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外贸经济集锦9篇

时间:2022-05-02 12:19:51

外贸经济

外贸经济范文1

[摘要]本文论述了对外贸易理论发展的过程,介绍了学术界对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状况与争论,并着重分析了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

[关键词]对外贸易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经济增长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增长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又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长理论都会涉及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从晚期重商主义学派到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绝对利益论,再到后来的比较利益论、要素禀赋论以及剩余产品出路说和“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等都认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根据有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事实,对传统理论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提出了置疑。如普雷维什的“中心—论“;巴格瓦蒂的“贫困化增长”模型。他们认为,当今的国际经济体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地带,中心控制,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附于中心国家。

一、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吗

从上面的对外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也可以看出对于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还有争论,主要存在促进论,阻碍论和折衷论。促进论的代表是罗伯特逊,他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而普雷维什则以“中心—论”表示反对。

为了支持各自的理论,经济学家也对对外贸易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国内外大批学者运用我国的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大都支持外贸,特别是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因为进口贸易也是对外贸易的一方面,所以也有很多学者把目光转向进口贸易,考察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外贸易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了经济增长,不同国家或者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情况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要对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重新进行审视,不能一味崇拜出口,也要重视进口贸易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出口而排斥进口,认为进口会减少GDP的增长,从中世纪的欧洲重商主义学派就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有这样的看法,包括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贸易乘数论也认为出口会带动经济的增长,而进口会抵消这种作用,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明显的告诉人们净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看到进口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出口贸易确实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的一些新情况值得我们深思、重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国际原油价格、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加工制造业带来的冲击,使得国内的许多制造业企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对出口加工类的企业打击更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退,出口增幅下降。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高新技术含量有限,我国的制造业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所以出口贸易是否对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有重大的作用还值得我们去探讨,而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的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被重视。

二、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早要追溯到亚当·斯密,他认为出口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本国需求的产品没有机会成本的付出,因此必然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后来的大卫·李嘉图也指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材料,就能稳定物价,阻止利润下降的趋势,保证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正因为如此,才有人提出美国能保持如此久的高增长低通胀发展,中国廉价的商品输入是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新贸易理论将进口贸易作为主要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认为进口贸易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通过进口技术先进国家的产品,可以使其包含在产品中的先进技术扩散到本国,工业后发国家也可以通过进口贸易,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国内的劳动生产力。对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具体如下:

1.进口贸易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进口国外的先进的机器设备等中间产品,可以提高国内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干中学”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来掌握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利用技术的溢出效应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通过进口国外的产品,会给国内企业造成压力,促使他们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

2.进口贸易有利于稳定物价。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资源,可以抑制物价的上升,保证利润。这一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表现的较为明显。

3.进口贸易与FDI相互促进。随着进口国进口额的加大,出口国企业为节约成本,绕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会直接到其国内投资;而FDI的进入又会派生出间接的进口贸易,而且会带来技术和管理上的新理念。

外贸经济范文2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贸易的科学内涵、特点及意义

 

(一)对外贸易的科学内涵。

 

对外贸易,也可以叫做“进出口贸易”或者是“国外贸易”,简称为“外贸”。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与其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技术、商品、劳务的交换活动。它是经由出口和进口两个大部分共同组成的。所以说,对于运进劳务或者商品的国家及地区来讲,叫做进口:而对于运出商品或者劳务的国家或者地区来讲就是出口了。这些从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就已经开始存在和发展了。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就更为迅速。其性质以及作用是由不同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因此具有了世界性。当我们在提到对外贸易的时候,一定要指明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例如日本的对外贸易,中国的对外贸易等等。有一些岛国例如日本和英国,习惯性的将对外贸易称之为海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特点。

 

1.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持续增长。国际贸易如果以产品类型来划分,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种。从古到今,货物贸易是全球贸易发展壮大的载体。但是随着全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型经济模式的到来,服务贸易奋起直追,至今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2.能源贸易变局影响深远。能源贸易以其对国家间的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力而被各国重视。

 

3.亚洲经贸发展最具活力。新型的工业化国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的经济市场脆弱不堪,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出现新的态势。

 

5.贸易与投资日趋融合发展。投资与贸易的一体化对国际贸易也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改变了贸易格局,也对传统贸易的统计方式产生了冲击。

 

6.区域自贸协定竞争日趋激烈。二战结束后,区域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区域贸易协定在领域和局部地区很大程度上拓展深化了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

 

(三)国际贸易的意义所在。

 

国际间的对外贸易不仅把商品生产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联系到了一起,同时通过对外的贸易还把商品生产水平很低的国家地区也拉入了交换的领域中来。从而使得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得这些国家或者区域的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愈来愈具有商品的交换价值,价值规律也就渐渐的成为了商品生产的主导因素。除此之外,做为世界货币的黄金和白银的货币职能也随之增添了新的内容,黄金和白银除了具有一般货币的普遍职能以外,还新增加作为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支付等的手段。而随着黄金白银成为了世界货币以后,也使得商品世界价格的可能性能为了现实。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依然很大。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出口的贸易规模不断的在扩大,贸易顺差也在不停拉大。在2009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度已经上升到了世界第一位,在全球的贸易出口总额中占到了10%左右。但是进口量与出口量相比却明显不足,依然保持着很高的贸易顺差。

 

(二)外贸依存度增长快速。

 

自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活动逐渐增多,进出口对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国经济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显著进步,外贸地位一天比一天重要,我国对于外贸的依存度明显加深。

 

(三)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拉动,机电产品以及高薪技术产品增长快速。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从初级制成品转变成为了工业制成品为主,90年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经相当高了,这也可以说明我国的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的增长来拉动的。但是在这期间工业制成品的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大宗产品如轻纺业、茶农业保持着平稳的增长态势,机电类产业产品增长十分之迅速,其次就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增长成为了经济增长出口增加的突破口。高新技术产业是一支后起之秀,发展迅猛,我国的高薪技术出口主要分布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产业以及电子技术产业。从出口结构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出口结构由最初的劳动力密集型变为资本密集型再到后来的技术密集型的一个转变过程。

 

(四)加工贸易成为了最主要的贸易方式,进料加工又是加工贸易的最主要形式。

 

贸易我们可以把他分为一般的贸易以及加工贸易,其中加工贸易又可以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其中进料加工企业相比来料加工的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进料加工企业需要自行取料进行加工成为半成品或者成品进行出售。在销售中获得利润,因为进料加工具有强烈的动机去提高产品质量和推陈出新,这样就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

 

(五)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以及零部件的出口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势头明显。如果按照最终的用途来划分的话,出口的产品又分为消费品,中间品以及资本品。

 

(六)我国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在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油等能源性的进口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这也显示了我国能源消耗不断扩大的事实,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中机械设备的进口比重增加,从这两点可以看出来我国的进口特点是侧重于关键性的设备以及比较短缺的能源进口。同时中间品的进口比重变化较小,资本品的进口有所下降。以上就是我国的对外贸易的总体情况,下面让我们了解下日本的对外贸易情况。

 

三、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一)日本是有名的以海港城市为外贸途径的岛国,其重要的外贸进出口城市大都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海港里,例如东京,横滨,大阪以及名古屋等等都是较为优良的海港,海运便利,利于发展海上对外进出口贸易。日本的进出口构成如下,美国长久以来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由于进来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也随之影响到了日本对于美国的出口量。中国和韩国是日本的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国,中国和美国分别是日本的第一第二的进口国。

 

(二)日本的进出口产品构成如下:车辆及其零件,电气电子产品以及机械设备是日本最主要的产品出口构成,对于中国的产品出口量持续上涨,而对美国的出口略有下降。此外矿物产品和机电类是日本主要的进口类别,原油是日本的第一大进口产品。

 

(三)日本对外贸易的结构特殊点以及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过程。日本的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在日元长期升值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依然能够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态势。首先是持续推行产业的相关政策用来促进出口。同时加快日元国际化的进程,用以消除或者减小日元持续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然后大力发展互补性的对外投资模式。日元升值后,直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最后在国内推行战略性的保护政策。虽然日本的贸易保护和直接的非贸易关税壁垒并不是非常高,但是日本的市场保护程度却非常之高,主要是体现在间接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壁垒,产业政策,商品的高标准上面。还有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品的措施都很好的保护了本国的市场。日本的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实施很久了,美国多次找日本协商都无功而返,这些都是我国应该学习的地方。

 

四、中日对外贸易的差异探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活动渐渐的成为了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经济角度来多方面的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中日两国之间对外贸易上的异同点,并从中寻求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一)中日两国外贸的主体存在着差异。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日本的经济开始迅猛发展起来,并且逐步确立了大型综合商社在对外贸易中的主体地位,它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经由自由市场竞争而形成的。虽然当时日本的大中小型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是平等的,但是这只存在于理论上而已,大型商社具有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更容易获得进口许可以及配额;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和信誉更多的揽取客源;拥有雄厚的资金与人才优势;灵活的市场调研与信息反馈;发挥自身的数量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验手段丰富;这些优点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相比,中国的外贸所缺少的正是大型的综合商社,虽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但能够与日本那些大型商社相匹敌的且具有科工贸综合实力的大型集团寥寥无几。

 

(二)进出口经营权的差异。

 

进出口的经营权问题是中国和日本在外贸方面的又一重要差异。我国只有那些获得了经营权的企业才可以直接对外签约进行进出口的贸易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得以加入到世界的经济往来当中。但就目前来看,仍与日本有着较大的差异。日本无论是何种企业都可以自由的进行对外贸易竞争,也可以通过大型商社进行进出口贸易的。而在中国即使是进出口业务也必须由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进行。进出口经营权的下放虽然会在短期内给我国的进出口造成一定的混乱,但是随着对进出口贸易管理的加强与规章制度的完善,此举必然会给我国外贸带来新的力量与动力。

 

(三)经营范围的差异。

 

我国长期以来在对外贸易中都遵守着对外进出口商品的分类管理。不同级别的外贸公司分别具有不同的外贸经营的范围。只有少数的商品种类可以交叉经营,这样严格的范围分配减少了活力但是也相应的降低了企业间的盲目竞争行为。但是最近几年里,外贸企业的经营范围出现了明显淡化的趋势。在日本,大型的外贸公司都具有明确的法定经营的范围,商社都采用明确分工的原则,公司内部分工更加明确。国内的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却没有明确的经营范围分工,弊端很明显。

 

(四)中日外贸企业的竞争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我国以自身独特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国家的性质,相比日本更容易由政府出面对外贸经济进来政府调控。但由于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缺少像日本那样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规范,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企业的无序盲目竞争比日系企业严重的多,我国外贸领域竞争无序化问题十分突出。政府的调控软弱无力,甚至有些地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此现象视而不见,这更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外贸问题依然刻不容缓。

 

五、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几点建议

 

(一)国家首先应该在态度上重视起来,郑重对待对外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努力实现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多进行技术性,能源性进口,充分满足国内市场,以此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鼓励支持我国外贸发展的补贴政策以及法律规范,向国际规范靠拢。由于世界贸易组织严禁向出口进行补贴,所以我国可以采用税率汇率利率等多种方式进行出口补贴。政府今后的补贴方向应以基础能源,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层面为主。人才和高新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还应加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指导与调控。对于我国产品的进出口市场进行规范与管理。加强大型商会协调指导和管理功能,建立增强出口市场中介的组织作用。我国的出口企业需要接受政府与其他组织形式的调控管理,比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得不偿失,影响发展进步。

 

(四)最后,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优势产业,扩大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的产品出口,尽量把优势产品转化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世界的整体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国传统型的出口产品类型已然不适应市场需要了,所以我们需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新的产品种类,用以满足不同的市场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大力开发新型产品。

 

(五)政府首先应该加强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与调节,促使企业由“Made in China”转变为“Create in China”,实施积极的扩大内需以及增加收入的计划措施,让中国真正的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此外还需要提高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门槛,提高企业质量,将那些经济效益低下,能耗过高的外资企业统统淘汰掉,如此以来,便能够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蒸蒸日上,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外贸经济范文3

一、我国与其他国家外贸依存度比较

197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5.0%,1980提高到12.9%,1990年提高到29.8%,2000年提高到43.9%,2003年达到60.4%,2004年进一步达到70%。全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1960年为25.45%,1970年为27.9%,1990年为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在1990年后,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2000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2004年是2000年的2.4倍,2000—200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速度达24.9%,加之汇率一直稳定在8.27元,使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

与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相比,我国外贸依存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变化趋势不同。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相对平稳,我国外贸依存度呈持续上升态势。美国从1978年的14.9%到上世纪90年代都基本维持在15%—18%的水平,日本则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21%—26%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以下。印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上世纪80年代基本维持在3个百分点的变化范围,到21世纪初大体稳定在20%左右的水平。巴西变化幅度比印度稍大一些,但也只在11%—23%的幅度内波动。而我国则呈现一个连续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每5年上升一个台阶。二是变化幅度不同。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幅度较小,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较大。在1978—2002年间,美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大约在7个百分点左右,印度在11个百分点左右,日本在12个百分点左右,巴西在12个百分点左右。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在40个百分点左右。现在经济学界对于外贸依存度的适度水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依据库兹涅茨理论,一国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其国民经济规模呈负相关,在证实分析中新加坡等小国经济和美国、日本等大国外贸依存度的程度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而我国的实际情况似乎与之相背,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已排名世界第六位的经济贸易大国的外贸依存度却很高,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最突出特征。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形成原因

(一)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1980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7亿美元,到2004年为5500亿美元,增长了320倍,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9.2%上升到47.6%,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已占加工贸易的3/4左右,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6631.63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57.43%。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上升。1981~2000的20年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8.9和8.7,而加工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8.8%和24.2%,远高于一般贸易的年均增长率。

(二)国内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外贸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所以,一国GDP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就越低。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5%,而我国仅为33%左右。这也是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上,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越高,外贸依存度则越高。200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6.7%,比同期GDP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6个百分点。WTO成立以后,世界间接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进程也进一步加快,2002年全球贸易总额已占GDP的43%。我国对外贸易顺应了这一潮流,逐步建立起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另外,由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向着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发达国家对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需求的上升,从而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由于统计原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一是由于我国的GDP是世界上惟一采用产出法统计的国家,统计数据存在遗漏,而统计指标的范围比发达国家偏小;二是我国工业增加值只计算规模以上企业;三是农村产业分工不发达,农民自产自销的商品价格往往被低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低估,从相关统计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2003年GDP增长9.3%,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进出口总额增长37.1%;2004年GDP增长9.5%,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进出口总额增长35.7%。同时,全国GDP总值明显低于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观点。

此外,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据测算,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3572。人民币汇率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的贬值,夸大了外贸依存度的实际值。

三、外贸依存度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摩擦已向宏观化和制度化发展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已从微观化、企业化向宏观化、制度化层面发展,我国外部贸易环境趋紧。2004年以来,我国涉外贸易摩擦案件87起,其中除货物贸易领域外,还涉及环境、劳动、服务业等等领域。从1995年WTO成立到2005年10月,国外共发起707起针对我国产品的调查案件,平均每年约有400—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当前,贸易摩擦方式已由过去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向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以及社会和劳工标准转变,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新的贸易壁垒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趋于紧张。

(二)进口产品的高依存度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目前,进口产品的结构呈现出资源性产品品种数量、高技术及其产品进口依赖不断增大,这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发展形态上分析,伴随外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重要技术的进口比重还将不断上升,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加大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难以缓解。必须防止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由于外贸依存度过高,尤其是某些重要战略资源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经济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测的冲击和影响。

(三)高外贸依存度阻碍国内产业发展

我国的过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上的比较优势,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使得产业投资短视,进一步增加了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而且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也反应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并进一步凸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性,进一步反映出加快产业调整的任务仍将十分艰巨。

(四)出口市场的集中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外贸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和产品结构的单一,使得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国内经济调整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

四、调控外贸依存度的措施

(一)促进产业更新换代

伴随我国对外贸易数额的不断增长,制定更为合理的、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在战略机遇期得以持续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放弃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转变观念,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已往的立足于进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转化为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最小化,并以此作为制定外贸政策乃至经济政策的核心所在,以利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

(二)重视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必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而动力应当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为此,要使用法律的手段,增加国民的收入、保证全国工资水平的持续增长,增加国民的收入、改善居民的预期、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三)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尽管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是目前的加工贸易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项目涉及的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创汇的产品,资源和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而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自身营销能力较弱,对特定市场依存度过高,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弱;国内配套协作体系尚未建立,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未得到充分释放等。为此,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的质量,提高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显得尤为重要。

(四)彻底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WTO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取消对中资企业在税收(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和银行贷款上的优惠。这样才能从长远角度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原材料消耗量少、技术和价值含量较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尽快实现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原则,取消各种“超国民待遇”的优惠,通过提高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的质量,防止我国经济陷入引进依赖陷阱。当前,国内大部分产业出现了供大于求、重复建设、出口增长过快的新问题。我国引进的5000多亿海外直接投资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不到40%,而60%以上的其他外资属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由于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市场已经饱和,因此这些投资所生产的商品纷纷涌向海外市场,这是造成我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外资还严重干扰了我国的货币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建立和完善重要资源保障制度

调整国内投资结构,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缓解国内短缺资源约束。一是加快制定实施境外资源利用战略,二是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建立矿产战略储备制度,维护经济和国防安全。

外贸经济范文4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03-02

1 实证分析

1.1 样本数据及分析方法

本文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取自《2006广东统计年鉴》,用地区生产总值GDP表示经济增长水平,IM表示进口额,EX表示出口额。样本区间选取1987-2005年度数据。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进出口值分别用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换算为以人民币为单位的进出口值;最后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把地区生产总值(GDP)、出口(EX)、进口(IM)换算成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值。考虑到数据的自然对数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及因果关系,并能使趋势线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时间序列中异方差的影响,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所以对GDP、EX与IM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GDP、lnEX与lnIM表示。

本文主要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进行研究,所有计量分析,都使用EViews5.1进行。

1.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1987年,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额仅210.37亿美元,其中出口101.40亿美元,进口108.97亿美元,净贸易逆差7.6亿左右。到2005年,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280.02亿美元,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0.1%,出口2381.71亿美元,进口1898.31亿美元,实现外贸顺差483.4亿美元,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广东省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9%。历年进出口与GDP如下两图所示:

从图1、图2可以看出, 原始的进出口与GDP样本序列都呈现共同的上升趋势,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趋势消失。初步判断,原始的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的。进口、出口和GDP之间存在一长期稳定的关系。

1.3 样本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为了防止出现虚假回归,在利用OLS等传统方法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之前,应先对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我们采用ADF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检验形式(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中所含的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T=0表示不含有时间趋势项,当ADF检验值大于临界值时,表示序列不平稳

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即LNGDP、LNEX和LNIM都是一阶单整过程,据此可以进一步检验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1.4 样本数据的协整检验

为了确定LNGDP、LNEX、LNIM三个变量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们用JOHANSEN的最大似然法(MLE)进行协整检验。根据对初始数据形态的分析,确定数据有确定性趋势,协整方程有截距项,选择滞后期为1。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表示.

由表2,有42.9025>35.1928; 16.3510

LNGDP=0.4555 LNEX+0.5096LNIM+1.1409 (1)

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约为0.46,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约为0.51。这表示,出口每增加1%,将拉动广东省GDP增长0.46%;进口每增加1%,将拉动广东省GDP增长0.51%,说明从长期来看,出口和进口都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1.5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Grange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一定具有误差修正模型的表达形式存在。

由协整方程(1)可得误差修正项 ECM= LNGDP-0.4555 LNEX-0.5096LNIM-1.1409,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d(LNGDP)=-0.2211ECM(-1)+0.1573d(LNEX)(2)

(0.0229) (0.0497)

(-9.6573)(3.1630)

(2)式中的第一组括号中的数字为回归系数的标准差,第二组括号中的数字为t统计量的值。可以看出,模型的回归系数基本上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短期调整系数(-0.2211)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但模型的拟合系数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重点考察的是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省略了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式中的误差修正项反映了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和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差分项表示的是相关变量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项系数的t统计值为-9.6573,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它表明DGDP受到长期均衡关系的显著影响。协整关系对GDP的增长起到了反向修正作用。误差修正项系数-0.2211表明,LNGDP在每年的实际值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差距约有22.11%在下一年度得到修正或清除。由于误差修正项的系数绝对值的倒数为4.5,可知短期波动调整到长期均衡的周期约为4.5年。(2)式还表明,出口的短期变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出口每增加1%, GDP增加0.16%。

1.6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1969)提出了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的方法,称为Granger因果检验法。笔者采用这种方法对样本区间内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和进出口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检验。一般来说,对外贸易的变化会对第二年的产出产生影响,所以本文选取滞后一阶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表示在滞后1阶和5%的显著水平下,出口是GDP的单向Granger原因,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这一结果符合凯恩斯的外贸乘数理论.表3还表明,在GDP与进口之间在滞后1阶时不存在因果关系。

为了考察GDP与进口是否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因果关系,本文还对GDP与进口在滞后3阶和4阶时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如表4,5所示。表4表示在滞后3阶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进口是GDP的Granger原因,GDP不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表5则表示在滞后4阶和8%的显著性水平下,进口是GDP的Granger原因,GDP不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我们认为原因在于进口中引入的资本品和机械设备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效应并不会立竿见影,其对GDP的贡献的滞后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4年,所以从较长时期来看,进口促进了经济增长。

2 结论和相关理论分析

利用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于广东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广东省的GDP与进出口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平稳变量,广东省经济增长与进出口三者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

(2)协整方程显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出口增长和进口增长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从短期来看,出口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且是广东省经济增长的GRANGER 原因。

(4)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经济理论一般重视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政策取向也多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我们的实证检验证明进口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进口中往往包括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它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另外进口还具有弥补供给缺口、诱导国内需求的作用。

3 政策建议

基于实证检验的结果和理论分析的结论,我们拟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实施科教兴贸战略,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制成品的技术和资本含量,促使出口产业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制,使我省的出口贸易增长能真正通过刺激技术进步的机制,发挥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在新的增长方式下,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2.在重视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充分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而且在连续数年保持巨大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规模巨大的情况下,目前我们具备了增加进口的内外部条件。应该优化进口结构,实施效益发展,大力增加战略性商品的进口,主要进口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省内或国内又无法提供的商品和技术,特别是短缺资源、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等,从而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在分享国外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上,加快我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我省经济走上开放型的良性增长的轨道。另外,在进口产品和技术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诸如效率观念、信用意识等,通过思想进步和制度创新来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

[1]沈程翔.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77-1998[J].世界经济,1999,(12).

[2]孙焱林.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0,(2).

[3]石传玉,王亚菲.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

[4]王坤,张书云.中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2).

[5]张昱,陈光兵.进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6,(8).

外贸经济范文5

20**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实际到位外资30亿美元,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65亿美元,进出口577亿美元,出口337亿美元,服务外包产业业务总额8.6亿美元,其中出口2.5亿美元,境外中方协议投资1.24亿美元,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具体在“六个方面”实现同步发展。

(一)做大服务外包,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同步发展

重点在园区建设、投资促进、企业培育、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出新招、走新路。

一是以人为本,着力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以从事服务外包产业的人才需求为主线来建设环境,放大“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保护区”的示范效应,结合集聚区的授牌与考评,推动各类集聚园区环境建设,使各个园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营造一个使服务外包技术人员无时无刻不感到舒适和方便的环境。二是贴近企业,着力做好招商促进工作。锁定目标国家和企业,寻找贴近目标的渠道,确立说服决策人的策略等。市外经局正在着手制订20**年主攻世界知名服务外包企业计划和对全市服务外包招商人员培训计划。国内瞄准北京、上海、大连、深圳、西安、成都等城市,加快吸引东软、海信、海辉等国内100强服务外包接包龙头入驻我市;国外瞄准日本、美国、英国等发包商和印度、爱尔兰等接包商,迅速壮大服务外包和软件企业,迅速拓展服务外包业务。三是做大做强,着力主攻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一靠引进。主要是落实“一三三”计划,尽快成立“一三三”计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做好一季度一次的项目评审工作。二靠培育。计划20**年在重点国家设立我市的服务外包接单服务中心,投资方可以是企业联盟、服务外包园区或者是政府。主要是收集国际各类发包信息,我市接包能力信息,宣传推介我市整体投资环境等,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此外,我局将转移展会组织重心,重点组织服务外包企业参加一些特色鲜明、层次较高的专业会展、洽谈和配套活动,以及维护好**服务外包门户网站,在线宣传推介本地外包企业,以扩大服务外包企业的接单额。四是注重实用,着力建设服务外包人才队伍。对于中低端人才,主要靠培训,计划成立“**人才培训联盟”,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人才培训扶持政策,加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高端人才,靠培训,更要靠引进。依托“五三三计划”和“一三三”计划,大力引进服务外包高端人才,达到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兴起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产业的良好效果。五是健全法制,着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推动服务外包企业进行信息安全认证,加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外包企业的支持。六是统一规划,着力打造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着眼全市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配置,集中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地服务众多企业,降低企业负担,提高运作效率。同时,出台相关的配套扶持资金政策,以提高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导向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引资水平,推动对内统筹与对外开放同步发展

利用外资重点围绕是优化结构、创新方式、提升水平等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注重对全市利用外资的发展导向。根据国家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完善全市招商项目的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对外资项目的产业、技术、投资密度、环保、就业、产出率、能耗的要求,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水平。重点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及促进“三谷三基地”加快形成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外资项目。精心修订《20**全市重大招商活动计划》,依托国际大型展会,精心组织好赴日韩、港台、欧美的招商活动。二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把着力点放在跨国公司及其研发机构和地区销售中心的引进上,鼓励跨国公司来我市设立创意、研发及工程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部;加强与科技局、财政局、重点园区、高校及驻锡科研单位等沟通协作,鼓励**科研机构、大学与外资研发机构合作,吸引跨国公司将其研发机构转移到我省,鼓励国有、民营企业与国外高科技企业合资合作。三是以增资扩股为重点,开展其他多种形式的引资工作。以挖掘内部潜力来缓解要素制约矛盾为重点,大力推进“以外引外”工作,力争取得明显成效。重视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投资动态研究,实施产业链招商,着力在与发展块状经济、大项目产业链延伸的协作配套产业中引进外资。另外,还要加大对现有存量的提升利用,对那些不符合发展需要的老项目,则引导企业做好梯度转移实现“腾笼换鸟”,全面推进外商投资结构的优化。

(三)优化外贸结构,推动对外贸易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

对外贸易重在围绕构建品牌、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和实际利润率等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以各类高新出口基地建设为重点,千方百计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抓好已获牌的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省级软件出口基地和二个省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工作,运用政府管理和扶持与企业经营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支持基地建设一批公共平台运作载体,并积极向上争取,为基地内企业尽可能解决更多的扶持资金,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同时,努力培育一批机电高新产业的出口后备基地。二是以培育自主外贸出口品牌为中心,进一步提升外贸出口竞争力。推进出口品牌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加强品牌企业梯队建设,指导企业积极争创出口品牌,扶持市级以上出口品牌企业晋升部级或省级出口品牌企业,扩大全市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份额。三是以开拓各类新兴市场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在巩固扩大欧美、日本和香港市场的同时,利用广交会、华交会、高交会、东博会等国内出易平台,积极开发新兴市场,重点加大东盟市场开拓力度,加强我国与东盟自贸区协定的宣传与培训,引导企业利用低关税和低成本优势扩大产品出口。

(四)深挖“两种资源”,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化解当前要素矛盾,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是进一步推进境外合作区项目建设进程。重点做好与省外经贸厅、国家商务部的衔接工作,加快园区建设进度,确保商务部一次验收成功,力促双边框架协定的签订和协商机制的建立,帮助投资主体企业协调后续投资审批以及政策性投资资金贷款等。同时,调整工作中心,境外园区逐渐由申报验收向招商宣传转变,组织、推动意向入区投资企业赴柬埔寨实地考察,分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二是进一步在境外投资的领域、方式上谋求新突破。明年,我们要在保持新批境外投资项目数全省第一、中方投资额跃居第一的前提下,在投资规模、投资领域、投资国别地区上有新的突破。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推动资源利用型、境外加工贸易型项目,在投资国别上向自由贸易区国家、不发达国家和欧洲等地区引导。利用已有的基地优势,在机电、摩托车、电线电缆等行业引导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现跨国并购,培育出**的跨国经营集团。三是以强化“走出去”服务为主线,进一步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在抓好前期审批的同时,加大对后道的管理力度,包括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月报和年报、境外投资绩效评价等,从根本上规范境外投资的管理,提高境外投资企业的运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切实提高“走出去”企业的层次和水平。

(五)强化功能建设,推动园区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步发展

园区建设,不仅要创品牌,更要用好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推动园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是以规范开发区规划管理为核心,推动园区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全市开发区规划的调整在于拓展开发空间,促进园区的战略整合。包括高品质优化开发区新一轮创业环境和空间布局,促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对市级重点开放园区的整合,延伸和建设省级以上开发区的项目协作配套区,推动开发区从纯工业区转变为新兴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的新城区。二是以用好用足园区品牌为重点,推进各类园区和谐发展。完善考核评价,调整制订《20**年全市开发区考核实施意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滚动管理办法和退出机制,加强对重点开放园区的考核与评价力度。注重开发区功能开发,在加强和完善园区经济功能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和优化园区的社会功能,促进园区和谐社会建设。三是以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为主线,努力协助开发区化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建设信息平台,建立政府与开发区之间有交往信息管道,尝试建立“**市开发区协会”;建设融资平台,建立园区融资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探索制订《地方开发区信用等级评定暂行办法》;建设服务平台,建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度会议制度,简化开发区工作程序与制度,优化发展环境。

(六)加快接轨国际,推动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同步发展

外贸经济范文6

这次全市外经贸暨经济园区工作会议开得很好。会上,传达学习了全省外经贸年中形势分析会议精神,总结了工作,交流了情况,部署了任务。这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确保完成今年全市外经贸工作任务,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关于下步的工作,玉祥同志已经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以下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外经贸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党政和外经贸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枣庄以外就是外、借助外力发展枣庄”的观念,把搞好招商引资、发展外经外贸、扩大对外开放作为振兴枣庄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不断深化外贸体制和外贸企业改革,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外经贸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进入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对外经贸工作的影响,对内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坚持政策促进、骨干带动、“三外”齐上、重点突破,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新的进展,上半年,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均好于预期。在“非典”疫情十分严峻、工作难度明显加大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相当不容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外经贸工作始终是我市的“短腿”和弱项。上半年,外贸出口尽管增幅较大,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出口总额增长29.5%,我市增长27.8%;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大企业、大宗产品、大项目少,发展很不平衡,全省出口前100强企业我市1家也没有;利用外资规模小,1—6月份合同利用外资全省增长51.7%,我市下降29%,实际利用外资全省增长66%,我市增长52.3%;我市新批的9个外资项目中,总投资过500万美元的仅有1家,世界跨国公司500强企业已有110多家进入山东,我市一家也没有;思想观念、体制创新、政策措施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经外贸,是加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关枣庄发展的大局。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市场共有、资源共享、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不断扩大,参与国际分工,借助外力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不论是谁,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没有出路的。大量事实证明,哪个地方招商引资力度大,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得就快。招商引资、发展外经外贸来的最快、效果最好、影响最大,通过招商引资,不仅能够引来资金、技术、人才和新的管理理念,而且能够扩大经济发展的空间。从这个角度上讲,不重视抓外经外贸,不懂得抓外经外贸,抓不好外经外贸,就等于没有抓住经济工作的要害。我市是资源型内陆城市,与沿海地区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处于劣势,面对各地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如果我们再不强化措施,急起直追,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对外开放的新突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事关枣庄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外经贸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认识再提高,措施再强化,工作力度再加大,努力把我市外经贸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

关于下步外经贸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刘玉祥市长已经讲得非常明确,现在的关键是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突出工作重点,努力解决制约我市对外开放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快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实现我市外经贸工作的新突破。在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瞄准跨国公司、大集团招商,努力实现吸引境外资金的新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跨国公司、大集团合作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世界尖端技术和产业领先技术基本上都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瞄准了跨国公司,也就抓住了利用外资的关键;引来了一个跨国公司、大集团,就能实现利用外资的跨越式发展。今后要把跨国公司、上市公司作为利用外资的重中之重,瞄准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盯牢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深入研究和掌握他们投资的首选因素、投资意向、产业特点和发展前景,充分利用我市天赋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加大项目规划和宣传推介力度,努力在大项目招商上实现突破。要把大企业推向利用外资的第一线,通过以大引大,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要以商引商,选定一批已在枣庄的重点外商和投资企业,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为其增资扩股、滚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吸引其上下游企业和客户来枣投资,发展产业链,形成区域聚集效应。

二是要进一步抓好园区建设,打造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园区是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市里确定的“一区九园”以及各类经济园区,都要瞄准现代化一流园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千方百计提高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的窗口、改善管理服务的阵地、加快经济发展的平台。要加大项目入园力度,重点引进高新技术、出口型和外资独资大项目,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项目,把更多的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要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封闭式扎口管理,真正使入园企业享受到零收费管理、零距离服务、零障碍发展,增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

三是要大力培植出口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加大出口贸易力度。抓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强化措施,实行倾斜政策,努力做大做强做深,是推动外经贸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措施。海扬、万泰、鲁南牧工商、莺歌食品、神工化工、东方玩具、华众、华润等企业,已有良好的基础,是我市出口创汇的龙头和骨干。这些企业的出口搞好了,就会对全市的外贸出口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服务上实行重点倾斜,引导其做大做强。要加快外贸出口体制改革,打破所有制界限,充分调动各方面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只要有利于扩大出口,什么办法都能用,不分国有民营,不分集体与个人,谁有能力,谁出口、谁赚钱。要大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创名牌和提高产品档次上下功夫,努力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四是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轻工、机械、建材、纺织等行业走出国门,逐步到非洲、中亚、西亚、东欧、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将富余生产能力和闲置设备有条件地向境外转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要学习浙江经验,到境外设立分销市场,带动我市境外营销网络的建立和出口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要加快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发挥我市建筑施工企业的优势,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工程投标和承揽工程,使建筑业逐步成为全市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要通过健全组织、强化培训、妥善引导、完善服务、建立信息网络等措施,组织好劳务输出,转移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待业人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各级各部门要把“走出去”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兑现奖励,调动各级各单位走出国门办企业、搞好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的积极性。

三、形成齐抓共管、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整体合力

搞好外经贸工作,领导是关键。各级党政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把外经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要继续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集中精力靠上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把业务工作与外经贸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要将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严格考核奖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绝不允许干好干孬一个样,以形成良好的激励竞争机制。

要全力抓好鼓励出口创汇政策的落实。政策是外经贸工作的催化剂、生命线。今年,国家、省、市在保持外经贸发展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一些新的鼓励扶持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切实用足用活用好在信贷、退税、贴息和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最大限度地让企业享受扶持政策带来的实惠。外经贸、海关、国检、税务、金融、外事、台办等有关涉外部门要落实好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政策落实和协调服务的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外经贸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外向型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外贸经济范文7

论文关键词:台州对外贸易,区域经济增长

 

一、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也显而易见,它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外贸易不仅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使我国的产业向纵深层次发展,而且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同国内消费和投资一起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贸易优势经济论文,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深刻的烙下了对外贸易的烙印,对外贸易对这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其区域内的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认清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发展重心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

关于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相关实证研究,其中刘方等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数据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外贸易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张灿亭、江凌基于江苏省1885-2004年的相关数据证实了,从长期来看,对外贸易尤其进出口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即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具有同向性;梁碧波等人对通过对广东省1987-200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也得出对外贸易对广东经济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李伟等对浙江省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论文开题报告。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贸易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主要体现为对外贸易带来区域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聚资本的形成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从理论的层面上来看经济论文,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为了深刻的分析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关系,本文以浙江沿海地区台州1994年—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揭示对外贸易对台州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总体上来看,台州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1994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70亿美元(表1),远远高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而且进出口与GDP的变化趋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另外,从反映区域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关系的重要指标——外贸依存度来分析,对外贸易在台州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这一情况在台州外贸依存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表2)。

台州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说明了台州经济增长中对外贸易的贡献和份额不断提升,同时也说明台州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加深。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历史来看,外贸依存度提高的过程也往往是一国或地区经济起飞和快速发展的过程经济论文,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则其外贸依存度也将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一定正相关关系,为了佐证这种相关关系,以及探讨对外贸易指标对区域经济或者GDP的增长有着怎样一种关系,本文通过计量方法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与相关性检验,来论证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区域经济的增长是否与对外贸易存在着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

表1 台州市1994—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94

270.08

2.4496

2.0314

0.4182

1995

380.04

3.2591

2.7778

0.4813

1996

445.79

4.0111

3.2857

0.7254

1997

466.97

4.6636

3.5757

1.0879

1998

505.42

4.7337

3.7969

0.9368

1999

550.62

6.5932

4.9001

1.6931

2000

613.31

11.4436

8.6877

2.7559

2001

680.8

15.4277

11.7860

3.6417

2002

782.85

21.9125

18.0240

3.8885

2003

908.87

32.8806

26.5072

6.3734

2004

1076.48

47.8862

37.9895

9.8967

2005

1251.77

63.5301

51.9553

11.5748

2006

1463.31

84.3174

70.3475

13.9699

2007

1721.84

110.9292

93.6472

17.2820

2008

1965.27

138.1114

117.6443

20.4671

2009

2025.47

120.3152

100.6683

19.6469

2010

2415.12

170.0189

外贸经济范文8

关键词:循环经济;对外贸易;经济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分工日趋专业化,各国间贸易竞争也更加激烈,但是WTO规则的不断完善却限制了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置的贸易壁垒,于是,不少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采用诸如资源、环境标准等非关税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循环经济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竞争力,对克服国际贸易中的非贸易壁垒具有重要意义。

一、循环经济解读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的实践在我国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多次在各种重要会议上加以阐述和强调。可以见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二、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保持贸易中已有的优势

一方面,将环保标准的提高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另一方面,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会减小由于环保标准的提高而带来的成本的提高,使环保标准带来的优势得以保持、扩大。

2.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使我国在不脱离经济发展现状的条件下,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摆脱“环境成本陷阱”,提高外贸产品竞争力。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生产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资源的损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保持我国环境资源的丰裕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循环经济生产模式本身要求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其要求,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生产—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流程,这将使我国在不断地提高环保标准,将环境费用纳入成本核算的同时不断地降低环境成本,从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逐渐降低环境代价,解决“环境成本陷阱”中经济增长代价巨大的问题。

3.消除“绿色贸易壁垒”障碍

循环经济就是要将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谐地结合起来。它追求的清洁生产,可以避免因产品的生产制造方法不符合他国的环境要求而受到环境管制的影响;它的产出物要求符合物质能量循环的要求,可以作为原料投入新的生产循环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产出物对环境的污染,可以避免产品和包装因使用和回收利用问题而受到市场准入、绿色包装等“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三、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

1.遭遇污染工业的涌入

由于我国环境标准的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较低,这使得我国在污染品的生产上拥有了贸易优势,从而致使发达国家的将高消费、高污染排放工业自觉不自觉地转入我国。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不少发展国家凭借中国生产成本低、环保标准低的污染工业贸易生产优势,纷纷以各种贸易形式,将污染工业转入中国生产。

2.环境成本转移问题频出

“环境成本转移”是指如果将廉价的初级产品的国际间流动看作“生态流动”,由于环境成本从进口国转移到出口国,那么更自由的贸易可能促使更多的环境负担从进口国向出口国转移。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承担者和出口方,发达国家以经济利益为诱饵,把污染物以“合理”的方式留在发展中国家,从而改善本国的环境质量,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成本于无形中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陷入“专业化陷阱”

现存的贸易结构还有可能是的我国陷入“专业化陷阱”的发展怪圈,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中国一类的发展中国家仍以资源密集的初级产品为对外贸易的基础,由于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初级产品的需求相对下降,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生产成本却呈现上升趋势,从而导致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埋头专业于初级产品的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会使得其逐渐丧失竞争优势。

四、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1.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是关键。国际上现有的先进技术要积极引进。但这些技术还远远不能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针对中国人多资源少的国情,中国更应大力发展自有技术,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应建成以节能、节材、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对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给予税收优惠,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五、小结

当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只有循环经济发展完善了,才可以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获得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李宁,赵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措施研究[J].生态经济,2010(08).

外贸经济范文9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247

自上世纪90年代始,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贸易、投资、金融日益趋向自由化,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几乎席卷了全球所有国家,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融入到全球化经济之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贸易自由化为基础,贸易自由化使各国更加有序的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当前,我国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在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过进程中,应竭力争取利益,规避风险,不断提升参与国际贸易的综合竞争实力,保证国际经贸的有序安全。在世界经济力量向发展中国家转变,在多边贸易体系自由化逐渐放缓,区域自由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飞速前进的趋势下,我国应顺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调整与之相适宜的外贸战略,紧抓利益增长点,促进国家对外贸易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1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1.1 世界经济力量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长期以来,世界经济中美国、欧洲、日本占据主导,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了以美、日、欧为中心的“三足鼎立”状态,而21世纪后,这些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趋向低迷状态。而此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经济走向高速发展之势,2015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中国位居世界第二,GDP总量为10.3万亿,巴西位居第七,GDP总量为2.5亿万,印度、俄罗斯紧随其后为2.1万亿。相关研究表明,未来10年,新兴力量的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力量上将趋平。

1.2 多边贸易谈判放缓

现今,世界贸易已然进入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然而与此同时,保护贸易仍在存在,并与之相对立。针对这种情况,世贸组织进行多次多边贸易谈判,但因许多国家未能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一致,使得多边贸易谈判始终陷于僵局。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仍在持续前行。当前,WTO将进一步就农业问题、服务贸易、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转让等问题做深入谈判,着力协调各国立场,努力寻求适宜的解决方法。

1.3 区域自由贸易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后,步入经济转轨阶段的国家促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势头向好,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双边贸易谈判放缓,世界各国贸易以区域经济合作为主要途径,国际经贸自由化发展更加深入,国家经济贸易更加便捷。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自由化、一体化发展进程,世贸成员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更加频繁,区域自由贸易更加活跃,且深入快速发展。

1.4 世界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现今,服务贸易俨然已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更是国境经贸中的最高利润增长点。在电信、通讯、保险等新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都属于服务贸易中拥有较高附加值的部门,而位于领先地位的依然是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

2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2.1 转变出口贸易结构,更新出口贸易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战略伴随着国际经贸形势而不断调整,但一直以来,出口贸易仍为主要的对外贸易形式,且近年来经济贡献巨大。但当前的出口贸易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出口结构上,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对此,我国应适时转变对外出口结构,更新出口方式,着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设备,有效提高出口产品品质,增强其在世界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2.2 大力发展战略性贸易

对于我国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如钢铁、汽车等产业,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缺乏,主要技术依赖进口,而这些产业又是国家工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对此,我国应对其给予大力保护与扶持。对此,国家应大力扶持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科研开发,构建科研成果转化部门,培育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国家制定适宜的科研补贴,为外贸产品的科研开发提供物质支持。

2.3 着力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服务贸易是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但是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整体水平滞后,竞争能力不强,对此,我国应着力推动新型服务型产业的发展。第一,政府为服务型产业发展营创良好外部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力的支持,着力改进传统服务产业发展基础,为服务贸易发展制定m宜的战略举措。打破垄断模式,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立法,完善贸易管理机构。其二,优化服务质量,完善出口结构,着力提高传统服务业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劳动者素质。具体而言,电信行业应做好对外投资,推动跨国经营;保险投资咨询行业,优化出口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行业进行兼并重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增强其服务管理水平。

2.4 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

基于现如今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的大环境,我国应积极融入其中,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对此,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密切与港澳台的合作,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与繁荣;第二,立足现实,纵观世界大局,放眼未来,在世界格局中,在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背景下,找寻与我国关系友好且需求互补的合作对象。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