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疗质量管理日常集锦9篇

时间:2022-10-29 00:21:48

医疗质量管理日常

医疗质量管理日常范文1

根据医疗器械科主要工作职责,现就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疗器械监管的突破与创新。在20__年,始终把“拓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思路”作为做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出发点,把“创新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方式”作为重要的落脚点,在现有医疗器械法规规章的框架内,学好、用好、精深贯彻好有关的医疗器械监管的规定,提高医疗器械监管的效能。第一在医疗器械市场监管方面:我们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行了深度贯彻,开展了较有特色的监管工作,主要概括为“日常检查推行了医疗器械监管日志制度;现场核查健全了企业电子档案;日常监管评定明确了基层分局担责运行机制”。第二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方面:我们认为这是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目前国家局没有出台具体管理规章规定的情况下,面对出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要高度重视,通过对涉械单位和个人的引导、辅导、启发式地积极上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做到了报告数量和质量位列全省前列。

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受理核查工作。第一做好开办咨询服务。第二做好了修订后细则的宣贯工作。第三认真受理,严格核查。无论是新修订细则实施前还是后,我们都认真按照权限,切实依照受理程序和时限进行受理,在现场核查中一丝不苟,严格进行检查核对,切实履行自己工作职责。共受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申报材料25家,其中,新开办13家,到期换证2家,变更8家,注销2家。

三、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工作。第一是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工作。对3家生产企业的5个一类医疗器械产品进行了重新注册。第二是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清理整顿工作。对20__年7个“医用脱脂纱布口罩”进行了清理,作出了20__年4月30期满自行终止,不再重新注册的处理。治理整顿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认真地了总结,并将总结材料上报省局。

四、完成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工作

根据省局《关于印发20__年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督抽验计划的通知》(鲁食药监械[20__]119号)的要求,结合__市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际,为使抽样工作安排有均衡性、针对性和代表性,对下达给__市局的抽样计划进行了分配,研究确定了被抽样单位,编制《20__年__市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督抽验分配表》,制定抽样工作程序。我局于20__年8月30日开始,对涉及的8类抽样产品、19家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样。

五、完成医疗器械广告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区两级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网络,落实监测人员,完善制度,不断提高监测水平,规范我市医疗器械广告的秩序,严厉打击违法医疗器械广告,净化医疗器械市场,切实防止不法医疗器械广告对我市人民使用医疗器械的误导。20__年共对6家报纸、5家电视台,监测频次为1500余次,监测到违法广告2次。

六、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根据省局《关于认真做好20__年度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和信用评级工作的通知》(鲁食药监械[20__]55号)要求,为规范我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强自律,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结合__市具体情况,坚持“抓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兼顾一般企业”的原则,制定了《__市20__年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和《__市20__年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信用评级计划》,下发区(市)分局执行,并列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共对5家生产企业,进行了40余人次的日常监督检查,上半年日常监管评定结果是1家a级,1家b级,1家c级,有1家企业由于停产未进行评级,1家生产企业退出医疗器械生产。

七、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工作同时,强化对重点产品和突发事件的专项检查,20__年开展的专项检查有:第一对举报输液器内含异物产品专项查处工作。第二血糖监控错误的安全性警告的专项检查。第三人工心肺体外循环管道专项检查。第四开展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工作。第五开展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清查整顿工作。第六开展骨接合用无源金属植入医疗器械产品市场专项检查。在行政执法方面,全市20__年共出动医疗器械监督检查人员5349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医疗单位2140家,查处各类案件56件,没收违法生产、销售、采购的医疗器械9箱,责令整改单位265家。

另外,2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按照省局的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点及市局的工作部署,全方位做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制定对各区(市)局20__年度医疗器械目标管理计划,对各区(市)局的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进行综合调度。

(二)加强科室建设,认真学习,学以致用,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日常监管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三)完成20__年下达的医疗器械抽检抽样工作计划。做到按时、按量、规范完成抽样及送样工作。

(四)做好医疗器械广告

监测工作。选择监测的重点,有效开展监测,确有成效。(五)做好使用环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搞好监测人员培训,完善报告机制和预警机制,确保医疗器械安全,使不良事件能够早期发现、有效应对、及时处置。力争在不良事件的收集和上报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

(六)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强对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及使用环节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管工作。开展日常监督评级和信用考核评级,组织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七)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化单位创建活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使更多经营企业达到示范店的水平。

(八)加强医疗器械类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使用环节的管理,认真执行好《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批发)开办申请程序》,严格贯彻好《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批发)验收标准》,使体外诊断试剂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资格合法,经营产品安全有效。

(九)针对医疗器械的热点产品、热点问题,筛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医疗器械产品,开展一系列专项检查活动,达到举一反三,全面治理的效果。

(十)做好医疗器械监管的信息化工作。在市局网站平台,及时注册、开办、注销信息,对违法广告、不良事件发生的产品、质量抽检情况等信息及时转发,做到监管信息共享,发挥监管信息系统的作用。

医疗质量管理日常范文2

1医疗业务档案管理探索

1.1加强医疗业务档案管理根据医院业务改革归档范围:一般医院的医务部、护理部均抓质量、管理,由于两个部门各自独立,难以把医疗业务综合反映。论文百事通随着医院管理专业化的要求,综合业务部门走向专业化之路已成必然趋势。为此成立专门质量管理部门-质量控制部,把质量控制的职能从医务部和护理部中分离出来,同时全面监控全院的医疗质量,负责检查、督促、改进、医疗纠纷事件的管理等,使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医务部负责医疗制度的制订与落实、进修管理、医务人员调配、各科室业务协调、资源调配等日常医务管理工作,管理病案室、院感科,医务部就会形成较全面的相关资料。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制度的制订与落实、流程改造、人力资源调配、护理市场拓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发等。科教部负责全院科技申报、报奖,带教工作、继续教育管理等工作,主要职能部门形成的资料较全面地反映一家医院整体医疗业务的管理水平。根据日常工作和职能,职能部门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了解,及时变更归档范围。

1.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档案管理员

目前兼职档案员队伍常不稳定,行政人员实行轮岗制,人员一年半载就会更换。应向各级领导宣传档案工作法规,提高员工的法规、责任意识。在人手方面予以支持。综合档案室要及时了解人员调动情况,并对新同志进行档案管理培训,每年邀请档案局老师对全院兼职档案员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档案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外出理论研讨交流。职能部门是医院管理的主要部门、日常事务烦琐,人员少、工作忙,希望把原始材料全部提交综合档案室,就不用再管了。档案员需要不厌其烦地上门指导,有计划重点帮助整理,从分类、装订、整理各个环节进行指导。1.3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

医疗业务档案的收集和整理,需要制定《医疗业务档案归档制度》,参照文书档案整理规则,按照年度-问题分类。(1)医务管理主要有:医疗制度的落实、进修管理、会诊协议和记录、病例讨论制度及记录、学术委员会记录、技术水平年度考核资料、医疗队卫生支农工作汇总、下乡证明、临床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年度报表、健康教育宣教资料、传染病报告记录、医院内感染管理措施、监测记录、执业医师注册管理,以及药剂、检验、病理、麻醉、放射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主要有: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医疗安全报告措施效果评价,安全教育内容会议记录、服务质量监控组织、病历书写质量标准及监控考核方法、年及季度监控汇总。护理管理制度落实检查记录、护理查房记录、护理教学培训记录、护士技术操作考核评价记录、护理书写质量考核。(2)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为全面反映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对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业务档案。一人一卷,按照姓名拼音排序建立人名索引。事先向各部门说明要提供的材料范围,让他们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资料。向多部门收集,需要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各部门提供的材料较琐碎且数量大,每年由各部门派人一起整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档案包括四方面主要内容: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简历、工作经历;有关学历、学位证明、证书;从事专项技术工作的年限证明材料;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习的证明、证书、鉴定、成绩单;参加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工作情况。②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业技术新成果鉴定书;其他具有备案价值的各种技术工作成绩的证明。③专业技术任职、技术资格评聘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评表、审批表、证书复印件、聘任合同、任命书。④其他材料:三基考核材料、先进工作者证书、奖状;对外合作攻关成果材料;参加专业学会的证明;工作失误差错材料。(3)完善的病历档案:病历档案对医院有着特殊意义,它是医疗工作的全面记录,客观地反映了疾病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的全过程。病历档案是医疗活动信息的主要载体,教学的极佳教案,科研的良好素材,而且也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依据,同时又是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举证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近年来,病历档案在刑事诉讼、金融保险等服务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病历档案保管完好,能及时地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并且与医院管理系统数据接口,使用方便,为临床研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4重视利用,加强编研为临床服务

根据医院医疗业务管理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各部门调研沟通的基础上,编辑出:《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各部门岗位职责和人员职责》、《基础数据汇编》、《病历书写指南》、《常用药物手册》、《医学论文汇编》、《疾病病种索引》等十余种汇编材料,为医务人员在平时工作参考提供方便。其中《病历书写指南》、《常用药物手册》对每位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医疗质量管理日常范文3

平均住院日是一个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目前,平均住院日较长已经成为大型综合医院经营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对影响大型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有利于医院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最终达到医院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分析

(一)医院管理工作的影响

医院管理一直是中国公立医院的软肋,目前大多数医院都还是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等不够规范、科学、高效与细化。主要原因:(1)很多医院还做不到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医院对各病区、医技科室的接诊能力和具体应该配备多少台设备,配备多少名工作人员,配备多少间手术室,手术如何安排,一个月总共需要做多少台手术等等,都缺乏科学、精细化的规划、测算与安排,医院领导无法准确把握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导致有的科室资源过剩,有的科室资源短缺;(2)很多医院绩效管理落实不到位,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有的医院甚至没有将平均住院日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指标;(3)激励机制不够,医生工资基本固定,缩短平均住院日意味着要多收治病人,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是对医生来说通常只是增加部分奖金,往往这部分增长的收入对大多数已经处于高强度高风险工作状态的医生来说并没有太多吸引力;(4)信息管理系统不够科学、高效,职能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不高,后勤保障不力,影响临床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医技辅助科室工作的影响

目前,预约、等待检查和等待检查、检验结果时间过长导致病人平均住院日延长是大型综合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型医院的医技检查项目一般都需要预约,而且等待检查的时间不等,一般3~5天,也有超过1周的,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主要原因:(1)医院投入不足,辅助检查、检验设备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要;(2)设备老化或保养不当,故障较多,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3)医技工作人员不足,尽管已超负荷工作但仍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4)预约、候检查、发放检查报告单等过程中人工处理环节多,检查科室信息处理不及时;(5)检验、检查科室与病区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不能有效解决。

(三)病区诊疗工作的影响

由于病区的诊疗工作流程不够科学、便捷、高效或者流程运行不畅,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导致平均住院日延长。主要原因:(1)住院病人多,医生人力资源不足,工作压力过大;(2)临床医生对病床工作效率的认识不全面,不少医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性;(3)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不高,诊疗规范、医疗核心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如病人人院第一天未能将全部的常规检验、检查项目开出,上级医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查房等;(4)需请其他学科会诊的病人等待会诊时问过长;(5)择期手术病人因手术室手术台、消毒器械、麻醉人员不足导致等待手术时间过长;(6)需转科治疗的病人因转入病区无空床而无法及时转出。

(四)病区护理工作的影响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不高同样影响病区平均住院日。主要原因:(1)住院病人太多,护士人力不足,工作压力过大;(2)护士工作效率不高,执行医嘱不及时,导致病人的各种检查、治疗不能及时完成;(3)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病人出现并发症;(4)病人痊愈后未能及时办理出院手续等。

医疗质量管理日常范文4

一、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年度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任务的完成 2、开展生产企业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专项现场核查。根据国家局《关于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核查工作安排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128]264号)和省局《关于开展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现场审查工作的通知》(浙食药监械[2128]64号)及市局部署要求,首次对辖区8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上报的5个产品注册资料(其中三类注册5个,二类注册个,一类注册7个),按核查规定进行了现场检查,圆满完成核查任务;

、开展医疗器械生产及使用不良事件监管及跟踪检查。根据市局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管及跟踪检查的要求,开展辖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例医疗器械使用不良事件跟踪检查家次,上报可疑医疗器械使用不良事件例;

4、开展年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摸底性抽查。按照**市2128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实施要求,首次完成**华美公司产品抽样和送交检验;

5、开展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变更、注册证到期申报重新质量体系考核及新办企业的现场检查。受上级委托,完成5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变更或注册证到期申报重新质量体系考核和2家新办隐形眼镜及护理用液零售企业的现场检查任务; 7、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日常监管检查。共对4家批发企业进行日常监管10家次。共制作现场记录10份,指出存在问题52条,对存在问题要求及时加以整改; 二、开展日常监管调研,进一步深化医疗器械监管随着医疗器械日常监管的不断深化,今年以来,针对日常监管中出现新的情况,先后完成了4项对辖区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单位存在问题、原因及监管对策等相关课题的调研,其中生产方面1项,经营、使用方面项。通过调研,制定下发并实施了规范的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日常监督检查办法,重新调整制作相关规范性日常监管检查记录表14种,各类监管相对人规范性台帐记录27种:

1、开展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调研。根据省局出台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新要求,为深化生产企业和产品的监管,针对我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产品生产的特点,先后多次深入企业,结合现行日常监管的实际,开展深化依法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行为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我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性(即合法证件、生产许可和体系运行三大类)和个性(即产品生产特点)有机结合的日常监管检查办法,同时,按照现行医疗器械监管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对原日常监管检查记录表式及记录作了重新作了调整和完善。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日常监管检查办法既能抓住检点环节,坚持依法行政,将医疗器械监管法规落到实处,促进企业诚信建设,又能提高监管检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企业满意又乐意接受检查整改建议或意见。

2、开展以“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存在问题、原因及监管对策”为课题的调研。为深化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的监管,根据市局布置调研任务的要求,即在7月初至10月,历时三个月,对辖区部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的现状展开调查摸底。先后多次走访了县级医院和部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站等,通过现场查看资料,听取不同方面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现状、问题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起草了《**县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存在问题、原因和对策》调研文章。对进一步深化医疗器械经营、使用日常监管提出新的思路,圆满完成市局布置的调研任务。年初,在全市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题发言交流,得到了会议的充分肯定,市局领导给予调研准备充分,文章内容详细,问题找的准,可操作性强,监管理念新的评价。

、开展深化构建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日常监管长效机制的专题调研,以全面“把关”患者用械安全。为实施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的全面监管,多次深入县级医院调研,对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查找分析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以及近几年来日常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首次制定出台《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日常监管规范》(象食药监[2128]16号),该《使用规范》将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分六个大类,重点查使用的“五项质管环节”(即机构人员与制度、采购与验收、储存及养护、使用质量、证件资料归档保存),对现场检查的“三种检查方式”(即系统检查、专项检查、有因检查)作了规范,同时,还制作了与规范相适应的18种质管记录表格,做到现场检查有据可查。该《使用规范》已从今年起实施。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该《使用规范》具有规范性、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等五方面的特点,已开始实施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产品的系统规范和全面监管,不仅符合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日常监管实际,而且提高了监管检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医院满意并乐意接受检查整改建议和意见。

4、开展医疗仪器、设备使用日常监管专题调研。为认真贯彻实施**省政府第8号令,根据现行医疗器械监管法规、规章及省政府第8号令等规定要求,有重点地选择体外诊断试剂和医疗仪器、设备使用日常监管作为专项调研课题。曾先后多次走访县级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检验科调研,通过查看现场实际使用现状况和相关技术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县医疗器械外诊断试剂和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问题,在听取不同方面对使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外诊断试剂和医疗仪器、设备使用“六项规范”的要求,包括采购索证审验记录规范;购进审验记录规范;试剂及设备(仪器)存放及养护规范;试剂及设备(仪器)使用规范;证件资料档案保存规范及日常监管现场检查规范等,同时,对现有使用体外诊断试剂和医疗仪器设备的医疗单位,应按照“六项规范”进行自查规范,对存在问题认真搞好自查自纠的要求。

医疗质量管理日常范文5

【关键词】 平均住院日 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管理

平均住院日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是一个评价医疗效益和效率、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它不仅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医技力量,而且还能全面反映医疗经营管理水平。随着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寻求如何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又能不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已成为医疗决策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卫生部殷大奎副部长指出:“平均住院日长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城市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质量效果不高及其经营方面的问题。”实践证明,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突破口,引导医院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城市大医院改革的模式之一。

1 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

平均住院日受多种因素制约,有医院自身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可控制因素。不受医院控制的因素有社会医疗模式、收治的疾病种类和危重程度、医疗保障程度、患者年龄、性别及患者的经济状况及医疗费支付等。医疗付费的方式在我国长期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制度,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一方住院、一方治疗、第三方付费”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患者也因是第三方承担费用而小病大养,使住院时间过长,导致了平均住院日过长[1]。

1.1 基础医疗质量 平均住院日的长短与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和诊疗工作规章制度是否合理有效有直接关系 。如三级检诊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麻醉复苏、日常医疗工作制度和各种临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这些制度均影响病人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对缩短住院日至关重要。

1.2 医院综合技术水平 医院的综合技术水平包括基础医疗设施、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敬业精神) 、专科业务技术水平等,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必要条件。综合技术水平不但决定着单病种质量和优质、高效的医疗结果,而且能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

1.3 医院感染和手术并发症 医院感染和手术并发症不仅影响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且直接造成住院日的延长。由于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细菌变异、耐药菌株增多,人口老龄化、内窥镜及各种导管的使用,化疗、放疗等手段广泛应用等因素,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使患者的住院费用增高,影响了医院病床的周转率,同时也降低了医院的收入,影响平均住院日。

1.4 医技科室的功效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出现,临床科室对医技科室的依赖性越加明显,医技科室在诊疗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医技科室的效能直接影响诊断是否及时准确和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其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医技科室科学高效运转和质量控制以及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密切配合对缩短平均住院日也是非常重要的。

1.5 麻醉手术科的质量和效能 麻醉手术科是外科的“瓶颈”,其对病人的流通量和质量是缩短住院日的重要因素。影响麻醉手术室质量和效能的因素有人员因素、人员数量、手术麻醉室仪器设备和手术台的数量及工作流程是否合理。

1.6 门急诊确诊质量 门急诊在减少住院后的常规检查时间,提高诊断水平、院前确诊率以及抢救效率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尽可能完善入院前的门急诊必检项目检查,对一些常规疾病做出及时诊断,入院后以治疗为主,将大大缩短病人后的住院时间。

2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意义

2.1 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充分利用卫生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住院难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平均住院日过长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次数,可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效益。有关资料表明,l991年我国县以上医院入院人数为3 218万人次,如果每个病人缩短一天住院时间,则可多收治210万人次,相当于年收治l万人次的210所大型医院所收治的病人。即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通过缩短住院床日,相当于增加了210所医院,为国家节省床位投资费2.4亿元[2]。

2.2 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住院日一般分为高效住院日、低效住院日和无效住院日。高效住院日是病人入院后检查诊断、治疗的集中时间,其时间为入院后的1~10天。患者的住院费用多发生在这一时间段,因为这一阶段为病人的有效诊断、治疗时间,这个时期医院收费高、消耗低;而低效住院日和无效住院日期间则是费用少、消耗高。所以,缩短平均住院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延长住院天数产生的经济效益。缩短平均住院日可提高医院的纯收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卫生经济学分析也证明,缩短住院天数,增加床位周转次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延长住院天数所得到的经济效益。医院在不增加任何投人的情况下,可多收治病人,其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总的住院日,无疑可减少病人经费总额,大大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3]。

3 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医院要加强宏观质量控制,就应把缩短住院日作为深化医院改革,提高医院综合效益的突破口,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合理的缩短平均住院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

3.1 通过科学方法制订院、科、病种平均住院日标准 医院应结合本院实际,通过科学方法,制订医院、各科室、代表性单病种的达标标准.形成以科室为中心,以病种为重点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制。

3.2 确立医技科室质量时限目标,努力提高医技检测效益 更新和先进检诊仪器设备,并加强管理与维修,提高使用率和完好率。其次要加强医技科室的管理,提高检测质量。第三要抓好医技环节质量监控,医技科室要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3.3 狠抓影响平均住院日的重要环节 要结合各医院的具体实际.找准影响平均住院目的薄弱环节,以强化5项主要医疗指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展开床位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临床初诊与确诊符合率)管理为突破口建立综合管理机制,从制度、措施上进行改革[4]。

3.4 抓住关键,消除“瓶颈 ” 制约

(1)提高手术通过率 手术室和麻醉科是手术科室降低平均住院日的瓶颈,也是涉及面广、环节多、难协调的环节。应主要解决与手术室全天开放,上、下午连台手术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充分调动手术室人员的积极性。打破固定手术日、固定科室手术台次及按步就班安排手术等传统习惯,实行“总体控制,突出重点,灵活调整,连台手术,加班手术”的新举措,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因手术积压造成的病人待床、术前平均住院日长及资源浪费等同题。

(2)提高医技科室的效率 对医技科室主要抓好与一长二短,即延长检测时间、缩短预约时间、缩短出报告时间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严格规定医技科室报告质量及时间标准,参加国家或地区已开展的室间质控、编写质量控制手册,建立、健全集体阅片,三级医师审签报告,疑难病例医技、临床科室协作会诊,医技科室双人值班等规章,有效提高医技科室的效率。

(3)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和规章制度,防止产生并发症 提高各级人员诊治水平,质量安全意识,严格三级检诊、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疑难重危病人的会诊、抢救、查对等制度落实开展责任制护理,控制医院感染,防止医护并发症、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3.5 加强门急诊管理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途径 提高门急诊医师层次来提升门急诊工作质量和效率:首先,增强门急诊医生的责任感,坚持首诊负责制;其次,加强门急诊师资力量,提高门诊诊断水平。在门急诊完善各项检查,对患者尽早做出诊断,减少病人入院后的常规检查内容,强化门急诊的首诊确诊率。加大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出门诊的比例,减少因误诊而转科情况的发生,保证早日确诊。第三,改善门急诊流程和管理,医院要有明确的医院诊治指南、就医流程说明和导医服务,重视门急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尽快找到相应科室,改善和提高治疗流程的顺利运转。

参考文献

[1] 陈险峰.加强门急诊管理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途径[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152~153.

[2] 井 玲,高海鹏,林 朋.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及对策[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18(3):213~215.

医疗质量管理日常范文6

关键词:缩短;平均住院日;医疗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随着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医疗市场也在不断改革和深化,人们对于医疗质量方面的需求日趋提高,与此同时所需的医疗费用也在不断升高,因此如何能够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已成为突出的问题。平均住院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1],可以用来衡量医院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医疗质量及管理水平。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和医院医疗费用的支出及卫生资源的浪费,同时还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一、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

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综合看来可以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两大类。

(一)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医疗模式、医疗保障程度、疾病的种类及程度和患者的社会属性[2]。我国长期以来的医疗付费多采用劳保制度及公费医疗,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患者住院时间与自费方式相比较长,是平均住院日过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可控因素

1.诊疗制度和基础医疗设施及质量。诊疗制度包括术前讨论、会诊制度、麻醉复苏和日常工作制度等,它的合理与否及执行落实情况将直接影响着病人能否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从而影响病人住院时间的长短。另外,医院的基础医疗设施和质量如果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可以大大提高病人治疗的效果与速度,缩短平均住院日。

2.医护综合水平。医院的医护综合水平包括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过硬,技术专业而熟练,会大大提高治疗效率。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可以减少纠纷和治疗时间的不必要延长,从而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

3.门诊与急诊的确诊质量。病人入院前在门诊与急诊进行了必要的检查并得到有效的确诊,可以避免住院后再行做一些常规检查,提高住院后的抢救效率及治疗效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4.病人本身的因素。病人家属担心病人的恢复情况或病情的反复,在不必要的时候将住院时间延长,或者为等待指定医师治疗而造成术前住院时间延长,都是导致平均住院日过长的重要原因。

二、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意义

(一)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充分使用

长期以来,造成我国住院困难及医疗费用昂贵局面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平均住院日过长。在确保医疗质量与服务的前提下,有效的缩短平均住院日不仅可以优化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提高病床使用率,还可以减少卫生资源的不必要使用,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支出。某医院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按每天出院人数为14672人计算,平均住院日减少2.2天,则相当于在十个月中每张病床能增加55个工作日[3]。

(二)缩短平均住院日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缩短平均住院日对社会效益的提高不仅在于可以提升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更实际的是在保证治疗与服务的前提下,为病人和社会节约医疗费用。周汉新[4]的研究发现,每缩短平均住院日1.7天,平均可以为病人节省住院费用合计503.5元。另外,应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医疗卫生中的经济效益,结果也已证明,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率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超过由住院天数的延长而得到的经济效益。

(三)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

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缓解长期以来的病房加床现象,降低交叉感染率,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查房时间与精力,使医护人员能更好地和病人进行沟通,从而提高治疗效率,提高医疗质量。

三、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一)从全局出发进行调控,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在宏观上,要把握整体发展方向,从全局出发,把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到深化医疗改革的首要任务中,培养医护人员正确的工作理念,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不同病种、不同院、科的住院时间长短,完善医疗质量的管理体系,并且落实目标责任到个人,动员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到缩短平均住院日工作当中。

(二)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诊治水平

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及时确诊疾病。在医疗工作中,要加强对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确诊及治疗水平,加强相关科室的协作与信息的交流,确保病人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治疗,从而缩短平均住院日。

(三)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不断优化,加强先进仪器及治疗手段的引入

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引进先进仪器和手段,加强对医疗资源的统一调配,做到物尽其用。

(四)加强对住院流程及环节的管理及质量控制,减少病人等待时间

加强门诊窗口的建设,利用导医进行引导分流,减少病人的候诊时间,使之能快速就诊。在病人住院前应完善检查项目和辅助诊断,住院后减少无必要的复查,以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同时,要加强医院的感染控制能力[5]。

四、结语

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不仅是在我国基本国情下解决医疗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有利于全民保健的实施,能够大力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促使我国医疗事业走向高效、低耗、优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娜,封宗超,等.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 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C].西南军医,2009,11(2):321-322.

[2]赵宁志,茅建华,等.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策略[B].医管理杂志,2011,18(6):568,578.

[3]张运红.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 提高医院综合效益[A].中国医院统计,2008,15(2):156-158.

医疗质量管理日常范文7

【论文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疗仪器设备已经成为医院的生命线,医院现代化离不开医疗设备的现代化。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了靠有一支水平过硬的医护队伍外,还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降低成本,使医疗设备更有效地为临床诊断服务,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医疗器械人员的服务宗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可以设想,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由此看来,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 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医疗器械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2.1 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润滑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2.3 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2.3.1 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人是第一因素,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

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仪器维修也要做成本效益核算,医疗器械设备品种多、品牌多,促使医院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工作能力,否则就影响医院诊治。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医院领导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的厂家或公司进行定期培训,或到学校等脱产学习,或上岗培训、技术交流、自学等在职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2.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

医疗质量管理日常范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提升某某区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医疗业务整体能力,促进医疗同质化管理,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某某区进一步加强区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长政发〔2018〕17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某某区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医共体),包括某某区人民医院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某某区中医院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某某区妇幼保健院妇幼专科联盟参照执行。

第三条  依托医共体牵头医院成立医疗业务管理中心,承担日常医疗服务督导考核、质量控制、安全防范、学科建设、分级诊疗、科研教学等医疗业务管理职责。管理各成员单位医疗业务的正常运行,指导支持督促各成员单位根据辖区人口和病种特点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辖区内居民能享受到规范及时的基本医疗保障。

第二章医疗质量控制

第四条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医共体全面负责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依法执业,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医共体法人代表是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医共体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成员单位医疗质量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医共体对成员单位的医疗质量考核是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五条  医疗业务管理中心制定医共体质量管理制度;成立院感、急诊等相应质控组织,负责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及反馈工作;每季度牵头医院业务科室及成员单位质控报告并提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意见。

第六条  医疗业务管理中心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和自我评估准入制度,明确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目录和新技术、新项目目录,加强手术分级管理,明确手术医师权限。制订成员单位医疗业务运行实施方案,成员单位借助医共体牵头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帮扶,结合本单位实际推进“一院一品”差异化发展。

第七条  医共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根据医疗业务管理中心要求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针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组织实施整改。

第八条  区卫生健康局(以下简称区卫健局)发挥各专业质控中心的作用,各专业质控中心根据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质控组织更新区质控标准并监督医共体执行。

第三章医疗安全防范

第九条医疗业务管理中心应加强对医共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的医疗风险管理,完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定期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  医疗业务管理中心由牵头医院制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不良事件的无责呈报体系”和不良事件快捷处置流程,建立定期的不良事件分析改进机制,医共体内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共享不良事件案例,牵头医院参与指导成员单位医疗纠纷处置化解。

第十一条  医疗业务管理中心负责医共体内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全体医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的培训,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每年开展全体员工医疗安全教育或法律知识培训不少于两次,定期召开医疗安全工作会议,确保不发生责任性医疗事故(医疗损害)。

第四章学科建设

第十二条  医疗业务管理中心负责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医学重点学科(基层特色专科)建设的组织申报和日常管理工作,按“统一要求、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的方式进行创建,并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第十三条  医疗业务管理中心应加强区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在区重点学科(基层特色专科)建设基础上积极争创省级区级龙头学科、市级重点(扶持)学科,逐渐在区域内形成以区专病中心、重点学科、特色专科为基本架构的学科布局和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发展的良好梯队。             

第十四条  学科建设经费由医共体(含各级财政补助)投入,经费使用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合理有效”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专项核算,符合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区卫健局负责学科建设年度执行情况评比,对每年评比位于前列的区域专病中心、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除资金补助外,并在医共体年终绩效考核中予以加分。对评比排名落后的学科,将视具体情况采取限期整改、暂停或撤销建设等措施。

第五章科研教学

第十六条  医共体应深化医、教、研协同发展,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在能力提升、知识更新方面重要作用的宣传,构建新型的医共体卫生健康科技教育体系,主动适应体制改革转型新常态。

第十七条  医共体应加强全体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同质化提升,医疗业务管理中心制定各类别各层级卫技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督促落实。特别加强各层级卫技人员三基训练与考核,确保人员技能与岗位职责相匹配。重点培养住得下、留得住的基层卫技人才,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第十八条  医共体应加强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建设,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显著进展,引导并支持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间多单位、多学科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转化和应用,推动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效衔接。

第十九条  医疗业务管理中心负责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的医务人员申报各级各类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加强项目日常管理,合理安排课时和授课师资,保障教学质量。

第二十条  医疗业务管理中心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联合体建设为重点,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指导,重点抓好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提升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培训环节,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强化工作合力,完善统一考核、定期交流等工作机制;加强规培经费使用管理,优先保障学员生活补助、带教老师补贴,确保专款专用。

第五章分级诊疗

第二十一条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为患者提供便捷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医共体应建立起有效、实用、便捷的转诊渠道,共享区域双向转诊平台,方便患者在医共体之间、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间转诊,避免不必要的区域外转诊。完善各成员单位医疗应急体系,制定危急重症初步急救和及时规范转运的制度和流程,保障辖区居民生命安全。

第二十二条  医共体根据《某某区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疾病种类目录(试行)、某某区区级医院下转疾病种类目录(试行)、某某区区级医院不轻易外转疾病种类目录(试行)和某某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标准(试行)》的文件精神,制订细化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的疾病目录、出入院标准、转诊规范及流程,根据服务能力动态调整。鼓励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业务的差异化发展,对于医疗能力基本达到区级医院水平的专科,可以突破某某区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疾病种类、区级医院下转疾病种类、区级医院不轻易外转疾病种类目录范围。

第二十三条  医共体牵头医院承担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业务指导、标准把握,协助处理疑难病症,区域内实行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对上转病人根据病情需要合理检查,不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各成员单位根据胸痛、卒中等十大专病中心建设及专科资源分布,原则上将病人转诊至区域专病中心或医共体牵头医院,严格控制区域外转诊率。经医共体牵头医院诊治后恢复期病人病情稳定,可以在基层进行后续康复治疗的,原则上将病人下转至其所在辖区基层单位。

第二十四条  区卫健局不断完善转诊平台建设,加强医共体分级诊疗执行过程监管和督查考核。

第六章医疗资源共享

第二十五条  依托区域临床检验、病理诊断、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等医疗共享平台,全面落实医疗资源共享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医疗共享平台配置专职管理人员,组织、协调和实施远程诊断服务等相关工作;负责诊断医生的排班、人员培训、场所设施设备维护以及其他日常管理等工作;按规定接受各成员单位提出的诊断服务申请,完成诊断、审核及出具报告书;负责收集和保存远程诊断服务工作中产生的相关资料,防范相关信息泄漏;定期整理、分析远程诊断服务相关信息,向医疗机构和区卫健局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七条  医共体成员单位与医疗共享平台签订协议,原则上首选区域(检验、病理等)或医共体牵头医院(影像、心电等)已建设的共享平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完成操作,并将检查检验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共享平台。

第七章中医药服务

第二十八条  医疗业务管理中心负责管理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中医药工作,积极推进成员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合理使用中草药(包括颗粒剂),规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二十九条  依托区中医院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牵头医院建设好全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在全区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带教等推广工作。

第三十条 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规范开展十类四十五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各成员单位推广十类三十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三十一条 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至少培养一名适宜技术应用推广骨干,掌握六类十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并负责向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培养一名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骨干人员,掌握四类六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区卫健局应加强对医共体医疗业务管理中心的督导,跟进医疗业务管理中心相关制度的出台和完善。

医疗质量管理日常范文9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

医院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安全管理组织,把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的管理纳入医院工作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医院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药品医疗器械相关制度:药品医疗器械不合格处理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储存、养护、使用、维修制度等,以制度来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

二、为保证购进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杜绝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进入,本院特制订药品医疗器械购进管理制度。对购进的药品医疗器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供应商所具备的资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三、为保证入库药品医疗器械的合法及质量,我院认真执行药品医疗器械入库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四、做好日常保管工作

五、为保证在库储存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我们还组织专门人员做好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维护工作。

六、加强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的管理,防止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进入临床,我院特制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如有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应查清事发地点、时间、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基本情况,并做好记录,迅速上报县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局。

七、我院今后药品医疗器械工作的重点

切实加强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工作,杜绝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时间发生,保证广大患者的用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打算:

1、进一步加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落实相关制度,提高医院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