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超市员工工资薪酬方案集锦9篇

时间:2022-10-23 16:36:18

超市员工工资薪酬方案

超市员工工资薪酬方案范文1

(一)GHT公司员工薪酬管理方案改进设计的基本原则

按照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国家有关劳动法规,贯彻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三大基本原则,综合考虑物价、市场工资水平、员工作为与贡献大小等多重因素进行改进设计,建立适应企业薪酬管理的方案。

(二)GHT公司员工薪酬管理方案改进设计的基本思路

1、完善定员目标与工资总额挂钩

秉承“增员不增资、减员不减资”的原则,实行定员管理与工资总额挂钩,引导各单位严格控制年度用工计划,转变传统的“增人增资”观念,自觉向管理要效益,同时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绩取酬”的分配理念,加快岗位责任体系建设。

2、设计员工薪酬分配体制

依据市场工资水平结合员工工作岗位、业绩水平、工作职责,并综合考虑其对公司产值与利润的贡献来确定薪酬分配方案;根据人才紧缺性来调整薪酬的结构,如对高于市场价位的简单劳动的岗位,其薪酬水平应只减不增;根据员工贡献大小来确定薪酬,对于贡献大的,要适时增加工资,反之则反之。除此以外,适当增加同岗位员工的薪酬差距和幅度,降低一些在市场上不具竞争力、供大于求、替代性强的岗位的薪酬,或者向社会薪酬看齐。

3、设计薪酬总额增长机制

应坚持“薪酬增长应低于企业利润增长及薪酬增长应低于业绩增长”原则,建立与企业效益、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市场相应的薪酬增长机制、以绩效导向的工资分配机制、以效益为导向的工资总额分配机制,逐步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同步。

4、完善薪酬管理制度

GHT公司应本着“聘任、管理、考评、薪酬分配一体化”的原则,将薪酬管理制度梳理、整合、补充和完善,紧密各个环节的衔接,将管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由人力资源部管理,重点是完善与薪酬配套的绩效考核,以动态管理增强激励机制。

二、GHT公司员工薪酬管理方案改进设计内容

(一)设计岗位评价因素,统一岗位管理,达成定员目标与工资总额挂钩

改进设计薪酬管理方案首要明确岗位设置的原则、建立岗位类别和序列、统一岗位名称和命名规则、规范岗位归类归级区间、编制岗位说明书,对岗位进行重新评价。GHT公司“总经理”的业绩按公司利润贡献度区间对应的“正职”标准计算得分;“公司副总”按公司正职的0.95系数计算得分;“总监、总工”的业绩按公司正职的0.90系数计算得分等,部门中“工程、技术、安监、市场”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正职的业绩按公司正职的0.85系数计算得分、副职按0.80系数计算得分等等。分子公司员工直接对应本表中的分值进行计算,其中职能人员计分标准为:职能部门“主管”的得分按职能人员的100%计算;“专责”的得分按职能人员的85%计算“;员级”的得分按职能人员的70%计算。当然,岗位评价中的其他因素也采用类似或者相应的方法进行赋值和评价,通过赋予分值,衡量重要性,真正将岗位责任与报酬有机结合起来。

(二)设计不同层次员工的薪酬构成与核算标准,提升薪酬的内部稳定性

为了发挥薪酬的激励效果,对于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的员工薪酬应该有所区别,不应该采取同样的薪酬结构。

(三)设计薪酬评价因素促进薪等评价,增强薪酬管理的公平性

完成以上两项后,进入薪等评价,划分岗位对应的薪酬等级,先讨论几个影响薪酬的因素,一共有七大因素,四个因素评价公司,其余三个因素评价员工个体。公司评价的四大因素:第一,市场开发难度因素,为了鼓励和指引开拓市场,应增加公司在区内、区外的市场份额。第二,技术难度与质量标准因素,根据行业对技术要求和质量批准的企业获得的资质等级及许可进行评价。第三,安全系数因素,依据业务危险程度及高危工种划分。第四,利润规模,按照上一年度的利润规模对应评分。员工个人评价三大因素:第一,技术职称、职业技能、执业资格等。第二,工作环境因素,例如出差距离、办公条件与艰苦环境。第三,工作年限因素,承认员工连续为公司劳动付出的劳力和贡献,鼓励员工继续在企业工作,稳定员工队伍。

(四)建立社会评价数据联动机制,增强薪酬外部竞争性

1、最低工资标准

在更好地执行国家的有关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可以将基础工资与南宁市最低工资标准相挂钩,浮动式的管理,确保员工在待岗学习时,执行的基础工资也是合法合规的。

2、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

薪酬的调整要考虑物价指数变化。CPI>3%成为通货膨胀,CPI>5%成为严重通货膨胀。CPI在合理的区间,对员工的消费影响不大,薪酬无需调整,但当CPI超过3%,薪酬将根据超过的比例对薪酬进行调整,弥补CPI过高对员工生活的影响。

(五)建立薪酬动态发放机制

建立薪酬的动态发放机制,可以达到实现GHT公司董事成员、经营层(高层)、中层人才的稳定。

(六)设计与薪酬挂钩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有序的动态激励

结合GHT公司员工构成和工作特点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三点一线”的绩效考核体系。首先,依据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环境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结合各部门分解的子目标,建立实现公司目标的绩效量化考核指标,再层层分解到员工个人,实现个人、部门、公司三点连成一线,提升绩效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其次,个人与公司或者集体业绩相挂钩,体现个人对集体的业绩贡献度,最后,个人薪酬与个人业绩相挂钩,体现个人业绩能力。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通过绩效与薪酬挂钩后,通过绩效工资引导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以及企业战略目标达成。

三、总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本次改进设计在实践上主要创新点或主要贡献主要包括:提出岗位评价的七大因素,包括组织影响力、监督治理、工作责任范围、任职资格与条件、工作环境与条件、利润贡献度以及业绩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全面考虑了岗位评价的多维度;提出符合激励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员工的薪酬类别,还为暂时不达岗位要求的员工设计了权任制薪酬,运用不同的薪酬激励方式,准确衡量不同类型员工的综合价值;提出薪酬评价因素,包括市场开发难度、技术难度与质量标准、安全系数、利润规模等四大组织因素,以及技术职称、工作环境、工作年限等三大个人因素,从而更有利于薪等评价的公平性;通过分析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出最低工资标准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薪酬中的运用,最低工资标准加强薪酬保健因素的功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引入,加强了企业的外部竞争力;提出动态薪酬发放机制,通过动态机制稳定企业核心决策层,有利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延续、持续、向好发展。

四、结语

超市员工工资薪酬方案范文2

一、正确理解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的前提

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其前提是正确理解以下两个问题:1.所谓的“高层管理者”具体指哪些人;2.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薪酬该如何确定?对于第一个问题,管理学中对高层管理者的定义为:“组织中居于顶层或接近于顶层的人”。在商业银行中主要包括由中央管理的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党组书记)、总经理(总裁、行长等)、监事长(监事会主席)以及其他副职负责人。明确这一问题对理解方案具体所涉及的改革主体大有裨益。对于第二个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如果商业银行是市场竞争主体,那么其薪酬应该由成熟的银行家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决定;如果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者是由政府行政任命,那么其薪酬应该参照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确定。

二、对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应该尊重其重要性及特殊性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而言,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的确定兼具重要性和特殊性。商业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如果商业银行大面积出现不良的公司治理情况,那么极有可能会引发储蓄、信贷危机,甚至是系统风险,使政府和社会付出巨大成本。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掌舵者薪酬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十分必要。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本身具有特殊性,即商业银行既是治理者,又是被治理者。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多拥有行政级别,其实际管理能力并不与银行经营利润相挂钩,这就必然导致高管层缺乏激励,最终导致管理层工作相对疲软。因此,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制度的理解应该站在整个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高度进行,不应该脱离整个组织的治理体系。

三、对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的内容应准确理解

对于方案中薪酬制度的描述应该准确理解,不能从片面和主观角度进行解读。在目前的薪酬制度中,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薪酬由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构成,方案调整为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增加任期激励收入的目的是引导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企业长远发展,防止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此次方案中的改革措施,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组织的管理理念。改革方案中的亮点在于,将目前薪酬管理中对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考核重点由经营业绩调整为对履职情况的全面综合评价。那么,方案中各部分薪酬该如何确定呢?基本年薪是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的年度基本收入,根据上年度商业银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确定;绩效年薪与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相联系,根据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的不同等次,结合绩效年薪调节系数确定;任期激励收入与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任期考核评价结果相联系,根据任期考核评价结果的不同等次确定,若任期考核不合格,将不能领取该收入。确定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须综合考虑各群体工资水平,根据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绩效年薪在不超过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基本年薪的一定倍数内确定,任期激励收入,在不超过高层管理者任期内年薪总水平的一定比例内确定。

四、对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的认识误区

目前,对于方案中关于薪酬制度的设定存在的误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薪酬制度改革的实质就是降低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据多数媒体报道,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将大幅下降,这是不全面的。此次薪酬制度的改革还包括完善制度、调整结构、加强监管、调节水平、规范待遇等五个方面。对于某些高层管理者不但不会出现降薪,部分薪酬较低的高层管理者可能会出现加薪现象。2.薪酬制度改革就是所有高层管理者实行统一的薪酬制度,实质就是平均主义,显然这是不正确的。3.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都会降薪。此次改革仅涉及高层管理者,对于一般员工的薪酬设定并没有实质变化。4.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普遍较高。就上年度商业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薪酬最高的为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薪资为834万。中、农、工、建、交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均超过100万。就我国商业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同国外相比,其实是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并不是一般意义高大上的感觉。当然,出现这些误解的原因在于公众的思维定势,认为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存在大量的隐性收入、还有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偏见所造成的,实质是由于各方信息不对称引发,在公布的改革方案中对于薪酬制度的设定或许会消除部分误解。

五、正确理解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需注意的问题

在正确理解商业银行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商业银行薪酬制度的设定应该站在整个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高度进行,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在董事会、监事会的统一领导和监督下进行,具体由薪酬委员会进行实际操作。(2)明确商业银行中高层管理者的性质。若高层管理者由行政任命,那么其薪酬就应该参公处理,比如党委书记等。若高层管理者通过选聘方式委任,那么其应该由成熟的银行家市场根据市场状况自发调节,即行政高层管理者由政府管理,选聘的交由市场调节。(3)应该侧重市场化手段。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改革制度大的方向和规划由决策层确定,但具体的薪酬设定制度应该尊重各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由其薪酬委员会设定。(4)尊重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设定的特殊规律。就我国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而言,大幅度落后于同级别西方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薪资水平,同时,就国内而言,上市股份制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薪资水平也高于五大行。因此,对于高知识技能的银行高层管理者,薪酬设定在兼顾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应尊重知识技能的特殊作用。

六、结论

超市员工工资薪酬方案范文3

报酬结构:基薪+津贴+养老计划

报酬数额:取决于所管理企业的性质、规模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一般的基薪应该为职工平均工资的2-4倍,正常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应该为平均养老金水平的四倍以上。

考核指标:政策目标是否实现、当年任务是否完成。

使用对象:所有达到一定级别的高层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尤其是长期担任国有企业领导,能够完成企业的目标,临近退休年龄的高层管理人员。

适用企业:承担政策目标的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对国民经济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大型集团公司、控股公司。

激励作用:这种报酬方案的职位升迁机会、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体面的生活保证是主要的激励力量来源,而退休后更高生活水准的保证起到约束其短期化行为的作用。

模式B:一揽子型

报酬结构:单一固定数量结构年薪

报酬数额:相对较高,和年度经营目标挂钩。

考核指标:十分明确具体,如减亏额、实现利润、销售收入等。

使用对象:具体针对经营者一人,总经理或兼职董事长。至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工资可用系数折算,但系数不得超过1。

适用企业:面临特殊问题亟待解决,如亏损国有企业,为了扭亏为盈可采用这种招标式的办法,激励经营者。

激励作用:具有招标承包式的激励作用,激励作用很大,但易引发短期行为。其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核指标的科学选择、准确真实。

模式C:非持股多元化型

报酬结构:基薪+津贴+养老计划+风险收入(效益收入和奖金)

考核指标:确定基薪时要依据企业的资产规模、销售收入、职工人数等指标;确定风险收入时要考虑净资产增长率、实现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上缴税利增长率、职工工资增长率等指标,还要参考行业平均效益水平来考核评价经营者的业绩。

适用对象:一般意义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指总经理或兼职董事长。

适用企业: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非股份制企业。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都采用这种年薪报酬方案,一般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经营者实施的年薪报酬方案也多是这种。

激励作用:如果不存在风险收入封顶之类的限制,考核指标选择准确,相对于以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制度和上述A类报酬方案而言,这种多元化结构的报酬方案更具有激励作用。但该方案缺少激励经营者长期行为的项目,有可能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模式D:持股多元化型

报酬结构:基薪+津贴+养老计划+含股权、股票期权等形式的风险收入

报酬数额:基薪取决于企业经营难度和责任,含股权、股票期权等形式的风险收入,取决于其经营业绩、企业的市场价值。一般基薪应该为职工平均工致地-4倍,但风险收入以职工平均工资为参照物,企业市场价值的大幅度升值,会使经营者得到巨额财富。只是在确定风险收入的考核指标时有必要把职工工资的增长率列入。

考核指标:确定基薪时要依据企业的资产规模、销售收入、职工人数等指标;确定风险收入时要考虑净资产增长率、实现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上缴税利增长率、职工工资增长率等指标,还要参考行业平均效益水平来考核评价经营者的业绩。

适用对象:一般意义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指总经理或兼职董事长,至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工资可用系数折算,但系数不得超过1。

超市员工工资薪酬方案范文4

关键词:医院薪酬制度;管理;实施;事项

医院推行一个新的薪酬分配制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重新调整人们的利益格局,稍有不慎,医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医院在进行完所有岗位全体员工的薪酬设计方案后,要进行薪酬方案的具体实施,发挥薪酬管理的功能,为医院的发展服务。为保证薪酬分配制度的正确实施应注意一下事项。

一、严格实施程序,保证薪酬制度的公正实施

结果公平与程序公平相比,结果公平比程序公平对员工的满意感有更大的影响,相反,程序公平更容易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对上司的信任和流动意图。通过增加程序公平感,员工即使对工资、晋升和其他个人产出不满意时,也可能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上司和组织。医院新的薪酬方案在实施方面首先要保证公正性,如果不能保证公正性,即使方案再好,设计依据再充分,制定程序再科学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严格按照程序实施是保障实施各环节公正客观的基础,还可以提高效率,有助于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为保障新的薪酬制度的严格实施,医院在实施前应成立薪酬制度实施小组,全面负责薪酬制度的实施工作。小组组长应由医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人力资源部主任担任,成员中应包含医院各个层次的人员,并经科室推荐,公开选举产生,保证薪酬制度实施小组的权威性。

小组成立后,应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实施薪酬体系的目的和原则、设计思路、方案介绍、职位评价方法、实施程序及注意事项等。通过对人员的培训,保证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按照设计的意图得到贯彻执行。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不论考虑多么周全和细致,往往有许多细节问题容易忽视,在预演和具体操作过程中就会暴露出来,这就要求医院从人员和组织上充分做好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准备,及时收集信息,做好检查评估,一旦出现问题,拿出处理意见报医院决策层审批。

二、规范制度管理,确保薪酬制度规范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应该是一个有效的闭环,在这个闭环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许多工作最终都反映在员工的薪酬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薪酬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薪酬方案得以规范实施的重要保障。医院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员工绩效考核更是薄弱,所以,在实施改进后的薪酬方案时,应更加注意有关制度的完善和执行。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为薪酬的分配提供依据。在医院的薪酬方案中,绩效薪酬占了很大的比重,绩效考核的结果是确定薪酬的最直接的依据。因此,薪酬方案若要顺利实施必须要有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否则就会出现不公平,导致不满,损害士气和效率等等。其次,应建全奖惩制度,将员工的薪酬与业绩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如果总是在业绩指标上以绝对准确的数字保证薪酬分配的公平,这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应采用相对简单的等级法和强制分布的办法来处理业绩考核,将考核结果强制性地落到设定好的级别中,再采用一定的对应方法将每一档的考核结果与薪酬的涨幅量联系在一起。对违反绩效考核有关规定的和绩效考评连续不合格人员,应坚决给予降低技术职务或其它处分,只有做到奖罚分明,激励效果才会明显。第三,建立人事调动制度,确保岗位与薪酬同步变动,使员工的收入“跟着岗位走”而非“跟人走”。

三、加强薪酬管理,保证薪酬制度有效实施

薪酬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面广,加强薪酬管理,能够保证薪酬方案的有效实施。针对医院以往在薪酬管理方面的缺憾,在新的薪酬方案实施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薪酬管理。

1 要做好预算,在确定薪酬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酬水平做出准确的预算,这有助于确保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支出得到一定的控制。

2 要注意总量控制。医院投入人力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因而,在实施薪酬制度之前,医院必须进行充分的成本收益分析,通过薪酬与绩效挂钩等多种措施使医院的收益最大化。交付给员工的报酬是医院负担的一项费用,医院的支付能力是有限的,薪酬增长不能超过医院的承受能力。由于薪酬的粘性,薪酬始终存在上涨的趋势,如果医院不能对薪酬进行适当控制,将会背上沉重的负担。在衡量人工成本时,医院可以用薪酬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平均每人每年的薪酬总额等指标来反映医院总体的薪酬成本是否适当。

3 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薪酬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还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薪酬水平和结构是随着企业战略和市场薪酬水平和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医院的发展战略随之调整,医院的薪酬体系也要随之改变,以使得员工的行为能与医院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市场的薪酬水平和结构发生调整时,为实现战略目标,也要保证医院的薪酬水平和市场的薪酬水平相一致。

四、加强沟通宣传。保证薪酬制度顺利实施

超市员工工资薪酬方案范文5

央企负责人薪酬调整已成定局,五大国有银行高管的薪酬恐遭波及。

根据公开信息,2013年五大国有银行的高管薪酬相比股份行、城商行要低。但是干部任命制下的国有银行高管,其薪酬仍在此次改革范畴内。

目前,农行、建行、交行都回应了降薪传闻,均表示会按照国家的部署贯彻落实。建行董事长王洪章回应会逐步减少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差距,薪酬向一线倾斜。交行董事长牛明锡表示在央企今后的经营中,要区分“体制内”和“体制外”。

与外界的担忧不同,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指出,国有银行高管降薪不会影响人才引进,而且有助于国有银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且在目前国有银行高管享受国企高福利、高待遇的情况下,限薪是有必要的。

“五大行”薪酬低于其他行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会议指出,要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形成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合理工资收入分配关系,合理调节不同行业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距。

目前《方案》的具体内容还未公布,但《方案》的主体为中央管理企业,因此三大政策性银行及国有五大银行都在此次薪酬改革的范围之内,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则不受《方案》影响。

由于受到财政部等部门监管以及严格的薪酬考核等因素影响,国有五大行高管薪酬相比股份行、城商行已经偏低。

据16家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信息显示,国有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的薪酬在所有银行中排名比较靠后。国有五大行的董事长、行长任期满一年的薪酬基本上在100万元左右。非国有银行的董事长、行长薪酬基本上超过100万元。

同时,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非国有银行任期满一年的董事长、行长薪酬跨度大,在50万元-800万元左右。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如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的高管薪酬远高于其他银行。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2013年薪酬为833.26万元,居2013年所有上市银行行长薪酬榜首。民生银行前董事长董文标2013年的薪酬为530.63万元,是上市银行董事长之中最高的。相比之下,其他股份行和城商行的高管薪酬相对较低,而国有五大行基本上更低。

由于年报只公布了银行高管的部分薪酬,目前五大行中的中行、工行、交行已经在其2013年报补充公告中公布其高管的全部薪酬。媒体发现,这三家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的完整薪酬基本上在130万元-200万元之间。其中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行长易会满的全部薪酬较高,分别为199.56万元和190.89万元。

农、建、交三行表态拥护降薪

对于中央推行的薪酬改革,部分国有银行高管已表态,愿意执行。

8月26日,农业银行行长张云在业绩会上表示,中央确实在研究央企高管削减薪酬专题,中管金融机构高管也在列,农行“会坚决拥护、不折不扣地执行”。

此前,坊间流传建行总行将推行“5321”降薪方案,即高管减半、部门负责人减三成、处长减二成,员工降一成。9月1日,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在中期业绩会上否认了该传闻,称“绝无此事”。

王洪章表示,未来方案落实下来之后会坚决执行,建行完全拥护中央的各项措施。他还强调,改革方案提的是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并未提及员工薪酬改革方案。建行会逐步减少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差距,薪酬要向一线倾斜。

同时,王洪章表示,建行现有的高管薪酬制度是由财政部设定,作为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建行的政治责任大于经济责任,降薪不会影响高管的积极性,“至于核减多少目前还不知道。”

9月1日,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在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回应,交行对央企高管限薪问题还没有详细的研究和考虑,他本人也还不清楚具体方案。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交行会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

牛锡明对媒体表示,从他的个人理解来看,央企高管限薪的本质,不仅仅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收入调整问题。在央企今后的经营中,要区分“体制内”和“体制外”,体制内按照体制内的规定管理,而体制外则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管理。

牛锡明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这部分职业经理人就应当走体制外的路线,“体制内的很多规定、配备,在体制外就没有了;但按照市场化原则,跟国外一样,做不好也得下台”。而作为交通银行的董事长,他本人“恐怕没办法归于体制外”。

同一银行体制内外差别大

国有银行体制内外差距大。以中国银行为例,2013年中国银行信贷风险总监詹伟坚的税前合计薪酬为850.18万元。詹伟坚是2007年中行通过全球招聘引进的职业经理人、英国国籍的资深银行家,是中国银行体制外的高管。而作为中国银行体制内以干部任命的董事长田国立、行长陈四清的年薪分别为135.82万元和173.97万元。

2013年“中欧——博尔捷薪酬指数”报告显示,金融行业平均薪酬远超社会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的10倍,高管与基层员工薪酬差距达到近100倍。金融行业的高薪酬意味着金融机构以市场化的薪资来留住顶尖人才是需要的。如果国有五大行确实要实行限薪,是否只会降体制内的高管薪酬,而不降体制外的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正如牛锡明所说,这是需要区分的。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对媒体表示,如果国有银行要降薪,降薪的是按干部任命的高管,完全不影响以市场化方式引入高端的技术人才。同时,改革也能够完善国有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国有银行的公司化、企业化和市场化。

超市员工工资薪酬方案范文6

关键词:薪酬公平策略 内外部平衡 薪酬长效机制

企业薪酬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几大类别:一是薪酬制度的问题,包括薪酬制度是否完善,是否体现内外两个公平的原则;二是薪酬系统的问题,包括各系统之间是否设计合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工作内容的相互配合运行。三是薪酬管理的问题,包括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行为和方式。

C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的全国性的专业啤酒公司。目前C公司在中国经营近70家啤酒厂,旗下含主打品牌及30多个区域品牌共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19.8%份额。2009年C公司啤酒销量超过837万千升,年增长达15.3%,产销量连续五年遥遥领先国内其他啤酒企业。2009年单品牌销量进一步增长18.8%达到724万千升,巩固了其作为全球领先啤酒品牌的优势。

本案例主要集中讨论北京C公司的薪酬制度能否体现在区域企业间的内部平衡和外部的平衡。

首先,薪酬的公平性直接影响公司员工的行为并最终影响公司业绩。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因此,薪酬公平性的经济后果是完善我国企业薪酬制度过程中必须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

作为企业来说,员工不仅关注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同时也关注内部的公平性。在进行工资平衡时,要考虑社会平均工资,行业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

一、C公司中基层员工薪酬长效机制的定义及目的

薪酬长效机制是指在C公司根据外部客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公司发展情况及外部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调整中基层员工薪酬标准的方式。其目的是整体上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留住关键员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二、C公司中基层员工薪酬长效机制

1.C公司内区域间的工资平衡机制

C公司内区域间的工资平衡机制是衡量不同区域不同工厂工资水平是否平衡的方法,主要选取反映各地区职工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官方数据综合指数作为衡量的依据。

由于各区域内部工厂数量较多、很多小城镇无法获得部分分析数据,所以难以对所有工厂所在地区直接做比较,因此选取了以区域公司下属的“标杆工厂”所在城市(简称“代表城市”)为参照,先比较各个“代表城市”的差异,然后各区域内其它工厂所在地再与“代表城市”进行比较,形成C公司各区域之间的工资平衡关系。

第三,判定一个区域公司(标杆工厂)的薪酬水平与其它区域公司是否平衡,通过两个指标比较:① 现行的岗位矩阵薪酬标准(以3档为例)与工资综合指数的比值(平衡系数b1);② 实际发放的薪酬水平(年度收入)与工资综合指数的比值(平衡系数b2)。

第四,比较与分析的思路:①平衡系数b = 年度薪酬标准(或实际发放水平)÷ 当地工资综合指数(a);②选择各区域公司平衡系数(b)的平均值(b)上下一定幅度范围视为“相对合理区间”,如果本区域的平衡系数高于该区间,则视为该区域的薪酬水平与其它区域比“相对偏高”,反之则“相对偏低”。

b1和b2的比较结论在同一个区域可能不一致,说明区域公司薪酬标准的设计和实际执行中存在偏差。如:有的区域公司b1相对合理,但b2偏低,说明岗位矩阵薪酬标准设计得可能没有问题,但实际执行中可能由于位于低薪档的人数比较集中,导致员工实际得到的薪酬水平偏低。

2.C公司区域公司内部不同工厂间的工资平衡机制

区域公司内部不同工厂间的工资平衡采用了“城市等级”的比较方法。城市等级主要应用于指导各区域公司内部不同城市间的工资平衡,也可在全国范围、跨区域平衡相同城市等级内工厂间的工资水平。

第二,将工厂所在城市的上述指标按照权重进行加权得出绝对值。以北京作为标杆城市系数,其他城市的绝对值与北京的绝对值进行比较,得出各城市之间的城市对比系数。对所有工厂所在城市的系数进行分位值排序,并参考各工厂所在城市的行政区划,定位为:A类城市的系数在0.6-1.0之间,B类城市的系数在0.4-0.6之间,C类城市之间的系数在0.4以下。城市等级系数是一个动态指标,总部每年对数据进行更新。

薪酬矩阵工资标准和实际执行的薪酬标准“相对偏低”的单位,在薪酬调整时调整幅度可适当大些;而“相对偏高”的单位在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差距不大时,薪酬标准原则上短期不予调整或小幅调整。C公司总部每年会更新内外部数据进行比较,并对内部的平衡给予调控。

3.C公司外部市场平衡调整机制

外部整体经济环境两大主要影响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行业外部市场工资水平。受外部整体经济环境较大影响的调整政策:

第一,全国性的年度的CPI达到一定程度时(初定CPI>5%),并有持续增长可能的情况下,可实施普调。确定普调幅度时,将综合考虑CPI实际增长比例、预测的CPI增长趋势及对各级员工的影响程度等因素,由总部统一确定调整政策和调整幅度。当CPI稳定地回落到较低水平以内(暂定3%)但并没有产生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阶段性物价补贴”有可能会取消。具体方案届时将由总部根据实际情况征求区域公司的意见后统一决定。

第二,根据公司目前所处同行业工资相对水平,以及公司设定的在同行业中的目标水平,对偏离市场水平较大的关键岗位进行调整,或根据需要也可能对执行的薪酬矩阵进行重新设计。

4.C公司中基层员工薪酬内部公平性调整机制

C公司建设的薪酬制度中,关注职位的相对价值,同工则同酬,不同工则不同酬。通过职位评价,确立一个合理、系统、稳定的工作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各职位的薪酬级别和职位待遇,另对薪酬的基础作了明确、清晰的限定,避免了由于薪酬基础限定模糊而引起的员工不信任和对偏袒、歧视的怀疑。

根据C公司内部专业职级/技术等级的设置、与工资矩阵对应的关系,可为符合条件的员工升档——内部职级由总部统一组织制定标准。根据工资矩阵中每档薪酬标准对应的岗位要求、技能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员工升档——没有技术职级的岗位由区域公司制定岗位达标方案与矩阵工资联挂。

超市员工工资薪酬方案范文7

薪酬激励方案范文

商场如战场,销售队伍犹如企业占领市场的先头部队,他们的战斗力直接影响着战役的胜败。激励是发挥战斗力的催化剂,是鼓舞战斗士气的关键。然而,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销售队伍,也不确定现行的激励政策是否有效地激励了销售队伍,面对骨干销售人员的大量流失也束手无策。

下面笔者以真实客户案例为背景,介绍三种不同销售模式下的企业销售队伍的激励攻略。

直销模式下的激励政策

1.企业介绍

A公司是一家经营地产信息的中介服务公司,该公司拥有10多年房屋租赁、买卖经验,全国销售团队近万人。公司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客户销售模式为典型的直销模式,公司向销售人员提供丰富的房源信息,销售人员面对终端客户进行一对多的跟踪服务。

2.销售工作特点

工作时间自由,单独行动较多。工作业绩可时时进行监控,销售工作难度小,销售人员流动性强。

3.销售人员特点

销售人员两极分化严重,接近20%的销售人员促成了80%的业务达成。销售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在22.8岁,教育层次集中在中专和大专学历,平均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有近1/3的销售人员为应届毕业生,专业无集中性。

4.销售人员需求分析

初级销售人员,他们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刚开始从事销售工作,工作热情高,但缺乏销售技能和专业知识。他们通常期望生活具有最基本的保障,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激励。

高级销售人员,他们处于职业发展的维持期,有3至5年的工作经验,工作热情达到顶峰,并能够相对保持,有时也会有所下降。他们的生活基本物质条件已经满足,他们中的一部分希望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获得晋升,从事管理工作,另一部分销售人员则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

5.薪酬激励方案

分析了A公司的业务特征和销售人员需求,我们制定了激励销售个体的薪酬激励方案。“销售人员收入=基本工资+(当期销售额一销售定额)×提成率”或“个人收入=基本工资+(当期销售额一销售定额)×毛利率×提成率“。以租赁业务为例,刚入职的销售人员,公司要求按照薪酬方案一执行。初级以上销售人员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方案二或方案三。详见表1。(注:文中涉及薪酬方面的数据均为举例,不代表真实数据,无参考性)

在薪酬激励方面,销售人员拥有激励方案的选择权。同时,公司对销售人员的业绩完成情况也进行比较严格的约束。正常经济环境下,销售人员的销售额连续三个月达不到销售目标,将从销售人员岗位变成销售秘书岗位。

6.辅助激励方案

初级销售人员,公司提供每周一次的销售业务培训,销售人员可以把平时销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培训会议中,由资深销售人员给予工作的帮助,使他们较快地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高级销售人员,是公司的中坚力量。公司帮助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提供高水平专业或管理培训,在保持原有薪酬福利水平下,适当考虑长期激励。

渠道销售模式下的激励政策

1.企业介绍

B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整车制造企业。企业致力于中方汽车品牌中高级商务用车及延伸商品事业的发展,同时作为日资某汽车品牌在中国事业的主要担当者。

2.销售工作特点

全国各地开设销售办事处,主要销售管理人员由总部派出,销售业务人员基本本地化。销售人员的工作主要以办事处为中心,开拓及维护周边汽车经销商网络,培训、协助经销商销售人员达成销售任务。销售工作具有明显的团队性,公司下达销售任务均以办事处为单位。

3.销售人员特点

超过七成的销售人员具有5年以上本公司汽车销售工作经验,司龄超过10年。多数销售人员来自于公司制造一线的生产管理人员,他们对公司各型汽车的构造、性能、特点都能够做到如数家珍,汽车专业知识扎实。多数销售人员虽仅拥有中专和大专学历,但管理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4.销售人员需求分析

办事处主任:他们是公司的元老,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物质回报也达到了较好的程度,希望获得更多的退出回报。他们常年派驻到异地工作,很少与家人团聚,期望更多假期或总部办公时间。

业务员:他们具有5年左右的销售工作经验,能够较独立地完成渠道销售工作。但他们对经济回报期望也逐步升高,他们不自然地与一线汽车品牌的渠道销售人员收入进行比较,有时心理会有很大落差,他们渴望公司给予销售人员更多的激励倾斜。

5.薪酬激励方案

销售人员薪酬=基本工资+业绩奖金+年底超额完成奖。

办事处主任薪酬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模式,将个人浮动薪酬中的主要部分与销售任务达成率(65%)、销售利润达成率(20%)、应收账款回收率(10%)、网点建设率(5%)等指标挂钩。

办事处主任薪酬=基本工资(制度薪酬的60%)+季度业绩奖金(以制度薪酬的30%为基数)+年度业绩奖金(以制度薪酬的10%为基数)。

业务员浮动薪酬中的主要部分与销售任务达成和利润达成挂钩。

业务员薪酬=基本工资(制度薪酬的50%)+月度业绩奖金(40%)+年度业绩奖金(以制度薪酬的10%为基数)。

6.薪酬激励方案的优点

(1)改变以往办事处主任薪酬只与销量挂钩的现状,加入其他因素的考核,将办事处主任即销售管理人员的注意力从销售工作转移到管理工作上,每季度向总部述职,接受管理培训;

(2)对于一线业务人员引入更具竞争性的考核机制,多销多得,当月多销当月多得;

(3)引入利润指标(因素),引导销售人员对高利润产品的销售;

(4)通过毛利系数的设定(例如可将新产品毛利系数设定为较高值),引导销售人员销售公司着力推广的产品;

(5)提高超额奖励门槛,并将最终超额奖励的发放与公司总体任务达成挂钩,既便于公司控制成本实现承诺,又使得销售人员能够在现实的基础上获得合理的回报。

混合销售模式下的激励政策

1.企业介绍

C公司是一家创立于日本的跨国企业,是在日本成立的第一家通信设备企业。120多年以来,C公司已经从在日本最早生产电话机,发展成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研究、生产和销售打印机与传真机、网络与通信、安全与识别认证、宽带与多媒体、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ATM机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著名企业。目前,C企业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为多种领域提供优质产品与解决方案。

2.销售工作特点

C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已进入行业三甲,每年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平缓。销售模式以渠道销售为主,大客户直销方式为辅。凭借品牌影响力、优秀的产品性能及优质的售后服务,C公司在选择商方面,拥有较多的主动权。大客户主要集中在各省、市税务部门,大型集团企业等。

3.销售人员特点

C公司的销售人员要求教育背景为大学本科以上的市场营销、机电类或相关专业,掌握英语和日语两门外语,在IT外设产品行业具有3年以上的销售或销售管理经验。不到30人的销售队伍,完成年度170万台产品的销售。平均每人掌握近百家一、二级销售商,是典型的精英销售。

5.销售人员需求分析

每个销售人员不仅是一位超强的销售人员,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为客户量身定制价值创造的模式,向客户传递一种成功理念。他们不以销售人员自居,追求一种更大业务范围的销售管理方面的提升。他们希望成为业界的传道士,引领行业服务标准。

6.薪酬激励方案

C公司全球品牌和产品质量赢得了终端客户的高度认可,这两个因素是达成销售的关键成功因素。C公司的销售团队整体素质较高,具有高度的销售能动性。因行业特性,销售中存在形式销售和实际销售的事实差距。这里讲的形式销售是公司库存减少,但产品并未完成终端客户的销售。在大客户营销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政府采购,采购部门是省税务部门,而使用方是地级税务部门,达成的产品合同数量与实际销售数量一般不一致。因此核算实际销售的周期往往较长,以年度计算。

具体办法:销售人员根据上一年度个人销售任务达成(财务到账为准)占全公司销售任务达成比例,划分销售等级。每年销售人员根据业绩达成情况,动态定级。

销售人员薪酬=固定工资+年度奖金,年度奖金的发放办法详见表2。

超市员工工资薪酬方案范文8

    论文摘要:介绍了企业薪酬制度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央企业薪酬管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通过思考,提出坚持依法治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针,加强内部薪酬管控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管理,强化企业内部压力专递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薪酬管理成效的具体对策。

0引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薪酬作为激励劳动效率的主要杠杆,是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紧密联系的管理要素,薪酬管理是企业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企业必须及时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沟通,对薪酬系统进行有效性评价并持续改进。薪酬管理问题是关系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科学的薪酬管理能够合理运用薪酬传递企业价值导向,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是企业吸纳、激励、使用、保留人才,增强组织赢利能力进而提高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最大化的有力工具。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截至zoog年底,中央企业拥有国有资产总量超过5.5万亿元,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排头兵,是国有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力量,中央企业能否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目前我国大力进行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推进国民收人分配制度改革创新的时期,中央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做出表率。如何认识和解决薪酬管理问题,从战略高度对中央企业薪酬管理工作进行规范,逐步确立现代薪酬分配思想和制度体系,更有效地发挥薪酬的激励导向作用,是当前中央企业薪酬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薪酬制度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中央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1985年起国家对传统的等级工资制实行结构性改革,推行工资与效益挂钩的工资制度,引人再分配调节手段,开征了工资调节税、个人收人调节税,对企业工资总量实行控制,不再统一规定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企业内部分配形式逐渐灵活多样。到1988年,约40%的企业进行了浮动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等基木工资制度改革。1993年开始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试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大运用法律和经济等手段调节工资收人分配的力度,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等制度。2000年以来,工资分配制度进人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中央提出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在许多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基础上,部分企业试行了股权激励办法、企业年金制度,并规范职位消费,中央企业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部分企业开展了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技术要素入股等试点,全面建立最低工资制度。

    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标志着我国已进人全面改革的新阶段。据此展望,在中央企业薪酬管理这个重要领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深化和主客观条件的逐步具备,劳动计量市场化和工资形成市场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薪酬管理模式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成立以后,陆续制定出台了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业绩考核、股权激励、职务消费、兼职取酬等若干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以对企业负责人普遍实行了以业绩为导向的年度薪酬制度。企业负责人基薪根据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结合企业经济规模和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绩效薪金与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根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级别及考核分数确定。同时,按照“规范起步、循序渐进、总结完善、逐步到位”的工作思路,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进行了探索。中央企业内部分别采用岗位薪酬制、技能薪酬制、结构薪酬制、绩效薪酬制等薪酬制度。2010年起,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实现了从岗位等级工资制、岗位结构工资制向企业经济增加值(eva)评价方法和薪酬激励制度的转变。

    目前中央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改革试验阶段,与现代科学、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分析

3.1收入分配问题引发强烈争议

    (1)劳动报酬比重逐步下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07年中国总产值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预测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报酬在国民收人初次分配总额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后持续下降,2005年为36.7%,连降22年,而从1978年至2005年,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2)收人分配差距未能有效缓解。职工平均工资地区差距仍在拉大,2000年,在陕西省内各地市中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的商洛市与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西安市差距为1848元,到2008年,这一差距扩大到12687元。行业间工资收人差距依然较大,199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与最高行业的差距为2.35倍。到2005年,行业工资差距扩大到4.88倍。

    (3)各个阶层收人增长速度有差异。按照国际通用的社会平均工资法,月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40%~60%,目前中国所有地区的最低工资上限仅为平均工资的43%左右,平均水平则明显低于40%的下限,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法,没有一个省份达到了最低工资标准水平。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居民收人基尼系数1994年突破警戒临界点,目前已超过0.45,收人分配已走到了函需调整的“十字路口”。

3.2国家收入分配监管力度不断增强

    收人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收人分配的状况不仅会影响生产的效率,而且会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社会的协调与稳定。国家领导把“收人分配不公”作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三大因素之一进行了重点强调,温家宝总理发文指出:“当前,收人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理顺收人分配关系,改革收人分配制度,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作出了明确要求,国资委下发《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内部收人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行实施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控”预算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将出台工资支付条例。从近期国资委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的检查以及各类外部审计来看,收人分配是检查和审计所关注的重点之一,收人分配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3.3绩效管理在企业二次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员工中“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依然存在,绩效管理在体现“效益优先、按劳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不够明显,助力员工发展方面的力度和深度不够。有些企业过度崇尚薪酬的激励效能,把薪酬看作是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万能钥匙,把激励简单等同于现金奖罚,忽视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社会需要;与此相对应,有些企业则轻视薪酬制度功能,过于依赖“狼性理论”、“大公无私”文化,忽视员工“经济人”的属性,不注意调整薪酬制度以适应企业外部的市场大环境,从而导致了员工积极性的丧失,甚至使核心员工外流、企业竞争力下降。

3.4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依然薄弱

    主要体现科学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制度尚未建立,在劳动差别和岗位价值缺乏定量的依据,即对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等4要素没有进行较规范的评价,导致工作环境艰苦、技能要求高的岗位与一般岗位收人未能合理拉开差距。由于体制原因,大多数中央企业还存在着总体超员、部分专业工种缺员现象,历史包袱较重,适应企业特点的、系统化、规范化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和岗位管理体系有待完善,薪酬管理对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未能充分盘活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力度不强。

4薪酬管理的对策

    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收人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热点,薪酬管理工作既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企业的工资总额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企业薪酬管理的根本任务在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依法治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针,加强内部薪酬管控力度,规范收人分配管理,强化企业内部压力传递机制和激励机制,夯实薪酬管理基础工作,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1完善薪酬分配制度

    坚持收人分配改革“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间收人群体收人,提高低收人群体收人水平”的大方向,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个人收入岗位责任、贡献与企业效益密切挂钩、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衔接、能增能减的分配调控机制。积极探索管理、技术、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人分配的办法,参照行业劳动力市场,根据人工成本比重等要素合理设置便于增长统计、宏观调控、自我约束的分配指数,深化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探索引人职级、岗位绩效工资制,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和生产一线职上倾斜,合理确定上_资差距,接受国家和公众监督,使每位员工能够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

4.2制定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

    根据企业成长期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薪酬战略。在企业迅速成长时,经营战略以投资促进成长,薪酬战略应当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将高额报酬与中高程度的奖励相结合。企业进人成熟阶段,其经营战略主要以保持利润和保护市场,薪酬战略应以奖励市场开拓和新技术开发及管理技巧为主,把平均水平的报酬与中等的奖励相结合。企业处在衰退阶段,其经营战略是收获利润并转向新的投资点,薪酬战略应实行略低于中等水平的基本工资和福利。

4.3规范收入分配管理

    (1)建立健全收人分配重大事项审核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收人分配宏观调控政策,推行收人报告制度,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方案、股权期权激励方案、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等涉及收入分配的重大事项,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履行申报审批程序。

    (2)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增长。健全人工成本管理调控制度,加强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和管理,推行薪酬管理信息化应用,建立人工成本监控、预警机制,全面实施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薪酬发放遵循“两低于”原则,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厘清各类奖金和津补贴,规范薪酬列支项目和渠道。企业执行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和调整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均应充分考虑企业效益、工资水平、人工成本承受能力和市场竞争的要求,持续提高人工成本投人产出效率,优化人工成本结构。

    (3)加强收入分配的管理和监督。坚持工资内收人监督检查,执行国家宏严格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健全内部分配民主管理程序和制度,企业收人分配重要大项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企业风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能力。

4.4完善企业内部压力传递机制和激励机制

    (1)规范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管理。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重点工作的部署,加强业绩考核指标提取和目标设置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推行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使企业负责人薪酬与责任、风险和经营业绩联动,促进企业负责人收人分配公正、合理、规范。

    (2)深化全员绩效管理。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全员绩效管理规划目标,以规划引领绩效管理深人开展,健全岗位绩效指标库,逐步提高员工薪酬收人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等指标挂钩力度,以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按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薪酬制度,以此激励员工干事创业激情。

    (3)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把薪酬制度改革放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进行系统思考,综合考虑员工发展愿景和精神激励因素,注重同步健全完善配套的劳动用工、劳动合同管理、职业发展、人才培养、干部选拔任用等相关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合理拉开关键岗位、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与一般操作岗位的收人差距,拓展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的成长空间,让对企业贡献较大的人才通过不同激励方式同样得到实惠,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使薪酬管理效能最大化。

4.5加强薪酬管理基础工作

    (1)分析参与收人分配的各要素在企业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提高收人分配透明度,进一步对“按劳分配”进行新的探索,对“劳动价值”赋予新的内涵,对“劳动”参与分配提供新的思路。

    (2)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分析、评价制度。以组织机构规范和劳动定员贯标为契机,以岗位分析为基准,编写岗位说明书,评价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建立胜任模型,确认相应岗位价值,为确定薪酬标准提供量化依据。

    (3)逐步建立竞争性的岗位管理机制。《职工奖惩条例》于2008年废止,新《劳动合同法》和《实施条例》细化了现行劳动合同制度,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用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强政策研究,抓紧完善企业内部奖惩规定,积极开展清理和规范用工工作,研究依法调整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用工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编制,合理设置岗位,加强人员配置管理,为建立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人能高能低的良好格局提供制度保证。

超市员工工资薪酬方案范文9

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激励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论文联盟时实现组织的目标。研究者们发现,薪酬与工作满意度、组织忠诚度、激发工作动机方面、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有着极大的正相关。如何发挥薪酬在企业激励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设计合理的适合公司发展的薪酬体系越来越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华为公司从一个注册资金仅有2万元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销售额220亿元、利润30亿元的电子百强企业,10年的快速成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肯定,就连世界级企业思科也不得不将其视为竞争对手。思科公司ceo钱伯斯曾说道,“在今后几年里,思科将只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华为。”华为的成功也引来了企业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华为作为案例研究和探索。本文试图将华为薪酬战略实施作为分析案例,结合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战略、企业薪酬战略体系设计和模式选择的关系,剖析华为公司的薪酬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作用以及产生强有力的激励效果,以此对我国企业进行战略薪酬体系设计时起到借鉴作用。

一、华为公司的薪酬战略及特点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8年由几名技术成员集资2万元创立于中国深圳,目前是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1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

(一)华为薪酬战略的发展阶段

根据华为为适应企业发展战略而进行的招聘思路的转变,(参见《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笔者认为华为的薪酬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

1. 1988年到1996年:企业处于初创期,实力单薄,非经济性薪酬发挥主导作用

该阶段为华为初步涉入通信领域,企业处于创业阶段。实行的是内部成长战略,各种外部资源比较贫乏。企业在外部环境处于“不支持”状态。企业的发展受到各种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企业对通信人才的急需与无法支付具有竞争性的薪酬成为矛盾。华为人将其称为“乱世英雄的年代。”此时企业的薪酬水平和福利水平都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创业的冲动和对成功的憧憬却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此时企业薪酬的激励效用主要是靠支付员工非经济性薪酬贡献(如晋升、能力提高、工作氛围、激情等),只要干出绩效,毕业两年的学生可以管理一个五六十人的部门,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19岁,提升最快的高级工程师是在工作后的第7天。与此同时企业对雇员采用的是股权激励的方式,以减少奖金激励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大约在1990年前后,华为就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全体职工内部持股制度。在2002年以前员工年终奖金的发放不是现金而是股权。

2. 1997年到2002年:企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实力相对雄厚,实施领先薪酬战略

1997年以后,华为开始进行多元化经营,华为的战略也开始关注外部成长。除原有的电话交换机外,还介入了数据业务、无限通讯、gsm等通讯领域的主导产品。 随着进入快速扩张期,对优秀人才需求巨大。此时公司实力较以前相比雄厚,按照任正非的说法,当时华为平均每年招聘大约3000人。

此时华为主要是采用“压利+补助+加班费+奖金,而每个薪酬要素又有自己的特色。

华为的基本工资实为薪酬内容强原则”,提供“有竞争性的薪酬”。华为的薪酬结构大体为:员工薪酬=基本工资+股票+福利。体系中的基本薪酬,通常是包括基础薪酬、岗位薪酬、学历薪酬、职务薪酬、技能薪酬等。如 “应届生:2000年华为本科起薪4000,硕士5000;社会招聘进入公司3个左右有一次加薪,200到3000不等”。这个水平比深圳一般公司高出15-20%左右。高工资作为第一推动力发挥巨大作用。

华为的全员持股随着企业的发展在方式上逐渐发生了转变。华为从最初的人人配股的固定股票分红逐渐转变为今天的“虚拟受限股”,从“普惠”走向“重点激励”。全员持股无疑是长期激励的有效方式,它激励华为人以狼的精神不懈奋斗。华为入职满一年后,拥有内部职工股。股票以1元向公司购买,不得转让,离职时必须卖给公司。

华为的体贴福利待遇是让许多研究者津津乐道的一环。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其视为动态分配机制的体现。华为的福利不以身份和资力,而是以贡献大小作为利益分配。这种体系有效克服了一切惰性。同时华为除了设计一些普通福利发放形式如培训、分红、职工小区外,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员工福利采用货币化,即打到职工的工卡里,这笔钱可以用于购买车票、在公司食堂就餐、在公司小卖部购物等,同时还拥有基本工资15%的退休基金。

华为将奖金发放视为一种艺术。在华为的薪酬体系里,奖金的数量占到所有报酬的25%。与此同时各种补助、加班费都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

转贴于论文联盟

3. 2005年底至今:企业处于成熟发展论文联盟期,企业需要配备国际化人才,薪酬战略更加丰富化

华为2005年海外销售首次超过国内,国际化发展路线逐渐明朗,3品签单成功,海外业务发展迅猛,企业需要配备国际化人才。招聘的目标主要锁定在财务总监、国际税务经理、高级项目财务经理等。此时企业需要对内部薪酬的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进行分析,体现效率和价值原则。根据《华为基本法》第四章基本人力资源政策,华为在工资分配上实行基于能力的职能工资制:奖金的分配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改进挂钩;安全退休金等福利的分配,依据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贡献大小,对高级管理和资深专业人员与一般员工实行差别化待遇。公司薪酬战略与经营战略相匹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二)华为薪酬战略的模式分析

1.华为的薪酬战略是基于发展阶段的薪酬模式选择

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衰退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薪酬模式与之相匹配,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案。华为在创立初期,各种资源处于“不支持”状态,企业对雇员多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薪酬发放以非经济性薪酬和非货币化薪酬为主,以减少奖金激励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压力。而在企业快速发展和成长的时期,华为采用“压强原则”,提供有竞争性的薪酬,吸引“垄断”人才。该薪酬模式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员工的激励也约束效果不尽相同。

2. 华为的薪酬战略是基于经营战略的薪酬模式选择

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必须考虑外部竞争性、内部公平性和员工公平感。而企业在薪酬水平的定位(外部竞争性)上一般选择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类型相匹配。在华为的创业初期,由于受到资源的硬性约束,企业只能通过整合和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来强化组织优势即实行内部成长战略。虽然在货币薪酬上华为此时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是华为通过与员工共担风险,体验着创业和开发新市场的激情,分享着企业未来的成功。这些非货币性的激励构成了华为早期薪酬战略的重要内容。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之后,华为一直采用“有竞争性的薪酬”来吸引企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采用市场领先型薪酬策略。如华为在97年后,市场处于成长期或快速扩张期,有很多的市场机会和成长空间,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迫切;企业各种资源和能力已经具备,薪酬支付能力较强。薪酬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基本上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高薪酬作为第一推动力牵引公司成长。

3.华为的薪酬战略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华为坚决推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的待遇系统,以绩效作为竞争工具。1996年,华为从英国引进任职评价体系,又请美国hay公司作薪酬顾问,从此建立了华为任职资格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薪酬设计,从而解决了内部公平性问题。华为的战略观点是在薪酬体系构建上要实现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辨证统一。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