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4-24 12:45:17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1

会计是一门理论系统性与实践应用型并重的学科,它不仅重视理论的学习,更需要来自于实践的检验,可以说会计是一门技术活。其实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教学一定要体现知识为本、实践至上的原则,这也是会计专业为什么要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客观原因。所谓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是指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针对“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凸显各自的优势,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这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促使企业会计人员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理论水平。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又要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素养、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和能力。

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会计专业建设的特色,对于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对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职业水平;另一方面,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吸引了优秀会计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为会计人才培养新添了有生力量,是会计实务教学的必要填补。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尚未建立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

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很多学校采取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锻炼的方式,且重数量轻质量,而从企业聘请去学校任教的教师则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对于专业骨干人员从事教学工作并不是十分积极,短期派往学校的兼职教师也并非都是一线专业人员;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事业单位的性质限制,聘用教师的程序相对复杂,对聘用的兼职教师的岗位安排和待遇给予不尽合理。在以上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学校未能建立稳定的优秀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依然以学校教师为主,来源单一,以致于校企合作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与效果。

(二)“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不够完善

“双师型”教师比普通教师更加辛苦,他们在负责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会计实践教学任务,然而在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方面,他们并没有优先权。另外,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在其会计行业内本身就有相当高的地位,在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下,往往无暇顾及会计教学。由此来看,激励政策的不完善、激励力度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对策

(一)教师要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走向自我发展

一方面,每个会计专业教师都应该遵循自主发展、阶梯发展、教育创新等自我发展的规律,树立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信念,积极对自己的教师生涯进行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适宜自身发展的路径,不仅专注于科研和理论,更要努力从实践经验上丰富和提高自己,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教师要抓住校企合作的契机,主动去企业参与实践,多锻炼,多交流、反思,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改革教师引进制度,完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运用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把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学校多采用聘用制,但这种不同的聘用模式导致学校教师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因此,学校应进一步改革“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简化引进手续,提高引进效率。对于从企业中聘用的教师实行适宜的政策,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管理,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明确他们在教学中的骨干作用。同时,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考评要区别于普通教师,在科研扶持、在绩效考核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区别对待、综合衡量,并建立适宜的包括津贴制度在内的激励政策和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这能够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结语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2

第一,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临界毕业而且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既无心也无力重视论文质量。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这也使得学校层面缺乏充足的动力去抓论文质量。

2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的改革之路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如果毕业论文不能保证基本的质量,在毕业环节设置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是否有必要;当论文质量的底线和标准越来越低时,毕业论文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3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弊大于利。对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来说,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选择更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其他毕业考核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实习实践为基础,让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实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以实习实践报告来取代目前的毕业论文。这种实习实践报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

(1)个案分析。即让学生实习时碰到的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个案展开分析,撰写应用性报告。例如:从事财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等;体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分析实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

(2)撰写实习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学生在掌握实习单位的材料后,可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独立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份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3)为实习单位设计一套会计制度。即以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具体工作,进行全面或局部的规划和安排。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可以是存货管理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4)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该报告旨在反映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基本认识与判断,调查报告应结合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比如:实习单位基本概况、战略发展目标、公司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情况;应重点介绍与专业有关的会计政策、投资、筹资策略、财务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3

毕业论文一直被认为是检验和展示毕业生专业学习成果的手段之一。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体现高职高专特色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针对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国内学者做了一定的研究。吴思锋[1]分析了高职商务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对毕业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实施要求、考核办法等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在高职商务类专业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杨志康[2]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对学生所学专业综合知识进行全面考核,改革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刘敏[3]指出对毕业设计选题、模式、评价等方面的创新研究进行了阐述,提出毕业设计的撰写应该综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陈蓓[4]分析了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洪琳[5]认为必须建立多方位立体化的监控体系,才能促进毕业综合设计质量的提高。冯秀红[6]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张红、肖文萍[7]认为高职毕业考核应由学术性转变为应用性。

2.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

吴思锋[1]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做过调查:在360个选题中,但与商务英语有关的只有230题,占63.89%,与商务英语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不到10题,占2.78%;几乎所有的选题都是理论性,且缺乏新意。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设置一般是英语专业与某一具体职业相结合。学生在大学的基础阶段以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逐渐接触到某一职业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国际商务贸易为职业方向的英语专业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帮助学生掌握国贸实务、外贸单证、报关、报检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酒店商务为方向的英语专业则放在培养学生前厅、餐厅、客房等部门的酒店业务操作技能方面。虽然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之前已经学习了《商务英语》或《酒店英语》等以职业为背景的英语课程,但是在撰写毕业设计的时候,学生往往避开职业话题。尽管现在国家加大了应用性英语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的方向一般理论性较强,因此,有些教师喜欢指导中西方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研究等毕业设计。

3.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创新思路

3.1论文选题依据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职业教育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前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选题应该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将来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

3.1.1就业岗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对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素质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般来说,一门专业的设置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建立在对市场、行业,以及相关高校等多方面进行缜密调研的基础之上的。在确定了某一专业针对的行业之后,必须对相关的岗位群进行分析。通过认真分析具体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后确定某一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规格与目标。一个专业每门课程的设置都以培养学生具体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毕业论文属于一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学分,必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必须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就业岗位和毕业生职业素质与技能要求是关键的内容。下面我将分别以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贸易方向)及应用英语专业(酒店商务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我曾经对常州市及周边城市从事外贸业务的140家企业进行过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共100家企业需要外贸业务员,占62.12%;其次是商务行政助理,共25家企业对此类岗位有需求,占15.52%;需求商务贸易口译/笔译类人才的企业最少,共14家,占8.69%;其他类岗位占13.67%。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商务行政助理、商务贸易口译/笔译、外贸业务员为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贸易)专业的主要三大岗位,占毕业生从事岗位的86.33%。我曾经对常州及周边21家酒店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在应用英语专业(酒店商务方向)学生目前从事的岗位中,酒店管理人员(前厅、客房、餐饮)所占比例最高,为26.56%,其次为服务员(前厅、客房、餐厅、康乐),占25%,再次为酒店行政业务人员,占23.44%。由此可见,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三个部门的岗位应该为该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

3.1.2毕业生素质、技能要求

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贸易方向)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意识与创新意识。能懂得贸易流程与实务操作、营销知识与策略、消费心理学、互联网知识、行业知识。能进行单证制作、报关报检实务操作,了解贸易活动中的国际经济政策、法规等。应用英语专业(酒店商务方向)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意识与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流利运用酒店服务用语。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会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酒店商务运作能力。

3.2选题举例

为了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提高应用英语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可以跟学生一起确定实践性较强、范围较小的题目,学生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或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撰写论文的第一手资料。如国际商务贸易向可以写“常州大学城商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现状分析及建议”、“?摇?摇?摇?摇?摇(江苏省某一城市)地板行业的外贸出口现状及措施(问卷调查+分析)”、“?摇?摇?摇?摇?摇(江苏省某一城市)机械制造业出口现状及对策(问卷调查+分析)”、“常州恐龙园的运作现状与策略”、“?摇?摇?摇?摇?摇(江苏省某一城市)大型超市的促销策略”等。酒店商务方向的学生可以写“常州市酒店业员工流动率过高现象研究——以**酒店为例”、“嬉戏谷开元度假村SWOT分析”等。

3.3指导方式

为了写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毕业论文,最好将毕业论文的撰写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进行。学生通过实践,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岗位有了亲身体验,写出的论文能够避免纸上谈兵。高职教育的关键和重中之重是校企合作。在论文撰写期间,可以采取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对学生共同执导。企业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校内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论文和写作指导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两类教师的共同指导能够提高论文撰写的质量及学生的职业技能。

3.4质量监控

3.4.1杜绝抄袭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所学课程与自身水平的限制,为了顺利毕业,只好抄袭他人学术论文,造成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低下[8]。为了杜绝学生抄袭论文的不良风气,指导教师特别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布置论文撰写任务之前,通过学术界的一些事例说明抄袭论文的危害。第二,把好选题关。对于学生报上来的题目,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对于那些经常的题目要毫不留情地让学生更换,建议学生写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题目范围缩小,网络上类似或完全一样的文章几率相对会减少。

3.4.2撰写进度

毕业论文任务下达之初明确地向学生说明选题、开题报告、提纲、初稿、二稿的具体时间。由于毕业论文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进行,论文的指导方式与一般课程大不相同。一些学生往往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论文只是形式,只要其他课程通过就行了。由于学生已在顶岗实习,从某一种意义上讲,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此没有以前那样宽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因一时疏忽耽误了论文的撰写或敷衍了事不顾质量,导致不能正常毕业,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指导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论文撰写进度实施的跟踪,对于不太自觉的学生,不可完全听之任之,要多做思想工作,毕竟学生刚刚走出校门,社会经验不足,需要老师在思想上开导。

3.4.3语言质量

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通常用英语撰写。由于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往往会犯很多的语言错误,尤其是语法和词语搭配上的错误。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把关,一方面通过不断地修改,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会得到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能够确保论文的语言质量。

4.结语

毕业论文撰写是高职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结合毕业生今后从事的就业岗位及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才能确定切实可行的论文题目。通过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共同指导,创新立体的毕业论文指导方式。为了确保论文的进度与质量,指导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在思想上和专业上对学生耐心指导。

参考文献:

[1]吴思锋.高职商务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新模式研究——以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27-29.

[2]杨志康.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元化的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50-51.

[3]刘敏.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05-107.

[4]陈蓓.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创新探索——以南通职业大学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高职教育,2011,(5):178-179.

[5]洪琳.高职院校应用英语毕业设计监控体系研究[J].华章,2012,(28):272-273.

[6]冯秀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改革探讨——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6-78.

[7]张红、肖文萍.浅议高职院校英语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J].科技与企业,2011,(8):208-211.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屡屡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学校作为培养会计人员的主要机构,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强调了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会计经过近60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技术的进步却并未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我国的“银广夏”事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高过会计职业技术。作为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学校,在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上起着重要作用。 

 

1 对学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调查 

 

为了解学校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实际效果,笔者进行了两项调查。 

1.1 调查学校是否开设了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 

通过对所在城市开设会计专业的4所职业院校的调查,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法律道德或法制教育课程的有4所,且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技能实训类课程的有4所;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的有2所(都安排在第五学期),每学期安排过一次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讲座的有1所,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1.2 调查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后的实际效果 

调查分两组进行,第一组的对象为一二年级未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53位学生,第二组的对象为三年级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07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是否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为学生接触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尺,但这仅仅是形式上而已,大部分学生是出于考试需要,并未在思想层面认知;学校开设的法律道德等课程未能达到向学生传导会计职业道德信息的效果;学生对会计工作情境缺乏认识,认为“会计诚信”离自己很远;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被社会“同化”。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2 原因分析 

 

2.1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尚未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体系 

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过去主要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侧重学历教育,后来通过示范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引导,开始注重对师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得以提高,出于验收和就业需要,“考证”成为学校教育的又一侧重点。但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还仅停留在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层次上,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使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培养失去了先天基础。 

2.2 缺乏浓厚的会计文化氛围 

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质,通常的做法是挂几幅会计名人像、贴几句会计法规、布置一间展室,学生在入校时参观过一次后就大门紧锁。而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2.3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教学形式陈旧 

学校开展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为主,一方面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与会计专业也缺乏紧密联系,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开展,形式僵化,学生被动接受,其结果自然是“左耳进右耳出”;多媒体教学化身为放法制录像;难得有一次案例教学,又由于案例简单、缺乏新意、答案一目了然而变得无思考价值,学生自己都觉得参与讨论“太过幼稚”,也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2.4 社会现象冲击学校道德教育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真善美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两种对立,这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容易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迷失。 

3 加强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3.1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计划 

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法律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渐进教育理念运用到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通过“职业生涯与规划、法律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济法、会计法、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循序推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3.2 加强学校专业文化建设 

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校园专业文化建设。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文体活动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3.3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在开展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出于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就会虚增当期利润。教师应指出,这是会计制度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4 革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聘请优秀的会计、审计人员及法院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通过授课、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对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和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世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合喜,董红星.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04(2):34-36.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研究现状 相关问题 实践反思

高职会计专业与本科会计专业教育一样,都处于会计教育中的中间阶段。因为,处于会计教育顶端的是会计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处于高职会计教育与本科会计教育之下的是初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因此,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研究,不仅会影响到会计教育最高阶段的会计专业研究教育,而且也会涉及到初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会计教育专业的发展。所以说,我们本次的研究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研究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从业者也与高职学校其它科目教师一样,积极地探索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研究。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者结合高职学校的教育目的,注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如李怡雯发表于2013年《职业技术》的《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一文;张瑞芳和左桂云发表于《经济研究导刊》的论文《关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等。这些研究文章都比较关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其次,研究者结合高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关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如张志华发表于2013年《经济研究导刊》的《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等文章。关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不仅事关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转型,而且也事关会计专业教育的创新研究。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转型也好,会计专业教育的创新也罢,都得以具体的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作为基础。所以说研究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也是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的研究。

最后,上边所举论文虽然数量有限,但这些论文都是最新发表且在知网上关注度较高,再加之自己长时间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问题的思考,可以得出当前对此问题的研究焦点是这样的结论。

二、本次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进行研究必须涉及到哪些问题呢?结合自己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和毕业学生的反馈,参考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我觉得进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实践一定会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进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研究的实践首先要涉及到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传统的高职会计课程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是这样界定的: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各企事业单位,能在经营管理第一线中从事企事业单位出纳、银行柜面服务等会计及其相关岗位的操作性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由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对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我们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研究的目的就是跟上这种新的变化形势。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形式的日新月异,对我们转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研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比较同意下边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观点。

厦门远华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的杨雄在其论文《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模式的探讨》中,把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掌握中小企业会计及计算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可以这样说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目标的转变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2、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势必引起高职课程设置的变化。围绕新形势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具备传统会计专业的系列课程。目的是使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具备应有的、从事会计工作必有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必备知识基础。

其次,根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将来的发展需求,设置选修性课程。如果某些毕业生在毕业后想继续考研深造,我们应该结合考研所必须的专业的要求,为其开设相对较深的会计专业课程,为其继续求学做准备;根据某些会计专业毕业生是为了直接就业的需求,我们应该结合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增加设置更为恰当的实用性课程,以便提高学生在求职中的优势和实际工作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才能满足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

最后,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一定要有实践性课程。无论对准备继续深造的考研学生而言,还是对准备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而说,实践能力都是其从事会计工作的可靠保障。因为,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实践及反思

根据多年的高职会计教学实践,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我们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研究进行了如下的实践并对自己的相关实践进行如下反思: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即,一类直接面对中小企业直接参加会计工作,一类学生面对考研,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的分类,分别阐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研究。

1、面对中小企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转型与创新研究

这一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他们直接面对的是中小企业的会计实践,因此,他们在高职学校里一定要熟练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会计专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熟练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软件的操作能力、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以及做账核算、纳税筹划、会计的内部审计等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在学生的能力方面,会计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应该具备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纳税实际操作能力、会计专业的开发创新能力。

因此,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我们注重了以下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工作。第一,结合当前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和毕业生直接面对会计工作的需求,我们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是在课程设置中,延长了学生的实践时间。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有专门的实习时间,还有到中小企业参加真实的会计工作时间,即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与顶岗实习的时间加起来与其在高职学校学习会计理论的时间几乎相等,即学习与实习所用时间相等。

结合当前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出口贸易的现实,在高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加强了与会计专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前者是为其以后的会计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后者是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打基础。

根据学生的反馈,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没有耽误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实践中(实习和顶岗)既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激发了专业学习的兴趣。

2、面对考研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转型与创新研究

虽然都是高职学生,但由于这一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与前者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为其设置了选修形式的专业课程。这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考研深造的学生提供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因为考研需要这一部分高职学生在具有相对熟练的会计实践能力外,还要掌握相对较深的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学校为其增加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研究等知识内容的强化教学工作。

会计专业的考研不仅涉及到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也涉及到英语学科的学习。因此,在会计人才培养转型与创新的研究中,我们还加强了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虽然高职的大部分学生不准备考研,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英语在未来的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一定是会计从业者不可或缺的语言技能。

总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研究尤为重要,值得我们高职会计专业老师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李怡雯.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13.03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由于司法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道德就更显得重要。因此在司法会计专业建设当中,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实践能力。

司法会计,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新兴职业,由于其兼具司法和会计两方面的性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开办司内法会计专业的院校,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我院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作为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我院也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各种活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基础道德教育并不等同于职业道德,相比而言,后者其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职业需要。目前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并未受到各方重视,也未真正开展起来。尽管我们在专业建设规划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也在寻求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会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任务的实施已明显滞后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也影响到了司法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职业道德教育仍流于形式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无疑是一块主阵地,但是要通过思政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显然不太现实。据了解,目前司法会计专业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思政课堂上。然而,单靠思政课来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然包括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的观念,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根本无法展开;另一方面,由于思政课教师并不懂专业,也无法从职业角度入手,更加系统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正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它要求学生能牢记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实际上这种缺乏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职业道德教育中,则体现为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致使学生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具体到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其表现主要是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职业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实“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与职业实践相联系的自我完善过程,逐步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信念,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品质”。

(四)职业道德教育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其目的最终还是希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对于职业道德而言,其最终仍然是要依靠学生自我约束,通过内心世界的升华,从而达到行为的规范,而不是简单地凭借某种规定来强制。然而司法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很多学生对职业道德至若惘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挣大钱,而不是对司法会计职业深层意义的探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

二、加强我院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

(一)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在司法会计专业中的地位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固然重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此,必须重视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将其提升到与司法会计检查、司法会计鉴定等职业技能培养同样重要的地位,既突出了专业的特色,又做好潜在风险的防范。此外,在后面的专业建设中,应加大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特别是相关理论的探讨、理解和融会贯通。

(二)开设司法会计职业道德必修课

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校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思想相对单纯,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易于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将职业道德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加强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课程内容中可加进有关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增加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还可以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检察院进行合作,聘请从事司法会计工作的专家,通过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用专题演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对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强化其法制观念。

(三)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职业道德只有让学生到事务部门这个大课堂中去实践、去锻炼,才能真正被学生领悟并外化为实际的职业行为。因此,应多组织假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工作的第一线得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廉洁自律等职业道德行为的锻炼和养成。相关教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督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加深职业道德对个人、用人单位和社会重要性的认识。

(四)注重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了司法会计实训室,可以在此张贴操作流程、专业操守、实训管理规定等内容,建设有职业特色的学习环境。在学院已有警务化管理和大思政格局下,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也有更充裕的时间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特别是司法会计协会,应该行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年级、各班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知识,践行职业道德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重要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认知职业道德规范。此外,要利用校内网络、广播、刊物等媒体形式大力宣传职业道德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提升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于朝.司法会计学(第三版).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2]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龚文龙,黄通菊.论司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4).

[4]黄通菊.司法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3(3).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7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问,要求培养更多的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来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一般来说,在中职阶段会计专业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努力传授会计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个理论积累的奠基阶段;在高职阶段将发展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了拓展和延伸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养成综合素质强的人才。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会产生许多衔接性的问题,阻碍着会计专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就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衔接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会计中高职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着许多衔接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责任分散

1、部分学校直接把实现学生的就业作为培养目标,这样就完全将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限制在一个点上,只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无形中就会把教学内容和任务及其考核标准都定位在了各种会计实际技能的内容上。这一错误观念会使得教师主要向学生传授工作中应用的会计技能和知识,过分关注实践,而忽视了理论的积累和素质的培养;学校以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标准,最终不能让愿意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具备相应的资格。

2、部分学校把升学作为培养目标,教学的一切出发点定在提高对口升学率上。这样课程设置就参考考试的科目,辅修一些相关课程;教师主要教授考试性的内容,以应试为目的;而在具体的教学中较重视理论,重视考试所需的技能,而忽视了实践,弱化了技能的训练。

(二)会计专业中、高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有重叠

毕竟中职和高职是层次不同的学校,其教授的内容和具体的课程设置上都会有所区别,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紧密性。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中职开设的教学科目基本在高职阶段的学校会再次出现,课程内容存在着知识点重复的现象,而且高职阶段的课程开设数量要多于中职阶段。甚至在某一课程上,中高职采用的竟然是同一本教材,而且由于中职在教学课时上要远远多于高职,当入高职学习时,基于原来接触过的缘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而且有些混乱或者错误的记忆让高职的教师无从下手。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

在会计学领域,中职会计专业学校主要在于培养初级型会计人才,而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中级程度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程度和层次上的递接,是会计能力的延伸和增长。相对比来说,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都比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略胜一筹,能够掌握更加精神的专业知识,其会计实际操作工作技能更加纯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鉴于中职和高职会计专业的不同情况,需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高职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在中职时期积累的理论和技能基础,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计划,努力实现培养目标在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问的有机衔接。

三、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般需要修通识课,例如语文、数学和外语,还有修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所配备的专业课程。但是由于在高职阶段招生政策的影响下,所接收的生源基础和文化水平等存在着差异。有些是对口招生上来的学生,通过单考单招以出色的专业课成绩被录取,对于在高职仍将继续学习的会计相关内容,已经提起做了准备,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因此会在专业上占据一定的优势;有些是来自普通高中,以文化分取胜,在后期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或许因为高考失误而被迫选择就读高职学校,在心态上有些起伏波动,影响正常的学习。

针对这种生源上的差异,需要在课程设置的体系上做出重大调整,单考单招进来的学生在巩固自己专业课的基础上,要加强对通识课的学习,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而普高进来的学生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都需要找到学习方法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追赶自己的专业课。

四、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的对策

1、明确中高职会计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性

无论中职还是高职都是职业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要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从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应用出发,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最终打造出专业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能坚实、职业道德素养高的新型人才。

其中中职学校要做到兼顾两个目标,既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锻炼他们的工作和管理能力;又要为升入高职学校做准备。

2、对中高职的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区分

有效做好会计专业中的中、高职学校课程之问的衔接,需要整合中高职所有的课程门类,按照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的线索为指引,来对课程实行模块化处理,让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的能力做到直接对接,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在中职阶段需要夯实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最基础的理论和能力;同时需要在整合之后,将中高职课程内容中重复的内容删除,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在最后的两年需要往深处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开设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进行专业的实习和训练。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职业资格认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中,课程体系改革更是处于中心地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企业应用型会计工作人员和高素质劳动者。当前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也有很多的创新和途径可以探索,本文将从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角度,简要分析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几个要点。

一、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融入到会计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虽然社会对中职毕业生需求量大,但据不完全统计会计专业毕业生中,因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的仅占20%,收银员为50%,其余的从事自主创业、店员、服务生等。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要求不衔接,培养的毕业生很难对口就业,难以彰显会计专业教育的特色,长此以往,我们有可能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失去自己的市场定位,进而影响学生在毕业后的择业竞争能力,并最终将影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生存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备的基本前提条件和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敲门砖”,中职会计专业学生除了取得“毕业证”这一学历证明外,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当务之急。

二、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融入到会计课程体系的可能性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有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有着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关联,职业资格认证的考核标准直接反映和符合社会对会计岗位专业人才的需求;以会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为导向,以考试认证促进教学,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教考相长,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可以达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顺利取得职业证书双赢的效果。

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可以对会计专业理论课进行有效的调整:首先,会计基础(考证):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担任会计岗位工作;第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证):系统讲授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为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储备必要的知识;第三,会计电算化(考证):以财政部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和实训,将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和系统工程学、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掌握用友T3会计核算软件,对会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判断。而且,随着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调整,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可以灵活进行滚动修改,不断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三、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融入到会计课程体系的几个要素

1.要科学地制订教学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改革要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为学生就业准备提供必须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要为有升学到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深造意愿的中职毕业生,准备和提供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课程进行整合和调整,要考虑到这个双重目标,有效兼顾。首先,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按照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的要求,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参加认证考试的需求;其次,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参加高职升学考试的备考需求。

2.更新教育理念,使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符合工作岗位需要,结合会计专业特色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型技能。课程设置要考虑安排课时供学生进行模拟会计实训,使学生毕业具有持证既可上岗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技能,如财经常识、电脑打字、点钞,办公自动化软件使用、撰写日常财经应用文等,这些技能要求不但开设课程,更要切实安排相当比例的操作时间和考核。

3.注意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与传统会计学科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科目为《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三科,这三科本身都是中职会计专业主干专业理论课,认证考试的重点内容也是平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目前很难在市场上找到适合中职学生认知水平的会计从业资格配套练习题,需要会计专业教师通过研究开发相关的地方教材或者校本教材来进行辅助。

4.注意留有与其他会计考证内容融合的空间,保证中职毕业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的需要。部分学生参加会计工作后由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很有可能会参加初、中级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为了给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还要注意《税收基础》、《经济法基础》等专业课程的科学开设的时间,并保证课时数。

四、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融入到会计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

1.社会调研:首先,深入职业资格认证部门及社会上从事会计从业资格培训的机构进行调研,了解认证考试的趋势及课程设置要求;第二,企业调研:课题组人员深入记账机构、中小企事业单位、医院及大型酒店、商场收银部门等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集中的行业做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对课程体系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2.教学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设计:探索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细则。

3.教学内容确定:重点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及高效课堂提出实证研究资料,形成地方或者校本教材。

4.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通过率以及就业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综上,将会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有机融合进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能极大地促进毕业学生就业与升学的能力同步提高,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华玉昆《嵌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模块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探索》《知识经济》. 2013.24.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中职会计;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目前,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及会计行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各中职学校不断分析会计教学现状,在理论知识中融入实践操作,以寻找实践视角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推动中职会计教学的发展。

一、实践视角下的中职会计教学现状

(一)实践性教学模式未得到有效落实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有关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在传统教育思想下成长起来的,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使教师在教学中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教师在会计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而新课改下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未得到切实落实,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大多数中职会计教师单纯地认为,目前的学校教育就是单一的理论教育,只要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也没有关系,能参加各种会计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即可,实践经验会在工作中慢慢获得。这种传统教育观念不仅阻碍学生提高实践及创新能力,也降低了学生在实际会计问题中的解决能力,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就业问题。

(二)中职会计中的实践性教学课程较少

目前,中职教育主要为社会及国家提供技术性的实用型人才,所以,中职教育需特别强调,教师应教学生所需的知识。中职教育教学中,理论教学主要是给学生讲授专业的技能及知识,它是最基本且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新课改强调,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度,也就是说,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够用就好。但是,目前的中职会计教学中,教师依然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主体,教学计划依旧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性教学。而且,中职会计的实际教学中,学校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的教学课程很少,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安排实践性教学,只有学生即将去企业实习时,才安排简短的实践培训,这就使得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得不到有效实施。

(三)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教材比较单一

由于会计职业具有多面性,所以,各中职学校应在教学中实现全面性、多元化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但是,目前的中职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所用的模拟实验教材的系统性较差、项目比较单一且内容非常简单,这种教材只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却没有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在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在课堂中模拟税务申报、外贸出口税、发票开票、所得税等会计事务内容,也很少涉及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业务,使得学生没有接触到太多项目,阻碍了学生全面性且多元化的发展。

二、实践视角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策略

(一)将实践性教学切实融入到中职会计教学中

通常来说,教学观念与实践教学现状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应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以使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得以切实落实。中职教育中,学校的宗旨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教师主要是进行引导学生并传授知识的。所以,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会计教学观念,始终以增强学生的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为教学目的完成相关的教学工作,并合理进行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最终成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此外,教师需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会计知识,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并从多个视角去了解企业、国家以及社会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合理设置中职会计教学课程,在教学中培训“双证”知识

我国颁布的《会计法》规定,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会计专业中专学历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两个证书,且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获得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和珠算五级证书。《会计法》的相关规定都说明,“双证”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拿的证书,也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想在以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各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会计专业中“双证”的培训与教学工作,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对“双证”的教学认识;其次,学校应集中时间、人力以及物力将相关的教学工作努力做好,使得学生都能取得我国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专业中专学历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学生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设计中职会计模拟教学的相关资料

为全面实施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各中职学校可创建会计专业教学的模拟实验室,也就是为学生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实习环境。此外,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还需加强模拟实验室的相关仿真性。其仿真性内容一般包括:一是模拟主体具有仿真性,会计专业的模拟教学中,应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了解企业相关会计部门的工作模式及环节,全方位模拟企业的工资、生产流程、概貌以及人员等,以增强模拟实验的真实感,确保学生在模拟实验中学到相关知识;二是模拟资料要具有仿真性,在会计专业的模拟教学中,教师可按照相关教学内容制定相对完整的一套经济业务系统,例如记账凭证、会计报表、记账薄等,并让学生按小组的形式扮演实验中会计部门的不同角色,使学生在模拟的会计工作流程中,享受身临其境的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关键环节。新课改下的中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会计人才。此外,会计实践教学也彰显了会计教学的实践性以及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海静.基于实践视角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4(55):181.

[2]姬玉倩,任燕.浅谈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J].商情,201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