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9-04 16:32:30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1

1疾控档案的分级管理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的划分范围,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总体水平的档案资料、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保管时限长的基础监督监测档案划分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业务档案能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一是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档案纳入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体系,由疾控中心办公室统一领导,疾控中心综合档案室组织实施。二是将业务档案分为一级、二级档案两级。一级档案:凡划归疾控中心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负责整理,定期移交给疾控中心综合档案室归档,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二级档案:一般是指处、科、室档案。凡划归处、科、室管理档案,由各处、科、室收集整理归档,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提供档案信息为现实工作服务。

2疾控业务档案范围的划分

2.1一级档案范围。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重要的请示与批复、重要的证书、调研报告、研究成果等;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不明原因疾病调查等;年度或跨年度疾病监测总结分析;重大事故、重大疫情、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资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分析总结;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资料。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全国、河南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2.2二级档案范围。疾控中心处、科、室级档案范围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提供的报表、总结等资料。因疾病流行规律,防治措施来自长期、大量的日常性监测工作的积累,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若干年发现或分析疫情流行规律有用,不少资料需要逐年加以补充。一些资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可随需而定。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资料应作为二级档案保管。二级档案可划分为:疾病监测报告,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调查方案;基层常规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年报等;重大暴发疫情的处理资料;疾病监测原始记录、督导检查记录及总结等。

3疾控档案应当具有专业特色

疾控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当前,随着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研、监测、检验技术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加强,疾控档案和资料的收集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带来了疾控档案部门职能、机构、制度、人员的加强,也为进一步开展疾控档案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要特别重视疾控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疾控档案信息的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4加强新时期疾控档案工作

4.1加大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要通过建立疾控档案信息化中心为龙头,切实提高资源体系的信息化程度。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快信息化资金投入,实现疾控档案数字化加工,真正把疾控综合档案室建设成为疾控中心信息保管和利用中心。

4.2建立切实可行的疾控档案管理体制。针对疾控档案种类多、利用率高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领导组织,制订符合实际的档案归档范围和分类方案,要加大疾控档案业务指导力度,科学标示,科学保管,切实提高疾控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4.3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总要求,加强对专兼职档案干部的配备、管理和继续教育,提高档案业务技能和水平。要积极开展业务协作组交流机制,学先进,比创新,重实绩。要关心爱护档案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帮助,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疾控中心 预防控制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54-01

疾病控制档案是指在从事疾病防治卫生监测及其他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计算机磁盘、光盘等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一、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主要是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以及各种文体事物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一是有关综合管理方面档案。包括上级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各种传染病、计划免疫工作规划,卫生监督、监测质量的要求,工作规划、总结,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会议通知纪要等资料。二是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方面的档案。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如: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管理材料,卫生监督材料,疫情、感染事故、食物中毒、个别违法案例分析材料,以及各种毒理检验材料、化验材料。各种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的防治规划方案,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个案调查、专题总结及传染病死因报告卡。常规“四苗”接种率的有关表、簿,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和处理报告。三是卫生监督监测的各种法律文件和各种规范的文书。如:各种发放证照的书面申请、现场监测数据、样品检验、实验结果报告。开展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

二、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体制及其职责

第一,档案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由一名中心主任负责领导档案管理工作,并列入分管主任岗位职责。本中心设立档案室,负责中心文书档案管理,对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由各科所进行管理。中心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

(1)负责建立健全本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检查各科室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等

(2)负责中心文书档案资料的接收、整理、分类、鉴定、统计、保管。

(3)负责组织本中心各科所档案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开展档案信息交流。

第二,各部门的档案工作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设1-2名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本科室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工作。

第三,将档案工作列入各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范围,每个工作人员应做好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纳工作,将工作中产生的档案材料工作完成顺序,及时整理齐全,交本科室档案员整理后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三、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有

凡是反映本中心工作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照片、录音带、光盘等不同载体的文件均应收集归档。

(1)上报、下发的文件及下级单位的有关资料,请示与上级的批复。

(2)本中心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例、规章、制度、组织沿革、大事记等。

(3)本中心召开的党政职工代表大会,业务会议通知、记录、纪要等会议材料。上级颁发的奖状、荣誉证书等。

(4)各种国产和国外进口的仪器设备的全套随机文件材料,主要包括购买申请、批复、大型设备的招标书、合同、图纸、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校准证书、使用、校查、保养、随机软件等。

(5)疾病预防控制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防治规划、总结和监测点的记录。

(6)计免、疫情、计划免疫方案,免疫效果观察和接种事故调查,疫情报表和统计分析。

(7)消毒杀虫灭鼠计划,实验数据标本,监督审批材料。

(8)空气、水和公共场所监测记录、报告。预防性卫生评价材料。

(9)农村改水改厕等调查评价材料。

(10)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监测评价材料,防护措施研究材料。

(11)检测使用的各种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及相关资料,检测报告存根。

(12)质量体系文件及质量体系运行产生的相关记录。

(13)宣传教育规划,宣传手册、照片、录像等材料。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3

一、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卫生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始终把人人享有健康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为全国各族人民勾画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也为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做到既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又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相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造福人民健康的事业,其公益性质不容置疑。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的重要思想,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了健康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的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包括卫生在内的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领域的投入力度。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逐步覆盖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已经展开。卫生工作成为“”规划和2020年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提出,为我国即将全面开展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卫生部经认真研究,提出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其主要目标分为三步:第一步,到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三步,到2020年,保持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地位,东部地区的城乡和中西部的部分城乡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健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健康是人力资源的基本保证。要全面建设小康,就必须发挥健康事业的保驾护航作用,即“健康护小康”。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保驾护航。

疾病预防控制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改革发展,大力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清醒地认识卫生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强化公共职能意识。要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性、本底性的调查工作,把握基本情况,科学确定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思路、策略和措施。要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保障生命安全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作为积极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都应时刻牢记疾病预防控制是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卫生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希望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继续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支持力度,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代化建设,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党的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医学研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就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党和国家有关方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策略,针对社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疾病,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措施、技术和方法,动员和组织群众共同参与,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改善环境和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对不同生命阶段的人群提供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不断提高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保障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也就是履行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疫情报告和健康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干预和控制、实验检验评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科研培训技术指导等基本公共职能的能力。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通过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学管理能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能力、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安全的管理、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使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工作能力上有了较大提高。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职能项目完成度,分别比年增加了14.9%、10.5%和6.3%,平均公共职能完成度增加了8个百分点,达到54.8%;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综合评价满意度达到62分。这些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应该得到高度肯定。但这仅仅是初步成绩,离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62分的社会满意度更不应该是我们引以为荣的成就。

履行公共职能不足,凸显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软件”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以科学、规范管理和培训为主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能、推进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完成好各项疾病预防控制任务,保障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今后一个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近几年,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解决多年来影响和困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机制上我们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为了维持日常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仍大量开展有偿技术服务。“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卫生职能偏废”依旧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的关键问题。二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缺乏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条件,人员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三是疾病预防控制设备简陋、数量不足,检验能力有待提高。在政府投入不足的状况下,检验监测项目的设置存在偏重有偿服务的倾向。四是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达不到政府和社会的期望。

同时,我国正面临着疾病流行模式快速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多并已成为致死的主要因素等问题。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等五类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我国城乡居民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HIV感染和艾滋病发病仍然呈上升趋势;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尚未得到明显控制;鼠疫、血吸虫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寄生虫病等仍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传染病时刻威胁着公共安全。此外,年北京奥运会、年上海世博会的卫生保障工作也需要我们全方位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我们要更加努力,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完善机制、落实职责,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前发展。

进一步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继续完善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基本公共卫生职责的能力建设;不断推进法制化进程,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

要特别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集中力量和资源,对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技术骨干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有一批开展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中坚力量。尤其要抓好中青年重点学科、管理带头人的培养,形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梯队,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科技含量。要提高对地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项目管理能力和对国家政策与规划的理解与执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增加的业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对于传染病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别要加强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有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平、有素质的、能打硬仗的队伍。要下气力研究人才管理机制,制定并落实吸引、留住、稳定人才的措施和办法。同时,也要探索人才制度上的“有进有退”,对不符合准入标准、不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人员,要研究制订转岗、分流或培训的办法。

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涵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工作,建立整体、有效、持久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继续加大艾滋病防控力度,全面落实结核病控制策略,统筹推进农业、林业、水利和卫生等血防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狂犬病的防治。一个时期以来,狂犬病的死亡率一直居于急性传染病死亡率第一位,最近这个势头还在上升,卫生部门要与公安、农业部门联手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进一步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要求。继续做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的综合防控工作,推广和实施适宜技术,做好维持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技术在社区的推广,扩大癌症早诊早治的范围和受益面。推进精神卫生的立法进程,加快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试点工作的经验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促进心理卫生服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要与农村、社区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有机结合。要让改革成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驱动力量,要认识到改革能否得到群众的支持,得到社会的认可,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卫生工作的水平、质量是不是有了真正提高。

(三)认真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形势下要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要求。坚持社会大卫生观念,在城乡广泛开展卫生城镇创建、环境整治和除害灭病等群众国卫生活动,大力改善城乡卫生面貌,积极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贯彻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现场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爱国卫生运动里,农村卫生是工作的重点,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是公共卫生的基石,是最基础的工作。

(四)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2007年,中央财政增加支出25亿元,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项举措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公益性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高度关注民生、保障儿童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是控制和消灭对群众危害极大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亲切关怀,是科学发展观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具体实践,在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国在落实计划免疫工作方面,东中西部差距很大。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疫苗的接种率距要求相差很大。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人群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束缚,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最近在东部发达地区一些卫生指标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传染性疾病问题,还有妇婴保健等问题,比如婴儿死亡率在东部一些大城市有所上升,经仔细分析,就是流动人口造成的。国家免疫规划是一个国家项目,要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成为国家整体的行动。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的工作和不懈努力,我国在控制脊髓灰质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按期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这表明,计划免疫工作在地方应该成为一把手工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

目前,我国的麻疹发病率比较高。国际上对中国的期望值很高,希望我国能够早日实现消灭麻疹的目标。中国有特殊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能够做到一些西方国家难以做到的事情。要进一步加强麻疹防治工作力度,使之成为疾控工作的重点。在中西部地区、人口分散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不够完善和卫生队伍相对较弱地区,我们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要靠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同志们扎扎实实地做好规划和计划工作以扭转不利局面。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覆盖乡村,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力量进一步加强,防治麻疹工作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制,让预防接种工作进入每个社区、每个乡村。要把防治麻疹和肝炎作为龙头,带动整个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随着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疾病控制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大幅度增加,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要切实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适应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需要,提高执行国家免疫规划的能力。

(五)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与社区疾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有效合作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医疗卫生的前沿阵地,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和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法加强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切实落实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职能之一。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第一关口,我们要抓住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找准定位,切实使疾病预防控制保障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与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社区为平台开展疾病综合防控,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在肝病防治,艾滋病、结核病控制,代谢综合症防治,常见癌症防控,心理健康、亚健康干预,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行动计划中的作用,使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性的工作能够在城乡落到实处。

在这方面,各地的同志们要继续进行有益探索。比如,如何使在县以上不同条线的卫生工作,到了社区层面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一个面的工作。打破条块分割局面和部门观念,实现医疗卫生改革目标,推动医学模式转换,从以治疗医学为主向以预防医学为重点的转移。

(六)认真做好年奥运会、残奥会和年世博会的卫生保障工作。

办好年奥运会、残奥会和年世博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举办高水平有特色的盛会,充分展现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提供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卫生保障,卫生系统责无旁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健康护小康”的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

即将举办的年奥运会、残奥会和年世博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国际交流活动之一,具有人员多、流动大、范围广、时间长的特点。做好卫生保障工作是这些活动成功举办的前提。做好奥运会保障工作已经绝非是北京和其他举办奥运项目地区的事情,而是全国的事情。我们要全体动员,共同参与,以更高的热情、更强的责任心投入这项工作,确保北京年奥运会卫生保障万无一失,切实体现北京年奥运会“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内涵。

为确保北京年奥运会成功,疾控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鼠疫人传人的防治工作,不能发生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能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有重大闪失。工作要做在前面,争取主动。从现在到年,要进一步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救治工作,尤其要重视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和能力建设。一般情况下,首先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是医院。医院的早期诊断能力和处置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后续的疾病控制工作进程。因此,年应该把医院的门急诊特别是急诊的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和基本技能训练作为“医院管理年”的重要内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同志,要有全局观念,因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整个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七)建立良好的疾病预防控制职业道德文化。

每一个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紧密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围绕建立良好职业道德和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其要注重实践,贴近现场,切实加强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强化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疾病控制;资源整合;原因分析

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项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以及千家万户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境地?现在结合实践,谈一下个人看法,供参考。

一、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

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现在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且如今人员少、专业技术相对缺乏、人员素质差。主要工作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儿童保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慢病管理、农村卫生服务均等化、传染病的防治与监测、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疫源地消杀等等方面的工作,简单点说除了临床诊断与治疗之外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由于做好这些工作不仅仅取决于疾病控制科一个小小科室的努力,它还需要社会的支持、人民的理解和各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农村基层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因此我认为目前农村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教育程度低。由于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上所有这些相关的公共卫生危害尚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利益或极少威胁到他们,使他们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疾病预防控制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对卫生防疫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存在着漠视或不以为然的态度,甚至纵容、包庇的态度,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极难开展,造成了工作的极大被动。

2、经济条件制约。农村地区是经济欠发达的,人民群众的生活还相当困难,大部分人也只是刚填饱肚子,他们没有余钱为自己的健康投资。有了病则能抗就抗,住院治疗者微乎其微。

3、侥幸心理和盲目从众心理。“我们家孩子从来没有打过预防针也没有得过病”、“别人家的孩子都不打预防针我们也不打”,这一部分人存在着极大的侥幸心理和盲目的从众心理,总认为噩运不会轮到自己头上从而延误接种。还有一种人群虽说打预防针的意思高但是人家就是盲目崇拜县级以上疾控的接种点接种。什么进口的、新出的疫苗盲目的追逐。

4、社会阻力大。卫生防疫所在农村无职无权,每开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别的职能部门配合,否则无法进行,但由于社会上的不理解,他们总认为我们办每件事都是受利益的驱动而不予配合,人为地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5、卫生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卫生防疫人员处在卫生防疫的最基层,隶属于卫生院,卫生防疫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太低,有的已无法维持最低生活,因此人心思动,甚至思谋再寻出路,从而对工作也失去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6、面对挑战出现徘徊现象。如今国家已经对计划免疫工作进行了新的调整,对第一类疫苗实行全部免费,本人对国家的这项政策非常赞成,这是党和政府对儿童的一种关爱。但是如今的疾控部门却为了自身的福利待遇变相的对第二类疫苗进行宣传接种,有赶超一类疫苗的趋势。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家长对此相当的反感而又无可奈何。同时此现象也反应出了,工作待遇的及其低下而不得以为之的现象。

7、建立计划免疫接种平台。无奈停滞、虚假、不能共享现象相当普遍。此现象造成流动接种人群接种资料不共享而出现漏卡、漏证、接种信息不完整。违背了国家进行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各地接种信息资源共享的初衷。

8、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相对薄弱?。乡村两级虽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体系网,但是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相关的硬件及软件设施完全跟不上,都是靠各乡镇疾病控制自筹资金进行配置。

二、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疾控机构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编制、财力等客观因素制约,目前仍不能充分和有效地履行职责,人员编制没有达到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规划要求二级城市县级行政区域内每万人口应配置疾控工作人员1.5-2人的标准,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疾控工作的任务日趋繁重,责任日益重大,人力严重不足的矛盾犹显突出。

2、疾控机构建设项目虽然完成,但地方配套资金由于财力的原因没有到位,工程欠账较多,疾控中心仍是负债运行,更谈不上添置设备和进行人员培训。

3、疾控中心由于财力问题设备设施短缺,现有设备老化,监测技术落后,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知识更新缓慢,缺乏系统培训,服务能力不足,工作开展不够全面等亟待提高。

4、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和疫情网络直报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非典、人感染禽流感防控应急储备不足,传染病报病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5、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还需加快进度,政府的计划免疫补助经费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和接种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6、艾滋病、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不敢有丝毫松懈和马虎。

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还未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费少,干预工作难以开展。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问题解决思路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产生与执行,现在与今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制改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力度,力争人员队伍得到充实。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在全面提高硬件设施建设水平的基础上,把建设重点转移到健全职能、增强能力、改善服务、转换机制上来。争取各级财政支持,逐步更新和补充疾控机构设备装备,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严格人员准入,加强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充实现场处置力量和农村、社区力量,积极深入基层,做好公共卫生工作。认真进行疾控中心的规范化建设项目,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切实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疫情信息网络报告和疫情监测系统,形成以乡镇为单位的网络直报系统,加强疫情信息分析利用,建立健全由疾控中心和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严密防控非典、人禽流感等突发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四是加强卫生应急机制建设。建立起规范、科学、有序的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管理体制。建立畅通、快速、准确、标准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争取防控经费,落实应急储备,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积极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认真执行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免费接种、疫苗分类管理规定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加紧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实施进度,积极争取政府投入,落实疫苗接种工作经费。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提高“七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消除免疫空白,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持续做好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3、加强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人禽流感、艾滋病、非典、结核、肝炎、麻疹、腮腺炎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宣传,提高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做好疫情监测,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三是坚决落实防治政策和措施,务求落实到基层和患者身上。特别是加强艾滋病和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基金项目,认真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落实社会各方面的防控责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措施,强化监测与防治,切实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继续保持我市低发低流行态势。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以项目为依托,继续对传染性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治疗,把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保持在100%。认真探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新思路,加强健康教育,推广有效干预措施。抓好碘缺乏病等主要地方病的防治,加强防控能力,完善工作长效机制。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5

一、上半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基本情况

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计,截止5月底,全县共报告总法定传染病13种564例,报告发病率125.33/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80.59%(564/201),无报告传染病死亡病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计260例,月报告发病率57.78/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9.35%(260/201)。报告丙类传染病4种309例,月报告发病率67.56/10万,而去年同期无丙类传染病发生,今年丙类传染病主要是为手足口病,发病数为284例。

二、有效防控手足口病

今年手足口病防控领导重视,谋划超前,防控有序,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2月10日,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转发<*县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防控传染病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政办[2009]6号),并在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上,作了全面动员和部署。

3月11日召开了有局班子成员、局股室负责人、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县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会议,传达了王三运省长对做好卫生工作及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布置了全县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

3月31日县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县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卫防字[2009]29号),成立了以局长苏胜为组长的“*县春季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疫情处置专家组、医疗救治专家组、宣传培训和后勤保障组。

为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及时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的爆发和流行,最大限度地减轻手足口病(ev71感染)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4月5日,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印发<*县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的通知》(全政办[2009]16号)。

(二)召开会议,加强培训

3月20日,县卫生局举办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师资培训班,要求全系统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医护人员诊疗水平和报告处置能力。

针对我县发生1例重症病例,4月6日县政府紧急召开了各镇书记或镇长、分管卫生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分析当前我县手足口病防控形势,宣读《全县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县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县长作了重要讲话,并就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讲了三点意见:1、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3、明确责任,落实责任,确保手足口病防控暨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有效开展。

4月10日,县卫生局召开了全县镇卫生院负责人会议,传达市政府召开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部署了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强调基层卫生院在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落实手足口病包保责任制。

4月24日,县疾控中心举办由各基层卫生院防疫人员、社区服务中心(站)负责人参加的*县手足口病、霍乱防控工作业务培训班,对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知识进行了再培训。

(三)加强督导,落实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意识和诊治能力,保障我县人民特别是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月5日至6日,卫生局局长苏胜带领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和疾控中心防病技术人员对*镇境内所有的县直医疗单位、民营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站)、个体诊所及中医院下设的门诊点进行了督查和技术指导,同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4月16日上午,县委副书记县长盛必龙、副县长*在卫生、教育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医疗和托幼机构,进行了实际查看,仔细听取了卫生、教育部门领导汇报,盛县长对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出了三点重要指示:1、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2、要把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作为防治手足口病的重要抓手,全民参与,大力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治理环境卫生,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3、要把防治手足口病作为改善教育部门民办教育办学条件的重要抓手,同时要求卫生部门拟草《*县托幼机构卫生规程》。4月24日,县政府董县长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论证,现已正式通过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为进一步落实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4月21日,县卫生局局长苏胜、副局长廖勇、县疾控中心主任徐志荣对*县医院预检分诊、专家会诊、院内感染控制、疫情报告落实情况等进行了督查。

4月28日上午,市卫生局派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督查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对我县前一阶段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开展宣传,提供咨询

为正面做好舆论引导,提高广大群众防病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自4月6日起先后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预防手足口病防治要点温馨提示和电视宣教片2周,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编制并面向全县发放了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单5500份。

4月9日县疾控中心正式开通手足口病咨询电话,同时在政务信息平台和卫生局网站上向社会予以公布。

(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有效处置疫情

自2月初以来,县疾控中心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定期搜集、统计、分析疫情动态,及时向相关领导通报疫情。同时与教育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重点加强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检查、督促、指导,严防聚集性病例发生。凡托幼机构病每发生一例病例,县疾控中心均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指导。积极有效处置了实验幼儿园、黄庵双语幼儿园、春芽幼儿园等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疫情。

县疾控中心在做好每例住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对患儿家庭环境均进行了终末消毒,并随时关注住院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和患儿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

3月30日市一院报告我县一例重症病例后,引起了县领导和卫生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县疾控中心立即派专业人员赴市一院开展了流行病调查,并对患儿居住地、家庭环境和生活用品进行了终末消毒,同时对患儿所在村庄5周岁以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健康排查,要求当地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密切关注疫情,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县疾控中心。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县疾控中心与患儿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关注病情变化进展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经省立儿童医院专家全力救治,该患儿于4月22日痊愈出院。

根据疫情统计,截止2009年6月18日8时,我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24例,其中临床诊断319例、实验室诊断5例。门诊观察病例309例,占93.8%;住院病例20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占6.2%,现已全部痊愈出院。报告病例中,小学生及托幼机构儿童130例,占40.12%;散居儿童194例,占59.88%。目前,疫情较为平稳。

三、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为全面落实防控工作,根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我局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把甲型h1n1流感防控始终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在实处。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卫生局于4月30日成立了以局长苏胜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县医院、县疾控中心、局相关股室负责人,建制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卫生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局长廖勇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卫生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指挥工作。同时,各医疗卫生单位相应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县医院还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专家组,县疾控中心成立了2支疫情处置组和1支宣教及后勤保障组,县卫生监督所成立了2支卫生监督组,10个建制镇卫生院均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防控应急小组。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

(二)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治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我局根据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有关文件要求,5月2日下午立即举办了“全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业务知识师资培训班”。苏胜局长、廖勇副局长出席并参加了培训工作,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各基层卫生院业务负责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民营医院负责人,县疾控中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68人接受了师资培训。继后,各医疗卫生单位各自开展了全员培训,全县接受培训的人数(包括乡村医生)约420人。随着国家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的修订以及国家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方案》和安徽省《安徽省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防控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下达,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随即组织多次学习,从而全面提升了广大医务人员防范意识和综合防治能力。

(三)加强病例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为严防输入性病例在我县的发生,县卫生局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关口前移,切实加强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规范建立发热门诊,严格执行各项预检分诊制度,对出入疫区的人员均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一旦发现可疑病例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立即登记上报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同时协助转诊至县人民医院排查。县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样本采集工作,进一步核实疫情和排查密切接触者,并做好消毒等相关工作,同时,要求县疾控中心增加疫情网络浏览频次,密切关注我省及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展动态。

(四)确定甲型h1n1流感的定点收治医院和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

县人民医院为我县甲型h1n1流感的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感染科为收治病区。县医院已做好专用救护车辆、隔离病房、床位、设施、设备、药品、防护用品准备、采购和储备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投入使用。*镇卫生院为我县集中医学观察点(*镇卫生院新址在原八波卫生院处)。

(五)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县疾控中心及时对消杀器械、药品、防护用品进行了清理和补充。目前,县疾控中心储备消杀器械:机动喷雾器2台、手动喷雾器4台;消杀药品:消毒粉800kg、消毒片360kg;防护用品:布织防护服15套、防护帽100个、防护眼罩40个、防护口罩200个、防护手套380双、胶靴15双。根据目前国内疫情形势,拟请求县政府给予必要的经费、物资支持,以备长期应急所需。

(六)加强应急值班,实行24小时值守。

卫生系统重点做好应急值班,并实行了领导带班制,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24小时待命,确保反应迅速,人员到位,措施得力,处置有效。

(七)加强宣传教育,设立咨询电话。

为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把握舆论导向,防止群众产生恐慌心理,县卫生局应急办、县疾控中心设立了咨询电话,解疑释惑。县疾控中心及时将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在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上公布。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自5月7日起在县电视台打出预防甲型h1n1流感温馨提示流动字幕。5月10日《*报》热点关注专栏整版刊登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同时利用各种宣传日活动开展街头咨询。

(八)适时制订了《*县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试行)》。

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高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县政府领导的意见,我局拟草了《*县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试行)》,6月2日,县政府办以全政办[2009]35号文件形式印发各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执行。

四、加强预防接种工作

(一)全力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实施

今年省政府首次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纳入民生工程。为了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在我县顺利实施,县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县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执行方案>的通知》(卫防字[2009]45号),对项目管理进行责任分解,县疾控中心制定了考核实施方案,并加强了督导,并对各预防接种点开展了冷链运转。

(二)做好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监测工作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监测工作,对脊灰、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实行“零病例”报告,县疾控中心定期对县医院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对报告的2例“afp”脊灰疑似病例、16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了个案调查。2例脊灰疑似病例经省级实验室检测,均为排除病例。16例麻疹疑似病例经市级实验室检测,2例为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14例为其它病例。

(三)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工作

县疾控中心加强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对全县尚未安装系统软件的接种单位进行了软件安装,进行了人员培训,截止5月底全县共录入儿童接种信息9667人,上传信息3847人。

(四)积极开展免疫规划宣传与培训工作

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围绕“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宣传主题开展了街头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单、宣传画、宣传册和宣传折页向群众宣传讲解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等。此外,县疾控中心还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宣传,提高群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了解和参与意识。

为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上半年我县组建了10所镇卫生院防保站,针对镇卫生院防保站刚组建,部分人员以前未从事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不熟等情况,疾控中心购置了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及时对卫生院防保站开展了全员业务培训。

五、切实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根据《安徽省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方案(2009年修订)》的通知,4月中旬,在*、*、*、*、*、*、*镇、*、*9个乡镇36个行政村288户居民户中开展食盐碘含量检测,未发现无碘盐和不合格碘盐。

调查8-10周岁儿童200人,ⅰ°甲状腺肿大1人,甲状腺肿大率0.5%。检查其中100名小学生尿样,尿碘中位数为311.7ug/l,>100ug/l人数为98人,<100ug/l人数2人,最小值73.3ug/l。

5月15日上午,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与县盐务局通过设置宣传咨询台,悬挂主题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形式,在县城襄水路嘉年华购物广场前开展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县电视台作了新闻报道。此外,县疾控中心于5月14日-16日在县电视台播发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片,在《*报》刊登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同时,全县10所镇中心卫生院出碘缺乏病专题宣传栏20期。

六、重视并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

1、病人、感染者管理

县疾控中心对现症4例病人进行规范治疗管理,定期做治疗随访和cd4细胞检测工作;每月一次抗病毒服药督导;及时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对于病人密切接触者做hiv抗体初筛检测以及健康教育。目前,已为4例病人cd4细胞检测8人次,4例病人cd4细胞数均较2009年底有所增加,且都能从事中度体力劳动。

2、大众宣传

利用我县传统民俗“正月十六走太平”,在县城敬梓路*大闸“走太平”入口处,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咨询活动,活动现场设宣传台1处,咨询台2处,停放宣传车1辆,悬挂横幅1条,展出展板2块,散发宣传画、宣传折页、宣传单、宣传册等计2500多份。此次活动由县政府统一部署,县卫生局安排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参加。

3、娱乐场所高危行为干预

(1)开展基线摸底调查

县疾控中心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深入城区各娱乐场所作情况调查,绘制了*县城区娱乐场所分布图。目前,城区娱乐场所47家,其中桑拿浴池16家,歌舞厅11家,旅社宾馆15家,足浴5家。

(2)确定干预娱乐场所并选定同伴教育员

在2009年确定的县城内规模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10家娱乐场所作为主要干预场所基础上,再增加2家,12家场所含盖了宾馆、旅社、歌厅、夜总会、足浴、桑拿洗浴中心。同时,在每个主要干预场所内选定一名领班或大堂经理作为该场所的同伴教育员。

(3)深入娱乐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

高危人群干预队成员深入娱乐场所,定制艾滋病宣传小专栏,定期张贴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画,发放性病艾滋病宣传材料和用品,累计发放艾滋病宣传材料3768份,安全套2200只,宣传纸杯1000个,宣传雨伞20把。对12家干预场所服务人员hiv抗体筛查133人,均未发现阳性病例。

4、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hiv抗体检测

每季度1次对监管场所羁押人员采集血样做hiv抗体检测,目前,累计检测样本35份,未发现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

5、自愿咨询检测

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所vct门诊工作运转正常,两门诊接待自愿咨询检测137人份,占任务数的68.5%(137/200)。

(二)结核病防治工作

1、健康教育

利用“3.24世界结核病日”、“4.25儿童预防接种日”、5月份的“科技宣传周”开展了结核病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共展出有关结核病防治展板8块,悬挂横幅5条,发放各式宣传材料4500余份,同时,结核病门诊医生还向每一位就诊者发放宣传手册计500余份。此外,举办了1期有疾控中心相关业务人员和防保站全员参加的培训班。

2、经费使用

年初,将上一年度项目病人管理费下发至相关乡镇卫生院。除民生工程经费外,已发放转诊费750元,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检查交通费650元。此外,向项目肺结核病人提供了免费药品、免费查痰、免费摄片。

据统计,截止6月17日,我中心结核病门诊共接诊初诊病人602例,被诊断为结核病人226例,其中项目肺结核病人196例(含初治涂阳97例)。追踪可疑肺结核病人75例,对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检查70例,对乡镇督导36乡(镇)次,访视病人56例,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达到91.2%,涂阴病人完成疗程率90.3%,免费查痰1522份,免费摄片206张。

(三)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为了做好2009年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县卫生局于2009年4月23日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以霍乱、手足口病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通知》,对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4月24日县疾控中心举办了各医疗卫生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的“全县2009年以霍乱、手足口病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制培训班”。从5月1日起县医院、各中心卫生院恢复肠道病专门门诊,全县实行肠道病门诊周报制,县医院开展霍乱弧菌培养,做到“逢疑必查”,基层卫生院对疑似病人及时采集标本送县疾控中心培养检测。县疾控中心还开展外环境水源、公厕标本和重点食品的监测工作。截止5月底共监测各类标本94份,未检出霍乱弧菌阳性标本。

七、认真组织实施2009年中央补助安徽省农村改水项目和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工作

我县2009年中央补助农村改水项目监测点10个,分别位于9个镇,覆盖23个村,覆盖人数4.21万人,共投资2215.3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92.01万元,供水工程主要解决污染水问题。

为按时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3月6日,县疾控中心根据省方案精神和要求,制定了《2009年中央补助*县农村改水技术方案》。3月10日,召开了2009年中央补助*县农村改水项目启动会暨培训班,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3月11日,成立了以县爱卫办主任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和以县疾控中心主任为组长的项目工作组,以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目前,县疾控中心已按方案进度完成了上半年枯水期水质卫生监测任务,对10个监测点监测出厂水、末梢水各监测10份,累计监测的20份水样全部合格。

2009年我县获“全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先进单位”。2009年上半年,在做好中央补助*县农村改水项目工作的同时,县疾控中心在10个农村改水项目监测点的基础上,再增加10个监测点(包括5家水厂、5家分散式供水点),计20个监测点列入今年我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对象。我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中,集中式供水采集出厂水15份、末梢水15份,分散式供水采集水样5份,总计35份,其中合格32份,合格率为91.4%,不合格3份,不合格水样中2份硬度超标,1份硬度、细菌总数超标。

八、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重大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病人医疗救治工作

(一)实施经费

1、艾滋病、结核病(民生工程)医疗救治

根据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下达2009年艾滋病、结核病(民生工程)医疗救治经费指标的通知》(财社[2009]226号)精神,2009年我县实施民生工程重大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病人医疗救治省级补助资金计5.2万元,其中:艾滋病医疗救治资金1.8万元(其中重大疾病预防控制0.9万元、其他医疗保障支出0.9万元),主要用于经cd4等检测及临床确诊已经发病的艾滋病感染者抗机会性感染治疗;结核病病人医疗救治资金3.4万元(其中重大疾病预防控制0.9万元、其他医疗保障支出3.4万元),主要用于贫困的现症结核病患者因患结核病导致各种并发症的检测治疗。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相关治疗检查费用从中央补助艾滋病防治项目经费中列支,结核病病人化疗相关费用从中央补助的结核病防治项目中列支。

2、民生工程预防接种补助经费

根据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下达2009年民生工程预防接种补助经费(指标)的通知》(财社[2009]225号)精神,2009年我县实施民生工程预防接种补助经费计44.5万元,其中:中央转移地方公共卫生免疫规划项目补助经费19.1万元,省财政扩大国家免疫专项补助经费4.3万元,城市常规免疫接种补助7.4万元,麻疹强化免疫接种补助经费13.7万元,主要用于实施2009年出生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二)实施任务

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我县艾滋病计划医疗救治人数为4人,结核病计划医疗救治人数为28人。辖区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4900人,麻疹强化免疫接种6.8万人,总计计划预防接种任务数为170900人次。

(三)实施现况

1、艾滋病、结核病(民生工程)医疗救治

截止目前,县疾控中心已完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137人,高危行为干预服务人员716人次、干预顾客485人次,公安局看守所采集血样35人份,对公共娱乐场所发放宣传材料3768份、安全套2200只,另外利用“正月十六走太平”习俗开展街头宣传活动一次,发放宣传材料2500多份。在民生工程艾滋病医疗救治中,对现存活的4例艾滋病病人(其中男性2名,女性2名)cd4(免疫细胞)检测8人次、病毒载量检测4人次,服药督导16人次,治疗随访16人次,4例艾滋病病人均得到免费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品价值近6万元。第一季度,4例艾滋病病人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总计4798元已在民生工程艾滋病医疗救治经费中予以报销,现正着手核查第二季度4例艾滋病病人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

截止目前,已完成结核病免费查痰1522人次,免费摄片206张,乡级查痰点检查结核病可疑症状者4例,密切接触者检查70例,利用网络直报追踪疫情病人75例,门诊接诊602人次,对196例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抗结核药品,免费查痰、免费摄片费用计17780元,免费抗结核药品价值18800元。在民生工程结核病医疗救治中,10例贫困的现症结核病患者得到医疗救治,总计报销费用6906元,其中8例按实际发生额报销,2例均按最高补助金额900元报销。·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4-0002-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at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UANG Qin, JI Ying, MAO Dan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10800, China)

ABSTRACT A new round of health system reform has brought many new challenges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ode of diversified personnel training of how to make the talent team of CDC to quickly adapt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rough training courses, on-job practice, mentoring, job rotation system, it is expected to train the high-quality talent with broad basis, deep foundation, 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fessional and “multi-skill”.

KEY WORDS CDC; personnel training; training mode

上海市经过两轮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疾病预防控制的硬件建设已经形成规模。然而,随着公共卫生整体发展战略的深化,软件建设问题逐步突显,其中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基层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1]。其原因在于公共卫生专业队伍中最佳年龄期专业人员数量少,缺少中坚力量。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核心人才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于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3]。本文结合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际,对基层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1 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才结构

目前,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定编制数120人,现有在岗职工119人,其中在编在岗116人,企业3人;中心专业技术人员103人,管理和工勤人员16人。

1.1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和学历

中心103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33人,初级57人,分别占专技人员的12.62%,32.04%,55.34%。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16人,大学本科67人,大专10人,分别占专技人员的15.53%,65.05%,9.71%。

1.2 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构成

从年龄层次上看,≤30岁的专业技术人员36人,31?40岁的专业技术人员28人,41?50岁的专业技术人员20人,≥51岁的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其中,≤40岁的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2.13%,41?50岁年龄段,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8.42%。

中青年是人才创造或创新的最佳年龄区,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公共卫生专业队伍中最佳年龄期专业人员数量少,缺少中坚力量,老一代公卫人的工作经验和成果不能得到完整传承,对事业的发展相当不利。

2 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模式

根据公共卫生建设需要中心重点发展嘉定区域内的优势学科人才,有重点地选拔5?8名项目带头人,通过重点扶持,进一步提升嘉定区的公共卫生学科水平,形成具有优势特色的学科,打造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达到上海市郊区一流水平。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课程培训、在岗实践、导师制、轮岗制、外部学习等。

2.1 课程培训

对象为所有人才。中心聘请内部或外部专家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内容包括专业技能、通用技能、管理能力、特殊技能、资质取证等方面,通过授课和研讨的方式,提高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由中心及各部门按照培训需求及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2.2 在岗实践(挂职锻炼)

对象为对岗位任职资格和专业技能有一定需求的员工。中心委托其他单位或本单位其他部门对专业及后备人才进行培养,通过将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有效提升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其优点在于由于培养场所和工作场所的高度一致,在岗实践的培养转化效果好,是员工获得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2.3 导师制

对象为初级管理人才、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通过为其指定导师,结对帮教等形式,提升其专业技能、组织融入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导师制通过“传帮带”构建一种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培养满足中心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2.4 轮岗制

针对中高层后备管理人才,设定个性化的轮岗路径,提升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中心通过挖掘人才的潜能,激励和保留人才。

2.5 建立核心人才资源池

对中心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核心人才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我们通过建立核心人才资源池,选拔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系统、集中的强化培养。通过课程培训、在岗实践、轮岗、外部学习等多种方式有效缩短核心人才培养周期,显著提升核心人才队伍的整体胜任度。

2.6 新员工培训

为了帮助新员工了解单位、融入团队,明晰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为中心的发展提供源动力,对于新进入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在安排岗位前都要进行新员工培训。实现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进而向疾控人的职业角色转化。

2.7 外部学习

2.7.1 在职研修学习或者脱产学习

针对中高层以上级别的人员,通过中心委派和个人自修两种形式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是中心培养人才的补充形式之一。

2.7.2 外部培训交流

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机构或专业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班、研讨会等,提升人才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管理能力,一般以短期学习为主。

3 加强学科人才培养的管理

3.1 学科人才培养原则

3.1.1 系统性原则

以学科发展为导向,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规划系统设置,实施“计划-实施-反馈”全流程循环管理,并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有效结合。

3.1.2 针对性原则

按照不同岗位类别及层级的人才要求,结合专业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针对病媒生物学科特点及需求设计的方案,专门用于病媒生物防控人才的培养。

3.1.3 实用性原则

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与流程设计简单明了,结合单位实际,易于操作实施。

3.1.4 过程控制原则

对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记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参加培养人员的表现,提升培养质量。

3.2 职责与分工

3.2.1 人事部门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部门统筹管理人才培养管理工作,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制定、跟踪和调整相关人才培养政策和制度;协调整合内、外部资源,协助学科建设完成人才培养工作;指导、检查、评估人才培养实施情况;策划、部署核心人才的培养工作。

3.2.2 学科负责人职责

学科负责人组织实施具体的人才培养管理工作,重点在专业技术性和岗位适应性的培训工作;制定和落实本学科人才具体培养计划;协助完成人事部门对其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协调和规划不同项目间的人才培养实施;监管各项目人才培养实施情况。

3.2.3 各项目带头人职责

组织实施该项目内具体的人才培养管理工作,重点在专业技术性和岗位适应性的培训工作;协助完成学科建设的具体培养工作;协助完成学科建设对其工作的检查和评估;监管各项目部人才培养实施情况。

3.3 培养计划制定和实施

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部门和学科建设小组共同协调制定和实施,主要计划形式是以年度为培养单元,制定年度培养计划。包括年度学科建设培养工作目标(培养覆盖率、人均培养时间、人均培养费用、年度培养工作计划完成率);年度培养工作计划(培养时间、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培养预算等)。

3.4 人才培养的评估

根据培养效果评估流程进行评估,有助于人事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培养信息,提出对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的修订与完善建议,不断改进和提升培养工作水平。

对项目带头人的评估包括对培养对象的完成目标的效果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获得相应激励和表彰的依据;对培养对象的评估包括由项目带头人和学科负责人对其进行测验、答辩、绩效考核、、科技成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培养效果评估的结果将作为被培养人绩效考核、岗位晋升以及接受再培训的重要参考依据。

项目带头人对培养对象的考核结果负连带责任,培养对象的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带头人当期绩效考核并作为绩效考核和个人晋升的参考和依据。

4 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才培养的政策保障

近几年,嘉定区为激励优秀青年骨干立足嘉定创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人才集聚的综合环境,同时为实现本区“十二五”期间“社会发展市郊领先”的奋斗目标,主动吸引医学院校毕业生来本区服务,建设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相继出台了《嘉定区优秀人才住房优惠实施意见》、《关于吸引医学院校毕业生来本区工作给予支医补贴的实施意见》、《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这些政策无疑对留住疾控人才,引进疾控人才以及加速疾控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几年来,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充分利用政策资源,积极探索基层疾控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复合型智能素质的人才,即基础较宽,功底较厚,综合能力较强,适应性较大的“一专多能”型素质人才,提高了年轻职工对社会和事业发展的“适应度”;中心各级人员逐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最优效应,为实现新医改目标和新一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作出新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卫秦芝, 万成松, 郑莉, 等. 当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9(3): 274-275.

[2] 覃耀春. 浅谈公共卫生人才培养[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20): 4197-4198.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疾控中心;资金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深化改革,资金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只有确定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并且提高资金运行效率,才能够降低疾控中心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疾控中心的服务水平。资金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健全的体系制度,完善的监督管理程序,才能够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转,从而为疾控中心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目前疾控中心资金管理现状

疾控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构。为了确保疾控中心的正常运行,发挥出应有的职能,政府会有相应的财政拨款,而这部分资金应该得到合理的利用,做到专款专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专项资金的价值。现阶段,我国部分地方疾控中心在资金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资金管理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对于资金的使用没有制定合理的规划,预算制度没有得到执行,所以在资金运行过程中,会导致资金比较分散,没有确定的资金使用计划,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出资金真正的效率。第二,部分疾控中心缺乏专业的资金管理人员,从事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从而导致资金的分配不合理,资金利用率不高。第三,确保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于资金的运行程序没有制定全面而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导致资金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而面临一定的风险。在考核力度不高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了资金的安全隐患。资金管理关系到疾控中心各项业务的运转效率,在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不仅会浪费国家财产,同时也会降低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水平,进而影响到疾控中心的长久发展。

二、加强疾控中心资金管理的措施

1.健全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管理

为了提高疾控中心的资金管理水平,应该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对于资金的运行管理进行全面而合理的规划,对于管理方式,资金的运行状态制定全面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资金的高效运行,为疾控中心的资金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可以对所有收入进行统一管理,对资金的分配进行统一部署,提高集中性,保证疾控中心各个部门的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供给,确保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2.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

疾控中心应依据历史所提供的在可比范围内的资金运动情况和计划期的可变因素,对未来计划期做出预测,并使之达到指导和制约管理行为的目的。因此,财务部门对资金管理的重点应放在资金的预算管理上,编制预算必须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认真落实年度收支预算的审查工作,充分考虑疾控中心的实际运营情况、资金状况,优先安排重点工作项目,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支出,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3.加强对资金的财务审核和监督

财务监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资金的安全与使用效益,疾控中心要把财务监督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监督贯穿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疾控中心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考核办法,明确各岗位的目标责任制,鼓励增收节支,降低消耗和成本投入,用最低的资金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务监督应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建项目、新购设备、维修工程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实行公开招投标,并对合同的签订、付款、验货等环节进行监督把关,以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财务监督效能。

4.制定现金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金的管理

为有效促进疾控中心的资金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必须制定严密的现金管理制度,确保现金收支及时入账,日清日结。会计主管人员要经常抽查库存现金并记录抽查情况,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购进、使用、维修、保养和报废,让资产存量符合实际价值,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或抽查,保证财产账实相符。

5.加强资金管理队伍建设

疾控中心的资金管理主要是由财务人员以及各相关人员共同完成,资金管理是一项严谨而专业的工作,所以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财务人员要有专业的衡量标准,不仅要具有专业的业务知识,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本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致,并且完成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提高资金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与资金管理的各相关人员也要注重素质考核,从专业知识以及道德品质方面加强培训,从而提高疾控中心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结束语

资金管理是疾控中心的核心,是疾控中心能够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保障,所以要提高疾控中心资金管理水平。为了加强疾控中心的资金管理,应该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且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使用资金统一管理方式,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注重对资金的审核与监督,加强对固定资金的管理,同时建立高效的资金管理队伍,为疾控中心的健康高效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唐伟.新形势下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12-25.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8

一、以增强疾控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检测水平。

1、加强国债项目建设。在市政府、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疾控中心国债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完成。中心综合大楼建设规模为3100㎡,辅助用房500㎡,2006年7月竣工验收,于2007年3月23日中心实现了部分科室搬迁,结束了我市卫生防疫工作50多年来无工作用房的历史,为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创造了基本条件,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增强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奠定了基础。2、争取贷款项目。在市政府、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争取的荷兰政府贷款项目用于购置实验室检测设备获得批准。目前,正在做好所购设备的洽谈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到位。届时,我市疾控中心的装备可望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3、完成了HIV和无菌净化实验室的建设。有效提高了艾滋病、病原微生物等综合检测能力。

二、加强疾病监测、积极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是一项覆盖面广、专业性强、要求高而难以预测的工作,为使疫情处置及时、效果明显,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到精心组织、未雨绸缪,确保了我市未发生重大或有影响的传染病疫情。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为组长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4支应急处理工作机动队和6支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为应对疫情的发生提供组织保障。

2、制定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预案和实施方案。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高致病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和《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等防控方案,为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规范。

3、积极组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认真组织全市疾控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业务培训48期 ,对应急处理机动队和各技术指导小组成员重点进行疫情和中毒处置工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消毒等内容的专项知识培训和模拟实战技术演练。此外,中心选派5人分别到省CDC和省劳卫所进修3个月和1个月,还先后34次选送132人参加卫生部、省卫生厅和省CDC举办的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班。组织对下级疾控机构及市直医疗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和疫情信息报告培训46次,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专题讲座28场次。

4、加强疾病监测和重点传染病的预警。为确保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我们坚持派专业人员到医疗机构进行主动监测和搜索传染病疫情;密切关注和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及时分析和通报疫情信息;坚持对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点监测督导,实行周报制度;在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们主动加强霍乱疫源检索,06年来,在昌江河段设5个监测点,每周一次对水源、全市餐饮业、农贸市场甲鱼、龙虾、蛙等各类海鲜水产品检索霍乱弧菌,共采水样411件,海鲜水产品593件进行霍乱弧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先后8次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市直各医院和大型厂矿医院的肠道门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做好霍乱疫情监测月报表、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月报制度。

5、加强传染病科普宣传,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职业病防治知识”、“4·25儿童免疫接种日”、“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和“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等大型咨询活动20次,并应对传染病发病季节的不同,提前针对性进行防病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37000余份,展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展板15块,接待前来咨询的市民15200多人次。同时还开展“卫生防疫防病服务队”下农村、进社区活动,发放各类宣传画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宣传单11000余份。并开通了防病知识咨询电话,为市民解答相关疾病预防知识。

6、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我们对全市16所学校和市直幼托机构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督导检查,同时下发《关于加强对幼托机构和学校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及《呼吸道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并做好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与省CDC一道共同完成了35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调查工作。

7、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国家和省级监测点项目工作。

病媒生物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病媒生物监测点,在省CDC的指导下,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老鼠、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进行了密度监测和鉴定工作。监测工作得到省CDC领导专家的肯定。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点,按《全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每月能按要求进行采样,收集各类数据并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共采集猪鼻拭子138份、猪扁桃体137份,检验结果均未检出猪链球菌2型。监测点工作。去年8月份起,我市被列入伤寒、副伤寒省级监测点,按《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伤寒、副伤寒监测实施方案》(施行)。除开展常规监测以外,还开展了病例监测、重点人群监测、菌株耐药性监测,至11月上旬共监测病人18例,饮食从业人员66人,并按时上报监测报告。

8、免疫规划工作。认真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工作,五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开展全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工作。考核4个县(市、区)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综合科,分别对18个乡(镇),90个村(居委会)进行了接种率入户调查,对7岁儿童查看卡疤,共调查1276名儿童(其中:基础免疫642名,加强免疫634名)。完成了乐平、浮梁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达90%目标考核验收工作。

三、认真履行艾滋病防制职能,切实抓好艾滋病各项工作的实施。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9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展状况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卫生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强化对疾控工作的领导。通过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队伍建设,改善了各级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和工作条件,提高了检测水平和检测质量;全省计划免疫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儿童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保持了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实现了消除丝虫病的目标;非典防治工作取得了“三个零”的重大胜利;实现了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的中期目标;艾滋病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的态势;构建了五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两个百分百的目标;通过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较为平稳;各种传染病疫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制试点工作取得进展,群众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人均期望寿命得到提高。

虽然“十五”期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并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各种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时有发生;免疫针对性疾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职业卫生与安全、伤害、不良生活方式疾病的危害也将不断加大。而现行公共卫生体系尚存在较大差距。集中表现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够健全,疫情信息监测和报告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急救治能力不足,难以应对相对复杂的疾病流行局面和多重疾病负担的压力。尤其是人才队伍建设、经费长效保障机制等问题将成为公共卫生体系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十一五”时期,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强化大卫生观念,立足省情,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推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以体制改革为切入点,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城乡兼顾、健全体系”的要求,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二是建立以疾控中心为主体,以健康需求为导向,防控、人才培养、研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拓宽工作范畴,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在五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以疫情信息报告为抓手,推进信息化建设。

四是建立健全疾病监测体系,完善监测、预测、预警制度,以重大疾病防控为重点,提高应对各种新发传染病的处置能力,实现工作重点由控制疾病向预防疾病的转变,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五是以改善检测手段为突破口,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仪器装备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疾控工作能力。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60/10万以下,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得到推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为:

(一)艾滋病防制。认真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健全艾滋病防制工作队伍和网络,实施自愿咨询检测和重点人群监测,提高艾滋病感染者发现率,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到2010年,将我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控制在3万人以内。性病年发病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15-49岁人口中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达到85%以上,农村达到75%以上。有效干预措施覆盖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为7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受治者保持率达到60%以上。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省级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覆盖县以上的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率维持在15%左右。对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率达到90%以上。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实施中医药对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对症治疗,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中医治疗服务;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90%获得母婴阻断服务。

(二)结核病防治。实施DOTS策略,加强肺结核病人规范化管理。坚持双向转诊制度,肺结核病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转诊率达到95%。提高病人发现水平,确保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认真执行督导化疗制度,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治疗全程督导覆盖率达到85%,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规则治疗率达到95%。新发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达85%以上。通过规范化治疗和管理,为实现2015年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和结核病死亡率在1990年的基础上各下降一半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扩大全省流感监测网络,加强流感实验室建设,加强疫情报告和主动搜索工作,提高快速检测和预警能力。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现场处置能力。加强物资储备,加强与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做好疫情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及时报告、快速诊断、果断处置,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四)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加强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建设,开展疫情监测,做好外环境病原学检索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小、严、实”的要求,立即扑灭,力争不出现二代病例。

(五)乙型肝炎防制。落实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以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到2010年,我省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死于由乙肝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的人数明显减少,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新生儿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80%;2002年后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建立完善的乙肝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网络。

(六)慢病防制

加强慢病防制能力建设,各设区市疾控中心设立慢病防制科室,建立慢病防制专家指导队伍,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与监测和与慢性病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加强对基层慢病防制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县(市、区)相关工作人员培训率不低于9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及糖尿病高危人群与病人的管理,到2010年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牙病知识的知晓率达60%以上,管理率不低于35%。“十一五”期间,各设区市至少设立一个慢病综合防治试点县(区、市),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七)学生常见病防治

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逐步建立健全学生常见病监测体系和学校疫情报告制度,不断加强学校防病工作的技术指导,完善学生常见病防治的卫生保健服务,督促各级各类学校落实防病措施,提高学生体质,降低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及时控制突发疫情。

(八)免疫规划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相关保障制度;全面落实《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巩固和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继续做好疫苗针对疾病的防控工作。以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行为。继续维持全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做好AFP监测,各项工作指标达到WHO的要求,提高对输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发现与反应处置能力。推广安全、有效、经济的疫苗,力争将流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进一步降低白喉、百日咳等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实行安全注射,预防接种及医疗注射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材,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使用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材。到2007年,完成全省所有预防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和预防接种人员培训工作,到2010年,全省实现以乡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的工作目标;以县为单位,新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率≥95%,应补种儿童完成全程补种率≥90%;白喉发病率控制在0.001/10万以下;以县为单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接种率达到95%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百日咳及乙脑发病率控制在2/10万以下。

四、工作策略

(一)开展公共卫生监测

(1)疾病监测

根据疾病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建立覆盖全省涵盖主要病种的疾病监测网络。制定全省疾病监测工作规划,强化对监测工作的管理。不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展监测内容、方法、效果的研究,提高监测水平,对部分重点疾病建立预测预警分析模式,制定动态预警阈值。到2010年,对国家规定重点监测的法定传染病全部实现实验室诊断级别的监测,做到每周预警预报。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监测,通过生活方式与发病规律的研究,指导群众科学防病。

(2)健康水平监测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若干个健康水平监测点,通过对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的监测,对全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建立若干个学生健康水平监测点,通过对学生的生长、发育以及因病缺课等指标的监测,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科学指导防病工作的开展。建立若干个居民营养状况监测点,开展营养状况与健康水平的监测,引导群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康危险因素监测

设立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点,以健康相关产品监测、水质监测、病媒生物监测为切入点,逐步扩展到职业危险因素监测、伤害监测、心理-行为监测等,进而建立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有关健康危险因素,为群众提供健康安全警示。

(二)加强健康教育

围绕疾控工作的重点,积极争取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采取各种适宜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引导群众改变不卫生的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素质,增进健康。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立省、市、县三级VPN专有网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基本满足疾病预防控制的日常办公、疾病监测、应急反应和检验检测的需要。抓好公共卫生公益电话12320的建设,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方面的作用,设立群众举报平台,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疾病控制工作中来。建立健康信息制度,发挥预警和健康提示的作用。加强疾控系统办公信息化建设,规范业务处理流程,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四)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努力达到实验室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省级不少于41%、市级不少于40%、县级不少于35%的标准。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建立以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国家实验室认可为基础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完善实验室基本功能。重点建设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艾滋病监测确证、脊髓灰质炎监测等实验室,形成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的实验室检测体系,到2010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的装备率达到100%,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能100%开展检测。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采取全员培训、短期培训和进修培训等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培养。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强化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全员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2期,每期不少于4个学时,重点培训不同医疗卫生工作岗位对疾病预防控制,尤其是重大传染病防治所需的基本技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组织开展对乡、村防保人员的短期培训工作。每年不少于2期,每期不少于2天,着重提高基层防保人员的业务水平。省、市疾控机构要有计划地接收下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进修培训,重点培养现场流行病学和疾病检测、卫生检测专业人员,争取在5年内对相关专业人员轮训一次。

(六)加强学科建设,开展科学研究

以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监测、疾病检测为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领先学科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设一批省级、市级领先学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力争1-2个学科进入国内先进的行列。以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结合本省实际,大力开展防病,尤其是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的研究,重点开展乙肝、结核病、艾滋病、职业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展重大疾病早期预测、诊断技术研究,积极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的新方法、新思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强化大卫生观念,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建立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领导责任制度,全面落实防病工作职责。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方式、方法,适时调整工作策略;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逐年提高对防病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经费保障机制,为疾控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疾病控制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有关部门和单位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责和任务,严格依法办事。

(三)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

认真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健全以各级疾控机构为主体、以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各级医疗机构为依托的疾病控制体系,明确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职能定位。适应群众健康需求的发展,拓宽疾控服务的范畴,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疾控体系的整体服务能力。重点围绕职能定位、人员配置标准、机构建设装备标准、工作规范、绩效评估、考核标准等,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