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舞蹈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1-09 06:40:30

幼儿舞蹈教案

幼儿舞蹈教案范文1

一、我国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不高

幼儿园在进行舞蹈教学时,需要掌握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但是现实中,许多幼儿园舞蹈教师没有从幼儿角度出发,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案无法适应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最终会降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舞蹈需要孩子们有较强的协调性,这对于他们还没有发育完全的身体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细心的引导,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参与舞蹈学习的热情,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师舞蹈教学方法不科学

由于幼儿园舞蹈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使得孩子们掌握不了舞蹈学习要领,导致他们的学习难度增加,进而会降低幼儿园舞蹈课堂教学质量,不利于他们对舞蹈的认识。舞蹈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当前幼儿的心理,他们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得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舞蹈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完善,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案过于成人化,不能给与孩子们更多玩耍互动的空间,使得舞蹈内容枯燥,也会影响幼儿园舞蹈教学水平。

(三)舞蹈教学内容选择较随意

幼儿园舞蹈教学与一般舞蹈教学不同,它的内容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认识舞蹈,感受舞蹈带来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热情。但是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制定的舞蹈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动作,或者只能按照教师要求来参与舞蹈学习,限制了他们创作和发挥自身主动性的空间,不利于孩子们对舞蹈知识的长期学习。

(四)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度不足

幼儿的心理一般比较脆弱,舞蹈教师需要做好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对舞蹈的认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幼儿教师忽视了孩子们的想法,认为他们不了解舞蹈,无法说出与舞蹈有关的东西。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导致大部分幼儿的舞蹈学习诉求得不到满足,他们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大,从而降低他们的舞蹈学习质量。

二、提升幼儿园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幼儿园舞蹈教师就要从实际教学状况入手,发掘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舞蹈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舞蹈学习奠定扎实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用更加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向他们介绍舞蹈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他们展现不同舞蹈的特点,然后将其所观所感与舞蹈相结合,以提高舞蹈动作的情感性。教师也要做好舞蹈示范工作,将舞蹈有趣、活泼的一面展示给幼儿,给予他们视觉上更大的冲击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舞蹈的激情。

(二)转变原有的舞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幼儿园舞蹈教师需要选择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掌握舞蹈学习技巧。不同年龄的儿童,对舞蹈有着不同的认识,教师可以按照他们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激发孩子们的舞蹈创作热情。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还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在舞蹈的音乐美、肢体美,美中认识到艺术对生活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善于发现美,用更加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从而达到幼儿园舞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选择科学的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园舞蹈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需要选择适合孩子们的舞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比如小班幼儿的舞蹈内容最好选择一些娱乐性、游戏性较强的,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舞蹈角色中来。形象上可以运用一些小动物或者熟悉的人物,让他们在模仿中感受舞蹈动作的美,在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大班学生则可以训练一些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比如一些喜欢芭蕾舞的孩子,教师就可以传授一些专业技巧,提高他们的训练水平,并以后芭蕾舞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四)加强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

幼儿舞蹈教案范文2

1.1打牢舞蹈基础,传授中国民族舞

民族舞的风格也多种多样,要从民族舞的实用性等多种角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舞蹈。在对民族舞的讲解之前,需要对这个民族的地理特征、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在学生对这个民族充分了解之后,对舞蹈的动作进行分解,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学到其中所展现的民族特色。比如“东北秧歌”,“手巾花组合”是练习踢腿功,“跳踢步”可以彰显活力。所以这种舞蹈对幼儿教学很有帮助。还有一些其它民族的舞蹈都非常有实用性,通过掌握这些练习,可以对幼儿的灵活性、协调性训练有帮助,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1.2结合幼儿特点,激发创造力

根据幼师教学特点,要先弄清楚幼儿教育与舞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学内容。学习少儿舞蹈,可将舞蹈的教学进度与内容相结合并了解专业术语加以记录,学习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方式等,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创编的过程中,还应以学生为主体,不论编得好坏,都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适当地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创造力,让学生有信心去创编舞蹈。创编出优秀的舞蹈对于幼师专业极为重要,所以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底,学好民族舞蹈与少儿舞蹈。

2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

2.1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身体差异及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可以集体授课,也可以一对一的辅导,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将舞蹈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贯穿其中,使形体、动作快慢、协调性等逐步提升。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制定适宜的方法。比如一些文化课成绩好,但舞蹈功底差的学生,可以要求其对舞蹈动作要领的提升,对舞蹈的欣赏力和教学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加强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那些文化课成绩较差,但有舞蹈学习天分的学生,应注重培养他们对舞蹈产生兴趣,对于舞蹈的规范性要严格要求,认真地上每一节课,也要培养一颗爱心,对于幼儿的教育更为重要。.

2.2提高幼儿舞蹈教学技巧

教师应坚持将舞蹈的知识技能与舞蹈创编能力融为一体的理念。首先,鼓励模仿动作。以参与课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看舞蹈表演从而进行模仿,再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及身体对动作的感知和协调性来体会动作的要领。其次,进行联想,多次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对以前的舞蹈动作及其舞蹈的精髓进行联想,通过联想动作及其方法,可以巩固动作,也能培养出积极思考的习惯。最后,进行想象,创新舞蹈。舞蹈创编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创作乐趣,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3肢体语言的美育功能培养

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方式,从而展现美的语言。舞蹈的美体现在两个方面:舞蹈本身的动作连贯性、协调性等;舞蹈老师的形体美。舞蹈本身的动作示范,首先要把动作全面地示范出来,让学生对舞蹈大致有个了解,同时学生也会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使老师在学生之间树立较高的威信,有助于以后管理学生。然后是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的统一。舞蹈老师的形体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的言行都会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的艺术涵养也对学生美的追求有重要作用。舞蹈教师用肢体语言传递着美的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阐述观点及内容,亲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幼儿师范学生的舞蹈教学质量。

2.4运用多种语言,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舞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和学生交流至关重要。教师具备的三项语言能力:专业语言、感觉语言、形象语言。专业语言指在舞蹈教学中,能对所教的舞蹈按专业要求准确地表达出来。感觉语言指教师能以正确的思维感觉来引导动作的规范性。形象语言是在专业语言和感觉语言的基础上的升华,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赋予舞蹈的活力。这三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提升。教师在对舞蹈专业知识讲解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炼性,要做到言简意赅,使学生容易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幼儿舞蹈教案范文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创编能力;课外知识

在现代社会,学前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对幼教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教育能力和舞蹈的编创能力,还有艺术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方式不同于艺术院校专业的训练方式,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要掌握的是基础的舞蹈理论和舞蹈技能,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为幼儿进行教学而制定教学方案。在这方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基本教学能力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艺术学习能力和舞蹈编创能力。

一、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

舞蹈教学需要在教学时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进行动作讲解,需要结合理论和行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对舞蹈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可分为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对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

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需要以幼儿思维习惯为基准,在语言上尽量达到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多用口语的要求,这一点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实践。

首先,语言表达要准确,事实上,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传递的知识还是舞蹈动作都需要准确,以免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且有助于加速教学的进程。其次,语言表达要生动,能够引起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的语言运用对幼儿的影响极大,形象生动美好的语言描述能够让幼儿更加乐于进行舞蹈训练。最后,教师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语言语气要亲切自然,由于舞蹈本身就是强制性的教程,过于生硬的措辞和语气会让幼儿产生反感情绪,进而对舞蹈课程产生厌恶,因此,即便是批评也需要用亲切语言和语气。

在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方面,需要教师自己进行动作示范,然后由学生进行模仿。教师做出的动作应该规范美好,让幼儿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方便幼儿对舞蹈动作加以全面了解,并为教师在学生心中树立美好的形象。

二、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需要学生将多方面的专业素质进行综合利用。首先需要学生仔细研究并熟悉幼儿的心理特征,还需要拥有舞蹈专业修养和广博的课外知识。

在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方面,教师需要对幼儿的个性发展给予理解和尊重,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想法,必须对幼儿的教育树立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幼儿富有爱心和责任感。在幼儿心中舞蹈是一种美的体现,舞蹈本身也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提升幼儿的精神境界。幼儿的学习能力很强,正处于吸收知识的年龄,思想变化很快,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想法,对舞蹈的看法也会有所改变,教师应随时注意幼儿的心理特征,创编适合他们的舞蹈能够正确激发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拥有广博的课外知识方面,教师必须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拥有宽泛的课外知识和专业的舞蹈知识,这些对幼教的创编能力来说非常重要,能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对我国的舞蹈历史进行了解,并初步建立对各个时代、各个国家舞蹈的发展和结构的印象,对舞蹈的艺术性质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并让学生能够掌握舞蹈创编中存在的规律特点和一定的编舞技巧。同时广博的课外知识能够给幼儿舞蹈的创编带来一些灵感,使创编出的舞蹈动作附带一定的内涵。

总而言之,合理选择教材是培养学前幼儿学习舞蹈能力的前提条件与基本需求,通过正确选取教学内容,可以使学前幼儿舞蹈潜能得以激发,便于他们充分表现才能。另外,还需将艺术实践与舞蹈课堂教学相结合,确保幼儿舞蹈教学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与科学化。课堂教育要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同时要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过程中注重了解幼儿个性,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并将这种个性融入舞蹈中,有利于展现舞蹈的独特魅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分别从提高艺术教学能力和舞蹈创编能力提高舞蹈基本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规范优美的动作示范能力以及广博的课外知识,并能够对幼儿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解。

参考文献:

[1]闫婷.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3(6):73-74.

幼儿舞蹈教案范文4

关键词:幼师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幼儿舞蹈教学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智力的开发、情操的陶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幼儿舞蹈教学大概分为四个部分,即:舞蹈基本功、幼儿舞蹈、民族民间舞蹈及幼儿舞蹈创编。幼儿舞蹈在这四部分中是教学中的重点和基础,难点则是幼儿舞蹈的创编,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创编幼儿舞蹈是幼儿舞蹈的延伸,但是如果没有幼儿舞蹈作为基础,创编幼儿舞蹈将无法进行;舞蹈基本功是学好幼儿舞蹈和民族民间舞的先决条件,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笔者对如何培养幼师学生舞蹈教学能力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围绕教学目标

幼师专业的舞蹈课与专业舞蹈学校的不同之处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于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师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也要兼顾幼儿的年龄特点[2]。

(1)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特点,要求幼儿教师不仅会跳舞、教舞更要会编舞。所以要选择舞蹈难度适中且种类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达到舞蹈表演应具备的软度和开度,芭蕾基本功训练必须学习;以汉、蒙、维、藏、傣族为主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及不同风格的舞蹈也要广泛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舞蹈风格;学习并充分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和律动;使学生掌握编排幼儿舞蹈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舞蹈的积累,也开阔了学生的舞蹈知识面,为学生打下了厚实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基础。

(2)教学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要明确 一年级主要以克服学生在日常自然状态下的一些毛病,训练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等舞蹈感觉为主,进行舞蹈基训并学习幼儿舞蹈。基训主要以姿态组合、幼儿基本舞步及手位组合为主要内容,腿和腰的技能训练和软度为辅,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接触舞蹈艺术的同时又进行了形体训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年主要学习各民族民间舞蹈,这也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一般以汉、蒙、维、鲜、藏这五大民族为主,进行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以每种民间舞的民族风格所具有的代表性、实用性和训练性为主。如:东北“手巾花”的秧歌组合,云南“小崴”的花灯组合,蒙古族的“硬肩”、藏族的“踢踏”和“旋子”组合,傣族的“基本手位步伐”组合,“三步一台”的维吾尔族组合等。通过学习以上舞蹈,更加提高了学生的舞蹈协调性、灵活性、表演能力及舞蹈语汇。舞蹈创编技法是三年级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前两年的学习,结合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作品的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围绕教学内容

(1)“口传身授”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自古以来舞蹈教学就沿用传统的“身授法”,即边边做边讲解、做边边体会。舞蹈教学理论永远伴随着实践[3],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舞蹈课,它是理论与实践最为紧密联系的课[4]。因此,“口传身授法”与舞蹈教学规律是吻合的,是舞蹈基本的教学方法。

(2)开设舞蹈欣赏课,开阔学生视野。通过欣赏舞蹈艺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人文知识和舞蹈艺术基本技能,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与舞蹈鉴赏力得以提高。欣赏课要结合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使学生宏观的了解所学的内容。

(3)培养幼儿舞蹈的创编能力。要求学生教学过程中尊重幼儿心理、生理及个性的发展特征,树立做一位热爱幼儿、富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幼儿教师的愿望。舞蹈是孩子们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他们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高精神境界、塑造美好心灵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有效手段。高尔基在《儿童文学主题论》中提到:“有志于儿童文学的作家必须考虑读者年龄的一切特点。违背这些特点,他的著作就会成为没有对象、对儿童和大人都无用的东西。”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幼儿舞蹈教育[5]。幼儿在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性给舞蹈教育带来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去开展适宜的幼儿的舞蹈创编活动。尽量避免“成人化”,“专业化”的幼儿舞蹈创作倾向,创作出幼儿感觉好玩、易学、愿意接受的优秀的幼儿舞蹈。

(4)将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把过去以舞蹈课为主的考试方法转变为以舞蹈实践教学和舞蹈基础两个部分相结合的考试方法。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写出教案并相互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舞蹈创编力、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还检验了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

三、重视社会艺术实践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对舞蹈基本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掌握,进行社会艺术实践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感,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实践演出及表现的机会多了,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并在舞台上找到了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校可以多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的艺术特长得到充分展示,让学生在各种社会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全方位地提升。

综上所述,要提高幼师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手,围绕教学目标并重视社会艺术实践等方面改革,为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表演及创编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

[2]廖海云.论幼师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3):156-157.

[3]喻力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8,9(7):72-73.

幼儿舞蹈教案范文5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心得

舞蹈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它直观、形象、生动,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使他们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及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舞蹈班以来,我对舞蹈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从而有了一些心得。

一、尽早下手准备,避免临阵磨枪搞疲劳战术

开学伊始,就应制定出实施计划,将舞蹈节目的排练融会于平时的每节音乐课及活动中;待幼儿将各个动作掌握熟练后再利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将舞蹈串联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已将节目排练完毕。这样做教师不紧张,幼儿也不会厌烦。另外,这样做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对幼儿都有好处。在心理上,幼儿天性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训练时间过长会使幼儿产生厌烦情绪,影响训练效果;在生理上,幼儿的骨胳肌肉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突击排练,让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幼儿身体发育有害无益。

二、选材要具有教育意义,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情趣性

舞蹈的选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向幼儿多传授尊敬长辈、向英雄学习的作品,如舞蹈《我爱爸爸妈妈》、《学做》等。通过幼儿亲自表演和观看,教育幼儿尊敬父母、学习,作一名勇敢、守纪律的好孩子。

(2)多教给幼儿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作品,如舞蹈《拾豆豆》、《洗手帕》等。通过在舞台上生动形象的塑造,赞儿勤劳、友爱等优良品质。

(3)多反映丰富多彩的幼儿世界、歌颂新生活的作品,如舞蹈《开火车》、《小螺号》、《娃娃舞》等。

(4)教给幼儿多学习美育的作品,如《孔雀舞》、《幸福的小彩云》等。通过美的音乐、美的形体、美的舞姿、美的造型以及美的画面,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力。

三、舞蹈要有动有静,动静交替

“动”就是要有可舞性。教师要用舞蹈思维的方法去研究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选择那些适合舞蹈的生活事件或现象进行表现。“静”是相对“动”而言,一部成品舞蹈不能让幼儿不停地动,可适当地配以姿态造型、队形图案、亮相等相对静止的动作。这样表演既可以让幼儿有片刻的歇息,又可以使舞蹈变化有致。舞蹈的动作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表达幼儿的情感,舞蹈动作的设计要以幼儿的生理特点为前提,不让幼儿做大的跳跃动作,不让幼儿做控制性强的动作,不让幼儿做连续激烈的动作,动作的难度不能太大。在创编舞蹈时要以一两个动作作为舞蹈的主导动作,辅以队形、角度、位置等的变化,这样做,不变之中有变化,不但幼儿学起来容易,而且简单的变化也满足了幼儿求新求异的心理。例如:舞蹈《快乐的小鸭子》就是以“小鸭走步”为主导动作,再加上“小鸭张翅”、“小鸭抬头”、“小鸭迎风”等辅助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在河边嘻水的生动场面,表达了小鸭子幸福成长的愉快情感。舞蹈《拾豆豆》以“后踢步及动胯”为主导动作,配以“拾豆”、“背兜”等辅助动作,生动地再现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妞妞拾豆时的动人场面,赞美了小妞妞热爱劳动,爱惜粮食,团结友爱的高尚品质。

四、音乐要与舞蹈动作相协调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再现了的音乐现象,只有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才能形成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就当今排练幼儿节目的现状,很难为舞蹈创作专门配曲,这就要求编舞者精心选择适合表现舞蹈内容的音乐,有时没有现成的音乐,就得自己剪接,重组乐曲,制成合适的舞蹈音乐。选择舞蹈音乐要考虑音乐旋律的形象,符合舞蹈的内容。如反映一群小朋友嘻戏玩耍的舞蹈,就应选择一些轻松活泼欢快的乐曲,如果用低沉缓慢的乐曲,很难表现出这一内容。另外民族舞蹈要选用适合舞蹈内容的同一民族的音乐,如果演藏族舞选用蒙族音乐就会闹出大笑话,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五、注意舞蹈的群体效应

幼儿舞蹈不像专业团体的舞蹈,幼儿舞蹈是为培养幼儿的高级情感服务的,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的道德感、责任感、实践感、理智感和美感都会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和陶冶。只有通过亲自实践,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的表演,幼儿才能真正感受美,理解舞蹈所表现的内容,从而受到各种教育。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幼儿园外的重大演出,应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幼儿有参与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可否认,每个幼儿的接受能力、表演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可以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让其表演不同风格的舞蹈。如果孩子喜欢舞刀弄枪,就可以让他们表演有关的舞蹈,而让女孩子表演如孔雀舞之类的优美抒情的舞蹈。有时同一舞蹈每个片断动作的难易不同,就可以选一些较难的动作让能力强的幼儿做,或者前排做主角表演,后排做配角衬托,给每个幼儿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幼儿高兴,家长满意。特别在“六一”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多了解一些自己的孩子,通过舞蹈表演,让大人和孩子的心理都得到满足,增强他们不断向上的自信心,使幼儿更好地成长。

六、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效果

幼儿舞蹈教案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舞蹈教学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教学,要在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规范动作、训练方法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学生能够达到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标准。能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实现作为幼儿教师的作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有最基本的教学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衡量一个幼儿教师是否合格,是否拥有基本教学能力。一项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师优秀的教学能力,舞蹈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基本教学的能力。以下是笔者就个人的一些经验浅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的几点看法和见解。

一、要不断加强舞蹈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一,讲解示范法。这是舞蹈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舞蹈教学需要教师通过语言对舞蹈动作进行讲解,并且还需要教师的把动作精准的示范给学生,以供参考着来练习。使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掌握更加准确。教师在进行舞蹈的讲解示范是也要注意:在教授动作时,要先给学生示范,并讲清动作和要领;对动作的节奏讲解也很重要;讲解动作时要详细;教师进行示范动作时要把动作与音乐相结合。

第二,启发诱导法。教师在教授舞蹈动作时,要先示范,引导学生说出动作是怎样完成的,在哪个拍子上做什么动作等等,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分组练习法。对学生学习进行复习,采用分组管理。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每组选拔出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管理小组的学习和课后的复习。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舞蹈的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四,分组展示法。鼓励小组进行动作的展示,让其他学生进行观看,最后提出意见和评价,指出表演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促使学生之间互相改正,互相进步。也让教师了解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调整。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表现力,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第五,个别指导法。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然后教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学生普遍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不断的进步。

第六,电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是教师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进行电化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展示出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欣赏舞蹈精品,也可以利用现代影像技术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二、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十分重要,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怎样开始和结束,并且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最终形成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最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并以此为教学目的,旨在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学习。比如在教舞蹈《小蜻蜓》时,通过这个舞蹈的动作的特点,来锻炼幼儿手臂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帮助幼儿区别大小臂的动作。对于指导学前教育学生的设计能力,要时刻重视学生的需要和明确教学目的。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给与学生锻炼教学设计能力的机会。比如把每一堂的教学目的提前告诉给学生,或者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加强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另外一点就是要确定“学什么“,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设计的教学内容。笔者再次以《小蜻蜓》为例子,在明确教学目的后,主要锻炼舞蹈的特色动作:波浪手,波浪手分为大、中、小三种波浪,积极锻炼这一动作,有助于幼儿手臂协调能力和灵活性的锻炼,实现教学目的。

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之后,就要开始研究“如何教”,就要确定教学方法。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小蜻蜓》为例,在对学生进行波浪手的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波浪,让学生了解波浪的形态是一起一落,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教师要对波浪手的动作进行示范,然后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对动作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的了解这个动作,有利于幼儿更准确的学习舞蹈动作。最后,积极引导幼儿模仿波浪手的动作。在模仿的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及提醒幼儿大小臂动作的区别,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并且有很强的创造性,幼儿的动作不一定会与教师的示范动作相同,但是只要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动作,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就应该对幼儿进行鼓励。这样,就会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幼儿可以在这个温馨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能量,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得到进步和发展。

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安排学生进行幼儿教学设计。第一学年给学生看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的方案,第二学年最少要安排学生进行不少于5、6次的课堂设计作业,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谈论,提高其幼儿教学设计能力。

三、要不断提高试讲和说课的能力

试讲是模拟真正的课堂,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专业知识、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考察。说课是在同行面前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听者进行点评,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要如何运用试讲和说课两种形式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能力,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教学能力,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也是学前教学专业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就要不断加强舞蹈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不断提高试讲和说课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为学生以后走上讲台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娟,涂远娜.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基本教学能力[J].音乐时空,2013(13).

幼儿舞蹈教案范文7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改革;幼儿;课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重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作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里的一门艺术专业课程,舞蹈课也相应得到了重视与发展,但与其他理论性课程相比仍存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分配的不合理性。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舞蹈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表现性的时空艺术,通过独特而又魅力的动态艺术形象,陶冶了表演者与观赏者的艺术情操,推动社会“真、善、美”的精神风尚。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必要性

舞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作为将来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学生们来说,他们承担着幼儿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的启蒙教育的重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常常会将美育忽略,然而艺术教育对培养幼儿的气质、自信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区别于国外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中一点,就是多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这是非常合理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我们不能说国外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就一定是绝对科学,或者是符合我国的教育体制的。国外的幼儿艺术教育独立出来,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因此,国外的幼儿教师几乎不承担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重任。

二、学前教育专业与舞蹈专业的舞蹈课程的区别

虽然都是高校舞蹈教育,但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与舞蹈专业的舞蹈教育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应该以舞蹈素材、舞蹈鉴赏以及基本舞蹈编创能力为主,根据幼儿的身体与心理特点,有效并富有趣味性地开展舞蹈教学。舞蹈专业的教育方向分的非常细致,比如古典舞专业、民族舞专业、舞蹈编导专业等,所开设课程都是根据所学方向来开展的,内容精细且难度大。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却是囊括了几大舞蹈学分支,虽种类繁杂,但难度较浅。在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授舞蹈技能时应着重认识到二者的差别,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程。

三、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当前存在问题

(一)课时分配太少

课时分配过少的问题存在于学前教育专业所有艺术类课程中,尤其以舞蹈课程为主,每周的课时数只有一节,也就是两学时。舞蹈课属于一门技能性课程,因此需要充分的课时完成技能实践,才能使得教学内容得以灌输。

(二)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性

现在的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内容十分复杂,导致学生大学舞蹈课程结束后无法清晰区分所学舞种,最后导致“四不像”的现象。我国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内容目前有:芭蕾基训、东北秧歌、藏族舞蹈、蒙族舞蹈、傣族舞蹈、胶州秧歌、维吾尔族舞蹈、古典舞身韵以及幼儿舞蹈与幼儿舞蹈编创,这其中还不包括学生基本形体与基本功内容的学习,因为学生基本都是零基础,前期培养“舞蹈”的意识概念就需要大量的时间。然而这个过程也不可省略,否则将导致学生接下来的内容学习毫无“舞感”可言,像是一具机器。以上是本人长期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我国大学体制的限制,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

四、针对当前所存在问题的改革方法

(一)课时量的增加每所高校应在合理的情况下适当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增加课时量,当前分配学时虽为2学时,一学期36学时,但实际分配在每名学生身上仅每周1学时。因为课程分配按正常行政班级人数,即50人来排的,而舞蹈课因场地及保证教学质量等限制,一堂课最多不能超过25名学生,所以实际上每位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授课的舞蹈老师都将一个行政班分成了两组,一样的教学内容得教两遍。所以课时的增加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课时的增加可以横向增加也可以纵向增加。横向增加是在每学期的课时基础上增加一倍,即72学时,才能真正保证每位学生每学期36学时的舞蹈课时。纵向增加即在原本4个学期舞蹈课分配的基础上在增加1到2个学期,保证学生舞蹈课程与大四就业合理衔接,避免因大三一年没有舞蹈课而对舞蹈技能的生疏。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增加编程课的比重。在本人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多数学书的舞蹈课结业后仍不能完整的编出一支简单的少儿舞蹈,甚至有毕业一年的学生联系我帮忙编创,实际上这是教师教学上的极大悲哀,教师的任务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舞蹈课亦是如此。单纯的教学生几个舞蹈组合或者作品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学会舞蹈编创技法才是核心。有了舞蹈编创技巧自己都能编创出成千上万个与时俱进并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舞蹈作品。因此本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可增加开设一门舞蹈编创技法课,18课时即可,教师也可以在自己教学内容中自行分配,减少或去掉一些实用度不高且难度太大的舞种,多一些课时分配给少儿舞蹈组合及舞蹈编创技法的教授,一切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密切结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综合素质。

结语

幼儿舞蹈教案范文8

【关键词】幼师生 舞蹈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13-02

1.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幼师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和舞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幼师生的教学中,舞蹈教学时其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幼师学校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幼师生舞蹈教学的作用,如何提高幼师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如何培养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都是幼师舞蹈教师研究和分析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幼师生舞蹈教学经验,依据幼师舞蹈教学规律,提出幼师生舞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建议。

2.幼师生舞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精选舞蹈教学内容,提高幼师生舞蹈教学的针对性

与舞蹈学校专业训练不同,幼师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幼师进行幼儿教育舞蹈职业训练,重点传授学生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及舞蹈专业基本技能。为提高幼师生舞蹈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幼师生教学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幼师生舞蹈教师应精选符合幼师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包括舞蹈的种类、风格及技巧难度等。幼师生全部教学的思路应是:从学生对舞蹈感兴趣到增加舞蹈认识,从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到掌握舞蹈动作组合,从了解各民族舞蹈基本风格到自行创编幼儿舞蹈。在舞蹈基础训练中,教师应主要训练学生对舞蹈的感觉,如身体的灵活、平衡、协调等感觉,附加腰腿技能的练习。在学生掌握舞蹈基本技巧后,教师应进行各种舞蹈组合的教学,如芭蕾、中国古典舞等,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为培养幼师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夯实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教师可开设中国民族民间舞,如东北秧歌,进一步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对舞蹈的鉴赏力,为将来幼儿舞蹈教学夯实基础。[2]

2.2注重舞蹈实践教学,提高幼师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2.2.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

舞蹈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课堂实践机会。在舞蹈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边向学生表演舞蹈示范动作,一边向学生讲解舞蹈动作要领,使学生基本掌握所学舞蹈的动作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舞蹈动作的实践机会。例如,教师开展舞蹈观摩评价课,让一名学生表演舞蹈动作,请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并对该学生舞蹈动作进行评价。学生在观摩评价时,教师要求学生不允许用简单的口头语表达动作,必须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评价,说出刚才那名学生舞蹈动作的错误之处,并通过动作讲解该种舞蹈动作的要领,使其他学生快速掌握该种舞蹈动作的要领,并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如,舞蹈教师运用小组模拟教学方法进行舞蹈教学,让每组的每位学生在组内进行试教,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其他同学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交流。这样,教师让每位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提高他们的镜面示范能力,并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舞蹈语言教学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

2.2.2 创设见习和实习舞蹈实践机会

舞蹈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机会,与幼儿园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学生到不同年龄和不同层级的班级见习,将舞蹈课堂上掌握的舞蹈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幼师生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在学生见习期间,让学生充分亲身感受到幼儿园教师如何组织舞蹈活动的方式、如何表达积极的情感、如何表现丰富的面部表情、如何进行亲切的提问,如何鼓励与启发幼儿学习等各种实际教学的方法。学生在见习期间通过观摩学习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特殊的身心特点,更加明确幼师生舞蹈学习的任务及目标。在三年级学生实习时,舞蹈教师应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写出详实的教案,听取指导老师建议,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年龄的幼儿舞蹈素材,记录幼儿园教师舞蹈教学的方法,学习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舞蹈活动的方式,组织幼儿舞蹈活动,亲身体会舞蹈教师组织舞蹈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因此,幼师生通过见习和实习期间的观摩、实践和思考等方式,提高自己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能力。[1]

2.2.3 积极参加文艺会演和舞蹈比赛

为锻炼幼师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舞蹈教师应带领幼师生积极参加班级文艺表演和学校文艺晚会,以及各种社会演出和舞蹈比赛等舞蹈活动,组织学生选材、排练及表演,并对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赛进行指导,巩固幼师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舞蹈知识,积攒幼师生实践舞蹈经验,增强幼师生的舞蹈实践能力。

2.3 开展分层合作教学,全面兼顾个体差异

由于每位幼师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专业基础,学习兴趣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师对幼师生的舞蹈教学不能采用“一刀切”,实行同样的教学标准,应采用分层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教师根据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和舞蹈技能水平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受过专业舞蹈系统学习且舞蹈技能高的学生、掌握基本舞蹈技能的学生、从未接触舞蹈且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有些教师根据舞蹈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将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层次。还有些教师根据学生舞蹈能力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开展分层合作学习。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如对缺乏舞蹈基础的初学者,教师应主要教学舞蹈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信心和兴趣。小组分层学习即可以使好学生“吃的饱”,也可以使差学生“吃的了”。[3]

2.4突出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2.4.1 学习编导理论

幼师生提高舞蹈创编能力的首要前提是学好舞蹈编导的理论知识。因此,舞蹈教师要对幼师生开设舞蹈编导理论课,讲解舞蹈理论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掌握舞蹈创编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舞蹈创编的前提是充分掌握舞蹈理论,创编的重点是主干动作,创编的难点是舞蹈组合,创编的关键是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和画面的感染力。

2.4.2 开设舞蹈创编课

幼儿舞蹈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幼儿舞蹈教师要创编精彩的幼儿舞蹈就必须清楚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生活习惯。创编者要具备很强的乐感,不仅要理解音乐的理论知识,更要理解音乐的表现情感及艺术形象,需要学习舞台灯光与服装知识,在今后舞蹈创作中加以综合考虑,如色彩搭配的整体效果、服装与动作表现的搭配等。[4]因此,幼师生舞蹈教学课程应安排舞蹈创编课,通过观摩舞蹈、模仿编排、重组动作、拓展内容、艺术鉴赏等各种方式,让学生熟知舞蹈编排的基础知识,如队形、造型、音乐、服装、灯光等知识,熟悉舞蹈编排的一般规律,了解舞蹈创编的基本特征,使幼师生掌握舞蹈创编的基本技术,如集体舞和表演舞等,激发幼师生对舞蹈创编的热情与欲望。 [2] 3.结论

舞蹈教学是幼师生教学重要内容,对幼师生专业发展和今后幼儿舞蹈教学都及其重要。在幼师生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不断总结舞蹈的教学经验,探索有效的舞蹈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幼师生舞蹈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积极调动他们舞蹈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大力培养他们舞蹈创编的能力,提高他们舞蹈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茂清.培养幼师生幼儿园舞蹈教学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6).

[2]张金华.论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理论观察,2001(6).

幼儿舞蹈教案范文9

一、目前我国幼师在专业舞蹈教学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许多高校仍然坚持采用应试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给我国各个阶段教师的教学过程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甚至有一部分幼儿教师也将学生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而忽略了对他们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教学政策的不断改革,相关教育部门规定幼儿园必须将舞蹈纳入学生的课程中。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幼师在舞蹈教学方面仍然比较缺乏经验,他们的能力也有限,从而严重的必须了幼儿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例如,在现阶段,许多幼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比较低、编排舞蹈的能力以及舞蹈表达能力也比较弱,甚至有一部分幼师的交流能力比较弱,他们不能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幼师的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必须要尽快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尽快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二、提高幼师专业舞蹈教学能力的途径

(一)学校应该加强对幼师舞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舞蹈是我们日常生活另一种表达情感的主要语言之一,并且舞蹈的学习不仅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语言以及肢体的表达能力,而且也能够大大的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幼师不断的加强自己的舞蹈教学能力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而加强对幼师舞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对幼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括一些舞蹈的专业术语,规定他们必须要熟记这些专业术语,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去。另外,幼师也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尽量使得自己的表达通俗易懂,从而使得幼儿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些知识。最后,学校也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活动,设置一些与舞蹈有关的情景,然后,要求幼师对这些情境进行详细的述说或者也可以表达自己对于这些情境的第一感受,从而不断的提高他们的舞蹈表达能力。

(二)加强对于幼师舞蹈编排能力的培训力度

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编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任何一个舞蹈教师都必须有一定的编排能力。但是,在目前为止,我国许多学校的幼师尽管有一定的舞蹈能力,但是,他们在舞蹈编排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从而严重的阻碍了幼儿舞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各个学校必须要不断的加大对幼师舞蹈编排能力的培训力度。例如,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舞蹈编排教师,然后对学校现有的幼师进行培训,并且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能力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培训方法。然后,在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应该对他们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该继续进行培训,直到达到考核标准为止。

(三)加强对于幼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视程度

我们知道,教师肩负着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他们必须首先具备的条件,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环境的影响,许多教师已经渐渐的失去了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而这也是我国幼儿园教育一直无法得到跨越式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国幼师的舞蹈教学能力,我国相关部门以及各个学校的领导人员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对于幼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交流会或者座谈会,并且聘请一些专家来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幼师具备职业道德素养的原因以及必要性,同时,也可以鼓励所有幼师就自己目前所具备的舞蹈职业道德素养进行交流,从而不断的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尤其是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将幼儿培养成全面的高端人才。另外,我们还可以采取模式教学的方式,让幼儿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和定位,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