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2-16 18:43:18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1

1、社会实践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2、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3、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1) 组织机构

1. 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 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德育处、教科室、教务处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处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导处、总务处等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德育处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年级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班级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在进行。指导教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军训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项目,要严格按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

4、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

nn40.com 5、活动实施的过程

5•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5•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5•3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5•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5•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导处完成学分登记。

6、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6•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6•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6•3 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进行考评价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提供如下考评依据:

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

附军训评价表

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单位证明、各项活动的计划,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7、奖励与重修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2

关键词:社会大舞台 观察 思考 体验 历练 提升

海港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承载了海港区几万名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及体验的任务,是一项辐射全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大工程。它突出“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一、走进社会大舞台――观察、体验和思考。

荀子曰: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个必要途径。社会实践基地的“小记者调查活动”就是突破课堂上的“耳闻”,引领学生走入社会大舞台,走进不同领域,从不同角度认识社会,观察与思考问题。

学生来到社会实践基地,我们总是精心设计学生一周的活动内容。周二:同学们手提微型摄像机,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农村,进行 “农户调查”。他们和农民零距离接触,从自己的视角,和爷爷奶奶聊一聊农村的经济、文化、住房、医疗、养殖、种植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以自己的所听、所见来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度。周三:学生走进垃圾发电厂,我们的活动主题是《垃圾去哪里啦?》,同学们随着工程师参观环保展厅、车间现场、高科技主控室、厂区设施环境等,了解高科技手段下如何使我们丢弃的生活垃圾变为宝贵的电力资源的,深刻体验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环保意识。周四:学生走进军营,参观军史馆,了解军营文化、我国军事力量、飞机的结构、性能等。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走进真正的军营,看到了共和国英雄的战鹰,我兴奋!我震撼!我骄傲而自豪!战鹰,你是祥和富裕的生活、幸福温馨的家庭、宽敞漂亮的校园的守卫神。漫步军史馆,一览人民海军航空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我信心倍增;走近一代又一代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优秀儿女们,我心生敬意,请接受一名准军人的敬礼!”――这就是来自他们内心的真实的感悟、心声、思考。

社会调查活动涉及社会多层面,学生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盲点问题,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和独立社会调查的能力;培养了解社会、反思自我、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培养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优良品质。采取学生自愿结成团队或学生个人深入社会展开调查,对具体的数据、事例或现象,进行归纲、总结,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二、创设模拟小军营――历练、考验和挑战

社会实践基地作为海港区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和服务中心,始终将“军营体验”作为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把实践基地的舞台,打造成一个“模拟的小军营”,将部队优秀的官兵请进来,共同研究,携手育人。学生们将在“模拟的小军营”中接受为期一周准军事化的管理与训练。包括内务训练,队列训练,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教唱军营歌曲,野营拉练,救生训练,部队参观,军事专家讲座,观看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军营日记交流等。这些令学生新奇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更提升了他们的思想、灵魂,强化了他们的纪律性和国防意识,是他们在自我挑战中学习着,历练着,进步着,成长着。

三、融入文化芬芳园――品味、感受和提升

文化是一个人的血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海港区社会实践基地以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为切入点,开设了多门文化体验课堂,让孩子感受课本以外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魅力。先后开设了茶文化品赏、内画工艺、瑜伽体验、中国结编织、串珠与网花实践、秦皇岛地方文化赏析、端午文化探究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课堂。老师们将茶道文化的芳香,内化工艺的精湛,瑜伽艺术的柔美,中国结的祥和,串珠与网花的魅力,秦皇岛地方文化的悠久,端午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一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通过实践与体验,似乎触摸到几缕文化的青丝,感受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魅力,升华了他们的纯洁的内心。

四、劳动结出丰收果――实践、体验和分享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军校学员 谋略思维 训练培养

谋略水平作为军校学员区别于地方大学生独有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一环,其产生、提高、升华和融会贯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更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具备“学习―理解―实践”并且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新军事变革扑面而来的今天,谋略借技术的动力和信息的翅膀飞跃到一个较之以往战争形态更为广阔的舞台,充盈在陆海空天电网各个战场空间的斗智斗勇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今天的军校学员作为军队未来的中坚,应当抓好在学校学习的宝贵时间,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并利用好演习、驻训等各种实践机会,让谋略成为升华自己综合素质的强心剂。以下是军校教育者在训练培养学员谋略素质时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博学广识,在知识积累中学谋略

见广才能识多,足智方能多谋。从历史上成功的计谋方略可以看出,奇谋良策的生成无不源于丰富的知识。知识转化为智慧,由智慧生成谋略。谋划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知识结构的多元化。任何人“擅谋”的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刻苦学习、勤于实践的结果。虽然饱学之士不一定是智谋超群者,但足智多谋之士必定“学富五车”。知识是智慧的海洋,是奇谋良策的基础,任何谋略无不是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在各种领域斗争和实践中的运作体现。当今社会处于知识急速创新和发展的时代,面对汹涌而至的海量信息、纷繁复杂的学科体系,军校学员应当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广泛涉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相邻学科知识,构筑多层次、多方位、多内容的“谋略型”知识结构。具体而言,首先要做到“博览群书”,除掌握与军事谋略紧密联系的相关知识外,还应该多了解自然知识、人文社会知识等,甚至超出军事范围,把眼光投向人类社会所有存在着对抗、竞争的场合,从人类进行的各种竞争、对抗活动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并注意从这些经验中探寻计谋产生的思维规律。其次要善于从不断发展着的新科学方法论中汲取营养,这是军校学员实行开放式学习的重点,军事谋略要走向革新,必须依赖于科学方法的支持,善于把新方法论中的“算法”变为“谋法”。比如,诡道逻辑在信息战中,其具体表现形式较之过去已有很大改观,“示假隐真、料敌造势”等许多思想虽然还是我们古兵法中概括出的精言警句,但表现形式已大不相同,因此,研究学习运用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谋略,必须和信息科学技术相联系,让谋略呈显出时代特征。最后要善于研究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思维及民族性格等特征,正如哲学打有民族印记一样,谋略同样也涂抹着民族的传统色彩,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竞争与斗争的方式也多有差异,在运用谋略时要让这些差异成为取胜的武器。

二、勤于思考,在学术研究中思谋略

法无定势,谋无定数,战法谋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军校应当广泛开展关于谋略的学术研讨、学术沙龙,让学员以积极的姿态去探索未来战争的奥秘,创新克敌制胜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谋划的习惯,在交流思考中培养由已知推断未知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从而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本领。学术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活跃思维、激发潜能、磨练心性的过程,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提炼,是学为所用的关键。军校教育者应当把培养学员学术研究能力作为一项教育的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切忌单纯把学科成绩作为学员素质衡量的唯一标准,学员在各种学术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谋划能力也应当成为学员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教育者还应当努力创造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鼓励学员结合当前现实,将谋略思维运用在信息化条件下各种新的作战形式中。

三、深入实践,在演习训练中练谋略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军训 大学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79

The Influence of Military Training on the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Ying, LI Hanchao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military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practice educ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a university 2166 to participate in military training of freshmen, military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help to strengthen national defense consciousness of undergraduates and organizational discipline,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lso found that subjects is simple, military training courses is not perfect in military training. To consolidate the results of military training, military training to play the effect, it is recommended to further enrich the cont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military theory, adhere to the results of military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military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42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问,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国防教育法》第13条规定:“学校国防教育是全面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一新生军训是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储备国防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

为了进一步了解军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教育情况以及军训的实际锻炼效果,发现军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完善军训实效,更好地发挥军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我们开展了关于新生军训的调查,以期掌握新生军训最真实的状况,为做好高校军训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 军训状况的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性别、专业、生源地、政治面貌等问题;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新生对大学实行军训意义的认识、新生在军训期间的感受和军训对个人生活、学习等方面影响。问卷主体全部为客观题,在需要被调查者提供更具体充实信息的相关问题上,把答案设置了多项选择形式,以便更科学和详细的统计数据。本次调查采用样本调查的方式对参加军训新生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对象为应届新生,本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300份,回收2166份,回收率为94.1%,其中有效问卷1786份,有效率为82.4%。其中男生1207人,占总人数67.6%,女生579人,占总人数33.3%。在被调查人群中,独生子女的人数为785,占43.9%,非独生子女的人数为1001占56.1%。其中有73.2%的同学为农村户口,26.8%的同学为城市户口。政治面貌为党员的同学占0.1%,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的同学有98.3%,另有1.6%的同学为群众,派及无党派人士均无。

2 本次新生军训调研的结果分析

2.1 新生对是否需要参加军训的看法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军训的学生有1672人,占93.6%,认为军训没有意义的学生有75人,占4.1%,持中立态度的同学有39人,占2.3%。整体上可以看出,新生对参加军事训练的意愿较为强烈(图1)。

2.2 新生对军训作为大学的第一课的认识

从学生对军训的认知意义上来看,只有10.1%的学生认为军训生活令人心烦,这是因为军训一直存在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中,中小学生在经历军训的过程中,难免会生出厌烦之感。

从学生对军训目的理解的调查上看,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军训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能力,认识新同学,只有15个人认为没有目的。总体上大部分学生对军训都不是持反对态度,说明军训这门特殊的课程还是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军训课程作为大学第一课是持认可态度的(图2)。

2.3 新生认为军训对班级凝聚力、人际关系、意志力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军事训练对自己素质提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认同的。有1594名学生的认为军训对班级凝聚力有积极促进作用,占总人数的89.2%;有764人认为军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占总人数的42%;有1344名同学认为军训对意志力的提高是一个好的机会,认为军训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又是考验毅力的过程,约占总人数75.2%;觉得军训后自己能力有所提高的学生有1632人,占91.3%;觉得军训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积极作用的有1500人,占83.9%。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军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意志力和凝聚力等的提高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图3)。

图1 新生对参加军训看法

图2 是否喜欢军训的反馈(人)

2.4 新生对军训时长的看法

多数学校会把军训安排在两周左右,进行的时间以新生入学时为主,对此问卷就学生对军训时长的看法也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0%的学生认为军训两周能达到军训目的,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多;有6.4%的学生认为时间安排不切实际;有3.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2.5 新生对军训生活的积极评价

本研究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军训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在军训作用的调查中87.07%的学生认为军训提高他们的组织纪律性;76.76%的学生认为军训增强了集体观念;55.10%的学生认为军训可以从军训中学到军事知识技能,增强了国防意识。在调查学生对军训生活的评价如何中,38%的学生认为军训生活能够改变懒散的生活、学习习惯;44.4%的学生认为军训有助于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58.29%的学生认为军训目前给他带来的收获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73.29%的学生认为军训可以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75.87%的学生认为军训磨练了意志;51.85%的学生认为军训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从总体看学生对军训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有84.8%的学生认为军训丰富多彩,是值得留念的一段美好回忆(图4)。

2.6 军训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军训教学课程的调查中发现,87.5%同学希望在军训中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感觉内容讲解枯燥。这反映了现行的大学生军训教学课程内容上不够完善的,主要反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丰富。对于现代军事理论知识、国防教育知识、内务管理知识等理论要适当的增加。

在大学生军训训练科目的调查中发现,75.5%同学认为缺少充满乐趣的现代化军事项目,只是局限于基本队列动作的训练,战术动作的演练以及日常内务的检查。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军训过于注重对学生队列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现代化军事素质养成和个性军事兴趣的多样化培养。

3 发挥军训育人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3.1 丰富军训技能内容,科学设置学生军训的内容体系

以往的军训内容都是以队列练习为主,包括稍息、立正、行进、正步、跑步、踏步、立定、整理着装等内容,形式过于单调,军训内容也不丰富,不符合大学生勇于探索新鲜事物的时代个性。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和理解新鲜事物能力强,如果军训内容设置循规蹈矩,不断地重复固然有利于姿势的练习,就会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军训教学索然无味,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训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军训的实际效果。因此,应该丰富军训中的内容,设置适宜大学生心理环境的军训内容体系,从而实现国防精神培养与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统一。

教育教学讲求寓教于乐,军训教育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军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在军训休息时间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如军歌比赛、会操表演、篮球比赛以及联欢晚会等,这既能提高大学生军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增强军训技能锻炼效果。与此同时,可以缓解紧张的军训生活节奏和氛围,密切教官与大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高校军训教育虽然时间短暂,但是需要科学合理的体系安排,保证军训教育的育人效果。

3.2 强化军事理论教学,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教育

军训教育中要包涵我党我军光荣历史和传统、军事思想、军事战略以及现代军事科技的讲授,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当今稳定、繁荣的社会局面来之不易,付出了几代人的鲜血。为了促使学生深人思考革命老前辈在战争年代里的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和平时期人民的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表现出来的大无畏与无私奉献精神,让大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在军训期间举办国际、国内形势及非传统安全讲座,使学生在这种特殊的课堂上,能够意识到当今世界和国家稳定的背后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大学生都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高校开展军训活动不仅在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壮体魄,完善形体,更在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经过短暂的军训生活,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和义务。军训效果的提升可以借助于集图像、文字、数据、声音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更快速、形象、直观的展示军事理论内容,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融入军队文化氛围。现在的大学生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善于在网络信息里增进知识,这就要求军事理论老师把握好时代性、前沿性,增加其军事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军事理论的讲授中要融汇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教育。

3.3 用军训成果不断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军训生活对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的校园文明生活学习中,不论是起床、就寝、用餐,还是课堂学习、参加集体活动都要求学生做到严于律己。而军训正是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内容和评比竞赛,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内务整齐划一,培养学生严于律己的习惯。因此要发扬大学生严于律己的作风,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和组织纪律观念。

另一方面军训还营造了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环境,给予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大学生“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为了使良好的军训成果长期保持下去,应当将军训精神切实贯彻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来。通过举办书法比赛、体育比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团结竞争意识和求知热情,在各职能部门的协力合作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营造奋发向上的优良校风和学风,使军训成果成为大学生内在素质的一部分,成为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项目:此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D201411)和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实践育人的路径选择及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GJJG14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英,陈新亮.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2] 袁贵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国大学教学,2003(5).

[3]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2012-01-10.

[4] 谢秀悌,郑朝静.大学生军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5

根据省司法厅的统一安排,我年月日至3月31日参加了年省司法系统军转干部岗前培训。对我而言,此次培训如同久旱后的一场倾盆大雨,让波澜的心情得以平静,让紧缺的知识得以补充,让模糊的前路变得清晰。

一、基本情况

此次培训共设置了18门课程、6个讲座以及2次参观见学。培训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针对性强,既有监狱管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如何做好监狱工作、人民警察礼仪等方法技巧的传授;既有对国家大正方针的解读,也有对我省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情况介绍;既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进行政策宣讲,也有优秀司法工作干部谈体会、传经验。

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讲,勤做笔记,跟随着老师的思维走进一个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在思索中豁然开朗,在与同学的交流探讨中共同进步。

二、主要收获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各位领导和专家的精彩授课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一是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身份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也有一个适应过程。此次培训正好帮助我顺利渡过适应期。通过学习培训,让我放下包袱,带着平常心、自信心、进取心轻装上阵,为今后走上新的岗位打牢心理基础。

二是掌握政策,找准定位。过去对地方的一些政策不甚了解。通过培训,我全面了解了军转安置形势和政策、党政机构设置与职能、法律和法规、监狱管理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这对找准自我定位,规划职业生涯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新的工作岗位对军转干部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培训,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增长了我在司法行政、人民警察法、刑法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了对监狱管理学相关理论的了解。这些课程及时弥补了我知识结构上的短板,为我更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几点体会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对于今后如何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怎样走好新的征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己。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就必须勤于学习,勇于学习,善于学习。要尽快熟练掌握所在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广泛而系统学习经济、法律、现代管理、现代社会学、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此外,还要注意时事政治的学习,掌握当今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研读一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的研讨文章,不断提升思维层次和写作能力。

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锤炼自己。要保持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从身边最具体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要保持军人顽强进取的精神,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锤炼自己,通过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6

关键词:军校;素质;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91-02

20世纪80年代末,应试教育再也无法缓解社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素质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素质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革命。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成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寻求破解方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素质的概念

所谓素质,就是在人的先天的身心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主体参与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品质,这是对个体的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内在品格的重要体现。它与人的生理构成不同,是教化的结果,是可通过人为手段培养、造就和提高的。因而针对不同人群的素质教育,其内容也应有所差异和区别。但就基本而言,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二、军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生动活泼的以个体内化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素质全面发展及个性不断完善为目的的教育。

军校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军校教育的基本矛盾,即战争对军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与军人现有的素质、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其目的是要提高军人基本素质。从本质上来讲,军校素质教育其实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军事专业教育,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特殊教育,以军事斗争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要促进学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军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要求、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从个人主观能动性角度讲,军校学员的道德品质,对军校根本任务的顺利实现,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应当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不断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军校学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将来维护国家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主要力量,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比别的社会群体承担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如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忠诚度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关注的事情。长期的实践证明,军校学员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成功与否,对目标的顺利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与否、成熟与否和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建立,也关系到学生意志、信心、决心、战斗精神的形成。只有学生具备了足够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够自觉抵制有关的“分化”、“西化”思想,坚决拥护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首先需要“以人为本”。教员不仅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此外,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进行创新,改变过去那种纯粹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员和学员处于平等的位置去探讨问题。学员通过自身积极的思考会更加理解思想道德在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真正让学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质的提高。

(二)专业素质教育

学员的专业素质教育是军校教育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虽然因学科和专业差异,表现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两个方面。

知识是指人类在逐步适应和不断改造世界的进程中,对从实践中汲取的科学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是人类对发展历程中实践成果进行的归纳和传承。军校教员应当根据学员专业的实际需求,因势利导地制定适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育计划,选用最匹配的教材和最吻合的教学方法,合理开展双向互动的课内外活动,使学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知识都得到相应提高,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能力是知识在实践中具体应用的表现,是人类根据面临问题的不同,把所掌握知识用于解决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品质表现。能力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人类社会活动的范围越大,能力存在的领域就越广,人体器官在实践中综合协调形成的技能水平相应就越高。当然,技能水平同样也可以通过知识传授来培养,通过教学环节来提升,这就要求军校教员适应人才发展趋向,在实践教学中更加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好地履行军校赋予的神圣使命。

(三)身体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是人类身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通过肌肉活动的外在综合反映,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虽然受年龄、性别、生活区域以及遗传等因素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身体素质有所差异,但可以通过正确、有效、适当的锻炼途径和方法,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明显的提高。军校在培养造就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认识到身体素质的提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保障官兵成功应对外界条件,实现拉得出、打得赢。

提高身体素质首先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要科学饮食,平衡搭配营养;科学作息,保持充沛体力;科学训练,不因过量运动而损伤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就必须持以之恒,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提高身体素质还是一个乐观的过程,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确保饮食、作息、锻炼等收到良好效果,在器械、跑步等常规训练的同时,还应开展一定量的拔河等团体趣味训练,既培养官兵的团结协作精神,也能起到鼓舞士气、相互竞争的积极作用。军事院校要坚持“管理出效益”,不断建立健全包括日常体能训练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管理制度,确立富有挑战性的制度标准,营造强烈的体能训练竞争氛围。要按照“学以致用、贴近实战”的原则,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通过抓“整体实战训练、单兵业务和协同技能训练、加强实战技能训练”,有力提升部队的遂行作战能力。

(四)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是人类其他一切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假如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很难开展,并影响其他素质的正常建立,或者说很难形成。对于部队来讲,无论是战争还是非战争行动,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根据部队需求和实践发展,军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应及时适应形势需要、调整教学重点,努力培养更多适应部队需要的人才。“心理素质教育的指向领域主要是情感、情绪等心理领域,解决的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障碍所引发的问题行为等”(屈春芳,2003)。有基于此,我们应当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能够完全适应和正确应对不同复杂情况变化的优秀心理品质为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条件,促进学员心理品质的不断提升。笔者认为军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可以从四个具体方面出发,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优秀心理品质的学员。一是加强心理行为训练,激发学员潜能。在实际的操作训练中,按照“体验激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的理念,充分发挥器材优势,不断填补项目空白,积极挖掘学员潜能,开展军人心理行为训练,促使其锻炼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深入交流体会,汇聚集体智慧。在开展军人心理行为训练之后,通过不同形式的体会交流,让学员充分表达各自深层次的心理感受,相互间补充和深化在训练中形成的认识,汇集不同的观点,凝聚集体的智慧,推动训练效果在相互交流中沉淀生成。三是开展“实案”研讨,拓展学员视野。军校教员可以借助真实的心理疏导案例,向广大学员提供最真实的环境,引导大家利用所学知识,换位进行思考分析,主动解决存在问题。教员在引导中可以通过小结的形式,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让学员自己在真实情境的训练中提高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四是安排建设性课外作业,调动学员主动性。根据部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新的形势变化,课后布置安排不同的作业,让学员们在广泛查阅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心理学知识尤其是技能知识的学习,拓展实际能力、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实现个人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和阶段性飞跃。

(五)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一个综合素质,内在体现为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外在表现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原院长胡显章教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和价值取向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其根本任务是为了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项具有丰富和强烈人文诉求的精神文化活动,人文素质教育更是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源头性工程,对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可持续培养,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一是要开展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提升官兵的人文知识覆盖面。二是要开展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促成官兵与中华民族的相互认同。三是要开展精神修养教育,帮助官兵筑牢精神防线,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培育理想人格、坚定信仰信念。四是要开展人类意识教育,推动官兵掌握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本领。

三、结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行之路,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新世纪的战略取向,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必要手段。在整个素质教育构架中,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不断促进这五个方面的统一协调发展,是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屈春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7

今天的阅兵式暨总结表彰大会,标志着为期一周的2008级学生军训已经圆满结束。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向付出辛勤汗水的资阳市雁江区消防大队的官兵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圆满完成军训任务的同学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热烈的祝贺。

在一周来的军训中,全体指战员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许多困难,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在抓好军事训练和普及军事基础的同时,取得了思想政治工作和内务卫生的可喜成绩。在今天的阅兵式及汇报表演上,同学们以威武的英姿,高昂的斗志,展示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军训是“请进门”的社会实践活动,她让同学们走入当代军人的行列,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磨练了意志和品质,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军训时间虽短,但我们已看到同学们在思想觉悟、身体素质、意志情操、国防意识、团结协作、敢于争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军训生活即将结束了,但武警消防官兵严明的纪律、拼搏的精神和他们优良的品质、顽强的作风必然将深深地影响着同学们,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把握方向、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奋发进取,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谱写出新的篇章。

同学们,在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天下仍很不太平,企图分裂中国、侵犯我国和领土完整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因此,当代青年不仅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军训生活将伴随着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终生受益。军训生活今天虽然就要结束,但同学们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终结,而应当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为此,我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军训中养成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巩固和发展军训成果。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要时时处处按照军训时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努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学们要把此次军训作为良好开端,继续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武警消防官兵之间的深厚友谊,加强学校与部队的合作。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8

关键词:青马工程;国防生;忠诚

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广大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实践创新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在国防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广大青年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防生作为这当中的特殊青年群体,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后备力量,更应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身头脑。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国防生群体中开展“青马工程”,具有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着眼当前国家人才培养形势要求。未来十几年,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整体环境中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主动适应形势发展。而且,胡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也专门把对青年人才的培养纳入其讲话当中,突出强调广大青年作用,重点阐释人才选用原则。国防生培养是处于这样一种环境背景下的特殊群体,应当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在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全方面、高素质国防生的培养,关系到能否确保向部队输送政治可靠、品学兼优的人才,关系到能否更好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青马工程的重要内容,对于帮助国防生学习和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水平都大有裨益。尤其是当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复杂尖锐,各种错误思潮涌入,侵蚀青年思想,如何把正国防生思想,增强对党的感性认识和对国防与军队的热爱成为新时期国防生优秀人才培养的重点。

最后,立足委培院校国防生培养实际考虑。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事人才,是党和国家以及军队着眼于现代信息化战争需要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承担国防生培养任务的地方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站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为国家和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国防生培养工作。国防生毕业后要献身国防事业,担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因此,在国防生培养中必须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扎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用科学理论武装国防生头脑,培养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军事人才。

二、在国防生“青马工程”培养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国防生作为学生中的一部分特殊群体,在进行“青马工程”培训工作中需要考虑其特殊性,制定适应他们培养模式,但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这里的“时代要求”涵盖了国家对国防生的期望,高校对国防生的期望,部队对国防生的期望以及国防生对自身期望。国家希望国防生能够政治坚定、素质全面,能够承担国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发展建设的需要;学校希望国防生能够意志坚定、品学兼优,能够为全校学生做出表率;部队希望国防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任职岗位,及早融入军营,能够体现军官应具有的极强纪律性、坚韧的意志品质和令行禁止的作风;国防生自身希望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报效国家、回报社会,尽其所能推进军队和国防建设,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在实际的培养中,往往片面地割裂国防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这三者的关系,不能做到国家所望,高校所望,部队所需,自身所求的统一。

2.课堂主渠道教育与课下实践活动棚脱离。目前,多数高校的“青马工程”理论学习开展得较好,学生通过党课、团课和骨干培训等途径能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而培养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往往缺乏有效链接。往往实践训练、课题调研等形式的学习只作为一门选修课,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实践活动的缺乏和片面割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都会影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长效培养,使理论学习只停留在理论灌输表面,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青年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信仰者,往往只是对理论的照抄照搬照传,不利于国防生毕业后适应岗位需求,发挥作用。

3.目标定位没有达到国防生应具备的思想政治高度。国防生作为高校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学生群体,其政治理论素养、政治敏锐度与普通学生相比需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国防生毕业之后,将参军入伍,承担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在实施“青马工程”中,只按照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价值观教育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国防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共和国军官,还要培养他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让他们无限忠诚于党、无限忠诚于人民。如果目标定位标准低,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防人才,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国防建设的需要。

三、将国防生培养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效途径

1.坚持理论学习与国防生主题教育相结合,打牢国防生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思想根基。在西方大力鼓吹“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历史背景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中国人民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要求,坚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国防生成长的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忠诚铸军魂、砺剑强素质”系列教育活动。如“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系列讲座、“理想是帆、信念如磐”诗朗诵比赛、国防生军事技能大比武等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国防生联系人生选择话忠诚,强化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联系使命任务讲忠诚,增强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联系修身养德谈忠诚,塑造纯洁高尚的思想品格。通过这些活动筑牢国防生的军魂意识,增强对党的忠诚和信赖,坚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坚持理论学习与典型示范教育相结合,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注重用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国防生奋发向上,针对青年学生崇尚英雄的心理特点,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在国防生中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尤其学习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把学习军队涌现出来的典型先进事迹作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邀请部队先进人物来校作报告,收集整理本校毕业国防生先进事迹,让国防生从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中,强化扎根基层、矢志军营的信念,同时注意在在校国防生中发现典型、宣传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引导和带动国防生奋发向上。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使国防生的学习劲头更足,训练热情更高,扎根基层、献身国防的信心更坚定。

3.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积极组织学生到部队慰问演出,增进军民友谊;组织学生到部队体验军旅生活,强化作风;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继承革命传统;组织学生暑假到部队军政集训,打牢军官素质基础;举办军事夏令营,磨练意志;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军事比赛,增强集体荣誉感,为校争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到军营参观见学。在国防生中成立带兵能力、信息化学习、军用文书写作、基层文化工作、心理服务等若干个实践小组,定期开展学习研究、探讨交流。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枯燥的理论学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很强的各项活动之中,在营造国防生品牌文化中形成正确导向,大力弘扬主旋律,激发国防生理论学习热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的良性循环。

4.坚持理论学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相结合,不断创新教育方法。采用“网页挂上去、校报登上去、板报展出去、媒体播出去、活动搞起来”等形式,营造好“学习”、“宣传”、“践行”三个氛围,使核心价值观融入灵魂,融入血脉。在国防生中广泛开展“三从三看”活动,即从共和国伟大成就看党的卓越领导力,从改革开放辉煌历程看党的创新发展力,从国内外重大事件看党的巨大凝聚力,不断增强对党的忠诚和信赖。通过举办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活动,深刻认识中国近现代国情,重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作用,更加坚定国防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9

论文摘要:阐述了军队知识管理的涵义,给出了信息条件下的军队知识管理模型,对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知识管理组织策略进行了探讨。

1军队知识蕾理的涵义

1.1军队知识管理的定叉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军事领域中的知识储量越来越多。知识军事时代也同时到来。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战斗力,未来的战争是知识战争,在战争中获胜的必定是知识占优势的一方。为了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必须研究军队中的知识.把军队知识资源开发好、利用好、管理好。。管理也是军之道管理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口],21世纪的军队管理应该围绕军队知识管理展开。

一般而言。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显性知识(信息)和隐性知识。知识管理就是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提供的新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人们的脑海里,是人们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管理就是有效地实现这两类知识的互相转换并在转换中创新。

军队知识管理是对军队知识资源和军队知识处理过程与相关事物及其联系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军队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促使军队知识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军队的知识力,以及由知识转化为战斗力的能力。确保军队职能的有效发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1.2军队知识管理的目的与任务军队知识管理通过军队信息化技术与系统,以及各种有效的知识管理组织策略.促进军队组织中两种形式知识的相互结合与转化,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群化)、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外化)、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的结合化).以及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的内化).达到军队知识的共享利用和军队知识创新的目标。军队知识管理过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存储、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军队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准确而详细地对军队知识资源以及相关处理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的编码化管理和隐性知识的人物化管理,同时也要对影响军队知识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消除不利影响.围绕军队知识共享和创新这个核心构建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与探索适应信息化军队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所需要的军队知识管理组织策略。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知识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2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知识管理组织策略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知识管理的组织策咯罡网格环境下军队知识管理的榧架模型所要求的软系统,是从组织策略应变角度探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问题。为促进信息化军队的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进行学习型军队的建设和知识型军队建设。本文拟从设立军队知识主管、培育军队实践社群、建设学习型军队组织三个方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知识管理组织策略进行探讨。

2.1设立军队知识主管

2.1.1设立军队知识主管的必矍性。任何变革都需要组织成员来执行和支持,如果有计划地变革未能被人接受,则肯定不能顺利推行因此,组织变革只有在改变了成员的行为以后才可能获得成功。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军队组织的内部结构建设。知识管理要求组织所有成员共同分享其拥有的知识,军队组织的内部组织建构必须能有效实现这一点。为此,军队组织内有必受设置军队知识主管。

2.1.2军队知识主管的任务。军队知识主管曼对传统的军队组织进行创新或转型。知识主管要使组织全体成员在组织中发挥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加强信息、人及其联系,使军队信息和知识在军人与军队组织之间合理流动与共享。具体地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知识主管要为军队组织创建一种崇尚学习的组织环境,创造一种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军队文化。并通过这种文化把基层官兵的潜在的知识挖掘出来。

b.知识主管要注重对官兵的培训和教育。官兵培训I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培训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知识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注重对官兵的不断培训。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大对人才培训I与教育的投入。才能带来比物力资本的投入更加巨大的效益。要利用军队信息系统提供的现代化教育工具和资源,倡导自我学习、岗位学习与培训,促进军队官兵素质与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提高军队信息化水平和效益。

c.知识主管要建立沟通最优化模型。促进信息交流与流动。管理任务的高质蠹和高效率完成.依赖于所需信息及时、完整、可靠地获取和决策指令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送,依赖于为实现不同岗位、机构工作的协凋而进行的意见沟通的及日、便捷与有效。换句话说。依赖于岗位之间、子系统之间和系统与外界环境的有效通讯和沟通。d.知识主管要促成任何一级组织中形成自上而下的创新的学习风气,不断学习要求军队组织公开交流,共享知识和信息。而不是封闭自守。推动军队组织学习不断向纵深发展。

2.2培育军队实践社群

2.2.1军队实践社群的定义。军队实践社群是指在军队内若干人员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相互分享对方的信息和观点,能够相互给予帮助或者能共同对新的理念进行讨论的社会结构。实践社群无处不在。实际上我们都是某个实践社群中的一员——在组织、在学校、在家或是在我们所参加的业余活动中,我们都属于某个实践社群。实践社群的成员一般是通过在麸同学习中发现新价值的过程以一种非正式形式联合在一起的。实践社群能使每一个个人获得满足感,彼此之间相互了解,能够在社群中找到理解自己观点的工作伙伴,拥有共同的趣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群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动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对实践的共享,这是社群成员开展麸同学习的必然结果。军队内也存在多种类型的实践社群,在社群中官兵相互了解,有着共同的学习趣。其享知识与实践经验,共同攻关,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2.2军队实践社群的价值。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这样的军队实践社群应该大力培育。因为实践社群对个人和组织都有很高的价值。对官兵个人而言,成为某个实践社群的成员能够对他的工作有所帮助,因为他能驺将与其工作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提出来交付大家一起进行讨论。社群能够帮助每~个成员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协调。对组织而言。从某一程度上来说,组织足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实践社群所构成的,每一个实践社群都与组织竞争能力的某个方面有关——从生产的安全性到深奥的技术发明等各个方面。在这些实践社群内以及实践社群之间,知识不断地被创造、组织、修正并传递着。在这方面的认识及对社群和共享经验的注意,都会使组织的工作更有效率。使组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2.3培育军队实践社群应关注的领域。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做一肇事情以创造一种能促使实践社群发展壮大的环境在组织中培育实践社群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领域:a.组织的知识战略。社群发展应当被置于一个更为宽广的知识战略情境中。组织必须清楚地了解知识是如何与萁战略相联系的。并通过这种认识来明确实践社群的战略价值。b.组织倾向。组织对于知识和学习的价值的倾向对社群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可以通过鼓励成员参与某个实践社群,承认维持该社群的各种工作,并给予社群成员足够的时同来参加社群活动等,来为该实践社群的发展提供支持。组织管理层的态度会对社群产生很大的髟晌。比如,有的管理者可能对在项目中所学到的东西显示出了趣。甚至丝毫不亚于对项目结果的兴趣。同样,一种制度化的评论对发展实践社群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如对实践社群所带来的价值做出积极的评价等。组织资源。实践社群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自给自足的。但它们也的确需要一些资源的支持。实践社群必须采取一些方法以获取必要的资源,如实践社群领导者所需的时间、组织对学习项目的批准、对实践社群以外的专家的聘请或者旅行预算等等。一般来说,在组织中存在一个协助社群领导人工作的团队对于实践社群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这样的一个团队会在社群需要的时候为其提供特别的帮助及支持,帮助实践社群使其工作日程与组织战略目标相一致,组织资源以支持社群的发展并对社群的领导人及管理者提供培训和指导。该团队同时还耍确保组织中技术平台的兼容性。同时还耍对特殊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军队内实践社群的培育,使官兵个人目标、实践社群的活动目标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共同为军队信息化战略献力献智。促进军队信息与知识的广泛与充分的共享。

2.3建设学习型军队组织一

2.3.1学习型军队组织的含义。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地通过不断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资源,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从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建设学习型军队组织,就是运用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宏观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日寸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军队信息化、现代化和。打得赢、不变质为目标,以构筑军队继续教爵体系为基础,以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和全面学习为核心,通过全面整合军队的学习、教育、训l练、管理等工作,把每座军营建设成为学习型军营,把各级各类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把每名军人培养成为知识型军人,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一种军队建设新模式。这是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知识管理的组织基础和体制保障。

2.3.2学习型军队组织的过程模型。一个完整的学习型军队组织的组织学习过程模型是由。发现发明选择执行、推广、反馈这六个阶段以及一个。知识库组成的。如图2所示],组织学习是从。发现。变化和问题开始,进而。发明。解决的办法,对各种方法加以选择’,执行。新方法并在更广的范围上加以推广,最后通过对全过程结果的。反馈’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这六个阶段产生的知识以及外部环境的知识要流入组织的知识库,组织知识库中的知识又会对每个阶段产生影响,并输出到外部环境。一个组织要建立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就必须在它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以及信息系统中蕴涵这七个方面的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