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装配式建筑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10:52

装配式建筑论文

装配式建筑论文范文1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对比分析;发展建议

1.引言

每年我国新增的建筑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排世界第一[1],但高产量却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发展装配式住宅建筑。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现浇建筑,有诸多优点。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来研究装配式住宅,是为了纠正人们对装配式住宅成本投入的错误认识,推动装配式住宅的进一步的开发与建设。

2.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2.1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念

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装配式住宅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所消耗的总成本,包括一次性投入的建造成本、使用期内的运行维护成本、以及最终处置成本[2]。

2.2装配式住宅建造阶段成本

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包括工厂的前期勘察设计费用、工厂预制费用(含固定资产摊销、原材料购置费及人工费)、构配件运输费用以及现场安装施工费用(含人材机)等。

2.2.1项目南区(装配式住宅)基本情况介绍

项目南区总建筑面积达40982.32平方米,施工范围为3层地面板以上部分,均为预制装配式叠合剪力墙(PCF)结构高层住宅,预制装配率达30%。

2.2.2装配式住宅建造阶段普通砼构件与PC构件的价格对比分析

2.2.3北区A2#楼为模型(计算现浇与PC预估差异值)

A2#楼主体结构建造阶段,将现浇的墙、柱、梁、楼梯等构件工程量替换成PC构件进行成本估算,普通现浇式构件总计5790043元,PC构件总计9719300元,总价差约为3129257元,再除以A2#楼的总建筑面积,可得以PC形式的住宅建造成本单方比传统现浇式高出约400元/m2。

2.3 装配式住宅使用阶段成本分析

2.3.1装配式住宅使用期内能耗成本

能源消耗成本是指在能源使用方面所花费的费用,包括供暖成本、制冷成本、照明成本、通风成本等。在住宅建筑能耗中,供暖和制冷能耗占有最大比例,降低供暖、制冷成本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空调设备和系统的用能效率来实现,建筑围结构的保温、隔热主要依靠建筑保温材料来实现[3]。

2.3.2装配式住宅使用期内维修费用

装配式住宅的维护成本主要用于计划性和零星的维修措施费用,即基本的小修费用。因为装配式住宅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采用了较好的建筑构件、节能措施和设备,所以维修费用较小。而传统现浇式住宅维护费用主要用于住宅使用中逐渐出现的质量问题,常表现为临时的故障性维修[4]。后者单次维护成本不一定高,但其维护成本逐年递增速率要比装配式住宅更快,使用期限越长出现的问题越多,维修频率将越高,维修成本也越大。因此在维修费用方面装配式住宅体现了很大的优越性。

3.降低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建议

(1)PC项目未能从全局角度完成项目的策划工作

工业化建筑模式不同于传统建筑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将技术和管理路线前期化。因此,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即需用全局思维来统筹设计、生产、安装之间的关系。设计单位必须与构件厂家、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在设计阶段就清楚了解不同技术方案对模具投入、生产效率、运输方式、安装速度、成品质量的影响。

(2)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相互独立对PC住宅造价的影响

在我国,PC建筑的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的企业基本是独立的,低效率、低配合度、重复缴税和各企业不同的税率的问题导致PC建筑造价一路水涨船高。建筑工业化发展必须将PC整个模块系统整合,增强联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这样的模式可大幅度减少多环节管理费用,连同税金差异可降低约5%~20%的建安成本。

4.结论与展望

通过具体案例得出国内预制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实际高于传统现浇式成本的结论,并对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又分别对使用期间成本和处置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装配式住宅建设成本虽高,但在住宅运营维护阶段后几年得到节能回报,预制装配式住宅成本在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与传统现浇式住宅成本基本持平,甚至略低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建筑节能要抢抓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机遇[J].居业,2013(4).

[2]张红霞.装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分析[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3.

装配式建筑论文范文2

[关I词]预制化加工;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施工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5-0098-02

BIM技术是利用工程项目所包含的各项相关数据进行建筑模型的构建,模拟施工工程所体现的全部信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BIM技术发展较晚,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在项目管理及指导施工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

1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建筑工程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施工主要采用“现浇筑”的方法,由工人在施工现场进行操作,极大的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隐患,导致原材料及人力的浪费。装配式建筑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绿色节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均有其很大优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如缺乏规范和标准,预制化产业链及管理不完善,预构件标准化不统一等,导致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施工以及维护过程中都存在问题。

2BIM技术应用现状

BIM技术完整的模拟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经过优化的模型,还可以体现项目各个时间点所需要的材料、施工工艺、预制预留等信息。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化的核心,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实现建筑信息化,能很好的解决在项目工程各个阶段建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总策划力不足、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因此,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相辅相成,可以使建筑业更快更好的实现装配式施工。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优势

BIM技术相对传统技术而言主要有协调性、可视性、模拟性、出图性以及优化性五个特点。工程管理人员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及BIM技术的特点,优化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技术交底等,从而提升设计、施工的准确性及质量。

3.1深化设计

在施工前利用BIM技术建立施工项目模型,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优化管线排布,并提交设计院进行审核,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模型,有效指导管线综合排布及预留预埋,从而降低装配式建筑可能出现的局部预埋件无法对接及回厂重造等情况。

3.2出图、交底及施工

相较于传统图纸而言,BIM技术强大出图功能可以为厂家提供准确的模型信息,指导厂家完成各个部件的预制加工,最终实现无缝对接。

3.3完善的运行维护体系

BIM技术作为全面的建筑信息模型,不仅可以在施工阶段指导施工,同时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运行和维护。经过优化得到的模型和实际完成的建筑保持高度一致,在模型中包含建筑物的各个系统,各个部件及组装信息。建筑信息模型实时同步模拟,无论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取相应的模型信息,高效实现建筑物运行维护。此外,即使建筑物需要被拆除,模型也可以筛选出可回收再利用的部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4BIM技术_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4.1模拟施工

BIM技术对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全构件进行分析整合,统一协调的实现模拟施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准确的体现装配式建筑在装配过程中的次序,直观的为施工人员展示建筑物的装配过程。

4.2预制构件

BIM模型可以指导厂家对建筑物所需的各种部件完成预制化加工,在出厂时对构件信息进行编码,并在管理中心保存构件的重量、安装位置等具体信息,根据构件的编码,将不同规格的构件准确配送到施工现场。编码后的构件,还将为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提供方便。

4.3现场施工

(1)材料的科学管理。BIM技术一方面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实现对不同施工阶段材料需求量的计算,及时准确的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避免窝工及现场材料过多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随时根据现场进度情况调整材料进场计划,实现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2)构件的实时监测。BIM技术对建筑物不同装配阶段的时实分析,在装配就位后,对构件的位置及组装细节进行校核,提高装配过程的安全性。

装配式建筑论文范文3

关键词:装配式装修;装配建筑;策略

中图分类号:F76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对住宅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如今的房地产开发商也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低碳、环保、高效率、高质量的入住环境备受消费者青睐。建造最人性化的住宅是眼下房地产界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无论选择何种类型的住宅,提倡低碳、环保、高效率、高质量装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变化、更新、个性化设计的字眼在业主思想中体现,住宅装配式施工设计的研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切入点。

住宅装配式建筑的运用

随着能源紧缺、节能环保、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凸显,建筑业发展遇到了很大挑战。原来建立在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基础上的建筑行业,正在面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困境。开发商对工期的要求越来越短,老百姓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不足,赶工期要求压力越来越大,管理难度加大,工期不可控加大,建筑行业投资周期延长,成本升高,利润降低,这些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面临急剧增加的建设需求与高昂并持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问题时,政府和企业都不得不选择改善劳动工具、改变劳动方式,依靠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来提高效率。而建筑工业化建筑模式正是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这一制约建筑业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装配式住宅预制结构的竖向构件由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简称预制墙板)和现浇剪力墙通过现浇节点组合而成,其中预制墙板作为结构竖向承重和水平抗侧力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在楼层处贯通布置的水平现浇带,将上下层相邻预制墙板连接成为整体;通过在预制墙板两侧的竖向现浇节点,将同层的预制墙板连接在一起,并与现浇剪力墙连为整体。预制墙板具有与现浇剪力墙相似的承载能力、屈服机制和破坏形态;预制墙板与现浇结构之间通过一定的连接构造做法,也可以使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具有与现浇剪力墙结构不同的屈服机制和破坏形态,只要构造得当,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同样可以满足延性设计要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与现浇剪力墙结构和以前的“大板结构”相比,可以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和更广泛的工程适应性。

三、装配建筑存在问题

装配建筑的发展会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不过装配建筑在装修中尽管解决了一些普通住房装修中的扰民,噪音污染现象;装修材料的浪费;装修垃圾造成环境的污染;强弱电管线安装要凿部分承重墙,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但还有许多消费者偏向于毛坯房,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住宅装配建筑在装修成本、个性化设计、装配式施工以及工厂化生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加之本身的社会体制、政策、技术支持还不完善,导致造价、质量、材料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存在,总结如下几点:

(1)装配建筑是在设计师没有和业主沟通的情况下开始装修的,难以完全符合业主的生活习惯。

(2)装修和材料采购都由开发商统一购买安装,限制了消费者个人喜好的选择空间。

(3)小规模的生产和装配,经济负担加重,且施工难度增加;

(4)装修企业规模小,大量手工操作,精准度低,装修质量得不到保证;

(5)装修设计图纸统一、材料统配,个性化空间不能充分体现,一旦完工,不能随意改动布局或者风格;

(6)配套生产线不成熟,导致装配式批量生产不够,且设计样式不够多样化。

(7)装配式施工还是不能很好解决装修的个性化与成品规模化之间的矛盾。

装配建筑问题的解决

(1)“一站式”采购装修模式。主要是专门的公司在制定的专人中进行各种设计,并且在对应的材料中选择施工,由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一条龙服务。如百安居的装修服务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解决产品与施工之间的衔接问题。

(2)“集成装修”模式。在建筑商的多种品质的设置之下,构建一个有效平台,并且在各种集装设置中,实现每个计划目标。参与平台搭建的多是品牌企业,这种“品牌叠加”所产生的效应使集成装修更具市场竞争力,更能确保精装修住宅的高品质。集成装修是建立在工业化生产和现代供应方式的基础上,而品牌的参与和加盟是在此基础上提升了装修产品的价值,体现了产业化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效益。

(3)“特许经营”的装修模式。主要是利用品牌技术来打响各种经营性的战略,并且设置各种经营战略。这对装修领域中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北京的东易日盛装饰有限公司现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产业化的竞争优势,成为我国装饰行业内具有相当规模的家居产业集成商。公司将自身的管理、设计、施工、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和经验,归纳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和“优质家装检定系统”,为建立装修业的诚信机制做出了贡献,并推动了品牌特许经营事业的发展。

(4)“厨卫、家具、家电整合”装修模式。并且在对应的技术中调节整体的工业化方针,同多家部门达成一定的协议,完成自己的目标优势。省时省材保质量,这种专业化的服务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与无加工场地的家装公司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装修公司与家具厂家联合,进行专业整合的情况越来越多,这十分有利于装修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结论

中国的住宅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住宅产业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实现住宅产业化,就要有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这是实现产业化的根本。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今后要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优化工作,做好与之配套的相关技术的完善工作,尤其是施工管理方面,更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将会陆续应用在工程建设中,装配式住宅将要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喻伟;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

[2]刘颖春;我国住宅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06)

[3]龙文志;建筑业应尽快推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J];建筑技术;2011(01)

装配式建筑论文范文4

关键字:民用居住建筑 电气防火设计 消防用电设备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系统的设计

研究证实,供电系统的合理性对消防用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具有直接性的影响。针对此结论,本如下分析:若民用居住建筑突发电气事故火灾,尽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发出报警警示,但消防联动设备需要有可靠的电源方可正常运行,如果此电源没用或可靠性不高,火灾的尽早扑灭或火灾的有效控制根本难以实现。就民用居住建筑而言,消防用电设备种类数量繁多,如消防水泵、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设备、自动灭火系统、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电动防火门窗等。针对上述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问题,国家有关规范明确规定严格参照建筑物分类以一级、二级负荷供电,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必须把消防水泵、消防控制室、防烟排烟设备、消防电梯供电的自动切换装置设置到最后一级配电箱内,以此确保有关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的可靠性。针对除上述消防用电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规范未对供电自动切换装置的安装做强行的规定,而实际工程方面通常要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设置自动切换点。

针对防烟排烟设备、消防电梯和消防水泵等消防设施,因其具有用电量大、平面位置分布密度大、消防职能较重等特点,必须把供电自动切换装置设置到末端。为了把供电系统的复杂度尽量降到最低,规范未对平面布置密度较小的防火卷帘和防火门等消防设施的末端自动切换做强行的规定。基于此,本文认为可以根据楼层或防火分区合理设置一台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图1-1),同时经防火电缆分别引入各大消防用电设备的控制屏。双电源的回路通常由变电所低压侧的母线引出。

图1-1 基于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备自投配电系统

二、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设计

消防配电线路通常会选择穿管保护方式,同时会把线路埋设到耐燃烧体结构之中,此线路敷设方式既安全又经济,且该敷设方式已被广泛推广至各大民用居住建筑工程领域,即线路穿管保护敷设到耐燃烧体结构之中,其中保护层的厚度皆应≥30mm。研究证实,如果民用居住建筑突发电气事故火灾,配电线路设计的合理性可有效确保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的长时间性和可靠性。针对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设计,2005年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认为:如果配电线路采取暗敷方式布线,应该做到:配电线路必须穿管;线路敷设到不燃烧体结构内部;配电线路的保护层厚度应该≥30mm,实际工程皆要求火灾自动报警总线制系统的支线部分可以为阻燃型导线,即导线穿过保护管再敷设到不烯结构层,其中保护层的厚度不得低于30mm。

如果配电线路采取明敷方式布线,应该做到:配电线路必须穿过具备防火保护功能的金属管或具备防火保护功能的封闭式金属线槽。如果配线线路为具备高耐火性和阻燃性的电缆,其应该被敷设到电缆沟或电缆井内部,同时可不考虑防火保护措施。如果配线线路为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其对敷设的方式和敷设的路线没有明确的界定。

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为目前专门用作火灾预报的设置,即对火灾初期和非火灾起进行预报,以规避或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所以,火灾自动报警总线制系统具有回路干线线路长、穿越的防火分区可能不同、线路敷设以明敷为主等特征,如果系统的干线存在故障,其必然会置回路内全部监测点于监视失控状态。基于此,必须把耐火电缆敷设到耐火电费桥架之中,如铜皮防火电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特别强调了:“民用居住建筑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分支干线和分支线路皆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基于此,本文认为:配电系统分支干线尽量不要跨越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对消防用电设备配电干线没有明确的界定;配电系统分支线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其中就跨越了防火分区的分支干线或主干线而言,必须把相应的保护开关安装到防火分区到配电箱的适当位置。

三、消防用电设备的保护与控制

就过载保护而言,《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认为:“如果电路突然断电所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因过负载所造成的损失,其过负载保护理应作用到信号方面”;《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认为:“短路保护电器应该与其低压侧的过负荷保护电器和控制电器相配合,其中地位较重要的电动机负荷应该采用2类配合方式。实践证实,规范针对过载保护所提出的措施能够确保消防设备供电的可靠性。

四、消防联动控制

消防联动控制通常有两种形式,即总线制和多线制,其中多线制要求信号线与电源驱动线分开,检测、电源、控制皆占用对应的导线;总线制要求以计算机技术的控制总线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编程技术为控制与监测的手段。一般而言,总线制的布线较多线制少,而监测控制设备较多线制多,目前总线制已被广泛推向大中型项目建设方面。民用居住建筑消防联动控制具体设计通常要求由工程具体情况而定,其中重要消防设备应该同时选用总线制和多线制的消防联动控制,以此提高消防联动控制的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用居住建筑电气防火设计通常应以国家有关规范(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为前提条件,同时坚持“安全可靠性、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原则。研究证实,民用居住建筑电气防火设计应高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工程施工要求、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系统设计和配电线路设计、消防联动控制等,以此控制我国民用居住建筑电气故障火灾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 任长宁,谢炜.美国电气火灾防控经验之借鉴[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2):1345-1349.

[2] 傅晓杰.高层建筑中的电气防火设计分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7):227-228.

[3] 高翔.建筑装饰工程中的电气防火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装配式建筑论文范文5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影响因素;成本控制

装配式建筑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以及外部因素五个方面出发,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然后通过采取熵权法,确定各成本指标的权重;最后,基于各影响因素,对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为建筑企业给予一定的参考。

1 装配式建筑概述

我国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升级,人们对建筑产业的节能、绿色、循环科学发展有了更高的追求, 因此,推广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结合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但前期发展较慢,近几年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努力把政策落实,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目前,从总体来看,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建筑中占比过低, 还存在很多缺点,例如:装配式建筑行业规模发展较慢、装配式技术体系不完整、构成结构构件的成本偏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等问题,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因素

2.1 物流成本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工厂到施工现场的距离要相对的近,不然运输成本会极高,不利于成本控制。

2.2 工艺成本

装配式建筑工艺复杂,早期投入需要大量的技术条件支持,要加强预制构件工厂的制作水平,并且提高构件质量,其投入的生产成本会增加。

2.3 技术人员的培养

装配式建筑的安装,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传统建筑工人的素质条件并不满足这一条件,所以需要增加人员培养成本。

2.4 重复税率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以产品的形式出售,其中国家要采取收税,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负担。

2.5 预制构件办厂成本

大量的预制构件需要有工厂生产,从而增加人员和机械成本。

2.6 机械化成本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体积跟重量都非常的大,单靠人力无法实现正常的安装,所以需要增加大型吊机的成本。

3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3.1 外部因素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主要来源于市场和政府。市场主要决定了预制构件的生产价格,如果价格上涨,那么随之而来的是施工单位的成本也上涨,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竣工验收来起到监督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成本超支的分险。

3.2 内部因素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问题的内部因素包括各方面行为因素和自身因素,其中各方面行为因素是指装配式建筑在以建设单位为核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方面协调共同参与的过程,整个过程参与主体复杂,信息传递节点多,周期性漫长,其中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损耗,其结果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是影响项目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自身因素是指装配式建筑项目本身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是根据项目情况来决定,其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和分配效率、新技术的发展、合同的规范、管理水平等因素。

4 加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管理的建议

4.1 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只负责装配式建筑全周期中的某个阶段,由于均为独立机构,相关技术的联合难以形成体系,我国有必要从基础阶段,研究培养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体系,同时加快符合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要求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建筑总包企业,形成全产业链的企业经营。

4.2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还是基于传统现浇建筑制定的,政府可以吸收国外相对成熟的相关法规和产业标准,结合我国自身发展情况作出调整,完善相关法规。由于现阶段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制度及产业标准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缺乏统一性,使得装配式建筑企业在生产预制构件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受到阻碍,进而影响了产业发展规模,导致构件成本居高不下。那么建立符合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的,健全的法律法规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统一规范构件质量的衡量标准,有助于规范装配式建筑产业。在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同时出台一些对从传统现浇建筑转型的企业的优惠政策,也有助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4.3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及综合管理型人才培养

由于装配式建筑自身特点,装配式建筑产业对其设计人员、造价人员、生产人员甚至是安装人员的专业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设计人员需要多专业知识,多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造价人员需要拥有全局观,需要合理统筹各阶段影响成本因素,安装人员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初期,我们就需要注重对相关专业人员的相关技能的培养,包括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现场经验等。

4.4 合理统筹预制构件的设计安装及运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核心是项目工程的总

造价,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也是其工程的总造价,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不难发现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及最后安装成本是其总造价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前期企业应该针对不同项目,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由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特别是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是不可忽略的考虑因素,因此相关人员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该合理布置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位置,确保预制构件生产的产业化链条的完整性,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成本和人员物资消耗,进而减少成本的增加。

从长远来看,使用装配式建筑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虽然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由于预制构件成本控制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未形成技术体系、相关人员稀缺等问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相关行业规范的形成,预制构件产业化的推进, 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技术体系的完善,最终会解决装配式建筑高成本问题,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完善我国建筑领域的现代化。

结束语

综上述,我国的传统建筑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寿命短,抗震性能差等一些固有的缺陷,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在面临着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成本的上升,人民绿色环保和安全意识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之下,一种新的行业产业模式装配式建筑诞生。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成本过高,导致增长速速有所滞缓,未解决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带来的影响,从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着手,找到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以及安装阶段,提出解决办法,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装配式建筑论文范文6

关键词:装配式、政策、成本

2014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沈政办发〔2014〕16 号“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指出要在全市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三环内及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浑南新城、沈抚新城等有条件的区域范围内,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开发房地产项目,在土地出让条件和出让合同中明确提出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单体工程装配率要求达到20%以上,期间全国其他各大中城市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行装配式建筑技术,鼓励装配式住宅的实施。这无疑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一、装配式住宅对比传统建设方式有以下几个优势

1. 缩短建设工期。按照目前并未规模化的生产测算,装配式住宅方式比传统建设方式的进度快30%左右。

2. 安全可靠。预制的楼梯、外墙等运到施工现场,也需要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并不是简单地连接。每个楼板内都贯穿着钢筋,房屋结构非常结实。

3. 构件精度高,质量好,增加住宅整体安全等级。装配式住宅与传统建造的住宅相比,构件精度更高,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并提高住宅整体安全等级、防火性和耐久性。它采用轻质隔墙体系,业主可根据需要变更装修。

4. 节能环保。无论是在建设还是在使用阶段,装配式住宅更节能环保,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装配施工,可大幅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污水,降低建筑噪音,降低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减少木材损耗、施工垃圾、装修垃圾约80%,节能约50%以上。

5. 促进现代建筑产业化配套设备、产品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一套涵盖生产、设计、施工、验收等过程的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标准体系。

二、装配式缺点

1.建筑技术要求高

由于工厂化的生产,使得预制构件的尺寸已经定死,如果放线时尺寸偏小,将使预制构件安装不下去,如果放线时尺寸偏大,则构件又会造成拼缝偏大的现象。同时,在现场施工时,剪力墙的标高也要控制好,不然将会造成叠合板安装不平整或是纵向将叠合板安平了,也会造成板与剪力墙间有较大的缝,又要重新支模,反而更麻烦。 装配式建筑由于为混凝土结构,要求在预留预埋时,尺寸、位置尽量精确,否则要重新开槽、开洞,增加施工难度,甚至影响结构。 预制构件尺寸也存在一定误差,拼装时缝隙有时过大或不均匀。尽管是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也可能有一定的尺寸偏差,同时由于现场施工时的人为误差,有时拼装时产生缝隙过大或不均匀的现象。

2.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与传统式建筑工程造价相比,要高很多

传统建筑的楼板厚度大约就是100厚,而装配式建筑的楼板厚度为60厚叠合板加80厚现浇板,总体厚度达到了140,超传统建筑板厚很多;外墙外挂板与剪力墙连接,使外墙厚度大幅增加,所用材料也就大幅增加。这些都导致了造价的增加。同时,由于外墙厚度的增加,导致用户在同等建筑面积上,装配式建筑的净空面积比传统式建筑的净空面积小很多,从而导致了装配式建筑的平方米造价比传统式建筑的平方造价贵很多,也不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当然随着这种建筑技术的大面积采用,可以降低建筑成本。

三、装配式方案对工程费用成本进行分析测算

1.构件费用构成及计算方法

经与构件厂沟通了解,其构件费用组成及计算方法与建安工程的费用组成(人+材+机+措施+规费+税金)有所不同,更为接近设备购置费的构成方式,即

购置费=原价+运杂费

原价包含:材料费、加工费、辅材费、模具、包装、利润、税金等

运杂费包含:运输、装卸、采保费等

因此,采用装配式施工较现行的现浇施工成本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艺

装配式施工技术前期的研发成本及所需要的设备、厂房、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都比现施工单位大,所以分摊到构件上的成本也大,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够摊薄成本

(2)运输及因运输因素导致竞争不足

A、现建造模式中,各材料供应商将材料运抵现场,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而装配式施工需要材料供应商将材料运抵工厂,制作完毕后再运到工地进行安装,沈阳目前具备生产能力的构件厂厂址均在市郊,此因素暂可忽略不计,但若引入外埠构件厂,则可能引起成本的上升,而现建造模式中外埠施工单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B、因上述因素影响,在沈阳只能选择这五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构件厂,难免会有竞争不足的情况发生。

(3)利润

现建造模式中,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增值能力有限,利润率较低,而装配式构件厂则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附加值高,增值能力强,利润率高

(4)税金

按照现行的税务制度,构件厂需要缴纳增值税,综合税率约为10%(其中增值税税率为17%,经建委测算,考虑进项税抵扣后综合税率约为10%),而建安工程需要的综合税率为3.477%(包含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此一项就高6%。

2.优惠政策分析

其余优惠政策:

(1)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开发建设项目,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可暂缓缴纳

解读:墙改基金9元/平,散装水泥基金2元/平,在大配套费中包含缴纳,缓缴可视为不缴。

(2)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开发建设项目,土建工程质量保证金以施工成本扣除预制构件成本作为基数计取

(3)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开发建设项目,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施工进度达到正负零,可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4)鼓励消费者购买现代建筑产业化商品住宅。购买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商品住宅,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20%;购买全装修商品住宅,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30%。

(5)在认定普通商品住宅价格标准时,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住宅每平方米提高300元;采用全装修的住宅每平方米提高1000元;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并全装修的住宅每平方米提高1300元。

结束语: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行装配式住宅势在必行。住宅 产业化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住宅建筑的标准化,二是住宅建造的工业化,三是住宅生产与经营的商品化。住宅建造的工业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核心而发展装配式住宅又 是实现

沈阳市推进装配式住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车雪飞1 刘薇薇2

(1.沈阳金地长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中审华国际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摘 要:2014年,随着沈阳市政府的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现代化建筑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装配式住宅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从政策,成本等角度,进一步分析推行装配式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装配式、政策、成本

2014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沈政办发〔2014〕16 号“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指出要在全市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三环内及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浑南新城、沈抚新城等有条件的区域范围内,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开发房地产项目,在土地出让条件和出让合同中明确提出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单体工程装配率要求达到20%以上,期间全国其他各大中城市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行装配式建筑技术,鼓励装配式住宅的实施。这无疑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一、装配式住宅对比传统建设方式有以下几个优势

1. 缩短建设工期。按照目前并未规模化的生产测算,装配式住宅方式比传统建设方式的进度快30%左右。

2. 安全可靠。预制的楼梯、外墙等运到施工现场,也需要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并不是简单地连接。每个楼板内都贯穿着钢筋,房屋结构非常结实。

3. 构件精度高,质量好,增加住宅整体安全等级。装配式住宅与传统建造的住宅相比,构件精度更高,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并提高住宅整体安全等级、防火性和耐久性。它采用轻质隔墙体系,业主可根据需要变更装修。

4. 节能环保。无论是在建设还是在使用阶段,装配式住宅更节能环保,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装配施工,可大幅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污水,降低建筑噪音,降低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减少木材损耗、施工垃圾、装修垃圾约80%,节能约50%以上。

5. 促进现代建筑产业化配套设备、产品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一套涵盖生产、设计、施工、验收等过程的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标准体系。

二、装配式缺点

1.建筑技术要求高

由于工厂化的生产,使得预制构件的尺寸已经定死,如果放线时尺寸偏小,将使预制构件安装不下去,如果放线时尺寸偏大,则构件又会造成拼缝偏大的现象。同时,在现场施工时,剪力墙的标高也要控制好,不然将会造成叠合板安装不平整或是纵向将叠合板安平了,也会造成板与剪力墙间有较大的缝,又要重新支模,反而更麻烦。 装配式建筑由于为混凝土结构,要求在预留预埋时,尺寸、位置尽量精确,否则要重新开槽、开洞,增加施工难度,甚至影响结构。 预制构件尺寸也存在一定误差,拼装时缝隙有时过大或不均匀。尽管是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也可能有一定的尺寸偏差,同时由于现场施工时的人为误差,有时拼装时产生缝隙过大或不均匀的现象。

2.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与传统式建筑工程造价相比,要高很多

传统建筑的楼板厚度大约就是100厚,而装配式建筑的楼板厚度为60厚叠合板加80厚现浇板,总体厚度达到了140,超传统建筑板厚很多;外墙外挂板与剪力墙连接,使外墙厚度大幅增加,所用材料也就大幅增加。这些都导致了造价的增加。同时,由于外墙厚度的增加,导致用户在同等建筑面积上,装配式建筑的净空面积比传统式建筑的净空面积小很多,从而导致了装配式建筑的平方米造价比传统式建筑的平方造价贵很多,也不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当然随着这种建筑技术的大面积采用,可以降低建筑成本。

三、装配式方案对工程费用成本进行分析测算

1.构件费用构成及计算方法

经与构件厂沟通了解,其构件费用组成及计算方法与建安工程的费用组成(人+材+机+措施+规费+税金)有所不同,更为接近设备购置费的构成方式,即

购置费=原价+运杂费

原价包含:材料费、加工费、辅材费、模具、包装、利润、税金等

运杂费包含:运输、装卸、采保费等

因此,采用装配式施工较现行的现浇施工成本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艺

装配式施工技术前期的研发成本及所需要的设备、厂房、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都比现施工单位大,所以分摊到构件上的成本也大,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够摊薄成本

(2)运输及因运输因素导致竞争不足

A、现建造模式中,各材料供应商将材料运抵现场,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而装配式施工需要材料供应商将材料运抵工厂,制作完毕后再运到工地进行安装,沈阳目前具备生产能力的构件厂厂址均在市郊,此因素暂可忽略不计,但若引入外埠构件厂,则可能引起成本的上升,而现建造模式中外埠施工单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B、因上述因素影响,在沈阳只能选择这五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构件厂,难免会有竞争不足的情况发生。

(3)利润

现建造模式中,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增值能力有限,利润率较低,而装配式构件厂则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附加值高,增值能力强,利润率高

(4)税金

按照现行的税务制度,构件厂需要缴纳增值税,综合税率约为10%(其中增值税税率为17%,经建委测算,考虑进项税抵扣后综合税率约为10%),而建安工程需要的综合税率为3.477%(包含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此一项就高6%。

2.优惠政策分析

其余优惠政策:

(1)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开发建设项目,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可暂缓缴纳

解读:墙改基金9元/平,散装水泥基金2元/平,在大配套费中包含缴纳,缓缴可视为不缴。

(2)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开发建设项目,土建工程质量保证金以施工成本扣除预制构件成本作为基数计取

(3)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开发建设项目,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施工进度达到正负零,可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4)鼓励消费者购买现代建筑产业化商品住宅。购买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商品住宅,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20%;购买全装修商品住宅,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30%。

(5)在认定普通商品住宅价格标准时,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住宅每平方米提高300元;采用全装修的住宅每平方米提高1000元;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并全装修的住宅每平方米提高1300元。

结束语: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行装配式住宅势在必行。住宅 产业化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住宅建筑的标准化,二是住宅建造的工业化,三是住宅生产与经营的商品化。住宅建造的工业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核心而发展装配式住宅又 是实现住宅工业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勇刚.预制装配式住宅的研究与实践[J]. 住宅产业. 2012(07)

[2] 潘雨红,赵桦,熊建华.预制内墙板在重庆地区应用前景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 2011(12)

[3] 杨靖.国内住宅工业化技术应用研究[J]. 住宅科技. 2011(02)

住宅工业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勇刚.预制装配式住宅的研究与实践[J]. 住宅产业. 2012(07)

装配式建筑论文范文7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必须注意施工质量,并有效保证施工过程中相关电气设备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的电气安装、建筑工程电气安装中的常见问题及改善方法三方面作展开以下论述。

2.建筑工程的电气安装

在建筑工程中,采暖通风、装饰装修、给排水、土建以及电气安装都属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内容。电气安装的质量控制问题是建筑电气安装工作中的重点,做好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在电气设计及安装中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

3.建筑工程电气安装中的常见问题

3.1 安装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1)某些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装人员素质不高,虽然他们有着比较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但是却缺乏安装方面的专业知识。

(2)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对施工图纸没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所以无法使用专业知识对某些技术性较强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3.2 设备及材料的质量问题

对建筑工程的电气安装而言,加强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良好设备材料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电气的安装质量。

(1)许多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都出现了施工质量不合格现象,因此,在施工前应对相关设备及材料进行有效抽查及验收。

(2)在电气安装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施工材料的生产许可证、技术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以及检测实验报告等符合施工要求,还需明确用于电气安装的辅助材料是否达到相关要求,在做好各项检查及准备工作,且符合现场施工条件要求时才能进行施工安装作业。

3.3 电气安装在路线铺设中出现问题

(1)对路线进行铺设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结构伸缩缝有管子通过或管路暗敷处产生裂缝等问题。

(2)路线铺设中常会存在以下安全隐患:直接用套管熔焊对镀锌管进行连接,导致套管连接容易出现松动现象;金属软管连接不牢固,出现脱落现象,且没有和地面以跨接方式连接;金属管以焊接跨界方式和地线相接等。

3.4 配电箱盒等方面的问题

(1)没有根据安装图纸对吊钩、接线盒及配电箱体(图1 为某地下室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进行有效配置,没有对箱盒进行有效固定,吊扇钩盒坐标偏移过大。

(2)配电箱的标高及坐标不正确,且出现变形及移位现象,没有对箱盖内的杂物进行有效清理,在防腐方面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3)配电箱安装完毕后,没有对线路及配电箱内的导线及其绝缘的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就开始送电。

3.5 管槽的安装质量问题

对建筑电气的安装工程而言,吊顶层内管槽安装质量的好坏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吊顶层内配管的质量问题。

(1)对吊支架进行设置时,没有以对称方式进行有效设置,且多处距离存在偏大现象,甚至还出现使用铁丝在龙骨上搭接管子的现象。

(2)没有根据相关标准对管槽走向进行安装,各施工专业相互交叉作业过多,施工现场杂乱无章,影响施工质量及天花的美观。

(3)钢管焊接出现焊穿、虚焊及夹渣等严重的质量问题,且留管长度存在过过短现象,导致管配的使用寿命因导线外露而受到影响。

4. 建筑工程中电气安装的改善方法

4.1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电气安装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气安装过程中,为保证电气安装的施工质量,必须大力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及专业水平。

(1)对电气安装的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加强电气安装的施工人员良好的责任意识,实现施工管理责任制,并把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以使电气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4.2 对设备及材料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对设备及材料进行采购的时候,要货比三家,严格把关,以选择最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产品。

(2)做好对相关的设备及材料进场前的检查工作,确保相关设备及材料的质量(如规格、型号)及数量等符合施工实际需要时,才能开始施工作业。

(3)项目的相关责任人应对设备及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把控,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调换。

4.3 加强对铺设与安装过程中的检查

(1)在安装与铺设的过程中,应对预埋、穿线、安装等各个工序阶段实施分段及整体检查,以防预埋、穿线及安装工序中出现的脱节现象,使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2)加强对电气与土建专业的交叉作业问题的协调管理,对开关插座安装错误及楼板剔槽、砸圈梁的不规范现象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整改。

(3)当电气工程安装完毕后,从原材料开始,对安装位置、用电问题、使用性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以使电气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4.4 增强配电箱设计及安装的专业水平

配电箱在电气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的开合操作。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等级,能直观的显示电路的导通状态。便于管理,当发生电路故障时有利于检修。因此,必须对配电箱的设计及安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图2 为某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配电箱元器件安装示意图)。

(1)施工用电配电系统应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并按照“总-分-开”顺序作分级设置,并形成“三级配电”模式。

(2)施工用配电系统各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位置要合理。各级配电箱的箱体和内部设置必须符合安全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箱体应统一编号。固定式配电箱应设置围栏,并有防雨防砸措施。

(3)配电箱元器件的规格及型号比较复杂,且数量也比较多,某些配电箱中还有消防及数字等弱电专业方面的系统。因此,对电气系统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安装必须规范正确。在安装过程一旦出现错误,都有可能会导致系统运行出现不稳定现象,甚至还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增强配电箱设计及安装的专业水平。

4.5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及严格的工程验收标准,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中电气安装的整体质量。

(1)业主应对建筑中的电气安装工程提出明确要求,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的主管单位应通过招标方式来选择承建能力较强的建筑队伍来负责电气的安装,承建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设计图纸上的要求及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加强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管理。

(2)当电气安装完毕后,由专业人员对安装的技术内容进行验收。以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为标准,对各专业、各部位检查合格后才能验收并投入使用,以保证建筑电气工程安装与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尤其应加强对电线连接、电气器具的连接、下引线的连接、接地极的埋设、避雷网埋发以及接地线连接等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出现错误及不规范之处。

5.结语

随着建筑工程功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对建筑电气的安装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质量的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因此,对电气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做到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的电气安装、建筑工程电气安装中的常见问题、建筑工程中电气安装的改善方法三方面作了相关论述,以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建筑住宅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装配式建筑论文范文8

关键词 火灾监控;电气防火;建筑防火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089-01

随着人们对建筑防火的重视程度加大,政府也对建筑防火建设进行了一定的规范,2005年修改的《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对电气防火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说明。尤其是在一些人员密集的场所,诸如医院、商场、酒店等,对电气防火的要求更高。这时,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安装与设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1 建筑电气火灾监控装置的功能

1.1 实时监控功能

在安装有电气火灾监控装置的被监控区域,监控设备可以对漏电流、温度、电压等方面的参数进行监控,并将这些监控数值实时的显示在火灾监控器的中央监控设备主机上。而中央监控系统则对这些设备值设置预报警阀值、报警动作值、故障区域以及报警的动作时间,便于及时的对火灾情况进行响应。同时,还可以实时的显示出漏电流的变化曲线并记录对应的参数与监控状态。

1.2 单个区域监控与网络监控策略

能够对单个独立的被监控区域控制器对各个受保护的单个区域的对地漏电流值进行监控,同时也可以将各个独立的监控器分组分级之后进行组网监控,实现网络监控的目的。对于剩余电流预报警值以及火灾报警动作时间的设置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来进行调节,而设置手段即可以现场设置,也可以远程控制。

1.3 预报警功能

当所监控区域的漏电流超过了所设置的漏电流阀值时,将使得蜂鸣器报警,警灯闪烁,并启动对应的火灾报警动作。操作者可以及时的在报警区域对漏电地点进行故障排查工作,排除漏电故障点,从而将电气火灾隐患限制在萌芽状态。

2 建筑电气防火中火灾监控装置的应用

2.1 建筑火灾监控设备的优缺点与选用

当前市面上销售的建筑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种类较多,应该根据建筑自身的供配电系统以及设备自身的固有漏电流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火灾监控设备。主要的监控设备包括:可以根据建筑电气自身漏电流大小来自动设置报警电流阀值的监控装置;电气断路设备自身包括的检测与通讯接口设备,这部分是由之前的低压电动机保护装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设备的产品质量较为稳定,工艺相对成熟,与建筑的整体配电系统和其他的元器件能够紧密的配合起来。

其中,当选择漏电保护类型的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时,监控设备是否可以正常工作与其接地方式以及监控设备的安装方式有直接关系。在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已经将电气火灾的监控考虑了进来,所以漏电式火灾监控设备和纯粹的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相比,具有稳定性较高以及故障判断能力高的优点。

2.2 低压配电火灾智能监控系统

与单一的“剩余电流式建筑电气火灾监控装置相比,智能低压配电火灾监控系统的功能较为全面,综合判断能力以及敏感度都较高。

1)测试、显示与信息存储。

在监控过程中,配电监控设备能够对低压配电柜中的所有设备进行电压、电流进行采样分析,将这些设备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供电能量、环境温度以及设备的漏电流等信息数据传输到系统的CPU或者是DSP。在经过数据处理之后获得监控设备的实时网络状态,而工作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监控和读取,而对一些重要的节点数据则存储到系统的存储器当中。

2)检测数据的现场搜集与远程控制。

系统在完成电气设备的信息采集工作之后,通过对应的通讯扩展接口将数据传输到系统的处理中心。系统所支持的通信接口较为丰富,可以支持RS232、RS485和IS-DN等各种通讯协议,实现了高效、简洁的实现目标。在需要进行远程数据交换与控制时,还可以通过监控装置所集成的RS232与RS485通讯接口来与控制端口设备进行联系,实现远程数据通讯。

3)现场数据的综合处理。

低压配电火灾智能监控系统还具有配套的后台操控管理软件,能够帮助建筑的供电中心管理人员实时的采集到所需要的数据,对之进行分析与预处理。利用系统的管理软件对建筑的电气系统设备的分布、电气分布以及各级配电情况进行绘制,设置具体的保护参数来对各个级别的漏电保护形成对应的预警。

3 电气火灾监控装置与建筑工程配电系统的主要组合形式

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配电系统形式,电气火灾监控装置应该选择对应的形式,与之形成最佳的组合形式,保证其达到最佳的控制要求。

3.1 配电箱、控制柜内部安装

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对新建工程,主要是针对各个楼层设置专门的配电箱火灾是控制柜。这时,电气火灾监控装置一般直接安装在配电箱火灾是控制柜的恰当位置。

3.2 配电箱、控制箱柜外部安装

这种安装方式是将监控设备单独的制作成为一个独立箱体,然后将电源通过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之后,再将电源线接入到配电柜中。这种安装方式主要用于对旧系统的改造过程中。这时,所选择的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建议采用矩形漏电互感设备,这样可以在不修改既有配电柜内部设备布置以及线缆连接的基础上实现漏电设备的安装。

3.3 与配电柜形成成套设备的安装方式

这种方式就是直接在配电柜的控制面板上嵌入漏电控制设备,只需要在控制面板上固定一个电流互感设备即可,不需要对配电柜的内部结构加以改动,一般由成套设备生产厂商决定面板上所预留的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尺寸,所以选择监控设备时有一定的限制。

4 结束语

本文对火灾监控装置功能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建筑电气防火中火灾监控装置的主要应用功能,同时列举了电气火灾监控装置与建筑工程配电系统的主要组合形式。

参考文献

装配式建筑论文范文9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概述;问题;课程体系改革

一、“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b饰施工技术”是建筑装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水电、泥工、木工、油漆、软装等工程的施工方法,掌握施工的技术、施工的标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要求掌握各工种的地面施工、墙面施工、顶面施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是对理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主要通过施工技术的实践训练,融合装饰施工的理论知识,把与装饰施工相关的一些理论运用到实际建筑工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装饰施工技术的知识要点和装饰施工的技术方法。

二、“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材的内容应符合当今高职装饰施工技术教学的内容,及时与市场和时代接轨,保证新工艺、新材料的内容在教材中得以体现,保证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及时更新,因此,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2.实训场地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完备的实训场地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建立完整的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实训场地不仅需要足够的条件,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我们应在现有的实训场地上不断拓展完善,建立起更加完备的实训条件。

3.传统的理论教学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根据“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自身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特色,传统的纯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学校方面需探索使用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如“理论+实训”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模式。

4.传统的考核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已经不适合现行课程考核的要求。根据该课程的特色和课程标准,我们应实施相应的考核要求,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加入技术考核。这就需要采取综合的考核方法,使课程考核更能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三、“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作为建筑装饰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材的选取上,内容要够用、实用、精细。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我们首先要以教材内容作为主导,利用教师的经验,弥补所用教材存在的内容滞后、不足的缺点,通过多媒体或其他手段作为补充,并及时根据不同时期的装饰装修特点来调整授课的难点和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来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动手操作的转化。

2.实训场地建设

根据“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建立完备的装饰施工实训场,保证“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根据课程内容,建立地面施工场地、墙面施工场地、顶面施工场地。在实训期间,每个实习场地除了配备实训管理员、主授教师,还需要配备指导教师一名。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将拍摄的实景现场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将现场施工与理论知识点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则运用视频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以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改革,这种教学方法将项目融合进课堂教学,可使枯燥的专业课教学变得活泼生动,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学生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开创了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新模式。

强化建筑装饰技术实践教学,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需先明确要完成的实践内容,再进行理论补充,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降低教师授课的教学强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授课过程更加直观,更有利于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总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改革需要革新传统的教学弊端,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 燕.项目学习在中职“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