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集锦9篇

时间:2022-02-28 23:38:54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每周星期一为幼儿园全体教师会,加强学习,并开展了“假如我是妈妈”的教育活动,倡导老师以妈妈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提高了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熟悉。

2、加强了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方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每周三为幼儿园集体备课与业务学习时间,老师们互相探讨、相互指导,教育教学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3、加强教师技能技巧练习,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本学期继续进行了技能技巧分项过关考核,三月份进行了简笔画的考核,学期末完成了自弹自唱的考核。通过这些活动,使老师们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坚持以德为首,制定园德育目标及日常工作中教师的行为规范,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

二、加强教研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研活动,改革课堂教学。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树立目标意识,选择教育内容,开展了教育活动。本学期教师分班轮流上台讲课,并及时给以指导,完善听、议课制度。对实习老师及时给予指导,使其顺利完成教学实习任务。

2、加强教育科研活动,做好课题实验的阶段总结,认真组织教师听课、评课,以研带教,促教育质量提高。二月份邀请市教科所的老师到园指导,对影视教育课题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本学期到师范附幼参观一次,到市一幼、二幼、实验幼儿园参观活动各一次,聘请淄博市教科所的王志刚老师到园听课两节,并给予指导、点评。幼儿园到桓台分校学前班授课3节,加强两边的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周幼儿园教师轮流参加了淄川区的一日活动培训,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了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科学治理,促办园水平提高。

1、加强安全治理,把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时,要研究安全工作;在落实教育教学工作时,要布置安全工作;在检查教育保育工作时,也要检查安全工作。

2、加强了全托、半托工作治理,做好幼儿住宿、饮食、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治理。非凡是寄宿的治理,制定了寄宿教师值班工作制度及寄宿幼儿晚间活动内容要求。另外,晚间还有园长、园长助理的轮流值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努力创设与幼儿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南北两园的走廊文化,根据季节及节日要求及时更换,北园院墙、玩具,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了油漆、装饰,使园面貌焕烂一新,为学校节省了开支。另外我们还整合了一日活动,统一了作息时间,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发展。

4、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到资源共享,家园共育。本学期为家长发放通知书、致家长的一封信、征求意见表5次,面对面的交流300人次,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的教育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许多事业单位的孩子已逐步进入我园就读。

四、成功组织了各种比赛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了各种能力

1、自编幼儿体操比赛。为了督促老师课外活动的组织,提高幼儿参加湖外活动的爱好,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体质,三月份幼儿园举办了”自编幼儿广播体操”表演比赛活动,全体幼儿人人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北园下午特色课开设成功。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设想,在多数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北园的下午特色课从3月1日开始正式开课,通过4个月的操作,报名人数有增无减,孩子们通过特色课学到了专长,也解决了家长接孩子的时间问题,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3、成功组织了幼儿园的“亲子运动会”。本次运动会比赛项目设置游戏性、趣味性强,体现了亲子性,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管是小班的家园乐“欢乐速递”、中班的快乐接力、大班的我是小司机,还是学前班的消灭大灰狼,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项目,非凡是有家长的共同参与,更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整个比胜过程组织严密,安排合理,裁判员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使运动会进行顺利,获得了圆满成功!

4、5月份全力预备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本次演出以特长班、北园特色课为基础,力争给更多的孩子参与的机会,参加演出幼儿达200人,老师们还利用晚上时间编排了舞蹈等,为孩子们祝贺节日。5月28日晚上,"庆六一"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我们很欣慰,也很激动~!演出得到了所有在场领导、观众的一致好评,就连在外面玩耍的人也都走到了我们的观众席上,而且能原原本本地把所有的节目看完,不管男女老少,没有提前离开的,真是难得!整个影院坐的满满的,可以说是座无虚席。观众席上掌声如雷,孩子们个个表现出色,每个节目都有其特色,老师们人人坚守岗位,中间没有任何漏洞,这么小的孩子能完成整场的演出,很不轻易,但我们成功了,真为我们的孩子骄傲!我们还在张恒老师的帮助下刻制了光碟,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演出后,很多家长到幼儿园的网站上留言,对老师们的辛劳表示感谢,我们能得到这样的回报很欣慰。

5、六一期间,美术班、北园美术特色课都举行了画展,演出那天我们在东关影院的门厅开辟了金城幼儿园小画廊,孩子们的画挂满了门厅,那长长的画廊,竟然是出自3----5岁的孩子之手,有人说不相信,但是我们的国画现场表演给人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我们听到更多的是赞叹:这么小的孩子能画出这么好的画,真难得!

6、“六一”节那天我们为每个孩子预备了精美的礼物,郭书记亲自送到每一个孩子手中,也把我们的无限爱意送到了孩子的心里。

7、6月12号、13号,幼儿园进行了新生报名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招生情况令人满足。

五、个人总结:本学期,幼儿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我只是做了我份内的、应该做的事情,除了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治理外,我还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了个人的业务学习,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2、担起了北园的收费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收费任务。

3、做好了食堂的监督、会计工作,使食堂帐目清楚。

4、做好了幼儿园的宣传工作,在学校网站、学校校刊《学诲》《成长之旅》《附小信息》上都有幼儿园的风采。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2

乱象一:狭隘理解阅读教育的目标

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重点在培养幼儿的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能力,很多教师却把它缩水为早期识字教育。要知道,一个好的阅读者一定是识字的,而一个识字者却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阅读者。

乱象二:阅读材料脱离幼儿的生活

当前幼儿园的阅读材料,有陈旧乏味的《司马光砸缸》等,有晦涩难懂的《三字经》,有太直白乏味的材料,还有水土不服的外来作品.这些材料都远离幼儿的生活,无法找到阅读材料与幼儿生活的契合点,这些材料只会抹杀幼儿对阅读的最初兴趣源,孩子以后的阅读之路又有何原动力来支撑呢?

乱象三:阅读教学方法的落后

阅读是幼儿与作品的对话过程。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幼儿从已有经验和口语中无法与书面语言建立对应关系,也就无法理解材料内容.而一些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仍强调记忆文字信息,强调讲述。至于材料蕴涵的教育意义,对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则全然不顾.

乱象四:阅读环境创设的贫乏

在越来越重视环境创设的今天,各个幼儿园也针对阅读教育的需要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而从大量事实却倾诉着另一个不争的悲哀:阅读环境的贫乏.导致阅读环境创设停留在低级阶段,脱离幼儿年龄和生活的图书角无人问津,人文环境的创设更显随意和零散。

以上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乱象,呈现出了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故此,我们的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改革。

一、全面落实早期阅读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早期阅读教育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由此可见,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阅读和前书写准备,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重在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幼儿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所以,强调通过阅读识字和获得认知的阅读是多么可笑。

二、精选适宜幼儿的早期阅读材料

早期阅读材料是将早期阅读目标转化为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中介。适宜既指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指接近幼儿生活,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1、根据年龄特征选择

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有一个共性,就是色彩鲜艳,形象具体直观,富有情趣,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以帮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逐步的完成从画面到文字符号的过渡。年龄段不同,图文各占的比例就不同,内容的繁简也各异。小班幼儿的阅读材料,图的比例大,文字少而大,情节简单。而到了中大班,图、文比例呈反向变化,内容也日趋复杂。

2、根据生活经验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定与幼儿的生活能够链接,从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那些远离幼儿生活时代的早期阅读材料,书面语言在幼儿积累的口语中无法建立对应关系,其内容又怎能让幼儿理解?选择源于幼儿生活的阅读材料,幼儿自然就感兴趣,就会饱含感情的专注阅读,并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根据阅读能力选择

幼儿阅读能力的形成有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违背此规律就会受到对应的惩罚。如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让幼儿阅读他们不理解、不感兴趣的材料,阅读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对幼儿人格和素质的培养。另外,早期阅读材料的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且易学易记。阅读有个体差异,教师既应注意年龄段的差异,也应考虑相同年龄幼儿也有阅读发展能力的不同,不可同一要求,选择单一的阅读材料,材料的体裁、题材、难异程度应丰富,幼儿应有选择的空间。

三、教学方法科学合理

要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就应让幼儿学会阅读。教师要在趣味引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真实的阅读和交流中积累阅读的经验,习得自主阅读的技能。

1、教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1)阅读环境和姿势

阅读首先要在光线好且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还应姿势正确的坐着看书,书与眼睛保持合适的距离。

(2)正确翻书和看书

引导幼儿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翻书,学习按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一页接着一页看书,让幼儿感受图是一页一页组成的,故事要一幅图接着一幅图有序地去看,并找到前后图的联系,才能读懂故事的内容。

2、构建文字与事物的关系

我们要让幼儿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读出声,并与具体事物、图画、口语、概念对应起来。如认识“香蕉”两个字,除了知道怎么读,还应把字与香蕉的实物、图片、概念建立对应关系,帮助幼儿构建理解文字的经验。通过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形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从而构建起幼儿对书面语言的经验,为入小学的正式阅读奠定基础。

3、创设宽松互动的阅读氛围

(1)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阅读

不论是集体阅读,还是小组阅读和个别阅读,教师都应倾其全力加以关注,关注幼儿阅读的进度、姿势、环境等,及时鼓励幼儿的优点,并让其他幼儿学习。

(2)参与幼儿的阅读

幼儿在阅读时,教师以同伴的角色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图文结合阅读、连贯讲述等。在与幼儿的交流中,幼儿自然习得语言的规则,增长有益的经验。

(3)鼓励幼儿与图书及文字创造性的互动

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推测、假设结果,分享人物观点,讨论图书内容并大胆质疑,使其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引导幼儿在集体或同伴面前口头叙述听过的、看过的故事。鼓励幼儿扮演讲故事人,创编书上的故事,讲述自制图书上的故事。鼓励幼儿随机组合动物或人物形象创编故事。在真实的交往情境中玩文字游戏,如给好朋友写信,给画面配音,给图画编上文字材料等。

四、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3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没有一定的结构目的,他们无意识地摆弄建筑材料,活动没有主题,谈不上有活动前的构思,可以说是随心所欲。他们热衷于将材料堆高、、再堆高……有时他们会将结构材料的形状、颜色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建立某种联系而发生联想。如:把长方形的积木说成“小床”、“小鹿”,把有凹度的积木说成是“电话筒”等。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动手操作能力差,小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坚持性较差、注意力分散、内容贫乏单一。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小班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兴趣,提高建筑能力,培养坚持性、独立性的品质,丰富游戏内容呢?针对小班3~4岁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结构游戏中我的指导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激发幼儿搭建的欲望

结构游戏的能力水平必须以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深刻感知为基础,幼儿对周围物体和建筑物有了较丰富的印象,才能再现生活,创造有价值的场景。活动中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物体,将构建的物体在全班幼儿面前介绍,并放置在结构区中,让幼儿观察欣赏。如带领他们观察幼儿园的大门、围墙及户外玩具的造型,问一问他们大门、围墙是什么样子的,滑滑梯时,你是从什么地方上去的,一级一级像什么,你又是从什么地方滑下来的,滑梯有的是直线形的,还有的是什么形状的,平衡木和跷跷板有什么不同……同时,我还带领幼儿参观中、大班结构活动,通过观察、参观,看图片、模型和电视等方法,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激发了幼儿搭建的欲望。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丰富的材料

我在指导小班幼儿搭建活动时,首先考虑的是孩子们的不同兴趣和发展需要,准备各种适应他们不同搭建水平的材料,如大号的、色彩鲜艳的积木、积塑;安全卫生的废旧物品(易拉罐、药盒、糖纸、包装盒);自然物(沙、石、水、萝卜、大蒜)以及半成品等。小班幼儿年龄小,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结构游戏中,发生矛盾和吵架,往往是为了相互争夺结构材料。因此,一方面我准备充足的材料,让每位幼儿尽可能都有搭建的机会,另一方面我用演示的方法教会幼儿如何拿放材料;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当所需材料不够时,引导幼儿用协商方式取用他人材料。还让幼儿学会分类整理收放材料,轻拿轻放,爱护他人的成果,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自然介入幼儿活动,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技能

小班幼儿在玩结构游戏之前,我首先让他们认识玩具材料的名称、形状、颜色与大小,并逐步熟悉玩具材料的使用。在玩结构游戏的过程中,我以伙伴身份、游戏角色融入幼儿游戏之中进行点拨,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技能。如在幼儿学习围合技能时,我发现高惟镇小朋友在构建眼镜框时没能围合成功,他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此时,我马上介入:“呦,这副眼镜框马上就要做成功了!”这位小朋友说:“老师,镜框我搭不好。”“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他听了我的话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我说:“再加几片雪花,看看行不行。”果然,镜框围合成功了。此时,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我说:“成功了。”这一例子说明当幼儿因技能困难影响游戏时,教师通过与幼儿共同探索、分享成功喜悦的互动过程,间接地提高了幼儿的围合技能,培养了幼儿的坚持性品质,推动了幼儿游戏的发展。

四、引导幼儿交流,教师是游戏评价的支持者、帮助者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4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问题

(一)区域活动难以引起幼儿持续的兴趣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幼儿频繁进出不同的区域,很少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区域中,注意力不集中,对区域活动内容不感兴趣。为了应对这种问题,教师想方设法频繁更换区域中的材料与游戏,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开始,幼儿会受到新游戏的吸引,但很快又厌倦新游戏。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方面,教师为了设计新区域游戏而绞尽脑汁,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幼儿没有深入游戏,他们并没有充分探索区域中的材料,即区域中的材料并不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区域活动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二)区域活动规则、限制过多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强调幼儿自主活动、亲手操作的活动形式。然而在很多幼儿园中,教师禁止幼儿自由取用不同区域中的材料,也禁止幼儿在区域间走动。幼儿被规则限制住了。实际上,各个区域在幼儿的活动中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存在着联系。例如幼儿在娃娃家想要建一间小屋子,就可以利用建筑区的积木或是益智区的雪花片;在美工区幼儿也可以进行想象游戏。幼儿在区域中游戏,自由取用所需的材料,充分运用空间,在连贯的活动中可以获得整体性发展。过多的“禁令”则限制了幼儿自由发展的机会,使得在区域中获得的经验缺乏连续性、联系性和整体性。

(三)区域材料长时间不换

丰富的材料与工具是区域活动的必要因素,在幼儿园中教师却常常感慨资源短缺,材料不够。为了确保区域活动的展开,幼儿园不得不购置各种精致的玩具、材料,如果经费不够,教师就必须自制大量的玩教具。购买材料经费受限,制作材料时间受限,导致区域中的材料长时间得不到更换。而幼儿的兴趣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不变的材料不能有效支持幼儿活动持续开展,影响区域活动的效果。

(四)区域活动脱离幼儿真实生活

教师在设定区域活动时,有时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安排一些活动内容。例如在角色扮演区安排银行、手术室等大部分幼儿完全不熟悉的场景。由于缺乏原有经验的支撑,幼儿对这种活动很快会失去兴趣。即使教师教了玩法,也因为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太远,幼儿的活动也常常局限于教师教的部分,无法深入、持续地进行,使活动失去应有的价值。

二、问题分析

(一)区域活动的主动性难以保证

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自主发起、自由选择活动是区域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和特点。幼儿园区域活动不仅符合幼儿游戏的天性,还能满足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需要,给他们自我挑战、自我建构的机会。然而,教师常常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幼儿一直处于“被安排”“被教”的被动地位。幼儿对区域活动缺乏兴趣,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主动性。幼儿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这个区域里玩,也不知道自己在区域里究竟应该做什么,他们只是在模仿、机械操作。这完全不符合区域活动的主动性特点。在自主的区域环境中,幼儿自己拿主意,自己设定目标、制定活动计划,也能在游戏中发现挑战与乐趣,真正满足了幼儿的个别需要与兴趣,实现了区域活动的价值。

(二)区域活动的开放性仍显不足

区域活动的开放性是针对受限的、割裂的区域而言的。在教师限定的一定时间内,在用桌子、柜子、屏风等相互隔离的区域中,幼儿各自选择进入不同的区域,各自进行着自己的活动,相互之间没有交流。这种看似秩序井然的区域活动,实际上在空间、时间、材料的使用上都限制了幼儿的活动,同时也限制了幼儿的发展。开放的区域则与之恰好相反,不论在空间设置、时间控制或材料的取用方面,都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促使幼儿开展更有深度、创意和挑战性的活动。空间上的开放性强调区域之间在相对独立的同时也能够互相交流。区域之间的隔离物只是为了保证区域内部活动的顺利进行,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拆除,以便区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上的开放性要求教师视情况灵活给予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过短的时间使得幼儿的活动无法深入下去,或是刚刚对区域活动有了一点兴趣与了解就被打断了。充足的时间给了幼儿更多的余裕去探索区域中的新材料,让他们有机会去创造,去挑战。材料上的开放性一方面意味着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取用材料的机会,另一方面意味着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都能联系在一起。材料的功能不是固定的,建筑区的积木可以给表演区的幼儿用来当作电话,美工区的工艺品可以拿到商店进行买卖。总的来说,区域之间是否能够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经验,取决于区域的开放性。

(三)区域活动的动态性有些滞后

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巩固了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获得了新经验,这是一个经验不断增长、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会不断产生新的兴趣与需要。长时间不更换或增加、补充区域中的材料,会使区域难以维持幼儿不断变化的需求。为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区域必须保持动态发展。

(四)区域活动的真实性有待提高

真实的区域活动更能提供幼儿丰富的经验。所谓真实,就要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区域活动脱离幼儿的真实生活,将很难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区域可以引进当地社区的特有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真实的区域环境,促使幼儿获得真实的经验。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发展策略建议

(一)“主动的”经验:鼓励幼儿发挥主体性

张雪门曾说,在游戏中要“多给儿童自由选择、自我发表及自我订正的机会”,他所强调的即给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同样,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也可以体现在自由选择、自我表达、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赋予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选择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是幼儿自己选择的,所以结果也比较容易圆满[1]。幼儿自己选择区域活动前,首先要明确自身的需求与兴趣,制定活动的计划。因此,可以避免幼儿很快对区域失去兴趣的问题。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有权利自由地选择区域,选择材料与工具,选择玩法,这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表达。自我表达的好处在哪里呢?一味要求幼儿按照示范做,动作上可能是像模像样了,但永远不会有新的东西产生。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作,既巩固了原有经验,又产生了新经验。例如,请做得比较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给其他小朋友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尤其鼓励幼儿展示有自己的想法的作品,可以积极引导幼儿的自我表达、自我创作。给予幼儿自我评价的机会。评价是经验总结与反馈的重要环节,教师给幼儿机会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能够有效提升原有经验。因此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常常引导幼儿自己反思,帮助他们自己组织经验,进行自我评价。

(二)“开放的”经验:减少区域活动的限制

“开放”一词在幼儿园中往往难以付诸实践。不限制在固定的区域活动,活动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孩子到处乱走的混乱情况?不限制在一定的时间结束,孩子不珍惜时间开小差怎么办?不限制材料的取用,会有孩子随处乱丢甚至破坏材料吗?这些顾虑,是教师们不敢开放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开放”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的开放,正如同“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自由一样。首先,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开放”活动的机会,没有自由的背景,幼儿永远不能形成“自动自觉”的习惯。被动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个人需求和兴趣难以得到满足,个性化发展更难以实现。“开放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发挥潜力,“开放的”材料给幼儿带来“开放的”经验。因此,教师应多给幼儿一些信任,减少区域活动的限制,允许他们在有需要的前提下在区域间走动;给予他们充分的区域活动时间去探索与创造;鼓励幼儿自由拿、放材料,并要求及时送材料“回家”。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如果空间不受限制,活动不被打断,材料自由取用,他们绝不会浪费一分一秒在徘徊、等待或者制造混乱上。

(三)“动态的”经验:及时提供变化的材料

幼儿对活动浅尝辄止,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区域中提供的材料不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或兴趣。单调的材料、长时间没有变化的活动,导致幼儿对区域活动缺乏持续的兴趣,难以支撑幼儿的经验累积与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从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材料的支持性两方面出发,关注幼儿的兴趣所在,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一方面,区域中的材料应丰富多样,游戏玩法不受限制,使幼儿能感受区域活动的变化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幼儿活动,向区域中持续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在幼儿遇到障碍时及时给予幼儿帮助,让幼儿能够深入区域活动。在区域设定后,随着幼儿活动的不断进行,教师应投放不同结构水平的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创意游戏、自我挑战。

(四)“真实”的经验:区域活动从儿童生活出发

正如杜威所说:“学校最大的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这就是学校的那种隔离现象,就是学校跟生活隔离开来。”[2]幼儿活动与生活的脱节,导致“真实”的经验遥不可及。杜威认为,儿童从事的简单烹饪、洗碟子、掸灰尘等工作,对他们来说,跟做扮演游戏同样有趣。对儿童来说,日常生活的作业充满了神秘价值的感觉,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活动是名副其实的,以往只有成人能做。换句话说,生活中的因素,不论时间和地点,永远会使儿童产生兴趣。为了解决幼儿需要贴近生活的经验与区域活动提供的远离幼儿生活的经验之间的矛盾,教师需要从区域提供经验的真实性与生活性进行考虑。教师应树立幼儿园课程是“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展开,也从生活而结束”的观念。区域活动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也应完全来源于生活。幼儿生活在哪里?幼儿园、家庭与社区都是幼儿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庭与社区拥有许多幼儿园内无法拥有的宝贵资源,除了社区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外,外部环境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也同样是渗透在幼儿生活中的资源。因此教师在利用外部资源的时候,应当充分与家庭、社区进行对话,“请进来,走出去”。[3]幼儿园可尝试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网络,整合园外的家庭、社区资源,支持活动开展。一方面,可建立长期有效的社区资源库,如利用周边的环境资源(如公园、景区),文化资源(如博物馆、美术馆、大学)搜集区域活动所需的材料。另一方面,可成立助教团。助教团的成员可来自于与幼儿关系密切的人群,如父母、祖辈以及其他亲朋,他们能够根据幼儿需要适当介入,提供各种教学辅助。

作者:方晨瑶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戴自庵主编.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下)[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5

幼儿从中班到大班,不仅个头长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语言方面幼儿能主动、积极地与同伴交流,大多数幼儿语言比较完整、流畅,用词比较准确;美术方面幼儿能大胆地利用多种美工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音乐方面幼儿能比较准确地按照音乐的节奏做各种较复杂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社会交往方面幼儿能主动地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交往、合作和分享。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语言方面部分幼儿倾听习惯欠佳,不能听别人发言完就插嘴,尤其是对同伴的发言,没能认真倾听。针对本年段幼儿实际情况及部分幼儿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注重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将本学期年段工作制定如下:

一、日常保教工作

为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真正的做到保教并重。

1、能用较规范性的语言完整、具体、连贯的表述

为幼儿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提供自由交流、表述的机会和条件。首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谈话活动、听说游戏中扩展幼儿的经验,在活动时教师将注重各个领域互相渗透的教育,支持幼儿在各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的倾向,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机会听说,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改进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等讲述活动的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决定幼儿讲述的兴趣程度、讲述水平、语言潜能的挖掘程度。从原来的集体集中,适当安排小组集中,幼儿分组讲述能为幼儿提供更多讲述机会,从而能让幼儿更大胆放开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再次如开设小小故事大王,播报员等活动项目,让幼儿运用已有的语言经验充分表达和锻炼;最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了解家庭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场所,从而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不断强化家庭中语言教育,如:让家园配合督促幼儿完成任务,如:布置任务,目的一是让幼儿回家能完整叙述任务的内容,目的二是任务的选择多以复述儿歌、故事为主,让幼儿进行表述一定的内容的语言实践活动。

2、(1)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结构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操作活动。以集体、小组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对于有些的数学知识、技能,教师应直接教给幼儿,而有些数学关系幼儿难以独自发现和感知,我们将设计一定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从而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将注重数学区角活动,如在区角活动中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在摆弄、操作的过程中充分的感知、体验、探索,鼓励幼儿与同伴展开交流、相互讨论,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策略,纠正错误,共同游戏;

同时,让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活动的情景和一些偶发事件,如散步,外出游玩中的情景、事情,引导幼儿注意和关心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和形状,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时间的长短和更替等,引发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

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提供丰富的科学探索类的玩具和材料,让幼儿在玩中体会科学现象。以集体、小组、个别的探索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将科学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如科学游戏活动—风车转转转,借助一定的材料或玩具,将科学的道理寓于游戏之中,通过参与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玩耍和操作活动,获到相关的科学经验;如根据班级开展种植饲养活动,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播种、管理、收获等种植活动和喂养、照料等饲养活动,让幼儿从中获取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同时,鼓励家长多带幼儿走向大自然,利用外出散步,参观、游览的机会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生动的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喜欢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与近期教育内容相适宜的环境。以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形式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如指导幼儿自主选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同时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最后利用社区资源,让家长多带领幼儿参加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让幼儿在欣赏中不断地提高。

4、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有初步的安全保护意识创设

“自理”的条件和环境,在日常生活环节中渗透教育,例如洗手问题、入厕问题、运动中的安全问题,我们将根据日常生活环节反复地对幼儿加以提醒,让幼儿进一步地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开展各项游戏,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并通过家长有目的的实际演示和游戏,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5、能主动地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交往、合作与分享,能解决交往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创设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流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培养幼儿交往的技能,并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引导、鼓励幼儿从多方面和多角度解决问题,帮助幼儿积累成功的经验。

二、教科研工作

1、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每周集中年段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通过业务学习、年段事务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地研讨交流,并做好教研记录,每月月底整理好研讨资料,写好反馈。

2、每周五集中一次集体备课,预设下一周的教育流动内容,探讨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对上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针对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议,调整教育策略。

3、指导年段教师写好逐日活动计划,并对活动进行反思,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笔记,每月月初检查年段教师上个月的手头文档,并做好记录。

4、组织年段教师进行互听互评活动 >>

,在观摩教学活动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5、根据年段情况开展专题研究:婴幼儿汉字教育与各领域内容的整合。

三、家长、社区工作

1、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园特色课程的建立及内容,并针对年段幼儿具体情况向家长交换意见和建议,使家园教育步调一致。

2、十月份对幼儿进行全面家访,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了解家长的教育观、需求。

3、继续办好“家长学校”,以“育儿保健专刊”、“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促进家园沟通,从而提高家长教养水平。

4、配合园部办好“家园报”,使家长更加了解园部工作,争取得到每个家长的理解和认可。

5、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各种废旧材料,丰富幼儿游戏材料。

四、管理工作

1、每周一组织年段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剖析案例等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每周五组织年段教师集体备课,预设下一周的教育内容,并对上周教育内容进行反思,同时做好详细地记录。

3、每周一下午检查年段作品栏,家教栏更新情况。

4、每月月初检查年段教师上个月的教育活动计划、教育教学反思笔记,业务学习笔记。

5、指导各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写好主题阶段小结。

6、指导各班参加区域活动设计评论。

7、认真做好专题研究的阶段小结和汇报工作。

8、继续加强年段教玩具管理工作,由年段教师共同承担三大类游戏材料保管工作,及时增添新的游戏材料,由各班教师独立保管区域材料。严格执行借还登记制度。

9、根据季节的变化布置年段日然植种角,选择反映季节特征的种相植和饲养的内容。

10、展丰富多样的教科研工作。如,“年段班级竞赛活动”等

五、本学期月工作计划安排表。

九月份

1、各班级环境创设。

2、对新、旧生进行常规养成教育。

3、召开期初年段家长会。

4、开展“中秋节”“迎国庆”系列活动,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活动,充分体验节日的气象。

5、组织年段教师对幼儿早操结构和音乐进行调整。

6、组织年段教师学习有关二期课改精神的相关文章。

7、组织年段教师做好班际竞赛活动的准备工作。

8、确立教研课题,制定专题研究计划,并作好阶段小结。

9、对幼儿进行全面家访,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情况。

10、填写幼儿家园联系手册。

十月份

1、督促与指导各班级专题计划的实施开展。

2、年段新教师公开教学活动。

3、大班互听互评活动。(结合研究专题)

4、组织幼儿参加年段班际竞赛活动。

5、幼儿早操比赛。

6、创设年段自然角。

7、布置年段作品栏,展示幼儿绘画作品。

8、填写幼儿家园联系手册。

十一月份

1、继续督促指导各班级专题计划的实施开展。

2、组织年段教师观摩中班年段互听互评活动。

3、组织年段教师参加区域活动设计评优活动。

4、组织年段幼儿体验。

5、组织幼儿秋游。

6、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7、配合园部对各班级生活常规教育情况进行检查。

8、填写幼儿家园联系手册

9、更换年段作品栏内容。

十二月份

1、组织年段教师做好第二届“迎新运动会”的准备工作。

2、组织年段教师观摩小班年段互听互评活动。

3、大班年段家长开放日(向家长汇报字宝宝乐园教育成效)。

4、开展“迎新年”主题教育活动,体验节日快乐。

5、对年段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测评。

6、填写幼儿家园联系手册。

7、更换年段作品栏内容。

一月份

1、组织年段幼儿参加“第二届幼儿迎新运动会”活动。

2、填写期末幼儿发展评估手册。

3、做好期末专题小结工作。

4、整理教师手头文档工作。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6

在创设“娃娃家”的环境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他们的生活经历、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需求和能力,努力创设能给孩子带来满足、快乐,能促进孩子各方面发展的游戏环境。

一、努力营造家庭化游戏环境

开学初,孩子们从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处在分离焦虑时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小班幼儿入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克服分离焦虑。所以在新生还没有入园之前我们就要做好环境的创设。在最初的阶段,由于孩子并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不适合分区游戏,因此我们创设了一个大的“娃娃家”,在这个大的“娃娃家”里我们将所有的材料集中在一起以便于孩子们取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把活动室布置成了一个大的家庭环境。一个墙饰制作成欢迎小朋友入园的画面,另一个墙饰设置为红红小鸡、绿绿小鸡和黄黄小鸡的家。小班孩子年龄小,玩具及空间布置要富有童趣,投放的玩具材料有小厨房、床、餐桌椅、抱抱娃、各种成型的玩具等,也可根据幼儿园的情况投入如小爬滑、摇摇椅等材料。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新奇有趣的游戏玩具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调整不良情绪,激发参与游戏的愿望,积极进入到游戏情景中。这样的环境创设对于初入园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适宜的。

二、在游戏中学会生活

遵循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充分重视在生活、游戏活动中渗透教育。养成教育离不开自然、真实的生活,在“娃娃家”家庭化的游戏环境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模仿、习得生活技能,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创造“娃娃家”环境上我们力图再现家庭的生活场景,突出“家”的真实感、温馨感,让孩子找到家的感觉。因此在幼儿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后,我们根据幼儿兴趣调整游戏环境、材料,在满足幼儿最初刚入园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根据幼儿发展,有计划地调整材料,创设了单独的“娃娃家”游戏区。根据幼儿兴趣增添了多种布做蔬菜、水果,小沙发、靠垫、小推车、饮水机、小衣服、奶瓶等家中及幼儿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幼儿轻松地游戏,尝试着给娃娃做饭、喂饭、穿衣服、哄娃娃等。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体验的增加,加之教师的恰当指导,游戏情节会更加丰富。

三、在游戏中学会探索

新《纲要》指出要让幼儿自由探索,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经验。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娃娃家”游戏提供了幼儿探索的条件。小班幼儿正处在“我自己来”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和探索,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相信自己,勇于尝试动手克服困难。相比较第一阶段入园初期,我们在材料投放上做了调整,将一些成型的玩具收起一部分,适当地投放了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同时在制作上体现趣味性,以吸引幼儿的游戏情趣。幼儿游戏具有依赖于具体的玩具或材料来进行的特点,幼儿年龄越小,对玩具材料的依赖就越大,对游戏材料的逼真程度要求越高。因此,小班的玩具材料在制作上就要形象逼真、颜色鲜艳。如:皱纹纸做的饺子皮、荷包蛋,泡沫纸做的幼儿可以自己动手串的“鱼串、肉串、豆腐干串等”、多功能布包、切切看点心等。这些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控制能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他们自己尝试着多种玩法,通过自己的尝试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经验。小班幼儿的探索意义不在于研究得多深,而在于树立其“我能行”的信心,增强其自我意识。

四、在游戏中学会交往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自控能力弱,坚持性差。由于缺乏与同伴的交往经验,孩子的独占欲望强,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是常见现象,特别是表现在争抢玩具材料上。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有“备份”。利用孩子从众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在材料的投放上,每一种、每一类我们都投放多件,如系扣的、喂豆的、操作用的蔬菜、水果,还有娃娃、餐具、小筐、小包等都投放3―4个,力图让幼儿有条件自主选择玩具材料。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喜欢独自游戏,与同伴交往甚少。因为游戏材料是孩子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往的最好媒介,所以我们经常更换一些游戏材料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如我们给孩子开设了“银行”、“菜场”、“超市”,提供了小推车、生日蛋糕、小药箱等,于是买菜、过生日、看病的游戏主题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而且小班幼儿游戏的重复性、模仿性强,这些带主题情节的游戏内容,他们百玩不厌。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己初步萌芽,独立意识增强,自尊心、同情心开始发展,同伴间的友好交往、合作、轮流、分享、谦让等良好的社会的培养和内化,将有利于他们成长为具有良好适应性和社交能力的人。

五、让孩子通过多层次材料获得成长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7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游戏 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材料,自由操作、自由探索,在与材料和同伴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所带来的快乐与学习彼此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园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幼儿游戏活动情况,特别是在游戏材料的选择方面大胆尝试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

(二)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幼儿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开展游戏,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三)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不断丰富,想象变得更加活跃。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着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材料本身就能够增强幼儿游戏的欲望。

二、游戏材料应具有动态性

(一)材料的流动性。

幼儿游戏材料要以幼儿的实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同在一娃娃家,一家有电话,一家有篮子,一家有茶杯。这样,一家若也想有其他家的东西,就必须想办法:寻找代替物;自己制作;到别家去“借”;去超市购买。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二)材料的可变性。

如,废旧的笔管可做“理发店”的烫发卷筒,“商店”将其和油泥结合制成许多飞机、帆船等当玩具卖,“饮食店”则当做吸管给客人使用。材料具有可变化性,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幼儿园区角游戏的创设原则

(一)尊重幼儿的个性,利用丰富的物质材料。

1.及时更换陈旧材料,激发幼儿操作材料的兴趣。

游戏材料玩久了,幼儿就会失去应有的兴趣,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幼儿活动效率。因此我们常常观察幼儿的活动,发现哪种材料幼儿已经失去兴趣,就及时更换。有时也会给它换个位置,或采取过一段时间再提供的方式培养孩子操作兴趣。采用这一方式效果很好,幼儿又会产生新的兴趣。

2.资源共享,引导幼儿共同分享材料。

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拥有一些自己喜爱的玩具、材料,如:拼图、图书、智力魔方、棋类玩具等,可能有些玩具已经放置太久而不再关注,于是我们发动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带来和大家分享,大大丰富了游戏材料。如,有的小朋友带来的拼图、图书成了热门玩具。

(二)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游戏活动中,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入手,为幼儿营造宽松、安全、融洽、和谐、没有压力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教师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通过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采用有效的手段。如:鼓励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不厌其烦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鼓励幼儿坚持活动。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接纳幼儿的个性。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困难时,给予支持与鼓励,使其坚持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助其完成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幼儿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奋发向上,有自豪感,精神上获得愉悦,才能形成“独立、自信、合作、创新”的个性。

2.形成和谐的同伴关系。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8

地方资源,顾名思义就是指学校所在的市辖区内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我园地处享有“中国鞋都”的陈埭四境,蕴涵着丰富的鞋文化资源,如:鞋厂、鞋材、各种品牌、广告等等。而我们主要是将当地(中国鞋都)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教育功能的资源进行优化与重组,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进行整合,让幼儿的游戏活动延伸到自然、社会的广阔空间。

1.游戏材料的提供

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尤为重要,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持,是幼儿游戏的工具,也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为。

游戏材料的多样多变特征,能够使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发挥出各种探索行为,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互为推进。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利用海绵、皮革、网布、不织布、轻泡等制作了颜色鲜艳、外形逼真的游戏材料,包括蛋糕、包子、水饺、寿司、手卷、海鲜、蔬菜等等,应用到“自助餐厅”、“小吃店”等主题中;还有电话、打扫工具、锅铲、电子秤等,应用到“娃娃家”、“菜市场”、“超市”等主题中。幼儿通过与丰富形象的材料积极互动,从中较好地融合技能与交往能力,促进了多方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不能被动地局限于购置材料,而应深入探究已有材料的玩法,使物尽其用。仅仅为幼儿提供配置材料,并不能保证良好的活动效果。因为购置的材料往往满足不了幼儿游戏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指导幼儿充分利用自然物、无毒无害废旧物品些游戏半成品和一物多用的成品,让幼儿在游戏中能独立构思,创造性的运用,既满足游戏发展的需要,又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如,在结构游戏中,我们除了提供积木、积塑、胶粒、雪花片等专门的结构材料,还增添了辅助材料,如皮革、大纸箱、鞋盒、线轴等等,能力强的幼儿,可引导他们用辅助材料建构,对能力弱的幼儿可提供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材料。

2.游戏道具的制作

表演游戏中的道具是指包括头饰、服装、场景布置、桌椅等等表演游戏中所需要用到的物品。它在表演游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可以把人物形象化,有助于幼儿对角色的认识与理解;二是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具有凭借物,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因此,在表演游戏中,提供适宜、安全、有效的道具,才能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

如:在大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中,用皮革、不织布制作荷花、荷叶,利用线轴、皮革制作海草,利用布、纱制作衣服利用皮革、松紧带制作精美的头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头型调节长短,同时因松紧带比较宽,幼儿戴着比较舒适,从而更加喜欢,其使用率自然就提高了等等。

又如在中班表演游戏《小羊和狼》中,利用皮革、轻泡、纸箱、纸盒等制作小羊的房子,利用万通板、皮革、轻泡和无纺布制作树、花草、栅栏等,利用皮革、纸板、轻泡、织带制作头饰和胸饰等。在大班表演游戏《包公审石头》、《小熊请客》、中班表演游戏《三只蝴蝶》等,教师也制作了丰富的道具和辅助材料,受到了幼儿的极度喜欢,表演起来也更形象。

同时丰富的辅助材料和工具性材料,是幼儿创造性使用的助推器。在表演游戏中,常常看到幼儿在表演中突然有了创意,而这些创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老师所预设不到的。因此,在表演道具的提供上,教师要尽量多提供一些可组合、拆拼的纸盒、鞋盒、线筒、瓶子等生活中随时可得的辅助材料,以及诸如双面胶、剪刀、夹子等工具性材料,以便幼儿表演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组装成新的道具,满足游戏不断拓展、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可见,表演游戏中道具的提供是需要教师用心思考的。只要教师用心思考,智慧地提供丰富而不繁杂、牢固又实用的游戏材料,并注意提供辅助材料,使材料具有可变性和新颖性,不断吸引幼儿游戏的兴趣,诱发、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就可以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幼儿进行多样化的探索表演,有效提高道具的使用率和实效性。

3.游戏内容的丰富

游戏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幼儿所处的实际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感知生活,或者经过幼儿的思维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表现。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就越高。因此幼儿所处的生活是角色游戏内容的直接来源。处于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内容。

3.1 角色游戏主题的丰富。

幼儿个体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不同而千差万别,所以幼儿角色游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由于我园幼儿的家庭大部分都是做关于鞋材的生意,幼儿经常处于买卖鞋材的环境。幼儿的生活角色是游戏的主要素材,因此在大班角色游戏的主题中,我们增设了鞋材城、鞋子加工厂。

这些都引起了幼儿的积极响应,幼儿兴致高昂,他们模拟着生活中父母的买卖角色进行游戏。在鞋子加工厂主题中,幼儿能明确鞋子加工厂的角色分工及职责,开展游戏,同时模仿着父母及环境学习运用语言交流的方式,使用礼貌用语与顾客进行交往,增进了游戏中工作人员与顾客的交往,并根据游戏发展的需要能与同伴协商拓展游戏情节,增强各主题间的交流。在鞋材城主题中,幼儿也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较逼真、大胆地扮演鞋材城的各个角色,合理布置环境并开展鞋材城买卖的游戏,积极使用协商、分工、合作等交往策略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需要,选择使用适宜的材料开展游戏,不断发展游戏情节。接下去,我们将开展“闽南特色小吃”等主题,提供土笋冻、面线糊、海蛎煎、菜、芋圆等,让幼儿在情感水平、知识、技能上进一步得到提高。

3.2 结构游戏主题的丰富。

在结构游戏中,我们也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和幼儿共同生成主题建构活动――《中国鞋都》。孩子参观鞋都后,再回来建构,由于是来源于幼儿生活感兴趣的建筑物,便自然地调动起幼儿主动建构的内在动力,激发主动探索的愿望,再综合运用已有的建构经验,创造性地建构我们陈埭的鞋都,也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9

一、以教育目标为中心———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动静有序,环境的设计要美观、和谐,充满童趣,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动静有序,“动”是指幼儿可以在其中进行活动的环境和借以开展活动的材料。“静”主要是指供幼儿观赏的环境和材料(如壁画、观赏性的树木和花草、精美瓷器等)。动静有序,要求我们既重视环境的布置和投放,又重视环境的美化和对幼儿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其次,环境的设计要美观、和谐。环境布置中的图案造型、色彩形象等要力求符合幼儿的审美观,给幼儿以充分的美的体验和感受。如可以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布置一些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动物、植物图画等。环境和材料还要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地去感受、探究。环境和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使幼儿在感知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受到正面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环境设置要与教育目标任务、内容相结合。

幼儿的语言、思维、情感是在感知、内部整合、表达这三类基本心理活动的有机结合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园教育要想取得更好的成效,除了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应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外,还应当使环境的设置和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育的任务、内容相结合,使幼儿在环境和活动材料的感知或动手操作过程中,形成丰富、深刻的事物表象,从而促进幼儿语言、思维、情感和动作的发展。

二、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着力点创设健康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1.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优美、亲切的环境。

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尽量幼儿提供优美的、亲切的、于幼儿情感相通的,情趣相符的环境。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园室内外环境条件,和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室内外环境创设。例如:在平坦的草地上,把颜色鲜艳的饮料瓶摆成“蛇”形,孩子们可以在此学习“蛇形跑”。把呼拉圈固定在草坪上,孩子们可以钻山洞,练习爬的动作……我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使孩子体验到上幼儿园的快乐,也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幼儿的距离。我和孩子们商量庆“元旦”活动室环境布置时,大部分幼儿认为用挂网式锁链来布置,而我却认为这种布置陈旧,但孩子们却很感兴趣。特别是往上面挂一些较轻的物体(如气球、拉花等),然后欣赏那一高一低的弹性动作。所以尊重幼儿意愿他们会觉得更亲切、更喜欢、更能发挥教育价值。

2.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创设有助于幼儿探索的环境。

目前,人们对幼儿学习方式的认识发生了一个深刻的变化,由关注幼儿的接受学习变成了强调幼儿主动学习。环境的作用是要促使幼儿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因此,幼儿的活动室就应该更像工作室,让孩子们在里面可以自由的探索、研究与发现。一个有助于幼儿个人探索的环境应该有丰富多样的材料。材料的丰富性是从量的角度来说的,即量要满足幼儿操作的需要;材料的多样性是从质的角度来说的,材料本身要有一定的结构性,包括材料的种类、同种材料的难易程度等等。当然,教师还要注意为孩子投放材料的时机等问题,在孩子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为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允许他们独自的探索,又要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3.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创设便于幼儿合作的环境。

幼儿的学习活动及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幼儿间的模仿及探究活动,从而促进了幼儿间的互动合作,使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幼儿园的环境应有助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因此,幼儿园的活动室除了为幼儿提供个别活动的安静的区域外,还应该有适合人数不等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区域,以及能够容纳全班孩子进行交流的场所。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除了便于幼儿个别探索外,还应该适当满足幼儿合作的需要。

4.尊重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我园近年来提出一个新的思想———“我和幼儿一样高”,这不是单一的说教师在与幼儿说话交流时要蹲下来和幼儿交流,使身高与幼儿“一样高”,而是在教师的内心世界里,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应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关系,不是“教者”与“被教者”关系,教师要细心的倾听幼儿的心声,给幼儿营造一个充实、快乐的精神环境。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幼儿的需要,是他们最关心的事。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积极动脑思考,了解和分析幼儿的心理,尊重幼儿,积极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力求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环境,营造出健康和谐的环境氛围,吸引孩子主动参与,让孩子在宽松、和谐、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真正实现幼儿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促进幼儿的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