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2-25 22:46:49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范文1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以下简称顶岗生)参与实习学校班级管理是顶岗支教实习主要工作之一,班级管理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习学校的教学质量。那么顶岗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状况怎样?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调查、统计、比较法,对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及原因开展研究。

二、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及分析

本调查从260所实习学校中精心遴选100所,对532名顶岗生的班级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回收问卷532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496份,有效率为93.23%。访谈顶岗生45名,主题为:“你当前在班级管理方面遇见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 分析发现,顶岗各时期顶岗生班级管理主要问题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顶岗初期———不会管、顶岗中期———管不好、顶岗末期———不想管。

(一)顶岗初期问题:不会管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由于很多顶岗生没有当过班干部,也很少参与管理,导致顶岗初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不适应,所以,此时期顶岗生尚处于“不会管”的层面。主要表现为:缺乏整体思路、不会利用班干部进行管理、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佳。缺乏管理整体思路。班级管理整体思路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从班级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的计划,不盲目着手处理,也不错过最佳管理时机,是一个成熟班主任必备的职业素质,更是班级管理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顶岗初期,顶岗生缺乏班级管理整体思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理问题往往不能从全局考虑。一方面,顶岗生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往往会有“拥有满腔热情,但又无从下手,无所事事”的感觉,看到哪里出现问题矛头就指向哪里,最终导致不良事件频发或班级发展状况不如意。另一方面,对于隐藏于“小现象”背后的“大问题”的敏感度不够高,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由事态发展,最终导致“大问题”。由此可见,缺乏经验的顶岗生处理事件时往往由于缺乏整体思路,缺乏全局意识,从而不究其根本,什么地方有问题就在什么地方解决,临时应付,使工作陷入混乱。不会利用班干部进行管理。利用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不仅是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和投身建设班级的过程,也是班主任进行管理理念表达的过程[1](P3-13)。在常规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更是班主任与同学们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的助手,毋庸置疑的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点。而顶岗生参与班级管理时往往是利用先前的班级建制、基本规章等推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此过程中缺乏对班干部的情感交流、理念沟通、权利赋予、步骤安排,不懂得用个人魅力对班干部施加影响,不懂树其威、立其信,只是以命令的方式指挥班级的发展,不能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级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手忙脚乱,最终导致顶岗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班级管理工作也就举步维艰。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佳。班级突发事件是指在班级内突然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不良事件和矛盾冲突,例如:学生突然生病或受伤、学生冲突或师生冲突等。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疾风骤雨式、迂回处理式。有经验的班主任一般会采用迂回处理的方式来处理突发事件,不仅能及时阻止事态的发展,还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但是,没有太多教育管理经验的顶岗生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时容易因急躁而失去理智,往往采用疾风骤雨式的处理方式。事件突然发生时急于处理、下定论,不去仔细判断事件原委,不懂得考虑处理后果,更不能从容面对棘手个案迂回处理事件。另外,处理突发事件时,极易意气用事,听信个别学生言论,不能深入到学生或相关人、事件中进行了解,造成处理结果有失偏颇。事件处理后,不懂得与学生进一步沟通,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是急于找家长“告状”或将其移交学校相关部门,不仅容易进一步激化师生矛盾,而且还极易被学生群体孤立,失去个人威信,更不利于以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顶岗生在此时期主要表现,究其“不会管”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班级管理相关培训少。顶岗生在岗前大都是通过《教育学》等书目学习到部分相关理论知识,其理论也只是对班级管理泛泛而谈,少有顶岗实习班级管理具体案例及分析,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其次,在岗前培训的内容多为理论指导,无法让顶岗生迅速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问题学生教育能力以及班级活动组织和指导能力等。再次,岗前交流会形式单一。虽然相关部门在顶岗前会组织“报告式”的交流会,但是,顶岗生只能在其中学习到在特定情况下的他人的班级管理办法和经验,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真正起到交流促进的效果。

(二)顶岗中期问题:管不好顶岗中期,顶岗生已经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法,能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但有时还是表现出力不从心,大都处于“管不好”的层面。其主要特征为:师生关系处理不当、教学与管理的平衡能力欠佳、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稳定的人际联系,包括双方所处地位和作用,以及双方所对待的态度[2](P285-286)。师生关系一般有两种类型:亲密型和矛盾型。顶岗生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共同语言较多。所以,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多属亲密型。亲密型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创造一种平等的氛围,容易实施各项班级制度,促进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而且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为伴,相互促进,实现学生自我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双赢”[3](P105)。但是,有些顶岗生与学生关系过度亲密,不惜一切代价与学生统一战线,甚至允许其出现一些不当行为,比如: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并为其充电,允许学生私自外出等。这些行为不仅触犯校规校纪,而且不利于班级秩序的建立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有一小部分顶岗生怕自己管不好,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抵触心理,易形成“矛盾型”的师生关系。他们很少深入学生内部,参与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较少,害怕与学生关系融洽后会失去威信,严以待之,造成学生对其抵触,严重者则会发生师生冲突,不仅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可见,在此时期师生关系问题是顶岗生班级管理的主要瓶颈。教学与管理平衡能力欠佳。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学、班级管理。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班级管理则是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4](P8-10)。初任班主任的顶岗生怀揣一腔热血,想尽全力了解每一个学生,然而,往往由于经验不足导致事倍功半,在班级管理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消耗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成绩下降等不良后果。还有部分顶岗生为提高教学能力,很少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脱离学生群体,以至难于维系课堂秩序,出现“备好课”而“上不好课”的情形。可见,难于平衡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是绝大多数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顶岗中期,由于顶岗生不能妥善处理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使得其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陷入累、乱、无序、无效的困境。一方面,顶岗生在此时期已经基本具有独立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容易骄傲自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考虑任课教师的感受,一味地采取自以为正确的措施,不易与任课教师形成管理合力,不仅管理起来吃力,而且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顶岗生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或证明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利用个人魅力和才华使得学生喜欢其所授学科,对于其他科目毫不关心,不能统筹兼顾,甚至有意无意地排斥任课教师,促进学生情感的负面偏移,最终造成无效管理,事倍而功半。一般情况下,班级管理能力较强的顶岗生易出现此类问题。分析以上因素,顶岗生处于“管不好”层面的主要原因是:班级管理相关指导较少,且无法较好结合实际。河北师大特聘名师、指导教师、驻县教师大多是课堂教学方面的专家,当顶岗生提出班级管理相关问题时,由于专业限制、不了解当地实习学校及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指导教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至于出现无效指导,甚至指导与实际相悖的尴尬局面。而顶岗生又非常需要班级管理方面的指导,此时,顶岗生只能自己摸索,极有可能走弯路,从而导致想管却管不好的尴尬局面。

(三)顶岗末期问题:不想管顶岗末期,由于实习任务过多等因素的影响,顶岗生易出现“不想管”的心理,主要表现为:被动管、无暇管。被动管。顶岗末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接近尾声,部分顶岗生自认为在最终的评价中得不到优秀而不再努力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消极被动,失去了初任班主任时的热情或激情衰退,对待班内的错误行为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实习工作顺利结束。其次,由于顶岗生缺少对下学期工作的期待,觉得此班级下一学期的成绩优劣与自己无关,加之半年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非常劳累,易使顶岗生过早出现职业倦怠倾向,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阻碍专业发展,还会危害学生身心发展,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严重者则会影响实习学校教育的连续性。无暇管。顶岗生若想获得优秀评价,就必须出色完成最后的六项技能作业、录课等实习任务以及各种表格。所以,他们会做好涉及到最终评价的一切任务。这种情况下,顶岗生往往会缩短原本用于班级管理的时间来完成实习学校给予的教学任务以及实习作业,以争取得到较高的分数。这时,他们就会忙于最终实习评价而无暇管理班级,从而导致“无暇管”的不良现象,其教学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出现以上表现的主要原因是:顶岗实习支教评价体系和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欠完善。目前,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但是,由于监督困难等因素,过程性评价中的大部分内容并没有体现其优势。终结性评价方式常常是通过最后的评比活动开展,区分出优劣便达到了目的,所以,检查、填表、录课、打分等便成了此种评价方式的主旋律,易导致顶岗生在顶岗末期搞突击来完成各种任务。与此同时,巡回指导小组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基本结束,顶岗实习支教指导中心对顶岗生的评价也已基本完成,顶岗生就会有无人关注的感觉,随之松懈下来。其次,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欠完善。顶岗实习小分队只有一名小组长,基本实行小组长全权负责制。小组长是驻县教师和实习学校的纽带和桥梁,工作比较繁重,有些同学还会认为只有小组长才能得到最终的优秀,不但会引起组内其他人的误解和逆反,还容易导致“小组长拼命干,组员旁边看”的情形,不利于调动所有顶岗生的积极性和小组的团结。而且,各成员都是各管各班,在工作中无法互帮互助,不利于班级管理质量提升与团队团结。以上两种因素叠加便导致了顶岗生“不想管”的问题。

三、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分析以上问题及表现可知,各时期的问题都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所以,在制定应对策略时就应统筹兼顾,设置总策略和分策略。总策略是贯穿顶岗各时期的策略。首先应完善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顶岗生自我管理是通过顶岗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在小组内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各尽其职,互相督促,互相帮扶。不仅有利于提高顶岗生工作效率与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实习期倦怠倾向。建立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要求设置实习学校统筹组长,负责统筹工作,并设置宣传组长、文体组长等,各组长各负其责,互相监督,积极参与组内自我管理,配合统筹组长,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这样既可以分担实习学校小组长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激发组内各成员的行动动机,提升组员自我效能感,还可以发挥每个顶岗生自身优势,以协助其他顶岗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互相促进,提高整体班级管理质量。其次,采用发展性评价模式。发展性评价模式要求改变评价对象被动受评的局面,使其深刻了解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及评价过程,从而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实施发展性评价,应要求延缓顶岗末期实习任务的提交时间,防止顶岗生由于任务过多而无暇管理的状况出现。同时采用分时期评价、进步则加分的评价方法,使能力欠佳但在实习中确实有所进步的顶岗生也能在评价中得到较好的评价,有效防止顶岗末期实习生倦怠倾向的出现。使顶岗生在顶岗各个时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实习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自主精神,实现培养目标。可见,总策略贯穿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整个过程,是促进顶岗生主动发展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预防出现实习期倦怠倾向的有效策略。分策略是在顶岗实习支教各时期分别实施的有针对性的策略(见图1)。在顶岗前进行培训,开设班级管理相关课程,课程应包括班级常规管理方法、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经验分享等课题。另外,聘请有经验的班主任现身说法。一方面拓充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顶岗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来迎接挑战。顶岗初期需要做好交接工作,包括与原班主任工作的交接以及与上一期顶岗生的工作交接,顶岗生还要向原班主任请教该班级的班情、学情以及管理方法等,确保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流畅性和可持续性。顶岗中期则需要加强指导,除原班主任对顶岗生进行指导外,还需增派专业指导教师对其进行网上指导、微信指导、巡回指导,切实提高顶岗生班级管理的操作力。同时,实习学校要对顶岗生加强教育和管理,减少顶岗生教育教学工作上的失误。小组长也要负起责任,加强组内自我管理体系的建设,互帮互助,提高工作效率。顶岗末期则应加强对顶岗生的监督力度,增加驻县教师巡视次数,防止顶岗生实习期倦怠倾向的出现。最后,顶岗生要进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和不足,并使自己的实践与岗前学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期改进管理方法,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顶岗支教;师范生;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在新教育实习模式――顶岗支教中的作用,与临床经验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一样的。医生只有在“诊断―反思―出诊”的反复工作中才能形成真正的“经验”;同理,顶岗支教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也需教师在不断的授课讲习以及总结中形成,是难能可贵的实践经验,其不仅直接影响到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顶岗支教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构建的重要性

近年来,顶岗支教形式已作为新的教育实习方式在全国普遍推广开来。在顶岗支教的过程中,师范生几乎全程参与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因此,就这一形式的诞生和发展来说,不仅为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足够的平台,同时也能为师范生他日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奠定可贵的发展基础。

(1)实践性知识是师范生从事教育领域的必备基础。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反复提炼、总结,施用于教学过程中,经检验为有效的教学知识,是教师的宝贵经验,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师范生在顶岗支教过程中实践性知识的构建,同样也是师范生教学经验累积的过程,是师范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检验途径。

(2)实践性知识构建是师范生成长为教师的必经之路。师范生在正式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之前,通常需要到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学习,在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反复检查自身素养与岗位之间的差距,并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的知识体系――实践性知识体系。实践性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师范生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将自身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反复试炼和总结,最终得出一套适合教学的有效经验,这是师范生过渡到教师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提升师范生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2.顶岗支教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构建的有效策略

(1)框架的合理构建。顶岗支教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构建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切不可盲目和草率。在顶岗支教的过程中,师范生首先应明确自己需要吸收哪些知识,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哪些方面需要提升,这都是师范生应思考和准备的框架,只有初步构建好框架和基础,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吸收知识和经验,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在构建框架的过程中,我们还需注意框架的合理调整,只有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调整总结经验并及时更改和完善,才能真正做好实践性知识构建的工作,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2)抓住检验机会。除了框架的合理构建外,顶岗支教过程中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有效构建,还需适时抓住实践的机会,不断检验实践性知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顶岗支教实习的过程中,师范生会碰到各类的教学问题,接触到多种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众多教学实践信息实际是双刃剑,利弊均在:如果师范生有明确的实践目标和信息选取路径,便能很好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习教学中不断锤炼和积累;但如果师范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的话,面对如此多的信息,只可能让师范生更加迷茫和慌乱,没有规划和科学的指引。只有合理取舍、重点突破、反复检验的实践性知识才能成为指导性知识,因此,在顶岗支教过程中,师范生还应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框架,对有用的知识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对无用或不需要的知识进行舍弃,最大限度保证实践性知识构建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顶岗支教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有效构建,不仅直接关系到师范生个人素质及专业素质的发展,更是直接影响到顶岗支教的质量和效率。作为师范生来说,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性知识构建的重要作用,并梳理明确的学习目标,需适时抓住实践的机会,不断检验实践性知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顺利从事教师职业做好准备的同时,也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袁 丽,陈 林.“顶岗实习”教师培养的政策分析及其争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06).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范文3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the reform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2 +1" Mode) has got a overall progress. The party-building work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so it is urgent to build adaptive student party building work wa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student par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chanisms, innovate the ways of work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udent Party building from the height of the practi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solve the blind spot problem generated in the practice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after leaving schoo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关键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管理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internships;student par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42-03

1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的要求,部分高职院校引入了“2+1”人才培养模式,即高职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先用两年在校内学习基本理论或基本技能,再用一年的时间到校外企业单位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这种“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促进教学的同时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问题。

1.1 相对较短的高职学制给学生党员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真正在校时间只有两年,而按照党员发展的基本程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至少一年以上,因而直接影响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训时间,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1.2 相对分散的顶岗实习增加了管理离校党员和发展实习生入党的难度 根据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提前由学校踏入社会顶岗实习、实训,从事生产、管理和实践等,学生的思想观念必将发生深刻变化,从而给学生党员管理增加了难度,假如学生党建管理形式不够多样,就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因此需要我们探索更贴近实际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方式。

1.3 校外兼管学生党建的力量不足,缺乏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党建工作经验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一般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均由政治辅导员兼任,人员配备不可能太富裕,所管理的范畴也不仅仅局限于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群体,顶岗实习机制的引入不仅削弱了校内外学生党建工作力量,往往造成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难以进行,学生党员的民主生活难以开展,还可能因缺乏工作经验而影响管理绩效。

1.4 缺乏校企联动党建管理机制,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力量薄弱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主要是在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学校也会指派相关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和消化理论知识。由于受现实党建力量的制约,学校无法专门选派教师党员参与党建工作指导,顶岗实习学生的党建工作力量变得非常薄弱。再加上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在中小企业实习,大多中小企业没有规范的党组织,企业更关注学生专业与实习内容是否与企业的利益密切联系,参加实习的入党积极分子很难有机会得到正常的教育培养,培养、考察、发展的质量和效果得不到保障。

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党建工作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对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作用。

2 顶岗实习期间党建分类化管理方法思索

为更好地适应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党建工作,根据“创先争优”活动对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要求,推进学生党建管理,优化支部结构,强化支部职能,可尝试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类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2.1 整合资源,科学建立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小组

2.1.1 依托年级和专业 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按年级、专业特点划分支部,新老结合,以老带新,同一专业的校内外结合成立党小组。在加强在校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和考察的同时,让顶岗实习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结对结组学习、活动,校内外互相监督,或让校外高年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指导帮助校内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做好职业规划,达到校内外互动、共学共赢,倍加珍惜学习生活。

2.1.2 依托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和社区 由于实习岗位限制等原因,少数学生无法及时通过网络系统与组织联系,汇报自己的思想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确保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能够长期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对于所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学生,可以打破院系的界限,成立临时党小组,或者由学生党支部出面深入了解实习企业和社区的情况,沟通协商,建立相应的校企(社)支部合作关系和“校内培养联系人为主,企业或社区党员为辅”的培养联系人制度,校企(社)党组织联动,共同创建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格局。在学生实习的全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监督、考察和发展。同时,让学生党员参加实习单位支部的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及举行的相关活动等,给暂时流动的学生党员一个温暖的家。

2.1.3 依托行业、岗位划分 对于顶岗实习单位非常分散的学生,可根据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行业和岗位层次、专业爱好等划分党小组,并建立微博、飞信联络群,进行学习交流,给不同企业但属于同行业、同岗位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同提升思想和专业能力发展的机会。还可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理论学习和党务知识培训等活动,加强党小组内部的团结,增长实习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才干,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

2.2 分类指导,创新党建管理模式 一是创新教育方式。将实习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方式从学校的以会代训多、党课单向灌输多向实务培训多、实践体验多、双向互动多转变。二是区别分类教育内容。按照学生年级专业类型,侧重不同的主题开展组织活动。可以结合企业文化,辅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制订实习期间党课学习计划,让他们带着学习任务进入企业。明确在实习期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目标、任务,并通过在一线参加生产实习或实践锻炼的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课学习小组的组长,做好组织动员,将企业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到党课学习安排中,设计系列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思想认识方面的提高,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是丰富分类活动载体。为解决顶岗实习期间入党积极分子分散、难管理、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利用网络优势创造条件,开发党员发展和网络管理系统,为在外顶岗实习的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一个与支部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实现对入党积极分子甚至党员的实时监管。积极分子可以通过该系统将自己在工作岗位的详细信息实时录入其中,包括变换工作单位、个人电话、在单位任职及表现情况,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思想进步情况等汇报给支部,支部通过系统及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最新信息,收录积极分子反映的情况,提出解决办法,帮助他们进步。学校党组织通过该系统平台,让入党积极分子了解更多国家政策、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学校党委、支部等重要文件和支部所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入党积极分子更好地接受支部的教育与指导。另外,支部还可以通过该系统的论坛、可视对话、传送图片等功能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达到亲临现场的感觉。

2.3 支部分类化管理,强化考核评岗 一是结合学校和单位实际,设置思想政治类、公共事务类、党务监督类三大类岗位。二是实行公开上岗。在学生顶岗岗位确定后,召开党员大会,将岗位名称、工作职责向全体党员公布,由党员自愿申报岗位。三是加强引导履岗。由党总支总体负责,分类支部、党小组按党员选定的岗位,开展教育、培训、引导,使党员明确目标,掌握程序和要求。四是由党小组分组培养、考察和监督校外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吸收优秀的学生到党组织周围,清除党建工作盲点。五是强化考核评岗。上岗党员以及所管辖的入党积极分子每月填写一次《履岗记录表》,每季度向系党组织作一次汇报,党组织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评比考核。

3 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分类化管理的意义

3.1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实行分类管理后,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更好地顺应了高职院校改革发展趋势。对属于同一行业或专业党小组的党员进行分类集中管理,便于把普通党员的聪明才智更好地用于顶岗实习中,影响和带动校内外广大同学为学校和企业献计出力,从而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打下基础。

3.2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党员活动的广泛开展 党员实行分类管理以后,参加活动的对象都具有共同的群体性特点,同一行业和岗位的党员、同专业党员等都有了共同话题;不同党支部和党小组根据党员共性和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原来较单一的组织活动转变为贴近党员和实际的多样化活动形式。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大大提高。

3.3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 推行党员分类管理以后,实现顶岗实习党员的优化组合,因人定岗,以岗定责,使党员无职者有责、无位者有为,激发起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乐于奉献、发挥作用的热情。

总之,在“2+1”模式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建工作难度大而且任务重,这项工作关系到党员发展的质量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学生政治理想信念的树立,关系到高职院校党组织先进性的体现。因此,积极探索顶岗实习阶段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实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分类化管理,开展体现高职特色、校企合作的学生党建工作任重道远。高职院校专兼职基层党务工作者应把握条件,分类推进,结合党员群体和个人特点特长,创新组织活动载体,开展好以服务企业和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党员在分类教育管理中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实现让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间离校不离党,永葆党员本色,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党课学习有计划,过程有人管,培养有组织,全程有人跟”的教育活动目的。

参考文献:

[1]詹荣海,邓亦林.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

[2]黄蓉生,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五动”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

[3]徐同林,李世德,杨青.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改革和探索[J],考试周刊,2011,(6).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范文4

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明确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指导方针,形成了新的教育观念,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促进了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推进高职学生进入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这一教学途径,实现了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工作环境的职业化,工作经历的真实性和工作体验的综合性,成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实践方式。一个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关系到学生良好职业素质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对于脱离常规教学体系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如何建立起一套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以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习效果,是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本文研究以“PDCA过程管理”循环理论为理论基础:P一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一实施:实施过程;c一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一处理(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同时运用行动研究法,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与苏宁电器集团的校企合作为契机,尝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构建起高职学生(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由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四方联动的顶岗实习有效过程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管理内容、管理节点和管理方式,其具体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如下图所示:

3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的管理步骤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顶岗实习前期准备:包括学校企业的管理基本定位;校企合作协议的制订;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标准;顶岗实习前期教育等。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包括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四方联动的过程管理体系;开发学生顶岗实习信息收集模块、实习教学质量测评模块、实习信息沟通模块。③顶岗实习后期总结评价:对于整个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进行总结和反思,补充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

4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各阶段的管理要点

4.1顶岗实习前期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甚至是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前期准备具体包括:

4.1.1顶岗实习企业的选择

顶岗实习的主要地点是企业,实习时间比较长,涉及的学生人数也比较多。因此,实习企业的选择非常重要。学校要对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从企业规模、接纳能力、后勤保障、岗位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具有接纳实习学生能力的优质企业。出于管理的成本考虑,同一批次顶岗实习的企业量不要太多,尽量选择有能力大批接纳实习生的企业,这样便于校方进行学生的跟踪和管理。

4.1.2校企合作模式的拟定

顶岗实习的合作企业一旦确定,就要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义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以企业为主进行,学校起辅助支持作用。

4.1.3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标准

结合企业顶岗实习岗位的特点,校方在顶岗实习前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实习课程评价标准,以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评价标准同样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地从不同角度,对于学生的顶岗实习课程进行评定。

4.1.4顶岗实习的前期教育

学生一旦进入实习岗位,就是企业的“准员工”,随之而来的就是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这样转变必然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岗位,深入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期教育必不可少。顶岗实习前期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对于学生进行实习岗位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教育,一方面是校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实习态度的教育。保证学生对于实习岗位和实习过程有清醒的认识,并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参加顶岗实习。

4.2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4.2.1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管理是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校方必须建立起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具体的实习指导教师,真正做到“学生顶岗实习到哪里,教学管理就延伸到哪里”。

4.2.2建立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四方联动的过程管理体系

在学校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前,必须要向学生家长进行相关信息的通报,说明顶岗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取得学生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要定期与企业、学生保持联系,协助企业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并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的岗前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顶岗实习态度。

4.2.3建立常态的信息沟通渠道

顶岗实习期问,师生间的地理距离不再便于面对面的沟通,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在实习期问的问题,方便与学生的即时沟通,常态的信息沟通渠道必不可少。实现于与学生远程沟通,可以借助便捷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如QQ等。通过QQ群、飞信群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常态的信息沟通,必要时,线下电话沟通的效果更好。同时,为了准确跟踪学生的实习状态,需要建立完整的实习报告制度。笔者设计的实习报告以周为单位,要求学生按工作日每天记录简单的工作状态,并以周为单位进行简单小结。同时每月设计一次月结,学生按月进行实习心得的总结,并由企业和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价。依据实习报告,指导老师就能大体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和进程。43顶岗实习后期总结评价实习结束后,是制定下一轮实习方案的最佳时机,在组织学生对于实习成果进行总结提高的同时,组织者可以对整个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进行总结和反思,补充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本次实习的成功经验可以沿用至下一轮实习,同时也可以为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顶岗实习过程中积累的各种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和保存,为后续的顶岗实习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十后,党中央对党员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高职高专的教学管理出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模式,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部分,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怎样对在外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让他们在顶岗实习时能够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管理、监督、教育,做到虽然离开学校但没有离开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在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职高专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和重要课题。

一、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现状

1.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学制短,年纪较轻,党龄偏短,

目前,高职高专的学制都是三年,而大多数学生都是90后学生,年纪较小,没有成人的理性思维,比较冲动,有较强的个性,高职高专党组织对党员的发展程序要严格,入党积极分子要入校一年才能发展为预备党员,而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中在校学习和顶岗实多实行的是2+1或者2.5+0.5的模式,形成了刚发展的预备党员就要出去顶岗实习,在学校时间较短,党龄时间更短,一般是没有转正的预备党员,需要党组织进一步培养和教育。

2.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自我监督的能力不强,身份特别,压力较重

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是2+1或者2.5+0.5的模式,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和三年级上半学期时学生预备党员或者刚转正的学生党员都要进入工厂、企业实习,具有学生、员工的两重身份,从自身的学生身份说,要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为毕业做好准备;从员工的身份说,要从实习单位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所以顶岗实习学生的压力也是较重的。但是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来说压力则更重,从用人单位看,为了尽快的让顶岗实习学生单独工作,则注重提高顶岗实习学生专业技能,不太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自身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刚入社会也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使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工作岗位有思想浮动、松散现象,对自我的监督与管理有所放松,因此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要经常的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要求学校党组织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让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达到“离校不离组织”。

二、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中教育管理存在的不足

1.学生实习单位比较分散,难以统一开展组织活动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加强与拓展,建立了一些校外固定实习实训的基地,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较集中地进行顶岗实习。但因岗位原因,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的单位也来自于全国各大中城市。所以,在顶岗实习中可能出现只有几个,也可能是一个学生在一城市、一单位。从而使同一个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人数也达不到成立党支部的条件。随着社会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学校不再统一安排顶岗实习的单位,而大多数是实习岗位学生自己寻找,因而顶岗实习单位数量多,地区不同,学生党员也就分布全国各地,就很难统一组织党组织活动,支部会议、民主评议等都不好开展。又因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身份的双重性,工作和学习任务相对较多、压力较大,而学校党组织不能定期、及时的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这是对顶岗实训学生党员的管理和监督最大不利。

2.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考察、转正正常难以进行

顶岗实习是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重要环节,有些大二下学期才发展的预备党员正是预备党员转正考察期间,就要离开学校到校外进行实习。然而顶岗实习单位主要是私营企业等新经济组织为主,大部分没有建立党组织,不可能配合学校党组织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考察、教育培养;同时由于单位较为分散,这就使同一支部的党员无法对预备党员考察和转正发表意见。再加上预备党员与学校党组织、学生党员、非党员学生之间联系不够,学校党组织对其思想动态和具体工作、学期情况难以掌握或了解不充实,这就会导致对其培养考察难以落实,转正程序更是难以正常进行,给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居多不便。

三、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1.建立学生党员顶岗实习前专题培训制度

在学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前,党支部举办以“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为主题的专题培训,要求全体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参加,告诫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要求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创先争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2.实习期间,让党建工作远程网络化,将党员教育和管理在网络中进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党建工作也网络化,远程化,建立网上交流、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远程教育和管理。党支部派专人通过BBS、qq、飞信群、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网络信息平台,让学生党员过“网络支部”生活。网上党支部建设专门网站、专题网页,网站里设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思想汇报、党员发展、党员先锋典型教育、党员管理、支部会议摘要、党费收缴等栏目,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设置学生在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党组织可以进行在线审复和考察。将党组织活动流程与照片上传到网上,供大家学习,网站上的公示栏,将思想汇报、发展对象公示,新党员公示、预备党员转正等公示出来,让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更加了解党建工作同时链接党校教育培训内容,让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在线也随时学习。

3.校企合作,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

学生在顶岗实习时间,受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跟培养人沟通交流不便,党组织要跟该学生党员实习单位联系,并指定一名党员同志作为其入党培养人,负责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教育与考察。学校党组织再同企业培养人进行交流、检查,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利用顶岗实习的锻炼平台,检验学生党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党员的先锋模范性,对学生党员最后考察时,结合校内、外入党培养人的意见,考察意见给出评价,达到校企联合双考察制度。

总之,高职高专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工作和新课题,学校党委也应高度重视,应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规律、特点,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新举措,真正做好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顶岗实习 质量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如何加强在真实工作环境下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目前高职教育面临重要的课题,这不仅仅是迫于目前院校办学条件限制,更是其本身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而顶岗实习作为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那么如何保障顶岗实习质量也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影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原因分析

下面从从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两个层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影响进行分析。

1.从学校小环境分析

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还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内容与学生专业对口率较低

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在实际岗位上的锻炼和工作,实习学生很快成长起来,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还可以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wWw.133229.cOm

(2)整个顶岗实习期间,部分学生频繁跳槽

这说明实习过程的稳定性不够,因为实习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稳定性筹势必会影响到实习的系统性。因为跳槽的背后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频繁跳槽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个人的收入与发展,也妨碍了学校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同时还损害了原就读学校的声誉。跳槽的原因可以从主动跳槽和被动被动跳槽两个方面分析。

①盲从心理和利益驱动导致学生会在短时间内频繁跳槽

刚进入企业的学生,眼高于手,心高气傲,缺乏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辨析是非的能力普遍不强。如果发现有比自己所在的公司生活补助多一点儿,或者听同学说哪个公司好,也不管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就盲目跳槽。

②不能适应原有单位的工作而被迫跳槽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缺乏必需的技能和本领,或者专业不对口,用非所学;二是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参加工作,机械的重复操作,经常加班,严格的企业管理,少数工种带给人长时间的高度紧张等,极易产生生理、心理的疲劳,身体受不了,只能另找适合自己单位;三是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生活补助不能及时发放,工作条件和环境恶劣,受到不公正待遇,没有合法的劳资关系等都是她们频繁跳槽的原因;四是缺乏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自己预想的工作环境有极大的差距,由此会出现心理偏差,生活、工作环境的不“顺心”,极大程度地压抑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无奈之举去寻找理想中的工作环境。

(3)实习考核评价不尽合理,考核过程不严格,量化考核难以实施

高职学院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内容主要有实习纪律、实习内容、实习报告、实习效果四个方面。首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企业指导人员对实习过程进行定性考核,最后由校内指导教师临近实习结束时进行综合赋分。从表面上看这种考核似乎十分合理,但由于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人员沟通不够,这种“结果式”量化考核实施难度较大,大部分教师考虑到学生即将毕业,只要学生实习鉴定上有实习单位盖章证明和评语,一般都给严通过。如此长期以往,不利于顶岗实习质量提高。

(4)实习单位分散,实习管理难度大

因为实习落实的单位一大部分是自我推荐,可能导致实习单位和岗位难以符合顶岗实习大纲的要求,而这种无序的“分散自主式”实习容易导致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导致管理成本和难度增加。

2.从社会大环境分析

(1)企业配合力度不够,一般大型企业对接收学生实习不感兴趣

企业是实施顶岗实习的平台,学生的指导老师是企业中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和技术能手。学生在岗位上,其技术的掌握、提高、熟练、创新主要依赖于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而企业考虑到生产秩序、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技术保密等问题,一般不欢迎学生实习,即使是允许某些特殊关系的院校学生实习,一般也不让学生接触最先进的设备和工艺,这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形成反差,影响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从现实可以看到,实习单位大部分是比较活跃的民营或私营企业,一次性接受学生实习的数量有限,并且一般只对那些表现优秀、毕业后能继续留在公司的学生感兴趣。

(2)目前,政府有关部门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国家缺少激励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学生顶岗实习的政策及法规。政府应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全社会支持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比如合理的减税、免税政策等。因为企业必须营利才能支撑下去,所以相关政策应该倾向于企业,使企业得到切身的利益。才能保障顶岗实习高质量顺利地进行。

三、解决方法和对策

1.平时教学与顶岗实习教育相结合

正常教学时,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案例,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组织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习车间教学实践活动,在强化技能的同时,将耐挫教育和训练贯穿于全部教学的始终,让每个学生有机会逐步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的生理、心理和技能的要求;让学生与就业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学校在学生就业后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同时,在顶岗实习之前,要做好实施顶岗实习的宣传、动员工作。让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应当怎样做,准确给自己定位,为有序地落实实施方案和各项措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大力开发校外实习基地,以解决专业对口率低的问题

“多赢”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顶岗这实习必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关注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找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利益的结合点,体现“多赢”,才能保证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是想通过接收实习学生,找到适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学生在毕业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试图通过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就业单位。学校希望利用企业的真实职业环境、真实的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在确定实习单位之前,学校应搭建一个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顶岗需求的交流平台,通过实习单位选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真实职业环境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只有双方的需要比较吻合,才能保证后续的实习有效地进行。校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1)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学生,优先为合作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企业则为学生实习提供教学实训条件。(2)学校教师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企业急需却无力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使企业从中受益;学生以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选题,开展研究,提出建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补充。(3)学校为合作企业提供培训,通过为合作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智力帮助,争取企业的理解与支持,以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3.制订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案并设计相关管理制度

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并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实行“两级、双导师、双考核”制度。指的是采取院、系两级管理;“双师”是在校专职教师,实习企业带班的师傅共同指导,共同评价;“双考核”则为顶岗实习的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辅导员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相结合、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导师相结合、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相结合、项岗实习和就业相结合等管理模式,采取指导教师定点、系部主任巡查、教务部门抽检、学校领导走访等多种形式,有效保证了实习效果。其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相结合是指学生带着课题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过程又是一个综合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实习结束时,要同时完成课题。顶岗实习和就业相结合是指:顶岗实习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学习就业的无缝对接。实习结束时,学习已具备了直接就业的能力和素质,而且有大部分同学直接被顶岗实习单位接收就业。

将顶岗实习工作分为前期筹划准备工作、中期过程管理与监控、后期考核评价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其中“前期计划准备”是基础,包含制定实习细则、考评办法、落实实习单位、制定实习计划等。“中期过程管理与监控”是顶岗实习工作的关键环节,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素养的养成、实习量的高低均依赖这个环节。企业指导教师要负责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指导老师要去单位回访,对学生两周一次技术小结进行点评和指导。“考核评价”要坚持校内评价与企业评相结合原则,并制定出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

4.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有效手段

因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比较分散,为了快速、及时地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效果等情况进行监控管理,可以依托校园数据网平台,设计基于web方式的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供学生、企业、学校管理部门及学生系部及时地了解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信息。该系统分为7个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总体上实现以下功能。一是信息服务。向学生、社会、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条例、管理制度、顶岗工作流程、实习安全教育、考评办法等。二是岗位信息。供校外实训基地或其他企业、学院及系部管理人员岗位需求及岗位描述信息,也可以作为提供校外实训基地或合作企业的信息展示等功能。三是选岗。供学生进行岗位信息阅读及选岗、退选操作,对学院及系部管理人员提供学生选岗监控、分析操作。四是过程信息监控。一方面为企业负责人、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习小组组长等多方参与的管理人员反馈学生顶岗信息,包括在岗情况、工作进度、学生工作纪律、工作效果等;另一方面为学院管理部门及学生系部监控学生的实习情况。五是实习评价。供企业负责人、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习小组组长或学生本人等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总体评价反馈,同时可对学生顶岗实习总体情况做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六是交流平台。建立一个学校、企业及客户等共同参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交流顶岗信息、评价管理经验、实习经验等。七是系统管理。系统管理者负责用户身份认证以及系统模块设计与管理。

四、结束语

通过这些措施和办法,既能缓和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又能促使顶岗实习安全有序、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应用能力,还可以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从而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改革创新,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及高职教育办学水平。顶岗实习只有在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范文7

“国培计划”全称是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教育部、财政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承接和实施“国培计划”项目,对__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对__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意义重大。

__年,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__省各项目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__师范大学顺利完成了__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两项目。项目的实施为__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养了1936名“种子”教师,我校954名2007级师范生置换出56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研修。这些教师将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__年元月,在学校“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培项目组织单位对__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经验与不足进行及时总结。

__年上半年,学校与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交流“国培计划”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中的有益经验。

__师范大学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__年“国培计划”两个子项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该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在于成立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在于确立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组织原则;在于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共同努力;还在于__师范大学七十年办学历史的积淀。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通过遴选优秀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以2:1的比例置换农村骨干教师到高师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研修。通过置换脱产研修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针对我省紧缺薄弱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四个学科教师进行的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为我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训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要确保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国培计划”项目达到实效,__师范大学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保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和置换脱产研修的培训教师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通过培训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的骨干和“种子”教师,成为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二是要保证顶岗支教实习的师范生能够顶住岗,保证置换学校的教学质量。基于以上问题,在承接__年“国培计划”项目前__师范大学对该项项目进行了充分准备和认真策划。

在总结__年“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项目的承担部门教务处和相关学院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师范生顶得住支教实习岗位。__年3月至6月,从学院选拔到校级竞赛,组织了历时3个多月的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提高了2008级师范生教学技能;7月份,各学院有计划地培养师范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技能;本学期,要求学生提前一周返校进行顶岗实习前的大练兵;从各方面夯实师范生顶岗基础。在此基础上制订了《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__)”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对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学院及学科、实习地点、时间与内容安排、管理方式、准备工作、实施要求及政策等方面作了系统策划。

承担培训任务的学院,在总结__年“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前到中小学教学一线摸底,把国家的要求、__省基础教育实际和基层教师的需求有机结合、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培训方案,突出需求导向,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优化培训方案。另一方面严把师资关,聘请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声誉的名师作为施培教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国培计划(__)――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 __师范大学班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的目标、任务、时间、内容、研修方式、专家团队等作了科学的规划。

本项目共涉及九个县168所中小学,1073名2008级顶岗实习学生,650名置换离岗研修教师,为期105天,三个地州约70余所的跟岗学校,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九

个学科,学校的9个学院参与该项目。针对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各部门通力协作,在承接到这一项目后的短短十五天时间内,分解任务,各负其责、统筹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校领导的高度重视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召开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受培需求调研会、从需求的角度搞清需求,从基层受训教师的需求出发,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颁发《__师范大学关于调整国培计划——__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任务、职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统筹规划。教务处负责顶岗实习方案的实施工作、教育科学学院承担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三,召开__师范大学校内各部门协调会,教务处、校长办公室、计财处、学工部、后勤集团、校团委、各顶岗实习学院参加会议,对__师范大学学生赴各顶岗实习学校的组织、交通等工作做了部署。第四,各顶岗实习学院负责人到本学院负责的项目学校实地考察,解决学生到实习学校后的学习和生活等相关问题,在学生赴实习学校前召开培训会,落实顶岗实习的相关事宜。

根据“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安排布署,学校将于__年9月17日,召开了__师范大学__年“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动员会,邀请__省教育厅领导、校党委书记蒲芝权、校长伍__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9月18日,各负责学院领导分别将1073名顶岗实习学生送到项目学校、顶岗实习。我校承担的这场规模大、覆盖面广、机制新的“国培计划”项目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范文8

一 调查分析

2011年11月,我校就业安置办仅对当年推荐安排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回访统计,情况如下:

顶岗学生安置、离职换岗情况表

实习学生规模 实习人数 离换岗人数 首次留岗人数 稳定率

20人以内 107 64 52 43%

20~30人 45 24 30 56%

31~40人 90 44 54 57%

41~60人 146 62 92 60%

60人以上 127 51 85 63%

合计(人) 510 248 320 56%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首次安置顶岗实习稳定率仅达56%,学生出现离职换岗现象较严重,小型企业、养殖企业更为突出(个别企业中首次学生离职换岗率高达100%)。

二 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1.学校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准确,没有突出实训的优势和地位

作为中职学校教育,它的定位应该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地掌握应用企业一般业务操作和管理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较强的操作能力,在竞争中取得相对的优势。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中职学校教学,没有突出这个特点,仍照搬传统的办学思路和模式,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不合理、不完整,过分地依赖课本向学生灌输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忽视了实践性教学和实训等教学环节,没有突出实训实习课的优势和地位。

2.顶岗实习脱节,顶岗实习性质改变

长期以来,一些中职学校把顶岗实习当做“顶岗就业”,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途径,将学生推给企业后就终止培养;而部分企业也把顶岗实习当做“顶岗生产”,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劳动用工成本的手段,顶岗实习学生经过简单的技术适应训练,就直接安排到生产岗位,对他们生产劳动要求与正式工人一视同仁,唯一不同的就是报酬、福利等待遇比不上正式工人。

3.环境不适应,借口离开

新环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难没有及时疏导,无助感增强;缺乏工作经验,技能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畏惧眼前的工作;与企业职工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疾病症状。

4.顶岗实习管理难度大,缺乏规范统一

第一,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与学校时空的阻隔,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不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学生自律性较差,个人空间自由度大;顶岗实习教学起步较晚,存在很多评价标准上的空白和考核办法上的不完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了顶岗实习的教学稳定。

第二,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学生自由离岗换岗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责任难以界定。学校缺少与家庭联系和沟通,目前也没有设立家庭监管职责的相关法规,得不到家庭的配合,学生往往因出现小困难向家里诉苦,家长非但没做学生思想工作反而心疼孩子鼓动其离岗换岗。

三 改革措施

1.正确认识,合理定位

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把它当做中职学校形成特色、提高质量、树品牌的重要手段来抓,要把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作为中职学校实践性教学教育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2.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健全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制定实践教学规范、实习工作细则、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外教学实习工作流程、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学生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

3.注重实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课堂主渠道,围绕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为主题,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强化“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提升实习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信度。其次,做好实习前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实习的宣传,将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法纪作为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和提醒,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法律和法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服务到位,重视热点、难点问题

首先,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畅通电话或通过建立QQ群组,及时回应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实习生思想和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其次,实习点的指导老师定期召开协调会,邀请企业方管理人员出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实习结束后,及时总结表彰,促进顶岗实习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5.建设一支“双师型”团队,全程监管

选拔和培养一支品德高尚、工作能力强的“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了解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在实习期间要依据实习方案和实纲内容,制定实习工作计划,按实习工作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参观和现场教学,并做好教师实习日志记载。及时总结经验,丰富教材、教法,适时调整完善实训内容,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6.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要建立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应用发展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情况,建构以岗位任务、实习过程、实习成果、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等细化版块组成的指标体系,科学规划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量化体现考核评价结果,全面如实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四 结论

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和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增加家庭监管职责,依法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减少直至杜绝离职离岗现象,保证学生在实习中的安全和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促进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王琴.中职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8(18)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范文9

1、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必然走向,这不仅给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党组织有较为完善的教育和量化、考评机制。顶岗实习是新形势下的新模式,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发展较快组织机构还不完善等原因尚未建立健全并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在学生实习期间有些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是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标准量化管理考核。

2、实习新环境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党员初次迈入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学生党员成了“准社会”人,他们过着与与校园生活完全不同的新生活,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熏陶和诱惑,他们处事经验不足,难免在思想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矛盾。面对着理想与现实矛盾、人际关系处理困难、就业压力大;面对着社会某些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发生时,有些学生党员思想无法辨别真伪,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功利化、世俗化的思想所影响,这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带来了困难,也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3、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学生党员流动性大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实习单位有学生自己联系,有家长安排,也有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党员顶岗实习单位数量繁多,分布的地域也不一样,实习地点分散。此外,受不同行业、专业、企业的影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学生对工作待遇的认识逐渐变化等因素,学生不安于现状而长期待在同一企业,同一岗位上造成频繁地更换实习单位,使得高职院校党组织很难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育管理。

4、高职院校党务干部配备不足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起晚发展快,部分高职院校重点抓内涵建设,抓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难以兼顾到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有些学校尚未设置单独党组织部门,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系部一级也没有配备专职的党务干部,通常由普通教师、党员辅导员等兼任。随着高职院校学生人数日益增加,教师数量少,普通教师授课任务重,党员辅导员一人带几百名学生,学生日常工作繁杂,平时缺乏系统的学生党建岗位的培训,缺乏学生党务工作经验,致使他们在精力和能力上都难以兼顾并胜任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5、实习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支持不够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大多是中小企业,他们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中小企事业中有些没有成立党组织,实习党员教育管理问题难以在实习单位中得以实现。即使有党组织的实习单位,由于学生实习期间党组织关系仍留在学校,实习单位党组织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任还应由学校承担,与他们没有多大的关联。实习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实习单位党组织的支持,使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作用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索

1、建立完善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顶岗实习期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只有建立完善的党员教育管理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和督促学生党员的工作和学习,使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首先,建立顶岗实习流动党员登记制度。通过建立顶岗实习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将实习学生党员的实习时间、实习单位以及其组织关系等认真登记备案,同时还应完善学生党员跟踪反馈系统,由专人到学生党员的实习单位对其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等进行跟踪考察,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意见,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考核中,或者要求学生党员定期的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定期写思想汇报并一一记录在案作为党员的转正或年度考评依据;其次,制定教育管理制度。制定《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制度》等,只有制定了切实可行、措施有效的规章制度,学生党员才能遵章循法,依规照制,才能自律,自廉、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积极的参与到党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来,学习党的先进知识和理论;第三,建立检查督促制度。高职院校党组织要明确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和目的,拟定切实可行的检查督促实施方案,定时、定期的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检查督促,并及时将检查督促的情况如实向党组织反馈汇报,善于总结经验、查找原因,不断的提升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综合素养,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

2、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高职院校发展快,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工作量大等问题,要实现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台阶,高职院校党组织应重视学生党支部班子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员结构,才能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首先,强化党务工作队伍的职业化水平。高职院校大多党建工作者是由普通老师和辅导员兼任,他们缺乏对党务工作的系统化了解,缺乏党建工作的全面主持工作经验,因此要强化党务工作队伍的职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实现党务工作专人专管、专人专做。其次,加强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培训,改善政策待遇。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理论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同时还应切实落实有关的政策待遇和经费支持,以保证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开展工作的保障机制,从而提高党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党建教育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党务工作者对实习学生党员的服务质量。

3、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发挥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高职院校在实习单位及有实习党员的周边单位可以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按照要求,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实习点或相近实习点,可以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以实现实习学员管理正规化的目标。实习学生党员的组织关系仍留在学校党组织。临时党支部主要负责向实习学生党员传达党的文件精神、时事热点、政治理论学习、党组织生活及活动要求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学习和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思想工作。同时,临时党支部定期向学校所属党支部汇报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预备党员考察情况等工作,使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成为联系学校党组织和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桥梁和纽带。

4、建立校企联合考察机制,确保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校企联合考察机制”即指产,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与实习企业共同联手,按照规章制度对学生党员进行严格考察,确保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质量。一是高职院校方面,在顶岗实习前期,先将实习学生党员的在校表现情况如实告知实习单位,并在学生实习期间亲临实习单位或通过电话、短信、QQ群、微博等各种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情况,有效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二是实习单位方面,成立有党组织的单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活动,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没有成立党组织的单位,可指定一名党员同志与学校的党建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和考察实习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等,有效的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考察结题最终纳入到学生党员顶岗实习的综合考察意见中,从而确保高职院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

5、充分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