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航天工程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0-19 15:08:48

航天工程论文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1

中国代表合影

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吴松代表学会致辞

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航工业科技委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崔德刚作了题为《多学科优化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应用》的报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超声速中心主任RECHARD G. MORGAN作了题为《实验室模拟超轨道气动热力学》的报告,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院长SEUNG JO KIM 作了题为《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航宇研发及未来展望》的报告,日本三菱飞机公司首席执行工程师NOBUO KISHI作了题为《三菱支线飞机发展状况——飞向未来》的报告。另外会议承办方还邀请了庞巴迪商用飞机公司副总裁BENJAMIN BOEHM和东京大学教授SHINJI SUZUKI分别作了题为《商业飞机项目——盈利是丈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和《使用机翼结构失效的无人机进行弹性飞行控制系统的飞行演示》的报告。会上代表进行了论文交流,200余篇论文进行了宣读交流,其中中国作者宣读论文40余篇。中国代表普遍反映本次大会具有报告质量高、学术交流充分、会议组织高效等特点,并表示通过三天的会议获益匪浅。

11月14日,召开了主办单位工作会午餐会,学会秘书长吴松和常务理事崔德刚代表我会出席。会议听取了承办单位关于本届会议情况的介绍;讨论了亚太航空航天技术学会会议操作规范;表决通过了下届会议的举办时间和地点。

中国航空学会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在本次会议中承担了在国内进行广泛征文、动员和组织论文作者参会、推荐大会报告及分会场主持人、参加会议期间举办的组委会工作会等多项工作。会议总共征文295篇,其中中国作者提交论文100篇。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2

Abstract: Project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uccessful astronautics and aeronautics mode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odes of typical astronautics and aeronautics organizations/mode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ory background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Six aspects of implications are concluded including the theoretical applic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design in project management of astronautics and aeronautics model development, which can provide effective support for further model development.

关键词: 型号研制;项目管理模式;系统工程;组织结构

Key words: model development;project management mode;systems engineering;organization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4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237-03

0 引言

航天航空型号的研制是十分复杂的。典型的型号通常涉及系统、子系统、组件、零件等多个层级,包含机械、电子、软件等多个学科。同时,系统的设计、生产和供应跨越不同单位,采用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如果没有合适的理论指导和组织管理支撑,航天航空型号的研制通常都会导致质量缺陷、进度延迟和成本超支等严重问题。为了有效支持我国航天航空型号研制项目管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型号项目管理的分析和总结,从这些典型型号的项目管理模式中提取有效的项目管理经验,为国内型号项目管理提供借鉴与启示。

针对航天航空等大型复杂型号研制,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也相应建立了一些理论与方法,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并行工程等。在我国,航天和航空各自具有典型的型号研制组织管理模式,多年来成功研制了多项型号产品。分析总结国内外类似型号研制的组织管理模式,可以给国内型号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启示和借鉴。

1 国内外典型型号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航天型号研制项目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始终离不开项目管理[1]。例如,在美国航空航天业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臭鼬工厂”(Skunk Works)是创新研究与研发机构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其创新理念和运作模式在全世界得到了肯定和推广,成为企业自主创新机构的代名词[2,3]。同样的还有波音鬼怪工厂、SpaceX公司、DARPA等都是推行项目管理的典范[2,4]。在我国,航天航空工业发展迅速,多年来成功研制了多项型号产品[10-13]。

具有丰富内涵的国内外典型型号项目管理模式为型号研制项目提供了理论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指导[1-9]。表1,表2分别以概括的方式将国外、国内典型型号研制项目管理所应用到的指导理论、组织结构设计及其特点进行总结。在理论方面,列举的均为典型型号研制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项目管理理论;在组织管理方面重点突出组织结构设计的特点和该种特点在型号研制中所凸显出来的优点。

2 启示

通过总结分析可以得到:在理论方面,国内外典型航天航空型号项目组织管理都应用了项目管理、集成产品开发和系统工程等。在组织管理实践方面,大多组织都通过项目办公室和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的总体策划与横向协调;采用扁平简约的组织机构以提高灵活性和效率;建立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实现流程、技术和目标的统一。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2.1 项目管理、集成产品开发和系统工程等理论为指导

①鬼怪工厂采用项目管理、系统工程等理论为指导,在战略目标指引下,将型号研制工作分为具有较强关联性的多个项目和运作;在集成产品开发指导下,型号项目组以产品为核心,从设计到试制统筹资源,使技术与业务并行运作,通过多方参与提高最终产品质量。

②臭鼬工厂采用系统工程、集成产品开发的指导理论,按照型号功能系统组成,将研制任务分配给不同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型号研制兼顾设计、试验、制造、质量保证、安全保证、计划进度以及预算管理等要素,实行多要素统一管理。

③NASA将集团业务分为项目与运作,在多个项目运行过程中借用多个职能部门的运作工具,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服务。

④SpaceX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通过涵盖主要分系统的一体化生产模式,更好地优化统筹火箭与飞船的生产流程,建立设计和生产团队之间更加紧密和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为公司精确管控产品质量提供了可能性。

在型号研制中运用项目管理、集成产品开发、系统工程等理论,能够保证一个或多个型号项目的研制有序进行。为加强型号研制项目的有效开展,其指导思想可以集成项目管理、集成产品开发、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以项目为导向、面向对象的组织管理体系,采用系统集成的思想解决研制过程中各个系统、各个单位之间的技术、资源协调和接口管理等问题。

2.2 根据项目特点设计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

①鬼怪工厂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建立符合要求的组织管理结构,并且根据工作分解结构调整组织架构,巩固以产品为中心的责任体系,使职责定义更加明晰。

②SpaceX采用扁平化、简约化的管理架构,使各部门联系更加紧密、沟通交流更加方便,极大地节约了管理成本。

③DARPA灵活、小型、扁平化的项目管理组织架构,缩短了决策流程,将官僚体系对创新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对于型号研制项目,在设计项目组织结构时应保持其灵活性、通畅性、独立性和流动性。具体做法是根据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型号的系统组成设计组织结构。在对待技术职能与管理职能方面,应最大限度地使技术职能从管理职能中脱离出来,从而使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放在设计、研发与工程研制中。对于其他五大系统,每一系统在设计项目组织结构时亦应保持组织结构的灵活性、通畅性、独立性和流动性。

2.3 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

①臭鼬工厂项目办公室组成人员中包括用户(军方),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臭鼬工厂和用户团队之间 “一对一”的关系,职责划分明晰,保证用户得到全面的项目知情权。

②“921工程”设置专项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与管理。

③歼-10在各层级设立项目办公室,保证了各实施单位之间的沟通、项目办与项目办之间的沟通。

④国外典型型号项目经理都具有较大权限。臭鼬工厂的项目是围绕项目经理展开的,实行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制;DARPA的所有工作也是围绕和依靠项目经理展开的,项目经理是构成DARPA核心能力主体的具有特殊地位的管理者。

在型号研制项目中设立任务管理办公室和工程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管理策划,制定项目融合策略,协调项目各系统间的工作。项目的型号总负责人在权限上对应于国外的型号项目经理,在型号研制中应给予型号总负责人最大权限。项目实施过程中,型号总负责人的审批、决策、高级人员调配等工作不应受到外界干涉,同时型号总负责人应专注于项目管理团队的抓总协调及各专业部门的集成,即系统策划、资源整合和协调控制等,实行型号总负责人全权负责制。

2.4 成立委员会或专家组

①NASA通过战略管理委员会(SMC)、运行管理委员会(OMC)和项目群管理委员会(PMC)3个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旨在作出有效决策,促进NASA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

②“921工程”成立两总联席会议专家组,负责工程管理中的重大决策和多方协调事项,这种模式区别于“863专家组”管理模式。

在型号研制项目中建议设立两总联席会议专家组,为任务实施过程中重大管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审核各个项目战略之间的一致性,对项目进行中的重大计划变更做出建议等。

2.5 建立集成产品开发团队

①波音公司工程部建立了一套全面的集成产品/过程开发管理(Integrated Product and Process Development,IPPD)方法,成立高级技术团队。高级技术团队负责为波音公司的所有商业用户提供工程、信息和制造技术。技术团队下设多个部门,主要包括:战略发展和分析部、工程信息技术部、飞行结构制造和支持技术部、高级系统技术部以及波音研发欧洲分部等。

②臭鼬工厂成立小规模技术团队,该团队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研究和发展以及正在从事的项目上,从设计到研制,整个过程实现产品集成,达到高效、高质。

航天航空型号具有规模大,技术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多个专业等特点,每个分系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需要分系统供应研制。这不仅要求在系统集成过程中按照科学合理的模式去实施,同时还需要采用集成产品开发的管理模式,对项目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才能确保项目成功。从技术层面来看,IPT需要横跨多种学科和专业。从管理层面来看,IPT不仅从人员配备方面进行整合,而且从程序、制度、措施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

2.6 任务模块化管理

①鬼怪工厂组建两种类型的团队:高级系统团队和高级技术团队,将商业部门与技术部门分离,两大类型的部门按不同的任务模块分责进行管理。

②臭鼬工厂和SpaceX公司成立小型科研团队,实现模块化的管理,工作效率高,沟通交流通畅。

③NASA将业务模块化,由3个任务委员会负责,每个任务委员会承担的任务又会依靠NASA下属的研究中心来完成。通过采用模块化任务/研制过程管理机制,实现型号研制任务与过程的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达到职责明晰、接口规范和资源共享的效果。

对于型号研制项目,应该以任务/研制过程为导向,将项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为可进行独立设计研制的多层的多个模块,各个模块在研制过程彼此联系紧密但又相互独立。

3 结论

国内外典型航天航空组织/型号研制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可以为型号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通过从项目管理理论支持和组织管理支撑两个维度出发,本文分析了NASA,DARPA,波音鬼怪工厂、洛克希德・马丁臭鼬工厂等国外著名航天航空企业以及国内“921工程”、“歼-10”型号的项目管理模式,提出了以项目管理、集成产品开发和系统工程等理论为指导,设计基于项目特点的精简组织机构,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专家组和集成产品开发团队,进行模块化任务管理等6方面启示,可以为航天航空型号研制项目管理在支持理论选择和组织管理设计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钫.关于航天型号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航天工业管理,2006(06):28-31.

[2]蒲小勃,许泽,吕剑.波音的“鬼怪工厂”[J].大飞机,2014(01):108-111.

[3]聂海涛,桑建华.臭鼬工厂传奇[M].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03).

[4]朱启超,黄仲文,匡兴华.DARPA及其项目管理方略与启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06):92-99.

[5]龙江,肖林,孙国江.SpaceX公司运行模式对我国航天产业的启示[J].中国航天,2002(06):92-99.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共同进步

近年来,机械工程与航空工程的结合度越来越高,我国的航空工程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取得骄人成绩。但在民用航空工程中还存在大量工程项目建设落后,工程项目占据空间过大,军用航空工程专业性越来越强,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发展航空工程显然是行不通的。本文就打算从机械工程视角切入,详细探讨航空工程如何维修。

一、民航航空工程维修与机械工程

由于我国的民航运作与维修管理与欧美相联系的,因此这里所说的民航包括中国民航和欧美民航两部分。航空维修在民航界又被约定俗成地分为两个方面:工程和维修。工程是指完成维修工作所必需的计划、设备、器械等。维修是指通过机械设备的干预和工程师的重新规划使这些航空工程再次运作。我国航空公司在近两年的改革中摆脱了民航总局的束缚,使民航的维修管理权有一定的可调控性。民航公司可自己制定管理方法、维修准则、工作方法等、通过民航总局的审核就可以实行。所以,航空公司必须认识到机械工程对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一整套把航空工程与机械工程相结合放在突出位置的处理程序、处理方法、处理设计,以便航空公司维修工作有条理、科学的进行。这也是对航空公司智囊团的一次严格考验,航空公司必须做到机械工程与航空工程维修高度结合,这样才能向航空总局证明航空公司的维修程序、维修方法是成熟的,并且通过维修足以使航班能适合航行、安全运行。

因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民航航空工程的维修中,需要机械工程参与的地方越来越广泛。

机械工程在民航维修方面的参与主要是为了达到:1.根据航空器制造商和其他专业人员给出的维修意见,做出合理的、科学的维修,给难度大的维修创造硬件条件。2.给维修的可行性提供一个界限。虽然目前机械工程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并且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也很大,但毕竟也有一些目前还做不到得地方。因此,维修设想不可天马行空,还有结合机械工程的承受能力。3.机械工程可通过对航空工程的整体分析,对航空工程做出定期检查。

二、美军航空工程维修与机械工程

美军航空工程维修也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生产维修部分,二是工程维修部分。由于美军军方的超强实力和雄厚资金,军方的航空工程维修周期比较短,且多由航空器制造商进行专业维修,较少有军方自己维修的现象。机械工程在军方航空维修反面的参与主要是为了达到:1.保证军方航空工程维修的质量,从硬件设施上给空军生命安全保障。2.为不常见的系统问题提供维修意见,并提供参考方案 ,并整理出以往相关实际问题修理方法,积累经验。3.对修理后的航空器进行使用阶段数据整理,追踪使用效果,记录下修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三、机械工程视角下空军航空维修

机械工程与空军航空维修的结合是机械工程的一大突破,也是空军航空顺应时代进步的要求的表现。民航机与军机在性能、运营、维修方式上存在很大差距,学术界就空军航空维修要不要参照民航维修展开了激烈讨论。本文认为在可以用互通语言和术语描述各自系统关联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对照分析。民航维修与空军航空维修有共通之处,维修系统原理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航空装备的复杂性,导致空军航空航天维系维修系统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从装备出发,可以理出一条脉络。从做战使用出发,又可以理出另一条脉络。机械工程与空军航空航天工程的结合是随着航空装备在军事作战中的重要性增强而提出的。机械工程加入空军航空航天工程中,可以演绎出空军航空维修与民航维修有很大的相似性。那么,空军维修也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维修管理部分,二是维修保障部分。这里的维修保障也就可以把民航和美军的维修生产作为参考。而维修保障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维修,在这里也就可以参照美军航空装备的维修经验。

四、小结

随着航空工程在技术上的取得巨大进步,包括飞机、直升机、宇宙飞船、导弹等航空飞行器的工造也越来越精密,从而也日益走向复杂。因而航空工程与机械工程的结合势在必行。机械工程对航天工程的发展完善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在哪个位置,学会从机械工程角度看航空工程的发展很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喜先;工程系统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张凤鸣,郑东良,吕振中;航空装备科学维修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郑东良;航空维修管理[D].西安:空军工程大学,2001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4

多年来,集团公司在扎实推进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过程中,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 培育形成了以“国家至上、技术引领、勇于攀登、追求卓越”为指导方针的创新文化,构建了完整、合理并能持续激发员工创新活力、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航天创新文化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创新发展道路。

始终坚持创新引领,

大力培育具有航天特色的创新文化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奋斗史。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文化的因子渗透在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在项目论证初期,我们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基本国情、任务拓展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和系统论证,明确提出了“发射载人飞船、建设空间实验室、建设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并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的水平,创造性地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在工程实践中,成功地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神舟系列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攻克了飞船总体技术、飞船制导、导航、控制技术等一系列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我们仅用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就实现了载人首飞,仅用了3次载人飞行就完成了从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空间出舱的跨越,仅用了2次飞行就完全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太空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0年,在总结提炼航天事业50多年创新发展积淀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准确把握新时期创新文化的内涵,提出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确立了“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创新推动富国强军、以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创新价值观,形成了涵盖精神层、行为层、物质层三大层次的具有鲜明航天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创新文化。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文化建设思路和途径,印发了《集团公司创新文化建设纲要》和《航天创新文化员工读本》。《纲要》的推行以及一系列创新文化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创新文化在集团公司的落地生根。

在《纲要》的指导下,集团公司各单位制定了《创新文化建设实施计划》,成立了创新文化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等组织机构,各相关部门从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多角度协同推进,循序渐进地建设并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文化体系。特别是,型号部门与企业文化部门密切沟通、大力协作,共同探索推动创新文化落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推进创新文化与创新实践的有机融合,真正将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使创新成为员工的自发行为,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坚持融合共进,

推动创新文化与创新体系协调发展

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为航天人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集团公司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注重发挥技术创新的先导作用和创新文化的支撑作用,以创新文化建设推动创新体系发展,以创新体系发展来检验创新文化建设成果。在创新文化实践中,集团公司各单位组织开展了创新论坛、创新金点子工程、创新大讲堂、创新案例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并日渐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创新文化在推进集团公司自主创新、建设一流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以创新文化推动原始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的孵化带动作用。遵循“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价值观,集团公司大力加强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建设,积极构建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转化平台,努力打造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原始性创新的重要基地,先后建成的部级研发中心以及重点专业研发中心,成为应用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的重要基地。当前,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以航天总体和专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主体、以13个部级实验室、10个部级工程中心等为支撑的、涵盖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与集成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一大批建设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以创新文化推动集成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航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系统集成创新是航天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之一。秉承“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在重大工程的实施中,集团公司作为工程总体研制单位,将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贯穿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注重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和集成创新的“龙头”作用,在项目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注重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创新的有效结合,积极联合国内优势创新资源,高效集成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成果,重点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促进航天科技核心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是以创新文化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航天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国航天自创建之日起,始终面向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需求,在推动航天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同步跃升。发扬大力协同的航天优良传统,集团公司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先后与哈工大、上海交大、国防科大等著名高校建立了30多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形成了“系统集成创新为主导、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前沿领域创新为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机制,为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集团公司坚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造就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善攻关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一是以重大工程为牵引,搭建创新人才成长的广阔平台。集团公司坚持以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和型号研制任务作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历练的平台。按照工程任务每推进一个阶段、人才就要跟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注重在工程实践中发掘人才、培育人才、造就人才,以创新人才队伍的优先发展促进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人才选拔和使用方面“不拘一格”,对于综合素质和能力优秀的人才,敢于打破年龄和资历限制,及时把他们推举到总指挥、总设计师等岗位上担当重任,让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年轻人思想解放、对新技术敏感、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特点,给予他们信任、赋予他们责任、鼓励他们求新。在人才发展方面畅通人才成长通道。针对设计、研发、工艺等技术岗位,集团公司设置了主管师、主任师、总师等分级分类的技术职务发展序列,按专业建立了由部级专家、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院级专家组成的三级专家体系及其相应的后备专家队伍,为创新人才铺设了清晰明确的成长道路,促进创新人才发展。经过长期的培养选拔,集团公司形成了一支以32名两院院士、100余名部级专家、300多名学术技术带头人、400多名型号“两总”为代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二是以创新机制为推手,实施创新人才的有效驱动。集团公司不断健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通过事业吸引、政治培养、岗位造就、待遇倾斜、精神凝聚等措施,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创新贡献突出的科技骨干实行政治待遇、荣誉奖励、推举专家、培训深造、职称评聘“五优先”,切实提升创新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实行重大奖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充分激发了优秀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从2010年开始设立航天功勋奖、创新奖、贡献奖等,集团公司每年拿出上千万元专项奖励贡献突出人员,其中航天功勋奖每人100万元,既营造了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也激发了创新活力和创造激情。目前,集团公司400多名型号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平均年龄不到45岁,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团队、嫦娥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东方红四号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29岁。正是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优秀人才队伍,不断刷新着科技创新和事业发展的高度。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亲临集团公司视察指导工作,对航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给予了“朝气蓬勃、后继有人”的高度评价。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5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管理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北京

您的学校背景:北京理工大学

要求字数:6000 (开题报告)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先要一个开题报告! 正式毕业论文的要求 学校还没通知 开题报告要求 见 附件 题目方向是 三维制造工艺 对机加企业(车间) 的影响 或 数字化制造 对机加企业(车间)的影响 (最好是针对航天制造企业)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基于三维模型的工艺对技术对航天制造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一、学位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在国际航空制造业新产品研制中发展迅猛,传统的以模拟量传递为基础的设计制造手段,已经逐渐被以数字量传递为基础的数字化手段所代替,通过全面采用数字化产品定义、数字化预装配、产品数据管理、并行工程和虚拟制造技术,极大缩短了机型研制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二、本选题研究领域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计划进度表

五、经费预算

六、参考文献

[1] masuzwa t, fujino m, kobaryashik. wire elctro-discharge grinding for micro-machining [j]. annals of the cirp, 1985, 34(1): 431-434.

[2] yan b h., chung tsai h, yuan huang f. the effect in edm of a dielectric of a urea solution in water on modifying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XX, 45(2): 194-200.

[3] assarzadeh s, ghoreishi m. neural-network-based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electro-discharge machining process[j]. XX, 39(5): 488-500.

[4] soni j s. micro-analysis of debris formed during rotary edm of titanium alloy(ti 6a1 4v) and die steel(t 215 cr12)[j]. wear, 1994, 177(1): 71-79.

[5] murti v s r, philip p k. an analysis of the debris in ultrasonic-assisted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j]. wear, 1987, 117(2): 241-250.

[6] 冯新明,张固.数字化技术在新支线项目研制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XX(10):56-59

[7] 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arj21数字化样机实施规定[g].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XX

[8] 杨玺.基于单一产品数据源的飞机制造信息管理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XX.

[9] 卢鹊.大型飞机的并行数字化定义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XX.

[10]范玉青.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综述[d].航空制造技术,XX(10): 44-48.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 航天故障 诊断 容错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V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72

Abstract Aerospace fault diagnosis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space work smoothl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erospace fault diagnosis and fault tolera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erospace fault det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re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problems of fault-tolera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fault treatment in spacecraft.

Keywords aerospace fault; detection; fault tolerant processing technique

0 引言

自从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用喷气装置探测宇宙空间》,并从理论上论证采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之后,特别是在哥达德、奥伯特、布劳恩、科罗列夫等一代科学巨匠的不懈努力之下,飞向太空终于在20世纪中叶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1 航天器故障的主要特点

1.1 航天器故障的危害性较大

航天器无论质量还是体积都足以对人的安全构成较大的危害。因此,航天器如果结构较为复杂,则很有可能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质量层面的问题。此外,航天器的元件比较容易产生质量故障。因此,航天器对精密仪器的质量要求较高,如果航天器在精密性仪器产生质量方面的问题,将会使航天器难以根据固定的模式进行故障的处理,也无法保证航天器可以提前结束对故障性因素的处理。还有一些航天器在实施任务处理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当前的实用技术可以适应系统的技术处理方案,使得一些航天器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坠亡的问题,导致航天器的应用过程出现一系列的经济损失。航天器如果产生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不仅会在问题的发生阶段出现质量问题,也很有可能影响到后来的技术研制工作的计划,使航天器的后续使用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1.2 航天器运行环境较为特殊

航天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难以保证具备足够的使用性能。因此,必须随时对航天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加以调整,使航天器具备充分适应运行环境的特点。此外,要结合航天器使用过程中的运行轨道特点,对全部的空间环境加以分析,使航天器可以在空间环境的带动之下进行运行性能的有效控制,保证航天器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凭借动力因素的特点加以技术性处理。航天器的运行还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较多。因此,航天器必须能够有效的针对噪音问题进行运行环境的适应,而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电磁干扰等问题很有可能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最终造成航天器的运行环境发生改变。航天器在应用的过程中,所处的整体外部环境与航天器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环境并不一致,因此,航天器很有可能在元器件的质量发生问题的情况下受到零部件质量问题的干扰,造成零部件难以在实验过程中正常运行,形成较为强烈的质量问题。

1.3 航天器本身资源有限

航天器在运行的过程中,必须使用计算机系统对诸多资源因素加以研究和处理,因此,所有的计算机配置工作,都必须保证在能源处理过程中实现配置方案的优化。除此之外,必须结合全部的能源应用特点,对燃料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故障分析机制加以研究,使全部的故障诊断工作都可以在容错技术的有效支持之下进行故障诊断机制的重构。此外,必须结合故障诊断技术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对全部的故障诊断机制加以研究,因此,航天器在诸多事务共同影响之下,难以预留足够的空间用来应对航天器的资源处理问题,也难以保证适应航天器运行模式的变化问题。还有一些航天器的资源储藏工作必须保证与航天器的运行技术相适应,因此,航天器在进行运行可靠性分析的过程中,必须使全部的应用技术都能与资源储藏现状相适应,这就使得航天器的资源储藏问题难以有效的保证与航天器的其它飞行性任务相适应。

2 航天器故障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资源融合角度的故障处理问题

目前,一些航天器在故障处理机制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按照传感器的运行方式进行惯性因素的设计,使得一些传感器只能在技术层面上应用较差处理的方式进行信息资源的处置,无法从根本上适应传感器的应用技术要求。传感器的信息资源是保证航天器应用质量的关键。但是,一些传感器由于信息处理领域存在不确定性问题,难以保证传感器对诸多有效的信息资源实施完整的处理,也无法使传感器可以将信息资源以互补的形式完成设计,因此,必须通过互补性机制构建的方式进行传感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但是,很多航天器在技术处理过程中,并不能从信息资源价值的角度实施航天器故障的有效分析,使得很多的航天器难以从故障处理有效性的角度进行航天器性能的控制,使得一些航天器只能简单的凭借传感器的基础性能进行故障处理机制的构建,难以保证航天器可以有效的整合全部信息资源的价值。还有一些航天器在处理故障因素的过程中,难以保证信息资源具备足够的有效性,使得信息系统无法完整的保证与信息利用机制相适应,造成很多信息资源的可信度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2.2 航天器闭环系统存在诊断技术问题

航天器在应用技术的选择方面,具备很强的复杂性,此外,航天器的控制系统不仅需要对常规的控制技术加以处理,还必须对航天器的全部组成构件加以研究。因此,所有的航天器都会在使用故障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工作系统的紊乱。除此之外,必须对系统已经产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对系统全部的运行故障进行关联机制的控制,使后续的系统运行活动可以在具备更强关联性因素的特点下进行故障处理机制的构建,确保故障能够在处理的过程中更加有效的同数据资源相适应。但是,一些航天器的避免系统并不能对诸多的航天器分支系统进行技术性处理,造成很多的航天器资源难以适应部件运行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要求。还有一些航天器难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相关故障性因素实施处置,使得很多的部件运行程序难以在检测技术运行时间的有效控制下进行任务的处置,造成很多任务难以有效的凭借检测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行测量机制的构建。还有一些航天器在闭环系统的质量诊断方面,并不能保证对闭环系统的全部的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的采集处理,造成很多的闭环系统难以结合故障的具体存在特征进行信息检测机制的处理,最终导致很多的检测技术难以适应系统运行状态的控制要求。

2.3 模型诊断技术的应用不足

目前,很多航天器在实施诊断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都将硬件资源的质量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这虽然能够保证诊断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航天器的技术处理质量,却容易导致很多的航天器无法在系统复杂性因素的影响下进行运行水平的提高。还有一些硬件资源在进行可靠性研究的过程中,并不能对已经产生的故障信息实施新型技术的重构,导致很多的信息资源无法应对现阶段的刚性需求。还有一些航天器必须对体积较大的液体燃料资源进行质量控制,导致很多的燃料处理程序难以适应动力基础的处理要求,虽然很多的模型诊断工作都可以适应燃料箱的技术应用特点,却难以充分保证所有的动力学模型都可以在航天器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技术性处理,也难以使全部的模型诊断技术可以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实现诊断水平的提高。

3 航天故障诊断和容错处理技术的实践方案

3.1 运用信息融合技术实施故障诊断

首先,必须对航天器运行过程中的全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整合处理,使信息资源的控制工作可以在融合技术的有效支持之下实施传感器的质量控制。除此之外,必须对全部的传感器装置实施惯性因素的有效判断,以便传感器装置的诸多容错技术都可以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装置共同影响下实现容错技术的合理控制,提升传感器运行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价值。在应用传感器对大量信息实施处置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的信息资源可以适应信息采集程序的要求,使全部的信息都可以在航天器运行过程中产生足够的互补性影响,确保所有的信息采集机制能适应资源互补性处理的要求。要加强对多种类型的传感器资源的关注,使传感器可以利用互补机制进行信息采集模式的适应,确保所有的信息资源都可以结合传感器应用程序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析机制的处理,切实保证传感器能够在有效的整合分析过程中实现信息资源处理质量的提高。

3.2 完善闭环系统质量控制机制

首先,必须加强对航天器运行过程中系统复杂性的关注,通过系统各类组成部件的有效分类管理,对航天器质量控制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系统复杂性加以研究,使所有的系统质量控制工作都可以结合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性要求实施处置,以便系统可以有效的应对质量控制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各项故障特点,并使全部的数据处理机制可以同数据运行的异常特点保持一致。在完成故障传播机制处理之后,必须对全部的系统运行质量关联性特点实施传播技术的处理,使得很多的故障性因素难以根据故障的实际特点对故障的实际呈现状态加以控制。因此,必须结合闭环控制技术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之间的各个组成部件是否具备足够的关联性加以研究,使后续的系统故障特点能够在传播模式的影响下得到更好的处理,保证数据资源的全部处置工作可以适应系统的关联性运行特点。

3.3 提升模型在航天器故障处理中的应用深度

首先,必须对航天器的所有组成材质进行质量可靠性分析,使后续的硬件资源可以结合系统的复杂性特点进行航天器的质量控制,保证航天器可以有效的增强全部的成本工作执行要求。其次,技术性因素的控制必须保证同成本控制的要求相适应。可以结合模型应用程序的特点,对故障诊断过程中的信息重构技术加以分析,使航天器的运行工作能够同全部的燃料装置形成结合,共同保证航天器装置可以在力学模型的技术指导下加以处置。

4 结论

容错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是保证航天器运行质量的重要技术,深入地分析航天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集合航天工作中的主要技术性问题进行容错处理技术的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容错处理技术的实施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绍林,孙国基.基于系统仿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21(6):8-14.

[2] 胡绍林.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容错设计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1-120.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 新媒体;航天科普;移动互联;航天科工海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176-04

1 1956-2016:航天梦 中国梦

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不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奠基性成就。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它将替代原来的长征2、3、4号火箭,成为长征家族的绝对主力。11月,长征五号火箭首飞,是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这60年间,“东方红一号”“神舟飞船”“玉兔号月球车”“北斗导航卫星”“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都深深刻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与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公众对航天技术的认知相对较少。航天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主要包括运载火箭技术、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因为航天技术涉及国家安全,具有性质,对公众来说,航天领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

近年来,大众媒体对载人航天工程、探月计划等事件大量报道,引起公众对航天科学的关注。

2016年起,每年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这对航天科普提出新的要求,更是航天科普的新机遇。

2 新媒体: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新宠儿

2.1 新媒体特点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即媒介形态本身意义比其所承载的内容信息更重要。新媒体的平台包括PC互联和移动互联网。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互动性、移动化、低门槛、开放性、共享性、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它打破了时空,形成了许多亚文化社区,从而社会化媒体、自媒体应运而生。

2.1.1 信息呈现形式多元化

可视化技术、视频直播技术、VR、AR、弹幕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呈现的方式更加多元,更加具有冲击力。单纯的文字、声音、影像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媒介融合背景之下,信息呈现方式须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呈现,打破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强受众的代入感,加大对各感官的刺激。

2.1.2 传播主体多层次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公众的传播话语权。除主流大众媒体传播信息以外,普通大众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进入到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国家、企业、组织、媒体、个人通过开设自己的社交平台公众账号都可以成为传播的平台。

2.1.3 传播方式散弹化

现在的信息一经发出,就会借由传播节点快速传播,传播速度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微信、微博的传播就是典型的散弹化传播,遇到突发社会事件,就会出现刷屏现象,这种传播威力巨大,能够引发社会热议,引起关注。利用得好,可以对传播起到助推作用。

2.1.4 受众更加主动化

受媒介技术的影响,传播模式由原来的单向传播转为互动传播,受众也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络信息的定制化服务和个性化推荐越来越受到欢迎。受众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推广和质量会影响受众的选择。

2.2 中国网民超半数,移动端集中

2016年8月3日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

互联网的信息海量化,公众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网民数量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由于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节奏加快,在移动端获取信息的需求在增大。

2.3 网络成公众获取科普类信息第二渠道

传统科普的渠道主要通过科普图书、科普图谱、科普专栏等,这些是我们科普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的载体主要是期刊报纸杂志及其数字化形式。除此之外,视频化、社交化、游戏化和虚拟化的科普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线,如观看网络科普类的视频节目或公开课;在论坛、社交网站上交流讨论科普知识;玩有关科普内容的网络游戏。

2015年9月中国科协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的公众(53.4%)利用互联网基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超过了报纸(38.5%),仅次于电视(93.4%)位居第二。公众参观过各类科普场馆的比例依次为: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22.7%),自然博物馆(22.1%)。公众通过科普设施获取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机会增多,对科普设施的利用率较高。

新媒体及时、便捷、信息内容丰富;电视覆盖范围广泛,对技术、教育程度、经济要求较低。城乡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科技传播工作者要注意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利用各自的优势在不同的群体不同地区来进行传播。

3 我国航天科普传播现状

3.1 开源与共享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知识每天都在以几何级数量增长,不再是单纯依靠个别机构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了。信息社会里信息爆炸,引发了管理危机。航天科普知识也一样,新词汇、新技术、新文化日新月异,纷繁复杂。众包众筹是互联网的一种解决方式,利用大众的力量来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知乎、分答都是互联网时代下知识的开源与共享,共同编辑,共同校对。

3.2 注重垂直化、精准化

互联网内容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内容更加精细。精准化推送,这些信息才会被受众所接受。在网络上,大众是一种族群的存在,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他们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建立自己的论坛、贴吧,科普网站也越来越注重专业化和垂直化在某一科普领域深耕细作。在互联网时代,航天迷开始建立贴吧、论坛,也有少量的垂直网站。

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手段。虽然这些词被炒得火热,但是科普传播领域相对欠缺。另外大数据也不是万能的,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结合大数据和小数据的优势。

3.3 航天科普传播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新媒体的传播机制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只有认识新媒体的特点,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才能达到更好的科普传播效果。

国外的科普传播机制是政府、企业、大学、学术团体和社区、媒体、博物馆等共同建构起来的。我国的科普传播机制一般是以政府、事业型研究所、博物馆科技馆为主要机构,企业、大学、社区、媒体的力量相对较弱。虽然新媒体技术如火如荼地发展,科普工作的联动机制相对较弱,应该联合媒体的力量,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平台开展科学传播,并实施定制性传播推送,用科普视频、科普动漫、科普微电影、科普图片、科普文章等进行多形式化的展现,满足公众对科普信息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航天科普作为科普传播的薄弱环节,传播机制的联动性更为不完善。

3.4 航天科普传播产业缺乏互联网思维

科普传播虽然具有公益性事业属性,但是并不与市场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互联网+思维正在变革许多传统的企业,科普传播产业也可以借力互联网,把科普传播做得有声有色。

故宫博物馆开设了故宫淘宝,开发了一系列的周边产品,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不仅引起广泛传播,还引起公众对故宫文化的兴趣,也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以雍正系列的周边产品为例,入选了虎嗅网“2015最受尊敬的脑洞”年终评选。传统与时尚、严肃与戏谑、“高大上”与“软萌贱”奇妙融合。同一个时点。故宫淘宝系列产品的成功,也告诉了我们航天科普传播如果有好的创意,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是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

4 新媒体环境下航天传播优秀案例

4.1 “丑得惊动了团中央”的航天科普海报

2016年4月19日,“中国航天科工”在新浪微博上了两幅“中国航天日”科普宣传活动的海报。该微博一经发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评论,这不是因为这两幅海报有多好看,而是因为它们“丑得惊动了团中央”。该微博评论截至2016年10月,转发量高达8 534,评论数4 430条,点赞1 658条。网友的评论也非常有意思。本文截取了该微博中的热门评论,都是用幽默搞笑的评论来表达对两幅海报的“喜爱之情”。

随后“中国航天科工”回应网友评论,转发了一则“海鹰资讯”的评论希望“可以把楼扶正”,“海鹰资讯”的微博认为“航天人的艰苦朴素,体现在方方面面”。

然而,网友依旧沉浸在海报讨论的狂欢之中,把这一话题推向了热搜榜。4月20日,团中央的官方微博了一条自己设计的航天科普微博海报,并表示“@中国航天科工 你们只管上天,其他交给我们”。这一微博收到网友广泛关注,中国航天科工自嘲自己的海报“丑得惊动了团中央”。

此后掀起#帮航天科工设计海报#的微博讨论热潮,网友纷纷献出自己的创意,引发了该事件传播的又一小高潮。

“中航天科工”官方微博评论了“”的海报:解释称其实两张海报并非出自设计人员之手,也没有花费一分钱,槽点虽多,但我们愿同大家一起就此创建一个有趣的话题,为即将到来的我国首个航天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我们深知中国航天承载了许多美好的梦想,我们愿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努力实现。

官微联动,转危为机。在这传播过程中,团中央、中石化等官方微博也加入进来,形成官媒之间的相互联动,并宣传了世界地球日这一科普话题,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现在很多政府机关、国企、官媒等官网微博形成了微博矩阵,在许多热点事件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航天领域重大事件发生,都是航天科普传播的一个良好契机,在这个过程中向公众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其对航天科学的热情。

这次“中国航天科工”的海报是于4月19日,在航天日的前期,这次科普传播的前期本是一次失败的传播,但是通过利用微博引导,顺势而为,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巧妙地化解了危机,为“中国航天日”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预热与推广。

4.2 南航大学生微视频科普创意,让你秒懂航天知识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网络自媒体团队提供了平台。许多视频制作团队在网络平台上了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创意十足的趣味化短视频,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目前我国主流视频网站有很多关于科普类的视频,例如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网易等。

在众多关于网络航天科普微视频传播中,一个由南航大学生发起并建立的创意团队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他们自己制作简笔漫画、配音、剪辑,自2013年至今已有20多条航天科普微视频应运而生,点击量累计超过200万。在视频中,“玉兔号”是一个脸颊绯红有点害羞的兔子,月球是望远镜中凹凸不平的脸蛋,各国是月亮热烈的追求者,而中国在50年间也从“没断奶的小孩”成为“茁壮”的大汉。

形象生动活泼,萌化观众,创意满满,微视频的形式也可以覆盖更多的人群,便于在任何地点观看。微视频符合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观看,也可以纳入许多有创意的要素,使得信息呈现方式更加S满。

5 新媒体语境下航天科普传播的建议

新媒体有诸多优点,如信息海量化、去中心化、即时、移动化等。在这种大背景下,互联网+科普是一种趋势。航天科普从业人员须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巧用不同媒体平台,了解公众的需求,发出自己的声音,变革传统的传播机制,提高航天科普的效果。

5.1 创意传播,变革传统科普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渐融合,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航天科普传播需要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媒体为自己的内容服务。由于我国公众获取科普信息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电视和互联网,并且呈现往移动互联网集中的趋势,传播人员对不同平台要有深刻的认知,选择最优的表现形式。科普传播不仅仅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也要注重内容的生动性。

网民之前对张召忠的一些观点颇有微词,如“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等,戏谑称他为“战略忽悠局长”。但本次直播以后,许多网友黑变粉。2016年7月13日8时,海军少将张召忠在B站进行直播,与网民互动。而黑张召忠,B站是出了名的,黑他的视频层出不穷,还有各种系列恶搞表情包。张召忠本人并没有因此介意,还表示希望认识更多B站的小伙伴。

在直播中,张召忠谈论了英国脱欧、南海局势、无人机等问题,语言风趣幽默,很符合网络语言娱乐化特征。本次直播,在线观看人数一度达到75万,直到直播结束后2个多小时,直播间里依然有4 000多人。

在关于直播的构想中,张召忠想用直播“带孩子们看看坦克,看看军营,如果孩子们想当兵的话,得让他看看当兵是怎样一回事,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他们”,想用娱乐化的方式接近年轻人。

这是一个很好的个案。目前直播技术、VR技术、微视频技术蓬勃发展,航天科普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增强在场感和互动性,提升航天科普的传播效果。

5.2 把握契机,巧借热点事件传播之势

传播事件可以做议程设置,主动引导公众的注意力。例如“中国航天日”的设立就是一种主动设置公众话题的一种表现。传播人员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掌握传播的主动权,引导公众对科普信息的注意和讨论。

但是,当我们遇见一些突发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时候,要学会利用这些热点事件来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一般这些热点事件本身就引起了很多的注意力,舆论热度比较高,公众关注度较为集中,具有很好的传播条件。

本次航天科工的海报事件一开始是属于议程设置,当舆论发生偏向的时候,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主动利用网民对海报的讨论,促进对航天日活动的宣传,转危为机。

另外分析微博的时候,中石化的官方微博“石化实说”也对自己进行了宣传,团中央的官方微博“”借此又对地球日活动进行了宣传。

巧妙借势,可以扩大影响力,航天科普传播从业人员要善于发现这些跟航天相关的热点事件,及时与公众互动,航天科普工作可以更加接地气。

5.3 体制创新,联动各界优势资源

目前国内的科普主体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政府、科技馆、媒体等部门,企业、社区、大学、学术团体等相对较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普传播在这些薄弱领域的发展,例如互联网上果壳网、飞碟说等都是优秀个案。但是这种优质内容相对较少。我国的科技报道与学者之间的联动也相对较少,而且层次较浅。

如果能够把科学团队引进互联网产品之中,科普传播内容会更科学,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规律的深刻把握,也可以使得这些优质内容传播范围更广、效果更好。

相较于其他科普体系,航天科普传播的体系相对不健全,内容、平台、专业人员、技术等都相对欠缺,在体制创新方面以及对优势资源的配置上,航天科普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从业人员也需要对自身的媒介素养加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侯米兰.航天科普的发展建议[J].科技传播,2015(6):143-145.

[2]余舟.科普微视频传播现状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7):43-44.

[3]张加春.新媒体背景下科普的路径依赖与突破[J].科普研究,2016(4):19-94.

[4]邵喜梅.微信传播对科普工作的助推作用研究[J],2015(6):49-53.

[5]王敏.科普型热点事件的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6]王艳明.中国航天新闻报道的历史演变及转型突围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8

2.2009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大新闻

3.2009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十件大事

4.走出神话的"嫦娥"(三)中国航天 马兴瑞

5.遥感卫星八号携希望一号科普卫星成功升空黄希

6.我国首颗公益卫星——希望一号卫星夏光,靳颖

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市场建设的思考陈新保

8.英将设立国家航天局

9.俄罗斯东方发射场项目的由来阳光

10.论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下)曹禹,符志民

11.2009年天基路由技术取得新进展李云,陈萱

12.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综合体的列装情况和技术特性魏雯

13.MEMS惯性制导系统的发展祝彬

14.美发射红外天文卫星

15.深空探测活动年表(二)

16.空天瞭望

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09年工作会议报告摘要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08年十大新闻宗文

3.天宫一号空间站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陈抒怡

4.中国的气象卫星(上)

5.2008年商业通信卫星市场回顾周威

6.全球卫星应用产业的市场环境分析及趋势预测路明辉,才华

7.国外航天运输系统发展战略和趋势分析才满瑞,曲晶

8.中国航天 NASA签发空间站补给合同

9.2008年各国航天发射活动回顾(上)范永辉,孟凡蕊,武云

10.2008年全球航天活动回顾阳光

11.2008年世界载人航天取得重大进展(上)韩鸿硕,石卫平,江绍东

12.2008年世界深空探测获得丰硕成果(上)韩鸿硕,石卫平,蒋宇平

1.着力造就一流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开创航天事业新局面马兴瑞

2.航天科工集团全面部署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黄希

3.神七下半年载人飞行将释放伴飞小卫星

4.北斗导航核心芯片研制成功有望打破GPS垄断

5.在津新一代火箭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黄建高

6.中国的气象卫星应用系统(下)张甲珅

7.2007年各国航天发射活动回顾(下)范永辉,李吉平,许焕武

8.美ATK公司将兼并加公司业务

9.与空间碎片有关的空间环境保护立法研究罗丽,赵杰

10.欧空局与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签"阿尔法星"合同

11.美用导弹摧毁报废间谍卫星

12.GPS卫星星钟的发展祝彬,郑娟

13.美国反卫星武器技术发展途径与进展曹秀云

14.NMD系统进行第12次拦截试验袁俊

15.21世纪国外深空控测的关键技术(中)韩鸿硕,陈杰

16.美新探测器将研究月球内部构造和演化

1.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几点思考张晓强

2.航天科技集团知识产权工作纲要

3.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简介(下)子力

4.中俄将联合探测火星

5.欧空局支持萨里公司的静地卫星研发工作

6.俄罗斯GLONASS系统政策、管理与发展刘春保

7.航天产业市场2006年发展综述中国航天 陈杰

8.2006年世界航天运载业分析张健壮

9.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试验技术能力董李亮

10.月球软着陆下降段光学探测技术曾德贤,董绪荣,李睿

11.基于天基信息系统的远程精确打击(下)祝彬,陈萱

12.2006年国外战略弹道导弹发展综述齐艳丽

1.全球固定卫星运营业市场结构分析和启示程广仁

2.天泰雷兹构建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3.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一号孙彦新

4.探月工程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昆明竣工刘娟

5.美火箭发射台湾"福卫"3卫星光波

6.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卫星业务售与泰勒斯

7.『伽利略--欧洲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下)子力

8.乌克兰国家航天局及航天计划魏雯

9.国外空间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方式分析(上)罗开元

10.诺格研制快速反应型运载器

11.美国国防转型所需航天武器系统的发展近况韩鸿硕,朱华桥

12.美军GPS系统及其技术发展袁俊

13.国际空间站第13长期考察组上天宗河

14.可展开太阳帆技术概述刘宇艳,李学涛,杜星文

15.太空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室沈羡云hHTTp://

1.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报告摘要

2.2010年俄罗斯军费与航天预算魏雯

3.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李晓敏,张杰,马毅,宋平舰

4.北斗卫星系统在国家能源建设战略重点——石油、天然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探讨王锦,曹谢东,茹黎南,吴小端

5.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投资与发展简述安孟长

6.报告称全球政府航天开支达680亿美元

7.中国航天 2009年全球航天活动回顾(中)阳光

8.2009年各国航天发射活动回顾(下)范永辉,许焕武

9.奥巴马砍掉重返月球计划

10.勇气号被改为静止科研平台

11.深空探测活动年表(四)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12.印度弹道导弹研制现状及发展特点分析罗辉

1.日本H-2A火箭对我国火箭技术发展的启示李东,孙来燕

2.中国的海洋卫星

3.尼星1号替代星将于2011年发射索阿娣

4.航天器的新一代太阳能电源——可自旋展开薄膜电池阵黄上立

5.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

6.中国航天军民融合发展的回顾与对策(下)沙志龙

7.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报告——载人航天的未来(上)广

8.陈求发一行检查指导探月工程后续工作科宣

9.九成美国人支持航天小

10.企业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价(上)符志民

11.美军"动中通"卫星及其地面终端中国航天 朱毅麟

12.2008年世界航天运载业分析张健壮

13.2008年世界深空探测获得丰硕成果(下)韩鸿硕,石卫平,蒋宇平

14.2008年世界载人航天取得重大进展(下)韩鸿硕,石卫平,江绍东

15.美国NMD系统进行第13次拦截试验袁俊

1.发展航天制造,服务国民经济,促进社会进步

2.中国返回式卫星

3.中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4.长征三号丙成功发射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

5.国际航天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6.2008北京国际飞艇会议召开——飞艇在应急救援及民事和军事工程中的应用

7.欧洲发射空间站货运飞船

8.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成立

9.劳拉促请美国阻止泰雷兹·阿莱尼亚使用中国火箭

10.卫星制造业新格局

11.2008~2012年及以后英国民用航天战略(一)

12.项目文化建设的思索和发展(上)

13.激光测距技术在空间的应用

1.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遥感卫星二号和鑫诺三号发射成功

2.中国航天 中国长征火箭100次发射记录

3.尼星一号:中国通信卫星事业的里程碑武新

4.基于产业经济理论的航天民用产业转型研究(下)强雁,伍青

5.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百叩苍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立新功徐贞宇,胡建兵,陈宇

6.我国国防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现状分析孙薇,王永艳

7.韩国航天介绍子力

8.欧洲航天产品的出口控制及法律框架周威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9

关键词:航空;机务维修;“工前”准备;“细节”管理

在机务的维修过程中,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工作中的施工阶段,工作以后的收尾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方面,其中,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各个过程中都要注意人的因素,对员工要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技能培训,使飞机在维修的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差错降到最低。

1.航空机务维修的“工前”准备

在还没有得知工作计划的时候,就应该打好提前量,提前将准备工作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设备、资料、工具和人员等,准备工作在航空机务维修中是比较重要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到位,人为发生差错的概率就越小。具体步骤如下:

1.1组织学习工卡

在维修工作开始实施之前,要先组织大家学习工卡,将工作的步骤和工作的内容还有需要注意的事项记牢,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工卡的内容,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牢记于心,每个人都能够为工作的全局考虑,充分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能够对工作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

1.2检查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在维修工作开始实施之前要将所需要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准备好,并做好检查,确定其可以正常使用,如果检查不够细致可能会导致在工作中设备突发故障,材料不齐全等情况,使得维修工作不能够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3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安排。

在维修工作开始实施之前,对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做好计划和安排,注意安排要合理,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将人员之间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其能够最大效率地完成工作。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大型的定检工作之前,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对工作环境也要进行考虑,例如天气因素,雷雨天气时,外场的工作人员要做好避雷等安全措施。下雨的时候不能进行补漆工作,有些工作因为风速过大,吊车不能使用。在高温天气和冰冻天气,人的机能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比春天、秋天这样宜人的环境下工作效率要低一些,也比较容易犯错。

还要考虑到人在不同是时间段的工作效率是不一样的,在上午9-10点,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人的精神比较饱满,工作效率会比较高,不容易出差错,这种情况下维修工作可以安排的多一点,或难度比较大的维修工作;如果是凌晨2-3时的,在人们应该正常要睡觉的时刻,比较累、疲乏,思想比较容易出差错,要尽量避开这些时刻安排难度较大的工作,安排比较简单一点的工作。

还有一些工作环境因素,比如噪音对人影响等等,所以安排维修工作时也应该将其考虑进去。在进行合理地安排之后,各个部门就可以按照计划的流程进行施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将一些不必要的人为因素避免掉。

2.机务维修工作中的“细节”管理

安全永远是机务维修的最重要的主题,所以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保证安全,杜绝一切人为因素成的差错,以下进行探讨:

2.1注重细节,严格按照制度进行

细节决定安全,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只有将细节做好了,才能够保证安全,要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工作,这些规章制度都是从一些经验和教训中获得的,要严格执行不能存有半点侥幸心理,对于规定的每一个程序都要按照制度来执行,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机务工作注重的是以人为本,照章办事,想要搞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就要注重细节上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好对一些日常工作中的简单的小事的管理工作,如果在细节和这些小事上面做得到位,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安全隐患,为安全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2反对“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

这些缺点并不难见到,明明是违章的行为,却因为多次这样做没有造成事故而疏忽大意,导致很多事故发生之后都找不到原因。对于这一类问题的避免,一定要有敏锐的分辨能力,这样才能够用发现的眼光来找到一些违章的问题。

机务工作是比较枯燥的,基本上都是进行巡检工作,但是这个工作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一个螺丝的松动或者一个设备的不准确都可能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在一些日常的工作中将这些细节重视起来,每发现一个细小的问题,也许就能够避免一次中大的飞行事故。

2.3做好员工的思想、技能培训工作

将细节搞好,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要对员工进行一些技术上的培训,并进行一系列的考核,让每一个员工都对自己的岗位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将一些错误、野蛮的操作杜绝,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飞行的安全,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要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定时或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要保证每个员工都能负起自己的责任,并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够使用好安全的技能,对一些违章的行为要自觉远离。

2.4预见并消除安全隐患

对能够预见到的各种安全隐患做好防备,将飞机维修过程中的可靠性做到最佳的程度,我国现在使用的民用航空器大多数都是从一些欧美国家引进的,而在引进的同时又接受了一些维修的理论,而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很多的维修单位都不重视对维修管理运行过程的控制,对故障的预防措施没有概念,自然做得就不到位,更何谈精益求精呢?还有,就是对一些维修的经验不懂得总结规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是就事论事,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管理上也不规范所以,要加强对细节的管理,预见并消除安全隐患。

3.结语

我们要将安全重视起来,在维修施工之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从细节入手,做好安全的策划,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预见到,并能够进行合理地计划和安排,使事故远离我们。

参考文献:

[1]许冰,孟东起.强化安全意识做好机务维修的安全管理[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