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顶岗支教实习生集锦9篇

时间:2023-03-01 16:23:06

顶岗支教实习生

顶岗支教实习生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11-02

实践性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别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意见》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激活师范教育、农村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盘棋”

1997年,原忻州师专党委决定开始实施“411工程”,向山老贫困地区派出首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2006年忻州师院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扩展到本科层次,全面实施本科生“512”教学模式、专科生“411”教学模式,校内安排本科生7个学期、专科生5个学期课程,本科生在第5或第6学期、专科生在第4或第5学期,用完整的一学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返校后针对性地培养提高。从1997年至今,已先后派出24批共13200余名本专科大学生,到晋西北11个贫困县567所农村中小学,顶替全职教师岗位进行实习支教。学院与地方政府签订了至2013年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协议,届时,派出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累计将达2.5万人左右。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活动是一份多方受益的事业,它激活了师范教育、农村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盘棋”。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目标,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大大缓解了忻州市农村教师短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而言,有了登台讲课锻炼的机会,认识并了解社会,促进其成长、成才,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并将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扶贫顶岗支教实习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既认识了国情、省情、乡情,培育了爱心,又升华了品德,锤炼了意志,实现了德育和人格进步。对此,陈至立同志予以充分肯定:“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需要和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格局。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关键问题是,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致使理论教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而社会实践则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社会实践的需要。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三个面向”,就必须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样就使得学校教育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学生的知识更多地来自社会。社会上的各种不同的荣辱观、是非观、价值观等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面对这些严峻的考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仍然“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停留在“填鸭式”的纯理论灌输,将学生置于假设的理想的环境之中,脱离现实世界,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要求,那么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就会显得软弱无力。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新人。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及简单的政治说教,“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古板僵化等问题, 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当代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单一的课堂教授,他们迫切希望开拓新的教学途径。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然而,提倡实践教学以来,由于学校、社会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还不够广泛、深入,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因种种条件限制,面临许多困难,有的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成为影响高校师范教育的瓶颈因素。因此,开拓新的社会实践途径势在必行。

最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素养的主渠道,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未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接受文化信息比其他人更迅速,他们的思想变化也比其他人更超前;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往往肤浅或片面,知行分离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讲的是大道理,与现实生活不搭界。这就提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开展对思想政治学科理论与实践运用结合点的研究,加强对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忻州师范学院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活动正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践行实践教育思想,以提高师范院校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师范教育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为最终目的而展开的。

这一活动不仅仅出于实践的需要,也有其科学的理论支撑。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提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过程,也应遵循一般认识过程的规律。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法子解决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具有间接性和选择性,不是他们自己亲身实践得来的,不容易深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其本质、规律和包含的丰富内涵。其次,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个由感觉到理解再到感觉的过程便是在实践中发展认识、深化认识的过程。社会实践由于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形式的直观性与多样性、影响的深刻性与持久性等特点,能够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感觉到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疑难问题的认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再次,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大学生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别人或前人证明了而他们还没有证明的,他们可能产生怀疑,减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弥补的办法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规范、科学、系统的社会实践既可以检验理论知识,又可以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理论体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当作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使大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还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是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德育论基础。知行转化规律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信、意、行五要素要统一均衡发展,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体验,才能检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认识;只有通过多次的思想品德实践的锻炼,才能强化自己的情感、信念和意志;只有在长期的行为实践中践行思想品德规范,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因而,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每一个要素,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强化和巩固的。

三、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改变过去从校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知识化程度高,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扶贫支教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百姓在做什么,了解如何与人交往。社会生活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桩桩真实动人的事迹,震撼着他们的灵魂,激励着他们去自省,进而从更深层次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其影响和效果是课堂教学所远远不可比拟的。在忻州师范学院对“扶贫支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中,对“能否有效地锻炼自己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一问题回答时,有84%的大学生认为能。由此可见,投身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洞悉国情、认识自我的途径,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是知识和能力、做事和做人更好地统一起来的重要途径。

第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意志,提高觉悟。当代大学生由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中长大,很少有机会学习独立自主并享受劳动的快乐,也无形中剥夺了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强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使他们心理脆弱、思想浮躁、意志薄弱。因此,他们的独立性较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采取回避和退让的态度,犹豫而不果断;遇事浅尝辄止,没有持久性和耐性。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年龄,实践出真知,实践锻炼人,仅仅一个学期,他们由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从容的中小学教师,这种变化在大学校园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调查显示,有53%的同学认为通过实习支教,自己在思想上的主要收获是敢于面对困难和更加成熟。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明确历史责任,才能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休养和政治觉悟。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和集体主义合作精神日渐弱化。个人主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诸如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实现、个人价值,使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脱节;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在人际关系上,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过分强调了竞争、排斥,甚至你争我夺,忽视了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团队精神是集体主义在当代的表现形式。通过扶贫顶岗实习锻炼,使大学生懂得要发扬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要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种体会,没有参加扶贫顶岗支教的学生是很难领悟的。在对“在支教过程中你愿意与别人合作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1.3%的同学选择愿意与别人合作,分享成果。扶贫顶岗支教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最好课堂。

第四,扶贫顶岗支教实习为大学生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人生的态度、理想和前途极为关心,对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树立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渴望得到满意的答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耳闻目睹感性的材料,可以印证并丰富课本中比较抽象的理论条文,进行行为的培养的训练,在活动中履行道德规范,自己教育自己,说服自己,可以更好地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实践、关注时代,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新课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从而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扶贫顶岗支教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且是大学生把所获得的思想认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支教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求学生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弥补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内容和载体,必将在实践中愈来愈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为忻州师范学院课题(编号200809)“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吴伟松.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2.赵凤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走向[J].长春大学学报,2002(2)

3.梁金霞.社会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顶岗支教实习生范文2

关键词:顶岗实习支教;质量控制;机制

教育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但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教师的培养要求。近年来,全国各高师院校积极创新教育实习模式,提出了“顶岗实习支教”的教育实习模式。“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符合国际国内教师教育发展规律,是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大势所趋。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因此,自2007年以来,我国高师院校掀起“顶岗实习支教”的热潮,取得了“实习”和“支教”双丰收,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虽然“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有关“顶岗实习支教”的理论研究仍在起步阶段,在实践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师范生理论应用实践能力不强,实习指导力度不够,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等,严重制约着“顶岗实习支教”的质量。本文运用管理学和系统科学方法,对影响“顶岗实习支教”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机制,并提出提高“顶岗实习支教”质量的对策。

一、影响“顶岗实习支教”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

“顶岗实习支教”在师范生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明显的育人成效,但在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实践中确实出现许多问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令许多高师院校感到困惑。对此,我们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围绕“顶岗实习支教”目标,对影响“顶岗实习支教”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搜索分析,获得20多项因素及其内涵,采用关键成功因素法[1],经专家咨询,得到四项关键因素(见下图),关键因素及其内涵如下:

“顶岗实习支教”质量影响关键因素模型图

1. 学生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顶岗实习支教”的师范生是以一个全职教师的身份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在实习过程中,独立地承担一名教师的各项工作。因此,参加实习的学生是否具备一名教师应有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顶岗实习支教”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实习生自然受到学生和实习学校的欢迎,而教学能力不足、难以独立承担教学工作的实习生会直接影响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实习学校支持“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置换培训,学科教师担心实习生所带班级所教学科学生成绩下滑,影响学科的排名。校长担心教学质量下降,影响学校声誉。因此,保证师范生实习之前具备一名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2. 实习指导与实习监管

“顶岗实习支教”的核心价值在于“实习”[2],尽管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但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实践性知识的匮乏,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理论应用实践能力不强,在实习中遇到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例如,如何管理课堂,如何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这时,实习生最希望能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解决问题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因此,实习指导是影响实习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由于实习环境比较艰苦,工作任务繁重,又面临就业压力,导致实习生思想波动大,情绪反复,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高校和实习学校必须加强监管,指导教师必须及时发现并化解各种问题,才能保证“顶岗实习支教”顺利完成。

3. 地方政府重视与支持

“顶岗实习支教”虽然具有“双赢”功能,能够发挥“实习”、“支教”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实习学校对“顶岗实习支教”不够重视,造成各地对该项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有的教育主管部门,担心“顶岗实习支教”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使得“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有时,迫于各种原因,教育主管部门不从中小学校师资缺乏情况出发,往往通过行政手段分配名额,这使部分实习学校对实习生极为排斥,上岗机会较少,回到传统教育实习的老路。因此,必须在地方政府统筹下,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密切协作的“顶岗实习支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4.“顶岗实习支教”评价

“顶岗实习支教”评价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控制“顶岗实习支教”质量。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对实习生的评价,大部分都采用实习单位评分,指导教师评分,综合平均分作为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价手段与方法单调。实际上,实习评价与实习同样重要,通过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判,可以指导今后的实习工作,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感悟教学哲理,提升教学技能与综合素质。当前,在“顶岗实习支教”评价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薄弱,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这是“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顶岗实习支教”质量控制机制与对策

1. 强化教师专业教育 提高师范生职前从教能力

顶岗支教实习生范文3

论文关键词 学生党员 高职院校 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

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社会共识的大背景下,顶岗实习这一教学模式已被全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采用。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及实际需求,高职院校一般在第4至第6个学期陆续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这一模式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尽快与企业岗位的需求接轨,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同时,顶岗实习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在学校、企业这两者间交替进行,从而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是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带来了新挑战。

一、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需要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学年进行,毕业生党员是毕业生中的先进分子和中坚力量,做好毕业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有利于加强毕业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促使其不断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保持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党员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使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走上工作单位后能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顶岗实习中,毕业生党员担负着实习企业单位的“准员工”角色,加强对其培养教育,有助于督促他们在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中遵守劳动纪律、保证工作质量、学好技能知识、培养工作能力,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强对顶岗实习党员的培养教育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需要

高职院校学制普遍为三年,这使得按照党的组织发展程序,大部分毕业生党员处于预备党员阶段。他们在入党时间较短,接受党组织培养教育的时间不长,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不够深刻全面的情况下就踏入了顶岗实习环节,如果不抓好培养教育工作,他们就容易受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达不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标准。因此,要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必需加强在顶岗实习阶段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突出特征

(一)顶岗实习学生党员中预备党员比例高

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在校时间一般是五个学期,第六学期基本进行顶岗实习。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及党的组织发展相关条例和制度,培养一名学生入党,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来看,第四、五学期是发展学生党员的重点阶段。因此,到第五、六学期开始顶岗实习时,学生党员中绝大部分还处于预备党员阶段。

(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单位分散性大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通过加强与拓展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固定实习的基地,可以相对集中地安排一批学生集中进行顶岗实习。但由于岗位需求人数有限,更多的毕业生只能分散实习。从顶岗实习的单位分布范围来看,其地点主要分布于全国各大中城市。因此,在顶岗实习中经常出现只有几个,甚至是一个学生在某一城市、某一单位的情况。这使得在一个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人数达不到党章所规定的成立党支部的条件。

(三)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流动性大

由于受就业环境、实习待遇、岗位不对口等因素的影响,相当数量的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会更换实习单位,经常变动联系地址和联系方式,流动性强,造成学校党组织难以联系,不能了解和掌握其在实习期间各方面的表现及其他情况。

三、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主要难点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突出特征造成了学校党组织在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养工作的难点:

(一)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

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明确规定:实习的学生,凡离校超过三个月的,均应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定却遇到两方面的困难:其一,顶岗实习单位主要以企业,尤其是私企等新经济组织为主,这些单位大部分没有建立党组织,难以转接党员关系,更不可能配合学校党组织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养;其二,由于顶岗实习学生流动性较大,容易导致实习生党员组织关系去向不明确。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使得对于党员的教育培养和考察难以就近开展,而学校党组织又鞭长莫及的矛盾。

(二)党员组织生活开展难

由于顶岗实习单位大都不在学校所在的城市,地点呈分散状态,并且不同单位的工作时间和管理制度各不相同,这使得处于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学生党员无法集中参加学校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更造成了有的学生党支部难以达到召开支部大会所要求的最少人数而影响了诸如召开支部大会发展新党员等工作,影响了学生党支部的正常工作和运转。

(三)党支部对党员培养考察难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单位处于“准员工”的角色,必需按照单位的相关生产管理制度和纪律工作,加之通讯不便,难以与学校党支部密切沟通,在现实中甚至出现过少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既没有缴纳党费,也没有递交思想汇报,则杳无音讯的情况。顶岗实习的学生预备党员不能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学习和思想等情况,党支部也很难及时全面掌握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方面表现,对他们履行党员义务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使得支部的培养教育工作根本难以展开。

四、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探索

(一)加强制度创新,构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制度平台

众所周知,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远性。因此,要在顶岗实习这一新背景下使得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具有实效性,就必需从制度入手,依靠制度创新解决问题。

1.建立顶岗实习事前专题培训制度

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前,党支部召集顶岗实习党员集中进行以“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发放并讲解提前编印的《顶岗实习党员手册》,讲清在顶岗实习期间党员应注意的事项,对其进行加强党员组织观念的教育,提醒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

2.建立在校学生党员与实习生党员联系制度

在顶岗实习前,确定由一名在校学生党员(或者在学校所在地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联系若干名在外地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通过联系在校的或本地的学生党员来了解和掌握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在各方面的表现。这一制度保证了学院党组织相关管理信息和消息能顺畅地、及时地传递给在外地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保证了学校党组织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联系畅通,也大大减少了学校党组织与外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失去联系的尴尬,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3.建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日志制度

提前向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发放《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日志》,要求他们将实习期间每天的工作、学习情况及实习期间的思想汇报都一一记载在上面,实习结束后由党支部统一收回,并认真检查,并将其作为预备党员日后转正的依据材料存档。这样,便可以督促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同时也解决了党员难以递交思想汇报的困难。

4.建立顶岗实习预备党员转正资格审查制度

当顶岗实习预备党员回校后预备考察期满,向学院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时,党支部要对拟转正的预备党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预备期以来,尤其是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做出考察鉴定,学院党组织要全面听取实习单位、入党介绍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辅导员、顶岗实习带队教师、一起顶岗实习的同学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该同学一贯的表现等情况,做出该预备党员是否达到转正资格和条件的结论。对于顶岗实习期间,没有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认真完成《顶岗实习党员日志》,没有履行党员义务的预备党员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并建议支部大会做出延长其预备考察时间的决定。

(二)使用网络载体,形成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手段

现代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党的建设提出挑战,也带来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极大地适应了新环境的变化,提高了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建立网络党支部

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同时也为党组织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便利手段。针对顶岗实习党员分布较广、流动性大、联系难等问题,学院党组织可以通过在QQ群、MSN、飞信、博客、微博等方式建立网络党支部,并实施网络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定时与顶岗实习生党员通过互联网联系。同时,网络党支部根据实习生党员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每月或每周某一固定时间为“党员网上集合时间”,集中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从而实现实习生党员和在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同步,有效解决实习生党员实习点分散、集中活动难的问题。

顶岗支教实习生范文4

张春荣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项目编号:JGZ201202438。项目名称:《师范生农村顶岗支教工

作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跻身在顶岗支教的洪流当中。他们走出校园,克服种种困难,以自己的

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开展教育教学,积极踊跃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用聪明才智和满腔热情给当地的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用知识与真情树立了当代大学生情系山区,服务农村的良好形象,

用爱心与责任心赢得了学生们由衷的爱戴和人们的交口称赞。本文将根据实习指导教师的调查、了解,就大学生顶岗支教中思想变化

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思考。

关键词:顶岗支教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情操;人际关系;价值观;世界观

一、顶岗支教的含义

顶岗支教也称顶岗实习支教, 同时又不同于顶岗实习, 在 《教

育实习概论》中刘初生指出:“顶岗实习是指实习生到实习学校

顶替那些需要到师范院校进修的老师,进行‘顶岗置换’实习。

顶岗实习的特点是‘双向培训、双向受益’。”更有学者明确指

出师范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支教的内涵是:“是指在学校的组织和

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学生在实习学校通过

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个定

义没有提到顶岗支教的重要特性。笔者认为可以将顶岗支教分开

来讲,“顶岗”就是师范学生顶替原有教师进行全职工作,“支

教”指的是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合

起来就是指师范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与领导下,在完成相关专业学

习与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后,到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进行时间较

长、全职顶岗、扶贫支教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顶岗支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具备重要意义

一所地处山老贫困地区的地方性高等院校,由谁来培养和承

担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教育,怎样来培养?高校的教师教

书育人,干部管理育人,职工服务育人,但这种在校园围墙内部

的育人方式,脱离了现实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形势发展变化的要

求,大大制约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养成的途径和空间,影响了大学

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效果。党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就是要使大学生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与劳动人民

广泛接触, 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走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道路。

通过大学生虚心向社会学,向劳动人民学,向实践学,不断培养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美德和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

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奉献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

念,在实践在掌握现代化建设本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较好解决

了地方性高校怎样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人才的问题。

(一)顶岗支教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被动转为主动

在大学校园里,说教式的方法只能是你说我听的被动教育,

在顶岗支教以后,大学生是顶岗实习支教的老师,角色发生了质

的变化,他们更好地理解了社会,了解了身边一个个有血有肉的

人们在做什么,每个人的事迹都能令自己自省,使他们一下子感

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责任感有了,使命感强了,在自我教育的同

时还要教育他的学生,形成一种相互要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的教育格局。由此大学生从被动教育变为主动接受教育,在实践

中受教育,在工作中长才干,做贡献、受锻炼。

(二)在艰苦环境下大学生提升了思想道德情操

顶岗支教的地点,大多数安排在山区、贫困的农村地区,在

那里条件艰苦,教学设备简陋,特别有利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锻

炼意志,提高觉悟。在家中他们或许很少有机会学习独立自主并

享受劳动的快乐,但在山区的人们淳朴勤劳的影响下,大学生一

方面要自己动手生火、做饭、洗衣安排生活,亲身体验山区农村

生活的艰苦。另一方面他们感受到了山里娃对知识的渴望,农民

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照顾。还有的因陋就简自制教学道具,自

制体育活动器材,编写黑板报,为农村搞宣传、搞社会调查;有

的大学生开始省吃俭用,把节约下来的钱捐赠给山村困难学生;

有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辍学学生重返校园;有的大学生走

访家长,访贫问苦,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脱贫致富。在这一

系列的过程中,他们的政治道德不断提高,思想也愈发成熟。

(三)在顶岗支教中重新定位自己,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受多重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和集体主义合作精

神日趋弱化。部分大学生身上的个人主义思想表现比较突出。人

际关系上,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过分强调竞争、

排斥,甚至你争我夺,忽视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团队精神

是集体主义在当代的表现形式。通过顶岗支教的磨练,很多大学

生懂得了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他们齐心合力克服困

难,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四)理论联系实际,重审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态度、理想和前途极为迷茫

的状态,因为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

期,对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树立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价值

观念都渴望得到满意的答案。通过顶岗支教这个现实的生活历

练,学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目睹耳闻到更加真实鲜活的社会层

面,不但印证并丰富了课本中比较抽象的理论条文,还进行了行

为的规范训练,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履行道德规范。

结语

综上所述,顶岗支教实践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陶

冶了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且是大学生把所获得的思想认识转化为

相应的行为习惯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支教实习,进

一步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

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求学生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

中,发现并弥补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和教育教

学技能,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

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顶岗支教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内容和载体,必将在实践中愈来愈显现

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初生.教育实习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12.

[2]刘茗,王鑫.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J].

辽宁教育研究,2008,(10):81-84.

[3]吴伟松.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

社,1997.

[4]赵凤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走向[J].长春大学学报,

2002(2).

顶岗支教实习生范文5

摘要:目前,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是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在对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分析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的总体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协同创新理念提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协同创新有效途径

课题:本文为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2014年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这对顶岗实习阶段育人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是高职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

1.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是高职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要求高职党建工作要围绕这一特点展开。顶岗实习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阶段。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能够带动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教育和管理水平,使顶岗实习过程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岗位需求、学生顺利就业的良好平台。因此,做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是“传统校园”党建向“企业校园”党建延伸的新思路,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开展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律的新实践。

2.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是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时期

高职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技能型人才,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是学生成才“收口”的关键时期。做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保证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不断线,借助党建阵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组织观念,有利于把党员责任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企业岗位上,有利于促进学生党员意识的增强。当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学生在岗位上的实际行动时,能激发学生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成才的自觉性,有效促进学生党员快速融入社会、成长进步。

3.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抓手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顶岗实习阶段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不仅让企业参与对学生党员继续进行培养教育考核,也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改革中来。这有利于拓宽校企合作范围,深化校企合作内涵,融合校企文化,形成校企合作发展共同体,使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真正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战略共赢。

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的总体状况

我们对北京财贸职业学院2014届完成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多家实习公司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校内多个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访谈。调研结果反映的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对于分析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启示。

1.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

(1)理想信念坚定。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中,采用了观点判断的方式,从正反两方面选取了6个基本观点供学生选择判断。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正确,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能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关注国内外大事,理想信念坚定。

(2)理论学习不多。我们设计了党的基本知识和当前时事热点问题,以考察学生党员学习理论的主动性和对理论的掌握程度。调查中了解到,有85.88%的学生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党员的权利、义务等达到基本掌握程度。时事政治方面,问及“你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道题时,“认真学习过”的仅占36.47%,还有16.47%的学生放弃作答。在继续作答“你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哪些?”时,有23.53%的人选择了错误答案,全部答对的仅占49%。可见,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有一定比例的人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先锋模范作用不强。调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了解“你心目中党员的形象”。 第二个层面了解“作为一名党员,你认为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 第三个层面了解对其他学生党员的评价。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党员形象有正确的定位,清楚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标准。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学生党员对身边党员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评价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学生党员对自己持满意态度,相当比例的学生党员对其他党员的表现持否定态度。

2.学校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情况

(1)党支部培养教育方式与时俱进。在对党组织培养教育方式的调查中,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顶岗实习期间,你认为学生党支部用何种方式进行培养教育更合适?调查结果表明,有40%的党员赞同平时网上交流,必要时返回学校;有34.12%赞同利用网络。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党员希望通过网络进行培养教育。二是顶岗实习期间,你和党支部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有哪些?调查结果显示,飞信、QQ、微信是最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

(2)党组织活动有待丰富。在调查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方面,有89.41%的党员表示“积极参加”。这表明,从主观层面看,大多数学生党员能主动参与党组织活动。在调查目前党支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时,发现有14.12%的学生党员认为党组织活动形式单调。由此说明党组织活动的内容的针对性需加强,活动形式待丰富。

(3)党支部教育管理学生党员面临困难。在对学生党支部书记访谈中,关于顶岗实习期间教育管理学生党员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顶岗实习时,大部分学生党员还处于预备党员阶段,预备期教育考察困难;二是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进入企业,导致党组织开展活动困难;三是学生党员分散实习的特点使党支部对党员的跟踪教育和评价考核存在困难。

3.企业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情况

(1)顶岗实习单位高度重视学生党员。我们通过对多家实习公司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企业对学生党员的身份高度重视,对学生党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坚定、组织纪律观念强、业务技能熟练、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等。

(2)顶岗实习单位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力度小。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党员参加实习单位党组织活动的意愿很高,达到88.24%。但在现实中,只有31.76%的学生党员参加过实习单位党组织的活动,而且,从参加次数上看,仅有12.95%的党员参加活动的次数在3次及以上。由此可见,顶岗实习单位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能力相对较弱。

(3)顶岗实习单位党组织活动内容有待丰富。有27名学生党员回答了“列举参加过的顶岗实习单位的党组织活动”这道主观题。各类主题党日活动是学生党员参加最多的活动类型,其次是民主生活会、学习活动和党员发展会。

4.学生党员积极建言献策

学生党员对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多渠道关注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二是多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三是多方式开展校企共建活动。

三、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

校企协同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处于企业、学校的双重管理下。因此,决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培养质量高低的关键是搭建“校企合作、结对共建、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确保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不断线。

1.召开专题党建工作会,推动建立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召开了“探索高职德育新路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党建工作会,为“校企协同德育基地”揭牌,校企双方进一步凝聚共识,在校企协同育人上下工夫,不断创新高职德育工作途径、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起草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关于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意见》,推进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协同创新长效机制的建立,要求各级党组织把贯彻落实此长效机制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扩大协同创新范围,规范协同创新内容,深化协同创新成果。

2.借助“校企协同德育基地”,强化共同培养学生党员“双主体”作用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联手共同担负起学生党建的主体责任,借助“校企协同德育基地”的优势,通过签订校企共建协议书、制定实习生党员管理办法等;明确顶岗实习期间党建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校企双方的职责分工,党员培养发展的考核体系等内容;发挥企业在学生党建中的主体作用,保证了学生党建工作从学校到企业的重点转移和无缝对接。

3.成立临时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在实习人数较多的企业设立临时党支部,实习分散的学生党员以地区为单位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指定专人负责。通过临时党支部和企业党组织共同对实习党员进行考核、考察,定期开展组织生活,把支部活动和业务经验交流相结合。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实习单位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实习生共同进步,使临时党支部成为思想宣传的阵地和战斗堡垒。

4.搭建信息化沟通平台,确保党建渠道畅通

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解决顶岗实习带来的时空阻隔,确保教育全员覆盖。依托网络资源,学校党组织学习资料,开展党的知识、党性、党员意识教育,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动态,提高党性觉悟;学生党员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参与企业和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动态;实习单位定期学生党员在岗工作的考核情况。同时,开辟学生党员“飞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加强与学生党员的及时联系,给予思想、专业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实现党建覆盖无盲区、培养考察不中断。

参考文献:

[1]陈瑛,张旭钱.顶岗实习期间高职高专学生的党建工作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

顶岗支教实习生范文6

关键词: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途径

      近年来我党越来越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高职院校中的党员人数也在不断的攀升,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出现了工学结合的管理模式,顶岗实习已经成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对在外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如何使他们在实习期间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真正做到离校不离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点,同时也是高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一、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现状

1.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党龄较短,年纪偏轻,学制较短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都是三年,而大专院校中大多数都是90后学生,年纪偏小,缺乏成人的理性思维,情绪容易冲动,个性较强,高职院校党组织在严格发展的党员的程序下,入党积极分子要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或者在大学三年级上半年才能发展为预备党员,而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在校学习与顶岗实习一般实行的是2+1模式或者2.5+0.5的模式,这也就导致刚发展的预备党员要外出顶岗实习,在校期间短,党龄时间不长,大部分都是没有转正的预备党员,还需进一步接受党组织的培养与教育。

2.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自我监督能力不强,身份双重,压力多重

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在校学习与顶岗实习一般实行的是2+1模式或者2.5+0.5的模式,到了大二下半学期和大三上半学期的时候学生预备党员或者刚转正的学生党员都要离开学校进入用人单位实习,兼具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顶岗实习学生从自身的学生身份来说,要在毕业前要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为以后顺利毕业做好准备;从员工的身份来说要从顶岗实习单位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后面的就业做好准备。因此顶岗实习学生所肩负的压力也是双重的。然而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来说压力则更大,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为了尽早的让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单独工作,用人单位则重视顶岗实习学生专业技能上的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较少,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自身角度来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初入社会也会受到社会或者企业的环境的一些负面影响,导致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工作岗位出现一些思想浮动和松散,对自我的监督和管理有所懈怠,这就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要不断的对自身进行监督与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相应要求学校党组织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方法要进行创新和改革,使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真正做到“离校不离组织”。

   二、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实习单位分布较广,组织活动难以统一开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改革,顶岗实习单位不再是学校统一安排,大多数由学生自己寻找合适的实习岗位这就导致顶岗实习单位数量多,地区不一,学生党员也就相对分布较广,党组织活动就很难像在校期间统一,支部会议、民主评议等活动都难以开展。再加上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双重身份,学业和工作事务相对较多、压力较大,而校内党组织不能及时的、定期的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教育与管理,这些都不利于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和监督。

2.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考察及转正难以正常进行

由于顶岗实习是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布不能减少的一个环节,所以很多在大二下学期刚发展的预备党员在预备党员转正考察期间,就面临了离开学校到校外进行实习工作的情况。然而实习单位分布较为分散,实习党员分布广,同一支部党员又不在一处实习,这就导致了同一支部的党员无法对其了解进行考察并且对其转正发表意见。再加上预备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与学校党组织、学生党员、普通学生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学校党组织对其思想动态和具体工作、学期情况难以掌握或了解不充实,这就会导致对其培养考察难以落实,转正程序更是难以正常进行,给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与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逐步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真实、全面的了解顶岗实习党员在实习单位的工作表现和思想状况,确保学生党员能够在顶岗实习期间正常参加党组织活动,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就必须要根据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现状相结合,要从管理、教育的形式、内容上与校内党员相区别,要根据其特殊性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建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学习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跟踪制度》等规章制度,以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和监督学生党员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由党支部牵头,将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培训和入党材料进行建档,党支部联合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定期到相关单位走访,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党员的在岗评价,收集学生党员“关于该生在实习期间表现的鉴定”,并以此为考核党员的重要依据,同时利用走访实习单位的机会,找学生党员谈话,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鼓励学生党员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果实习单位有相应的党组织,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可参加实习单位的党组织活动,通过实习单位党组织进行教育和监督,如果实习单位没有相应的党组织,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就按照实习区域划分,临近的学生党员组成临时党小组,制定专门负责人,临时党小组负责人要积极主动地制定活动计划,定期汇报党小组活动情况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工作状态与思想状态,使党组织真实无误及时的了解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情况,在此情况下结合学生党员 “关于该生在实习期间表现的鉴定”意见,给予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全面真实公正的考核与评价。

2.党建工作网络化,将党员教育和管理在空中进行

随着时代的变化,网络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工具,党建工作也要随应时代的潮流,建立网上党支部,与时俱进,这样就能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对顶岗实习党员进行空中教育管理。网络党支部可通过BBS、qq群、飞信群、微博、电子邮件等网络信息平台,让学生党员过“网络支部”生活。网上党支部建立专门网站,网站里可设置思想汇报、党员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先锋典型教育、党员管理等栏目,依托网络新载体,将党建工作做到实处。在网站栏目下设置学生可在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功能,党组织可以进行在线审复和考察。网站还公开党组织活动情况,可上传活动流程与图片,让党组织更加真实的了解党员活动状况,同时网站还设置公示栏,里面可以将按月统计思想汇报、发展对象政审、发展对象公示,新党员公示、预备党员转正等工作情况公示出来,让学生党员更加了解党建工作。网站还有链接党校培训网页,将党员接受教育的阵地由实地搬至网络上,这样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在线也可以接受党的教育。

3.校企合作,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

入党联系人对培养与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等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党组织都会为其指定1-2名联系人,对其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行教育与考察,然而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由于受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与联系人沟通交流变的相对困难,这就要求党组织要建立“双联系人”制,即在学生顶岗实习时,在已有校内入党联系人的前提下,在该学生党员实习单位里指定一名党员同志作为其入党联系人,负责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时实地的教育与考察。学校党组织定期到企业进行巡回检查,定期联系,结合在顶岗实习初期学校联合企业制定顶岗实管习理制度,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要求自己,学生利用顶岗实习为锻炼平台,让学生党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习工作中得到展现,在对学生党员进行最终考察时,要结合校内、校外两位入党联系人的意见,最终给出综合考察意见,实行校企联合双考察制度。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职院校党建的新课题,学校党委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必须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规律和特点,不断的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体制,探索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切实做好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章招娣. 顶岗实习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途径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8): 47-48.

[2] 刘科江. 浅谈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J]. 传承, 2010, (7): 26-27.

顶岗支教实习生范文7

一、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现状

通过我们对2008级学生共509人进行顶岗实习支教问卷调查和走访所得第一手资料研究,顶岗实习支教现状如下。

1.对顶岗实习支教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

通过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对顶岗实习支教的意义有了深刻理解和切身体会。有236名实习生认为通过顶岗实习支教有利于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有108名实习生认为顶岗实习支教可以提高实习学校的教学水平,有302名的实习生认为顶岗实习支教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

2.指导教师方面

有62名实习生认为实习学校和高师院校指导教师不经常指导实习生上课,有132名实习生认为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低,有199名实习生认为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经常听自己的课,有321名实习生认为高师院校应派有专业指导能力的教师指导。

3.高师院校课程设置方面

有395名的实习生认为高师院校应增加师范性课程,有401名实习生认为高师院校应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4.实习学校办学条件方面

有123名实习生认为实习学校办学条件好,有211名实习生认为实习学校办学条件差。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习生的指导管理不到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必须接受实习学校的统一管理,同时接受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管理。高等师范院校的带队教师是定点住宿、巡视检查。由于实习学校分散,一个点通常有七八个乡镇学校,交通又不便利,客观上给带队教师的指导管理带来不便。更为严重的是,带队教师不一定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甚至没有指导能力,只是在各点走马观花,无法深入课堂听课,不能对实习生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指导。只能依靠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反馈来了解情况,起不到真正的指导管理作用。更多是要协调实习生与实习学校的关系等,对教学上的指导严重不足和无能为力。

(二)重顶岗轻实习,实习目标难以实现

顶岗实习支教就是师范生通过顶岗的形式既实现实习的目的又支援中学的教学。但在现实的顶岗实习支教中,出现了重顶岗、轻实习的问题。顶岗支教的目标能够有效的达到,而实习的目标却难以实现。由于农村学校各方面的办学条件较差,师范生到这些学校实习,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也学不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实习生更多的时间是靠自己慢慢去摸索,岗位适应期较长。另外,教师在指导实习生时,仅仅偏重于知识和经验的传授,缺乏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手段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质量。实习生难以在有限的条件中成长,实习目标得不到全面实现。

(三)师范生的从教技能有待提高

顶岗实习是全职性实习,实习生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与敬业精神是提高这种责任能力的关键。但从顶岗实习过程来看,实习生的从教技能较差,教学基本功有待提高。特别是实习生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学习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淡薄。在教学中仍以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为主,不能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甚至有的人在顶岗实习支教中深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影响,这对今后的教学和教学改革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原因主要是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

三、解决顶岗实习支教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对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指导和管理

对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指导和管理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高师院校的指导和管理。高师院校应在各实习基地指派有教育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或教育硕士进行实习指导,并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二是对实习学校的指导和管理。由于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具有全职性,所以,实习学校应将实习生作为全职教师进行要求和考核,同时应安排有一定教育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对实习生进行具体地指导和管理,并制定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职责和要求;三是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的自我管理。高师院校应在各实习基地建立实习队,在实习学校建立实习小组,并指派队长、组长进行联系和管理。定期组织教学观摩课和教学经验交流会,实习生可交流切磋,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二)轮流授课

轮流授课是指实习生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轮流授课。轮流授课的实习方式可使实习生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备课,课余时间有充分时间进行交流切磋,开展教学研究。这既能充分发挥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提高实习生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高师院校要加强师范性,强化教学技能训练

目前,高师院校对师范性重视不够,体现师范性的课程仍然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老三篇”,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得不到强化。因此,高师院校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

一是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学科和教学实践课程。在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中,体现师范性的课程门类少,内容死板,版本单一,课时严重不足,约占总课时数不足10%,与世界多数国家40%相比,相差甚远。为提高师范生从教技能,加强教育学科课程和教学技能课程势在必行。教育学科课程除普通教育学外,还应增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素质教育、德育理论、班级管理、教育测量与研究方法、教师素养等课程;心理学课程除普通心理学外,应增加教与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学科教学论课程除学科教学法外,还应增加学科教学新理念、学科教材研究,学科教学设计、学科教学艺术等课程,这些体现师范性的课程其比重约占总课程数的20%左右。

二是拓宽普通教育课程,加强文理渗透。现行高师院校师范生普通教育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而且课程面较窄,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要拓宽专业口径、实现文理渗透、专博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三是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是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课程,是最重要的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语言艺术、板书板图、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评估与测量、微格教学等课程。除此之外,师范生应经常开展教学技能训练和比赛活动。如建立教学技能训练室,开展板书、导言、课件制作、板图板画、课堂教学设计、微格教学、说课、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等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比赛,以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是构建中国特色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制度的成功探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高师院校要加强对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同时高师院校要精心组织,创建示范性基地,确保顶岗实习支教的可持续发展。

顶岗支教实习生范文8

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在校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的人数逐年增多,2014年上半年有53个专业的2095名学生赴全国137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占毕业生总数的47.7%,下半年随着签约人数的增加将有更多的学生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学院根据中央精神,制定了《学院流动党员管理规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仍然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党支部重视不够

学生党员进入顶岗实习环节后,个别基层支部没有把工作做细、做好,该讲的没有讲,该做的没有做,出现了教育管理中的脱节,产生了管理中的空白区域。

(二)党组织观念淡薄

个别学生党员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缺乏自觉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的意识,不主动与临时成立的党支部或学院党支部保持经常性联系,处于“断线”状态;有的学生党员工作场所不固定,居无定所。

(三)党员办证不及时

分散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不及时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致使企业党组织也不好确定学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导致顶岗实习党员处于“两不管”状态。

(四)党员考察难落实

由于地域的关系,党支部对预备党员的真实情况难以掌握,也缺乏有效的沟通,通过电话、QQ流时,受到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就难以保证,委托企业党组织进行考察,任务相对好落实,但没有设立党组织的企业困难就多一些。

(五)企业重技术培养

顶岗实习的学生一但进入企业,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尽快熟悉岗位,把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学到位拿下,企业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形成的习惯和已有的综合素质,而放松对所有顶岗实习学生的全面教育,尤其对生产技术掌握慢,适应能力差一些的学生而言,难免有新的压力,学生党员也不排除在外,他们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技术技能中去,难免对党组织要求做的一些具体事情关注度不够,需要配合完成的很多事情总是慢半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或学生预备党员,在学校接受党组织教育的时间相对较短,党性意识比较薄弱,步入企业或社会以后,在适应过程中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影响比较多,使得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成了“断线的风筝”,部分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只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而放松了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虽然都能按时交纳党费,但党的组织生活不正常,思想汇报不及时等现象在少数党员中依然存在。

(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单位不设立党组织,党员数量相对多的学院成立临时党支部,负责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数量较少的只好与学院分管党支部直接联系。毕业以后继续在某单位工作者,将随着人事关系一并挂靠到人事部门,这种管理形式对新参加工作的学生党员来说,很容易产生党组织意识淡化的问题,尤其是挂靠到人事部门的学生党员,第一年没有问题,到了第二年以后就会出现党费不按时交纳,党员组织生活不参加,预备党员不按时转正,党员流失等现象。

三、对顶岗实习期间流动党员管理的办法

(一)从源头实行双向管理

学院党组织与流入地单位加强沟通,明确工作意向,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管理”,流出地党组织侧重于负责党籍管理、民主评议党员、档案管理等;流入地党组织侧重于日常思想教育,并将学生党员纳入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及时将学生党员接受教育及表现情况,函寄学院党支部,使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由“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地管,双落实”,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流到哪里,党组织就管到哪里,关心到哪里。

(二)实行“一人一卡一证”

学院以便捷高效为原则,构建流而不散的流动党员服务体系。实行“一人一卡一证”管理制度,为每一位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制发《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联系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活动证》,建立党支部与顶岗实习党员相互联系交流沟通的桥梁。

(三)主动联系建QQ群

建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QQ群,由党支部指派专人负责及时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联系,为流动党员在网上开展学习、交流心得、互通信息提供保障。

(四)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建立网络党校,开辟网上党建论坛,进行网上交流,使顶岗实习党员通过网络参加党组织生活、学习党的知识、交流心得体会。同时,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下,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以实际行动回馈企业、社会,服务人民,时刻为党旗增光添彩。

(五)通过多种活动,增强党员荣誉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1)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党员全程教育、个别谈心教育、典型示范教育等方式,使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在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认识到自己虽然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但党员的先进性不能丢,先锋作用意识不能淡,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时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2)要开展“公益活动”、“爱心奉献”、“结对帮扶”等各种活动,帮助有困难的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和增强党组织在顶岗实习学生党员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六)实施跟踪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顶岗支教实习生范文9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the reform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2 +1" Mode) has got a overall progress. The party-building work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so it is urgent to build adaptive student party building work wa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student par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chanisms, innovate the ways of work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udent Party building from the height of the practi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solve the blind spot problem generated in the practice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after leaving schoo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关键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管理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internships;student par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42-03

1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的要求,部分高职院校引入了“2+1”人才培养模式,即高职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先用两年在校内学习基本理论或基本技能,再用一年的时间到校外企业单位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这种“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促进教学的同时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问题。

1.1 相对较短的高职学制给学生党员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真正在校时间只有两年,而按照党员发展的基本程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至少一年以上,因而直接影响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训时间,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1.2 相对分散的顶岗实习增加了管理离校党员和发展实习生入党的难度 根据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提前由学校踏入社会顶岗实习、实训,从事生产、管理和实践等,学生的思想观念必将发生深刻变化,从而给学生党员管理增加了难度,假如学生党建管理形式不够多样,就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因此需要我们探索更贴近实际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方式。

1.3 校外兼管学生党建的力量不足,缺乏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党建工作经验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一般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均由政治辅导员兼任,人员配备不可能太富裕,所管理的范畴也不仅仅局限于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群体,顶岗实习机制的引入不仅削弱了校内外学生党建工作力量,往往造成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难以进行,学生党员的民主生活难以开展,还可能因缺乏工作经验而影响管理绩效。

1.4 缺乏校企联动党建管理机制,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力量薄弱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主要是在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学校也会指派相关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和消化理论知识。由于受现实党建力量的制约,学校无法专门选派教师党员参与党建工作指导,顶岗实习学生的党建工作力量变得非常薄弱。再加上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在中小企业实习,大多中小企业没有规范的党组织,企业更关注学生专业与实习内容是否与企业的利益密切联系,参加实习的入党积极分子很难有机会得到正常的教育培养,培养、考察、发展的质量和效果得不到保障。

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党建工作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对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作用。

2 顶岗实习期间党建分类化管理方法思索

为更好地适应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党建工作,根据“创先争优”活动对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要求,推进学生党建管理,优化支部结构,强化支部职能,可尝试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类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2.1 整合资源,科学建立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小组

2.1.1 依托年级和专业 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按年级、专业特点划分支部,新老结合,以老带新,同一专业的校内外结合成立党小组。在加强在校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和考察的同时,让顶岗实习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结对结组学习、活动,校内外互相监督,或让校外高年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指导帮助校内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做好职业规划,达到校内外互动、共学共赢,倍加珍惜学习生活。

2.1.2 依托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和社区 由于实习岗位限制等原因,少数学生无法及时通过网络系统与组织联系,汇报自己的思想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确保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能够长期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对于所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学生,可以打破院系的界限,成立临时党小组,或者由学生党支部出面深入了解实习企业和社区的情况,沟通协商,建立相应的校企(社)支部合作关系和“校内培养联系人为主,企业或社区党员为辅”的培养联系人制度,校企(社)党组织联动,共同创建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格局。在学生实习的全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监督、考察和发展。同时,让学生党员参加实习单位支部的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及举行的相关活动等,给暂时流动的学生党员一个温暖的家。

2.1.3 依托行业、岗位划分 对于顶岗实习单位非常分散的学生,可根据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行业和岗位层次、专业爱好等划分党小组,并建立微博、飞信联络群,进行学习交流,给不同企业但属于同行业、同岗位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同提升思想和专业能力发展的机会。还可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理论学习和党务知识培训等活动,加强党小组内部的团结,增长实习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才干,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

2.2 分类指导,创新党建管理模式 一是创新教育方式。将实习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方式从学校的以会代训多、党课单向灌输多向实务培训多、实践体验多、双向互动多转变。二是区别分类教育内容。按照学生年级专业类型,侧重不同的主题开展组织活动。可以结合企业文化,辅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制订实习期间党课学习计划,让他们带着学习任务进入企业。明确在实习期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目标、任务,并通过在一线参加生产实习或实践锻炼的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课学习小组的组长,做好组织动员,将企业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到党课学习安排中,设计系列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思想认识方面的提高,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是丰富分类活动载体。为解决顶岗实习期间入党积极分子分散、难管理、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利用网络优势创造条件,开发党员发展和网络管理系统,为在外顶岗实习的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一个与支部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实现对入党积极分子甚至党员的实时监管。积极分子可以通过该系统将自己在工作岗位的详细信息实时录入其中,包括变换工作单位、个人电话、在单位任职及表现情况,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思想进步情况等汇报给支部,支部通过系统及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最新信息,收录积极分子反映的情况,提出解决办法,帮助他们进步。学校党组织通过该系统平台,让入党积极分子了解更多国家政策、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学校党委、支部等重要文件和支部所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入党积极分子更好地接受支部的教育与指导。另外,支部还可以通过该系统的论坛、可视对话、传送图片等功能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达到亲临现场的感觉。

2.3 支部分类化管理,强化考核评岗 一是结合学校和单位实际,设置思想政治类、公共事务类、党务监督类三大类岗位。二是实行公开上岗。在学生顶岗岗位确定后,召开党员大会,将岗位名称、工作职责向全体党员公布,由党员自愿申报岗位。三是加强引导履岗。由党总支总体负责,分类支部、党小组按党员选定的岗位,开展教育、培训、引导,使党员明确目标,掌握程序和要求。四是由党小组分组培养、考察和监督校外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吸收优秀的学生到党组织周围,清除党建工作盲点。五是强化考核评岗。上岗党员以及所管辖的入党积极分子每月填写一次《履岗记录表》,每季度向系党组织作一次汇报,党组织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评比考核。

3 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分类化管理的意义

3.1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实行分类管理后,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更好地顺应了高职院校改革发展趋势。对属于同一行业或专业党小组的党员进行分类集中管理,便于把普通党员的聪明才智更好地用于顶岗实习中,影响和带动校内外广大同学为学校和企业献计出力,从而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打下基础。

3.2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党员活动的广泛开展 党员实行分类管理以后,参加活动的对象都具有共同的群体性特点,同一行业和岗位的党员、同专业党员等都有了共同话题;不同党支部和党小组根据党员共性和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原来较单一的组织活动转变为贴近党员和实际的多样化活动形式。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大大提高。

3.3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 推行党员分类管理以后,实现顶岗实习党员的优化组合,因人定岗,以岗定责,使党员无职者有责、无位者有为,激发起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乐于奉献、发挥作用的热情。

总之,在“2+1”模式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建工作难度大而且任务重,这项工作关系到党员发展的质量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学生政治理想信念的树立,关系到高职院校党组织先进性的体现。因此,积极探索顶岗实习阶段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实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分类化管理,开展体现高职特色、校企合作的学生党建工作任重道远。高职院校专兼职基层党务工作者应把握条件,分类推进,结合党员群体和个人特点特长,创新组织活动载体,开展好以服务企业和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党员在分类教育管理中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实现让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间离校不离党,永葆党员本色,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党课学习有计划,过程有人管,培养有组织,全程有人跟”的教育活动目的。

参考文献:

[1]詹荣海,邓亦林.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

[2]黄蓉生,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五动”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

[3]徐同林,李世德,杨青.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改革和探索[J],考试周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