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音乐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2-02-26 19:45:02

幼儿音乐教案

幼儿音乐教案范文1

一、重视音乐理论教育

在当前的幼教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有主观上的认识,其认为音乐教学就是简单地组织幼儿进行歌唱、舞蹈以及简单的弹奏。这是一种错误的主观意识,体现出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教师要在幼教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就应该重视音乐理论教育,要让幼儿对基本的音乐理论有所认识。进一步说,随着幼儿对音乐的认识加深,其才能从最初级的歌唱和舞蹈,上升为对音乐的探究、认知和鉴赏。在此过程中,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在幼教音乐教学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但要逐步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更应该引导幼儿在音乐教学中更加主动与积极,并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增加幼教音乐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要让幼儿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在游戏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同时对音乐产生好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组织幼儿进行合唱和集体舞蹈等。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但完成基本的音乐教学,同时也在集体活动中分享快乐、获得快乐。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播放《黄河大合唱》,让幼儿在听歌的同时观看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并由此鉴赏音乐,提高幼儿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结语

幼儿音乐教案范文2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实践教学策略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却没有跟上规模发展的步伐,“同质化”和“高大全”等现象严重[1]。地方高校面临办学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有限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技能要求,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会给地方高校带来不良影响,产生生源危机和就业危机[2]。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3年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

二、高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面临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其人才培养方向、课程教学也随之发生转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下,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技能,并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3]等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师。可见,幼儿园教师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但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体现出高理论水平、低教学能力的特点[4],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方面也体现出同样的特点,这与课程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递、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有关。对此,我们应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向实践型、应用型转变,突出教学策略的实践性。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及幼儿园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课程教学应秉承“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更加重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转型发展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及弹、唱等技能,需要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得到巩固与运用。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力,教师可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课前展示活动

为增加学生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方面的经验,教师可在授课前安排课前展示活动,作为后期模拟实训环节的热身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2.课上随机抽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学生已学习了音乐相关课程,但其视唱能力还很弱。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其加强课后练习,教师可在授课环节中安排5-8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歌曲视唱的抽查。应注意,该课程重在如何“教”而非音乐技能本身,教师不宜“舍本取末”,在这个环节花过多时间与精力。

3.有针对性地筛查

在授课过程中涉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时,教师可随即对学生展开筛查。如讲到节奏教学时让学生演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与速度,讲到儿童最早、最易掌握的小三度音程时,提问学生关于音程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

(二)开展参与式的音乐教育流派教学

世界著名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内容可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是学生需掌握并学会运用的课程内容。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可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具体操作思路如下:在音乐教育流派理论学习后,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课例,由教师充当“幼儿教师”,学生充当“幼儿”,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如在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可选取课例《藏起来的歌曲》,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儿歌,出示双方约定的信号,学生在歌唱的某一环节停止发声,教师出示“取消手势”后,学生继续歌唱。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及其他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教学中也可采用类似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达到认知、行为与态度上的改变[5]。

(三)多维度进行幼儿园教育见习

幼儿园教育见习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接纳度[6],有利于学生获得专业认同,发展专业情意;可增进学生对幼儿、幼儿教师及幼儿教师的工作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其对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深化认识。为了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幼儿园课程见习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制订多维度的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学习计划,并与幼儿园协商做好相应安排,具体如下:

1.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马拉古奇指出环境具有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挖掘现有环境布置中的音乐教育功能,讨论其潜在的音乐教育功能及其实现手段,并形成观摩学习报告。

2.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观摩与研讨。教师组织学生对幼儿园四大音乐教育活动类型进行观摩学习。学生与幼儿教师及授课教师结合该教学活动展开研讨,进一步掌握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3.音乐活动区域环境布置及其活动指导。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对活动区环境布置与材料投放、幼儿的表现、教师的指导三方面进行分工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全体小组成员将观察所得统整为一个完整的观摩学习报告。

4.生活环节中的音乐教育。此环节教师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每人观摩几名幼儿在生活环节中的音乐表现,记录教师的指导行为与策略,并提出在生活环节中进行音乐教育的方法。

(四)理论讲授与模拟实训交叉展开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四大类音乐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施,提高学习的时效性,教师可在理论讲授后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并开展模拟教学。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五)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8]。案例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模拟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1.教学视频的应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选择典型的教学视频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讨,帮助学生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可选择的教学视频有不同流派音乐教育的典型教学视频和不同类型音乐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学视频等。

2.观摩见习的案例教学。前文中提到幼儿园见习活动中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音乐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与活动指导及集体音乐教学活动都可作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教师要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模拟实训环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此环节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学生的模拟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开展教学最真实、最鲜活、最具有教育价值的案例。教师在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安排小组讨论,最后针对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过程进行集体评议,集体评议的内容有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与活动延伸,通过讨论与评议,使学生更全面、更充分地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要点。

在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综合性和实用性,这不仅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且符合幼儿园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待,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性,往综合性、实践性、应用型等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2]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4-35.

[4]党爱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7):113-116.

[5]曾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5,(7):18-20.

[6]张丽莉.幼儿园见习对师范生专业学习与就业期望影响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8):47-50.

[7]Edwards.C.Gandini.L&Forman.G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193.

幼儿音乐教案范文3

但是目前在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打击乐活动开展的很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具,如各种打击乐器、节奏图谱等;其次,教师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幼儿要具备一定的音乐节奏基础;最后,打击乐活动组织过程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还有一些幼儿园缺少打击乐器。因此,音乐活动中的打击乐活动常常被忽视。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示范,在幼儿学习乐器演奏的认知阶段,教师要使幼儿注意观察并理解他所演示的动作技能,言语指导结合示范是帮助幼儿理解乐器演奏最有效的办法。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对不同乐段的体验

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已经能够很好地感受音乐的不同乐段的情绪。乐段是由若干乐句组成,具有完整乐思的段落。在许多打击歌曲中,都由两个或三个比较明显的乐段组成。在活动中,幼儿对不同乐段的掌握,有利于感受音乐的结构,有利于幼儿在演奏时能够清晰地运用乐器去表现自己在音乐中体验到的情绪情感。

2、幼儿的合作方面

在整个音乐活动中,幼儿虽然都很快乐,但是他们的合作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部分小组中,出现小领头人的角色,其他幼儿就会跟着小领头人的节奏去做,小领头人一般都是比较积极的、对节奏比较敏感的幼儿,例如第一组的小萌、第二组的金宝宝和第四组的志皓,很多幼儿跟不上节奏或者忘了动作,都会把眼睛看向小萌。

3、幼儿在整个演奏水平上

大部分幼儿有稳定的节奏。在节奏类型上存在简单与复杂的区分。每个小组都能区分不同的情绪的音乐,并匹配相对应的节奏类型,比如快的,慢的。有的幼儿演奏水平比较好,,能跟着音乐进行顺利地演奏,如利小萌,小猪和哥哥;然而也有部分幼儿对于节奏不敏感,这类幼儿比较少,但存在着,例如Alshely 和小乖。

4、图谱的制作和配器

打击乐器演奏教学理论上是要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协商乐器的选择。首先,打击乐曲的选择。如我选择的《花好月圆》,这首曲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两段体的结构,且旋律带有明显的对比性,适合启发儿童用不同的乐器来加以表现。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第三,乐曲图谱的制作。根据音乐的节奏和结构,参照许卓娅老师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第64页的图谱,制作了易于孩子理解、读懂的节奏图谱和图形图谱。在乐曲演奏的配器上,在为幼儿选择乐器时,要考虑以下两点:(1)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要适合幼儿使用乐器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为中班幼儿选择乐曲的配器方案时,其节奏型和音色的变化不宜太多,一般一个段落换一种节奏型,一个乐曲安排2-3种乐器音色为宜。(2)富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指配器方案要既能够符合乐曲、旋律本身的性质、风格和结构,也要能体现出一定的对比统一性和丰富完整性,从而产生良好的整体音响效果。

幼儿音乐教案范文4

关键词:观摩 调整 实践

去年我有幸参加福建省“审美与快乐” 幼儿音乐教育课题研讨会公开示范观摩活动,学习后结合本园音乐课题《增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在园本实践中力求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下面以大班节奏活动《快乐的一天》为例加以说明。

一、立足现场观摩,及时进行思考互动

不少教师在外出观摩学习过程中,专注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全都记下来。这样只顾记录,却没有时间进行及时的思考,其效果是不理想的。正确的方法是:观摩时既注重“倾听”也深入“思考”,从而减少“记录”与“交流”,也就是首先要认真倾听执教者怎么教,重点是否突出,教学语言是否简炼等,然后摘要一些简单的记录,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思考之中。活动结束后,要充分发挥一同参加观摩同行的资源,相互沟通自想法,探讨并解决观摩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从中剖析观摩活动的亮点与不足,这种分析与互动让大家都能敞开心扉,发表各自独特的见解,及时有效解决心中的困惑,为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教学实践进行参照与反思。

二、研讨促进整改,努力在实践中迁移

观摩活动结束后,积极开展观摩后的研讨活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将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好机会,以利于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转化为自己适宜的教育行为。因此,研讨后应根据本地域特点、结合本班孩子能力发展水平,对观摩活动方案进行整改,并积极进行实践,探索验证,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能真正感受执教老师的用心良苦,才能领悟活动的精彩,也才能真正将观摩者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精心选择活动内容

在众多的观摩活动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迁移于自身实践的,要根据教师自己的兴趣特长、幼儿年龄特征、幼儿园现实条件等选择适合进一步实践与研讨的优秀教学内容,于是我选择了音乐研讨会漳州老师带来的大班节奏活动《快乐的一天》。首先,这首“奥地利风格圆舞曲” 曲调明朗欢快,节奏感强,特别是在A段部分的行进感,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动起来,容易激发幼儿兴趣。其次,我班开展的子课题是《浅谈大班幼儿节奏乐教学新策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本班幼儿节奏乐常规较好,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等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尤其是节奏感也比较强,具有开展这一活动的基础。第三,这位开课老师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充分体现让节奏活动从生活中来到音乐中去的理念,能充分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各种音乐能力,这些教学技巧正是我们一线教师有待提高与学习的。

(一) 用心调整活动方案

确定音乐实践内容后,就要对原观摩研讨的方案进行调整与创新了,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师自身条件等多方面情况不同,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原来的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教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与创新,调整原方案设计,使之更具有效性。

1、 发挥集体聪明智慧

调整前,我充分发挥课题组集体的智慧,对选择的内容进行彻底的分析与研讨,对作品的节拍、音乐的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了解和掌握乐曲结构及节奏特点,同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乐曲的音乐风格和性质所表达的音乐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将音乐作品的基本信息传递给孩子。

2、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皮亚杰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是在旧经验的基础建构新知识的。因此再优秀的案例也不能按部就搬开展实践活动,应根据本班幼儿的经验基础,对原方案流程进行调整。那么,在开展活动之前,我通过谈话了解到:由于经常开展节奏乐活动,对打击乐器沙球、响板、双响筒等已不太感兴趣了,但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创新,提到如果能用其他材料来替代乐器,也许更有吸引力,同时开展节奏乐活动,最好要有一个指挥,这样就更加生动,而幼儿的这些需求则观摩活动没有体现的。

3、 多种渠道丰富经验

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丰富幼儿经验。

首先,在区域活动期间,在“探索发现区”投放不同的豆类和花生,还有塑料瓶子,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制造声响,从中发现不同装置的不同音响效果,然后在“音乐区”提供常规的节奏卡和图谱打击乐器外,提供幼儿在探索发现区亲自制作“乐器”,因为这是孩子们感受音乐、探索节奏的乐园,为开展节奏乐做铺垫。

其次,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并体验节奏,我选择幼儿熟悉、节奏感强的歌曲《洗手帕》,运用本次学习的奥尔夫 “声势训练” 教学法,事先专门组织一次节奏训练。启发幼儿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弹舌等多种声势进行伴奏,让幼儿在身心参与其乐无穷中感受音乐节奏,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理解去表达创造,从而获得更深的体验。

(三)巧妙确定活动方案

在丰富幼儿相关经验后,根据本班幼儿的表现及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认真思考可运用教学策略和可借鉴的观摩经验,调整原方案,设计自我实践教学新方案:1、原方案中用竹筒、竹板、响板、双响筒为乐器,根据孩子们提出的,用自制的瓶子来替代。2、原来第一环节中幼儿看图谱跟着音乐,将小手从膝盖伸到头顶,调整为:幼儿看图谱跟着音乐,运用“声势”引导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使幼儿获得更深的体验,并大大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四)努力实践教学活动

确定新的活动方案后,就要进行实践教学了,我邀请园领导及课题组、曾经观摩过原活动的教师一起来观摩自己的教学活动。由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充分,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主动,尤其是对音乐结构的理解,并运用语言、动作、为乐曲伴奏,使幼儿在自主、快乐地学习中感受音乐的快乐,最后《照镜子》游戏起到画龙点眼的效果!

三、及时全面反思,再次跟进实践

实践教学之后,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活动并寻找原来执教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并进一步反思造成不同的原因,通过回放自己教学过程的DV,与原来活动的DV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发现存在的不足:教师在“导”与“教”的时间比例上失衡,由于过分关注“X X ― X X ” 和“X X X X X ―”这两种节奏为音乐伴奏,造成幼儿过多地模仿,鼓励迁移已有经验创造的比例太少,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反思后由参加两次观摩活动的教师,从旁观者的角度对两次活动进行比较,并提出适宜的建议,她们认为:调整后的活动幼儿用自制有声响的材料为乐曲伴奏,幼儿兴趣更高,但存在不足:音响效果比较接近,听起来好象就一种乐器,建议1、再次尝试不同材料、不同装置形成不同的音响效果,2、同时提供沙球、双响筒、响板、自制乐器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比较适合乐曲风格的乐器,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调整后运用“声势” 法让幼儿感受音乐,比原来方案来得生动,有趣!孩子们也乐于表现。在自己的反思及听取观摩者的建议之后,我决定再次调整方案进行再实践,效果显得更加理想。

总之,通过观摩学习,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实践内容,调整活动方案,大胆进行实践,并在同伴互助下对比反思修正,再次跟进实践。既在“学习――调整――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样循环反复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习到的观摩活动的成功设计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积极内化,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智慧,使自己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教学效果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幼儿音乐教案范文5

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教授手段的不断进步,幼儿园教学方法和模式出现了巨大变化。随着交互式白板技术进入幼儿园,其强大的互动性、兼容性等优点获得了教师和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如何更好地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让幼儿园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本文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探讨电子白板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经验。

经验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案例:在某幼儿园的歌唱活动“小乌龟找朋友”的课前导入阶段,幼教运用电子白板的探照灯先露出画面上小乌龟的一部分,并向小朋友们发问“今天有一位神秘的客人来到我们的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它是谁么?”问题一出,小朋友们的积极性顿时被调动起来,纷纷开始猜测画面上的动物是什么。老师通过不断扩大光线照射的画面,并最终揭晓答案,成功地将课程带入到“小乌龟找朋友”的歌唱表演中。

兴趣的建立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大多是幼师言语表达或制作成卡片,PPT作展示,这些都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在课前制作而成的,很多时候并不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新问题作出调整。放音乐也大多采用单一的音频播放,孩子们也看惯、听惯了这种演示手段,好奇心难以在短时间被调动起来,课堂上表现出的兴趣度也不大。而白板技术中的透视镜、神奇墨水、探照灯、动画演示等功能对于孩子们来讲是新奇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不到的,这就极大地唤醒了幼儿的好奇心,并成功引导他们进行音乐体验。有兴趣作为老师,能够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涨的求知欲望。

经验二:以白板为平台进行幼师实时互动,丰富音乐课堂的信息量

案例:在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课《老虎的一天》中,幼师将很多老虎的形态,吼叫的声音,关于老虎的音乐,老虎走路,睡觉,奔跑,玩耍的动态图组合在一起,图片和声音同时插入到一张页面上,让幼儿在看到老师的时候还能听到老虎吼叫的声音,不仅如此,课程中老虎在一天中遇到了很多森林中的小动物,幼师一一将它们的图片和声音音频事先做好,并打乱顺序,让小朋友们自己上台,通过听动物的叫声,选择动物的图片,这种实时互动的授课模式极大的密切了幼师之间关系,也通过问答的形式丰富了课堂信息量。

在传统的音乐课程中,幼师往往会通过网络搜集到很多有关老虎的视频和音频,上课时打开很多网页和窗口,在活动实施中,窗口的选择十分容易混淆,造成课堂效果不佳。在运用电脑过程中,有时不得不躲在电脑后面进行操作,面部都被电脑屏幕遮挡,这极大地影响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电子白板简易的操作方便了师生的实时互动,老师边播放还能边走进小朋友,进行直面的交流和面对面的演示,增加了更多幼儿表现和展示的机会。不仅如此,在互动问答阶段,老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的“骰子功能”随机挑选出回答问题的学生,这能够有效的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而且避免选择上的偏好,赋予幼儿对课堂的参与热情。

其次,电子白板的功能优势还体现都在它的网络搜索功能。有时候,由于幼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完备,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的新问题无法做出满意的答复,这会极大地挫伤幼儿提问和思考的积极性。而通过电子白板,幼师可以当堂进行网络音乐知识搜索,在幼儿进行音乐感受的同时能够有效补充相关生活知识,极大地丰富课堂知识量,还能够建立起来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对于搜索到的知识,幼师还可以进行保存,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极大地省去了搜索的时间和步骤,只需要从附件中查找,就能够轻松地将音乐或图片调取出来,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经验三:以内容为基础进行教学方式更新,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瓶颈

案例:在某幼儿园大班的课堂上,老师正在进行《瓷娃娃》的教唱,改变了传统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教学方法,幼师将歌词中提到的画面制作出来,,每一张画下都附带了一句歌词,小朋友们只要触摸到这幅画面,电子白板就会自动播放出这一句歌词的范唱,一面看图,一边听故事,一边学唱歌,学生们记忆歌词的速度明显提升,幼师灵活掌握着学习的进度,通过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教唱曲目,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理解和记忆歌词往往是教学的瓶颈,用制作图画卡片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已经显得过为呆板,制作好的图片往往容易磨损,丢失,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而在运用交互式白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自由切换计算机和活动挂图两种模式,方便调取各种资源并组合在一起,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更为直观、感性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这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瓶颈,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幼儿音乐教学。

幼儿音乐教案范文6

【关键词】音乐欣赏;全新方式;感受

一、初次实践

(1)案例实录:音乐欣赏活动《幽默曲》。活动一开始,我就以提问的方式问幼儿:“今天我带了一首著名的小提琴曲,它的名字叫《幽默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什么样的感觉?”让幼儿完整欣赏乐曲第一遍。欣赏完毕后,有的幼儿就举手说:“我听到跳跳的”;有的幼儿说:“音乐有点让我感动的”;还有的幼儿说:“我觉得音乐是有点欢快的”。第一遍欣赏音乐,幼儿有着初步的感受。

于是我接着说:“这么美的音乐那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是第二次听了后,幼儿有些不耐烦了,有个别幼儿坐不住,不愿意听了。在完整欣赏后有幼儿就说:“我听到有的地方是很活泼的音乐;还有的幼儿说:“我觉得有的地方感觉很温柔的”……接着幼儿的话,我这时又问:“这首曲子分为5段,有三段是一样的,我们先来听听第一段有什么样的感觉。”幼儿则回答:“跳跳的”;“很活泼的”。我接着问:“这段活泼的音乐会让你想到什么呢?”这时有的幼儿就说:“小兔子在蹦蹦跳跳”;“小松鼠在上串下跳”;“小猴子在树上荡秋千”……幼儿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说了许多。于是我说:“那我们听着第一段音乐一起来表演吧。”这时幼儿很兴奋,各自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但是完全把音乐抛出了脑后,没有跟着旋律,也没有跟着节奏。

这时我再提问:“第二段的音乐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道:“柔柔的”;“慢慢的”。在我的引导下,幼儿又开始学小鸟飞,蝴蝶飞等动作。

之后第三和第五段音乐与第一段相同,第四段音乐比较沉重,幼儿模仿了大象、狮子等动物形象。

(2)分析反思:对大班幼儿来说,欣赏任何一段音乐都会有自己初步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会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有不一样的想象内容。但多次枯燥的欣赏,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有所降低。

虽然教师极力通过肢体动作来增强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但是活动中却适得其反,由于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得活动看似很热闹,但却没有很好地突显音乐元素,只是将音乐作为一种背景,帮助幼儿想象和表现。

(3)新问题: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更多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二、再次实践

于是在第二次实践中,结合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多彩的民间活动这一站点,我把经典的小提琴曲《幽默曲》与朗朗上口的童谣游戏,如:蚊子叮,拍大麦等,进行了大胆的匹配,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曲式结构的变化和不同,增强了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同时又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民间游戏的有趣,感受到了浓郁的中国民族气息。

1.案例实录:音乐欣赏活动《幽默曲》

师:今天我带了一首著名的小提琴曲,它的名字叫《幽默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什么样的感觉?(完整欣赏乐曲第一遍)

幼:很幽默的;跳跳的;有点让我感动的;有的地方是很活泼的音乐,有的地方感觉很温柔……(第一遍欣赏音乐,幼儿有着初步的,不同的感受。)

师:这么美的音乐,我想听着音乐画画了,看看我的画和我的音乐像不像?

师:你们看我的画跟音乐像吗?哪里像?

幼1:我觉得最前面的和最后面的是一样的。

幼2:我觉得最前面的和最后面的是一样的,还有中间的音乐也是一样的,都像一朵花。(孩子指的是画中像“花”一样的图案)

幼3:我觉得这里的音乐是柔柔的(第三名幼儿忍不住上前指着第二段“波浪线”图案的音乐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你们真厉害呀,那么音乐到底是不是像你们刚才说的那样呢?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看看画中的图案。(欣赏第三遍音乐,幼儿边听边看画中不同的图案)

2.分析反思

(1)“音画结合”,用画画诠释音乐。成人在欣赏一首曲子时,反复倾听几遍后都很难分辨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更何况是一首经典名曲,是一群大班的孩子。但是在上述活动中,我通过当场作画,将音乐与画画结合,很快帮助幼儿理顺了《幽默曲》的曲式结构,在上述图示中也很明显地将乐曲分成了ABACA的5段。

“音画结合”给孩子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让孩子们主动、愉快、轻松的学习,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再单调。

(2)“音体结合”,以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肢体动作就像是各种“乐器”,能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地变化“演奏”。幼儿能通过肢体语言,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在上述欣赏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用小手表示画中花朵上一片比一片长得高的叶子和花瓣,每一个乐句,长出一片叶子,表现了音乐的轻快和活泼;用手和腰来表示柔柔的伸展动作,表现了音乐的舒缓和柔和;用开大炮的动作表现了音乐的响亮和沉重。有效地将音乐与肢体语言结合起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了乐曲各段不同的节奏和情绪变化。

(3)“音游结合”,用民间游戏诠释音乐。我国的传统民间游戏简单、幽默、充满童趣,深受孩子喜欢,一直流传至今,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也有着和邻居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唱着童谣,玩着民间游戏的经历。将民间游戏与西洋的小提琴曲进行结合,可谓“中西合璧”,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前所无有的快乐。

在幼儿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间的合作、配合需默契,如:动作的一致性,步调的统一性都能使游戏的质量急速上升。而在民间游戏与音乐匹配结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音乐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变化,而且还需要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完成整个结合的过程,难度大,挑战性强。过程中需要幼儿专注倾听音乐,两人的合作动作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每一段音乐转换时,要及时变化游戏,不仅挑战幼儿的合作能力,而且还挑战幼儿的倾听能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甚至是记忆力。

然而虽然此环节挑战性强,但又由于游戏的特殊性,幼儿在整个游戏匹配过程中情绪是愉快的。民间游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为音乐欣赏活动更是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幼儿学得轻松,玩得愉快。

我想,一个好的音乐欣赏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孩子们享受到了快乐,我也同样享受到了乐趣。我会在以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在“二期课改”的先进理念下,和孩子们继续探索,继续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教案范文7

一、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

就是在教学中随时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演奏的整体音响效果,要注意倾听自己的演奏与他人声部是怎样一种协调一致的关系。并注意体验整体音响在流动中不断变化的趣味性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简化传统的打击乐谱,便于教师对乐谱的记忆与掌握,也便于幼儿掌握整首乐曲的结构特点和乐曲配置情况。

二、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的特色方法——总谱法

总谱法就是通过使用幼儿可以接受的“变通总谱”来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整体音响结构。“变通总谱”是针对通用总谱,也就是我们常用的简谱和五线谱来讲的。由于通用总谱的认知方式和过程都比较复杂,使用这种总谱不但不能对幼儿的整体感知过程有所帮助,反而会人为地增加幼儿的认知负担,减少幼儿感知音乐的乐趣。

变通总谱就容易掌握得多,其作用是减轻幼儿认知上的负担,使幼儿对乐曲有一个整体感知。教学中可以运用图形、色彩、朗诵等作为幼儿记忆演奏方案的辅教学方法,这些提示演奏方案的图形、色彩等,也可视为一种“变通总谱”。较普遍的变通乐谱主要分为“动作总谱”“图形总谱”和“语音总谱”。

1.动作总谱

设计时可使用身体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甚至滑稽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腿、拍肩、叉腰,等等。但要注意不要把较难较快的动作安排在密集的节奏型上。

例如,小班节奏乐活动《绕绕线》。首先,让幼儿观察绕线的过程,组织幼儿讨论并用动作表现其中的一些内容。然后,教师完整地弹奏全曲,要求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中什么地方是绕绕线、什么地方钉钉子、什么地方拿线头、什么地方打线结、做完之后会心情怎样等。最后,再请幼儿探索哪种乐器适合用来表现绕线,哪种乐器适合钉钉。形象的动作表现了乐曲的内容,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整体音响结构,而且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乐器的演奏方案。

2.图形总谱

配器布局设计可使用几何图形、类比性图形、形象简化图形或通用乐谱符号,除了图形的线条、形状外,色彩也往往是乐谱的重要意义因素。

例如:~~~~这是《土耳其进行曲》中第一句的一种配器方案。在这组“类比性”图形中,不仅表现了碰铃等乐器的圆润且有较长的延音;铃鼓等乐器的摇奏有令人兴奋的轻微颤动感,木鱼等乐器的音色短促而明亮;对节奏型和节奏型中的音色分布情况也有所暗示,使幼儿一目了然。

教学中班节奏乐活动《杨柳青》,先请幼儿跟随音乐一拍一拍做动作,并要求在音乐相同的段落做相同的动作,音乐不同的段落做不同的动作。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色块,请幼儿指出色块的排列规律(红色—蓝色—红色—蓝色)及音乐的结构与色块图结构之间的相似性,并引导幼儿按音乐的结构设计一个完整的色块结构图。

3.语音总谱

配器所用的语音可以是有意义的词或句子,也可以是相声词或无意义的音节。对词或句子的要求是有趣、容易上口。

例如,《大马大马告诉我》中模仿的是大马奔跑时的情景: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驾 驾│驾- ︳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驾 驾 ︳驾-│

《瑶族舞曲》B段前两小节写成语音总谱:

6 3 ︳2 3 2 1 ︳6 1 ︳6 3 ︳

节奏 X X ︳X X ︳X X ︳X-︳

语音 鹅 飞 鹅 跑 鹅 下 河

幼儿音乐教案范文8

一、初探“音乐变画”的魅力

嘏的阳光将冬天的寒冷驱散殆尽。这一天,我按照教学计划教孩子们唱《春天》这首歌曲。但音乐活动上的蕾蕾显得有些焦躁不安,一会摆弄衣服上的蝴蝶结,一会又盯着一处地方发呆,时不时地转过身去和后面的小朋友讲悄悄话,对音乐活动展露不出丝毫的兴趣。在音乐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请蕾蕾把刚才教的歌曲唱一遍,蕾蕾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她告诉我不会唱,也记不住歌词,接着蕾蕾胡乱地哼了两声,就坐了下去。孩子们哄堂大笑,这一瞬间我显得束手无策。之后通过反复的歌唱练习,蕾蕾总算能把歌曲流畅地唱出。在一天晨间区域活动中,蕾蕾坐在小椅子上,手中拿着画笔。这个时候的蕾蕾神情恬淡,翘着腿,摇头晃脑地在白纸上涂画着,嘴里还不时地哼唱着那首《春天》。画笔随着嘴里哼唱的歌曲如同行云流水般划过,很快一幅惟妙惟肖的《春天》风景画在蕾蕾的手中诞生。太阳、小花、杨柳、蝴蝶,这不正是歌曲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美丽场景吗!看着得意洋洋的蕾蕾,我灵机一动,很快想到了“音乐变画”的音乐教学组织模式。

二、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施

1.“音乐变画”前之分析。在日常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程度普遍不高。在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我们多数抱着重视幼儿动手与模仿能力的行为与想法,或者说希望幼儿有“依样画瓢”的能力,而幼儿对艺术表现出的想法,感悟这些往往是被我们忽视的,甚至不愿去注意的。活动案例中的蕾蕾,在“音乐变画”活动前,她在音乐活动中的注意力是分散的,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活动参与性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蕾蕾的焦躁与不安,从幼儿天性的角度来说,活动的组织形式已经背离了幼儿天性的需求。从本性上来说,蕾蕾讨厌这种形式,希望通过其他的活动形式转移自身注意力。对歌词的遗忘和歌曲内容的不解可能是其故意为之,也可能是天性使然的思想反弹,幼儿不想去理解或是真的根本不理解歌曲唱的到底是什么。蕾蕾的应付,再次说明她讨厌这样死气沉沉的音乐活动,完全是敷衍了事,在此情况下奢谈通过音乐陶冶情操或是开发智力是不现实的。

2.“音乐变画”后之分析。“音乐变画”实施使得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以音乐活动来说,幼儿学会了一首歌,从音乐活动的目标来说,通过“音乐变画”幼儿在音乐中所体会到的情感通过画面的形式得以表达展现。在转化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得到了发挥,音乐活动对幼儿情感的熏陶和智力成长发展的推进性作用得以贯彻。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去听、记、体会音乐或是音乐组成部分,在听觉与视觉的转换间,孩子们受到了一丝灵魂的颤动,在表达中展现了自我的个性。而音乐因为这些变得富有生气,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也是我们在幼儿中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所在。我也发现,随着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我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三、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基本原则

1.兴趣是前提。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针对幼儿兴趣的激发是前提。幼儿缺乏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情绪就会变的慵懒,不主动也不会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作为音乐教育的对象,幼儿的这种情绪表现是危险的。案例中的蕾蕾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低落的兴趣导致蕾蕾对音乐的无所谓,如此情绪支配,音乐教学活动很难达到其陶冶情操和开发智力的最终目标。因此,作为一门艺术活动,首要的就是要通过新颖别致的活动组织形式,比方说“音乐变画”,它激发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引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素质是关键。音乐,作为重要的艺术门类,有其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强化学习。幼儿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幼儿今后表现与感受生活中的美奠定了基础,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重视幼儿音乐教育,不是仅仅做到能将一首歌唱出来就可以,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所传递出的美好情感,并与自身形成共鸣。再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教学同时要重新审视自己,掌握发声、乐器等基本的音乐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开展活动前对音乐作品要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去感受与体会音乐所传递出的情感。同时,我们也要沉下自己浮动的心,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针对孩子们的表现,细致观察,从孩子们的音乐表现中寻找突破的灵感。“音乐变画”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幼儿音乐教案范文9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推动了我国教育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探讨和研究。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深刻地认识到早期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完善评价机制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并提出一些具体实践方法。

    一、以新型评价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心理与活动能力的健康发展

    音乐教学活动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除了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之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评价。幼儿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首要对象,将其音乐活动进行客观而有价值的评价,对今后智力和能力的有效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幼儿学习、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有诸多因素会给评价工作造成影响,本人将就以下问题进行阐述。

    教学的目的是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降低遗忘的速度和数量,改善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因此任何概念的教学过程都必须承认教学和评价的不可分性,下列图表概括了这种不可分性。

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育评价。教师采用测试幼儿学习效果的方式是布置家庭作业或将幼儿的情况向家长反馈。无疑,这些方式造成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脱轨,对于真实而全面反映幼儿思想和行为不能起到积极作用。

    加德纳在其多元评价理论中对传统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和批判,他认为:1.教育评估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不是被割裂开来做为独立部分来实施的。2.教育评价应“以个人为中心”。即以个体发展为中心,实行差异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和评估方案。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要让幼儿发现自己的强项并取得成就及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下面是根据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心理、认知水平及活动能力所做的个性化评价表。

    以上评价方式没有等级优劣之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变化,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评价方式和内容,并做详细的过程跟进及状态记录,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做好幼儿音乐教学评价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由教师的权威性转为师生平等对话。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在评价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易受此影响从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例如,幼儿因为羞于在教师面前唱歌、跳舞或展示自己,而更乐于在同伴面前展示。因此,我们应当放下教师纯粹的主体权威性,培养幼儿自主评价能力。一方面,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评价,可以从学习中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有利于自我完善和在教师指导下改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自我反思的思维能力,形成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2.修正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的传统模式,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的作用。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传统评价过分重视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的“一锤定音”模式,忽视形成性评价的改进功能。而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校教育背景下,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的评价方式。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表现评价应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②表现评价应考察幼儿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表现性评价含幼儿音乐学习的感受、喜爱程度、参与能力的评价及反思;参与音乐活动及获得奖励的记载;幼儿对自身特长的了解及不足之处的分析;同伴的评论;教师的综合评价;家长对幼儿课后音乐学习活动的评价。

    3.幼儿自评、教师评价、同伴评定与家长参与相结合,共同构建教学评价新模式。多方参与评价,能够防止评价的片面性、主观性,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教师是幼儿音乐学习的直接作用对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幼儿的长处和优点加以鼓励和强化。同伴互评往往能够反映幼儿的真实状况。由于他们朝夕相处,对同伴非常了解,因此互评会很苛刻,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评价时以鼓励为主,多发现伙伴的休点和长处,从而建立和谐互助的评价关系。家长可以在课后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如听赏、乐器弹奏、舞蹈创编等进行很好的辅导。家长评价应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找出差异性和巫待解决的问题,努力将评价工作做好。

二、以幼儿为主体,完善教师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