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顶岗实习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7-31 15:24:25

顶岗实习论文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1

随着校企合作不断推进,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实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的主要形式。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转型期,对塑造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尤为重要。它既是校内综合实践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首演”。顶岗实习能给高职毕业设计提供科学选题、真实素材、实战演练、合理评价等优越条件,既成为了高职院校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理想平台,也是促进校企深度交融的有力抓手。然而,当前校企双方尽管拥有强烈的合作需求,但因缺乏有力的共管机制,使我国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仍多采用“校内指导、校外执行”的教学模式。多年来,国内职业教育者也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模式、设计选题、过程控制、考核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更多的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面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日趋普及的发展趋势,构建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保质机制,将是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工程中首待解决的核心任务之一。

二、当前江苏省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所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选题机制有待改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是决定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能否和谐并行的关键环节。调研中发现,好多兄弟院校都能很好遵循“一人一题”的原则,并且也能紧密贴合所授专业。但出于顶岗实习单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大多高职院校为避免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上冲突,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应有的理论深度,同时便于教学部门顺利开展毕业设计,纷纷采用了提前启动毕业设计的方案。尽管此种选题机制是建立在师生自愿互选的基础上,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设计题目也是来自于往年顶岗实习单位现场生产问题,这些仍将是导致毕业设计选题与现役实习岗位产生距离的根本原因,大大降低了实习单位的合作热情。

2.双师协同指导力度有待加强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过程中,“校企双师”指导对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走访的大多院校中都已100%的配备到位。但受校企地域距离、课题岗位差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师傅普遍存在鞭长莫及的感受。校内指导老师由于指导学生多,教科研任务重,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难以对学生提供有效的跟踪指导。而对于企业指导老师,部分院校抱怨他们指导水平参差不齐,期望能聘请车间或工段的技术人员担任。但深入剖析企业指导师傅指导不力的真正原因有三种:一种是毕业设计选题与顶岗实习内容存在差异,企业指导老师无充分时间提供额外指导;二是来自生产一线的企业指导老师因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难以从理论角度给出高质量指导;三是目前企业老师指导属于无酬劳动,也没纳入企业考核范畴。“校企双师”协同指导不力,是导致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使学生不能正视实习岗位的技术含量,最终引发频发跳槽现象。

3.毕业设计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在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方面,大多高职院校期望建立校企合作的考核团队,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作出全面评价。鉴于当前顶岗实习的现状,构建稳定的“校企双师”考核团队显然难以实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基于顶岗实习过程,同时开设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两门课程,采用职责分明的双重考核制度:企业负责顶岗实习考核,学校负责毕业设计考核。在毕业设计方面,校方仍主要通过校内的指导老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层层把关,来考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从近几年实施效果来看,校内评价关注更多的是论文格式、研究对象、难易程度、理论价值,而未能对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应用价值给出准确评价。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一直使学生认为自身需要完成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双重任务,在两者协同方面受工作压力、工作时间、毕业考核等方面的压力,感到无所适从。

4.校企协同共管平台有待建设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需要校企双方分工明确,鼎力合作。由于顶岗实习单位比较分散,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校企之间无法建立“以一对多”的个案化操作平台。校企分居两地,无疑增加了协同共管的难度。仅仅通过电话、手机、邮件、定期交流等方式,难以保证校企共管下的毕业设计质量。与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相比,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模式涉及企业较多,人员数量较大,需要花费成本更高。在倡导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行业参与的新型办学体制下,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技术,建立一个通用型校企齐抓共管信息化平台。

三、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机制建构探索

1.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微型毕业设计高职毕业设计源于本科毕业设计,但两者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标、考核要求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与应具备科研能力的本科生相比,高职生主要从事工作现场的维护、调试、安装、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他们能具备撰写技改项目的总结报告、故障检测排查报告、产品安装调试报告等能力即可,无需要求能写理论研究较强的长篇报告。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要求,我们引入当前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建立如图3所示的高职微型毕业设计,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方案决策、解决问题四大模块。四大模块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克服传统毕业设计弊端,而且也有利于实现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紧密贴合实习岗位,推动两者协调发展。

2.构建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双轨制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启动阶段,高职生去向较为分散,如校内外顶岗实习、继续学业深造、自谋职业等等。为了能使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同时满足校、企、生的各自要求,我们初步形成了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双轨制。在规定的选题周期内,毕业设计(论文)一直处于构思阶段。当进入规定的时间节点后,对于进入顶岗实习的同学,要求必须结合实习岗位进行选题。在校内实习的同学,由校内指导老师进行定题,或自由选择,但必须经过校企混编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的认可,力争实现“假题真做”。此种基于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机制,有助实现选题紧连岗位,有助实现一人一题的原则。

3.建立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协调制高职毕业设计的开设宗旨,就是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这对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深度提出了一定要求,同时也给校企双师指导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校企双师在理论研究、实践操作方面各具优势。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实习岗位的选题下,企业指导老师负责实践指导,进行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把关,而校内指导老师负责提供毕业设计的理论支持,进行毕业设计的理论水平把关。针对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的并行进程,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协调制,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4.建立校企协同的多维监控机制由于学校、企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这给当前校企协同管理毕业设计带来了巨大困难。若我们能合理运用校企协同选题机制后,即毕业设计成为校、企、生三方拥有实现各自需求的共同载体时,这便有助形成校企齐抓共管的局面,促使高职毕业设计有条不紊进行。学校、企业、校内外指导老师要准确跟踪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根据各关节的具体考核指标,严格把关毕业设计每个环节。对此,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多维监控机制。

5.建立校企协同的特色评价机制目前高职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校方考核为主、企业协评为辅”的考核机制,显然难以很好保证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根据校企实际需求,重构高职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建立多方参与的远程协调考核机制,如网络答辩、校企混编的答辩小组、校企混编的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学校考核理论应用+企业考核实用效果”联合考核机制、优秀毕业设计同学由实习单位优先选择或由学校推荐就业等。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对校企协同主管的毕业设计(论文)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角度作出建设性评价,引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工学结合制度科学发展。

6.建立校企协同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基于高职毕业设计并行于顶岗实习的特有教学模式,结合本科院校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案例,采取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建设思路,通过整合校企双方对毕业设计的需求,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了高职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网络化平台建设方案。通过网络集成环境下多个数据库的访问与协作,使企校双方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情况,能很好解决高职毕业设计特有的地域冲突问题,同时供多方人员进行考评。

四、结语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2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初涉职场,尚未适应职场环境,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必然也包括职业道德问题。为了解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笔者对我院2012、2013、2014届毕业生所工作的企业进行了用人满意度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了走访,从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来看,95.23%的企业认为我院毕业生能够胜任或基本胜任工作岗位;在学生工作态度、行为规范、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等涉及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评价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94.2%。但这并不表示高职学生就具备了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列举了高职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职业道德问题:比如过分追求福利待遇,不注重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福利待遇高就工作积极,反之就工作态度消极;工作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渴望得到领导及其他同事的理解与尊重,但团队协作与分享意识不强;在公共道德意识上,有认知意识但不能有效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缺乏奉献精神等。高职学生存在的这些职业道德问题无疑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我们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的运行现状

传统的职业道德培养是以制度性的课程为主,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职业指导课的讲授,主要形式是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灌输,其缺点是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就业形势日趋多样化的实际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相结合、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这使得职业道德培养失去了有效载体,培养形式单一,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在师资方面,高职院校担任职业指导课教学任务的多为辅导员,他们长期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非常了解学生身心特点,但缺乏专业的、系统的职业指导师资培训,企业工作经验相对匮乏,在上课过程中主要是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体会授课,授课效果难以保证。在教学方式上,对于学生个人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心理、职业素质测评过少,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过少,虽然开始增加了案例分析、视频播放、邀请企业精英讲座、职业生涯访谈等各种形式,但是这部分教学环节所占比重很小,容易流于形式,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高职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缩短毕业后的工作磨合期,更快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顶岗实习过程中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主要内容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在基本上完成校内教学实训,学完大部分基础课、专业课之后,到对口或相关专业的企业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经验,养成正确工作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具体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实践教学方式的地方在于它能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个人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和道德锤炼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从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这些环节对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来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内容应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各行各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吃苦耐劳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多数高职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严重缺乏意志力、忍耐力。工作中好高骛远、拈轻怕重,缺乏艰苦奋斗意识。这制约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择业观,正确看待职业差异和能力差异,踏踏实实做事,获得工作单位的认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突出职业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

职业纪律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矩和准则,是调节劳动者与他人、职业集体、社会,以及职业生活中局部与全局关系的重要手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必须有严格的纪律作保证,员工思想才会统一,生产秩序才会有条不紊,企业才会健康发展。但是,作为“90后”的高职学生普遍受到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潮的影响,纪律意识较为淡薄。比如:在校期间,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穿拖鞋现象屡教不改。因此,在顶岗实习期间,要通过相应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纪律观念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纪律法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自律工作。

(三)认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它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将企业员工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为企业贡献最大的力量,以企业为荣,与企业共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了对员工的企业文化教育。因此,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必须拓展企业文化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引导学生树立企业文化观念,自觉体验、接受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三、顶岗实习过程中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施过程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3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顶岗实习的微观管理中,中职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身份,同时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对于顶岗实习的理解,学校及学生更侧重于“实习”,而企业更侧重于“顶岗”,绝大部分学生在企业承担的是与正式员工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导致学校布置的实习任务不能如期完成,使得学生处于“非生非工”的尴尬局面,出现管理效果下降、顶岗实习目标达成困难等问题。

二、顶岗实习中同伴教育的作用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身份的“双元”色彩,使得对其管理的内容出现复杂性,也必然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当学校和企业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素质的提高,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往往因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导致不同的结局,当学生素质高时,他们不仅做好了自我管理,还能影响周围其他顶岗实习同学,反之,则会带动同学离职离岗,给顶岗实习带来负面影响。笔者带学生顶岗实习时就发现,当某个顶岗实习学生离职不干时,往往会找出不少理由来敷衍家长,为了便于敷衍,往往会带动身边学生离职,这样给家长的理由会更有说服力———不是我一个人干不下去,都已经有不少同学不想干了,此时笔者来劝说时已经毫无作用,学生给笔者的理由却是,那几个都要走,我不走,他们不把我当哥们。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抓好良好的同伴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在顶岗实习时的积极作用,降低不良影响。一般说来,同伴教育指的是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同伴教育不失为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种好形式。中职生在顶岗实习前,在学校班级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和朋友圈,不少同学在这些圈里都很有影响力。他们的年龄都在18周岁左右,交友能力较强,极容易与周围年龄相仿的人融洽相处,和谐共事。这些都给我们启迪:相信在顶岗实习时发挥同伴教育是完全行得通的。

三、顶岗实习时同伴教育的建议

通常的管理中我们往往注重上下垂直管理,忽视了左右横向管理,顶岗实习期间的确需要发挥同伴教育这样横向管理的作用,但这种横向管理不能只是在顶岗实习时才去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效果的,需要平常同学之间相处时的感情“储蓄”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青少年的中职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有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学校平常的管理中,我们就应该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中同伴教育的作用。注重平时播种施肥、注重学会倾听、注重探究合作、注重典型引路、注重创新创造,这样不仅让学生形成愿意听同伴教育的习惯,也让学生之间学会同伴教育方法和技巧,为今后同伴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经验。这样同伴教育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给予学生参与处理班级问题的机会

中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虽然他们容易感情用事,甚至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来衡量是非,但大部分同学的眼睛是亮的,知道是非对错,能站在一个较为公正,或便于问题解决的角度,把学生之间的事处理好,这样便于树立部分学生在同伴中的公信力,便于同伴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给予学生处理问题的机会上,首先要做到改变思想,班级是我家,和谐靠大家,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其次做到参与处理问题的同学说话要公允,但又要让同学能接受,万一出现问题,其他同学要及时补救,便于问题向好的方面发展;最后要做到学会借力,处理问题的学生要善于借用老师、同学或出现问题的同学相信的人来帮助处理问题,提升文明素养。

2.培养学生同伴教育应该有的能力

同伴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有爱生活、爱他人、爱集体的秉性,也需要学生有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品质,还需要学生有语言表达、技术精湛等技巧,等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技能训练中去培养,在给予的各种机会中去训练,努力达成,从而在同伴教育中运用和提升各项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

3.努力使实习单位年轻优秀员工成为顶岗实习生的同伴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4

1.1专业指导教师:主要审批学生顶岗实习信息表,审批学生周志,回答学生提问等。具体操作包括有修改个人信息、修改登录密码、查看指导学生基本信息、查看修改筛选导出自己指导的实习学生信息、学生实习周志审批、师生交流、资料下载、阅读公告信息。

1.2企业指导教师:主要任务是给实习学生评分,查看在公司实习的我校学生周志、阅读公告信息。

1.3学生:主要完善个人实习信息、实习周志及实习反馈。内容包括有修改个人信息、修改登录密码、填写顶岗实习信息表、按实习要求完成周志、查看实习评定、师生交流、资料下载、阅读公告信息。

2功能简介

2.1个人信息:各种角色身份登录后可对个人的基本信息作相应的修改,主要为个人信息和登录密码。

2.2基础数据管理:超级管理员负责各二级学院的院系管理员账户的管理院系管理员管理本二级学院的基础数据的管理,包括用企业指导教师帐户、专业指导教师账户、学生基础数据帐户导入管理。专业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各二级学院所分配的学生的帐户管理。

2.3学生信息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前期,由各院系管理员负责导入学生的基础数据,包括学生基础信息、学生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帐号等,从而使学生与专业指导教师有相应的链接。

2.4学生实习信息: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在该系统内填写相应的顶岗实习信息表,将企业实习的相关信息反馈回学校。学生填写完相应的顶岗实习信息表后,必须通过专业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生效,专业指导教师有审核信息是否正确的责任,同时跟踪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超级管理员及院系管理员都可以对学生顶岗实习信息进行查询、筛选、统计并导出Excel表。

2.5学生实习周志:实习学生按照实习要求完成周志,记录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要求两周完成一次。专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批阅周志,掌握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情况,并根据报告给出相应反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同时企业指导教师也可通过系统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2.6企业评定:通过学生的企业实习表现,企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对该名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分。

2.7师生交流:该功能主要为了学生实习期间,当遇到专业性问题,可以与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并给予解答。为师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2.8通知公告:如学生在实习期间,学校可通知公布消息,供学生获悉。如学校的要求、情况、就业动向等。

2.9下载专区:该功能为学校提供有关顶岗实习文件等资料下载。

2.10数据库备份维护:包括超级管理员对数据库备份和还原、对学年数据管理。五年以上的毕业生数据可以删除,在删除前系统会自动备份数据,以防误操作。

3工作流程

3.1基础数据导入:在进行系统操作之前,首先要将基础数据进行录入。首先超级管理员要分配院系管理员的帐户;其次院系管理员对本院系的教师、专业信息、学生基本信息进行录入,从而生成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帐户;当学生在填写实习信息中,必须填写企业指导教师的邮箱,作为企业指导教师的帐户生成。

3.2顶岗实习操作流程: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等。首先要对学生的实习信息填写是否正确做出相应的审核,当审核通过后,学生实习信息方可生效,学生才能填写个人周志。专业指导教师还可对学生的实习周志进行评分。当学生实习信息通过审核,企业指导教师的邮箱方可被激活,企业指导教师可通过邮箱登陆系统,查看学生实习周志情况,同时也可为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分。

3.3数据汇总、导出打印院系管理员:专门针对院系学生的顶岗实习信息进行筛选、导出、打印等工作。超级管理员:对全校的顶岗实习信息进行筛选、导出、打印等工作。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文秘;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

社会需求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现代社会对高端技能型文秘人才的急需,决定了高职文秘教学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强化动手能力,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这种模式从根本上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加强了实践训练,让学生置身真实的工作环境,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得到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入的训练。“2+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解决的办法,使之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一、高职文秘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高职文秘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前两年在校内进行秘书职业群所必需的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最后一年进入企事业顶岗实习,在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的同时,检验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真正踏进社会做好充分准备。由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需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专门的顶岗实习,而在校学习的两年中,也进行了配合理论教学的校内实训,这就造成了理论教学时数不够,致使学生对秘书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牢固,从而无法深入理解领会相关的理论知识,更没时间深刻体悟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直接后果是前两年理论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导致理论学习和实践完全割裂。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较难找到相应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解决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安排学生实践实习难度较大,顶岗实习管理工作难以到位

顶岗实习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复杂工作,学校、企业、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参与其中,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交通、生活与安全等问题也不得不考虑。而且由于学校与顶岗实习单位的目标不一致,缺乏共同利益面,管理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对于文秘专业,因为企业秘书岗位较少,一个企业很少能一次性地接收全班学生的实习,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岗,如果接收数量较多的学生,只能给他们安排不对口的岗位。实习分散极不利于安排,也不利于实习的管理。而学校所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这就使得安排实践实习存在较大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实习岗位难以落实,顶岗实习几乎处于“放羊”状态,有的学生则不得不经常变换顶岗实习单位,这样就无法真正达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目的。无奈之下,很多学生只能自寻实习单位,这就给教师的指导带来了较大困难,由于不是签约的实习基地,学校在管理上较难与实习单位沟通,大多只能通过学生自己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指导和管理。另外,由于顶岗实习是以学生的身份进入单位的,在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单位也没有转换意识,对学生的实习工作仍以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提出要求,存在过于宽容等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岗位层次过低,实习效果不理想

首先,由于文秘专业顶岗实习时,同一单位文秘岗位有限,为了便于管理,一些学生只能被安排到相关或相近的岗位实习,就没有机会循序渐进地进行对口岗位的专业技能训练,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学生的专业技能就难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如我院文秘专业的学生,在1年的顶岗实习中,就有做客服的、做超市播音员的,还有一部分学生从事的是销售、酒店服务等工作,而非文秘工作。

其次,虽说是顶岗实习,但由于秘书岗位处于一个单位的中枢地位,不管是出于保密需要还是对学生能力有质疑,又或者是为了自身的效益,大多数企业并不能让学生真正顶岗,能提供给学生的往往是技术含量不高,简单重复性劳动多,层次较低的工作,根本谈不上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教育。

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举措,顶岗实习被寄予厚望,但是,高职院校往往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事实上,企业担心经济效益受影响,正常的经营秩序被打乱,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以致实习效果不理想。

(四)实践活动自主反馈机制缺失,顶岗实习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高职文秘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都将顶岗实习环节安排在最后一年,这时,理论教学已全部结束,对于学生而言,顶岗实习完成通常意味着整个高职阶段学习生涯的结束,而学生在顶岗实习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与指导,实践反馈环节的基本缺失,学生通过实践得到更大的提高的初衷就无法很好实现。

而对于学生校外一年顶岗实习,学校在考核评价时,通常根据的是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是: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时上交实习报告并进行毕业答辩,指导老师综合报告与实习表现的情况予以评定。我院虽然对文秘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提出要定期上交实习周记,实习结束还要提供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情况的鉴定,供专业指导老师了解实习情况并及时指导,但专业教师仍缺乏实际的监督和指导,这样就无法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也难以全面公正地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更难以考察学生的实习效果。

二、改进高职文秘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革新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方法

高职文秘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减少了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可能造成学生对秘书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针对这种情况,在文秘专业的教学中,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可操作的技能。可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情境结合起来。如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目的。情境模拟教学法能使学生在仿真性极强的情境中,学习并实践专业理论知识,做到理实一体化,深入掌握文秘专业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建立模拟仿真的校内实习公司已成为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新形式,也成为高职文秘专业“2+1”模式中顶岗实习的前导。模拟仿真的校内实习公司按照校内实训基地要求建设,模拟实体公司的工作场景及运作与管理模式,所有职位都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竞岗获取,不同的是办公时间要放在课余。由于校内实习公司的工作流程都是模仿实体公司进行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办文、办会、办事操作等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在实践教学方面有随时性、方便性、显效性、连续性等优势。在建立健全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定数量和规模且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在高职院校文秘专业“2+1”模式中,实践教学最集中、深入的是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与校内模拟仿真相比最大优势是学生置身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达到了工作与学习真实的融合。因此加大力度建设学校、企业、学生互利共赢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当务之急。如果能实行订单式办学,那么企业获得了人力资源供应,学校对实践设备的投入减轻,学生能顺理成章地就业,就能真正达成共赢的结局,这是我们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建立健全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实习管理

为切实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工作,首先,应成立(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86页)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系部组织构建并负责实施。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可由专业系领导、专业教研室主任、企业管理人员构成。其次,应建立一整套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规范对指导教师、实习学生的管理。如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实行校企双重管理,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态度、业绩、业务学习、安全情况等方面实行严格管理,杜绝一切管理漏洞。再次,加强实习教学考核。考核的对象可分为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实训指导教师的考核可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反馈评价、专业系实践教学质量检查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行量化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可综合企业专家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依据学生实习报告、实习过程、实习态度,综合学生在实习中的行为表现及熟练程度等进行分数制的评定,并记入学籍档案。最后,建立实习单位档案。将实习单位名称、联系方式、联系人,在该单位顶岗实习学生情况,如人数、学生姓名、学生联系方式等都纳入存档内容,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四)重视实习后评价,建立反馈机制

顶岗实习应建立反馈机制,不仅要重视实习前指导,实习中期的指导,更要抓好实习后的总结评价环节,这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劣势,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时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学校顶岗实习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

(五)加强指导老师团队建设

为了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指导老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要。首先专业指导老师应该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有强烈责任感的老师担当,他们能随时对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进行专业的指导。其次,实习管理教师可挑选沟通交际能力强,工作勤恳认真的班级辅导员承担,以便全程跟踪掌握学生实习情况,负责跟实习单位沟通联系。只有建立业务精湛、工作负责的实习管理团队,才能使顶岗实习达到预期效果。

高职文秘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教学改革成果,也是对文秘专业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新事物总有发展完善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革新,“2+1”人才培养模式才会日臻完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文秘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萍.关于新形势下高职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2]苑玉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探索[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3]解浩.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2(8).

作者简介: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职日语 顶岗实习 教学改革

一、绪论

学生顶岗实习的场所大多是公司、涉外企业、工厂等,作息制度除了八小时工作制外,还会加班。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意味着他们要面临着环境与身份转变、知识与技能衔接的问题。有关中职生顶岗实习的研究有很多,大多是关于如何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如何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进行精细化管理、如何解决他们在这一阶段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等,对顶岗实习与教学的研究却很少,虽然有彭汉庆的《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以及林金福的《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教学探讨》等文章,但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另外,关于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对校内教学影响的研究更少,所以,中职日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对专业教学影响的研究就显得迫切又有必要。

本文将从顶岗实习的内容、出现的问题、今后的教学改革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本论

(一)顶岗实习的内容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顶岗实习不同于传统的实习,顶岗实习也不是独立于教学体系外的一项内容,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即有正式工作岗位。

我校学生也不例外,因地处胶东半岛东端的威海地区,自古以来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与日本有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故结合本地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学校给学生联系的顶岗实习的地方是星级涉外酒店,希望学生能从做中学,从学中做,做到学做合一。因是涉外酒店,所以我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除了完成岗位需求外,还需要着重训练自己的礼仪礼节、从业就业态度、职业道德以及与之相关的口语提升。

(二)顶岗实习中所暴露出的与专业教学相关的问题

1.胆怯心理――不敢开口说话,担心自己说的日本人听不懂。我们的日语教学中虽然开设了会话课,但是学生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学的还是哑巴日语,一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不敢说了,这在学业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反而是一些学业成绩不理想 ,“脸皮厚”的学生说得比较多。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应该考虑如何加强会话课的有效教学外,还应该考虑到“知识不等于能力”,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需要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而如何完成这一过程更是迫切需要我们专业教师解决的问题。

2.“活的日语”――学校日语与生活日语的不同。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在顶岗实习中,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讲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因此要鼓励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善于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其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日语的特性,为了增强学生顶岗实习时的信心,教师应该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相应的课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学校也应让教师到相关企业去实践,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教授学生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3.“身教胜于言传”――亲身经历日本人的用餐习惯。虽然在学校时,我们都教了学生日本的礼仪以及与中国的不同,但是学生只是作为知识记住,并没有什么感受。因而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我感觉应该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日本文化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而不是单纯地作为知识去记忆。另外,可以在课程方面考虑增加相关课程。

(三)日语专业今后的教学改革探究

1.教师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夯实学生日语会话水平。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会话课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精读课的基础上变“学”为“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在真实场景中会话时去使用并学习自己必须要用到的知识。要做到这种会话课的有效教学,教师应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这种互动式课堂上张开口使用日语,并增强说的信心。

2.教师到企业中去实践,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必须要亲自去企业中实践,去感受学生经受的“从头开始”的心理和知识的落差,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就业时需要什么,才能修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去指导学生,以增强学生顶岗实习时的信心。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化日语专业课程改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另一个方面反应出了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引发了我们对深化日语课程改革的思考。

现在的日语教学被困在一个“考取等级证”的模式里,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忽视了中职日语教学的特殊性,中职日语专业的学生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能力上都无法与正规的本科生相抗衡,所以专业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明白自己培养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新一代的有技能有潜力的一线工人、员工,他们在校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应努力掌握思考、创新和钻研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而中职专业的教学不能遵循大学的模式,而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特点和就业去向来重新考虑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

语言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根据中职生灵活、可塑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语言的使用上进行课程改革。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日语精读校本课程研究就是基于这一点,改变传统的语法单词讲授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在“用中学”,去体会它们的用法。另外,我们将开设语言、视听、影视欣赏、日本企业文化、日本文化、日本风俗等课程,让学生从知识上了解日本,并举办日语角、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展示出来,去亲身感受这种文化。

三、结论

本文是在参考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中职日语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对专业教学的影响这一角度来写的。本论分了三个部分,顶岗实习的内容、出现的问题以及今后教学的改革探究。其中,专业教学的改革探究中增设相关新课程经已经完成顶岗实习的学生反馈有良好效果,日语精读课授课模式的改革是正在研究的,另外,举办相应活动是今后重点考虑的,所以这两部分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今后将会就此继续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林金富.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教学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2]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3]彭纯宪.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2).

[4]赵静,王维斌.基于“出国留学研修为导向”的日语专业中职生顶岗实习探析.

[5]赵静.中职韩国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双主体模式;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12-03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满足现代产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职教育除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外,更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开展顶岗实习工作,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良好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一、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在教育部[2011]1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积极开展顶岗实习是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有力方式。

很多学校已将学生的顶岗实习纳入到了教学任务中,使之成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其次为学生创造了实地操练和学习的机会,将理论知识融入实习中,是一种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三是能促进学生的就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可以表达录用优秀学生的意愿,等到学生毕业,在达成双向意愿的前提下,直接到岗上班,为企业解决急需用人的难题;四是能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改工作,使高职院校的改革第一时间接触到企业的需求,将企业最新的技术及管理引入到教学中,达到促进专业建设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顶岗实习是一项繁杂、系统的工程,动辄几百几千人去企业,只要观念及管理方面稍有偏差或疏忽,顶岗实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与完善,从而真正做到科学、系统、有效的开展顶岗实习管理工作。

(一)认识不足,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些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顶岗实习放在全院的视野下进行统筹安排,任凭各个专业自行组织和开展,也没有将顶岗实习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使之流于形式或处于一种“放羊”状态。一些院校对于顶岗实习环节没有制定明确、系统的管理制度,无论是前期对实习企业全方位的考察,还是对学生赴企业前的动员及准备,抑或是带队老师的指派,甚至于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现场管理,都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有的学校有一些制度,但由于没有及时修订与更新,使得制度与现实的脱节越来越大。这样的后果,直接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学生对顶岗实习没有热情,老师不愿带顶岗实习任务,企业接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最终使得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愈来愈难以开展。

(二)指导缺失,带队老师及企业没有发挥正常的管理职责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至少会指派一名带队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企业也会指派一些管理人员与校方一起参与对学生的管理。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一是无法派出指导老师;二是一些指导老师虽然有指导的经验和能力,但由于家庭的原因,很少能在实习企业两个月、三个月地长期驻厂指导下去;三是有些指导老师根本不具备指导的水平与能力,无论从学术水平、指导经验,还是从工作态度、责任心上讲都不能胜任实习指导工作;四是厂方人员并不完全了解学生心理,他们往往将学生等同于成年人加以管理,在指导过程中过于生硬和直接,从而导致学生的不理解和不接受。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了任何问题,都会找带队老师,带队老师再去找企业,使得带队老师疲于奔命,导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顺畅,无疑为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沟通不畅,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具备实习学生与公司职工双重身份,在接受学校管理的同时,还要接受企业的管理,角色的转变使得90后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学生在学校期间,大都是老师安排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在企业实习,被安排在哪个岗位上就待在哪个岗位工作,很少有机会轮岗换岗,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刚开始的半个月内,大多数学生在企业内都表现得不很积极,甚至在宿舍分配、热水供应、餐饮排队等细小的问题上,也极易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另外实习学生大都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流水作业,由于缺乏与社会沟通的经验,有些学生与企业的老员工发生冲突后,由于校方带队老师与企方的沟通不畅,导致这些冲突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得解决,以至出现实习学生一时赌气而不请假就离开实习企业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和顶岗实习的质量。

(四)条件欠缺,企业无法深入参与学校的培养活动

企业接受实习生的态度被动漠然,他们大都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及人才培养活动,使得真正的有效的顶岗实习无法实施。企业不愿承担学生顶岗实习任务的原因很多,除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以及国家在政策层面没有更多的激励措施外,缺乏能承担大批量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生活条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真正把实习生作为企业发展储备资源的企业较少,即使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也很少有条件能够接收很多实习生,比如会计专业,没有哪个企业能一次性提供几十甚至几百人的专业对口的岗位,这就造成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变成了到企业参观或进行调查研究,真正参加专业对口的顶岗、上岗进行技能操作等实践锻炼的学生很少。

三、双主体模式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的举措

上述问题的存在,可以通过“双主体”办学模式来加以解决。所谓“双主体”模式,是指“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真实合作,将企业的各类需求和标准引入到办学的各个环节,通过一系列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工学结合的方式和途径,由两支培养队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两个培养阵地(学院与企业),共同完成课程标准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从而使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双主体”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要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创新,在管理效果上更好地体现“双主体”办学模式的优越性。

(一)管理理念的突破:用双主体来替代单一主体

要突显学校和企业两个机构的办学主体性。将企业的各类需求和标准引入到办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加强对企业人才的输送,同时,将学生送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顶岗实习中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将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之中,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维持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够有所收获。在管理理念上真正突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形式,真正做到让企业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企业的员工成为学生的老师,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二)管理途径的创新:实行双导师制

学生进入到顶岗实习阶段,下到企业实践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样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而企业的员工恰恰能很好地充当学生在企业的导师,学生在学校有老师上课,在企业有老师指导实践,这正是双主体模式下所倡导的“双导师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企业导师一方面对学生在实习中进行指导,同时也负责管理自己的学生,实行对口管理。学校可以布置选题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完成,也可以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结合他们所在的岗位进行撰写,这样就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了,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学校老师与企业导师的作用。“双导师制”也能很好地完善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实习目的,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工作。

(三)学生身份的转换:学生即准员工,准员工也是学生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从以前单一的顶岗实习学生,变成了准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学生到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进行实习,就不再是学生,而是准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和学校学业的完成之后,才能真正进到企业正式上岗,成为企业正式的员工。在学生实习期间,企业要将学生作为准员工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廉价劳动力,企业要教育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产品内涵,学习生产工艺,进行上岗实操等等,企业要有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员工的意识。但同时,企业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特殊身份,他们还是一群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应该重视学生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发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四)管理效果的融合:将日常工作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顶岗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和完成工作。但是单一的工作实习不是顶岗实习的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和共事,提升职业素养,因此在实习中丰富学生工作外的学习活动与完成实习任务同样重要。我们要让学生从自己的工作导师那里学到在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将工作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与方式。将学生的日常工作与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做到顶岗实习管理效果上的融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从校企双主体模式的视角对顶岗实习管理理念、管理途径、学生角色转换、管理效果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创新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使学生顶岗实习收到真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EB/OL].[2011-10-20].http:///zong_he_801/20111020/t20111020_696513.shtml

[2]陈岭.顶岗实习岗位和技能提升关联度的调查与分析――以高职生物类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

[3]童卫军,范怡瑜.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系统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5).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8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Internship Standards Research Program

LUO Dayong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226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of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professional post effect,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immin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ost. In this paper, for the study and formulation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standard provides program guidance, has certain theory 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ternship;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 方案制定的意义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符合顶岗实习岗位要求的岗位数量较少;(2)老师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不足;(3)老师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到位;(4)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我约束不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因此,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必须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本文为制定高等职业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了方案指导,本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在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发现顶岗实习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理论,拓宽研究视野,提供研究思路。归纳总结当前国内外在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上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访谈交流法。针对理论研究分析出的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的办法。(3)问卷调查法。通过理论研究和交流访谈,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设计问卷调查表,在教师中、学生中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中开展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依据。

3 研究内容

3.1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学校现状调查研究

(1)根据研究目标选择调查样本学校,设计问卷与调查方式及内容。(2)深入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有效性,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安排到位情况,学生本人对顶岗实习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3.2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现状调查研究

主要就实习的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态度,顶岗实习企业希望的目标、顶岗实习企业管理的难点企业对顶岗实习的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的障碍等问题调查。

3.3 校企合作机制建立问题研讨

通过召集教育专家、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建立的方法、保障体系等问题研讨。

3.4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分析研究

(1)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前续工作环节。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素质教育、文化浸润等方面分析。(2)分析研究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职业认知适应期,技能熟练波动期,心理稳定成熟期,情绪倦怠浮躁期等方面分析研究。(3)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后续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及时总结、奖惩分明,树立榜样、传承优秀,以赛促学、巩固成果等方面分析。(4)分析研究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流程关键节点。从学生实习分配环节关键点,实习过程管理环节关键点,后续管理过程关键点等方面分析。

3.5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分析

主要从管理主体,顶岗实习学生身份,实习地点,管理时间,管理内容等方面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

3.6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研究

(1)顶岗实习的实习质量分析。通过对调查样本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顶岗实习的质量。(2)顶岗实习校方管理现状分析。从实习阶段教学全过程系统性,培训教育及时全面性,校企合作机制有效性,实习基地选择的科学性,师资选派和管理情况,兼职教师管理学生的体制,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等方面分析研究。(3)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质量评价分析。

3.7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标准体系的构建

(1)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内涵研究: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2)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研究: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和校内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

3.8 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1)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研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准职业人。因此,在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时应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研究。(2)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研究:采用学生和校内外指导教师统一在一张评价表中进行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实习实训标准进行评价,构建高职院校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考评表。

3.9 研究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

该标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该标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该标准应有利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该标准应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条件,该标准应适应我国安全生产企业实际条件,该标准应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4 实施步骤

4.1 项目申报阶段

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项目申报书,进行项目申报。

4.2 项目研究的准备阶段

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尽量多有用的理论文献资料理论学习,集中课题组成员重点学习相关的教学论著,及时掌握最新教研动态和相关资料,为本项目找到理论依据,以及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具体做法。

4.3 项目调查、探索阶段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全国范围内部分涉及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分析、研究目前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解决方案。

4.4 项目实践阶段

(1)以本校学生为实验的载体,对初步形成的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进行实践。(2)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各班学生顶岗实习,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3)形成实践结论,形成阶段报告。

4.5 项目完善阶段

(1)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本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推广,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2)完成最终成果报告,并提交报告。

4.6 项目结题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所有的项目研究资料,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5 预期成果

(1)研究分析找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效果欠佳的原因。(2)研究分析清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从顶岗实习前续工作、顶岗实习过程、顶岗实习后续工作等方面研究得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3)分析研究得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4)研究分析得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5)构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标准体系。研究得出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内涵,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6)构建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研究得出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7)研究制定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该标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条件,适应我国安全生产企业实际条件,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9

Abstract: The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 higher vocational academies to combine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existing internship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preparation is inadequate before the internship, the monitoring is not effective enough in the internship, and the improvement is not timely after the internship and so on.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nship of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example, builds the process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 management for the early, mid and late stages of internship to achieve the smooth internship.

关键词: 过程管理;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管理

Key words: process management;higher vocational academy;internship;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62-03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学院培养高素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践性强的专业实习,学生与社会近距离接触,在实践中将专业指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顶岗实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同时也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导致实际实习效果与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如何在管理制度中形成有层次、多环节、相呼应的管理制度成为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就顶岗实习的前期、中期及后期管理框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1 过程管理理论基本内涵及顶岗实习中的作用阐述

过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企业管理中,过程管理对活动过程中具体的节点进行控制,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全面化的质量管理。通过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教育部16号文中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关于顶岗实习环节要求至少安排半年以上的实践时间。具备职业性与实践性的顶岗实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也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细化实习节点,有效监控实习环节,不仅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深化,也将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理论体系与教学实践质量,帮助企业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实现人才储备与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双赢。

2 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存在问题

2.1 实习前期缺乏充分准备

2.1.1 缺乏充分的思想与心理准备

学生对于集中的顶岗实习安排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认为顶岗实习中的企业以院系安排为主,学生思想被动、态度消极,对于校企合作单位薪酬、岗位、住宿等诸多挑剔;二是在校学生将顶岗实习认定为学校作业,对于顶岗实习所具备的社会适应性与承接性没有清楚的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前对于自身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安全事项没有接受相应的辅导,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后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2.1.2 缺乏充分的信息准备

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准备前期如果缺乏充分与细致的安排,容易造成院方对于企业与学生双方信息的忽视,从而导致院方安排的各项实习单位宣讲会、交流会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实习人员招聘不足或是实习人员与实习岗位匹配度不高的情况产生,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2.2 实习中期缺乏有效监控

2.2.1 缺乏有效管理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容易形成监管真空状态,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监督不力与实习单位的监管不力。首先,顶岗实习造成学生远离学校,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由于不同的实习单位造成管理的疏离,不利于校方及时、有效解决诸多实习管理问题;其次,实习单位对于校企合作中自身的义务认识不清,体现在重视企业利益多过于对于实习学生的培养与技能提升,学生在实习单位被定位为待遇低、轻度大、无保障的零时工,校方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导致顶岗实习的实践意义无法获得保证。

2.2.2 缺乏相应指导

院校与指导教师对于实习的参与度不足,考核制度注重形式性,缺乏实效性。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主要采取电话联系、网络沟通等非见面形式,无法获得真实与有效的在岗信息,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具体的实习指导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2.2.3 缺乏情感交流

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与学校联系较为疏远,院方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流于形式,情感交流也较为缺乏。学生一旦与实习单位在薪酬待遇、加班加点、安全保障问题上发生冲突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妥善的解决,容易给学生带来双重的打击,引感上的失落,造成的产生,不利于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实习后期缺乏及时改进

2.3.1 缺乏及时交流

顶岗实习后的及时交流对于新一轮的实习方案与管理方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院校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收尾工作浮于表面,多数以顶岗实习报告、实习手册作为存档材料,考核标准不明确,对于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反馈与交流,无法为新一轮顶岗实习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2.3.2 缺乏及时总结

顶岗实习结束时间与学生毕业离校时间间隔较短,院系与学生对于顶岗实习情况的汇总与总结缺乏相应的重视。学生对于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无法获得陈述的渠道;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需求与岗位要求也无法与校方进行有效沟通与总结。

3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协作、管理与配合,通过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细致的管理规定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各项行为与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处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专业的顶岗实习过程中运用过程管理理论,全程监控实习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周密、规范与合理的工作构架,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3.1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前期强化

细致而全面的准备工作是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重要基础,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前期工作的构架如图1所示。新一轮的实习方案的确定由去年实结所获得的修正意见结合当年实习新需求进行前期的信息收集,同时结合指导教师意见与行业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在方案的具体实践与操作过程中,依靠教研室、指导教师、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学生个人得到细化。教研室通过企业恳谈会、专题研究会进一步明确企业需求、细化实习方案;指导教师通过专题培训与文件学习夯实自身知识体系,提高自身技能。同时指导教师与专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恳谈,帮助学生清晰自身优缺点,了解学生真实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面试指导;校企合作单位与院方确定实习宣讲的具体安排与面试安排,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无障碍传达招聘信息与企业需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实习单位;学生在前期信息充分的基础上填写实习志愿表与确认表,增加实习活动的自主性。最终通过两次面试,最大化满足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需求,形成较高的匹配度。

3.2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中期监控

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中期的监控工作是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具体的管理工作构架如图2所示。进入实习单位后,在校学生将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蜕变,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学习空间以及学习方法的变化,学生的情绪与状态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群体性的实习活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因此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及时跟进实习情况、有效安抚波动情绪、妥善解决突发事件才能保障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实习学生定期汇报、指导教师定期家监督的双向工作机制,以定期座谈会为主要形式,以实习中期总结与检查为有效手段,以实习情况佐证材料为有效补充,实现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应对学生的实习档案、岗位定职、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安全保障等细节深入沟通,同时采取不定期寻访的方式把控实习过程与实习情况,最终与用人单位共同营造形成高效、规范、互赢的长期校企合作局面。

3.3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后期评价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后期的评价工作通过对学生评价、对校企合作单位评价以及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评价三方面构成(图3所示),多层面、多角度形成立体的评价体系,从而对学生、专业以及校企合作单位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意见,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后期评价通过三方评价来实现,以自评与他评实现对实习学生的立体评价;以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以及院方评价形成对于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三方的总结形成对于专业的评价,最终三方的评价应用校企合作与教学计划的修正与改进。

通过顶岗实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工作架构,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不开拓新局面。由于管理框架合理、监督层次分明、管理环节明确,截止至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单位已增至11家五星级酒店,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实习学生对于本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满意,实习期内安全事故0次数,指导教师被投诉0次数。学生对于职业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协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从学校向社会实现较好过渡,学生通过实习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不管开阔自身视野,从而提高职业素养与社会适应力,最终实现企业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使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环节真正的成为学生步入职场、锻炼能力的平台。

4 结论

伴随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不断强化,通过实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不断满足行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应用过程管理理论,在顶岗实习实习前期、中期、后期不同环节实现系统化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6.

[2]吴君,陈开考,谈黎虹,郑尧军.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4-56.

[3]谢霖,杜祥军.浅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过程管理理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90-93.

[4]朱红兵,张静.大学生酒店实习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过程管理视角[J].劳动经济,2016(15):90-91.

[5]姚静娟.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