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健康格言集锦9篇

时间:2023-02-27 11:10:02

健康格言

健康格言范文1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仁慈始于家庭,但不应当止于家庭。

你只要有一件事对你所爱的人保守秘密,你不久就会无所顾忌地把什么事物都对他保守秘密。

旷达的人长寿。

疾病有成千上万种,但健康只有一种。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

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

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

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

身体是你终身必须携带的行李,行李超重越多,旅程越短。

人生的三大支柱就是健康、家庭和事业!

健康格言范文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健康格言范文3

关键词:口语化 对象感强 通俗性 权威性 个性化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养生热",各种养生专家、养生讲座、养生书籍蜂拥而来。但是人们对这些养生保健的专家、讲座仍抱有怀疑的态度。观众希望从一种更有权威性的途径中了解有关医学、健康和养生等问题。这就为医学健康类电视节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的空间。这时候,一大批健康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比如说《中华医药》、《健康早班车》、《健康之路》、《生活一点通》等节目。这些节目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以《健康之路》为例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语化程度高,充满生活气息

健康类节目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真诚,口语化程度高。主持人在节目中经常引用一些俗语,比如在《健康之路》的一期冬季养生的节目中,主持人讲到,咱们平常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 这样的语言生活气息浓厚,易于贴近观众。

而在《健康之路》2013年12月22日"冬季除痒有妙招"这期栏目中。主持人有这样一段开场白:

"您看,到了冬天,我发现很多观众家里边必须要备上这个。这个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了,是痒痒挠。因为一到了天冷之后,就发现皮肤哪都痒,就想拿这个痒痒挠来解解痒。您可能会说,我也有这个毛病,到冬季的时候痒得特别严重。那么对于中医来说什么原因引起了这种痒,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帮您缓解呢?"

主持人的这段开场白轻松活泼,热情大方,有相当浓厚的生活气息。主持人抓住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作为开场白,顺理成章地引出这期栏目的主题"冬季除痒有妙招"。既不会显得突兀,又接地气儿。虽然主持人的语言趋于口语化,但又区别于生活中的口语。而是在日常生活口语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语言准确规范、生动形象,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主持人经过精心的设计,以百姓的视角进入到节目的话题,独具匠心又平实自然。

二、对象感强烈而具体,体现人文关怀

现在的健康类电视节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现场互动性强,无论是专家的解读、嘉宾的讨论还是观众的参与,都是面对面的,主持人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因此主持人的语言更具有对象感和交流感,只是在语气和表达方式上都略有不同,与观众的对话显得更加亲切朴实,与专家的交流体现了主持人桥梁的作用,与嘉宾的讨论体现了思想的交锋。

(一)与观众的交流真诚亲切

在《健康之路》"冬季除痒有妙招"这期节目中,主持人在专家现场解读血虚的人会有哪些表现的时候与现场观众有这样一段对话:

"哪位观众对照一下,自己也属于这种情况的,请举手示意我。好,我们先请82号阿姨到台前来。欢迎您阿姨。您的皮肤到了冬季会痒吗?"

阿姨:"痒。"

主持人:"痒到什么程度?"

阿姨:"有时候痒,挠都不管事。"

主持人:"您什么地方痒啊?"

阿姨:"后背痒得多,你瞅我这手。"

主持人:"哎呀,您看这(皮肤)都干了。" ......

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主持人对观众病情的关切。话语里带着关心和真诚,想观众之所想,急观众之所急。在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主持人邀请一些年长的患者和观众上台的时候格外亲切热情。比如说:"这位阿姨您慢点","您请这边来","您当心点","非常感谢您的参与"等等。话语里透着一股温暖和亲切。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却体现了节目的人文关怀。

(二)与专家、嘉宾交流讨论得体恰当

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在节目中应该善当翻译和沟通的桥梁,搭建观众与专家之间沟通的平台。把观众想了解的信息和疑惑交给专家解答。专家完成解惑这个任务后,主持人要考虑观众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不同,要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转述专家的话,做好专家解惑的助手。主持人善于发挥专家的优势,用请教的口吻与专家交流,充分体现了对专家的尊重和认可。

《健康之路》每期会邀请两位非专业方面的嘉宾参与话题的讨论。主持人通过提问、串联、插话、打断等,营造热烈的讨论氛围。嘉宾在主持人的调动下,积极参与话题的讨论,畅所欲言。比如节目中经常邀请的嘉宾王驿和周洲,王驿爽朗健谈,周洲热情大方。每一轮讨论中,两位嘉宾都侃侃而谈,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三、语言深入浅出,集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

医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节目的语言必须严谨规范、具有权威性。但《健康之路》又是一档面向全民的大型互动栏目,语言又要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去解读医学方面的疑难杂症。

《健康之路》每期节目中都会插入一段何嘉博士的现场演示为观众解答医学上的专业问题。

比如,在"冬季除痒有妙招"这期节目里医学博士何嘉为观众做的现场演示: "我们首先来比较一下这两支玫瑰花有什么不一样。开的很漂亮的这一枝,我们是插在水里面,有水分的滋养,而另一枝插在空杯子里枯萎了。其实,我们人体的皮肤也像玫瑰一样,它需要水分和油脂的滋养。皮肤的干痒和皮脂腺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常情况下皮脂腺会分泌皮脂,这些物质顺着导管进入毛囊,再由毛发的根部通过毛孔排出体外。这样它就可以起到保持水分、滋养毛发和皮肤的作用了。如果皮脂腺功能不太好,皮肤和毛发失去了皮脂的滋养,就会造成皮肤粗糙、毛发枯黄等等。"

导演把何嘉博士的现场演示插入到节目当中,起到了化难为简的作用。虽然是博士,讲述的也是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何嘉博士每次都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何嘉博士的语言专业性强,但却生动形象、明白晓畅。在这期节目当中何嘉博士用玫瑰花和水的关系比喻皮肤的干痒和皮脂腺的关系。这让观众很容易就明白,由于皮脂腺的滋润使皮肤不会干燥缺水,相反如果皮脂腺出现问题,那么皮肤就会干燥起皮,由此帮助观众了解皮肤干燥的原因。

四、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与栏目相吻合

对于主持人来说语言风格是其职业表现的重要体现,每个优秀的主持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幽默诙谐、或亲切热情、或端庄大气。但是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不是独立于节目特色之外的,它必须根据节目的内容和特点来确定,以适应节目的要求。一个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再好,但是他的语言风格与栏目格格不入也是不行的。

健康类节目的主持人气质要大方得体,个性亲切朴实,要与栏目的定位相符合。《中华医药》的主持人洪涛端庄大方、娓娓道来,她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很多观众的认可。而《健康之路》的主持人冀玉华在节目中情感把握到位,语言轻松自然,机智聪明,善于通过提问、串联、讨论控制节目,使节目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两位主持人个性化的语言风格都是建立在与栏目风格相吻合的基础上的。

总之,节目的语言风格是与节目本身的形式特点有关,与主持人个性化的语言密切相关,也与节目的传播对象息息相关。考虑到这些因素,健康类的节目应该把握时代脉络,承担媒体责任,更好地把握健康类节目语言的权威性、通俗性和亲切性,并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去感染观众,力图给观众带去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播音导论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健康格言范文4

关键词:宣传;言传身教;平等对待;家校联系;心理辅导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造成许多成人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精神疾病(焦虑、抑郁症、甚至厌世)。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未成年人(有的甚至是在校学生)也出现了相应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使得社会越来越关注在校学生,尤其是在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要指出的是,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对其今后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正如《三字经》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小学的教育工作中 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入课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它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农村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媒体电视、互联网、手机、游戏机、等电子媒介都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中,彻底改变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这样就造成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不良媒介的影响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倾向和问题。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造成农村许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长期以来,他们得不到父母的照和关爱,从而对部分孩子的身心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比如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合群,有的甚至产生自闭症、厌学等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蒙上了一层厚最的阴影。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余年,一直奋战在农村小学一线并长期担任班主任的小学教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一些实践经验,浅谈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感悟。

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注重言传身教,善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的教师要以“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面对工作,对待学生态度要温和、友善、有耐心,不要无故发脾气,对学生冷言恶语。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注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给学生做心理健康的表率。

在我们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她原本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爸爸、妈妈因为一些原因离婚了,妈妈改嫁了,她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从此她便在没有母爱的环境中成长。她以前是个很活泼的孩子,可渐渐地,她变得孤僻、失落、不合群、甚至有些自卑.当别人的妈妈来学校接自己的孩子时,她总是显得十分忧伤,有时候还会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低声地哭泣。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很是替她担心,生怕她会这样消沉下去。于是,我常常找她谈心,并告诉她要乐观开朗,不要因为失去母爱而自暴自弃,要坚强地面对生活。虽然这样,可她还是老样子,我又想办法找到她的母亲,希望她的母亲能常常来学校看看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些本该得到的母爱。从那以后,她的妈妈经常会来看望她,有时还会给她带来一些学习用品。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她又好像回到了以前,又变得活泼起来。由此可见,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啊!作为老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心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地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就能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敞开心扉,以正面的教育影响她走出黑暗迈向光明,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教师要杜绝只关照好学生,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 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严厉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话,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加强家校之间的紧密联系,注重心理辅导

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家校配合,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使其快乐健康地成长。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大部分学生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严重忽视了学生人格品质的养成。这种片面的育人观也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和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灌输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家长懂得一个人拥有健全的人格比拥有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一份贡献。

总而言之,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 国外、港台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大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载《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4).

[2]郑莉君:《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载《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4).

[3]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困境和变革》,载《教育研究》,2001(5).

健康格言范文5

关键词 聋生 心理健康水平

1.引言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心理辅导活动普遍开展,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而听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初中聋生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作为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中学生,经历着较大的生理心理变化,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处于羞耻难于开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开始关注异性的变化,产生对异慕、追求的动机,出现“单相思”,学习无心或恋爱不成而苦闷,自暴自弃;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聋生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以及伴之而来的语言障碍,致使他们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容易对别人的行为产生误解与猜疑,从而引发出不适当的情感和行为问题。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陕西地区聋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了对聋生的心理测查活动,为培养聋生的健全人格,塑造健康的心理等提供事实和理论上的依据,同时有利于为聋生的个别化教育和人格教育提供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取样为西安市盲哑学校、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初中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7份,其中男生118人,女生79人。

2.2研究方法

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取样,对测试结果保密,强调真实填写。

2.3 测量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10个因子90道题构成。

2.4数据处理

测试数据采用SPSS12.0 for windows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

3.1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3.1.1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性检验

对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差异分析(见表1),聋生在心理症状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健全学生,而在抑郁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3.1.2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性检验

不同性别的聋生与健全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对聋哑男生与健全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差异性检验(表2),结果表明,男生心理健康中躯体化、抑郁等五个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且聋哑男生的因子得分远远高于健全学生。

4.讨论

4.1聋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全学生,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虑:第一,聋哑学生由于本身存在听力障碍,言语发展受阻,自我意识显得较为敏感,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躯体化、焦虑、抑郁等症状;第二,家庭因素也是导致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第三,社会支持因素也是影响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5.结论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健全学生,在躯体化、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抑郁上明显高于健全学生,其中男生更为明显。

6.建议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健全学生,其人格特征也与健全学生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聋哑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亟待开展,对于聋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防治,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6.1加强聋生的社会支持

聋生是社会殊群体之一。在他们自律的前提下,社会应给与更多的理解、支持、尊重、关心与帮助,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走出抑郁自卑的阴影。

6.2改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注重聋哑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张海从认为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以上的研究中也表明,聋生的人格特征与健全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人格尚处于未定型状态,具有较大塑造的空间,应不失时机地培养与发展他们良好的个性。

其次父母应该学会一点手语,以便能与孩子保持沟通与交流,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并进行疏导与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毅玮,冯谦.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5.

健康格言范文6

关键词 微传媒 高职学生 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近年来,一场场以“微”字命名的潮流涌入我们的生活中,在高职生对通信工具、网络媒体、短信等青睐的催生下,他们已成为微传媒最紧密接触的群体,校园里拍微电影、学生发微问候、以简练的语言发微博的事件屡见不鲜,一系列微传媒影响越来越大。微传媒正已微小的力量影响着学生的“微观世界”。大学期间是学生构建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微传媒的研究和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校园微传媒对高职学生人格的影响

校园“微传媒”的开放性、个性性、即时性、形象与娱乐性等特点,使得学生们在微传媒中参与性更强。开放性,在这平台里,学生们是观察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最新的新闻信息,与此同时,他们也是传播者,可以在事发的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短短的言语播报出去,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评论和转发。个性性,它不和传统的媒体一样,主张一种色调,而是强调个体价值,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微博中设定自己个性的主页,对于同一件事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即时性,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便捷和高速,可以使用短短的几个字数,将信息及时即时发送。形象与娱乐性,微传媒里,除了简练的言语外,还可以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内容,通过微电影的拍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了娱乐的效果。

我们学生在校园微传媒的浪潮中,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健康人格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影响。当下,校园微传媒对高职学生人格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在微传媒中,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快了个体的独立性的发展,可以增强自我表达、张扬个性的能力,它开放性的特点提供了学生团队学习、人际交往的平台,在微传媒中,充满了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思想,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实时的学习和交流,使学生们尽快地了解和适应社会。负面影响表现为:微传媒中无穷的信息使得学生们无从选择,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促进了事件的影响力的强化,使得学生们容易受到负面消息的影响。再者,极易受到“微世界名人”的影响,希望自己成为微博达人,发表一些虚无缥缈的言论,扭曲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沉浸在虚幻的荣耀中,而磨灭了努力奋斗和拼搏的斗志。微传媒的即时性造成了学生们随意性的态度,在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是强调内容的娱乐性,而对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没有很好的把握,从而与严谨治学的精神相违背。

针对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健康人格素质的塑造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传媒的信息浪潮中,我们要保持正面的影响,消除负面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解读能力,关注、转发文明健康的信息,能积极参与到构建文明健康的微传媒的队伍中来,能够在微传媒里,养成良好的自我个性,保持互相尊重与人格尊严,维持和谐友好的现实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出健康的人格,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活。

2 管理好微传媒对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思考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文明上网、文明发表信息、文明言论的行为习惯,学校应该建设微传媒管理和教育工程,力求达到管理规范、内容丰富、言论健康的“绿色校园微文化”。

2.1 组建健康的微传媒环境,构筑健康学生人格教育阵地

面对站在时代前沿的高职生,我们应该把传统的学生工作思路和新型的微传媒工具相融合,去学习微传媒中的文化,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建立学校官方的微博、微信等微传媒方式的教育和引导窗口,对学生群体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关注。微博平台中,让老师和学生干部发表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内容健康丰富,语言简单幽默且吻合高职生舆论话题的内容,提高学生关注度,使得更好地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梳理。同时,我们应该把微信作为一种教育的引导平台,让老师参与到学生的微信活动中去,积极关注学生微信中的个性签名,或者添加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态度和行为参与其中,让学生可以以放松的精神状态将个人真实情况呈现出来,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频率,以此来增加师生之间的心理的相容性。这样把我们的教育阵地开放化、扩大化、平常化。通过构建健康良好的微传媒环境,积极的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帮助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 用健全的制度围起健康微传媒的篱笆

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微传媒环境,我们还需要一个健全的微传媒管理制度,围起健康传媒的篱笆,以此来净化信息传播环境。学校应该以网络传播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建立学校微传媒的管理制度,成立一支微传媒审查的队伍,时时监控学生所发表的内容,防止不良信息的渗透,以此确保传播内容的健康性,同时加强学生对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的学习,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使用微传媒过程中,要有法律意识、文明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等等,不断强化学生健康使用微传媒的意识。

2.3 让老师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引领者

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渗透到微传媒的队伍中去,是引导我们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要加强该队伍在微传媒使用方面的学习,定期对学生工作老师进行微博、微信等微传媒的知识培训,提高使用的技能,同时注重加强网络技术、微传媒信息判断能力和提高良好的微传媒素养,提高信息监管能力。

2.4 让微传媒健康地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微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只要发挥好他的优势,可以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和效果。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好微博这个微平台,开放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为题材的各种主题微博,例如对于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可以在微博中发表一些励志的语句和经典故事,一方面,让学生多接触那些干净明亮的词语,长期在阳光照耀下,就可以赶走他们心里的黑暗。或者链接上相关的可供讨论的话题,在这微博中,学生既可以实名又可以以匿名的形式访问,所以他们就很容易敞开心扉在此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借此可以从这些言语中看到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健康的环境中来。充分利用好微电影这个媒介,让学生积极拍摄一些以健康向上为题材的微电影,以此营造健康的微传媒环境。我们可以突破课堂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把学生学习的平台加以扩展,老师在微博中就某个课外教学主题或者重点知识提出话题,并链接相关的课外知识资源。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促使学生能够在微传媒中能够健康的交流和思考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健康人格素质的塑造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传媒的信息浪潮中,我们要保持正面的影响,消除负面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解读能力,关注、转发文明健康的信息,能积极参与到构建文明健康的微传媒的队伍中来,能够在微传媒里,养成良好的自我个性,保持互相尊重与人格尊严,维持和谐友好的现实人际关系,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出健康的人格,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健康格言范文7

2022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学习之后,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回顾多年来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历,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尤其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

  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我也希望各类各级学校和社会、家庭都要把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内容重视起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并在机制上、师资上落实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2022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xx年,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国培学习,通过培训,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次的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总之,本次培训让我收获颇多,以下是我在这次远程培训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良好的气氛,让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在轻轻松松的学习环境中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孕育出学生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构建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对学生的心理也会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而言,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就好比是温室中的花朵,我个人将其归为三类:父母在家且对孩子管教无方者(甚至不加管教者);父母均不在家的留守孩。这三类学生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品德行为不端者,后二者极为严重。究其原因简而言之可归为:一方面这些孩子缺少家人管教。尤其是那些留守孩的父母均在外务工,只有二老照管,二老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捏在手里怕碎了,衔在口里怕化了,做错事更是偏袒有佳,更何况是训斥和打骂?二是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与毒害。初中生毕竟抵制力较差,对社会上那些极具诱惑力的东西是难以抗拒的,一旦沾染上便如毒品一样,时间一长,这些孩子有的就养成了许多不良的嗜好:抽烟酗酒、打牌;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扭曲:坑蒙拐骗偷抢;有的甚至是无恶不做,长期以往,人将不“仁”也!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国计民生的大事,特别是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观念层出不穷,各种压力接踵而来,教师更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更多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和成长,诗意的栖居在美丽的校园之中。

  其次,思索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

  我在学校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要有意识的引导,设计的班会主题一定要有针对性,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畅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交流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改变原有的不健康想法。我曾经办过《远离网吧,阅读经典》、《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班会。

  2、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集体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比如本学期我开展了唱歌比赛,篮球赛,团体诗歌朗诵,感恩的心手表演等活动,大大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平时寡言少语的学生,不愿意和其他学生交流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使他们每个人都有了表现得机会,对他们的各种能力都进行了有效的锻炼。

  3、要求学生写周记。

  我在开学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周记本,内容长短不限,但是要写自己的心理,思想和情感方面波动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网健康的方向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也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1)在教材文本讲解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无论是讲在寂寞与黑暗中勇敢坚强站起来的海伦·凯勒;还是在讲中国诗歌史上的大诗仙,在失去希望仍不忘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都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教育他们面对挫折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

  (2)在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去阅览室,我经常选择一些写得文笔与意境都很优美,且对学生起一定教育作用的文章念给学生听,学生开始有点吵,但是在听的过程中,随着文章感情的变化变得异常安静,听完之后,就让学生写下他们感触最深的地方并加以评析然后起来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理解能力,还能净化学生心灵,使他们个人的情感得以升华,良好的人格得到熏陶,有利于孕育健康的心理。如果去阅览室,则要求他们带好纸和笔,把自己看到的好句子写下来,并写上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下课后交上来,结果发现他们所摘抄的句子全部是对生活的总结、格言警句、有助于励志的句子。当本子发下去,我就花一节课让学生按照其收获进行交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3)在作文批阅的评语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这和上面所讲到的周记的功效基本一致,在作文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心理价值观有问题,就要及时的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我觉得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行的远程培训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培训学员用户实名登录、论坛发帖、回帖研讨、作业等途径进行。但其学员真实性、作业原创性、发帖回帖实用性等问题都值得质疑。另外,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学校,上网是比较难的一件事,农村教师家境贫寒无电脑上网,导致有的教师周末还要去网吧学习,还有年级大的教师根本就不会使用电脑,叫年轻的同事帮忙自己学习,一方面背离了培训的初衷,一方面也起不到培训的效果。还有就是学员各自在自己的电脑面前孤立地学习,很难形成班级团队意识,很难发挥团队的作用,显得就比较松散,感觉学不学反正没什么压力,不看也没有人知道,竞争意识不强。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我们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习,并将所学岛的知识全部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之中!

  2022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2022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收获确是丰富且充实的。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个讲座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培训,我认识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如我班有个小男孩,长的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跟同学玩时又喜欢动手动脚去搞别人,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却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及下降。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了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我也找学生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要有信心地改掉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习惯,对学习也有了更浓的兴趣,也变的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全面发展。

  二、通过培训,我体会到:

  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工作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做一个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通过培训,我学会了:

  1、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以积极的一面去影响你的学生。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情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用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5、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健康格言范文8

护士做为健康教育者,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义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吴袁剑云博士为中国护理专业设计了整体护理模式[1]。整体护理模式中就开始要求护士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至今,尤其是自2010年年初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健康宣教能力已成为护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护士的健康宣教能力直接影响健康宣教的质量,并影响护患关系。本文将就如何提高护士的健康宣教能力做以介绍。

1 培养自信,提高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

据报道,护士由于自卑与缺乏自信造成沟通困难占16.39%;由于害羞与胆小、内向与孤僻造成沟通困难的占27.88%[2]。由此可见,由于护士性格的特点,怯于表达自己,影响健康宣教与护患沟通的就占了44.27%。在内科病房,由于工作环境的关系,这个比例还要有所增加。针对此种情况,吉林省人民医院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锻炼护士尤其是性格内向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一些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的机会,从在科室层面为大家讲故事、科普知识到参加院里的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护理沙龙、继续教育等项目,通过不断锻炼,增强护士的自信心与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应对自如的目的。

2 不断学习,拓宽护士的知识面

有了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一定深度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广泛的相关知识。本院鼓励护士参加院科两级的继续教育培训,个人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学习,扎实“三基”基础,不断拓宽自己的专科护理理论,并注意通过医学媒体、网络等途径学习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专业护士的教育工作使患者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病理、生理、用药、饮食、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各种检查处置的注意事项以及健康保健知识,使患者有利于向康复的方向发展[3]。

3 掌握技巧,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

3.1 了解患者的需求

宣教时能否抓住患者的心理是艺术的体现。首先要正确判断出患者来自哪一层面,其文化水平及需求,做到知己知彼,有效沟通。根据不同的患者在宣教的语气、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缩小相互距离[4]。不同层面的患者要求不同,文化层次低一些的患者常关心疾病何时能好,对生活、身体功能能有哪些影响;而文化层次高一些的患者更关心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甚至是医学基础方面的知识等。护士在做健康宣教的时候要学会观察患者的需求,有的放矢,不能不顾及患者的需求,而只是为宣教而宣教。

3.2 掌握宣教时机

健康宣教需要护患双方的配合。在特殊时段,患者对知识渴求强烈,兴趣较高,对所学知识容易掌握。在确定患者可以接受的条件下,护士可把健康宣教化整为零,如在为患者做静脉输液时,可为患者做药物知识宣教;在患者做检查前可为患者做医技方面的宣教;患者饭前、饭后可为患者做饮食宣教。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护士还要分清急诊、慢诊患者的不同需求,以免适得其反。

3.3 宣教方式多样化

临床护士在为患者做宣教时,多采用口头宣教与纸质宣教相结合的方式。但前者患者能掌握知识量较少,后者受患者知识水平影响较大。据报道,人识别一样东西,用语言描述需要2.8s,用线图需要1.5s,用黑白照片需要1.2s,彩照需要0.9s,直观看实物需0.4s[4]。因此,护士可多准备些图画、彩图、模型等教具,既可以提高护士学习、宣教的能力,也可以提高患者接受宣教的兴趣与知识量。

3.4 语言通俗易懂 患者文化层次不一,接受能力不同,对医学术语的理解能力也有差异,有的医学术语又晦涩难懂。因此,护士在做健康宣教的时候,尽量少用医学术语,语言尽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配合直观教学等进行演示。

4 护士长要做好指导工作

在提高护士健康宣教能力方面,护士长一定要做好对护士的指导与支持工作。对性格外向的多做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对性格内向的护士多做鼓励工作;为护士准备足够的宣教资料。当患者表扬的时候,要在大家面前指出姓名进行表扬;当有缺陷的时候,则不点名地提醒大家注意。

5 结果

经过近一年的培养,本院护士对患者健康宣教的普及率已由82%上升至98.7%。护士的健康宣教能力、讲课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护士不是专业的教师,对宣教内容的理解、对工作的忠诚度也有差异,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陈湘玉.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2-313.

[2] 费珍美,徐美英,焦勤.年轻护士护患沟通困难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研究,2005,19(8):1585-1586.

健康格言范文9

一、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明确立德树人的主体性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是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师德高尚、有丰厚专业积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要求教师知、情、意、行相统一。知、情、意、行的统一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表征方式,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才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人才,首先是成人,其次是成才。高校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楸荆德育为先”,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通过和他人的接触、对生活和学习的思考逐渐形成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理解和认识问题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经过思索与沉淀,内隐的意向发展成为外显且较为稳定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构成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包括价值塑造、人格养成、教授知识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学习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化方式获得,“教”的功能逐渐淡化,“育”的功能逐渐凸显。

“育”是心对心的召唤,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育”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有重要作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育”的基础,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心理是行为规范的内部动因,教师心理健康是“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基础。

二、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高立德树人的科学性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研究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只有清楚地认识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表现、特征和结构,才能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准确评价,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研究中发现,心理健康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能够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表现出较强的亲社会行为:他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热情、豁达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培养了学生诚挚、谦逊、豁达等优良品质,更容易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积极的认同。

三、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大量研究表明,提高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培育教师积极的社会心态,增强对现行社会制度与文化的认同感,表现出更加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显著提高立德树人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的教师处于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良好状态。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和培养出人格健全、心态积极的学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只有清楚地认识各类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特征和结构,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水平,从而积极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师德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化才能完成,积极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形成师德的必要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从提高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入手,从而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

四、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系统工程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