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2:31

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

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范文1

【关键词】汇率风险 远期 期权 财务管理 风险对冲

近年来美国联合欧盟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欲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人民币对美元处于“外部力量施压―中国政府谈判―汇率适当升值―外部力量再次施压.....”的循环之中,人民币对美元处于单向升值通道。2007年末至2012年10月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的汇率及升值情况如下(RMB/USD、RMB/EUR汇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上表显示,中国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面临巨大的汇率波动的风险与压力。

在美国大约有一半的上市公司都运用衍生产品管理盈余风险(根据Wharton Survey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of U.S. Non-Financial Firms, Financial Management,Winter, 1998),少数公司也用衍生产品进行投机。

中国内地目前可用的金融衍生产品种类较少,较为常见的为银行发售的远期外汇合约,个别企业案例证明,外汇远期合约可以部分对冲外汇风险。同时不同衍生品种如外汇远期、外汇期权具有不同的风险防范特点,企业应选择运用。

一、ABC公司运用远期外汇合约效果分析

1.经济业务背景介绍。

ABC公司是在中国注册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营业务为服装生产及销售。公司是国外某知名品牌在中国的最大供应商及生产基地。公司以进料加工方式采购及销售,主要原材料由外方供应,部分原材料国内采购,生产服装几乎100%出口给外方,进出口业务采用美元及欧元结算。

出口销售价格计算公式如下:

出口价格=进口原材料+国内采购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税费+毛利

公司部分原材料国内采购需以人民币支付,且国内采购比例持续上升,人工、制造费用、税费均需要以人民币支付。因此,公司出口收汇金额远大于进口付汇金额,而近期人民币升值,相等金额美元或欧元向银行结汇换回人民币金额逐渐减少,由此造成公司人民币利润下降,且随着人民币升值持续时间长、幅度大,对公司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降低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ABC公司采取的措施。

ABC公司为了减少损失,从2008年开始与银行方面签订远期结汇合约(Currency Forwards),目的为锁定结汇汇率,对冲部分汇率变动风险,减少因人民币升值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远期结汇合约由公司与银行签订,规定在未来某个时间里公司以固定结汇汇率向银行结汇,不论结汇日市场实际汇率高于或低于约定汇率,均按约定汇率结汇。按合约中约定结汇的外币金额。此外,公司需要向银行缴纳一定金额的人民币保证金,缴存比例一般为20%~30%,保证金存款可获得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约定结汇日如公司履行合约,保证金全额返还,如公司未履行合约则公司按合约计算需承担的汇兑损失从保证金中扣收。

例如,2008年5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6.35元,公司预计汇率短期内将进一步下降,公司与银行签订了一笔100万美元的2个月远期结汇合约,约定人民币对美元远期结汇汇率为6.30元。则公司在2008年7月10日需向银行结汇100万美元,不论该日实际汇率高于或低于6.30元。

假如2008年7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由于人民币升值变动至6.20元,则公司仍按6.30元向银行结汇,公司可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收益,计算公式为:100万美元×(6.30-6.20)人民币/美元=10万元人民币。

假如2008年7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市场汇率因人民币贬值变动至6.40元,则公司仍按照6.30元向银行结汇,公司产生1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计算公式为:100万美元×(6.30-6.40)人民币/美元= -10万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公司签订远期外汇合约,选用适当的结汇汇率,可以获得部分收益以抵减因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

实际上人民币对美元近期持续升值,如不考虑短期波动,公司可以很好地利用外汇衍生品种,签订远期结汇合约,减少因人民币升值而造成的损失。而欧元由于希腊债务危机等影响,相对于美元也在贬值中,且欧元相对于美元汇率变动也较大。欧元相对于人民币的汇率变化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公司签订的欧元远期结汇合约相对于美元品种风险较大。

3.远期结汇合约产生的结果。

ABC公司从2008年开始与交通银行及工商银行签订合约,开展远期结汇业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与银行对于外汇市场预测、远期结汇汇率定价方面存在信息、业务能力不对称,公司处于相对劣势中。2009―2010年上半年公司签订的远期结汇合约,因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远期合约约定汇价相对于结汇时银行即时报价较低,公司此类业务产生亏损,尤其是欧元合约,因欧元2009年贬值,此部分远期结汇合约亏损较大。

2010年下半年以后,公司签订的远期合约获得了收益,冲减了市场汇率波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2010年下半年公司签订了17笔远期合约,到期日后公司获得的收益合计金额1 719 650元、收益率3.08%。

远期外汇合约是基于基础业务――公开市场汇率的一种衍生金融工具,恰当地利用这一工具有利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减少因市场的不利波动带来的损失。同时如何运用好这种工具,对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市场汇率波动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避免产生反向操作效果。

二、外汇远期、外汇期权特征

假设某公司一年以后将获得10 000美元销售收入,公司预计一年以后人民币/美元汇率为6.20元,拟采用不采取任何措施避险、利用远期工具避险、利用期权工具避险三种汇率风险防范方案,其中远期合约的约定汇率为6.20元,期权行权汇率为6.20元,期权费为人民币310元(50美元)。假定一年后的人民币/美元即期汇率分别为6.40、6.35、……、6.00,到期后可获取的人民币金额、避险损益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汇率发生有利或不利波动时,三种措施产生的避险效果不同。不采取任何措施时,公司完全承受汇率风险,获得的人民币金额可能大,也可能小,结果不确定。当公司利用远期工具避险时,汇率风险得到了非常有效的规避,这一措施保证公司能获得固定的62 000元,若汇率朝预期相反方向变动时,公司将承担损失。当公司使用期权工具时,与前一工具相比,公司因汇率变动而承担的损失不会大于310元(期权费),这种措施的最大好处是公司在汇率上涨时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任何经济业务风险与收益并存,衍生金融工具由于是建立在基础金融工具之上,交易本身无需本金或仅需少量的保证金,基础工具或资产的价格波动被成倍放大,企业使用此类工具需谨慎!

(作者为审计部高级经理、CPA)

参考文献

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范文2

近日来,汇丰人寿突然宣布关闭个险营销渠道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其决定之突然、处理之仓促、方式之粗糙引起广泛的舆论反响。

“汇丰人寿在最初的战略选择上就出现了失误,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没有准确评估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差别,从而导致其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选择出现了误差。”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从开设个险渠道到关闭,汇丰人寿的个险营销业务历时近四年,四年间的轻重起伏,细细看来,不难发现其决策层确实经历了一段战略态度的转变。

个险业务由热入冷

汇丰人寿由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和国民信托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双方各占 50%股权,2009年8月27日正式开业。据汇丰人寿内部人士向记者反映,汇丰开业之初,其董事会主席汤德信(时任汇丰全球保险业务主管,后转任安联保险亚太区负责人)首肯,定下了汇丰个险营销渠道的发展目标:1.成功试点员工制;2.三年打进前5名;3.五年打进前3名;2009年推出中国先锋计划,提出用5年的时间造就1000名中高级营销管理人才。

2011年,汇丰个险渠道组建了一支由300多名精英组成的高端寿险营销团队,近一半人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多人达成寿险行业最高荣誉MDRT(百万圆桌会议),年底个险渠道占公司整体保费的20%,在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排名中位居新单保费第五,营销人员人均产能排名第三,件均保费排名第一。

2011年汇丰便开始着手进行战略决策的调整,其个险业务开始从公司“热门”渐入“冷门”,原定的个险、银保渠道齐头并进的战略取消,转变为银保先行、个险暂缓,当时北京分公司尚未开设个险渠道。

2012年,汇丰全球业务重组,保险部门并入个人银行业务,同时大幅下调个险渠道费用预算,控制销售团队发展,2012年底汇丰个险渠道销售团队锐减至160余人。

决策层的态度缘何转变?对此,汇丰人寿个险营销渠道的员工代表也很困惑:“汇丰人寿开业至今不满四年,现有直销人力不足200人。首年度(2011年)保费已经达到2000万元;排名在外资企业中都是靠前,个险营销渠道产出度很高,这个成绩放在市场角度已经非常优异,为什么说关闭就关闭了?”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样的业绩其实很小,首先这只是外资险企的排名,而整个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去年也只占了全部市场份额的5%。中国一共有26家外资寿险企业,汇丰在其中只排名15。去年所有外资寿险企业保费总额是475亿元,汇丰仅有5亿元,只占其1%。而作为这个1%里的8%,汇丰的个险业务的成绩就更微不足道了。”

汇丰人寿在3月21日的声明中提及,去年92%的新单业绩来自于银行保险渠道。

郝演苏称:“汇丰人寿的优势是银行保险业务,在海外几乎从未开展过个险业务,就汇丰自身而言,首先进入中国市场未赶上险企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汇丰自身没有足够丰富的个险业务发展经验,再有,作为中外合资企业惯有的中方管理者和外方管理者的观念矛盾,种种原因,决定了汇丰人寿的个险业务在中国不可能做出非常令人满意的成绩。”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在全球市场,汇丰人寿个人直销渠道仅有新加坡和中国。汇丰人寿大中华区的首席执行官林丽霞虽然拥有30年保险从业经验,但近20年一直从事的是银行保险业务的管理。

汇丰人寿相关知情人也对记者表示,汇丰人寿的大部分保费是借助汇丰银行的渠道进行销售的,“汇丰人寿实际上是一家假合资、真独资的保险公司,完全听命于汇丰银行。汇丰银行根本不了解中国的个险市场。汇丰集团公司的不满意是基于进入中国市场时预期的过分乐观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银行保险亦不被看好

汇丰人寿于3月21日公开声明,称将安排受影响的员工进入中德安联人寿工作。但记者远程连线访问的多名维权员工代表均表示,截至目前未有一人进入中德安联人寿工作。

上海市有关部门、汇丰人寿高管层以及汇丰人寿个险渠道员工于3月26日进行了一场20多人的协商谈判,涉及到被解雇的100多位保险营销员将获得部分现金补偿以及后续佣金一次性给付。根据初步谈判结果,汇丰人寿正式员工的赔偿金额为按照上一年工资除以12个月的平均工资标准,以N(工作年限)+3个月的乘数来进行现金补偿。但对于保险人,由于目前法律上的空白,补偿方案仍存在分歧,需继续进一步进行谈判。

对此,有法律界相关人士称,汇丰此举显示了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不能妥善处理,不仅伤害了其员工与客户,影响了其企业文化,更影响了其在中国内部的市场战略与未来发展。

如此仓促粗糙地关闭个险业务,也让汇丰人寿的客户开始不安。据汇丰人寿个险业务的销售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反映,汇丰最初在中国开设个险业务时承诺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高品质服务,而在宣布关闭个险渠道之后,几千名签约客户的服务转移到只有几名员工的客户服务部。尽管汇丰人寿于3月21日公开声明,称其关闭个险业务的决定对个人营销渠道的业务没有影响,客户的保单将继续有效,但显然并没有起到安抚客户信心的作用,汇丰总部不断有客户前来要求退保。

“现在,这些客户的信息像废纸一般地堆在即将在4月8号正式关闭的办公用地,客户信息随时面临着泄露和遗失,更重要的是,客户的合同以及合同上的利益如何保证?”某维权员工代表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保险界某资深分析人士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即使汇丰人寿此次顺利度过“裁员门”的危机,从此扬长避短专注做其银保业务,其发展前景依然十分有限。

“汇丰在中国只是保险市场的一个补充,尽管汇丰在海外是大银行,但在中国作为外资金融机构,网点与客户都受到限制,并且汇丰进入中国市场太晚,而市场是个先入为主的规则,这些都决定了汇丰即使修正策略,专注自己擅长的银保业务,仍然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景和规模。”

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范文3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开始,金融市场波动剧烈,不断发生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巨额亏损案例。从豪赌原油期货而巨亏5.5亿美金的中航油,至法国兴业银行股指期货投资巨亏71亿美元,再到雷曼兄弟次贷资产投资巨亏破产,再到我国红筹公司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一而再成为众多大型公司投资的梦魔。如何控制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和公司的急迫的课题。下面我们对中信泰富远期合约巨亏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我国公司该如何有效的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

一、中信泰富巨亏案例简介

1.中信泰富公司简介。

中信泰富是大型国企中信集团在香港的6家上市公司之一。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至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中信泰富于香港注册成立,现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中信泰富之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的股价暴跌55%,该公司此前承认其手中的杠杆货币头寸有可能导致近20亿美元的损失。这家颇具声誉的公司在两个交易日中市值蒸发掉了三分之二,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首批中箭落马的中国企业。

2.中信泰富巨亏案简介。

中信泰富集团为了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自今年9月7日察觉到该等合约带来的潜在风险后,公司终止了部分合约。但今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公司已因此亏损8.07亿港元。

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由于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中信泰富直至2010年对澳元的需求都很大。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00267)公告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二、对中信泰富对冲风险外汇合约风险分析

外汇杠杆合同被普遍认为投机性很强,属于高风险产品。今次导致中信泰富巨额亏损所投资的杠杆外汇合约,正是变种Accumulator。那Accumulator是什么?

1.对冲风险外汇合约Accumulator是什么?

“Accumulator”(累股证),因其杠杆效应在牛市中放大收益,熊市中放大损失,被香港投行界以谐音戏谑为“Ikillyoulater(我迟些杀你)”。

“Accumulator”的全名是KnockOutDiscountAccumulator(KODA),一般由欧美私人银行出售给高资产客户。累股证其实是一个期权产品,发行商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并规定在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低于目前股价水平为客户提供股票。

银行向客户提供较现价低5%~10%的行使价,当股价升过现价3%~5%时,合约就自行终止。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按合约继续按行使价买入股份,但有些银行会要求投资人要双倍甚至三倍的吸纳股份。

举例来说,假设中移动现价为100港元,KODA合约规定10%折让行使价,3%合约终止价,两倍杠杆一年有效。也就是说,尽管中移动目前股价为100港元,但KODA投资者有权在今后的一年中,以90港元行使价逐月买入中移动股份。如果中移动股价升过103港元,合约就自动终止。但是如果中移动股价跌破90港元,投资者必须继续以90港元双倍吸纳股份,直至合约到期。

这样的产品在牛市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去年股市高峰时,不少股票特别是中资股单日暴涨的不在少数,这对于KODA投资者来说,就像“捡钱”一样,合约也经常在签约后数天甚至是当日自动终止,投资者超短线收益20%的例子不胜枚举。据统计,2007年在香港的私人银行中,有超过七成的银行以KODA形式购买股票。私人银行的资金占香港散户资金一半以上,客户人数不多但是金额庞大,而且多采用杠杆借贷。

不过,当市场越走越高,行使价也越来越高,尝到甜头的富人们开始加大筹码,他们似乎不知道风险也在悄悄倍增。在去年11月以后,港股节节败退,不少KODA挂钩的热门中资股出现三成、四成甚至五成的跌幅,KODA投资者们也只有照单全收,如果合约要求双倍吸纳,那么连续几个月的跌势对于这些富人来说真是不堪回首。

2.中信泰富投资的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

今次中信泰富错买的杠杆外汇合约,可说是变种Accumulator。不同之处在于其对的目标,不是股份而是汇价。至于促销对象,股票Accumulator会集中售予个人投资者,而变种的外汇Accumulator,则主要以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为对象。

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的英文原名是Accumulatedtargetknock-outforwardcontracts。这种产品的原理可近似看作中信泰富向对手方购买一个澳元兑美元的看涨期权以及卖出两个看跌期权,行权价格都是0.87。当澳元汇率高于0.87美元时,中信泰富以低于市场价的0.87每天买入1个单位外汇而获利,但当汇率下降到0.87以下时,则中信泰富必须每天以0.87的高价买入2个单位外汇。这意味着,中信泰富把宝完全押在了多头。

3.外部原因:可能由于澳元汇率波动。

在合约开始执行的七月初,澳元对美元价格持续稳定在0.90以上,澳元一度还被外界认为可能冲击到“平价美元”的地位。这样的一个合约似乎看上去是个好买卖。但是到了八月上旬,国际金融市场风云突变,澳元兑美元接连走低,特别是十月初澳元出现暴跌,巨亏就此酿成。

澳元兑美元汇率从2000年以来一直呈单边上行趋势,即使在调整期跌幅也较小,因此当时很难预料到短短三个月内,澳元不仅跌破0.87,而且还出现30%的跌幅。可以说这都是全球金融动荡惹的祸。

4.对中信泰富的财务影响。

受该事件拖累,中信泰富本年度可能出现净亏损。在截至6月底的中信泰富中期业绩报告中,公司披露总负债由2007年上半年286.54亿港元急升至419.06亿港元,净负债则从上年同期的206.09亿升至312.11亿港元。该公司中期净利润43.77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这笔可赎回远期合约实亏:8.07亿港元,浮亏147亿港元,总计155.07亿港元。

三、中信泰富衍生金融投资控制缺陷分析

1.风险评估:投资风险的评估不足。

中信泰富对远期合约风险评估不足是这次投资巨额亏损的第一个原因。这类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交易者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数十倍的额度交易,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外汇价格正常的波动会因杠杆放大。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肆虐下,部分国家货币汇率波动剧烈。类似波动在经杠杆放大后,其导致的风险将是惊人可怕的。

在中信泰富签下合约中其套期保值的功能其实相对有限。因为每份合约当达到公司可收取的最高利润时(幅度介于150万美元至700万美元之间),合约就将终止。如果澳元大幅升值,过低的合约终止价格使得中信泰富声称的“套期保值”作用相当有限,但是如果澳元走软,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理论上亏损可以无限大。过于乐观对澳元汇率的判断,使得中信泰富这种半投机性质的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授权审批:无授权审批下的投机。

从中信泰富的公告中指出,这批导致147亿港元损失的远期合约投资竟然没有通过公司董事会授权审批。授权审批作为公司内部控制中最基本的一个控制原则,应该在所有公司重大的决策行为中加以执行,更不用说是如此巨大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和投资行为。正是中信泰富在这最基本内部控制原则上的缺失,使得这笔远期合约合同的投资行为无法在事前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

3.直接原因:没有遵守远期合约风险政策。

如果单纯出于避险的目的进行类似外汇保证金交易,那么这类可赎回远期合约亏损基本在可控范围内。如果跟未来的实际交易行为做对冲,以最简单的“锁汇”为例,交易者损失的上限即为已支付的保证金金额。然而,中信泰富的财务主管没有遵循远期合约的风险政策和尽到应尽的职责,使得远期合约的风险无限放大。

4.根本原因:整个内部控制可能存在严重缺陷。

中信泰富在发现问题6个星期之后才对外公布,其做法令人惊讶,显示出其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和漏洞。中信泰富作为最早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其应该建立完善的重大事项对外信息披露制度,明确规定重大信息的范围和内容,确保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披露所有重要信息,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然而,现实情况是中信泰富在发现问题6个星期之后才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从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对于中信泰富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设置和执行的有效性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中信泰富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公司治理机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

四、构建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内部控制的框架

全球金融危机下,如何控制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和公司的急迫的课题。下面我们结合1995年COSO《金融衍生工具使用的内部控制指引》探讨我国公司有效的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的框架。

从整个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上,公司应以成文的方式制定政策和程序,以明确规定其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风险管理的指引。这些政策至少应当确定董事会的风险容忍度,并明确规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管理的权限与责任。与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相关的每个人都应当充分了解与其职责相关的所有政策和程序。衍生金融工具使用的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1)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适当监督;(2)充分的风险管理程序,包括审慎的风险限额、良好的计量程序和信息系统、连续的风险监控和经常性的管理报告;(3)完备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程序。管理层应当使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五要素来评价用于管控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

1.控制环境。

公司董事会应该审查管理层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战略和定位是否合适而有效。比如,董事会应该调查对过去结果的解释以判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活动是否有效地达到了他们预期的目标;审计委员会应该与内部和外部的审计人员合作来审查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限定条件的执行情况;高级管理层应该认识到他们的管理哲学和运营风格将会对公司产生深入的影响。

因此,管理层应该认识到他们的控制责任、只有在充分的认识到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和好处之后再授权交易,并且就衍生品交易的目标和期望展开充分的交流。高级管理层必须就衍生品交易的授权范围作出明确的决定。从事衍生品交易的雇员要具有必须的技能和经验。公司还要开展培训以培养员工与衍生品交易的责任和期望相关的技能。

2.风险评价。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相关的公司目标应该与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公司必须具有基于其特殊环境,识别和评价公司风险的的一套机制。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必须建立在对业务风险的仔细评估的基础上。

管理层应该将金融衍生工具使用所带来的好处与公司总体目标相联系,同时具备对人员、管理运营系统、价值评估方法和假设、记录的理解,并将其作为辨识和评价管理衍生品交易风险的能力。管理层还应该提供特定的计量标准,以达到衍生品交易的目标,比如风险价值。对衍生品交易的风险分析过程应该包括发现风险、估计它的重要性程度以及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控制活动。

关于金融衍生工具使用的政策应该清晰的描述并且在整个组织范围内进行交流。风险管理政策应该包括辨识、计量、评价和限制风险的程序,这些程序作为风险管理目的下使用衍生工具的基础。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内容应该包括管理层的监督和责任,衍生品交易的性质和范围,对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以及报告程序和经营过程控制。风险管理政策还应该包括对限制条件的监督,及时而准确的向风险管理系统报告情况,以及向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价值评估的控制,比如为了维持和整合风险计量系统而提供的资源的价值评估。

4.信息和沟通。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的信息对控制的有效实施非常必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系统来获取这些信息,并且对它们进行必要的报告和交流。信息沟通是为了保证衍生品交易的职责和控制责任能够在组织范围内得到认识。公司必须有一套合适的系统来获取、处理、解决和报告相关信息,并以此保证衍生品交易能够在一个有序而有效的方式下运作。有些必要的机制必须建立以使公司能够能够获得和交流与衍生品交易相关的信息。董事和高级经理人应该获得充分和及时的信息来监督衍生工具使用中是否达到了目标和战略。

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范文4

关键词:货币错配;净值;银行部门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8-0040-06

国际上对货币错配的研究不过十几年时间。在中国,这一课题基本还处在文献综述阶段。本文将建立一个模型阐述货币错配与净值的关系,用汇率改革一年半以来的银行部门数据进行验证,并判断出现银行危机的可能性。

一、资产负债表效应――从货币错配到净值

对于货币错配,不同的学者曾经给予过不同的定义。国际上大部分学者更多都是从负债的角度来表述货币错配的,传统的定义并没有更多地考虑中国的这种情况。货币错配全面而准确的定义应该为当一个经济主体的债务以外币定值,但资产或产出的收入为本币,当本币贬值外币升值时,负债会相对资产上升,从而引起净值下降,会引起流动性危机。或者当一个经济主体的债权以外币定值,但负债或支出主要为本币时,当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时,资产会相对于负债下降,引起净值下降,也会引起流动性危机。这二者都是货币错配所带来的一国经济的脆弱性。

在货币错配的情况下,其净值或净收入对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从存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即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因为流量在期末时也会以存量的形式表现在资产负债中,比如应收应付款项、汇总损益、净收入的变动都会在期末反映在净值中,所以我们在考察货币错配风险时,更多关注的是存量的概念,也即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出来的损益和净值变动。

下面给出一个更一般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两期模型来说明货币错配对于净值的影响,我们在Sahminan(2004)只针对银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作一般化处理。在模型中,我们只考虑汇率变动的净值效应,而不考虑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或竞争效应,即不考虑汇率贬值或升值通过相对价格变动对公司进出口流量的影响。

假定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之间的结构为:

其中A表示资产,L表示负债,NW0表示第0期的公司净值

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公司资产与负债中既有本币部分,也有外币部门。公式可进一步写为:

Ad表示本币资产,Af表示外币资产,S0表示第0期的汇率,以直接标价法计算,Ld表示本币负债,Lf表示外币负债。

现在我们来看第1期的公司净值。假定第1期的汇率变化S1,资产负债表还是必须满足这一公式:

其中id表示本币资产的收益率,或者将其看作是本币的利率;if表示外币资产的收益率,或者将其看作是外币的利率。变换有:

从式(4)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在第1期的净值取决于四个因素:第0期的公司净值、本外币资产的投资收益率、汇率变动及外币净资产(Af-Lf),或者说货币错配程度。

为使问题更清晰,我们先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即假定本外币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均为0,id=if=0,此时公式简化为:

从此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净值的变动取决于汇率的变动与货币错配程度。假定公司存在净外币资产

(Af-Lf)>0(6)

同时本币升值

(s0-s1)>0(7)

公司净值将比第0期下降,公司遭受损失。当货币错配规模越大,以及汇率变动变动幅度越大时,公司净值损失也就越大。

根据公式总结一下,共有四种可能:

(1)公司持有净外币资产,本币升值时,公司净值下降;

(2)公司持有净外币资产,本币贬值时,公司净值上升;

(3)公司持有净外币负债,本币升值时,公司净值上升;

(4)公司持有净外币负债,本币贬值时,公司净值下降。

公司净值下降或上升的程度取决于汇率的变动幅度与货币错配的规模。

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整体上正处于第一种情况。即存在净外币债权的情况下,同时本币升值,公司净值会下降。

二、样本、数据与度量方法

(一)样本选择、数据期间与来源

关于银行部门的定义,本文借用Allen(2004)对一国总体经济部门的分解方法,同时参考《中国金融年鉴》1对于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规定,不含中央银行。根据IMF、世界银行及我国的统计惯例,保险公司均剔除。

但是,分析各银行的货币错配数据,需要各银行较为详细的年报与中报。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只能选择了已上市的9家银行代表银行部门。虽然不是全部银行的数据,但是应该集中了主要的货币错配数据,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数据来源主要是各上市银行2005年中报、2005年年报、2006年中报。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相应年份。

(二)银行外汇敞口度量

银行的外汇敞口是由于银行外汇资产组合与外汇负债组合之间的不匹配以及表内外业务中的货币错配形成的。当在某一时段内,银行某一币种的多头头寸与空头头寸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差额就形成了外汇敞口。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给银行的外汇敞口带来了不确定的损益。

为了控制银行业的外汇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将资本充足率运用到了对银行外汇风险资本的要求。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资本要求等于外汇总净敞口头寸乘以8%,其中外汇总净敞口头寸等于外币总净敞口头寸加上黄金的净头寸。

对于银行外币总净外汇敞口的计量,国际银行界通常采用总汇总敞口(The Gross Aggregate Position, GAP)方法、净汇总敞口(The Net Aggregate Position, NAP)、汇总短敞口((Shorthand Aggregate Position, BAP)这三种方法。

NAP为银行各币种的长头寸与短头寸相互抵消后的绝对值,以日本金融监管当局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银行业采用这种方法。当外汇敞口组合中的货币变动高度相关时,长头寸外币敞口与短头寸外币敞口之间的外汇风险可以相互抵消,在这种组合下NAP计量方法是比较合适的。如果外汇敞口组合中的货币变动不相关时,长头寸外币敞口与短头寸外币敞口之间的外汇风险就不能相互抵消,采用NAP方法计量就低估了银行的外币总净敞口。

GAP方法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GAP为银行各币种的长头寸与短头寸绝对值相加后的值,以德国金融监管当局当代表的一些国家的银行业采用ut方法。当外汇敞口组合中的货币变动完全不相关时,长头寸外币敞口与短头寸外币敞口之间的外汇风险就不能相互抵消,最合适的方法是采用GAP方法计量银行外汇总净敞口。但是当货币变动有相关性时,采用GAP方法计量就高估了银行的外币总净敞口。

BAP方法则在银行各币种多头头寸形成的长敞口与空头头寸形成的短敞口之间取值较大的一方。BAP方法是由英格兰银行提出。后来巴塞尔委员会在计算银行外汇风险的资本要求时也采用这种方法。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年3月1曰起施行)中的相关规定,我国商业银行计量外币总净敞口采用的也是BAP方法。

本文对银行净外币头寸的测算采取NAP的方法。原因是:虽然说我国商业银行的币种结构很复杂,在资产与负债中都有其他外币的出现。但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假定只有美元一种货币。实际上,我国所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是将其他外币折算成美元来反映的。既然长头寸和短头寸都是以美元来代表,那资产负债表的两边就是完全相关(同一种货币相关程度必然为1),此时要用其他三种方法就明显高估了头寸。但在实际衡量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从而要求资本覆盖时,在其他币种都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仍然应以BAP来测算较为科学。

(三)确认方法

企业由于外汇风险而带来的损失或收益一般分为两类。第一,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其他货币进行的经济业务往来、结算而产生的汇兑损益,反映在会计报表损益类科目“财务费用-汇兑损益”中或资本化于长期待摊费用、固定资产中;第二,集团公司中,境外子公司或者境内子公司,以不同于母公司的记账本位币开展业务时,需将外币报表折算成集团公司的记账货币进行合并报表核算。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时产生的折算差额,在会计处理上主要有两种方法:(1)递延处理:将折算差额列入所有者权益,并单独列示。 (2)计入当期损益。我国一般取前者。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有外币业务的金融企业,日常核算可以采用外币统账制或外币分账制核算。在分账制下会出现外币折算差额,而在统账制下会出现汇兑损益。

但在各大银行在实际执行中,对于外币折算的处理方法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有一定的偏离。

鉴于此,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财会[2006]3号对外币折算作出了新的规定。关于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问题除因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外,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无论是否已经实现,均应在其形成的确认为当期损益。而非货币性项目与权益项目的差额进入损益科目。这一规定与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一汇率变动的影响》的处理是一致的。实际上,这是对各大银行不同于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实务处理方法的一种确认,也可以看作是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外币折算处理进一步的明确。

但不管怎样,汇兑差额无论是作为当期损益还是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其影响最终都会在当年所有者权益中反映出来。所以在测算汇兑差额对银行净值的影响时,取这二者之和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三、结果分析

(一)银行业以净外币头寸代表的货币错配与银行危机的可能

我们摘取了9家样本银行外币资产与负债及外币净头寸,并得出以下结论:

1、在银行不做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理论上,外币净头寸乘以汇率波动幅度即为银行的损失或收益。

根据2006年6月30日底的数据,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四家银行的货币错配程度最为严重,其外币净头寸分别为6008亿、2911亿、1539亿、208亿元人民币。外币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中国银行占到了42.7%,其他二家银行也在10%左右。整体上为16.7%。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时,中、建、工、交四家银行分别会损失60亿、29亿、15亿、2亿人民币。9家银行整体上会损失107亿。

2、笔者还测算了货币错配对净利润的影响。

根据这两个报告期的财务数据,当人民币汇率升值3.2%时,中国银行的当期净利润会被全部侵蚀掉,当人民币汇率升值8.0%时,中国建设银行的较高(折合全年权益回报率已达15.2%)的当期净利润为0,当人民币汇率升值达16.3%,中国工商银行加入亏损行列。从整体上看,当人民币升值7.6%时,银行业所有净利润消失殆尽。

3、比较两个报告期货币错配的变动情况(见表1)。

在9家样本银行中,6家银行货币错配情况在缩小。其中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由于其巨大的基数,余额仍很庞大。中国银行的货币错配却比半年前严重24%,又增加了1160亿元人民币,这主要是由于2006年6月1日中行H股筹资860亿港币。整体来看,货币错配程度增加7%。

资料来源:各银行相关期间年报。

我们来判断单个银行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假设当银行净值为负,即资不抵债时,会出现银行危机。

当银行存在净外币资产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引起净值为负的临界值不一定存在。(1)当同时存在净本币资产时,没有汇率的临界值能让净值为负,只要资产长短期可以自由转换,此时,不论汇率如何变动,货币错配不会造成银行危机;(2)当同时存在净本币负债时,当汇率升值幅度超过一定值时,银行的净值会负,单个银行出现危机,当汇率升值幅度超过所有银行的临界值时,所有银行均会出现银行危机。

当银行存在净外币负债时,理论上总会有一个升值的临界值会使银行净值为负。

对照9家样本银行2006年中报数据,发现除了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以外,其他7家银行均属于第一种情况,理论上不会出现由于汇率波动而净值为负导致的银行危机。但中国建设银行的情况已接近于本币所有者权益为0的临界点。其本币所有者权益仅为141亿元,仅占所有者权益的4.6%。一旦本币所有者权益为负,就会有出现银行危机可能。

至于招商银行,其存在净外币负债等值3.1亿元人民币,是一个近似为零的净外币头寸。而同期招商银行的本币净头寸为327亿元,理论上当汇率贬值105倍时,才会资不抵债,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可以说,招商银行实际上基本不存在银行危机的可能。

中国银行最有出现银行危机的可能,而且情况还比较严重。根据对2006年6月底数据的测算,当人民币汇率升值到1:3.24时,即相对1:8.27升值61%时,中国银行将财务上破产。中国银行货币错配风险处于相当严重的状态。

(二)银行汇兑损益与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1、汇兑损益项。

表2为笔者搜集到的近几年来各样本银行的汇兑损益项下发生额。根据关于确认方法的分析,汇兑损益反映了大部分的汇率风险,这种风险是已经发生的损失。

资料来源:各银行相关期间年报。

从表中2006年上半年数据可以看出,9家上市银行中,6家没有遭受到汇兑损失,或者说汇兑项下是净收益状态。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汇兑损失较大。三家银行2005年全年汇兑净损失共计118.3亿元人民币。2006年上半年三家银行净汇兑损失为66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银行损失巨大,这一年半已经损失118亿元人民币。

2、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再来看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除中国银行一年半折算差额达24.6亿元人民币、中国工商银行达5.1亿元人民币外,其他银行这一数额均不太大。这是因为中国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的外币并表单位相对较多。

3、总体绝对额。

我们知道,无论是根据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还是各银行的处理实务,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汇兑差额可能会反映在汇兑损益中进入当期损益项下,也可能会反映在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中,但无论是作为当期损益还是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中,其影响最终都会在当年所有者权益中反映出来。所以表3将这二者合并在一起,考察汇率变动对样本银行的影响。

资料来源:各银行相关期间年报

中国银行是受损大户。一年半来的受损额达142.8亿元人民币。中国建设银行其次,37.3亿元人民币,中国工商银行同期为34.7亿元。所有9家银行汇率改革一年的外汇风险受损额为194.8亿元人民币。但可喜的是,其他6家银行却并没有在账面上受损,体现了良好的外汇风险管理能力。

4、变动趋势。

图1反映了最近五个半年来外币受损金额的变动趋势。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汇率改革前,我国银行业仍有净汇兑收益,但汇率改革后的第一个半年,损失巨大,9家银行达138亿元人民币。第二个半年,损失大幅度减少,但仍然达到了61亿元的损失。这可以说明,由于巨额的货币错配,我国银行业对汇率的波动非常敏感,但账面损失在减少。这一差额其可能的原因出于银行业对于货币性资产负债与非货币性资产负债的折算汇率选择不同,前者用现时汇率,而对于后者,为反映其不受汇率波动影响的事实而采取历史汇率。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银行对外汇风险的有效对冲。

资料来源:各银行相关期间年报。

5、相对额分析。

我们再来分析外汇风险受损额的相对情况。以汇率改革后的一年为考察期间,即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汇率改革时间为2005年7月21日,此前20天差异忽略。表5为一年汇率风险受损与2006年6月30日相关财务总量的比较。见表5。

一年来的货币错配损失对于净利润的影响最大。总体来说,9家银行的损失减少了净利润的15.6%。其中,中国银行受影响最大,其损失占到了净利润的43.8%。工行、建行也损失净利润的10%左右。对于所有者权益来说,全部银行的损失抵消掉了所有者权益的1.74%。其中中国银行抵消掉了3.68%。表格的最后一列是测算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我们假设总资产为风险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为银行资本总额。现在考察一年的货币错配损失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计算可知,汇改一年来,各银行资本充足率由于货币错配的因素将在原有基础下降1.65%,其中中国银行下降3.44%。

四、结束语

考虑到中国净外币资产的情况,我们用银行的净外币资产作为银行货币错配的替代变量,用汇总损益与外币折算差额来代替货币错配的损失。数据采自中国汇率改革以来的一年半的期间数据,以9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代表银行部门。

我们发现,尽管由于折算汇率等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但货币错配与净值损益间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关系。数据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整体上有着非常严重的货币错配,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风险。其中中国银行情况最为严重,有存在较大的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中国建设银行的情况已接近于有危机可能的临界点。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时,9家银行整体上会损失107亿。当人民币升值7.6%时,银行业所有净利润消失殆尽。从五个半年的变动趋势看,由于巨额的货币错配,我国银行业对汇率的波动非常敏感,但账面损失在减少。

国际上更多的研究是测试银行市值对货币错配或汇率变动的反应。但由于中国汇率刚刚放开,没有足够的数据期间来作更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只能测度由此带来的净值变动。这也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Olivier Jeanne(2003).Why Do Emerging Economies Borrow in Foreign Currency?. CEPR Discussion Paper No. 4030

[2]De la torre, Schmukle(2003).Coping with Risk through Mismatches: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ntracts for Emerging Economies [C].IADB conference:"Financial dedollarization:Policy Options"

[3]Reinhart, Carmen, Kenneth Rogoff and Miguel Savastano(2003).Debt Intolerance.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pp.1-74

[4]Aghion Philippe, Philippe Bacchetta, and Abijit Banerjee(2000).A Simple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 and Currency Crise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 44, No,4-6,pp728-38

[5]Cespeds, Luis P., R. Chang, and A. Velasco.2002.Balance Sheets and Exchange Rate Policy.Mimeo.

[6]唐宋元.有关货币错配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2

[7]李扬.汇率制度改革必须高度关注货币错配风险.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4

[8]Eichengreen, Barry, Ricardo Hausmann, Ugo Panizza(2003).Currency Mismatches, debt intolerance and original sin: Why they are not the same and why it matters. MBER Working Paper No.10036

[9]Irina Bunda(2003).Origins of the Maturity and Currency Mismatches In the Balance Sheet of Emerging Countries: A The oretical Approach.Paper Submittde to the 20th Symposium on Banking and Monertay Economics, Birmingham, June 2003

[10]G. Calvo(1998).Balance of Payments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s. mineo, University of Maryland

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范文5

汇丰增持的股份,来自平安保险的另外两个外资股东高盛集团有限公司及摩根士丹利毛里求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资部管理的基金所控制的公司)。这一交易作价为每股13.2港元,相当于平安保险在香港联交所2005年5月6日收盘价的基础上溢价9%,总对价达到81亿港元。

皆大欢喜

目前,这一交易尚待保监会以及其他监管机关批准,交易双方预计

在2005年6月24日或之后完成,其时距去年平安保险在港公开上市逾一年,刚刚度过战略投资者持股的禁售期。

有市场分析认为,交易各方都是平安的战略投资者和承销团成员,对股票的转让及数量想必签有三方协议,而平安与汇丰之间也应当对于增持早有详细的规定。

平安保险是中国首家引进外资股东的金融机构。资料显示,高盛与摩根士丹利于1994年6月双双参股投资平安保险,当初两者持股比例均为5.56%;在平安保险1997年增资扩股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股份各增加到7.63%。此后,2002年11月,汇丰集团入股平安,斥资6亿美元认购了平安10%的股权。这些外资股东的股份均为非上市外资股,不过平安保险上市后获得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批准,可以将非上市外资股转换成H 股。

摩根和高盛的法人股禁售期为一年,比其他股东的法人股禁售期三年要短得多。据称,当时监管机构考虑两家投行作为财务投资者已经参股平安长达10年,便破例缩短其禁售期,而较晚进入的汇丰仍按惯例规定三年禁售。

上市后经过近半年的等待观望,高盛、摩根考虑回收投资。且逢保监会颁布了新法规,将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提高到20%,汇丰便有意增持。而公开市场收购势必面对诸多障碍,因此顺势与高盛摩根达成意向。平安保险方面也就此和保监会、证监会进行了沟通。

目前,距离最初的投资已11年之久,作为财务投资者,高盛与摩根士丹利“马拉松”式的投资终于换得丰厚的回报。当初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双方各投资3500万美元。以高盛为例,从财务上看,退出时回报约为5.6亿美元。

就汇丰而言,作为不折不扣的战略投资者,对平安的深度介入符合其长期的中国战略企图。近年来,汇丰在国内投资不乏大手笔,去年便斥巨资参股了交通银行。

对于保险市场,汇丰也显示出极佳的胃口。2003年10月,汇丰已拥有一家合资的北京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今年市场传言,在外资银行可开展境内保险业务之后,汇丰银行已申请相关业务资格。不久前,市场更传汇丰集团将联手旗下恒生银行在内地自办保险公司。

控制权之争?

股权变动背后,更敏感的是公司控制权的更迭。同在5月9日,汇丰集团宣布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总裁叶迪奇出任交行的副行长。叶迪奇同时是平安的非执行董事。迄今为止,汇丰在平安保险的管理层中尚未安排人选,据称,即使增持后,这一局面也不会发生改变。

此前汇丰持有10%平安保险的H股,但在董事会12名非执行董事中仅占两席,而高盛及摩根各有一名代表出任平安的非执行董事,平安职工持股会则占据了三个席位。就此,平安保险2004年3月9日通过的公司章程指出:“持有本公司5%或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有权通过书面建议的形式提名公司董事候选人,并将该建议提交股东大会考虑。”

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范文6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保险理赔工作总结模板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又要过去了,真是时不我待。在加入中银保险江西分公司的半年时间内,得到大家的帮助实在是太多,现在我将本年度的工作情况汇报一下:

理赔理算岗位是一个工作非常较为繁琐的岗位。它在理赔的整个流程上算是最后一道关口。是这是一项非常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岗位。对于我的工作,我有得有失,做的并不够完善。

一、理赔案件结案:从客户出现报案后,现场查勘完毕,客户交起索赔材料,定损后录入新系统,转到核价岗,做完理算,领导审批签,方可拿给财务部转账汇款。

截止__月份,已结__余件已决赔案。并且在通过年底理赔部全部门的努力,将已决案件结案率成功的从___%提升至___%以上,完成了总公司下达分公司理赔结案率的任务。

二、通知客户及时理赔提高结案率:通知客户需要大量时间,在告诉客户一共赔付多少的情况下,多数都需要讲清楚具体的赔偿项目,告知需要哪些手续,还缺少什么材料。

因为每一个案件不同,每一个客户也不同,不同意赔付价格的客户不在少数,客户的庞然大怒和不理解是常有之事,只能耐心的一一向客户解释和客户做好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解决不了得问题也会存在,只有及时安抚客户情绪,告知保险公司条款,如不计免赔,___元绝对免赔等等。

三、案件整理归档:在一个案件赔款完毕后,需要将车险理赔卷宗按照报案整理排序,填写好名称。

每个案子材料不同,薄厚程度也不同,需要的时间更是不同。每一个案子排完顺序后,用装订机打孔,打好孔之后,用装订线把每个案子穿逢好,之后再用交棒把案子的后案卷皮粘贴好。按要求把险种分类,然后按赔案号排序,分别装入档案盒,在档案号标注清楚,然后归档档案橱内。以便以后的检查和档案查找。

总而言之,理赔岗位体现了公司的形象是公司的对外服务窗口,所以无论是接个电话还是迎来送往,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形象。做到自己的最好,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各岗位间的协调、配合的整体联动,增强公司员工的协同作战能力,才能促进业务的全面发展。再次,谢谢所有的新老同事,谢谢领导对我的宽容与教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爱岗敬业、适应性强、有独立能力、有正确人生观、充满朝气、富有理想的合格员工。“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我将凭着自己对中银保险公司的激-情和热情,为我公司保险事业继续奉献我的热血、智慧和青春。

保险理赔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在中支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六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十六个月短暂又充实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一个保险工作者的辛苦,乐趣和责任。由于自己来的较晚,和其他同事还有一定差距。但我一定会加快脚步跟上来,并超过他们。

一年多以来,我把学习期分为了三个阶段:熟悉环境、熟悉工作、习惯工作环境和压力及掌握业务知识。

在每个阶段中都使我我收获良多。

第一个阶段:刚到县公司的前几天非常难熬:不认识人、不熟悉工作、最难捱的是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在这种境况下,使我学会了承受工作高压下如何缓解自己,如何和同事交流学习。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查勘员。说起来,做一名查勘员容易,但要做一名优秀的查勘员就难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从小事学起,从点滴做起。我相信,成之道,唯有恒,因为坚守信念,所以终会有高度。

第二个阶段: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职能,学习业务新系统,如何做,怎样做。查勘和定损都是为了确定事故损失而存在的,包括损失的真实性,损失的实际程度,维修或赔偿的程度等多个方面,查勘和定损都是理赔工作中的重点,适合事故的查勘和定损通常能为保险公司对事故的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也为客户迅速快捷的得到赔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可以说查勘与定损是车险理赔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个阶段:真正的把自己融入进工作之中,能够独立查勘,定损,使用系统以及与客户沟通。

由一个车险查勘定损的门外汉,变成了能够独立工作的查勘员。本人较好地完成了实习期工作目标。

在玉溪太保工作,自己认为自己的处事风格,工作态度,完全对得起天地,对得起任何一个客户,对得起自己的公牌,更加对得起自己的代码。在此,我首先感谢我的公司,给我提供了一个进入玉溪太保的平台,同时也感谢太保的领导,给予了我进入玉溪太保工作的机会,没有这两者,可能我今天也没有在这里写工作总结的机会,因此,我从心底里感谢您们!但是,我更需要感谢的,是曾经教导过我的各位老师傅:朱师、杨师、潘师、陶师、施师、……没有他们的耐心教导,就算我有在玉溪太保的机会,也没有今天的成绩,人不学不成器,刀不磨不锋利,如果没有他们默默的指导与支持,再锋利的刀韧也因时光的流失与岁月的冲刷而生锈,最终成为一堆废铁!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父母给予了我生存的机会,他们却给了我事业发展的动力,谁轻谁重,缺一不可!因此,我在这里,再次表示我对他们的感谢,希望他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下面将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查勘员我觉得除了查勘,定损这些技术外,如何与客户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是我今后工作学习需要努力的方向。不同的情况如何说话,才会有更好的结果,能为公司节省更多的赔款又能让保户明了保险的真谛和实惠。我觉得这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认为今后在工作中应该更好的学习语言艺术。工作中,很多时候,自己也实话实说,直话直说,或者,这个也是个人的一大缺点,因为很多时候,因为经验不足,所站的角度不对,说出来的话语,往往因欠缺周全考虑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个人认为,这些日子过来,自己也没有因这个缺点而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只能说:让时间证明一切,敢于正视自己的人,有改正缺点的勇气。

从事查勘工作,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尤其是在中支,案子多是一个问题,但是业务与理赔相关联,这个是难以取舍的问题,因为查勘才是我们的工作,业务并不是我考虑的问题,刚刚开始,个人也是这样认为的,随着逐步的开展工作,个人才慢慢体会到当中的关系,因此,自己处理案子的时候也非常小心,尤其是面对大客户,从来不敢瞒报,程序该怎样,就怎样去做,从来没有为难客户。我想,是男人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工作中的困难,也应该勇敢去做,哪怕做错了,学了经验之余,还学了做人的道理,也是值得的!偶而的被投诉也是我与客户沟通出了问题,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注意改正。我们看似是做售后服务,实际战斗在业务一线,唯有努力·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才能不让查勘定损拖业务发展的后腿。

保险理赔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保险理赔中心作为大学生助___合会的一个下设___,是连接被保险人与保险人的桥梁。自成立以来,保险理赔中心本着“关爱同学,服务同学”的宗旨,细致热情地为广大同学服务,受到了普遍认可与好评。

保险理赔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宣传保险理赔知识,解答同学们关于保险理赔的疑惑,通知同学们准备理赔所需材料,将理赔申请提交保险公司,并在理赔金额到位后及时通知被保险人领取。

自成立以来,保险理赔中心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

1、成员培训:___中心成员学习保险理赔的相关知识,下发保险理赔学习材料,力争做到准确无误、熟练清晰的掌握。

2、进行宣传:举行保险理赔宣传活动日,目的在于让广大学生更加清晰、直接地了解保险理赔的注意事项、基本流程、所需材料等。(后附活动简介)

3、召开例会:无特殊情况,每两周举行一次保险理赔中心成员全体会议,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发表见解,此外,传达相关会议内容。

4、进行值班:按照大学生助___合会的值班安排,做好保险理赔中心成员的值班工作,做到了按时上岗,不迟到、不早退,热情服务。

5、协助老师进行保险理赔工作:对前来咨询的同学进行详细讲解关于保险理赔的注意事项,所需材料,并指导其填写相关申请书,同时做好业务受理记录,当理赔金额到位以后,及时通知相关人员领取,并做好记录。与此同时,整理保险理赔的事务受理单。

6、大学生助___合会保险理赔中心协助助___合会其他中心搞好联合会的日常工作。

__年__月__日

附:保险理赔中心宣传活动

宣传原因:通过调查,大部分在校学生对于保险理赔并不是很了解,尤其

是对保险理赔的流程、注意事项、申报材料等更是知之甚少,鉴于此种情况,开展一次保险理赔宣传活动。

宣传目的:通过宣传,让广大学生熟悉保险理赔流程,了解注意事项、及

所需材料,解除同学们关于保险理赔的疑惑,能够在理赔事项发生后及时快捷的办理,切实保障广大在校生的利益。

活动主题:关爱同学,心手相牵

主办单位:大学生助___合会办公室、大学生助___合会保险理赔中心活动时间:__年__月__日(周日)

宣传方式:

1、制定宣传海报。保险理赔中心会同文宣中心,针对此次宣传活

动,特地定制了宣传海报。

2、下达通知。召集各系助贷部部长开会,下达活动通知,并在系

内进行宣传;与此同时,在各宿舍楼公示栏张贴通知,争取让

更多的同学能够详细的了解此次宣传活动的具体内容

活动概况:活动期间,广大同学同学比较积极的进行了咨询,通过汇总,

以下问题同学的___度比较高:

1、保险理赔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2、保险理赔的赔偿额度、期限、注意事项等

3、保险理赔受理一般需要几个工作日

4、双重保险的赔偿情况——赔偿额度、申请理赔的顺序及申请材料的准备

5、鼻炎、牙病、胃病、急性阑尾炎等的理赔情况

工作人员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合理详细的解答并受到了好评

活动效果:通过此次保险理赔宣传活动的进行,基本上达到了此次活动的

目的,广大同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表示赞同,并希望今后可以多举办一些此类活动。同时,此次活动也使大学生助___合会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得到了提升。

上半年保险理赔工作总结范文

一、围绕目标,落实计划,紧抓业务工作1、计划落实早、措施实__年初,我司经理室就针对__地区保险市场变化及__年全年保费收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上级公司下达我司的各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把计划分解成月计划,月月盘点、月月落实,有效的保证了对计划落实情况及时的进行监控和调整。

在制定全年任务时充分考虑险种结构优化和业务承保质量,进一步明确了考核办法,把综合赔付率作为年终测评的重要数据。

2、抢占车险市场,加大新工程、新项目的拓展力度,坚决的丢弃“垃圾保费”今年来,我们把稳固车险和企业财产保险,拓展新车市场和新工程新项目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业务数量的基础上,坚决的丢弃屡保屡亏的“垃圾”业务一是确保续保业务及时回笼,我们要求各业务部门按月上报续保业务台帐,由经理室督促考核,并要求提前介入公关。一旦出现脱报,马上在全司公布,其他人员可以参与竞争,从而巩固了原有业务,大_大减少了业务的流失,保证了主要险种的市场份额占有率。二是与地___府有关部门建立联系网络,提前获悉新上项目、新上工程___,并和交警部门、汽车销售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请他们帮助我们收集、提供新车信息,对潜在的新业务、新市场做到心中有数,充分把握市场主动,填补了因竞争等客观原因带来的业务不稳定因素。三是已失业务不放弃。我们不仅对__年业务台账做到笔笔清晰,并要求业务内勤把__年展业过程中流失的业务列出明细,并分解到相关部门,要求加大公关力度,找出脱保原因,确属停产企业、转卖报废车辆的,由经办人提供确切证明;属竞争流失的,我们决不消极退出,而是主动进攻,上门听取意见和建议,改善服务手段,逐个突破,全面争取回流。四是大小齐抓,能保则保。因为企业改制、转产、资金等因素对企业财产保险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加之竞争等因素,使的展业难度和展业成本大_大增加。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充分动员,统一思想,上下形成合力,迎难而上。做到责任到人,对保费在___万元以上的实行分管经理介入,共同公关。

3、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促发展。__地区现有___家(中国财保、中国人寿、太平洋产险、太平洋寿险、中华产险、平安产险、平安寿险、天安产险、华邦、汇丰)经营财产保险业务和短期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营销部、公司,另已发现___家公司(大地产险)在我县争夺业务,而__地区人口少,企业规模小,我司面对外部竞争所带来的业务压力,保持沉着冷静,客观面对现实情况寻求对策,与竞争对手们展开了一场品牌战、服务战:一是做好地___府主要领导工作。公司经理室多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突出汇报我司是如何加大对__地方经济建设支持力度,是如何围绕地___府中心开展工作的,我司积极参与了全民创业调研活动,与县领导一道走访个体、私营经济企业,不仅使县委、县政府对我司热心参与地___府工作表示满意,还对我司正确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向中小企业提供保险保障,主动服务于他们,给予肯定。真实的让县委、县政府感到人保财险公司是真心为地___府服务的,是值得扶持、信赖和帮助的,从而对我司工作给予了很大地倾斜。二是深入老客户企业,在客户企业中聘请信息员、联络员,并从其他保险企业抢挖业务尖子加盟我司,赢得“回流”业务,使其他保险公司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三是服务更加人性化、亲密化,公司经理室成员年初就对县属各大系统骨干企业实行划块包干,进行了多次回访,请他们对我司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一举措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公司领导主动登门是人保财险的优质服务的充分体现,使客户对我司更加信任。四是要求所有中层干部走出办公室,对所有中小企业必须亲自上门拜访,对所有新保客户必须当面解释条款并承诺服务项目,与企业进行不断的联络,实行零距离接触,只要客户需要必须随叫随到,提供各方面服务。五是按照向社会服务承诺和行业禁令,严格内部管控,以理赔和承保两大服务部门为切入口,全面提高公司整体服务水平。

4、以分散性业务为突破口,加大市场占有面根据__当前阶段的保源情况,年初,经理室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确定今年把摩托车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学生以及人身意外险作为今年零散性险种突击,首先与交警、城市执法部门联系,请他们帮我们摩托车保险业务;同时与县教委取得联系,班子成员多次与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教委主任协调,最终取得他们的信任,才使我们的学平险业务有所突破。

5、开展劳动竞赛,促进“两险”业务健康成长今年以来,我们根据上级公司有关竞赛要求,积极配合开展了首季度“岁岁如意”贺岁保险、“幸福家庭”、“合家欢乐”等劳动竞赛活动,并自行___了摩托车、责任险、意外险等突击活动,从而营造了一种健康活泼、你追我赶、团结奋进的业务发展氛围。特别是在年末开展的“幸福家庭”突击中,我公司顶住家财险滑坡和年末保源少的劣势情况,合理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自加压力,跑企事业单位,跑个人家庭,一笔笔、一份份,最终以___%的好成绩超额完成市公司下达的任务。

6、狠抓理赔和防灾防损质量的提高。公司从狠抓第一现场的查勘率入手,坚持实事求是、“迅速、及时、准确、合理”的原则。只要接到报案,无论事故大小,无论白天黑夜,始终坚持赶到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严格按照快速赔付流程,为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一是坚持双人查勘,双人定损,交叉做案,限时赔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坚持___小时值班制度,积极参与“三个中心”建设,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对理赔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一经查实,轻者批评教育,重者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四是积极做好防灾防损工作。在分管领导的负责下,防理部门主动与各业务部门联系,及时拟订了重大客户防灾防损工作预案、夏季防汛安全检查办法、冬季防火防爆安全检查办法,始终做到提前把握,提前介入,积极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对预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落实,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损失,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我们先后到有安全隐患的__纸业、__药业、__公司等重点客户单位帮助整改隐患,制订防灾预案,深受客户的好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调整经营思路,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公司效益水平今年我司在抓好效益型险种业务的同时,认真梳理“垃圾”业务,对往年赔付率高于___%的劣势险种坚决予以放弃,对赔付率较高但仍存在一点利润空间的险种选择性承保。

去年我司农险、养殖业保险赔付率高达___%,我司从大局出发,坚决的暂停该险种的发展。企业一揽子保险存在保险费低,保障范围大、保险金额高的经营风险,特别是遇到洪涝灾害、被盗的事件,往往造成较高的赔付率,我公司从效益出发,对该险种的承保范围、承保条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在注重各险种效益发展的同时,我们改变以往的经营套路,__厂车险业务属于我司续保业务,续保时间为__月份,但今年多家保险公司对此业务虎视眈眈,介入竞争,企图分羹,为保证万无一失,我司果断提前续保,使其他保险公司措手不及,稳固了业务的发展。__纸业有限公司保险业务一直以来是我司囊中之物,续保是在__月份,公司经理室知道一旦提前续保,当年不仅会损失几万元保险费,也加大了下半年的业务压力,但为了弥补上半年因丢弃“垃圾”险种而带来的业务缺口,更好的调整序时业务结构,更多的实现已赚净保费,决定提前续保了该企业保险业务。我司这些工作是适应股份制改革后经营工作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做出的大胆尝试,也是转变思想的实验性思路。正是由于我司员工勇于承担重任,善于开动脑筋,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人有担子,个个有责任,因而,在强大的外部竞争中,我司上半年不仅没有丢失任何阵地,巩固了我司财险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还实现了新增业务的突破。

三、以新的考核办法指导工作,规范经营,提升管理水平,突出业务重点保险竞争越来越激烈是不争的事实,加之上市后面对的新形势、新体制、新模式、新战略,必然要求我们在公司管理上全面提升水平,如何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独领风骚,从而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前进。

我司除了继续巩固和采用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外,并逐步建立起全县企业信息网络,加强与保户的接触和沟通,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上半年我们按照上级公司有关规定引进和采用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在日常管理中能够认真严格的按照上级公司《财务管理规定》、《单证管理规定》和承保相关规定,积极有效的开展工作,严格把关,认真审核,正是由于他们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得我司在上级公司___的业务台帐专项检查、单证管理验收、单证装订、应收保费管理等多项检查中得到了市公司的好评。今年,公司经理室在下达全年任务计划时,遵循总公司突出效益第一、长期盈利能力评价的经营绩效考核原则,努力施行从规模型发展向效益型发展的转变,加大了对赔付率和费用指标的考核力度,坚持走低成本发展路子,把赔付率考核与承保质量挂钩,彻底打破“只重保费、不重质量”的老套思想,实行新的考核机制,拿出个人工资的一半作为此项考核的浮动工资,做到有奖有罚,从而很好的树立了全员注重经营效益的观念,确保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盈利水平的提升。

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范文7

根本问题为偿付问题

平安的大跌引发了市场对抛盘机构及其原因的猜想,说法不一。根据中信建投证券出具的关于中国平安大跌的点评报告显示,从基本面来看,今年以来困扰中国平安的根本问题是偿付能力问题,中国平安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途径解决3-5年偿付能力的问题。

报告进一步指出,偿付能力的不足会直接影响新业务的结构,而且对于资产配置影响很大。

中国平安2011年中报显示,中国平安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0%,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5.5%,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8.1%,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0.78%。需要指出的是,平安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已从上年末的180.2%降至158.10%,接近了保监会150%的监管红线。

据悉,寿险公司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消耗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日常新增业务,其需要按责任准备金的一定比例,该比例投连险为1%,其他寿险为4%;及风险保额的一定比例,该比例通常为0.3%,来提取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导致充足率降低。

二是资本市场下跌导致的实际认可资本价值的下降,例如2008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下跌48%,由于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平安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从上年末的287.9%降至121.3%。据此推断,从上半年到9月26号,沪深300指数已经下跌了12.9%,程度要远远大于上半年,这无疑进一步拉低了平安人寿的偿付能力。

40亿债仅能解近忧

根据保监会规定,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需要按照季度报送,那么可以简单推测,公司三季度末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平安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应该已经接近了150%的监管红线。

目前,保监会已经批准了平安人寿发行40亿次级债,但是多家券商表示,40亿次级债的规模对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提升幅度低于15个百分点,因此只能暂时缓解偿付能力问题。

根据湘财证券的测算,在不考虑业务及资本市场变动的情况下,如果拉升寿险充足率至180%附近,需要补充资金70亿元。所以预计后期集团仍然要向寿险进行注资。年中平安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0%,由于深发展资本充足率按保险集团偿付能力方法换算后,对平安集团偿付能力的充足率有拉低作用,因此深发展计入集团偿付能力计算后,如集团再向寿险注资,则集团本身充足率未来将承受压力。假设集团向寿险注资70亿元,则集团充足率从200%降至190.3%。而2008年和2009年整个集团的偿付能力都在300%以上。

海外股东或撤资救主

2002年10月8日,汇丰集团(HSBC)以6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股份,持股比例为10%。此后,汇丰控股一直都表态称,作为新兴市场策略的一部分,打算继续做平安的长期投资者。

不过在当前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之时,汇丰会不会套现存在很大的疑惑。据之前外国媒体的报道,随着管理层推进其分拆非核心资产的计划,汇丰控股打算以1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出售旗下一般保险业务,报道还称,汇丰已经出售了英国、法国、香港及新加坡的非寿险业务。

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范文8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顺利完成如下工作:

一、日常工作:

1、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发放工作。

2、清理客户欠费名单,并与各个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欠费的催收工作。

3、核对保险名单,与保险公司办理好交接手续,完成对我公司职工的意外伤害险的投保工作。

4、做好20xx年各种财务报表及统计报表,并及时送交相关主管部门。

二、其他工作

1、迎接公司评估,准备所需财务相关材料,及时送交办公室。

2、为迎接审计部门对我公司帐务情况的检查工作,做好前期自查自纠工作,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统计,并提交领导审阅。

3、按照公司部署,做好了社会公益活动及困难职工救济工作。

在上半年工作中: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向会计核对现金与帐目,发现现金金额不符,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及时收回公司各项收入,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从无坐支现金。

保险公司半年工作汇报范文9

央行一纸“5号公告”推出外汇新政,基金公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从此有了投资海外市场的通道。在此番放行中占有重要市场地位的香港,也迎来新的机遇,而国际投行更是笑逐颜开。  其实,早在2002年底QFII推出不久,证监会就曾力推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由于当时涉及外汇管制问题,此事因此搁浅。如今政策已出,保监会、银监会、外管局等相关机构正在“亲密”接触,积极为QDII起航做政策指引。

业内人士透露,保险公司投资海外的额度可能确定在其总资产的15%,对此,外管局的态度非常积极,并持肯定态度。外管局可能会允许投资者海外的资本金和收益直接汇入国内账户,不用强行结汇,若如此这将是很大的调整。

资金充裕寻出路

一直关注QDII动向的新华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程继明向记者介绍,QDll早已是箭在弦上,之所以这个时候推出,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整个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非常充裕。预计2006年的增量资金供给将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资金(不考虑战略投资者)约300亿元,境内增量资金约700亿元,存量资金放大100亿元,保险与社保资金等合计450亿元。资本市场出现“流动性泛滥”现象,过剩的资金急需寻找出口。

目前各人银行对大额协议存款持消极态度。这主要是因为资金充裕所致。

自3月末开始,各人银行开始排斥保险公司的存款,银行间存款利率已经低于国债利率。

记者从银行方面获悉,5年期国债利率大约为2.8%,大大低于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利率。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将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用于投资相同期限的国债,将亏损0.2%~0.7%的利息差。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开始相继停止了对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银行现在根本不缺钱,缺的是好的项目贷款。”一位银行人士对记者说。

程继明表示:“目前,各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迅速,但投资渠道仍十分狭窄,使得保险公司寻求新的投资渠道问题再度提上日程。”

由于国内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太少,品种也非常单一。保险公司目前主要投资固定收益产品和货币市场工具。在大额协议存款受阻情况下,债券就成为投资替代品,这几乎是唯一的投资渠道。2006年上半年,固定收益产品市场比较低迷,而海外市场这块业务的形势却很好,收益高于国内同类产品,对保险公司很有吸引力。

境外政府经常发行一些评级较高且风险较低的债券,回报率也非常高。比如香港金管局推出的外汇基金票据等,这一类投资品种基本上没有风险,是保险公司投资视野中的目标之一。

当前,全球的资本市场形势一片大好,资本在全球进行配置已是国际趋势。

各路机构筹备忙

据记者了解,机构投资者普遍看好QDII制度。但到记者发稿时,QDII业务的操作细则仍未出台,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业务的方向还不清晰。记者走访的几家金融机构均处于产品的策划与筹备阶段,尚未有更大举动。

北京银行资金交易中心姬先生向记者介绍,该行正在申办QDII牌照。他说:“产品设计已开始考虑,但由于银行不能投资有价证券,因此,产品类型主要是国外债券。具体以什么形式来做还不确定,这要看自己的资金应用和渠道优势了。”至于盈利点,姬先生认为QDII类似基金产品,“我行和其他银行进行沟通后,感觉QDII产品可能和基金产品的盈利模式比较相似,也就是以收取管理费为主,在其他方面不会有盈利点。”

广发银行则表示:“由于没有自己的基金,也就难以取得QDll资格。我行只有基金代销资格,还没有组建属于自己的基金。”

在国内与国际两个资本市场的对接中,外资银行充当的是托管行角色。记者从花旗银行获悉,他们已经开始为一些保险公司进行资产托管,具体佣金比例是协商的结果,不便透露。同时,花旗正在进行资源整合,并已着手设计针对本行客户的理财产品,只等QDll开闸放水。

至于QDII目标市场选择,花旗银行人士认为初期会选择香港。“毕竟,香港的人文环境和内地比较接近,香港也比较看好这次机会。市场已把利好消息反应到了证券价格上,恒生指数目前已经很高,这时候再进去会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从风险角度考虑,美国市场的风险相对较小,并且容量大,相对稳定。另外,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国投资渠道也是很畅通的。”

新华保险相关人上告诉记者,“经过几个月的接触,已经选定了一家外资银行作为托管行。同时,新华保险与国外成熟机构的接触开始增多,可能会考虑让战略投资者作为自己在海外的内线,目标可能是澳大利亚某家公司,该澳大利亚公司同时参与QFII业务。”而谈到目标市场,该人士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会选择香港市场。“目前,作为QDII试点的中同人保、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三家保险公司都在香港上市,对香港的投资政策和环境比较熟悉。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我们最终的目标市场还是美国,进入美国市场大概在下半年。”

也有专家对QDII以美国为目标市场表示怀疑:“人民币没有升值之前,已有众多资金流入美国市场,市场收益率已经比较低了。”

QDll涉足海外的机遇与风险

程继明告诉记者,“对机构投资者而言,最大的风险是汇率风险。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已经‘破8’,升值压力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海外投资存在较大的汇率风险。我国目前尚缺乏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这是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假设现在人民币兑美元为8:1,我们将400亿美元进行海外投资,预计三年投资回报率为10%,投资收益4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为32亿元。但如果三年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则无法锁定预期32亿人民币的收益,甚至出现亏损。”  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程继明依然对QDII充满信心:“QDII发出厂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信号,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日渐清晰。尽管初期在QDII的投资品种上仍有较大限制,但我们坚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时机的成熟以及配套措施的完善,投资限制放宽指日可待。”

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层对《新财经》表示,QDII开闸的确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但保险资金利用金融衍生品来规避风阶仍受到管制,保险公司也会因此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考验。保险公司目前缺乏汇率风险对冲工具,在汇率风险无法预测时,他们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同内市场上。

他还补充道:“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是整个资本市场的新动向。当然,投资领域的放开要一步一步进行,不可一蹴而就。”