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8-20 08:49:13

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

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企业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作风

前言

企业是构成社会的元素之一,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好与否,职工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强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到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稳定。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积极探索新的管理途径,不断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1、转变观念,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计划生育工作

随着形式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以往仅就计划生育问题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为主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从更加人性化的高度,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逐步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但对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来讲,尽管口头上讲“两种生产”一起抓,而实际上只顾抓生产、抓安全、抓效益。在企业体制改革、机构调整,减员增效等一系列变革中,计划生育工作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置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削弱了。有些职工群众错误的以为国家的人口计生政策宽松了,可以任意满足生育的愿望了。针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地转变观念,纠正错误认识,调整工作思路,科学有序的人口发展目标就不能实现,已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速度将会出现反弹。因此,必须强调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当前继续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转变观念,是新时期新形势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对于企业来讲,领导干部带头转变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1)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自觉加强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新认识和理解计划生育工作,以强烈的责任感,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真正负起总责,关注本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注重培养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的计生工作者;要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协调各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切实把计生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完善目标责任制,切实把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真正做到“两种生产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2)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加强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全体职工思想观念转变。因此,企业的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党和政府的计生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新的生育观念,普及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引导职工群众按照国家和政府的人口政策、法规,规范个人的生育愿望和生育行为;帮助解决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和切身利益问题,提高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

2、以人为本,用优质服务的态度解决育龄群众的需求

人口问题实质上就是发展问题。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计划生育工作在几十年的管理实践中,曾取得的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计划生育工作正在从过去单一依靠行政手段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在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依法管理与综合服务结合起来,把职工的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把引导节育与自愿节育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服务,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路,开创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1)文明服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即安全避孕,其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者,要在以往开展的计生科普教育基础上,增加艾滋病、性病等一系列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科普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加宣传教育的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对象。新时期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不仅要懂政策、有热情,更要掌握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医学知识,为职工群众解疑答惑,把科学管理融于服务之中,科普教育融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在服务中体现教育,营造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文明服务和谐企业氛围。

2)优质服务。

在继续做好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孕情普查、妇女病普查等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技术相关的优质服务基础上,还要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完善奖励机制。应该真心实意的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帮职工所需、解职工所难,把工作做深、做细,真正发挥激励职工、服务职工的作用。企业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是优质服务,科学管理,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各个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诚心诚意地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让计划生育工作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发挥积极作用。

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企业是社会肌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因此,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科学理念,强化服务,改进服务,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2

一、职业教育受我国经济转型期多重挤压

1.转型期职教受计划经济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管理制度的双重挤压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计划经济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废除;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另一方面是转型期产生的特定的,既非计划经济,又非市场经济的独特型态的管理制度。大教育下的职业技术教育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仍然是无序运行,普通教育的理念充填着整个职业技术教育界。97年后,除了《职业教育法》,一部分省、市、部门颁布了一些实施细则外,总体上没有形成一整套健全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职教法法律制度体系。(这个法律体系包括:职教办学机构管理办法、职教拨款和经费筹集制度、职业技术技能鉴定标准体系、职教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体系等),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社会总体对职教的定位,在理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据。(2)缺乏对典型的,有全面推广意义的办学、教学经验的总结、提高及推行。(3)政府机构调整还未顾及职业技术教育,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虽然呼声很高,但实施中碰到许多困难,政府职能的定位还须等待;各级政府在政府行为上受某些领导偏见或认识不足的影响,法规制度形成的动力不足。如政府支持的专项研究,政府对制度的建设的迫切感、使命感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意识不够等。从管理法规,到政府的管理职能、政府管理机构组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观念的取向、所采取的措施等,既保留计划经济由政府包办“计划驱动”的那一套,又有新时期市场经济产生的“需求驱动”那一套,还有转型期“计划、规划前瞻不准确”的问题。(4)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实际上还未达到与普遍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教育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传统的价值观、质量观、评价观还被作为衡量标准套用于职教。(5)各种独立的职教管理标准、规程、制度,没有进行统一的整理、修订;质量考核标准,国际规程等没有全面引入职教考核制度。等等。

由上述原因可见,传统普教思维、理念和现代职教思维、理念的碰撞;新旧制度间的碰撞;制度不完善时期的制约因素与扩展需要同存,所引发的论争增添了改革的风火。

2.转型期职教受计划经济管理思想和市场经济思想的多重挤压

人常说“惯性是可怕的”。习惯了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职校的管理人员以及习惯了传统普通教育的教师、学生和社会,对学术型、研究型普通大学办学思想和管理模式备加推崇。他们习惯了传统普通教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管理行为,认可传统教育的评价观、质量观、办学水平观,鄙视职业技术教育。他们虽然对照搬苏联50年代的经验有反感,但又对现代市场经济不理解,把资本主义30年代所实行的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混淆起来。他们的心态是矛盾的,其管理行动往往是投机的。职教机构的管理工作者和大部分师资受普通高校传统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他们重视理论教学,不注意或忽视技术技能教学;他们欣赏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传统三段式教学,鄙视“以能力为中心”的职教试验;他们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对实验教学、示范教学、研讨式教学不适应或看不起。

3.转型期职教受同时存在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的双重挤压内外专家认为,我国下个世纪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必须依靠引入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增值产业驱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流程的产业不可能一日之间被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取代。这就存在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不断被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取代的转型过程。鉴于职教理论水平的有限与对生产过程工艺水平的了解不够,没有对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高水平的设计,难以与区域产业和目前管理以及今后发展所需求的知识技术技能紧密联系起来。二是我国职教师资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师资知识老化,实践技术技能缺乏,习惯于传统学科学术教学、对产业及相联领域工艺流程、管理技术了解不够。况且我国目前的职教师资培养提高措施也缺乏联系新生产工艺、技术的渠道和参与生产实践的要求,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例如沿海地区引进外资、合资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而许多师资对之甚少了解或毫无接触,对国际规程,国际惯例,国际标准和管理规范不熟悉,当然所培养的学生其知识、技术、技能水平肯定是有限的,谈不上培养与国际接轨的职教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如果我们的职教不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还在灌输旧有的生产方式和落后的技术、工艺,则这种职教当然是落伍的了。三是我国职教的办学条件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许多学校的实训工场、实验室设备简单、落后,而校外实践工厂、实践场所又缺乏先进的适合于职教的场所,也无法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先进技术接轨,只能“纸上谈兵”。

4.转型期职教受传统普教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育思想的挤压,变革与阻滞、保守与创新的冲击是教育思想论争的主调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和职业技术教育异军突起,职教成为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的一种教育。在整个教育界,教育思想的革新,冲突相当突出。传统普通教育,以课堂讲授学科知识为主,以应试作为教学动力的驱动和最终评价途径。了解普通教育价值观,质量观、评价观的许多职教管理人员和师资在实践中感到彷徨、无所适从、甚至抵触,反对。大多数人还未转过弯来或虽有所认识,没有新法(新的教育方法)。一部分平时注重实践环节的,通过学习、实践,很快就适应了职教环境;一部分平时注重学术理论探讨的人,或习惯于普通教育教学的人,教学现还未改变;而另一部分人,则在过渡时期、渗杂新旧。在我国经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其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以行业、产业专门人才为中心;而在走向市场经济阶段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思想应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为中心。教育方法上过去主要是课堂讲授,职教和普通学校职业化课程,应提倡启发式、学导式教学。特别是职教技术技能教学,主要通过示范教学、学导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厚基础,高技能”的专门人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职教从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与传统普通教育距离拉大。在这个转型期,教育思想的变革与阻滞、保守与创新的冲突,不仅在社会,在整个大教育,而且在职教机构内部(包括教师)在论争。也只有通过论争、试验和改革,才能使新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适应职教教学的要求,真正办出职教特色。

5.转型期参与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的“竞争”思想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视野

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面向21世纪的转型期,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目前,应重点研究经济国际化中引发的高、中职教育与国际接轨问题,特别要注意“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人才国际化”两大问题。职教机构要以国际眼光来培养人才,为增强我国各行业、产业的国际竞争的各种能力服务,实现走向国际市场的战略。随着21世纪的到来,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不仅对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经济地位、现状及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全国各地参与国际竞争也将逐渐扩大。以广东为例,进出口占全国40%,大量企业不仅从专业,而且从素质上;不仅是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合资企业,而且是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甚至个体户,都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由于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企业、行业的生产技术、管理规程、产品质量都通过与国际标准接轨来增加竞争力;用国际质量标准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认证越来越普遍,许多企业既将之作为营销手段,又作为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制度。为此,这些行业、产业、企业都需要大量的国际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应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观念意识,而且应具有适应国际竞争的才能。

我国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一是缺乏培养国际型人才的紧迫感;二是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三是缺少对国际标准、规范和先进技术技能的学习、了解;四是师生缺少在国际竞争环境中体验、实习(在国外实习)的感性认识和机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国际竞争相比,国内行业、产业、企业间的竞争更趋火热,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从短缺经济(计划经济时期)变成过剩经济(市场经济时期),企业要生存,要盈利,必须从管理、产品技术创新、质量控制、营销手段方面优胜才行。职业技术学校与培训机构,除了给受教育者“竞争”意识教育外,同时应教会他们掌握尽可能新的技术、知识、工艺还要注意技术文化的养成和创造给他们更多的社会实践、生产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参与国内外竞争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多重挤压下的转型期职教,目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

1.继承传统与借鉴西方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从80年代引进西德“双元制”到90年代引进“CBE”,反映了各级政府和一些职教机构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上的盲目性、教条性,缺乏科学思想。下面仅就发展型态进行分析。

实用型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中华职教社”成立80多年,是影响我国现代职教时间最长的学术研究团体,对我国现代职教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陶行知、黄炎培等教育家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引伸到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陶行知以乡村生活为中心设置课程,注重劳动教育、因材施教并提出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思想。实用主义的影响,在80?90年代我国职教中有一个口碑是“管用、实用、够用”。这个口碑在我国还没有自己独特的模式,但是,这个“口碑”本身又是缺乏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规程和准确科学根据的模糊的、可塑性过大的职教型式,在90年代,逐渐被模块式课程思想所取代或淡化。

特色型

80年代初,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被政府推荐,率先在华东、东北等工业发达地区推广。这个型式以“突出技能”为特色,强调社会、企业、学校、个人的融合合作关系。在该时期计划经济还未完全被市场经济取代时,职业学校与就业企事业间是“公对公”的关系,所实行的就业政策是国家分配,不存在失业问题。在当时企业生产科技变化不很大的情况下,职业技能教育对社会职业和企业生产的适用周期比较长,突出技能训练(特别是制式训练)所起的作用明显,对当时生产条件下的职工技能培训和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校与企业的关系的改变,科技发展使职校职业技能训练对社会职业和企业生产的适用周期逐步缩短,特别是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产生,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逐步推广,对职教人才的技能、技术要求日新月异强调基础训练、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档次的呼声越来越高,双元制所需求的像德国那样的政府、企业、学校、个人合作关系在中国缺乏其文化背景、法律基础和社会支撑,逐渐显露其不适应性,难于全面推行。尽管如此,“突出技能训练、强调实践训练、基地的建设”的思想被认为是办出职教特色的重要标志。双元制模式经过中国式的改革,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符合四个合作关系条件下的中等职教,还在继续试验。

工专(师专)改进型

从80年代初开始,许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逐渐由本科压缩型的专科教育,改制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些中心城市大学,从师专文、理科专业中派生出一批高职专业。这些学校或专业,普通本科教育思想和本科教材、课程的痕迹相当明显。有些已经办出了职教特色(如有名的上海电机专科学校、常州工业技术学院、惠州大学等);有些则还没有从传统普通工程专科教育中脱胎出来,分不清“高职”与“高专”。

模块型

90年代,各地又引进世界银行推荐的加拿大CBE模式。这个模式归结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把职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用“课程模块”一一对应,用活的课程模块与多方向的专业方向对应。受教育者根据个性选择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模块课程学习,教育机构也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来选择课程模块,达到预定的“能力要素”。CBE较为科学的课程设计与要求,无疑比“管用、实用、够用”进步。CBE产生于60年代。鉴于该时代科技发展,经济发达水平的限制及CBE主要以中等职业岗位为对象,对制式训练和科技度不那么高、变化不那么大的专业教育比较适合,许多高、中等职校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了它在21世纪初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飞进时,对信息产业、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的不适应。有关专家认为,CBE模式在有选择的使用在某些传统专业、制式专业或科技度不那么高的专业,经过改造创新、有较大的发展意义,但对高新技术产业型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应采取“基础型”型式。

基础型

以综合大学职教学院为代表的以培养高职本科和高职研究生的试点院校,在研究世纪之交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行业、产业“现场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后,注意到“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与技术技能在未来人才发展中的持续性作用,强调职校教育的奠基作用,强调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注意处理好长短期知识、技能与素质需求的关系,注重于较高水平的职业、技术、职业群、技术群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创了我国本科、研究生高职人才培养的先河,代表着我国职教向本科、硕士、博士层次人才培养的趋势。缺点是对高层次高职人才(如学士、硕士、博士)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技术与技能水平的定位、标准如何突出职教特色,还未有完善的、具说服力的、循序渐进的,有突破性的经验和实例,有待于下一步探索、定型。

多元整合型

一些学者在研究了普通教育“学科、学术本位”教学和职教“能力本位”教学后,从大职教的观点(普通高教是广义职教的一部分,专门教育是重要的职业教育,狭义职教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型、管理型人才的教育)出发,认为,必须根据专业的不同,其所需要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含量的不同,素质要求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论是普教专业或者是职教专业(狭义的),不论是普教职业化或职教基础化专业;或者各种介于普教与职教之间的专门教育专业(如律师、农艺师、医生的法学、农学、医学等有关专业),不要刻意去强调普教、职教的特色;不要刻意去划分某一种训练是职业训练还是技术训练,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专门教育??而是根据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知识技能的实际需要和课程目标要求,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取舍。

问题是,是否由于某些介于普教与职教(狭义的)之间专门人才的教育问题,就去否定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狭义的)统一规律和特性呢?在狭义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下,探索其客观规律对它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可对专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应注意的是须对具体的专业、具体的课程采取对应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和时间安排等教学要求,不能将广义职教的理念与狭义职教的理念借位。

经过多年的探索,各级政府和各个职教机构已经逐渐从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中清醒过来,企图构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职教模式。问题是还有一批同志在盲目的照搬与硬套之宫,不去研究这些模式的精髓,长处、短处、适用环境,从而使办学实践走弯路,阻碍了职教改革的健康发展。

2.快速发展中的职业技术教育面临严重滞后的专业设置、课程规划和教材建设问题单纯计划经济时代,职教专业的产生是根据国有企业、事业的需要布局,并仿照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派生出来的。随着改革开展与市场经济的产业和发展,转变了经济结构的组成成份(根据97年统计公有占43%、私有21%,其余为乡镇企业和外贸、合资企业),也改变了职教人才需求的组成格局;随着经济建设的活跃,高新技术产业份额的增大,职教各类、各层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职教根据行业、产业变化的专业设置也随人力资本市场的改变而改变。由于市场的不成熟,政府宏观调控中,计划调控有时显得无所做为,有时又受办学单位利益驱动的左右;市场调控中一方面是不了解市场、缺乏论证、预测、造成决策错误,一方面是过份短视,听任利益的驱动。“热门”专业:管理类、财经类专业出现了“紧缺??一哄而上??过剩??调整”的过程。这个调整是教育在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中对计划调控和市场调控把握不好所付出的学费。

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3

苏教学〔2012〕1号

各普通高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工作的通知》(苏教学〔2011〕18号)要求,为做好我省2012年选拔优秀专科生转本科学习(以下简称“专转本”)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接收院校及计划申报

1. 高职(专科)学生“专转本”计划总量控制在我省高校高职(专科)毕业生的5%以内,共12000人,安排在普通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民办二级学院,下同)。

2.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服义务兵役退役后接受普通本科教育招生办法(试行)》(教学厅〔2009〕6号)文件要求,今年我省继续开展具有普通高职(专科)毕业学历退役士兵“专转本”工作,计划300人,安排在民办二级学院。

3. 普通民办高校接收“专转本”计划由接收高校申报。各高校必须单独为“专转本”学生组建班级,不得插班学习。

4. 接收高校要将“专转本”工作纳入学校本科培养规模,要根据“专转本”生源情况和自身办学条件,分别安排一定比例的普通高校高职(专科)二年级、三年级选拔计划,科学、合理地做好计划申报工作。要按照本科专业与报考考生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基本相同的要求,认真制订“专转本”计划,于2012年2月15日前将计划按附表数据库格式报送我厅高校学生处(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各1份,纸质文本须加盖学校公章,电子文本发至xuzhy@ec. js. edu. cn)。我厅对各校申报的计划进行审核后下达。

5. 接收学校应根据我厅下达的“专转本”计划,制定办班简章。简章应明确招生人数、专业名称、专业要求、办班地点、学费标准、培养方式、学籍管理、毕业证书发放等内容。简章应上网供考生查询。

二、选拔对象及方法

1. 选拔对象为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在本省各类普通高校的专科二年级、三年级在籍学生(含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学生);经市招生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在本省各类学校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我省具有普通高职(专科)毕业学历的退役士兵。经有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审核后可参加“专转本”考试。

2. 针对上述三种选拔对象采取两种选拔方法:普通高职(专科)学生、我省具有普通高职(专科)毕业学历的退役士兵“专转本”实行全省统一考试选拔的办法;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专转本”在学生符合条件、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接收院校组织考试,择优录取。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实施方案另行下达。

三、报名、志愿填报及考试

1. 报名条件。普通高校高职(专科)二年级学生“专转本”报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思想品德较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2)无不及格课程,其中每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成绩达到良好以上;(3)在校学习期间未受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普通高校高职(专科)三年级学生“专转本”报名条件为:能修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能正常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省退役士兵凭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和士兵退役证在指定的地点报名。

2. 报名资格审查。普通高校申报“专转本”的考生,由考生推荐高校根据报考条件、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资格审核,并在校区醒目处张榜公布。

3. 志愿设置。2012年“专转本”录取按照考生报考类别设置平行院校志愿。考生可根据自己在专科阶段所学专业情况,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所划分的十一个学科门类,在本学科门类中选择相同或相近专业。每生最多可申报三所院校的三个专业。

4. 考试。普通高校高职(专科)二年级、三年级统考科目及分值相同,分开命题。文科(英语、日语类)、艺术类考试科目:语文(150分)、英语(日语)(150分)、计算机(100分);理工科类考试科目:数学(150分)、英语(150分)、计算机(100分)。满分为400分。英语类考生英语试卷不同于其他类考生。省控线按文科类、英语类、日语类、理工科类、艺术类分别划定。考试时间定为2012年4月21日。

5. 退役士兵有关政策。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学生和我省具有普通高职(专科)毕业学历的退役士兵 “专转本”的报名、考试、录取工作均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统一监督。

四、转入与培养

1. 全省统一考试结束后,由省教育厅统一划出二年级、三年级录取资格线,有关本科院校根据公布的计划和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录取和监督。对不符合接收高校对专科所学专业要求、专业基础课不符合招生要求的,学校可以不予录取。对未能正常毕业的三年级学生取消录取资格。

2. 省教育厅对录取结果进行审核和注册,并办理相关学籍变更手续。

3. “专转本”学生统一转入本科三年级学习。

4. 普通高校“专转本”学生学费与接收院校同专业学生实行相同标准。退役士兵“专转本”学生学费与接收院校普通本科相同专业学生同一标准。

5. 接收院校要全面总结近几年来“专转本”工作,针对“专转本”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认真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五、学籍管理与就业

1. “专转本”学生,由推荐院校和接收院校按照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转出和接收手续。

2. “专转本”学生不得转专业和转学。“专转本”学生到录取学校报到后要求返回原校的,视为自动放弃学籍。

3. “专转本”学生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的,享受与转入学校本科生同等待遇。“专转本”学生毕业证书内容要按照国家规定填写。

4. “专转本”学生毕业时,按国家有关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执行。

六、加强组织领导

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4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主要目标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城镇和发达地区农村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配套措施

把学前教育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合理规划学前教育机构布局和建设,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坚持政府办园为主、公办教师为主、财政投入为主的原则,形成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办幼儿园为主体、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格局。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每个乡镇重点办好1~2所标准化的公办中心幼儿园,以公办中心幼儿园带动辖区内幼儿园的发展。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以县、乡两级政府筹资为主,中央、省、市财政实行以奖代补。

积极发展城市学前教育。大力扶持企事业单位及街道幼儿园发展,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城镇新区、开发区和大规模旧城改造,同步建设好配套幼儿园。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支持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

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坚决纠正和防止“小学化”,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工程、幼儿园办园条件达标工程、教师培训工程和名师培育等,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兴办幼儿园,鼓励城市多形式办园和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学前教育扩容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支持国贫县、革命老区县、经济条件差留守儿童多的县(市)以及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的市辖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实施农村闲置中小学校舍改建幼儿园工程、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工程等,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主要目标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50%。

配套措施

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鼓励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资源共享等区域性改革实验,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若干个学区,在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法人不变、编制独立的前提下,实行师资互派、学、资源共享。在资源配置方面向农村中小学倾斜,落实城乡教师同编同岗同酬。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扩容改造工程。重点支持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留守儿童较多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农村学校寄宿设施不足、教学实验设备、图书不足等问题,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加强学校体音美基本设施建设。到2015年年底,按省定标准基本配齐实验教学仪器、图书、体音美器材及多媒体功能教室等设施。

建立县(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机制。推动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开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专项督导检查。定期各县(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报告和督导报告。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计划。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区)进行检查验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高校舍综合防灾能力,使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符合防灾避险要求。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改善农村初中学生食堂、宿舍等生活条件。实施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扩容改造工程,从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中小学建设,基本消除“大班额”和“择校热”现象。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主要目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配套措施

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

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化解普通高中债务。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方案。严格执行教学质量及学业水平标准,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完善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普通高中向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实施普通高中改造工程。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计划:支持普通高中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方案,开足开齐课程,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等建设。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内涵化、特色化发展。

普通高中改造工程:实施普通高中改造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支持每个县(市)重点改造1~2所普通高中,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主要目标

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健全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配套措施

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制定教师教育总体规划,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积极参与、开放灵活、职前与职后贯通、学历与非学历并举、学校教育与远程教育结合的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强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强化研训一体化。规划建设3~6所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加强学前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扩大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实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全省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

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启动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和“教师教育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构建具有特色文化品牌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支持高校教师到中小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小学教育服务工作经历;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兼职教师,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不可少于20%。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实行“双导师”制。调整师范教育类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推动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强化教师实践环节,落实师范生普遍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一学期制度。探索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建设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发展计划。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改进教师考评机制,完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

改革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制定高等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和幼儿教师配备标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建立五年为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制度。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计划、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教育行政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计划、幼儿园园长素质提升计划和培训者能力培训计划,不断推进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组织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重点解决特岗教师、交流支教教师以及交通不便、距家较远的教师的居住问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要目标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配套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行动计划。要坚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展学生优势潜能,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和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推广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举报和问责制度。充分开发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等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推进学生实践基地和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鼓励学生会动手、会动脑、会做事、会生存、会合作。继续推进并深化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符合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科学设置德育课程,不断强化课程功能。积极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大力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继续促进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使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成为学生校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广大未成年人开辟益德益智、愉悦身心的第二课堂。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5

一、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1.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善始善终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抓好第一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巩固扩大成果工作。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和用人导向,切实改变单纯以升学率、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衡量发展成效和工作成绩的观念和做法,推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抓紧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和筹备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制定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7个分领域规划和9个省(区、市)分地区规划,统筹推进各省(区、市)编制本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工作。制定规划纲要任务分解分工方案,提出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配套实施办法。编发学习辅导材料,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规划纲要学习宣传培训活动。以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为重点,抓紧启动重大教育项目和改革试点。建立规划纲要实施监测与评估机制,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做好全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3.积极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落实公共资源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政策,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适应城镇化进程,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产业振兴计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支持力度,鼓励东部地区教育率先发展,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和协调发展。

4.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新格局。建立健全部部合作、部省(区、市)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研究、部署和落实国家重大教育改革发展任务。拓宽听取广大师生、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渠道,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形成合力。更加重视对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政策研究。加强教育舆情分析研判和网宣队伍建设,切实抓好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营造教育改革发展良好环境。

5.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出版和使用工作,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筹备召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落实坚持和完善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完善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巡视制度。深入贯彻《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完善符合教育系统特点和规律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6.着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精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建设,强化公民意识教育。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新方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审议制度,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并修订教材,编写好思想品德、语文和历史课程教材。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业质量基本标准和学校督导评估意见。深入做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7】7号文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视力保护。编制第三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十年规划。全面推进普通话教学,提高师生使用和书写规范汉字能力。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研究制定国家语言文字“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

7.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动各地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改造薄弱学校力度。完善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措施。采取综合措施、增强政策合力,有效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现象。鼓励县(区)域内率先实现均衡发展。制定监测指标体系和督导评估办法。做好最后一批13个县实现“两基”目标的检查验收工作。

8.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专业与职业岗位、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继续学习与专业引导的对接。支持办好涉农专业和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培训。研究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办法,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制定职业院校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的政策措施。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全面落实学生实习责任险政策。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修订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制定引导地方各级政府、企业行业以及社会各方共同担负基础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培训教师体系,加强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建设计划,引领和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9.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研究制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方案。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统筹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加强普通高中教育指导意见,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探索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鼓励举办特色高中、新型综合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10.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制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及管理办法,推动高校面向社会需要办学。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展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试点。加强高校附属医院管理和建设。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计划”,启动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加强高水平、有特色大学建设。完善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统筹做好年度招生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扩大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启动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深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启动实施高校自主创新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实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中西部地区乡镇幼儿园建设。修订《幼儿园建园标准》。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学前教育管理。

12.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适应群众生活多样化、个性化需要,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发展和改进教育培训。加强社区教育。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改革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考试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加强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13.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和改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研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训。

14.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支持相关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制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工作指导纲要》。修订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启动民族院校建设工程。编制内地学校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五年规划。深化内地民族班教学改革和招生改革。办好内地班、新疆高中班及、新疆中职班。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力度。

1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抓好教师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完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办法,将师德表现放在首位。健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做好首届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准备工作。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位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研究制定深化高师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意见。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研究建立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开展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积极推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编制管理。研究制定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意见。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推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研究和指导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教育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新一轮“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

16.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制定构建覆盖城乡学校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的政策措施。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面部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学生资助、质量监控、毕业生就业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启动运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继续推进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

17.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全面取消借读费。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办法,推动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推动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

18.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生活补助标准,推动和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进程,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将普通高中纳入国家助学体系。推动各地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资助政策。大力推行高校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19.重视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巩固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切实抓好就业指导和服务。深入推进“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应征入伍工作。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完善科研助理制度,深入推进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强对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20.统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及试点。围绕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成立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研究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及试点实施的方案,支持重点领域改革。完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布局。鼓励和引导各地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开展教育改革试点。探索和支持区域教育协作与联动发展。

21.改革义务教育体制。加强省级政府统筹责任,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推动县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健全中小学管理制度,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

22.改革职业教育体制。以政府统筹为主导,建立和完善企业、行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模式。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办法改革。深入推进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与订单式培养改革。支持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推进集团化办学和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完善发展职业教育保障机制。

23.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完善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作用,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研究制定高校分类指导意见和分类管理办法。推进与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直属高校和省部共建地方高校。依法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指导直属高校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推进高校制定章程、依法治校。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扩大社会参与学校管理。

24.改革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支持和扩大各地开展高考综合改革实验,鼓励高水平大学和示范性高职院校进一步探索多元化人才选拔模式。完善初中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深化高考内容和形式改革,重点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治理,确保考试安全和公平公正。

25.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动制定和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对民办学校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试点。探索符合民办教育特点的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民办学校的管理。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公办学校多种办学形式。加强独立学院建设和管理。

26.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好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开展评估试点。办好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及中国与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东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规模。研究制定和启动实施接收美国10万名学生来华留学方案。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政策,提高公派出国留学效益。做好俄罗斯汉语年工作。加快汉语国际推广,抓好汉语教师培训和教材建设,办好孔子学院。积极推进双边、多边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27.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优先发展教育,研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政策措施,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探索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拨款基本标准。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清理化解。扩大化解高校债务风险试点。探索化解普通高中债务。加强教育经费使用和资产的管理,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制定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方案。在高等学校积极推行总会计师制度。

四、进一步转变职能,树立良好作风

28.坚持科学调研、科学决策、科学执政。建立教育部党组成员、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改革咨询、听证制度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教育系统干部培训,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完善重大教育决策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及纪律保障机制。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做好国家督学换届工作。

29.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主动接受和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的执法检查。完成《职业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工作,配合做好《考试法》和《教育督导条例》的制定与审议。修订《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减少和规范教育行政审批。加强教育行政复议制度建设。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教育纠纷解决机制。深入推动各地开展创建依法治教示范校活动。做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超级秘书网

30.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和学风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积极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区)”创建活动。严格规范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研究制定规范教育收费指导意见。坚决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等突出问题,继续配合做好治理中小学教辅散滥工作。广泛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完善加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6

引言:中职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主要由过去的中专学校、技校和职业高中组成。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社会认知和关注程度不同,中职学校发展也参差不齐,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和东部地区的职教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职教水平则进步甚微,由于社会的开放程度不够和资金短缺,使得这些学校又不能照搬东部沿海地区模式。因此,立足现实,挖掘潜力,利用有限的职教资源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是中西部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要发展,就要创新,职教的改革创新首先是教学体系的调整,教学体系的根本就是教学计划修订和实施。

1教学计划探索和调整的背景

1.1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四大工程”(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和“四个计划”;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全国建设2000所);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全国建设1000所);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全国高职100所,中职1000所);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部级30000名,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20000名)。2006年国家对就读中职学校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今年国家又加大了资助力度,实行了在校学生人均1500元/年的普惠制度。

1.2化学工业发展迅猛,化工企业前景远大。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化工行业也不例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制订了《“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其总体目标就是使化工行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60%,坚决把高达5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下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化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石油工业就是我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比如,以乙烯为标志的石油化工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五位;煤化工项目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和工程放大进行了产业化;生物化工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拥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工程;精细化工突破了核心催化技术、现代反应工程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当然,我国化学工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化工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科研成果较少,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任务仍然严峻。因此,在呼唤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化工即将呈现原料多样化、技术新型化、生产绿色化、工艺集约化等新的大发展局面。

1.3在校学生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双低”(低收入、低文化)家庭。预计在2010年,我国中职学生在校人数将突破800万,陕西省教科所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对本省中职学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1】数据来自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根据调查回收的6800余份学生问卷统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信息:a、 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父母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体。(学生父亲为农民的占38.1%,工人占23.7%;母亲为农民的占46.8%,工人占18.1%。父亲是公务员或专业技术人员为10.1%;母亲是公务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占5%左右。父亲是其他的占23.2%;母亲是其他的占26.9%。 b、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包括中专、职高和技校等)为多,父亲的文化程度略高于母亲。大专以上约占6.5%;高中约占32.9%;初中约占44.5%;小学以下约占16.2%。c、家庭经济情况: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抽样调查显示:职业学校农村学生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的占42.7%,3000~7000元的占32.9%;城市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1000元的占77.6%。其中,低于3000元的家庭占24.8%,3000~7000元的占27.9%,说明来自农村的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收入近半数低于平均水平,来自城市的职业学校学生家庭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为主。d、学生入学实际文化程度:新生中有64%是参加过“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以一般普通高中的入学录取分数400分为线,成绩高于400分的仅占21.1%,低于400分的占78.9%,在没有参加中考的另外36%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初中成绩较差登记入学的,有10.3%是初中没有毕业提前分流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新生中仅有20%左右的学生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成绩。以上数据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来源于社会的较低层次家庭,而且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极为普遍,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生活品质和习惯较差,就是人们所说的“双差”学生。

1.4 企业对化工工艺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调查。中职教师利用假期对部分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包括教学改革、市场需求等,表1就是学校教师在今年7月-8月期间的部分调查数据(【2】数据由重庆市工业学校化工工艺教研室提供)

表12004年-2007年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大致需求调查表

统计表明:一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需求量有逐年减少趋势,原因主要有三:a、企业一线技术工人新老交替基本完成,已经达到饱和;b、学生本身素质下降(主要原因);c、部分企业效益随市场在变化。另一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需求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因主要也有二:a、企业发展较快,对一线技术工人需求量增加;b、部分学生在企业表现良好,增加企业要人的信心;

2 现有教学计划模式

2.1现在中专学校化工工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2+1模式)(【3】资料来源于重庆市工业学校)

表2现在中专学校化工工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

2.2现有教学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略其针对性的矛盾十分突出。现有教学计划基本上沿用了过去四年制中专学校的教学计划,只是将部分课时进行一定的压缩而变成了2+1(两年学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模式。它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量严重失衡。以上教学计划看出:理论学时与实践实习学时之比约为4:1(将化学实验技术100%和计算机文化基础50%作为实践课程)。不难看出:轻实践,重理论是不争的事实。

2.2.2现有教学计划的实施很难让现有中职学生捕捉到课程之间有必然联系,学生无法逐类旁通,举一反三。一方面,现有教学计划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大部分专业课都在三、四学期,虽然保证了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现在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较差,作风散漫,根本无法达到自己筛选内容的要求,当专业课中需要前面课程的知识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将其忘的一干二净了。

转贴于

2.2.3 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位教师讲解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时,竟然用到了高等数学中的微分和积分知识,他自认为思路清晰,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但是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竟然没有一位学生能够理解,当然啦,学生也不可能理解。又如,一个学生向老师诉苦,她不知道应该听哪位教师的,也不知道哪个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原来,在作化学基础实验时,关于烧杯是否需要淌洗,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出现了分歧。一般来讲,文化基础课教师来源师范类学校,专业理论教师、实验室教师来源于工科学校或企业,可能在自己的领域内他们是行家里手,但在相关领域,甚至联系很紧密的领域就可能是生手了,理论教师讲理论,实践教师做实验在大部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

3 探索中的教学计划模式

3.1 以能力为本位,单元操作为载体的教学计划值得期待。重庆市工业学校化工工艺教研室老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市场调研,针对企业的要求,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了大胆调整和设想,确立以能力为本位,单元操作为主线的分层次模块式培训计划(2+1模式),具体如下:

表3探索中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3.2探索的教学计划目的性强,操作方便。该教学计划不是简单地以课程为基本元素,而是以某个操作单元的核心模块,各门相关课程围绕这个核心来组织材料和教学内容,每个单元操作完成后进行独立测评并计算学分。

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7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启动、分区域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针,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积极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坚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增加优质学位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

二、高中阶段教育现状

*学年,全县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10所,其中,普通高中9所(含独立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218班13120人,其中普高10697人,职高2423人(不含在省、市其它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今学年普通高中高一招生61班3987人,职高招生14班848人,学龄人口3923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3.44%,其中,普通高中毛入学率27.3%,本县就读职业高中毛入学率6.18%;专任教师652人,生师比例20.1:1。

三、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

(一)办学规模发展目标:五年共增加学位约19000个,其中,普高13000个,职高6000个;另13246名职高学生向省、市及珠三角的职高学校转移就读。

1、*学年,计划招生9792人,比上年扩招4405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6221人,比上年扩招2234人;职高计划招生3571人(其中本县招生1180人),比上年扩招2171人。预计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22695人,比上年递增5258人,其中,普高15624人,比上年递增3187人,职高7071人(其中本县职高在校生3500人),比上年递增2071人。学龄人口4014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6.5%,比上年递增12.1%,其中,普高毛入学率38.9%,比上年递增9.9%;职高毛入学率17.6%,比上年递增4.9%。

2、200年,计划招生11197人,比上年扩招1405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6777人,比上年扩招556人;职高计划招生4420人(其中本县招生1980人),比上年扩招849人。预计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28364人,比上年递增5669人,其中,普高18373人,比上年递增2749人,职高9991人(其中本县职高在校生4300人),比上年递增2920人。学龄人口41618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8.1%,比上年递增11.6%,其中,普高毛入学率44.1%,比上年递增5.2%;职高毛入学率24%,比上年递增了6.4%。

3、2010学年,计划招生13493人,比上年扩招2296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7871人,比上年扩招1094人,职高计划招生5622人(其中本县招生2030人),比上年扩招1202人。预计高中阶段在校生34482人,其中,普高20869人,比上年递增2496人,职高13613人(其中本县职高在校生5150人),比上年递增3622人。学龄人口44929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76.8%,比上年递增了8.5%,其中,普高毛入学率为46.5%,比上年递增2.4%;职高毛入学率30.3%,比上年递增了63%。

4、2011学年,计划招生15107人,比上年扩招1614人.比*学年扩招9579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8254人,比上年扩招383人,比*学年扩招4226人;职高计划招生6853人(其中本县招生2030人),比上年扩招1231人,比*学年扩招5353人。高中阶段预计在校生生达39797人.比上年递增5315人,比*学年增加25518人(其中普高22902人),比上年递增2033人,比*学年增加了13123人,职高16895人(其中本县在校生6000人),比上年递增3282人,比*学年增加12395人。学龄人口4682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比上年递增8.3%,比*学年增长49.6%,其中,普高毛入学率49%,比上年递增2.5%,比*学年增长24.7%;职高毛入学率36%,比上年递增5.7%,比*学年增长24.8%。

(二)校舍建设目标:五年内对现有9所普高和1所职高进行扩容、完善,新建县高级技工学校,规划县五中,共投入资金约3.2亿元。

对*中学、县二中、尔崧中学、县职教中心进行高中扩容,*中学、县二中规模达到90个教学班,每级30个教学班,在校高中生达到4500人;尔崧中学规模达到60个教学班,每级20个教学班,在校高中生达到3240人;县职教中心达到4000人规模;完善县四中建设,高中规模达到90个教学班,每级30个教学班,在校生达到4500人。

对古竹中学,蓝塘中学,柏埔中学,琴江中学,中山中学在完善配套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容,古竹中学、蓝塘中学、高中达到24个教学班,每级8个教学班,在校高中学生达1440人;柏埔中学高中达到18个教学班,每级6个教学班,在校生达1080人;琴江中学、中山中学高中招生规模达到12个教学班,每级4个班,在校高中生达670人;新建县高级技工学校,规模为1500人,每级500人。

*年拟投入资金2500万元,*年拟投入资金6500万元,2009年拟投入资金8000万元,2010年拟投入资金8000万元,2011年拟投入资金7000万元。

规划拟建县五中,高中规模拟为90个教学班,每级30个教学班,在校生为4500人,做好立项和用地等前期工作。

(三)电教设备目标。到2011年,中学按规模装备必要的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和仪器室、多媒体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室)、远程教育系统;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95%以上;多媒体网络链接省、市教育资源库和全县各校“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应用和研究,各校的电教覆盖率达到100%的学科、80%的教师、70%的课时,有一批能基本达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标准的示范学校(现在2所),发挥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

(四)师资队伍建设日标。2011年实现普及高中教育,我县需增加普通高中在校生13000人,职高6000人,按国家规定的高中生师比侧为12.5:1计算,需增加1040名普高教师和480名职高教师。具体规划如下:*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100名;职高教师12名;*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228名;职高教师112名;200年需增普高教师238名;职高教师112名;2010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238名;职高教师122名;2011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236名;职高教师122名。

四、主要保障措施

全面完成我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是实现“山区教育强县”目标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我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充分调动各级党政、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一手抓基础教育,保证高中生源;一手抓扩客,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充分发动外出乡贤捐资助教,下决心新建或扩建学校,逐年扩大学位容量,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实施,保证高中教育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具体措施是:

(一)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措施上,以“巩固‘两基’,落实‘两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为主攻目标,着力研究解决困扰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积极落实发展教育的“三个优先”(即是拨付资金优先,本级财政收入中预算安排优先,城乡建设规划教育优先),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使高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资金足额拨付到位。为加快我县高中教育发展步伐,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要采取多种渠道、多方筹措教育资金,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本级财政预算及资金拨付时应做到教育优先,除省拨专项资金和城市教育费附加外,今后县政府每年应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并保证资金按教育发展目标的实施情况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设立教育发展基金,拟在今明两年举行筹措教育基金千万行活动;三是对于省拨教育专项资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及城市教育费附加应简化资金拨付环节,开设专项资金独立账户,单独核算,集中管理,封闭运行,及时、足额拨付,确保专项资金足额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四是要用好、管好教育资金,各级各部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教育资金,县将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如有发现有挪用、截留、挤占教育经费行为的,则追究相应单位的主要领导及当事人的责任。

(三)均衡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夯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基础。*年底要全面完成全县义务教育学校C、D级危房改造工程。从*年开始,分步实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全县教育网络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力争至2011年完全小学以上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到70%。积极贯彻落实免费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在2011年前与垒省同步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落实初中校长责任制,提高初中三年保留率,大力降低辍学率,引导初中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充足的合格生源。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禁止在垒县义务教育学校举办重点班和实验班。强化教育考试评价和招生管理功能,实行全县统一中考评卷和招生管理,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与质量。改革高中阶段招生办法,把初中毕业考试和升中考试合二为一,把成绩优异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中学外,把成绩较优异的毕业生一部分留在面上完中,特别是设有完中的镇所在初中毕业生属第二批录取的,原则上就地上高中。颁发九年义务教育证书时,凡没有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一律定为肄业。

(四)采取积极措施,抓好“扩容促优”工程。一是加强高中阶段各学校管理工作,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挖掘现有的县二中、尔崧中学、古竹中学、蓝塘中学、柏埔中学、琴江中学、中山中学等面上完中的内部潜能,不断做大做强。同时,引导薄弱高中走内涵式发展,把师资素质、管理水平、办学特色等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改革之路和发展模式,从现有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二是要加大对高中教育投入力度,尽快完善面上完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按规划设计要求抓紧抓好县四中的建设和完善,做好县五中的用地规划,争取在本届政府内动工。三是认真贯彻全国、垒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举办春季“初三分流班”、“职教扶贫班”,不断拓宽生源渠道。将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与各中学校长考核挂钩,加强统筹管理,进一步改革办学模式,实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形式,推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与机制,以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做强做大县职业技术学校,力争*年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突破3000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办学路子,推行“8316”工学结合模式。进一步强化专职教师的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到2010年,县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6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30%以上。四是通过督导评估促进优质高中的发展。从今年开始,到2010年,对照《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有计划地开展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以促进高完中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今年*中学要力争高质量通过部级示范性高中的正式验收;蓝塘中学、柏埔中学、琴江中学、中山中学要积极开展申报市一级学校的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高中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五)多管齐下,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县人事、编制、劳动保障等部门,认真履行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招聘录用、编制核定、调配交流、考核奖惩的职责。采取优惠政策,吸收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和外地骨干教师来我县任教,鼓励“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任专业教师。与省属师范院校合作,组织初中的专科学历骨干教师参加本科脱产班进修,培养选拔高中阶段教师,确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师资需要。争取省和深圳、龙岗等单位的帮扶,开设高中阶段校长培训班,选拔一批校长及校长培养对象参加培训或到部级示范性高中跟班学习。同时,对现有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职务胜任培训和计算机全员培训,鼓励参加硕士研究生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使全县普通高中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每年提高4至5个百分点,到2011年提高到90%,其中3%以上的高中专任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水平。中职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2011年提高到90%,其中50%的教师达到“双师型”要求。

(六)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对高考考取全国名校的考生、高考成绩优秀的教师和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考生所在学校给予重奖,并对考生原就读的中小学校也给予适当奖励,对面上高中如县二中、尔崧中学等学校的高考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应实行重奖,构建公平、和谐的高考竞争机制。

(七)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扶持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制定和落实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优惠政策,在立项报批、土地划拨、基本建设、融资、师资、招生、收费等方面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社会力量重点兴办高中阶段学校。允许各地依托重点普通高中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独立设置的“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类学校。鼓励高中阶段各类学校之间,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办学。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类学校和联办学校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八)建立健全助学体系,保障困难家庭子女能就读高中阶段学校。从*年秋季起,全县农村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补助;高中阶段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本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奖学和学费减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积极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加强与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建立高中阶段扶贫济圃助学基金,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五、考核和监督

(一)成立机构,加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自觉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四到位”。县成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叶振云任组长,县长曾路明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叶益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慧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肖振兴,副县长钟亦雄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

(二)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考核评估。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县政府。从*年开始,严格按照《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粤办发[*]9号)的要求,将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在校生规模等列入对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内容,考核结果与评价县、镇主要领导政绩直接挂钩。县政府与各职能部门签订阶段性及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委组织部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等部门要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督导、检查和评估。

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8

为切实做好我县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豫教基二〔2018〕53号)、《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8〕366号)和《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豫招中〔2018〕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组织机构

长垣县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在县教体局党委领导下,由基础教育科、职成教科和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和各高中阶段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二、招生计划

全县初中毕业生13299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6500人,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为5400人,具体招生计划见附件1。

三、考录办法

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含五年一贯制高职、“3+2”分段制高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院校中专计划)招生。仍采取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的办法,一次考试,分别录取。

(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1.普通高中、普通中专(含“五年一贯制”和“3+2”)招收初中毕业生。报考幼师专业和师范类的考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18周岁(2000年9月1日后出生)。

2.我县两所职业院校(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这两所院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全部免学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非涉农专业学生按学生总数15%的比例享受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各初中要按不低于初中毕业生人数50%的比例,动员和引导考生选报我县职业院校,实现全县普通高中与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考生的报考自由。在评估初中教育质量时,对升入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同等对待。

(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是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重要依据。各初中学校要依据《长垣县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认真开展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全县各初中综合素质评定的等级比例为:A等30%、B等40%、C等29-30%、D等不超过1%。

(三)报名

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实行网上报名。各初中学校负责通过“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zk.hagaozhong.com)采集本校考生报名信息。考生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注册并报考,既可以选报普通高中,也可以选报中职学校。各初中学校按照考生报考类别分别打印《考生信息确认单》、《考生报名信息登记表》,考生和家长分别签字后由学校存档备案,有加分项目的考生需要本人在网上提出申请,初中学校初审通过后打印《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照顾加分登记表》。各初中学校所报照顾对象要在本校予以公示,并于5月30日—5月31日持《照顾对象登记表》及加分类证明材料到县教体局审核(具体审核时间见附件3)。

中招报名考务费标准按照“豫计收费〔2003〕966号”文件规定执行,每生38元。

(四)填报志愿

1.普通高中志愿

(1)志愿设置

河南省教育厅面向全省设置了空军航空实验班、海军航空实验班、宏志班、理科实验班、国际班、校园足球实验班和经省厅核准的民办普通高中作为提前批志愿。长垣县设置两批志愿。

(2)招生学校

河南省提前批志愿学校:面向全省招收空军航空实验班、海军航空实验班、宏志班等的学校和面向全省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

长垣县第一批志愿学校:长垣县第一中学、长垣县第十中学、河南宏力学校、长垣县凯杰中学。

长垣县第二批志愿学校:长垣县凯杰中学、长垣县高章士学校。

(3)填报志愿

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填报河南省提前批和长垣县第一批、第二批志愿学校。县内每批次志愿只能选报一所学校。

河南宏力学校、长垣县凯杰中学、长垣县高章士学校属民办学校,如被录取,考生要按民办学校收费标准交纳费用。

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并最终确认后,打印出《2018年河南省高中招生考试志愿表》(简称《志愿表》),考生和家长分别签字,并由学校存档备案。

2.普通中专志愿

报考“五年一贯制”和“3+2”的考生,必须参加2018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文化课考试,每个考生可选报两个学校的志愿。

报考普通中专学校(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的考生,凡参加2018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文化课考试的初中毕业生,每个考生可选报两个志愿。不参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文化课考试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可以通过“河南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服务平台”选报学校,也可以直接与招生学校联系报名(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电话:8810127;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电话:8872228)。

3.职业类志愿

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既有普通中专计划,又有职业中专计划,考生可根据自己意愿选择。

(五)考试与命题

2018年全省中招文化课考试仍为单科考试方案,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英语听力考试采用光盘播放,各考点要统一配备相关设备。

考试时间定于6月25日至26日。各学科考试时间和分值见附件4。

《思想品德》学科时事政治命题范围调整为“考查2017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8年1月以来的国内外重要时事,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要方针政策”。其他各学科考试命题仍依据《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要求》。

今年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体育考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招统一管理。

体育考试纳入综合素质评定之中,进行运动与健康素质测评,按满分70分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

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三科满分共30分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生物、地理、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也应进行学业考查(考试),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之中。

(六)评阅试卷

阅卷工作由教育体育局统一组织。要选聘责任心强、理论和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参加阅卷工作,要加强阅卷队伍管理,搞好培训,不断提高阅卷质量。要加强对阅卷工作的督查和监控,强化对主观题的复评,继续实行作文由三人独立评阅制度。积极采用网上阅卷手段,提高阅卷的科学性、准确性,确保客观、公正。

(七)录取

空军航空实验班、海军航空实验班招生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空军、海军航空实验班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基二〔2017〕1075号)要求进行,定选合格的考生可以通过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填报志愿参与录取。宏志班、理科实验班、国际班招生执行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依据中招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择优录取。国际班项目学校如对考生外语成绩有特殊要求,须提前向社会公布录取原则和办法,面向全省招生的国际班如未完成招生计划,可转入面向本地征集志愿,进行补录。校园足球实验班招生工作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河南省普通高中校园足球实验班并做好招生工作的通知》(教体卫艺〔2017〕205号)要求进行,通过专业测试的考生可以通过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填报志愿参加录取。2018年,继续按照不超过民办普通高中年度总招生计划20%的比例安排跨省辖市招生计划,统一安排在面向全省录取批次。

1.省提前批次录取

第一批次:空军航空实验班、海军航空实验班,录取时间安排在7月12日。

第二批次:宏志班、理科实验班、国际班、校园足球实验班,录取时间安排在7月14日。

第三批次:安排有跨省辖市招生计划的民办普通高中,录取时间安排在7月17日。

考生可自主填报三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限报一个志愿。

面向全省招生录取按照录取批次依次进行,被上一批次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以后批次录取及面向本地招生录取。

2.县内普通高中录取

普通高中录取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是普通高中录取的主要依据。

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继续实行“分配生”制度,将长垣县第一中学、长垣县第十中学总计划的65%分配到各初中。全县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为300分。

3.“五年一贯制”、“3+2”和“普通中专”录取

“五年一贯制”、“3+2”学校的录取由省、县招办统一管理,全省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并且从参加当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考生中择优录取。普通中专招生计划未完成的学校,可凭初中毕业证录取新生。

4.职业中专录取

职业院校要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录满为止。考生可凭录取通知书或准考证到职业院校报到。职业院校要在第一时间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注册新生电子学籍。

四、相关政策

(一)严格控制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范围。除省教育厅批准的可面向全省范围招生的提前批类型班外,公办普通高中一律不得跨省辖市招生。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地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监控和管理,对违规招生的学校,将追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责任。对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省级示范性高中,省教育厅将撤销其省级示范性高中称号,其他普通高中根据隶属关系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报教育厅备案。

(二)严格控制中招政策性加分。今年中招政策性加分对象和标准见附件2。按照“谁主管、谁认定、谁负责”的原则,公安、外侨等有关部门须向教育行政部门或考生出具有效的加分证明材料。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一项分值加分,不得重复加分。除省定加分项目外,不得自行增加加分内容。各相关部门和学校要严格审查加分照顾对象的资格,坚决抵制各种弄虚作假现象。

(三)规范宏志班招生。宏志班招生对象为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具体认定办法参照《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扶贫办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转发的通知》(教财〔2016〕964号)执行。县教育体育局要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对宏志班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并将相关证明上传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各承办学校按照招生计划和学生报考志愿,依据考生中招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择优录取。按照《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的实施意见》(豫财教〔2016〕111号),免除宏志班学生学费、住宿费。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教育脱贫等5个专项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6〕120号)、《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豫财教〔2010〕399号)等文件要求,对宏志班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从学校事业收入中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宏志班学生学习、生活补助。学校要积极利用社会捐赠收入,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

(四)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积极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2〕180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居住证实施办法的通知》(豫政〔2016〕76号)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中招升学考试政策,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益。

(五)切实保障听力残疾学生公平参加考试权利。听力残疾(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纯音听力检测结果为每侧耳的平均听力损失都等于或大于40分贝[HL])学生,可凭地市级以上医院(含地市级)出具的听力检测证明(报告),向所在初中学校申请免英语听力测试,经初中学校公示5天无异议,报县教育体育局审核批准后,可免试英语听力。免试听力学生英语听力成绩按照其英语非听力部分得分比例计算,计算公式为:免试听力学生英语听力成绩=英语听力部分总分×(非听力部分得分÷非听力部分总分)。

(六)支持和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按照民办普通高中学校资源配置情况,合理确定其办学总规模和年度招生计划。按照学校自愿的原则,民办普通高中可向学校审批机关提出跨省辖市招生申请,学校审批机关依据民办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年审情况及三年来实际招生情况,认真核定年度跨省辖市招生计划(不超过当年招生计划的20%)和招生简章(明确学校性质、招生计划、招生范围、录取办法、收费标准等内容),提出初审意见,并按照管理权限报省教育厅核准后,在中招报名前通过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民办学校跨省辖市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对连续两年跨省辖市招生计划完成率达不到50%或招生人数不足20人的民办普通高中学校,省教育厅将不再安排跨省辖市招生计划。对生源状况良好、招生办学规范的民办学校,今后可适度增加招生计划。

民办普通高中要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严格按照招生简章内容进行招生宣传,自觉规范招生行为,不得超计划招生,不得自行录取无档案考生,不得录取学校所在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下的学生,不得在招生宣传中以高额物质奖励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跨省辖市招生计划未能完成,可转为面向本地的招生计划。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对在招生工作中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民办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建立健全招生管理诚信和公示督导制度。一是健全诚信制度。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诚信机制,各参与考试招生录取的相关人员都要签订诚信协议,建立诚信档案。凡违背诚信承诺、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要立即停止其职权,今后不得聘请其参与相关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二是落实公示督导制度。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计划、录取方案、考试收费标准、加分学生名单以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内容、方法、程序等,均要在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向社会公示,强化管理和监督。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发现违规违纪问题,要及时处理。

(八)规范职业教育招生行为。职教招生过程中,任何学校未经县教育体育局批准,不准替来我县招生的外县市学校做招生宣传;不准初中学校、教师向外县市学校输送学生;不准擅自同意外地招生机构进入学校进行招生宣传;不准擅自与外地中职招生机构联合办学;不准向外地招生机构提供毕业生信息;不准举办初中复读班。外县市中等职业学校到我县初中学校宣传,必须凭县教体局出具的介绍信方可入校。严禁生源学校或教师买卖生源,向中等职业学校索要、收受任何名义的经费或实物;严禁委托任何非法招生“中介”机构进行有偿招生。招生期间,纪检监察室将针对向县外输送学生、有偿招生等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检查,一经查实,要对相关责任学校及个人严肃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中招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同志为具体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确保各项招生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要严格按照县教育体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目标任务的完成和落实,努力提高全县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

(二)强化责任意识,严肃考风考纪。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考试的有关要求,统一设置考点、考场,规范考场布置,力争将中招考试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场进行,确保考试安全。

按照“统一考试,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中招考试组织方式,实行省级统筹协调,市(县)组织实施的办法。教育体育局主要领导为中招考试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同时要认真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保证考试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职不到位甚至顶风违纪的行为要实行“零容忍”,不但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相关责任人也要一并追究,从严处理,绝不姑息。对玩忽职守造成考点考场纪律混乱、出现严重作弊现象,或者直接参与作弊的考试工作人员,其所在单位要视情节轻重依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违纪考生,参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将作弊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三)规范招生管理,维护招生秩序。一是维护中招工作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要严格执行河南省中招考试方案,未经省教育厅批准,不得擅自增减考试科目和学科考试分数。任何地方和学校不得单独组织招生考试、不得超计划招生。考生应填写《2018年中招考试承诺书》(附件5),纸质版由考生本人和监护人签字后留存在毕业学校。未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一律不能被普通高中录取。未经网上统一录取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普通高中学籍。被学校正常录取后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考生,视为主动放弃普通高中学业资格,省内一律不予注册普通高中学籍。任何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不予办理普通高中学籍。二是维护考生合法权益。各学校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做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0〕10号)要求,不得限制学生报名,严禁*学生违背本人意愿填写志愿,不得采取任何不正当的手段争抢生源,杜绝违规招生。三是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省以及县有关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和办法进行收费,任何单位和学校不准违规收费。严禁以借读生、代培生、旁听生等名义招生并收费;严禁向学生收取赞助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等。

(四)严格信息管理,保证规范公正。为使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全县依托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采集、志愿填报、成绩、招生录取、学籍注册等工作。职业院校要认真做好学生信息的录入工作,确保学生学籍信息准确无误,为学生学籍管理、毕业证办理、助学金发放、免学费和招生任务统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招生情况的监控和管理,实行阳光招生,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9

1.社会各界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攻坚计划》出台的背景?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列入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普及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这些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普及任务异常艰巨。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普通高中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接近1/4,有的班额甚至超过80人。到2020年要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组织实施攻坚。

2.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设计,请谈一谈《攻坚计划》的总体思路?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扶贫攻坚战、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统筹谋划。总的思路概括起来就是“政府主导、补齐短板、普职并重、关注内涵”。

政府主导就是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发挥中央支持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形成攻坚合力。

补齐短板就是针对制约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保基本、促公平。

普职并重就是统筹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需求。

关注内涵就是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在扩大规模、提高普及程度的同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高中阶段教育的适宜性和吸引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好基础。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是如何设定的?

《攻坚计划》提出了1个总目标和5个具体目标。一个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五个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二是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三是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四是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五是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实现以上目标,努力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多样特色的高中阶段教育。

其中,要求各省到2020年毛入学率都要达到90%以上的主要考虑是:目前,大部分省份已经达到90%以上,只有少部分省份在90%以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要缩小差距、促进公平,必须使这些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普及的目标。下一步,国家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些省份也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普及目标。

关于设定其他具体目标的主要考虑是:在确保普及程度的基础上,要体现全面科学的普及观,防止简单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同时,高中教育是选择性教育,仅仅提供学位,缺乏吸引力,学生不愿意上,普及目标就难以实现,必须统筹规划,系统设计规模、质量、结构、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实现有条件、有质量、有保障的普及,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所获,成长成才。

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攻坚重点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攻坚的关键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重点是四类地区、三类人群和三个突出问题。

四类地区指的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资源不足,普及程度较低,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底部。《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国家和地方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支持这些地区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把这个底部托起来。

三类特殊群体指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保障这些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攻坚计划》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二是加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免费教育,保障好残疾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三是在扩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提供更多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三个突出问题是指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攻坚计划》提出通过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扩大教育资源、严格招生管理等措施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通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建立统一招生平台等措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通过科学核定学校办学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等措施保障学校正常运转。

5.当前很多高中学校反映运转困难、债务负担沉重,请问《攻坚计划》对此有何应对措施?

为保障高中学校正常运转、化解学校债务,使校长和教师安心办学、潜心育人,《攻坚计划》专门将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I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二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要求各地抓紧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目前,各省份均已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政策,全国近20个省份出台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其中包括广西、宁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其它地区要按照要求抓紧建立完善相应的生均拨款制度。

三是合理确定学费标准。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要求,确定学费标准,并严格学费标准调整程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四是有效化解学校债务。要求各地制定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偿还计划,属于2014年末前发生并已纳入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的,应按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予以偿还。

6.许多地区已经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这些地区在下一步的普及工作中还需要做些什么?

从普及程度上看,许多地区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这些地区的高中阶段教育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巩固普及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例如,有的地方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地区要根据《攻坚计划》的总体部署,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地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财力可持续的情况下普及更高水平的高中阶段教育。

7.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普及过程中如何加强中等职业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坚持两轮驱动、分类指导、优化结构、协调发展。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普职比例严重失衡,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必须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对此,《攻坚计划》进行了系统设计,在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主要措施中都强调了中等职业教育,并特别提出:一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二要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使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三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吸引力,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四要在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8.在普及过程中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

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是实现普及目标、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十分关心,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资助体系。在此基础上,《攻坚计划》特别强调要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一是继续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2010年以来,国家建立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每生每年资助1500元,2015年标准提高到2000元,资助面达到20%,西部地区达到30%。二是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三是落实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四是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9.如何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

《攻坚计划》将提高教育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增强高中教育的适宜性和吸引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二是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的指导;三是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发挥评价正确的育人导向作用;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时补充配齐教师,特别是短缺学科教师。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二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办好一批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三是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