5),(总第95期):65-66.

[6]徐勇,张克让.山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中国临床康复,VOL9,(12):228-229.

[7]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VOL11,(4):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