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2:16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1

前营村位于濉溪县百善镇西,距离百善镇4.5公里,从百宋路穿越而过,下辖前营、后营、闫庙、史庄,胡楼,陈老家,6个自然庄,2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人口7645余人,耕地将近19340.36亩,现有小学1所,社区医疗服务站2个。目前全村共有党员183人,设有1个总支和3个支部,党小组10个,共建成党群联心站3个,理事会5个。村班子和配套组织健全,各项工作开展扎实高效。农业种植物主要为小麦、大豆、玉米、等,以及蔬菜和大棚种植,村基础设施完成村村通和自然庄内道路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农村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全村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户131人,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数比为1.7%, 2015年脱贫3户10人,2016年脱贫16户65人,2017年脱贫12户40人,2018年计划脱贫3户7人,2019年计划脱贫3户9人。一般贫困户18户72人,低保贫困户18户56人,五保贫困户1户3人;因病致贫17户55人,因残致贫18户69人,缺少劳动力2户7人。

前营村2018年的扶贫工作是扎实的,以村党总支为战斗堡垒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动员各方力量,确保决胜脱贫攻坚战”。

前营村委会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绘路线图列时间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精准建档立卡。在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基础上,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帮扶单位和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全部录入电脑形成电子档案。目前村贫困户分为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五保贫困户三类,都为扶贫开发对象,每个贫困户都有一本扶贫手册、一个帮扶计划(一户一方案)、一套帮扶措施(一人一措施)。

(二)精准动态管理。认真制定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脱贫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脱贫责任清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调查评估和数据更新,上年度脱贫和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户按程序核定,严格做到“两公告、一公示”,落实动态管理。

(三)精准分类扶持。加强“双基建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利用当地交通便利条件,综合市场需求状况,加快产业发展,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对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发展教育、小额信贷、土地流转、社保兜底、生态保护工程等措施,实现稳定脱贫。

前营村委会同时制定了完善的主要措施,切实落实到实处。

(一)产业脱贫工程。 重点推行“四带一自”,贫困户自主发展、龙头企业+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帮扶到户到人,实现抱团发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导本村在外能人及事业有成人士回村投资创业,成立相关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模式,鼓励全村农户参与,逐步形成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对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发展规模种植、养殖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二)就业脱贫工程。制定培训计划,针对性的开展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安排公共服务岗位,增加贫困户收入;利用好农家书屋,拓展群众知识面,培养致富能人,发挥双带帮扶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协助实施好“良种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使农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利用科技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人数比例逐步提高。

(三)智力扶贫工程。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完善小学、幼儿园,配套设施,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学生就近上学,整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资助、“春蕾行动”、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政策扶持资金,扩大资助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落实贫困户子女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实施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加大对贫困户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户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

(四)健康脱贫工程。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通过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等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有效衔接。继续实施参合资金财政代缴制度,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五)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

着力实施村组道路畅通工程,对标准较低、路况较差的村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加强信息数据平台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改建为民服务大厅,满足日常办公和为民服务需要。

(六)生态保护扶贫工程。加强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提升生活质量,结合“三线三边三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脏、乱、差“治理、垃圾污水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

(七)金融扶贫工程。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区信贷投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授信评级,大力发展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贴息扶贫小额信贷,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积极推动创业担保贷款与扶贫小额信贷对接,提高扶贫小额信贷额度,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

(八)社会扶贫工程。建立健全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底“查账”制度,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在县商务局帮扶单位的指导下和镇包保帮扶下,逐户逐人落实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做到帮扶人员落实,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落实,帮扶时间落实。依托社会资源,鼓励能人大户、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结对帮扶。

在保障措施中,前营村落实四个措施。

(一)落实领导责任。村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负直接责任;包村、帮扶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统筹各方资源,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落实精准扶贫。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用于扶贫开发,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督,进一步优化规范项目验收、监督等程序,完善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度,切实加强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三)加强基层组织。将村党组织建设和“两委”干部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带头模范作用。加强“两委”班子建设,着重从政治理论、思想、文化、工作作风等方面拉近干群关系,加强“两委”战斗力。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民主管理和参政议政制度,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公告决议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2

与此同时,近年来,安徽省联社带领全省83家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始终把践行普惠金融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把支持扶贫脱贫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走出了一条符合安徽省情和行业实际,具有安徽农金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目前,全省农商银行系统资产规模已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存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存贷款余额位居全国农信第八位,存贷款市场份额连续七年位列安徽省同业首位,在安徽的金融服务体系中,特别是在农村金融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时值安徽省深化农信社改革暨安徽省联社成立十二周年到来之际,本刊对安徽省联社理事长陈鹏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专访,以期深入挖掘安徽农商银行系统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精髓,以及其改制和金融创新的先进举措,供同行业参考借鉴。

《》:国务院要求全国所有的农信机构尽快完成股份化和银行化改革,安徽是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全面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目标的,安徽省联社是如何实施这一政策的?

陈鹏:安徽作为中部省份,能率先在全国完成农村信用社全面改制并不是偶然的,最为关键的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14年改制攻坚期间,时任省委副书记李锦斌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亲自设计改革方案,亲自给改制难度较大的12家农村信用社所在市县主要领导写信,提出指导意见,并亲自督促协调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使得改制攻坚得以推进。各市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各地农信社(农合行)改制。各级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部门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快审快批。省联社作为省政府授权的行业管理和服务平台,创新思路、加强调度,破解难题,在推进改制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对改制工作的协调推动。全面改制工作启动后,面对系统上下的“坐等观望”和畏难情绪,面对全系统几十家风险高、困难多的机构和200多亿元不良资产包袱,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进行统一,先后召开了改革动员会、调度会、协调会,凝聚改革共识;与此同时,加强统筹协调,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特别是在改革攻坚的2014年,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打破“不想改”的观念束缚,以大刀阔斧的闯劲冲破“不敢改”的思想禁锢,加强整体谋划,细化工作措施,提出“指标达标、筹建批复、募股到位、年内开业”的改制路线图,按照“一行一策”的要求倒排时间表。省联社班子成员与改制机构“一对一”挂钩(其中泗县等两家最困难机构由主要领导认领),压实责任、传导动力,统筹谋划改制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形成了改革合力。

二是探索创新改制工作机制。在攻坚阶段,省联社抓住充足资本和不良贷款达标两个重点,组织全系统33家实力相对较强的农村商业银行帮助11家最困难的机构,并建立了长期的重点帮扶机制,扶上马送一程,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先进带后进。以泗县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改制前是我省出名的高风险机构,由于出现过大案,不良包袱沉重,已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为确保改制成功,省联社多次召开现场会,明确改制纪律,强力督导督办,并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由帮扶牵头行选派董事长和工作组,落实改制责任,确保改制进度。目前,牵头帮扶的农商行以引资促引制,通过人员派驻、组织培训、建章立制等途径,帮助其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完善治理架构,转换经营机制,效果初显。

三是加强对改制重点环节的突破。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改制达标的最大“拦路虎”。在省政府分管领导直接推动下,全系统在改革中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创新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用清收一块,改制机构核销一块,优质资产置换一块,财税政策扶持一块,新股溢价购买消化一块等“五个一块”的办法化解不良贷款。有关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强有力的清欠组织,从党政干部、内部员工自借担保贷款和乡村两级及企业欠贷入手,依靠公检法司力量帮助改制机构依法清收不良贷款,打假打恶(依法打击假名冒名贷款和恶意逃废债行为),以“打”促收,先后出现了“太和经验”、“皖北速度”等好的经验和做法,效果显著。以太和联社为例,在县政府的推动下,仅4个月时间,由公安立案、法院执行的案件457起(件),共计清收不良贷款3.4亿元,提前达到组建标准。整个改制期间,全系统共剥离处置不良贷款187.23亿元,其中清收50.65亿元,核销42.49亿元,政府现金和土地置换48.84亿元,股东溢价置换不良贷款45.25亿元。

《》: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在2014年底安徽辖内法人机构的农商银行改革完成后,近两年来,省联社在持续推进改革上有什么新的举措和行动?

陈鹏:83家法人机构全部完成农商银行组建后,作为行业管理和服务的大平台,安徽省联社自身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省政府也明确提出了要探索实施银行化改革。为此,安徽省联社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工作组对省联社自身改革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研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先后同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省直有关单位以及兄弟省份机构和其他金融同业进行了多层次的交流沟通。按照坚持银行化改革的方向和有利于服务“三农”的宗旨定位不变、有利于切实维护行业体系不散、有利于守住风险底线的原则,初步起草了统一法人、金融控股和联合银行三种改革方案,并提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统一法人模式是最优选择,金融控股模式是次优选择,联合银行模式是改革底线的具体建议,供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此外,省联社还积极推动优质农商银行拓展业务领域,目前全系统已设立异地支行29家、村镇银行49家;有5家农商银行成功发行金融债,共筹资39.7亿元;推进农商银行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有72家农商银行已完成股权集中登记托管,16家农商银行启动上市(挂牌)工作(其中3家计划在主板IPO,13家打算在“新三板”挂牌)。

《》: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从国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的实施战略,安徽省联社在普惠金融建设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及成效?

陈鹏:近年来,省联社指导和引领全省83家农商银行深入贯彻普惠金融理念,保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小微、服务社区的战略定力,扩大支农支小服务覆盖面,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环境,加大金融资源有效供给,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主动下沉服务重心。重点打造综合性惠民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贴近到农户、小微。目前,我们已经在3104个物理网点基础上,形成了由金融服务室和助农取款点组成的“自助银行网”,由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组成的“电子银行网”,由拎包银行和汽车银行组成的“流动银行网”,基本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网格化、全覆盖。“贷款申请不出户、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乡镇”在安徽已经成为现实。

二是实施专营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以设立专营机构、专营部门、专营中心为载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方式,优化组织架构,简化业务流程,打造专业队伍,提高应变能力,保持专营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以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三农”、小微企业、扶贫开发等薄弱领域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截至目前,我们已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231家,配备专业信贷人员达2000余人。至10月末,全系统涉农、小微和县域贷款余额已经达3296.72亿元、3373.92亿元和4818.62亿元,均占到全省银行业同类贷款投放总量的四成左右。

三是大力拓展电子渠道。累计发行金农借记卡5544.85万张,其中社保卡2681.43万张,约占全省发行量的60%。今年正式发行了杜鹃信用卡。在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的基础上,我们以“金农易贷・福农卡”为载体,推出了手机信贷业务,实现小额贷款“一次授信、自助办理、随用随贷、循环使用”,满足了客户手续简便、灵活方便的需求。目前,手机银行客户已达586万户,今年前10个月通过手机渠道自助办理贷款152.36万笔、666.29亿元,交易量占到全系统小额贷款总交易量的65%。

四是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推出了集生活消费服务与社区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社区e银行”综合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开发的扫码支付―“惠付”业务也已开始推广运用,不仅让客户买到放心产品,也为许多农产品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众多安徽各地的名优特色产品像六安瓜片、黄山毛峰、萧县苹果、砀山酥梨、潜山瓜蒌籽,还有土鸡蛋、山茶油等农副产品,都在这里找到了销路,让客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魅力。到10月末,社区e银行累计签约商户7.26万户,累计交易商品或服务345.29万件(宗)、2.42亿元。

五是积极推广“拎包银行”。研发推出携带便捷、功能丰富的“金农e助手”移动营销平台,针对偏远地区和部分行动不便的客户,推广流动银行服务车、“拎包银行”等服务模式,定时、定点为农户提供“零距离”金融服务,不仅现场为他们办理金融业务,而且还手把手地教会他们使用现代金融工具、掌握防范金融诈骗常识。至10月末,全系统共投入“拎包银行”新设备501套,30余家农商银行累计开展“拎包银行”3771场次,办理各项业务56万余笔,业务总金额超过2亿元,真正省掉了群众享受金融服务的“最后一步路”。

《》: 自从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后,多家农信机构纷纷响应,我们安徽省联社的金融扶贫之路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陈鹏:农商银行生于“三农”、长于“三农”,支持精准扶贫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围绕中央和省里关于扶贫脱贫有关工作部署,我们主动推出了金融扶贫“三四五”行动计划,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不讲条件、不提困难、不首先考虑成本,积极扶助弱势群体、反哺社会,持续助力脱贫攻坚。

“三”就是做好三个方面的精准对接。一是精准对接贫困户。对建档立卡扶贫开发类贫困户逐户上门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和落实扶贫金融需求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二是精准对接农村特色产业。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户施策,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三是精准对接扶贫项目。如我们积极支持大别山区金寨、岳西等5个县自主开展光伏扶贫试点,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开办农家乐旅游、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四”就是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一是联动机制。省联社和农商银行层面,分别与扶贫办、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合力推进金融扶贫纵深发展。二是通报机制。实行旬报进度、月报小结,并通过扶贫《简报》加大信息和经验的交流。三是督查制度。2016年4月初以来,省联社包片领导和职能部门全部深入扶贫一线开展指导。四是考评机制。省联社把精准扶贫工作质量纳入经营目标综合评价和高管履职考评范畴。目前,省联社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接对帮扶活动,省联社在做好省里安排的宿州市桥区顺河乡宋桥村扶贫工作的同时,又主动选择金寨的斑竹园镇王氏祠村、岳西的白帽镇南庄村两个贫困村作为扶贫联系点,开展产业扶贫、兴建基础设施、捐资助学和送温暖工作。

“ 五” 就是实施五大扶贫计划。(1)产业扶贫计划。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积极支持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发展和利益联结。到2020年,计划累计投放产业扶贫信贷资金不低于150亿元。(2)创业就业扶贫计划。大力支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巾帼妇女以及因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创业就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从2016年起,每年新增创业就业扶贫贷款不低于20亿元,到2020年,累计投入创业就业扶贫信贷资金超过100亿元。(3)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计划。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能源电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到2020年,累计投放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超过150亿元。(4)民生保障扶贫计划。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贷款支持,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帮助改善居住环境。到2020年,注入民生保障工程的扶贫信贷资金总量超过100亿元。(5)普惠金融扶贫计划。着力改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环境,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度,加大电子机具布放,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村村通”,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广大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共享均等化金融服务。

到10月末,全系统已对95.4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评级工作,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77.58亿元,其中向4.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22亿元;向1098户帮扶企业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0.25亿元,精准带动了1.8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发放农村路桥、农田水利、能源电力、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5.78亿元;发放帮助贫困户就学、就医、搬迁安居、危房改造等民生保障贷款32.57亿元。通过信贷资源的投入,有力带动了广大贫困群体增收致富。

《》: 创新发展是中央“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驱动力。安徽省联社是如何开展金融创新的?

陈鹏:近年来,我们主要是以改善服务、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为前提,结合县域和农村市场实际情况,从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多层次金融需求出发,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一是着力优化改进担保方式,有效解决“贷款难”问题。加大与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力度,落实“4321”风险分担机制,全系统与113家担保公司合作发放贷款303.99亿元,占全省一半以上。同时主动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目前已经发放贷款6282万元,惠及105户涉农企业;加强银税合作,至10月末,79家农商银行发放“税融通”贷款余额48.86亿元,居全省银行业首位;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至10月末,已发放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09亿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9.72亿元,真正让农村地区的沉睡资源活起来,激发了农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狠抓产品创新,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以“客户有需求,农金有产品”为目标,制定了产品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将省联社打造为服务全省农商银行的“产品工厂”,将83家农商银行打造为服务全省客户的“金融超市”,相继推出了“金农・扶贫贷”、“金农・助学贷”、“金农・道德贷”等众多契合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产品,初步形成了“金农+”系列信贷品牌。至10月末,全系统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180余种,在贷客户超过130万户。在亳州试点“金农易贷”业务,以48个政府部门提供的工资、社保、健康、住房等大数据为依托,采取外部模型进行授信评估和定价,一笔贷款从申请到资金进账仅需3分钟。试点3个月来已累计授信5.7万户、36亿元,实际发放23亿元。

三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手段。面对经济下行,指导全省农商银行按照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不惜贷、不抽贷、不压贷,推出了多种周转贷、循环贷类信贷产品。仅2016年1~10月,就累计办理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续贷贷款等业务670亿元,受益客户超过10万户,有力保障了企业融资渠道畅通,融资成本降低。同时,探索非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方式,先后组织17家农商银行对接地方政府和城投集团,支持政府平台的高成本负债置换,积极认购县域城投债,目前已经投资33亿元,预计到年末投资超过80亿元。在岳西、利辛等地试点和推广扶贫基金,引进券商、基金、安徽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一起设计金融服务方案,目前已经完成基金认购投资19亿元,意向签约达到25亿元左右,预计年末将超过50亿元。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安徽省联社在“十三五”期间的规划是怎样的?

陈鹏:安徽省联社将认真贯彻视察安徽的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省委战略决策和部署,积极顺应利率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新情况新要求,用情用心谋服务 、用力用智破难题,扎实推进全省农商银行改革发展,坚守风险底线,全面提升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的能力水平,实现全系统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科学发展。

一是持之以恒用心支持实体。引导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更加关注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基建项目、新型城镇化重点工程、涉农产业等重点领域,准确把握当地经济的短板和调转促项目。继续扩大无障碍续贷政策范围,采取更加科学灵活的定价机制,根据企业成长阶段、承受能力给予一定利率定价弹性,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客户,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更加注重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产品服务体系,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流通链开发产品,推行投融贷一体化等新型模式,以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带动信贷投入。争取到2020年,全系统资产总额突破1.6万亿元,存贷款余额稳居全省银行业第一、全国农信社前列,其中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5年净增1500亿元,总额突破5000亿元。

二是坚守初心用情服务“三农”。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促进种养和加工结合、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立足覆盖城乡优势,支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做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创业、就业、消费等配套金融服务。努力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十三五期末涉农贷款总量突破4000亿元。开展金融扶贫,把产业带动、创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为扶贫战役的重要的着力点,抓好信贷投放、模式创新、惠民服务。进一步加大下岗再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助学贷款等公益类贷款的发放,帮助广大弱势群体增收致富。到2020年,全系统计划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50亿元、创业就业扶贫贷款100亿元、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50亿元、民生保障工程扶贫贷款100亿元。拓宽服务渠道,在巩固提升物理服务网点功能作用的同时,以发展电子银行为着力点,助推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打造专业化、多元化、便民化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3

 

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扶贫系统经过认真学习研究,提出了抓好落实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一是坚定一个目标,就是坚定纲要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等扶贫目标,围绕这些目标打好扶贫开发的攻坚战、持久战。二是突出两个重点,既要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又要抓好区域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做到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三是培育三个品牌,对贫困家庭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施雨露计划,开展2年至3年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阻断贫困代际转移,为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提供合格劳动者,一举多得;对就地发展特色产业、现代农业和田间技术的贫困群众,提供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致富;对居住在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就地扶贫成本高、难度大,停止扶贫就返贫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挪穷窝。四是把握好四个关系:第一个是持久战与攻坚战的关系。要在2020年以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一场攻坚战。同时,贫困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还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韧性耐力。第二个是解决突出问题与创新工作机制的关系。既要解决水、电、路、房、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还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特色优势产业来发展经济。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深化改革中找出路、添动力,推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努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第三个是中央和地方扶贫事权的关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扶贫事权。第四个是 “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实现贫困地区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外部支持必不可少,但是只有外部支持还不够,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必须要有内生动力和活力,要挖掘内部发展潜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帮助贫困地区提高素质、发展产业,在“输血”的基础上不断增强“造血”能力。五是做好五项工作。分别是抓紧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摸清贫困底数,实施精准扶贫;组织驻村帮扶,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致富良策,落实帮扶措施,发挥好改漫灌为滴灌的“管道”作用;增加扶贫投入,加大各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创新扶贫金融服务,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同时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片区规划实施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社会扶贫,继续强化、深化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建立社会扶贫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动员和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以投资兴业、志愿服务、扶贫捐赠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表彰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推动政府、市场、社会扶贫格局的形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是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贷款困难,是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关键。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多渠道、多方式支持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在定点帮扶、金融扶贫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银行作为“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牵头部门,主动作为、迅速行动,联合六个部门制定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人民银行和各监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各金融机构扶贫的责任意识更加增强,措施办法更加实在。近期,国家开发银行、邮储银行等机构和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联社,纷纷主动上门征求扶贫部门意见,探讨金融合作途径,充分体现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政治大局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

 

第一,切实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重点支持领域、重点工作、保障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金融扶贫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扶贫部门要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上,主动与金融部门合作,搞好工作对接,共同推进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第二,实施扶贫开发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有机结合。充分考虑扶贫开发的特殊性,探讨建立免担保、免抵押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制度上的突破,可以更好推动金融扶贫产品的创新。积极探索雨露计划、易地扶贫搬迁实施信用贷款的方式和途径,打造贷款到村到户的新平台。同时,规范完善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

 

第三,合力营造金融扶贫大环境。扶贫部门要通过建档立卡、摸清底数,提出金融扶贫需求,指导论证好扶贫项目,组织搞好供需对接。在贫困地区普遍建立贫困村、贫困户诚信体系,改善金融生态,配合金融部门在贫困地区形成“贷得出、用得好、还得上”的良性机制。探索设立扶贫贷款风险基金,建立扶贫小额信贷保险,健全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有效预防金融风险。及时宣传金融扶贫的做法和成效,配合人民银行总结、推广金融扶贫的经验,及时表彰诚实守信的贫困农户、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4

11月21日至22日,由阿里巴巴集团和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精准扶贫――河南光山羽绒产业阿里展会”在杭州阿里巴巴集团总部西溪园区和滨江园区举行。这是我国服装产业第一次将T台搬进阿里总部。部级贫困县光山县的当地10家知名羽绒服装企业在阿里园区进行线下展示、线上销售,在两天共4个小时活动中,仅网络直播一项,初步统计就收获超过46万点赞,在线人数最高时近两万。

在2016年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在全国率先提出“金融扶贫”理念的兰考县又有创新:雏鹰农牧与合作方联合发起设立中证中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内首个由上市公司主导的产业扶贫基金正式落户兰考。基金将投资于贫困县、片、区,聚焦于大农业、大旅游、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这是继今年3月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兰考县政府合作实施了“脱贫路上零风险”项目,通过保险托底,让脱贫户不致因灾因病返贫举措后,该县脱贫攻坚的又一大手笔。

这些都是河南省今年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脱贫攻坚战役中,“河南方法”总是走在全国的前列,无论是兰考首创“上保险”的金融扶贫,还是在嵩县率先打响旅游扶贫,不断创新而且细化的扶贫方法,让河南精准扶贫“滴灌”得更加有效。

政策护航 合力攻坚

“十三五”时期,是扶贫开发工作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时期,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确的举措抓工作。河南省决策者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作为全省三大攻坚战之首,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聚焦精准扶贫,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河南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先后召开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县工作动员会议、全省脱贫攻坚第一次推进会议等高规格会议,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从省直机关选派53名优秀正处级干部,到53个贫困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主抓脱贫攻坚工作。举办全省扶贫开发与精准脱贫专题研讨班,宣讲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并由14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授课,对53个贫困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培训。市县两级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充实强化了扶贫机构队伍。结合党委换届,乡镇配备一名专抓扶贫工作的副书记,明确了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基层一线扶贫力量得到加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于精准扶贫的制度创新,河南打出脱贫攻坚的“组合拳”,探索脱贫攻坚河南路径的“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在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贯彻实施〈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制定了“三个五”精准扶贫政策性文件,形成了 “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着眼于扶贫工作精准管理,制定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扶贫资金管理、脱贫成效考核、贫困退出“五个办法”。着眼于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制定了转移就业脱贫、产业扶持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社会保障脱贫、特殊救助脱贫“五个方案”。着眼于脱贫攻坚基础保障,制定了教育脱贫、交通脱贫、医疗脱贫、水利脱贫、电力脱贫“五个专项方案”。“三个五”精准扶贫政策经过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筹划、参与、推动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反复完善,部群众称为具有河南特色的脱贫政策大全、解答基层实践困惑的脱贫工作指南、含金量很高的脱贫红包大单,可谓“全方位覆盖”。各市县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化“三个五”精准扶贫政策,制定实施了一揽子接地气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精准扶贫深入推进。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成于实。河南省建立健全三大推进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联系帮扶机制方面,省委、省政府制定《省级领导干部和部分省直单位联系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37名省级领导干部联系38个国定贫困县、15个省直主要部门联系15个省定贫困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不脱贫不脱钩。省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到“三山一滩”地区及所联系县调研指导,并召开分片座谈会研究部署。其他省级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也纷纷到所联系县深入调研摸实情、出谋划策引路子、想方设法解难题。各市县也分别建立了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帮扶贫困乡、村、户制度,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省委组织向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派驻1.2万名第一书记,对每个贫困村派驻了驻村工作队。

河南省的常态督导机制可谓组织严密,明确10名厅级干部任组长,组成10个督导组,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为期5年的常态化督导,今年已进行5轮。省级督导以暗访为主,采取“4个100、1个50”抽查法,即每个督导组一年内必须抽查100个贫困户、100个低保户、100个驻村第一书记、100个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和50个扶贫项目,确保摸到实情、找准问题;每次督导后,向各地党委、政府原汁原味反馈意见、原汁原味通报点评,建立整改台账,跟踪整改落实,确保整改实效。各市县也都建立了督导、督查机制,全省共派出近700个督导组进行拉网式、不间断的督导检查。

革命老区新县群众有外出“打洋工”的基础,县里出台《就业创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因势利导,通过技术培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对接服务,依托当地、国内、国际三个市场,促进贫困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县36万人中,持有护照的就有6万多人。“转移就业”,为新县脱贫摘帽打开了一方新天地。

河南组织各地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状况,采取不同的就业脱贫方式,劳务协作对外输出一批,产业发展就地吸纳一批,鼓励居家灵活就业一批,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中介组织介绍就业一批,开发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台前县实施“百企万户”扶贫工程,今年在贫困村村头建设“精准扶贫就业点”113个,吸纳贫困户30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送企业到村、送项目到户、送岗位到人。平舆县综合采取巧媳妇工程安置、电子商务安置、户外藤编安置、防水防潮安置等形式,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郸城县今年引回18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其中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文一返乡后,创建了以种植美国大樱桃为主的种植合作社,带动800多人脱贫。鹿邑县为贫困人口提供了1600个保洁岗位。截至9月底,今年河南省已对42.3万贫困人口实施了转移就业扶贫。

“认识你自己”,这是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当贫困地区选择脱贫产业时,这一问题依旧首当其冲。

扶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找准“好路子”,汇聚“金点子”,摘掉“穷帽子”,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

在脱贫攻坚的宏大战役中,河南省全力推进产业扶持脱贫,通过“造血工程”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正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跃进。

河南省委、省政府结合河南实际,按照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强、发展快的原则,确定了特色林果业、畜牧养殖业、乡村旅游业、轻纺制造业、农产加工业、电商流通业等8个重点脱贫产业,组织各地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特色发展、规模经营的原则进行产业布局,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产业扶持模式,灵活采取直接帮扶、托管帮扶、合作帮扶、社会帮扶、股份帮扶、资产收益帮扶、代种代养帮扶等多种模式来帮助贫困户。兰考县组织各乡镇围绕“一乡一业”和“多乡镇连片一业”,大力发展木制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两个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关联产业,建成了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园和特色农业基地;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金融支持、企业发展、风险保障的“四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今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亿元。滑县打造产业扶贫就业基地306个,扶持5900多个贫困户;建设光伏电站点141个,覆盖9891个贫困户;建设服装、家纺等加工点41个;整乡连片发展温室、拱棚瓜菜和果蔬种植5万余亩,直接带动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泌阳县在发展夏南牛养殖主导产业上,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扶贫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发放牛犊、统一进行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实施防疫、统一回收成牛”的扶贫带动方法,辐射带动4100多个贫困户。固始县明确产业集聚区65家企业对全县11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截至9月底,全省已有60.6万贫困人口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按照全省的规划,到2020年将通过产业发展带动2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条稳固长效的产业扶持脱贫之路,正在中原大地拓展延伸。

“出门就翻山,一趟走半天。出行两条腿,种地靠老天。”“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姑娘往外跑,有哥没有嫂。”这些都是河南“三山一滩”地区贫困群众生活的生动写照。“山高谷深一线天,吃水用电行路难,危重病人干瞪眼,蹲山守穷一年年。”这曾是地处伏牛山山区部分农户的生活实景。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尤其是打赢“三山一滩”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难以就地脱贫的贫困人口,河南省坚持“政策鼓励、农民自愿、资金补贴、县市包干”的原则,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在搬迁安置上,要求各地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确定安置点,尽量把分散的单家独户向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内集中安置,把需整村外迁的向乡镇或者有产业基础的园区、县城附近安置。在搬迁标准上,要求各地量力而行,防止建筑面积过大、建设标准过高、资金投入过多。在后续扶持上,要求各级各部门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保障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今年全省计划投资39.85亿元,建设搬迁安置点349个,搬迁9.74万人。卢氏县在搬迁工作中,实行分类搬迁、梯度安置、差异化奖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其进县城、进园区、进集镇安置,对劳动力弱的贫困户引导其进中心村或就近安置;创新土地供应方式,将安置点建设用地由集体划拨土地变更为国有挂牌出让供地模式,破解农村建房无法办理房产证等难题;创新安置点社会管理模式,对搬迁人口大于500人的安置点,实行社区化管理,统筹解决搬迁人口的户籍管理、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社会化管理难题。淅川县坚持“四个结合”,将扶贫搬迁与去库存相结合、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与发展生态产业相结合,制定实施搬迁人口、集中安置点、产业发展“三个规划”,在搬迁工作中广泛发动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10月中旬,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现场会,交流经验,加压推动。10月16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搬迁补助方式,原先由搬迁农户自筹的人均3000元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各分担1000元,搬迁农户不再自筹资金。

在通过生态补偿脱贫方面,河南省今年已下达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生态护林员支持脱贫;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扶贫,使贫困人口参与重点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收入,并为贫困地区营造“绿色银行”,为长期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扶贫,扩大森林保险规模和险种,减轻林农损失,间接增加林农收入。将8项中央财政林业资金、4项省级财政林业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将财政林业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支持贫困县精准扶贫。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教育扶贫方面,河南省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对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费、住宿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对在本省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6000元、1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专科学生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另外,该省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计划“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245.56亿元,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河南省通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障、住房保障、保险救助等扶贫措施,对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兜底保障。截至9月底,全省已对35.6万贫困人口实施了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扶危济困,重在立行。对那些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致贫或返贫的群众来说,特殊救助就是“及时雨”和“雪中炭”。河南省通过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特殊救助、慈善救助等方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保障其基本生活。截至9月底,全省已对4.8万因突发灾祸致贫返贫人口实施了特殊救助。

社会力量是脱贫攻坚的有效补充,在中原大地,扶危济困、扶弱助贫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近日,河南省扶贫基金会成立。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雏鹰农牧集团董事长侯建芳、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等单位和个人共出资2300万元,作为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新县以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冠名的各类基金就有17项,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伊川农村商业银行不到2年向省慈善总会定向捐赠1400多万元;河南省开展的“扶贫日”“金秋助学”“爱心包裹”“同心康福”等扶贫活动,得到广大企业和群众的热情响应……

把握标准 精准退出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精准退出是扶贫攻坚最后的关键环节,也是避免“数字脱贫”、确保稳定脱贫的关键环节。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滚动计划》,设定时间表绘制了脱贫路线图。2016年,计划兰考县和滑县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7―2019年,计划分别有10个、28个、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6―2020年,计划分别有110万、100万、90万、70万、6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各市县分别制定脱贫滚动计划,将脱贫时间精准到村到人。为把好标准关,省委、省政府制定《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精细化确定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标准,要求各地严格按照“统计摸底、民主评议、核实认可、公告公示、脱贫销号”的程序规范操作,严格实施脱贫验收,确保结果让群众认账、成效让群众买账。为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确保稳定脱贫,河南省留出缓冲期,明确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攻坚期内国家和省里现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工作队伍不撤。同时,对率先摘帽的贫困县仍给予一定奖励,以形成正向激励。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5

然而,这次我们见到朱年生老人,是在他的波尔山羊养殖场。一个能容纳600头羊的绿色钢棚,100余只活泼可爱的波尔山羊在附近田地里悠闲地吃草和追嬉,70来岁的朱年生正在忙碌地配饲料。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步伐稳健。通过交谈,欣喜地感受到他已经完成了从一名上访“专业户”到养殖专业户的嬗变:一是思想变活了。没有了上访户那种焦虑和激动,更多的是创业者的激情和收获的喜悦与期待。谈起上访的事情,老人有些腼腆地说:“现在不会去了,没心思、也没时间,我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些羊宝宝身上了。”二是生活变好了。以前只能靠低保收入和政府救济过日子,现在拥有一个养殖场,马上有50多只波尔山羊出栏,可获得收入6万多元。三是信心变足了。多年来漫漫上访路,更多的是艰辛、苦涩、压抑,而创业给他带来的却是满满的存在感、满足感、自豪感。据他介绍,现在村里好多人都拜他为师,学养羊技术,增加收入,如果今年效益好,许多农户要求加入他的养羊专业合作社,明年养殖规模将扩大到300。

谈起朱年生老人的转变,湖溪乡党委书记陈小浪言语里也充满着自豪:“他从上访专业户变成养殖专业户,自上访路迈上致富路,由整日思上访缠领导要求政府解决待遇,变为谋产业靠发展通过自身努力过上幸福新生活,不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问题,也充分展现了我们精准扶贫的成果,坚定了我们脱贫摘帽的信心,更用事实证明了我们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和有效做法。”这是乐安县精准扶贫的一个鲜活案例。

近年来,乐安全县上下高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主旋律,把脱贫攻坚视为“第一责任”、“第一民生”、“第一任务”,层层级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领取任务单,结合本地实际,转变扶贫思路,创新攻坚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加速推进精准脱贫进程。

一、注重思想提升,精准扶贫从“头”开始

1.扶正干部思想认识。该县把精准扶贫放在统揽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局的高度来抓,举全县之力高位强势推进脱贫攻坚。提出三个转变扶贫理念:从“统一生产”向“私人定制”转变,“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单一扶贫”向“综合治贫”转变,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精准发力。首先要求干部思想观念上做到认识“精准”,目标明确,扶正政绩观,扶准价值观,扶清事业观,必须动脑筋、想办法,按照扶贫攻坚政策措施,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扶正群众思想观念。扶贫必须“先扶志气再立志向,先强信心再鼓干劲,先富思想再富生活”。由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很多贫困户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思想贫困和精神贫困是导致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土地、有劳力,但他们没有志气、缺乏信心,一门心思等着政府救济。为此,该县十分注重在思想扶贫和精神扶贫上下功夫,通过大量的宣传、细致的思想工作、扎实的帮扶,树立贫困户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选择合适的产业或就业渠道脱贫。

以朱年生老人为例,他是低保户,年纪大,加上长期上访,原来根本没有创业念头和发展愿意。当地政府根据他的身体和思想状况,并结合他儿子是波尔山羊养殖户的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思想工作,乡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三番五次到其打工地南昌登门走访、定期电话慰问,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化他。同时抓住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回头看”的机会,把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他成立了扶贫产业合作社,安排扶贫贴息贷款10万元,使他返乡走上了创业之路。

二、注重真情帮扶,精准扶贫从“心”开始

1.帮扶措施精细。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该县对贫困对象的帮扶措施非常具体和完善,认真分析其家庭致贫原因、家庭状况、劳力情况、发展意愿等,以“一策为主、多策共举”的方式制定切合实际的脱贫计划书。对于有劳力、有条件的,组织发展种烟、种桑养蚕、毛竹油茶低改、特色种植养殖等扶贫产业尽快增收脱贫;对于家中有剩余劳动力的,主动介绍进城或者外出稳定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对于有技术、缺资金、无经验的,帮助联系扶贫贴息贷款发展增收脱贫项目;对于有山林田地资源但无劳力生产经营的,引导通过土地和山林权流转、入股等形式,增加家庭收入;对那些老弱病残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则通过提高托底保障标准形式增收脱贫。像朱年生在开始养殖之初,帮扶责任人就主动与他联系沟通,制定帮扶方案,并协调解决场地、资金、技术、良种等遇到的困难。

2.结对帮扶到位。以“四进四联四帮”活动开展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扶贫帮扶到户责任制,并建立了帮扶台帐,每户贫困对象均安排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贫困对象帮扶全覆盖和零距离。同时,要求帮扶干部要记好帮扶日记,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3.扶贫项目给力。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工程,即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扶贫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该县通过“上级争取一点、本级支持一点、社会筹集一点”等多渠道多路径争取资金助推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该县规划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4702户175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95 户10370人,围绕“园区、景区、中心村”梯度安置原则,在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融资9亿元规划建设厚发工业区、流坑景区等8个扶贫移民集中安置区,是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最大的一笔资金。在国家开行银行融资5亿元用于全县69个贫困村的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2016年底贫困村所有自然村的进村公路硬化率将实现全覆盖。2017年贫困村自然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入户硬化路、村内排水沟”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环境建设实现全覆盖。同时,贫困村教育、卫生、文化、通信和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民生l件改善也将在2018年以前有个质的提升。

三、注重改革创新,精准扶贫从“新”开始

1.队伍建设创新。在全省首创设立“乐安县扶贫统计监测中心”,核定全拨款事业编制4名,并调整增加县扶贫和移民局行政编制3名;县扶贫攻坚办配备专职和挂职干部5名,每年预算安排县扶贫攻坚办工作经费50万元。加强乡镇扶贫队伍建设。明确将“好干部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县16个乡镇均成立了乡镇长担任站长的扶贫工作站,配备主抓扶贫攻坚的常务副站长和协管副站长;各站配备了2―3名扶贫专职干部;县财政为每个工作站预算安排5万元工作经费。将扶贫攻坚机构网络延伸到行政村,全省首创设立村级扶贫工作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扶贫工作室主任、副主任,确保村一级扶贫工作日常有人管事、有人干事。全县176个行政村均已按“八有八个一”的标准全面推进扶贫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即:每个行政村设有精准扶贫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设有一台扶贫专用资料档案柜,挂有一张扶贫攻坚作战图、每户贫困户均配有一个脱贫档案袋、配有一张精准扶贫工作卡统一挂在墙上、每户贫困户制定一套因户施策的脱贫摘帽方案、每个村设有一处扶贫公示公告牌、配有一套系统录入信息网。

2.产业扶贫创新。共组织贫困户3461户10135人参与“特色产业增收”行动,人均增收4600余元,已培育30个有一定规模、扶贫功能较为完善的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坚持优势产业牵引带动。2069户贫困户参与“烟叶、油茶、蚕桑、毛竹”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利益共享产业联结。形成“典型示范、能人引领、龙头带动、自主发展”的产业扶贫路径。以直接奖补联结贫困户,引导1408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养殖类产业。以“公司+基地+贫困户”联结贫困户,高氏集团、广信茧丝等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32个基地13200亩,有效带动贫困户887户。以“合作社+贫困户”联结贫困户,77家合作社吸纳539户贫困户以土地、劳力等入股发展产业。以“能人大户+贫困户”联结贫困户,促进种养大户与贫困户合作或优先劳务用工,辐射带动贫困户370户。政策扶持上再精准,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量身定制各类补助标准,防止产业扶贫“漏户”。落实执行上再发力,乡镇产业扶贫由“配角”调转为“主角”,把产业扶贫主导权全面下放到乡镇。资金保障上再强化,已安排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所有贫困村开通了“产业信贷通”,安排贷款风险补偿金900万元,计划撬动金融信贷产业扶贫资金7200万元。同时,开辟产业扶贫新途径,全面启动光伏扶贫,自今年起扶持900贫困户安装5千瓦的“一户一站”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稳定收益。三年计划落实4500户,每户安排补助资金5000元和安排3万元扶贫贴息贷款。

3.保障扶贫创新。一是推动“应保尽保”。制定出台最低生活保障与贫困人口托底保障相衔接工作机制,今年新增扩面低保指标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7年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全面纳入低保范畴。二是落实保障性补贴。对于农村重度残疾人、农村低保常补对象和五保户,由县财政每年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00元,2015年代缴3060人;全额代缴重度贫困人口新农合所需缴费12986人、116.87万元。三是自主提高扶持标准。制定落实特惠贫困户保障政策,自主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标准和新农合报销比例。贫困户低保补差标准由省定每月165元提高到每月205元,医疗救助比例在省标准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7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省、市级由50%提高到65%,县级由80%提高到90%,乡镇级由90%提高到95%。四是创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已出台实施《乐安县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施方案》,今年县财政按每人90元的标准统一为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用于贫困对象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三次保障后的第四次补偿,力争把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费用控制在10%以内。

4.扶贫模式创新。“穷则思变”,贫困是引发社会矛盾和导致社会管理问题的重要因子。该县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十分注重精准扶贫与社会管理有效结合,从源头发现和解决社会矛盾管理问题,摸索“精准扶贫+社会管理”的良好模式,有效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了由于贫困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大力营造“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业自己创,有困难的政府帮”浓厚氛围,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实现“要”到“我要干”的转变,在干事创业中增添信心、增加收入、增长才干。应该说,朱年生老人的转变就是这种模式结出的硕果。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6

驻村第一书记

xxx

一年来,xxx驻村工作队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驻村帮扶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驻村第一书记四项基本职责和《驻村帮扶任务清单》《贫困村脱贫后驻村帮扶任务清单》《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深化驻村帮扶十条措施》等规定,认真落实“四个不摘”,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整改为抓手,强化防返贫的常态监测帮扶,加强信访件办理和涉贫舆情处置,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等方面,认真谋划2021年城郊乡金庄村扶贫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将其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举全村之力、集全村之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一、2020年我们主要围绕六个方面进行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1)聚焦年度减贫目标,做好动态调整工作。摸排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对需要自然增加和自然减少的进行采集、登记,系统内及时变更。根据年度脱贫计划,对脱贫人口按照程序进行评议、公示、公告、系统内进行标注。2020年我村计划脱贫2户3人,实际完成脱贫2户3人;摸排评议边缘易致贫1户2人,消除风险1户2人,脱贫不稳户1户2人。稳定脱贫标注1户2人。

(2)聚焦问题抓整改,确保问题清单销号到位。针对国家、省、市、县各级巡视巡查,督查暗访发现反馈的问题,深入查摆发现扶贫问题3类8个问题和不足,同时坚持举一反三,深挖细究。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改。

(3)聚焦特色抓产业,以金庄村睢县新农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特色扶贫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一是以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为目标,以引导支持贫困村及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为抓手,科学谋划、认真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不断提升项目产业档次、参与精准度、实施收益和资金支持效果。二是创新“光伏电站”带贫模式,采取“集中建设、分户受益”模式,2020年村级光伏扶贫到户受益贫困户15户。三是就业扶贫持续增强,今年全村贫困劳动者经帮扶实现就业36人,落实务工奖补2.43万元.四是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带贫减贫机制。

(4)聚焦整治抓环境,切实改善村容村貌。以人居环境改善攻坚行动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面完成陈年垃圾清理任务和年度农村厕所改造任务,清理公路沿线和自然村内主干道两侧厕所、垃圾、杂物;开展以拆除废弃畜禽圈舍、危旧房屋,改造旱厕、整理乱堆乱放、清理河道、清运建筑垃圾等为内容的人居环境改善攻坚战。

(5)聚焦保障抓落实,筑牢教育、医疗、住房安全底线。在教育保障上,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在医疗保障上,严格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面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全覆盖、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健康脱贫政策全覆盖;积极推进孝赡扶贫,孝善基金缴纳77人,落实补助资金4.06万元。

(6)聚焦转变抓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村责任组全体人员认真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对重点工作及时安排部署,重点政策带头研究解读,进村入户解决实际问题,自上而下带动形成了精准帮扶、全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二、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采取八项具体举措。

一是快速反应。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帮扶工作的通知》,通过电话、微信、信息、网络等非接触方式开展慰问帮扶。二是压实责任。Xx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有关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解,确保切实把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降至最低、可控范围。三是摸清底数。对全村就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问题,产业发展方面的农副产品积压,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基本情况、扶贫项目实施等存在的问题,因疫情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摸清了底数。四是促进就业。采取组织送工上岗专车、督促金庄村扶贫车间、新农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复工复产带动就业,开发保洁环卫、防疫消杀、卡点值守等临时性疫情防控“扶贫特岗”,鼓励外出贫困人口返乡创业就地就业等措施,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全部就业。五是消费扶贫。利用“互联网+”、832平台、云上睢县、第一书记微信群、村级脱贫责任组长微信群等,农副产品信息,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有效解决了金庄村新农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及贫困群众农副产品滞销问题。六是促复产。一企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和复工预案,有序组织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七是推进项目。实行项目专班推进,做好施工力量、物资储备保障,扶贫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到100%。八是及时救助。对因疫情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乡民政部门及时发放临时救助资金,确保了困难群众的正常生活。

三、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情况。

XXX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44人,已于2020年全部脱贫。2020年度脱贫2户3人。边缘易致贫户1户2人,消除风险1户2人,脱贫不稳户1户2人。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以及面临的突出困难和挑战:鳏寡孤独、重病重残的老人户和无人照料户无产业收入和就业收入,有子女的依靠子女赡养、政府保障和各项补贴政策,关键是无子女的或子女无赡养能力的户。

对今年拟脱贫户,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及时落实政策,确保能按时如期脱贫;对脱贫监测户,定期回访,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确保不发生新的贫困;对收入下降户,找准收入下降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帮扶,确保收入稳定持续提升。

四、2020年金庄村实施的扶贫重点项目情况。

2020年主要实施项目:2020年落实的扶贫政策:一是健康扶贫政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减免;二是人身意外险;三是农业保险;四是种植补贴(68户34350元)、养殖补贴(12户12000元)、务工补助(24户35人24300元)、教育补助政策(3人3000元)等;五是孝善基金奖励(77人40600元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7

一、**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情况

**年,特区围绕精准扶贫“六个一批”任务目标,整合扶贫资源、优化扶贫机制,出台了《**区精准扶贫政策》,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被动式、粗放式、分散式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转变,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加快移贫。借鉴外地易地扶贫搬迁经验,通过“一申请一评议两签字”对搬迁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再“聚焦”;通过层层签订军令状,逐级落实各部门帮扶责任;通过整合资源,组建专业队伍,实现了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年,全区完成异地扶贫搬迁70户204人,建设集中安置点3个,分散安置点12个。截止12月26日,特区易地扶贫搬迁建**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实施产业扶持工程带动脱贫。将扶贫产业发展放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通过政策激励、能人带领、多轮驱动,促进了扶贫产业发展,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出台了《**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养殖到户奖补标准》,全区整合产业资金5566万元,帮助817户发展致富产业,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创“新合作社+农户”、“能人+农户”等产业扶贫帮带模式,培育农业合作社20余家,初步培育金沙坪种养基地,紫霄旅游基地,鲁家寨茶叶基地等六大产业扶持示范基地,带动72户278人实现脱贫。

三是实施医疗救助工程杜绝致贫。将避免农村居民因病致贫作为特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在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上下功夫,在降低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上做文章,着力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年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升到70%,起付标准由1.2万元降低至0.8万元,年封顶线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实现了全额资助参合。截止12月底,共有参合精准扶贫对象累计住院报销765人次,新农合累计补偿163.7万元。

四是实施技能培训工程推动减贫。特区坚持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覆盖特区所有贫困户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权利,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272名贫困学生建立了贫困资助台账,发放资金14万元。“泛海计划”11人,每人5000元,共资助5.5万元;“金凤计划”2人,每人3000元,共资助6000元。**年第一期“雨露计划”27人已经享受补助40500元。

五是实施政策兜底工程遏制返贫。特区坚持兜底思维,践行综合施策,织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救助政策之底。一是认真落实按户保障、差额补助制度,开展多维度调查,符合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依法救助,以户保障,精准脱贫。二是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年,特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集中供养五保标准、分散供养五保标准分别提高25%、60%、25%。全年为全区267户457人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26万元。三是对精准扶贫对象开展大病救助。全年实施医疗救助232人次,落实救助金93万余元。

二、**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打算

**年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特区将在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的工作方法,综合施策,整体推进,优化工作机制,实现脱贫2329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03户599人。

一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一是进一步强化办事处、村的主体责任,完善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制度,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实情况开展实绩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三是健全扶贫开发工作督查约束机制,加强资金审计、检查,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扶贫资金、项目安全。

二是继续加快扶贫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结合特区“旅游+”战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吸纳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健康养生”“旅游+互联网”“旅游+农业”“旅游+生态”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地从旅游经济发展中获益。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鼓励贫困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产业发展项目,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是深入开展教育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公共平台,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每户培养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大力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落实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提高资助补助水平,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8

商业银行进行精准扶贫是商业银行采用多种手段为贫困人口提供精准的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商业银行实施精准扶贫可以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减少浪费,从而可以在脱贫成效更好的领域利用更多的资金。商业银行在开展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不断创新扶贫模式,更新金融产品,进行精准对接,把资金政策与具体的实施措施精准地配置到贫困对象上,有效发挥金融资金的杠杆效应,进而实现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

二、金融扶贫应当坚持的原则

金融扶贫要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开发扶贫,开发扶贫指的是不是单纯地给予,而是意在通过此种给予,贫困群体、贫困人口能够实现自身在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实现良性循环。二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金融扶贫的基本要求。在金融扶贫工作中,核心及关键是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实现精准对接金融的需求、精准强化管理手段、精准完善支持措施,使金融资源可以更好地汇集贫困人口[1]。三是开放扶贫,其特点是政策的开放性、创新的开放性及组织的开放性。尤其是创新的开放性,具体指互联金融、移动支付体系等创新平台在农村地区具有的商业价值。

三、对于开展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注重实施到户精准扶贫

一是要精准选择扶贫对象。商业银行应当与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规划进行主动对接,收集、整理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确认帮扶对象与帮扶目标。重点支持建档立卡中信用条件好、偿还能力较强、具有生产意愿的贫困农户。如中原银行制定的“上网下乡”发展战略,坚持“产品下沉、服务下沉”,主动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信贷资金投入,结合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实际,因户制宜,一户一策,分类指导,落实精准扶贫措施,积极帮助贫困家庭增收致富,稳定脱贫。二是要精准设计到户小额贷款金融产品[2]。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所在地区的生产经营状况、产业特点、偿还能力,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信贷产品。着重解决好到户小额扶贫贷款的准入、期限、还款周期、抵押方式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考虑推出免抵押担保、免评级、额度以及还款周期与建档立卡户生产经营实际相匹配的贷款产品。

(二)通过创新方式,确保扶贫质量

一是要创新信贷服务理念,金融机构可以为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的规模提供政策优惠,对上报的各类贷款开辟绿色通道,贫困地区在资产质量、收益、绩效等方面采取差异化考核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二是创新信贷模式,比如中原银行推动和发展的产业扶贫,通过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来帮助解决“带贫企业”融资需求与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通过运用“政府/龙头企业+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借款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信贷服务模式,实施提前授信、批量扶贫开发等政策来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了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三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通过采用扩大农村贷款的有效担保范围的方式,把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逐渐纳入到抵押范围中。另外,积极探索水域滩涂、大型农用生产设备使用权等新型担保模式。

(三)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由于许多贫困地区基础性金融供给不足,就造成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不畅的问题明显。所以,金融扶贫需要重视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基础性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度、覆盖率、可得性。首先要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物理网点覆盖面,同时,在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布设电子设备,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其次是采用“三农”移动金融、互连网金融等服务方式。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建立电商金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金融服务平台,增加金融服务便捷度。如中原银行立足于区域贫困地区实际,以物理网点作为基础,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打造了惠农业务管理云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第三方”的风险防控体系,形成了“县域支行+乡镇支行+惠农服务点”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另外,在兰考金融改革试验区,将惠农服务点“金融+电商”的功能融入到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两站合一”,推进金融服务等实现“四项功能合一”。三是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通过在惠农服务点举办金融讲座,加大在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为贫困地区群众捐赠农业、科普、创业、管理等书籍和光碟,帮助贫困户提升文化水平,了解金融知识,提升农民防范风险的意识和生产经营能力。

(四)制定贫困地区综合开发规划

一是由政府牵头,人行、农业、扶贫、财政部门及银行、证券、证券监管部门,共同制定金融综合扶贫战略规划。二是制定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括电力、交通、教育、通讯、水利、医疗、城市建设、住房等;开展全面的综合改造,资金来源以扶贫部门和财政部门向上级申报专项资金为主,同时结合开发性信贷资金配套投入[3]。如中原银行信阳分行根据河南省2017年光伏扶贫工作推进方案,结合信阳扶贫、脱贫工作任务重的实际,选择光山县开展村级扶贫电站项目试点,以最优惠的基准利率给予政府贷款,得到光山县政府的积极响应和紧密合作。通过综合开发计划,可以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三是制定相关金融配套政策。商业银行协调人民银行对贫困地区支农再贷款政策、信贷规模控制、存款准备金、支付结算建设制度等方面制定专门政策;商业银行协调银监部门在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监管标准制定、金融网点建设方面,保监部门在进行贫困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方面制定专门政策,证监部门在建立贫困地区农产品期货方面,配合满足金融扶贫需求。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9

近年来,__县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紧紧围绕扶贫对象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力求财政扶贫资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着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在扶贫开发方式上,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寻找符合本地方的扶贫开发模式。一是创新银政企合作模式,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应,拓宽扶贫面。通过银政企合作的模式,积极加强与县内金融机构合作,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用活财政扶贫资金,初步探索出将部分用于发展产业的财政扶贫资金作风险补偿金存入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发展产业,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应。二是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__县农望合作社“八统一分,兜底销售,二次返利”食用菌经营模式。作为新兴产业,合作社实行“八统”:统一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及园区建设规划,由合作社统一进行产销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安排;统一供种,母种由相关科研机构提供,合作社扩繁为原种、栽培种,赊销栽培种给农户种植;统一技术,包括设施建设、栽培原料选择、堆置发酵、铺设上架,播种,温湿光控制,病虫防控,出菇采收标准等;统一收购,合作社按等级定价保底收购鲜菇;统一加工,合作社进行分级、清洗、烘烤、包装;统一销售,合作社与浙江百兴食品有限公司、黔西南吉仁堂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深加工企业)签订了三方购销合同,市场拓展到了泰国、广东、北京、上海、吉林等地;统一质量,合作社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制定了统一的企业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合作社已注册商标“贵义龙”。“一分”:分户种植,农户以交售产品换取劳动报酬,多劳多得,避免了出工不出率等问题,降低了合作社运营成本,实现“双赢”。“二次返利”:农户第一次收益为合作社按等级定价收购鲜菇,扣除合作社赊销的种植材料、菌种等后,现金支付农户;农户第二次收益为合作社的“二次返利”,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合作社进行一次效益结算。按照合作社章程,将合作社经营利润的55%按照种植户鲜菇的产量、质量反补给农户,5%用于星级示范户特别奖励,40%留作合作社发展基金,扩大规模,使扶贫资金实现二次效益。

二、用好扶贫资金。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以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创新使用方式,用好用实扶贫资金。一是建立风险补偿金制度。由县扶贫部门在县农行、县信用联社开立专户,将部分用于产业发展的财政扶贫资金划入该专户,作为风险补偿金进行贷款。二是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应。县农行、县信用联社按照不低于风险补偿金10倍的额度向项目农户发放贷款。三是严格贷款审核把关。项目农户由县扶贫部门提供,县农行、县信用联社按贷款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农户发放贷款。四是实行联保责任制。农户项目贷款以“惠农卡”方式发放,三个项目农户构成一个联保小组,每个联保成员对整个联保小组的贷款负连带责任。所获贷款由项目农户所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使用,封闭运行,统一偿还。五是建立贴息补助制度。项目贷款由县财政按年利率5%进行贴息,减轻项目农户负担。六是共同管理、责任共担。项目农户贷款期限届满,未偿还贷款的,由县扶贫部门、县农行、县信用联社共同催收;对无偿还能力的,将从风险补偿金中扣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