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建筑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2-22 14:08:00

新建筑论文

新建筑论文范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逐步得到良好的发展,目前也获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我国进入WTO以后,行业的基础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等各项条件全部逐渐得到改善。就以经常遇到的“工程项目的投资”来说,其不再是以前很单一的情况,外资、合资还有各种各样的个人投资等等渐渐地增多,相对的,政府的投资项目慢慢地减少,大大地丰富了建筑行业的投资渠道,出现多元以及国际化的状态。另外,从组织模式上来说,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逐渐开始兴起走国际路线。另一方面,也渐渐地实现了建筑法律的成体系化,建设管理信息化也逐渐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这些方方面面,一方面大大地节省了建筑施工的各项投入,另一方面更是推动了我国政府工作效率的突增。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职责不分,地方保护,管理不清,法规不齐等等一系列与建筑行业息息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制约着它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情况,改革创新任务的重要性就日渐地突显出来。就目前面临的现状来看,人员的素质以及管理的水平等等就是我们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本文也主要是从如何针对建筑行业的管理进行创新改革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探究,并根据目前改进管理手段的迫切性以及形势需要等来进行探讨,然后分析出几点针对性的方案举措。

2建筑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改革就是对现代公司运营以及建筑行业发展等多个形势所趋的切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再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施工进展,甚至是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首要关注的方面。其次,建筑市场和其他的市场一起组成了完整的经济市场,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逐渐形成的经济国际化,因此,要想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对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的要求,至少必须使整个管理适应整个市场经济的运作和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管理学理论的逐渐完善要求我们必须对建筑管理实施改革与更新。追溯历史的发展,政治学也好,社会学的视角也好,都可以把“创新”解释成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不创新,社会根本就不会突破桎梏的束缚,向前发展,也就是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生产力如何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即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建筑管理模式。在日新月异的形势要求下,各个公司与企事业单位面临着层层难题,在各自的生存困扰面前,只有进行大规模的创新与改革,才能够突破困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

3建筑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方法

1)转变观念,顺应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先从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始抓起,要求每一个内部的员工都要树立相应的观念,认清当前形势的实际情况,明白自身肩负的工作,清楚当今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经济效益观念,完全地丢掉过去阻碍思想进步的观念。另外,在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的设置方面,必须遵循实际的需求,抛开各种,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立实用的工程技术部门以及工程施工管理部门和市场部门。根据每个部门的不同职能进行明确分工,使每个部门都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尤其是与建筑施工息息相关的“成本管理、施工管理以及技术安全的监管”等各个方面,最后能够保证合同的管理、项目成本的核算以及工程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共存,携手并进。

2)针对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企业只有自己的构成是最新的元素,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更新趋势,也最终才能适应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完善需求,使得自己在适者生存的强烈竞争中能够得到发展的一个位置,促进自身的进步。改革管理体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a.变革现有的服务形式,大兴公司的工程咨询业务。这是为了帮助公司快速的适应市场的瞬息变化,并促进对“投资”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来带动工程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多元化。b.注重信息化以及产业化的趋势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筑行业日渐繁杂,旧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反而更加需要高级的管理技能,然而这样的形势和情况推动企业选择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因为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改变自己的运营方式与观念,从而使企业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最终与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相契合。

3)注重成本控制。某个意义看,成本管理能被当成工程管理的关键,要想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则必须重视公司的根本利益,将工程的成本与公司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考虑,成本的控制必须着眼于整体的成本,不能就工程成本谈成本,最终因小失大。先由专业团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建筑施工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划,并通过技术的更新以及执行方式的改革来创新施工,合理规划每一个细节,为后面精细的成本预算奠定完美的支撑。总负责人应该从合同出发,针对整个施工编制项目的预算,并根据项目的情况设置预计成本,并在后期的施工之中对预计成本的执行情况实施考察监管。总的来说,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精密地把握每个施工项目的预算与盈亏状态,最终有利于施工项目顺利进行,并不干扰企业的切身利益。

4)监控施工环节中的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重中之重,关系到该项目的人员安全以及施工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应该培养员工的工程质量意识,采取措施敦促他们重视质量问题。比如通过严格的奖惩制度,巨大的奖励来鼓励激发员工重视施工质量,并且乐意参与到其中,另外用极其严格的惩罚措施提醒每个员工重视对施工质量的管控。

新建筑论文范文2

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

(一)从传统建筑的物质文化属性角度来看

1、规划布局的秩序和建筑群的院落组合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强烈的程序感和对称均衡的层次,从城市规划和建筑群布局都是如此。我国的许多传统建筑如故宫、孔庙、寺院、道观便是很好的例子。

中国传统建筑的每一单位,基本上是一组或者多组的围绕着一个中心空间(院子)而组织构成的建筑群。这一原则一直采用了几千年,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总平面构图方式。

2、构件、符号、装饰、色彩丰富多彩

构件、符号、装饰与色彩,是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形式因素。坡屋顶,木构架,斗拱等,由受力形式与结构形式而产生并受其制约。随着技术、结构及材料的更新发展,传统的构件、符号及装饰,在提炼与简化形式当中得到延续与发展,并发挥着其积极的作用。

(二)从传统建筑的精神文化属性来看,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传统建筑文化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具体来说体现在三方面。

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对于建筑则应与环境协调溶合,成为所处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与环境、生态、地貌等均是共生的。建筑环境自然化,自然环境人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创造的永恒主题。这与当前人们所关心的环境生态、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息息相通的。所以,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就要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将其与当今时代和社会相适应的精华发扬光大,以指导我们的认识、创作和实践。

2、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中国建筑空间自然和谐,尺度合理,意境独特,组合高妙,无论何种建筑类型均注重意境,讲求人伦,礼乐并行,情理有度,建筑艺术与功能相统一。整个建筑体系善于把握功能空间与观赏空间、功能尺度与观赏尺度、功能序列与观赏序列的一致,达到功能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和空间意境。如帝王宫殿的威严”民居的亲切,园林建筑的恬静。而最终目的则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

3、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注重功能、结构和艺术统一的实用精神。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及构件运用上注意遵循内在的力学法则,建筑形象呈现出清晰的结构逻辑,不同功能的建筑,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屋顶形式,通过室内外结构、构造、色彩、装修、家具、陈设、工艺品及美术作品等有机结合,达到功能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和空间意境。

(三)从传统建筑的艺术文化属性来看,中国人很早就把自然山水风景作为审定的观照对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传统儒道文化培育下,把山水赋予“中和之美”的特征加以推崇,追求平和、宁静、淡泊、雅致、含蓄、自然而不造作。凡人工环境,集中体现在中国园林艺术,但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此外,中国建筑艺术最高的美学理想是对“诗意美”,“意境美”的追求,给人以只可意会不可言的审美情趣,并同时给人以人伦的教化,人文的熏染。从自然的意境美达至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直抒胸臆,得到最大的精神享受,达到“大美不言”、“物我两忘”的崇高境界。

二、立足当代,继承传统,实现当代建筑创新

(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抛弃民族传统,去追求那种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建筑形式。同时,对我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对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追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剪辑的设计层次上,而应在追求精神和内涵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表现。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与现代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灵活运用。

1、可以将传统建筑中具有特色的局部,如形状、色调、质感、线条、纹样等,运用于现代建筑中,或寻找传统建筑形象中有代表性的象征,将其抽象为符号,局部运用于创作中。因人们熟悉而引起亲切感,易为社会理解与接受,减少传统与现代多面的矛盾,亦可引起新老建筑对话,但应与现代方法结合,要自然合理,避免生搬硬套,违背建筑创作的基本准则。

2、现代中国建筑要更贴近中国人自己的生活。一方面应当面向现代化,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所决定的。新时代的建筑就应当反映出我们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努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这一新的民族精神风貌。另一方面,新建筑的制作应当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快速增加的城市人口与其有限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之间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因此,现代中国建筑必须最大限度的追求建筑物的功能、外在形式、经济效益的最优化组合。在要求建筑伤口现代化的同时,不可片面追求建筑物外在形式的华丽和气派。

(二)实现中国建筑文化现代化,还需要解放思想,进行跨文化交流。

1、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对文化的源流不应限定,要吸收外来文化,取长补短,融汇贯通。对待外来文化,应立足于本国文化,对其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己知彼方能融会贯通。设计中应遵循建筑创作的基本准则,要自然合理,避免生搬硬套。我们许多城市都热衷于搞高层建筑,把摩天大楼看作现代化的标志。于是形形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观其效果就像是“八十岁老太太穿上泳装一样,极不协调,毫无美感可言。不但没有为城市增添多少现代气质,反而大大破坏了城市原有的风貌特征。

2、如何处理好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关系,历史上就曾有过很好的范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唐宋的寺塔,均非我国固有,而是从印度传入,经融合发展而具有中国的特色。这对我们也是很好的启发。我们的近邻日本在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实践。在传统与现代的争论中,日本建筑师逐渐走向成熟。如今,他们成功地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的表达是自然的流露,再无需模仿传统,也无需模仿西方。他们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借鉴外来建筑理论和优秀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处理好本国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将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内在精神加以现代体现,从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日本现代建筑。

结束语

中国建筑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面对当今建筑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挑战,中国建筑师理应肩负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从哲学的深度来研究传统文化的起源、变化和发展,从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中,探索出继承及发展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先逵建筑文化与创作建筑学报,1999(10)

新建筑论文范文3

(一)建筑结构课堂教学观念落后

以前中职教学中工程结构类的学生一毕业出来就可以到很好的单位工作,而如今因为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大,高学历学生也普遍增加,加之自身的教学水平跟不上时展,导致中职学校的工程建筑类的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许多中职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理论性教学,教学观念过于落后。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以致工程建筑类中职生毕业后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适应能力低。例如,中职建筑类教师上建筑结构课时的课本依旧使用旧教材,传授旧教材的理论,但旧教材许多理论已脱离实际,导致中职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脱节,因而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建筑结构课程不完善

建筑结构课程资源不完善,严重限制建筑结构课堂的开展。例如,刚接触建筑结构课程的中职生对建筑材料、房屋构造、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预结算等基本知识与专业术语几乎没有什么认识,因中职工程建筑类的课程资源不完善,给中职生学习建筑结构课程添加相当大的难度,不利于中职生对建筑结构课程的掌握。

(三)教学方式不合理

在建筑结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中职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受体,学生被动式听教师讲课,这样的灌溉式教学模式[2]严重制约了中职生独立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上课仅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或不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3]方式,只注重教的速度,忽视教与学的质量。单一的、不合理的教学方式严重打击了中职生学习建筑结构的积极性,阻碍中职生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挥。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改进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职教师应该加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强调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立新的教学思想,积极促进教学教育创新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结构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二)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4]的改革指导下,中职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将被时代抛弃的内容摒弃,以教学计划、“以就业为导向”原则,重新优化、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性将建筑结构基本结构理论和概念与实际工作中工程结构设计、施工融合为一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有效性。例如,《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课时时,教师可以在介绍常用结构体系的时候将下一章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的知识点带过,减少不必要章节的课时,因此达到课时高效性的效果;又如,中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后就业实际情况删减一些教学内容。如大多数中职生毕业后无法参加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因此,中职教师在上专业课程时可以略过柱的承载力的计算。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中职教师应改进建筑结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转变,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发挥指导性作用,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展开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讨论的多样化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建筑结构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建筑结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

1.多媒体教学模式

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上《结构施工图》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将要学到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施工图(砌体房屋结构施工图、钢屋盖施工图)通过多媒体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施工图的认识,将看图技巧传授给学生,同时举一些现实建筑施工图的实例,强化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掌握。

2.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一般通过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中职建筑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方便以后展开课堂讨论活动。例如,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材料》一课时时,中职建筑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大家所见过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材料,并将其罗列出来,由此可以展开小组比赛,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以每个小组最后罗列出来的材料数量作为评分标准。由此可以让学生对建筑结构课程产生兴趣与探究精神,开拓学生对建筑结构的视野。

3.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中职建筑结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例如,在《墙体承重体系及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课时,中职建筑教师可以模拟一个买家与买家的场景,让学生亲临现实角色,根据顾客(教师)的要求,设计一份墙体承重体系及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建筑结构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小结

新建筑论文范文4

一位日本学者在讲学时曾经说过,最好的建筑材料是土坯,他是在分析了各种现有建筑材料功能的优缺点之后,不无感慨地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的。土坯是人类从筑巢而居时就开始利用普通的黏土做建筑材料,兼有保温、吸湿、透气等特性,更适合人体要求,人住在土坯房屋里比住在混凝土房屋里或者砖房里舒适得多,所以这位日本学者的话具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虽然土坯具有这样的优点,可还是遭到了人们的抛弃。因为现代建筑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居住的功能了,现代建筑是人类技术进步的集合体。除了保温、吸湿、透气这些功能要求之外,还有高强、轻质、防水、防火、防腐、采光、吸音、装饰性以及利于快速装配化施工等等其他重要要求向建筑材料提出来。因此,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就必须具备时代价值,必须适合现代建筑的要求以及现代人类的审美。现代建筑材料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复合后可以达到比土坯更好的性能,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玻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就因为其适合时代的要求而普遍存在了。纵观历史,建筑物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在不断改变着的过去。

“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长期以来处于品种单调、技术落后的状态。其标志就是小块实心黏土烧结砖在我国各类墙体材料中仍然占居近95%的高比例。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家,保护耕地关系到子孙后代。我国推出了建筑材料改革系统工程,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尽量限制小块实心黏土砖的发展,加速采用及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并改造建筑物的功能。”中国描写一座宏伟建筑的用词是青砖碧瓦、合抱大柱、雕梁画栋等等。在西方,石砌的古建筑表现出凝重高贵的风格。尽管今天每当人们看到这些建筑时仍不免衷心赞美,深深为当时建筑大师们付出的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而赞叹、敬佩。但是,事情仅此而已。今天没有人会再想去建造那样的房屋了,因为它只适合观赏,而不完全适合现代建筑。

二、绿色、环保

优良舒适的居住环境历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之一,丰富多彩的建材产品不仅使我们广厦万间的追求成为现实,更为人们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然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资源短缺,能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成为21世纪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对人体及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产原料尽可能少利用天然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材料。(2)低能耗的生产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3)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不得添加使用甲醛、卤化物、芳香烃等,不得使用含汞及其化合物、镍、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在日益发达的物质社会里,新型建筑材料的生态化考虑显得尤其重要。建筑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筑材料从原料采掘到生产使用直至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中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在我国,每生产1t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要排放1tCO2,0.74kgSO2向大气中排放130kg粉尘,建筑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玻璃幕墙的光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等多种环境问题。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当然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许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环保性。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等。建筑材料也是消纳废弃物的大户,大部分固体废弃物都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中。例如粉煤灰、矿渣可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掺和料,煤矸石已普遍用于制作烧结砖,甚至于一些有毒可燃废弃物及垃圾可作为燃料用于煅烧。随利用建筑材料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材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也有了广阔的天空,只有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的研究、生产。

参考文献:

[1]郑迎朝,李富.新型建筑材料的商业发展前景.中国科技信息,2008,4.

[2]叶萌.未来建筑材料展望.中华建设,2007,4.

[3]丁大钧.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魏鸿汉.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唐岱新.砌体建筑的发展和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6]涂逢祥.建筑节能大发展[J].砖瓦,2003,(12).

新建筑论文范文5

结构概念创新设计主要是指在明确结构性能与地震作用的基础上,遵循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础理论,并结合实践经验,在规范规程的指导下,制定结构总体方案,从而确定材料使用、构建布置、结构体系的一种方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程有设计人员在通过大量计算后,发现最初制定的结构体系难以与设计计算需求相符,最终只能临时将总体体系方案完全更改,导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就异形复杂高层而言,在因其结构体形具有一定缺陷,在结构建模及计算分析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因局部改变,导致整体结构均需更改的情况,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对结构体系准确定位,明确设计方向。高层建筑结构可分为很多种,其中包括带加强层结构、连体结构、错层结构等,均属于比较复杂的高层。高层因受到各方面限制,其体形严重不规则,在抗震设计上的难度较大。总体而言,在高层设计中,需要注重四个方面:①水平荷载。异形高层平面竖向存在缺陷,会有明显的地震水平震害效应,扭转、偏心最主要来源就是地震水平力。②侧移变形。异形高层会有明显的变形扭转效应,对侧移变形参数进行调整与控制后,便可抑制变形的发生。③轴向水平变形。水平轴向作用力会使异形高层转换梁变形加剧,如果考虑不够全面,构件便易处于不安全状态。④结构延伸设计。结构延伸设计在抗震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必须重视。

2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结构概念创新设计方法

2.1基本结构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优化结构设计。首先,结构水平力、竖向力传力途径要具备名确、简单等特征,这样便于把握结构计算模型情况,可及时把控抗震性能中的薄弱环节。其次,要考虑到当苏与结构抗侧力的均匀性,便于优化竖向构件布置,另外还需重视抵抗扭转振动与抗扭转刚度能力。最后,要遵循强柱弱梁的原则,确保柱的受弯能力比梁高。

2.2调整结构布置方案

在结构优化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剪力墙长度。局部墙肢长短会对某区域内的抗侧力造成很大影响,在布置剪力墙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对墙体压轴比是否与规范限定要求相符,同时还需保证建筑立面效果,优化调节周期。合理布置结构竖向构件,有利于为抵抗侧向水平力的设置提供条件,不过若剪力墙集中过渡,便会使结构自重增加。

2.3楼盖的设计

在整体房屋结构设计中,楼盖的设计至关重要,从力学简化模型角度而言,可将楼盖视为水平隔板,它需要具备一定平面刚度,便于连接竖向抗侧构件,各个构建可以通过协同变形,对地震力作用进行承载。通过优化楼盖设计,可以使楼板协调能力增强。

2.4框梁高的设计

边框梁在结构形成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对结构扭转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使结构处于正常状态。框梁加大了之后,可解决因抗剪不足所诱发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强柱弱梁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若单纯为了与梁截面相互配合,将边框柱截面增大,则会对建筑使用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难以调整倾覆力矩。框支梁有着复杂的受力模式,在安全储备齐全的状态下,尽量减少不良效应的发生。在结构中,连梁属于耗能构件,若配置太强,则很难取得理想耗能效果,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构件刚度构成威胁。将耗能构件弱化后,可以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同时会使结构安全性增加。

2.5框架柱的设计

框架柱是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设计的同时,必须考虑到设计模型与实际要求相符。因角柱部位受荷面积相对较小,其轴压比也较小,受到地震荷载与风荷载水平力后,侧向力与抗扭转力非常重要。将角柱截面加大后,可以使箍筋、角柱钢筋配筋率大大提升,同时使角柱抗变形能力得以优化。要想确保结构的安全性与整体性,必须严格控制框支柱压轴比,便于增强框支柱的抗压倒性。

2.6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存在于整个结构周期之中,包括选取结构体系、结构设计准则、布置结构体系、明确具体构件、维护结构、把握结构质量等,便于保证预期性能目标的实现。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抗震的性能水平、性能目标与目标选用三个方面。

(1)性能水平: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水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判定:①受到地震作用后,结构依旧保持完好,未受到任何损伤,通常无需采取修复措施。②受到地震作用后,结构基本完好,有少量次要构件出现了较小的裂缝,通常无需修复,能够继续使用。③受到地震作用后,结构重要部位与薄弱构件保持完好,其余部位出现裂缝,不过采取修复措施后,能够使用。④受到地震作用后,结构重要部位与薄弱构件被轻微损坏,有裂缝形成,非重要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损坏,也有裂缝形成,经修复后且采取特殊措施后,才可使用。⑤受到地震作用后,大部分构建被损坏,有明显裂缝产生,对人们正常出入造成影响,通过修复加固后,能够使用;⑥受到地震作用后,建筑结构明显被损坏,部分结构甚至严重损坏,会对人们造成一定伤害,不过不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命。

(2)性能目标:任何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均可以投资者经济能力、房屋高度、抗震设防等因素为依据,对抗震性能目标进行选择。

3结语

新建筑论文范文6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车分流;医患分流

1.导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适应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需求。本文试图通过几个医院建筑设计中的问题的探讨,更新传统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观念,防止设计中走弯路,利于医院建筑的实施和使用。

2.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

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指导建筑设计,著名建筑师章斌欢女士曾说道: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以这样一个理念,建筑师为医院设计,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新建与改扩建任务不断增多。但许多新建医院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堂皇与华丽,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

2.1病房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

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2.2公共交流空间的创造

病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这样,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

2.3舒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

为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的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

目前有些住院病房楼追求立面效果,外墙多开满玻璃窗,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

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等不良心理。

2.4便捷的就医,治疗流线

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严重,很容易产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绪。复杂的交通路线,迷宫般的医疗建筑为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病人的康复。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也消除了医疗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

3.建设智能化医院建筑

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建筑智能化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

3.1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另外,处方电脑化的实行,缩短了病人取药的时间,对中西药房侯药空间设计也产生了影响。

3.2医院的一切运行和原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它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电源保障以及多层次的保护,成为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4.尝试新的医院格局

一般的医院由三部分组成,门诊、住院部、医技。门诊出于功能的要求,应靠近城市中心,交通方便,利于病患就近,从速地看病。住院部为住院病人服务,该类病人一般在医院住一段时间,要求环境优美,病人心情舒畅,最好远离城市噪声和废气污染。

所以,可以尝试一种新的医院格局,当医院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将门诊和住院部分开布置,门诊还是布置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的地方,而住院部则可建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地价便宜的郊区,从而利于医院病人的康复,避免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用地局促,无法形成优美的医疗环境的问题。

但门诊与住院分离后,将会产生新的矛盾,如医技设施的重复增加,交通联系不便,急诊手术和会诊的困难。所以门诊和住院分离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等前提条件来支持。但作为一种新格局的尝试未尝不可。

5.构筑通畅的交通流线

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

5.1组织便捷的建筑外部交通

建筑外部动态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

在一般的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作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恶化。并且车流与车流之间、人流与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

静态交通主要是机动车停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两种。

外部交通的彻底解决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法考虑:

5.1.1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

5.1.2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2层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

5.1.3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超级秘书网

5.1.4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车分流,将停车场库放入地下。

5.2设计流畅的建筑内部交通

在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

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得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

创造出良好的建筑就医环境为病人服务。在设计中,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可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如下目标: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医院诊疗环境。

6.结语

新建筑论文范文7

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变化是建筑节能的核心内容,其节能效果主要依靠改善并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来实现.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主要包括墙体、门窗、屋面、楼地面等部位采取保温隔热措施,这些保温隔热措施的采用有利于建筑主体结构保护、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以及工程质量的提高.

1.1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所采用材料和砌筑型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耗热量.由于单一材料的墙体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较高的保温隔热功能,尤其是寒冷和严寒地区,因而可以在单一材料墙体的基础上增设一层有保温功能的材料组成复合墙体,通常墙体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硬质泡沫塑料、玻化微珠、聚苯乙烯保温颗粒等等.另外,可以通过墙面的垂直绿化以及色彩的不同,降低墙面太阳辐射和较高的吸收太阳辐射,而且还美化环境.

1.2门窗节能

由于高校建筑的使用学生数众多,为满足自然的日照、采光、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设计的门窗洞口尺寸均较大,以致于门窗是能耗散失的最薄弱的部位.户门和阳台门应结合防火以及防盗的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放15~18mm厚玻璃棉板或岩棉板.窗户节能技术主要从减少渗透、传热和太阳辐射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如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良好的塑性窗框加上双层中空玻璃;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密闭型材料和边框设灰口等密封;窗扇与窗扇之间可用密封条、压条以及高低缝等形式.

1.3屋面节能

屋面节能主要通过改善屋面的热工性能阻止热量的传递,主要节能技术有:选用密度较小、热导率较低、吸水率较小的保温材料做屋面保温层,如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代替常规的水泥珍珠岩或沥青珍珠岩;采用架空、蓄水、种植或铺贴绝热反射膜等方式做屋面的隔热层;在屋面构造形式上采用目前发达国家流行的倒置保温做法,即将保温层置于屋面防水层之上,改变传统的把无机多孔材料(如膨胀珍珠岩、炉焦渣)置于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的不利做法.

1.4楼地面节能

高校建筑主要是公共建筑,使用人数众多,显然做成木地板或类木地板是不合适的.因此,可以将楼地面保温节能做成层间楼板(底面不接触室外冷空气)和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悬挑,保温层可直接设置在楼板底面;采用不采暖的地下室顶板作为首层的保温隔热,加强房间与房间的保温隔热.另外,用于楼地面节能工程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厚度、密度、压缩强度、导热系数和阻燃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各种保温板或保温层的厚度不得有负偏差.

1.5利用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1012t,大约2/3国土面积的总辐射量超过0.6MJ/m2.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不仅资源丰富,免费使用,而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有着矿物能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高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应加大对太阳能源充分利用技术的相关研究,在高校这个耗能大户里优先、全面的使用太阳能技术并积极推广,以降低整个社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技术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取暖、太阳能集热供热水、太阳能发电、主动式太阳能取暖和空调等.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空调,由于在我国的建筑终端能耗中,空调能耗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利用太阳能制冷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光电转换器实现以电制冷;二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实现光热转换,以热制冷.具体实现太阳能制冷的系统主要有: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太阳能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太阳能除湿式制冷系统以及太阳能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安徽省政府、教育厅决定在全省106所高校的教学科研场所、学生宿舍和食堂安装空调,实施“空调进高校”工程,这对于高校利用太阳能空调技术来建筑节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和良好的基础条件.

2新建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2.1节能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结合我国现时国情并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国家于2007年颁布并实施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这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建筑节能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全面规定了在建筑节能工程方面需要验收的项目以及建筑设计、施工中部分强制性执行的标准检测项目,为建筑节能施工提供了基础和必要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以后我国又陆续颁布并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和《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等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为新建建筑的各类节能现场检测方法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较为科学的测试依据.目前新建建筑节能检测技术主要在建筑围护结构方面有所研究,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也做过一些探讨和研究[3].如山东建筑大学潘雷等人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现场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出适用于不同保温形式围护结构的修正系数.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费慧慧等人对新建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影响现场检测技术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的朱传晟总工对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如热流计法、热箱法和红外线摄像仪法,重点对热流计法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扬州大学杨鼎宜教授等用冷热箱法测定了稳定传热状态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等.国外对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现场检测技术研究及报道也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大多在实验室里完成对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检测,相关的检测性能参数也是在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如日本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了测试,提出了建筑物围护结构对流换热系数和风速的关系式.

2.2新建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2.2.1热箱法

热箱法检测技术是需要人工制造一个传热的模拟环境.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如下:分别在试验试件两侧各布置一个所需温度、风速和辐射条件的热箱和一个冷箱,待试验环境条件达到稳定后,采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分别量测冷、热箱体内壁的温度、模拟环境的空气温度、试件的表面温度以及计量箱中的输入功率,再根据物理计算相关原理和公式,计算出被测试试件的传热的性能指标,如热阻、表面换热系数等相关指标.热箱法检测测试技术适用于室外相对湿度不高于60%,室外空气平均温度不高于25℃的自然环境,且试验所用热箱的内部温度不低于室外自然最高温度8℃的情况[4].在建筑构造方面,热箱法检测技术对于门窗、楼板、外墙的传热性能指标的室内实验室检测非常有利,测试的结果一般较精确.由于需要模拟试验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此种方法不适宜用于现场施工的检测,但自然气温对实验室试验的结果影响微乎甚微,可以用实验数据作为现场施工的参考.

2.2.2热流计法

建筑耗热测定中最为常用的仪表就是热流计,也是传统的建筑能耗量测仪表,主要适用于对各种材料组成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分析.使用时将其传感器埋设在绝热结构内或贴敷在绝热结构的外表面,可直接测量得到热(冷)损失值.检测时间宜选择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月份,要求室内外自然气温差必须大于20℃的条件下才能测试,而且要求室外气温的变化起伏不是很大,测试的条件应放在至少稳定7d的人为制造室内外温差或连续采暖条件下的房间里进行,以此来保证测试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结果显示,室内外空气温差愈大,热流计读数的误差相对愈小,计算所得之结果亦较为精确,因此此法受季节影响较大,一般需要在冬季才采用此法.

2.2.3红外热摄像仪法

红外热像技术是目前新研发的一种建筑节能检测手段,也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理论以及先进的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光电子技术和红外线探测器技术的一种非接触性的、综合性的测量技术高科技产品.红外热像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摄像仪对新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热工缺陷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得到的各种热像图来显示各种建筑构造有无热工缺陷,并对分析检测结果做比较参考,以此作为验收、修复、增强建筑节能施工措施的理论数据依据.红外热像技术既不破坏被测物体或试件的温度场,又能测量细微目标和运动中的目标[5].此法具有可利用计算机存储测量数据和处理分析,方便长期保存和几何运算;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并显示被测物体温度的热图像;对于温度的分辨率较高,精度可达到0.01℃;现场节能检测的红外热像仪器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还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物体表面的温度场,为简化检测程序和优化检测数据等都有很大益处.此法具有较多优点且不受季节的限制,还可以远距离测定建筑构造的热工缺陷,这必将会极大地完善和提高新建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3存在的问

题(1)检测技术和设备的不完善性.新建建筑的几种检测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性给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影响,因此如何针对地区气候特点和建筑能耗特征研究制定出检测精度高、快速准确的节能检测系统是一个迫切现实问题[6].(2)现场与实验室的对比检测结果差异较大.由于现场检测条件受自然气候条件、新建建筑构造自身状态、安装设备系统运行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地,造成检测结果与标准理想状态偏离较大,测试结果不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但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易将被检测试件的周边模拟或制造成近似热绝缘状态,对于检测试件的热工传导系数的测试结果较为准确.由此造成虽然采用的是相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检测,但是得到的检测结果却大相径庭,对成果的取用造成混乱.(3)检测方法有待统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节能检测方法由传统的、粗略的检测技术向新型的、精确的测试方法迈进,还有一些衍生发展出来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形成了很多对有关热工传导系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标准.该如何统一规范测试条件和检测方法,建立一个比较同种项目的检测技术使用和结果的平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高校还须对检测技术进行大力研究和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节能检测的标准和规范,以保证行业的发展需要.(4)专业型建筑节能检测人才队伍匮乏.目前高校开办建筑节能检测的本科专业较少,一般都是研究生以上才有相关的研究方向,这就造成社会上的建筑节能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不高,对于专业型的人才更是缺乏.以致目前大多建筑节能检测人员由原实验室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人员转型而来,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新型检测技术和方法知之甚少.因此,为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降低新建建筑能耗量,建筑节能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是我国未来“十三五”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类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4结论与建议

新建筑论文范文8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主要就是指针对现代建筑的建设,全面的设计其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采用到的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步骤,进而为后续的现代建筑施工打好坚实的基础,保障其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当前现代建筑的发展来说,具体的现代建筑设计所包括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不仅仅包括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以及其它建筑组成部分的设计,还包括了建筑电气系统、建筑给排水系统以及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等多个方面,并且这些方面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所占的比例也正在不断的提升。针对这种变化来说,针对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必要的创新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仍然沿用以往的一些传统设计方法的话,很难满足这些新出现系统的设计要求,也必然会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导致各种设计问题的出现,影响其后期的正常使用。

2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1综合性原则

针对当前我国现代建筑的基本发展现状来看,其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越来越明显,这种综合性不仅仅体现在现代建筑中包含的系统和结构越来越复杂,更体现在这些系统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必然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现代建筑的正常使用,因此,具体到现代建筑的设计阶段,也应该充分的关注到这种综合性的要求,对于具体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来说,也应该遵循这种综合性的基本原则,即在具体的设计中要针对整个的现代建筑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思考,避免出现单独拿出一个现代建筑子系统进行设计创新现象的出现,这样即使提升了该子系统的设计水平,也很难对于整个的现代建筑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甚至还会存在一定的反作用,因此,针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创新就应该抓住这种综合性,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创新,这是最为基本得一个原则。

2.2动态性原则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来说,还应该遵循动态性的基本原则。和以往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相比,这种动态性的设计要求是比较明显的,在以往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仅仅依靠稳性的静态设计就能够达到相应的设计目的,而随着当前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其动态性设计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在具体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中也应该遵循这种动态化的设计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体现出动态化的趋势和设计目的来。具体来看,这种动态性的设计要求主要就是指现代建筑的设计不应该是静止不动的,应该针对整个的现代建筑过程进行动态化的设计,尤其是要针对整个现代建筑设计中出现的各种变化进行充分的思考,保障其设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升设计的活力,保障现代建筑设计的水平。

2.3最优化原则

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中还应该遵循最优化原则,这也是现代建筑具体设计的一个根本目的和追求所在,只有保障其设计的最优化,才能够体现出现代建筑设计的目的和价值,因此,不论是如何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都不能够脱离开这一个根本的目的和追求,要时时刻刻的注意这种最优化原则的体现。

3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具体表现

3.1针对现代建筑的功能进行设计创新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来说,根据其设计的最终目的来看,着重加强对于现代建筑功能实现的设计是最为根本的一个设计创新要求,也应该作为最为典型的一种设计创新表现形式,因此,针对整个现代建筑设计进行创新就应该重点围绕着这种功能的实现展开,无论是对于具体现代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设计,还是针对整个现代建筑内部空间组织结构进行设计,都应该以最大程度的实现现代建筑的功能为基本目的,并且这也是满足现代建筑需要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3.2针对现代建筑技术选择进行设计创新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过程来说,相应的施工技术选择必然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也是保障其后期施工过程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针对这种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选择进行设计创新也必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表现形式,具体来说,针对这种现代建筑具体施工技术的选择进行设计创新也是比较繁琐的,因为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技术类型是比较多的,针对不同的施工对象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是极为必要的,也是现代建筑技术选择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

3.3加强现代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

对于当前现代建筑的设计要求来说,在美感和艺术感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更高更新的要求来说,具体的设计方法也应该进行必要的创新以适应这种不断提高的美感和艺术感要求,对于这一创新表现来说,主要就是要求相应的设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的加强对于相关现代建筑美感和艺术感要求的了解和掌握,并且要学会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最终提升现代建筑的设计水平。

3.4加强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经济性的思考

针对当前现代建筑设计来说,其经济性要求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这种经济性设计要求的提升也就对于具体的设计方法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在具体的设计中应该把经济性作为比较关键的一个因素进行思考,进而无论是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还是对于具体施工技术的确定都应该考虑到经济性因素,保障其施工的顺畅。

4结束语

新建筑论文范文9

(1)节能意识不强。

农村建筑与城市确实存在差距,经常受私人利益的影响,只注重外观形势、规模、结构等,节能技术的应用十分匮乏,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损耗自然也就无法控制。

(2)政府支持不够。

农村一级的乡镇政府,对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政策与资金扶植,节能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要比正常成本多好多,在农村大多数人还不具备长远的经济眼光,只看眼前成本多少,因此,他们自身还不具备这种经济能力,节能技术应用也就十分困难。

(3)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

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筑节能的应用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制度,导致农村建筑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2建筑节能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建筑主要的能耗包括建筑的护结构、用电、暖通等,在新农村建设中,住宅建设过程中,应该着重这些方面节能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高新技术成果,更应该要快速的应用在建筑中,高效节能的建筑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快速提高。住宅房屋的护结构的能耗占供暖能耗的30%,热传导和冷风渗透是造成建筑能耗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要采用隔热性能、保暖性能俱佳的材料,使我们建筑内部一直处于恒温状态。

(1)建筑外墙

空心砖施工技术应用:正常情况下建筑外墙都是用整块砖平砌、长圆孔顺着墙长的方向设置,空洞要垂直,空心砖不可砍凿。整砖数量不足时要用实心砖外砌,并用实心砖砌筑预埋件和管道的洞口,在进行砌筑时注意不要将凿孔掩埋,避免造成通缝,冷热桥,不密实的现象。用空心砖砌成的墙体,隔热、保温效果非常明显,是现在建筑施工的首选。保温材料的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指的是除实心粘土砖以外所有墙体材料的统称,是新型节能材料中的一种。是采用先进加工工艺制成的符合现代建筑要求的建材,最大优点是能够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此类材料保温效果非常好。在实际施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对外墙基面的处理,清洁-润湿-修平,再有涂胶要均匀,最后安装要整齐,注意边角缝隙。墙体材料的选择和外墙色彩的应用对改善室内环境和节能环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寒冷地区建筑外墙色彩应以深色为主,以获得太阳的热量。

(2)门窗

门窗是建筑的通风及照明主要组成部分,在隔热、保温的同时,还要具有降噪、透明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近推出了最新型的、低辐射的玻璃,其特点反射率低,透光性、吸热性强,保温效果极佳。尤其是我国北方应用和推广极快。窗框首选是比较经济的单框塑钢窗,经济耐用,密透性能佳。窗户的大小是与房屋面积成比例的,我们必须要按着国家的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安装。

(3)屋面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建筑屋面的节能技术应用是多元化的,目前最具代表的是“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建筑与绿化相结合。屋面建筑分为几层,第一是防水层,第二是保温隔热层,第三是绿化土壤层。这种屋面经济、实用性极强,在城市中个别的建筑屋面也有人开始这种屋面设计。屋面的绿化可以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恒定屋内的温度,绿化设计的房屋建筑环境温度比正常的要低3-5℃

3未来发展

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节能环保意识已经成为人们最新的理念,现在普遍关注的是建筑材料是否环保、是否节能、有没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如何等等。因此,我们要积极的应用和推广新的建筑节能技术,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和研发新的技术,合理、科学的利用太阳能技术、先进的防辐射材料、节能环保的施工技术等等。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