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疾控创卫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2-03 00:38:46

疾控创卫工作总结

疾控创卫工作总结范文1

1 是人员配备不足,人才匮乏与人满为患并存。天门疾控中心地处天门市钟惺大道,占地16000平方米,拥有办公场所54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的使用面积1800平方米,现有干部职工111人,为全市总人口的 0.69 /万,其中高级以上技术人员5人,占疾控人员总数4.5%(5/111),中级以上技术人员59人,占疾控人员总数 53.15 %(59/111);其余为初级及以下人员。全市乡镇卫生院共28个,公共卫生人员总计167人,为全市人口总数的1.04 /万,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此外,疾控系统人力资源还不适应科学发展需要,人才匮乏与人满为患并存,疾控系统在编制、学历、专业、人员流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优化。

2 是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2009年天门疾控中心人员经费去年只有60万元,人平不到5500元,且没有核定工作经费。国家对各级疾控单位的收费政策正在大幅度削减,而财政补助迟迟不能到位。特别是2008年9月1日以来,国家免疫规划由6苗防7病扩大到14苗防15病,对绝大多数疫苗实行免费接种,基本断绝了疾控中心的收入来源,对疾控中心的生存和发展了产生重大影响。

3 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形势严峻。疫苗针对性疾病还没有完全控制。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结核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一些已被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现的传染病以及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精神疾患、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已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

4 是系统管理与疾控事业的发展要求不适应,市乡村三级疾控网出现破损。实行系统化的管理是疾控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上下联动一盘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但目前的情况,疾控中心对下业务指导单位是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科,有些卫生院领导存在重医轻防的观念,对疾控工作毫不重视,有效益时管一下,无效益时不闻不问,既影响防保人员的思想情绪,更影响疾控工作的平衡开展。

5 是社会大环境与全面履行疾控工作职能不相适应。疾控工作责任大、任务重,责、权、利不对等,环境不宽松。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至少有十多个部门向疾控中心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而疾控中心既无行政权又无执法权,开展工作非常被动。

关于建设现代化疾控网络的思考

1 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遵循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人才培养、科研教育、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抓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机遇,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

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学科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和水平。

2 是地方财政应切实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的经费投入,使疾病预防控制事业费和人员工作经费在政府财政支出所占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到其应有的水平。同时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不折不扣的解决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配套经费和计划免疫一类疫苗接种补助经费。

3 是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创新。首先应该优化疾控中心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根据湖北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标准,应按照1.2-1.5人/万人口 配备公共卫生人员。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在定岗定责的基础上进行竞聘上岗,实行两级聘任制,即法人代表聘任科主任,科主任聘任科员。严格控制勤杂人员比例,对一些无法提高的缓聘、待聘人员,给予创造第二次就业机会,鼓励创业或给予内退。其次是调整内部结构,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要按照疾控中心的基本职责和绩效考核的要求,从指导思想、理论观点、管理方法、各种政策等方面,积极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4 是加强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对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及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乡镇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农村卫协等工作,以及完成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妇幼保健机构交给的其他任务。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卫生局拨付的人头经费和工作经费,疾控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

疾控创卫工作总结范文2

SARS疫情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致命弱点,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本文通过对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问题;对策

Discussing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in institution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bstract】 Epidemic situation of SARS had brought calamity that was never existed before suffering to our nation, and also rang the alarm bell to us, meanwhile it also exposed the fatal weakness in the system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refore the most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is building the system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at accordance with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article analys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jor problem in institution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t present, and dicusses reason of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blem; countermeasure

2003年春夏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疫情,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我国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通过“群防群控、专业防控、个人自控”等强有力的措施,筑就了抗击“非典”的钢铁长城,取得了防治非典工作的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被推向了前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非典”虽然被击退了,但我们不应忘记这场疫情产生的背景与教训。作为“抗非”战斗中的主力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今后如何开展日常公共卫生服务、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仅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讨。

1 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经费严重不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负重运行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般而言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际上财政拨款经费严重不足,多数达不到其必须开支的30%,这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据报道[1],2001年全国卫生总经费为5150亿元,政府、社会和个人投入分别为15.5%、24.0%和60.5%,占GDP的比重约为5.3%,而同期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投入分别占GDP的10%~15%以上;特别是县级、乡镇级政府经费投入微乎其微,不到GDP的1%。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而防疫经费占卫生经费的比例更低。大多数单位要靠自我创收去解决人员经费开支,如果没有创收的基础和条件,单位则难以为继,人心不稳,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病的中心工作,也弱化了政府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的职

能作用。

1.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陈旧与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 已经存在50多年的卫生防疫站或新成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省级以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仍然是设备破旧不堪,已处于半瘫痪状态,工作难以正常开展[2]。反观成立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的质检、药监、环保等部门,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人才建设发展都是十分快速的,已成为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就是同一系统、同一级别的医院大多数都已与时俱进,不论是工作条件还是实力水平都不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能比较的。

1.3 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编制、经费及社会重视程度等原因,一方面是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即使引进也难以留住。另一方面则是难以阻挡和控制的低水平人员甚至是非卫技人员的涌入,致使业务工作水平下降,长此下去势必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这种现状在部分发达地区也普遍存在[3,4]。

1.4 卫生防疫体制改革的结果与初衷相违背 按照卫生部要求进行的两项体制改革,从实践的结果看:在基层无论是疾病预防控制还是卫生监督,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是大大的削弱。一方面不少单位将涉及公共卫生方面的专业如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等相关科室整体或部分的划出,致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功能处于缺胳膊少腿、支离破碎现状,似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工作只是控制传染病;另一方面,普遍存在新成立的卫生监督所由于各种原因,不是强化监督执法,而是强调局部利益或搞创收,有些则是挤占属于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的监测评价等事务性工作,无形中形成两个过去的卫生防疫站,人为地将卫生与防病分家,相当数量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无法开展正常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其结果势必影响两机构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与改革的初衷相违背。

1.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性的不准确及偏移 不少地方体制改革后,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归类于一般性的卫生服务机构,由此而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既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就要参与市场竞争,那么政府的财政保障就要打问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不得不想方设法搞创收,其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2 主要原因分析

2.1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长期以来难以得到重视 往往是空喊口号多,具体落实少,就象这项工作本身的性质一样—是幕后无名英雄。由于其产生的效益多数是非直接的,因此对于这项事业的重要性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领导都不甚了解。

2.2 政府有关部门领导长期以来形成“重医轻防”的观念 目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状:预防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一些地方甚至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一些领导对医疗单位情况介绍如数家珍,但是对预防工作能说出多少?在考虑投入的时候往往首先是倾向医疗单位,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医院和医疗政绩有形并易见,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2.3 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缺少了解或片面 在一个时期由于不恰当地宣传传染性疾病已不是主要的卫生问题,或者平时对预防工作报喜不报忧而使人们失去警惕,造成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有些单位比较重视自我创收能力的发挥,其结果可能给政府及一些领导提供了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认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创收能力强,可以自我维持而减少财政补助,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走入偏离卫生防病中心工作的恶性轨道。

2.4 机构定性、定位不准、不清,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的开展和事业发展 近几年,特别是在体制改革后,较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归类于一般性的卫生服务机构,并要推向市场,纵观世界各国,基本上没有将政府行为的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用市场经济进行调节的,如果按照这样定位是十分危险与有害的,将直接危及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地位和发展。

转贴于

2.5 各地实施的两项体制改革过于急促粗糙 许多地方在未统一认识,弄清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情况下,不顾实情、政策,唯我所用,为改而改,多数地方是采用简单的一分为二的分家方式,美其名曰“先建后畅”,其实是一种极不严肃与不负责的做法。   3 对策与建议

经过“非典”这一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冲击后,从国家到广大群众对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现状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了一个较深的认识。温家宝总理2004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这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3.1 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政府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公共卫生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确实加强领导。疾病预防属于提高公共健康安全服务,所必需的经费是公共财政的责任。要把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把公共卫生事业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并将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疾病预防控制与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水平。

3.2 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位 对全国180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的调查表明[5],98.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认为,公共职能缺位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错位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扭转公共职能缺位是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首要任务。不论是国外还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疾病预防控制首先是政府的一项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直接代表政府承担这项义务的专业性的部门。在一个区域中该机构履行的是包括从健康规划、公共卫生与疾病监测、评估分析、预警及大量常规业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和应急问题的处置等任务。这些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部分,跟其他医疗部门的服务工作是不一样的,其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因此服务的概念也是大不相同的。2001年4月13日卫生部组织制定的《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6]明确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因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首先是政府的一项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直接代表政府承担这项工作的专业性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是非盈利的福利性事业。人员应该既是卫生科技人员,又具有公务员的性质。

3.3 对两项体制改革进行认真总结、评估 客观、科学地分析其利弊,尽快纠正和扭转不顾客观实际的一些做法。

3.4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高度重视宣传 让领导和社会增强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了解和认识,客观、事实求是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当前,特别要大声疾呼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性和定位,确立其相应的职能和权力,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5 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范围,合理配置资源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日常业务分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其他卫生服务。政府要确保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对基本之外的根据各自的财政能力和认识程度,予以支持。运行机制上要进行项目制,要有首席专家,只有实行了项目制,按照通行的规则,拿出真功夫和成果来,才有可能让领导、社会满意。同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科学分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一方面是投入严重的不足,另一方面是极大的浪费,例如:各自独立开发各种信息系统,互不相通;各自都要上大型的化验设备,如:气相、液相色谱、超净室,结果有的基层单位大型仪器设备一年用不了几次,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3.6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作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要走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就是要“添人添钱”的误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政府投入,但也要提高效率,改变观念,只专心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而不能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全部包下来,公共卫生体系是一个多部门协作的体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公共卫生的信息、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理的主角,是领导决策的参谋。

3.7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才建设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人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即使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与选拔,在用人上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专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人才的培养上考虑长期性,注意人才结构的建设,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先海.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0):1260-1261.

2 苏华,安志杰. 对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体制的深层次反思.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4):291-293.

3 李顺平,董夏,耿梅云. 青岛市疾病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1):3-6.

4 程志华,鲍建国,项张华,等. 宁波市疾控系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6):487-489.

疾控创卫工作总结范文3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在去年成功争创卫生应急示范县基础上,加强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我市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调查工作,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加强我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培训和演练,举办了卫生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组织疾控中心、人民医院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演练。

(二)传染病防控

 重点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乙肝、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及时组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立相应卫生应急防治队伍;制订了重点传染病防控预案,进行了防控技术培训。

(三)免疫规划工作

继续推进“免疫规划规范年”活动,推选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和市中医院产科预防接种室争创“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举办预防接种门诊综合技术、应急技术和消毒技术培训班,增强预防接种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能力。目前我市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8%以上,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15岁以下人群乙肝、百日咳、乙脑、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白喉、脊髓灰质炎报告发病率均为零;麻疹、流腮等传染病发病处于济宁市各县(市、区)低位。

(四)慢病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碘缺乏病防治、疟疾防治、死因监测等各项慢病管理工作;

    (五)健康教育宣传

紧紧围绕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开展健康知识、防病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发病情况,及时在电视台、电台、网站、报纸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六)皮防工作:拟定了《兖州市麻风性病 2013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了麻风病、性病防治知识师资培训。

   (七)实施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建立我市7-8岁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长效机制,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提高全市儿童口腔保健水平,

 

二、明年工作打算

1、推动建立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基层卫生单位“三位一体”的疾病防控新模式,理顺疾控中心、综合医疗机构、基层卫生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形成互相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强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疫苗安全性和接种率。科学设置,合理规划,全面推进数字化门诊建设。在2013年疾控中心完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全市12处预防接种门诊全部达到数字化门诊要求。

3、继续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预警预报机制,提高预测、预报能力;逐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有关技术方案,强化对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防止扩散蔓延,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4、做好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疾病监测、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力度,降低重点疾病的发病率。

5、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疾控创卫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长效机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33―02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以来,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国务院和卫生部相继颁布政府令,出台了《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规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大部分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地控制或消灭,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机制的不完善,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金投入不足,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以及人员技术力量匮乏、群众防病意识欠缺等原因,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笔者通过对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典”后的经费投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对新形势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同仁共同探讨。

1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负重运行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定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际上财政拨款经费严重不足,只能达到必须支出的42.47%,只占经费来源的41.13%,财政所拨经费仅够用于维持人员经费支出,综合分析财政拨款扣除专项经费只占人员支出的88.27%(见表1),有的地方所拨经费还不够人员工资,各项业务工作基本上没有业务经费支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单位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大部分的人力和时间都放在创收上,要靠自我创收去解决经费开支问题。导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社会效益职能得不到充分展现,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病的中心工作,也弱化了政府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能作用。

1.2 办公用房不足 该中心房屋建筑面积为5783m2,办公用房屋面积3059m2,实(检)验用房面积2112m2,其它用房屋面积612m2,人均房屋建筑面积52m2,工作用房面积仅有28平方米,实验室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36.52%。与《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规定的人均房屋建筑面积60m2、等级评审标准规定的人均工作用房面积≥40m2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1.3 资本性投入较少,仪器设备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中心技术设备投入差距较大,近10年资本性支出只占总支出的10.58%,有的年份只有0.83%(见表1),财政只在 “非典”过后的2004-2006年的疾控体系建设中投入了部分资金。现有的分析天平、荧光显微镜、培养箱等设备22台(件),已近于淘汰产品或超期使用。对照《全国县级疾病控制机构装备标准》,该中心仪器设备还需配备: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全自动微波消解仪等设备80余台(件)、健康教育器材3台(套)、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处理车一辆。

1.4 地方财政投入的不均衡性较为突出 2003年开始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以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获得的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有了显著增强,2004、2005年,地方财政对该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投入400余万元。地方财政投入的增长,直接提高了政府财政投入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支出的比例,由2003年的23.04%提高到2005年的46.96%(见表1),但是,地方财政投入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了硬件建设经费的增长,日常维持工作经费的投入增幅并不大,甚至没有增长。

1.5 地方财政投入的不稳定性较为明显 地方政府财政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经费投入仅在2003年“非典’防控期间有大幅度增长,之后逐渐趋于缓慢。目前,大多数县级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政投入大多为应急性投入,比如禽流感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控等时,经县级疾控机构的积极申请后政府才有工作经费投入,这些都属于一次性投入,有疫情了就给点,没有就不给,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2问题存在的原因

2.1 投入重心的转移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创造了名满天下的“中国模式”。而在上世纪80、90年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难以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足够重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悄然从“重预防”移向“重医疗”。卫生系统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医疗设备明显改善。而开展疾病预防、检测等所需的经费总是很紧张。许多时候不到疾病蔓延就没有财力上的投入,更难及时添置新的检测设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拉开了距离。

2.2 财政政策的调整 进入80年代末期,国家财政政策越来越感到疾控中心(防疫站)是个“钱窟窿”,纷纷由全额改为差额。即便全额也不全,仅够发工资。作为补偿,给予疾病控制工作有偿服务政策,使疾控中心(防疫站)只好想方设法自筹资金,已近于企业化经营,靠卫生防疫监督监测检验收费弥补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和健康教育等业务经费、人员工资、基建设备投入经费的缺口。

2.3 有偿服务政策的过分利用 由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比较重视自我创收能力的发挥,其结果可能给政府及一些领导提供了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认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创收能力强,可以自我维持而减少财政补助,而作为政府支付转移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制约了疾病控制工作的开展,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走入偏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轨道。

2.4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角色定位不准、不清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名为全额实为差额事业单位的定位,与其所承载的越来越重的社会公益性责任矛盾突出。以前主要靠卫生检测收入来弥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经费的不足,《食品安全法》实施和监管职能的重新划分,卫生监测收入锐减,使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经费不足的状况雪上加霜。

3对策与建议

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抗震救灾”、“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从国家到广大群众对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广大人民群众已由被动接受公共卫生服务,转变为主动要求得到公共卫生服务,社会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3.1准确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位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政府的一项公益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直接代表政府承担这项义务的专业性的部门。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中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定位为: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这些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是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一部分。

3.2 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公共卫生责任意识 各级政府要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确实转变传统观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属于替代政府行使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的部门,具有公益性质。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卫生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和技术扶植力度,努力营造政府普遍重视、其所必需的经费是政府财政的责任,公共卫生服务理应由政府买单。

3.3 改变疾控机构工作经费缺乏的现状,建立财政经费保障体系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设施、设备配置上有大幅改善。但是要使得已经添置好的设施、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必须给予足够的维持经费,即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经费。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指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0]17号)和《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财社[2003]14号)的规定,由同级政府预算和单位上缴的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 “各级财政、计划等部门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内人数和预算定额落实人员经费,保证其履行职责的必要经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安排业务经费,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重点疫情监测、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等项工作的合理需要”、“在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同时,卫生部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完善公共卫生财政经费保障体系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补助有关政策和办法”。因此,要深入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济运行机制,制定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补助政策和办法,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改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常性工作经费缺乏的现状。

3.4 增加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资金投入 公共卫生事业既有社会公益性和福利性,也有生产性和商品性。政府财政投入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支柱。《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各级人民政府要努力增加卫生事业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积极调整卫生支出结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对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指出:“各级政府要根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逐步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经费标准按单位服务综合成本核定,所需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为落实上述政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基本业务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同时,在财政资金中设立公共卫生专项基金,切实保证经常性的开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尤其是技术设备投入,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正常有效的运转,有能力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3.5 充分利用好有关政策,确保专项工作经费的到位 近几年,邹城市先后承担了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中央转移支付(艾滋病、水质监测、环境监测、慢病综合防治、地病防治等)项目,充分利用上述项目的政策规定,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对专项工作的投入,逐步实现专项投入列入固定的财政预算,比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配套经费、地方病防治经费、水质监测经费、疫苗运转经费等现已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2012年,卫生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补助标准。“保障经费落实,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预防接种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监测评估、疫苗运送等工作运转经费,按照辖区服务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商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通知要求积极与财政部门协商,统筹安排预防接种工作运转经费,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疾控创卫工作总结范文5

今天召开机关总结表彰大会,主要目的是总结成绩,明确任务,统一思想,再鼓干劲,在新的一年,把全市疾控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下面,根据班子会议讨论的意见,我讲两个问题。

一、总结经验,坚定信心,增强搞好疾控工作的紧迫感和

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疾控中心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指导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理清思路抓发展,强化职能抓落实,狠抓管理促规范,整顿作风树形象,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业务工作上,我们按照“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的工作思路,突出了重大传染病防控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的重点,全面落实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

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狠抓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网络直报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传染病报告水平明显提高。建立了重大疫情信息通报制度,强化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完善了网络直报质量评价与反馈制度。依托疫情直报网络信息平台,加大疫情监测工作力度,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媒介生物监测及防制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顺利实施。继续巩固和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五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扩免新增疫苗接种率达到81%。稳步推进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和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形成了规范运转的工作机制。加强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结核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五率”管理指标全部达到省上的要求,肺结核病人发现任务超额完成,病人治疗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新版指南换版和项目终期评估等重点结防工作全面完成,受到了上级项目办的充分肯定。

艾滋病控制工作深入开展。哨点监测、重点人群抗体筛查、自愿咨询检测、感染者和病人管理治疗等常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和防治常识培训全方位推进,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全国性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厂矿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涉核人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等各类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的范围不断拓宽,农村饮水工程监测任务全面完成,疫苗接种服务工作规范开展。

地方病防治监测工作成效明显。8个监测点的工作任务超额完成,各种地方病得到稳定控制,全市实现了合格碘盐全覆盖,七县区均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以伤害控制、糖尿病宣传和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正常开展。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创新发展。医疗质量管理年和专项检查活动深入开展,以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为契机,诊疗业务工作数量和质量逐年增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院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第二,在疾控能力建设上,我们以认真履行疾控职能为基础,重点提升了三种能力。

一是以甲流防控和突发公卫事件处置为重点,卫生应急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手足口病和甲型流感疫情防控是贯穿全年工作的一条主线,我们全体动员,科学应对,快速完成了兰州成功学校返家学生的遣返任务,及时处置了七县(区)的暴发疫情,采取驻校指导、巡回检查、分县包干、接种疫苗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甲流疫情在学校、社区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发展蔓延。同时,按照“一分处置,九分准备”的原则,加强应急准备的常态工作,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队伍培训演练,补充应急物资储备,对食物中毒事件及时赶赴现场进行了有效处置,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了卫生应急能力。

二是以全国网络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卫生检测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甲流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组织和动员一切积极因素,抢进度、抓质量,在一个月多时间内建成了全省一流的部级流感监测实验室,并按照省、市要求,24小时不停机,完成2000多份甲流标本的应急检测任务,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狠抓实验室质量和安全管理,顺利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现场考核及能力验证,全面开展了麻疹、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实验室检测任务,卫生检测能力上了新水平。

三是以精神病院建设项目为龙头,项目管理和执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强化项目管理,确保资金支付,中央转移支付等疾控项目严格按照项目要求顺利推进。多方汇报争取,精神病院建设项目通过了省发改委的可研评审,前期工作顺利开展。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滚动项目、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公共卫生服务和中生集团资助免疫规划宣传培训等年内新增项目顺利实施,带动和促进了业务工作深入开展。

第三,在工作推进上,我们落实四条措施,强化了工作落实。

一是细化目标责任。年初,我们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逐级进行分解,细化到科室及相关人员,靠实工作责任,形成“人人有责任、个个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从11月下旬开始,分步对县(区)、科室签订的责任书进行了考核,兑现落实了奖励措施。

二是

提升业务能力。组织开展了甲型流感模拟演练和护理技能操作比赛活动,完成了以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主要内容的“疾控机构进医院”活动,疾控队伍 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升,疾控工作各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组织开展了以走进医院、走进学校、走进乡村、走进家庭、走进社区为主的“五走进”督导调研活动,覆盖全市1000多个乡村级医疗机构、30多所学校和建筑工地,掌握工作动态,理清了抓落实、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四是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了“健康教育面对面—乡村行”和“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等主题活动,通过大型宣传活动和新闻媒体,深入开展健康教

育与促进工作,防病知识和疾控形象深入人心,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社会群众的极大关注,形成了单位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四,在队伍建设上,我们提出了“严管、治乱、规范、提高”的管理工作思路,落实“六个加强”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出“政治成熟、工作过硬、作风优良、管理到位”的四条要求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五个必须”的工作纪律强化职工队伍管理。针对敏感问题,讨论制定七项管理制度规范运行。落实“三个一”制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启动 “三名”工程创建提升业务工作水平。加强疾控文化建设凝聚人心,理顺工作体制改善机关形象。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医德医风和廉洁自律教育优化服务态度。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科室一条心、中心一盘棋的工作态势,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奋斗,职工队伍的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工作纪律显著增强,工作节奏逐步加快,务实作风基本形成,各项工作普遍上了新台阶,单位运行逐步向规范化的轨道发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许多的经验值得总结。这一年,我们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及时处置了寒冷性多形性红斑、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控工作的能力和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这一年,“疾控机构进医院”策略逐步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顺利实施,各项业务工作深入开展,疾控工作的手臂不断得到延伸;这一年,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狠抓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工作运行,职工队伍的干劲和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了起来,形成了抓落实、求突破、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一年,我们在积极应对大事急事难事的同时,保持了常规业务工作的创新发展,保持了单位大局的健康发展,保持了职工队伍的团结和谐。这些是中心领导班子团结鼓劲、攻坚破难、把握大局、决策指导的结果,是广大中层干部和全体职工勇挑重担、狠抓落实、加班加点、带头实干、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中心领导班子,向一年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全体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理清思路,争创一流,全面促进疾控工作再上新水平

2012年是全面推进医改工作任务最为重要的一年,也是疾控工作争创一流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市卫生局的总体部署,进一步优化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全面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加强两个建设,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项突破,实施五大项目,落实四项措施,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健全完善疾控体系,着力加强两个建设。

一是着力加强疾控体系建设。认真落实“疾控机构进医院”制度,加强对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落实疾控工作职能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巩固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三级网络。认真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突出抓好乡、村两级的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疾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加强并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完善市、县、乡三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强化应急队伍及装备建设,抓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二是着力加强疾控队伍的能力建设。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保证,提高职工队伍工作能力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要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省卫生厅“卫生人才建设年”活动的安排,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检测检验、卫生管理“三支”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加大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力度,采取“派出去学习、请进来培训、沉下去指导”等工作模式,继续坚持落实“三个一”制度,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技术比赛等岗位练兵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全面加强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要着重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形成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不争论、不退缩、不折腾的良好工作氛围,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坚持疏导育人,强化思想领先,引发职工高度自觉,寓教于乐,争先创优,在增强政治水平上下功夫;二要坚持从严管理,强化纪律约束,引入竞争机制,公开考评,量化考核,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三要坚持崇尚职业道德,强化勤政务实,在引导敬业奉献、脚踏实地、严谨细致作风养成上下功夫;四要坚持深入实际,强化服务,努力争取社会理解、同行支持、领导关怀,在放大功能、发挥作用上下功夫;五要坚持以事业为重,强化廉洁自律,做到吃苦不怨、勇于奉献,在维护单位整体形象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勤奋务实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加强基层基础,主攻两项重点工作。

始终突出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的重点。要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和预警,积极推进疫苗接种,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同时,要抓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范应对工作。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加强疫情监测,健全预警预报机制,提高疫情预测、预报能力,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有关技术方案,强化对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全面加强传染病的报告与管理工作,继续规范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年内对各县区传染病报告工作开展多次专项督查,提高报告质量。

始终突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重点。要继续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组织实施好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抓好计免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全力推进“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实施,夯实免疫规划基础。认真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管理的各项措施,指导县区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规范开展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强化宣传、培训和督导检查,加强资料建设和管理,全力推进免疫规划各项工作规范化发展。

(三)强化管理,拓宽领域,努力实现两个突破。

一要夯实疾病检测工作基础,在检测检验的质量管理上求突破。要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完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

度,做好甲流、麻疹、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样品和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样品的检测工作,提高检测检验工作水平。要抓住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顺利建成的机遇,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验室的管理能力与检验检测水平上取得突破。

 

二要拓宽公共卫生服务和职业卫生监测领域,在公共卫生发展上求突破。抓好市直学校在校学生常见病防治的指导,积极汇报协调,争取学生体检工作扩面进行。加强对各县(区)城镇及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做好生活饮用水监测和业务指导,建立全市生活饮用水监测评价体系和水质监测网络。要不断拓宽职业卫生监测工作的领域,积极开展劳动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和监测,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鉴定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提高各类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质量,在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方面求突破。

(四)抢抓机遇,统筹协调,认真实施五大项目。

项目是带动和促进疾控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平台。要把项目的争取和管理,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有效抓手,认真实施好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卫x项目、全球基金项目、艾滋病社会动员滚动项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和精神病院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益上求突破。要动员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积极衔接、争取新的项目,借助项目统筹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一要认真抓好精神病院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卫生系统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力争实现当年开工建设,为全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打好基础。

二要认真实施结防项目,全面完成结核病防治任务。按照结核病防治工作四个项目的要求,规范项目管理,狠抓工作进度和质量,做好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转诊、治疗、管理等五个重要环节,切实提高“五率”管理水平。

三要认真实施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滚动项目,深入推进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加大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抓好党政领导干部和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指导“综合防治示范区”全面开展项目工作。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和机制,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扩大重点人群抗体筛查范围,强化防治工作的督导评估,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四要认真实施地方病防治项目,开展慢病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制定的规划方案,全面落实工作措施,认真做好碘缺乏病、大骨节、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各项地方病防治工作。强化对县(区)地方病防治项目工作的督导检查和技术支持,巩固全市消除碘缺乏病成果。根据省上的统一安排,建立慢病防治网络,指导社区和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防治干预和信息管理。

五要认真实施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落实项目工作要求,做好确诊病人的治疗和随访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管理,靠实工作责任,统一诊断标准,强化三基训练,开展“百姓放心医院”创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组织医务人员每月观看1次警示教育片,每季度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进行考核,促进医院发展。

(五)加强管理,加大力度,全面落实四项措施。

一要加强宣传,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扩大疾控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抓好疾控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政策知晓率。结合卫生宣传日和业务工作实际,策划开展一些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的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制定和完善网站管理和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强化信息交流沟通,进一步扩大疾控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要加强领导,落实工作任务,健全抓落实的责任机制。要认真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中层干部有职责、全体职工有责任的责任机制。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有关科室和具体的人员身上,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靠实工作责任。对重点工作实行全员参与、整体联动、责任包干、失职问责的抓落实工作制度。

三要加强管理,落实工作规范,争创一流业绩。全面启动以名专业、名科室、名骨干为内容的“三名”工程创建活动,各科室都要按照中心印发的实施方案,针对本科室的工作实际,立足在全省争先进位的工作标准,找准突破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创建计划,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全面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要不断强化工作管理,重点提升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以明晰的责任分工机制、有力的行政推动力度、较高的业务指导能力,推动各项工作规范运行,争创一流业绩。

疾控创卫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疾控中心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疾控中心作为一种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不断进行自我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思维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积极探索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增强疾控中心工作的活力,对疾控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这是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探索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1、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当前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发生变化。

近年来,许多疾控中心在推行改革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汇聚正能量,共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清楚地看到,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标准来衡量,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有三种表现:

1.1方法不新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不能适应人们当前的思想状况,过于强调召开大会、造大声势,不分对象、不分层次地一味地搞“一刀切”,做起来省事,看起来热闹,总结起来看似有内容,但未必有多大效果。

1.2内容不实用。思想政治工作与疾控中心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往往止步于直白的正面宣传和空洞的理论说教,务需内容多、务实内容少,不能有针对性对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造成工作的无的放矢,往往是既不适用,也不管用。

1.3 成效不明显。一些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做法很难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你说你的、我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解人忧、暖人心、释人疑、顺人意得不到有效发挥,固然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微乎其微。

2、健全完善,建立适应当前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在当前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要建立符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与疾控中心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四有”人才相符合的、具有良好风貌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把疾控中心建设成为精神风貌健康向上、医德医风高尚优良、干部队伍勤政廉洁、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学术思想严谨活跃、人际关系团结和谐、文化氛围浓度高雅、中心环境整洁优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窗口。

2.1 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建立起一个以党组织为领导、专兼职政工干部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立体式组织领导体制。同时,应从疾控中心的实际出发,试行党政干部一肩挑、双向兼职等模式。

2.2 建立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机制。要从超前引导机制做起,对职工思想热点、难点进行调查分析,实现在思想教育上由滞后向超前转变,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工作,变消极等待为主动出击,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伸向疾控中心的每个角落。逐步形成由多种教育体系构成的思想教育机制,如经常性的形势教育体系、激励性的典型示范教育体系等。

2.3 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责任机制。要像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那样,完善和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分工到科,责任到人,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状况,建立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制度,健全必要的监管约束机制,明确党、政、工、团、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责任,使教育人的工作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真正落到实处。

2.4 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要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运转,必须在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强化基础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工作部署。

3、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趋势。

3.1 创新工作思路。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冲破思想“”,倡导创造性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思路再突破。要从等布置、等指令,转变为从实际出发,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根据疾控中心和职工的实际需要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一切从为人民谋利益出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彻底改变生、冷、硬、差现象,争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3.2创新工作模式。运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从育向层次教育转变,从单向灌输向自我学习转变,从被动应付向超前预防转变,从单纯说理向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转变,使单位内部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局面。

3.3创新工作内容。由单一性的思想教育向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转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是疾控中心的中心工作。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只是围绕中心工作进行,将其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4 创新工作载体。把学习教育活动同疾控中心文化活动结合起来。疾控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疾控文化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通过疾控精神塑造疾控形象,创建疾控品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将教育培训、人员培养、科学创新同人文环境等工作连接起来,使职工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的陶冶。

疾控创卫工作总结范文7

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城联创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焦作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部署,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创新工作,拉高创卫标杆,干一流业绩,争做创卫先进示范单位,形成了“以创卫促进业务、以业务丰富创卫”的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圆满完成了各项创卫工作任务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总结经验,指导今后的工作,现将我中心的创卫工作,从组织机构建设和环境整治、健康教育与教育促进、病媒生物防制、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四个方面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建设和环境整治

(一)健全创卫组织,完善创卫制度。

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和党委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科长为成员的创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日常事宜。为推动创卫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心树立了“早动员、早部署、早检查、早落实”的创卫工作理念,执行“早干、干好、主动干”的工作方法,制定了市疾控中心《关于成立四城联创领导组织的通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制度》、《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等创卫工作制度,规范有序地推进创卫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为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中心设置了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防控、病媒生物防制、传染病防治、食品饮用水卫生、儿童免疫接种、医疗废物处置八个专项工作办公室,中心主任和各专项办公室负责人签订《创卫目标责任书》,将创卫工作具体落实到责任人。

为推进创卫工作执行到位、落实到位、效果到位,单位多次召开了创卫工作动员会、专题工作推进会、班子研讨会,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推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爱国卫生工作机制。

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和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的爱国卫生工作格局。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明确任务节点,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督促质量进度,确保爱国卫生和创卫工作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件件有落实,时时有督导。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创建优美环境,减少疾病传播。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内外环境整治力度。

积极落实门前三包三化制度,先后投入20多万元,平整绿化门前土地4500多平方米,栽种树木50多棵,规划灌木防护带300多米,完成了办公楼亮化工程和门前人行道美化工程。中心投入50多万元,优化中心基础设施布局,对疫苗冷库、10KV配电房、自行车棚、人工湖景观亭等场所进行修缮和改造。高标准、高质量安装宣传栏近100个,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健康知识等内容;在院内新规划整齐划一、编号规范的停车位160多个,使大院人文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对单位食堂对标整改,达到行业卫生要求。对单位环境卫生中心坚持每天督导、每周评比排序,有效巩固了治理成果。

(四)打造创卫“精品”。

为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创卫工作,中心提出了“精细化、精致化”的创建理念,精心打造精品工程。中心组织创卫人员赴近几年刚创上国家卫生城市的漯河、驻马店、鹤壁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按“得高分、得满分”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标准,全面开展创卫工作。在做好创卫现场工作的同时,中心重视创卫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建立了创卫资料室,按照“精心、精致、精细、精准”的原则,统一了创卫资料的封面、编号、目录、装订、档案盒、档案柜等(六统一);建立了规范高质量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档案。现已完成2016、2017年、2018年三个年度的创卫资料建档工作,入柜存放400多册,约计1000余万字。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收集2019年的创卫资料。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中心重视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一是单位院内建成一条全长760米的健康步道。沿途设置20多块内容涵盖了健康素养66条、健康四大基石、三减三健等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栏。

二是在中心院内西墙设立了健康教育长廊。设立近50块宣传栏,宣传国家卫计委的《中医养生42条》,提高职工的中医健康知识素养。

三是在运动场东侧安装了12套健身器材,建立了职工文体活动室。在中心兴起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之风。年初,中心成功举办了以“健康疾控人,活力迎新春”为主题的职工运动会。组织了拔河、兵乓球、篮球等多项竞赛。四是落实职工工间操制度,提高职工身体素质。坚持每天15分钟的职工工作期间练太极拳、八段锦和健步走活动。并将市疾控中心编排的《太极养生八段锦》在腾讯视频上,指导群众习练。五是在全省疾控系统首创了每周一次的“疾控大讲堂”。邀请国家、省、市三级专家授课,听众是市疾控中心职工、全市疾控工作者、全市特定人群三类人群。大力营造以学促进、以学促干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和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病媒生物防制领导小组,并统筹人力、财力、物力,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到位、资金到位、设备到位,促进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序、高效开展。中心北邻村庄,南林耕地,“四害”密度较大;在中心大院内,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一是投入5万多元,新增和完善“四害”防制设施,在办公楼、后勤楼、检验楼和结防楼安装灭蚊灯10个、风幕机8台、皮帘15个,更换隐形纱窗90个,在围墙、建筑新建毒饵站20处。

二是严格按照“四害”防制设施基本要求,对职工餐厅进行了改造升级,加装了防鼠箅子、金属挡鼠板、防蝇门帘、灭蝇灯等设施。

三是多次开展季节性“除四害”活动,积极治理和消除“四害”孳生地,全年消杀面积2万余平方。

通过以上活动,使中心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达到了国家病媒生物控制标准要求。

四、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

一是指导全市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编印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指导手册》,对全市创卫健康教育人员进行了培训,指导全市各单位开展创卫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建立了“移动健康教育所”(解释一下是怎么做的),向全市各单位提供高效、科学、准确的服务。

二是指导全市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对全市市直单位和各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培训,完成了城区蚊、蝇、鼠、蟑的“四害”密度监测和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工作。配合市爱卫会对全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为我市顺利拿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第一张门票”奠定了基础。

三是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全市疾控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严密防控,我市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没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报告,未发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和寨卡病毒病等输入病例。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乙脑、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监测防控成效明显,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及时有效处置,朝觐归国人员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措施到位,成效显著,连续10年以上没有发生重大疫情。

四是慢性病防控成绩突出。指导山阳区建成部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解放区、修武、温县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疾控创卫工作总结范文8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创先争优;以民为本;精细管理;和谐发展

Better Promot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ctivities Through Creating and Struggling Activity in Superiorly First

HUANG Qin,HUANG Wen-hui

(Jiangxi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Prevention, Nanchang 330029,Jiangxi, China)

Abstract:Creating and struggling activity in superiorly first can reflectpracticing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following the mass line solidly, and better promot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job. Jiang xi province developed it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steadily with rapid, scientific, harmonious momentum, which depended on that Jiangxi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oroughly implemente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deepened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reform task, innovated work mechanism, enhanced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developed creating and struggling activity in superiorly first. In disease management work Jiangxi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aked the people as foundation, finely managed all kinds of jobs, create a fair working atmosphere and promot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development of creating and struggling activity in superiorly first, it promoted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members better contacting and serving the masse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sease control system, speeding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disease control, which better served the public health work.

Key words: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reating and struggling activity in superiorly first;Taking the people as foundation;Finely management;Harmony and development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实际出发,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工作以快速、科学、和谐的势头稳步发展,全中心干部职工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中国梦,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为全省疾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有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和我中心积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将创先争优融入到各项疾控工作中,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以民为本促疾控

坚持以民为本,是开展疾控工作的根本所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核心就是以人为重、以民为先。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际疾控工作中我们以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精神做好每一项疾控工作。

坚持顺应民心,是顺利开展疾控工作的决定因素。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得不得民心的根本标尺。建设和谐疾控,认真理顺卫生现状和群众需求,多做造福人民健康的事,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事情做起,最直接的需求和利益的事情抓起。只有这样,才能民心相向,群众赞扬,百姓拥护,社会和谐,国家安康。

坚持重视民情、关注公共卫生,是开展疾控工作的必然选择。在工作中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时解决好弱势群体中遇到的健康方面的困难,努力解决好当前群众中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真正做到民有困难疾苦得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温暖遍及黎民百姓,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进而实现和谐发展的势态。中心为此提出的 "面向全省,服务基层"的工作思路和部署已初见成效。主要业务科所都能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全省疾控系统的各个层面,较好地履行了"宏观管理,业务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的职能和职责,能更多更好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2精细管理抓疾控

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进,疾控工作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创新,需要一种制度来推动创先争优。为了加强疾控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促进事业发展,根据疾控中心工作实际,结合疾控中心历年目标考核方案,中心大胆创新机制,对疾控工作实行精细管理,推出OEC管理制度[1]。OEC管理也叫日清管理,其含义是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2],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要求中心各部门工作坚持每周上报工作计划,及时汇报工作完成情况,每月对工作进行一次盘点,撰写工作总结。

精细管理日常工作。对中心政治学习、新闻宣传投稿、考勤、制度执行、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计生、精神文明、行风、纠风、能力建设科所协调、科务会、业务学习、固定资产、文件资料管理都作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做到科学发展上水平、疾控工作创佳绩、党员干部争先进、人民群众得实惠。经过近年来的科学规划和不懈努力,中心理顺了关系,夯实了基础,卫生服务能力及应急能力稳步提升,荣获全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先进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平台上。

3风清气正护疾控

疾控系统能否健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是否对腐败具有强大的免疫力。而风清气正氛围的形成就要求我们及时建立健全制度与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领导班子积极做出表率,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整歪风、扬正气,真正把国家对疾控工作的要求落在实处。这对于疾控中心树立反腐败工作意识,对促进各级干部廉洁从政,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所有党员和干部也深切感受到身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作为省级疾控中心,努力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增强服务意识,狠抓工作落实,为我省的疾控系统建设、管理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政治保证。

在工作方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紧密结合疾控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疾控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强化对中心的招标采购的管理,一方面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不插手、不干预招标采购过程,另一方面严格规范招标采购的各方行为。积极开展优化疾控建设配套工作,配合搞好执行工作纪律的检查,及时纠正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同时,做好项目监管,促进疾控工作稳定快速发展,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牢抓正风肃纪,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疾控工作环境。正风肃纪,必须严格监督。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强化组织监督、制度监督、民主监督,把疾控管理工作全过程置于组织、干部、群众有效的监督之下。强化追究问责,对惩治违纪行为不力,严肃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通过严肃查处、惩防并举,让投机钻营者无机可乘,让心存侥幸者付出代价,让触犯法纪者受到惩处,从而形成风清气正的疾控工作环境。

4和谐发展保疾控

疾控工作必须着眼于抓好国家重视、政府投入加大的战略机遇期,坚持把发展与和谐有机统一起来,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疾控。在构建和谐疾控进程中,我们坚持发展为先,使中心上下发展的意识更强,疾控工作发展得又快又好。

正确判断形势,牢牢把握大势,是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在中心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家进行全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疾病预防控制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从自身看,这几年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心的发展路子,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争取了更多的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大幅度增加,办公条件逐步改善,职工福利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这些都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围绕和谐疾控,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发展,力争为实现"十二五"期间江西省疾控目标又快又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保证疾控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和谐疾控建设的必然要求。

形成同心同德、民主有序的政治秩序。我们不断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和完善各部门之间上下一致、顺畅自如的沟通机制,让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职工群众都能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使决策的过程变为群众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尊重知识和人才、尊重劳动和创造,将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事业上来,形成一个人人各尽所能、尽情创业的和谐环境。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疾病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日行日高,加强疾控系统党组织建设刻不容缓。在疾控管理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把以民为本当作根本,精细管理抓好各项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加上和谐和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联系实际,结合工作,及时加强了疾控系统党组织建设。将创先争优活动融入疾控工作,巩固和拓展了全系统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持续激发了疾控系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活力、提高工作能力、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疾控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推动了疾控体系建设,加快了转变疾控发展方式,促进疾控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公共卫生工作大局。

参考文献:

疾控创卫工作总结范文9

1.1缺乏有效的指挥与协调力

疾控卫生应急管理人员承担着应急指挥、协调、运转的职责,后勤管理中心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响应、处置工作的效率。目前疾控中心后勤部门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公室,因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文化层级不均衡,或者其他科室兼职的,导致整体上应急工作质量不高。导致相应的业务管理及应急管理、质量控制质量不高,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极大隐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后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缺乏理解和实用能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无法合理做到资源分配,难以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无法有效运转,上级和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统一调度,无法做到紧密合作,仅仅依靠行政领导的指挥调动,而不是依靠有效连贯的机制,导致对各种危机事件缺乏宏观性的总体考虑,从而在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单纯表现为撞击-反射式的被动反应模式。

1.2职责不明,信息化管理手段不多

疾控中心信息化水平还处在初级的阶段,后勤信息化的应用还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运行条件和员工能力水平的限制,无法建立内部统一的网络连接,未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利用,目前计算机还仅仅停留在打字机或电子帐本的低水平。疾控中心的后勤工作包含了基建、采购、安全、车辆、餐饮等多个方面,但目前的这些工作还基本无法做到计算机信息化集成管理,普遍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在目前的后勤工作中,管理与服务往往混淆不清,管理者同时承担着服务者的角色,职责不明确、权限不清晰,缺少相应的后勤工作监督与评价机制。

2疾控后勤管理创新成绩

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近十年来疾控后勤工作初步实现了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把科学、高效、及时体现到各项工作中,疾控后勤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疾控后勤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疾控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如下几点。

2.1网络信息化

后勤管理系统涉及多方面,后勤保障、物资流通、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与环节需要后勤人员管理、财务运行情况的监测等,因而具有明显的经营管理的特点,是一个复杂、细致、全面的服务体系。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来加强后勤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后勤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渠道和反馈渠道,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通道。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大部分单位有一个局域网与因特网相连接,在单位和系统中应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已成为现实,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络建设,能为开展信息化后勤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利用网络实施的后勤管理工作,可实现信息的双向沟通,更容易进行面对面的面对面交谈,提供有说服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得到群众支持。例如在疫苗管理工作实施疫苗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疫苗温度监控系统的管理后,大大提高了后勤管理人员对生物制品的管理能力,保证疫苗质量的同时,方便快捷,减少了人力支出。

2.2提高了应急处理机制

疾控后勤保障工作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后勤管理工作包含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应急处理中心应做好储备物资定期清理,保养和维修,确保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处理及时、充分补充使工作及时完成。传染病日常的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是减少突发事件的工作基础。应当在工作中加强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并建立相应的数据监测网络,并定期对采集的疾控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期尽早对突发事件作出评估、预判、预警和预处置。并以此对指导突发应急事件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充实,强化专业骨干专题培训,鼓励低学历的工作人员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建立后勤人员与专业公卫医生互派学习机制,使后勤管理工作者能掌握疾病控制与临床医学知识,应急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疾控中心应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广泛采集来自网络、报刊、电视的疾控信息,为实际工作提供基础材料;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了有效的联动应急工作机制,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更加规范有序。近年来,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手足口病等突发事件做好了处置救援工作。

2.3建立了疾控后勤管理的新型人事、分配制度

后勤实体涉及多个部门,岗位繁多,所以后勤实体必须要有统一的岗位生产力标准,对每个岗位的作业流程、作业条件等加以规定,使之标准化。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人员的工作习惯、工作经验与工作技巧,对应分配不同的流程岗位,避免工作的遗漏与重复、时间与资源的浪费、错误的摸索,同时因人制宜,发挥最大的岗位效能。后勤人员实行聘任制,科室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制,重点岗位管理人员实行奖惩制,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中心全员的责任制管理,做到人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使每个岗位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对既定的各项目标、措施、任务落实要不折不扣、迅速到位,绝不能疲疲沓沓,拖拖拉拉。对上级领导交办的事情,要快办、办好;对县(市)区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及时汇报;对上级下达的指示,要准确记录,及时传达。同时,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理清新思路,拿出新招数,开创新局面。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上通下达的工作机制和充满活力生机的用人机制。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