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划管理工作思路集锦9篇

时间:2023-01-28 21:26:52

企划管理工作思路

企划管理工作思路范文1

伴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铁路局属施工企业已完成了公司化改造,转变成为“四自”市场竞争主体。环境的变化和自主经营地位的确定,给铁路局属施工企业提出了提高素质、加快发展的要求。制定发展战略,实施战略管理已成为铁路局属施工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应对之策。 一、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均在政府严密的计划控制之下。企业没有经营自,也没有经营压力,制定发展战略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市场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有形建筑市场的完善,已打破了条块分割的原有格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确立了铁路局属施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即将到来的优胜劣汰局面,铁路局属施工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将可能成为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关键性因素。制定发展战略,实施战略管理,清楚地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准确地判断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更好地依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思路,更有效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从而建立一套规避风险、稳妥取胜的盈利模式,对于铁路局属施工企业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实施战略管理的意义在于:首先,实施战略管理能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铁路局属施工企业来说,继续依靠铁路局的保护政策生存已不可能了。走向全国大市场已成为生存发展的必然。在参与全国大市场的竟争中,有没有明确的思路,能否把握住目标市场,能否按照明确的发展思路配置好企业的各种资源,将最终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其次,实施战略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实施战略管理首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出了素质上的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有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市场机会的战略眼光,必须有敢于做出战略决断的能力,必须有将战略决策变为企业整体行为的组织协调能力。实施战略管理也对企业的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的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必须围绕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构和再造,必须围绕战略目标和方针,不断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市场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实施战略管理能使企业更好的融人国际竞争环境,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保护期的结束,国外建筑企业将进入国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外企业的进人,将带来许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实施战略管理,树立明确的赶超“标杆”,在与国外企业的竟争中主动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瞄准其他国家市场提供的准人机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生存空间,在竞争中融入国际市场,使企业的管理与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实施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战略设计、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战略设计是战略管理的规划阶段。要求提出企业使命和总体战略目标,进行市场竞争环境分析,找出关键性的战略要素,看清楚外部的机会与威胁和内部的优势与劣势,根据市场与竞争环境分析,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并拟定战略方案,作出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在实施中,要求将战略规划的内容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去,培育出支撑战略的企业文化,创造出有效的机构组织,调整目标市场,准备预算,开发和利用信息支持系统并制定相应政策激励员工和有效配置资源。战略评估是战略管理的最后阶段。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战略评估就是按照确定的评价标准去检验战略规划落实的状况。针对实施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调整战略。战略管理的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战略设计是战略实施的前提,战略实施又是战略评估的依据。 而战略评估反过来又为战略设计和实施提供经验和教勺11。 在战略设计阶段,铁路局属施工企业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领导斑子要有使命感,要真正把制定发展战略当做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去落实好。 要真正认识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司制改造后,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好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最终能否在市场中站住脚并有较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领导班子的战略思维水平。一方向正确,企业的路就会越走越宽阔。方向错误,企业就会越走越艰难,最终走进死胡同。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经营决策机构,应当承担起制定发展战略的责任。董事长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是制定发展战略的第一责任人。公司领导集体和首脑人物的使命感和战略思维,往往是公司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是企业持续成长,经久不衰,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第二,要认真调查企业内外部环境,给企业定好位。制定发展战略,首先要搞清楚企业目前所处的位置,这包括五个方面的定位:一是业务领域定位,即在哪个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就局属施工企业来说,目前只能定位于建筑业。二是产品定位,即在行业中生产什么产品、服务于什么顾客,满足公众的什么需求等。局属施工企业目前只能定位于为铁路路网的扩建和更新改造服务这样的位置上。三是发展目标定位,即思考在一定的时间后要达到的目的地在什么地方。既然是制定发展战略,那么企业就必须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如果若干年后还维持企业现有的经营水平,那就没有必要制定发展战略了。我国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7%以上,企业的发展速度从营销额这一指标上说,至少不应低于7%。四是出发点定位,即思考公司现实的出发点在什么地方。如果把握不准自己在市场中的现实位置,也无法准确制定发展规划。五是资源潜力定位,即思考公司资源能力、知识潜力与竞争者的相对强弱关系。总之,认真调查企业内外部环境,摸清楚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摸清楚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准确地给企业定位,是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第三,要做好发展战略的起草工作。要组织专门力量从事这项工作,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和战略经营单位都应参与发展战略的起草,做好相关职能规划和子规划的安排。要注意借助“外脑”,向企业外各类专家学者咨询,改善战略设计所需的知识结构,防止知识结构不全使企业决策的前瞻性和全面性受到影响。要抓住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着眼于解决主要问题去起草规划。就铁路局属施工企业来说,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体制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应着眼于在规划期内解决这一影响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起草发展规划,在体裁上不一定要搞大部头的战略报告,只要把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向、战略重点、战略对策和战略步骤讲清楚,并通过一定的文字形式确定下来也就可以了。第四,按规定程序组织好战略规划的论证和决策工作。要召开研讨会,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要按照决策程序在“新老三会”上进行决策。#p#分页标题#e# 在战略实施阶段,铁路局属施工企业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划分好层次,正确处理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以前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实行的是集体决策、集体负责,责任很难明确到人,无法严格划分决策与执行的责、权、利关系。现代公司体制下,董事会是决策层,经理班子是执行层。由于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欧美一些大公司开始推行CEO体制,即首席执行官制度。在80%的公司中,首席执行官由董事长兼任。其职责主要有三点:一是制定发展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二是选择经理班子成员:三是塑造企,.业文化。总经理则负责企业主营业务的日常运营,承担的是首席运营官的职责。这样的制度安排,既能保证决策与执行的一体化运作,又能明确的划分出决策与执行的层次,使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实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因此,按战略管理层次和日常经营管理层次进行划分,建立首席执行官制度是值得探索的。第二,制定好年度工作计划是战略实施的关键。 年度工作计划是战略管理层次和日常经营管理层次的衔接点。战略实施取决于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年度工作计划也是考核经理班子、制定并实施激励约束方案的依据。由经理班子按战略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经董事会、股东会决策后执行,按执行结果考核并激励经理班子是否能实施好发展战略的关键。这一点,铁路局属施工企业虽改了制,但做得并不好。第三,按战略要求调整好企业的组织架构。这包括按项目法施工调整企业的业务流程;按产品链进行分立式产权重组,形成内部市场的相互协作关系;建立相应的用人、分配机制,制定好激励约束方案;培育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等等。这些方面,铁路局属施工企业与地方先进施工企业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再不加快改革速度,将会因机制落后而被市场淘汰。 在战略评估阶段,铁路局属施工企业应注意的是:第一,要建立市场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并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要注意人力资本的价值,对经理人必须有合理的激励方案。应尽快引入年薪、期权等激励机制。第二,要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地对战略进行调整。第三,要建立相应的组织,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确保战略评估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总起来说,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是一个整体,无论是战略设计、战略实施或评估,都要讲究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和稳定性。制定方案时,尽量考虑周全,防止关键性因素没有考虑到,导致战略上的失误。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较高的决策成功率从来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要讲究艺术性,因为战略实施是最困难的阶段,要求员工有严明的纪律,有承担义务和损失的牺牲精神。成功的战略实施与经营管理者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关。战略设计非常好,由于人际关系协调不好导致战略实施失败的例子是很多的。要讲究稳定性。战略二字本身的含义就是超前一段时间指出目标。但是,这个目标要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必然导致企业管理混乱。这种稳定是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但也是相对的。因为战略管理过程本身就是建立在连续监控内部和外部的动态和趋势的基础上去快速地适应各方面的变化。对铁路局属施工企业来说,在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上,确保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无疑是今后几年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三、实施战略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应该开放思维,从更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全路21个铁路局属施工企业如果各忙各的、各自为战,势必会形成“鹏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走联合经营之路,通过联合形成规模优势,力争在既有营业线更新改造中处于有利地位,是铁路局属施工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各局属施工企业利用相互间的优势资质,互相提供投标阶段的便利,帮助对方开辟市场;相互之间提供资源,进行施工组织方面的联合;相互参股进行资本联合,这是铁路局属施工企业应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的好方法之一。从竞争走向竞合,以联合经营应对新的挑战,应当成为局属施工企业的战略选择。 其次,要坚持创新精神。国有企业改制成为有竞争实力的公司制企业,要比国外资本、民营资本组建企业打人铁路建筑市场难得多。公司改制挂牌只是艰难的改革之路的第一步。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着许多民营企业所没有的弊端。这些弊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谁想立足于国企改革的潮头,谁就应该大胆创新,勇于向这些体制性弊端发起冲击。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始终在创新中前进。要学习和贯彻同志“5•31”讲话精神,敢于吃“螃蟹”,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使企业实现“脱胎换骨”。 第三,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战略实施提供好的内外部环境。要处理好与大股东的关系,在突破体制方面寻求政策支持。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改进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正确而有效地指导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保障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积极投人到战略实施中来。要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掌握行业中的各类信息,寻求指导和帮助,确保战略实施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企划管理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企业;科技档案;档案管理;工作思路

从当前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科技档案管理现状不佳,存在诸多问题,这与管理者秉持传统思想观念、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为了尽可能地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应当强化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是做好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规划,加强科技原始资料、科技档案分类、科技档案整理、科技档案归档等方面的监管,尽可能保证科技档案的应用价值,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便于企业更好地进行科技项目的研究或为科技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使企业更好发展。由此看来,合理规划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思路,有序、合理、规范地实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原则

参考相关文献及笔者工作经验总结,确定企业之中科技档案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出于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管理作用的目的,遵循统一领导,分析管理的原则,合理地实施科技档案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全部档案实施综合管理,如根据科研项目档案的内容及其作用,合理分类科研准备方面、研究实验方面的、总结鉴定验收方面的档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以此来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效果。

其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因科研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分类等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料丢失、资料破损等现象,导致档案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在实施科技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的原则,对涵盖企业全部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档案文书进行监管,并且严格监督档案整理、分类等工作,避免档案被破坏。

二、做好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

相关调查显示,国内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档案收集不齐全、科技档案制度不健全、科技档案人员素质不高等,导致科技档案管理现状不佳。针对此种情况,应当结合科技档案实际情况及其管理情况,合理规划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思路,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必然能够提高档案管理效果。对此,笔者的建议是:

首先,建立科学档案管理制度,理顺科技档案管理归档程序。科技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技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基于此,应当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规划制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进而统一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合理实施科技档案管理。另外,还要注意理顺档案归档程序,以便档案归档工作的能够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档案遗漏或档案丢失的现象。

其次,加大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科研项目档案中明确了科技的成果及研究过程,对于有效应用科技及深入研究科技有很大帮助。为了保证重点科研项目档案的使用价值,科技档案管理实施中应当将重大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作为重点任务或内容来对待,将此项工作的责任具体落实到管理人员的头上,以便管理人员能够认真对待,规范化、合理化地监督控制重大科研项目档案。

最后,加大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目前一些企业之中科技档案查阅依旧采用手工方式,导致档案查阅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对此,应当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构建科研档案信息化平台,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科技档案。

三、结束语

因管理者秉持传统思想观念、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导致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不佳,未能有效保障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致使科技档案在企业部门之中的应用效果不佳,未能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对此,笔者建议遵循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原则,合理规划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思路,如理顺科技档案归档程序、加大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加强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等,可以大大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戴志艳.加强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实践意义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4(6):290-290.

[2]房秀霞.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33-33.

企划管理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财务战略管理目标;企业的价值管理;财务战略管理

新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和对社会经济的不断渗透,信息化成为时代的主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法则下,竞争赛上演的激烈无比。我们的企业团体又怎能在这个社会中被置之身外呢。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让企业能持续的发展下去,那么企业就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将会给企业带来一个持续发展的未来,能让企业更具有优势和实力,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企业长期获利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确保稳定而又持续的资金供应是重要前提。在企业中,只有流动的资金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所以正常的资金流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保障。财务工作的实质是对资金运动的管理。因此就需要我们的企业把财务战略管理放在财务工作的首要位置,从而实现对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管理。所以说财务管理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重心工作。

一、财务管理战略的含义

财务管理战略是企业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战略根据企业内外的财务管理实况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资源的配置、筹集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它很好的体现了企业战略在财务中的应用与实行。

财务管理战略的实施需要财务工作的支持、配合与补充。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对财务可信性的分析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也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准确的定位。企业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就必须得经过财务战略工作仔细的分析和比较。只有走对了路,企业才能健康良好的发展下去。

二、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以及战略选择

就企业而言,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当然是追求长期盈利的能力,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的内容与我们企业的战略管理方案应该是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性目标是要赚取更多的投资收益。如果企业不能创造出客观地投资收益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将无法立足在这个社会上。收益是企业生存下来的基础保障。所以追求长久的盈利能力是每一个企业都不会改变的总的目标方向。

总的目标只有唯一一个,而实现目标的路却有千万条。如何正确的选择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世界上影响轰动的财务重大案件: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公司安然公司的破产很值得我们深思。用别人的成败来思考、总结,并以此时刻警醒自身是每个企业的学习任务。虽然安然公司的破产有着“逐日结算制”的暗箱操作,但与公司在资本投资战略方向上的失误也是有着直接影响的。安然本来是一个传统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却由于安然决策者急功近利的发展知识经济网络科技,使得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宽带部门成为了安然亏损最严重的一个部门。由于安然盲目放弃了自己的主营业务,使得公司失去控制,走向了衰亡的道路。事实说明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就必须得找准自身的管理战略方向,这样才能让企业少走“歪路”。不盲目,不被利益冲昏头脑,正确选择财务管理战略是关键。

三、对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研究

1.把企业财务战略工作按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

为了增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可行性,可以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将财务战略和短期的财务计划中划分出一个区间,及长期财务战略、中期财务战略、短期财务战略。其中中期企业战略能够让财务战略工作持续、稳定、长久的进行,有着连接作用。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就是长期财务战略计划,因为它指导者短期战略工作和长期战略工作。而且长期财务战略计划工作是着眼于全局性和长期性思考之上的。做好企业财务战略分期工作将会更好的指导企业稳定的发展。

2.协调财务战略和其它职能战略关系

企业正常运转中,资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贯穿着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要使资金这个重要的后盾力量不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行,使财务战略成功的实施,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职能部门的划分,使得各个部门形成了一种各自为证的不良风气。改变这种现状也是刻不容缓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战略协调组织或者任命高层管理人员来负责协调工作,这样有利于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和提高各个职能部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将是财务战略工作实施的保证。

四、结论

为了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我们企业走向强盛道路上势在必行的任务。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是一致的,都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对企业资源进行了合理规范的管理。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通过企业的人文力量将战略思想渗透到财务工作中,让一切工作落实到实处。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制定一个合适的财务战略计划,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财务战略工作才是让企业走向强盛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高 洁:浅谈我国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必要信[J];科学与决策;2008-10.

企划管理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多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进度控制;钢结构制造企业

一、绪论

钢结构制造企业的特点较为突出,具有典型的面向订单工程型企业的特征,也可称为项目型制造企业。钢结构制造企业每批产品的设计制定及生产都需依照客户合同中所指定的要求完成,并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产品交付予客户。钢结构产品具有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重复生产率较低、制造过程中需要频繁变更等特点,而且,钢结构企业所接到的每个客户订单的需求差异化较大现象明显,所以企业多是采取多个项目同时开工,产品的生产制作处在多个项目环境下,企业管理的难度及复杂度便可想而知了。由于项目繁多,且需求又各不相同,因此钢结构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进度超预期、资源冲突、项目和项目之间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钢结构制造企业普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而造成的。例如:不能保证计划的统一性及协调性、计划执行过程中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管等。钢结构制造企业需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搭建起科学的多项目管理平台及计划管理体系,继而实现多项目从计划制定到实施的有效监管、多项目资源的合理规划与配置以及科学性的协调管理。

二、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项目作为钢结构制造企业的核心,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多个项目同时进行,多项目管理集成了企业战略管理、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以及互相协同管理等内容,是一个将技术、知识、信息进行统一协调且共享资源的管理方式。具体管理现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当前多数钢结构制造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普遍是采用的单项目管理方式,企业运作思维仍处于单项目管理思维。企业在选择项目时,往往只针对某个项目的利润性、技术可行性方面,没有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考察分析;在对选定的项目进行进度安排时,资源将只为单一项目所专有,丧失了资源自身的可调动性,当多个项目进行时出现资源冲突时,需要合理的调动资源使其能尽量多的应用到各个项目中,将资源冲突尽量降低,这样就致使协调的难度加大,项目运作受到影响。

第二,钢结构制造企业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将采购、生产、工程、财务核算等全部整合到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中,将企业资源统一管理。钢结构制造企业与其他企业所接项目不同,钢结构制造企业所涉及到的项目都属于定制式,不同项目其需求不同,构件的体积、重量及复杂程度均有差别,构件的生产成本、生产工艺、生产周期等一些基础数据都无法收集。在生产管理方面,钢结构制造企业每批产品的设计及生产都需依照客户合同中所指定的要求完成,因此项目可重复性较低,每个项目所用到的物料都不相同,物料清单的罗列工作量庞大,并且所需物料必须在施工图纸制作完成后才可进行编制,这就造成了ERP系统中生产计划需要不断调整,导致不能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执行。

第三,钢结构制造企业在进行项目计划制定时,延续了传统的关键路径和计划评审技术,在计划制定时只单纯考虑生产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每道生产工序所需要的时间,而没有将内部资源使用情况考虑在内。关键路径和计划评审技术制定的计划支解了系统的统一性,使得管理者只注重了局部效益,而这样所得出的关键路径是缺乏综合系统性考虑的路径,是将内部资源约束抛除在外的一条生产周期最长的路径,并且受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操作者心理因素影响导致很多项目的计划并不是最优计划。

三、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项目管理宽度和长度加大,管理难度加大,当多项目运转时企业组织结构往往无法满足其柔性需要。从生产当中看,大多数钢结构制造企业所涉及的业务包括设计、生产、安装、售后等,管理链条较长;从安装过程中看,安装和生产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业务,隶属部门不同,管理宽度加大。这些情况都致使部门信息沟通之间存在障碍,管理不顺利等,组织机构的柔性管理急需提升,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已无法满足当前多项目运转的需求。

第二,企业管理流程的制定没有面向多项目管理,而是沿用了传统的单项目管理。伴随企业业务不断拓展,在同一时间内运作多个项目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但当前,多数企业的管理流程的构建仍是基于单个项目管理而制定的,企业管理流程的设计没有与多项目管理相结合,流程制定缺失完整性、协同性差,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信息都是独立的,造成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第三,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不完善,项目计划横向协同操作性差。各个项目计划外部接口或者管理接口不明确,不同项目计划的制定缺少关联。各部门间的计划的制定缺少衔接及协同,部门计划和总体计划之间存在断裂现象。一般的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计划管理没有形成体系,项目之间缺乏协调性,致使计划的可控性差、执行力度弱,资源使用率不高。

四、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设计框架

钢结构制造企业产品客户定制,生产具有一次性、不重复等特点。当前,大部分钢结构制造企业的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企业管理方式上,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多项目管理的需要。为能应对多项目管理,本文设计了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管理框架。

钢结构制造企业基于关键链多项目管理体系制定的主要思路是以项目型生产为中心,企业资源应围绕项目展开,打造项目管理链,以项目生命周期为时间线对企业多项目进行系统的综合管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设计思路

在多项目过程中,做好合理的安排,周密的计划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周密的计划是多项目管理事前控制的重要手段。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设计的主要思路是:

图1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管理框架

首先,对推、拉式计划进行有效结合。钢结构制造企业具有明显的拉式特点且兼具推式特点,在设计钢结构制造企业计划体系时应将其特点充分考虑,因此只有将这推、拉式计划进行结合,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管理的需求。其次,钢结构制造企业在多项目同时运转的环境下,不确定因素较多,最后计划者体系输出的计划更改困难,计划可控制性较差,不能满足环境多变情况,搭建关键链项目管理缓冲机制能够有效的满足多项目运作当中不确定因素下对计划控制的要求,因此,将关键链项目管理计划控制思想融入到最后计划者体系当中,形成计划与控制两者统一的局面。

在考虑推拉计划相结合以及关键链项目管理计划控制思想融入最后计划者体系,本文提出基于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三层计划体系、计划调整机制以及计划制定规则。三层计划体系包括主干计划、前瞻计划和详细计划。

第一,主干计划:公司在投标获胜后,销售部门与客户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协商,项目进度要经过公司战略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制定项目进度刚要,以此作为项目计划制定及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前瞻计划:项目经理制定主干计划,即多项目管理中关键计划,为生产制造进行指导,以工作分解结构(WBS)进行细化工作包,利用关键链技术制定整个项目的计划,并对内部资源进行配置。

第三,详细计划:详细计划作为最后计划者体系当中的底层计划,包含一周内要落实的工作,最后计划者即现场项目部人员以前瞻计划为指引,将施工现场中的现实约束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比如人员、技术、资源等,制定出最终可以实行的工作计划,最终计划应充分把主干计划、前瞻计划以及项目实际操作等情况涵盖其中,其特点便是可操作性强。

参考文献:

[1]林晶晶.企业多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2

企划管理工作思路范文5

一、A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的简要分析

(一)销售费用较高和其他成本费用还有挖潜的空间对A公司和同行业成本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公司总体的成本水平控制较好,大部分成本项目在同行业中是较低的发生水平,但销售费用却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的,直接挤压公司经营业绩。在销售方面,A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没有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缺乏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控制。没有形成自己的营销团队,更多的销售依赖外包公司和集团兄弟公司,销售费用增加了不少,但是销售的业绩增长较低。产品售后服务管理比较欠缺,造成销售费用的虚高与效率的低下。从成本具体构成的明细项目分析,公司部分费用控制还是较好的,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成本费用还可进一步控制。(二)采购、生产、研发成本管理问题突出在采购方面,原材料购进周期与生产计划结合不紧密,有时生产线缺货,导致设备空置;有时采购过量,库存材料增加,使得存货管理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都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原材料购进过程中只关注价格的高低,没有控制住质量,使得废品增加,影响生产及增加公司质量成本;在研发和技术方面,研发项目没有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导致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前期的研发成本也无法收回。在生产方面,生产计划没有严格执行,产品生产滞后,车间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够,仓库保管管理不够,造成各种原材料和物料的损失;车间生产定额工时不能全部反映人工效率,造成人工成本浪费。(三)成本管理职能的其他缺陷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太狭窄,简单理解为产品的制造成本,忽略了企业的关键成本概念,比如交易成本,成本,还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观念的狭窄导致战略与执行上产生了偏差。成本管理目标不清晰,或目标过于具体化,仅仅服务于订单、利润、市场占有率等绩效指标;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尚需进一步明确和健全,成本中心的建立与分级、考评都不够;成本核算需要引入作业成本和平衡记分卡等先进的会计控制方法与理念。

二、A公司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一)总体设计思路围绕A公司成本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在项目设计原则上,注重以下:坚持价值管理原则,不以纯粹的产品成本降低为目标。思路如图1所示。(二)成本组织设计思路成本管理是整个企业的工作,成本管理目标要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员工,企业要根据组织机构的情况,让他们承担不同的成本管理的职能。组织是保障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成本组织设计要建立成本综合管理协调机构,明确专项成本的归口部门以及明确成本控制的主要节点。成本组织的设计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体现了既分工又制衡的原则,为成本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业务流程基础。还有就是归口管理运用,重要的控制环节要有专门机构管理,体现既分散又集中的原则,有利于管控目标的实现。企业往往实行不同的组织结构,来适应公司战略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同的组织结构下企业有不同的管理与内控方式,结合公司组织架构设计原则,围绕主体活动设立成本组织,确保成本管理统一性的前提下,按主要业务线归口控制,形成全业务、全环节和全员的成本管理理念,明确成本控制责任。成本组织设计如图2所示。(三)成本目标设计思路成本目标的制定十分重要,没有目标就没有控制本身。成本控制总目标应与管理和经营业务相适应,并通过制定总目标,把项目总成本分解到各个具体部门,并建立监控、执行、考核机制。所以成本目标管理从两个方面考虑:成本目标的确定及成本目标的分解。1.成本目标的确定。A公司应从管理和经营两个角度设定成本目标,为目标分解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企业管理主要是对内视角,使用企业权威来下达指导命令,而下级部门去执行,所以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而企业经营是对外视角,依靠市场规则来与其他主体交换资源,遵循自愿与公平原则,所以二者的成本有很大区别。具体成本目标的设定如表1所示。2.成本目标的分解。成本目标分解思路:第一步是按照成本结构进行分解,分解到具体的成本项目;第二步是按照公司的产品结构进行细分,落实到产品;第三步是按照成本的管理组织层次进行纵向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分解路径及流程如图3所示。(四)成本计划设计思路成本计划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指出有待加强控制和改进的领域,使项目达到合理经济的目的。成本计划(即成本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两部分构成:产品成本计划和费用计划。结合A公司的特点设置成本计划内容,如表2、图4所示。(五)成本核算设计思路成本核算优化的内容主要是将过去以编制财务报表为目标的核算体系向以支持成本控制为目标的核算体系转换,成本核算具体设计思路如图5所示。图7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图8成本考核设计(六)成本控制设计思路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对成本活动,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监督,使产品成本的形成,限制在控制标准的范围内,以促进成本降低的目的。控制的原则主要有全员参与控制、全过程控制、动态控制和目标管理原则等。成本控制实现流程如图6所示。2.成本控制方法体系。要确保控制的有效,成本控制必须以实现成本目标为导向,所以大力倡导目标管理,包括成本责任指标和成本量化数据建立;成本控制需要与绩效管理有效结合,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把成本控制落到实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如图7所示。(七)成本考核设计思路成本考核框架包括考核组织、考核流程、考核内容。具体做法为首先划分好责任中心,为其制定可控的成本目标;其次明确考核组织,由谁来编制部门预算,反映执行情况,分析差异原因,形成成本报告,定期报送企业领导;最后是考核内容的制定,要透明和公平,以权威的企业制度方式规范下来。成本考核设计如图8所示。(八)成本分析优化思路各责任中心(部门和车间工段)是成本分析的第一责任人,每月完成本部门或本工段的成本分析,工段的成本分析由生产部汇总并分析,各部门应在每月3日之前并向财务部提交书面报告;财务部成本科是企业成本汇总分析的责任单位,每月完成汇总分析,提交公司月度成本分析会议讨论;公司成本控制中心组织召开成本分析会(每月),讨论成本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各责任中心根据会议要求落实改进措施。(九)成本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实施路径如图9所示。基于路径分析,未来的成本管理系统应逐步建设,以符合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成本信息管理系统规划框架如图10所示。

作者:李刚 冈健 陈国庆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 经大学图书馆

企划管理工作思路范文6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对策

1、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特点

(1)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高速公路文化本身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因此它既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也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针对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建设管理点多、面广、高度分散的特点,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将对整个行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2)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速公路企业必将作为市场竞争主体。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要在公路建设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增强竞争力,而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正是凝聚团队精神、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现状

2.1.1核心层面

公司确立了 “以路为家,勤勉敬业,追求卓越,共铸和谐”的企业精神,以“红色”领航,“绿色”扬帆,“金色”服务为文化理念,以“司乘提供全程服务、为员工搭建广阔舞台、为社会创造最佳效益”为公司宗旨,“ 安全畅通,增益增效”的企业使命,“奋斗创造未来 ”的企业价值观,“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争创科学管理样板路,全面建设文明服务品牌路,精心打造绿色生态示范路”的企业愿望。

2.1.2中间层面

企业文化的中间层面就是公司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制度层面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策划相关机构,以保证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逐步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在管理制度上,公司以“规范管理年、服务基层年、成效显现年”活动为主线,不断完善管理章程。

在行为层面,为提高员工思想政治,公司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如江西高速摄协和泰和管理中心在井冈山站联合开展“映山红杯”江西高速风采摄影采风活动等。

2.1.3表层

第一,抓好道路保畅,服务保障有了新提升。全面展以桥梁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整改率达到99%,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进一步规范服务区管理工作,提升职工服务水平。如为全面提升所站收费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收费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吉安西管理所开展了映山红杯”收费岗位大比武、大练兵技能竞赛。

2.2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精神层面

一是企业文化宗旨认知不足。公司员工对公司宗旨的内容认识模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自己无关,只不过是一个口号而已。二是一些单位将企业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体,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协助单位搞好党政思想工作,或是混同于精神文明建设,认为文化建设就是搞文化活动,唱赞歌;三是公司个别单位没有建立企业文化长效机制,很少规划公司长远目标。

2.2.2制度层面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贯彻力度不够。在调研中,很多员工表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注重表面化,只重视在领导讲话或在大会上不断提及企业文化建设,但是对于制度的建设,员工的培训,职业规划没有较高重视,没有把员工学习作为一个考核的目标,不太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交流。

第二,沟通渠道不畅。在调研中,不少员工表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很难向上级及时反映,或是在工作中遇到不同意见不能很好的同上级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2.2.3物质层面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趋同。企业文化没有反映公司自身的特点,虽然同属交通行业,但是与不少同类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大同小异,缺乏自身个性,本地区的特色。同时公司各部门没有在公司精神的引领下,协同行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发掘属于“江西高速”的企业文化。

3、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建设的对策

3.1优化企业制度的设计

在进行现有制度与文化理念的整合时,首先把握现存制度和企业理念的主题思想,然后比照两者是否一致,若完全契合,则此制度就应巩固和发扬光大,否则进入制度的修订程序。深入一步找出问题的所在,是表述不准确,还是考虑不周到,亦或是根本上就背离了企业文化。针对不同的缘由,确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接下来将修订后的制度公布于众,调查员工的反应,不断修正,直至员工表示接纳,此制度便正式出台。

3.2提升物质文化的水平

企业文化的形成反过来又会推进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物质文化表现在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活动场所、路容路貌、站容站貌等建设。江西省高速高速集团可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聘请专业策划机构对企业形象和外显文化进行设计,以企业标志、企业名称、专用字体、专用色为基础,向企业内部的办公用品、品牌、旗帜、员工制服等方面全方位辐射,形成一套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不仅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而且可对物质文化的理念传播功能重新强化和整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3提供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和实施保障

一是要建立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企业文化的常设组织。该机构的职能应该包括:编制、实施、检查、完善文化发展规划;全面导入形象识别系统,负责 CIS 的宣传贯彻、培训和指导;协助人事部门进行员工行为规范的训练及检查工作,负责员工意见箱的设置并收集、整理和传达意见;组织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工作;策划、制定、完善企业文化活动项目及规范程序;负责企业内部报刊、BBS 等的编办工作。

二是要建立保障机制。设立企业文建设专项经费,加大企业文化建设软硬件的投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同时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现有员工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并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努力挖掘文化资源,广泛宣传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让员工在活动中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形成共识。

4、结束语

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它既能把企业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确定的文化态势和目标上来,又能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起导向作用;既能起到凝聚人心和鼓舞斗志的作用,又能使企业全体成员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刘霞.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企划管理工作思路范文7

[关键词]路桥施工企业 全面预算 重点 难点

全面预算管理是路桥施工企业广泛采用的科学管理工具。通过预算目标的分解、编制、汇总与审核、执行与调整、评价与考核,将对企业起到规划发展、协调行动、沟通认识、控制经营与激励业绩等方面的作用。路桥施工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适应市场变化,防范经营风险,在推行的过程中逐步转变管理层和员工的观念,带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路桥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要求

路桥施工企业是专门承担公路交通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大型建筑企业,有着自己显著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固定性决定生产经营的流动性;产品的多样性决定生产的单件性,要求管理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决定企业采用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单件产品金额巨大、资金需求量大,需求不均衡。生产周期的长期性、涉及面广,需要实施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与一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相比体现了以下的特征:一是更为复杂的预算组织体系;二是更为综合的预算管理目标;三是具有更强的战略指导性;四是有更强的系统性和权变性;五是更为综合和细化的绩效评价体系。

路桥施工企业成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其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适应其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具体来说,路桥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具备以下要求:

(1)在企业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重点是确定包括各职能部门、各生产要素管理部门和各个施工项目以及施工项目内部各责任中心在内的全面预算执行组织体系。

(2)工程项目是企业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因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控制对象为每一个施工项目,各级预算的编制均是针对每个施工项目,要求每个施工项目都必须实行预算控制。

(3)针对路桥施工生产周期长、影响因素多、较为复杂的特点,全面预算目标体系和考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目标利润为中心,兼有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尽可能使其量化。

(4)针对路桥施工项目分散、施工地点远离管理层的特点,应加强全面预算监控,完善全面预算调整环节,建立预警机制和预算执行信息反馈制度。

二、路桥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及解决思路

全面预算管理是“全员、全额、全程”的全面管理,因而可以说确定预算管理的重点是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路桥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本文通过引入价值链分析法,确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内容和解决思路。

2.1、路桥施工企业价值链的分析

从路桥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可以看出,工程项目是路桥施工企业的根本和核心。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是路桥施工企业基本价值活动中创造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主要和重要的价值活动,具体地说其核心价值活动在于公路桥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资源准备和施工现场控制等环节。如何完成好这些业务环节是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因为从成本构成要素方面考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核算的重点是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旬接费用上,材料费用占工程成本的较大比重,一般为60%-70%,机械使用费在成本费的比重一般为15%-20%。

经过对施工企业的价值链的分析,在进行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方案的设计时,首先须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环节与作业方式进行合理性探讨,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为出发点,以价值增值流程的再设计为中心,提出流程改进和优化方案。特别是对占工程成本比率较大的项目材料的采购流程、施工生产流程加以关注,尽量减少流程环节的不可控成本的影响因素。

2.2 路桥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及解决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内容在于包括工程结算预算、项目毛利预算、工程现金流量预算及工程项目利润预算在内的工程项目的预算,应重点针对工程结算收入、工程成本、工程间接费用、工程人工费、工程机械使用费、项目内部作业成本等各个预算项目采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和具体详细的编制依据。同时,施工企业在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时,应按照工程项目运行规律的要求,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分析和研究工程项目的业务流程和作业方式,在此基础上优化业务流程,再造作业方式,以流程为导向,以作业为基本单位来构建项目基层预算组织,划分各级预算责任中心的责权利,设置高效运行的预算组织结构,从而为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强健的组织保障机制。

三、路桥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难点及解决思路

3.1 关于路桥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编制难点及其解决思路

全面预算的编制是否具有准确性是全面预算管理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施工企业如果单以传统会计核算按成本费用的经济性质划分的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成本费用项目作为全面预算编制的基础和项目显然不够准确和详细,最终影响全面预算实施的效果。例如在机械化施工程度较高的大型机械化路桥施工企业中,施工机械费用占总成本比重约达60%-70%,如何在各分部分项工程中科学合理地分配施工机械费成为预算成本控制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在路桥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运用作业基础预算理论,利用作业成本管理取得的信息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以提高预算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增强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可比性,解决路桥施工企业预算编制粗糙和预算执行偏差的难题。

例如,在路基土石方工程的预算过程中,根据工程量清单所列,把路基土石方工程分为清理现场、挖除树木、挖除树根、拆除结构物、挖土方、挖石方、挖除非适用材料、换填土、利用土方、利用石方、土工格栅、结构物台回填、软土地基处理、借方超运等工程细目。预算过程包括:

① 根据工程量清单所列的工程细目来区分和合并作业,确定作业中心;

② 研究和制定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计划,以确定完成每个作业所需的工程量;

③ 根据现行的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和市场调研结果,选定工资、材料、机械及其他的预算费率,计算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各项资源费用总额;

④ 以工日数、材料耗用量、周转材料周转次数、机械台班费等作为成本动因率分配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资源费用总额,从而计算出各个工程细目的工程总价;

⑤ 把各工程细目的工程总价逐项累加,汇总得出路基土石方工程的工程计划成本,即该路基上石方工程在全面预算编制表中的预算控制数。

3.2 关于全面预算目标体系和考评指标体系完整性的难点及其解决思路

这是路桥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的另一难题,路桥施工企业面临的复杂多变的生产经营环境迫使企业必须实施战略目标管理,并且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全面预算目标中,明确企业在预算期发展的目标方向与必需的竞争水平,规范企业各项经济资源配置规划的整体结构。平衡计分卡方法则是施工企业贯彻战略管理目标,构建科学、完整的预算目标体系及由此产生的预算考评指标体系的有力工具。

在路桥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目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财务预算指标的制定应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绩效出发,兼顾企业增长、投入回报(盈利)和风险控制三者的平衡,体现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适当选择以下预算指标,如营业收入、产值、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净现金率、产值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投资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成本费用收益率、成本费用增减率、存货周转率、计量回收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贡献毛益总额等指标。

路桥施工企业还可以以预算的目标体系为依据,将平衡计分卡方法贯穿于预算考评过程中,根据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业绩标准和权重,建立科学有效的全面预算考评体系。

四、结束语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本文通过对路桥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思路,能够有力的推进路桥施工企业科学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适应市场变化,防范经营风险,转变管理层和员工的观念,带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爱香,高晨著.全面预算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 苏寿堂.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 韦德洪主编.财务预算理论与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企划管理工作思路范文8

关键词:企业 计生工作 以人为本

一、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随着形势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以往仅就计划生育问题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为主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从更加人性化的高度,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逐步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但对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来讲,尽管口头上讲“两种生产”一起抓,而实际上只顾抓生产、抓安全、抓效益。在企业体制改革、机构调整、减员增效等一系列变革中,计划生育工作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置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削弱了。针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地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科学有序的人口发展目标就不能实现,已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速度将会出现反弹。因此,必须强调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当前继续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求真务实,是新时期新形势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讲,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自觉加强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新认识和理解计划生育工作,以强烈的责任感,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真正负起总责,关注本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注重培养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的计生工作者;要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协调各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切实把计生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完善目标责任制,切实把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加强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全体职工思想观念转变。因此,企业的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党和政府的计生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新的生育观念,普及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引导职工群众按照国家和政府的人口政策、法规,规范个人的生育愿望和生育行为;帮助解决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和切身利益问题,提高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

二、用优质服务的态度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问题实质上就是发展问题。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计划生育工作在几十年的管理实践中,曾取得的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计划生育工作正在从过去单一依靠行政手段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在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依法管理与综合服务结合起来,把职工的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把引导节育与自愿节育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服务,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路,开创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1.文明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者,要在以往开展的计生科普教育基础上,增加一系列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科普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加宣传教育的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对象。新时期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不仅要懂政策、有热情,更要掌握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医学知识,为职工群众解疑答惑,把科学管理融于服务之中,科普教育融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在服务中体现教育,营造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文明服务的和谐企业氛围。

企划管理工作思路范文9

关键词:均衡生产;优化流程;精益管理;信息集成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在从计划向市场体制转变,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任务非常繁重,时间要求非常紧,能否满足用户急需和产品配套是对企业的最大挑战。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降低企业成本为最终目的,以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为最终目标的生产经营计划管理工作也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夯实现行生产计划管理机制,强化、创新生产计划管理新思路、新模式,已成为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生产力,构建和谐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已成为企事业单位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生产计划管理的概念

生产计划管理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和产品制造密切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生产类型的确定,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能力的核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日常生产的生产准备。在制品和半成品管理、生产调度、生产进度控制以及生产作业核算等等,以实现企业生产活动预期目标。

三、现状与问题

1.投产时间滞后、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目前,各企业生产部门投产的依据是以与订购单位的签定合同为准,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合同的签订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签订时间也总是相对滞后,这种起点滞后的状态造成了我们正常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的局面。从投产开始,由于时间已经不能正常保证,再加之基础数据的缺乏、过程控制监管不到位,大家虽然加班加点,疲劳作战,但仍然错误难免,给计划部门造成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2.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不规范、奖惩不分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包袱越背越重,变成一头“笨象”,造成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再加之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流程制度,将直接影响事态变化的不同,这种随意的处理问题方式,没有说服力、不能做到严格按流程办事。同样的问题,因为参与人之间个性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将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

3.信息不共享,数据到处找;库存堆得高,资金占不少。面对企业里各方面的信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环境和平台,造成计划投产部门、生产厂、工艺编制中心、物资供应中心、及相关专业科室各自为政。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数据信息,却因为信息不能共享、软件互不兼容等问题而需要多个部门重复输入。这种工作现状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非常困难,再加之数据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准确性不能保证,造成了人力、精力包括财力等诸多方面的浪费。

四、改进和建议

1.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基础建设。收集、整理和核实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建立新的生产计划管理运行模式下各自所需的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个成员单位的基础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物料管理等生产运营情况。帮助其完成产能效率分析、质量因素分析和成本因素分析,为以后的生产有效推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为进一步推行新型管理打下并积累一定的基础。基础的东西,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准确的各项指标,将是及时组织、实施和考核整个系统生产计划运行过程的最有力依据。

2.创新、优化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向提高生产力要效益。创新是前进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加快探索与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工作体制和工作方法,不断促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从而推动生产计划管理有新提高、新台阶,使生产计划管理更加突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3.在企业内部开展精益管理工程。以精益思想为指导,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开展群众性的改进改善活动,大干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实行并行工程,改变接力棒式工作程序,解决各项工作及科研、生产大幅度的平行交叉等问题;坚持内部挖潜,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快投入、快产出,边投入、边产出;把精益产品开发工作与主动销售、积极开拓市场相结合,做到快速了解市场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决策,迅速开发和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获得最大效益。

4.从生产管理入手,实现生产过程精益化。由生产管理入手,实现生产过程精益化,其内涵已经从制造领域扩展到产品开发、协作配套、销售服务、财务管理、企业组织等方面。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首先着重于生产制造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益化。建立组织柔性、设备柔性、劳动力柔性的高柔性的灵活多变的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及时组织多品种生产,实现柔性和生产率的统一,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5.全面实现企业工程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和质量信息的集成。在MRP思想的指导下,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实现企业工程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和质量信息的集成。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引进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先进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手段,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把企业发展成为整体协调,全面优化的现代化企业,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论

生产计划管理需要攻克的课题很多,总结以上设想,我认为新形式下的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就是一个“夯实基础,统筹规划;抓住重点,突破关键;构建体系,创新发展;科学实施,提升能力”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企业上下所有从事生产计划管理的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产品生产新特点,研究适应新特点的产品生产计划管理新途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桂荣.成功项目管理模式[M].中国经济出版社.

[2]周小桥.项目管理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

[3]袁义才.项目管理手册[M].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