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听课总结与反思集锦9篇

时间:2022-09-24 14:01:53

听课总结与反思

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1

一、会预习——在预习中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会预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很多初中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只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下课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由于没有预习,听课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听课效率就很低。因此,预习好才能学习好,要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方法,一要教会方法,二要设计好提纲。

教给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时,反复阅读,先粗后细,即先将整节课文粗略浏览一次,掌握概貌,有点印象,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再细读一次,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研究难点,特别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认真反复地看一二次,甚至几次。对疑点、难点作好笔录,待堂上解决。

设好提纲。预习提纲的作用一是勾画每节课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二是设置知识疑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必须做到:原则上突出“趣”字,形式上突出“新”字,内容上突出“巧”字,最后落实到“乐”字,使学生愿意学,高兴学。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容易引起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解知识的欲望,才能提起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长期的不懈的训练,要让学生不仅能根据教师布置的提纲看书预习,而且可以边看书边生疑,提出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做主.

二、会上课——在课堂上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做到“六动”:

1.动眼看。上课可以采用“看一看,议一议,练一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眼看。通过让学生多看书,多看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如分步观察、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做到多样性;学会对观察对象(题目、图形、教具)全面分析,做到全面性;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条件逐个分析研究,做到准确性和深刻性。(数学问题中不少隐蔽条件,要仔细观察才可以揭示出来)

2.动耳听。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不仅要听老师讲解,也要听同学发言,要学会边听、边想、边记,使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牢固。

3.动口议(读)。上课动口议就是积极发言,这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知识反馈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疑引读,叩开思维之门;也可以质疑导议,激励发散思维;或通过释疑排难,指导集中思维。在学生动口议的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知识反馈,思维碰撞,突发奇思,可以收到互相启发,开拓思路,全面提高的效果。 转贴于

4.动手做。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才能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拼一拼,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悟出规律,培养 创新能力。

5.动笔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讲精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笔练。要练好,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精心策划,设置一些探索性练习及针对性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动笔写,还要教会学生记好课堂笔记。“记”是为思和听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学会边听边记,边想边记。学会记要点、记疑点、记难点、记方法和记思路;要学会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把书本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

6.动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以疑激思,强化训练,长期培养,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培养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学会上课,做到“六动”,教师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地动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讲授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个内容时,可以采取下列方面让学生动起来。

三、会总结。——在总结后产生升华

我们要教会学生总结,就要做到下面几点:

1.教学生学会纵向连结。学完每节、每章以后,要启发学生学会按因果,逆转等关系进行纵向串连,把知识点连结起来,变成线;学会把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整理,排列,找出异同,形成知识链。

2.教学生学会横向联系。把各章节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纳,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使之成为知识系统。

3. 引导学生学会节、章、单元、学期的总结。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思维的秩序性与层次性,将学过的知识不断升华,螺旋式向上发展。

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减负增效 听课笔记 学后反思

初中学习与小学有本质的差别,初中学习任务繁重,学不好,基础比较差,大部分学生有叛逆心理。老师要先了解学生心里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不想学习,要不厌其烦、谆谆教诲,引导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使数学课堂真正达到减负增效。

结合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堂教学,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我发现学生喜欢学习了,学得轻松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提高听课效率

上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本形式,要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提高听课效率。

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集中注意力。要有积极的听课态度,即听课的最佳心理准备。要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听课,把在教室内听课视为在老师引导下步入知识宝库寻宝,相信每节课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思想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再次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重理解,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教材思路和老师讲课的条理,要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结论。要立即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课,做到目不斜视,耳不旁听,把与学习无关的思想统统排除在大脑之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听得最准确,看得最清楚,记得最牢固,思想最活跃。

听课的同时,要多动脑筋,学会思考,与教师进行思想对话,使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在理解上下工夫,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系统”线索,注意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向老师提问的倾向,听课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听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课后要多想多问,问自己,问同学,向老师和教科书、参考书请教,一定要找到满意的答案,务求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绝不为以后的学习留下“隐患”。

二、做好听课笔记

记笔记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如果只有靠头脑记忆,记多了,头会晕,一节课下来也不知道学了什么,记笔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笔记,学生可以掌握老师的分析思路和知识的重、难点。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不用做笔记,那是错误的想法。学生经常会说,题目听得懂就是不会自己做。因而课后学生应该及时反思,课堂知识重现。所以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那么如何做好笔记呢?

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选择性地记好笔记,突出陌生点和考点,突出规律和形成结论的前提,突出解题方法和思路,不断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听课时应做到以下四点:①带着问题听课;②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条理;③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总结、边记录、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④踊跃回答老师提问,解决问题并能发现问题。

比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析式y=ax+bx+c(a,b,c是常数,a≠0)中,针对a、b、c的不同取值,图像在变化,

1.a决定开口方向,a、b决定对称轴,对称轴是直线x=h=-b/2a;

2.常数项c决定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交于(0,C)点;

3.顶点坐标为(h,k),其中h=-b/2a,k=4ac-b/4a。

4.当a>0时,开口向上.

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函数有最小值y=k=4ac-b/4a.

当a

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函数有最大值y=k=4ac-b■/4a.

5.对于x有取值范围,要根据取值范围画出部分图像再做题。

三、做好学后反思

人只有学会反思,学会停下来,学会回头,才会进步。反思是一个进步的过程,是对学过的东西进行一次总结,我们要从中剔除糟粕,取其精华。

良好的处理学习与反思的时间比例,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在一个复杂竞争的社会,一定要学会珍惜时间,尽量让自己的时间比别人多,反思就是一个好办法。

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课堂上能听得懂,学得轻松最好不过了,但是知识很容易遗忘的,因而课后反思也是至关重要的。

①利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概念、应用等),重现课堂情境。比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节课主要是学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图像是抛物线,开口向上、向下两种情况,性质是上面总结的四个,自己结合图形写下来。

②提炼本节课主要渗透什么数学方法或者数学思想,一般老师讲课的时候会讲到,课后可以继续和师生探讨。这节课主要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方法。

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3

关键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已进入到抛弃粗放经营,实施有效教学、向有限的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时候了。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强调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讲,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基于这一思想认识,应采取多种形式,改进课堂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核心就是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自己猎取知识,由客体变成主体,不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当然,这方面需要老师的培养。对一个问题的提出、归纳、总结,或让学生阅读教材、独立解决,或分组讨论、集中解决,或师生共同活动、老师点拨解决。这样课堂上人人动脑、动口、动手,起到引其争,解其疑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或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课有了兴趣,就会学得轻松愉快。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这需要老师创造情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求知欲,使其触景生情,引起共振。如可将一个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作业以组为单位或讨论、或试做,各组竞赛,当场打分,提高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激发兴趣,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授课时,将民俗传闻引进教学,拓宽知识,增加兴趣。再如依文意插播歌曲激发兴趣,使学生精神处于最佳状态,便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

三、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十个指头有长短,学习也有好中差之分,顾及到学生间的差异,为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可将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几类,分类布置作业,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查缺补漏。教法上不因循守旧,不套条条框框,从同步教学向异步教学过渡。对差生不歧视、不冷遇,促一下、扶一把、等一步,扬其长补其短,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进行多种形式检查,实施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科任教师必须进行学习效果检查检测,以检查检测所得的效果反馈出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情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班级大、学生多的情况下,老师可坚持多种形式检查,如同座互查,教师抽查,文科的背诵、理科的公式、定理等用默写来统查,课后指定学或科代表检查,以巩固课堂教学,有效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

五、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不同的教师,教学上有各自的特色。通过互相听课,扬长避短,促进教者的精心备课,促使教者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果就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好的听课记录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教学环节设计;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要关注教师的身体语言;要关注听课者即时的思考和评价听课时产生的随感及评价。做好听课记录,听记要分清主次;记录要有突出重点;听课后要及时反馈,研讨和交换意见;对听课记录评议要进行整理总结,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

六、善于总结分析,进行教后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所谓课后的总结分析,就是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亦称“授课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教师写课后反思的过程其实也等同于教师课后自我评价的反思过程。

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4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思想、知识和理论,通过反思与实践,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实现专家型教师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下面我就自己的专业成长,说一下完成情况。

一、强化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体现在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这四个方面。对待事业要爱岗敬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团结协作,对待自己要为人师表。这四个方面是从事教师职业最起码的要求。一直以来我都严格围绕这四点要求自己,平凡,我要不为工作所累,无怨无悔,脚踏实地地当一只红烛;伟大,是我从事的工作本身是教书育人,我要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只有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有保障。

二、加强学习、实践,促进专业成长

从听课、备课到上课让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实践对我成长的巨大作用,我深深知道,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为此,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年来,阅读了《爱的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集》、《课程与教学论》等近十本教育理论著作,并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我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视角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阅读习惯。经常与同事展开教育思想讨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门深不可测的艺术,要上好每节课不下功夫是不行的。所以我从听课入手,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回来和有经验的老师反复讨论交流,从中找出优缺点,自己备课时选择性地加以利用吸收。我知道自己经验不足,水平有限,但我喜欢学习不怕别人来听课,学校每次组织的公开课我都积极参加,认真准备,让信息技术合理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后我认真听取各位老师建议和意见,并做好总结。

三、反思让我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的价值在于诉诸教育实践,对教育实践进行改造和提高,所谓"和改变世界联系起来。"教学反思不仅需要将结果反馈于教学实践,对教育实践产生作用,而且,也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检验,为进一步反思提供条件和准备。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越来越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以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为"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要尽快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我们应该善于反思,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5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思想、知识和理论,通过反思与实践,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实现专家型教师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下面我就自己的专业成长,说一下完成情况.

一、强化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体现在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这四个方面。对待事业要爱岗敬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团结协作,对待自己要为人师表。这四个方面是从事教师职业最起码的要求。一直以来我都严格围绕这四点要求自己,平凡,我要不为工作所累,无怨无悔,脚踏实地地当一只红烛;伟大,是我从事的工作本身是教书育人,我要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只有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有保障。

二、加强学习、实践,促进专业成长

从听课、备课到上课让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实践对我成长的巨大作用,我深深知道,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为此,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年来,阅读了《爱的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集》、《课程与教学论》等近十本教育理论著作,并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我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视角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阅读习惯。经常与同事展开教育思想讨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门深不可测的艺术,要上好每节课不下功夫是不行的。所以我从听课入手,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回来和有经验的老师反复讨论交流,从中找出优缺点,自己备课时选择性地加以利用吸收。我知道自己经验不足,水平有限,但我喜欢学习不怕别人来听课,学校每次组织的公开课我都积极参加,认真准备,让信息技术合理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后我认真听取各位老师建议和意见,并做好总结。

三、反思让我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的价值在于诉诸教育实践,对教育实践进行改造和提高,所谓“和改变世界联系起来。”教学反思不仅需要将结果反馈于教学实践,对教育实践产生作用,而且,也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检验,为进一步反思提供条件和准备。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越来越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以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为“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要尽快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我们应该善于反思,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6

[关键词]教师培训 主题引领 五段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04

一、“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师培训是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很多地方却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反映,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培训,如带班、课堂教学示范,看起来容易模仿,但是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云里雾里地让教师们听完后只余“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感觉。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培训理念――技术主义和反思主义的冲突。技术派鄙薄理论,反思派轻视技术,两派各执一端,都有失偏颇。因此,从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只有将技术与思想融合起来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

那如何有效整合技术与思想,使培训既超越经验主义、操作主义的局限,又避免“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的困境,这是我们校本培训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受《小学语文教师》“辩课进校园”的启发,在培训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该模式分为“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五个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在培训中将技术与思想整合起来,真正实现培训的优质化、高效化;培训目标是搭建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融合、互通的平台,既让教师感受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教育信念,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模式的基本思路大致为:思想引领――实践研修――形成教师个人教育理念和行为。

二、“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根据技术与思想融合的培训理念,在具体设计培训模式时,我们既注重形式,更注重内容。在形式上,增加了专家与教师、授课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环节,着力让全体参训教师都动起来,真正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换和内化。在内容上,我们既考虑到要有理论冲击力,又考虑到要有实践的观照,还应有教师个人的研究反思。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主题讲座――每次培训由学科专家或骨干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实际,针对目前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理论引领。其目的是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寻找理论依据,用理论指导行动。专家讲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到引领的作用。

课例实践――由一名青年教师,根据主题讲座的理念与观点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为受训者提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课程团队的力量,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打造学校名师提供一个舞台,探索一条培养教师的新路子。其基本思路是利用青年教师所在学科组的力量、利用课程培训团队的力量,围绕培训专题的理念,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既体现个人风格,又体现学校教研水平与课程团队的实力,更体现培训专题的理念,实现四者融合,为参训者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辩课互动――“辩课互动”的核心是个“辩”字,实际上是一种以课例为“靶子”的辩论式评课,这是“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一个亮点。其目的在于用辩课的形式,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人人为师”,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空与平台,激发参训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与会教师对专家讲座的理念、观点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辩课过程中,正反两方围绕主题讲座,结合具体课例,就是否体现主题讲座精神,各抒己见,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它给受训教师发出的信息是:我们不仅仅在倾听,还要思考;我们不仅仅在思考,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辩课互动应坚持“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正反双方在阐明本方立场、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能忘其所属,追求真理,从不同角度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发现问题,提出体现讲座主题的有效解决策略,寻找、探讨教学的真谛,使辩课从“对立”走向“趋同”,真正达到“以辩促研”的目的。不能为了辩个输赢,争个对错,拿真理当谬论;更不能把“辩课”当“贬课”,历数课堂教学的不是,且夸大其词,一棍子打死人。因为每个人总是有思维的局限性,总有思维的盲区。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承认思维的盲区,比找到改进的方法与策略更加重要。辩课的价值,不在于输赢,而在于用辩论这一束阳光,照亮思维的盲区,照亮我们思维的死角,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敞亮。

辩课发言时,应注意可控性。一是内容可控,必须紧扣主题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二是时间可控,限定每人每次的发言时间,让更多的人表达观点;三是结论可控,正反双方最后陈词时,观点应该基本“趋同”,使问题越辩越清,教师们越听越明。

点评提升――由于我们在辩前有意安排了正反两方,容易使辩论像大学生辩论赛那样,各自坚持己方的观点,强词夺理,始终都不能悦纳、赞成对方的观点。这样容易使受训教师不听倒明白,越听越糊涂,不知方向在哪里;也容易导致教师对正确的理念、教学策略产生怀疑。因此,这时由一位既有理论权威,又有实践经验,能让教师们信服的名师(如果没有这样的名师,可在“辩课互动”后安排中场休息,几位能者议一议,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然后再由一位代表发言)及时地根据主题讲座理念、听课与辩课感受,现场对课堂教学行为与辩课情况进行归纳、评价、提升,进行适时的专业引领,拨“乱”反正,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就能使受训教师更进一步地领会专家讲座精髓,更有效地吸取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可借鉴的好经验、好方法,更有利于把培训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进行更有意义的反思与建构。如此,受训教师就会方向明、目标清,培训效益更大;如此,辩者将把辩论当做一种享受,当做历练自己思想的武器,且辩且思,且辩且行!

研修反思――“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主要考核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思考,到会教师结合现场学习,撰写研修心得,归纳理论上的收获、观课后可以借鉴的方法、从辩课中受到的启发,并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活动后的微格式教学,将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基本特点

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次活动,组织者要以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以“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为原则,精心策划,着力于解决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它还需要参与辩课的教师,在主题和辩题确定后,提前一定时间(一般为两周)阅读理论与课例资料,列好辩论要点,先在理论上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做好厚积薄发的准备。同时,还要求每位辩手带着主题听课,从课例中寻找阐明自己观点的实践例证,以便辩课时能根据现场情况,适时、适度展示。

互动性强――互动环节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谈话的现实感,营造现实的谈话氛围;更主要的是让每一个到会者再起思维的涟漪,引发更深的思考,起到了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提升参训教师参与积极性的作用。互动时,无论是台上台下、教者听者都可参与;方式上,有线无线、短信微信,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技巧与常态、理念与课例之间实现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砥砺、观念的融合,既加深了对专题、对课例的理解与认识,又发挥其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潜能,提高教师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

学用结合――注重教师操作水平的评价,以写研修反思和微格式教学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用结合”更有实效,我们建立了研修反思机制,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交流为桥梁、校内总结提升为导向的研修反思机制。要求教师撰写的研修反思要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思考、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的成败、启示和感悟,找出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的应对策略。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形活效显――传统的教师培训,不管是一课多磨,还是同课异构;不论是校本教研,还是教研员调研,其形式不外乎讲座、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这些基本环节。而“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一推出,就以其新颖的形式,赢得了教师们的喜爱。它从过去单一的讲座、授课,单向的评课、总结转向多层次的、立体的递进、互动,尤其是其中的“辩课”环节,一改过去“一言堂”的评课现状。“辩课”是双方的,是互动的,是针对一堂课的分析、厘清、改进,是过程性的。辩课时,听课的、执教的,都可以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观点,听课者和执教者之间、听课者与听课者之间就像大学生辩论赛那样你驳我辩,展开思想交锋,寻找有效策略。

操作简便――“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环节清楚,操作简便。不论是学校的校本研修,还是县级教师培训;不论是基层学校的骨干研修,还是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都适用。主题可大可小,切口可宽可窄,时间可长可短。

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7

校本教研活动是促进各地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听课评课则是物理校本教研活动的常见形式.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由于评课阶段缺乏对课本身的深入讨论而往往对授课者和听课者的受益并不多,甚至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不足,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课例反复式物理校本教研模式”,即同一名教师在同一天内在两个平行班中上两次课,并将这两次课作为教研活动研讨的内容,而科组老师对课的集体研讨次数共计四次,分别为第一次授课前、第一次授课后、研讨改进后的第二次授课前以及第二次授课后.

当前这种“课例反复式物理校本教研模式”,已经从物理科组推广到我校其他各科组广泛应用,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科组老师都积极参与,研讨氛围十分浓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叙事研究的形式,阐述与探讨其中一次基于该模式的物理校本教研活动.

2基于课例反复式教研的《汽化和液化》课叙事研究

该次课例反复式物理校本教研研讨的主题是“如何上好概念课”,授课教师是我校物理科组骨干教师H老师.选取了我校初二年级两个平行班,授课内容为概念课《汽化和液化》.

2.1第一次授课前的研讨

在第一次授课前,H老师首先介绍了该班学生的大致情况、课的设计、学生成绩的分布以及上课的大致设想.其中她谈到:“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是考虑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及学生实验,还有一个就是时间安排问题,相对来说,时间的掌握也是个难点,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由学生实验决定,而水的沸腾实验只要给够时间,学生一般是会成功的,问题是学生在读数、数据处理时,将数据转化为图象可能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实验是关健”.

在聆听了H老师的介绍后,科组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这节课的建议与看法,以及他们在处理这些实验时一些好的做法.例如,P老师认为“酒精汽化实验中,将酒精染色成红色,看起来效果明显,汽化完后马上冷却让其液化,一正一逆,两个过程,两种现象,引入课题”;T老师建议“将课的内容适当做些调整,如果讲完液化,内容是否多了,实验会匆忙些,学生在观察实验和处理数据时对问题理解不一定透”;B老师说“如果学生真正能动手做,处理好这些内容,建议教学内容到做完实验和处理好实验数据,教学还要顾及一下中下程度的学生”.

评述在课例反复式校本教研活动第一次授课前引入上述研讨,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听课的老师了解授课对象的大致情况,了解授课教师教学设计的思想与大致流程,从而提高后续听课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各位听课的教师阐述自己对如何有效地上好这节课的看法,相互之间既是一种很好的经验交流,同时也可以说设立了某种经验上的假设,而这种经验假设则需要接受后续上课的检验.也正因为所有在场的老师都积极参与了第一次授课前的研讨并提出了各自的设想,从而也促使各位老师在后续听课过程中更为认真、思考更为深入.

2.2第一次授课后的研讨

40分钟授课结束后,在物理科组长的组织下,开始了第一次授课后的集体研讨.首先请H老师谈谈上课后的感受,并提出几个请H老师具体谈谈的问题:“你认为,这节课你是否达到了预设?你自己对学生与老师的表现评价如何?这个班级上课,配合度不高,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H老师简单地阐述了上述问题,也提及了同样值得我们今后注意的几点:(1)我很想把实验数据处理完,将图画出来,但时间不够;(2)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酒精汽化与液化现象中引起变化的原因,一着急就把重点给忘了;(3)前面时间相对松点,所以后面有点着急,没达成预设结果.

而后各位听课教师针对本次课,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及改进建议:

P老师:引入课的酒精汽化实验要换不同角度展示给学生看.

Y老师:演示实验说明物态变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不但要让学生看到,还要让学生说出来,加深印像.

W老师:我觉得老师应当尽量少讲,而让学生多看、多说,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各位老师的建议基础上,物理科组长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与点评:第一,本节概念课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概念的,所以要细化实验、强化实验,实验中找出共性,再次深化实验,总结规律,抽出本质的东西,形成概念.在本节课引入课题时第一次酒精加热,汽化,冷却,液化,在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后,应再次强化,重做实验,再让他们说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第二,在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实验后,让学生说出你们看到什么?得到什么?让第三位学生去评价,促进生生互动,这样学生会逐渐养成虚心听取意见的习惯;第三,如果碰到学生说不出来时,要给学生下台,适当点拨如“你当时是不是这么想的”;第四,在概念课教学中,如何引入概念,引入的素材如何细化、强化、深化、提升、归纳、总结,让学生用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这个没碰到的事物,用他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个新问题.总之,概念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这个概念是揭示事物的哪些本质属性.在这个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等等.

评述在课例反复式物理校本教研活动第一次授课后马上开展上述研讨,授课教师自身的回顾与反思,不仅有利于该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在后续上课中改进,并且在无形中也培养了授课教师学会反思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对于第一次课结束后的研讨,更多的是为了帮助授课教师改进教学进而为第二次授课准备,因此该轮研讨听课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同时,在研讨的过程中,不同教师之间进行了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每一位听课教师都从授课者以及其他评课者的身上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聆听到了宝贵的经验,这也是为什么每一次课例反复式物理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都自愿积极参加的缘故.而物理科组长的总结与点评在其他老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例如,在上述点评中指出了本节课的问题,并总结归纳了各种概念课有效教学策略,这种拔高式的点拨,能够更好地引领全组的老师更快地成长.

2.3第二次授课前的研讨

在聆听了听课老师的点评与建议后,所有教师中场休息,H老师到办公室依据大家的改进意见,马上修改教学设计.休息后,H老师回到教研活动现场,在物理科组长的组织下,开展第二次授课前的研讨.

首先H老师谈了新的想法与新的教学设计流程.她表示,一方面,引入课的实验进行调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另一方面,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加大了互动和追问.在听取了H老师新的教学设想后,其他老师纷纷表示认可,也指出了个别仍需注意之处.随后进入另外一个班级开始H老师的第二次授课.

评述在课例反复式物理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第二次授课前的研讨,可以让听课的教师了解授课教师于第一次授课的基础上,在什么地方进行了改进,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改进,显然,这些改进之处同样也是其他老师在日常授课时很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这次研讨,也帮助新加入聆听第二次授课的教师更好地了解接下来将进行的授课.

2.4第二次授课后的研讨

在结束了第二次授课后,物理科组长再次组织所有在场的老师进行了最后一轮的研讨.首先仍是由授课H老师进行自评,尤其是谈谈转变之处.H老师谈到:在这次上课中,我将引入课题的酒精实验做第二次时,明显地感到学生在理解汽化与液化时更深一些.由于内容适当减少,所以课上得更从容一些.

对于第二次授课,各位听课的老师都感到相对第一次授课而言有了明显的改进.例如,C老师说,第6节课学生本来的状态是不太好的,但是H老师加大了互动,气氛很好.同时听课老师也指出了今后还有进一步改进之处,例如K老师认为,在容易混淆的地方还应当做进一步的追问.

最后物理科组长以这次授课为例,指出了有效概念课教学的方针与策略.她谈到,概念课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概念,还应该通过这个概念的建立,通过什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方法,培养了学生什么能力;在概念的引入、建立、理解、巩固等教学环节中,将三维目标显性化;将物理与生活、生产联系起来.突显知识是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同时让学生知道我们通过学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培养自己的能力,只要做好这些,学生不但成绩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全面提高.

评述在课例反复式物理教研活动第二次授课后的研讨,一方面通过两次课的比照,所有老师都能较为明显地感知到教学改进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增强了改进自身教学的动力.另一方面,科组长在具体课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同一类课型有效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策略,使各位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能够跳出具体的课例而得到更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指导,这种指导将对每一位老师今后的教学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这正是课例反复式物理校本教研活动的价值所在.

3小结与思考

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8

1 引 言

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给教师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满怀激情和期望,并希望尽快胜任教师工作,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合格教师。计算机专业的青年教师居多,在角色转化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从学生到教师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他们踏上新起点的道路上,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教学生涯的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尽快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逐步提高教学素质,顺利实现由学生向老师的角色转变。完成从学生到教师、从“新”教师到“老练”教师的转变。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帮助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完成这种转变的有效方法。

2 教学反思的方法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通过反观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21 课后反思

每上完一次课,就静心沉思,认真回顾,真实地记下这次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记下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哪怕是一处细小的失误,写出课后心得,并附在教案的教学反思栏内。如此把每次课后的真实感受都认真记下,日积月累,这将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它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要知道人是很容易忘却过去的教训,并且有时总是在重复过去曾经出现过的错误。有了每次的课后反思,就为以后讲好课提供了借鉴。

(1)周后反思和单元反思。一周或一个单元的课讲完以后的反思,可对自己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期末反思。一学期下来,认真回顾梳理本学期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哪些章节处理的成功,哪些地方还有不足;通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满意之处和薄弱环节;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来一次系统地宏观反思。

22 纵向反思

把自己每次的教学实践作为考察对象,放在自己教学生涯的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加上获取的学生对讲课的反馈意见,如实记下成功与不足。如果本次讲课内容以往曾经讲过,对比上次反思记录,找出这次的进步和改进之处;并考虑今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教。教学反思贯穿于自己的整个教学生涯,使其起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作用,伴随着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3 横向反思

经常开展听课交流,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通过听课,研究别人教学的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在教学理念、教材处理、分析方法、讲课模式、板书和课件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客观地记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供自己今后备课设计时参考和借鉴,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其他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和长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3 教学反思的内容

31 记录满意之处

回顾教学过程,找出自己认为最满意、最成功的亮点有哪些,将其详细记录下来。例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自己的这些宝贵经验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它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32 记录疏漏失误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自己认为这次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和疏漏进行回顾、梳理,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使之成为以后应吸取的教训,以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考虑更周到,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相信这样做,课堂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完美。

33 记录再教提示

反思后就应该系统落实自己的反思成果。一次课下来,静心沉思,这次讲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设想一下,如果让你重新再讲这节课,你会怎样讲?你打算如何克服这次讲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初步的安排?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等?把新想法记下来,作为“再教提示”,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4 教学反思遵循的原则

41 客观真实,不要一味检讨

不要把教学反思当作写“检讨书”,不能只是反思自己的失败和不足,也要对课堂亮点和成功的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既不要放大自己的教学过失和疏漏,也不要无视自己成功的靓丽表现。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失败和不足,更应该总结出课堂亮点、教学机智、创新思维、成功经验和改进措施等。因为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辩证反思,才能迅速提高教学水平。

42 找问题的根源,不要只罗列表象

问题偶然产生的背后一定有必然原因。因而教学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列举问题、罗列事实等表面现象上,还应该透过现象看清实质,认真寻找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把问题当作课题,锲而不舍地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方法和途径,总结出其中的普遍规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符合科学标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3 抓主要矛盾,不要面面俱到

教学反思要做到“精、短、快”,也就是说要抓住重点,把最突出的感悟、亮点、遗憾等及时地记录下来。有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喜欢从教学背景、目的、过程和结果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总结,找出问题一大堆,结果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每次教学反思都应该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抓住主要的成功和疏漏,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原因搞明白,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周全。避免不分主次,长篇大论,眉毛胡子一把抓,因为这样难以真正起到扬长避短之功效。

44 吸取经验教训,不要与实践脱节

有的青年教师课后总结出经验很多,反思出问题一大堆,应对措施应有尽有。但是却不知珍惜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些宝贵财富,过后再讲课时不去理会过去的反思内容。课堂教学曾经出现过的疏漏和失误,下次再讲时依旧重现。这样的反思行为与实践运用脱节,教学反思的作用就难以发挥。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积累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教训,便于事后对照反省,及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反思,更要注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反思成果,吸取经验教训。

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9

1 “读”中的学

以前我们往往很强调语文中的读,而认为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当是会“读”。首先是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分析相关的问题,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是读除读教材外的书刊,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即如读报也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动态。

2 “听”中的学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严密的学科,所以,数学中的听相当重要。可能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意思却截然相反。数学中的听课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因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特别提倡小组交流,博采众长,在组内活动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与人交流的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3 “讲”中的学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课程的概念,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数学学习中的“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首先谈讲体会,学生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上课、听发言后,通过自己的反思,再将自己“读、听”的体会讲出来,可以加深“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教材内容,讲报刊杂志中的数学,讲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概要,讲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讲自己存在的疑问等。在讲同学发言看法的同时,拓宽了评价的渠道和方式,也对知识进行了再学习和思考。再谈讲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通过学生大胆地讲,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4 “写”中的学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讲”的深化。除通常要完成的书面写(做)作业外,还应包括写数学日记等。写数学日记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和生活中的的有关数学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5 “用”中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