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绘画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5-19 20:06:46

幼儿绘画论文

幼儿绘画论文范文1

关键词: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幼儿眼中的世界一开始是通过涂鸦表现出来的。涂鸦是绘画的雏形,在涂鸦时幼儿会用不同的形状来表示不同的事物。涂鸦不断地挖掘幼儿的思维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就会由涂鸦变成简单的绘画。幼儿通常会用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图画来表现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也许会把太阳画成黑色,因为他们觉得此时此刻的太阳是不开心的,他们也许会让小猪飞上蓝天,因为他们觉得小猪有着翱翔蓝天的梦想……幼儿在进行简单绘画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会得到不断地培养。不管是幼儿的信手涂鸦,还是幼儿的简单绘画,都是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在这个表现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不断地培养。由此可见,绘画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对幼儿进行绘画指导呢?下面笔者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展开简单的论述。

一、巧设情景,激发画的欲望

激发幼儿绘画的欲望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前提条件。当幼儿急于拿起手中的笔进行绘画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不断地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用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让幼儿迫不及待地想要在白纸上用五彩的画笔去描绘心中的美景。如教师在一节绘画课上启发谈话:“春天来了,小朋友肯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春游过,请将你们春游时的情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吧!”幼儿稍作思考之后,开始绘画。有的幼儿画出了公园的美景,有的幼儿画出了放风筝的趣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情景中,幼儿绘画的欲望被瞬间激发了。幼儿以这些情景为蓝本,充分挖掘思维潜力,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绘画作品。

二、变换形式,教给画的方法

教给幼儿绘画的方法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主要方式。当幼儿兴致勃勃地想要运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自己心中美妙的世界时,却又不知从何处起笔。因此,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变换形式,教给幼儿绘画的方法。如,幼儿在画春游图时,教师指导幼儿可以先用黑色的笔勾画出大致的轮廓,然后再用其他颜色的彩笔进行涂色。当然,幼儿也可以先使用各种颜色的彩笔直接涂画出事物,然后再使用黑色笔进行勾边。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小手掌创作春游图。让幼儿在自己的小手掌上沾满颜料,在一张白纸上印下一个小手掌印。这个小手掌印可以作为一棵树的树干,接着在树干上面加上树冠、树叶等。然后再加上一些花花草草以及人物等。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纸上滴一滴颜料用小嘴巴吹出一幅春游图来。通过教师变换不同的形式,幼儿逐渐学会了一些绘画的方法。幼儿灵活运用这些绘画方法,不断展开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绘画作品。

三、多样评价,给予画的动力

给予幼儿绘画的动力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重要保障。当幼儿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内心美好的世界并获得别人的认可时,幼儿就会拥有更为充足的绘画动力。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运用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绘画作品及时予以褒奖。如某位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一幅春游图。图中爸爸妈妈拉着他的手站在了草地上,草地上零零星星的开着一些野花,在野花周围还有几只蝴蝶在飞舞。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通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天空中飞翔……教师看完这位幼儿的绘画作品之后,竖起了大拇指为他点赞。又如一位幼儿用自己的两个小手掌画出了两棵大树,其中一棵大树上面还有一个鸟窝,树下面是两个小朋友在聚精会神地观察小鸡捉虫……教师看完他的画之后,对他说:“你画得太棒了!”在教师由衷的赞誉中,幼儿积蓄了用之不竭的绘画动力。幼儿在这些取之不尽的绘画动力的推动下,不断进行创造,创作出了一幅幅彰显童心的绘画作品。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要通过创设各种幼儿颇感兴趣的情景,让幼儿走进这些有趣的情景中,并急于想要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心中的美景,以此激发幼儿进行绘画的强烈欲望;要通过教给幼儿形式多样的、适合幼儿的绘画方法,让幼儿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迫切想要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心中的世界,借此教会幼儿绘画的方法;要通过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凭此为幼儿绘画提供不竭的动力。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幼儿爱上绘画,让绘画成为展示幼儿内心世界的“橱窗”。

参考文献:

[1]叶幼美.浅谈幼儿绘画活动指导新策略[J].才智,2011(15).

幼儿绘画论文范文2

关键词:绘本 培养 幼儿 早期阅读 能力

所谓早期阅读就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简单的口头语言过渡到规范的书面语言。一般来说,图书是书面语言的一种传达方式,但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讲,他们阅读的图书是一种由文字和图画两种不同的语言结合起来的,具有图文并茂的结构特点,也就是说早期阅读的开展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

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通常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我们常见一些有图有文的书,尽管这些书的图画画得十分有趣,但这些图画只是文字的补充,具有文字系统功能的图画。这类书多见于教材和教辅类图书。书中的图画不具备“图画语言”功能。

绘本和一般的儿童读物比较起来它有三大优势:第一,绘本善于通过浅显的故事来阐释幼儿平时难以理解的较为深邃的内容包括哲理,生命的主题。第二,从美学的角度来讲,绘本以它美轮美奂的绘图给孩子带来视觉的享受,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第三,图与文相铺相存的平等关系,营造整个绘本的内在联系。所以,绘本是幼儿早期阅读的良师益友。

一、如何选择适合幼儿早期阅读的绘本

第一,绘本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

选择绘本首先要考虑绘本内容和幼儿经验的关系。绘本情节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特色。故事主题合乎幼儿概念水平和生活经验。例如《我家是动物园》:作者把家比作动物园,将家中的每一个形象地比喻成一种小动物,把人物的个性特点与动物的个性特点巧妙的联系起来。幼儿通过绘本的阅读,不仅可以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还能了解有关动物的特点等……在《我家是动物园》这个绘本中,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具体形象化,幼儿容易理解。

第二,绘本画面丰富,颜色鲜艳

绘本中的画面和图案,有许多非常夸张,颜色鲜艳。画面富有视觉美,这样故事的主人公形象则会更鲜明,绘本内容更感人,更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例如佩特·哈群斯《母鸡罗丝去散步》:作者把罗丝的头、翅膀及尾巴上画上了羽毛状的花纹,在身体上画上了点点。至于那只倒霉蛋儿狐狸,她并没有因为是一个丑角而丑化它,相反还把它美化了,画得妖魅无比,就像一只美丽的妖狐。不只是鸡和狐狸,连后面的树、农家、风车等背景也都画得像装饰画一样。这种大胆的实践,更能被咿呀学语的幼儿接受。

总的来说,早期阅读选择绘本的基本要求是:结合经验、耐心寻觅,品味语言、潜心推敲,趣味插图、细心观察。

二、如何正确运用绘本,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第一,以不同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故事的导入方式往往决定了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应该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1)从封面导入

无论什么书,封面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幼儿对故事进行猜测,则会激发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从封面着手,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内容,结合幼儿实际经验展开讨论。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封面上有一大一小两只兔子,小兔子拉着大兔子的耳朵,好像在说些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猜猜看,他们在说些什么,从而引出绘本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2)从角色入手

每个绘本故事中会有一到两个具有特色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其中一个形象导入主题。让幼儿猜猜看,会发生什么事,调动孩子阅读故事的积极性。例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教师可出示鳄鱼与牙医的图片或者手偶,引导幼儿猜猜看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情?结果会是怎样的?让幼儿带着问题来阅读绘本,幼儿会更有兴趣的去欣赏它,阅读它,感受它。

第二,采用开放性提问,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大图书中有很多或精美,或幽默,或感染力强的画面,教师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要善于挖掘故事的内涵和闪光点。如何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也是分享阅读的关键。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角度理解事物。教师提问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

例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当爷爷把约瑟的毯子做成了一件外套,妈妈说约瑟的衣服缩水,变小了,不合适穿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教师可以请幼儿想想,爷爷会把衣服变成什么呢?故事的最后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第三、采用多元化教育,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绘本本身有多元性,它的主题丰富多彩,包含了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不同的画家和作家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形成了绘本的多元性。因此,教师也应整合多元教育因素,注入到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步提高早期阅读的能力。

(1)创编

绘本的结尾,往往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它常会呈现给人们意料之外的的“戏剧性”内容,怎么会这样?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创作的快乐。相信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只要是合理的是可以采纳的。

(2)绘画

在幼儿对故事结尾进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将续编的续集画下来。促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想象力,提高绘画水平。

(3)情景表演

幼儿绘画论文范文3

教育改革到今天,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已成为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因为幼儿绘画活动能够使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直观的得以表现,所以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与研究的焦点之一。在绘画活动中幼儿通过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来表现创造内容,而过于注重绘画技能的学习又会限制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如何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层面上已尘嚣日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又要求“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分析当前幼儿园绘画活动的形式,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克隆式的绘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幼儿依赖性强,习惯于“依样画瓢”,模仿成人示范动作,久而久之,自我表现及思维受到压抑,失去绘画主动性和创造愿望。第二,完全按幼儿意愿自主作画、不加要求随意发挥。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幼儿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绘画技能,在绘画过程中得不到及时帮助,容易丧失兴趣。第三,把成人的想象强加给儿童,以奇异的造型、点、线、画、色、体的拼凑淹没了创造力所应蕴含的深度内涵。这种绘画模式将成人的审美观强加于幼儿,无法体现幼儿的创造意愿。第四,反对传统的克隆式绘画模式,虽认识到随意作画的不足,但无法上升到一定的理论程度,导致具体操作时缺乏可依性而出现的时而传统、时而随意的交替性绘画模式。

审视新《纲要》的要求,我们认为通过调整教学策略促使创造力与绘画技能协同发展的尝试与研究十分必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理论层面。通过儿童绘画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建立系统的教学整体框架。对绘画教学目标、内容、指导方法等进行研究总结,形成独具特色的绘画教学理论。

(二)幼儿层面。转变幼儿学习方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学习绘画技能,研究适宜幼儿发展的绘画教育策略,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儿童画基本知识和各种绘画表现手法,发展幼儿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以不同年龄段为依托,建立适宜幼儿学习特点的绘画内容学习体系。

(三)教师层面。提高教师科研的兴趣和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改变教师观念、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三、课题研究对象、原则、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第四军医大学校直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的内容

我们旨在通过研究,建构绘画教学课程有效模式,确立教育目标、探索教育策略,提炼教学方法,实施有效评价,形成独具我园园本特色的教研模式和绘画教学理论。

(一)绘画教学课程研究模式的形成

我们以确定计划一实施课程一反思评价一找出问题一调整策略一再次尝试为绘画教学课程研究模式。以幼儿绘画教学为核心,以幼儿创造力和绘画技能发展为主线,通过反复循环遴诜出最佳方案予以集结。

力求合理组织建构绘画教育课程结构,实现绘画教育结构整体优化。

(二)教育形式拓展与内容开发

根据幼儿生活经验选择绘画主题,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想象。选择集体、小组、区域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

(三)教育活动组织

通过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法达到教学目标。

(四)作品评价研究

在教师以科学评价观对幼儿的绘画活动进行评价的同时,影响家长评价的角度和认识,不但注重过程,而且注重结果。

四、研究过程综述

(一)概念界定

创造力主要是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智慧及个性、品格的统一与综合,是一系列连续的高水平思维活动。

绘画技能是指幼儿完成绘画活动所需要学习的基本技能。绘画技能包括:使用绘画工具的技能和表现绘画内容的技能。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论证阶段(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相关理论培训,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实施实验前测,调查幼儿现有绘画水平及已掌握的技能。

我们制定前测观察记录表,于2006年9月采用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进行前测,调查幼儿绘画学习情况。观察后,发现部分幼儿想象力丰富,可以用语言表达,但不能用绘画的形式体现:部分幼儿可以按要求模仿教师作画,但无法独立完成。经分析有以下原因:(1)幼儿缺乏一定绘画技能。幼儿无法将想象的内容用画笔得以表现。当孩子兴致勃勃的描述冰淇淋房子的外形后,面对老师“画出来”的要求却回答“我不会!”(2)只注重模仿,缺乏自主创造的练习。(3)评价不科学。当教师出示两幅同样内容的作品时,80%的幼儿以画得像为标准评出其中一幅作品。

2,实验研究阶段(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第二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制定研究计划、实践绘画教学、收集研究材料、完成课题中期实验报告。为解决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力发展和绘画技能学习相协调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近三年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我们设计与制定了一整套小班至大班的教学计划与内容,使幼儿在循序渐进地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具体实施为:

(1)创造性的引导幼儿学习绘画技能。

任何创造力都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建立在相应的智力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重点在教与学的主导地位上。如果过分重视教,则幼儿的学习就成为单一的临摹。而要实现幼儿主动的学,创造性的引导必不可少。

①灵活运用观察――概括――拓展――提炼法,为幼儿的绘画创造活动积累素材,提供方法。

绘画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观察是进行绘画活动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绘画活动积累素材,观察能力提高了,想象力、创造力自然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概括法可以使观察到的形象更加鲜明、典型、稳定,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拓展法可以帮助幼儿丰富经验、积累素材。提炼法可对丰富的素材合理利用,根据幼儿意愿和想象加工、删减、组合。因此,我们灵活运用观察――概括――拓展――提炼法。首先在课前或课堂上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事物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由整体到局部、由全面到细节,帮助幼儿加深感受,使幼儿“有物可画”。其次,我们帮助幼儿边观察边用简单、形象的词语进行概括,以加深幼儿的视觉印象,然后运用拓展法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心理环

境,提供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视觉材料,激发绘画兴趣,进一步启迪幼儿的想象力。最后,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图形组合,自如地进行美术的表现,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①抓住同类事物的结构特征去比较异同,为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拓展技能。

在绘画活动中,要根据活动内容及时引导幼儿对外形相似的同类事物进行对比观察与概括,借鉴相同,变化不同。如:在大班的《动物世界》主题中,幼儿掌握了猫的表现方法后,在接下来的熊、老虎、狮子等的绘画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与猫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经观察发现:这些动物身体的组成部分相同,只是各部分的外形、比例、大小、皮毛等不同。于是教师启发幼儿运用已掌握的绘画技能,变化不同的部分,在画猫的基础上进行添、减或改变,幼儿竟然以不同的表现方式画出了其他几种动物。

⑨适时、适度地运用示范方法,为幼儿的创造想象提供“支架”。

这里所指的示范法并不是传统的模仿画,我们把示范的重点放在绘画的方法上,不是让幼儿模仿单一的形象,而是从出示的先后顺序、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的诠释。

局部示范法: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将对幼儿来说有难度的部分进行重点示范。如:在进行小班绘画活动《小金鱼》时,金鱼的大尾巴是个难点,教师就请幼儿捡来梧桐树叶,采用描轮廓、拓印及手指空描等方式积累技能经验,并将此经验迁移至对金鱼尾巴的观察与表现上,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很快把握了重点,从而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一气呵成,并进一步画出金鱼在水中与同伴做游戏或吐泡泡等情节,刨造性地完成作品。

欣赏示范法:教师提供角度多样的范画,启发幼儿观察,使幼儿在视觉上获得一定的信息感受,扩大视野,激发幼儿的做画兴趣。如:在进行中班装饰画《大树宝宝穿花衣》时,教师提供了许多装饰线条、图案的范例,供幼儿参考,幼儿可选择其中的线条与图案,结合已有经验,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作品示范法:每个幼儿的美术创作都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与借鉴的成份。组织欣赏不同幼儿的作品,通过幼儿的介绍来理解他们的创意,既能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也能用幼儿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并激发他们在作品中创造表现的有效途径。

④提供形式多样的材料,满足兴趣,激发创造力。

绘画材料的单一性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幼儿的绘画兴趣。采用不同材质的绘画材料与工具,如:刮画纸、砂纸、色卡纸等也能对幼儿绘画兴趣乃至创造力的表现起到激发、提升的作用。此外,相对枯燥、单一的涂色活动也会使部分幼儿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感到疲倦、失去耐心。因此。教师要准备多样化的材料,既可以鼓励幼儿按自主意愿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又能在满足幼儿兴趣、提高技能的同时激发幼儿创造力的表现。

(2)以绘画技能带动创造力的发展。

心理学家德雷夫达尔认为:创造力本身就包含了用已知信息建立起新的系统和组合的能力。创造力还包括把已知关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和建立新的相互关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及形式的组织上我们力求达到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

①通过经验重组使幼儿在自由创造中拓展技能。

经验的重组是一个从可预知到不可预知的过程。可预知是教师通过引导可以预见幼儿的学习结果;不可预知是指在进行了可预知的活动后,以此经验为基础的绘画技能重组,其结果往往是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极富个人绘画特色的作品。如:在大班绘画活动《尖牙齿的怪兽》中,幼儿在学习了画很多动物后,会在这一活动中由此及彼进行联想,将以往的绘画经验进行分解组合,通过幻想、夸张,变形地创造出生活中没有见过的尖牙齿怪兽的形象,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不仅得到了发展,绘画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②通过迁移生活经验,使幼儿在联想中丰富表现内容。

讲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在绘画创作活动中,我们把讲故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引起动机”,抛给幼儿一个主题,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回顾进行想象再造,拓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画面内容的目的,并使幼儿的绘画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幼儿作品《鞋子的畅想》、《快乐滑板车》《白雪公主》等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③通过多形式添画提高绘画仅能,使幼儿自由想象,敢于创造。

添画的形式多样,各年龄段根据难易程度,其内容也有所不同,即教师或幼儿随意在纸上画好部分线条或图案,再请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完整的作品来。如:小班可提供一些简单的直线、弧线:中班可提供图形,大班提供的内容应更简单、更抽象,利于幼儿进行更广阔的想象。在添画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思索,大胆想象,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跃然纸上。在体现创造力的同时,幼儿的绘画技能也得到了练习和提高。如:中班活动《借形想象画》,教师让幼儿先随意的画一些线条,再根据这些线条进行想象的添加。在孩子心目中这些图形可以变成威猛的老虎、可爱的小兔、调皮的男孩和不知名的怪物。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④采取集体作画的活动形式,使幼儿相互习得、相互促进绘画技能。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相互合作的愿望。如《我们都是木头人》《马路上的汽车》等绘画活动,在作画前,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补充,使创造性想象产生共鸣,并发生连锁反应,

启发与诱导出更多的新构思、新形象,创作出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在创作的同时,幼儿也相互习得了新的绘画技能。

(3)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幼儿的作品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是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评价作品在绘画活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践中我们主要运用以下三种形式:

①幼儿自评。

就是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使大家了解画面所表现的幼儿思想,感情和对外界的认识。

②幼儿互评。

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们所接受、理解,这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活动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布置,颜色搭配,形象表现等方面互相观看,互相欣赏,了解别人的作品内容,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孩子们经过对比、交流后会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好;谁的画想得新鲜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

③教师评价。

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注意体现保护和鼓励幼儿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面对作品,教师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所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个

体差异,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善于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准确找出其中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4)利用社区资源。做好家园配合I作o

①开放课题的半日活动,使家长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成果。

②定期召开家长讲座,了解幼儿园及全社会对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最新目标及教育信息,并将绘画作品评价的正确理念传递给家长。

③定期开展绘画比赛及展览活动,增强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和自信。

3,课题结题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第三阶段: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课题成果集,进行结题鉴定。

六、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一)构建了幼儿园绘画教学目标体系。既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又注重绘画技能的培养,目标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如下图)

(二)结合科技活动开展,挖掘来自幼儿生活的科幻绘画主题。

2005年,我园十五课题《幼儿科技活动的探索与研究》顺利结题。在接下来的绘画课题实践中,我们感到在绘画活动中引发幼儿的科幻想象和表现将更有意义。因此结合科技活动开展,我们对来自幼儿生活的科幻绘画主题予以挖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活是科学创造的源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不同的主题反应不一,在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造更容易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胆创作的愿望。例如:“小医生”这一主题的产生源于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幼儿已获得了人物绘画的简单经验,通过接收大量信息和新闻,孩子们创作出了《机器人医生》(不会传染疾病)、《医生的翅膀》(医生带上这付机器翅膀就可以直接飞到汶川,更早的救助伤员)、《多功能药箱》(方便携带但又有很多功能的药箱)等等作品。又如在“在爱护地球”

的主题中,当老师启发孩子空气受到污染怎么办,孩子们创作了《废气吸尘器》,大大的机身上带有多个吸气口,将废气吸得干干净净……

(三)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形象积累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各种事物形象,积累绘画素材的方法。

要求:教师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基本特征,从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形态等方面积累印象,其表现结果要比教师单一的形象示范更生动。

运用:①随时随地的观察:如:绘画活动《马路上的车》,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地感受,总结归纳出各种不同的车子外形,通过学习这些基本形状予以表现,幼儿作品活泼可爱,充满了童真。

②主题观察:专门组织幼儿进行的观察活动。例如:《我爱好妈妈》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三八节活动中我们班布置成什么样了?(引导幼儿观察整体场景。)妈妈的表现怎么样?妈妈为什么哭了?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面部特征进行观察)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全面的进行观察。

2想象表述法:给孩子一个主题,引导幼儿先表述想象内容,讨论如何绘画,再进行创作的方法。

要求:适用于小中大班各年龄段幼儿。在使用时应注意主题符合幼儿年龄段,幼儿可凭已有经验进行想象。

运用:①图形想象:针对同一个图形,想想它可以变成什么。进行添画。

②实物想象:针对某一实物进行功能、外形改变的想象。如:幼儿学习了几种简单的水果画法后,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创作出水果车、水果电视机、水果船等,因为幼儿已掌握水果画法,因此完成创作就会很顺利。

③故事想象:老师给孩子一个故事开头,幼儿据此创编下去,进行创作。要注意重点讨论将想像落实到画纸上所需的技能。如:《白雪公主》等。

④生活想象:在幼儿生活经验上予以想象。多方面启发引导幼儿,使之确定绘画内容。如《要上小学了》《长大的我》。

3,游戏联想法:通过游戏巩固幼儿技能的方法。

要求:以掌握小部分、创造大部分为游戏主线。

运用:①变形游戏:如:教师给纸上画一条线,让幼儿随意变形。

②添画游戏:教师画出主要形象,幼儿添画相关的线条、形象。

⑨情景游戏:如:教幼儿学习画不同的竖线时,教师设计了“下雨啦”的游戏,“下大雨啦”(大排笔画长线条),“下小雨了”(小排笔画短线条)、“天上下起了毛毛雨”…

(四)形成辩证科学的评价观。

1评价时间灵活。除在活动后直接评价外,还采用餐前、餐后安静活动时、晨间谈话、离园等时间进行。

2,评价形式多样。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方式,重点指导幼儿采用两两互评、小组评价、多评一的形式进行作品评价。

3,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是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倡导教师除评价作品本身外,对孩子的作画习惯、想象表述、构图创新、用色搭配、与人合作的态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五)促进了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1,幼儿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随着幼儿绘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画是那么美,更加有兴趣参与绘画活动。幼儿的作品也积极地参与到环境创设中,特别是中大班,在主题墙、活动区及教室的四周、教研组宣传栏等处,随处可见幼儿的创作,为环境布置增色不少。

我园还通过现场作画展示、举办画展、组织孩子作品参加各种竞赛等活动给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平台。当孩子们的作品受到他人的肯定,在各种竞赛中获奖后他们更显得信心十足,有幼儿作品百幅在各类绘画比赛中获得金奖,还有多幅发表在《娃娃画报》《幼儿画报》等各类幼儿刊物和专业刊物上。

2,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为确保实验研究的客观性,我们在前期与中期通过现场命题作画与交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了绘画技能与创造力的测评,两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显示:通过实验,幼儿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绘画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思维活跃、创造力得到明显发展,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亦得到很大的提高,个性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

3,培养了幼儿的相互协作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绘画活动,为幼儿创设了相互合作的机会。也是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的绘画水平提高了,也体会到了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的乐趣。

(六)教师教科研能力、绘画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两年的绘画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能力、指导能力提高显著,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不论是在业务素质方面还是科研素养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优化,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通过“学习一一实践一一反思一一行动”的研究,老师们树立了新课程教育观,在课题研究中撰写了经验文章,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起一支在绘画教学方面独具特色的骨干教师队伍。

1,教师的多篇论文、课例文章在全国及省级评选中获奖及发表。

樊宁、王莹、吕红、魏煜等老师的论文在全国幼教系统优秀教学论文及省级评选中获一等奖:

王莹老师的绘画活动设计方案《借形想象》和吕红老师的绘画活动方案设计《小手变变变》在部级幼教期刊《少儿美术》中发表:

吕红、王莹等老师多篇课例设计获全国少儿美术优秀课例大赛一、二、三等奖。

2,教师的教材编写。

王莹老师编写了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精灵鼠与毛毛虫》系列幼儿园美术教材幼儿用书及由陕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美术教材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

3,活动方案及观察记录。

2007年3月至今,各年龄组依照学期教学计划认真进行实施,每一次的活动方案及观察记录均进行留档,成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4其他活动:

我园的多位教师多次在各类幼儿绘画比赛中被评为优秀园丁奖:

教师吕红做为优秀美术教师被《幼儿教师参考》杂志报道;

我园自行编辑的幼儿实验绘画作品集《孩子眼中的世界》内部出版:

有关我园的课题开展情况多次在园刊《幼教快讯》上报道,使家长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我园特色活动的最新动态,做到家园同步。

由于课题效果显著,我园还开办了以发展幼儿兴趣和特长为主的免费绘画兴趣小组,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

七、分析与讨论

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充分证明:“幼儿绘画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为我园教科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更为深刻的思考

(一)课题的开展对幼儿的发展有益。

本次研究中,幼儿在各类活动中都表现出极大的乐趣。他们不仅敢画、会画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思维更敏捷、想法更丰富。这说明课题的开展对幼儿有益。

(二)教师潜力无限,有待激发。

本次研究活动完全展现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摸索出适于我园实际的研究方法与策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教师潜力无限,仍可深入挖掘。

幼儿绘画论文范文4

【关键词】幼儿教学 幼教绘本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15-01

绘本教学主要面向幼儿园的孩子,所以,在组织绘本教学的材料时,应该以幼儿为中心,依据幼儿的需要,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情况。教师在应用绘本教学法时,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重点放在阅读和插画方面,以教师口头讲述为主要形式。还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将幼儿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正确选择绘本材料

在绘画教学中,只有选择合适的材料,才有利于绘本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促进幼儿学习的发展。所以,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本身感兴趣的事物,如颜色鲜艳的植物和动物等。还有,要依据幼儿的审美特点选择应用的画面,故事中的角色应该具有一定的特点,使绘本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再有,对幼儿实施绘本教学时也要依据我国教育改革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实施绘本教学也要突破传统教学风格的束缚,大胆进行改革创新,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成长,可以在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如:在绘本《三只小猪》的阅读中,要求幼儿自主阅读,在没有接触这个故事前,幼儿都认为大灰狼是非常凶狠的,样子长得一定非常凶恶,孩子们对此感到害怕。但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们在阅读完绘本时,了解了三只小猪通过自己的机智勇敢,利用自己聪明的头脑战胜了大灰狼,因此,认为大灰狼也没有那么可怕,而且有的幼儿还会觉得大灰狼是可爱的。在结束绘本教学时,教师要求孩子们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借此教师可以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同时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深层挖掘教育元素

教师在应用绘本教学法时,不要只注重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而应该利用故事的讲解让孩子明白更深的意义,在孩子们看图和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绘本当中包含的道理。所以,首先要求教师应该理解绘本的含义,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给孩子讲解正确的信息。

还有,在应用绘本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效应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感受故事的情景。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分别扮演绘本中的人物,这种方式可以使孩子充满兴趣,使幼儿之间加强了交流和沟通,锻炼了幼儿的沟通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幼儿形成互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完善提问机制

利用上面针对绘本教学的多方面论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应用绘本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和阅读时间,因此,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发挥提问的作用,可以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如:在绘本《小蝌蚪找妈妈》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小蝌蚪没有立即找到妈妈,它找错了几次妈妈?都分别找的谁?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去理解、去思考,才能确定正确答案。

四、做好引导工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积极引导幼儿,第一,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利用提问的方法,教师指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对故事中的细节要深入分析,对绘本的图片要认真观察,与绘本内容联系在一起,理解故事中的每个片段,让幼儿在阅读中自己确定重点和关键点,理解故事情节的曲折,以及各个情节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引导幼儿进行合理想象,在幼儿了解绘本的基本内容以后,要求幼儿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绘本,通过认真观察图像,了解图像对文字内容的补充,以及文字内容对图像的说明,利用自己的想象,寻找两者没有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幼儿成为一个会阅读的人。第三,引导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主要有下面这些方法:(1)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阅读文本,认真理解绘本内容,然后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幼儿之间要相互倾听,互相指出不足,可以边说边加以动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2)让幼儿对故事进行扩写,并说出扩写的根据,依据一定的顺序讲述完整的故事;(3)可以让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表演,幼儿充分理解绘本内容以后,可以有效应用语言、动作、道具等展开想象,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与生动。

五、做好阅读顺序安排

在绘本《长长的》学习中,教师创造性对其内容进行删减和后置,取得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应用此绘本时,将与扉页画面“猴子”相同的内容删去,同时删去了此节课不易讨论清楚的“食蚁兽”画面,笔者认为,“猴子”画面已在扉页中出现过,如果再次出现在内容当中,属于重复,会引起幼儿的视觉疲劳;将有争议性的“食蚁兽”画面去掉,编入下一个教学课时,有利于本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时间安排更加充裕;再有,将绘本小企鹅画面后置,移到本节的最后,是为了与下一节绘本的应用相连接,可以顺利实现过渡。“孩子们,快看,小企鹅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过来了,我们能不能像小企鹅一样呢?”

上面这样处理绘本教学,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图书阅读过程中,不必依据图书叙事的固定顺利进行,可以改变原来图书的秩序,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可以删减某个画面,也可以移动某个画面,使阅读更加充满了乐趣,给教学设计增添了新办法。

六、搭建阅读平台

《教学纲要》指出“要想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必须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敢说、想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给幼儿提供多种画面,让幼儿自由选择主题,同时给幼儿宽松的阅读时间,鼓励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依据自己的理解去读书,依据自己的视觉去读书,与同伴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讨论的是自己的话题,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们在进行交流与讨论时,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与产生的新经验相互冲突,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利用眼神、表情、动作等给予幼儿启发,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总之,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绘本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教学方法仍将作为一种主流教学方法得到普遍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碧蓉.幼儿园绘本教学探析[J].儿童发展研究.2011(01)

幼儿绘画论文范文5

一、绘本的价值

(一)绘本的定义

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绘本与其他图画书的区别

绘本用于较为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而图画书的界定有时更为广义。绘本不等于“有图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联系,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绘本不同于一般的小人书、卡通书或者其他有图有字的儿童读物,它对语言、绘画二者的构成均有特定的规范和要求。

(三)从绘本的特点看绘本的本身价值

绘本图书,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图画。

1.从封面讲故事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

2.不要漏过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他们仅仅是其只有装饰作用的图案而直接翻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替身主题。

3.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

4.朗读正文毋庸置疑

每一个孩子都是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他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融入故事中。

5.并未结束的封底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结合阅读内容,开展丰富的拓展延伸活动,鼓励孩子编写故事,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节或续编结尾,也可以让孩子们一起画故事、演故事。

二、绘本对幼儿教学的启示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从幼儿欣赏文学有何特点的角度来看绘本对幼儿教学的启示

绘本能有效地调动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它不仅是给儿童看的读物,而且它也是儿童文学、儿童美术中的一环,不论是在图像或者文字的部分都有其特殊的要求,而图文之间的默契,小读者能在两种媒介的带动下,淋漓尽致地达成他们阅读的目的。

1.提高幼儿的文学欣赏水平

幼儿的文学欣赏水平比较低,有待学习和提高,因此也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真正的审美活动是感知、想象、情感、理智等多种因素参与复杂的心理过程。

2.幼儿文学欣赏的特殊性:偏重直观感受

在理性思维尚未充分发展起来的幼儿时代,直观感受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他们的思维方式尚保留在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之中,幼儿在直观感受中又无意识的或者部分无意识的把它接受了。幼儿正是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从感受中理解走向理解中感受,从而学会真正地欣赏。

(二)从亲子阅读的角度看绘本对幼儿教学的启示

1.绘本的选择

(1)从兴趣出发为幼儿选择绘本

以绘本为本,就着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提供绘本,可以让家长毫不费力地让幼儿捧起绘本。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绘本

幼儿期的特点是:爱好鲜艳生动的图片,能基本理解图片的大意,家长应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绘本,从而使幼儿接触到有益的绘本,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对书的兴趣。

2.阅读中亲子的互动

绘本接受的对象多是幼儿,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绘本图书的某些含义,但是要独立读懂绘本的内容是困难的。这不只是图文并茂的绘本图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或者所识不多,要准确地读出绘本所描绘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绘本图书仍需要大人的参与和帮助。大人用自己的语言将绘本中的含义描述出来,诉诸幼儿的听觉,幼儿可以一边听大人讲述一边看着绘本图书,本来看不懂的图画,听了大人的讲述,又在视觉上得到了印证。

绘本不仅展示一个充满童趣的图画世界,而且为父母长辈和幼儿之间提供了一个进行情感交流的艺术乐园。

3.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长在家庭中起主导作用,家长的观念及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潜移默化的。其中,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幼儿阅读的环境应是安静、健康、愉快的。让孩子真正喜欢上阅读。

幼儿绘画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绘本教育 教学方法

一、幼儿绘本的特点

(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是以“绘画”为主要表现方式。

在幼儿的成长中,图画、色彩总能深深吸引他们,这些是他们乐于接受的信息。好的图画书就是孩子们只看图画就知道故事中发生了什么,而不是靠大段的文字“讲故事”。现在的优秀绘本越来越多,艺术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有的绘本画面鲜艳明亮,有的则淡雅清爽,如《妈妈,买绿豆》绘本中的画面主打色调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深受孩子们的喜欢;《石头汤》中整体画面仿佛被水浸泡过一般,淡雅的水粉画带给孩子们全新的美的感受。有些绘本的画面是饱满丰富而且蕴含作者巧妙的小心思的,有的则是简单质朴却引人无限遐想的。

(二)具有完整、严密、生动的故事情节。

在幼儿对图画感兴趣的同时,必须有充实的内容才能使幼儿念念不忘。很多优秀绘本的故事情节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它有趣、生动,与众不同。如《蚯蚓的日记》从环衬的第一幅图就吸引了我们――蚯蚓的成绩单。其实,本书的内文从这里已经开始了。翻到最后一页原以为故事结束了,没想到封底还来了个小惊喜,主人公蚯蚓正在写日记,只见本子上写道:“我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二、绘本的教学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

绘本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文学性的幼儿图书,也是被全世界公认的作为人生的第一本书。然而,绘本的兴起必然会导致一些劣质的、粗制滥造的书籍混入,因此在选择绘本进行教学时必须选择正规的,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绘本。幼儿的思维尚未生成,观察事物的能力有限,他们只会重视事物的表象,因此选择绘本应该以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健康,图画较丰富、生动的为主,如《好饿的小蛇》、《母鸡萝丝去散步》等都适应幼儿的教学实践。最后,绘本的选择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二)绘本的教学。

选择好适宜的绘本后,最重要的就是绘本教学了,这里将针对绘本教育提出主要的几种方法:

1.师幼互动法。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交流可以使幼儿全身心地融入绘本学习中。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绘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如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一遍故事,在讲述到故事后半段的时候适当引导幼儿进行创编,这样不仅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欣赏完故事后,教师可以针对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兔妈妈和兔宝宝最后有比出来谁的爱更大一些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引发幼儿思考,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孩子们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分组进行角色表演,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绘本的意义,还能提高思维能力和团队意识。

2.幼儿自主阅读。在幼儿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关于绘本内容的问题,然后请孩子们自由地翻看、阅读。当幼儿在故事中找到答案后,就能把整个故事线索串联起来,印象更深刻。当然,也可能有的幼儿欣赏了一遍故事后还是找不到“答案”,那么教师就要耐心地进行引导,鼓励他仔细观察画面,投入绘本的故事情节中。如中班绘本《借你一把伞》可以对幼儿提出“下雨了,谁没带伞”等问题,巩固幼儿对绘本内容的记忆,或者提出“你觉得它找到的伞适合它吗?为什么?”等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也可以鼓励幼儿两两合看,共同欣赏、讨论故事画面与内容,让孩子们有交流的机会。

3.挖掘绘本的最大价值。绘本是通过看图画、讲故事的方式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培养其思维能力,但不只是通过故事使幼儿获得知识,更培养孩子们更深入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绘本有鲜明的教育意义,教师应该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如《金老爷买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经典的绘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头脑简单、富有但缺乏智慧的金老爷一次次上楼、下楼看钟面的故事,该故事不仅让幼儿识别钟面,更有暗示时间不停流逝的深层涵义。由此可见,绘本从幼儿心理、科学和情感等多方面领域重视其教育与思维的培养。

关于幼儿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实践,使幼儿在绘本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成长。

三、绘本教育的作用

绘本是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和视觉性的幼儿读物,绘本之所以能够在儿童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深受儿童、教师及家长的喜爱,必然有一定的价值和独特之处。

首先绘本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内容吸引儿童,幼儿思维的形成通过生动的图画和由此进行的想象逐渐培养,有利于儿童发挥无尽的想象力,释放童心,形成多元思维。另外,绘本精练、简洁的文字适用于家长和教师对儿童兴趣的培养和思维的教学。幼儿大多没有识字的能力,但他们对图画的理解和认识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因此绘本利用水平较高的绘画满足了儿童的这一需求,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一本好的绘本会让幼儿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甚至产生共鸣和感应。

总之,绘本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其加以重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都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引导他们进行绘本阅读,这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性培养都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幼儿绘画论文范文7

1 实施主题性绘画教学的意义和概念的界定

主题性绘画活动作为一个很好的媒介将幼儿的记忆、经验、初浅的技能融于美术活动中,能将教师从纷杂的临摹教学中解放出来,发挥欣赏、认知、感悟的作用,让幼儿从体验入手,完成创作。

(1)主题性绘画教学的策略研究能帮助教师把握幼儿绘画教学的目的,体验作品创作中的情绪情感,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策略指导始终明确、把握儿童绘画教学的目的,从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要求出发,运用儿童绘画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发掘出儿童绘画的潜能。

(2)主题性绘画教学的策略研究能帮助教师增强与幼儿对话的能力,把握多元的教育策略。由于此项研究是基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完成,因此开展课题研究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使幼儿的智力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潜在能力得到激发,让幼儿获得多元的发展。也能帮助一线教师积累绘画教学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在其它形式的美术活动中,学会整合教育资源。

(3)主题性绘画教学概念的界定对通过美术活动体现幼儿认知发展心理具有现实意义。主题性绘画是绘画的画面形式,它往往能再现儿童眼中的世界和特定的环境、情境,并表现出作画人的心理,在一幅或多幅作品中表现同一个主题。在本课题研究中着重在于“主题性”框架下的同一主题绘画创作和单元主题(同种类别绘画)的系列教学。

2 主题性绘画创作教学指导所遵循的原则

绘画教学的目标是围绕着美术表现的基本要素提出的,它的依据是在遵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置教学目标的阶梯,当我们在开展主题性绘画创作时要充分地关注幼儿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技能水平,尊重他们非成人式的思维和表达,预设适宜的目标以情景性、审美性、创造性和适宜性为原则开展教学指导,从而使幼儿创作出融合美感、技能和个性的美术作品。

3 主题性画绘画创作的指导策略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3.1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内容,在感性认知获取直观形象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各种视觉经验,这是他们美术创作中形象的来源。因此我们在开展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内容选择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个因素,如《刷刷牙》,展现的是生活中的天天出现的场景,幼儿对刷牙印象深刻,上课时我们用多媒体展现盥洗室环境、张大嘴的脸部特点,有大人、孩子、单人、双人、正面、侧面等图片使幼儿很快的就进入特定情景中。

3.2 体验丰富的主题绘画情境,在主动学习中进入创作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并不只是让幼儿不断去重复已有的经验,而且还必须在幼儿原有水平上有所推动,除了在内容上不断地拓展外,还必须不断提高幼儿感受和表现美的能力。情景是导入的环节,学会方法的手段,当幼儿沉浸在情景中的时候,我们视之为“游戏”,着意表现个人对主题的认识和感受,感性体验多于理性思考,因此我们要解决的是老师对同一主题下的美术活动进行筛选,如我们在中班阶段开展的《小鸟和树妈妈》主题,预设了《春天的叶儿发芽了》、《可爱的小鸟宝宝》、《鸟窝》、《我和树妈妈的悄悄话》等,从自然到人到科幻,让幼儿体会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下人与动物的和谐,并遵循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的选材原则,设计出深受幼儿欢迎的主题性绘画内容。

3.3 欣赏大师作品沉淀审美感觉,在尝试创作中感受视觉文化的内涵

幼儿很多时候无法用语言来告诉成人,但可以用绘画语言来表达,孩子们可以在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用自己的想象和无限的创意逐渐加入自己的理解,表现出高品位的审美境界。虽然幼儿的美感较为表浅,但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可以安排以色彩、构图、风格不尽相同的《向大师致敬》主题作为大班欣赏和创作的内容。我们选择了幼儿偏爱的色彩浓郁、构图鲜明、与日常生活、性格特点接近的作品。如马蒂斯的剪贴画、米罗的抽象画、毕加索的立体画《漂亮女人》、凡高的点彩画《星月夜》、《向日葵》、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中国画家吴冠中的水彩画和塞尚等人的作品,让幼儿在充分欣赏的前提下学习创作,把自己对色彩、构图的感觉融入到创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油画板、油画布、水粉、炫彩棒,让幼儿自由选择特殊材料,感受这些材料带来的不同的色彩和肌理效果。

3.4 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让创造性的美术技能得到分层递进

在主题性单元系列绘画创作(同种类别绘画)中由于技能的学习有一个相对的过程,因此我们采取的支架式教学“五步递进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如我们开展的《线的散步》的中大班主题活动是采取了一个单元序列的方法,中班的《动物世界》主题,主要由黑色粗细线描(记号笔、水笔)、水彩笔组成教学内容:有《花和花篮》、《水里的鱼》、《亲亲小动物系列》、大班《猩猩家族》、《花的姿态》、黑白线描《向日葵》、瓦愣纸板画《京剧脸谱》等都是采用了五步递进法:进入情境——搭建支架、难点分散——引导探索、学习技能——协作学习、集体共享——交流评价、撤离支架。

我们利用“支架”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寻找支点,不断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并积极推进。在这些活动中,范例往往不是完整的,而会出现简单的线条、色块、笔触、一个简单构图等,使幼儿能够在一个系列的绘画类别学习中重复地使用这种方法,从而达到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即把支架学习的方法灵活运用,无论哪一个作品或一个实物都可以寻找“支点”,在欣赏中发现美,在发现中创造美,用基本的技能分解创作中的困难,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慰宜,林建华.幼儿园绘画教学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

[3]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幼儿绘画论文范文8

【关键词】绘本作品;文本分析;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1-0030-03

【作者简介】华希颖(1972-),女,上海人,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

在幼儿园早期阅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使用绘本进行教学。当前,有关绘本教学的研究正逐步深入,但随之产生的问题也开始浮现。在一些公开课的观摩活动中,执教者往往对绘本作品内容的阅读一带而过,而更热衷于表现作品附带的“多元发展价值”。于是,让很多教师困惑不解的是,绘本的教学有点像“美术活动”,有点像“社会活动”,甚至还有点像“科学活动”,但好像已经不是“阅读活动”了。

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样式,绘本能表现广泛的人类文化活动,它对儿童(包括成人)的确有着多元发展价值。就文学的价值和功能而言,公元前六世纪孔子提出了“兴观群怨”说,认为文学可以使人的精神感动奋发、了解社会生活、增进社会交往、怨刺上政。西方文论也认为文学可以净化、愉悦人的心灵,介入社会生活、实现精神的替代性满足等。在当代文论中,通常把文学的这些价值和功能概括为审美、认识、教育及娱乐功能。[1]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绘本同样具备文学的这四种功能,对儿童成长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幼小的孩子通过阅读感到心情愉悦、身体舒适快乐、精神自由,这体现了文学的审美和娱乐功能。而当他们带着这些身心的感受去认识天地万物、生活世界,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发展和成长时,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也随之实现。

因此,儿童文学的各项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以整体的方式综合发挥作用。其中,认识和教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儿童的审美感受和阅读体验。换言之,文学乃至儿童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的达成有其特殊性,必须建立在审美或娱乐功能的基础之上。

在幼儿园教育领域,教育者的身份使得我们十分重视文学作品和绘本教育功能的实现,但是对教育功能如何实现却仍需尊重文学活动自身的规律。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在《艺术论》中谈到,文学艺术活动通过作品唤醒读者体验过的情感,而读者可以在文学活动中用动作、线条、色彩、音响和语言传递并表达出来。[2]在幼儿园文学活动及绘本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激活幼儿已有的情感体验,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情、肢体动作、声音、涂画等方式欣赏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而在当前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一线教师存在着教育目标(功能)优先、认知目标(功能)优先的思维定势,不尊重文学活动开展的特殊规律。表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就是忽略对绘本作品基本内容的阅读,淡化或无视幼儿的审美体验,急于实现绘本作品中附带的“多元发展价值”。 诚然,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早期阅读材料,可以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也可以引发生成主题活动,它的确具有多元价值。但是作为幼儿园语言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教师首先应该尊重作品、尊重文学艺术活动自身的规律,以真正实现绘本对儿童的多元发展价值。

尊重作品,意味着教师带着孩子初次接触绘本时,要让幼儿充分与文本内容沟通、对话,唤醒、激发幼儿已有的审美体验,从而自然实现绘本的认识及教育功能。

对绘本教学活动的设计而言,尊重作品意味着教师在设计之前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充分理解作品内容,对文本的各个要素,如作品主题、画面特征、人物形象、语言特征、情节结构等进行深入剖析,这些文本要素的分析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均密切相关。在下文中,我们就来详细论述文本分析与教学的关系。

一、作品主题的分析

对绘本主题的把握决定了一个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向。通过多次绘本教研我们发现,一些教学活动的严重失误往往是由于对作品主题的误读引起的,而幼儿教师文学素养的欠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知道,一部文学作品意义的呈现,需要读者通过文学接受过程加以具体填充和再建,而这也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能力和经验对文本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应的选择、填充、提炼和重组。[3]如果读者的文学能力有限,那么他们对文本的接受就会发生根本性的阻隔,作品主题的解读就会出现问题。

例如在绘本《第五个》中,作品通过五个残缺不全的玩具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等待看病的经历,表现了一种克服恐惧和焦虑情绪、最终战胜自己的勇气。但是如果有些教师把作品的主题误读为教育孩子看病的时候要排队,做一个遵守秩序的好孩子,那么在他们的教学活动中自然就会往道德教化的方向上走。

我们在教学研讨中还发现,不仅文学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幼儿教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一些教师还会故意无视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随意放大或利用作品的某一段细节,而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例如同样在绘本《第五个》中,有的教师发现作品中有“进去一个,还剩四个……进去一个,还剩三个……”的语句,就认为可以利用其进行数学活动,根本不理会作品自身想要表达的含义。

二、画面特征的分析

绘本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学艺术样式,是由图画和文字共同来完成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的。绘本中画面前后页之间的关联及其叙事性特征,使得幼儿可以通过对画面的直接观察来理解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活动及审美情感的表现等。仍然以绘本《第五个》为例,其画面的基本特征是:随着人物心情的变化,作品画面的色调从昏暗转向明朗,并用环境中吊灯灯光的移动衬托作品人物的心态。画面中玩具的表情刻画细腻传神,逼真地表现了玩具们就医时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注意引导幼儿从画面色调转换及细节刻画中去观察、预测人物的情绪变化。

而在绘本《我的连衣裙》中,其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通过朗读的音韵节奏感与画面相结合,构成音画相映成趣的节拍,使得画面呈现出奇妙的音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朗读作品和翻书的动作配合起来,尤其那些无需发出声音的画面,静静地和幼儿一起体验音乐中休止符的美妙。

三、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程。由于目前很多幼儿园使用的绘本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我们会发现其中一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例如爸爸妈妈的形象,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的父母形象有不少差异。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传统的勤劳、善良、甘于奉献的母亲形象,与国外众多绘本中会大叫、发脾气、赌气,有自己的乐趣和爱好的妈妈形象相差甚远。如何理解这样颇具挑战的人物形象,如何通过这些丰富、饱满、立体的圆形人物向儿童还原生活和人性的立体与真实,是值得我们每位绘本执教者深思的。

当然,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要做的不仅是自己准确把握作品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感受、体会人物形象的所思所做所想。例如绘本《第五个》中受伤的小玩具们一开始沉浸在害怕与恐惧之中,但最终都凭勇气战胜了自己。那么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角色转换,适时地从教师的角色转换成作品中的玩具形象,和幼儿一起体验小玩具们紧张、害怕的情绪,并分享最终战胜自己的快乐。

四、语言风格的分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十分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也试图通过绘本教学让幼儿想说、敢说,激发他们丰富的语言表达。然而,对于不同语言风格的绘本而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以及教师自身语言表达的要求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在语文教育中,大致把语言表达的风格划分为叙事、说明、抒情、议论四种。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大都具有鲜明的叙事性特征,所以教师常常注意培养幼儿描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以帮助他们慢慢形成一种叙事的结构。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也高度关注幼儿描述事情发生状况及过程的语言表达,并尽量鼓励幼儿用丰富而有想象力的语言进行描述。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绘本的语言风格以说明性的表达方式为主,常表现一些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或社会生活现象,如《昆虫躲猫猫》《小痂》等。那么,教师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特点就应进行转换,以简洁、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为主,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也不宜过多鼓励表达的丰富性和想象力。而在一些长于抒情的儿童散文、诗歌类绘本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染力,以契合作品特有的语言艺术风格。

此外,当绘本作品的内容可以激发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放下心中固有标准答案的束缚,鼓励幼儿用议论性的表达方式去质疑、反思作品的内容,让孩子们想说、敢说。同时,教师自己也可以作为读者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激发儿童更深入的议论和讨论。

五、情节结构的分析

对故事性作品情节结构的分析,深深影响着绘本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还是以《第五个》为例,这个绘本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推进式以人物心理变化为线索,作品中小玩具们波动起伏的情绪变化推动着情节的发展。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现场就可以通过营造人物形象情绪起伏变化的心理氛围,来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

有些绘本的情节结构复杂,有多条叙事线索,那么教师有时就要舍得放弃一些叙事情节,在一次活动中以一条叙事线索为主展开教学活动。典型的案例是《我砍倒了一棵山樱花》的教学活动。由于作者同时在作品中叙述了和童年伙伴在乡村山野的游戏、砍倒山樱花树的来由、童年禁忌、山民捕猎等多条线索,教师就不必急于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把作品所有的内容都传递给孩子,以免使幼儿产生杂乱纷呈的阅读体验。而且,作品中消极灰暗的叙事情节(如山民猎杀野生动物)也不宜向孩子充分展示。

总之,当教师拿到一个绘本时,先不要急于进行活动设计,首先应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对作品文本所呈现出来的主题、画面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及情节结构进行深入剖析。这是尊重作品,组织和开展绘本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一名幼儿园语言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幼儿绘画论文范文9

关键字:幼儿园;美术教育;想象力

中国分类号:G613.6

很多科学家一致认为:想象力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一种技能。因为知识是很局限的,而想象力可以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想象力是推动知识进步的源泉。在目前的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是教师在黑板上作示范性画画,幼儿们模仿教师所绘画的事物,绘画完成后教师再对幼儿模仿的绘画作出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幼儿处在一个被动接受和学习的地位,忽略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只是注重对绘画技能和技巧的训练。然而,让幼儿生活在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是想象的基础,如何让幼儿自由愉快的绘画,提高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一、创造观察机会

幼儿的年龄都很小,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大脑中所积累的事物表象也是非常有限的,这样会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而大量的事物表象是幼儿想象力积累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多为幼儿提供积累事物表象的机会。如果让幼儿的绘画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闭门造车,幼儿一定会感觉很枯燥,对绘画失去兴趣,所画出的作品自然也是单调无味的,慢慢地在幼儿眼中绘画就会成为一项没有趣味的活动了。幼儿园美术教师应该要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去走动,多欣赏下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为幼儿的绘画积累丰富的素材,丰富的素材是幼儿绘画想象力的基础。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这样才能在绘画中表现美和创造美。比如在教授孩子们绘画眼中的春天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带领幼儿到户外去游玩,让孩子们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嬉戏与游戏,用身体去感受草地的柔软、阳光的和煦,感受春天的气息,当幼儿们认真的观察了身边的春天之后,再给他们布置绘画任务,根据眼中所见到的春天进行绘画。幼儿们用绘画表现了绿绿的草地、随风飘扬的柳条、刚发嫩芽的树枝以及天上飞翔的蝴蝶、小鸟等,整个春天似乎都进入了孩子们的画里,十分生动有趣。

二、创设愉快环境

尽管想象力是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能力,但是最终却只有一小部分幼儿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了,更多的孩子的想象力遗憾被压制住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幼儿的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被教师严格管制,没有在一个自由和快乐的环境下绘画,一般而言,生活在无拘无束环境中的幼儿通常想象力更加丰富。因此,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必须给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绘画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幼儿绘画的场所,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得尽量轻松温馨,绘画时伴随着轻柔的乐曲,搭配绘画的主题,帮助幼儿更好的激发想象力;内部环境是指幼儿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形成一种轻松的绘画心态和情绪,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言语和态度,尽量少对幼儿提出要求和限制,避免对幼儿的作品提出缺点,另一方面要多寻找幼儿的长处,多表扬幼儿。这样的教学过程会帮助幼儿渐渐地消除绘画的胆怯心理,创造出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作品。

三、添加故事诱导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添加故事进行诱导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比如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给幼儿们单纯的一个圆,让幼儿们根据这个圆作画,这时候我会添加故事诱导,将圆变成西瓜、皮球、花朵等,当幼儿们听完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时,他们也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的画。并且画面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动态变化的画。如果一部分孩子将圆形画成了皮球,那么我便会围绕皮球这幅画而展开一个故事,比如说这个皮球的主人是谁,他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个皮球的主人带着它在做什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孩子们跟着去想象,满满地将故事的形式把整个画面补充完整。将绘画与编撰故事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幼儿园在感兴趣的故事中依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并且全身心投入绘画过程中,体验故事的乐趣,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四、正确评价作品

当幼儿们完成他们的绘画大作之后,他们是非常渴望教师对他们的评价的。因此教师正确而客观的评价对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毕加索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所以说教师对于幼儿作品的评价有可能会培养出更优秀的绘画作品,也有可能打击幼儿的绘画信息。由于每一个幼儿所具备的绘画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不要用像与不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当幼儿们的绘画完成之后,我会让幼儿自己说一说他画的是什么,这样绘画的理由是什么。当幼儿对他的作品进行了一番讲解之后,我再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欣赏这幅作品,抓住作品中精彩的地方给予孩子高度的评价,积极的赞扬和肯定每一个孩子的作品。而有的幼儿无法解释出他所画的内容时,我会引导幼儿们一起想象,把他的作品想象成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这样的评价不仅不会受到打击,还会启发幼儿们展开想象。

五、结论

综合上述的探讨,想象力在幼儿绘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必须要引导幼儿用心的去观察和欣赏周围的事物,在自然中发现美和欣赏美,同时为幼儿的绘画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绘画环境,让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真正感受到绘画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教师们也要给予幼儿绘画作品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让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 汤学军.从生活中发现美 在兴趣中创造美――幼儿园美术教育点滴谈[J]. 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05)

[2] 杨晓莉.浅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J].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3] 杨爱和.美术教学要重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J]. 教育革新. 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