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集锦9篇

时间:2022-12-15 07:53:09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1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2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不仅对小学生的个人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还能为体育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本文首先介绍了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然后探究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措施

近年来,体育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体育素质和体育能力,为此,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该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对该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实践探究,对相关教育课程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方面,小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与此同时,小学生还会懂得如何交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此外,小学生的竞争合作能力也会有效提升。

另一方面,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途径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不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收获知识,还会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将这种合作学习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上,可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措施

1.合理分组,开展讨论

体育教师要想高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首先要确保分组的合理性。只有合理分组,小学生才能在小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例如,针对“课间开展体育活动的原因,课间哪种体育活动最有益身心健康”话题组织小组讨论,班级部分学生沉默寡言、内向,部分学生外向,为了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按照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组,每组四人,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各两名。性格互补的小组成T在交流、讨论后会得出这样的交流结果:适量的体育活动能够缓解学习疲惫和压力;体育活动过程中会呼吸到新鲜空气,锻炼身体;短暂的课间时间可以开展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由于教师设置了两个问题,在问题陈述时,每组内向学生和外向学生可各回答一个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不同性格的学生能够表达自我、完善自我,意识到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小组合作,参与活动

小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中学习体育知识,在固定范围的操场中练习跑圈,长此以往,小学生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同时,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越来越自我,思维模式越来越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组织多样性的体育游戏,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教师可以用班费购买跳绳、毽子、篮球、羽毛球等适合小组合作的体育物品,小学生可以组织、参与体育活动,打破了以往单一体育活动的局限。在跳绳、羽毛球和篮球活动中,学生只有默契配合,才会取得最终胜利,因此,这类体育项目能强化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又如,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教师将班里学生分成两大组,组内学生按前后顺序站立,由最前面的学生开始肩膀传球活动,最终以最短时间传到末排学生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还会获得小红花作为奖励。在这一竞争性的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会显著提升。

3.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当上述课堂话题讨论、传球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小学生针对已经完成的体育活动展开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组内学生可以分析体育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体育活动改进的方法、在合作学习体育活动中的收获等。例如,再次开展小组合作传球活动时,小组学生能够借鉴成功组的经验,合理排列组内成员的高矮顺序,在互动开始前,共同分析作战计划。通过小组交流,在第二次传球活动中,两组的传球速度均明显提升。从中可以看出,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小学生会分析合作学习的优势,并利用这一优势取得良好的体育成绩。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合理分组开展讨论、小组合作参与活动、小组交流互相学习等方式提升小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同时,还能优化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合作教育;迫切需要;途径与方法;积极作用;注意事项

新课改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模式。因此,“小组合作”的交流形式也就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屡试不爽的新举措。良好的合作教育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同伴互助,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条正确途径。

一、什么是合作教育

合作的定义: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解释,合作是指个人或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合作教育就是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和态度的途径和手段。

二、开展合作教育是新课改的迫切需要

1.合作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必要合作,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有爱等良好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合作教育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面临复杂问题时,要与别人沟通、合作,去发挥整体的力量共度难关,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3.合作教育是学生本身固有的心理需求。学生在合作中承担责任,获得成功体验,赢得同学的认可和欣赏等等,满足了学生在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较高的学习欲望和健全的人格。

三、新课改环境下开展合作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合作教育。

1.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愿意合作。

应强调问题的导向性,选准知识的切入点,在“趣”和“思”之间寻找结合点,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困惑处和知识的生长点处,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情境要适合学生认识水平,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念,具有衍生性,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通过合作寻找答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内容,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使学生需要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选择有价值、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教师将教材中的重点演绎成为问题或问题串推出,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在课题引入、重点难点、答案不唯一处、一题多解处、强化拓展处,在反思小结处等,适时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体会合作产生的价值,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情感需要,从而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3.合理的设计安排,有效地指导与调控,使学生深入合作。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首先,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机、方式等做精心预设;其次,要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明确提出合作学习要求,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组织学生实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时,教师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及时调控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对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科学评价。使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适宜的学习目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乐于合作。

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正确处理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小组学习的成果,通过小组组内、组间的评比,激励各小组之间、组内组员之间,建立互助、合作、竞争的意识,整体提高学习成绩,要让目标指引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在组内发挥作用;最后,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5.延伸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勤于合作。

在学生活动中,校园活动也是一个培养合作的重要机会,通过开展一些集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值周工作、集体劳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发挥优势,互助合作方能共赢的道理,并自觉形成合作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开展更广泛意义上的合作教育。

1.家校之间的合作活动,可以称得上是合作共赢的典范,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亲子合作的活动,如寒暑假亲子手抄小报;学生为父母献爱心,父母反馈心得体会;家长学生好书共读共同书写心得体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亲情,体会家庭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形成合作意识和理念。

2.社区为合作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校可以联系社区开展寒暑假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布置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易检查落实的任务,如中小学生参与社区管理的卫生检查工作,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换位思考,自觉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懂得社区环境中的合作。还可以开展社区帮扶活动,如“爱心小分队”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合作意识,具备一定的社交行为和社交技能。

四、新课改环境下成功的合作教育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1.合作教育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尽其所能,学生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合作教育使小组成员间赏识同伴、优势互补,既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心理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

3.合作教育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教材内容,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拓展思维,提高学习的效果,促进学习。

4.合作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处理问题,学会接受建设性批评意见,学会妥协和谈判,学会和谐共处。

五、新课改中的合作教育还应有哪些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4

一、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用心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可以安排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学生单独学习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备课时,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当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4.尽力提供全组参与表现的机会。如朗读课文,可以让全组合作完成串读。如参加班级比赛,可以先让组里进行交流讨论,鼓励他们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组里集体成果。从而增加团体的凝聚力,树立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三、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三是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学会尊重、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

四、不要冷落了学困生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

其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

再次,从纵向发展的角度关注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合理进行小组评价

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合作学习;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大多的农村初中,随着学校撤并以及进城就读所带来的优质生源流失,学校生源逐步显得参差不均,大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落后面比较大,“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要改变这一现象,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有效途径之一。

“合作学习”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其能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从而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然而,对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1 少数学优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多数学困生无形中受到了冷落。

众所周知,为了能够协调好合作小组内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指定学优生担任小组长。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一定优势,争着发表意见,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有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不愿或不敢参与小组讨论,以致于无形中失去了思考、 发言、表现和提升的机会。

2 为完成无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而合作。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准备,合作学习动机不强。这种单一方法的刺激,也使学生逐渐感到厌倦,致使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3 单纯追求合作气氛,而忽视合作的实际效果。

笔者外出或在本校听课时都发现,在一些课堂上,当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高涨,而实际上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有的小组成员思想开小差,聊侃与任务无关的事;有的学生趁机偷懒,小组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某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合作学习开始,学生根本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独立解决方案,课堂讨论成了组内优生的独角戏,根本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充分走进教学课堂,发挥其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 精心组建学习小组 ,合理安排小组的人员搭配。

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及学科的特点,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每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以保证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当然,分组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情、教情以及小组合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

5 精心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以及问题设计所遵循的启发性原则、挑战性原则创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把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

6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在问题情境的设置,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大胆设想,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学习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体验从中带来的乐趣。

7 正确处理好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而学困生的参与是关键。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建立起“我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度,从而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同时,教师对学优生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友谊的关系。

8 教给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合作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正常、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技能支撑,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核心。为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交流。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要做到有序交流,按照组长安排,一个一个地交流;二要做到完整交流,把自己的想法、思路、疑问说完整、全面;三要做到有条理交流,交流时做到有前有后、有理有据。 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学会倾听必须要做到三点:①耐心听,就是耐心听组员把话说完,耐心听每个组员说话;②虚心听,就是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中途不插言、不挑衅、不表现出任何不屑的神情;③专心听,听清楚组员所说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再次要教会学生学会整合。就是要善于听取、接纳他人意见,并把他人意见与自己的想法有机结合、融合,形成全面、完整、正确的解题思路、策略和答案。最后要教会学生学会将知识点迁移、拓展,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9做好课堂有效管理与调控。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课堂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尤其是学生行为的稳定性较低,注意力缺乏持久性,要使教学工作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与调控。不可否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发挥着主体作用,但也不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积极参与,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小组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促使学生间的知识、态度、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适当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要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做好这些,我相信,高效课堂教学一定会形成的。

参考文献:

[1] 《“271”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小组合作学习》,昌乐二中,张祥军,百度文库。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6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语言交际的学习活动。在职业中专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减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产生的焦虑心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和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职业中专 ;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发展为重点。随着新英语教学大纲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对中专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与深入,笔者在职业中专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结果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和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关于“相互依赖”的概念涉及人们怎样影响他人和怎样受人影响。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在主观和客观的学习中成绩优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课堂小组的成功依赖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不但确保每名成员都掌握了全部信息,而且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密切,从而对个体产生正面影响。许多心理学家也从认知发展角度论证了社会环境中个体间的相互影响能够促进学习。

2.语言习得理论

海姆斯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把重点从结构能力(语法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因而在课堂上应该提高学习者在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而非简单参与或控制语言结构。合作学习的课堂就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参与到真正意义上交流的机会,从而能够提高学习者言语交际的能力。克拉申的监察理论认为,成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系统——无意识的语言习得和自觉的语言学习,其中无意识的语言习得更为重要。情感过滤假设还认为,动机、自信及焦虑是影响二语习得成功的关键。强烈的动机、自信心及低焦虑都能够促进二语习得。合作学习状态下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环境,比个体的、相互竞争的环境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习者针对他人的正面情感,减少隔阂和孤独,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小组成员更好的合作。

3. 群体动力理论

从群体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的理论核心是: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

4.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均有重要作用。

二、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

1.小组成就区分法

这一方法要通过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做法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阶段:(1)教师在授课前将学生按不同程度、不同性格以及男女学生的合理搭配分成四人小组。(2)教师讲授课程。(3)小组成员一起巩固掌握所学内容。(4)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单独测试。(5)教师将测试成绩与学生以往成绩的平均分相比较。(6)教师将所有小组成员的成绩归类并对获胜的小组进行某种奖励。

2.交叉法

该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教师给所有小组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成员承担小组任务的不同部分。(2)各组负责相同任务的同学组成专家小组,集中智慧,共同商讨问题。(3)同组同学互教。(4)在小组所有成员学习掌握专家知识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运用新学的全部知识来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

3.编号法

该方法做法如下:(1)学生结成小组,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编号。(2)教师给所有小组同一问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一起商讨,共同寻找问题答案,并确保每个同学都了解问题的答案及其推理过程。(3)教师叫到一个编号,该编号组员举手回答问题。该方法尤其适合于语法和词汇的复习掌握。

4.问题辩证法

该方法步骤如下:(1)学生们对某个问题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后,结成四人小组,每组两个pair,每个pair站在问题的一方,就该问题进行辩论。(2)小组交换立场,再进行辩论。(3)小组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双方意见。该方法适用于对有争议的问题的辩论。

三、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优点

1.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社会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入,社会不仅需要劳动者熟练的技术和精湛的技艺,而且需要良好的团体气氛和合作精神。

(2)学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缺乏。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多数学生学到的是“哑巴英语”,与现代英语教学目标相去甚远。职业中专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他们在家庭和学校都没有机会接受社交技能的培训。为了适应教育的社会化,培养与需要合作意识和社会技能的信息时代相一致的人才,把合作学习的理念引入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2.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1)能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语言焦虑感。合作学习之所以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是因为它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尽量多说,大胆开口,不怕讲错。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应该宽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宽容他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2) 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由于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所以学习社交技能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把社交技能作为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人际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练习社交英语,锻炼了诸如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建议、协调、解释、道歉、修正意见等社交技能。随着社交技能的逐步内化,学生就能够有效地与人共事,提高学习成绩。一旦掌握了社交技能,学生就可以受用终身。

(3)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过去,学生往往过分依赖老师来帮助他们解决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然后他们只需用心记住一切就行。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这一局面,学生变得主动、积极,学习自主意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职业中专 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发展为重点。随着新英语教学大纲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对中专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与深入,笔者在职业中专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结果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和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关于“相互依赖”的概念涉及人们怎样影响他人和怎样受人影响。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在主观和客观的学习中成绩优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课堂小组的成功依赖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不但确保每名成员都掌握了全部信息,而且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密切,从而对个体产生正面影响。许多心理学家也从认知发展角度论证了社会环境中个体间的相互影响能够促进学习。 

    2.语言习得理论 

    海姆斯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把重点从结构能力(语法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因而在课堂上应该提高学习者在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而非简单参与或控制语言结构。合作学习的课堂就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参与到真正意义上交流的机会,从而能够提高学习者言语交际的能力。克拉申的监察理论认为,成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系统——无意识的语言习得和自觉的语言学习,其中无意识的语言习得更为重要。情感过滤假设还认为,动机、自信及焦虑是影响二语习得成功的关键。强烈的动机、自信心及低焦虑都能够促进二语习得。合作学习状态下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环境,比个体的、相互竞争的环境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习者针对他人的正面情感,减少隔阂和孤独,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小组成员更好的合作。 

    3. 群体动力理论 

    从群体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的理论核心是: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 

    4.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均有重要作用。 

    二、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 

    1.小组成就区分法 

    这一方法要通过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做法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阶段:(1)教师在授课前将学生按不同程度、不同性格以及男女学生的合理搭配分成四人小组。(2)教师讲授课程。(3)小组成员一起巩固掌握所学内容。(4)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单独测试。(5)教师将测试成绩与学生以往成绩的平均分相比较。(6)教师将所有小组成员的成绩归类并对获胜的小组进行某种奖励。 

    2.交叉法 

    该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教师给所有小组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成员承担小组任务的不同部分。(2)各组负责相同任务的同学组成专家小组,集中智慧,共同商讨问题。(3)同组同学互教。(4)在小组所有成员学习掌握专家知识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运用新学的全部知识来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 

    3.编号法 

    该方法做法如下:(1)学生结成小组,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编号。(2)教师给所有小组同一问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一起商讨,共同寻找问题答案,并确保每个同学都了解问题的答案及其推理过程。(3)教师叫到一个编号,该编号组员举手回答问题。该方法尤其适合于语法和词汇的复习掌握。 

    4.问题辩证法 

    该方法步骤如下:(1)学生们对某个问题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后,结成四人小组,每组两个pair,每个pair站在问题的一方,就该问题进行辩论。(2)小组交换立场,再进行辩论。(3)小组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双方意见。该方法适用于对有争议的问题的辩论。 

    三、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优点 

    1.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社会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入,社会不仅需要劳动者熟练的技术和精湛的技艺,而且需要良好的团体气氛和合作精神。 

    (2)学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缺乏。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多数学生学到的是“哑巴英语”,与现代英语教学目标相去甚远。职业中专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他们在家庭和学校都没有机会接受社交技能的培训。为了适应教育的社会化,培养与需要合作意识和社会技能的信息时代相一致的人才,把合作学习的理念引入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2.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1)能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语言焦虑感。合作学习之所以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是因为它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尽量多说,大胆开口,不怕讲错。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应该宽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宽容他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2) 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由于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所以学习社交技能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把社交技能作为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人际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练习社交英语,锻炼了诸如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建议、协调、解释、道歉、修正意见等社交技能。随着社交技能的逐步内化,学生就能够有效地与人共事,提高学习成绩。一旦掌握了社交技能,学生就可以受用终身。 

    (3)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过去,学生往往过分依赖老师来帮助他们解决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然后他们只需用心记住一切就行。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这一局面,学生变得主动、积极,学习自主意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8

1.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中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其重要功能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快慢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解决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2.合作学习是英语课程标准重要内容之一

合作学习又称共同学习(Learning Together),其理论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学基础。这种理论的核心很明了: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英语课程的学习,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过程。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都是有极大作用的。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向交往,除了师生交流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优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既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的主要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实现合作学习目标。还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积极的同伴关系,培养对老师、同学更积极的态度,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是许多试验教师长期探究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内在美来自于通过互相依靠感受与他人的联系,在于真诚地帮助和鼓励他人成功,在于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小组,提供自己的智慧,并思考如何使成员们更有效地共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要通过适时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一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实践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2.合理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合理分组,营造合作的氛围。在初中英词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组内异质”原则,把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基本是4人,然后按照“组间同质”,即让每个小组之间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具有同等的竞争力。分组完毕后,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让他们有一个“小家”的温馨感与归属感,教师再给每个组进行编号。各小组确定1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让学生树立起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于是一个能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小组就诞生了,同时创新了英语词汇教学。

3.制定小组活动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多数班级都是按桌位进行分组的,因此小组成员之间能力发展不均匀,能力强的学生朗读课文、发表见解的机会多;能力弱的学生只是听,等到他读或说时,讨论时间结束了。为促进每位同学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还要制定小组活动规则:如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只要小组人能听到就行;别人发言时,要注意倾听,适时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别人发言时,你有不同的意见,要让别人说完你再说,不能打断别人的讲话;小组汇报时,中心发言人说完后,若汇报的不完整,小组其他成员可补充,小组回答结束后,要说“我们小组回答完毕”,其他小组才可汇报;其他小组汇报时,我们要集中精力认真听,别人汇报过的,待我们组汇报时,就不要再汇报,只汇报新的观点即可等。小组活动规则,是保证小组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基础。

4.小组学习词汇时要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词汇的合作学习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预习时,以一个单元的单词为学习单位,组长分配组员具体任务,对单词的发音、拼写规律在小组内合作预习。每个组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努力认真地完成,在课堂学习中通力合作,探讨单词的用法,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让每个组员都有收获。在学习课文时组员密切配合,大大增加了学生口语的练习量。在复习阶段,合作复习词汇更为重要。每个组员分担一定量单词的固定搭配、常见用法、特殊用法等的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小组要确定自己组内的奖惩制度,组长对顺利实现目标者有明确的奖励,以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每节课都由某一个小组进行课前表演,该组的组员要用所学词汇编一个Free talk的任务。然后,汇报小组利用实物表演一个情景对话。因为组员间的成绩、自信心、能力有差异,某些组员不可能独立完成口述任务和担任Free talk的角色,但在小组同伴的帮助与鼓励下,有些会表现得相当出色。学生很轻松地就记住这些难记的词汇,而且印象很深刻,不易忘记。

5.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假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我们提供给学生合作讨论的内容必须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必须是让学生感觉有一定的困难,通过集体的智慧可以完成的,一般的操作实验题、开放题、意见分歧题、易混难辩题,均可采用,以保证学生讨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6.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在小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合作机制。“激励板”是及时评价小组发展的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载体。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显示各个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专栏,如登山比赛、夺红旗比赛等,哪个小组活动得好,就可以夺得一面红旗,或攀登一座山峰,这种非常形象的手段,既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小组在班级中的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把学生喜欢的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产生一定的对抗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9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小组合作能力 培养途径

21世纪人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专业分工日趋精细,一切创新的研究都将是整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以及共同的创新。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社会各领域对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技巧充分重视,使得合作成为一种重要的素质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这是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需要改革学习内容、改革学习方式,而且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班级组织与管理,革新我们已经“习惯”多年的传统课程观下的管理行为。在班级组建上,近年来很多学校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使学生由原来的全体面向黑板的“同桌式”,变成由6到8人围坐在一起形成小组合作的“圆桌式”,实际上这种围坐在一起的“圆桌式”不一定就真正合作了。相反,如果管理不到位,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就会把班级引入到更加混乱的境地,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一、班级常规管理,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都是一些具体的日常“小事”,如按时到校、准时完成作业、保持教室环境卫生、课间不追打疯闹等。这些小事很平常,以至于每个班级每天、每人都会发生,对老师、学生来说也是司空见惯。但是,学校教育无小事,这些小事恰是学生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透过他们细小的外部行为,推测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和情绪。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并得出结论说:教育无非就是练习正确的行为,练习从广义来说就是组织青年合理的、有明确目的多方面的活动,使他们习惯于遵守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和准则。常规管理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于有效、持久的常规管理。班级,尤其是教室常规有助于使个人在团体规范之下更卓越。因此,班主任进行常规管理,尤其是在小组合作组织形式的班级中,加强小组的常规管理,关注细节,让小组内团结合作,组间竞争,更有利于实施基本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课堂教学,展示小组合作的主阵地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合作欲望,有选择地开展。要精心安排合作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一般而言,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

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教师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对各小组的合作进行现场的指导和观察,及时地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特别是当研讨学习的内容有较大难度时,教师应该对相对薄弱的小组逐一地进行指导,适度地给一些提示。实在感到困难的,教师甚至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一起参与讨论,扩大本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增强本组学生的自信。教师经常这样的指导,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就会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三、班级文化,宣传小组合作的大舞台

以小组形式举办各种班级文化的评比,既促进了小组内合作与交流、小组之间的竞争,又提升了小组合作的深度和内涵。

1.小组形式举办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比赛。

此三者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起始点,像一场音乐会前的造势活动,令观众更加神往。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各小组人人参与。在设计完成后,班主任应通过集合、比赛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之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帮助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小组团队意识;这类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小组形式举办手抄报、黑板报等的评比。

这是班级的硬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班主任要有效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3.小组形式进行制度文化的建设。

班主任引导各个小组根据班级的实际制定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班级公约》是在班级工作中经常实施的一种制度,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从“班歌”到“班训”,从“班级法庭”到“班级惩罚与奖励”,每个小组讨论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班级公约中体现出来,这样班级制度文化实现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晨会、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四、小组合作开展主题班会,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觉悟

在实践中,让每个小组轮流承担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由班主任和小组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和形式,然后小组负责收集资料、讨论研究、集中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学生的自理自治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

五、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小组合作能力的“兴奋剂”

合理的评价体系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就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从而让评价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合理的评价体系会大大提高小组合作的动力,成为小组合作的“兴奋剂”。常见的评价体系有:(1)小组集体评价和个人表现相结合;(2)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3)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4)激励性的言语评价和奖品评价相结合。

六、有效的竞争机制,促进小组合作前进的动力

希腊的船业大亨欧纳西斯曾说过,要想成功,你需要朋友;要想非常成功,你需要的是比你更强大的对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潜在的重要因素:竞争与合作。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我们才能成功得做好每一件事情,并且把它做得更好。

在班级的学习和活动中,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小组合作的动力核心是竞争。小组合作的先进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小组之间和同一小组之内而言,也就是在小组和学生之间要展开竞争。从社会心理学来看,人在群居的环境中之所以存在差异,不断淘汰和进步,竞争是关键。所以,班主任建立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对提高小组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