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装配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5-18 19:25:00

装配实训总结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组装;编程调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37-04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笔者作为参赛队的教练,已连续7届指导学生参与其中,并取得较好成绩。通过历年来省级竞赛的前期训练和后期参赛过程,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希望与同行交流。本文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为蓝本,通过参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来具体分析训练过程中的策略。

一、机械组装

(一)施工准备不充分

学生在装配之前对组装过程中所需的零配件没有做好充足的储备,对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和按钮模块也没有做好维护。

第一种情况:在训练中学生总自以为是地认为装配时所有配件都是齐全的,但往往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少螺丝螺母、少垫片的情况却经常会出现,如事先未重视,自己没有充分备料,往往会为了一个螺丝四处寻找,从而耽误时间。

第二种情况:在每次训练前一天晚上就应将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维护好。学生经常会在训练中发现装线时模块上接插端口由于长期使用松动,造成插线接触不良没有信号的问题,如果在训练中再去紧固模块端子将是非常麻烦的工作。

第三种情况:在装配开始之前,学生应根据安装图纸将散乱的机械配件按类整理摆放好,该用什么配件找什么配件,而且在施工前应将部件上需要套配的螺丝螺母都安装好,否则也会耽误一定的时间。

总结:根据施工前准备工作的具体要求,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二)图纸分析不到位

学生在组装前,没有充分理解、分析装配图,存在盲目施工的现象

第一种情况:有的图纸要求在安装时将黑色塑料端盖的厚度计算到安装尺寸中,但学生往往会走马观花般看图纸,习惯性地不考虑黑色塑料端盖的尺寸就装配,造成安装尺寸(除高度尺寸)全错。

第二种情况:在安装时学生对于图纸殊尺寸熟悉程度不够,如在安装转盘电机时要求高度为152mm,其实题目就是要求学生在安装时将转盘电机高度放到最低(正好是152mm),但如果在平时训练中没有记忆特定的尺寸,学生并不知道152mm就是转盘电机最低高度,以至于在实际组装中习惯性地先安装皮带机高度,然后再安装调整转盘电机高度,造成装不到152mm,不得不再次返工。

第三种情况:在安装要求较高的图纸中,气缸上的磁性开关和节流阀的安装朝向都是一目了然的,如在安装前没有留意观察,会造成图中磁性开关要求在推手气缸正上方垂直安装,而学生却将磁性开关安装在推手气缸侧面等类似的错误。

总结:图纸分析要到位,在初期基础训练中应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图纸安装的要求,并在平时将机械部件的特定尺寸进行整理并记忆。

(三)装机顺序不合理

学生对于装机过程有认识上的误区,长期的训练甚至会使学生产生自负的心态,认为不论按照什么顺序装,都可以完成快速装配。

第一种情况:在组装机械手部件时,训练中要求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就将机械手四维度上的限位传感器一并装好,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先组装机械手部件,甚至在机械手固定在台面上之后再一个一个地安装传感器,这样的装配安排无形中会增加安装难度,装配时间也会被拉长。

第二种情况:在安装过程中,学生会惯性思维,总认为应当先将所有部件都装配到位后再接线,所以每次都会在接线、接气管前就将触摸屏安装到位,但实际施工中,由于触摸屏安装位置往往会对电路和气路的装接走向存在干扰,因此,先安装的触摸屏就显得碍手碍脚。

第三种情况:机械组装中如果学生没有按照科学有效的安装顺序来装配,则在整个装配过程中就会为了安装某个部件频繁来回走动,这种不必要的走动在拉长装配时间的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心态。

总结: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多思考、多积累,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装配套路,并要让学生习惯于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严谨地进行安装。

(四)使用工具不规范

学生往往不会严格按照要求去使用工具,而是根据现有工具的情况,用什么工具顺手就用那个工具。

第一种情况:学生在安装机械手限位挡板上的限位螺丝、缓冲器以及左右限位传感器时,应使用扳手固定螺母,但学生会图方便,用尖嘴钳来扳螺母,造成螺母损伤的同时也导致螺母固定不牢固。

第二种情况:在组装评分表中要求绑扎带切割不能留余太长,必须小于1mm且不割手,学生在使用一般斜口钳或者剪刀时很难一次将绑扎带剪到位,必须返工。但如果使用专门用来剪电子元件管脚的斜口钳就可以一次剪到位。

总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套称心如意的工具往往能够事半功倍,研究机械安装过程并搜索整理出一套适合的工具,在平时的训练中熟练使用会对训练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装配过程不细致

学生在装配时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于配合度要求较高、安装难度比较大的尺寸往往装不到位。

第一种情况:在组装机械部件时,已明确要求学生将图纸上组装尺寸在台面上和皮带机上测量标记好再进行安装,但学生在施工中会认为尺寸事先标注在台面上会浪费时间,所以装哪个部件就量哪个部件的安装尺寸,导致组装尺寸会出现累计误差。

第二种情况:接线端子所接号码管整齐、大小一致,导线号码管标号方向一致,在平时训练中如未提出严格要求,则学生在实际施工中就会有得过且过,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总结:教师学生一起认真研究机械组装评分表,平时的每一次安装都将评分细项落实并严格安装评分表给学生评分,从严要求学生规范组装行为,在训练中不断改正组装过程中的缺陷,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的组装工艺。

(六)故障分析不准确

学生在组装完成进行调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在排除过程中并不是都能快速准确地查到故障点并加以排除。

第一种情况:在调试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是传感器没有信号,对于这类故障学生一般都能顺利排查出故障,学生更多的是根据经验在排除故障。但经验并不稳妥,当经验没有起到作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大费周折才能排除故障。如传感器电缆线串联电阻断开、传感器电缆线冷压端子处断线、插线本身榷系裙收喜⒉蝗菀滓谎鄯⑾郑一旦出现类似故障,就需要学生根据电路原理采用万用表测量的方法,“顺藤摸瓜”来排除故障。

总结:教师要将电气原理图进行详细讲解,促使学生理解电气原理,在平时训练中增加专项排障训练,严格要求学生在采用万用表测量法排除故障的同时不断积累排障的经验。

二、程序调试

(一)分析题意不细致

学生在分析题意时有偏差,造成编写的程序不能完全满足控制要求。

第一种情况:学生在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或者是文字描述有玄机的题目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如在没有吃透题意的情况下就动手编程,直接后果就是不能达到题目要求,或者编程走了弯路,简单的变复杂。

第二种情况:学生在阅读题目时有求快的心态,尤其是在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往往稍微冷静一点就能看懂的文字内容却一眼带过。如指示灯未按要求进行闪烁,触摸屏在特定情况下未有报警信息提示,机械手点一次按钮动一个动作做成机械手自动连续动作等问题都是这样造成的。

总结:在平时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将题目分析清楚,看完整个题目再开始写程序,切不可看一点做一点或者看个大概就开始编程。在平时教师要注重多收集各地比赛题目,看到比练到的更多,学生对分析题目的把握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程序逻辑不合理

学生在编程前所做思考不够充分,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上有偏差。

第一种情况:在机电一体化这个项目的编程过程中,对于金白黑物料的分辨是关键的一步,不同的装机类型再结合不同的题意要求有时会使物料分辨有多种方法可供学生在编程中选择,在训练中如不能选择最可靠的方法对物料进行分辨,很容易造成在程序中将物料种类分辨错误,导致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物料的处理出错。

第二种情况:学生在平时训练中所编程序的逻辑性不是特别强,程序在调试中出现问题的几率比较高。编写程序是建立在理论思维上的,调试程序才是真实的,程序的调试量能够说明学生在逻辑思维上的能力,同时程序的调试量小也是训练中能按时完工的保证。

总结:教师应当在学生做完题目后严格按照评分表给予打分,找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完善程序再调试。如果当时训练情况不理想,教师应当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分析程序,帮助学生理清逻辑思路后,要求学生重新做该题。学生也必须每天认真归纳总结编程心得体会。

(三)程序调试不够快

目前,技能大赛在机械组装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负责组装的学生完成组装过程的时间也被拉长,相对来说减少了负责编程的学生编程调试时间。

举例:①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已经做过单料、多料、连续放料等各种类型的程序,在训练中极少出现学生现有编程能力解决不了的题目,但考虑到组装时间被拉长的因素,而学生编程调试能力并未有显著提高的前提下,在规定的4个小时的时间内调试完成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理论基础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平时师生多交流,互相讨论,互相启发思路,一起探究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人机界面难求快

分析目前技能大赛的出题趋势,触摸屏不但制作量大而且难度在不断提高,学生在编程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用来做触摸屏的。

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对于触摸屏的制作有功底,完成人机界面制作要求没有问题,但由于触摸屏制作量的加大,触摸屏上要求实现的功能也不断在加深而且触摸屏与PLC程序的配合度要求也已大幅度提高,所以学生在制作界面,触摸屏控件对应PLC控件的设置以及触摸屏结合PLC进行系统调试的总体时间被拉长。因而平时做题要紧跟大赛趋势,教师要结合现有题目研究设计增加触摸屏制作量,增大触摸屏难度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五)程序输入不够稳

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运用键盘输入程序的速度已经很快,在快速输入程序的过程中经常会输入错误指令。

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时思考实时编程的能力,但在做题目时如果盲目求快就会造成输入错误指令的问题,如在西门子S7-200 PLC程序输入过程中时间继电器T5写成T15,中间继电器M100.0写成M10.0,计数器C5写成C6等等类似错误,这类问题将会给后面程序调试过程增加潜在难度。

如果学生出现打错指令的问题,自己是会认识到错误的,也会很懊悔,此时教师如果一味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应该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在训练或者比赛中学生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急于求成,打错指令也是可以理解的,教师应当循循善诱的教导学生,告诉学生物极必反的道理,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要想清楚了再输入,切不可手比眼快。

(六)心理状态易浮躁

学生在训练中不能被比赛之外的人和事所影响,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要实施调控。

在比赛中,学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对手的不论装机速度还是编程调试速度都比自己快,或者题目不仅量大而且难度也大,自己感觉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学生的心理起伏较大,如果沉不住气,就会打乱自己的节奏,出现类似编程不实时保存、编程输入错误指令、编程思路逻辑混乱等问题。

因而,平时要注意学生心态的磨练,在训练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在学校要经常内部比赛,选拔出最优秀的选手,另外还要分阶段多进行针对不同训练重点的测试并严格控制测试时间,根据评分表详细打分。平时教师和学生要多沟通,面对学生的心理难题,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老师遇到这种紧张环境会如何调整心态。要告诉学生,你的对手就是你自己,要和过去的自己去比,这样你才能变得更好。

以上内容从机械组装、程序调试两个方面分析了在技能竞赛中参赛选手常出现的问题并辅以案例分析。能够把针对性的训练策略运用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就会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如。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有效,比得优异,需要教师去总结,所以训练策略的总结和应用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船机装配;仿真装置;开发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053

1引言

本课题是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参加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可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已筹备开展《船机装配工》中级职业技能训练鉴定,还需要加强《船机装配工》实训硬件建设,通过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自主开发船机装配实训教学仿真装置,即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测定船舶轴系理论中心线装置,应用于《船机装配工》中级职业技能训练鉴定,即强化“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开发方案

21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主要组成

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即十字头式柴油机仿真装置、船舶轴系仿真装置,构成船舶主机与轴系主推进仿真装置。

22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总体结构

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装配图,如图1所示:

23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材质

(1)十字头式柴油机仿真装置材质:铝材、塑料。

(2)船舶轴系仿真装置材质:铝材、塑料。

24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主要零部件配置

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主要零部件配置,如下表所示。

25开发的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实物图

开发的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实物,如图2所示。

26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功能

(1)装置具有仿真大型低速柴油机与轴系的船舶主推进装置,能直观认识船舶主机与轴系总体结构、工作原理、特性;

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主要零部件配置

(2)能模拟轴系安装、校中;

(3)按装配技术要求,能对装置进行装配调整及性能调试的操作技能训练。

3测定船舶轴系理论中心线装置开发

船舶建造和轴系修理时,均有轴系安装和轴系校中工作,轴系的安装和校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主机推进系统安装的可靠性和船舶航行的安全性。轴系的安装与校中都是以轴系理论中心线为依据的。轴系的理论中心线是船舶设计时确定的轴系中心线,工作实际中,在轴系安装前,必须测量确定轴系理论中心线位置,所以开发的测定轴系理论中心线装置,即是用于模拟工作实际测量船舶轴系理论中心线的。

设计制作的模拟测定船舶轴系理论中心线的装置,装置实物如图3所示。

图3测定轴系理论中心线的装置

该装置功能:模拟测定船舶轴系理论中心线。该装置加强了实训室硬件建设,开创了学生船舶轴系安装测定轴系理论中心线实训项目,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轴系安装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提升了学生实践应用技能。

4结论

开发的船舶主推进仿真装置以及测定船舶轴系理论中心线装置,应用于《船机装配工》中级职业技能训练鉴定、拓展实训项目,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适应实践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成效。并且通过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生产设计开发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机械产品制造实践技能,提升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东杰主推进装置优化设计及仿真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孙树德船舶轴系校中状态及轴心轨迹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

[3]冯志敏,王炳辉,蒲龙云,等船舶模拟推进装置的结构设计及其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3(3):4-8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船体装配工艺;理实一体化;探索;实践

船舶建造与维修专业开设的《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得船体装配工种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树立一定的专业意识,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普遍问题。

1 《船体装配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本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目前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1 传统的教学方法落后,不适应当代职业教育。通常以老师为中心,在教室运用课本,粉笔,黑板照本宣科,讲授《船体装配工艺学》理论知识,内容单调,往往理论课很长时间后再安排到车间进行实训教学,甚至跨学期。安排实训内容单一,仅安排焊接、气割实操。缺乏综合技能实训,这就造成理论和实训脱节,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填鸭式”。

1.2 中职学校学生多是中招落榜生,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力差年龄多在15-18岁之间,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由于生源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影响知识吸收。如学生数学三角函数、几何知识、空间思维能力等较差直接影响了船体装配测量、装配施工图识读等教学。

1.3 教材滞后于生产实际,甚至脱节。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造船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设备更新、工艺改进。《船体装配工艺学》教材中的一些工艺方法已在实践中落后,甚至淘汰,在教学中存在内容“过时”或不贴近生产实际,不能学以致用。更不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上述问题影响教学质量,造成学校培养的船体装配工种学生难以适应现代造船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教学实践,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通过技能训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由“双师型”素质教师运用理实一体化教材,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让学生边学专业理论边学习操作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实现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围绕实习课题讲解,用理论知识指导职业技能的学习,所授理论知识结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为了掌握操作方法、完成实训操作任务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准备

3.1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整合课本知识,注重实用原则,采用模块化

根据大纲和培训目标要求,在深入了解造船企业的船体装配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着知识够用、会用原则,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现有理论和实践教材进行整合,对理论偏深,内容陈旧知识进行删减。如删除装配基础知识中的船体建造的外部条件、铆接知识、装配工序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等。将教材整合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安全要求等三个模块知识。每个模块设置相关课题,每个课题又有若干个项目组成,包含有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如:基本技能模块内容设置装配工具,气割,焊接,火工矫正,起重知识等五个课题。装配工具课题有划线工具,度量工具,手工工具等三个项目。知识目标:熟悉各装配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技能目标:掌握各装配工具的使用技能,进行安全文明生产。内容浅显易懂,简洁明了。

3.2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职业氛围

将理论教室、实训室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营造船体装配生产一线真实职业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感性认识。在实训场地设置授课场所,构建既能集中听讲,又利于分组实训的教室,理论教学区配置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操作区配备装配操作工具、仪器设备以及操作耗材。把部分设备放在理论教学区进行讲解和演示,如装配工具、装配测量仪器使用等。对于重型设备,借助模型演示。如分段、总段的装配工艺,船台的装配工艺等。对实训中装配工艺操作不具备现场操作条件的利用计算机图片展示、仿真动画、视频播放以及到船厂现场参观教学增加职业体验。

3.3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培养过硬师资,突出“双师型”

理实一体化教教师既是教师,又是技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艺,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老师完成。这就要改变传统理论教学教师“会说不会做”,实操教师“会做不会说”的弊端。本人作为《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师,每年都利用暑期到造船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并参加各种造船工艺培训讲座等。学习掌握船体装配新工艺,熟悉新设备,紧跟企业工艺技术发展步伐。更新知识,勤学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先后获得船体装配高级工、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为《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

4 《船体装配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考核评价等。现以船体装配教学中的专业技能模块―分段装配课题―底部分段装配项目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4.1 在理论教学区集中学生,通过投影仪播放课件,展示底部分段实物模型,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先讲解底部分段类型,在船体上的位置,组成构件名称,表示符号,装配过程,质量要求等基础理论知识。再通过制作分段模型,增加感性认识。

4.1.1 识读分段工作图及相关数据。将学生分组,以某船厂700TEU集装箱船205P\S底部分段为例,每组分发该分段工作图,【设问】该分段的结构组成?先安排学生自主识读和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段基本情况介绍。让学生对照图纸,一一解读。

4.1.2 熟悉分段装配工艺过程。在学生充分识读图纸信息的基础上,【设问】该分段的分段装配工艺过程如何?安排分组讨论,介绍船厂的实际装配施工工艺过程,从胎架制作到构件定位装配,再到完工检测,对照传统工艺进行分析和讲解,强调工艺的革新。

4.1.3 制作分段模型,模拟装配过程。在学生充分识图和熟悉工艺过程的基础上,运用牛皮纸进行模拟胎架划线和制作,分段外板定位,划线,安装纵横构架,完工测量等分段模型制作,体验装配过程。制作过程中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合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每组制作完毕,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存在问题,结合现场如此操作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改正。使学生对工艺理解上升理性层次。

4.2 在实训操作区进行技能训练,增加职业体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4.2.1 教师强调操作要领,装配工手工工具的使用,焊接、气割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等。

4.2.2 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分解步骤,说明原因。

4.2.3 学生分组,一般3~5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配合教师,模拟生产安排本组实操。

4.2.4 指导学生随老师操作顺序识图、划线、切割、定位、焊接、检验等。

4.2.5 学生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操作方法,安全以及劳动态度。发现差错,及时纠正辅导,如学生划线方法,夹紧顺序,定位测量,焊接间距,气割质量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2.6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复练习,可将装配定位好的试件运用气割拆除,可以重复使用耗材,也可锻炼气割和定位焊技能。

4.2.7 课堂测评。项目训练结束,采用口试和操作技能测试相结合进行测评。口试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提问底部分段的结构名称,外板如何定位,构件装配方法等,通过学生回答,了解其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操作技能测试,教师指定学生进行装配现场操作,并进行现场打分,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

4.3 组织现场观摩教学,安排学生到船厂进行观摩,观看底部分段装配生产工艺过程。丰富职业体验。与现场技术工人进行互动,让所学知识技能对照生产实际,得到升华。

4.4 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准确把握学习情况。教学过程中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进行, 在每个教学课题结束后,进行学生考核评价,考核时注重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实践能力,《船体装配工艺学》教学中采用理论40%,实操6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后教师进行分析存在问题,提醒需要改进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认真总结,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在知识和技能上丰富学生的个体体验。

5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改善了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现场快速准确读图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装配测量、焊接、气割、火工矫正等动手能力大有提高,近年来学生在船体装配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中通过率高达95%以上。安全操作意识也加强了,在装配实践教学和实习中均为零事故。实习和就业单位普遍反映学生船体装配岗位在顶岗实习中,“上手快”,表现突出,就业后,“磨合期”缩短。

6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体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特点,由于还在探索实践的初级阶段,同时也受到教学管理理念、“双师型”师资水平、教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等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局限,特别是在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中,大型船体装配教学分段,起重设备,音响设备等的配备,课程内容的设置等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今后在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中,定会取得新的进步,为船舶行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中职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云梯.船体装配工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2]金仲达,吕学奎,车冬华,闵微.船体装配工艺与操作[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武警部队 新型装备 研究

近年来,随着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进程加速推进,新型装备大量列装部队,为提升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与新型装备列装的数量和速度相比,部队在新型装备的管理训练使用上还与之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新型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进程。因此,如何用好新型装备,使其尽快形成战斗力,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1 充分认清新型装备使用的重要意义

(1)通过使用,才能充分发挥装备效能。新型装备往往大量采用高新技术,技术含量高、运用范围广、探测距离远,时效性更强、打击精度更高、能量密集度更大。科学正确的使用新型装备,能够在打击震慑犯罪、减少自身伤亡、提高处置能力、完成遂行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新型装备列装后,要认真搞好培训,系统开展训练,使部队尽快熟悉装备性能、全面掌握操作使用方法、正确把握使用时机,实现人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型装备战术技术性能,提高遂行任务能力水平。

(2)通过使用,才能不断完善任务需求。与所有事物一样,武器装备研发使用也有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任何一种新型装备在设计和质量上,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短板;同时,遂行任务的拓展和深化对武器装备也会不断提出新的改进要求。这就需要部队在操作新型装备过程中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在使用中逐步把新型装备任务需求弄准确,加强与生产研发部门沟通协调,从而实现任务需求与任务技术的紧密结合,以正确引领装备的改进与发展。

(3)通过使用,才能加速培养装备人才。近年来,部队陆续配备了不少新型装备,在缺教材、缺教员、缺经验、人装磨合时间短,形成战力时间要求紧等困难面前,通过积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大力宣传自学互助、知识竞赛、实装操作、考核比武、对抗演练等活动,来激发广大官兵对新型装备、新知识、新技能的求知渴望和科学创新精神,进而掀起群众性科技练兵热潮。

2 当前新型装备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部队在新型装备使用中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敢用”。一些领导干部对新型装备不了解,担心在训练使用中出现安全问题。受这种思想影响,部分基层官兵怕出问题,不敢使用新型装备,从而制约了其形成战斗力的进程。二是“不会用”。由于新型装备列装前培训机制不健全,部队往往是边摸索、边管理、边训练、边总结,而且部分随装资料不能够做到通俗易懂,指导性、操作性不强,加之使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弱,导致官兵不能正确操作使用和管理保养新型装备,造成其非正常损耗。三是“不能用”。有的新型装备配发后,没有相应的操作规程、训练大纲、管理保障标准等资料;新型装备价格昂贵、配件缺乏、售后服务机制不全,动用使用成本高,个别新装备没有配套的训练保障装备和维修维护设备,制约了新型装备训练使用。四是“不愿用”。部分新型装备科技含量高、涉及知识面广、训练组织难度大、风险高,一些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不会用、不愿学。

3 加强新型装备使用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措施,加强新型装备管理训练使用,加快形成战斗力进程。

(1)转变思想观念。要在深化对新型装备使用的科学认识中解放思想,在研究解决部队关于新型装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上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培育科学精神,树立攻坚克难的思想,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加强新型装备的训练使用。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新型装备训练使用、维护管理、日常保养的特点规律,并结合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实际,充分挖掘新装备战术技术潜能,提出装备改进需求建议。

(2)超前培养人才。缩短熟悉周期,加快形成战斗力,关键要超前培养与新型装备使用、管理、维修、保障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军事人才。为此,有关院校、培训机构要在新型装备已定型但尚未列装前,就要进入教学准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着手编写教材,有效解决培训教学训练与部队装备脱节问题。部队要在广泛组织科技练兵、岗位比武竞赛活动之际,积极采取入学深造、接装培训、岗位练兵、经验交流等方式,超前培养新型装备教学、训练骨干,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和训练内容,把模拟维修系统、模拟训练器材和实装维修、实装训练结合起来,提高训练效益。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装备采购;教学协作;任职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任职教育的不断推进,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协作培育人才早已成为共识。2003年以来,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大力开展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架起了院校与院校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合作的桥梁,对促进装备采购工作、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以及院校培训工作,起到了“催化”和“助推”作用,同时也为军队任职培训模式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实现广泛、深入、持久的教学协作路径,需要科学把握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内在需求,探索创新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完善院校联合育人的运行机制。 

一、内在需求与平台基础 

装备采购涉及军事、经济、管理、法律、工学等多个学科专业领域,工作范围覆盖全军,培训专业性强、教育内容范围广、学习掌握难度大。随着装备建设的飞速发展,装备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新装备不断投产,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要充分依托领导管理体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石,紧紧围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大力提高培训质量效益。 

(一)装备采购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升,对教学协作提出了更高远的新要求 

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步伐明显加快,多型号、多批次、大批量的装备科研与生产交叉并行,进度要求急,经费保障与装备建设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调整和军民融合不断推进,大量民口企业、非公经济加入军工市场,装备承制单位日趋多元化。装备采购制度和军事代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调整了装备采购程序、方法和管理制度。新的形势引发了装备采购工作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进而对装备采购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加大培训协作力度,努力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体系、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益,尽快培训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装备采购干部。 

(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集中统一管理,为教学协作搭建了更宽阔的新平台 

在成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的基础上,2011年四总部提出要建立健全总部机关、各单位装备部门、军事代表机构三级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培训工作组织体系。总部主要负责装备采购管理和通用技术类培训;军兵种装备部门主要负责军兵种通用知识和技术类培训;军事代表机构主要负责新型号装备专项培训和新技术、新材料等培训;承训院校等单位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集中领导和协作组的统一协调下,按照任务分工,分级分类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培训三级管理体系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求教学协作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力度,更加注重协作的艺术性。 

(三)装备采购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互补,为教学协作奠定了更坚深的新基石 

多年以来,各院校在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因此,通过各院校的大力配合,加强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促进军种间在装备采购领域内的交流,采取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多军种院校互动、多部门联合的新型任职培训协作路径,不断健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多学科支撑的装备采购学科专业体系,将有利于提高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整体质量效益。 

二、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按照质量管理理念,创新构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管理模式,对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循环”规程 

为促进教学协作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构建形成协作计划、协作实施、协作检查、协作总结“四循环”管理规程,保证协作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科学制定协作计划。以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对装备采购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牵引,科学统筹、认真谋划,每年依据培训计划及时制定年度教学协作工作计划,指导教学协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认真组织协作实施。严格按照协作工作计划,严密组织开展各项教学协作活动,如组织人才培养方案、教材、案例、课题等评审和教材试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召开协作组专家组工作会议和年度工作会议等。 

三是严格规范协作检查。为有效控制协作工作计划的落实,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监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如坚持对新开班次进行评估审查,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对教员授课质量进行测评,对办班质量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定期评选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等。 

四是扎实开展协作总结。为确保协作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及时解决教学协作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次教学协作活动均有总结,如每年有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教学协作年度工作总结、五年工作总结、十年工作总结等。 

(二)“五统一”办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协作工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实现了“五统一”办学,即培训计划、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采编和教学要求的统一管理。 

一是统一培训计划。按照总部机关的指示精神,紧贴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对人才的迫切要求,结合装备采购干部实际和各院校的承训能力,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上报总部机关,统一纳入全军干部调学计划。 

二是统一培养方案。按照总参军训部下发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统一规范,统一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邀请四总部、送训单位主管机关以及军事代表机构和院校的专家教授等共同评审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完善后,上报总部主管机关。 三是统一课程标准。各院校共同承担的同一类型的培训班,其中60%的培训课程,由协作组专家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决定,对重点课程名称和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其余40%的课程由各协作院校根据本军兵种特点自行设置。 

四是统一教材采编。装备采购干部通用教材由总部统一下达编写计划,协作组统一组织评审验收和试用,试用期满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使用。 

五是统一教学要求。根据装备采购干部的特点,通过师资培训班,组织各协作院校的一线教员,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统一思想,交流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要求,采取精讲和自学相结合、研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地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学习交流案例编写技巧,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三)“六规范”制度 

针对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特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从调查研究、审查把关、观摩检查、总结报告、年度会议和专家咨询六个方面对教学协作工作进行规范,形成系统完备的教学协作管理制度。 

一是调查研究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赴各协作院校、军事代表机构及部分承制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调研,就培训需求、送训能力、培训效果、联教联训等问题与有关单位深入研讨交流,认真分析总结,不断调整培训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二是审查把关制度。建立教材(案例)编写和研究课题“初审、中审、验收”的三审制度、统一组织开展评审及验收工作,并依据上年的教材课题案例完成进度质量情况,调整下一年任务分配,进一步加强了教材、案例编写和课题研究质量;统筹规划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本着“先建设、后办班”的原则,加强对拟开办班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的评估检查,确保办班质量。 

三是观摩检查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教学观摩制度,加大对新开班次和重点班次的检查指导,利用专家测评、学员满意度测评,评估办班效果和教员授课质量;与学员、教员座谈交流,了解培训需求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观摩、调研考察等活动,学习交流培训经验,了解各协作院校建设情况,促进院校间的经验交流和推广。 

四是总结报告制度。在高效完成各种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建立总结报告制度,及时向总部机关上报总结报告(抄送有关单位),汇报工作完成情况,为总部机关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做出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年度会议制度。建立年度会议制度,在各协作院校间轮流组织召开协作组年度工作会议和专家组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年度工作,部署下一年工作,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统一观念认识、相互交流沟通的效果。 

六是专家咨询制度。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协作组专家组、装备采购工作专家咨询组作用,为教材、案例、课题评审,以及教学效果检查评估和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三、运行机制的建立完善 

(一)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 

教学协作单位之间是平等协商的关系,核心任务是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并以任务带动学科专业建设,形成院校共育装备采购人才的良好局面。建立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机制,就是以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为主导,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领导和指导下,各军兵种主管机关协助指导,各军事代表机构和各协作院校按照不同培训内容和层次,具体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工作。通过到军事代表机构、承制单位参观见学,举办师资研讨班,到军事代表室现场办班,选派优秀的年轻教员代职锻炼,选派教员参加总部组织的装备采购质量检查、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等活动,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师资聘任,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军事代表系统专家、地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协作院校授课、参与科学研究、编写教材、案例等,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强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军事代表机构、院校与科研院所、院校与承制单位等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和装备采购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装备采购教学协作联系会商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确定联系会商的组织形式,使联系会商制度有规可循、形成常态。 

(二)教学协作的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对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越发强烈,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针对各协作院校面临的培训信息不对称、培训资源参差不齐、培训交流不畅等诸多现实问题,通过编印《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信息》,搭建“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网”等,面向总部和军兵种业务机关、装备采购系统和各协作院校,及时刊发军委、总部关于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政策精神,装备采购领域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培训最新动态、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为装备采购干部和协作院校一线教员提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信息交互平台和资源载体。针对从事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院校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教学水平不齐等制约院校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据装备采购人才任职资格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特色鲜明、共性内容与特色内容相融合的全军统一的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课程体系;依据“选用与编写相结合、统编与自编相结合、教材与讲义相结合、案例与想定作业相结合”及通用型、继承性、系列化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建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教材体系。通过最大限度挖掘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协作的评价激励 

评价机制对于组织或个人工作业务水平与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大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本依据,规范的评价程序有助于获得可靠的评价结果,并能使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装备采购教学协作工作中,通过不断完善装备采购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专家打分和学员测评标准,采取教学观摩、学员测评、专家打分等灵活多样的评价办法,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新开班次论证准备、教材案例编写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建设和班次建设、教员授课质量等方面,对各院校的装备采购任职教育协作情况进行多方位评价。同时,激励机制的制度、措施、手段与方法必须科学配套,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激励有度,才能获得最佳效能。通过优质课程建设、精品班次评选,先进个人评选和“讲好一堂课”授课评比,评选教学观摩先进单位等,有效激励了装备采购教学协作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零件三维设计及实训 课程建设 模具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rt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and Training Course

CHEN Chuan, FAN Jianbei, LV Yongfe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art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and training"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rientati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urse features three areas.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xpertise of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for hospital mold. Through this course construction, aim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dimensional solid model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teamwork, etc.,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oday's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part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and training; course construction; mold professional

高职教育作为技能教育的主线之一,肩负着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与CAD技术的日益普及,社会对CAD技术人才需求与要求也日益增加。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迫切要求。

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学科专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过程与相关领域的行动过程具有一致性。①因此,需要所授知识更加贴近岗位需求,更加符合以后的工作需要。另外,高职教育的能力培养更注重实践,对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言,特别应当加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训,强调技术的应用能力或工程实践能力。②因此,针对我院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构建更加具有职业属性的课程体系,③将该课程进行重新安排,把原先的CAD软件应用分为两门课程,第一门即零件三维设计及实训,并增加了实训环节,主要教授三维软件(UG)的实体建模、装配、出图等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对学生进行技能教育,也要培养其学会分析、配合团队协作等能力的素质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毕业后在学校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和学生评价④⑤⑥三方面能都达到预期的目标。

1 课程定位

零件三维设计及实训是我院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机械制图、AutoCAD、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塑料模具设计及实训、冲压模具设计及实训、模具CAE技术等课程,需要掌握二维制图、三维制图、塑料/冲压模具设计、制造工艺学等技术,毕业后可以从事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等工作。

图1 课程定位思路

图2 课程与前后置课程关系

零件三维设计及实训课程安排在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产品几何技术规范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要求学生掌握三维软件基本建模等操作技术,为模具CAD/CAM软件应用、模具CAE技术等后续软件课程打下基础;同时,在学习软件过程中,从零件设计角度深入理解三维零件造型、分析过程,是进一步学习塑料模具设计及实训、冲压模具设计及实训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定位思路、与前后课程关系分别如图1、图2所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浙江省内对模具人才要求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专业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习零件三维设计及实训,掌握三维设计软件操作技术,是学生胜任模具设计师岗位的前提。

2 课程设计与实施

本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分别为教学与实训阶段。教学阶段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做”的形式教学,每次课需完成若干个零件三维设计;实训阶段以项目为载体,要求学生分组,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一套装配图图纸。

2.1 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教学阶段主要讲解二维草图的绘制技巧、三维实体造型的基本方法、三维曲面造型的基本方法、三维零件的装配基本方法、三维软件出图等,并且每节课都安排学生上机实操,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掌握软件实际应用。教学安排以2学时为一个单元,在机房内首先由教师进行“教学”,然后安排学生通过实际上机操作“学、练、做”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技能。教学阶段共26学时,2学时/周。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培养学生的三维零件设计思路与三维软件操作能力。以实际三维设计零件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三维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性都较强,各部分的教学均应注意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以典型实例教学为主,应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制定三维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完成三维设计操作步骤。如图3为例,已知二维零件图图(a),要求学生在看懂零件图并想象出三维图的基础上,构造草图图(b),对草图进行拉伸、回转等命令后,如图(c)所示,最后进行打孔、边斜角等命令,完成如图(d)三维设计。

(a)已知二维零件图 (b)草图

(d)最终零件实体

图3 三维设计实例

2.2 实训内容设计与实施

实训阶段主要完成一个项目的三维总装图、零件图以及二维总装、零件图。实训开始时教师发放项目任务,学生分组后自行研究讨论、分析学习,完成各自的三维零件设计任务并出二维零件图,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维装配并出二维装配图。最后,每组上交一个三维总装图、一套三维零件图、一个二维总装图以及一套二维非标零件的零件图。实训阶段共30学时,为期一周。

零件三维设计及实训课程采用齿轮油泵作为项目载体。零件包括左泵盖、右泵盖、泵体、齿轮、轴、键等,各零件设计难度不同,每组学生可自行分工合作。齿轮油泵实物图与学生完成装配图,对比如图4所示。另外,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可以另外安排学生绘制其他实训项目载体。

(a)实训项目实物 (b)实训项目三维装配图

图4 实训实物图与学生完成装配图对比

3 课程特色

通过零件三维设计及实训课程建设与实施,有以下特色:(1)以专业方向与工作岗位为导向,将三维零件设计建模、三维零件装配与二维出图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三维设计到二维出图的一套过程练习,有利于实现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2)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采用边讲边做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软件基本技术,学生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掌握软件操作技巧;并且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发散学生三维分析能力,提高三维构图能力。(3)通过小组形式完成实训安排的工作任务,每个学生各尽其职完成各自的零件图,并且合作完成装配图,不仅强化了专业能力,而且提高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4)每节课以上机实例操作为主,将三维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学以致用,将三维设计理论融入于三维零件的实际设计中。

注释

① 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4(5).

② 赵娅.面向应用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8).

③ 隋学圃,颜玉凤.关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21).

④ 刘晓欢,刘骋.论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2005(19).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 常规实训;模拟生产;导生制;团结协作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53-01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而企业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谋求发展,对那些既有理论基础, 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非常的欢迎。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和其它行业一样,需要大批的服装技术工人。那么, 如何培养出生产第一线所渴求的服装技术人才, 就成了中职学校当今教学活动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除了安排理论基础课程,还增加了实训实习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以往我们的服装专业实训,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平时的知识,相当于集中时间强化一下学习内容,和企业生产没有多大的关联。所以学生两年学校学习,进入企业后还是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对企业的要求和操作还不适应。对此,为了更好的和企业对接,我们对二年级服装专业学生在服装实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企业对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能力给予肯定,下面就如何加强服装实训教学谈几点体会。

1.抓好常规实训,保证教学效果

为了使服装实训达到预期效果, 必须抓好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常规环节。服装实训教学与其它专业的实训教学一样, 都要有实训前的准备、组织实施及实训后的总结。准备工作包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将要完成实训内容的预习,但它和实结常常被老师忽视。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服装实习没有预习和总结的必要, 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在预习环节中, 让学生熟悉实训指导过程, 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实训的方法和步骤,并对实训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还要掌握服装实训的安全规则(虽然我们实行实训车间的6S管理,但安全教育还是必须要强调的),只有做好了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才能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

而在总结环节中, 应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训总结报告, 将实训的情况完整、真实地表达出来。其中包括实训课题、实训目的、实训工艺流程、各部件操作方法、实训效果、自我评价。做好实训总结是对所学技能的有效巩固, 是提高技能操作能力的必要环节。

同时在实训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提出具体要求。首先, 要求学生熟悉操作设备的性能及安全使用原则。例如: 熨斗温度的控制, 高速平缝机的安全使用及日常保养等等。其次,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指导老师的操作示范, 并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勤学、勤问、勤拆、勤练, 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后, 做好车间设备的保养、整理以及卫生等工作。

2.模拟企业生产流程,提高实训强度

以前学生实训,都是各自完成几件服装成品,和平时的工艺课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时间长一点而已。有些同学进度很慢,像平时做作业一样,在实训结束后还有作品未完成。这种风格和企业追求效益是格格不入的。所以,现在我们的实训,都有一个环节,就是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安排实训内容。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年级学生要购置实训服,现在我们把这一个任务接下来,由服装班的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各专业实训服的制作,这样一来就有条件实现流水作业了。在这个环节中,完全模拟了企业生产的过程:生产订单——订单分析——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成品配送。

在接到订单后,对订单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是全班共同参与,再下来的任务就分组进行,原料采购组、制板组,这两个组先行完成前期工作,然后重新加入生产加工的分工小组。生产加工采取流水作业,全班按工艺流程进行分工,老师示范完一个工艺部件后就由各组去完成,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都有一个质量检验组负责产品的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在最后完成所有产品后按原订单配送到各班级,并跟踪听取反馈产品使用信息,不足之处进行技术分析,逐步完善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那么经过这样一个实训后,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就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为了不影响其它组的进程,每个人都必须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的操作速度自然加快了,实际上无形中加强了实训强度,更贴近企业生产,就加快了和企业的对接。

3.实施导生制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这是我们学校实训教学的特色,导生制教学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对提高实训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实训过程中,通过技能强手,安全标兵培养,再由他们配合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们负责指导其他同学,就相当于企业生产中的各班、组长,逐步积累一些管理组识和技术指导能力,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有较广的发展间空。

4.加强对学生团结协作及实际操作应变能力的培养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专业 小组合作 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程机械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工程机械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学校作为企业一线员工培训的摇篮,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积累了培养工程机械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一些经验,在此与同行分享,并就工程机械维修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具有浓厚学习兴趣时,才可能把知识学好。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专业实习教学一般包括教师课堂讲解,操作示范,学生实操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课堂总结四个环节。教师组织教学时应把学习的高效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环节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的前二三十分钟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重点,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维持二三十分钟。在课堂讲解的“后半场”,采用提问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延长学生兴奋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动画和视频来讲解,不仅能够增强视觉效果,而且能够把传统教学中难以讲授的知识直观、形象地表述出来。

操作示范环节,教师可以找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辅助教师,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实操的规范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实操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环节,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为学习方法。教师下达任务后,各小组认真组织、策划和制定初步实训方案,教师审核后方可进行实操训练。教师主要从安全及实操工艺两方面进行审核,确保实操的安全性。学生领取任务后,组内成员、组与组、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制定操作方案。学生实操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监督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与排除各种安全隐患。例如,学生在学习“液力变矩器总成装配”课题时,教师布置完教学任务“完成液力变矩器总成的装配学生开始制订方案”后,由学生自己制订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工具的准备、装配工艺、装配注意事项以及人员分工等。由于液力变矩器重达400斤,所以在学生进行翻转的时候,教师应给予警示和指导。此外,在装配时,学生往往忽略“检查”环节,教师在必要的时候须给予提醒。

最后环节,课堂总结。实操结束后各小组总结课题完成情况,汇报实操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给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做出归纳性总结。小组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工程机械维修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二、校内实习教学五步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维修存在错误的定位:实习课就是对设备进行拆装训练,会拆、会装就等于学会维修了,殊不知会拆装只是维修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必须把为学生打基础作为教学重心,在教学中把整个实习教学目标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把对零部件的识别、熟悉作为重点,熟悉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观察有故障的零件,并试着分析其损坏的原因。第二阶段,目标定位在掌握设备工作原理,了解其正常工作状态上。第三阶段,着重强调工艺要求,让学生按工艺要求进行实训,逐步提高实训质量和工艺水平。第四阶段,反复训练、提高操作水平。最后阶段,具体故障案例讲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培养适应企业一线要求的人才作为目标。适时安排学生进入生产企业和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实习,使学生接触生产实践,了解现代生产工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充实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而且可以检验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维修企业实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企业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通过企业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长株潭 新能源 电气自动化专业 实训基地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对接长株潭新能源产业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研究》n题号:XJK012CZJ010

1、引言

随着长沙、株洲和湘潭被确定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首批试点城市”,长株潭地区的新能源产业规模经济正在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也在同步发展中[1]。

株洲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完成的销售收入连续数年增幅保持40%以上,远远领先于整体面上规模工业增速。湘电集团风电设备公司、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步赶超10亿元和100亿元,成为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主体。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纷纷调整转型涉足新能源装备产业。时代风电集团自筹资金新上风力发电机生产线,并着手在如湘东南东建设1兆瓦太阳能电池发电站。郴州从2007年开始投资风电装备制造, 2010年实现1.5兆瓦风机叶片和双馈变频风电机组产能各达100套。随着电力建设步伐的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省发展装备制造业政策的落实,株洲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2]。

因此,建立基于校中厂模式的新能源产业电气专业实训基地,建立真实生产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研究制定综合考核办法,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措施,建立以各岗位综合技能为主导,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使能力培养形成横向多元化、纵向层次化。构建具有一定综合度,完成循序渐进的能力递进的学习过程[3]。

2、初步设计方案

与从事新能源产品开发相关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一起研究和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以达到专业实训项目转型服务新能源方向教学为目的,以最小投入为优化目标,研究如何在原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调件下的实训设备及实训场地做最小资金投入而完成实训设备和场地从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向新能源电气技术教学功能的转移[4]。按照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企业生产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规律。依据学院管理要求原则,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与风力发电电气设备组装工序内容安排合理,有利于参与者整体掌握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 设计时,主要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线型结构简单。风力发电电气设备组装线布局合理。生产和实训条件满足安全规范,便于生产和教学管理,并且使教学与生产互不干扰。风力发电电气设备整机保证多机兼容,因此采用柔性电气设备装配模式,即,生产线经过简单组合和改装,能够同时满足多个风力发电电气设备机型实现共线装配,真实符合企业生产环境。

电气设备装配生产线如图1所示,以风力发电电气控制屏柜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风力发电电气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模式,结合现代实习教学手段的设计思路,本方案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风力发电电气控制屏柜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风力发电电气装配实习车间设为三条电气设备装配线,一个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每条线均设计成直线型双轨道如图1a所示,电气设备装配线的输送为推(拉)式步进输送工装车,拟采用轮式人力驱动,如图1b所示[4]。

这种设计的其特点是:车间整体布局为矩阵式结构,物件转运流畅合理互不干涉,空间利用率高,如图3所示。

还可预留一个备用区(即: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综合练习区或技能鉴定用区或考试考核专用区);电气设备装配线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便于管理。根据不同的部件特点,电气设备装配线设定不同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内容,电气设备装配线分三类部件电气设备装配,分别为,一号线:柜外支架装配线;二号线:柜内设备安装线;三号线:柜内电气设备总装线;四号区:其它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也可作为综合训练区或考试鉴定用区),各线应配有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工装器具、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技术文件(含电气设备装配作业指导书、工位标志牌等)和必要的电气设备装配吊装设备及辅助设施[4]。

3、结论

研究结果在对接长株潭新能源产业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中,以风力发电电气装置组装生产线为实训基地建设载体。研究分析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应用、交直流调速技术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全部应用新能源应用背景,以风力发电电气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气技术、电动汽车电气技术中的环节为特定工作任务和项目,以真实工作过程进行开发。以最小投入为优化目标,将原有专业实训项目转型服务新能源方向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娥,吴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2]贺大松 构建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机械职业教育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